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税务筹划的基本理论

税务筹划的基本理论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9-14 17:28:4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税务筹划的基本理论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税务筹划的基本理论

第1篇

[摘要]本文简要地阐述了我国税务会计分立以后发展中的现实问题。

税务会计是在财务会计的形成发展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会计分支,它以国家现行税收法律法规为依据,以货币计量为基本形式,运用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核算方法、连续、系统、全面地对纳税人应纳税款的形成、计算和缴纳,即税务活动所引起的资金运动进行核算和监督,以保障国家利益和纳税人合法权益的一种专业会计。

一、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税务会计模式

随着会计制度和税收制度的改革,我国税法与会计准则之间的差距呈扩大趋势,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目标逐渐出现差异,财务会计不再融财务、税务的要求于一身,而是遵循会计准则。税法也在力求独立,如税法第一次制定了资产的税务处理就是明证。这使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分离成为可能。两者分离是不是促进市场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呢?从法、德、日等国家的经验看,却又未必。这些国家所采用的财税不分或尽量相统一的会计模式和美国的相比,不论实务或理论都没有严谨的财会体系,但并不妨碍各国的经济发展。

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实质内容。综观各国的税制规定,尽管美国是会计准则与税法、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相互独立的国家,但财务会计中的谨慎性原则仍深深体现在税务会计中。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及一体化的到来,会计国际化已经成为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就要求我们处理好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关系。因此,我国在税务会计模式的选择上,在考虑国际化的同时也要适当顾及我国的客观现实、社会经济背景,建立既符合国际贯例,又能适应我国国情的税务会计模式。

二、遵循流转税会计和所得税会计并举的税务会计模式,应加快税收法规建设,创造良好的税务会计发展环境

我国现行税制模式是以流转税、所得税为主体的双主体税制模式,这种模式既能保证国家财政收入,又有利于政府职能的实现;既能促进经济发展又可调节社会收入差距。我国的双主体税制模式决定了增值税与所得税共同构成税务会计的两大主体税制。

随着税务会计的诞生,企业会计可能会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如何在合法或不违法的情况下为企业制定出最佳的纳税方案上。这便对企业管理及税收征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求企业用制度的形式规定税务会计必须遵循的准则,规定企业的其他管理人员不能为达到某种目的而强行要求税务会计作出违法行为,从而为企业税务会计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另一方面要求税务人员在有法可依的基础上,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实现税收的法治化,减少税务管理上的人治现象。其核心在于制约税务机关权力,将税务机关税收征管权的运作纳入法律设定的轨道中。这不仅可以防止税务机关可能出现的权力腐败,而且可以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不因税务机关的滥用权力和越权行事而遭受损害。只有将税务机关的权力纳入法制规则的有效制约之中,税收的法治化才能得以实现。

三、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税务会计模式,必须注重培养一批通晓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的专业人才

税务会计作为融会计知识、税务知识、法律知识及其相应的实际工作经验为一体的高智能活动主体:首先需要这些工作人员不能满足于已有的知识,而要不断地学习税收会计等领域新的法规、准则、制度;其次税务机关应给企业税务会计常年提供咨询服务和培训机会;再次企业应树立正确的纳税观念,选拔符合税务机关和企业要求人员担任税务会计,并为其提供培训、调研机会,保证税务会计质量的不断提高;最后尝试在高等教育中开设与“税务会计”相关的课程,培养具有较深会计理论、税收理论及法律理论功底的专业人才。要求这些专业人才应具有市场观念、竞争观念、经营观念和效益观念,他们既能按会计准则处理会计事务,保持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又能依据税法规定中申报纳税、计算、核算。他们的存在对于建立我国税务会计模式意义重大。

四、必须建立我国税务会计理论体系

目前在我国对税务会计的研究中,偏重于实务和具体方法,对贯穿其中的基本理论的探讨非常不足,更不要说理论的体系。这样,面对出现的新问题,不能找出其理论依据,相应的解决方法的理论说服力就不强。同样制定出的条例和法规其公允性、权威性及其与税收实践的相容性受到质疑,这正是所谓的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五、强化组织领导

健全的组织形式是保证企业税务会计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的必要条件。就我国现状来看,要设立企业税务会计,还必须建立注册税务会计师协会,定期组织税务会计资格考试,保证企业税务会计具有一定水准的执业素质,并对税务会计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为完善税收规定和企业决策提供参考。

六、税务

由于财务、税务会计的分离,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加强,专业化要求提高,在税务会计方面,制度体系也会日益完善,确认标准和计量方法越来越精细,同时在税收征管上更是加强严格执法,使涉税业务风险增大。财务、税务会计分离,及它们都向着更加专业化发展,使原来包罗财务、税务于一身的“会计人”,越来越难以再胜任一身两职。这些都促使企业涉税会计从财务会计中分离出来,有必要成为一个独立的服务专业,为大中型企业提供税务筹划等顾问咨询,为广大中小企业、个人提供日常税务咨询和纳税申报等具体涉税业务。新晨

七、税务筹划

税务筹划是纳税人在遵守税法、拥护税法、不违反税法的前提下,针对纳税人自身的特点,利用会计特有的方法,规划纳税人的纳税活动,既要依法纳税,又要充分享受优惠政策,以达到减轻税负或推迟纳税目的一项会计工作。税务筹划是纳税人整体财务筹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长期都十分忌讳税务筹划的理论和实践,其主要原因是将税务筹划与偷漏税混为一谈,其实不论从法律上讲,还是从实践上看,税务筹划与偷漏税都有着本质的区别。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企业经营自日益扩大,企业已成为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因此,经营管理者便将目光紧紧盯在自身的经济效益上,尽力采取各种措施,增加收入,减少成本费用,但是对纳税人来说,无论纳税怎样公平、正当、合理、都与纳税人经济利益密切相关。当收入、费用一定的情况下,税后利润与纳税金额互为消长。这种经济利益的刺激,使企业自觉不自觉地注视到应纳税款上,并希望寻找一种办法,即在不违反税法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应税行为,达到降低税负的目的,这就是税务筹划。

第2篇

关键词:税务筹划;税务筹划风险;利益最大化

一、税务筹划与税务筹划风险基本理论探讨

(一)税务筹划的主要内容

税务筹划是一项事前行为,具有一定的预见性、长期性及合法性等特点,其目的是减轻税收负担,争取企业利益最大化。那么税务筹划是节税,抑或是避税?

