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

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9-14 17:28:5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

第1篇

1、科技创新带来了农业发展的全新时代。农业科技创新成在引导人们新的消费观念、促使开发新的涉农产业、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提升产业技术水平等诸多方面发挥着根本作用。

2、科技创新是推动农业生产与消费良性循环的关键环节。要通过科技创新,改变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使产品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3、科技创新是推动农业产业结构有序调整的动力。农业科技创新在改变生产工艺的过程中,必然打破原有产业结构的构成环节或方式,导致大批新型产业的出现和发展,适应市场新的消费需求。

第2篇

当前,我国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阶段,现代服务业能通过产业路径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演变。去年启动的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简称“农科城”)提出了一条以现代服务业引领现代农业,以要素集聚武装现代农业,以信息化融合提升现代农业,以产业链创业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取得了显著成效。

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提出了“一城、多园、五中心”的建设目标,其中“五中心”为国家层面的高端服务平台,包括农业科技网络服务中心、农业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农业科技创新产业促进中心、良种创制与种业交易中心、农业科技国际合作交流中心。这“五个中心”正是现代服务业在现代农业中的五种服务业态。

农业信息化服务。现代农业发展离不开信息化。农业信息化就是要通过搭建平台,推动各类信息的应用,让涉农信息“活”起来,推动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一年来,农科城相继启动的“农业科技网络服务中心网联工程”等项目,正是为了有效地整合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实现科技资源共享,构建全国农业科技服务网,建设农业科技服务的数据源中心和物联网服务中心,解决农业科技信息孤岛问题,快速及时服务全国。

农业科技金融服务。发展现代农业离不开金融服务业的支持,科技创新成果,没有资本介入,是不可能发展壮大的。而北京是全国金融服务业最为密集的城市之一,具有良好的投融资环境。建设农业科技金融服务中心正是围绕农业高端产业发展对投融资服务的需求,构建农业科技金融中介服务体系,探索农业科技金融运作机制,实现科技成果与产业资本及相关配套条件的优化组合,加快农业前沿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农业科技创新服务。发展农业高端产业是农业科技创新驱动的目标。农业科技创新产业促进中心瞄准世界农业科技高端,引导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市场化、产业化研发活动,进行技术创新、产品开发及产业化应用研究。通过构建农业高端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农业高端产业孵化器,着力培育生物育种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提升首都农业自主创新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

种业高端研发服务。籽种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性产业,籽种研发服务业要加强种子企业的整合,推进种苗专业化生产,做大做强良种产业,提高种业市场竞争力。良种创制中心的成立,正是为了整合科技资源,以作物前沿育种技术研发为核心,培育高产、优质、抗逆作物新品种,实现中国主要作物由“经验育种”向“精确育种”的战略性转变,创新生物种业产业化发展模式。

第3篇

作者:张婧

低碳经济所指引的从“高碳”到“低碳”转变,必将有助于农业产品获得新的市场。挑战从低碳经济发展的根本方向看,农业生产将发生一场深刻的革命。低碳发展理念将促使农业实现从高碳基产业向低碳与无碳基产业的根本转变。实现这种根本转变的途径主要有两个:着力推进农业生产低碳化利用和发展低碳与无碳能源。这种变化和要求对农业将产生深远影响和严峻挑战。首先,体制机制严重制约。现行的极大地促进了农业产量的提高,但松散、独立的生产主体难以形成规模化、集约化、一体化以及标准化的低碳生产模式,缺少组织统一部署的单一生产主体,难以应对或改变所处环境中传统的“高碳”生产模式。其次,保障补偿制度缺乏。发展低碳经济的转型时期,政府及相关部门对农业可持续发展中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重要性要有充分认识。

德国、美国大力倡导的新能源、生物环保行业的用油实行减免税政策,对与居民生活关系紧密的低碳发展方式施以较低税率或是为弱势群体、用户提供补贴,引导消费者正确的生产、生活、消费方式,保证了工农业生产,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而在这方面,我国还未建起相应的补偿制度。第三,低碳技术严重落后。发展低碳技术是推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低碳技术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学科的技术支撑,而我国相关农业技术研发相对落后,且政府对技术研发投资强度呈下降趋势,2011年投资强度还低于其他发展中国家,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同时农业技术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渠道不畅通,低碳技术引入农业可持续发展速度明显低于其他行业。第四,农村劳动力意识淡薄。近年来,大量受过中、高等教育的大批青壮年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失,同时,也造成留守人员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原本低碳意识就淡薄的农业主体生产者,对于新知识、新理念学习的机会少,接受速度慢,理解程度低,严重制约了低碳经济理念、技术、经验在农业产业的发展。第五,农产品走出去有壁垒。

