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高中语文教学研究

高中语文教学研究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9-13 17:12:0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高中语文教学研究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高中语文教学研究

第1篇

关键词:素质教育;语文教学;人文性教学

一、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

人文精神是对人类终极价值的追求,也是对人的尊重和理解,关怀和爱护人类的命运。高中语文教学加强人文性教学,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正确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并培养学生的审美兴趣和能力。我国对人文教育的重视已经有悠久的历史,从孔孟的人学思想开始,人文教育逐渐趋向与道德教育,现今我国德育开展的进程中也体现着人文思想。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经济提升的同时,教育也变得更为机械和僵化,道德教育开始冰冷功利。但经历了环境污染、资源匮乏和生态平衡的一系列危机后,人们意识到现代教育缺失人文性的严重问题。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加强对人文精神教育基本内涵的解读,能够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语文教学现状,提升高中与教学的人文性。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性教学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实质主要是人文精神,包括人本主义和人格主义,现代的人文主义与物质性要求相比较,更重视人的精神性需求。随着素质教育进程的不断开展,教学理念更加重视高中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以学生为本,贯彻落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强化师生之间的互动环节,从而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加强高中语文教学成效。而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教学的现实意义,在于能够在科技飞速发展的这个时代,避免学生对不同途径接受各种文化思潮的辨别能力,强化学生的思想防范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态度,在学生的高中时期塑造学生高尚的品质,并通过高中语文教学来洗涤学生心灵,帮助学生构建正确合理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高中语文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高中语文教学作为高考考核的重要课程项目,随着语文分数比重的逐年增加,教师也为了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成绩,以教学内容为核心加强了高中语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但正因为以高考考核作为导向去进行教学内容选择和教学环节设计,导致语文课程的人文精神被掩盖和忽视,使得高中语文教学更加的僵化和枯燥,缺乏对学生的吸引力,也无法有效调动学生的主动积极性。比如高中语文教学对话题作文进行讲解时,通常会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讲解一系列的高分作文方法,用固定式的语句来概括文章大意,并引出文章的潜在内涵。这种“参考答案”式的教学方法,使得高中语文教学更为死板和枯燥,极大限制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打击了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热情,也忽视了高中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教学。在现今高中语文教学环境中,教师基于对学生成绩的要求,加大了语文课程的教学节奏,导致教学内容更为繁杂,受到单一教学方式的限制,教师也无法去了解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接收情况和理解程度,无法让学生能够有效感受到语文课程的人文魅力,也不能显著提升高中语文教学的成效。

四、加强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性教学的有效途径

4.1转变教学观念

加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教学,首先应当进行对教师传统教学理念的转变,改变以往以知识灌输为主要目的的教学目标,并不仅仅以成绩对学生的语文素质进行衡量。而是应当加强人文教育的应用,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人文个性体验,接受学生对语文知识的不同理解。以学生为主体,不再让学生一味的接受教师所灌输的知识,而是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以师生合作的教学形式代替传统的讲授模式,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4.2加强人文精神渗透

教师在学生学习成长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加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教学,有利于教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教师应当首先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在教学目标中树立人文教育观念,不断加强自身的人文精神渗透,开阔教学思路,通过自身的言行举止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人文精神影响。而这也需要教师能够充分理解自身教育工作的本质,,才能形成以人文精神为核心的教育观念,并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渗透,将人文性教学与课堂教学充分结合。

4.3联系生活实际

语文课程是对外界客观世界的重要反映,高中语文教学也不应当仅仅局限在课堂中,更应走进生活实际情况,让学生能够从日常生活中感悟人文关怀。教师应明确认识到文学是以实际生活为基础,也是对现实社会的反应,因此通过全面的眼光来进行人文性教学,带着语文课堂走向自然和生活,将书本知识与外界环境相联系,结合生活实际情况,让学生能够在社会生活中体验到文学的人文精神。

4.4调整评价方式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评价是最后的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加强高中语文教学的人文性,需要转变以成绩分数作为评级标准的教学评价方式,不让功利主义影响高中语文教学,明确认识到每个学生在文化基础方面的差异性,并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构建科学合理的学生评价体系,以质性评价模式取代量化评价模式,保证评价目标的动态性和层次性,从而保障高中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教学,从根本贯彻人文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1]罗慧玲.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渗透[J].赤子(上中旬),2015(14):298.

第2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新教学;实践问题

我国现如今处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之中,认知教学也正日渐引起人们的关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时认识事物与学习语文知识的有机融合,从教师教学的过程来看,其本质是一种认知过程。因而,注重学生的阅读能力,对于提高高中生认识事物的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但是,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的诸多内容之中,阅读教学是消耗时间最长、收效较小的一项。长期的传统阅读教学方式是教师教课,学生学习;教师讲课,学生听课。表面上看来语文阅读课堂的氛围比较活跃,实际上学生是处于一种被动状态的,因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将学生置于语文阅读学习的主体地位,发挥好自己在阅读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教师的教学观念相对陈旧落后

我国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之所以会存在一系列问题,教育观念的落后与陈旧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高中的领导以及上级部门的教学观念比较陈旧,学校领导并不关心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采取何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也不关注学生能否得到全面的发展,而仅仅将关注点放在升学率上,认为升学率高了,教师的教学任务就算成功的完成了,这往往会造成一定的误区。许多高中语文教师仍然认为,教育学生仅仅是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不能从本质上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在这样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师生关系也是比较传统的。

