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13 17:12:3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热射病护理诊断及措施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 小儿高热惊厥;急救;护理
1 绪论
小儿高热惊厥是儿科常见急症之一,多见于6个月至6岁患儿,尤以3岁内儿童多见,随着年龄的增加小儿高热惊厥的发生率会逐渐减少[1]。临床表现上小儿高热惊厥可分为简单型和复杂型两种,简单型的高热惊厥长期预后良好,对智力、学习、行为均无影响。复杂型高热惊厥如不及时处理,可使脑细胞损坏,严重者可引起不同程度的癫痫和智力低下等并发症,其预后较差,约有1%-2%可转为癫痫[2]。为了探讨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与护理方法,我们收集并分析了2009年1月到2011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46例小儿高热惊厥患儿临床资料,并报道如下。
2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性资料 选择2009年1月到2011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46例小儿高热惊厥患儿,其中男32例,女14例,最小年龄为8个月,最大年龄为5岁,平均3.8岁。原发病分类:上呼吸道感染13例(占28.3%),急性扁桃体炎7例(占15.2%),小儿肺炎11例(占23.9%),中毒性痢疾15例(占32.6%)。46例患儿均符合均符合高热惊厥的诊断标准,体温均超过39℃,惊厥发作时间为30min-12h不等,发热后惊厥呈全身抽搐,并伴有意识丧失,发作后很快清醒,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和遗传性疾病或其他脑损伤。
2.2 急救与护理方法 患儿入院后首先保持呼吸道通畅,将患儿解开衣扣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必要时将舌拉出以免后坠引起窒息。惊厥且严重发绀时,应立即吸氧,以减少低氧性脑损伤,吸氧浓度小于30%,流量为1-1.5L/分。采用药物止痉,采用用安定类药物注射,一般剂量为0.3-0.5mg/kg,可选用鲁米那肌肉注射,10%水合氯醛射肛以及氯丙嗪配异丙嚷注射。对于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高热而导致惊厥的患儿应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如头部置冰枕或者冷毛巾湿敷前额,必要时采用药物降温的方法,可选用复方氨基比林肌注或者中药制剂清开灵注射液[3]。在急救期间,密切观察患儿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变化,末梢循环、瞳孔大小、神志变化及尿量的变化,并做好记录,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通知医生。
加强基础护理,保持病室安静,整洁,避免过多的刺激,病房室温保持在20-21℃为宜,夏季应将患儿置于空调房内,以便于患儿散热,在患儿出汗多时应及时擦洗并更换衣物,防止出现褥疮。在患儿经过急救处理惊厥缓解后,注意观察患儿口腔是否有损伤,如有损伤应防止其感染。在饮食上,惊厥发作时要暂禁饮食,由静脉输液维持营养和水电解质平衡,缓解后注意补充水分和营养,给予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
对患儿家属以及患儿加强心理护理,对家属进行小儿高热惊厥宣教,使其了解小儿高热惊厥的病理特征、治疗依据、预后护理方法等等。指导患儿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避免过度疲劳以及睡眠不足。患儿出院时,加强出院宣教,家长应鼓励小儿多进行户外活动,促进其适应外界环境的冷热变化,增强抵抗力,同时注意居室通风换气以及界温度变化情况。
3 结果
经过3h-3d的治疗与护理后,惊厥控制45例,占97.8%。高热缓解至正常者42例,占89.1%;降低在38.5°C以下3例,占6.5%;仍处于39℃以上者1例,占2.2%。原发病临床治愈41例,好转5例。
4 讨论
高热惊厥是儿科的一种常见病, 3%-4%的儿童至少生过一次高热惊厥。小儿惊厥的发生原因是由于儿童大脑发育不完善,刺激的分析鉴别能力差,弱的刺激就可使大脑运动神经元异常放,引起惊厥。高热惊厥的临床症状主要在于体温上升达到38.9℃-40.0℃,惊厥发作时呈全身性、对称性、强直性阵发痉挛,并可伴有双眼凝视、斜视或上翻[4]。高热惊厥发生时常伴随着其他疾病,在本次研究中,原发病为上呼吸道感染13例(占28.3%),急性扁桃体炎7例(占15.2%),小儿肺炎11例(占23.9%),中毒性痢疾15例(占32.6%)。
高热惊厥疾病发展迅速,如不及时治疗,会对儿童的智力发育等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高热惊厥往往引起家长的极度恐慌,在急救的同时应当加强护理。急救的方法主要是保持呼吸道通畅、采用药物止痉以及降温等措施,而护理主要在于保持室内环境清洁,加强患儿营养以及对患儿与其家属的心理护理[5]。在本次研究中,经过积极急救与精心护理后,惊厥控制45例,占97.8%。高热缓解至正常者42例,占89.1%;降低在38.5°C以下3例,占6.5%;仍处于39℃以上者1例,占2.2%。原发病临床治愈41例,好转5例。因此,及时迅速控制惊厥、高热,并进行精心的护理是治疗小儿高热惊厥的关键。
参考文献
[1]舒辉.高热惊厥患儿的护理及家属的健康教育[J].全科护理,2010,8(1 01:71―72.
[2]曹育清.小儿高热惊厥 15例急救和预防措施[J].中外医疗,2009,28(35):62-63.
[3]颜亚芳.58例小儿高热惊厥的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2010,23(7):195.
