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国内医药市场

国内医药市场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9-14 17:29:0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国内医药市场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国内医药市场

第1篇

是什么原因导致药品招商缺乏持久的生命力?

有四类企业需要通过招商行销处方药。第一类,大型制药企业,产品种类齐全,通过内部优化选择,将大部分资金用于培育三至五个大品牌,剩下一些鸡肋产品或垃圾产品无暇兼顾,最终会采用招商的手法进入医药流通市场。第二类,中小型制药企业,这类企业通常没有自己的销售队伍、营销资金不充足、产品的科技含量不高(二类药以下),没有渠道营销产品,只能通过招商行销产品。第三类,欺骗型制药企业,拥有众多垃圾产品,通过一定的包装,不追求市场的培育,目的是为了圈钱,自然就选择招商的手法。第四类,中小型药品经营企业,通过较低的价格全权一些国外的产品或者国内小型制药企业的产品,再以较高的价格招商分销给二级经销商,完成协议规定的任务量,赚取中间的差价。

目前在中国医药市场上活跃着一批医药自然人。他们的特点是个人资产在10-200万之间,其身份可能是医务工作者、医疗系统的公务员、制药企业的医药代表或办事处主任、或者是药品配送公司的业务员等等,与当地的医疗系统有着一定的关系,同时运作数个品种,平均每两年更新品种。大多数中小型企业在招商过程中会选择这些医药自然人。

另外,各地的一些小型医药公司有自己的销售队伍,其主营业务就是专业一些产品在当地完成销售。这一类公司有相对稳定的经营方向,稳定的产品结构,与当地医院特定科室有相对稳定的关系,资金相对充足。因此,他们成为招商的首选目标。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招商的主体和配体的共同目标就是获得各自的利益,当利益分配不均、或是其中的一方难以获利时,主体与配体就难以结合,或者是已经结合的联盟趋于崩溃。一个联盟的崩溃就会导致一个品种或多个品种在地方的医药市场重新洗牌,没有好的开始或是没有一个持续、相对稳定的行销最终会导致产品从市场中隐退。这也是医药市场混乱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目前大多数产品的招商围绕六个方面展开:

1. 供货价

2. 保证金

3. 首批进货量

4. 年任务量

5. 任务量的季度分配

6. 奖励

只要在这六个方面达成共识,就意味着一份销售协议完成。招商只是销售的开始,而不是终结。更重要的是经销商在市场具体运作中完成销售的终端环节。妥善的解决终端环节才能真正意义地完成招商。经销商具有太重的随意性,产品不能在短时间获利,经销商将迅速从市场中退出,避免更大的损失。现实是残酷的,在医药市场微利时代的今天,招商主体如何配合、协助配体完成销售才是最重要的课题。

看看中国医药市场上招商主体是如何运作:

1. 保证金和首批货款如期到帐,OK,下面就靠经销商了,听之任之,你怎么操作都可,没有完成季度任务,立刻剥夺你的权,扣除你的保证金。这样的企业在中国太多了。

2. 给予一定的市场支持,给予一定的宽松时间,但没有抢占预期的市场份额,最终剥夺经销商的权,重新选择经销商,重新启动市场。这样的企业也不少,事实证明,这样的产品在医药市场上可以用跳梁小丑进行比喻,市场份额对其而言只能是可遇而不可求了。

3. 市场策略不稳定,对市场份额过高的要求,没有完善的商务服务机构,小投入渴望大回报。这是大多数小型制药企业的心态,结果可想而知了。

形形的招商主体在医药市场上最终以失败而告终,没有新的策略,招商只能步入进退两难的困境。

以下思路也许能够突破传统招商的禁锢:

1. 建立长期发展的行销策略;

2. 与当地的商建立松散联盟;

3. 不再以保证金的形式约束商,而是以情感投资稳定商,规章制度规范商;

4. 以稳定可行的资金投入市场,与商共进退,共同占领市场,最大化的整合资源;

5. 将商培育成为自己的销售队伍;

6. 建立完善的培训制度和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

第2篇

关键词:制药企业;新药研发;研发模式

中图分类号:F407.7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3-0036-03

引言

医药产业的发展关乎人类生命健康,是各国优先发展的战略性产业,受到各国政府的关注和重视。新药研发是医药产业技术进步的核心,是新世纪各国科技、经济竞争的战略制高点[1]。中国医药市场居世界第5位,预计到2013年,将上升为第3位。未来5年里,中国的药品销售额有望增加400亿美元,占全世界药品销售增长总额的1/3。然而,国内制药企业新药研发投入少、自主创新能力弱,以仿制药品生产为主,制约国内医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2]。本文对比分析美、欧、日制药市场新药研发的特点和模式,以促进中国医药产业的科学发展。

一、美国制药企业新药研发模式及分析

经过多年的发展,美国医药产业占据了世界医药市场最大份额,其新药研发技术也是较为发达的国家之一。美国新药研发能力和数据管理能力居世界前列。2007年,美国医药产业总收入达3 150亿美元,占全球市场份额超过40%,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在全球生物技术药物市场828亿美元的销售额中,美国制药企业更是占据60%以上的市场份额[3]。2011年全球制药企业前10名中,美国企业占5位。

美国医药市场参与的主体包括医药企业、学研机构、政府、风险投资机构、金融机构、中介机构等,其中,医药企业是美国制药市场新药研发的创新主体。各参与主体在医药产业巨额回报及政府良好政策环境的双重动力推动下,形成了制药市场新药研发的良性循环(见图1)。