(二)语文教师不能正确分析阅读教材

许多高中语文任课教师不能正确地处理语文书面教材,也没有对教材进行深刻的思考与研究。导致在教课的过程中不管什么课文,都往一般性的套路里面绕,而不考虑这样讲课的效果怎么样。教师的阅读教学没有指定完备的教育教学目标,而教学目标的指定是教师把握教学内容的标尺,控制教学进程的方向和检验教学成果的根据。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或者教学目标指定的比较模糊,这些都会导致教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三)教师没有关注学生的个性和独立性

许多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既不会注重教学方式的提高与改进,更加不会注重学生个性、独立阅读能力的发展。而且许多任课教师都会固步自封,认为“资料”、“字典”就一定具备他们所要查阅的知识。试想一下,如果国家取消高考这一选拔性考试,许多高中生或被淡出语文教学的课堂。

(四)教师不注重教学研究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意观察教学改革,关注学生具体的学习需求,应该将教学教育研究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既要对语文教学学习的特点和学生的发展状况进行研究,又要对语文课堂学习的规律和特点进行研究,还要对语文教材的要求、教育理念和知识系统进行研究。这些方面大多数学校的任课教师没有关注到,因而教师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

二、应对高中语文阅读新教学实践问题的对策

(一)明确语文阅读教学的具体内容

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出了要能够正确地处理阅读教材之外,还要能够知道阅读教学的主体内容,阅读教学的具体内容较多,主要要关注以下两个方面:1.教师要注重传授阅读技巧和方法,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会了学生阅读的方法也就交给他们真正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金钥匙。2.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能力主要体现在创造力、鉴赏力、理解力这三个方面,纵观以上,教师应该注重传授给学生阅读方法。

(二)语文教师应该认真制定阅读教学计划,选择最佳教学方法

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作为阅读教学活动开展的主要程序,教学中的许多因素都在其中得到综合体现和反映。阅读教学计划制定的好不仅仅能够很好地抓住学生的内心,还能从教学的过程中吸引学生对阅读教材的注意力,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样一来教师也能够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能够在相对轻松的氛围里学到阅读知识,而且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等等。

(三)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和阅读习惯的养成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学生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在纷繁的社会里已经远远不够用了,只有不断地更新知识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让学生学会自主的阅读就显得尤其重要。细节决定成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教学的变化,创设和谐民主的教学风味,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扮演主导地位,充分尽一个导师的职责,从全方位激发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从而让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养成稳定良好的阅读习惯。

结语

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达成的,必须在平常的学习过程中注重知识、方法的积累,这样日积月累、长期坚持努力结合起来才会收获一定的效果。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沉重,要进行有效地指导,开展有创意、多角度的阅读活动,让学生在比较宽松的氛围中学到阅读知识,拓展学生的四维空间,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抛弃传统的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解,轻方法;重认知,轻情感;重分析,轻诵读的状态。尽快改变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突破传统的教学思维框架和阅读理论,从根本上解决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低层次的阅读现状。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高中语文阅读新教学方法的实践一定会取得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许惠林. 解读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J].学术研究,2013(1).

第3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语文;现状;作用;应用方法模式;变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19-0075-02

让信息技术充分服务于高中语文教学,既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需要,也是提升高中语文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效率的需要。信息技术作为当今乃至未来社会必须掌握的一种技能,它不仅丰富了教学手段,也预示着未来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信息技术极大地推动了高中语文信息化教学的发展,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冲击着传统教育。要深入了解信息技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并且对信息技术合理充分应用,做此项研究是相当有必要的。此研究通过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以信息技术、高中语文、应用研究为关键字进行了检索,下载并整理了35篇相关文献,提出16篇为重点研究对象。

1 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现状

从图1的柱状图中的线性趋势我们可以得出近十年来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重视度越来越高。文献主要来源中国信息技术教育、中国电化教育、中小学电教、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科技信息、新课程研究、陕西师范大学。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在不同教学环节中的应用方法模式、在不同教学内容(古诗词、写作)中的应用方法或模式、信息技术下高中语文教学整合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误区及相应的解决措施等。

2 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笔者认为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具有极大的价值,如陈争京提出信息技术让原本死板的语文课程变得生机盎然,拓展了作文教学,改善了传统作文教学方式,扩大了高中生的阅读视野,提高了语文素养[1]。王招平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提供丰富、直观的感性材料(动画、文字、图形、声音等)和高效、及时的反馈;培养研究性阅读;为语文教学构建了一个多媒体、网络和智能有机结合的个别化、交互式开放性的动态教学环境[2]。张笑则发展性的表明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逐步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改革;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3]杨蕊则直观概括为8句话:浓厚学习氛围,调动学习热情;增加课堂容量,丰富课外知识;利于答疑解惑,实现方式转变;促进师生互动,提高教学效率[4]。

多位研究者以自己的认识讲述了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中的巨大价值,但是各自所讲述的价值是相对模糊的,浅层次的价值反复搬弄,而深层次的价值无人去仔细挖掘。毫无疑问,信息技术支持课堂图文并茂、影音结合、动静结合、信息容量大、传输快,活跃课堂,是教育界新型有力武器,独特的“全方位、多视角、多层次、多变化”的主体演示功能,使教学内容,或无法观察到的现象,能生动、形象、新颖、直观展示

3 不同教学环节、教学内容中的应用与变革

信息技术作为语文教学工具实现了教学内容、教学环节的变革。信息技术下不同教学环节、不同教学内容中的全新变革一切都是为了学生的学习。

3.1 教学内容

1)信息技术支持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2)信息技术支持下的高中语文写作教学:改变写作工具、写作过程和写作形式。

