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14 17:28:4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管理学知识点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一、电脑室的设备,是学校现代化教学的重要设施,应由网络管理员专人负责管理,定期对电脑设备进行登记与维护。上课期间由课任教师负责管理。
二、电脑室内每台电脑应编号,学生上课要排队进入电脑室,按编号入座,在室内保持肃静,禁止喧哗,走动,打闹,讨论问题要小声,下课要有秩序离室。
三、注意室内卫生,严禁带零食、饮料等进入电脑室,不准乱丢纸屑,杂物,不得随地吐痰,不准在桌椅、墙壁乱刻乱画。
四、爱护室内电脑设备,不准随便改变设备的位置,要按教师要求进行规范操作,违反操作规程,造成设备损坏,按原价赔偿,如故意损坏电脑设备,处以3-5倍赔偿。
五、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电脑故障,应及时报告教师处理。在电脑室中要注意安全,除了键盘与鼠标之外,严禁触摸其他物品,特别是开关、插头等电器设备。
六、学生按老师的安排轮流上机操作,不得抢占别人上机时间。要做到健康、文明上网,要遵守上网“三不准”——不准玩游戏、不准聊天、不准浏览不健康网站。
七、下课时,学生应及时关闭电脑,并检查电脑是否关闭,然后按顺序走出电脑室,不推不挤。
八、学生离开后,课任教师及时填写电脑室使用登记,并及时检查室内设备,学生电脑关机情况等,并及时注意切断总电源,关闭好门窗。
关键词:班级管理 重要性 转变观念
落实要求
DOI:
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4.036
管理是要讲究实效的,实效是要讲究策略的。在传统的班级管理过程中,往往只注意知识的讲授和学习,看重学生的成绩,没有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以及兴趣的激发。另外,教师也没有考虑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再加上近几年,因高校扩招等原因,导致生源竞争激烈,为保证生源,很多中职学校在招生时只好降低门槛,大批招入学生,而他们的素质参差不齐。这种现象从根本上增加了中职学校班级管理的难度,现如今部分中职生的思想状况堪忧。因此,我们必须要提高班级管理质量,改变策略,大胆实施班级管理,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防止走上社会时无所适从,降低犯罪率。那么,如何实施班级管理改革,提高班级管理质量?我觉得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深入了解学生特点和班级情况,是实施班级管理的前提
目前的中职生普遍存在下列特点。
(一)缺乏自信,自卑感强
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看到自己昔日的同班同学升入了普通高中,为进入大学而奋斗,难免会觉得自己前途渺茫,没有奋斗目标,低人一等。这会导致学生产生严重的自卑感,没有自信,更没有心思投入到以后的学习中去。
(二)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中职学校的学生在初中阶段就没有打下良好基础,也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进入中职学校后,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学习兴趣不够浓厚。
(三)缺乏吃苦精神,依赖性强
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性格比较独立的同时,也存在着动手能力差、生活自理能力弱、依赖性强等普遍问题,他们没有吃过苦,一些甚至比较娇气,缺乏挫折教育,听不得批评和批评意见。
(四)自律能力差,法制观念淡薄
很多中职生由于在初中阶段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打架、张口骂人、赌博等现象随处可见。他们虽然知道不能违反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但自控能力极差,旷课、敲诈勒索、偷盗等违法违纪行为屡有发生。
(五)沉迷于网络,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
互联网给当代人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但是,其负面影响也渐露端倪,尤其对职中学生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一些学生沉迷于网络的虚拟世界,上课时精神状态不好,难以集中精力在学习上。
针对以上特点,班主任要详细了解班内学生都有谁有哪些陋习,逐个排查,及时发现,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帮助其认识其中的利害,及早改正。
二、不断转变观念,是实施班级管理的关键
教师观念的转变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转变管理的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上世纪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教育的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一个专家。”中职学生在初中阶段因为成绩差、纪律差已经受够了教师和家长的批评、指责和埋怨,进入职校后他们需要的是鼓励和关爱。我们要根据这一特点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不能总盯住他们的缺点和考试分数。只要他们有一点点进步,我们也要给以鼓励、表扬,树立他们的信心。
比如,对专业技能很强,我们便在专业技能方面“大张旗鼓”地给予表扬,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体验“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自豪;有些学生乐于助人,我们便在乐于助人方面表扬他,让他觉得自己对社会是有用的。
总之,在中职学生的思想教育中,要多表扬少指责,多关爱少埋怨,决不能用“差”“笨”之类的语言讽刺、挖苦学生,用满腔爱心点燃其上进的希望之火,不断树立学生的信心,激发他们努力上进,使他们对学习、对人生、对前途充满信心。
(二)转变管理的模式:由专制转向民主
教师要多与学生交流,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和人格,用爱和美去感化和陶冶学生。教师要给学生自由表达的机会,鼓励学生提出质疑,把班级管理过程变成师生合作交流、富有生活情趣,充满快乐的地方。教师可根据班级活动的需求来灵活安排学生座位,方便学生之间交流,增加学生活动的空间。同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差异,以便实施因材施教。
三、严格落实班级管理要求,是实施班级管理的保证
为了克服班级管理的老模式:管理手段简单粗暴、师生交流不多,办学新理念体现不够等问题,除以上所述的深入了解、转变观念外,我认为还必须严格落实以下班级管理要求。
1.班级管理要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以教师为导。
2.情智教育要渗透到班级管理的始终。
3.要走下讲台,走进学生,增强服务意识,不要凌驾于学生之上。
4.要大胆地管,要善于管,要敢于负责任,还要组织学生自己管理自己。
5.不歧视后进生,争取一碗水端平,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6.班级管理提倡师生合作,不搞一言堂,讲究民主,人人出谋划策、让每个人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
7.班级活动要联系实际,贴近学生生活,生动有趣。
8.管理松紧适度,既撒得开,又收得拢。
总之,我相信,只要正确认识班级管理的重要性,深入了解学生、转变教学观念、严格落实班级管理要求,才能行之有效地实施班级管理,也才能使班级管理质量得以充分提高。
参考文献:
[1]马德力.对班级管理改革的反思[J]新教师教学,2010(12).
