发布时间:2023-09-12 17:09:3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小学语文线上教育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一、谈惩色变,教师唯恐避之不及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五条规定,“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义务教育法》第十六条规定,“禁止体罚学生”;《教师法》第三十七条规定,“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要给予教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体罚是高压线,触不得;但,谈惩色变,也要不得。《赏惩教育问卷》统计显示,40%左右的老师对品行不端、屡教不改的“问题生”不愿惩戒或不敢惩戒,在说理教育无效的情况下,对“问题生”的管教是“开只眼,闭只眼”。为什么?问卷统计显示,这些老师怕“好心没好报”,其中,42.4%的教师怕受处罚(如解聘、扣绩效工资等),37.8%的教师怕被曝光、怕无理取闹,11.1%的教师怕被报复……
“惩戒与体罚、变相体罚的分水岭在哪里?现今的中国,没有一条政策、法规、条款上有明确的界定。学生无论犯了多大的错误,我们心里明白应对他们进行惩戒,但在行动上,我们不惩戒他们。”某资深老师说,“因为我们无法知道惩戒学生会不会给自己惹祸。理论上,谁都知道,体罚是指以损伤学生人体、侮辱人格为手段的处罚方法。学校中的体罚包括直接伤害学生身体、侮辱学生人格、变相体罚等形式。惩戒,是通过处罚来警戒。处罚是指对犯了错误的学生加以惩治,警戒他们,使他们注意改正错误。怎样惩治他们?怎样告诫小学生注意改正错误,尤其是那些屡教不改者?让他们坐着,老师和颜悦色地劝说,收效甚微;老师脸色严肃了,有恐吓之嫌:说得重了、多了,有说话不当之嫌;劝说无效时,拉开斗殴的学生,有动手体罚之嫌……由此引起的问题,都是老师的责任。‘体罚’、‘变相体罚’这些帽子教师不敢戴,‘惩’、‘罚’之类的字眼,令教师触目心惊。
二、惩戒缺方,教师是无方难抓药
教育部已印发了《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相关负责人指出,在我们强调尊重学生、维护学生权利的今天,一些地方和学校也出现了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不敢管学生、不敢批评教育学生、放任学生的现象。《规定》明确指出“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部分班主任高兴地说:“惩戒学生,有了依据。”也有部分班主任表示:“‘适当方式’指代不明,不敢打这个球。”部分非班主任教师更是困惑:“在讲法制的今天,依法办事不可动摇。上级主管部门没有给我们开出惩戒的方子,我们怎敢抓药?”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惩戒方面,虽然有少数成功的例子,但存在问题更多,在调查整理中发现,主要情形如下:1不去惩戒,原因是不知道如何惩戒;2不敢惩戒,原因是怕惹祸上身:3惩戒力度不够,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原因是教师责任心不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在作怪;4“借刀杀人”,让别人替己惩戒,利自己得,祸别人挡。如,让学校领导或学生家长去惩戒……次要情形如下:1惩戒过度,产生负面影响,原因是极个别教师素质差;2以惩代教,只考虑立竿见影,没有做细心的、深入的思想工作……
惩戒缺方,教师难以对症下药,是小学阶段“惩戒缺席”的主要原因。沉迷网吧,有暴力倾向,有小偷小摸恶习……这些屡教不改的小学生,可以怎样惩戒?老师束手无策,只能与大家一起叹息:“唉,犯罪越来越小龄化了!”
三、形似神异,赏识教育差之毫厘
赏识教育是世界著名的六种教育方法之一。在“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等一系列“以人为本”的理念影响下,小学教师更多地倾向于赏识教育。但是,很多教师并不真正了解和理解赏识教育的精髓和实质,错误地认为称赞、夸奖、表扬了学生就是赏识教育,结果出现了形似神异,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现象。具体情形如下:
1表扬缺少分寸,负面影响过大
赏识教育是赏识那些需要经过努力才能达到的进步,是激励和赞赏的结合,激励要放在克服困难之前,赞赏应该放在克服困难之后。赞扬时,还要不断提出新的目标,要学生去超越。而我们有些老师,不提目标,只提没有难度的问题,学生张口就能回答。如,一年级的数学复习课:2+3=?“啊,答对了!你最聪明!最能干!你是数学小天才……”甚至全班学生一起鼓掌:“某某某,你最棒!”有的老师还不厌其烦地给答对题的学生额头上贴花,把他们装扮成“小印第安人”。至于这样夸张,这样肉麻?过度的鼓励和表扬,会害了孩子。他们的骄娇之气滋长后,他们的心灵会脆弱,在成绩面前,他们虚荣、骄傲;在困难面前,他们退缩,没有责任心;在失败面前,他们脆弱、自卑;在集体中,他们经常表现为心胸狭窄、爱嫉妒。
近几年来,学生出走、跳楼等事件的增多,就是耐挫力差的学生在增多。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值得我们深思!
