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14 17:29:1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资金预算编制的基本方法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事业单位;预算编制;资金;解决
中图分类号: D6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2-39-2
0 引言
事业单位是保障我国各项公共基础事业平稳发展的重要单位,在财政支出与收入中资金流动量大、资金项目多,财务预算是一大难题,加强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编制能够有效解决当前问题,推动我国各项事业均衡和谐发展。
1 事业单位加强部门预算编制的必要性
近年来,国家开始逐步增加建设民生项目的专项费用,这就对基层部门做好基础预算编制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把握好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编制,才能确保民生投资的钱都花到了刀刃上。目前,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的主要编制方法,是结合单位的下一年工作计划,参考前几年的预算执行情况,考虑人员变动和工作重心调整情况,尽可能合理的编制预算计划。这种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编制的方法改变了以往的缺少对费用使用情况控制的模式,增强了工作的透明度,使得我国财政预算管理向科学化、法制化和规范化方向迈进。
2 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编制中存在的问题
2.1 收入的预算数值与实际数值出入较大
很多事业单位部门在预算编制的过程中,缺乏应有的前期调研和分析,只是根据上级下发的指标,理想化机械化的将指标进行二次分配。或者采用上年基数加增长的方法来确定预算的数额,缺乏科学化的管理,甚至没有全面考虑事业收入、经营收入等费用,造成实际收入数值和预算出入比较大的现状。同时在实际的预算编制过程中,财务部门与实际执行部门存在信息不对称和沟通不及时的问题,缺少能够既掌握该事业单位未来发展规划又能掌握如何参照过去预算决算数据制定下一年度预算计划的人才。这样就导致预算编制的结果可能会失真。
2.2 基本支出预算没有考虑全面
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编制的过程中需要全面地考虑人员的工资福利状况,考虑“三公”经费的压缩现状,考虑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的按明细科目分类的现状。如果只是机械地根据去年的执行情况编制预算,就会出现问题。另外,一些差额事业单位的人员经费在不准确的预算数据下,更难得到保障,往往在执行的过程中需要在年末进行账务调整,最后又导致下一年度会计核算数据反映信息不真实的后果。也就是说基本支出预算环环相扣,在制定之初,就应该综合考虑。
2.3 预算单位对部门预算的认识不足
很多事业单位对于部门预算的认知不足,忽略了基础数据的收集和整理,部门领导缺乏基本的责任意识,认为编制预算主要是财务部门的工作,忽视了对本部门的严格把控。实际上预算是通过数字编制未来某一时期实现目标的安排和行动计划,需要依据国家的有关政策逐级上报、审核和汇总。此项工作严肃且认真,是一个集业务、资金和费用为一体的综合性的体系,需要各个单位配合好,群策群力,做好此项工作。
2.4 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不重视
政府采购预算编制属于政府采购范围的支出项目,需要和部门预算同步编制。很多事业单位在执行的过程中,将两者分离核算,这很容易造成政府在采购中缺少资金保证。同时一些部门领导认为对政府采购的预算可以灵活掌控,不应该过细过严,这实际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不利于财政资金的有效使用。部门预算编制人员需要在编制预算的过程中,把握好资金的分类、项目名称及采购需要量,做到如实编写,绝不虚报和瞒报。
2.5 预算资金使用效率低执行和监督力度不足
目前对于预算资金的监控主要方式是要求按照月份均衡使用,由于各单位的特点不同,这种统一的执行标准可能会影响到一些资金的使用和预算进度完成情况的考核。事业单位应该把握好预算资金的使用,杜绝突击进度花钱的现象。另外,主要把控会计集中核算和会计监督脱节的现象,搞好财务管理和日常监督工作,花力气花时间去做好业务科室的核算人员的培训工作,要求其了解核算部门的职能、工作性质和专项资金使用情况,执行和监督齐抓共管。上级主管部门要肩负起监管责任,确保部门预算能如实地反映基层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状况。
3 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编制中问题解决建议
3.1 提高对预算编制工作的重视程度
财务部门需要起到领头作用,加强对部门预算编制重要性的宣传工作,提高全单位对于预算工作的重视程度。预算编制工作开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下一年度工作的正常开展与否,需要切实地增强部门之间的配合,内部之间做好协调,把预算工作当成一个大事来抓。同时预算编制工作的直接负责人,应该加强基础知识学习,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参与各项培训,了解政府的宏观信息政策,提高预算的编制效率,确保所编制的预算具有合法性、真实性和实际应用性。
3.2 降低财务风险和审计风险
