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14 17:29:0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计算机平面设计笔记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翻转课堂;平面设计;中职教学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电子设备的广泛应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起到之前的教学效果。因此,需要对当前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翻转课堂”这一概念应运而生,其核心思想就是把授课的重点放在课下,在课上给同学时间进行知识的消化,即把课上和课下该干的事完全的颠覆过来。课下授课的主要途径就是通过电子通讯的渠道,比如QQ群、微信群、YY语音等,也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革新。笔者认为,“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模式更符合现代化教学的理念,因此,笔者也在教学过程中,尝试应用“翻转课堂”的理念,结果取得的教学效果还是非常的满意。
一、翻转课堂在平面设计专业课程中的应用
笔者对所在学校的平面设计专业的部分课程进行了翻转课堂式的教学改革,认为“翻转课堂”在平面设计专业课程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传递知识的过程
翻转课堂模式下,传递知识的过程主要在课下进行,笔者在课前会提前将课件整理完成,并发送给负责的学生,由其再发给其他学生,之后统一上传QQ群,学生自行下载,通过电脑、手机或平板等智能设备进行预习,整理预习过程中的笔记。然后会不定期的在群里组织大家讨论课件中的知识,由笔者对学生不懂的问题一一进行要点解答。笔者在这个过程中,也会记录学生不懂的问题,整理归纳,供下一阶段课堂教学使用。一旦学生在QQ群里提出任何疑问,笔者也将在第一时间予以解答,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的积极性。
(二)内化知识的过程
在课堂授课过程中,由笔者重点讲述学生在QQ群里面提出的次数较多的问题,给学生进行答疑解惑,对于实在不懂的问题进行现场的演示,充分利用课堂时间给学生进行答疑。然后指导学生做一些相关的案例分析和项目设计,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水平,锻炼实训能力,帮助其尽早进入工作的角色。另外,在上课期间注意观察学生对“翻转课堂”模式的反应,鼓励大家在QQ群里畅所欲言,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二、翻转课堂给平面设计课程带来的改变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给平面设计课程带来的改变也是显而易见的,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知识传递方式的翻转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最典型的特点就是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知识传递方式。对于平面设计课程来说,计算机是必不可少的工具,通过计算机可以进行平面设计、美术设计和动画设计等,也就是说平面设计专业的很多课程都是要利用计算机才能完成。但是网路上的信息良莠不齐,还有很多不适合学生看的内容。所以在进行知识传递过程时,要寻找一些合适的课件供学生学习使用,对学校计算机的使用要做一些技术处理,防止学生浏[与学习无关的网页。
(二)教师角色定位的转变
在“翻转课堂”的模式中,教师的角色定位也开始发生转变。教师要将课堂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练习作业和项目设计等,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适应工作的能力,为以后的就业打下基础。另一方面教师在课下要花更多的时间关注QQ群里的动态,随时解答学生疑问,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照顾到更多学生的学习,一名教师可以解答群里几十甚至上百名学生所提出的疑问,大大提升了教学的效率。
三、翻转课堂在平面设计课程中的使用原则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虽然有很多的优势,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课程都适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比如一些理论性较强的科目,需要老师面对面的教学进行指导。所以在推广“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时要遵循一定的使用原则。
(一)合理使用软件教学
由于软件教学需要配置较多的计算机,这样就导致学校教育资源的紧张。因此在软件教学过程中,部分简单的课程可以用制作PPT课件或者视频教学的方式进行,对于关键性的操作则必须要在机房中才能进行。尽力做到在确保教学效果的基础上,合理使用教学资源。
(二)示范类课程的使用
平面设计专业课程中有一些课程的教学是需要老师现场示范和讲解的,比如素描、色彩、速写等,只通过课件无法使学生掌握其中的技巧,必须要老师边示范边讲解边做补充边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问,这样才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对于一些比较基础的科目或者一些识记的知识点,则可以在“翻转课堂”模式下进行教学。
四、结语
四年以上工作经验 | 女| 26岁(1987年7月19日)
居住地:杭州
电 话:138********(手机)
E-mail:
最近工作 [2年4个月]
公 司:XX网络有限公司
行 业:通信/电信/网络设备
职 位:通信技术工程师
最高学历
学 历:本科
专 业:计算机
学 校:复旦大学
自我评价
熟悉计算机,尤其是笔记本硬件方面故障的排查及处理。曾获惠普工程师授权。熟练使用平面设计及办公软件。有很好的团队意识和较强的责任心。思维清晰、逻辑严谨、沟通表达能力较强,文笔较好,做事专注。有调研、咨询及需求挖掘分析的经验。参与过大型项目的调研、招标、咨询、分析、设计、实施、上线等阶段,与用户沟通良好,较强的独立操作经验。
求职意向
到岗时间:一周之内
工作性质:全职
希望行业:计算机软件
目标地点:上海
期望月薪:面议/月
目标职能: 集成项目经理
工作经验
2011 /9—至今:XX网络有限公司[ 2年4个月]
所属行业: 通信/电信/网络设备
杭州办事处 通信技术工程师
1、城区/县城,高速/高铁语音GSM/TD和数据EDGE DT,CQT的测试优化及撰写报告;
2、RCU/ATU的后台统计分析及监控,相关表格的跟踪及汇总;
3、通信保障测试优化;
4、室内分布系统信号覆盖的勘察和验收测试;
5、投诉处理及拆站评估测试;
6、移动公司平台的数据整理及录入。
2010 /8—2011 /8:XX计算机有限公司 [ 1年]
所属行业: 计算机服务(系统、数据服务、维修)
技术服务部 技术支持/维护工程师
1、负责办公室的计算机/网络/通信系统维护;
2、参与讨论及实施各系统的软硬件升级任务;
3、管理IT部门资产,协调资源保证各系统正常运行;
4、依照公司政策监督用户计算机软硬件使用情况;
5、协助领导管理各地办公室的IT支持工作。
2009/7—2010 /7:XX计算机有限公司[ 1年]
所属行业: 计算机服务(系统、数据服务、维修)
系统集成部 计算机服务及网络服务
1、主要负责客户网络的综合布线工程;