关键词:鼻咽癌 伴糖尿病 饮食护理 吞咽困难 低血糖昏迷 化学治疗 化疗期间 不良反应 中医饮食疗法 不饱和脂肪酸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223-01
糖尿病患者饮食治疗是基础治疗措施,它能降低血糖,减轻胰岛细胞的负担。鼻咽癌病人在放、化疗期间易出现口干、口腔粘膜溃疡、咽痛、吞咽困难、恶心呕吐,以致影响进食,使血糖代谢紊乱,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给治疗带来了困难。近年来,我们通过加强对鼻咽癌伴糖尿病患者的医疗控制与饮食护理,加强了血糖控制,降低了治疗中的不良反应。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自2012年12月到2013年11月本科共收治鼻咽癌伴糖尿病患者26例。男16例,女10例,年龄52-73岁。糖尿病病程2-22年。病理诊断为低分化鳞癌。6例放射治疗,20例放射合并化学治疗。治疗期间23例出现咽痛、吞咽困难,18例出现恶心、呕吐,1例出现低血糖昏迷。经积极治疗后病人都能完成放射及化学治疗,治愈出院。
2 饮食护理
2.1 一般饮食护理:规律地进食是糖尿病的基本疗法,患者入院后即根据其标准体重,现有体重,年龄及活动量,计算每日饮食量,以达到热量摄入与能量消耗时间的平衡。开始摄入的掂量按每天83-104kt/kg给予。在摄入总量中,碳水化合物占55%-60%,严格限制单糖和双糖,如蔗糖、蜜糖及各种糖果等。若空腹血糖>11.1mmol/L,碳水化合物的比例则减少至50%,但每日摄入应>130g;严格限制脂肪摄入,多使用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如豆油、花生油,玉米油,每日摄入约25g,蛋白的摄入以动物蛋白为主,至少超过1/3;胆固醇每日摄入量小于300g(约等于一个蛋黄的胆固醇含量),尽量少用肝、肾、蛋黄等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并提供足够的维生素A、C等以及新鲜蔬菜。
每日进食量分配很大程度取决于治疗情况,原则上是进餐要定时、宣。早、中、晚三餐食量分配各为1/3,就避免饱餐。
2.2 鼻咽癌糖尿病的特殊饮食:
2.2.1 放疗期间的饮食:每餐前测血糖,根据餐前血糖注射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放射期间出现口干,咽痛、吞咽困难、味觉改变,影响进食。首先要减轻或消除病人对癌症的恐惧感,千方百计增加病人的食欲,经常更换菜肴品种,注意菜肴的色、香调配。让病人保持足够的蛋白质摄入。癌症是一种消耗性疾病,特别是蛋白质的消耗很多。每天每公斤体重要1.5-2.0g,经常吃瘦猪肉,牛肉、兔肉或鸡鸭家禽。如果病人油腻荤腥,可换些蛋白质含量丰富的豆制品。要避免吃不易消化的食物。应多吃煮、炖、蒸等易消化的食物,少吃油煎食物。应多吃维生素含量丰富的蔬菜。适当运用中医饮食疗法。放射后往往有口干舌燥,舌红少苔等津液耗损的表现,可多吃一些滋阴生津的甘凉食物如:绿豆汁、冬瓜汤、藕汁等。可多吃山药、红枣、桂圆、莲子,以补气养血。
2.2.2 化疗期间的饮食:化疗期间大多数患者出现剧烈恶心、呕吐,致水电解质紊乱,易引起低血糖,甚至出现低血糖昏迷,治疗过程中必须补充水电解质。要安慰患者,解释恶心、呕吐是化疗药物反应,消除病人的紧张心理。嘱病人多饮水,每天喝水在2000-3000毫升左右。保持口腔清洁,每餐饭后,每次呕吐后要用淡盐水含涑。每次进食量不能太多。为避免反复呕吐使血糖不稳定可将每日三大餐分为6-7小餐,餐间要安排2-3次点心。以减少餐后高血糖,民时避免餐前饥饿感,待病情平稳,恶心呕吐等症状减轻,重新改为每日三餐。
3 出院指导
做好出院的饮食指导,是鼻咽癌伴糖尿病患者的重要内容。鼻咽癌糖尿病患者经放、化疗治愈后体质差,抵抗能力下降,需加强营养,多运动,增强体质。嘱咐病人应根据餐后血糖的变化调整用药剂量。保持良好的心态,有利于疾病的尽快康复。
鼻咽癌伴糖尿病患者在治疗期间若不注意饮食的调配,导致不可预测的血糖波动,加重病情,合理的饮食护理不但有利于血糖的控制,亦可减轻患者放疗期间的其他并发症顺利发生,使治疗完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本院2015年7—9月和2016年7—9月收治的重症中暑患者62例纳入本组研究对象,均符合重症中暑的诊断标准。所有患者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
1.2方法
2组患者在接受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采用一般的常规护理和必要的心理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集束化护理。(1)人员分配:成立专门的护理小组,减少交接班,实行12h上班24h负责制,给予患者全方位的护理,根据病情变化常与医生交流,制订合理的护理方案。(2)物理降温:让患者躺在冰毯上,设置冰毯温度为4~10℃,目标降温设为26~37℃,保护耳廓、枕部、肾区;同时温水或酒精擦浴,重点加强浅表大血管的擦浴,边擦浴边按摩,使周围血管扩张,增加血液循环;在头、颈、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处放置冰袋,用干毛巾包裹,避开阴囊、耳廓等容易冻伤部位。(3)药物降温:对于体温持续在38.5℃以上者,在物理降温的同时给予药物降温,如肌肉注射复方氨林巴比妥2mL,吲哚美辛栓5%葡糖糖盐水1000mL,同时用4~10℃葡糖糖盐水1000ml灌肠,补充血容量,纠正体内失水。降低体温,维持中心静脉压在8~12mmHg,尿量不少于0.5mL/(kg/h)。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分析,用2检验计数资料;用(x€眘)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比较组间,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组患者护理干预疗效评价
观察组护理干预后体温恢复正常、意識清醒司,国药准字H11021391,规格:100mg/枚)一枚肛塞,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以防出现虚脱。体内降温:快速静脉滴注4~10℃的的患者多于对照组,且观察组APACHEⅡ评分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组患者干预后GCS评分