节税是指纳税人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根据税收政策导向,制定最优的纳税方案,进而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通常意义上,凡是遵循税法立法精神而实现减轻税负的行为都属于节税。故而,节税是税务筹划的另一种委婉表达。

避税是指纳税人利用税法疏漏之处投机取巧,期望减少应纳税额。避税行为并没有完全遵循相关税收政策,但其本身属非违法行为,并且筹划者可以通过关注相关法律和政策的变动,随着税法漏洞的填补重新制定避税方案,达到降低税负的目的。因此,避税也在税务筹划的范畴之内。

综上,税务筹划是企业在纳税行为发生前且不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通过对其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及兼并重组等涉税事项做出合理的筹划和安排,达到少缴税或递延纳税的目的。

(二)税务筹划风险的概念及主要内容

由于税收法规具有时效性,伴随着企业经营活动变化,使整个税务筹划充满了不确定性。税务筹划风险指纳税人在进行税务筹划时,受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导致筹划方案无法有效实施,使筹划收益偏离企业预期结果。

税务筹划风险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第一,纳税人对有关税收政策理解不透彻、有偏差,削弱了企业利用税务筹划进行节税的目的;第二,征纳双方对整个税务筹划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存在认定差异,给纳税企业带来一定的风险;第三,企业提供的财务数据缺乏真实可靠性或进行虚假的会计核算,形成一定的税务筹划风险。

二、税务筹划风险的分类及成因

风险与不确定性相联系,不确定性是风险产生的条件。因此,随着经济环境、国家政策、企业经营情况等多种因素的变化,给筹划方案带来很多不确定性,促使了税务筹划风险的形成。

(一)企业相关人员的主观性风险及成因

由于纳税人税务筹划意识不强,未能对筹划风险进行有效的评估和控制,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筹划风险。同时,存在企业负责人授意筹划人员做出违背职业道德的行为,使税务筹划方案在确定与实施上存在一定程度的主观性风险,直接影响纳税筹划方案的合理性。

例如,2005年3月,财政部驻安徽省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派调查组奔赴亳州,对古井集团旗下的知名上市公司――安徽古井贡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古井贡”)的财务问题展开调查。调查显示,古井贡的财务人员在没有取得国税总局批准的情况下,将销售公司和母公司汇总缴纳所得税,以期望减少分设的销售公司(古井贡全资子公司)缴纳的所得税。有关证据表明,这种消费税环节“分”,所得税环节“合”的做法,造成古井贡2002、2003年度分别抵减其销售公司应缴企业所得税3900多万元和5900多万元,累计“偷税”金额近1亿元。这种行为严重违反了国税发【1998】127号文件规定,构成偷税行为,给古井贡带来极大的税务风险。

(二)税务筹划方案的时效性风险及成因

企业的税务筹划方案都是在一定的时间、法律环境及税收政策下制定的,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为了适应经济形势的发展,税收政策会不断地调整,企业的经营活动也会随着相关因素的变动而变化,这些不确定性因素都会给税务筹划人员开展税务筹划(特别是中长期筹划)带来较大的时效性风险。

(三)税务筹划的成本性风险及成因

税务筹划属于企业财务管理的范畴,目标是实现企业所有者利益最大化,但筹划方案在给纳税企业带来税收收益的同时,必然会带来相应的成本。若企业在实际的筹划过程中一味地追求低纳税成本,导致成本增加超过筹划取得的收益,就会违背成本效益原则,由此带来的成本性风险预示着税务筹划的失败。

(四)征纳双方认定差异性风险及成因

我国的税务机关拥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因此,税务筹划方案是否符合税法规定,能否给企业带来税收利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税务机关对筹划方案的裁定。若企业盲目地实施自以为正确的筹划方案,税务机关可能会视其为偷逃税,给企业带来筹划风险。

三、规避税务筹划风险的措施

税务筹划过程中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因此筹划人员可以采取积极有效的规避措施,提高筹划给企业带来的收益。

(一)加强协调税企联系,积极寻求支持与帮助

税务筹划方案制定者应充分了解相关政策的要求及当地税务机关的特点,加强税企之间的联系。只有税务机关确定企业税务筹划方案的合法性,同时企业依法履行纳税义务,才能降低税务筹划风险发生的概率,有效降低企业税收负担。

(二)建立健全的税务筹划风险防范体系

纳税企业要建立健全的税务筹划风险预警与监控体系,筹划部门可采用定期报告的形式监控筹划方案的实施情况;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可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税务筹划专项审计,检查筹划活动是否合法、合理,为企业进行税务筹划决策提供信息支持。

(三)强化知识和政策的学习,提升筹划人员的总体水平

税务筹划集财务会计、经济法律、税收政策等各方面专业知识为一体,是企业对其自身涉税行为的一种优化。税务筹划人员不仅要具备较高的专业文化素养,还要根据税收政策及相关法律的变动及时调整筹划方案,为企业谋取真正的利益最大化。

(四)真实进行会计核算,诚信履行纳税义务

税务筹方案的确定与实施是以纳税人的会计核算为基础,若企业利用虚假的财务数据进行税务筹划,就无法保证筹划的合法性及方案的有效实施。因此,纳税企业必须建立健全的会计核算体系,为税务筹划方案的制定与实施提供真实可靠的核算基础,保证税务筹划目标的实现。

总之,税务筹划作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一把双刃剑,能有效地降低企业税收负担,增强其核心竞争力,与此同时也会带来许多不确定的筹划风险。企业要在保证会计核算真实性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的风险防范体系并采取有效的规避措施,尽可能降低税务筹划的风险,以达到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的目标。(作者单位:兰州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 赵霞.现代企业税务筹划风险规避策略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3,(249-251)

[2] 熊英,段玲卉.浅谈企业税务筹划风险及其防范措施[J].知识经济,2013,(153-154)

[3] 李红梅.企业税收筹划风险的成因分析及其控制[J].当代会计,2015,(22-23)

[4] 吴秋红.企业税收筹划风险及其防范[J].现代经济信息,2014,(22-23)

第3篇

税收法规的目标是及时征税和公平纳税,而会计的目标是向会计利益相关者提供有利于决策的财务信息。尽管两者在使用的一些概念、原则和方法上有着很大的一致性,但由于其根本目标不同,必然存在着分歧与差异。作为从企业角度出发的会计界人士,应当将如何洞察税收法规与会计制度的分歧,如何促进两者的协作,进而实现两者共同发展作为一项义不容辞的艰巨任务。本文试从会计制度和税收法规的分歧、合作与发展入手,阐述相关论题,以飨读者。

一、税收法规与会计制度关系的发展历程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下,我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一般只需对政府负责,无论盈利还是亏损,一切都是政府的。因此,企业所有的会计处理均以国家财税收入最大化为目标,税收法规与会计制度的目标基本上是一致的,会计制度与税收法规挂钩,会计利润和应税所得大体保持一致。同时,企业也从方便的角度出发,以满足税务当局的要求为其会计处理的基本出发点,尽量避免或减少由于会计处理方法与税法要求的不同而需单独解释的内容,进而按照税收法规进行会计处理,而非以真实反映企业经营状况为主要目的。

然而,从国际惯例看,市场经济国家企业的税利都是分开的,税是对政府的义务,利润是投资者所拥有的投资收益;不仅如此,两者还是矛盾的,税缴多了,利润就会被抵消。我国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中,该种市场经济环境必然导致投资主体多元化,从而会计信息利益相关者群体复杂化情况的出现,而会计的处理方法如何从以税收为基准的旧模式向以真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为主要目标的新模式进行转化就成了当务之急。所以,在我国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收法规与会计制度的目标逐步呈现出了非同一性的特征。这种非同一性是从1994年税制改革和1997年起具体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笔者将准则和制度纳入广义的“会计制度”范畴之内)的相继出台开始逐渐扩大的。比如,税法中《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关于企业合并分立业务有关所得税问题的通知》等法规与会计制度规定的原则、方法等内容在确认收入、费用和损失方面的差异逐步扩大,甚至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分歧和对立关系。

二、实现税收法规和会计制度有机协作的必要性

从我国最近颁布的各类会计法规来看,新的会计制度已与国际会计准则、美国会计准则(主张税收法规与会计制度相互独立)等国际惯例实现了协调。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是,财务报表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情况,企业先按会计制度客观地计算出公司的利润;而在纳税时,再按税法要求对财务报表进行适当调整。