1.医药企业是美国制药市场中新药研发的创新主体,是美国医药产业创新的主力军。美国医药企业主要分为两类:制药企业(Pharmaceutical)和生物技术企业(Biotech)。制药企业是以化学合成、发酵等传统制药工艺为主,生产药品和其他相关产品。根据主要产品的不同,生物技术企业分为生物工程制药企业和生物试剂企业两类。随着医药产业的发展和生物技术的不断创新,制药企业和生物技术企业彼此融合,彼此界限逐渐模糊。

据统计,2010年全球10大研发国际领先医药企业共计投入研发资金602.4亿美元,合人民币3 845.30亿元。前10大研发医药企业,美国占据5位,分别是辉瑞、默沙东、强生、礼来、雅培,其新药研究开发费用占处方药销售收入比重均在16%以上,其中默沙东高达27.64%。由此可以看出,美国医药企业对新药研发的重视程度。高投入的研发成本,能够为新一轮的药物研究和开发提供足够的保证。

2.政府为医药基础性研究提供支持。基础性研究多为实现国家的发展战略,成功的基础性研究需要基于对技术发展趋势的分析及对国家发展战略的理解[4]。基础性研究带有公共物品的性质,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因此,政府应当在医药基础性研究中发挥积极的作用。美国国立卫生院(NIH)是美国联邦政府的医学研究中心,同时又是医学研究经费的管理中心。NIH为美国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医疗机构等的基础性医学研究提供资助。美国政府除对医药领域提供直接资助外,还通过间接方式对医药研究与开发进行刺激,例如,设立科研基金、风险投资基金,提供税收优惠等。

3.健全的融资渠道为新药研发提供了金融保障。美国医药研发的高投入来源于企业自有资金、政府资助及金融市场的融资(风险投资、股票融资、债务融资等等)。美国医药研发的巨额回报,使新药研发成为金融市场资金追逐的目标。然后,较为成熟的产学研结合体系成为新药研发的助推剂。美国是产学研合作的发祥地,拥有多种不同形式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例如科技园区、企业-大学合作研究中心、孵化器等。作为新药研发主体的医药企业,其获利能力为产学研合作模式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着重于基础性研究,其前期的研究成果通过技术转让的方式交由医药企业进行产业化,由具备获利能力的医药企业承担产业化所需的巨额费用。因此,较高的获利能力使医药企业承担了风险大、费用高的一个环节,才最终构成了美国产学研合作完善的持续发展体系。

4.相对完善与快捷的评审体系促进了美国新药的产业化。经过数百年的发展,美国医药市场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完善的药品管理、评价及审核体系[5]。新药品评审决定其是否能够进入市场。美国一个普通的新化合物从最初的发现到申请上市,大约需要经过10余年的时间,其中,用于评审的时间大约为6—12个月。

2004年3月,美国FDA(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为进一步提高新药评审的效率,发表《创新/停滞:新医疗产品的关键路径上的挑战与机遇》白皮书,提出“关键路径计划”,主要内容是通过全国的努力推进新药、新生物制品及新医疗器械在研发上的关键环节。该计划有利于推动药物的研发,提高新药上市的速度。

第3篇

医药工业2004年的增加值结构显示,化学药品工业在我国制药生产工业领域仍然占据半壁江山,处于主导支撑地位,中药工业是我国医药工业的重要支柱。生物制药(包括生物类药物)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在全国医药行业的利润中处于补充地位。

“十一・五”医药产业格局

在国际医药市场总体上继续保持需求巨大和大发展的趋势下,我国医药国内市场也将出现旺盛的消费需求环境: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进一步扩大我国药品市场;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全面推进,将进一步促进价格低廉、疗效确切的国产普通药的使用;人口老龄化促使我国的老人用药将有较大增长;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农民收入的提高,为医药市场创造了发展空间。“十一・五”时期乃至更长的时间内,我国医药市场将呈现以下特点:

1.“十一・五”时期乃至更长的时间内,我国医药市场需求将继续保持旺盛势头。研究表明,中国医药市场今后5年内将以15%~20%的速度发展,到2010年将达到240亿美元,成为继美国、日本、德国和法国之后的世界第5大医药市场;2020年将达到1200亿美元,从而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

2.医药行业并购重组热潮继续,在“十一・五”时期或者再多5年将产生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医药企业拧>懿⒐褐刈椴欢峡梗夜揭┢笠凳看蟆⒐婺P〉母窬置挥懈谋洹K孀乓揭┬幸到徊娇牛ぜ?005年~2010年,全行业重组将进一步升级,外资和民营资本对国有医药企业的并购重组比重将明显上升。其中,外资重组医药行业的重点是医药流通业和原料药。

3.从制药业各子行业看,未来5年~10年期间,我国医药市场将继续保持以化学药为主、中药为辅、生物制药为补充的格局。

(1)化学原料药是化学制药增长的主要部分。预计在“十一・五”时期,在国家产业政策支持下,以及市场导向引导下,我国将分层次发展化学原料药;在满足基本医疗用药需求的同时,一些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目前国内短缺的产品将会出现。我国将克服主要依靠维生素C、扑热息痛等少数品种出口的状况,更多的高附加值出口品种将得到发展;化学原料药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会有大幅度提高,生产大国的地位进一步巩固,我国医药市场过分依靠北美、西欧两大市场的局面将有所缓和,东欧、非洲、亚洲、拉美等广阔的国际市场将得到一定程度的开拓。

(2)中药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和中药国际化程度不断深化。国家医药产业“十五”计划鼓励中药现代化。可以预计,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我国中药产业现代化将在“十一・五”时期内得到提高。随着国际上对天然药物需求的不断增加,我国的中药国际化程度将有所深化,将有一定数量的中成药正式进入国际药品市场。