观察组干预后的GCS评分为13~14分的患者多于对照组,且观察组3~8分的患者少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9~12分的患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
3讨论
重症中暑患者最突出的临床表现是体温极高,机体处于高温状态时间越长损害越大,所以及时、有效的降温是首要的护理任务。集束化护理可以保证患者入院后经过绿色通道早期联合多种方法进行有效的降温、补充体液、复苏、保护重要脏器等治疗,缩短就诊的时间,赢得抢救时。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后24h内体温恢复、意识清醒的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且观察组APACHEI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早期采用集束化护理,可促进重症中暑患者的恢复,不仅可以在短时间内有效降低体温,昏迷患者缩短清醒的时间,减少病死率。观察组护理后GCS评分为13~14分的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且评分为3~8分的患者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评分为9~12分的患者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说明集束化护理可以有效的保护患者脑功能,促进意识恢复。
参考文献
[1]朱亚丽,徐琴,孙岚等.集束化护理在重症中暑患者急救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6):700-702.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病;创新;护理方法
1 临床资料
本院自2011年5月~2013年7月共收治COPD 患者20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在44~66岁,平均年龄为58.5岁,经检查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标准。在入院收治的患者中,伴有慢性反复咳嗽、咳痰者3例;心情烦躁,进行性呼吸困难8例;并发肺心病1例。对于这些患者,在给予有效抗感染、纠正酸碱平衡失调及电解质紊乱、控制心律失常等治疗的基础上,护理组采用“绿色自然”、舒适式化的创新护理理念,有针对性地对病患进行细致周到护理,患者情绪稳定、精神乐观,生活自理能力大大提高,有效率达98%。
2 COPD有效护理方法探析
2.1 密切病情观察
对COPD患者进行有效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对其病情症状、肺功能变化、治疗反应作密切观察,并能学会记录病情变化和治疗反应,要及时将这些信息反馈给主治医师,以利于其治疗方法的修正,更好地完善下一步治疗计划。以“咳、痰、喘”的临床症状观察为例,其在病情变化判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观察内容包括患者的咳嗽程度、痰量、痰的色性、咳痰难易度、呼吸顺畅度等诸多方面。
2.2营造舒适环境
COPD患者在住院期间,要为其提供一个整洁、舒适、安静、无烟的病室环境,要经常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要根据季节及病患的体质调节保温措施,使室内保持适宜温湿度,通常温度指标为21℃-23℃;湿度45%-55%。
2.3注重心理疏导
临床实践证明,良好的心理环境更易于患者病情的恢复。COPD患者多系老年,由于对自身病情不甚了解,加之病情迁延、反复发作,常常出现焦虑、抑郁、紧张、恐惧、悲观等不良情绪,此种心理状况对于患者的恢复极为不利。因此,作为一名护理人员应积极关心体贴病人,充分了解病人心理、性格、生活方式等方面因疾病而发生的变化,使用疏导、安慰、鼓励等方法缓解患者负面情绪,借助良好的沟通技巧,使患者在认识自身病情重要性的同时,又不产生心理负担,消除顾虑,树立积极康复的信心。
2.4适时控量氧疗
对COPD患者护理过程中还需进行适时控量氧疗。具体做法:将双侧鼻塞输氧导管悬挂于患者两耳之上,采用持续低流量氧气吸入,氧流量控制在1~2L/min的标准,氧气湿化液的温度宜控制在37℃左右,吸氧的时间控制在15h~18h/d左右。经过一段时间的氧疗处理,可有效能稳定或阻断患者肺动脉高压的发展,减少红细胞压积,降低血液粘稠度,增加心肺供氧,缓解肺心病的发展。需要强调的是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氧疗护理时,每天应检查设备的安全,
及时对患者的鼻孔进行清理,更换鼻塞与湿化液,保持鼻导管通畅。除此而外,还应注意观察病人吸氧后呼吸的频率、幅度等方面的变化,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2.5训练呼吸机能
训练呼吸机能是在COPD患者护理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的一步。(1)指导咳痰。进行咳痰应根据病变解剖部位,协助患者采取头低脚高及患侧上、健侧下等舒适卧位,指导患者连续进行深而慢的呼吸56次,深吸气末保持张口状,连续咳嗽数次,或者深呼吸后屏气3~5s,从胸部发力,主动做短而有力的咳嗽,从而使痰液于咽喉部汇集并被排出。对体弱无力或感染严重、痰液黏稠不易咳出者,护理人员可采用协助拍背、蒸汽吸入湿化或药物介入的方法排痰。(2)多式呼吸锻炼。进行多式呼吸锻炼的方式:缩唇式呼吸、腹式呼吸、膈式呼吸、扩胸式呼吸、半桥式呼吸、呼吸操等,其主要目的是加强胸膈呼吸肌肌力和耐力,改善呼吸功能,促进肺部的功能康复。以缩唇式呼吸为例,为了解决患者练习的乏味枯燥,我院自创了蕴含气功理念,富有趣味的松静内养功缩唇嘘气法,其练习要领为“黔念字句、摒除杂念、由意领气、经鼻吸气、缩唇呼气”。
2.6有效营养调节
研究表明,COPD患者热卡和蛋白质的摄入量为正常每日营养需要量的118%和141%,同时由于患者长期处于疾病状态,易出现营养不良的状况。因此,应对患者的饮食营养作有效调节,嘱患者宜少食多餐,以流质、半流质、软食为主,要多喝水,少吃香芋、土豆而减少CO2排出,将蔬菜与水果等高纤维食物与高热量、高蛋白等食物有机搭配,从而改善营养状况和呼吸肌功能。
2.7雾化药物干预
COPD 患者常反复使用各种药物,包括支气管舒张剂、抗感染药和祛痰药等。为了实现给药的最佳途径,我们通常采用雾化治疗的方式。对定量吸入器使用,护理人员应为患者作具体指导:先摇动定量吸入器,使药物与和抛射剂充分混合,尽力呼净肺内气体,启动吸入器同步吸气,至肺总量后屏气10s左右。病状轻微者,可仰头使用,吸气流速控制在0.5L左右。
2.8有氧康复锻炼