现在问题的关键在于随着税收法规与会计制度分歧的加剧,我国税收征管部门面临的税收主权的挑战远比西方发达国家大得多,尤其是反避税领域,我国至今仍未形成系统的反避税规程。现实经济环境中,虽然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尚不足一年,然而各跨国公司争相在我国投资,国际资本流动极为频繁,监管和反监管的斗争成为国家财政、海关和税务部门的重要工作内容。这些跨国公司一般都拥有丰富的国际理财经验,通过各种手段(主要表现在会计手段上),有的实行税务筹划,有的直接绕开我国法律监管,偷逃税款,对我国的税收主权构成严重威胁。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每年仅跨国公司避税行为而给我国造成的税收收入损失就至少为300亿元。换句话说,这约相当于2001年中央财政收入(16386亿元)五十分之一的300亿元,若加上国内企业的避税行为,数字将会更加惊人。于是,如何通过税收法规与会计制度的完善与协作将成为国家加强反避税工作的一个重要逻辑出发点。

三、推动税收法规和会计制度共同发展的几点建议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逐步健全,政府机关和企业的法制观念也在不断增强。体现在税收上,一方面是税务机关等相关部门实行依法治税;另一方面是企业遵纪守法的意识得到增强,正确处理好企业收入与“依照法律来纳税的义务”之间的关系,自觉养成诚信纳税的良好习惯,最终推动税收法规和会计制度的共同发展。

1、企业税务筹划的加强和国家反避税措施的完善

对于税务筹划这一新鲜事物,国家不但不必反对,而且还要支持,因为应纳税企业是在充分利用自己的经验和对税收法规的熟练掌握,并且在不违反税法的前提下进行的降低税负、实现税务筹划的行为。而税务筹划的前提虽是遵守税收法规,但其结果却会造成国家税收收入的减少,甚至会降低经济活动的效率,造成税收公平方面的问题,并加大税收制度的复杂性和征管困难。但为什么国家往往容忍这种税务筹划行为呢?从经济角度看,政府有目的、有选择地设置低税区,有利于吸引资金,吸收技术,带动经济繁荣。所以政府能容忍的税务筹划行为通常的是指政府指导下和税法控制下的“节税筹划”,而不能容忍的则是失控的、打法律擦边球的“避税筹划”行为。所以一个合法的政府,总要不断制订反避税筹划条例,以保证政府的税源与收入,维护法制的健全。税务筹划(主要指节税筹划)是对税收政策的积极利用,符合税法精神。从更深一层理解,税收的经济职能还必须依赖于税务筹划才能得以实现。这样,应纳税企业与政府税务机关重复博弈的结果,无疑是会计制度和税收制度的高度完善。在这种环境下形成的税收法规,对经济环境的变化当然具备灵敏的反应能力,也将更趋于完备。

2、会计界人士及会计制度的协作配合

相信今后随着经济的发展,税务筹划活动会越来越普遍,政府的反避税措施将越来越有力。而且在税务筹划与反避税的发展进程中,会计界也应当当仁不让地成为主力军。首先,会计人员拥有其他行业不可比拟的经验和专业技术优势,他们可以凭此优势帮助应纳税企业合法地减轻税负,从而抢占和巩固传统会计市场;同时,税务机关可以考虑由国家认定具备注册会计师资格和注册税务师资格并且经验丰富、品行良好的中介机构专业人士从事税务审计业务,从而加大反避税的“技术含量”,以弥补我国专职税务稽查人员数量和质量上的不足,加大反避税工作力度。

从制度层面上来说,税收法规应当借鉴会计制度,借“它山之石”完善和充实反避税立法的原则和内容。税务机关反避税的着重点应从鉴别经济业务的合理性入手,而会计制度的相关准则对于反映交易事项的经济实质是很有帮助的。比如,一笔涉及转让定价的关联企业间的交易业务,由于交易各方以自己内部确定的价格来填制纳税申报表,以此想方设法地逃避纳税义务。而税务机关可以根据掌握的相关成本或以前非关联方独立交易的会计资料,并以此为基础,估算应作为纳税基数的正常交易价格,从而更好地界定各方的纳税义务,防止税款流失。

3、加快构建税务会计的理论体系

由于我国现行的税制处于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阶段,各种规范性文件屡屡下发,这势必造成我国现行税制的复杂性和操作上的难度性。而税务会计的出现,客观上满足了国家作为所有者或宏观经济管理部门获取企业会计信息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税收法规与会计制度共同发展的产物。

作为推动税收法规与会计制度共同发展的关键因素,税务会计理论体系的构建,应该在税收微观领域将宏观税收学的基本概念、原则转化为税法学的相关概念、原理的同时;又可以借助于财务会计学的一系列理论与方法,以税收法规为准绳,将应纳税企业计算、缴纳的税款和应履行的纳税义务通过会计系统予以反映。税务会计与各学科之间的相互关系大致如下图所示:(图略)

第4篇

政策性税收筹划起点

根据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税收制度的非均衡可理解为税收博弈的参与人对现行税制不满意状态,从供求关系看,是指制度供给与制度需求不一致的一种状态。政策性税收筹划实际上就是对税收制度非均衡的一种反应。

从政策性税收筹划的实践看,我国税收制度的非均衡主要表现为税收制度的需求缺口,即对新的税收制度需求的产生先于该制度实际供给的形成,从而造成税收制度有效供给的不足。税收制度的非均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源于税收政策实施中的统一性与行业执行特殊性的矛盾。因为现有的国家层面上的税法与各种税收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是基于全国“一盘棋”的考虑,强调全局性、统一性、整体性。但从现实的情况看,由于国民经济中各行各业存在巨大差异,使形式上公平的税收法律和政策在实施中出现结果上的不平等,压抑了行业生产的积极性,势必会影响到该经济主体的利益,导致其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失去同其他同类企业竞争的公平性,从而导致效率损失。税收制度的非均衡必然意味着现行税制安排的净收益小于可供选择税制安排的净收益,而基于行业特殊性的对原有税法与税收政策的修正和部分的改进,正体现了税收制度由非均衡到均衡的运动,由于这种改进符合公平与合理的税收原则,国家的利益不但不会减少,反而会因为行业生产积极性的提高将大幅度增加,形成税收制度创新的潜在收益,导致新的潜在制度需求,从而构成政策性税收筹划的逻辑起点。

政策性税收筹划的逻辑路径

政策性税收筹划的过程是税收制度由非均衡走向均衡的过程。税收制度的非均衡表明了潜在收益的存在,而这种潜在收益在现存制度中是无法获取的。只有通过改变原有的税收制度安排,选择和建立一种新的均衡基础上的制度安排才能获得潜在收益。税收制度由非均衡到均衡的轨迹就是政策性税收筹划的逻辑路径。

这一逻辑路径的主要思想是,现行税收制度的非均衡是政策性税收筹划的出发点,政府和税务部门应在此基础上,充分考虑纳税人对税制的接受程度,不断地调整税收制度供给以满足税收制度需求,从而实现税收制度由非均衡到均衡的运动。

需要指出的是,在税收制度创新过程中,参与税收制度创新的主体地位不同。政府作为税收制度的供给者,会从自身利益出发进行税制设计和政策选择。同时,特大型企业集团作为税收制度的需求者,有从自身利益出发选择有利于自己利益的税收制度的动机。反映双方利益最大化税收制度的均衡既不单方面取决于税收制度的供给,也不单方面取决于税收制度的需求,而是由该制度的供给和需求共同决定的。然而,由于国家追求税收政策全局性、统一性、整体性的目标导向和信息的不完备性,国家追求潜在收益的积极性相对微弱,相比之下,处于市场竞争的企业在生存本能的驱使下对这种潜在收益的追求要强烈和持久。因此,税收制度主体是企业,而国家只不过是名义的税收制度的供给者而已。