事业单位部门预算主要是依据真实可靠的基础数据,需要大量的准备工作为前提。对于大宗的办公用品、办公设备和专用仪器设备,一定要使用政府采购的模式,图书政府的主导性地位。要按照采购的项目、数量和资金来源编制政府的采购目录和清单。对于建设项目和专项的支出,需要提供支出项目申请,出具项目论证报告。碰到政府要求的刚性支出项目,需要合理地做好预算,不能违背国家相关制度的要求。
事业单位必须掌握财务的真实状况,参考以往的预算执行情况,测算好支出项目的支出范围和标准,结合下一年度的工作计划和安排,做好各个部门的预算,最后汇总到单位形成“大预算”。这种共同编制预算,实施项目预算内部或者外部专家评审的方式,可以完善整个预算环节,有利于部门预算编制工作的顺利进行,促进部门预算的快速发展,值得学习。
3.3 加强预算编制管理夯实预算执行基础
各个部门都应该严格地执行《预算法》及《预算法实施条例》的要求,从预算编制的源头,做好预算工作科学化和精细化的发展。建立预算的部门需要考虑到当今社会物价水平的高低,以此为基础,使得预算编制合理。同时应该进一步推进基础支出预算编制中的定员定额管理模式,确立项目支出预算中采用项目库管理模式,推进项目预算的发展,细化基本预算体系。
3.4 加强预算执行中的控制力度完善绩效考核制度
想要确保预算执行,离不开各部门之间的配合和努力。预算执行的监管部门需要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的控制力度,事业单位内部应该经常性地进行内控检查,降低财务的运行风险。对于在检查中,表现突出的单位,要及时给予奖励和表彰;出现问题的单位,要追究相关人员责任,限期整改。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会有助于保障预算的执行,确保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率。
3.5 强化决算管理和审核力度
只有加强决算审核力度才能够保障预算的完整性、真实性和有效性,对于项目严格按照预算内容核算的,需要决算去反映整个预算的执行情况。具体的做法是控制好基础支出和项目支出的分别核算,对于项目要严格地按照预算内容单独核算。同时,决算将作为下一年度预算结果的依据和参考,预算单位要明白需要更有动力的保障预算和实际执行的一致性。
3.6 推广“零基预算”编制办法改革预算编制流程
目前,事业单位部门预算常采用“增量预算”的编制方式,存在一定的漏洞和隐忧。改变现有的模式,采用“零基预算”的方式可以考虑好各种因素带来的社会效益,发挥更大的财政功能。同时在整个预算的编制流程中推广使用“自上而下”的模式,避免在预算的编制过程中出现过度和浪费的状况,有利于资金的合理分配。
单位领导需要高度重视本部门的预算编制工作,各个处室之间应该相互配合,做到责任和分工明确,保证相互之间的交流和联系,对于下一年度的工作应该早做计划和安排,将预算细化到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中去。同时整个部门要提高自我约束、自我控制和自我发展的能力,需求有效的方法和流程管理好预算的编制和控制工作。预算的编制人员需要加强相关部门情况的了解,进行合理必要的调研工作,确保预算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充分发挥应有的效能,提高预算流程的顺畅性。
3.7 强化对于预算的监管力度
各级预算单位应该建立和完善内控控制体制和激励机制,将预算编制的责任落实到人,通过绩效考评制度和工作业绩进行考核挂钩,严格执行和密切关注支出执行的进度情况。根据事业单位的不同性质,有重点有区分的将预算工作按月份均衡考核,加大对重点单位和项目的预算执行情况的考核力度,及时地发现问题和查摆原因。同时财务部门和审计部门理应肩负起相应的责任,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对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内部的审计和控制,提升预算支出和执行的管理力度,增强预算单位责任感和自查意识,防止不良事件的发生。
建立健全基层事业单位预算资金的跟踪回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以及预算项目的变更、取消、追加和调整审批制度,加大对于监管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处罚力度。会计集中核算部门的人员应该对本部门的职能、工作性质和专项资金的用途,有基本的掌握,做好基础把关工作。上级预算监督单位需要及时地检查和发现问题,对于存在的挤占、挪用项目资金,隐瞒收入、虚列支出、收支“两条线”执行不严等常见问题,要有基本的敏感程度,能够迅速地找出。总而言之,事业单位部门需要自查、互查,迎接上级检查结合的方式,做好预算编制工作,最大限度地防范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
4 结语
我国处于预算管理改革的初级阶段,需要进一步地开展综合性的预算编制和改革工作,借鉴国外的先例,发展符合我国经济特点的预算管理体系。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的编制工作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各个事业单位需要进一步加强和重视此项工作的开展,建立健全一套科学、合理的工作流程和体系,对可能发生的费用项目进行合理地分析,做好预算编制的基础工作,使得预算的编制具有科学性和前瞻性。同时上级部门应该加强其监督的职能,监管好预算的编制工作,在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预算监管上全方位尽职尽责,以保障事业单位的稳步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张明华.浅析事业单位绩效预算管理[J].中国外资,2013(16).