(3)生物制药和国际水平差距将进一步缩小。未来5年~10年是我国生物制药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十五”计划中,国家已经采取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加大对现代生物技术产业化项目的科研补助、技改贴息及企业资本金注入的支持力度,鼓励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从当前情况看,已经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在未来5年~10年,预计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工程药物开发将取得显著成果,将有15种~20种新的生物工程药物投放市场,其中部分将进入国际市场,与国际上先进生物制药的差距将进一步缩小。

4.医疗器械市场前景广阔,但还是以进口为主。目前国内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众多,但医疗器械的功能、质量与国际市场仍存在一定差距,在一些小品种、低档次产品中占有成本价格优势,而一些大型医疗保健仪器,目前还是以进口为主。“十一・五”时期我国国内医疗器械市场虽然潜力巨大,需求将持续增长,但这种以进口为主的态势还将继续。

5.在医药流通业领域,由于企业竞争加剧,企业赢利水平继续下降。目前,医药流通企业竞争“白热化”,各路资本纷纷角逐该市场。除了来自各方面的竞争之外,流通企业面临的压力还包括药品招标采购、药品零售限价、GSP认证加快等因素;加上我国医药分离改革受阻。因此,在“十一・五”时期,流通领域将继续呈现毛利率下降趋势,增收不增利的局面不会改变。

6.医药生产和医药流通将逐步出现专业化分工。现在大的医药企业集团,几乎都有生产和营销部门,自己的产品自己销,生产企业的销售人员直接达到零售终端,企业对生产利润和流通利润都不放弃,但随着社会专业化分工的深入,医药企业将出现药品研制开发生产和市场流通零售的分工,以总经销、总为特征的分销方式将逐步取代企业的营销队伍和销售点。

产业总体竞争态势

在“十一・五”时期,我国医药生产企业和医药流通企业总体上的竞争态势是:大、中、小企业并存,以中小企业为主;进口产品市场份额不断扩大,三资企业市场趋于稳定。

1.在“十一・五”时期将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医药企业集团,但在短时间长期形成的以中小企业为主的竞争格局还是难以改变。 近几年,跨国医药企业已经纷纷采取合资或者独资的方式进入国内市场;在未来几年,其趋势是跨国医药企业把生产中心向研发中心转移;也就是说,从总体上看,外资医药企业在国内市场的份额将趋于稳定,国内市场将面临进口产品、外资企业产品和国内企业之间的竞争。

2.非医药企业纷纷进军医药产业。自上世纪中后期开始,非医药企业纷纷进军医药产业,比较典型的例子包括海尔集团、浙江尖峰集团等。进入21世纪以来,非医药企业进军医药产业的趋势更为明显:香港李嘉诚旗下的和记黄埔集团,2001年以保健品为切入点进入了内地医药领域;2003年和同仁堂联手组建了北京同仁堂和记医药投资有限公司,专门从事中医药的项目投资;2004年李嘉诚又准备和白云山中药厂合作。

3.在“十一・五”时期,原料药主要还是在国内企业之间进行竞争。在化学原料药领域,外资企业所占比重大概为11%左右,而且内资企业的生产水平与外资企业的差距较小,经营效益还具有一定优势,当前进口原料药产品的增长态势也不太明显。可以说,由于我国主要以中低档化学原料药生产为主,这些领域进入比较容易,大多数产品存在严重过剩,企业之间竞争激烈。

4.我国中药业的竞争格局主要表现为:本国企业之间的竞争,以及国外产品的冲击。

近几年来,一些植物药消费和生产比较发达的西欧国家(如德国、法国等)的制药公司开始仿制我国传统的中成药,并逐步打入我国中药市场;日本和韩国从我国进口中药材,加工成中成药之后大量返销我国。近几年,我国中药进口高速增长主要来自德国、法国、日本、我国香港地区和台湾省等地;中药材进口增长主要来自加拿大和美国。

在“十一・五”时期,随着我国中药进口关税的降低,特别是医药流通领域的开放,进口中药和其他植物药对国内市场的冲击将更加明显,而中药制药行业的外商投资企业比重相对较低,大概仅在16%左右,从而导致了国外制药公司有更强的进口动机。

第4篇

关键词:医药产业 刚性需求 国民经济 产业发展

一、医药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1.宏观因素

在世界经济处在调整和低谷中,我国的经济仍保持较为稳定的态势,此时我国的经济发展将逐步进入到内需与外需相互平衡的阶段,以此国内的医药市场将随着刚性需求而进一步走向稳定发展,其从技术到资本转型等方面,都将进入到产业调整的实施阶段,总体的经济发展趋势将有利于我国医药经济进入转型发展阶段。

2.刚性需求促进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医疗条件和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我国本身的医药水平低于发达国家,但却给医药经济创造了发展空间;同时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积不断扩大,医保流动性增加;医保支付水平的提高;城市医疗保健市场的多极化日趋细化,这些都给医药经济以巨大的推动力,让医药产业也呈现出多极化发展,这些都是刚性需求所引发的医药产业大发展。

3.技术层面转型

我国的生物医药技术开展的较晚,以往的计划经济影响了新技术的引进和发展,虽然改革开放促进了医药技术发展,但是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明显。我国的医药产业的技术基础往往重于模仿和改进,缺乏创新和研发,因此进入WTO后此种模仿式的产业模式将受到打击,因此国内的医药企业不得不进入自主研发的技术转型阶段,以此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二、医药产业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