2赞赏语言雷同,手法缺乏科学
赏识教育源于父母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成功率百分之百的教育现象,是教育过程中的“承认差异、允许失败、无限热爱”等奥秘的总结,是周弘老师首倡并全身心倡导、推广的教育理念。教师在学校运用赏识教育时,面对的是整个班级,几十个学生,这样就有了人与人之间的比较。因此,教师不但要考虑被赞赏的学生的感受,还要考虑周围几十个学生的感受。激励和赞赏时,应注意手法多样化、科学化。可现实中,大部分老师赞赏学生时语言雷同,缺乏新意,不外乎“真聪明”、“真能干”、“真棒”、“真行”之类的语言,很少使用点头、翘大拇指等肢体语言:赞赏学生答题正确的语言多,鼓励学生战胜困难的语言少:赞赏学生聪明能干的语言多,鼓励学生心胸宽阔、不怕挫折、超越自己的语言少;表面上的肤浅夸奖多,发自内心的真正夸奖少:流于形式、应付式的夸奖多,真正起实效的赞赏语言少;侧重于学业成绩方面上的夸奖多,全面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方面的语言少……
四、赏惩合壁,八成人的迫切心愿
【摘要】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德育是国家和社会的重要任务。学校是对未成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小学体育教学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了解上海市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德育渗透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对策,对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增强德育渗透的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现状;问题;对策
“所谓体育教学,就是按照一定计划和课程标准进行有目的和有组织的教育过程。其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并以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能与技术,增强其体质,培养学生道德、意志、品质等为任务。它是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1]小学体育教学是以1-6年级的儿童为对象,将德育渗透于体育教学之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和集体观念,提高学生的协作和交际能力,促进儿童活泼健康地生长发育。
一、上海市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现状
现有国内研究文献资料和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国内研究主要从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渗透的意义,在渗透的内容、渗透的现状、渗透的途径等方面都进行了一系列探索研究,并取得了诸多研究成果。总体来看,上海市大部分小学学校都设立了专门的主要负责德育教育的管理机构;大部分体育教师都树立了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在体育教学中将德育渗透到教学过程之中,使得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得到不断提高。具体而言,通过对上海小学体育教学德育渗透情况的调查,在学校管理机构设立及功能方面,100%的小学都成立了专门负责学生德育教育的管理机构,如专门的德育工作机构或小组、学科教研组等。在德育理念上,有95%的体育教师认为德育教育和体育技能同等重要,应该统一于体育教学过程之中。在《体育之研究》中说:“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2]”。这句话形象地表达了体育与德育之间的关系。在德育内容上,调查显示,大部分学校主要从团队精神、协作意识、规则意识、民族精神、敬业精神、竞争意识等几个方面进行教育。在渗透途缴希调查显示,体育教师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学校运动会、项目比赛等途径向学生开展德育教育。在德育评价体系上,调查显示,没有统一的评价体系,多数学校都是将体育教学德育渗透情况的评价融入到教师的业务能力、业务技能、科研能力等方面一起评价,缺乏统一明确的要求。
二、上海市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上海市10所小学的体育教学德育渗透情况的调查研究分析,尽管主流上各学校都高度重视将德育寓于体育教学之中,但在当前小学体育教学德育渗透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
(一)学校缺乏监督执行力度
通过调查,尽管各学校都建立了专门负责德育的管理机构,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发现个别学校没有制定明确的责任制度。有个别学校虽然制定了严格的职责要求,但缺乏督导,造成实际监管不到位,导致德育渗透成效不显著。
(二)体育教师德育渗透理念不强
虽然绝大部分体育教师都认为要将德育和体育技能统一于体育教学之中,并树立了坚定的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但调查结果显示,仍有5%的教师对在体育教学中要贯穿德育的认识还存在不足。
(三)德育渗透的方法简单
选取合适、有效的方法是达到德育渗透目标的关键。然而,从目前上海市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法来看,部分教师在实际体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开展德育的方法主要采用单一的说教,不能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不接地气,不仅达不到德育的目标,而且使学生产生排斥、厌烦的心理。
(四)学校对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缺乏完善的评价体系
从调查访谈中发现,尽管各学校都设置了专门的德育管理部门,并按照相关文件制定了严格的制度,但很多文件制度都从宏观层面进行了规定,缺乏微观层面的具体的评价体系。因而,很多小学在考核体育教师对学生德育教育绩效时,多将其放入教师的业务技能、科研成绩中进行合并评价,造成任课教师重教学、科研,轻视育人。同时,由于学校缺乏完善的评价体系,致使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缺少统一的执行标准,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到成效。
三、制约上海市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原因
(一)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禁锢的影响,学校重视不够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始终把推行素质教育作为教育的一项根本任务。尽管如此,素质教育的实施并不尽如人意。在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禁锢下,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只顾学生的知识学习、考试成绩,只重视智育,而忽视其他方面的教育问题,不考虑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由于体育课不作为小升初的必考科目,造成学校、教师不重视体育课程的德育教育,很多课程都是走过场。
(二)在思想上缺乏足够的认识
部分体育教师认为德育教育是思想品德课讲授的内容,应该由班主任或思想品德课教师进行传授,而与体育课没有太大关系,体育教师只需要认真地向学生传授体育技能就行了。
(三)深入研究不够,教材内容过于单一,缺乏符合实际需要的德育内容
从调查访谈的结果来看,被调查学校使用的体育教材大都是同一套教材,个别学校没有教材,完全是体育教师自编的教案。而教材编写的内容主要是相关体育项目的专技能知识,很少有单独章节讲授德育相关的知识。具体德育内容,教师主要以个人的好恶来讲授。
(四)学校只重视体育技能教学质量,缺乏对德育渗透的有效监督
什么是教育质量?教育方针明确指出,要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但现实生活中,从学校到教师、家长都认为升学率就是质量,考试成绩就是质量,此标准和教育方针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从调查访谈的结果我们不难发现,部分学校、教师只注重学生体育比赛的结果,对于学生如何看待体育的结果,如何理解竞争等问题并不关注。体育教师的升职、奖励也都和学生体育比赛的结果有着紧密的联系。只注重体育课堂是否有教学事故,是否讲授专业技能知识,对于是否在体育教学中向学生讲授德育知识,讲授多少等并不强制和监督。
四、上海市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对策
根据对上述问题及原因的分析,结合金桥中心小学体育教学渗透德育已取得的有益经验,提出以下对策。
(一)完善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体制