2、协调完成网络设备的安装与调试;
3、协调资源保证各系统正常运行;
4、依照公司政策监督用户计算机软硬件使用情况;
5、管理和协调各办事处工程师的日常工作。
教育经历
2005 /9--2009/7 复旦大学 计算机 本科
证 书
2008/9 软件测试工程师
2006/6 大学英语六级
2005 /12 大学英语四级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技术;美术领域;成功应用
1 计算机辅助技术概述
计算机辅助技术(Computer Aided Technologies)是采用计算机作为工具,将计算机应用于产品的设计、制造和测试等过程的技术。辅助人们在特定应用领域内完成任务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它包括了诸如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等各个领域。
2 计算机图形图像技术的发展历程
1952年,美国的Ben ?Laposke利用模拟计算机制作出世界上最早的数码图形《电子抽象画》预示着数字艺术时代的到来。早期的计算机美术作品主要是由科学家和工程师在工作中偶然获得的,大多数作品是平面的几何图形。代表作品有1963年Kenneth Know Iton的打印机作品《》和1967年日本GTG小组的《回到方块》。1963年,美国《计算机与自动化》杂志社举办一次年度“计算机美术比赛”。又把计算机图形技术在美术领域的应用向前推进了一步。1968年英国伦敦举办第一次世界计算机美术大展“控制论珍宝”标志着计算机图形技术进入世界性研究与应用阶段,计算机与计算机图形技术逐渐走向成熟,大学也开始设置相关的研究课题,CAD应用系统和三维造型系统出现并逐渐得到完善。从1984年至今,以微型计算机和工作站为开发平台的个人计算机图形系统逐渐走向成熟,这一时期有大批商业美术应用软件问市。以苹果公司的MAC 机和图形化系统软件为代表的桌面创意系统被广泛接受,CAD成为美术设计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20世纪70年代末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技术传入中国后,最开始是在国内各大高等院校开展研究,并迅速扩大到全国,计算机美术设计的发展给中国美术界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艺术家用惯了画笔的双手拿起了形状上和使用方式上都完全不同的鼠标,进行绘画创作,对于多年养成的习惯很难在短时间内接受这一新鲜事物。80年代末,三维动画软件传入我国,并利用三维动画软件制作了第11届亚洲运动会电视节目的片头。从此计算机三维动画技术被广泛应用在电视栏目包装和影视广告制作中。90年代,随着个人计算机硬件技术的不断提高和Windows操作视窗以及大量应用软件的出现,计算机辅助美术设计广泛应用在平面的或立体的视觉艺术设计中。近几年,随着计算机软件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辅助技术与美术结合得更加紧密,并深刻地影响着未来美术发展的方向。
计算机美术是一门计算机科学和艺术相结合的学科,是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产生的,它要求创作者既要懂的美学原理又要懂计算机操作规程。它把计算机作为创作工具,按照美学原理,以图像和图形的形式进行信息交流和升华,有着自身的特点,创造了新的艺术形式。它的成果使人们得到美的享受,也为人类社会创造了新的文化形式。计算机美术又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它很好地将计算机技术与传统美术创作融为一体。根据创作的目的和功能不同,计算机美术也可分为应用美术与欣赏性美术。从作品上来看,与之相对应的也是纯绘画作品和实用美术作品两种。所谓纯绘画作品,也叫欣赏性美术作品,是指满足欣赏和娱乐等精神需求,以审美为目的的艺术,给欣赏者带来美的享受和艺术的体验。它包括类似传统油画、水彩、版画、国画等艺术形式,也出现了具有交互性、多媒体的新的艺术形式;所谓应用美术设计,就是以实用为目的的,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美术设计作品。包括建筑设计、平面设计、工业产品造型设计、服装设计、企业形象设计、广告设计、书籍装帧设计、动画设计、影视特效、游戏开发、虚拟现实等等。是计算机技术与美术设计相结合产生的广泛应用于今天的电脑艺术设计。其实,这种划分也是相对的,纯绘画并不排斥功利的目的,应用美术设计也追求审美的目的,只是侧重不同而已。[1]
3 计算机辅助技术在绘画中的成功应用
技术永远是艺术创新的催化剂。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使用投影装置进行画稿放大创作油画;19世纪,色彩理论和光学技术的进步,照相机的出现,促使了印象主义画派的诞生;20世纪初期,德国化工厂里生产出的新颜料,让现代派绘画狂热和充满想象力;今天,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公文包一般大小的笔记本电脑的运算能力却是以往大型计算机的上百倍,成为现代艺术创作的重要工具,计算机文化也是这个时代的文化最强音。计算机广泛应用到“摄影、互联网、艺术设计、虚拟现
实和传统绘画艺术”中,主要表现形式有数字摄影摄像、卡通动漫、网络游戏、虚拟现实、多媒体展示、广告设计、数字插画、数字电影特效等等。其应用范围之广,视觉效果之强烈,传播速度之快,是过去一切传统视觉艺术形式无法比拟的。当前,人们在利用计算机进行传统艺术绘画创作时,通常有两种方法:一是利用计算机绘画软件,操纵鼠标或绘图板直接绘制;二是把搜集到的绘画素材输入到计算机后,利用图像处理软件把所需图像进行拼贴、挪用、再次合成等手段制作绘画草稿。利用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技术制作的计算机美术作品,其震撼的视觉效果是传统绘画作品没有的,扣动了艺术家的心弦,驱使更多的从事传统绘画艺术的画家加入到尝试利用计算机辅助绘画创作中,探索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及语言。如日本天文插画大师“加贺谷穰”早在1991年就利用计算机进行插画构图和草图制作,后来就全部利用计算机来制作,开创了最早利用计算机绘画的先河,创作了“数字绘画”技法。其作品,常以宇宙空间为背景,结合神话故事,所描绘的少女纯洁而又美丽,肌肤光洁而散发着光辉,画面极其精细,给人以宁静深邃的感觉,非常富有装饰性。旅美台湾画家周心怡利用计算机绘制了百余幅装饰感极强的数字装饰绘画,其作品中“花影婆娑,仙子飞舞”,是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有点、线、面、与肌理的综合运用,平面与立体的混搭。画面意境优美,色彩艳丽,装饰效果极佳。画家程广把照片用计算机处理成马赛克效果,按照色彩数字编号把图像复制到画面上。荷兰籍画家田崴,回国后创作的多幅油画都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技术制作初稿,在创作中期也经常把油画拍摄下来输入电脑进行再次的调整或添加新的视觉元素。
在这新技术、新材料、新的社会背景下,计算机技术与艺术的联姻,成为新世纪的时代特征。计算机辅助技术应用在美术领域,给那些古老的绘画艺术带来了新生,产生了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并给艺术家进行绘画创作带来诸多便利和帮助,已经成为艺术家不可缺少的助手和有效工具。
参考文献:
[1] 王宏建,袁宝林.美术概论[M].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美术理论教研室,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2] 邱杰志.数字时代的美术[J].美术界,2000(2):35.