[2]李花.小学班级管理改革反思[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09(3).
[3]郝随同.中职生思想道德建设的现状与对策[J].河南农业,2007(2).
[4]周玉林.加强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J].考试周刊,2009(6).
[5]关丽.互联网对中职生的负面影响与德育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1).
[6]严红艳.技工学校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现状与对策[J].现代企业教育,2014(4).
[7]周可跃.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基点和创新[J].河南教育:下旬,2011(11).
一、实验室管理存在问题
1、实验室教学跟不上技术发展
目前大多数实验教学依然重理论,轻实践,未能达到实验目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陈旧单一,未能体现现代化方法和手段。实验项目缺乏创新,未能与时俱进;实验课时和时间固定,未能保证教学质量。种种原因,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挥,导致实验教学达不到教学目的,未能真正体现效果和质量。
2、实验设备数量难以满足需求
由于学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学生人数逐年上升,而且专业也不断更新,实验仪器设备和实验场所一时满足不了教学的需要,造成实验教学安排过于集中,不能保证人手一台的实验设备。
3、实验设备陈旧,使用率低
学生人数上升趋势快,学校教学经费紧张,更新的设备不能满足需求,甚至有部分实验设备无法购买和引进;同时,实验设备在实验过程中超负荷运行、学生操作不当,加上缺乏管理人员没有定期检查和及时维修,很多设备无法使用,影响实验教学正常运行。除此,实验室管理制度相对滞后,购买的实验设备种类缺乏均衡,出现某些专业没有实验设备,而有些专业存在实验设备闲置的情况,利用率较低。
4、实验室管理人员管理经验欠缺
目前实验室管理人员多是学历不高、能力不足、经验不佳、专业参差不齐,对实验室管理方法欠缺一套完整的思路,制约着实验室的良好发展。
5、实验室管理制度不太完善
电子电工实验室承担全校的电子类实验教学任务,在实验时间、地点的安排上比较混乱,没有一个统一的制度。对实验管理人员的考核,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因此实验室发展面临着诸多困难和制约因素。
二、电子电工实验室精细化管理应用
1、精细化管理。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用于企业的管理理念,是利用最优化的方法来达到最优化管理,是一个全面化的管理模式。精细化管理追求精、准、细和严。精细化管理要求管理工作做到制度化、格式化、程式化,强调执行力,所以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文化和管理方式。
2、组织精细化。提高认识、转变陈旧观念、精心组织是实现实验组织精细化管理的第一步,所以,必须要结合实际进行周密设计,对实验教学过程中的实验准备、实验内容项目开发设计、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设计、实验教学方式、实验管理等都要进行详细的部署,才能保证实验室工作有序推进。
首先,实验准备。实验准备充分与否是实验能否成功的关键一步,所以实验室管理人员在教师进行实验教学前,必须要检查实验所需要器材、实验台和实验箱是否齐全、是否正确、元件是否齐全等,还要对实验过程中会出现的突发事件做到心中有数,并制定完善的方案和措施。还要掌握实验的内容,并能熟悉实验操作整个步骤,同时还要懂得相关仪器的性能、用途、操作及其保养。
其次,实验内容项目的设计。实验内容项目设计对于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起着重要作用。实验室管理人员必须和教师共同参与实验内容项目设计和开发的整个过程,只有做到这样,才能把握实验要领、指导实验。所以实验内容必须要做到突出重点,做到精简、浓缩、通俗易懂、实践操作性强。除此,还要对每一个实验的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设计、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进行严格的设计。除了平时常规性的实验外,还要考虑一下具有特色创新的实验,或者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选取实验,拓宽学生的视野。还可以引入一些仿真实验,让学生通过仿真软件对所做的实验进行仿真,仿真更能增加对实验结果的直观显示,增加学生的兴趣。
最后,实验课的教学方式。新颖的教学方式会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和教学水平。教学方式一定要因生而异,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手段和途径,做到因材施教。实验教学方式采用固定式实验或是开放性实验,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以开放实验室方式进行实验,这需要在开放的时间、教师的指导上、实验室管理上都要做充分的考虑和计划,需要制定一个详细的计划或方案。
3、考核标准精细化
