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13 17:12:3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高血糖的预防及控制方法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老年人群;血糖;血脂;生化指标检测;结果分析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0.795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6226-02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及居民饮食结构的变化,我国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及高尿酸血症等疾病的发生率也逐年上升。及时掌握老年人血糖、血脂及尿酸等生化指标水平,有利于对老年人易发的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的发病情况的掌握,也有利于尽早防治,预防并减少这些基本的发生[1]。现对我院健康体检的老年人的血糖、血脂及尿酸等指标的简称情况进行总结分析,详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6月――2012年1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875例60岁以上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男性986例,女性889例;年龄60-78岁,平均(66.8±1.2岁。
1.2方法选用迈瑞牌BS390型号的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试剂盒由迈瑞公司生产提供。用酶法测定GLU(血糖、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Cr(肌酐,利用血清总胆固醇试剂盒检测TC(总胆固醇,用直接法测定HL(高密度脂蛋白,用尿酸酶-过氧化物耦联法测定UA(尿酸,用酶联法测定AFP(甲胎蛋白。按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高血糖判断标准判断高血糖情况:空腹血糖超过7.0mmolL;血脂异常情况:TC小于5.18mmolL,HL大于1.04mmolL,TG小于1.76mmolL。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计量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χ±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两组间的一致性通过Kappa分析,差异在P
2结果
2.1各生化指标检测结果1875例60岁以上老年健康体检者的血糖、血脂及尿酸测定结果见表1,其中ALT、AFP、AST、Cr异常比例较低,分别为2.99%、0.96%、2.83%、5.92%,而GLU、TG、UA的比例较高,分别为19.47%、26.77%、22.03%。
2.2高血糖与各生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365例高血糖患者中,合并TG异常251例(68.77%,合并TC异常75例(20.55%,合并HL异常56例(15.34%,合并血脂异常330例(90.41%,合并UA异常98例(26.85%。高血糖组合并血脂异常比例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糖与其他指标的一致性分析,见表2。
3讨论
临床大量实验表明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除了与高血糖有关之外,还与其他心血管疾病高危因素有密切关系[2]。英国糖尿病研究机构研究发现控制血压能延缓和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3]。Remero等研究发现TCHL水平升高时糖尿病患者发生视网膜病的危险因素之一。糖尿病是一种多种代谢异常性疾病,高尿酸血症也是一种代谢异常疾病,能引起痛风或尿路结石等多种并发症[4]。Baker等研究发现合并高尿酸血症的高血压患者周围血管痉挛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纯性高血压患者。因此说,高血脂、高尿酸、高血糖之间存在极高的相关性[5]。本组研究发现高血糖患者中血脂及尿酸异常的比例明显高于血糖正常患者,且高血糖与高血脂的相关性最高。综上所述,老年人机体代谢性疾病发病率极高,需警惕其血糖、血脂及尿酸水平变化,而且三者之间存在相关性,相互作用和影响,引发多种并发症。对老年人定期进行血糖、血脂、尿酸等指标的检测有利于掌握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及早发现身体异常并给予控制和干预,预防和减少疾病的发生发展,以期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江丽,刘积平,黄芳,等.巴马县老年人与百色市老年人血脂、血糖、血压及纯音听阈的比较[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0,32(2:131-133.
[2]李传河.脂肪肝患者肝功能与血脂生化指标的变化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2,15(9:1368-1369.