3)信息技术支持下的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多媒体创设生动、活泼、有趣、愉快的课堂情境再现古人情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信息技术支持下的高中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介入为研究性学习开拓了广阔的平台。信息技术为语文研究性学习提供了最有力、最便捷的支持。如:WebQuest、ThinkQuest、MiniQuest、BIG6、基于问题的学习、主题学习等探究性学习的模式[5]。

3.2 教学环节

4 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误区及相应的解决措施

4.1 应用的必要性

新课程改革倡导提高课堂效率,改变传统“填鸭式”教学,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中,课件上的图片、声音、动画和视频等,可以让学生生动地感受到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学生的学习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是有联系的[6]。

4.2 存在的问题、误区

信息技术教学优势显而易见,然而在课件制作和实际应用过程中,却存在着一些问题:1)强调媒体,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2)课件成为课堂中的主宰,学生不能作为一个课件的观看者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上;3)注重直观,忽略文本的解读品味;[7]4)课堂教学模式“形聚而神散,看不到教学思维和教学模式的真正改变和创新;5)人机对话导致师生产生交流障,多媒体技术却喧宾夺主[8];6)课堂随机生成应对乏力,多媒体教学课件播放的“线性”特点和在随时调整方面的技术困难,要求课堂必须按照教师预设步骤来有序地实施[9];7)信息技术技术使用不当,课件设计质量不高;8)片面追求信息技术;9)过分强调教学的多样性;10)一位注重教学设计过程精细化[10]。

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举不胜举,其中时尚化(片面追求时尚,失去教学目标),琐碎化(缺乏关联性),低幼化(展示表面的信息,抑制思考),过分追求多样性最为突出。

4.3 解决措施

笔者提出学生应该应用现代网络技术,阅读量,促进感官认识,提高学习效率。教师要努力做到:1)改变教学观念,改进的教学方式,促进课堂教学方法的优化;2)拓宽教学思想,提高备课质量;[11]3)更新教学观念;4)课前有效备课;5)提供方法指导;6)开发并利用好教材实例;7)实践教学案例对比分析反思;[12]8.改变教学模式;10)师生互动活跃;11)信息技术与课本内容相融,扩大课本知识的外延;12)教给学生利用网络学习的方法。[13]提高教师素养为“第一要务”[14]

在应用、实践的过程中出现问题是必然的事情,找出问题的解决对策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信息技术下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种过程, 更是一种理念。我们应该在语文教学中:1)处理好资源浏览与文本阅读的关系;2)处理好语言感悟与感官感受的关系;3)处理好现代与传统的关系;4)处理好人机关系。

5 应用研究建议反思与发展趋势初探

1)应用研究建议反思

如今的信息化时代,高中语文教学方式的创新改进势在必行。我们要充分利用丰富的多媒体信息资源进行多媒体技术的组合,优化语文课堂教学。[15]在语文教学中,课文内容中涉及到的很多地方学生都没有去过,很多事情也都没有真正体验过,有的内容很陌生,学生凭现有的阅历难以理解。而我们的语文多媒体教学,可以将趴在纸上的文字活起来,生动起来;[15]唤起学生的形象再现感;帮助学生丰富头脑中的表象;使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以此来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教材本身的特点,结合社会实际生活,多找一些合适的媒体资源如:文字、实物、图象、声音等来丰富课堂内容。[16]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特有的声、光、电、影像组合和立体动画效果,弥补传统教学中用语言很难让学生理解和接受的教学难点,为学生创设出一种既有利于身心发展,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

2)发展趋势初探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将走向高度融合发展的道路,语文教学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信息技术也离不开语文教学的衬托。

6 结语

信息技术在语文课程中,改变了我们传统的教育思想与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无疑将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学科课程学习方式,必将成为21世纪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因此,在当前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下雪语文,将复杂抽象的语文知识变得形象生动,提高了同学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对于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必须反思信息技术在语文学科教学中的地位。

参考文献:

[1] 陈争京. 教育信息技术让高中语文课充满生机和情趣[J]. 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 ,2013(4):52-52.

[2] 王招平.浅议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语文天地,2012(5):61-62.

[3] 张笑.信息技术,让高中语文教学多姿多彩[J].考试周刊,2011(61):45-45.

[4] 杨蕊. 信息技术活跃语文课堂[J]. 教育教学论坛,2012(21):232-233.

[5] 黎霞,黎鸿.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课程整合的模式探讨[J].中小学电教,2009(4):53-55.

[6] 隋玉洁,张宝国. 浅谈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教学的整合[J]. 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4).

[7] 吴明杉. 走出高中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误区[J].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14):57-57.

[8] 何元宾.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与纠偏[J]. 基础教育参考,2014(24):61-62.

[9] 胡月清.高中语文多媒体教学的改进策略探讨[J].中小学电教月刊,2016(1):109-109.

[10] 钱成忠.语文教学中如何应用现代信息技术[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5(5):82-84.

[11] 杨茜. 信息技术环境下语文教学设计的人文性回归[J]. 电化教育研究,2006(10):73-77.

[12] 陈丽容.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语文有效教学策略探究[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2(11):139-141.

[13] 殷洁.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教学[J].考试周刊, 2010(32):61-62.

[14] 刘影,于继勋,于立新.现代化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中小学电教(下) ,2012(5):38-38.