1.医药产业与经济总量之间的关系

在要研究医药产业发展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时,首先应关注的是医药市场的销售情况,因为医药市场的销售额所反应的是最直接的医药产业的经济总量,因为不论是何种经营模式其最终的获利都将归结到其市场销售的业绩上,这是最为直观的了解一个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范围的指标。

从国际医药市场销售的总体情况分析,医药市场的销售额与国民经济的总量之间具有较高的相关性,而且两个变量之间的线性曲线基本是相似的,也就是说二者之间可以利用线性回归来进行分析。线性关系分析可以了解到,医药市场的销售额与国民经济之间的相关度可以到达95%以上,这样就可以证明医药市场的销售情况实际上可以反映国民经济的发展情况,即医药市场的发展可以对国民经济总量产生影响。简单的举例说明,如果国民经济总量增加100元,则医药市场的销售额就会随之增加1元,可见医药产业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医药产业在发展中如果处于一个长期稳定的增长态势,则经济发展也会随之稳定提高。而随着医药产在前面提及的各种要素的推动下持续发展,则经济的发展也将趋于稳步,医药产业也将以一个近似直线的比率在经济按照中起到作用。

从我国的总体情况看,医药产业在市场上所产生的销售额还不能完全达到或者接近前面所提及的线性关系,我国的医药产业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偏离趋势,因此说明我国的医药产业发展还有发展的空间,也说明我国医药产业对经济的影响程度还没有达到国际水平。在相关的研究中显示我国的医药市场销售在国民经济占有率上还没有达到前面提及的1%的平均水平,这表面我国的医药产业发展还没有完全释放其能量,空间广阔。

2.医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医药产业对虽然与经济总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线性关系,但是其发展是否就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即医药产业的发展速度与经济发展速度是否也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也是研究医药产业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一个重要内容。经济的发展在某个时期内是呈现出相对稳定的曲线,如果经济发展稳定的使其不会形成剧烈的波动。但是经过研究医药产业的发展增值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相对的指标指标,其可以敏感的反应出现经济发展中各种因素的影响。为了削弱短期波动的影响,并充分考虑经济增长与医药产业发展的时滞性,研究往往利用某个经济发展相对稳定的时期,对医药产业发展的增长率与经济指标进行相关性的分析,以此获得较为准确的分析结果。

从医药产业的性质看,其与防治疾病有直接关系,是提供生活保障的一种必须品,从根本上看不会受到经济的波动而发生起伏。现实中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公众对药品的质量、品种、数量等都会有不断的高要求。所以在世界范围内医药产业都是一个具有防御性和成长性双重性质的经济系统。从一个国家的范围内看,因为医药产业具有较高的需求收入弹性,即收入提高将带动人们对医药产品的期望和实际消费水平,同时对价格则十分命敏感,在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景气期,收入的增长可以拉动药品需求,而医药产业发展增速加大,当出现不景气期,药品的需求不会出现大幅度下滑。这就是药品产业经济发展速度与经济发展速度之间的规律。所以药品产业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增速没有必然的联系,医药产业的发展速度不会表现出忽高忽低的大幅度波动,而呈现出整体的平稳和高于经济增长速度的双重特征。

三、医药产业与经济发展共赢的思路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加深,我国的经济受到国际经济的影响越来越深,不断的融入到全球经济环境中,导致国外进口药品的关税将逐步降低,这将直接影响我国内部的医药产业环境。从前面的论述看,医药产业对国民经济和国民经济的发展都有着一定的影响。因此我国的医药产业发展趋势和方向将直接影响我国经济基础,尤其是对国家建立其完善的医药保障系统更是影响深重。因为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医药产业对社会保障系统做出的贡献是不容忽视的,而其发展将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稳定。以此面对国际化的冲击和经济的国际化,我国的医药产业发展必须寻求自身发展的特殊模式,以此获得较好的发展空间和结果。

从医药产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看,医药产业的发展将推动经济的发展,首先,我国人口众多,影响医药产业发展的因素中刚性需求占据了主导地位,因此满足基本需求并保障医药价格合理将成为我国医药产业所必须承担的义务,同时广阔的市场空间也给产业带来了发展的空间。其次,技术的落后导致了我国的医药产业发展将在进入WTO后受到影响,以往的仿制模式将逐步推出历史舞台,因此高科技创新的医药产业发展是大势所趋。

综合的看我国的医药产业发展应当走内外结合,高低结合的发展模式。即在产业发展中利用合作模式将国外的先进管理和经营模式引入到国内,进而发展成为具有自主研发能力的医药企业,即利用的模式对国际市场中较为成熟的产品引入国内,首先确保其在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占有市场,以此逐步确立自身的网络渠道维护效益。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后就可以利用自身的资产优势组织进行技术研发,利用成熟的渠道将新产品推向市场以此从仿制中蜕变出来,实现内外结合。另一方面,医药产业应立足我国的国情,针对性的开展基础药品的开发和生产,即生产质优价廉的药品系列满足社会医疗保障系统的需求,利用本土和价格优势占有低端市场,以此稳定原有的竞争优势和发展能力,进而获得资本积累。然后利用资本积累依托科研机构和高校资源进行产业技术升级,研发技术含量更高的产品,这样就实现了高低结合。

四、结束语

医药产业是关乎民生的重要产业,其具有双重性质,一方面其发展不会完全受到经济发展的影响,而其发展却反作用与经济发展,对其有推动作用;一方面其发展的速度相对稳定,不会受到经济发展速度的影响。所以在经济国际化的趋势下,我国的医药产业要发展就影响从基础做起,利用刚性需求发展基础优势,进而获得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黄崇利,王维刚.医药产业的发展过程与成长轨迹[J].经济研究导刊,2009,(15)