[3]陈江平,刘秀娟,陈泰祺.2型糖尿病与代谢综合征及二者相关性临床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09,9(1:65-66.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患儿男53例,女36例,年龄7个月}3岁,均符合卫生部(现卫计委)颁布的手足口病诊疗方案指南匀010版)所制定的重症手足口病诊断标准,其中EV71感染78例。所有患儿在采血前1d未使用大剂量激素,既往无糖尿病史。
1. 2监测方法全部患儿在入院时常规方法采集静脉血监
测血糖水平,在使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和胰岛素强化治疗期问使用微量血糖仪监测血糖。
1. 3治疗方法在有效治疗手足口病及并发症的基础上,根据患儿具体情况和血糖增高程度进行血糖调节,血糖控制标准6.7 m m ol/I。本组36例血糖水平7一8.5 m m ol/I,遵医嘱减少葡萄糖液的输入,使用微量血糖仪监测血糖,1次/2 h,6~8 h后血糖恢复正常。48例血糖范围在8.6} 14.3 m m n功,使用普通胰岛素0.1一0.2 u /kgh)静脉泵入,0.5~ 1 h监测血糖1次,血糖水平在8.5 m m。功卜后,改为2h测1次,血糖J恢复正常停比胰岛素使用,每4小时监测血糖1次。5例血糖16.1一20.3 m mol/L,普通胰岛素0.5一0.2 u/kgh)静脉泵入,血糖监测方法同前。
1.4护理1. 4. 1饮食护理小儿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饮食控制应兼顾血糖水平及生长发育所需。手足口病重症患儿高热能量消耗增加,又因口腔溃疡疼痛拒绝进食导致能量摄入小足。营养师与主管护师应共同制定并合理分配每日所需能量、进餐次数,饮食以易消化无刺激半流质饮食为主,注意维生素的补充。对使用胰岛素治疗患儿应注意检查进食情况,昏迷患者应静脉和鼻饲补充营养,防比出现低血糖反应。
1.4.2正确测定血糖 血糖检测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血糖控制方案的制定和执行。快速血糖仪测定因其快速有效而在临床上广泛使用,但在临床操作中很多因素影响其结果的准确性。血糖仪使用中应注意每次测量前核对试纸编码,试纸应注意避光防潮防尘保存,开启后尽快使用,避免失效川;皮肤消毒应使用75%乙醇,待干后采血笔刺入2~3 m m,让血自然流出,避免用力挤压采血部位;避免在输液肢体侧采血,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在患者疗效观察中,小能过分依赖血糖仪,应定期监测静脉血糖进行对比。本组测量末梢血糖部位均为无名指,采血进针深度2~3 mm,血珠成黄豆粒大小即可,血量小足可导致血糖值偏低,血量过多导致血糖值偏差叫。快速血糖仪测定范围33 m m of注超出范围时无法测出时血糖仪显示H igh,应立即抽取静脉血化验。
1.4.3胰岛素强化治疗时的护理有研究表明应激性高血糖水平越高病情越严重,预后越差,死亡率越高[a。近年来成人在应激性高血糖胰岛素强化治疗取得满意效果,但儿童胰岛素强化治疗是可导致血糖大范围波动,严重者将导致低血糖反应,因此小儿应激性高血糖多采用小剂量胰岛素治疗。在胰岛素使用期问密切监测血糖水平,每1~2小时监测末梢血糖1次,在病情稳定剂血糖平稳后4~6 h检测1次,并将监测结果及时报告医生随时调整胰岛素用量。1.4.4预防低血糖手足口病重症高血糖患儿在使用胰岛素降糖期问主要风险为低血糖。所以在治疗高血糖过程中要警惕低血糖的发生。手足口病患儿年龄小,小能准确表述自己感受,加上镇静剂的使用,使低血糖的症状体征小典型而小被及时发现导致严重后果。当血糖低于2.2 m m ol/l或长时问低血糖昏迷可导致神经系统小可逆损害。因此在胰岛素治疗期问应按医嘱监测血糖,注意补充营养液,同时注意低血糖的非特异性表现,如心率加快、多汗等,及时发现低血糖症状及时进行纠正。本组病例无低血糖反应发生。
1.4.5重视激素类药物引起的血糖及水电解质紊乱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对减轻脑水肿保护神经功能疗效显著,大剂量使用会使血糖升高,甲基强的松龙可使肺炎的发生率提高26%并延长PiCL监护时间。用药期问应密切观察药物小良反应,遵医嘱测量血糖及电解质情况,追踪检验结果,发现糖代谢紊乱及时纠正,同时应用胃薪膜保护剂预防应激性消化道溃疡的发生。
1.4.6预防感染明显的高血糖(1 1.1 m m ol/L)可引起白细胞抗感染能力卜降,还可致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神经细胞功能异常,损伤修复能力下降,加上各种侵入性操作患儿极易出现感染。因此要求医护人员及家属护理患儿前后做好手卫生,进行护理操作时严格无菌操作,防比交叉感染。密切观察体温变化,每2小时测量体温1次,体温高于39℃时遵医嘱进行物理降温,在使用冰帽过程中,注意足部保暖。
1.4.7病情观察手足口病重症患儿病情进展迅速,因此应密切观察患儿精神状态、生命体征、意识情况及四肢末梢温度变化,对具有高热小退、高血糖、高血压、心动过速、呼吸急促、肢体抽搐、呕叶、四肢末梢湿冷等手足口病危重症独立危险因素的患儿加强护理观察,并制定预见性护理措施,降低死亡率。
2结果
本组病例均治愈出院,无并发症发生。
关键词:腹泻;中医药疗法
中图分类号:R743.34 文献标识码:B 文献编号:1671-4954(2010)08-553-02