首先,对于学生的实验成绩考核。考核必须要科学、周全,同时要求具有个性化,一定要改变传统考核,取而代之考核标准精细化。电子电工实验过程中可从实验纪律、实验操作动手能力、操作规范性、数据记录完整性、实验结果分析正确性、实训报告等各个方面进行考核,要注重过程化考核,全面评定学生的成绩。实验成绩的评定可以从实验方案、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分析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更综合地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整体水平。
其次,对实验室管理人员的考核必须借助完善的招聘引入制度和考评制度。要选拔责任心强、有一技之长、学历较高的人员进入实验室;要健全和完善实验管理人员的日常考核和年终评定制度,考核与津贴挂钩;要完善实验管理人员的培训制度、晋升制度和奖惩制度。严格按照现有制度对实验室的管理进行有效的考核和评价,改正自身的不足。
4、制度精细化
首先,实验管理体制精细化。完善的实验室管理制度是实验室进行科学化管理、精细化管理的有效途径。在制订管理制度时,应该以精细化管理理论为指导,实现统一管理,统筹协调,必须将责任落实到人,谁负责谁管理,谁出问题就查谁,按照相应的制度执行;建立定期检查制度,指定专门人员对实验室日常管理工作按照相应的制度进行检查,查找不足,采取措施并改善。
其次,设备的管理工作精细化。设备管理工作是否有效,决定实验教学能否良好发展。首先要对实验室设备进行改革,对相应的实验室要重新进行合并,把闲置实验室设备和使用率较低实验设备充分利用;完善实验室设备的登记制度,对过于陈旧的设备及时清理并补充,对出现损坏的设备必须及时记录,并安排相应人员及时维修;建立完善的实验经费申请制度。
1. 评讲时应该以那个阶段没有复习的内容作为重点来评讲
如我复习力学这部分内容时,学生做的练习中有电学知识内容时,我就着重讲电学,避免学生遗忘。
2. 按照三轮复习方法,制定好电学复习计划
第一轮复习着眼于把基础知识讲透、讲细,帮助学生牢固掌握知识点,把一些重难点知识,通过比较辨析加深理解,指导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教育学生正确的解题方法。
第二轮复习主要是通过几个专题进行训练,培养学生静电分析能力,电路连接及分析故障的能力,解决简单的串并联电路的计算能力,设计实验、正确选择两表量程、正确读数、记录数据、画U—I图像、分析得出结论等的能力,并结合填空、选择、作图、计算、实验五个题型进行专题复习,对大板块重难点知识、考试常见误区作讲解、理顺线索,对中考题型综述解题思路、技巧,每个专题精心配备针对性强的中考试题,以达到提高学生分析、概括、综合、表述能力的目的。
第三轮复习教师要正确预测中考试题的走向,精心选择试题,通过科学的模拟测试,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中考所需的能力,并帮助学生查缺补漏。
3. 夯实基础知识
从近年来的中考题来看,能力的考核与基础知识是紧密联系的,因为基础知识的强化是提高能力的前提。有了扎实的基础知识,才能以不变应万变;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能力的培养变成了空中楼阁。因此我们要参照“物理教学的基本要求”,把主要精力用于使学生深入理解基本物理概念和规律方面,突破重点,形成有机的知识结构,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在复习中不让学生做偏题和怪题,而是以教材为准,必考的知识点进行全面梳理,归纳整理考点,不能让学生在知识点上存在盲点,因为近年来的中考题很注意考察教师认为不重要、容易忽略的知识点。
在复习中,教师要时常改变复习方法,避免学生出现刺激疲劳。如我在复习“摩擦起电”的原因时,做了一个游戏:让一个力气大和一个力气小的学生上讲台抢对方身上的小东西,小东西相当于电子,最后力气大的抢了力气小的小东西。通过这个游戏让学生明白是由于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束缚电子本领强的容易得到电子,它因有多余电子而带上负电,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等。 转贴于
在复习中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注意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要尽可能让学生参与,所以复习时教师要求学生动脑想、动手写、动眼看、动耳听、动嘴回答问题。每一种专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对于学生容易混淆的知识,教师应用对比法重点加以区别,并及时归纳总结。如探究欧姆定律实验,电阻一定,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改变定值电阻的电压,以便找出电流随电压变化的规律;而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滑动变阻器的作用则是控制电压不变等。
4. 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考物理试题中有一些是在常规题的基础上通过改变物理情景、设问角度,以及相关联问题的组合编制的。有的学生常不管问题的要求与条件,想当然照搬公式,套用做过的习题模式,造成解题思路方向错误;有的学生认为自己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较差是因为难题做得太少,于是花大力气去攻难题,可在考试中一旦遇到自己没有见过的“生题”,脑子里记住的各种题型与解法与不熟悉的物理情景对不上号,就没有了办法。因此,在复习中要指导学生不要滥做习题,一定要挤出时间去思考揣摩、归类,注意同类问题间的细微差别,同时还要善于总结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5. 关注教材变化,关注学生实际生活,关注现代科技的发展