[2] 冯小红.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的协调[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5(03).
[3] 余秀萍.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与预算内控的建立[J].全国商情,2014(18).
[4] 杨洪.浅议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的协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11).
关键词: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预算编制
中图分类号:F8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7-0-02
一、引言
事业单位的特殊性决定了其资金来源的特殊性,其资金主要依靠政府的拨款及行政收费。
事业单位预算编制指事业单位出于实现预定经济目标的考虑,进行的系统性财务核算管理活动。预算编制覆盖了事业单位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通过对单位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的管理,实现促进单位整体实现的目的。
二、事业单位预算编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1.管理者和业务科室预算意识不强,造成预算编制的质量不高
就事业单位而言,预算的整体工作主要是由各科室提出,财务部门整合完成。
由于在实际的编制工作中,管理者和各职能科室对预算编制既不积极参与,也不予必要协助,财务部门在这种情况下所出的预算编制,必然是离题万里,难以正确反映单位实际的收入和支出的情况,这造成了对预算执行工作的阻碍。再者,在编制预算时,财务人员没有很好的与本单位的下一年度中心工作和工作思路结合,只是对照以前年度预算进行“依样画葫芦”,闭门造车做预算,基本上是延续上一年度的支出作为参考,预测性的加入一些有可能开展的工作任务编制预算,这样一来编制的预算存在不科学和不切实际的问题,只是简单地为获取预算结果而编制预算。
2.预算编制时间短,编制方法不科学
预算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预算编制作为整个预算管理的起点,至关重要,需要每个部门和人员积极参与,广泛地进行调研论证。然而,目前预算编制时间过短,笔者在本单位参与预算编制,基本上是9月初布置任务9月底就要求上报,编制时间不足2个星期,财务部门在人手少,时间紧工作量大的情况下,缺乏必要的调查研究取证,所做的预算编制,往往难以全面和完整,也缺乏必要的可操作性,造成编制的预算比较笼统。其次,预算编制的方法过于简单,本单位在编制下年度预算安排时,都是以上一年度的实际支出为基础,增加考虑新因素来确定下年预算的老方法,凭以往的经验和主观理解来进行编制,这样做的结果往往与实际情况有差距,导致执行过程中经常出现调整、追加预算的现象,影响了预算的执行。
3.预算编制不完整
由于没有业务科室的积极参与,财务人员对单位业务活动或事业发展目标不明确,在编制预算时,预算编报内容不够全面和准确;收入来源少报或漏报。本单位预算包括基本预算和项目预算两部分, 其中基本预算有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对个人和家庭补助三块内容组成。基本支出预算目前由财政部门进行编制预算,项目支出则有单位自行编制预算,预算在编制时往往依据上年决算书在增加一定额度上报, 至于增加多少完全是在上一年度的基础上加以定夺,这种草率、粗糙的编制方法, 没有充分的依据, 很难保证预算编制的科学性。
4.项目支出预算编制不规范
项目支出预算是部门为完成特定的工作任务或事业发展目标而发生的支出。本单位项目内容主要包括固定资产修缮、更新,购置,等。由于对项目前期论证不充分,在编制申报项目预算时, 没有科学的规划和轻重缓急地排序, 随意性很强,造成朝令夕改。其主要表现有:一是领导班子意见不统一,刚刚上报的项目,又因分歧加重而更改; 二是上报的项目因不具备实施条件而更改;三是根据单位情况预计在下一年度开展新业务需要,凭借经验大体编制项目支出预算,以致项目支出类别笼统,不够细化项目支出内容。
三、事业单位预算编制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预算编制不完整的原因分析
财务人员在编制年度预算前,由于预算年度业务工作计划通常还没有确定,对全年工作缺乏充分的预测与详细的规划,预算年度的工作预算内容很难做到与业务工作内容一致,因此申请的预算资金很难满足全部业务工作需要。编制的预算先天不足,在加上年度中间开展计划外工作或上新项目时不考虑年初经费预算,特别是安排的一些临时性工作,致使年初预算失去了应有的约束力,极易造成项目支出预算漏项或金额不准确,导致年度中间预算追加频繁,使单位在很多时候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从预算单位主观方面讲,预算准备工作不充分,财务人员在编制业务部门的项目支出预算时,不完全了解业务部门工作计划,未能落实业务部门工作业务开展情况,未能考虑到业务科室一些临时性的业务工作开展的可能,再加上缺乏与业务部门的沟通协调,造成了预算编制时出现了漏项,少报或漏报收入。