目前,部分发达国家拟对中国等暂时不承担碳减排义务的发展中国家征收的碳关税以及各种名目的绿色贸易壁垒,将对我国农产产品出口造成较大影响。趋势应对气候变化是当前全球各国共同面对的重大问题,发达国家纷纷采取各种政策措施,积极发展低碳经济、低碳社会、低碳城市等。金融危机后,世界各国都在寻找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化解危机、摆脱困境的重要出路。我国适时大力发展低碳农业,即发展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农业,在农业生产的全过程中,通过管理、技术的改进与创新,最大限度减少资源消耗、减少废弃物的排放,为实现从高碳基农业到低碳基农业或无碳基农业的转变,进而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达到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是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对应对气候变化的做出的实质性举措,也是农业产业面临低碳经济时代到来的发展趋势。要求现阶段我国农业面临着资源、环境、技术等问题的约束,要保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需要转变现有的农业发展方式,发展低碳农业,以我国农业千年发展精华为根基,由传统农业向低碳农业转变;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也是农业大国,人口多、基础弱,在低碳农业发展的过程中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与国情发展同步,从高碳基农业逐渐过渡到资源节约型农业、有机农业、生态农业、低碳基农业直至无碳基农业,实现资源的循环合理利用,扩大农业间接、直接排放,最重实现低碳和“高效、优质、高产”的有机结合,探索出我国特有的低碳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4篇

当前,农业的国际竞争空前激烈,农业对科技的需求也空前巨大。我国要在人均0.067公顷的耕地上解决十三亿人口的吃穿问题,根本出路在于以科学技术武装农业,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解决我国农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将农业的发展从保证食物安全的单一目标转为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提高其效益的多重目标,在保证我国农业持续发展的同时,提高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等方面,都需要科学技术强有力的支持。

多年来,我国在依靠科技振兴农业、振兴农村经济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全国大部分的县(市)已开展“星火计划”,共实施了十万多个科技示范项目,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生产方式的转变,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十五”计划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科教兴农,加强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应用,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积极扶持农业科技产业的发展。在此期间,我国农业科技工作将围绕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业效益、改善生态环境和提高国际竞争力,重点组织实施作物良种物质行动、促进种植业结构调整等“十大科技行动”;从农业的基础研究、农业高新技术、农业资源环境、农业基础生物学与生物高技术,到农业新材料、农业信息技术到区域农业综合开发,组织科技队伍着重解决上百项重大关键技术;建成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农业科技基地,国家级农业重点实验室、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科技园区和区域性农业研究开发中心;并培育一批农业科技企业,造就一支懂科技、善管理的科技型企业家队伍,建立队伍多元化、形式多样化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积极开展农业标准化工作,培育农业技术市场,建立优质高效的农产品示范基地。

第5篇

近年来,我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在上吧苏北出处于领头羊的位置,但我们也要看到目前我县和先进县区的距离,既要横向看,也要纵向比,既要看到发展面临的机遇,又要看到面临的挑战。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进一步加深、发展的外部环境更加复杂的局面。当前,对我县来讲主要是解决如何加快发展的问题,这是我县当前和今后面临的主要问题。

20__年是我县全面奔小康、建设新__的攻坚之年。全县必须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界三中全会和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一心一意谋发展,抢抓扩大内需和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机遇,紧紧围绕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这一中心,突出小康建设突破年,企业服务年两条主线,实施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乡一体化三大战略,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1、坚定信心,增强忧患意识。要把保增长促发展作为全县各系项工作的重点,动员全县上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既要充分认识面临的严峻形式和严重困难,又要进一步坚定发展信心,特别增强党员干部的信心,企业家的投资信心,群众的消费信心。