[3] 乐齐弘.科技时代的美术[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8890.
(一)思想观念陈旧目前,高校建筑学教师对计算机数字技术主要有两个误区,一个是有一部分教师对计算机数字技术辅助建筑设计教学的作用和意义认识不充分,他们认为计算机数字技术就是简单的绘图软件的学习,只是画画图而已,对设计影响不大,不用投入太多的精力;另一个误区是有一部分教师非常重视传统建筑学的基本功,他们认为学生过早、过多地接触计算机,会影响徒手表达能力的训练,丢掉了建筑师的基本素养。以上原因直接导致该类课程的专职教师短缺,无从组建教学团队,阻碍了计算机数字技术辅助建筑设计教学的发展。
(二)教学内容滞后目前,我国大部分建筑院校的计算机应用课程是以AutoCAD为最基本入门软件,辅以天正建筑、SketchUp草模、3DMax渲染出图、Photoshop后期处理等软件作为计算机应用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有的院校考虑本校生源的实际情况,并没有开设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转向以学生自学为主。或许教师们认为计算机数字技术仅仅代替了图纸,计算机所起到的作用仅仅是辅助“绘图”,而并非辅助“设计”。
(三)无规范化教材目前计算机类的教材种类繁多,水平参差不齐,而且大部分编者都是着重讲解软件的命令,与建筑学专业结合的内容很少。同时教材的内容也有一定的滞后性,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无法按照某本教材进行讲解,授课的随意性很大。此外,计算机类书籍定价较高,增加了学生的经济负担,最后直接导致大部分学生上课无教材的情况,仅凭课堂上的听课或笔记,学生很难对所学的内容展开系统性的复习和实践。
(四)课程缺乏衔接从现阶段的培养计划来看,计算机课程设置大部分都是一个学期安排一门独立的课程,比如大二开设Au-toCAD课程,大三开设3DMax、Photoshop课程,有的在大四或者大五开设建筑数字技术选修课,每门课程都进行单独授课,课程与课程之间、与建筑设计之间基本没有有效的衔接,缺乏系统性,导致计算机课程的学习无法联系实际,不能贯穿到建筑设计构思和表达的过程中。而且每门课基本上都是逐个命令地讲解,因学时有限,很难有更多的时间与专业结合。比如,有的学生有非常好的建筑设计构思,由于计算机技术有限,无法表达出来,无奈只好改成能直接表达的普通方案形式,限制了设计思路和设计方案的表现。
二、改革措施和建议
(一)改进教学模式计算机技术类课程实践性非常强,只依靠课上的学习是完全不够的,更主要是通过建筑设计课程进行实践。应改变以往以单独讲解AutoCAD、SketchUp、3DMax、Photoshop为主的教学模式,辅以Archicad、Revit、Radiance、Ecotect等设计分析软件的讲解,以建筑设计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将不同软件的学习融入建筑设计过程中。重点讲授辅助建筑设计的方法和过程,将软件命令的讲授融入设计过程中,通过讲解由简单到复杂的建筑设计过程来达到综合运用软件的目的,课程的内容可以结合建筑设计的进度来安排。比如,对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增加建筑信息模型类软件和环境能耗模拟分析类软件的学习。对以手绘为主的低年级学生来说,建筑设计题目一般是功能相对单一、形体简单的小型建筑。计算机课程教师可以在讲授AutoCAD、SketchUp时,以学生设计的作品为主线,用讲解命令的形式自然地贯穿起来,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提高了学生学习软件的积极性。
(二)精讲教学内容在以设计为中心,将命令的学习融入建筑设计全过程的教学模式下,教学内容的调整就显得尤为重要。不同的计算机数字软件功能非常强大,命令非常多,因为开发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不同行业的需求。而如果仅仅用于建筑设计的话,所需要的功能就会大大减少。因此,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精简命令讲解,重点突出,这样能保证在有限的学时内,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成果,然后再扩充教学内容提高教学广度。比如在AutoCAD的学习中,因其是为了满足所有工程领域,对于建筑设计来说,使用功能和命令更是有限,只占到20%左右;[3]Photoshop在平面设计、广告摄影艺术、网络制作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而做建筑效果图后期处理所涉及的命令却有限,因此在讲解时,通常有针对性地对建筑总平面、室外效果图、小区规划效果图等实例作为演示直接讲解常用命令的应用技巧;而3DMax软件主要是面对影视动画和游戏领域,在建筑效果图制作中,它的命令和功能使用就更少了。因计算机技术课程学时有限,不可能涉及所有软件的学习,像Ecotect、DOE-2、EnergyPlus等环境、能耗模拟分析软件可以结合建筑物理等课程的教授进行系统学习。[4]因此,在常用软件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对不同软件进行对比和介绍,总结各自擅长的方面,引导感兴趣的学生自发学习。
