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13 17:12:3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地质档案管理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基层;地质档案;管理策略
地质档案中包含了地质测绘的相关数据,涉及到国土安全问题,管理中保密要求高。因此,管理人员在地质档案管理中责任重大。而基层地质档案管理中存在很多问题,影响到地质档案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因此,地质档案管理人员应积极面对当前基层地质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究有效的管理策略。现结合笔者工作经验,简要分析基层地质档案管理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究相关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基层地质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地质档案项目实施人员档案汇交意识淡薄。地质工作中,有些项目实施人员缺乏完整汇交原始资料的意识,这就造成相关档案资料的不完整性。在地质档案汇交过程中,口述归纳原始地质资料的情况屡见不鲜。而这类行为说明项目人员在汇交档案方面缺乏严谨的意识,完全属于不负责任的行为,从而造成地质档案原始资料不全或缺乏一定的权威性。
(二)地质档案管理人员专业背景不足。地质档案涉及的内容十分复杂,档案种类繁多。在管理方面,各种资料的归档十分重要。在归档地质资料时,需要根据地质资料的内在联系、形式特征等进行归类整理,形成齐全成套的地质资料。在实际工作中,常常由于管理人员的专业背景不足,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导致无法按照相关标准或要求进行资料分类、归档等,造成一些地质资料不齐全、地质档案存放混乱等现象。
(三)地质档案利用不当。地质工程、环境评价、道路桥梁工程等很多工程项目会涉及到地质档案的借阅。大多数工程项目的周期较长,一些地质资料可能长期处于借阅状态,借阅地质档案的人员需要反复翻阅、查看,加快地质档案的耗损。而且长时间的借阅,借阅人员的保密意识及档案保护意识的淡化,常造成档案损坏或丢失等现象。很多工程项目施工环境恶劣,导致地质资料得不到应有的保护,加快了地质资料的损耗速度。
(四)地质档案管理保密措施不当。很多地质档案中都含有保密要求高的数据内容。管理人员在工作中,主要采用以项目作为归档单位进行分类归档。因此,在同一个项目中,管理人员将未涉及保密的文件和涉及保密的文件共同归档保管,进而使该项目列为保密的档案。虽然采用这一方法可以增加保密性,但实际上由于文件与非文件混合保存,在使用这些地质档案时,很容易出现泄密的问题,反而没有达到保密的目的。
二、基层地质档案管理策略分析
(一)做好地质档案汇交工作。以往地质档案管理部门在地质档案汇交过程中,主要以“交什么就收什么的”的态度接收资料,导致地质档案的汇交工作没有很好地完成,尤其是基层档案管理中,人们在地质档案汇交方面的重视度不够。因此,档案管理部门应制定完善资料汇交的相关制度,运用有效的管理体系确保地质资料的完整性和齐全性。在地质资料汇交的过程中,档案管理人员要认真复核地质工作中各项目的实施方案、技术手段及工作精度等,严格杜绝随意口头汇交资料的行为。
(二)加强地质档案的管理。由于地质资料中的数据多,保密级别也有一定的差异,管理人员在分类归档地质档案时,要严格鉴别文件是否需要保密,并采取相应的归档和保管措施。的地质资料要单独装订和保存,避免与非资料混合保存,造成管理混乱等现象。对于的资料,档案管理部门应制定相应的借阅、归还等制度,制定地质资料丢失、损坏的追责制度。地质资料归档后,档案管理人员要及时做好资料的备份工作。在借阅时,档案管理人员有义务告知借阅者资料的保密性,并签订相应的档案借阅保密协议。资料归还时,档案管理人员要仔细检查其完整性及耗损情况,一旦出现破损,应及时进行修复和复制,以免影响日后使用。
(三)规范化地质档案工作管理。地质档案的归档整理要遵循“从一而终”的原则,也就是由立项者来归档地质资料。项目的负责人要负责立项、勘察到资料汇总整理的过程。项目负责人在勘察过程中获取一系列地质数据,对其进行整理后,编写报告及验收等资料,最后形成一份完整的地质档案,并移交至相应的档案管理部门。档案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在接收到地质档案资料后,要严格检查地质资料的完整性、情况等等,做好地质档案的审查工作。地质档案通过审查和入库以后,档案管理人员要对档案进行整理。在整理时,应该按照相关规定标准认真执行,将地质资料做好分类、装订、编目、装盒等工作。在资料的管理过程中,应该加强检查,保证地质档案的完整性。在地质档案变更中,应该做好登记工作,确保库存档案和目录信息相符合。
(四)加强基层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由于纸质、实物等地质档案借阅不便,而且很容易耗损、丢失。现阶段很多基层档案管理部门十分重视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相比纸质资料,电子资料具有可重复利用、耗损低等优势。基层档案管理应该加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立全文数据库,完整保存原始资料的扫描件和电子元件。地质档案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计算机将档案进行归类整理,形成一个完整的电子档案。在档案的借阅中,管理人员无需再手工一个个翻阅资料,直接从数据库中提取相应的档案,使地质档案的保存更加安全。而且将地质档案信息化后,能够有效防止档案被篡改,更好地保证了档案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目前,虽然在地质档案管理中采用实物和虚拟共同管理的方式,但是依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档案管理部门可以运用大容量存储设备进行资料保存,异地存放,避免所有地质档案存放一处,有效降低地质档案损坏甚至丢失的风险。
(五)加强地质档案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在档案管理过程中,档案管理人员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来要求自己,认真做好档案的接收登记、整理归档和借阅审批等工作。在地质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背景下,不断提高自身的计算机能力,并学习地质方面的相关知识,从而提高个人的业务能力。在技术人员借阅地质档案时,管理人员要告知其关于地质档案的情况,做好登记、签订协议等工作,以严格举措来增强借阅人员的保密意识。
(六)构建完善的防抵赖机制。防抵赖机制主要是对借阅地质档案的技术人员起到威慑的作用,防止出现泄密事件。尽管借阅人员与档案管理部门须签订保密协议,但泄密事件依然发生,因此,必须要有完善的防抵赖机制,不仅能够防止出现泄密事件,也有利于在出现泄密事件后进行追查。目前最常用的防抵赖机制是采用数字水印技术,也就是在档案中嵌入水印信息,其内容包括借阅人的姓名、登记信息、用途等等。数字水印具有识别性高、鲁棒性、隐蔽性的特点。嵌入数字水印的地质资料在经过调色、扭曲、剪切等操作处理后,依然留有完整的水印信息,有效防止借阅人员去除水印信息,进而做出泄密的行为。因此,在地质档案中利用数字水印技术,能够有效防止泄密事件,一旦出现泄密事件,可以直接追查到泄密的人员,追究其法律责任。
三、结束语
在地质档案的管理过程中,档案管理人员应充分认识到地质档案的问题。一方面,档案管理人员要从自身做起,提高个人的业务能力,做好地质档案的整理、保管、借阅等工作,保证地质档案的完整性。另一方面,管理人员要加强保密意识,严格把控地质档案管理工作中相关安全措施的实施情况,如按要求落实防抵赖机制等,以确保地质档案的安全性。地质档案的完整性和安全性一直都是地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重点,也是难点,需要地质档案管理人员不断寻找有效的管理措施,提高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格日乐.地质档案管理工作思考[J].西部资源,2015(06):40-43.