首先,要注重教材内容的编写。在体育教材编写中,要将德育内容纳入体育教材。同时,还要紧密结合小学生的年龄、接受能力的实际,选取合适的内容、案例。在教材的科学指导下,体育教师就可以按照教材认真编写教学大纲,制订教学计划,将德育内容真正落实到实际教学中。其次,要建立健全完善的责任制。学校要将德育教学内容纳入到学校教学监督职责之中,或者建立专门的责任部门,负责对德育渗透情况的考核。如金桥中心小学设立了学生部,专门负责学校德育工作整体策划推进,组织落实学校各项德育工作、德育课程建设等。再次,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学校要按照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同时要结合学校具体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体育教师师德工作评价体系,既要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又要有自己的特色。如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程序,设置三色评价体系(优良中差)的等级标准等。
(二)强化体育教师师德、育人理论的学习,提高师德修养,增强育人观念
韩愈在《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要求教师不仅要授予学生能够安身立命的知识,而且要教导学生做人的道理。体育教师不仅要有强壮的身体和扎实的专业技能,而且还要具备较高的师德修养、较强的育人观念。为了提高体育课教师的师德修养,增强体育教师的育人理念,金桥中心小学采取了如下措施。首先,注重理论学习。学校要求体育教师加强对党的思想理论政治学习,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相关文件精神的学习,重温教师誓词。其次,积极推进体育教师对“三修(修德、修、修身)”精神的学习。“三修”精神已成为金桥中心小学百年来始终坚持的目标。它不仅教育和激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服务国家和人民,而且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教师要认真学习领悟该精神的实质,将其与工作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渗透到教学过程之中。
(三)创新路径,探索德育渗透新方法
好的方法能够让我们做事事半功倍。金桥中心小学紧跟时代步伐,将传统教学方法和现代技术紧密结合,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路径方法。首先,学校组织学生走进军营,并开展“三修”“游学”特色课堂,以及各种小型体育比赛,如跳绳、踢毽子、拔河、推铁环、抽旋螺等,向学生宣传“三修”精神。其次,运用案例法。一是充分挖掘体坛名人,讲述名人故事,学习名人精神。二是向学生宣传学校已获得的荣誉,激励学生继续前进。再次,要将网络技术与德育渗透相结合,学校、体育教师通过网络将德育渗透要求、内容、制度等传送给学生家长,让其了解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重要性,实现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同时,还通过公众QQ、微信、网站等途径各种有益于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经典案例、文章、视频等,实现与学生家长的互动与共享。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小学语文 生活化教学 现状 对策
所谓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教学活动置身于现实的生活情境中,调动学生的课堂主体参与性,提高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生活,在生活中学习,不断陶冶情操,提高综合素质。生活化教学是新课程改革对当前教师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是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的有效手段。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结合新课程改革的思想和观点,实行与小学生身心相符的教学模式,通过生活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提高小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以下笔者结合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经验,分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的现状及策略。
一、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现状
当前,小学生的学习负担重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从小学生沉重的书包及一些带拉杆箱的书包,都让人不禁有点同情现代的小学生。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教育理念,让很多学校和家长都实行不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总结起来,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现状如下:
1.教师缺乏生活化教学的理念
虽然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培养,但是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依然是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教师依然采用灌输式教学法,很少将生活化的教学内容渗透到课堂教学中,也没有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从而使得课堂教学与生活严重脱离,不利于学生生活实践能力的提高,也不利于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
2.教师没有尊重学生的生活主体性
学生是学习和生活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足够的尊重和重视,教师的课堂教学才会更重视学生的因素,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及个性发展。但是,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明确,很多教师认为:小学生年纪太小,需要教师的关心和照顾;或者有教师认为:小学生没有自己的思想和观点,所以需要教师将自己的思想强加在学生身上。其实不然,当前的小学生,绝大部分已经有自己的思想和见解,对很多事情有主观意见。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学会尊重学生的生活主体性,从而实现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
3.缺乏有效的教学反思和评价
有效的教学反思,有利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及时发现自己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对自己的课堂教学不断改进,实现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发展。但是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并没有进行教学反思的意识,没有对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公正客观的评价,甚至部分教师不愿意承认自己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这种讳疾忌医的教学思想不利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创新。
二、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策略分析
以上笔者分析了当前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这些问题我们可以看出,当前我国的教育体制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较深,素质教育的理念和观点没有充分渗透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角落。面对这样的教学,笔者认为,应当对小学语文教学进行改革,以实现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目标。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采取怎样的手段,实现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目标呢?