(三)讲义替代教材目前尚没有一本得到建筑学院校普遍认可的规范性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教材,同时又因为计算机数字类教材种类繁杂,水平参差不齐,价格又相对比较昂贵,所以,对计算机类课程不要求学生购买材。学生可以在资料室、图书馆等借阅相关书籍,能基本满足课堂上的教学内容要求即可。而教师主要以教学团队自编的讲义为主,讲义是各种软件最核心的内容,即使软件版本不断更新,也不会对教学产生太大影响。
(四)组建教学团队在大部分院校,计算机数字技术课程一般都由年轻教师承担,虽然年轻教师教学经验欠缺,但他们对新软件、新技术的学习比较快,另外,他们更方便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有利于实践的开展。因此,应该组建一支以承担建筑设计、建筑物理、建筑构造等课程为主体的年轻教师队伍,辅以资深教师为督导的稳定的专职教师队伍。团队成员能及时了解课程欠缺所在,相互沟通、交流,快速提出应对方案。同时,通过进修、培训、经验交流、教学研讨等方式提高团队成员的计算机数字化建筑设计能力,使年轻教师快速成长起来,以更好地完成相应的课题研究和教学任务。
三、结语
大二那年,邢帅23岁,捧着家里寄来的沉甸甸的8000元学费,他心里五味杂陈。一方面他深知乡下的父母筹钱多么艰辛,他想早一点投身社会为家里减轻负担;另一方面他责备自己太笨,课余时间去打工发传单却晕乎乎地发到城管手里,钱没挣到一分反而被罚款;更重要的是学计算机专业的他,那一段时间迷上了平面设计,面对学校按部就班的课程表以及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他常常唏嘘自己看不懂未来。
思前想后,邢帅决定辍学。他将家人寄来的大学学费挪去配了一台电脑,花大价钱参加了一个培训班,集中学习利用photoshop软件设计,然后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便宜的小房子。因为学费昂贵,邢帅学得十分用心,很快就能熟练操作,并独立完成一些设计任务。尽管网络上的设计任务比较零散,赚取的佣金也不多,但邢帅心里非常高兴,因为那是一份充分发挥才智的自由职业。
然而好景不长,2008年的经济危机来势凶猛,几乎吞噬了邢帅全部的业务订单。没有了收入来源,房东又三番五次催着交租,令他不得不走出门外,四处去寻找设计室应聘。遗憾的是,曾经引以为傲的软件操作技能在招聘方眼中根本算不得敲门砖,应聘队伍中比他有才华有资历的设计人比比皆是,无论他怎样降低薪资,就是没有一家单位愿意录用他。
回到出租屋,邢帅心情十分沮丧,他仔细清点了自己的资产。除了电脑运转正常和身体健康外,钱包里的现金及银行卡上余额合计已不足50元。怎么办?难道真的要厚着脸皮回乡寻求父母庇护?
这时候,平面设计爱好者QQ群里一个朋友发来求助信息,向邢帅咨询一些photoshop软件的操作技巧。耐心讲完以后,他半开玩笑地对那位朋友说:“眼下处境艰难,作为这次辅导的报酬,需打50块钱过来买水买方便面。”没想到那位朋友挺仗义,立即给他银行卡里转了50元。看着手机信息中的这一笔额外收入,邢帅瞬间点燃了胸中酝酿多时的一个梦想:筹办一个专门针对草根用户的实惠培训班,以他对photoshop软件的认知,用热情和耐心去传道、解惑,帮助更多的人学会一技之长,彼此都获得继续前进的力量。
说干就干,他立即找来参加培训时记录的笔记本,结合实际操作软件的重难点,整理出一份浅显易懂的讲义,并在QQ群、论坛和贴吧里轰炸式地招生广告,很快就招到了第一批学员。最开始邢帅每堂课只收10元,差不多是市场价的五分之一,并且他实行终身学习制。然而他有浓重的山东口音,学员们听不懂就直接开骂,令邢帅备受打击。为此,他每天留出一个小时来锻炼普通话,以及上课时的动作和神态。可是不久,学员们又嫌他不够活泼、不够幽默,于是他专门背诵了一些幽默段子整理进讲义,渐渐地摸索出邢氏脱口秀。还有很多学员进班时迷茫而忧伤,当学到一定阶段之后信心过度膨胀,邢帅又随时担负起心理辅导员的重任。
在他起步的一年里,邢帅除了买书和去图书馆查阅资料偶尔上街外,他完全放弃了所有的节假日,完全忘记了自己处于恋爱的年纪。他整天宅在出租房里,早上醒来就打开视频,从8点讲课到晚上12点。下课后他坚持备课,常常看书到凌晨四五点钟,囫囵休息两三个小时又继续上课。这样一年下来,尽管邢帅仅收入3万多元,但他开阔了视野,赢得一个好口碑,摸索出网络培训与传统教育、线下培训的截然不同,还找到了自己的第一个合伙人,合作组建了一个10多人的创始团队,开始进驻YY语音频道。
2009年10月,邢帅正式建立网络教育学院,课程也从最早的软件培训扩展到影视后期制作、平面设计、插画、网络营销等方方面面,用户群锁定在工作一到两年需要提升自己的年轻人,以及刚刚从农村到大城市谋生的草根人群。接地气的授课方式、因材施教的技能培训、全天候的即时交流,令网络教育学院满足了许许多多草根青年渴望改变人生的愿望。从某种程度而言,邢帅所创办的网络教育学院卖的是一种励志服务。
论文摘要:高校的实验室在高校教学体制中起着功不可没的作用,它将抽象的思维知识转变为形象的思维知识,提供给学生一个可以实际操作,加深理解和认识的平台。艺术类专业计算机实验室在设计类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更是已处于举足轻重的位置。高校艺术实验室管理在加强学生其设计专业上的计算机实践能力的培养上显得尤为重要。