脑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疾病之一,近年来通过大量临床观察和动物实验发现脑出血急性期患者往往合并应激性血糖增高,伴有高血糖的患者病情重,病死率高,康复进程延缓,预后差,高血糖会加重病情,加重脑损伤,不利于神经功能的修复,但有关微量泵持续滴注控制血糖水平后对脑出血患者影响的研究较少,本文旨在研究脑出血患者积极控制血糖与预后之间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2007年3月至2009年3月收治的65例脑出血患者。入选标准:①早期意识水平下降和血压突然升高,出现呕吐,伴或不伴有突发性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等症状入院;②入院后头颅CT检查提示为脑出血,出血量幕上血肿量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按照脑出血的一般常规治疗方案予以治疗,给予降压、控制脑水肿、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止血及降温、预防感染、神经营养等治疗,但不严格控制血糖水平。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采用普通胰岛素持续微量泵输注控制血糖水平,具体方法:0.9%氯化钠溶液50ml+胰岛素50U,使用微量泵泵入,泵入速率1ml/h。入院时同时抽血送检实验室检测血糖,根据血糖结果指导治疗。测血糖1次/h,据此调整泵入速率,使血糖值逐渐缓慢下降为宜,一般要求每小时下降2~3mmol/L。达到血糖水平4~6.1mmol/L,继续给予维持泵入,以后每天检测晨间空腹、餐前、餐后2小时血糖,保持血糖稳定。记录两组患者在入院时及治疗7d后每天的空腹血糖值并同时进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
1.3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经过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采用配对t检验,P
2 结果
治疗组患者血糖经普通胰岛素持续微量泵输注控制12小时内达到控制标准(空腹血糖
3 讨论
脑出血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占全部脑卒中20%~30%。高血压是脑出血最常见的原因。脑出血主要出现在50岁以上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常常在活动或情绪激动时突然发生,迅速出现偏瘫、失语等局灶性神经缺失症状,严重者出现昏迷,头颅CT检查可提供脑出血的直接证据。
高糖血症是危重症患者普遍存在的问题,通过影响机体代谢状态、免疫功能,增加感染性并发症发生,并成为独立因素影响危重症预后。合并急性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患者,高血糖的高发病率亦是临床上突出、常见的问题,如脑卒中(1/3患者)、急性颅脑损伤的患者,并可能成为继发性颅脑损害的因素之一,其血糖升高的程度与病变的部位、大小相关,与昏迷的程度、并发症的发生及预后亦相关。目前普遍认为脑出血后血糖升高机制有:①脑出血后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交感神经系统兴奋,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和生长激素水平明显增高,糖原分解血糖升高;②脑出血后导致严重的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将引起脑移位甚至脑疝,压迫血管,引起下丘脑和垂体分泌功能的障碍,使血糖顽固性升高;③潜在的胰岛素抵抗。本研究将脑出血患者分为两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7d后的血糖值与GCS评分之间的差异,患者的血糖值与GCS评分成反比,故血糖值可间接的反映患者伤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
脑出血后持续高血糖增加了患者的残死率,是预示脑出血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持续不降的高血糖导致乳酸性酸中毒,加重大脑继发性损伤:损伤后大脑能量需求增加,脑氧代谢率加速,脑供氧与脑耗氧出现不平衡,局部脑组织存在缺血、缺氧,出现脑细胞葡萄糖有氧代谢减慢,无氧糖酵解加速,而在高血糖状态下,这种改变更为明显。大量乳酸堆积造成大脑酸中毒,血管的通透性增加,血脑屏障破坏,脑损伤及脑水肿加重。因此,在脑出血患者的救治中应给予早期控制血糖水平,减轻高血糖对大脑的继发性损害。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它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其发病率正呈迅速上升之势。目前,全世界约有1.5亿多人患糖尿病,我国约有4千万糖尿病患者。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10年全球糖尿患者数将增达2.4亿。这种上升趋势反映了一个现实,在诊治肺部疾病,尤其是手术治疗时会有越来越多的糖尿病患者。