教科版本教材与沪科版本教材相比,知识更全面,系统性更强,对学生的要求也更高。在复习中我建议教师要关注一下新旧教材的差异,如旧教材没有讲到电磁波的两大功能,而新教材用了大量的篇幅讲电磁波的信息功能。物理知识与我们的生活、社会、科技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学以致用是学习物理的基本原则,也是检验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因此在复习中要指导学生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夯实了基础知识的前提条件下,也要多渠道、多方面地去吸收和了解有关信息,关注社会和生存的环境,了解最新科技成就,教师更要关注现代科技知识和近代物理知识,并渗透给学生,还要结合一些生活、生产和科学事件中的有关问题,选编习题,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去解决,从而提高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 注重实验的探究过程
从近年来的考题来看,每年电学部分考分在12分左右,考查了学生画电路图、连实物图、量程选择、正确读数、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范围、处理实验数据等,总之,考查了实验的过程和实验方法的理解,学生只有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才具有真正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中考对学生实验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学生失分又比较严重,这就要求教师在复习中要切实注重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对几个重点的电学实验要进行对比性操作练习,对易混淆的地方做重点区分,并加强实验操作题的练习和指导。
关键词:高职学生 顶岗实习 教学 管理
顶岗实习教学是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顶岗实习,可以使学生了解社会,接触实际,增强学生对专业背景和生产实际的了解,获得与本专业有关的生产实践和专业岗位技能,巩固和运用理论知识,达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实际工作和专业基本技术的能力。顶岗实习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道德品质教育的重要教学形式,学生通过顶岗实习,可以增强组织纪律性,增强职业意识、增强群众观念、劳动观念和社会主义事业心、责任感。下面就顶岗实习教学及管理工作的要点进行分析,并针对各方面做出相关的规定和要求。
1 顶岗实习的分类
1.1 按地点划分的顶岗实习类型 ①校外顶岗实习: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或其他企事业单位完成的顶岗实习教学。②校内顶岗实习:在校内实践教学基地或实训室完成的顶岗实习教学。
1.2 按方式划分的顶岗实习类型 ①集中组织顶岗实习:是指由各教学分院统一安排的,以专业为单位相对集中的顶岗实习。②分散顶岗实习:是指学生自己或他人联系实习单位,一般不超过两个人在一个单位进行的顶岗实习。
2 顶岗实习教学的管理与实施
2.1 顶岗实习工作应在主管院长的领导下进行。
2.2 教务处的主要职责 教务处是管理全院学生顶岗实习的职能机构。其职责是组织、协调、实施和管理全院的顶岗实习工作。研究制订有关顶岗实习工作的政策、条例、规定;审核全院的顶岗实习计划安排,管理顶岗实习相关资料;按照顶岗实习计划、大纲开展顶岗实习教学和成绩考核工作的检查;组织全院顶岗实习工作的经验交流。
2.3 各分院主要职责 按照专业培养目标要求,组织教研室制(修)订和审定顶岗实习计划和大纲;审核顶岗实习指导教师的资格;组织制订和落实下一年度顶岗实习教学的实施计划,并报送教务处备案;对顶岗实习过程的跟踪检查和考核;组织顶岗实习的成绩考核和顶岗实习教学的工作总结;负责顶岗实习基地的建设,逐步建立一批稳定的校外顶岗实习基地。
2.4 专业教研室主要职责 在分院院长的直接领导下,根据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制(修)订顶岗实习计划和大纲;确定顶岗实习指导教师的人选,并经系分院院长批准;落实学生分组、实习单位、实习内容、实习指导教师以及对学生顶岗实习的要求等各项准备工作,并填写“实习教学安排表”报教务处备案;研究制定顶岗实习成绩考核办法;与实习单位协调好顶岗实习教学的全过程;总结本专业的顶岗实习教学,以及提出改进顶岗实习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2.5 指导教师主要职责 顶岗实习指导教师要有一定实践经验和较强的责任心,在顶岗实习前,应根据顶岗实习教学计划和实纲要求,熟悉顶岗实习单位的业务、环境、管理和发展状况以及学生实习的岗位要求,会同顶岗实习单位有关人员,制订出切实可行的顶岗实习执行计划(包括顶岗实习场所及岗位、顶岗实习内容与要求、顶岗实习程序及时间分配、实习报告及时间安排等),经教研室主任同意,主管院长批准,以实习计划和要求的形式提前印发给学生,并报教务处备案;顶岗实习开始前,应发给学生顶岗实习执行计划,指定顶岗实习教材(指导书)等,明确顶岗实习目的、要求、时间安排和实习进程,布置书写实习日记和实习报告等;应结合实习单位的实际情况和实习岗位要求,对实习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动员和安全教育,并请实习单位的相关人员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在顶岗实习过程中,经常与顶岗实习单位联系,深入实习现场,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加强实习指导和考核,及时检查学生顶岗实习日记,指导学生完成顶岗实习报告;对实习学生加强管理,对违反规定或有其他错误的学生,应及时给予批评教育,对情节严重,影响极坏者,应停止其顶岗实习,令其返校,并向分院院长汇报,给予相应的处理;经常与顶岗实习单位联系,并定期向顶岗实习单位教育管理部门汇报顶岗实习情况,争取顶岗实习单位的支持和帮助,注意搞好实习单位与学院的关系;根据顶岗实习成绩考核标准,做好顶岗实习成绩的考核和顶岗实结工作。