社会的发展对艺术类专业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对艺术类专业学生强调计算机及其应用,在他们艺术领域的增强,视野的开拓、就业的提高上起着非常大的作用,也是艺术类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指标之一。实验室是为满足教学需要而建立的重要平台,艺术类专业计算机实验室可以为平面设计、影视动画、广告设计、环境艺术设计、风景园林设计等专业的教学实验服务,可以进行影视动画、图形图像处理、广告制作、CAD等计算机辅助设计等课程的教学和实验。由于艺术设计学科的性质,上述专业的专业课程教学和实验都要由实验室承担,实验室教学任务繁重。此外,近年来我国对设计类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各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不断扩招,学生人数剧增,实验室规模不断扩大,应用软件种类繁多,安装数量庞大且更新升级频繁。又鉴于艺术类学生稍微个性自由,纪律些许散漫,文化课特别是计算机基础相对薄弱,加上所学专业的特点,为使实验教学工作顺利进行,高校艺术实验室管理工作中就出现了一些非常现实而重要的问题。
1、实验管理人员与艺术专业教师在教学中的沟通协作
首先,鉴于艺术类专业实验室的特殊性,它必须两位教师来协作完成其实验教学。一是艺术的专业教师,二是实验管理人员。现今,有些高校在艺术教学实验上,就因其有的特殊性,存在艺术专业教师与实验管理人员互不相识的现象。艺术专业教师自身在计算机专业方面的稍许薄弱,在教学过程中出现计算机方面的问题没法解决,学生不能正常使用机器,有些教师就让学生自带笔记本上课,这样的情况时有发生。基于两位教师处于不同部门,为保证实验教学的顺利、有效进行,这就需要两位教师首先真正意识到两者在教学工作中的紧密协作的关系,团结协作,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从大局出发;再次是相关部门的协调,互相支持,共同完成实验室的教学任务。
其次,艺术专业教师对教学软件和版本要求不同。即使是同一门课程,不同的任课教师对教学软件和版本的要求也各有差异。如:同样采用AutoCAD软件进行教学,有些喜欢用AutoCAD2007版或更高的升级版本,而有些却习惯沿用AutoCAD2004版。又比如:AE一些稍高要求的软件,安装、注册就会相对来说繁琐一些,不同版本又会有些许的不同。如果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员不能及时得到各任课教师的相关教学要求,必然会影响教学软件的准备、安装、调试和管理,一旦处理不好就可能直接影响实验教学的正常运行,并给实验室管理、维护带来额外的负担。所以这就需要各专业教师在开学课前与实验管理人员的交流、沟通。在选用各软件版本上全面考虑,一是专业教师站在专业的角度提出便于操作的版本;二是站在艺术类学生的角度,提出适合操作并且适合在学校、社会上实用的版本;三是实验管理人员在介于前两方考虑的角度,加上自身的教学管理经验所得,基于该实验室硬件配置的实际情况下,安装适合该实验室的版本,从而以避免软件种类过多,各安装要求环境的不同而造成个别软件无法使用,甚至造成系统崩溃。
2、实验管理人员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
目前,有些高校的艺术专业实验室存在连学生都不知道有实验教学管理这样一位教师的存在现象。实验室管理人员同样是奋斗在教学工作的第一线,属于教辅人员,但同样肩负着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的重任,在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们担负着软硬件的安装、调试和维护工作,又承担着指导学生实验操作的任务。同时他们还管理着实验室的大量资产,因此可以说,他们的积极性有时比专业教师还重要。他们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对学生实验操作的质量也关系极大。这就要求计算机实验人员要充分认识到工作的重要性,必须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教师较高的专业水准,完美品格和模范行为,可给学生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
3、对艺术类学生在实验教学环境中的管理
由于艺术类学生学习、生活习性的些许特殊性,特别是计算机基础相对薄弱,加上所学专业的特点,学生几乎每天都在实验室里,把实验室作为生活环境,在里面吃喝等现象较多,在严格遵守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方面的自觉程度相对较差,常常给实验室的正常运转带来麻烦。高校艺术实验室一般人员短缺严重,管理人员不仅要管理数百台计算机和其他设备,而且要指导学生实验操作,工作量很大。这也需要专业教师和实验管理人员共同协作提醒、监督、教导学生按照实验室的管理制度来执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以保证教师和学生在干净、良好的环境里进行正常的实验教学。如何管理好这些计算机实验室,满足教学实践的要求是管理者必须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教学管理者需要变经验管理为科学管理,在摸索中突破、前进,逐步形成有自己特色的教学管理模式。教学是一门艺术,追求更卓越的教学效果是所有教育工作者孜孜不倦的职业目标。管理作为一种方法,一种工作程序,其原则是科学的,其运用也是艺术的。我们也相信随着实验管理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高校艺术类专业实验室中的计算机将为艺术类专业的教学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周合兵,罗一帆,祝凤荣等.推进实验课程改革和管理的实践[ 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6):230-233.