[2]李进.对我国医药产业发展的思考[J].亚太传统医药,2009,(02)

[3]邹鲜红,罗承友.我国医药产业成长因素实证研究[J].中国药房,2008,(34)

第5篇

外资药企巨头默沙东近日宣布,与三星旗下生物制药公司三星Bioepis已达成协议,共同开发和商业化多个生物仿制药。

据统计,未来5年内全球将有超过631个专利药到期,品牌专利药将失去专利保护,从而让出市场独占权。而专利药到期,意味着原研药企们正在告别长达20多年的黄金时代,而不得不转战仿制药领域,开启新的竞争阀门。

近来,包括阿斯利康、葛兰素史克、辉瑞、默沙东、诺和诺华等大型外资药企,在中国仿制药市场动作频频,或收购本土药厂,或与本土药企组建合资企业。

分析人士表示,中外医药公司频频强强联合,共同开发国内外仿制药市场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外资药企借道中国企业以享受成本优势,同时有效规避国内基药招标外资势弱的现状,也可以促使中国医药企业实现产业升级,并加速国际化。

外资药企转战仿制药

外资药企巨头默沙东近日宣布,与三星旗下生物制药公司三星Bioepis已达成协议,共同开发和商业化多个生物仿制药。

根据协议,三星Bioepis将负责临床前和临床研究、过程开发和制造、临床试验和注册,而默沙东将负责商业化。

早在2008年,默沙东就成立了生物投资业务部,开启了默沙东进军生物仿制药市场竞争的新战略。就在去年,默沙东还“联姻”了国内知名民营企业先声药业,共同成立合资公司。这意味着默沙东将在中国乃至全球市场涉猎越来越多药物的开发领域。

据统计,未来5年内全球将有超过631个专利药到期。其中,最畅销20种处方药中有18种在列,全球销售额高达1420亿美元。品牌生物药将失去专利保护,从而让出市场独占权。在此背景下,诺华、默沙东、礼来、辉瑞、葛兰素史克、拜耳等外资制药巨头都在积极备战生物仿制药。

外资药企怎样才能弥补其专利药到期后利润下滑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呢?因为创新药物的研发存在投入高、周期长、风险大等特点,成功率较低。外资药企弥补不利影响,不仅需要转变药品的研发方向,同时也要采取合资与购并等措施积极进入仿制药品领域,并有选择性地布局全球仿制药品市场,以抢占品牌专利药的专利到期后的市场布局优势。

2012年初,阿斯利康药业(中国)有限公司的仿制药基地项目在江苏泰州正式开工,该项目注册资本5000万美元,总投资2.3亿美元,是阿斯利康迄今为止全球最大的独立生产基地。据了解,阿斯利康药业(中国)有限公司项目主要生产静脉注射产品和口服固体片剂,此次在泰州开工的生产基地将于2013年全面投产运营,全部供应中国市场。此前,阿斯利康与广东从化一家民营仿制药生产企业——广东倍康制药有限公司签订了收购协议,拟着力抗感染药品的生产和销售。

不仅是阿斯利康,包括葛兰素史克、辉瑞、默沙东、诺和诺华等大型外资药企,近期在中国仿制药市场也是动作频频。

据称,现在部分外资药企已开始在中国加大投入,兴扩建生产、研发基地,并与中国药企成立合资公司,其业务发展重心转向仿制药市场转变的趋势明显,未来中国仿制药市场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

生物仿制药机遇将至

分析人士表示,外资药企决战仿制药市场,一方面是应对专利药到期带来的尴尬,另一方面是对巨大的仿制药市场的无限憧憬!在原研药投入产出比日渐降低、专利到期让市场腾出巨大空间的双重作用下,仿制药领域成为另一片博弈的战场。

某知名外资药企研发总监表示,在专利药到期的同时,一些公司战略上的大转型也势在必行,比如转向曾经不屑于从事的仿制药(非专利药)市场。

全球专利药物到期已经完全进入了高峰期——未来5年内,专利到期的药物全球销售额高达2550亿美元,覆盖了高血压、哮喘、糖尿病、抑郁症、高血脂、艾滋病及双相情感障碍等多个领域。

调研报告显示,全球前20大药企平均有35%的药品将于2009-2013年之间到期,包括辉瑞的降血脂药Lipitor、默克的降血压药Cozzar、葛兰素史克的哮喘药Seretide/Advair等在内的知名药物。

从2011年至2015年,又将有价值770亿美元的药品专利过期、美国新医改将在未来10年内消耗约1万亿美元,这两个数字同时刺激着制药企业敏感的神经。

分析人士指出,新药研发的中间环节非常复杂,新药的发现和开发中间会出现衔接不畅的问题,这为仿制药带来发展了机遇,因为仿制药经过验证的,已经规划化生产。

据称,20年前寻找发现一个全新的生物化学结构的药物的代价,一般是10年时间,8亿-10亿美元;现在即便时间和开销翻倍,也几乎找不到重大研发价值的那种重磅炸弹式的新药了,因为能找能试的,大家都试过了。

值得一提的是,实验室层面的艰难还不是全部。受宏观经济影响,近年来世界各国政府均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相应的政策,而降低高费用的专利原研药物使用,转而加大对价格低廉的仿制药使用几乎成为各国高度认可的一项措施。

据不完全统计,美国有超过15%的人群在服用2011-2012年期专利期满的药物。据美国仿制药商协会表示,2000-2009年,仿制药为美国卫生保健系统节省的费用为8240亿美元,现在每3天可节省10亿美元。

据称计,全球2005年至2010年品牌产品的专利过期令消费者节省了540亿美元,相应的,至2015年,该项净节省将逾980亿美元。在成熟市场中,美国的仿制药消费市场会最大限度地扩张。

分析人士指出,专利到期高峰来临,仿制药迎来历史性机遇。而中国目前已是全球最大的原料药生产国与出口国,中国非专利药市场的增长速度在20%以上,远远高于全球10%左右的增长率。如果把中国仿制药市场比作是一座金塔,试问,如此巨大商机怎不迷诱灵敏的外资药企攀爬?