第4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 教学质量 教学方法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4)08-0019-02

作者简介:左莉(1971―),女,江苏射阳人,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盐城中学语文教师。研究方向:情境教学研究。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怎样提高教学质量是所有语文教学工作者关注的重点问题。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高中阶段语文知识掌握的深度,对学生语文成绩的提高有着直接的影响。在现行的教学模式中,语文教学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并且每个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但这些传统教学模式多为“填鸭式”,教师比较注重知识点的灌输,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让学生真正参与其中,从而导致教学质量无法大幅度提高。本文以笔者的教学经验为基础,针对如何创新教学方法进行探讨。

一、高中语文教学质量影响因素

现在的高中语文教学主要存在三个问题:一是高中语文的教学内容更新的周期相对较长,并且跟不上时展的步伐,因此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二是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课堂学习氛围较为枯燥,师生之间缺乏沟通,课堂学习效率较低;三是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师与学生一味注重考试成绩,学生的学习思维还是应试教育的思维,缺乏创新性。

随着社会的进步,语文教学必须不断创新与改革,最明显的就是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使用,但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设备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高中语文教学课堂的学习氛围普遍较为枯燥,学生学习积极性较低。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是“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学生被迫接受学习内容,无法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在课堂上缺乏学习激情,只是机械地记录课堂教学内容,无法主动参与到师生之间的互动中,从而无法从学习中获得快乐,降低了学习效率。学生为应付语文考试,一味地死读书,缺乏独立思考的过程,也无学习激情和积极性可言。

二、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教学方法创新策

(一)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奠定情感基础

在高中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已与成年人趋同,因此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更希望能得到别人的尊重。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一部分教师对于语文成绩较差的学生存有偏见,将成绩的好坏作为评判一个学生能力最重要的标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经常会无意间做出一些伤害学生自信的事情,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努力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创建愉悦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公平民主地看待每一位学生,使学生能真心地喜欢语文学习,积极探求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二)运用现代化手段,丰富学习内容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手段也必须不断革新。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要把语文教学与现代化信息技术联系起来,更好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语文课本所包含的教学内容是有限的,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技术来扩展和更新语文知识的宽度,使语文教学知识变得更加丰富,更接近实际生活。

如教学苏教版《江南的冬景》这篇课文,文章字里行间蕴藏着丰富的情感,在课堂上仅仅依靠教师的口头讲解,学生很难深刻感受到文章中的诗情画意与优美意境。此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来为学生展现文章的优美意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更好地理解与领悟作者的写作心境,提高学习效率。

(三)重视课堂学习氛围的创设,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通过对目前高中语文教学情况的总结和分析,笔者发现,大多数学生之所以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是因为在他们看来语文学习是非常枯燥的,而且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学习逐渐变成了考试技巧练习。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教师在授课之前应进行充分的准备,设计丰富的课堂教学形式,为学生设计出更为有趣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主动学习、积极思考,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为了改善枯燥乏味的课堂学习氛围,教师可通过课堂活动或者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更加直接地感受文章的意境,增加课堂学习氛围的活跃程度,使学生能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四)鼓励学生在阅读中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

在语文学习中,阅读量的多少对于学生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高中生的学习任务繁重,课外阅读时间得不到保障。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应该在课堂上适当地对学生进行鼓励,并向其推荐一些学习价值较高的阅读材料,还要要求学生在阅读之后写读书心得。教师还要根据阅读的进展给予学生不同的指导,使学生了解阅读的重要性,逐渐养成自觉阅读的好习惯。此外,教师还可筛选一些著名的文学作品,与学生共同阅读赏析,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对学生来讲,是一种不可取代的知识体验方式。阅读材料一般以文学作品为主,而文学作品是经过历史锤炼的,它蕴含了丰富的文化精髓。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不断阅读文学作品来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学生通过阅读,不仅可以感受到文章所创造出的美好情境,还可以提高自身的语言鉴赏以及运用能力。所以教师为了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必须鼓励学生多多阅读。

(五)实施分层教学,提高教学兼容程度

不同的学生,其语文学习能力是不一样的。而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习惯性地使用“一个标准”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关注的永远是成绩优异的学生,往往忽略了成绩差的学生,这对于学生语文水平的整体发展是非常不利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正确看待学生之间的差异,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教学方案,兼顾学生的整体情况,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成为学习的主体。同样,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层次来布置课后作业,从而促进学生语文水平的整体提高。

除此之外,教师还要积极组织学生参与课外活动,为学生创造更丰富的语文学习环境,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例如:学校可以举行语文知识竞赛、语文课文朗诵比赛等趣味性活动来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第5篇

关键词: 方法论 语文 教学

著名教育家叶澜认为“在一定意义上,一门学科的方法论水平,可以成为衡量这门学科成熟度的重要标志,而方法论的发展也必将成为促进学科成熟度提高的最根本手段。”语文作为学科教育的中流砥柱在教育改革的宏大背景之下自然要将方法论的研究纳入到当前的学术视野中来,以求与文学课本身的完善与成熟,这是语文教育之繁荣与创新的最佳突破口。

1.新课程语文教育研究方法论的欠缺

1.1语文教育研究方法论指导下的研究目标定位有失偏颇。“从哲学的文化类型上说,现今世界上有两种哲学:一种是认识论哲学,一种主要是存在论哲学。”传统语文教育研究倡导注疏,而现代及当下语文教育则进行本质主义的研究。众所周知,二元对立是认识论的基本特征,本质主义则是一种典型的主客二分的唯科学认识论模式。相对而言,存在主义抵制二元对立,推崇以人为本。本质主义研究务实语文教育作为一种存在论意义上的关乎人本身的历史文化过程的实践生成性与意义可塑性,将语文教育物化,从而割断了语文教育作为人的活动与世界整体性的关系,其结果就是语文教育很难达到相应的哲学理论高度。