关键词:信息化网络化现代设计设计特征
20世纪80至9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人类进入了一个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化、网络化时代。这种巨大变化不仅改变了人类社会的技术特征,也对人类的社会、经济、文化、艺术、设计等各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改变了现代设计的手段、方法和程序,而且改变了现代设计的材料、范围和理念。80至90年代以来的设计可说是信息化和网络化时代的设计。
信息化和网络化时代的现代设计不仅表现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对设计思想、设计方式的影响,也表现在以计算机及相关产品为代表的高科技产品的设计风格的探索上,还表现在因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发展导致的人类生活方式设计的变化上,更表现在现代设计组织形式和运作模式的变化上。
一
从1945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美国问世以来,人们就一直致力于利用其强大的功能进行各种设计活动。20世纪50年代美国人成功研制了第一台图形显示器,60年代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萨瑟兰博士在其论文中首次提出了计算机图形学的概念,奠定了计算机图形技术发展的理论基础,为计算机辅助设计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80年代以来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利用计算机进行工业设计、服装设计、平面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与制作等成为现实。借助于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人们能对现代设计的创意、效果图表达、打样、出成品、设计分析等全过程进行得心应手的控制和模拟,大大减轻了设计师的劳动强度,也大大改变了设计师的工作方式和状态,这是以往人们无法想象的。如在工业设计领域,不仅用计算机能绘制各种设计图,能用快速的原型技术来代替油泥模型,也可以用虚拟现实来进行产品的仿真演示等。更重要的是能建立一种并行结构的设计系统,将设计、工程分析、制造三位一体优化集成于一个系统,使不同专业的人员能及时反馈信息,大大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并保证设计、制造的高质量。
另外,类型齐全而资料丰富的软件配置又成为各类设计师得心应手的工具,使原来费时、费力、单调、低效的设计过程变得出人意料的快速、便捷、多样化、高效化,设计师可科学理性而又天马行空般地表达自己的设计构想和设计观念。这种因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而引发的现代设计方式方法和设计观念的变化,正对传统的设计教育教学产生巨大的冲击,引发了世界各国对现代设计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和行动,使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和设计教育工作者意识到对学生设计理念、设计思维和设计综合素质的培养比对学生设计表现手段的训练更为重要和迫切,这也成为现代设计教育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
信息和网络时代的现代设计也从越来越单一化走向综合化、全方位化、系统化,不仅能提品的外形设计、工程设计、形象识别,而且能提供市场研究、消费者调查、人机学研究、公关策划、品牌策划、企业网站设计与维护,甚至企业管理等诸方面的服务,现代设计及相关服务已成为企业发展与决策的重要因素。设计不再是设计师单一的个人行为,而是设计师、工程技术人员、市场营销人员、社会学家、心理学家、企业家等共同合作的结果。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化、交叉化、全球化对现代设计的必然要求,也是与人类社会发展同步的现代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
信息化和网络化时代科技支撑要素的变化,使得现代工业设计主要方向发生了战略性转移,由传统的工业产品转向以计算机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品和服务,开创了现代设计发展的新纪元。美国苹果电脑公司和IBM公司是世界计算机行业巨头,其技术和设计走在世界计算机产品设计的前列。苹果公司不仅在世界上最先推出了塑料机壳一体化个人计算机,倡导图形用户界面和应用鼠标,而且以独特的人性化理念不断推出新的计算机产品,使原来人们心目中高深莫测而专业化的计算机变得更为友善和人性化,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轻松而随意的伴侣。如1977年的苹果II型计算机、1984年的MAC型计算机、1993年的牛顿Massegepad掌上电脑、1995年的Powerbook笔记本电脑、1996年的eMate计算机和1998年的iMac计算机等,一款比一款新颖、富有个性和人情味。1993年由苹果公司工业设计部主任乔纳森·伊维(JonathanIve1967—)设计的牛顿掌上电脑曾获美国《工业设计》杂志的优秀产品设计奖,并被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永久收藏。1996年他推出了eMate便携式学生电脑,外壳采用半透明的塑料,造型酷似书包,一经推出,便受到学生的欢迎。在此基础上,他在1998年推出了令世界瞩目的iMac电脑,其外形采用了半透明塑料机壳,造型雅致而略带童趣,色彩采用了诱人的糖果色,彻底打破了个人电脑严谨的造型和乳白色调的传统;而其一体化的整体结构和预装软件的设计,插上电源和电话线即可上网使用的便捷,使得人们对高技术的恐怖感荡然无存,高技术和高情趣、理性化和人性化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统一。伊维在谈到iMac电脑的设计时说:“我想让iMac是这样一种设计,用户不用害怕它,即使他们并不知道iMac是如何工作的。我寻求那种没有技术理解也能使人亲近的因素,能与人们过去的记忆产生共鸣的因素。”一语道破了80年代至今现代设计师的设计探索和设计思考的主旨思想,可以说iMac电脑设计在世界计算机设计方面掀起了革命性浪潮,伊维也成为了苹果公司设计的灵魂人物。同时,苹果公司开发的系统软件,保证了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一致性,如苹果软件的图形界面、移动光标、拖动操作、下拉式菜单等已成为业界标准,对国际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成就。IBM则在90年代以推出ThinkPad笔记本电脑的设计为突破口,实现了IBM品牌的再生,创造了一种以消费者导向为核心的高质量、高品位、创新而亲近的产品形象,一举扭转了80年代末这个世界计算机巨人日渐萎靡的形象,成为工业设计提升产品品质和重塑企业形象的成功案例。中国台湾宏基公司于1995年请德国著名的青蛙设计公司设计推出了一种介于家电和计算机之间的全新产品——Aspire。该产品采用圆弧造型,大小不同而随机分布的圆孔,具有生活化的情趣;机身以蓝色代替了传统的乳白色,是在计算机设计领域将文化、热情和刺激融为一体的个性化设计的经典作品。该产品颇受市场欢迎,并获得了1996年美国工业设计优秀奖的计算机类金奖。
信息化和网络化时代的日本现代设计更是发挥了“短、小、轻、薄”的特点,以其诱人的外观、精心的细节处理、舒适的使用功能和相对低廉的价格赢得了消费者的喜爱和世界市场,被称为“和风设计”。如美国《大众科学》评出的1999年全球100项最佳科技成果中,日本的索尼公司就占了5项,成为入选产品最多的公司。