[2]何春.地质档案目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办公室业务,2016(08):118.
1 设备档案的内容
建立设备档案的目的是为了从中了解和掌握设备一生全过程的物质形态的运动变化和价值形态的运动变化。什么是反映这两种运动变化的定性和定量的内容呢?如果我们从设备一生的全过程去分析,不难发现设备在使用过程中,设备的技术性能将会越来越差,设备的经济性能也会越来越低。而反映设备技术性能变化的技术性资料和反映设备经济性能变化的经济数据,正好是反映设备物质形态运动和价值形态运动变化过程的内容。所以应该从设备的技术角度和经济角度去收集设备档案的内容。设备一生的全过程,我们可以人为地将其划分为“前半生”和“后半生”两大阶段。设备前半生的大部分档案内容由生产设备的厂家收集完成。厂家在设备出厂时,已经将其设备前半生的大部分技术性资料归纳于设备的说明书及其有关的表格、图册之中;而设备前半生的经济性数据也从设备的价值上得到反映。设备进入使用的后半生是用户收集设备档案内容的主要阶段。
1.1 设备的技术性档案内容
我们把用于分析和评价设备物质形态运动变化的有关定性资料和定量数据称为设备的技术性档案内容。根据设备的前半生和后半生两大时间阶段可把设备技术性档案内容划分为前半生技术性档案内容和后半生技术性档案内容。设备的前半生技术性档案内容主要是指设备在设计、制造、试验及用户购置、运输、安装、试调过程中的有关技术性资料和数据。这类内容列表于表1。设备后半生技术性档案内容是指设备运转、维修直至退役过程中的有关技术性资料和数据。由于设备在后半生运转过程中,设备的零部件有磨损,设备的技术性能将会随着磨损量的增加而下降,当设备的技术性能下降到一定的程度,设备就会被迫停止运转,就得对设备进行维修,以恢复设备的原有技术性能。有时因用户生产任务的变更或生产任务的减少,将会出现设备转让和封存的现象,所以设备在后半生中还存在运转和不运转两种不同状态。根据这两种不同状态,又可将设备后半生的技术档案内容划分为设备的运转技术性资料和非运转技术性资料。这部分内容也分门别类的列入表1中。
1.2 设备的经济性档案内容
设备的经济性档案内容是指设备一生全过程中能反映设备价值形态运动变化的有关定量的经济性数据资料。根据数据资料收集的时间不同,可分为设备的前半生经济性资料和后半生经济性资料。设备前半生经济性资料内容是指设备在使用之前,反映其本身的价值和把设备运输到工作地点以及设备的安装、调试时的经济性费用数据资料。设备后半生经济性资料内容根据经济费用的不同用途,又可分为设备的运转费用、设备的维修费用、设备的间接费用、设备的停机费用和其他费用等。设备的经济性档案内容归纳于表2。
1.3 收集设备档案内容时应具备的有关表格
在企业内部为了使设备档案的内容便于收集、分类、整理、使用,设备管理部门应在企业内,系统地编印一些统一的规范化表格。这些表格应包括如下内容:
(1)设备开箱验收单;
(2)设备安装、移交验收单;
(3)设备运转试验记录单;
(4)设备精度检验单;
(5)随机附件、工具明细表;
(6)设备运转通知单;
(7)设备固定资料卡;
(8)设备封存通知单;
(9)设备启用通知单;
(10)设备内部调拨单;
(11)设备事故报告书;
(12)设备重大事故报告书;
(13)设备运转台时记录书;
(14)设备日常维修、保养等记录书;
(15)设备预测诊断记录书;
(16)设备报废单;
(17)设备档案内容目录。
2 设备档案内容的使用范围
我们建立设备档案的目的是为了让其为生产服务,提高设备在生产过程中的利用率,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设备管理工作的理论水平。怎样才能充分地利用设备档案资料呢?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得了解设备档案在生产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设备档案按其使用性质可以划分为技术性使用、经济性使用和综合性使用三大使用范围。
2.1 设备档案的技术性使用
设备档案的技术性使用,就是利用设备档案中技术性资料和信息内容对役龄期内的设备物质形态运动进行分析,借以随时掌握设备物质形态运动的变化状态,了解设备技术性能劣化的原因,从而采取相应的技术性措施和修理手段,及时恢复设备的技术性能。
(1)用于设备利用率的分析。根据设备档案中记录的实际运行台时和设备的日历运行台时的比值来分析设备利用率的高低,并把设备的利用率提高到企业要求的范围内。
(2)用于设备预测诊断的分析。即定期对设备的性能,运行中各部门的现状进行诊断预测。这样既能使用户对设备的运行状态做到心中有数,又能使用户对设备故障的隐患、技术性能变化做到有备无患。
(3)用于设备低劣化程度的分析。即预测设备的大修周期,技术性役龄周期的多少,为设备的大修、更新、报废提供决策的可靠依据。
(4)用于设备可靠性的分析。即对设备各主要运动状态的技术性能、故障及事故的分析,找出故障和事故的原因,随时掌握设备可靠性概率的大小,并根据可靠性分析的结果对可靠性不强的零部件及时采取相应的可靠性措施,以增强设备的可靠度。
(5)用于设备大、中修过程的分析。在设备大、中修期间,先考虑设备档案中的技术性资料内容,对设备进行技术性分析,拟定正确的修理方案,借以保证设备大、中修的修理质量。
(6)用于设备改造过程的分析。当设备的技术性能已不能满足生产的要求时,设备本身还有被利用的价值,这时可根据各方面的资料信息分析,可能做出对设备进行改型的决定。在设备改型之前必须要参考设备的技术性档案资料,对设备进行具体的技术性分析,确定设备哪些技术数据应予改进,哪些应予以保留,从而拟定最佳的改型方案。
(7)用于设备事故率的计算与分析。根据资料记载的设备事故发生的频数和累计时间,就可以计算出设备事故发生的频率(即事故率),从而可以对设备的技术性能、质量加以评定,给今后重新进行同类设备的选型作为参考的依据。
(8)用于设备的维护保养的分析。即对不合理的保养周期和不能达到保养预期目的的保养方法加以改进,拟定新的维护保养周期和保养方法,从而提高设备的运行质量。
2.2 设备档案的经济性使用
设备档案的经济性使用就是指利用设备档案中的经济性资料、数据、信息,对设备后半生的价值形态运动变化进行分析,借此把握设备的价值形态运动变化的状况,洞察设备经济效益的波动趋势。从容拟定合理的投资方案,把设备一生全过程的周期经费控制到最经济状态。
(1)用于设备运转费用的分析。可以使用户正确了解设备运转费用的实际需要量,可以审核用户原预定设备的各个阶段运转费用的指标是否合理,可以使企业对设备今后各阶段的运转费用计划更加切合客观实际。
(2)用于设备维修费用的分析。可以评定设备的维修费用是否在控制的范围内,评定维修费用是否符合维修的原则。从经济的角度对设备的大修期进行预测,断定设备是否有大修的价值,给设备的大修决策提供经济性依据。
(3)用于设备操作人员工资费用的分析。可以了解设备的操作及维修人员的配备是否合理。根据此项维修性分析的结果,可以作为企业增减设备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的参考依据。
(4)用于设备产值的经济分析。即对设备役龄期内所获得的产品销售收入的分析,从中可以了解设备的产品销售收入占企业产品销售总收入的比例大小,从而确定设备在企业中的生产地位。
(5)用于设备周期费用的分析。可以了解设备的周期费用占企业全部投资的比例大小,从而为企业的经济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6)用于设备经济效益的分析。可以评价设备一生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借此来确定设备在企业中的经济地位。
2.3 设备档案的综合性使用
设备档案的综合性使用,是适用设备档案中的技术性资料和经济性资料对设备的一生全过程中的运转、大修理、改造、更新、选型、报废等方面进行技术性和经济性的综合决策分析。
(1)用于设备的大修理综合性决策分析。设备经过几次大修后,又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设备的性能下降,又到了大修期。根据设备档案资料的分析,设备的技术性能还有被修复的可能,即设备的技术寿命周期还没有到期,但修复设备要花费大量的经济费用,即设备的经济寿命周期已经到期了。那么就得从设备的经济效益出发,决策该设备应否大修。