政策性税收筹划反映了特大型企业集团对更合理的税收制度的需求,承认了上述特大型企业集团在税收制度形成和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即这些大型企业集团不是被动地接受国家既有的税收制度,作为市场竞争和国民经济建设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它还是我国税收制度创新的主体。从近年来政策性税收筹划的实践看,我国的石油、钢铁、电力等行业的大型企业集团在税收制度创新中发挥了主体性作用。政策性税收筹划的技术路线

由于政策性税收筹划是对国家税法制度的筹划,它要改变不合理的、与行业特征不适应的税收政策,与一般性税收筹划相比,政策性税收筹划要艰难得多。根据上述政策性税收筹划的逻辑路径,政策性税收筹划的技术路线如下:

深入研究税收理论和税收制度。进行政策性税收筹划的企业首先要深入研究税收理论和税收制度,准确把握税收理论的前沿和税收制度演进的规律。国家税收政策代表着国家的利益取向,税收制度的改革方向,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国家经济体制的改革方向。只有准确把握税制完善的方向,才能为政策性税收筹划营建成功平台。深入研究国家现有税收制度的非均衡性。国家税收制度的设计均是从全局和宏观角度出发,而国民经济的各行业却是具体的、特殊的。只有善于敏锐地发现并深入研究国家现有的税收政策对行业生产的非均衡性,才能提出合理的税收制度改革的建议。

提出政策性税收筹划的理论依据。作为一种特殊的对国家税收政策的筹划,不能将政策性税收筹划片面地理解为向国家“要政策”,政策性税收筹划要遵循“有理”的原则。我国石油企业在进行石油增值税筹划时就提出石油全生产过程理论作为其筹划依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加强与国家税务机关的交流与沟通,形成税制改革的基本意见。企业要向国家税务机关如实地反映情况,强调现有的税收制度由于对行业生产的不适应性,最终会损害国家利益,从而提出兼顾企业和国家双方利益格局的税收制度改革方向。

第5篇

【关键词】税务会计师财务会计区别作用

税务会计师(CTAC)是由中国总会计师协会负责认证的国家高级财税管理人才重点培养项目,是以国家现行税收法律法规为依据,以货币计量为基本形式,运用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核算方法,连续、系统、全面地对纳税人应纳税款的形成,计算和缴纳;即税务活动所引起的资金运动进行核算和监督,以及税务统筹管理、税务检查、纳税筹划等一系列与税务相关的税务工作,以保障国家利益和纳税人合法权益的一种企业税务会计专职岗位和专业会计人才。税务会计师,是企业管理涉税事务的直接代表和责任人;是具备现代企业税务管理知识、经验和能力的专业人才;是现代企业财税管理逐渐专业化、职业化的具体体现。

我国的税务会计师认证起步较晚,而人们对税务会计师的认识也较陌生,人们普遍容易把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混淆。事实上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有很多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目标不同。财务会计的目的是给决策者提供信息。税务会计的目的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所得税方面的信息,便于税务部门征税。财务会计目标的实现方式是提供报表。税务会计目标的实现方式是纳税申报

二、遵循的依据不同。财务会计的依据是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税务会计的依据是税收法规。

三、核算基础不同。财务会计以权责发生制为核算基础。税务会计主要以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基础。

四、核算对象不同。财务会计核算的是企业全部的资金运动。税务会计核算的对象是狭义的税务资金运动过程。

五、对会计上的稳健原则态度不同。财务会计实行稳健原则。税务会计一般不对未来损失和费用进行预计。

六、会计要素不同。财务会计有六大要素,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人、费用和利润。税务会计的要素有四项:即应税收入、扣除费用、纳税所得(应税收益)和应纳税额。

七、程序不同。财务会计规范化的程序是“会计凭证一会计帐簿一会计报表”的顺序。税务会计没有规范化的要求。

从以上两者的区别来看,可知:企业财务会计核算的对象是企业发生的以货币计量的全部经济事项,其财务报表全面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报送的对象是投资者、债权人、企业主管部门及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企业财务会计在进行会计核算时遵循的是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行业会计制度的规定。而税务会计的核算对象是因纳税而引起的税款的形成、计量、缴纳、补退等经济活动的资金运动,它通过对企业涉税业务的反映和核算,保证纳税人依法纳税,使纳税人的经营行为既符合税法,又最大限度地减轻税收负担,所提供的信息主要服务于国家税务部门和企业的经营管理者。税务会计不仅要遵循一定的会计准则,更要受税法的约束。当财务会计的规定和税法的规定相抵触时,企业可以按财务会计的规定进行账务处理,但在纳税时,必须按照税法的规定进行调整。由于我国税法越来越健全,税收管理越来越严格、计算方式越来越复杂,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以及一系列税收法律法规的完善,使得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目标出现差异,它们对会计事项的要求也随之出现了分歧,于是,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分离是必然趋势。而税务会计师是税务会计的专业人才,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完善,多元化的股权结构和债权结构代替了政府投资一统天下的格局,这就要求政府通过税收政策法规、货币政策等手段来实现对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宏观调控。因此,企业为了维护自身安全,必须在良好运行的同时,了解我国基本税制,做好税务管理工作,积极准确的应对各类涉税活动,那么在处理这些涉税活动中,税务会计师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纵观整个企业运营的过程分析来看,结合企业各方面的涉税实际情况,我认为税务会计师在企业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税务会计师对企业的税务管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有利于企业增强依法纳税的纳税观念。依法纳税是每个纳税人应尽的义务,否则将受到相应的处罚。纳税人自行申报纳税要求税务会计必须熟悉税法,了解企业涉税资金运动的规律,尽可能的及时、足额缴纳税款,以避免不必要的税收损失。从而形成依法纳税光荣、偷税逃税可耻的纳税观念,提高纳税意识,养成自觉纳税的良好习惯。只有精通会计业务,又熟练掌握税收政策法规的税务会计师,才能够及时根据税务部门要求和企业生产经营实际,计算和申报、缴纳税款,自觉履行纳税义务。

2.税务会计师有利于促进企业正确处理分配关系。

税收是国家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的主要手段,为了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及时稳定,税务会计时会严格按税法的规定核算和反应企业的纳税活动,加强对企业纳税活动的监督和管理。税务机关也可以根据税务会计提供的信息资料,检查纠正纳税人违反税收法令、制度规定的错误行为,以维护国家税法的严肃性,正确处理有关各方的收益分配关系。

3.税务会计师有利于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通过合理的税收筹划减轻企业税收负担。

目前不少企业,特别是那些中小型企业对于如何在依法纳税的前提下依法争取和维护自身的合法利益知之不多,分不清楚偷税和合法节税的界限,不熟悉税务筹划的途径与方法,经常在不知不觉中放弃获取税收利益的机会,或者盲目行动导致无谓的利益损失。税务会计师在遵守国家税法、不损害国家利益的前提下,通过合理筹划,选择合适的经营方式,能有效地降低企业税收成本,让企业获得最大限度的税后利润。

4.税务会计师有利于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

税务会计作为企业内部的一种特殊的会计管理活动,以税收法律法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为依据,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监督税务行为。并参与涉税决策,从而能有效促进企业改善内部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企业通过实施纳税筹划不仅可以合理减轻税负,而且避免了涉税风险。这样,可使得纳税人心境坦然,不会因偷捐税而遭受经济上的处罚和名誉上的损失,也不会由此承担心理上的风险,实际上相当于一种收益。