2.项目支出预算编制不规范的原因分析
通常情况下,项目支出预算要体现预算内外资金统筹安排的要求,申报的项目应当进行充分的可行性论证和严格审核,分轻重缓急合理排序。由于项目支出预算的特定性,财政部门在审核项目支出预算时,难以准确了解各部门的资金预算需求,对各部门填报的项目预算填列和预算说明的准确性没有考核标准,这些给预算单位随意编制项目支出预算提供了机会。本单位编制项目支出预算时,是以单位职能业务范围进行项目支出的编制,在编制项目预算时,但将本单位业务工作的重要性进行排列,如果是全市性项目则作为项目支出的重头戏,有业务项目名称,但无相应的预算经济指标列支内容。
四、加强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的措施
1.树立正确的预算编制理念,加强对预算的学习
转变管理理念。树立正确的预算编制理念,预算编制工作需要单位领导的重视并大力支持,作为单位的管理者需要加强其对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重要性的认知,要积极组织全体人员认真学习《预算法》,通过对预算管理的培训,使管理者认识到,预算管理不仅是财务部门的事情,也是需要全员参与,共同参与的工作,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单位的整体管理水平。因此不应为预算而预算,而应该组织各部门各员工高度重视预算管理工作,主动为财务部门提供相关数据,提高预算编制的质量。
按照实际工作程序,应加强预算编制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的预算编制水平,做好预算编制的基础工作,完善预算编制基础信息和项目信息库。具体做法是:
一是预算编制人员一方面要熟练掌握预算定额的核算内容,搞清每项定额的适用范围;另一方面要非常熟悉本单位的各项经费的来源渠道和性质,是否每一项支出,都可以套用相应的支出定额对于一些按规定属支出范畴,却不能直接套用定额或没有适当的定额可套用,又是开展日常工作和事业发展必须支出的部分,就应该在预算中单独说明,作为重点向主管部门反映。
二是财务人员要熟悉本单位业务特点。项目支出预算是事业单位为事业发展目标,具有阶段性、特定性,也是解决单位事业发展问题的关键,编制项目预算时要确保本单位事业可持续发展。
2.提前安排预算编制时间,正确实施编制预算的方法
加强编制预算过程中的合理性与科学性,由于预算牵涉部门多,时间跨度长,是一个系统工程,又无法在短期内对预算项目进行大量调查研究、论证分析,因此预算编制的时间必须充足。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提早开展预算编制准备工作,进行细致的分析与论证,确定出详尽的综合指标与定量指标。在实际编制中必须遵守“保证重点、统筹分配”的方针政策,制定出可行性强、同时又适用于单位自身的预算方案。延长预算编制的时间,调动全员的参与积极性,提高预算编制的质量水平。预算编制方法的总体原则是“自下而上,层层审核汇总”,要遵循“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统筹兼顾”的原则,全面推行“零基预算”。此外在具体的预算编制过程中,要坚持“人员支出按标准,公用支出按定额,专项支出按实际”, 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运用财政部门预算编制软件,提高部门预算编制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五、结束语
预算管理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核心管理方式,作为事业单位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预算编制行为能使事业单位的各项经济活动在有计划有指导的情况下有条不紊地进行。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财政预算透明度的提高, 社会各界对预算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预算单位要充分认识预算编制的重要性,夯实基础性工作,编好预算,用好财政资金,加强预算管理,以提高预算资金的管理水平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
总之,加强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必须以合理、完善的预算为基础,以多项配套措施为依托,采取内部控制与外部控制相结合的多种监督管理手段,对整个预算过程实行全方位的控制。随着部门预算制度、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与政府采购制度的全面推广与日益完善,事业单位预算编制必将得到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笔者提出的办法也只是针对具体问题提出的可行性的措施,其他不足之处,笔者将在今后工作中进一步研究解决。
参考文献:
[1]景云娥.如何加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预算管理[J].财经界(学术版),2010(07).