(2)对于设备性能改造的综合性分析。设备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设备的生产效能将会降低,有时因企业选用了高效率的新型设备,使旧设备的技术性能不能满足生产的要求。但根据技术档案的分析,旧设备经过局部的改造,可以达到新型设备的技术性能,可以提高旧设备的生产效率。但我们还不能单凭技术性资料做出设备改造的决策,还得从经济的角度上,根据设备的经济性资料信息,进一步分析,是购新设备的经济效益好,还是改造旧设备的经济效益好,来决策设备是否进行改造。
(3)用于新设备选型时的综合性分析。当设备更新,或企业需要增添新设备时,要根据原同类设备的档案资料,对设备的技术性能经济性能进行综合分析,选择既能满足生产技术性能的要求,又能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的综合性最佳机型。
(4)用于设备的报废、更新综合性决策分析。设备的报废不单纯是技术性问题,也不单纯是经济性问题,而是一个有关技术性和经济性的综合问题。如果不对设备进行综合性分析,那么设备一生不可能给企业创造最佳的经济效益,甚至会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因此根据资料信息对设备报废、更新进行综合性分析,选择好设备报废、更新的时间点是很有必要的。
2.4 设备档案的反馈作用
如果把设备档案中反映设备一生全过程的技术性和经济性档案资料,以及这些资料在企业中应用的结果以信息的形式反馈到设备的设计、制造单位,这将对提高新设备的技术性能,完善新设备的结构和制造出高效率、高经济效益的新型设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就是设备档案的反馈作用。
[关键词]地质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必要性;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8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5-0337-01
1 地质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及内容
1.1 地质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经济虽然得到了不断发展,并且发展迅速。但是许多方面还是跟不上时代的潮流,许多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目前的发展需求,因此,某些特殊的行业需要进一步更新技术,变换模式,以达到更好地管理效果。就如同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一样,新时代的档案部门也需要向现代化的档案管理迈进。地质勘查单位的档案管理仍然使用着传统的管理模式,这样就导致工作效率不高且跟不上档案生成的速度。因此,实施档案信息化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1.2 地质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所谓的地质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就是要借助于现代的计算机、扫描仪、电子科技以及网络等现代化科学技术的设备来完善管理模式。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管理体制就是要建立一个更为高效、快捷、健全的系统,使得档案的管理更为科学、系统,在收集或者查找时更为方便快捷,这样还可以使得地质档案的信息能够上传到云端得到共享,并且突破空间与时间的限制,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 地质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目前我国地质科技档案管理现状
在我国,大部分地质勘查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都是较为简单的,其主要任务就是做好相关资料的收集,并且将这些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做好相应的记录然后保存好。由于目前我国大部分的档案都是传统的纸质档案,这样的管理方式不仅不环保,还有许多弊端:第一,由于档案是纸质的,随着档案的增多,其所占据的空间也会不断加大,工作人员在管理过程中的工作量也会增多,而且检索的难度也随着数量的增多而加大;第二,纸质的档案对于其存放的环境和条件有着较高的要求,不能在潮湿或者阴暗的地方存放档案,对存放文档的地方还要经常进行杀虫防虫工作,除此之外,要做好存放档案地点的消防工作;第三,纸介质容易老化并且容易磨损,因此稍微保管不善就容易造成损失,严重的则会丢失原始数据。由此可见,我国的档案管理现状目前还不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
2.2 地质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2.2.1 档案管理人员的观念落后
大部分的管理工作人员都认为信息化建设跟目前的档案管理工作并没有直接关系。无论是领导班子还是普通的管理人员,都不认为信息化管理优于手工管理,甚至有人认为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管理模式存在着会将数据丢失的更大风险等弊端,比如在没有保存的情况下断电,黑客入侵导致信息泄露。
2.2.2 部分地质档案的管理人员素质较低
在我国,有许多地质单位中的档案管理人员都不是专业的管理人员,有些是在单位里面身兼二职、或者三职,甚至有些只是兼职。这样就导致了在管理工作上,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不高,积极性不强,技术水平也处于低下水平,以至于更增加了传统管理模式带来的弊端,并且管理人员的能力低下阻碍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进一步提升。
2.2.3 地质单位的档案管理设备较为落后
由于大部分管理人员都不愿打破传统的管理模式,并不认为信息化管理会优于目前的管理模式,因此,这就导致部分单位的档案管理设备仍是以前陈旧的设备。这些设备并不能满足目前如此大的档案容量,所以某些单位的档案资料堆放杂乱,甚至有些单位直接将档案放在一些陈旧的仓库里,导致了部分档案资料或者数据有所损失。
3 加强地质科技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对策建议
3.1 各级管理者要重视地质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
领导班子和直接管理人员若是不重视档案信息化建设,那么就算引进再多的现代化设备也是不能够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因此,要从档案信息化的优势出发,修正管理人员对信息化建设的错误认识,以改善档案管理模式和工作方式为目标,加强各层管理人员的管理工作并且要求他们必须重视信息化建设。由于人们对档案信息化建设还存在着一些认识误差,因此,在思想观念上还需要进一步地更新和突破。除此之外,还需要对管理人员进行每周一次的再教育,使得他们的技能水平上升一个层次。
3.1.1 更新档案管理观念
一直以来,地质单位档案的管理模式都受我国计划经济管理模式的影响,部分档案工作者的思想观念陈旧,认为一个完整的管理库才是一个最安全的“保险箱”。因此,这些人往往都是不信任现代化的科技管理,要想改变目前的现状,必须要更新档案管理者的陈旧观念。