研究证实,糖尿病患者手术风险增加,围手术期的一些应激因素,如焦虑、手术、麻醉、疼痛、创伤等均可对代谢产生影响,这些因素使糖尿病患者原有的代谢紊乱加重。高血糖可导致感染、吻合口瘘、残端瘘、切口愈合不良,以及各种代谢并发症的发生。围手术期血糖控制直接关系着糖尿病患者行肺部疾病手术的预后。关于血糖控制标准,目前尚有争议。本文对我院2001年12月~2007年7月收治的肺部疾病合并糖尿病的32例手术前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糖尿病患者在肺部手术处理原则。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1年12月至2007年7月我院共收治肺部疾病手术患者720例,其中合并糖尿病患者32例,占同期肺部疾病手术患者的4.4%。患者年龄37~78岁,平均57.6岁。32例合并糖尿病患者疾病构成:肺癌26例,肺结核球3例,炎性假瘤2例,自发性气胸1例。32例患者全部为Ⅱ型糖尿病,有明确糖尿病病史,其中口服降糖药控制血糖者25例,用胰岛素治疗者7例。
1.2 方法
1.2.1 术前准备 术前常规检查血、尿常规,肝功、肾功、血糖、心电图、胸片。病情控制在血糖5.60~9.00 mmol/L,尿糖(-),尿酮(-)。血糖控制方法:①控制饮食:本组4例轻度糖尿病患者经过饮食控制既能达到良好效果;②降糖药的应用:3例患者术前应用二甲双胍和格列吡嗪(美比达)控制血糖;③胰岛素应用:其余患者均应用胰岛素皮下注射控制血糖。既往应用降糖药控制血糖的患者,入院后停服,改为正规胰岛素皮下注射。既往应用长效胰岛素控制血糖者,术前改为正规胰岛素皮下注射,根据血糖调整胰岛素用量,一般为24~32 U/d。术前禁食6~8 h,停用一切降糖药物。术前1~3 d给予广谱抗生素药物。
1.2.2 术中处理 术中均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监测心电、血压、血氧,术中输液以林格液、生理盐水为主,不含糖液体。7例患者当中加用葡萄糖静脉滴注,胰岛素与葡萄糖比例为1:4。手术时间120~300 min,平均180 min,每0.5~1 h监测血糖1次。
1.2.3 术后处理 术后患者常规进入监护室,严密监护生命体征及心电图变化,监测血糖、pH值、酮体、电解质等,预防并发症,出现病情变化及时处理。禁食1 d,补充葡萄糖150~200 g,补液3 000 ml左右,胰岛素与葡萄糖比例为1:4~6。术后第2天,患者恢复进食后,改为正规胰岛素,餐前20~30 min皮下注射。术后7~10 d逐渐过度到入院前糖尿病治疗方案。抗生素应用5~7 d。
2 结果
2.1 术后并发症及转归 术后有1例出现并发症,为切口感染;低血糖反应2例。全组均临床治愈,无酮症酸中毒及高渗性非酮症昏迷的发生。
2.2 围手术期血糖控制 ①术前血糖控制与术后并发症:术前血糖控制在5.60~9.00 mmol/L,尿糖(-),尿酮(-),其中11例术前血糖控制在≤6.7 mmol/L,无并发症。21例血糖控制在6.7~9.00 mmol/L,2例出现并发症。②术后血糖控制:本组手术前后平均血糖为术前血糖7.8 mmol/L,手术当时血糖12.71 mmol/L;术后第1天血糖10.25 mmol/L;术后第2天9.23 mmol/L;术后第3天血糖9.01 mmol/L;术后第4天为8.78 mmol/L;术后第5天为8.02 mmol/L。可见术后当日及手术第1、2天平均血糖较术前明显升高,术后第3天血糖较为平衡。
3 讨论
3.1 糖尿病与肺部手术的相互影响 手术和麻醉对糖尿病患者是一种应激状态。手术和麻醉期间抗调节激素,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生长激素、胰高血糖素、皮质醇等升高。这些激素的代谢影响使胰岛素抵抗增加,使肝糖生成增加,外周组织糖利用下降,这使糖尿病患者原有的代谢紊乱加重,加之糖尿病患者抵抗力差,易感染,由于长期的代谢紊乱,可能并存各种器官并发症,包括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意外、糖尿病肾病等。这些均使手术的危险性和复杂性增加。因此,对于肺部疾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必须给予足够重视。术前应全面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检查脏器功能损害,确保糖尿病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高血糖;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7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4(a)-098-02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高血糖是应激反应的结果,血糖变化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血糖越高,预后越差,血糖增高持续时间越长,继发脑损害越明显[1]。因此,控制血糖水平,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方面至关重要。胰岛素强化治疗不仅可以控制血糖,减少器官的进一步损害,还可以促使蛋白质和脂肪的合成和贮存,从而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相应改善患者的预后[2]。