三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同时带来了对人类现代生活方式的设计观念和设计形式的变革,具有高度智能化的产品设计成为设计师追求的目标和消费者向往的方式。电视机实现了从选台到调色彩、调音质、排干扰的全自动化,与传统电视机的手动操作相比,既轻松又方便、有效,两者实在不可同日而语。其他如CD音响的多曲目自动选择、摄像编辑系统的自动剪辑功能,都得益于电子技术的高度发展,使原本复杂、劳累而不确定的工作变得更简单、轻松而高效。90年代美国华裔发明家黄万党,更是推出了他花10年时间精心研制的新产品——“电脑厨师”。该产品主要由一个电脑微处理机、一个小变速机箱、一个记忆卡和一个锅子组成。使用时,只要将切好的食物材料,装入上面的分隔器中,将食谱记忆卡插入,电脑就可根据卡中的指示,在适当的时候将食物放下,何时应炒或翻动,甚至加什么佐料,均由电脑控制。这个“电脑厨师”可准确自动烹调出中、法、意式的各色菜肴。这是人类以往无法想象的设计,而今正逐步在电脑的引领下健步走来,让人们进入理想化的生活境界。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还导致了新现代设计门类的出现,如多媒体艺术设计、网络广告传播设计、动漫设计等,已逐步走入人们生活,成为现代人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尤其是网络广告设计以其潜在受众多、信息密集、更新快、互动性强及节省费用和能源等特点,对传统的广告设计形式以巨大的冲击,成为了信息化和网络化时代重要的视觉传达形式。
四
信息化和网络化时代现代设计的另一显著特征是设计组织机构的形式、内涵与运作方式与以往迥然而异。原来以设计师个人行为和影响而支撑设计界的传统开始被打破,更多的设计机构以团队精神和集体合作的面目出现在企业和消费者面前。80年代至今,具有国际性影响的设计公司有:美国的奇巴(ZIBA)设计公司、IDEO设计公司、费奇(Fitch)设计公司、帕罗·阿尔托(PaloAlto)设计公司和德国的青蛙设计公司等,其中最具国际影响的设计机构是德国的青蛙设计公司。
青蛙设计公司是80至90年代以来欧洲设计界最负盛名的国际性综合设计公司,现已发展成为国际最大、最前卫、最重要的设计公司之一,其设计范围涉及家具、玩具、交通工具、家电、广告、展览设计等领域,业务遍及世界各地,AEG、柯达、苹果、索尼、奥林巴斯、ATT等世界性跨国公司都是它的合作伙伴。青蛙设计公司的创始人是艾斯林格(HartmutEsslinger),他于1969年在德国黑森州创办了自己的设计事务所,以后它成了青蛙公司的前身。1982年,艾斯林格为维佳公司设计了一种亮绿色的电视机,取名为青蛙,获得了极大成功;而青蛙(Forg)一词恰好是德意志联邦共和国(FederalRepublicofGermany)的缩写,于是艾斯林格便将“青蛙”作为设计公司的名称和标志。
青蛙公司的设计理念与正统的德国理性主义设计有着显著的区别,它认为设计仅解决功能问题是不够的,问题的解决应建立于多个层面,必须经由对竞争市场的分析研究和直觉认识,而该过程的核心理念是“形式追随激情”(Formfollowsemotion),主张跨越技术和美学的局限,以文化、激情和实用性来定义产品。该公司强调,消费者购买的不仅是产品、形象、环境,他们通过愉悦的心态购买的还有价值、经验与自我意识。其设计既有乌尔姆设计学院和布劳恩公司的严谨和简练的特征,又有后现代主义新奇、怪诞、艳丽的特色,在设计界独树一帜,引领了20世纪末的设计潮流。艾斯林格曾说:“设计的目的是创造更为人性化的环境,我的目标一直是将主流产品作为艺术来设计”,反映了青蛙公司的设计思想。如青蛙公司设计的一款儿童鼠标器,造型就像一只真老鼠,诙谐有趣,逗人喜爱,令人忍俊不禁。
青蛙公司采用综合性的战略设计方针,强调企业形象设计、工业设计和工程设计三个部门的通力合作,充分考虑产品的使用环境、用户需求、市场机遇及产品各方面在工艺上的可行性等,以确保设计的高质量和一致性。1982年,青蛙公司在美国加工厂加州坎贝尔设立了事务所。1986年又在东京设立了事务所,开拓亚洲业务。青蛙公司为许多高科技公司提供设计服务,在设计别重视机器与用户之间的关系,积极探索“对用户友好”的计算机,以简洁的造型、微妙的色彩和简化了的操作系统作为其特征,取得了极大的成功。青蛙公司的全球化战略获得了巨大的成功,1984年,青蛙公司为苹果设计的苹果II型计算机出现在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上,被称为“年度最佳设计”。90年代以来,青蛙公司的美国事务所成了美国高技术产品设计最有影响的设计机构。作为一家大型的综合性国际设计公司,青蛙公司以其前卫甚至未来派的特质不断创造推出新颖、奇特、充满情趣的设计,成功地诠释了信息化和网络化时代现代设计的意义。由于青蛙公司在国际设计界的杰出影响和惊人成就,作为青蛙公司创始人和设计灵魂人物的艾斯林格也因此于1990年荣登商业周刊的封面,这是1947年罗维作为时代周刊封面人物以来设计师仅有的殊荣。
除著名的国际性设计公司外,一些大型电气公司如荷兰的飞利浦公司、德国的西门子公司、AEG公司、意大利的奥利维蒂公司、日本的索尼公司等都在高科技产品的设计和开发上做出了非凡的成就,创造了国际信息化和网络化时代现代设计的奇迹。
参考文献:
[1]《工业设计史》,何人可,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年。
关键词 高等教育 计算机公共基础 教学方法
随着计算机在各行业的逐渐普及,各岗位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也日渐增多,而各专业学生层次又参差不齐,提高高等院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的教学水平,是高等院校计算机教育工作者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计算机公共基础课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课程是一门具有知识性、技能性与应用性相结合为特征的课程,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过程,不仅是已有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也是新的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学习。而计算机公共课基础教学使学生在掌握计算机基础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学以致用,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基本技能,提高工作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它区别于计算机专业教学,非计算机专业的基础课需要分层、分类规划与实施。目前,分类分层次还不够到位,特别是专业大类的特色在计算机教学内容中反映不够,各专业大类间教学内容区分度差,计算机教学内容游离于专业知识之外,不能很好地引起学生对课程的兴趣更别提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同时,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学的计算机课程门数少,学时大幅度减少,教学内容浅,学生动手能力差,学习兴趣不浓,从而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特别是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对自身职业生涯规划定位不准确,缺乏科学的规划,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导致在学习过程中自我要求不高,学习兴趣不浓,学习缺少计划性、缺少主观能动性,实践课上趁老师不注意就玩游戏、网聊等,同时由于学生家庭环境、学习环境的影响,学生层次水平不一,使得从事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教学的教师们必须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依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精心组织教学,因材施教,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计算机公共基础课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承,理论是基础,实践是手段,应用是目的的课程。下面提出几点教学改革方法:
(一)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
计算机公共课是操作性很强的课程,除了理论知识的教学外,应更注重于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践操作,在实践中获取和增强实际操作能力,达到熟练应用计算机的目的,因此上机实践课是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中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必须制定一套完整的目的明确、内容具体的实践教学大纲,以此作为学生上机实践的指导,通过学生的反复练习,体会操作的技能技巧,将单个知识点的应用上升至全面综合运用。上机实践结束后,要求学生认真填写实验报告,对当次上机实践操作进行回顾总结,进一步增强应用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应理性对待上机实践过程中玩游戏的现象。比如在打字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让学生使用金山打字通中的打字游戏,引发学生的兴趣,在不知不觉中提高打字速度与准确率,掌握正确的指法,为实现盲打奠定良好的基础。