1.2语文教学研究方法论缺乏历史延续性。语文教育研究虽然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进程,但其中并不存在一条连贯的语文教育研究方法轨迹。传统与现代似乎是不证自明的二元对立,加之建国后的历次政治运动,语文教育研究方法论几经断档,并未自成系统。换个角度来讲,传统与现代应该是一脉相承的。美国学者希尔斯教授在其经过二十五年潜心研究而撰成的专著《论传统》中认为,“传统是围绕人类的不同活动领域而形成的代代相传的行事方式,是一种对社会具有规范作用和道德感召力的文化力量,同时也是人类在历史长河中的创造性想象的积淀”。他认为作为一个社会的文化遗产,以表意象征的方式使人类的代与代之间、历史阶段与历史阶段之间保持了连续性和统一性,给人类生存带来了秩序和意义。

1.3缺乏具体研究的理论高度。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中国的语文教育研究以政策解读、经验总结、工作汇报为主要方式,无理论性可言。研究者很少到实践中作研究,是典型的书斋式研究,缺乏实证精神,理论建构缺乏现实依据,只能从宏观上进行泛泛的“完全正确”的大理论论述。按照形式逻辑规则,内涵越大则外延越小,外延越大则内涵越小,因此其理论缺乏可信性与可操作性。

1.4具体研究方法缺乏系统,导致研究方法选择上的主观性。目前,我国教育研究使用的一般方法包括观察方法、试验方法、调查方法、统计方法、历史方法、逻辑方法、比较方法、因素分析方法及个案分析方法等。这些基本方法作为语文教育研究方法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教育研究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运用,但研究者从未在理论上深入领会这些方法的真正内涵。

2.新课程语文教学研究方法的欠缺原因

2.1概念范畴混乱。任何学术研究首先要理清所据概念范畴之含义,然后研究才有可能,语文教育研究尤应如此。传统语文教育研究讲求意会领悟,现代语文教育中简单的经验主义或主观臆测使语文教育研究所使用的一些感念范畴始终飘忽不定。仅“语文”二字就让研究界争论不休,无法在学术的层面上达成共识,研究者各自遵循自己的思路,无法在同一概念范畴内进行平等对话,从而阻碍了语文教育的发展。

2.2非逻辑的理论体系。逻辑性是衡量一种理论体系完善与否的重要标准。由于语文教育研究方法论的不足,语文教育研究虽多点开花,但却始终无法形成逻辑性的理论体系。虽然语文教育学(或语文教学法)改名称为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但从其深层实质来看,整个语文教育研究尚未真正自成一体,依然是各研究小领域各自为战,如阅读研究、协作研究等等,而没有立足于人,将语文教育作为文化整体加以逻辑性的理论架构。

2.3语文价值与意义的沦丧。在一定程度上,价值与意义是某件事物存在的唯一理由。语文教育研究作为一项学术事业,所追求的是语文教育的学术价值和意义。传统的注疏、“文以载道”是从儒家道德伦理出发并为其服务的;现代教育则是从政治思想教育立场和应试教育的功利主义出发强调语文教育的工具性。即使如今对语文教育价值与意义的反思也只是将语文功利主义工具观与人本(文)主义进行调和,其结果是刻意抛弃功利主义,同时却无法找到通达人文价值的路径,语文教育的价值与意义暂时处于真空状态。

2.4学科地位的动摇。语文教育由于其研究方法论的不足,以及上述一系列问题的出现,不由地令人担心其学科地位的存在,或许是杞人忧天,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语文教育的学科性质、研究范围、研究方法目前都还处在变化的边缘,作为一个交叉型学科,研究方法论的不足将会动摇其学科的地位。

3.新课程语文教学中方法论的运用策略

3.1关注与其他相邻学科的联系研究。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语文教育研究的理论深度与广度都增强了,逐步从语文教学方法层面深入到语文教育的本体论、价值论、文化学层面,研究的视角也从单一的经验与思辨的研究发展到了从众多相邻学科的角度来分析、阐述语文教育的问题。尤其是二十世纪末由《北京文学》发起的一场关于语文教育的世纪大讨论是对语文教育研究与实践的一次较为全面彻底的总结与反思,似乎达到了语文教育研究理论的历史最高度。

3.2研究方法的多元化。语文教育研究多方借鉴,从西方的文学理论、系统科学、文化学、语用学、应用语言学、阅读学、写作学、问题学、现代教学理论等学科汲取理论营养,在语文教育研究界已经掀起一股新的争鸣繁荣之风。

第6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质量;课堂效率

中国分类号:G633.3

1. 语文教学中现存的问题

1.1课堂是教师和同学组成的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教师在教学中作用尤其重要。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不当就可以使课堂的教学质量下降。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使用不正确的方法,比如填鸭式教育,认为一味的加大学习所占的时间,加大课堂的信息量就可以使学生获得好的成绩;又比如教师一味的讲着自己的知识,全然不顾学生的课堂互动和反应等等这些都会造成课堂缺乏生动,显得乏味无聊,教学效率降低。