2.6 顶岗实习选题管理 ①指导教师应根据学生毕业顶岗实习岗位情况,确定毕业顶岗实习报告题目。②所选题目要符合专业培养目标,满足教学基本要求。选题要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比较全面的训练,也便于对某些专题进行比较深入的研究,选题难度适中。③实习报告的内容可根据学生顶岗实习情况,指导教师的专业特长和学生的学习状况及特点予以确定,内容要多样化,应紧密结合实习岗位工作实际真题真做。④学生确定毕业顶岗实习报告题目后,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填写《顶岗实习任务书》。顶岗实习一个题目不能超过8人。
3 顶岗实习的学生管理
①学生应认真学习毕业顶岗实习有关管理规定,端正态度,明确学习目的,强化职业道德意识,服从领导,听从分配,自觉遵守校规校纪和实习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不做有损学院声誉和企业形象的事情。按照实践计划、工作任务和岗位特点,努力提高专业技能,培养独立工作能力,按时完成各项学习任务。②学生在毕业顶岗实习期内,应服从毕业顶岗实习单位的安排,不得擅自离开单位。有特殊原因者,须征得学生所在学院同意后,方可安排第二次实习。
4 顶岗实习的成绩考核
院内指导教师填写实习成绩评定意见并给出总评成绩,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填写《企业指导教师评价表》并进行综合评价。主要依据学生在毕业顶岗实习期间的表现,包括考勤、遵纪守法、安全生产、服从领导、团结同事、工作认真负责、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等。
学生毕业顶岗实习期满成绩考核依据以下要求进行综合评定:①《企业指导教师评价表》由学院指导教师根据企业兼职实习指导教师对学生表现情况评定成绩,占总成绩的20%。②《顶岗实习报告》由顶岗实习指导教师,专业主任共同评定,占顶岗实成绩的40%。③《顶岗实习周记》由顶岗实习指导教师评定,占顶岗实成绩的10%。④答辩成绩占顶岗实成绩的30%,如果毕业答辩成绩不及格,总成绩视为不及格。
5 顶岗实习安全管理
为了保证顶岗实习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应加强学生毕业顶岗实习的安全管理,切实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保证学生的合法权益。
5.1 毕业顶岗实习安全要求 ①树立“安全第一”理念,重视毕业顶岗实习安全管理工作,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②落实安全责任制,系主任为第一责任人,各系结合学生毕业顶岗实习工作岗位,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及时清查各种安全隐患,采取整改措施,做到预防为主。③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协调各方面的关系,齐抓共管,全方位做好学生毕业顶岗实习安全工作。④学院、企业、毕业顶岗实习学生三方签订协议,明确各方的安全责任。⑤在毕业顶岗实习开始前,要求学生必须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否则不允许进行毕业顶岗实习。
5.2 顶岗实习过程的安全管理 ①顶岗实习是教学功能在企业的延伸,学院要履行教育和管理的职责,配合企业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生产安全、自救自护、劳动纪律等方面的教育和指导。②顶岗实习期间学生要接受学院和企业的教育与管理,明确自己既是学生又是职工的双重身份,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学生必须遵守和服从企业的纪律及管理,遵守一切安全操作规程。③学生顶岗实习的企业应为学生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安全工作环境。④学生若在顶岗实习期间出现安全事故,则根据相关法律和约定,各方协商解决。
6 事故处理
①当发生学生人身伤害情况时,首先应联系医疗机构进行紧急救治,学院和有关部门领导应在第一时间赶赴事故现场,做好协调工作。②当发生一般财产损害情况时,在场实训教师与学生应保护好现场,并视情况报告学院及公安机关,请求调查处理。③当发生火灾事故时,首先报告消防机关,请求救援,同时视情节轻重,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进行必要的救灾活动。④当发生重大事故后,教学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应及时向学院领导报告、及时通知学生家长,并将事故发生过程以书面形式上报学院教学安全工作委员会。⑤学生在非学院安排的实习中发生的安全事故,学院可协助处理,但不负安全责任。
7 其它
①自己联系实习单位参加实习的学生应提前填写“分散实习申请表”,经家长签字和分院审核同意并指定指导教师,教务处认定后,方可进行。②顶岗实习不及格的学生必须重新参加顶岗实习。
8 结束语
顶岗实习一般安排在学生学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之后,通过顶岗实习,进一步认识本专业的工作范围、性质、要求、职责、程序、方法等,为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丽,景永平.经管类学生顶岗实习组织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价值工程,2011(04).