中外合资可实现双赢

据称,收购中国本土药厂,在仿制药市场增加竞争力是一些外资药企现在采取的策略。去年上半年以来,类似的外资药企收购案就不断发生。

然而,在外资药企频频谋划收购的趋势下,收购的风险也在悄然提高。例如,收购的价格越来越高,不一定能够找到很好的收购对象。

结合中国市场来看,外资药企与本土仿制药企业的携手正在成为新的被不断复制的路径。事实上,外资原研药企联手本土企业开发仿制药正在成为一种趋势。

有关专家表示,中国已经批准上市的13类25种382个不同规格的基因工程药物和基因工程疫苗产品中,只有6类9种21个规格的产品属于原创,其余都属于仿制。如海正药业、先声药业、复星医药,均被认为是国内仿制药的代表。

据不完全统计,未来5年内全球将有超过631个专利药到期。其中,最畅销二十种处方药中有18种赫然在列,其全球销售额累计高达1420亿美元。如此背景之下,“王牌产品”专利到期,让国内仿制药企业早已等候多时。

分析人士指出,与本土企业的合作,对于原研企业而言,一方面能享受已有的基层渠道网络以及相对低廉的成本优势;另一方面,可以避开此前因“坚守原研药物价格”所导致的舆论漩涡;此外,除了自己已有的品种,还可以利用新的平台仿制别的原研药企业的专利到期品种。

不久前,海正药业与辉瑞公司创建合资公司,实现双方在研发,生产管理,营销等方面的互补。外资药企与本土企业合作,将有助于提高国内仿制药行业的水平。

第6篇

欧债危机挥之不去,“欧猪五国”债务问题时常困扰欧洲经济。而另一边,美国国会两党就美债上限纠缠不休,加上经济数据参差,增添投资者对美国经济复苏放缓的忧虑。在环球经济前景未明,市况波动之际,防守性的投资能得到投资者的垂青。其中健康护理市场由于受政策扶助,加上估值吸引及股息率较高,为不俗的防守性选择。

欧美经济不稳

继希腊和葡萄牙后,评级机构穆迪再将爱尔兰的信贷评级下调至垃圾级别,并维持评级前景为负面。受该消息的影响,爱尔兰10年期国债孳息率曾急涨至13.78%的历史新高。市场亦忧虑欧债危机或会蔓延至债台高筑的意大利,令欧债问题愈演愈烈。据欧盟的估计,意大利政府负债占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率将高达120%,在欧元区之中仅次于希腊。

除了欧洲饱受债务问题困扰外,美债上限问题也为美国的经济前景蒙上了阴霾。受美债上限谈判进展缓慢影响,评级机构标普称已将美国放入信用观察名单,很可能在未来3个月内下调美国信用评级。在欧美债务危机的拖累下,欧元兑美元曾挫至近7个星期低位,美股更一度连跌6周,为去年8月以来最长的跌浪。

防守之选: 健康护理基金

由于股市波动,投资者可以考虑投资于防守性股份,其中健康护理基金为不错的选择。健康护理市场涵盖的范畴广泛,包括医疗保健、护肤美容,以至个人卫生产品,其中以医疗保健市场规模最为庞大。根据世卫的资料,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医疗保健市场,有关开支约占GDP近20%,人均医疗保健开支则逾7,000美元。

随着经济发展、人口老年化,以及健康意识逐渐增强,将推动全球对医疗保健及药物的需求。受惠全球健康护理开支上升,以及相关国策扶助,健康护理基金的前景看俏。

受惠国策扶助

去年3月,美国政府通过9,400亿美元的医疗改革法案;我国政府在“十二五”规划中也提及,将为居民提供更多医疗资源,包括医疗补贴,并预计今年在医疗保健方面投放1,250亿美元。在有关政策的扶助下,将刺激医疗产品及服务的需求,并有助推动全球健康护理市场的发展,尤以我国的医药市场增长最为显着。IMS Health的数据指出,2009年全球医药市场增长约5%,中国医药市场增长则高达22%,并估计未来5年平均每年复合增长约20%。许多海外制药公司也被中国急速增长的医药市场所吸引,纷纷来华投资。美国著名药厂辉瑞(Pfizer)、默克(Merck),以及英国葛兰素史克(GlaxoSmithKline)等先后和国内企业展开了各类型合作。

专利药到期促行业并购

即使全球医药市场的增长可观,但跨国药业公司仍面对专利药到期、新药上市数量不足等问题困扰。统计显示,今年将有10多种畅销药品的专利权到期,与之相关的年度收入近500亿美元。

为解决问题,不少药企透过并购来提升本身的产品种类,藉以维持竞争力。例如,法国最大药厂赛诺菲安万特(Sanofi-Aventis)于2月中旬以201亿美元收购美国生化公司Genzyme,成为2009年11月以来最大宗药品购并案。而我国龙头医药股国药在去年和今年初共完成了36项收购交易。