第五:税务会计师可使企业有效应对税务稽查。根据《税收征管法》规定,税务机关有权对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进行税务稽查。所谓税务稽查,是指税务机关依照国家有关税收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和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对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履行纳税义务、代扣代缴义务及其他税法义务的情况进行检查和处理的全部活动。税务稽查有法律规定的流程和方法,税务会计师首先了解稽查的方法、程序,可以充分利用税务稽查之前的自查机会,认真对企业自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可让企业避免不必要的税务处罚和税务负担。同时税务会计师能认真做好涉税资料的整理工作,自觉接受税务机关的检查。另外,税务会计师还清楚企业拥有的法定权利,对税务机关作出的决定,该陈述的要陈述,该申辩的要申辩,还可以依法享有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请求国家赔偿等权利。这样可让企业最大限度远离涉税风险,减低企业税务成本。

综上所述,税务会计师无论是对企业税务管理、经营管理还是税务筹划以及税务稽查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税务会计师的诞生无疑是众望所归。然而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实行计划经济,税收没有发挥它调节经济的重要作用,企业无意间形成了重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轻税务管理的局面。大多数企业没考虑到税收在企业经营中的重要作用,在设置税务管理岗位时,只设置一个最低层次的或兼职的办税员负责所有纳税事项的处理,在遇到难度较大、政策性较强、情况复杂的涉税事项处理不慎时,可能会造成管理失误从而给企业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企业财会部门人员基本都是学财会的,专业方向不同,较少涉及税收专业知识,加上在工作过程中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业知识培训,基本上处于“无师自通”或“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我国税收政策复杂多变,素有“外行看不懂,内行搞不清”的说法,更何况企业处于被动从属地位,更无法及时、完整的了解税收政策法规和各项办税规程,更不能准确无误的履行纳税义务,非故意造成多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管理失误。因此企业设置税务会计师岗位,加强税务管理,防范纳税风险,是十分必要、非常及时、完全可行的。

如何让企业合理避税,如何让企业进行税务筹划等涉税事物,这也要求税务会计师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高的专业水平,税务会计师要树立“偷逃漏耻,依法纳税光荣,合理避税高明”的原则,全面了解税收的法律法规并严格遵守,密切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明确税收筹划的目的与涉税事项,涉税环节,充分考虑税制、市场、利率等变化带来的风险;严格遵循成本效应及稳健性原则,切实做好税务筹划的基础工作,在获取真实、可靠、完整的筹划材料的基础上,选准企业筹划切入点,制定正确的筹划步骤,才能做出最符合企业要求的有效的筹划方案,才能充分体现出税务会计师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闫瑞忠.浅谈税务会计师在企业中的作用[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11(2).

[2]吴志开.论建立企业税务会计的必要性[J].才智,2009(13).

[3]张文旭.注册会计师非审计服务与审计独立性[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

第6篇

摘 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税务会计和税务会计师逐步从企业财务会计中分离出来,成为以国家现行税收法律法规为依据,以 保障国家利益和纳税人合法权益为目标的一种企业税务会计专职岗位和专业会计人才。企业税务会计的主要作用表现在建立和完善企业税务核算体系,进行必要的税法宣传,沟通、协调税、企关系,创造性地开展税收筹划,规避纳税风险。争取企业利益最大化等方面。

关键词 税务会计师 税务风险 纳税意识 税收筹划

税务会计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从传统的财务会计中逐步分离出来的。它是近代兴起的一门边缘学科,是融税收法律法规和会计核算为一体的一种特种专业会计。

税务会计师(CTAC)是由中国总会计师协会负责认证的国家高级财税管理人才重点培养项目,是以国家现行税收法律法规为依据,以货币计量为基本形式,运用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核算方法,连续、系统、全面地对纳税人应纳税款的形成,计算和缴纳;即税务活动所引起的资金运动进行核算和监督,以及税务统筹管理、税务检查、纳税筹划等一系列与税务相关的税务工作,以保障国家利益和纳税人合法权益的一种企业税务会计专职岗位和专业会计人才。是企业管理涉税事务的直接代表和责任人;是具备现代企业税务管理知识、经验和能力的专业人才;是现代企业财税管理逐渐专业化、职业化的具体体现。

一、企业税务会计及税务会计师产生的背景

企业税务会计的概念和税务会计师是近几年才出现的。在计划经济时代,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生活的主体,企业是国家的,税收也是国家的,企业的税收被当作“左兜”和“右兜”的关系,所以企业在财务管理上基本没有纳税意识,而国家的税收政策和制度以及执行也比较简单、原始,互相之间不会有什么纠葛,企业也就根本不可能有税务会计的概念,更不可能有税务会计师。

随着改革开放,企业所有制形式发生了巨大变革,三资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个体户、合伙制企业等作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不同实现形式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蓬勃发展。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在企业管理人员以及会计人员的观念中,税收的观念并未完全确立,对税法的认识和理解尚显粗浅,加之税法亦在不断地修改、完善之中,所以在税收法规的执行上不可避免的产生漏洞。同时,由于利益的原因,企业管理当局的无知和侥幸心理也会使得企业在税法的执行上敢于弄虚作假。

在此情况之下,国家税收就不可能再是“左兜”和“右兜”的关系了,它作为社会产品分配的一种主要的工具,直接关系到国家、集体、个人的基本利益。随着税收政策、法律、体制的逐步完善、复杂,税收执法的强制性也凸显出来,所以税收争议、纠纷日渐增多。

近些年来,为了更好的保护企业利益,同时实现依法经营,规避税务风险,企业的纳税意识显著增强,这就对企业财务人员的涉税业务提出了专业的要求,企业税务会计及税务会计师应运而生。

二、企业税务会计师的职责和作用

近些年来,随着企业纳税意识的不断增强,企业的税务核算工作都逐步开展起来,但大部分都是有企业财务人员在担纲,由于业务素质或专业水平的原因,应该说此项工作还处于起步或成长阶段,应付日常的记账、申报、缴税等工作已显局促,更不用说税务筹划等更高要求了。因此可以说税务会计师的出现对企业来讲无异于雪中送炭。

笔者认为,企业的税务会计师在企业中的职责和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和完善企业税务核算体系,规避纳税风险

我国税收政策复杂多变,素有“外行看不懂,内行搞不清”的说法,更何况企业处于被动从属地位,很难及时、完整的了解税收政策法规和各项办税规程,若不能准确无误的履行纳税义务,就会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而税务会计师的专业特长使得它可以尽可能得减少这种无谓的损失。因此企业税务会计师的首要职责就应该是建立和完善企业的税务核算体系,并保证其能正常运行。通过严格执行税法,准确、及时核算和上缴各项税款,最大可能得规避企业税务风险。

笔者所在的企业就是属于国企,规模不算太大,由于历史的惯性,多年来对税务管理和核算一直没有投入较大的力量,在每年的各种税务检查中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少者几万元,多者几十万的税收罚款或滞纳金时有发生。由于历来如此,公司已将此视为企业运营的正常状况,没有想过通过加强税收管理来避免这些风险。

2006年,本单位新分来一位税务学院的大学生,由于比较专业的税务知识和较强的纳税意识,入厂不久领导就安排他担任本企业税务会计工作。经过他的努力,税务方面的处罚逐年减少。由于我们企业税务管理水平的明显提高,2008年,还被地方税务机关授予“纳税先进单位”的荣誉称号,地方安排的一些例行检查,已对我单位实行免检。不但大大降低了企业的税务风险,也大大减轻了应付税务检查的压力。