对于病情处于康复期的出院病人,护理人员还应有效指导其作有氧康复锻炼。每天可有计划地进行有氧锻炼,散步时挺胸收腹,两臂前后摆动,自然呼吸,运动的时间和量应坚持“由短到长,由少到多,无疲劳感”为原则。
总之,COPD是一种病情复杂,病程长,并发症多,护理困难的破坏性的肺部疾病。采用“舒适式绿色”护理理念对于改善肺功能症状,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关键词】PET/CT;检查;心理分析;人性化护理
人性化护理,就是在提供护理服务时,从患者的角度出发,从人的本性角度出发,而更重要的是从人的生活的角度出发。人性化护理模式提倡的“以病人为中心”,将患者视为一个生物、心理、社会的完整的人,并以此作为设计护理工作程序、制定护理管理制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新的历史条件下人道主义的继承和发展,体现了护理对对健康的关爱。
1临床资料
2006年8月至2008年7月在PET-CT中心作PET-CT检查的检查者2000例,男1240例,女760例。年龄16~85岁,中位年龄46岁。其中全身检查1900例,头颅10例,胸部40例,腹部50例。
2人性化护理措施
2.1检查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PET-CT检查所用的 18F-FDG是一类发射正电子核素标记的放射性药物。由于患者对 PET-CT检查了解较少,难免会产生紧张情绪,心理负担较重,担心检查是否能达到预期目的,是否对身体有放射性损伤等,加上医护人员身穿铅衣,配戴铅眼镜,更加剧了患者的恐惧心理,担心放射线对身体的损伤。因此,检查前应对患者进行耐心细致地解释,告知患者 18F-FDG的半衰期为 110min,接受 1次 PET-CT检查所接受的受照射剂量与做 1次 CT检查相当,是一种无创伤,比较安全的检查等,以减少患者的心理压力,并说明此项检查的必要性及注意事项,介绍检查的流程,嘱患者不必担心,积极配合检查。
2.1.2患者准备安排医师与患者或家属会面,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患者身体状况、并记录在检查申请单上,了解患者是否合并糖尿病、泌尿系统等疾病,是否怀孕或哺乳,是否禁食 4~6h,能否坚持平卧 1~2h等。对糖尿病患者,应控制血糖、胰岛素水平。嘱患者必须按非碳水化合物食谱进食,在检查前1d,可食用牛肉、猪肉、羊肉、鸡肉、鱼或海鲜、蛋及蛋制品,限制面包、谷类食品、米饭、面条、水果、蔬菜和果汁、糖果及含酒精的饮料等。患者检查前应禁食 4~6h,禁饮咖啡、茶、酒类等饮料,停服氨茶碱及其它扩血管药物。为了减少肌肉摄取量,嘱患者接受检查前 1d及当天不能进行体育锻炼和搬运重物,并保证良好的休息。因血糖水平会影响 PET-CT的成像效果,血糖水平控制
2.2检查中护理将患者带至检查床前 ,协助技师按 CT定位线摆好 ,头部用头托固定 ,肢体用安全带固定 ,告诉患者扫描时间大约 30 min左右 ,嘱患者闭眼 ,保持绝对安静 ,尽量放松 ,勿讲话 ,勿移动身体 ,避免图像模糊。医务人员要在控制室的中央监控电视屏上随时监测患者的情况 ,如发现异常 ,可及时给予对症处理;同时医务人员要熟练掌握各种操作技术 ,尽量减少因操作过慢而造成患者体内放射性药物过多代谢而影响图像质量。如有条件 ,可在扫描室内播放轻音乐 ,以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 ,充分体现人性化护理。
2.3检查后护理检查完毕观察患者有无不适,让其缓慢坐起,以防性低血压;同时因患者较长时间空腹,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低血糖反应,如头晕、心慌、出冷汗等,应密切观察,随时处理。检查完后,患者体内的放射性药物尚未彻底代谢排出,应告知患者24h内大量饮水或进流质食物,以加快药物排泄;另嘱患者排小便时尽量将卫生间冲洗干净,避免污染环境。检查结束后患者体内尚有部分放射性,因此,在24h内应远离儿童及孕妇,少去公共场所,待体内放射性降至正常后再与正常人接触。由于PET-CT是一种新的高科技检查设备,很多人对其性能还不十分了解,在患者检查完后被检者的家属及周围人员都远离患者,使患者产生失落感和孤独感,从而影响其病情。所以,护理人员在行PET-CT检查前后应建立好医患关系,热情周到地接待患者,消除其恐惧心理,尤其要做好家属及周围人员的宣教工作,解除他们的思想顾虑,共同配合做好检查。
3讨论
3.1沟通的重要性PET-CT作为一种新型的显像技术而具有独特的优势以及昂贵的费用使受检者和家属对此项检查抱有极大期望。我们医护人员应多与患者或家属沟通,对检查的流程和注意事项都应说清楚、讲明白,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对他们提出的疑问做好解释,热情周到地对待每一位检查者,让其在一个安全放松的环境下接受检查,有助于成像质量的稳定。
3.2确保检查前后患者身心放松PET-CT检查反映的是组织生理代谢,任何影响代谢的因素都会影响药物的吸收或分布,显像剂摄取阶段如走动、视物、咀嚼、说话、情绪紧张等可使局部肌肉显像剂摄取增高形成伪影,从而影响图像质量。为保持平静的心情,可向受检者简要讲解显像原理,使其更好地配合检查,最大限度保证图像质量。
参考文献
心力衰竭指在静脉回流正常的情况下,由于原有的心脏疾病发展到一定严重程度,引起的心排血量减少,而不能满足组织代谢需要的一种综合征。其血流动力学特点是心排血量减少,肺循环和体循环压力升高,因此又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心功能不全[1]。心力衰竭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是各种病因致心脏病的严重阶段,发病率高,五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似。老年患者发生心力衰竭时,症状往往表现更为凶险,死亡率也更高。因此,临床医护人员应熟练掌握心力衰竭的基本病因、常见诱发因素、诊断治疗以及科学地护理。
1 心力衰竭基本病因和常见诱发因素