2、培育增长点,千方百计促发展。一是要千方百计抓好招商引资。首先要做大宣传,扩大__的社会影响。其次要创优有利于招商的工作环境和投资环境,要调动招商人员的积极性,同时,要真正改善__的投资环境。二是一心一意上项目。抓住有利条件,整合各方力量,调配一切资源,集中破解审批、资金、环保、土地等瓶径制约。三是优化企业服务,打牢后续发展基础。现有的企业是我县发展的后续动力,必须做好服务,千方百计为企业发展排忧解难,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发展中的难题。四是要围绕借势发展,加快传统和新兴产业发展,主要是围绕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这一发展机遇,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五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为发展提供新动力。要找准服务业发展的路子,服务业发展的根本出路要有服务人群、服务对象、服务基础、服务的载体,要想方设法把人留在新区、消费有新区,服务于新区,否则,服务业就难以发展,就会缺少服务的根基。六是,拓宽农民致富的途径,培育新型农业,努力做到农业发展、农民增收,要推进高效农业发展,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因地制宜发展自己的主导产业,开展新型技能培训加大劳动力转移,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第6篇

【论文摘要】绿色壁垒是指在国际贸易活动中,一国以保护生态环境为由而制定的一系列环境贸易措施。本文对关于如何正确对待绿色壁垒,从根本上提高农产品竞争力,从而跨越绿色壁垒提出几点建议。

绿色贸易壁垒,也称绿色壁垒,是指在国际贸易活动中,一国以保护生态环境为由而制定的一系列环境贸易措施,通过颁布复杂多样的环保法规、条例,建立严格的环保技术标准和产品包装要求,实施繁琐的检验认证和审批程序,推行环境标志制度以及课征环境进口税等方式对进口产品设置的贸易障碍,使外国产品无法进口或进口时受到一定限制。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业的出口有较大影响,我国出口额出现了暂时的增速缓慢甚至下降。我们应该认清绿色壁垒的内涵,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绿色壁垒所带来的影响,同时提高我国农产品的竞争力。

一、积极发展生态农业,构建和完善农产品标准体系

中央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要认真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重视发展绿色生态农业,要积极倡导绿色生态农业,对不利于环境保护的农业实施收缩战略。制定技术法规和标准时应以国内标准和国际标准为依据,尽量等同采用;从国际贸易角度来开展标准化活动,使省级标准、行业标准与国内标准和国际标准协调,及时掌握国际标准的动态及其指定背景;建立先进完备的农产品质量检验监测体系。

二、建立绿色壁垒预警机制

政府有关部门必须承担起建设专业信息中枢的使命,加强对国外环保认证标准的研究,收集国外的绿色壁垒措施,建立绿色壁垒信息中心和数据库,对绿色壁垒给我国出口商品和市场带来的现实和潜在影响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对国外可能实施的新的技术、标准和法规有所估计和预测,快速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措施。

三、加快企业技术创新步伐,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进步,科学技术决定着未来农产品的份额和农业发展的前景。因此,政府应鼓励企业加大项目科技投入,提高项目科技含量,从而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效益,进而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双增”目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应抓住科技示范园建设的契机,以科技推广为重点,不断加强新技术、新品种、新工艺的引进、示范、推广工作,提升科技开发水平,促进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加强质量安全管理是扩大农产品出口的有效手段。我们应密切跟踪国外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标准和认证制度,从源头抓起,实现用标准贯穿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包装、运输、储藏、消费等各个环节,加快制定与国际接轨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

四、完善外贸体制,实施绿色营销战略,形成强大合力

应强化农业产业一体化建设,促使各类农业主体走向合作和联合,推广能高效率为外向型农业发展服务的组织体制模式,企业应积极进行绿色农产品的技术创新,同时,按照生态模式,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加强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控制和生产全过程控制,采取必要的清洁方案,尽量避免使用有害原料,减少生产过程的能源和材料浪费,减少废弃物。并且,建立企业环境管理新体系,要积极申请国际环境质量管理体系系列标准认证及绿色标志,增强出口产品的环境竞争力。通过推广,使单个农民融入到外向型农业发展的各类组织整体中去,使之充分享有获取市场交易信息和经济收益的机会。

五、加大科技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

农业发展的重要标志在于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如何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提高他们的环境意识,促进他们更好地接受现代知识、技能和信息,始终是我们破解绿色农业壁垒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必须加强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因地适宜、因材施教积极开展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方面得知识和各类蔬菜、优质粮食、养殖、加工等绿色技术和标准化生产的培训,使农民对科学种田,向土地要效益,向环境生态要效益有更形象的认识。通过项目的培训活动,使农民受益,使农民及时掌握各项农产品绿色栽培技术和畜禽绿色养殖技术,聘请专家进行培训与现场指导、答疑,给农民下发种植、养殖等各类科技书籍,加大资金投入,在省内各个农村社区建立小规模型的农科图书室,并进行适当的培训指导。

参考文献

[1] 方明:我国农产品贸易中的绿色壁垒问题研究[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5 (1).