笔者自2008年起,开展了重型颅脑损伤后高血糖患者的胰岛素强化治疗护理,取得了明显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月~2009年12月收集急诊住院的重型颅脑损伤后高血糖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以上患者均符合以下标准:①患者有明确头部外伤史,且颅脑CT或MRI证实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诊断标准[3];②住院后即检查血糖,随机血糖≥11.1 mmol/L或空腹血糖≥7.8 mmol/L;③住院前未用过影响血糖的药物、含糖液体及糖皮质激素;④无糖尿病病史。以上患者均无心、脑、肺、肝等器官损害。随机选择46例为对照组,其中,男性25例,女性21例,年龄32~56岁,平均43.5岁,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4]3~9分;另46例分为观察组,其中,男性26例,女性20例,年龄33~59岁,平均44.1岁,GCS评分2~10分。以上患者住院当日检查血糖,将血糖值记录。两组患者在男女组成、平均年龄、血糖水平、GCS评分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对照组护理
对照组行神经外科常规护理,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变化,详细记录每天患者出入水量,做好各项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每天早晨抽取静脉血检查空腹血糖,每班监测1次末梢血糖,并根据血糖水平相应增加检测次数,根据检测结果使用胰岛素。
1.3 观察组护理
观察组在以上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胰岛素强化治疗护理,具体方法为:入院当日即建立中心静脉通道,并将含胰岛素的微量泵与之相连接,开始胰岛素泵入速度为2~4 U/h,并根据所监测的血糖变化随时调整胰岛素泵入量,控制血糖值在6~8 mmol/L,血糖值为7 mmol/L时即停止胰岛素泵入,血糖值小于4 mmol/L时即行50%葡萄糖20 ml静脉推注,30 min后复查血糖。同时每隔2 h监测外周血糖水平。
1.4 护理效果评价
两组患者治疗15 d后,检测血糖水平,并与住院当日所检查的血糖值比较,①正常:随机血糖
1.5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2.0软件进处理进行χ2检验。
2 结果及分析
护理15 d后检测血糖水平并与住院当日血糖水平进行比较,根据护理效果评价标准,将两组患者护理情况汇总分析,具体见表1。
两组患者护理后,血糖水平正常的病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颅脑损伤后致糖代谢紊乱的主要原因是下丘脑-垂体直接、间接损伤及机体应激反应所致的儿茶酚胺增加以及可能血液中胰岛素与细胞膜胰岛素受体结合活性下降,存在胰高血糖素不同程度升高等因素有关,颅脑损伤后继发脑缺血缺氧时,血糖持续升高可使脑组织的无氧代谢增强,大量乳酸和氢离子蓄积,从而造成细胞内酸中毒,使活性脂肪酸释放,导致神经元的继发性损害;同时还有自由基产生,血脑屏障破坏,细胞内钙超载等,导致严重脑水肿,形成恶性循环,进一步加重脑损伤[5-6]。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出现高血糖,提示脑功能损害加重,加强必要的护理对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非常重要[7]。
笔者通过对重型颅脑损伤后出现高血糖患者实行胰岛素强化治疗护理发现,经强化护理后,能有效降低、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减轻脑细胞损害,能有效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提高救护质量,应在临床大力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李娜,张天华.颅脑损伤患者血糖测定的临床意义[J].护理与康复,2005,4(2):85.
[2]杨海贵,张维涛.胰岛素治疗重型颅脑损伤高血糖反应观察[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05,4(1):74.
[3]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6,29(6):379.
[4]王庸晋.急救护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37.
[5]向军.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血糖变化与病情厦预后的关系[J].湖南医学,2000,17(3):202-204.
[6]吴江.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亚低温治疗后血糖及胰岛素变化的动态观察[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1,27(6):415-417.