医疗旅游及整容业急速崛起

除了医药市场外,医疗旅游、整容等行业于近年快速崛起,带动相关健康护理产品及服务的需求,为健康护理市场注入新的增长动力。目前全球医疗旅游人数每年达数百万,当中亚洲成为全球最大的医疗旅游市场,估计其产业收入每年高达30亿美元以上。另外,国际美容整形外科学会的调查显示,中国的整容手术数量在亚洲居首,占全球总数的12.5%,紧随美国和巴西之后。

基金具抗跌能力

健康护理基金一般主要涉足于医疗及保健相关的股份,涵盖范围包括药业、医疗技术设备、日常健康护理产品,以及康健护理服务等。现时,健康护理市场的估值仍然吸引。根据彭博的数据显示,今年纽交所健康护理指数的预测市盈率将降至11.6倍,股息率亦达2.8%,两者均优于标普500指数的13.2倍预测市盈率及2%股息率。据晨星亚洲数据,过去一年健康护理基金的平均回报可达20.4%。

无论经济情况好与坏,市场对医疗、保健的产品及服务仍有一定需求,加上相关股份的股息率较高,此类基金于逆市中甚具抗跌能力。于金融海啸时,个别健康护理基金表现理想,仍能取得正回报,可为投资组合带来较为稳定的长线回报。

(香港御峰理财研究部供稿)

第7篇

国务院总理在会见拉米时对中国入世五年做出了评价。 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认真履行入世承诺,并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积极调整自己的对外贸易政策。在短短五年时间里,中国平均关税大幅降低,服务贸易领域的开放程度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不仅使自己从中得益,而且也为世界经济贸易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过渡期即将结束,面对新的挑战,中国将继续坚定不移地坚持对外开放,在开放中发展,在开放中与世界各国实现互利共赢。

加入WTO,国内医药市场更加开放

加入WTO以来,我国政府履行入世承诺,全面对外开放,国内外医药市场加速融合,提高了企业的竞争意识,极大地促进了企业组织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

1、药品知识产权保护政策进一步与国际接轨

从目前我国医药科技发展现状看,短期内很难在新药创新研发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无法改变以仿制药为主的局面。新的药品管理办法,重新定义了新药概念,新药保护由行政保护转为专利保护,取消了原有对新药根据类别给予一定行政保护期的做法,使大批企业纷纷涌入仿制药品领域,同品种生产企业数量大幅增加,国内药品同质化竞争日益加剧。

国内医药市场强劲的增长势头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吸引了国外制药企业进驻本土市场,继以贸易、投资设厂等方式之后,国外企业已经开始瞄准研发领域。一批知名的大型跨国制药企业不仅先后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地设立中国研发中心,而且还将中国市场作为新的业务增长点,与全球同步在中国申请新产品专利注册和上市注册。由于国外企业在长期新药研发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成果,国内企业面临更大的市场竞争压力。

2、非关税措施阻碍国内企业进入国际市场

入世后,我国政府大幅下调了药品的进口关税及部分医药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取消了进口大型医疗装备的特定产品招标管理。

加入WTO后,我国凭借在化学原料药领域的生产和人力成本的优势,成功地开拓了国际市场。部分国内企业为了抢占国际市场份额竞相压价,造成低价恶性竞争,大量廉价产品涌入国际市场,使国外反倾销、反垄断诉讼此起彼伏。由于我国反倾销预警机制不健全,企业缺乏应诉经验,处境很被动。能源、原料的涨价,出口退税率降低和美元汇率的变化,使某些传统出口原料药正在失去优势。

2000~2003年我国医疗器械平均关税由11%降到5%~6%,取消了原有大型医疗设备进口的审批权。受巨大的中国医疗器械市场的吸引,国外知名跨国医疗器械企业增加了在华投资,世界医疗器械前十强中有八家已在中国建立生产基地。目前国内近70%的医疗器械市场已被跨国公司占领,除少数品种外,国内医疗卫生机构的中高档医疗仪器设备中进口产品占总装机容量的比率高达90%以上。除了超声聚焦等少数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外,不少关键技术被发达国家大公司所垄断,国产医疗器械产品不论在技术能级、档次方面,还是在产品功能、外观以及操作便捷方面,与美、欧、日等发达国家有明显的差距,产品技术性能和质量水准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难以满足国内临床和科研的需求。我国卫生机构大量采购进口医疗器械(特别是精密医疗仪器),过度追求现代化高标准配置,也是目前我国医疗费用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药出口面临一系列非关税贸易壁垒等障碍,如绿色壁垒、蓝色壁垒等技术壁垒,进入国际市场困难重重,多年来出口增长缓慢。入世后关税的降低使国外产品的进口更加有利,对国内中药市场形成一定的冲击。

3、药品分销市场全面开放

加入WTO后,我国取消了对外资参与佣金及批发服务和零售服务的地域、股权、数量以及特许经营的所有限制,实施了新的《药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医药分销市场对国内外资本全面放开,标志着国内医药市场全面竞争时代的到来,我国的医药流通企业也真正进入了优胜劣汰的发展阶段。

民营资本和国外资本的进入,对我国传统的药品批发、零售模式产生重大的影响,推动了行业在药品采购、仓储配送、批发零售和售后服务等全方位销售服务领域管理水平的提高。

背景资料

中国入世5周年・地方篇-全国各地积极应对

入世后,我国很多地方成立了WTO事务机构,这些机构是应对入世工作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地方WTO机构协助政府协调各部门与企业之间的WTO事务工作,贯彻落实与WTO事务相关的政策,为中央政府对外贸易谈判提供基础信息资料和依据,为指导企业积极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和公平贸易秩序做出了重要贡献。