1.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是近年来一种比较有效且实用的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生活主体性,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又好又快发展。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化的情境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达到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目的。此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强化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的生活现实状况,及时消除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不利因素,从而让学生全身心投入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不断提高。
2.多媒体辅助教学
在信息社会背景下,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和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同,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一支粉笔一本书的教学现状,也可以改变教师灌输式的教学模式。通过多媒体手段音、形、色于一体的教学优势,达到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目的。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多媒体辅助教学只是一种教学手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可滥用多媒体,应当合理利用,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3.重视教学反思和教学评价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对生活化教学的现状,应当及时地进行教学反思。通过认真分析自己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优势、问题与不足,对于优势的地方应当再接再厉;对于不足的地方,应当及时进行改进,用正确的思想面对自己存在的问题。在教学反思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和学生沟通交流,通过对学生的调查了解,方能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和不足。此外,在和学生沟通交流的过程中,教师亦可发现学生的兴趣爱好,从而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是提高学生生活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结合新课程改革的思想和理念,强化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不断提高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实现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朱静.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学效率
拥有一个良好的语文教育基础对小学生今后的发展与成长起到了极大的作用,而小学语文基础教育的效率提高又是其中的关键点,因此,创设语文课堂的教学氛围,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当前小学语文工作者首要的责任。那么,怎么样才能让小学生主动地学习语文,爱上语文课程呢?怎么样才能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呢?
一、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及问题
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已经逐渐进入中小学,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依然占据着主导地位,强调应试教育往往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的主动性,教师缺乏对课程特点进行实质性探究,而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及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师者观念陈旧。没有进行教学理念的革新就不利于课程的创新,虽然教师花了许多时间在课程设计上,但效果往往不尽人意,这一方面是因为教学理念决定了教学行为,各项能力的培育到是以教学理念为后盾的,这自然也影响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
2.教学方式陈旧。教学理念支配了教学方式,教学方式则是根据教材内容设置的,虽然教材不断地更新,但是教学手段却跟不上教材的更新速度。问题往往反映在讲授的内容跟不上重点,学生学习的效果不高,课堂教学效率自然低下。
3.社会观念影响。如今社会对于小学生的普遍观点是: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许多家长和老师对于学习的评价往往都是成绩导向的,家长把压力都给了老师,对老师教学活动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使得部分老师因为感受到社会观念的压力,在教学活动者畏首畏尾,教师考核机制的不完善也影响了小学语文整体教学水平发展迟缓。
二、有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想使学生上好课,就得千方百计地点燃学生心灵世界的兴趣之火。”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知识,而是激励、鼓励和唤醒。”语文课堂上,若能在导入环节成功地激趣质疑,让学生迅速地进入教师所设定的教学气氛中,与同学、老师、文本、作者展开对话,就可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课堂教学进入良性循环。大量教学实践表明:当学生对所学的新知感兴趣时,学生对新知的认同感就会变强,他们接纳新知的愿望也就越强烈。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创设情景进行激趣教学,使学生参与其中,使教学达到预定的目的。
2.重视教学方式的选择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创新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还要重视教学方式的选择,应用最有效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其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对教学方式有所选择,挑选出较为有效的方法,使小学生可以在课堂开始之前就积极预习,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后,可以对语文知识进行思考。例如,教师在讲解《秋天的图画》一课之前,可以先安排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将语文素质较高的学生与语文素质较差的学生分为一组,以促使他们互相协调、相互学习。在小组讨论之后,教师要求小学生能够顺利地朗读课文。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举行小组朗读比赛,由各个小组选出一名学生参加比赛,在比赛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率也会随之提升。
3.学生参与课堂互动,发挥趣味性教学的作用
在新课标改革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应一改以往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师教学的课堂互动中,从而为课堂教学营造更多的趣味,使学生乐于学习。例如可以运用表演法来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比较单一、刻板,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无法使学生真正融入课堂教学气氛中,学生无法真正理解知识。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应结合小学生较强的表现欲的特点,创设表演与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案。通过学生的表演将课文的内容呈现出来,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融入文本中,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社会在进步,各行各业都在走入自动化,而且现代化的各种手段都是多姿多彩的,所以,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中,语文老师不妨多用些现代化的手段,多让小学生有一些直观的感受,通过感官的刺激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将语文学习的枯燥乏味转变为津津有味,让小学生期待每一次的语文课堂。在导入新课时,可以放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动画片,比如《神笔马良》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前辈们通过动画的形式将马良这一人物形象生动的展现在了屏幕上,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感受去体会课文中马良的果敢与善良。比如在讲授四大名著时,还可以播放一些西游记的动画片,或是一些人物图画,使得学生们在W习的过程中有一个潜意识的联想,让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对语文课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与期待。
三、结语
作为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小学语文有利于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人素养提升。针对当前存在的弊端和不足,以及老师教学理念的落后,采取针对性措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老师要努力在组织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注重课堂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提升,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深入研究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实践,真正让小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主动性,切实发挥小学语文本应有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郑晓娥.浅析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J].才智,2013(25).