3.1.2 树立档案信息共享的观点
要想突破目前的区域界限,就要懂得共享资源。要更好地共享资源,就要在保证不泄露自己信息和档案资料的前提下,利用因特网将信息和档案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更大限度的发挥档案的自身价值。
3.2 重视引进新设备并加强地质档案管理人员的培养
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整体队伍素质是非常必要的,要培养专业的管理人员,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增强工作热情,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因此,地质单位应投入资金聘请专业的管理人员,培养专门管理档案的管理者,要让其熟悉现代化技术的应用。必要时,应该引进一些新的适合地质工作的设备,这样才能更好地管理资源,达到资源的共享,并能提高档案管理质量,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只有与时俱进,才能不被社会淘汰。
4 提高档案工作者的信息安全素质,实现档案管理的安全化
对于信息社会环境中的档案管理工作者,信息安全素质是指在网络环境中管理电子文件的信息安全的意识和能力。档案信息安全是现今档案管理工作的生命线,研究档案管理者的素质,有利于拓宽档案管理保护领域、发展档案管理学的理论研究;完善档案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促进档案信息化建设和档案管理事业的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新领域、新门类、新载体档案不断涌现,给档案工作者在素质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我们深刻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历来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档案工作的责任感即档案工作者要J识到档案事业发展的必要性,要把工作的着力点转向未来,深化服务意识,树立以服务促管理,以管理完善服务的观念,充分发挥档案管理的综合功能,更新服务观念,拓展服务领域,改革服务方式,大胆探索,努力实践,使档案管理工作真正成为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保证。
5 结语
总之,地质科技档案是国家和社会的宝贵历史资源。因此加强地质科技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工作,是档案部门面临的共同新课题。各事业单位尤其是地质档案管理部门,应从战略高度来重视和加强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以档案管理信息化促进事业单位管理的科学化、高效化。
参考文献:
[关键词]地质科技档案;管理人员;素质
中图分类号:G27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8-0214-01
地质科技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包括档案工作者必须具备的知识、技能以及各种素养的总和,主要包括政治素养、道德素养、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等。地质科技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地质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对提升档案工作的整体效能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一、地质科技档案管理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一)政治素质。政治素质是地质科技档案管理人员的首要素质。档案管理是一项严肃的政治工作,它要求档案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决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并遵纪守法。同时,档案工作具有一定的机密性,要求工作人员必须具备守口如瓶、严守国家秘密的政治素质。另外,档案工作的服务性特点还特别要求档案工作人员自觉树立为人民服务、不热衷名利、不计个人得失的奉献精神。
(二)业务素质。档案管理作为综合性较强的工作岗位,专业工作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综合文化知识和熟练的业务技能。如要掌握文书学、档案管理学、档案文献编纂学、档案保护技术学、中外档案史等方面的基本知识,熟悉党和国家有关档案工作的各项法规、方针政策等,熟悉上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各种业务规定;应具备经济、法律、外语等学科的文化知识,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能把档案政策法规和专业知识灵活运用于实际,熟练完成业务工作。
(三)能力素质。一是协调能力。要做好档案工作,地质科技档案管理人员要经常与有关部门打交道,这就需要发挥综合协调能力,以达到各部门档案管理的协调统一。二是管理能力。档案工作不仅包括对档案实体的管理,还包括对档案事业的管理,要求档案人员认真研究管理学理论,学习现代管理的新知识、掌握现代管理的新技能,特别是高新技术管理手段在档案工作中的具体运用。三是学习能力。档案工作人员只有经常参加系统的知识更新学习与继续教育培训,不断扩展知识面,提高学历层次,才能适应档案管理工作新形势、新需求。四是开发能力。当前,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档案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档案利用的拓宽与深化。档案工作人员要积极采取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及时、准确、高效地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以提供更好的档案服务。
二、地质科技档案管理人员整体素质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档案工作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较低,对工作缺乏事业心和责任心。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加快,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部分档案工作者自认为经济收入、物质条件和社会地位与一些行业相差甚远,思想上形成极大反差,道德观念也发生了动摇,导致事业心不强,职业情感淡薄,奉献意识与敬业精神欠缺,不注重提高职业道德修养,业务上不精益求精,缺乏知识更新的主动性与自觉性,严重影响了档案管理水平的持续提升。
(二)部分档案工作人员专业知识匮乏,业务素质不高。近年来,虽然档案管理队伍中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在不断增多,但真正具有档案专业学历的人员微乎其微,大多都是“半路出家”,要通过自学和一定的工作实践才能对档案专业知识有所了解,不少单位的地质科技档案管理人员中,具有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人数所占比例偏低。档案工作人员的素质不高,直接影响了新技术、新方法在档案管理中的使用和推广,极大阻碍了档案事业的持续发展。