2.全面专业地进行税法宣传,增强企业纳税意识

目前,经过多年的税收体制改革和宣传,企业财务部门的纳税意识已空前强化。但是,普通员工之别是部分企业的管理者,不懂税法,侥幸逃税的心理还是广泛存在的。这种旧的意识和观念得不到转变,一方面企业会随时面临纳税风险,另一方面,企业财务部门的工作压力就会非常大,影响整个企业的财会工作。

企业的纳税意识淡薄由来已久,想要改变这种状况绝非一日之功,企业应该及早建立税务会计师制度,依靠其专业的税务知识,利用适当的机会,向企业员工特别是高级管理者解释、宣传税法,使之能心悦诚服地理解和执行税法,无疑将对企业的纳税环境改善起到无法替代的作用。

3.沟通、协调税、企关系,合理维护企业利益

沟通税、企关系必将是企业税务会计师的一项重要工作。目前,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完善,税收征管制度也在不断的加强。多年来,由于纳税问题导致的税、企关系纠结案例层出不穷,企业不得不随时面对各种税务检查工作,不得不随时面对各种各样的税务征管、检查人员,如果没有全面、专业的税务知识,没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不能妥善处理好税、企关系,不但会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还会使企业蒙受损失。

2007年,在一次地税局对我公司的一次税务专项稽查工作中,对我公司在价外收取客户的运输费缴纳增值税提出异议,认为我公司运输队的收入可以单独核算应缴纳营业税,并据此开出处罚通知,要求我公司补缴税款及滞纳金三十余万元。由于多年来我公司一直都是如此核算,并未有税务机关提出过异议,所以我们对此项政策也没有做过过多研究,而税务人员又言之凿凿,认为逮住了一条“大鱼”,而我们虽知冤枉,但又无据辩解。针对此问题,我公司由税务专业的大学生担任的税务会计在仔细研究了政策后认为我们车队的收入是不能单独核算的,因为其还担任我公司内部运输业务,若按外部收入计算缴纳营业税,则其成本中的修理用配件的进项税将无法计算抵扣,而我们按增值税计算缴税属于从高适用税率,并不违法。经反复沟通,最后税务人员终于认可我们的理由,使企业避免了重复纳税。

4.创造性地开展税收筹划,争取企业利益最大化

税收筹划是指纳税人在符合国家法律及税收法规的前提下,按照税收政策法规的导向,事前选择税收利益最大化的纳税方案处理自己的生产、经营和投资、理财活动的一种企业筹划行为。它不但需要精通的税务知识,更需要创造性的思维,既是税务会计师的基本职责,也应该是税务会计师的最高追求。

2008年末,我公司的二期建设工程正在准备采购生产设备。在获悉国家将于2009年开始实行增值税转型改革时,财务部及时抽调人员认真研读、领会财税[2008]170号的规定和精神,将其信息反馈给决策层,并针对公司二期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建议:1.设备的采购,建议先进行意向书的签订;2.对于原定09年1月1日前到货的设备,重新协商,推迟到货时间;3.推迟开具和取得设备的增值税专发票。正是财务部门敏锐的洞察力和税务筹划的预见性,使得企业在增值税转型展开以前减少了固定资产设备的购进。此项筹划工作共抵扣固定资产进项税金额40余万元,达到了节税的目的。

为充分享受国家最新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2009年我公司财务部门积极准备各项资料,与相关部门积极联系,对购进设备的性能、规格及时了解掌握,并深入研究国家对环保设备、节能节水设备的优惠政策,注重原始资料的积累,做到“能用就用 能靠就靠”。2009年共申报环保、节能节水专用设备10台,共抵免所得税30余万元,减轻了公司的资金压力。

实施税务会计师认证,加强税务会计师岗位建设,是新时期、新形势下强化企业在依法纳税,维护企业合法权益,规避企业税务风险,提高企业税务管理水平,增强企业涉税处理和应变能力的必然要求。但由于税务会计师的认证工作刚刚起步,所以不管是人才培养方面还是专业理论研究方面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及国家税收改革的推进,税务会计师的社会需求一定会迅速扩大,相信不远的将来,我国的税务会计和税务会计师一定能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财富创造者。

参考文献:

[1]税务会计师编写小组.纳税筹划操作与实务.2009(第一版).

第7篇

【关键词】税务会计师;税务筹划;税务管理;税务稽查;作用和意义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蓬勃发展,多元化的股权结构和债权结构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政府管理经济的模式发生了根本的转变,由原来政府投资一统天下的格局转化为政府通过政策法规、货币政策等手段来实现对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宏观调控。

国家税制的不断健全和各种征管手段的推新出新,纳税成本日益成为企业开支中举足轻重的一项重要支出,现代企业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中如何维护自身的权益,合理合法规避纳税风险,节约纳税成本,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益,实现利润最大化,进而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既懂财务更懂涉税业务的税务会计师来来发挥作用。本人现结合工作实际,从对税务会计师的认识出发,分析其作用。

一、企业税务会计师的基本认识

(一)税务会计师的涵义

税务会计师是以国家现行税收法律为依据,以货币计量为基本形式,运用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核算方法,连续、系统、全面地对纳税人应纳税款的形式,计算和缴纳;即税务活动所引起的资金运动进行核算和监督,以及税务统筹管理、税务检查、纳税筹划等一系列与税务相关的税务工作,以保障国家利益和纳税人合法权益的一种企业税务会计专职岗位和专业会计人才。税务会计师具有系统的财税理论知识和扎实的法律知识,是企业管理涉税事务的直接代表和责任人是现代企业财税管理逐渐专业化、职业化的具体体现。

(二)税务会计师的职责

在企业中,税务会计师承担着税务核算、税务管理、税务筹划和应对税务稽查等重要的工作职责,因此税务会计师的配备对企业不可或缺。结合我们国有企业主要是做如下等几个方面的工作:

1.负责日常税务核算,依法进行纳税申报,资料整理,如期完整的缴纳税款;

2.及时了解有关税收立法和税务申报方面的调整及变化(包括订阅相关杂志、报刊等);

3.分析研究相关的税收法规,进行合理税收筹划,最大限度降低公司纳税成本;

4.处理公司与税务相关的突发事件,合理地应对税务稽查;

5.加强对企业税务的管理,提高企业税务风险的控制和防范能力;

6.协调与政府部门的工作关系(包括国资、财政、城管等部门)。

二、企业税务会计师在税务筹划中的作用

税务筹划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运用国家的税收政策和有关法律规定,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事先筹划和安排,使企业减轻纳税负担,尽可能的取得“节税”的税收收益。

税务筹划的内容涉及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方面,要做到有效运用税务筹划,不仅要了解税收法规,还要熟悉会计法、公司法等有关法律规定,唯有如此,才能在总体上为税务筹划活动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

例如,新的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对业务招待费的税前扣除采取两头限制的方式,即业务招待费的发生额只允许税前扣除60%,同时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通过“两头卡”来限制业务招待费税前列支。那么企业如何达到既能充分扣除业务招待费,又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纳税调整呢?企业是否能找到一个最佳的比例关系呢?我们来列一个公式,假设企业当期销售(营业)收入=M,当期业务招待费=Y,则当期允许税前扣除的业务招待费=Y×60%且≤M×5‰,只有在Y×60%=M×5‰的情况下,即Y=M×5‰÷60%,也就是Y=M×8.33‰的时候,业务招待费在销售(营业)收入的8.33‰的临界点时,企业可最大程度的扣除实际发生的业务招待费。所以,企业在预算业务招待费时可以先估算当期的销售(营业)收入,然后按8.33‰的这个比例就可以大致测算出合适的业务招待费预算值了。