[2]赵利贵.探究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J].成功(教育版),2012(3).
关键词 小学语文 美育 现状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美育是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语文教学工作中的重要内容。美育不仅可以提升学生阅读与审美能力,还可以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所以在教育工作中应重视美育教育。
1小学语文实施美育教学的现状
现阶段,在小学语文美育教学的实施过程中,一方面受到知识学习的压制,降低了学生的审美情趣。课堂教学中,愉悦、和谐的氛围是素质教育开展的战略,其中,美育教育的实施是关键,但在多数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加重视知识教育,而忽视美育教育,为提升学生成绩,教师课堂教学的标准仅为知识传授量,尽管小学阶段的学生不用承担升学压力,但很多家长不愿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因此一味配合应试教育,使美育教育受到影响。例如:教师在讲授古诗文时,教师忽视了古诗文中的诗情画意,只重视识字和背诵,缺乏对古诗文的欣赏与审美。另一方面教学模式限制学生对语文知识美的想象。要想更好地实施美育,就要求教师授课因人而异,讲求风格和个性,但在当前多个学校中,美育教学的最大障碍就是教学模式相似,并体现出课堂教学模式的差异化,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成为抑制学生对语文知识美的想象。另外,教材本位理念使学生审美空间受到限制。在课堂教学中,多数教师以教材内容为教授内容,并未涉及到知识的拓展与延伸,更不能体现出美育。虽然教材的讲解是教育的主要任务,但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对学生进行解读同样重要,很多教学缺少对学生的关注与理解,教材的解读、引申、联系生活的力度不足,使得学生缺少对美好事物的体验。例如:在《丑小鸭》一文的教授过程中,很多教师是通过语言叙述的方式进行讲解,缺少身临其境般的体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无法被充分调动,更无法实施美育。
2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美育教学策略
2.1重视教材中的美育教学
语文作为一门将求美的学科,语文教材多数为名家名篇,不管是在形式还是在内容上,都可以给人以美的体验。例如:《趵突泉》、《日月潭》等体现出一种自然美,赏心悦目、令人陶醉;又如《亡羊补牢》、《乌鸦喝水》等不仅故事生动,风格与语言上各具特色,而且还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因此不管是寓言故事和文言文,还是散文和诗歌,由于年代、作家、题材、体裁等方面的差异,语文课文体现出飘逸洒脱,或通俗易懂,或深邃沉郁,或洒脱飘逸等情感,真可谓是多姿多彩,因此对于语文教材而言,教师应从教材中不断发掘美学要素,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去发现并欣赏美,有意识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逐渐渗透美育。
2.2提升学生的美育学习兴趣
伴随教学方式转变,小学语文教学呈现出多样化、灵活化的方式,以此为前提导入课程,使学生学习兴趣被充分激发,使学生在活泼生动、充满趣味的课堂风味中感受文章带来的美感,如意境美、形式美、词藻美等,如此一来,以学生的知识水平、心理特征、认知规律对学生进行启发与起到,在多样化的课堂教学形式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美育教学中,只有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保证美育教学质量。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难以集中,对于文字内容关注度普遍比较低,但比较倾向于图片等形式。基于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文章内容转化为视频、图片、演讲、歌曲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使学生在文章中不断探索并发现美。例如:在《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教授过程中,虽然西沙群岛物产丰富,景色优美,但地处海防前哨,学生难以亲身感受其中蕴含的美感,教师可以将西沙群岛的风景以影像的形式展示给小学生,再配合声音和图片,使其如同身临其境一般感受西沙群岛的美。
2.3帮助学生主动来追求美
美育教育是对学生认识、爱好、创造美的能力培养,针对学生的美育教育也是传播美的重要形式,实施美育教育的对象为学生,学生也是教学的主体,因此美育的落实与教师的努力分不开,也与学生的积极参与分不开,这就要求教师帮助学生主动追求美,以顺利实施美育教育,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茁壮成长时期,教师不仅要利用阅读、识字、写字等学习帮助学生认识美,还应从综合性学习以及口语交际等教学工作中让学生感受美,并将美的体验与感受不断迁移至对自然、生活、生命的热爱,以获得情感体验,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培养学生主动追求美。另外,教师应以学生接受范围为审美基点,与最近发展区理论相结合,开展美育教学。例如:教师可以开展课外活动,让学生们在大自然中追求美。春天,柳树发了新芽,新绿色的柳枝多美;田野中,孩子们放着风筝,色彩斑斓的风筝多美;秋天里,苹果树结满了果实,红彤彤的苹果多美。其实,在大自然中,处处都有美景,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的世界,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并发现美。
2.4加强与家庭和社会的联系
学校教育属于普遍性教学,这就需要家庭教育辅助进行美育教育,培养学生与美育相关的良好习惯,使其有意识的发现并欣赏美,同时传播美的内涵与知识。由于受到国家相关教育政策影响,社会教育中更加重视美育发展,以此为前提,社会各界更加重视学校美育工作的开展,这对美育发展有促进作用,激励学生去奋斗、去追求,进而发挥个人价值,实现美育的真正目的。
3结语