1.2教师和同学的课前准备不足,同样也是导致教学质量低的原因之一。如果教师课前准备不足,教师自己都不明白自己的课程目标是什么,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只能是一句空话。然而学生自己如果没有充分的课前预习,上课之后就会找不到学习的目标,一旦失去了目标学生的主动性就会丢失,只能一味的跟着教师的思路走下去,倘如失去了主动性,学生真正融入课堂的机会就会变少,教学质量低就变成了显而易见的事情。

2. 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

2.1课前准备和教学目标

课堂前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充分的进行准备。教师通过备课可以更全面的了解课堂中教学的主要目标。同样,学生的课前预习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抓住本堂课程学习的重点,找到学习本堂课程的目的。教学目标就像夜空中的北极星,为教学提供了明确的方向,才能更好的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显得胸有成竹,而学生则会根据目标的指引,找到教师教学的重点,和自己需要掌握的更加牢固的知识,使学生变得积极主动,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2.2利用任务教学法

教师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设置几个合理的任务来提高教学质量。通过设置的几个关键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更容易地抓住课程的目的,通过一个个任务的完成,使课堂的教学目的一步步地实现,这会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2.3合理地设置提问来提高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有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设置几个巧妙地提问。提问是一个常见的教学手段,不仅可以引导学习进度,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如果一堂课程中,老师可以设置几个精妙的提问,教学质量的提高肯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的提问则是一门非常值得捉摸的学问。提问要做到有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问要做到关键,能指引目标;要做到启发,能引起学生的思考。提出精妙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能使学生在课堂中更加活跃和主动,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2.4改变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跟不上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的古板的教学方法我们应该坚决摒弃。我们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应该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到启发、引导的作用。应该让调动起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自己对学习产生兴趣,热爱学习。而以往以老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方法应该坚决的摒弃,不予保留。改变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会使教学质量有明显的改善和提高。

2.5丰富教学手段

现在社会科学发展的迅速发展同样也会反哺到教育事业。我们在现如今的教学过程中应该高效的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教学。同样这种方法在近几年的实践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果。多媒体教学可以更加形象的活化课堂教育。可以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易懂。比如诗歌中营造出来的意境,散文中创作出来的美景,文言文古时的背景等等。都可以通过多媒体来更加直观的体现给学生。合理的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方式,可以使教学课堂更加生动形象,课堂教育更加有效率,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2.6教育语言的应用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必要工具,然而如何科学的运用语言与人交流则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在教学过程中也十分关键。教学语言要做到通俗易懂,同时课程中教师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可以很好的感染每一个学生,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力。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也是一个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富有情感的教学语言可以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环节紧张的教学气氛和学生的学习压力。让学生在一个轻松地学习氛围中,学到更多所需要的知识。

2.7课堂中的表演形式

传统的课堂形式,是灌输式的教育。老师一味的把知识远远不断地灌输给学生,过程简单、重复、无聊。如果用表演的艺术形式让学生自己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则可以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比如话剧等课文,教师可以提前布置任务,让学生自己表演其中的某一些人物和情景。这不仅可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使学生在课前充分地预习和准备。这种寓学于乐的教育方式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提高教学质量。

2.8让生活指导教学

脱离生活实践的教学学到只能是呆滞死板的知识。我们应该将语文课堂融入生活中,让学生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学习语文知识。让知识变得灵动起来,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联系到自己的生活细节。让课堂的知识变得与生活实际密不可分,充满真实情感。这样学生会更加主动的思考来解决课堂中生活中的问题,进而把抽象的语文课堂教育具体形象的呈现给学生,使之更好的理解课堂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3. 结语

虽然日前人们越来越关注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但是实际的课堂教育中仍然存在着各种样的实际问题。我们要总结之前取得成果的经验和方法,同时积极创新新的思路来提高高中语文的课堂质量。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高中语文课堂的课堂质量会得到一个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菊玲:《教师如何有效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教书育人》,2011(10)。

[2]朱元忠、董莉:《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教学的创新》,《中学教学参考》,2011,(04)。

第7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体验教学;情境教学;师生交流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6-0263-02

前言:

高中语文是高中基础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一方面影响着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另一方面,也影响着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我国《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进行分析可知,其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注重与学生的对话与交流,并对每位学生的个性和行为予以密切关注,提高学生对阅读的感悟和体验。由此可见,加强语文阅读的体验教学,从而促使其语文阅读水平的提升,已成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点工作。

一、体验教学及其特征

体验教学是教师的一种教学手段,具体说来就是通过对教学内容进行观摩或再现,使学生能够进入到教学内容所描述的具体环境中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和体验,从而增强自身对知识的感悟和学习经验的一种教学方法[1]。

体验教学的特征可从教学方式、教学过程和三维教学三个方面来体现。首先是教学方式。体验教学对学生体验的独特价值尤为重视,与传统的填鸭式灌输教学相比,其更加强调体验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认为对于学生而言,最为有效的学习方法实际上是其内心对学习的体验和认可,而非传统意义上对知识的记忆或理解,即体验教学是基于学生心智活动而开展的教学模式。其次,在教学过程方面,体验教学要求教师尽可能地创建出同时符合学生成长经历和教学要求的情境,在帮助学生熟悉掌握所学知识的同时,也形成知识以外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既可以是对事物的认知能力,也可以是同他人的沟通与交流能力,由此可见,体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最为鲜明的特征便是激发学生的情感,并帮助其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观念,提高学生对事物的认知和与他人沟通的综合能力[2]。最后,在三维教学方面,体验教学在三维教学中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学生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双重理解上。通过体验教学,加强学生对各类知识点的掌握和运用,以此提高其对显性知识的认知与理解;在体验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情境、增加交流与沟通,增加学生关于生活的实践能力,即隐性知识理解水平的提升。