(三)管理方法陈旧,缺乏创新意识。由于很多单位对档案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较低,很少提供外出交流学习的机会,工作人员的档案管理方法无法得到及时更新,服务效率持续低下。有些单位的地质科技档案管理人员老化,思想懈怠、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甚至不能熟练操作计算机,仍然采用手工检索、人工操作等原始手段,使档案管理的工作创新举步维艰。
三、提高地质科技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几点建议
(一)提高思想认识。随着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档案管理工作的压力与日俱增,管理难度不断增大,各单位要进一步提高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对新形势下高素质档案人才的迫切需求要有一个深刻的认识,给档案管理工作以人员、资金以及政策上的大力支持。同时,要把档案工作纳入本单位的工作规划,不断建立和完善档案管理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大投入力度,关心爱护档案工作人员,切实解决实际困难,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工资待遇。具体到专业人员培养方面,一是通过专业培训、继续教育等方式及时更新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二是通过大学生招考、社会招聘等多种渠道积极吸纳高层次专业人才到档案部门工作,不断充实专业力量。
关键词:地勘单位;地质档案;管理;利用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 A
地质档案资料是地勘单位长期科学技术活动的真实记录,也是地勘单位科技成果的集中体现,对地勘单位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国家实施《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后,随着国土整治、城市规划建设及矿业开发等工作的陆续展开,社会对各种矿产资源信息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使地质档案的管理与利用愈发重要。因此,如何提高地质档案的管理水平及利用效率已成为地勘单位工作的重点。
地质档案管理及利用的现状
从我国成立以来,地质勘探工作已积累了大量的地质档案资料,对我国地勘单位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些地质档案资料就是地质工作者在艰苦的环境中长期工作积累的智慧结晶,这不仅是地质勘探工作的真实记录,也为地勘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现阶段,随着我国工业化、农业化及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对资源能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多。因此,加强地质勘探工作,以实现资源找矿的重大突破。2012年10年,我国通过了《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纲要》,使找矿突破工作真正成为我国的一项战略性工作,为地勘单位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因此,地质勘探单位必须要以地质资源勘查为重点,加大地质找矿的力度。在地质找矿突破工作的环境中,应加大技术力量的投入,通过二次开发与研究地质档案,以将地质档案的再利用价值充分挖掘出来,能更好地为地质找矿工作提供基础。因此,如何实现地质档案的有效管理与充分发挥出其利用价值,已成为当前地质勘探单位的重点研究课题。
地质档案管理及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2.1档案管理资金投入不足
部分地勘单位只重视其近期的收益与发展,缺乏地质档案管理意识,对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不足,没能将地质档案管理工作摆在应有的位置上,对档案管理方面的资金投入较少,使档案保管设施严重缺失,如部分单位并没有标准的档案保管库房,且保管方法落后,保管装具严重缺失,使档案在管理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损毁的现象。
2.2档案管理不规范
部分地勘单位在将档案归档的过程中,对档案缺乏科学的分类,且缺乏明确的立卷,使档案的管理无法达到准确、完整、系统、清晰、规格、安全等方面的要求。如一些地质档案,尤其是重要矿区的地质调查资源及物化探资源,由于在管理中的借阅次数较多,使该部分档案资料出现不同程度的损毁;还有一些地质档案由于保管的时间过长,造成纸质老化,使文字及图像等模糊不清,导致档案资料在使用的过程中受到影响。
2.3 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在传统档案管理工作中,都是以手工作用为主,使多数档案管理人员错误地认为档案管理只是简单的抄写、记录工作。由于传统管理观念的影响,使管理人员对地质档案管理工作不予重视,且缺乏合理的人才配合及有效的培训,导致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普遍较低,主要体现在:档案管理人员的文化程度较低、专业不对口、缺乏档案管理理论知识与经验、计算机操作技能较低、对信息化管理兴趣不足、信息化档案资源的开发及利用能力较低等,对地勘单位的档案管理及利用造成极大的影响。
加强地勘单位档案管理及利用的建议
3.1加大档案管理方面的投资力度
地勘单位必须要有良好的档案保管环境,以提高档案的管理水平,从而延长地质档案的利用寿命。因此,地勘单位必须要加大档案管理方面的资金投入,通过添置现代化的档案管理设备及完善相关的管理设施,同时保持档案库房的干净整洁,做好档案库房中的防火、防潮、防虫、防盗工作,以保证档案的完整性与安全性。
3.2规范化的地质档案管理
地勘单位必须要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将地质档案的接收、整理、鉴定及保管工作做好,严格控制档案管理的每个环节,以实现规范化管理的目的。这就要求做好以下几点:(1)把好档案收集归档关。由于地质工作具有工作点多、工作时间较长及工作面广等特点,因此每个地质项目都贯穿着立项至验收的全过程。每个阶段的材料都必须严格按照“谁负责、谁立卷归档”的原则,明确项目负责人的工作职责,以将地质档案资料及时、准确、完整地移交到档案管理部门。而档案管理者必须要根据管理标准做好档案的入库审查工作,以形成双向制约机制,从而提高地质归档资源的质量。(2)把好档案整理关。根据地质档案管理的相关规定,在有效保管及利用的基础上,对已收集好的文字、音像等资料进行科学地分类,并做好档案资料的装订、分类、排列、编号、编目、装盒等工作,并进行科学的保管,同时加强检查力度,对损毁的档案资料进行修复。对于电子文档资料也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要求进行管理,切实做好档案目录信息的登记工作,以保证档案现代化管理。