1.1心力衰竭基本病因:①原发性心肌损害。冠心病心肌缺血和(或)心肌梗死是引起心力衰竭的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各种类型的心肌炎及心肌病均可导致心力衰竭,以病毒性心肌炎及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最为常见;心肌代谢障碍性疾病:以糖尿病心肌病最为常见;其他如继发于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低的心肌病,心肌淀粉样变性等均可引发心力衰竭。②心脏负荷过重。压力负荷(后负荷)过重主要见于高血压、主动脉瓣狭窄、肺动脉高压、肺动脉瓣狭窄等左、右心室收缩期射血阻力增加的疾病。持久的负荷过重,心肌必然发生结构和功能改变而终至失代偿,心脏排血量下降。容量负荷(前负荷)过重见于以下两种情况:心脏瓣膜关闭不全,血液反流,如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二尖瓣关闭不全等;左、右心或动静脉分流性先天性心血管病如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③心室舒张期充盈受限。如心包积液、二尖瓣狭窄、肥厚性心肌病等。此外伴有全身血容量增多或循环血量增多的疾病如慢性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心脏的容量负荷也必然增加。容量负荷超过一定限度时,心肌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即出现失代偿表现,心肌缺血加重,诱发或恶化心力衰竭。
1.2心力衰竭常见诱发因素:①感染。最常见的是呼吸道、肺部感染、风湿活动等,可直接损害心肌或间接影响心脏功能。②过度的体力活动和情绪激动,可加快心率,增加心脏负荷和心肌耗氧量。③严重心律失常。特别是快速性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阵发性心动过速以及显著的心动过缓等。④贫血、过多过快的输液、过多摄入钠盐等可增加心脏负荷。⑤洋地黄中毒或不恰当的停用洋地黄,肺栓塞、感染性心内膜炎、电解质紊乱也都是临床的常见诱因。
2 心力衰竭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2.1心力衰竭的治疗原则包括三个方面:去除基本病因和诱发因素;减轻心脏负荷;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脏功能。
2.2心力衰竭治疗方法
2.2.1一般治疗。①根据心功能状态限制患者活动,合理休息。②对于有缺氧表现的患者给予吸氧。③给患者进食易消化的清淡食品。少食多餐,适当限制钠水的摄入。
2.2.2病因和诱因的控制。主要防治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如高血压心脏病要积极控制高血压,应用药物或介入性方法改善冠心病的心肌缺血;对心脏瓣膜病争取手术治疗。及时排查和防治可能导致心力衰竭发生的各类诱因。
2.2.3减轻心脏负荷。
①用利尿剂使潴留过多的液体排出,减轻周围和内脏水肿,可减少血容量,减轻心脏前负荷,改善心功能。常用利尿剂有噻嗪类、呋塞米、螺内酯等,但应注意毒性反应及副作用(如低钠血症、低氯血症、低钾血症等)。②血管扩张剂通过扩张容量血管和外周阻力血管可减轻心脏前后负荷,减少心肌耗氧量,减少瓣膜反流及心内异常分流,增加缺血区心肌的血流量,改善心功能。但对血容量不足、低血压及合并肾功能衰竭者禁用。常用制剂有硝普钠、硝酸甘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卡托普利等。 转贴于
2.2.4增强心肌收缩力。主要应用洋地黄制剂和非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物。洋地黄制剂常用毛花甙丙和地高辛,其作用是通过抑制心肌细胞膜上的Na-K-ATP酶,使细胞内Na+浓度升高,K+浓度降低,Na+与Ca2+进行交换,使细胞内Ca2+浓度升高而使心肌收缩力增加。非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物常用多巴胺、氨利酮等,其作用机制均为直接或间接通过提高心肌细胞内的环磷酸腺苷而发挥强心作用。
2.2.5β阻滞剂的应用。近年来国外大规模临床试验表明,β阻滞剂是唯一可延长患者寿命的药物,常用的有普萘洛尔、美托洛尔。使用时宜从小剂量开始,维持心率在55次/min以上,并注意心功能变化。
3 心力衰竭的护理和预防
3.1保持病室环境安静、舒适整齐,空气新鲜。冬天注意保暖,以防止呼吸道感染而加重病情。氧疗可改善机体缺氧,促进组织代谢,维持生命活动,是心功能不全治疗的重要措施之一。给氧应从小流量开始,待病人适应后根据需要调节流量。
3.2应根据患者心动能不全程度,采取适当配合治疗。一般病人应采取高枕位睡眠;较重者采取半卧位或坐位,可以减少夜间气短、喘憋等呼吸困难症状。严重心功能不全或急性左心功能不全者,应采取端坐位,同时双下肢下垂,使回心血量减少,膈肌下降,胸腔容积扩大,肺活量增加,可缓解呼吸困难。对于轻度心功能不全患者,不宜做重体力活动。对于中度心功能不全患者,增加卧床休息,避免激烈运动项目。对于重度心功能不全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待心功能改善后,根据病情恢复情况尽早活动,以防止长期卧床而导致肌肉萎缩、消化功能减退、静脉血栓形成等。活动应注意循序渐进,同时保证充足睡眠。
3.3心力衰竭时由于胃肠道充血,消化机能低下,容易引起腹胀,如再进食过多,胃部饱满,易致膈肌痉挛,影响心肺功能,因此患者的饮食原则以易消化、清淡的半流质或软食为主,并少食多餐。减轻胃肠道负担,适当控制每日进食总量。宜低盐饮食,每日食盐不宜超过5克,忌食盐腌制食品及含盐炒货。
3.4严禁烟、酒,不喝浓茶或咖啡,严格按医嘱服药,不得随便改变药物的用法和用量,特别在服用利尿剂和地高辛时更应如此,以免发生不良后果[2]。
3.5感冒、腹泻、发热或病情变化时要及早就诊。在感冒流行季节或气候骤变情况下,患者要减少外出,出门应戴口罩并适当增添衣服,少去人群密集处。
总之,老年患者心力衰竭时预后不佳,医护人员应正确地诊断治疗,实施科学护理,及时纠正血流动力学异常,缓解症状;提高患者运动耐量,改善生活质量;防止心肌损害加重,降低死亡率。
参 考 文 献
[关键词] PET-CT;健康宣教;显像
[中图分类号] R730.4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8(a)-224-02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也不断提高,对健康教育的需求也不断提高,对将要进行的检查有强烈的了解需求。正电子发射与计算机断层相容扫描仪(PET-CT)检查是一项先进而昂贵的身体检查项目,现在很多人对这项检查还不太了解, 患者对这项检查的要求和期望也很高。健康宣教会使患者对此项检查有一定的了解,使其能更好地配合检查。检查前的健康宣教也是提高患者满意度的重要关键。健康宣教已成为必不可少的工作内容,如何有效地进行健康宣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8年8月5日~2008年10月6日我院应用荷兰菲利普公司生产的PET-CT扫描仪检查共115例,其中,脑肿瘤5例,肝癌12例,肺癌19例,乳腺癌12例,肠癌7例,淋巴瘤12例,食道癌3例,前列腺癌1例,多发性骨转移11例,胃癌4例,其他29例。