关键词:早产儿;低血糖;病因
中图分类号:R72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197(2009)02-0082-02
早产儿低血糖症是高危早产儿的常见并发症,因早产儿神经发育不成熟、觉醒程度低、症状和体征常呈非特异性,而被原发病掩盖或与原发病混淆。大量研究资料表明,早产儿低血糖如未能及时发现和妥善处理,会影响早产儿大脑神经正常生长发育,造成智力低下甚至死亡,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潜在危害[1,2]。因此,国内产工作者对早产儿低血糖的监控也愈来愈重视。本文对近3年在我院住院的233例早产儿低血糖症的病因进行分析,旨在探讨早产儿低血糖症发生的危险因素,以减少早产儿低血糖症患儿的脑损害及神经系统后遗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6年1月-2008年5月我院所有符合诊断标准的早产儿低血糖症患儿233例,其中男121例,女112例;日龄1h以内,胎龄28~36周,适于胎龄儿182例,小于胎龄儿46例,大于胎龄儿5例;顺产娩出158例,剖宫产51例,其他(胎吸、在家旧法出生)24例;入院体重
1.2 低血糖症的诊断标准
小于胎龄儿和早产儿生后3d内血糖低于1.1mmol/L(20mg/dL)、3d后血糖低于2.2mmoL/L(40mg/dL)。
1.3 血糖检测
应用日本产“日立-7060型全自动生化仪”检测,早产儿生后1h内送人我科随时测血糖。微量血糖监测:用“Roche GLUCOTREND 2血糖检测仪”对低血糖症患儿进行动态微量血糖监测,指导治疗直到血糖稳定在正常范围。待血糖稳定,改为每日测血糖1次(空腹时)。
1.4 治疗方法
对低血糖患儿立即给予10%葡萄糖液2mL/kg,速度为1mL/min,静脉推注,随后持续静脉点滴10%~12.5%葡萄糖液,速度为5~10mg/(kg•min),同时开始喂奶,不能进食或进食少者给予鼻饲;同时动态监测血糖值的变化,调节输糖速度,直到血糖稳定在2.2mmol/L以上。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 低血糖的治疗结果
治疗6~16h后,87.55%的低血糖患儿血糖恢复正常,其中治疗后6h内血糖恢复正常98例,占42.06%;10h内血糖恢复正常69例,占29.61%;16h内血糖恢复正常37例,占15.88%;在治疗16h后血糖有反复22例,占9.44%,经用氢化可的松后1~2d内血糖恢复正常;有7例死于其它疾病,占3.00%。在治疗6~16h时有73例(31.33%)出现一过性高血糖(≥7mmol/L),改用5%葡萄糖液或减慢静脉葡萄糖输入速度,24h后血糖恢复正常。
2.2 低血糖与胎龄、体重的关系
胎龄34~37周早产儿低血糖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胎龄
3 讨论
由于胎儿肝糖原的储备重要发生在胎龄最后4~8周,早产儿机体肝糖原贮量不足,且糖原异生和糖原分解功能均较差,摄入热卡多不足,葡萄糖消耗率明显增高,可迅速消耗贮存的肝糖原;由于疾病因素,限制了经口摄入的营养,缺氧使糖酵解加快、代谢消耗增加导致低血糖。在应激状态下,血中的儿茶酚胺、高血糖素、皮质醇等增高,胰岛素浓度降低或胰岛内分泌细胞损伤功能失调,高血糖后常发生低血糖。
葡萄糖是人体内重要的供能物质,低血糖可造成早产儿体内能量供应缺乏,致脑细胞能量代谢失调,影响脑细胞代谢和发育而造成脑损害,甚至是不可逆损伤[3]。因此,必须对发生低血糖的早产儿做血糖的动态监测,一旦确诊低血糖,不论有无症状,应立即给予补充葡萄糖等治疗,尽快使血糖恢复正常。本文通过对低血糖患儿立即给予10%葡萄糖液补充,在治疗6~16h后87.55%的低血糖患儿血糖恢复正常,31.33%低血糖患儿出现一过性高血糖,改用5%葡萄糖液或减慢静脉葡萄糖输入速度,24h后血糖恢复正常。说明通过适当补充葡萄糖能有效降低早产儿低血糖的发生。
早产儿低血糖发生率较足月儿高,因此预防早产儿低血糖尤为重要[4]。由本组结果可以看出,胎龄大于34周的早产儿低血糖发生率高;体重在1500~2500g的早产儿低血糖发生率高;剖宫产的早产儿低血糖发生率高。究其原因,早产儿胎龄越小,体重越轻,糖原储备就越少,加上喂养困难,导致热量供应不足。在出现并发症,如窒息、肺透明膜病、硬肿症等的情况下,无氧酵解增加,糖原消耗量更大,使血糖进一步降低。
根据早产儿低血糖发病特点,提出以下预防措施:及时补充能量,可首先试喂5%~10%的葡萄糖水,观察1~2h,如无呕吐及其它反应可喂奶。不能经口喂养者可鼻饲,以保证热量供给。对早产儿应尽早建立静脉通路,并尽量采用留置针,以便随时补充葡萄糖。纠正低血糖时严格控制输液速度,警惕反应性高血糖。缺氧时葡萄糖清除力低,利用减少等,容易出现反应性高血糖[5]。因此根据早产儿糖代谢特点,可静滴10%葡萄糖2mL/kg,速度为1mL/min,这样既纠正低血糖,同时也可减少反应性高血糖发生。在输液时应严格控制输液速度,特别是在复苏时推注高浓度的葡萄糖对复苏无益,反而会增加内环境的紊乱,应予摒弃[6]。静脉输注葡萄糖时应注意有无渗漏。最好采用输液泵控制速度,将葡萄糖液按计算速度输入,可减少血糖波动,防止医源性高血糖及停止输液后发生反应性低血糖。注意观察患儿反应、哭声、呼吸、肌张力及抽搐情况。如发现呼吸暂停,立即予以吸氧、吸痰、刺激足底、托背人工呼吸等抢救措施,并根据呼吸、血气分析结果及缺氧情况,合理用氧及机械通气,但不宜长时间、高浓度用氧,以预防氧中毒。同时,建议对早产低血糖症患儿进行动态微量血糖监测,及时发现、及时纠正低血糖,有利于减轻脑损害及神经系统后遗症,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永成.新生儿低血糖病50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0):77-78.