[2]周登攀.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模式的研究[J].价值工程, 2013(10).
一、有效联系实验目的,提升实验效果
小学科学小学阶段重要学科之一,而且,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经常会涉及很多实验,实验教学的开展更有益于小学生深入理解小学科学相关知识,因此,要保证小学科学实验开展的有效性、全面性。笔者认为,小学科学实验的开展必须要有效联系实验目的,才能更好地提升实验效果,整个实验中都为学生渗透相应方面的内容,为良好地开展小学科学实验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在小学科学《螺丝刀和螺丝钉》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日常所见螺丝刀和螺丝钉的实物拿到课堂中,让学生用心去观察,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何使用等,整个实验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螺丝刀和螺丝钉,更注重的是将学生的学习与生活际联系到一起,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实验学习内容,同时也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切实提升小学科学实验效果。
二、联系已有的知识,有效开展抽象性实验
众所周知,小学科学教学中会涉及很多抽象知识,这些知识很难被学生所理解。以往主要通过实验的方式加深学生对抽象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但由于实验效果不好,未能将抽象知识有效地表达出来,也依旧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蒙上一层白雾。大量的研究发现,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在开展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时,未能结合学生已经学习到的知识展开实验教学,从而影响到实验教学的整体效果。因此,在新课改下,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开展,应充分联系已有的知识,才能更有效地开展抽象性实验,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同时也提升学生对实验的理解程度。
三、重视实验人和物之间的联系
小学科学实验过程中会涉及很多物体,而且实验与人的操作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要提升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质量,则必须重视实验中人和物之间的联系。如,物与物之间的联系,人与物之间的联系,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其中物与物之间的联系主要体现在小学科学实验中所应用的材料、工具等之间的联系,实验模型、实验条件的联系能够充分体现出实验的现象,更能体现出小学科学实验的意义、技术以及技能的价值所在。当然,在进行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考虑物与物之间的联系,对促进实验的顺利进行以及更深层次的认识实验也有着极大的作用,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人与物之间的联系,主要考虑到实验人员如何操控实验工具、材料等,其所达到的目的也有所不同,而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则主要体现在生生、师生之间的联系,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评价,以及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探讨交流等,来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总结分析,了解自身的不足,达到相互学习的目的。小学科学实验中教师必须重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乐于实验、尊重争取、追求真知以及正确的价值观、态度观。
四、结合实验模型联系实验变量
除了以上所提到的树立联系观点之外,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还应结合具体的实验模型联系实验中所涉及的各个变量,并分析各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好地发现实验中存在的不足,更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实验的内涵。变量是小学科学实验中最常用的代名词,主要受到实验环境的影响,如,应变量、自变量、控制变量等,这些变量在整个实验模型中都有着相互之间的联系,而且在实验环境的影响下,如果一个变量发生变化,那么其他的变量也会相应发生变化,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重点思考变量变化的原因,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等,并寻找各个变量之间的联系,利用自己实验以及变量的理解去区分各个变量。例如,实验中所涉及的自变量又被称之为操作独立变量,在整个科学实验中该变量可以由实验人员自由控制变量的量,但同时也会影响到实验的结果。其中所提到的应变量又被称之为反应变量,实验中的变化主要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如果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能够搞清这些变量之间的关系,对加深学生对实验知识的理解以及提升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质量有着极大的作用。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市属普通高等学校课程建设工作,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特制订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市属普通高等学校重点课程建设包括“市教委重点课程”和“校重点课程”。重点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市教育委员会(以下简称“市教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和*市属普通高校(以下简称“市属高校”)的学科、专业发展实际情况,按照“择优扶植、以点带面、分步推进”的建设原则,有计划地组织市属高校对一批有一定基础水平和特色的课程进行重点建设,加强分类指导,建立评价激励机制,鼓励高校开展课程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