1.2方法
针对PET-CT检查的特殊性,加强护理人员健康教育意识的培养,组织学习相关知识,合理安排教育时间,制订健康教育计划,根据教育的项目和内容,采取多种教育形式,例如发放PET-CT检查注意事项手册,在候诊室建立相关知识的海报,组织同类疾病被检查者的示范教育,设健康咨询服务台等。
1.3 结果
通过提问方式及填满意度调查表的方式了解受检者对检查注意事项和步骤熟悉的熟悉程度,113例受检者对检查前1天注意事项的内容满意,有2例提出检查前通知禁食不及时;115例患者对检查注意事项和步骤能很好掌握,能很好地配合检查;对医务人员的工作态度表示满意,无一例患者投诉,PET-CT检查显影清晰,无一例假阳性。受检者注射18F-脱氧葡萄糖(FDG)均无不良反应。
2 检查前健康宣教方法及内容
2.1 预约时在预约单上注明注意事项
①指导患者不要做剧烈运动,接受检查前和当天不能进行体育锻炼和重体力的活动,保证良好的休息。②检查前禁糖类饮料,严格遵守非碳水化合物食谱,允许食物为牛肉、猪肉、羊肉、鸡肉、鱼、海鲜、蛋、蛋制品;禁食谷类食品包括米饭、面条、面包及水果、蔬菜和果汁、糖果及含酒精的饮料[2]。③检查前6~8 h禁食,不能吸烟,只能饮用白开水服药,但需停用可能影响检查结果的药物。④需保暖,随身不能携带有金属物品。⑤告知患者、主治医师均有放射线的危险性,权衡利弊决定是否进行扫描;哺乳期妇女接受检查后的24 h内不能进行哺乳,并必须与婴儿隔离至体内放射性降至安全水平方可与婴儿接触。⑥行PET-CT检查时,需带齐资料(病史记录,治疗有关情况,影像学检查资料如CT、MRI、骨显像等)。⑦告知患者必须按预约时间准时来检查,并说明准时的原因(显影剂18F-FDG的半衰期比较短,为109.6 min[3])。
2.2心理护理
①在检查时要注射具有一定放射性的药物,被检者常常看到医护人员身穿铅衣、 配戴铅镜,使其具有一定的恐惧、焦虑等心理负担[4],对检查缺乏信心。护理人员首先要详细了解设备、药物及药物的不良反应[5]等,详细地向被检者及其家属解释,告知患者18F-FDG的半衰期为109.6 min,接受1 次PET-CT检查所接受有效剂量与做1次CT检查(2~10 mSv)相当[6], 以消除患者的恐惧感。②此检查比较昂贵,也是现在较先进的一项检查,很多人还不了解是什么性质的检查,患者也会产生恐惧心理。医护人员应热情和蔼地接待检查者,给每个患者发放PET-CT检查注意事项手册,并耐心地回答患者及其家属提出的问题,并介绍检查方法、意义,消除其紧张情绪,使其精神和全身肌肉放松,以免影响检查结果。③护士应自我介绍后耐心介绍环境,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耐心解释检查步骤,介绍PET-CT检查是无痛、无创的检查,让患者消除恐惧心理。
2.3 宣传教育
布置好候检室的宣教栏及设置宣传资料的小册,并把注意事项、检查步骤、检查示意图、PET-CT检查简介张贴在宣教栏上,并做好检查中心的标识(如咨询服务台、候诊室、休息室、注射室、厕所、检查室),患者及家属在检查时可以一目了然,并指导患者及家属趁候检空闲时间了解宣教栏的知识,满足他们的了解需求,使受检者能更好地配合这项检查。
2.4 检查前准备
扫描前由医师与家属或患者会面,解释其目的,让家属或患者能详细完整地介绍病情,医生应详细询问病史(包括是否合并糖尿病等),了解受检者身体状况,病史,精神状态如能否耐受显像、需不需要用镇静剂、有无怀孕、哺乳、体内植入金属物品和特殊情况等。病史和资料越全面就越有利于减少误诊。
2.5 沟通
护士应多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认真评估患者的沟通和理解能力,根据受检者的个体差异选择不同的宣教方式;宣教后予提问的方式评估效果,对效果欠佳的给予加强宣教内容;评估能否在白天坚持6~8 h禁食,能否坚持平卧1~2 h,是否需要特别护理等;根据病情及检查部位安排检查时间。解释禁食及坚持平卧休息的目的及重要性,不能保持平卧或不能保持不动的患者(如儿童)可能需要按医嘱使用镇静剂或采其他措施,同时做好解释工作。
2.6 糖尿病患者的处理
检查前部分患者尤其是糖尿病患者需要做血糖浓度测定。有些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7.5 mol/L需要使用胰岛素[7];测血糖前解释清楚原因(由于血糖偏高容易造成假阳性而产生误诊)。接受心脏检查需口服葡萄糖时,应做好解释工作。
2.7 注射显影剂
注射显影剂之前嘱检查者上厕所排空膀胱,然后向患者解释注射的目的、方法。解释医务人员使用铅屏、铅注射台的目的,消除患者的疑问。注射后指导患者按压注射部位的方法和时间,避免按压不当造成显影剂渗漏导致误诊。
2.8 休息室
休息室保持安静、光线暗沉,根据病情控制家属留在候检室,避免家属多而影响检查,交代家属保持安静,解释其原因和重要性。
2.9 注射后注意事项
注射后嘱受检者在待检床上静卧45 min,待检者必须保持安静放松,尽量保持身体静止,不说话、闭上眼睛,避免颈部肌肉过度运动,肌肉过度运动摄取药物增多,造成假阳性结果[8]。注射显影剂20~30 min后予喝1 500 ml白开水。指导受检者在检查前排空大、小便(注意勿使尿液沾染内衣或皮肤,以免误诊)。
2.10 扫描前准备
扫描摆前,检查受检者有无携带金属物品,指导受检者去掉身上所有的金属物品。注射显影剂前示范和指导受检者检查时采取正确的,检查室门口贴检查示意图及检查过程中保持绝对安静、 放松,避免讲话和移动身体的内容,检查时通过视屏再次指导注意事项及示范;病情较重、意识不清者工作人员给予摆;随时观察受检者的变化。同时告知受检者医护人员在操作台可全程监测检查过程,不必过分担心意外情况,使其安心接受检查。
2.11 检查后注意事项
因检查后受检者体内仍会发出射线,可对周围环境产生辐射作用。因此,应指导受检者在检查后7 h尽量与周围环境及人(特别是怀孕、哺乳妇女,婴幼儿)保持距离,哺乳妇女应24 h内停止哺乳,并在检查完毕大量饮水,以便加速核素的排泄。指导受检者在检查完毕后可恢复检查前的饮食。
[参考文献]
[1]陈京立,新超英.再实施病人健康教育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6):478.
[2]赵健,刘理慧,王莉,等.PET-CT检查中实施健康教育的体会[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4,14(3):247.
[3]刘娟娟,卢红,王小明,等.PET-CT显像检查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和护理[J].现代护理,2003,9(8):646.
[4]王桂花,魏连民.CT检查紧张综合症的心理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5,11(2):186.