[2] 艾宏伟,任艳芳.护士在母婴同室管理中的作用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07,4(13):71-72.
[3] Cherian MP,Abduljabbar MA.Persistent hyperinsulinemic hypoglycemia of infancy (PHHI): Long-term outcome following95% pancreatectomy[J]. PediatrEndocrinolMetab, 2005,18 (12): 1441-1444.
[4] Flykanaka-Gantenbein C. Hypoglycemia in childhood: long-term effects[J]. Pediatr Endocrinol Rev, 2004(13): 530-536.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 高血糖 护理
急性胰腺炎是消化内科的一种常见病,发病突然,临床表现复杂,病情进展迅速,并发症多,死亡率高。2009年3月至2010年1月共收治急性胰腺炎53例,53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高血糖。临床通过应用胰岛素调节血糖,血糖控制良好,并在治疗过程中总结出切实可行的护理方法。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53例,男32例,女21例,年龄25~68岁。主要表现为腹痛、发热、血淀粉酶和尿淀粉酶升高,均行CT或超声等影像学诊断,全组均有空腹血糖升高,为12.8~23.2 mmol/L。
1.2 治疗方法按葡萄糖与胰岛素的比例4~6 g∶1 u配置胰岛素注射液,用微电脑输液泵匀速输注,定时(4~6 h)监测血糖和尿糖,根据监测结果调整葡萄糖与胰岛素的配比。
2 护理措施
2.1 病情观察严密观察血压、心率、神志、尿量、腹部体征,若出现意识障碍、血压下降、心率增加、腹痛剧增、无尿等病情变化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2.2 用药护理胰岛素的配置要准确,用1 ml注射器配上7号针头,按医嘱剂量准确抽吸,注入输液瓶后应充分摇匀,胰岛素配制液的使用时间不宜超过4 h。用快速血糖仪监测。根据血糖结果调整胰岛素的滴速,开始使用胰岛素时1~2 h监测一次,血糖水平相对平稳后4~6 h监测一次,使24 h的血糖波动在8~2 mmol/L。妥善固定输液,维持静脉通道的通畅,严防留置针扭曲、脱出或堵塞。使用微电脑输液泵控制胰岛素的输注速度,调节胰岛素用量时不宜大起大落,且不能从使用通道内推注其他药物,以免引起血糖水平波动。如在胰岛素控制期间出现头晕、恶心、大汗淋漓、心悸等低血糖反应,应暂停胰岛素,并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2.3 管道护理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胃管要及时抽吸,以减轻胃肠道的压力,减少胰酶的分泌,减轻胰腺的负担。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胃液的量、色,严防病人拔管。同时做好导尿管的护理,严密观察24 h的尿量、颜色、性质、透明度,每日晨晚间用0.5%的碘伏消毒尿道口。维持三管静脉通道,一管为微泵静脉输注思他宁或善宁等生长抑素,一管为补充热量、抗生素,另一管为RI调节GT。准确记录24 h出入量,保持胃管及静脉通道的通畅。
2.4 基础护理急性胰腺炎并发高血糖的患者感染的几率增大,做好口腔护理,每日2~3次,防止口腔感染;加强皮肤护理,保持床单位及皮肤清洁、干燥,防止褥疮的发生。
2.5 心理护理由于此病疗程长,治疗费用高,加之躯体所经受的各种不适,以及疾病的反复与波动,每日大量的输液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精神压力,特别是一些经济状况较差的患者及家属担心住院费及疾病的预后。因此针对不同的心理状况,我们要密切与患者交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本病的病因、发展、治疗方法和检查情况,解除患者的恐惧、焦虑等心理,使患者以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及护理工作,以期早日康复。
2.6 出院指导去除病因,防止复发,积极治疗胆道疾病,戒酒及避免暴食暴饮、酗酒及高脂饮食。
3 讨论