对于面对激烈市场竞争的企业来说,税务筹划已经成为了重要的经营管理和理财手段之一。但长期以来,绝大部分人总是把税收筹划等同于逃税、避税,对其没有一个正确、全面、系统的认识,抹杀了税收筹划的积极作用,其实他们是不了解税务筹划,税务筹划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是合法筹划,即税务筹划所提供的纳税方案,必须与税法立法精神相符。一旦税务筹划违背了税法的立法意图,就是偷税或逃税行为,不仅要追缴税款、加收滞纳金,还将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还要追究刑事责任。

那我们应该如何进行税务筹划呢?例如:我公司的主要业务是接受政府委托对市政公用设施进行维护管理和环卫保洁工作以及代政府对公共道路停车场行使收费工作,属于物业管理服务性企业,是营业税中“服务业”的征税范围,适用的税率是5%,在2006年以前我公司都是从政府那儿获取收入,再提供公共设施的全方位的综合服务,一年所交的税收不仅增加了公司的税收成本,也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支出。面对这一情况,我公司会计人员通过与财政的沟通,进行了纳税筹划,把支付给其他专业服务单位的支出(如:市政养护、绿化养护、环卫保洁、公园保安等外包支出)通过国库集中支付的方式来进行,这样可以大大地节约了税收成本,随着我公司管辖的范围越来越大(一年将近有3-4亿),体现节税的效益也就越来越大(一年节约将近1-2千万的税收)。同时公共停车场的收费通过收支两条线的方式,收入直接解入国库,支出由我公司代垫,一定时期向财政结算。收费人员通过劳务公司来安排,把收费人员的工资及社保等费用转给劳务公司,同时支付一定的服务费,由劳务公司开具服务业发票作为我公司的代垫支出。这样节约了税收成本,减少了财政支出。

所以,企业税务会计师通过对各项税收规定的正确掌握和理解,能够正确合法地提出涉税处理方案,进行合理合法的税收筹划,不仅有得于企业节约成本,提高效益,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使企业的纳税意识不断增强,纳税行为逐渐趋于合理化和正规化;而且对政府而言,可以有促进弥补法律漏洞,完善管理制度,增加财政收入的反避税行为,同时也有效地实施打击各种偷、逃、骗税行为。

三、企业税务管理

企业税务管理是企业对其涉税业务和纳税实务所实施的研究和分析、计划和筹划、处理和监控、协调和沟通、预测和报告的全过程管理行为,它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是一项复杂的管理活动。通过这十几年在公司的实际工作,我认为税务管理是一种依法的自律性管理,其实质是控制税务风险,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

1.设置专门的税务管理部门,进行税务管理组织分工,强化管理意识。

2.税务登记、税务核算、纳税申报及发票管理。

3.税务报告及档案管理。

4.财产损失申报和所得税汇算。

5.税务审计及检查。

6.进行合理有效的税务筹划,降低税收成本。

7.积极规避和防范税务风险,维护合法权益。

8.聘请税务顾问及专业机构,建立税控体系。

9.加强培训学习,提高人员业务素质。

通过企业税务管理,可以减轻企业税负,提高效益,有肋于企业资源合理配置,提升企业产品及服务的市场竞争力,降低企业和个人的涉税风险,以求最大限度地依法维护自身的权益。

四、企业如何应对税务稽查工作

税务稽查是税务机关对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和其他税务当事人履行纳税义务、扣缴义务及税法规定的其他义务等情况进行检查和处理工作的行政执法行为。而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开势,为更好的发挥税收政策的职能作用,国家对税务稽查力度越来越大,税务稽查也将越来越深入。那么,企业应该如何来应对税务稽查,从而来降低税务稽查风险呢?

首先,本人认为,企业要加强税务自查,包括执行国家税收法律法规、政策的情况,遵守财会制度和财经纪律的情况,生产经营和经济核算情况等。通过自查,把企业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提出应对方案,避免在被稽查出问题时措手不及。

其次,应对税务稽查,我们要弄清楚税务稽查它是查那些方面的内容,搞清楚了这些内容,我们就可以指定相应的应对策略。同时,在稽查查过程中全程陪同,虚心学习,及时根据行业或企业自身特点对一些问题做出合理应对,将问题就地解决。

再次,根据稽查报告中提出的问题及时总结,避免在以后的工作中再次出现或提出更好的解决办法。

最后,企业日常也要加强相关的培训,更多地了解企业税务风险的来源、了解税务稽查的类型及程序、掌握企业税务内控体系。当然,要懂得与稽查人员沟通,尤其是事前的平时沟通。

五、税务会计师在企业税务工作的作用及意义

(一)国家税收是立国之本,富国之路,强国之道。国家势必会加强对企业的税收制度的完善。如何做好企业的税收筹划,如何面对繁多的税项,而不让企业在税赋上减少收益,是每一个企业都要面临的实际问题。这就对我们财务人员,涉税人员、甚至企业的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更大的要求。加强税务会计师岗位设置,对新时期、新形势下强化企业在依法纳税,维护企业合法权益,规避企业税务风险,提高企业税务管理水平,增强企业涉税处理和应变能力将会起到重要作用;同时,在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竞争力,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促进国家税收环境健康发展;合理合法执行国家税收政策方面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税务会计师是企业税务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多来年,由于税收没有发挥它调节经济的重要作用,企业无意间形成了重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轻税务管理的局面,再加上国家税收政策复杂多变,企业处于被动从属地位,无法及时、完整地了解税收政策和办税规程,更不能准确无误的履行应有的纳税义务,所以在客观条件下造成多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管理失误。为了达到科学、精细、规范管理的目标,企业需要塑造一批较高层次的能独立进行税务管理的专家,即税务会计师,确立他们在企业管理工作中的地位,以发挥积极的能动作用。。

2.税务会计师是企业财务与税务管理细分的必然要求

随着我国税收法制的健全、税收体系的完善,企业涉税事务越来越复杂,使得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目标逐渐出现差异,它们对会计事项的要也随之出现了分歧,于是财税分离问题开始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企业内部设置专门的税务管理机构,建立合理的岗位体系,并配备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高的管理人员,从而使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中分离。

3.税务会计师是税务专业人才需求量日益增加的必然结果

中国经济的突飞猛进和国家税收改革的有效推进,迫切需要大量的税务会计师。近几年,企业对掌握税务方面的专业人才需求量相当大,在很多大中型企业中,对有涉税能力的人才储备和待遇已经是非常重视。所以税务会计师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企业大量需求此类人才的空白

(二)综上所述,对一个健康、完善的企业来说,设立税务会计师岗位尤为重要。它在企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有利于提高纳税人的纳税意识,帮助纳税人自觉履行纳税义务。

2.有利于发挥会计和税收的监督作用,促进企业正确处理分配关系。

3.有利于企业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

4.有利于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5.有利于减少企业税负成本,规避企业税务风险,提高企业税务管理水平,增强企业涉税处理和应变能力。

参考文献

[1]夏钟虹.火力发电企业税务管理涉及经营管理的整个过程[J].商情,2010(37):11.

[2]杜翠娥.对业务招待费税务筹划的思考[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0(2):30-31.