3.3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地质档案的管理与利用已朝着信息化的趋势发展。因此,档案管理人员必要熟悉计算机应用技术,并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以满足档案信息化收集、管理及利用的需求。因此,要将地勘单位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作为档案管理工作的重点。这就要求地勘单位应加大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并鼓励与引导管理人员多学习,同时引进先进的技术人才,选送人员参加培训,以为管理人员的学习提供基础。并采取一定的奖励手段,以提高管理人员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使管理人员能主动积极加强学习,从而不断提高其理论素养及专业素质,以为地质档案管理工作提供更好的服务。另外,还要提高管理人员的信息化应用水平。为了更好地实现地质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提高地质档案的信息化服务水平,地勘单位必须要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组织管理人员参加相应的计算机知识培训活动,以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计算机录入及网络知识等水平,使管理人员能熟悉掌握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并将现代化技术充分应用到档案管理工作中,建立目录检索数据库及全文数据库。而目录检索数据库与全文数据库的建立工作对提高地质档案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录检索数据库的完成难度较小,而全文数据库的建立则需要较大的人力物力及时间,工作量较大,需逐步推进。在档案目录检索数据库建立起来后,管理人员可按照借阅者的要求,在计算机中输入相应的资料名称、工作时间等关键词,就能快速将数据库中的相关地质档案资料信息检索出来,能为借阅者提供便捷、准确的服务,从而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而全文数据库则是通过应用计算机扫描、拍摄的手段,在计算机中录入纸质档案,并建立相应的电子文档号。管理人员可按照借阅者的要求,在计算机中输入所需档案相应的电子文档号,就能快速将数据库中的相关地质档案资料信息检索出来,不仅有利于档案资料的查阅,还有利于延长纸质档案的保存寿命。因此,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不仅提高管理人员的信息化应用水平,还能提高管理工作效率,对地勘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提供技术支持。
3.4促进地质档案的二次开发利用
对于地勘单位而言,档案的管理是手段,而档案的利用才是目的。地勘单位通过多年的工作,已收集了大量的地质档案资料, 为人们对城市规划建设、矿业开发等方面利用提供了重要的资料、数据参考。因此,档案工作必须由传统的被动服务形式逐渐转变为现代化主动服务形式,以为地质工作提供有效的服务。通过对现有的地质档案进行开发及研究,以将地质档案的潜在价值充分挖掘出来,从而提高地质档案工的利用率。由此可见,通过对现有的地质档案进行开发及研究,以将地质档案的潜在价值充分挖掘出来,对地质档案进行二次开发利用,对地勘单位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鉴于地质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地勘单位必须要明确现阶段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转变传统的档案管理理念,注重档案管理的与时俱进,通过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以实现地质档案的科学化、规范化、有效化管理,并加大地质档案的二次开发利用力度,使地质档案的再利用价值充分挖掘出来,从而提高地勘单位的社会效益,促进地勘单位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傅春春.对地勘单位地质档案资料管理及利用的一点思考[J].管理观察,2009,25(16):235-236.
[2]孙美荣.浅谈地勘单位地质档案资料的管理与利用[J].现代物业(上旬刊),2011,18(4):40-41.
[3]兰方平,宋群,刘兰英.浅谈地勘单位地质资料电子档案管理[J].资源环境与工程,2012,11(4):407-409.
[4]李颖.浅谈事业单位地质档案管理中的电子档案管理[J].华章,2012,28(36):312.
[5]李颖.试论地质矿产勘查单位地质档案管理现状及解决对策[J].才智,2012,25(34):330.
关键词:地质档案管理 利用
Abstract: with the deepening reform in the geological exploration trade, as the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geological archives work should accelerate reform. In guarantee geological archives material entity processing basis, accelerate the geological file information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provides the omni-directional service for geoscientific market is geological archives work the reform direction.
Keywords: geological file management use
中图分类号:G27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地质档案资料是地质勘查和地质科研工作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综合,是地质工作的主要成果,是一种具有巨大利用价值的信息资源。其巨大的的利用价值不仅表现在矿产资源勘查报告可以直接被国民经济建设所利用、直接为社会带来财富,还体现在地质资料中所蕴藏的信息对下一步开展地质工作程度的不断提高资料的再次开发利用等。找矿难度越来越大,而找矿的直接投入并无明显增加。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开发、研究已有地质资料,充分挖掘地质资料的再利用价值,直接为地质找矿服务,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开发利用好地质档案资源的必要性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市场竞争将日趋激烈,地勘单位要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仅靠现有生产条件开展地质勘查(察)工作是不够的;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新的地方经济建设环境必将给地质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提供很多良好的发展机遇。如果积极有效地开发利用好地质档案资源并与市场流通有机地结合起来,必将有效地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获得更好更大的发展空间。所以,在知识经济的新形势下,大力开发利用地质档案资源,为社会各方面提供服务,应当是地勘单位及其档案管理部门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