小学语文作为基础课程之一,同时也是美育教育的关键课程,要求教师重视教材中的美育教育,不断提升学生的美育学习兴趣,并且帮助学生主动追求美,强化学校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发现并欣赏美的能力得到培养,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未来的美育教育中,教育工作者应努力发掘并创造,普及审美教育,使学生表现美并创造美的能力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 杨翠琴.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1(29).
[2] 王虹.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实施策略探析[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5).
[3] 戴婧.小学语文美育教学及其有效策略[J].语文学刊,2014(18).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素质教育;小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4)20-0028-02
[作者简介]苏卿,石家庄市华兴小学教师。
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它的特点之一就是具有极强的形象思维。教师若想使学生在短短的40分钟课堂教学中顺利、圆满地完成学习任务,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就必须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而多媒体教学的恰当运用,对学生思想品德、文化智能、劳动技能、身心健康和艺术审美等素质的提高都具有重要意义,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手段之一。
多媒体教学具有图、文、声、像相结合的特点,它以直观的形象、鲜艳的色彩、强烈的感染力等刺激学生的视听,营造情感氛围,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弥补了传统教学媒体的不足,对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等都有着重要的作用。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求知欲望,是多媒体教学的基本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对获取知识、开阔视野、提高兴奋度等都具有重要作用,是学好知识的先决条件。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有效激发,那么他们的求知欲望就会变得更加旺盛,从而能积极主动地去接受知识,变沉重的负担为愉快的享受。在小学语文课的教学中,激趣的方法和手段是多种多样的,而具有明显优势的是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在实践中,可根据具体课文内容及多媒体的特点,或制作课件设置悬念,或运用录音使学生亲闻其声,或利用录像使学生如临其境,灵活运用多媒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营造情感氛围,使学生进入具体的情境,是多媒体教学的关键
小学语文教材,其内容大都离学生的现实生活较远,学生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对课文情感和内容感到难以理解。尤其在学习一些有特定时代背景的文章时,教师一味地用语言去讲解,则不易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如果能在这时运用多媒体加以体现和渲染,就能取得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如在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时,笔者考虑到学生年龄小,对光辉的一生以及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品质知之甚少,因而不易理解人民对总理的深厚感情。为把学生带到课文特定的情感氛围当中,笔者放映了当时首都人民十里长街送总理的真实历史镜头。那感人肺腑的场景,使学生双眼湿润,有的甚至泣不成声,情感受到了强烈的感染,他们在那万民同悲、山河共哀的动人情景中,感受到了人民与总理之间的深厚感情,沉浸在无尽的沉痛与哀思之中,从而激发他们去学理那与日月齐辉的崇高品质,自然而然地进入了对课文的学习、理解和品味当中。
三、突破教学重、难点,发展学生思维,是多媒体教学的重要目的
如能利用多媒体将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可以帮助学生接受、理解课文内容,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并使其受到启发。
如在《燕子》一文中,作者把停歇在电线上的燕子比喻成“正待演奏的曲谱”,这一比喻既恰当、形象,又给人留有想象的余地。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一教学难点,笔者出示了课件,上部是停歇在电线上的燕子,下部是一段五线谱的曲谱。二者形象上的相似,使学生初步理解了这一比喻的含义。笔者接着又播放了一段录音:潺潺的流水声、燕子的啾啾声、森林里蛰居了一个冬天的小动物们嬉戏的声音……听完后,学生争先恐后地说:“这是春天的声音,是一首最动听的乐曲。”然后各自说了对这一比喻的理解。这不仅让教学难点迎刃而解,而且发展了学生的思维,使他们的想象没有被具体的形象所束缚,变得丰富起来。
四、活跃课堂气氛,有效地控制学生的注意力,是多媒体教育的突出特点
多媒体表现手法的多样化,对学生感官的多路刺激是传统教学手段所不能及的。它有利于在教学活动中创设一种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让学生能在一种积极主动的心态下学习,从而使学生的注意力得到有效的控制。
如在《鸟的天堂》一文中,大榕树和群鸟欢腾情景的描写部分是教学重点。在讲课时,笔者播放电视录像,首先显现出一棵静态的大榕树。在即将进入下一阶段时,学生的注意力出现了分散的趋势。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笔者变换了电教方式,将录像变为录音,让学生闭目静听:清晨,一片寂静。突然,拍掌的声音响了起来,一声、两声。随之而起的是几声清脆的鸟鸣,接着群鸟欢腾,婉转悠扬的鸟叫声汇集成一首动听的乐曲。这时,学生的精神重又为之振奋。笔者适时地启发学生通过声音去想象,并述说那众鸟欢腾的场面。之后笔者又播放录像,借助多媒体视听手段将学生真正带进了鸟的天堂。课堂气氛自始至终融洽和谐、激越活泼,学生兴致盎然、精力集中,在愉快的气氛中顺利、圆满地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