[5]杨丽,密桂英.CT强化患者副反应的心理分析与心理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4,10(4):77.
[6]刘娟娟,卢红,王小明,等.PET-CT显像检查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和护理[J].现代护理,2003,9(8):646.
[7]赵健,王莉. PET-CT检查中的护理[J].山东医药,2003,43(35):62.
【摘 要】随着人口老年化,重症监护室(ICU)逐渐成为医学生临床实习、轮转的重要科室之一,但ICU的临床带教存在诸如危重患者多、病情复杂、轮转时间短、师资力量匮乏等特殊性和困难,教学难度较大。我们系统总结了过去5年ICU的临床带教经验,改变和创新教学理念,制定完善的教学计划,提高和改善师资配备,科学带教,使医学生在较短的轮转期内理解和掌握ICU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原则,同时具备一定的临床技能操作水平,取得了较好的临床带教效果。
关键词 ICU;医学生;临床带教
中图分类号:G6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08-0042-02
基金项目:本文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教学基金“针对医学生的灾害医学教育和现场急救技能培训”(编号:YB130922)的阶段性成果。
随着我国人口老年化的问题日益加剧,“重症医学”在高等医学教育体系中的权重也日益增加,重症监护室(ICU)逐渐成为医学生临床实习、轮转的重要科室之一。而ICU的临床带教存在诸如实习时间短、危重病人多、病情复杂、病情变化快,随时需要抢救等特殊性和困难,教学难度较大;而目前国内的现状是,绝大多数医学院未设立“重症医学”的独立科目。所以对于临床实习生而言,ICU是个陌生而且复杂的医疗环境,常会使医学生感到恐惧和焦虑,教学质量差。我们通过5年ICU的临床实习带教的实践探索,对带教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改变教学理念,提高和改善师资配备,制定完善的教学计划,在教学上不断改革突破,取得了较好的临床带教效果。
一、提高和改善师资配备
ICU临床带教老师的师资配备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带教老师是一面镜子,他的一言一行所表现的知识水平、专业素质直接影响着实习生的身心发展和教学效果。带教老师的临床带教能力直接影响实习生的工作能力、学习态度和成绩。改善ICU的师资配备,对于提高医学生的临床实习教学质量非常重要。
我们发现,部分ICU的带教老师存在错误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有的带教老师只给医学生讲解理论知识,却从不让学生接触具体操作;相反,有的带教老师只注重医学生的操作技能的培训,却忽视了理论知识的传授;更有甚者,既不传授医学生理论知识,也不传授操作技能。但也有部分老师带教热情“极度高涨”,恨不得医学生在短短的2-4周轮转期间,学会所有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填鸭式教学,结果适得其反,医学生反而产生逃避心理。
还有的带教老师缺乏对医学生的带教热情,对医学生的实习目标不明确。医学生得不到良好的教育,加之ICU病情复杂,更加容易产生厌倦情绪,影响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习轮转效果不佳。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改善师资配备,我们近几年都是选择研究生学历,且具有5年以上临床经验的主治医生来带教医学生,这些老师理论知识扎实,技术操作正规。此外医德医风好,责任心强,慎独精神强,也是入选师资队伍的必备条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采取一对一的带教模式,通过带教老师的言传身教和科学带教,使医学生在较短的轮转期内,理解和掌握ICU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原则,同时具备一定的临床技能操作水平,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多操作,提高教学质量。
二、制定完善的临床实习教学计划
医学生在ICU的实习轮转时间通常为2周左右,时间虽短,但学习内容却很多,而且很复杂。因此,制定一份合理的轮转计划尤为重要。结合过去带教的经验与教训,我们不断改革创新,制定了完善的临床实习计划,并健全ICU的带教管理制度;随时动态反馈医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调整并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计划;并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落实具体详细的考核评价标准和出科考试。设立科室的教学组长或教学助理,专人负责教学的质控,提高教学质量。
ICU内收治患者的病情毫无疑问是全院最为危重的,所牵涉的疾病病种也是最广泛和最复杂的,短时间内实习生也不可能一一掌握,因此必须将学习内容有意识地分为掌握、熟悉和了解等不同的层次。多发病如急性心梗、急性肺栓塞、ARDS等是必须掌握的知识点。限于目前国内苛刻的医疗环境,基本临床操作如动静脉置管,气管切开则为了解内容,并不要求掌握。目前我们ICU的临床实习教学计划与内容如下:
第1~2天:熟悉ICU的工作环境,了解工作流程,学习各类监护仪指标的含义。ICU集中了众多的先进监护仪器,急救设备和生命支持装置,带教老师要正确教导实习生使用各种仪器,了解抢救操作流程,熟悉应急措施,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第3~5天:带教老师带领医学生分管1例危重患者,从入ICU的病历写起,认真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汇报更改医嘱,必须熟悉危重患者最新检验和检查结果,从形式上像一个真正的“临床大夫”。带教老师要多与实习生交谈,减少学生对ICU的神秘感和恐惧感,让他们尽快熟悉ICU环境, 使她们能够很快地进入角色。
第6~7天:将相关知识点融入到每天的教学查房中,并有意识的向医学生提出各种问题,激发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去检索查阅文献书籍,找出问题的正确答案。