第7篇

关键词 农业科技 推广创新 基层建设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A

著名的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在《改造传统农业》中提到:“一个像其祖辈那样耕作的人,无论土地多么肥沃或他如何辛勤劳动,也无法生产出大量食物。一个得到并精通运用有关土壤、植物、动物和机械科学知识的农民,即使在贫瘠的土地上,也能生产出丰富的食物。”早在2013年11月28日,主席就在对农业工作进行考察时提出:“农业的出路在于现代化,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

改革开放以来,现代农业发展较之于过去的传统农业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代农业高度依赖农业科技创新,要想真正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和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必须走科技推广及创新之路。当前西方国家优质低廉的农产品大量涌入我国,对我国农产品市场造成巨大冲击,由此可见,农业科技推广及创新仍然是当前国际农业竞争的核心。要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就迫切需要增强农业科技推广及创新能力,尤其是在我国农村基层领域。因此,要想切实做好基层农业科技推广及创新就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基层农业科技推广及创新队伍的体系建设

基层农业科技推广队伍和体系是推进农业科技进步的主体,必须要得到巩固和加强。一是要加快构建“一体多元”的农技推广新体系。二是要加强科技推广队伍建设,继续加快科技推广及创新团队的培育,要在项目、经费等科技资源的配置,以及重大项目立项、成果评价、激励措施等方面给予倾斜,建立联系沟通制度,激发进取精神和竞争意识。加快基层农技人员的培养,广泛开展分层分类的定期培训,完善学术交流制度,把社会化服务农技人员纳入农技推广体系范畴,加强培训和管理。同时,在项目支持、职称评定、社会保障、技术服务、金融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2拓宽基层农业科技推广及创新途径

首先,应该发挥政府关键作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及创新具有公益性,所以应该由政府组织建立具有较高素质的农业科技推广及创新队伍,这对科技转化为第一生产力,促进农业及农村经济的发展都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农业科技推广及创新必须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树立科技兴农的理念,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合理调整,利用先进的技术和信息以农民能理解的方式引导他们进入市场。相关政府部门还应该提高农业科技推广及创新的设施水平,拓宽农民接收渠道,确保各个职能部门发挥好作用;其次,拓宽推广及创新的渠道,使农业科技推广及创新的范围越来越大,让很多的科技企业也逐渐参与到推广工作中来,还有农村的技术协会、成功的养殖大户,都可以作为农业科技推广及创新力量,相关部门应当引导鼓励这些力量对农民进行科技培训,推广技术应用。将各种推广力量的结合,可以实现信息共享、多方合作、优势互补,对于科技力量转化为生产力起到推动作用。

3建立完善基层农业科技推广及创新的信息来源

科技的最直接产物就是信息网络技术,这对于基层农业科技的推广、成功将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及促进农业的快速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政府应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提高各地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农村也要引进网络,争取村村通电视,村村通网络,只有大力改善了农村的生活条件,拓宽了科技信息的来源,建立覆盖农村的信息系统,才能让农民对最新的科技有所了解,加速传播科学技术,促进基层农业科技的转化和创新。

4加强引导注重创新,稳步推进基层农业规模化经营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良种、农机、化肥和农药等现代农业生产要素在生产上被广泛应用。一家一户的生产经营方式已经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阻碍了现代农业技术的应用,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按照中央政策,稳步推进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通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组织和带动,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通过创新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等农业资源的作用,提高农业生产经营中的规模效益、品牌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也让创新促进农民多元化增收和农村劳动力转移。