五、强化素质教育,陶冶学生的情操,是多媒体教学的努力方向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要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陶冶学生爱美的情操。诸多课文尽管文体不同,但无一不蕴含着美的因素。在教学中可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展示逼真、鲜艳的图像,生动、和谐的音乐来调动教材中美的因素,增强学生的美感,进而达到陶冶身心的目的。
如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的时候,笔者抓住课题中的“美丽”二字,用多媒体手段依次将小兴安岭春夏秋冬四季的美景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引导学生观察、理解、欣赏、领悟,并结合配乐进行朗诵,创设出优美的教学环境。此刻的学生仿佛置身于一望无际的茂密林海之中,时而积雪消融、大地回春,时而野花盛开、林木森郁,时而秋叶飘零、野果丰盛,时而雪花飞舞、一片银白……学生的情绪受到强烈的感染,陶醉在美的氛围当中,并为祖国有如此壮美的景色感到自豪,热爱祖国的情感也油然而生。与此同时,学生的鉴赏能力也从中得到了提高。
总之,只要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就可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强化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关键词:语言训练;观念;方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阅读的要求之一是:积累字、词、句,运用于说话、写话中,提高说话、写话的能力,生动地表述见闻和感受。然而,在如今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尤其是低年级,很多教师专注于文章的思想教育和朗读、概括能力的培养,忽视了语言积累和运用的训练。
一、重塑教学观念
知识与技能目标是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维度之一,应该对学生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培养。对知识的掌握,不能仅仅停留于记忆,必须学会在实践中运用;对技能的锻炼,不能仅集中于某一种技能,应该是多种技能综合培养,即使某些技能的效果并不能显现于试卷的分数上;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尤其不能忽视的是语言技能的发展,其不仅直接关系到成绩的优劣,更与是否能够成为谈吐大方、举止优雅的人息息相关。
二、训练方法
1.培养学生语言积累的习惯
语言积累的一个主要渠道便是阅读教学,所以,教师在课堂上需尽可能地抓住机遇,使学生品味到语言的独具特色。在小学低年级,主要是通过朗读、背诵、造句、听写等方式增加学生的词汇量、发展学生的语感。同时,也要教会学生文章是如何进行构造的,潜移默化地在学生头脑中塑造多样的表达技巧,以免学生写作时杂乱无章或平淡无味。
比如,教学《秋游》时,教师通过示范读、让学生自读、背诵课文、听写字词、运用新词语造句等方式,让学生积累郊外、秋风、渐渐、凉、郊外、游玩、蓝蓝的、一望无边、白兔、绵羊、棉花、农田、嗓子、奔跑追逐、笑着喊着、开心这些词语。同时,从头至尾逐句分析,让学生了解作者组织文章的手法:在哪里―有什么―怎么样;以及运用的修辞方法及所起效果:反复强调秋天到来的变化以及对秋天的喜爱之情,用比喻形象地展现了秋天白云的变化,用排比,生动地体现出秋天庄稼的变化及喜悦之情,这些鲜明的变化和色彩组成了五光十色的图画,最后运用排比表达了孩子们在秋天的郊外尽情玩耍是多么的无忧无虑、自由自在。
2.训练学生的想象与联想能力
联想与想象是创造的必备能力,知识是有限的,想象和创造却是无限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善于利用阅读材料,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潜力。对于学生天马行空的联想,教师应当予以尊重并加以引导。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主要是通过字、词、文本,使学生在五官上加以丰富,补充色彩、形象、声音、味道、触感等想象,组成无数有意思的画。
比如,教学“山”字时,可以告诉学生:“在地平线上,一座高山立中间,两座小山立两边。”教学“沙”字时,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很少水的地方是沙漠”。在正式教学之前,先列出文中的词串,以《秋天到》为例,把梨、灯笼、苹果、脸颊、稻子、柿子、大豆、高粱、腰、葡萄等陈列出来,引导学生在色彩、形状等方面发挥想象,然后通过自己的语言把这些词语联系起来;在教学之后,可以对课文进行补充,在教学完成《秋天到》后,列举在秋天里还有哪些景象,草地、大树、玉米、枫叶、等,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然后用五官去感受这些事物的个性之处,发挥想象,将个性拓展开来,运用课文的表达方式对其进行描写。
3.附加写作小练习
写作是语言的实际运用的一个方面,却也是能够促进语言表达的有效途径。长于写作的人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年累月地坚持所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抓住可能的写作空间,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低年级学生的字词量和表达方法有限,教师可以先提供材料让学生摹写,材料可以是课文,可以是课外阅读材料,可以是韵文,可以是简单的小诗,可以记人也可以叙事,可以状景,也可以说故事。
比如,在完成《看》教学后,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写作《秋风的五光十色》,可以提供给学生苹果、梨、葡萄、、枫叶等事物让学生选择,也可以留给学生自行选取的空间。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题目进行仿写。多写多练,才不会下笔无神。