二、开发利用地质档案资源的方向和意义
地质档案资料是国家宝贵的信息资源,应加速开发利用,为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服务。根据地矿行业改革深化要求,地质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与开发利用方向应是,由传统的处理地质档案资料实体为主,转为处理地质资料实体与地质档案信息开发并重,由被动管理转为主动服务。地质档案资料工作者要在保证档案实体管理基础上,增加资料综合加工和找矿信息开发与咨询服务。作者认为这种转变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1、地质档案资料加工和信息开发是促进档案工作良性循环的催化剂,是主动为地质找矿服务的有效手段。地质档案部门掌握了大量系统的矿产地质信息,以往的管理,这些资料信息只能由利用者翻阅查询,为被动服务。若管理者有目的地将分散的信息综合加工,形成若干相对完整、系统和提取方便的地质矿产信息,向地勘单位和社会开放,主动为地矿工作服务,体现出地勘档案资料工作自身价值,增强档案工作的活力。
2、地质档信息的加工、开发是地勘档案工作走向市场的最佳渠道。地质档案信息做为社会信息的组成部分具有信息产业的基本属性。现代信息产业使社会信息的交流市场化,从而导致信息收集、加工、开发行为的生产化。档案部门通过对地质档案信息的加工和开发,使潜在的信息优势转变为明显有效的信息产品,从而将其产品推向市场。在推向市场时,首先应划清产权界限,档案部门要遵循国际、国内关于保护知识产权和矿权的有关规定,圈定哪些档案资料信息可由档案部门进入市场交易的范围,避免出现产权纠纷,同时还要遵守国家有关保密法规。
3、地质档案信息的加工、开发是档案工作与国际接轨的必经之路。根据市场、决策和专业需求不同,建立形式各异的地质矿产信息管理系统,专门收集、分析矿产资源及矿业开发信息,及时为政府制定、修改矿业政策,为私营矿山企业、个人找矿者进行矿产勘查,为产品出口市场导向提供多方位服务。我们地勘档案工作者,在当前国民经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应当学习国外档案工作先进经验,走地质档案信息加工开发道路,与国际地质档案工作接轨。
三、开发利用地质档案资源之措施
1、加强学习更新观念
广大的档案管理工作者必须更新观念,开阔视野,拓展服务领域,走进市场,走向社会。一是开发利用地质档案资源,必须加强现代档案管理、情报信息基础理论的学习,并结合实际工作,克服“坐、等、靠”的落后思想,树立起地质档案开发利用创造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新观念,把档案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真正提高到以创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二是要改变传统的检索手段,以现代化方法取代传统的检索模式,主导思想上要以计算机检索为主,加快地质档案信息网络管理的进程,努力实现档案信息利用途径的转移;三是要提高开发利用馆(室)藏档案的能力和水平,向社会提供经过编研加工后可利用的信息,以减少利用者查阅耗时的现状,从而提高档案馆的整体形象,使其鲜明的特点和独有的功能发挥得更加完善。
2、以网络管理为目标加快数字化建设进程
网络化档案管理将更有利于地质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传统检索相比,它的最大特点是能够通过网络迅速流动,这对管理、研究和开发利用都将冲破传统的限制,促使档案管理工作从档案的保管向社会利用职能方向转变。这就要求档案人员既要懂得电子计算机应用技术,也要懂得进一步深化发展档案学理论、原则和经过改革的档案管理方法与技术,这样才能为加快实现地质档案数字化网络建设提供充足的技术支持。
3、加强开发利用实例的收集和总结
衡量一个地质档案馆(室)的工作与实绩,开发利用地质档案资源的实情最能说明问题。用户通过利用地质档案,获取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就是地质档案馆(室)工作的实绩体现。所以,我们应在地质档案利用实效的收集、总结、提高上下功夫。基本做法:
(1)认真做好查借登记工作。登记时,一要认真按项目填写不要漏项;二是对利用目的和将起到的作用及将产生的效益不可填写得太简单,特别是利用效益要写得具体一点,以便事后确定是否有必要进行跟踪调查。
(2)建立用户联系制度。在查借地质档案时,一般无法估计所产生的效益,而要通过实践,才能反映出利用后的实际价值。因此,要建立用户联系制度,加强跟踪调查,了解情况、征求用户意见,目的有二:一是掌握利用效果的第一手资料,把利用地质档案后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情况搞清楚,为编研工作打基础;二是为改进我们的工作和服务方法,更好地为社会和用户服务了解基本情况。
(3)对所收集到的利用信息要及时整理,一是编写地质档案利用效益实例;二是要总结经验指导往后的工作和促进利用水平的提高;三是对所编写的地质档案利用效益实例要向社会反馈、宣传,这样既可进一步宣传地质档案的作用和价值,又可使社会各界进一步了解地质档案,从而积极主动地来利用地质档案资源。
4、提高业务素质搞好编研工作
编研工作的性质和特点对编研人员的政治思想素质、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所以档案管理人员至少应做到:一是有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能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的中心工作需要来确定选题,选择材料进行加工汇编,使编研成果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地质档案资源的作用;二是有良好的调查研究习惯,踏踏实实地坐下来翻阅各类地质档案,查找资料、研究问题,依据本地区经济发展要求把握材料,决定取舍;三是有开拓创新精神,能根据时代和地方经济发展要求,将那些对当今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益的地质档案资源,及时地整理出来,使馆(室)藏地质档案资源在现实工作中做到充分有效地发挥作用。从发展的观点来看,只有这样,编研资料才容易引起地方相关部门和领导的兴趣和关注,才能够对地方经济建设起到良好的参考作用,才能够支持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才能够为开发利用好地质档案资源获得良好的发展机遇。
结语
总之,地勘单位应加强对地质档案的管理,从源头保证地质档案的完整、准确和系统,以服务为主题,以创新为动力,以强化管理为目标,加大对原本地质档案的二次开发力度,充分挖掘原本地质档案的潜在价值,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周瑞华. 地质勘查行业地质档案工作的展望[J]西部探矿工程. 2004
一、把好地质档案资料归档的质量
(一)计划任务与文件材料的归档同步进行
为了更好的确保地质档案资料归档的质量,则需要在项目计划任务书下达时即开始进行文件材料的收集工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在相关规则和标准下,可以在项目实施现场指派地质技术人员作为兼职的项目资料管理员,对项目进行过程中所形成的文件资料进行收集和积累,确保计划任务能够与文件材料的归档同步进行,有效的确保了地质档案资料的完整性。
(二)野外工作过程与科技文件材料形成同步