第三条高等学校课程及其相应的教学环节是教学工作的核心内容。课程质量是一个学校师资队伍水平、教学过程、学生质量等方面的综合反映。因此,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各市属高校应按照市教委的统一部署,以精品课程的建设要求为目标,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建设市教委重点课程,使市教委重点课程在学校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中发挥示范作用,切实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第四条各市属高校在校重点课程建设的基础上,择优建设一批市教委重点课程,通过建设,形成一批在全市或全国同类高校中能达到先进水平的课程。
第五条市教委重点课程和校重点课程的建设是各高校对课程进行分层次建设的重要内容。各高校应坚持科学发展观,遵循人才培养规律,加强投入,严格管理,规范运作,务求实效。
第二章建设内容和建设目标
第六条市教委重点课程的建设要按照“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培养要求,在注重课程内容的科学性、专业性、系统性的同时,要充分体现理论联系实际和传承与创新并重的原则,体现学以致用、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
第七条市教委重点课程的建设内容包括:
(一)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更新;
(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三)教材、教学资料和实验、实习条件的建设;
(四)师资结构的合理化和师资水平的提高;
(五)考核方法的改革。
第八条市教委重点课程建设的目标是:通过建设,在*市范围内形成一批在本学科教学领域内有较大影响,在*市乃至全国能达到同类课程先进水平的课程,以支撑*高质量的本科教育。
第三章申报条件、申报程序与管理办法
第九条市教委重点课程采用年度申报立项制。
第十条申报市教委重点课程,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必须是校精品课程或校重点建设课程;
(二)有一定建设基础、学生受益面较广的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特色课程;
(三)有与本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相适应的完整规范的教学大纲;
(四)有一支教学水平较高,年龄、学历、职称结构合理,富有敬业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师资梯队,课程负责人具有高级职称。有长远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五)有一套完整的、有特色的和高水平的教材、教案和教学参考资料,实验课程要具备良好的实验条件和较高的设备使用率;
(六)有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和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
(七)有一套科学的考核指标;
(八)教学效果好,教学研究有成果,近三年有一定数量的教师获得校级或校级以上优秀教学奖(含优秀教师、优秀教学奖、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奖等)。学生参加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和*市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的通过率高于市内同类院校的平均通过率。有充分的依据说明该门课程教学理念先进,教改活跃,具有成为在市内或国内处于先进水平的基础条件;
(九)凡已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的课程,在其有效期内不再被接受市教委重点课程。
第十一条市教委综合市属各高校的在校生规模、专业数以及校重点课程的数量和质量,确定各校申报市重点课程的名额,并于每年六月底前公布。
第十二条各校根据市教委的统一要求,组织评议,把符合市教委重点课程要求的课程建设项目向市教委申报。申报时,须填写《*市教委重点课程申报表》并提供相关附件。各高校应保证上报材料的真实性。
第十三条市教委高等教育处依据市教委重点课程的基本条件,负责对各校申报的市教委重点课程进行初审。
第十四条市教委在聘请有关专家对经过初审符合条件的课程进行评估的基础上,审核确定市教委重点课程立项名单并向全市高校公布。
第十五条市教委重点课程的建设周期一般为两年。对重点课程的考核分为:一年后中期检查,两年后验收。
第十六条课程中期检查和验收由所在高校负责进行,有关高校应将组织检查、验收的方案和结果及时报市教委备案。市教委组织专家进行抽查。对中期检查不合格和未能如期完成或完成质量不达标的课程,市教委将视情形给予该课程限期整改或取消重点建设的决定。
第十七条各校承担课程建设申报和管理工作的主要部门为教务处,教务处应加强对课程建设工作的领导、督促、检查和协调,并协助市教委做好项目的验收工作。财务、设备、图书等有关职能部门应密切配合,保证各校按计划完成课程建设任务。
第十八条为鼓励教师参加课程建设工作的积极性,确保课程建设工作顺利进行,各高校应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将课程建设工作量适当计入教师教学工作量。
第十九条凡按期或提前完成课程建设任务,并在本市有关高校积极推广经验的重点课程,在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和市精品课程评选中应予以优先推荐;对建设重点课程作出重要贡献,成绩突出的教师,各校在职务评聘中,应予以优先考虑。