5加强基层农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

第8篇

关键词:农业管理;农村发展;农业建设管理技巧存在问题解决方法

中图分类号:S3 文献标识码:A

1.农村的经济发展较城市而言相对落后

在农业发展方面,投入的资金不足,所使用的设备也不够先进,直接导致了生产力低下。农业投入的方式有很多,建立健全完善的农业投入体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国家农业管理问题,但我国现阶段还没有一个较为完善的投入体制,导致农业生产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农业投入的不足还会导致农业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下降,当出现病虫害或极端天气时,农业将会受到严重影响。现阶段我国很多地区都出现土地不足的情况,想要收入多的农民便包地种,有的甚至到外地去包地,将自己家的地包给别人种。这样确实解决了部分农民想多劳多得的意愿,但现今寸土为金,包地的费用额大,总开支在几年之内都无法回笼,打消了人们的积极性,因此,在这方面国家还应出台新的政策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农业经济发展要求相关部门从当地农民的实际情况出发,以提高农业产量、增加农民年收入、加大农业投入为出发点并制定相关惠农惠民的政策,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在建立投入机制时,以国家的资金投入为基本导向,集体和农民的投资是主体,通过资金的投入、设备的购买以及引进良种等办法,切实提高农作物产量。帮扶一些有实际困难的群众,解决其初步的经济问题,打开其种植的基本局面。国家应鼓励农民种地,增加其劳动所得,鼓励社会各界关注并帮扶农业发展。对于国家特拨的农业专用款项,下级政府应建立良好的管理体系,把钱用到实处,并避免因管理不善导致的重复建设,浪费资源。

2.农业是一个与自然条件密切相关的产业

农业生产主要是植物生产,必须为作物的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生活条件。植物生存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栽培环境。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是光照、温度、水分、养分和空气等生活因子以及土壤等。不同的农产品只有在适宜的土壤气候条件下才能得到理想的品质和产量。把握区域经济特点,发展优质、名牌产品,改变一般农产品“资源型、趋同型、低变化”的状况,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出路。加强农产品质量标准和检验检测体系建设,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和食品安全以实现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基层政府要及时转变职能,变管理为服务,通过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服务体系,帮助农民抢抓市场机遇,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合同农业和创汇农业,正确处理好生产与市场的关系,克服结构调整中的盲目性和分散性。随着城市化发展进程,农村人口将逐步转移到城市,必须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作动力,通过现代科学技术和工业装备武装农业,使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我国广大农村地区虽然幅员辽阔,但人均耕地面积较少,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相对较少,所以全面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必走之路。

3.农业管理的手段应该说是很多的

包括农业行政管理手段、农业经济管理手段、农业法制管理手段、农业技术管理手段、农业教育管理手段等。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城镇化道路。要继续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第二、三产业。将有发展前途、具有区位、地理、经济优势的小城镇作为发展重点。引导农民更新落后的思想观念、消费观念,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实行土地使用权转让,鼓励有经商能力的农民转让土地使用权,向城镇转移;允许农民以土地入股,促使农业走上集约化发展之路。

我国的人均农业资源占有量较少,尤其是耕地很少,所以从国情出发,面对的不仅仅是环境问题,解决温饱和消除贫困是农业生产发展必须考虑的问题。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并在实践中总结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持续发展模式。

新农村建设不仅是农村面貌的改变,更重要的是农民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更新。劳动者的思想素质影响着劳动者的行为选择。要淡化农民封闭保守、不思进取的守成意识,普及现代文明思想,大力发展新农村的社会主义文化。要对农村人力资源进行有效和持续的开发,最重要的还是要提倡树立“人人学习、事事学习、时时学习”和“学习即工作、工作即学习”的理念。通过学习,让农民树立“知识致富”的思想,真正掌握科学技术,运用各种知识指导劳动,实现知识致富。

农业生产自古以来都是多数人从事的行业,即便是今天工业发达的时代,人们也离不开农业的发展,国家也需要农业作为支柱产业带动经济的发展。对于农业的管理,应合理分析市场需求,根据气候、土地情况以及人的分配等方面进行考虑。注意建设新型农村,除了将农村的生活水平提高上去,更要注重人才的培养。农业只有在技术及知识的扶持下才能有更大的发展,否则将永远是远古时代的耕种方式,无法适应现代的发展节奏。

参考文献

[1] 贾大林.节水灌溉农业高效用水模式[C].地下水开发利用研究与实践.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9: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