《计算机应用基础》、《数据库技术应用教程》及《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等都具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知识结构更新加快,计算机教学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就必须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突出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真正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二)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相结合
教师课内教学,在教学中要从“教会学生计算机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要针对计算机学科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操作能力,教师在做演示实验时,要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认真观察操作步骤,理清操作步骤,严格按操作规则操作,但不是对知识的复制,更应该创造性地解决操作问题。
学生课外学习,现在很多大学生在课外时间,他们却喜欢把大量的时间消耗在上网聊天、打游戏上如何改善大学生学生计算机课外活动对于大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学生课外学习不仅仅是对课内学习知识的复习,而是多参加计算机相关的竞赛和计算机等级考试等,比如说计算机二级等级考试、计算机程序竞赛、office办公室软件操作大赛等等,特别是计算机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还可以参加相关IT认证考试结合,如软件水平和资格考试、华为/思科网络工程师认证、信息产业部平面设计/网页设计师认证等,以帮助学生在学完课程后有机会获取IT技能证书。都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并提高实践动手能力,既获得相关的大赛经验又激发了学生的课外学习兴趣,为以后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集中教学和分散辅导相结合
集中教学和分散辅导体现的是因材施教,也就是分层教学,在高等院校计算机公共基础课都是大班集中教学,而如何分散辅导呢?能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而不是降低教学要求。分层次教学是根据学生的不同基础和能力水平,让其分步走。那些能力较强、基础较好的同学可以走快一点,走远一点;能力弱一些、基础差一些的学生可以走慢一点,走近一点。但同样必须达到教学基本要求,这是分层次要求的最低标准。对基础差的学生,教师不能急于求成,不能揠苗助长,应让他们稳步前进,只要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略有进步,就应该鼓励和引导,这样才有利于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四)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相结合
多媒体教学与实际操作演示相结合。随着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教学在高校教学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在制作过程中将文字、图形、图像、视频、音频融为一体,使得课堂讲授过程中,板书时间减少,可加大与学生的双向交流、互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菜单、窗口、操作步骤这些无法通过黑板板书出来的元素,多媒体课件充分体现出了其优势。多媒体课件形象、生动、图文并茂,将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直观呈现,动静结合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但若能将多媒体教学与实际操作演示结合起来,将能更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
同时在多媒体使用的过程中不能缺少板书,板书的书写不仅可以将重点突出,同时也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黑板上,在PPT中转化到板书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加强学生的记忆力,还可以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做课堂笔记。
5. 结合专业,满足各专业对知识侧重点不同的需求
不同的专业有着不同需求,因此授课内容、知识深度、知识广度都依据专业进行调整。高校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后,应根据学生院系专业的不同,开设不同的提高课程供学生必修或选修,以做到结合专业因材施教。可以开设的提高课程包括:网页设计与制作,数据库应用技术和程序设计语言等,如授课内容方面:语言管理类专业,侧重点为Word、Excel、PowerPoint、FrontPage;若是电子计算机类专业,还要更多地侧重硬件知识等。搜集整理大量的教学案例,同一知识点,针对不同专业采用不同的案例,案例与专业对应的岗位紧密联系,这样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学生理解部分抽象的概念,也使学生体验到了工作情境。这样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进行教学,就会激发同学们学习计算机的热情,为学生以后学习专业课及从事相应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总结
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是高等教育教学中综合性比较强的计算机入门课程,但同时又是一门内容不断更新的课程,这在其中的计算机应用基础、office办公软件、多媒体及计算机网络知识等方面体现得尤为显著。教育工作者应该不断探索和改进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并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活学活用,培养学生的动手技能和创新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突出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真正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为日后步入社会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而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周莉.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教学研究,2010,(6):49-51.
[2]武戎.计算机文化基础公共课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J].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21(2):197.
[3]于宁.基于混合式学习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J].计算机教育,2010,(6):10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