[3]闫瑞忠.浅谈税务会计师在企中的作用[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11(4):

34-37.

[4]王艳华.浅谈税务会计师在企业税务工作中的作用及意义[J].财经界(学术版),2010(12):423+425

[5]胡子昂.如何提高企业税收筹划的有效性[J].商业时代,2008(6):89-90.

第8篇

关键词:税收筹划 税收制度 税制改革

政策性税收筹划是我国的经济生活中的新生事物,与一般性技术层面的税收筹划不同,本文所说的政策性税收筹划特指针对我国特大型企业集团的一种国家税收政策层面上的税收筹划。从国内研究看,由于目前我国关于税收筹划的研究主要停留在技术层面上,对这种特殊的政策性税收筹划的理论分析,总的来说,还没有引起关注。但从实践看,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某些大型企业集团在政策性税收筹划实践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绩效。基于此,本文在论述中将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工具,重点对政策性筹划的内涵进行初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政策性税收筹划的逻辑和技术路径。

政策性税收筹划是指特大型企业集团在不违背税收立法精神的前提下,与国家政府中的税务、财政等部门进行协商,试图改变现有对企业或行业不适用的税收制度,以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理财方法。从制度经济学角度看,这种筹划实质上是一种税收制度筹划的创新活动。特大型企业集团发现现行税收制度的非均衡,从而产生的税收制度创新需求,政府根据这一制度需求对税收制度的供给进行调整,以实现税收制度均衡。政策性税收筹划是一种新的更有效率的税收制度来改进、替代另一种税收制度的过程。这一基本论断是本文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来透视政策性税收筹划的基本依据。

政策性税收筹划起点

根据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税收制度的非均衡可理解为税收博弈的参与人对现行税制不满意状态,从供求关系看,是指制度供给与制度需求不一致的一种状态。政策性税收筹划实际上就是对税收制度非均衡的一种反应。

从政策性税收筹划的实践看,我国税收制度的非均衡主要表现为税收制度的需求缺口,即对新的税收制度需求的产生先于该制度实际供给的形成,从而造成税收制度有效供给的不足。税收制度的非均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源于税收政策实施中的统一性与行业执行特殊性的矛盾。因为现有的国家层面上的税法与各种税收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是基于全国“一盘棋”的考虑,强调全局性、统一性、整体性。但从现实的情况看,由于国民经济中各行各业存在巨大差异,使形式上公平的税收法律和政策在实施中出现结果上的不平等,压抑了行业生产的积极性,势必会影响到该经济主体的利益,导致其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失去同其他同类企业竞争的公平性,从而导致效率损失。税收制度的非均衡必然意味着现行税制安排的净收益小于可供选择税制安排的净收益,而基于行业特殊性的对原有税法与税收政策的修正和部分的改进,正体现了税收制度由非均衡到均衡的运动,由于这种改进符合公平与合理的税收原则,国家的利益不但不会减少,反而会因为行业生产积极性的提高将大幅度增加,形成税收制度创新的潜在收益,导致新的潜在制度需求,从而构成政策性税收筹划的逻辑起点。

政策性税收筹划的逻辑路径

政策性税收筹划的过程是税收制度由非均衡走向均衡的过程。税收制度的非均衡表明了潜在收益的存在,而这种潜在收益在现存制度中是无法获取的。只有通过改变原有的税收制度安排,选择和建立一种新的均衡基础上的制度安排才能获得潜在收益。税收制度由非均衡到均衡的轨迹就是政策性税收筹划的逻辑路径(见图1)。

这一逻辑路径的主要思想是,现行税收制度的非均衡是政策性税收筹划的出发点,政府和税务部门应在此基础上,充分考虑纳税人对税制的接受程度,不断地调整税收制度供给以满足税收制度需求,从而实现税收制度由非均衡到均衡的运动。

需要指出的是,在税收制度创新过程中,参与税收制度创新的主体地位不同。政府作为税收制度的供给者,会从自身利益出发进行税制设计和政策选择。同时,特大型企业集团作为税收制度的需求者,有从自身利益出发选择有利于自己利益的税收制度的动机。反映双方利益最大化税收制度的均衡既不单方面取决于税收制度的供给,也不单方面取决于税收制度的需求,而是由该制度的供给和需求共同决定的。然而,由于国家追求税收政策全局性、统一性、整体性的目标导向和信息的不完备性,国家追求潜在收益的积极性相对微弱,相比之下,处于市场竞争的企业在生存本能的驱使下对这种潜在收益的追求要强烈和持久。因此,税收制度主体是企业,而国家只不过是名义的税收制度的供给者而已。

政策性税收筹划反映了特大型企业集团对更合理的税收制度的需求,承认了上述特大型企业集团在税收制度形成和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即这些大型企业集团不是被动地接受国家既有的税收制度,作为市场竞争和国民经济建设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它还是我国税收制度创新的主体。从近年来政策性税收筹划的实践看,我国的石油、钢铁、电力等行业的大型企业集团在税收制度创新中发挥了主体性作用。

政策性税收筹划的技术路线

由于政策性税收筹划是对国家税法制度的筹划,它要改变不合理的、与行业特征不适应的税收政策,与一般性税收筹划相比,政策性税收筹划要艰难得多。根据上述政策性税收筹划的逻辑路径,政策性税收筹划的技术路线如下:

深入研究税收理论和税收制度。进行政策性税收筹划的企业首先要深入研究税收理论和税收制度,准确把握税收理论的前沿和税收制度演进的规律。国家税收政策代表着国家的利益取向,税收制度的改革方向,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国家经济体制的改革方向。只有准确把握税制完善的方向,才能为政策性税收筹划营建成功平台。深入研究国家现有税收制度的非均衡性。国家税收制度的设计均是从全局和宏观角度出发,而国民经济的各行业却是具体的、特殊的。只有善于敏锐地发现并深入研究国家现有的税收政策对行业生产的非均衡性,才能提出合理的税收制度改革的建议。

提出政策性税收筹划的理论依据。作为一种特殊的对国家税收政策的筹划,不能将政策性税收筹划片面地理解为向国家“要政策”,政策性税收筹划要遵循“有理”的原则。我国石油企业在进行石油增值税筹划时就提出石油全生产过程理论作为其筹划依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加强与国家税务机关的交流与沟通,形成税制改革的基本意见。企业要向国家税务机关如实地反映情况,强调现有的税收制度由于对行业生产的不适应性,最终会损害国家利益,从而提出兼顾企业和国家双方利益格局的税收制度改革方向。

形成具体的国家税收修正政策的实施细则。作为政策性税收筹划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在国家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形成既体现国家利益,又反映行业特殊性的具体的国家税收修正政策的实施细则。实施细则的制定和颁布标志着政策性税收筹划的完成。

与一般性的技术层面上的税收筹划不同,政策性税收筹划是高层次的筹划,它是在对自身生产特点和产业特征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改变不合理的、与行业特征不适应的税收政策,其实质是国家税制的改革与创新。显然,这一特征决定了政策性税收筹划的使用范围。一般而言,政策性税收筹划只适应于我国特大型企业集团,这类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基础地位,具有税收制度博弈的实力。企业进行政策性税收筹划不但可以提高自身竞争力,而且可以丰富我国税收筹划的理论。

参考文献:

1.李庚寅,胡音.我国税制改革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J].经济体制改革,2004.3

2.王兆高主编.税收筹划 [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3.蔡昌,王维祝.企业税务筹划策略研究 [J].财务与会计,2001.2

4.诺斯.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上海三联书店,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