急性胰腺炎时出现应激性高血糖主要是由于患者处于应激状态时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使体内促分解代谢的激素分泌增多,导致糖原分解和异生增加,糖耐量降低,出现一过性血糖升高;另一方面,当胰腺发生急性炎症时,由于胰腺组织出现微循环障碍,水肿、缺血、坏死,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胰岛素的分泌和排泄,促使血糖升高。因此急性胰腺炎并发高血糖时,血糖水平增高,是反应急性胰腺炎时胰腺自身坏死范围、程度以及由此导致胰腺内分泌障碍的重要指标,即病情越重,血糖水平越高,对生命体征的影响越大,患者的预后就越差[1]。但经针对性治疗和护理后,急性胰腺炎并发高血糖可得控制。对急性胰腺炎患者,我们不仅要对生命体征、神志、意识、尿量、腹部体征进行细致的动态观察,做好呼吸道、各种管道及预防各种并发症的护理,而且还要依据病情变化对血糖进行监测,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同时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在调整胰岛素治疗及配制药物浓度、控制速度上均应根据血糖的变化,及时协助医生调整胰岛素的用量及糖水的浓度与剂量还应注意观察用药反应,如有低血糖反应要及时处理纠正,并记录24 h出入水量和观察水电解质平衡,以达到控制高血糖,将胰腺炎并发高血糖的损害减少到最低程度,进而提高急性胰腺炎的护理质量及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急性胰腺炎是消化内科的一种常见病,发病突然,临床表现复杂,病情进展迅速,并发症多,死亡率高。2002年3月至2009年1月解放军第92医院消化科共收治急性胰腺炎53例,医学|教育网搜集53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高血糖。临床通过应用胰岛素调节血糖,血糖控制良好,并在治疗过程中总结出切实可行的护理方法。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53例,男32例,女21例,年龄25~68岁。主要表现为腹痛、发热、血淀粉酶和尿淀粉酶升高,均行CT或超声等影像学诊断,全组均有空腹血糖升高,为12.8~23.2mmol/L.
1.2治疗方法
按葡萄糖与胰岛素的比例4~6g:1u配置胰岛素注射液,用微电脑输液泵匀速输注,定时(4~6h)监测血糖和尿糖,根据监测结果调整葡萄糖与胰岛素的配比。
2、护理措施
2.1病情观察
严密观察血压、心率、神志、尿量、腹部体征,若出现意识障碍、血压下降、心率增加、腹痛剧增、无尿等病情变化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2.2用药护理
胰岛素的配置要准确,用1ml注射器配上7号针头,按医嘱剂量准确抽吸,注入输液瓶后应充分摇匀,胰岛素配制液的使用时间不宜超过4h.用快速血糖仪监测。根据血糖结果调整胰岛素的滴速,开始使用胰岛素时1~2h监测一次,血糖水平相对平稳后4~6h监测一次,使24h的血糖波动在8~2mmol/L.妥善固定输液,维持静脉通道的通畅,严防留置针扭曲、脱出或堵塞。使用微电脑输液泵控制胰岛素的输注速度,医学|教育网搜集调节胰岛素用量时不宜大起大落,且不能从使用通道内推注其他药物,以免引起血糖水平波动。如在胰岛素控制期间出现头晕、恶心、大汗淋漓、心悸等低血糖反应,应暂停胰岛素,并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2.3管道护理
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胃管要及时抽吸,以减轻胃肠道的压力,减少胰酶的分泌,减轻胰腺的负担。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胃液的量、色,严防病人拔管。同时做好导尿管的护理,严密观察24h的尿量、颜色、性质、透明度,每日晨晚间用0.5%的碘伏消毒尿道口。维持三管静脉通道医学|教育网搜集,一管为微泵静脉输注思他宁或善宁等生长抑素,一管为补充热量、抗生素,另一管为RI调节GT.准确记录24h出入量,保持胃管及静脉通道的通畅。
2.4基础护理
急性胰腺炎并发高血糖的患者感染的几率增大,做好口腔护理,每日2~3次,防止口腔感染;加强皮肤护理,保持床单位及皮肤清洁、干燥,防止褥疮的发生。
2.5心理护理
由于此病疗程长,治疗费用高,加之躯体所经受的各种不适,以及疾病的反复与波动,每日大量的输液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精神压力,特别是一些经济状况较差的患者及家属担心住院费及疾病的预后。因此针对不同的心理状况,我们要密切与患者交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本病的病因、发展、治疗方法和检查情况,解除患者的恐惧、焦虑等心理,使患者以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及护理工作,以期早日康复。
2.6出院指导
去除病因,防止复发,积极治疗胆道疾病,戒酒及避免暴食暴饮、酗酒及高脂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