第二十条对于在市教委重点课程建设工作中表现突出,对人才培养有重大贡献的高校,市教委将予以通报表扬和奖励。对于重点课程建设工作不力的高校,市教委将限制或取消其再次申报市教委重点课程的资格。
第四章经费来源和使用
第二十一条重点课程资金来源为各高校的*市财政经常性教育经费拨款。各高校应设立课程建设专项资金,将市教委批准的重点课程项目列入下一年度部门预算,切实保证市教委重点课程和校重点课程的建设。各高校应保证每年投入课程建设的经费持续增长,重点课程建设资金的拨付和管理按国家财政预算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二条市教委重点课程的建设经费,文科课程一般不低于3万元,理工科课程一般不低于5万元。
第二十三条为确保市教委重点课程建设经费的投入绩效,经费核拨应事先编制用款计划,每次核拨金额由各校根据项目进展情况自定。
第二十四条市教委重点课程经费应专款专用。经费使用的范围包括课程从立项到验收所发生的有关建设费和业务费。课程经费不得用于基建、投资、捐赠、经营及其他福利性支出。课程经费纳入市教委专项经费管理渠道。
第二十五条对于通过验收,评价较高,对人才培养有突出贡献的市教委重点课程,经学校审核,市教委备案后,学校对课程完成人应给予奖励。
第五章附则
关键词:建筑供配电 实践教学 教学管理
1.引言
建筑供配电是楼宇智能化专业重要的一门专业课程,在理论教学过程中穿插一定数量的实验,理论教学结束后有一周的实训环节。针对近几年生源质量下降,理论课时减少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通过实践教学加深和巩固专业知识,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能力和技能。因此在其培养过程中,必须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而供建筑供配电技术由于其课程的应用性较强,实践教学体系有待完善。要全面实现该课程的教学目标,除了理论课程教学,还必须加强实践教学管理。
2.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2.1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
随着智能建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开设了楼宇智能化专业。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仍然沿袭以往的教育模式,在教学内容方面重理论,轻实践。以往的建筑供配电实验和实训就是参观变压器室,或者认识一些低压电器,这种方式对实践教学帮助不大,体现不出高职特色。有些老师虽然认识到实训教学的重要性,但由于工程上的建筑供配电带有一定的危险性,实践教学仍以演示为主,从而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2.2实践教学设施投入严重不足
我们学校是由中等专业学校升格而成,改制后,时逢高等教育连年扩招,实训基地建设跟不上学校发展的速度。高职院校为地方办学,它的发展往往受地方财政的影响。没有足够的资金去添置和更新教学设施,以至于实验室设备老化陈旧,难以满足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
2.3师资队伍实践能力不强
高职院校的教师大多是从本科院校招聘而来,缺乏企业的实践工作经验,实际动手能力普遍不强。这些教师在实践教学方面基础必然薄弱,在教学方面难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3.实践教学管理的对策
3.1加强对实验室的管理,确保实践教学质量
对实践教学进行统—管理,打破系(部)之间的界限,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对全院实训设备进行统—的综合管理,以期达到充分利用资源。有些学校既开设了电气自动化专业,又开设了楼宇智能化专业。而电气自动化专业需要建工厂供电实训室,楼宇智能化专业需要建建筑供配电实训室,但是两门课程的内容有大量的重叠部分。这就可以考虑两个专业共同建立一个实训室,最大限度地进行有效配置,减少浪费。建筑供配电主要侧重低压部分,学生通过对相关项目的操作,教学效果有明显改善。
3.2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
供配电实训是在大二第二学期期末进行,实训结束后,学生在暑期有三个月的顶岗实习。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与高校签署合作协议。校外顶岗实习是教学环节中很重要的实训环节,可以使学生亲临生产现场,使他们系统全面地了解整个生产的所有基本环节,增加感性认识,提高学习的动力和兴趣。学校要加强同企业和用人单位的联系,选择符合学院专业实习条件的单位作为校外实训基地。并聘请部分企业的骨干人员作为兼职实习指导教师,以确保教学质量。顶岗实习结束后,有些同学会与实习单位签署就业协议。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工作,一方面有助于实践教学,另一方面促进了就业。
3.3利用专业知识自行开发软件实验系统
随着我校计算机房的增加和计算机课程的开设,学生的计算机能力较以往越来越强,我们可以把软件实验的开发作为一项教学内容。在第三学年,学生有8周的毕业设计,对于毕业后有志于从事建筑供配电工作的学生,可以由老师指导学生针对某个硬件实验项目进行软件模拟,通过硬件实验的结果验证其正确性。这样不仅加强了本课程的学习,又提高了学生的软件设计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达到了计算机课程与专业课程的综合运用。
4.总结
建筑供配电实训教学是楼宇智能化专业一个重要的环节,其建立健全不但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和多方面的协调,还需要科学合理的规划,认真的实施。相信通过全体同行的共同努力,建筑供配电实训教学一定能取得新的突破。
参考文献:
[1]俞仲文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实训教学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15.
[2]薛喜民.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理论与实训[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3]王纪安.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与实训[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