二、高中语文阅读体验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1.构建和谐氛围,加强学习动机培养。和谐教学氛围的构建是为学生提供良好语文阅读环境的关键。对维持学生动机的两类基本条件进行分析可知,其分别为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建造良好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真正感受到老师的理解和关怀,进而帮助其消除因失败而产生的恐惧,以积极、健康的心态自愿求知,不断提升。因此,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有必要也必须通过构建自由、民主的和谐课堂氛围促使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敞开心灵,真正做到对阅读材料所蕴含思想情感与人生哲理的全面体验,形成与教师的共鸣[3]。首先,教师需要转变角色,不仅需要做知识的领路者,而且还应成为良好教学环境的创建者。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融入到阅读教学当中,在充分尊重高中生关于语文阅读个性需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选择阅读教材,以此来激发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通过对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进行全面分析,进而对学生关于各类问题解决办法的寻求予以正确引导,在使学生真正了解教师良好初衷的基础上,从整体上提高语文阅读水平。其次,需要加强对学生正确学习动机的培养。一方面,学生的学习动机关系着其知识的掌握水平,另一方面,也决定了其对所学知识的运用方向,因此,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讲解时,应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融入到教学内容当中,促使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进行有机结合,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心理体验,并产生相对积极的学习情感,从根本上激发其对语文阅读学习的热情,提升语文阅读水平[4]。

2.情境创设,增强学生体验。注重情境创设,加强学生体验是高中语文阅读体验教学获得良好实践效果的重要保障。在此基础上,引入相关教学设备为学生创建出符合阅读内容的具体情境,以刺激学生感官的方式,激发学生自身的想象力,进而将阅读文字转化成富有想象力的生动画面,为学生营造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以此来达到促进学生交流、提高阅读感受和激发其阅读体验的目的。还需说明的是,在具体的时间教学中,教师还应对教学节奏进行准确把握,以引导的方式循序渐进地增加学生体验,并帮助其仔细品位阅读细节,将内心最真实的阅读体验表达出来[5]。以高中阅读材料《我的母亲》为例,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先让学生自行阅读,并选出学生高度认同的精彩语句,如:“为我们的衣食,母亲要给人家洗衣服、缝补或裁缝,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白天,她洗衣服,洗一两大绿瓦盆,母亲做事丝毫不敷衍,就连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洗得雪白。晚间,她与三姐抱着一盏油灯,还要缝补衣服……[6]。”教师可根据阅读材料对母亲动作和日常生活刻画,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在课堂创设体验情境,使学生用心去感受和聆听,从而准确地描绘出母亲勤劳的形象,通过自我感悟和体验,使其阅读能力得到强化和提升。需要说明的是,在对父亲的神态和所蕴含的情感进行分析时,教师还需适当对学生进行引导,在准确把握学生价值取向的基础上,唤起其个人体验。

3.加强阅读,激发学生感悟。加强阅读,进而激发学生感悟是高中语文阅读体验教学获得良好实践成果的关键措施。对语文阅读进行分析可知,其大都以不同的形式将蕴含在其中的生活感悟或人生哲理予以表达,而高中阶段正是学生个体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在高中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本着“以读为主”的理念,加强对学生阅读的引导,通过强化阅读过程,使学生充分感悟到阅读材料的内涵,使其在获取丰富阅读信息的基础上,陶冶情操,体验生活哲理,从根本上激发其阅读兴趣,获得生活感悟。以《守财奴》这一阅读材料的教学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合理分配自主阅读和引导阅读的时间,使学生既能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阅读,有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强化阅读,从而帮助其更高地对材料中的任务形象进行鉴赏和分析。此外,还应以积极构建创意阅读的相关活动,加深学生对阅读材料中人物形象的印象。具体教学过程如下:在令学生自主阅读后,根据葛朗台的人物形象进行角色身份的转换,并以朋友的身份向“葛朗台”予以忠告。由于学生个体关于葛朗台这一人物形象的认知不同,从而给出的忠告也不尽相同,基于此,教师还可进行创意设计,即构建其基于学生自我体验的“葛朗台人物形象评价角”,使学生将其关于葛朗台的意见和忠告写入其中,在提高阅读体验的基础上,感受阅读带给其自身的快乐[7]。

4.加强沟通,互学互助。加强沟通,促进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学互助是体验式教学获得良好实践效果的有效方法。在阅读过程当中,教师应从阅读内容出发,建立起同学生的对话和交流,尽可能关于某个阅读观点与学生产生共鸣。通过建立起基于阅读材料的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体验感受得以相互传递,使学生和教师在碰撞阅读体验的基础上,加强对体验的回应,进一步提高其对阅读材料中所蕴含人生哲理的认知水平。此外,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还应主动寻找与学生建立对话的机会,并在正确引导阅读对话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如课程进度、课堂时间等,给予学生阅读体验的自由讨论权,通过对学生体验进行点拨,以平等、开放的对话方式加强师生对阅读材料深入理解。以《父亲的病》这篇阅读材料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让学生先对两次“父亲沉思了一会儿,摇摇头”这一举动的体验进行阐述,从而获知学生关于这一举动的想法,例如,部分学生认为,通过文中“父亲的水肿是逐日厉害”,从而体现了父亲对名医叶天士和陈莲河逐渐失去了信心,故而产生了“沉思”和“摇头”的举动;也有部分学生认为,父亲是因两位“名医”所开药材过于昂贵,而担负不起费用方才摇头。根据学生对“父亲沉思了一会儿,摇摇头”行为的体验和感知,教师亦可将自身的观点予以表达,同时,对学生所提观点进行点拨,以此来形成师生间的良好沟通,产生关于阅读材料的共鸣,从整体上提高高中语文阅读的教学效果。