4.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说是语言实际运用的另一方面,同样是提高语言表达行之有效的方法。说话有度、进退得宜并非一日之功,需要持之以恒地说话练习。体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就是善于提问和巧于回答。教师需引导学生大胆发问,问比较有价值的问题,而不是闷头苦思或东拉西扯无意义发问。关于学生回答问题,教师需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组织成中心答案,而不是哩嗦难寻重点或浑浑噩噩不知所云。在学生回答完毕后,需针对学生回答的用词及组织做些许点评,无关答案对错,只是表达在哪些方面可以更加完善。
综上所述,可以运用多种方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训练语言能力,以使学生熟练并推敲语言运用,体味语言的魅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成为有品位的人。
一、合作学习对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1.有利于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小学生的自制能力较差,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往往比较依赖于老师,缺乏独立的思考,这也是中国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所导致的,所以传统的单方面的传教式的教学模式导致小学生对知识掌握不够彻底,最终导致整体的教学质量不高。所以要想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既要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小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培养小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小学生就不再是传统的被动接受知识,而是通过主动的学习去接受知识,学生之间通过合作交流,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还能自主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2.有利于增强小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我国一直都非常重视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控制,新课改之后,更是提倡培养全面的高素质人才,而不只是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综合素质包括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思考能力等多个方面。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应用多方位的教学方法,但是很多家长和老师认为,小学生还太小,心智尚未成熟,只要打好知识基础就好,没有必要对其进行其他方面能力的专门培养,但是正因为小学生的心理单纯,人生观价值观等尚未成熟,所以这才是培养小学生的实践能力、团队写作能力的最好阶段,因为一旦孩子长大,性格等方面基本定型之后,再要进行改变就是非常难的。在小学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方式,正是对其培养其合作交流能力的最好途径。
二、将合作学习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基本策略
1.学校要给语文老师安排足够的课时
足够的时间是学习的保证,因此学校首先要给老师安排足够的课时,还要相应减轻老师的教学任务,安排专门的讨论课等,给老师充分的时间和机会去开展合作学习。
2.学校要定期对老师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
就目前的情r而言,许多老师在工作之后,就基本不再学习了,更不会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但是现在是瞬息万变的年代,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各个领域的知识每天都在推陈出新,所以在教育领域也应该有所变革,所以学校要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符合时展的人才,这就需要学校对老师进行定期培训,因为老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只有老师的知识是最新的,学生才能学到最新的知识,所以,要想实现合作教学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就应该先使得我国的语文老师的教学水平符合教学的要求。
三、小学语文合作学习创建需要注意的问题
1.注重对学生合作积极性的培养
在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教学中,首先需要注意的是对学生合作积极性的培养。合作学习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很容易将合作学习看作是一种游戏。在进行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就会产生厌倦心理,不再积极进行合作学习。所以教师应该采取一定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首先应该做的就是鼓励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照顾到内向的、不爱发言的学生,多鼓励他们要积极参与合作。教师要尽量挖掘每位学生的特长,并且在合作学习中尽量创造机会让学生们的特长得以发挥。同时教师应该搞好学生与教师之间关系,保持严谨的教师风格.又不失轻松幽默,让学生觉得老师平易近人。这样才是学生喜欢的好老师。
2.把握合作的实效性
这里的实效性指的是在合作中的实际效果。比如在合作时进行讨论,看上去热热闹闹,实质上一片乱哄哄.学生并没有积极地进行问题的深入探讨。实际效果并不是很好.所以教师应该采取一定的方法解决合作没有实效性这个问题。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多的时间进行讨论。并将讨论的方法技巧告诉学生。在讨论的时候,不能一味争先抢后地发言,而是要有顺序地发言,积极听取其他学生的发言,组员之间的意见要相互补充更正,最后将不正确的观点去掉,将正确的观点进行整合,形成最后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