为了将上海各界WTO专业人士集结起来,为中国入世群策群力,2005年12月11日,上海市欧美同学会成立了WTO专业分会。

入世5年来,厦门市对外贸易不断增长。

深圳积极推动外向型经济

2005年12月19日,参加WTO第六届部长级香港会议7位驻WTO 大使移师深圳,出席第四届“WTO与深圳国际化”高级论坛,为深圳国际化建设把脉。

2005年9月13日至16日深圳市世贸组织事务中心承办商务部“全国地方WTO后过渡期综合性应对―贸易救济(深圳)培训班”。

上海WTO事务咨询中心成立6年来,为上海和中国的入世工作献计献策。

湖北武汉港码头来自世界各地,印有众多国际知名企业名称的集装箱堆积如山。

河北省开放型经济绩效斐然

河北钢铁行业

目前,河北省钢、钢材、生铁的产量位居全国第一。主要产品产量继续高速增长,产品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河北食品加工行业

加入WTO以来,在三鹿集团、承德露露集团等龙头企业带动下,河北省食品工业发展速度较快,优势产品产量增幅较大。

河北纺织品服装行业

加入WTO以来,为适应纺织品贸易一体化的新形势,河北着力发展新型化纤原料、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纺织品、装饰用纺织品、产业用纺织品四大领域。

河北医药行业

第8篇

作为国内医药上市企业龙头,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600276.SH,下称“恒瑞医药”)一直以来备受市场关注。其是国内最大的抗肿瘤药和手术用药的研究和生产基地,主要生产有抗癌药、、造影剂、电解质输液,还有少量抗生素、降压药。

近几年,公司营收与净利润都保持增长,据其2016年8月29日的半年报显示:上半年营收52.7亿元,同比增长20.3%;净利润13.1亿元,同比增长23.8%。毛利率整体提高2.42个百分点。

公司当前业绩相对不错,但是,能体现其发展后劲的研发能力如何?产品市场份额怎样?为何销售费用比竞争企业偏高?有何市场风险?就上述相关问题,《投资者报》记者试图联系公司相关负责人进行采访,但并未收到回复。

抗肿瘤药及领先同行

恒瑞医药的前身是连云港制药厂,现任董事长孙飘扬曾任该厂技术员。这家作坊式小厂在1991年至1996年间开发了20余种新产品,1996年销售收入突破亿元。1997年改组为恒瑞医药。近年来,恒瑞医药在抗肿瘤药物研发及销售上做得风生水起。

抗肿瘤药物的市场潜力一直很大。因为在所有疾病当中,癌症最难治愈,并且治疗周期长,费用高昂。而残酷的医药行业当中能带来可观收益的就是那些无法简单治愈、需要长期给药的品种,其中当属抗肿瘤药物为最。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14年的《世界癌症报告》,2012年全球癌症新增病例有一半在亚洲,而其中绝大部分又在中国。中国每年新增癌症病例350万例,死亡250万例。而近五年,全球抗肿瘤药物复合增长率为7.6%,高于全球药物市场的4.3%,2014年全球抗肿瘤药物年度开支超过1000亿美元。而2013年中国肿瘤药物市场规模为320亿人民币,10年复合增长率为24%,远高于全球增速。

恒瑞医药的抗肿瘤药销量连续七年在国内排名第一,市场份额超过12%,2015年销售额为38.4亿,较上一年度增长27.8%。且抗肿瘤药物研发成本高,行业壁垒明显,基本属于强者恒强局面。且对于抗肿瘤药品来说,还有一个机遇是,近几年大量海外专利药物将会到期。在2014年至2020年的7年内,就将有6种抗肿瘤药品专利到期,它们在2013年的销售额合计达93亿美元。

除了抗肿瘤药物之外,也是恒瑞医药的主要产品。

随着国内手术数量的不断增加,的销售额也不断攀升。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住院手术人次复合年均增长率达10.43%,目前,已达到近10年的最高值,其中住院手术人次约占四分之一左右。而国内重点城市样本医院麻醉剂用药市场规模已达16亿元以上,比上一年增长16%。丙泊酚、七氟烷、瑞芬太尼、舒芬太尼、罗哌卡因、依托咪酯等药物销售排名居前,预测国内市场规模已超过100亿元。

恒瑞医药的种类在吸入麻醉剂,其中,七氟烷市场份额位居首位。根据恒瑞医药2015年年报披露的信息显示,其手术麻醉产品销售额25.2亿元,增长20.2%,毛利率89.6%。吸入用七氟烷通过FDA认证,经过多年培育已经顺利打入国际市场并出口美国。

新仿制药开发和销售决定未来

除了以药物运用领域来分类,制药企业还将药物分为仿制药、原料药等。恒瑞医药营收的90%都来自于仿制药。

而在2014年至2020年的7年内,将有 2590亿美元的药品面临专利到期的风险,其中46%的市场份额会被仿制药侵蚀。这也令药企的增长点变成不断抢夺新到期的仿制药市场。

仿制药市场存在一个特点,就是新的仿制药上市后销售量会迅速上升并且达到稳定,比如,仿制药品种环磷酰胺(抗肿瘤药物)在2014年11月上市,短短两个月之内,市场份额就飙升至37%以上。而恒瑞医药现有产品市场份额逐渐趋于稳定,这也意味着恒瑞医药无法依靠现有产品完成超预期的利润增长。只有形成阶梯化的药物研发进度,才可以降低研发失败导致的青黄不接的可能性。

所以恒瑞医药的快速增长能否维系,就得依赖新的仿制药的开发和销售。虽然数据显示恒瑞过去4年中有75个仿制药申报临床,但是无论是仿制药的申报还是新药的开发都存在诸多的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