结论:

本文以高中语文阅读的体验教学作为主要研究内容,通过对体验教学的概念与特点进行论述和分析,进而从构建和谐氛围,加强学习动机培养、情境创设,增强学生体验以及加强阅读,激发学生感悟和加强沟通,互学互助等方面对高中语文阅读体验教学的有效性做出了系统探究。研究结果表明,体验教学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体验。可见,未来加强体验教学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对于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和学生的阅读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崔余辉.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活动体验”研究[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4,01(12):37-41.

[2]朱月雄.浅析高中语文阅读教学[J].才智,2014,07(06):77.

[3]张颖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对话策略[J].上海教育科研,2014,07(11):81-83.

[4]龙卫红.浅论体验式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版,2011,02(01):54-57.

[5]曹国庆.高中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J].江苏教育研究,2011,10(19):41-43.

第8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活动式”教学;研究

时代呼吁教育创新,教育创新,就要有创新性教学,以培养具有主动创造精神和创造力的人才。但是,应试教育下的语文课堂,缺乏生机,欠缺活力。一个偶然机会,笔者接触到肖家芸《语文“活动式”教学》一书,深受启发。

一、概念

所谓语文“活动式”教学,即“以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内在需要为基础,以学生语文主体能力综合(知、能、情、意)发展为目标,借助学生听、说、读、写、思等言语实践活动,来构建具有教育性、创造性、操作性的全程教学形式”①。其基本理念是“教学活动化”和“活动教学化”。

二、研究背景及意义

传统语文教学的侧重点是教师如何教,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存在。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主体性、主动性。而语文“活动式”教学提倡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让课堂成为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是一个有生机、有活力、有生趣的高效课堂,是一个学生高兴学、学得会、记得牢、能融会、善贯通、有提高、会应用的活动课堂。

三、心理学依据

心理学研究表明,多种感觉器官一起上阵参与记忆,多种感官协同活动,能够提高感知的效果,这叫做“感官协同定律”。“活动式”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收获的知识记忆准确、记忆持久。

四、创新性活动

1.期末复习汉字听写大赛

笔者吸取中央电视台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节目模式及成功经验,以《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手册》“高考须识记字词、成语”为主要内容,唤回学生久违的书写热情,感受中国汉字的博大精深,解救学生于不书写、提笔忘字导致的母语情感淡化危机,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知识、领略汉字之美,更为学生搭起了夯实基础、训练基本功、获得成功的平台。

2.“唱”古诗

“唱诗”这一活动最初的创意灵感来自哈辉的“新雅乐”。新雅乐是集“诗歌、音乐、舞蹈”为一体的“新乐”。当然,笔者与学生只努力做好“诗歌、音乐”的有机结合。

活动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学唱经典古诗词曲目,如,《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演唱者:曹颖),《明月几时有》(演唱者:王菲),哈辉成品《礼》等。第二阶段,自主配乐唱诗。配乐方式:(1)字数吻合;(2)曲风一致,如,杜甫的《登高》,沉郁顿挫,所配曲风就应凄凉悲转;(3)曲调应简单易学,有较强的操作性。

古典诗词、文言文是国学的精华,让“消失的让人心疼的中国古典文化”在“活动式”语文课堂上流光溢彩,莫不是语文老师的欣慰!

五、在运用中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1.“活动式”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而且是要面向全体学生

要避免台上活动的学生是“主角”,台下的学生是“看客”的现象产生,教师应积极创造条件,使每个学生都能融入活动中来。

2.“活动式”教学的结果不是热闹,而是效果

“活动式”教学,不是为了肤浅地取悦学生,不是为了单纯地为了活动而活动,不能只看到在“活动式”教学课堂上学生的热闹,教师应精心设计每次活动,注重每次活动的广度和深度。

3.要处理好学生“活动”和教师“讲解”之间的关系

把学习、探索、体悟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就负责“引导”和“点拨”。

六、结论

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场”中,学生不再是无从而盲目地只顾接受知识,而是以一种想学习、敢想象、能创造的姿态投入到宽松愉悦的情境“场”中,学生从思维、语言、组织、合作各个方面获得整体性的训练和发展。

“活动式”教学的开展,优化了语文课堂教学,在创造性使用教材、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达到了师生共同和谐发展的双赢目标――学生爱语文,爱学语文;教师爱语文,爱教语文。

语文课堂“活动式”教学是在新课程教改的洪流中脱颖而出的一支生力军,还需要处于教学一线的语文同仁们在切实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不断地摸索、创新,逐渐形成语文“活动式”教学的基本流程、教学模式、教学策略。

注释:

①肖家芸.试论语文“活动式”教学“场”效应的生成[J].学语文,2002(01):8-9.

参考文献:

[1]“语文活动式教学”实验课题组.语文活动式教学课例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肖家芸.语文活动式教学[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5.

[3]田慧生.活动教育引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4]田慧生.活动教学研究[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5]陈浩.语文“活动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学语文,201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