第8~12天: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有意识地再给学生增加1~2例患者,病种也尽量各有不同,譬如失血性休克、ARDS和热射病(中暑)等,让学生参与到诊断和治疗中来,主动提出自己的诊疗意见,带教老师在此基础上边讲解边纠正,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第13~14天: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根据情况有选择地给实习生提供临床操作机会。带教老师通过细致的讲解和手把手的演示,将正确操作的要领、难点、原则、注意事项传授给学生,使医学生了解和熟悉ICU常见的各种操作。
三、关爱实习生,教学互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医学生来ICU轮转目的是来学习知识、提高专业素质的,带教老师切莫把学生纯属当做劳动力使用,一味地让学生写病历、贴化验单;甚者部分带教老师认为,医学生就是用来帮助自己减轻工作负担的“私人秘书”,指派学生从事与临床实习无关的私活,很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通过让医学生收治、管理ICU的新患者,独立完成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并主动向带教老师汇报病史,培养医学生独立分析病情的思维能力和总结能力,然后结合此病例,带教老师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实习医生回答,然后再提出一些诊断和治疗的方案,并穿插地讲一些书本外的知识。也可以提问一些书本上没有的疑难问题,激发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检索查阅文献书籍,找出问题的正确答案。
遇到诊断不清或是治疗比较棘手的患者,更要鼓励实习生查阅文献资料,积极参与到科内病例讨论中来,实施互动型教学方式,互问互答,活跃学生的临床思维。对实习生提出建议给予支持,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诊疗方案。对于实习生写的病历,也要严格要求,要保质保量,还需要指出不足的地方以便改进,不断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病历撰写的基本功。
ICU教学实践中,对医学生的表现应做到多表扬、多鼓励、少批评,要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有时老师一句不经意的表扬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激励。此外,老师在带教中还要想方设法地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ICU的临床教学中要有意识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告诉学生在实习中需要重点观察什么,哪些是新进展、新观点,并且指导学生查找资料,再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唯有如此,才能迅速提高水平。
临床操作常贯穿于整个临床实践,是学生所学理论知识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和巩固。带教老师必须认真带教,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带教,使学生养成规范操作的习惯。带教老师在进行每项操作时边示范边讲解,对操作的重点、难点、易出现错误的环节加以强调,适时提出问题,以促进学生思考,使理论知识更加牢固。医学生刚开始实习的时候,当然什么也不懂不会,有些ICU常见的操作如动静脉穿刺和气管插管,带教老师一定要耐心、仔细的示范操作要领。而医学生要通过老师示范和讲解,参照教科书,视频观摩等手段,熟悉操作步骤和要领,同时必须了解各种操作可能引起的并发症等。操作过程中要牢固树立无菌观念,对自己负责,对老师负责,更是对患者负责。
四、加强对医学生的爱伤观念和职业道德教育
除了医学知识的传授,必须同时要注重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职业道德教育。ICU收治的患者大多非常危重,随时需要抢救,而且没有家属陪同,也无法好好休息睡眠,很多患者异常紧张、恐惧,特别是在ICU停留时间长的患者,经常发生谵妄、躁狂、抑郁等“ICU精神异常综合征”。这就需要加强对医学生的爱伤观念和职业道德教育,在临床带教时,务必要严肃,不能在患者面前谈笑风生;培养医学生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要主动和患者及其家属沟通,鼓励安慰患者战胜疾病,即使是比较糟糕的病情也得注意有艺术地委婉的表达,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信任。此外,还要加强对患者的关心和爱护,比如注意给患者保暖,配合护理人员做好生活护理,病情危重时寸步不离地观察病情,这些都是医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职业素质。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人口老年化问题日益严峻,ICU的临床教学对医学生也越来越重要。我们系统地总结了过去5年ICU的临床带教经验,改变和创新教学理念,制定完善的教学计划,提高和改善师资配备。通过合理、科学的带教模式,使医学生在较短的实习轮转期内,理解和掌握ICU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原则,同时具备一定的临床技能操作水平,取得了良好的临床带教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琦,沈咏芳.提高ICU护理实习生带教质量的探讨[J].临床医药实践, 2012,(10).
[2]杨雪梅. ICU 实习生临床带教中的问题与策略[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2,(3).
[3]赵春,杨志兰,周建芳.授结合责任制管理在实习生ICU带教中的应用[J].中外健康文摘,2012,(40).
[4]李肖玲,张桂芳,李云玲,彭剑芳.浅谈综合ICU带教实习生的体会[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