大量的原始地质资料都是在野外工作过程中形成的,所以在野外工作过程中,地质技术人员需要做好科技文件材料的收集和积累工作,这是确保科技文件材料能够收全的关键所在。在野外工作过程中,在项目中需要根据样品的不同来分别填写送样单位,同时还要确保每一个工程记录表要分开,使每个工程都要有一个素描图和工程记录表相对应,这样可能为材料归档提供便利的条件。对于项目实施过程中形成的材料,需要根据立卷分类来将其按一定类别分别装在资料积累袋内,为后期立卷和分类归档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室内综合整理与科技文件材料归档要求同步
室内综合整理工作不仅包括对野外形成的各个阶段的科技文件材料的整理,而且还包括综合图件的编制和报告的编写,通过对地质科技文件材料进行分类、整理和立卷,并进行原本地质档案明细账的填写,进行归档,确保原本地质档案材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四)质量管理体系控制及成果报告验收与原本档案验收同步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能冠军质量管理体系来对立项、设计、实施、综合整理和研究、成果报告编制及资料归档等进行有效控制,通过质量管理体系,可以对明确地质科技材料形成积累的第一责任者,完成文件材料的有效积累,确保立卷归档工作能够得到有效的保障。由于原本档案对原始记录更为重视,而质量管量体系的运行直接推动了原本地质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为了能够加快项目结束的进程,则需要在成果报告验收前,即对原始地质档案立卷和归档进行验收。
二、加快地质档案数字化建设
(一)建立原本地质档案目录检索数据库
地勘单位可结合原本地质档案的具体构成,尽快对原本地质档案进行著录,以建立相应的目录数据库,开发适合本单位原本地质档案目录检索系统,实现原本地质档案的计算机管理。地勘单位地质资料管理人员,可以利用该检索系统,根据使用者的要求,只要输入任意一项关键词,均可从数据库中检索出有关的地质档案信息,方便快捷地为利用者提供服务。
(二)建立基础地学资料数据库
计算机技术在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的地质勘查开发中的广泛应用,大量的数字化信息资料也应运面生。地质勘查单位应加强对这些数据库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和管理,尽快建立完善的基础地学资料数据库。同时可根据相关标准要求,对新的地质勘查项目形成的原始地质资料,除收集保管纸介质资料外,还应收集与之相对应的电子文档,实现新地质项目原本地质档案的双套制管理,为计算机检索奠定基础。
(三)建立地质档案数据库
地勘单位对原本地质档案进行图文数字化,即将已有的纸质档案采用计算机扫描、编辑等方式,将地质资料信息以数字记录方式存入计算机,并建立相应的电子文档号,这不仅保持了纸质档案的原貌,更易于利用者查阅利用。利用者只要在目录检索系统中,输入所需资料的电子文档号,就可以方便查阅原本地质档案,不需要再到库房调用纸质档案,进而提高了地质资料管理和服务利用水平。同时,也有效地保护了库存原本地质档案,延长了纸质档案的保存寿命。
三、改善地质档案资料馆(库)藏条件
要及时修缮、更新档案室的设施,为档案的保管提供良好的环境,从而最大限度地延长地质档案的寿命。同时,应逐步实行现代化管理,达到充分利用信息,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加大投入,改善保管条件,添置现代化的地质档案资料管理设备,推广应用密集架存放资料,使库房整齐,达到三防的目标。电子文档的存放,要有具备专门存放电子档案的存放室、柜,确保其保存期限。
四、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
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来强化对档案管理人员新理念的培养,鼓励其应用新方法和新技术。档案管理人员还需要强化自身的学习,加快自身知识结构的更新,在工作中努力提高创新能力,积极参加地勘单位的各种培训,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为地勘单位打造一批高素质、高技能的档案管理人才。
1.1严格土地登记档案归档制度
综合档案室具体的业务内容,详细规定各业务科室的档案归档范围、归档时间等方面,并基本不遵守在次年的上半年移交、入库的时间限制。而且在充分考虑土地登记档案的自身特点的基础上,可将土地登记档案设置为随时归档。这样,就能更好地适应土地登记档案数量繁多、形式各异、动态性、现势性特点及查证利用频繁等特殊状况。当然,也有一些在材料齐全、审批结束后,可随时立卷移交档案室的资料,如日常办理较多的土地初始及变更登记资料。这样就大大降低了由于土地登记材料过多造成的散乱、丢失,维护了入库土地登记档案的现势性,方便社会各届人士的考察取证;而像土地大调查之类的其他地籍工作的进度详情,一经结束即移交入库,便于保持业务档案的完整性、系统性。
1.2规范档案管理工作流程
现行基层档案管理部门没有形成一套较完善的系统软件可供利用,资金、技术、信息等现有条件都无法满足需求,使管理设备、技术方法等都呈现出很大不足。负责档案室管理的工作人员必须不断积累档案管理经验,提高综合素质,充分运用现有的先进技术,统一土地登记档案中目录搜检、备注编写、入库摆放的标准,现对一些具体的管理方法进行举例说明。若对某县进行土地登记档案管理,可从街道与街坊的布局作为分组依据加以保存,对每一宗地确权档案的宗地位置、土地所有权性质、权属来源按照目录号、分类号、案卷号分门别类,利用计算机技术搜检信息目录、合适资料、详细备注。对每一份宗地的信息记录要具体到经几号文批准、变更登记为何年何月何日、信息注销为何人何时。将每一宗地信息与计算机技术结合起来,经确权发证后搜检目录可一一核实权属变更情况,有利于土地登记档案的查证与管理。创新存放方法,以同橱分层存放替代初始和变更档案分橱保存的传统行为习惯,缩短了同一宗地权属变更档案的调取时间,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2开发利用土地登记档案
2.1政策出台保障
信息搜检可靠国家颁布《土地登记资料公开查询办法》,在以不违背保密原则为前提,公开土地登记档案信息,保障土地产权信息的公信力与真实性。每年都有公、检、法、纪检、监察等政府部门和律师事务所等单位参与搜检信息的有120余人次,涉及300余卷次,作为土地案件、经济纠纷的判断与处理凭证。
2.2提高管理素质
法律效益显著土地登记档案的查询、利用与管理,都需要管理人员具备较好的土地登记档案知识和严格档案管理的意识。针对查询档案人员中面临的土地界址不清、权属不明、邻里矛盾、土地证丢失等问题,按照法定程序由档案室工作人员查阅资料,并对档案资料中详细记载的及详细的土地权属、面积范围、具置、占地用途、界址边长、四邻签字、审批时间等等相关内容耐心讲解,做到人人心中有数。更要声明一点,这些资料信息一旦载入档案、专人管理,就意味着已成为一种有效的法律凭证,有一定的法律效益,土地使用权神圣不可侵犯,档案记载完全可以成为证明用户土地证丢失后土地的归属问题。档案资料信息的详细记载与管理,有助于疑难、疑惑的排解,积极为社会生活发挥着作用。
2.3跟进城建信息
引导政府建设各省、市(区)经济建设速度的加快,必须有严格的、专业的土地登记资料专题性汇编,对城市化建设中出现的城区规划、园区建设、土地储备、拆迁补偿等政府工作做好登记和备注,为后期使用提供方便。档案室的工作人员也可及时依据各省、市、地区经济建设的发展方向,对未来可能遇到的有关土地宗数、面积范围、功能用途编制土地信息专题,是一份很好的政府建设参考资料。
2.4保障法律依据
有效查明历史土地登记管理成为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土地收回、土地收购的重要法律参考资料,对该土地具体的使用权限、是否合法都有很大益处。为土地登记发证的正常程序运行、方便追根溯源、找寻历史演变过程,有效规避因为遗漏或疏忽造成的边界、权属不清楚等状况的发生。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