[2]张艳.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2012(1).
[3]赵春晓.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金融经济,2009(20).
第一个思路,脱离国情,过分超前,难以推进。第二个思路,难以构架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预算模式,最终达不到解决问题的目的。第三个思路,既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状况,也有可行性,应该首选。
同时,构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预算管理体制,还要充分考虑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吸收借鉴市场经济国家预算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二是紧密结合当前国情。,
考察西方市场经济国家预算管理,尽管各国因政治体制不一管理模式不尽相同,但在以下几个方面基本一致。一是预算编制与执行相分离,各负其责。二是一般都有健全的预算编制专门机构和充实的编制人员。三是一般实行部门预算管理,财政直接对各个部门。四是预算编制期限较长,一般在一年或更长时间,有比较充裕的时间。五是预算编制非常细,都要落实到具体项目。六是核定部门预算时考虑部门组织的收入,统筹安排。七是安排部门预算普遍采用零基预算,不搞基数。八是预算的法制性极强,从预算编制到执行都有严格的法律要求,甚至本身就是一种法律。九是都有非常严密科学的监督体系,确保预算严格执行。十是财政资金账户管理非常科学规范,一般实行“单一账户管理”,确保了资金安全合理使用,有效防止了违纪问题的发生。这些都应该在设定我国预算管理改革模式时加以吸收和借鉴。
就当前我国现状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不断建立和完善进程之中。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已经发生很大转变,市场机制和市场手段作为资源配置的主体越来越发挥基础性作用,与此相适应,财政职能也在进行调整,正在逐步退出竞争性生产经营领域投资,增加了对政府宏观管理、基础设施、公益事业的投入力度,公共财政框架已经明确确立下来。这种财政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推进的现实国情,必须体现在预算管理当中。
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要求,河北省预算管理改革的指导思想确定为:重新界定预算管理职能,规范预算管理运作程序,强化预算监督,真正把部门预算、零基预算、综合财政预算、早编细编预算落到实处,建立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预算管理新体系,实现预算管理公平、透明、健全、稳固、规范、高效,切实增强预算宏观调控能力,优化政府财力资源配置,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具体讲,改革基本的着眼点在于:第一,健全和强化预算管理职能。推行部门预算,支出预算按部门编制,由财政编制到部门(一级预算会计单位),落实到项目,增强预算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第二,建立起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相分离的运行机制。改革预算管理运行机制,调整财政内部机构设置,预算编制、执行适当分离,强化财政监督职能,预算编制、审批、执行各个环节全部纳入法制化监督管理。第三,努力推进理财科学化、民主化。积极研究运用科学先进的预算编制方法,提高预算的精度和准度;充分考虑和吸收社会有关方面意见,逐步向社会公开预算,增强预算的透明度;加强财政资金和账户管理,确保预算安全稳健运行。第四,加强预算管理的法制建设,进一步硬化预算约束。依法制定并不断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和办法,预算管理各个环节管理做到有法可依;修订和调整与预算管理有关的政策条文,努力创造良好的预算管理法律和政策环境;严格规范财政资金使用申请、分配、下达、追加的业务办理程序,实现依法管理,规范运作。
按照这一指导思想构建的新的预算管理模式框架,主要在预算管理运行机制、组织形式、编制方法、监督体系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较大的改革:
(一)建立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相分离的预算管理新机制
运行模式是预算管理改革的基础性框架内容。建立新的预算管理运行机制,从根本上讲,就是要改革传统预算管理编制、执行职责界定不清,部门交叉扯皮的做法,将预算编制、执行、监督三个环节在工作中清楚划分,相互分离。三个环节一脉相承但又彼此间相对独立运作。与此相适应,财政内部原来行使预算管理职能的机构要进行重新调整,划分为编制、执行、监督三个大的部类,各负其责,不再直接介入其他环节的管理。预算编制机构全权负责预算编制工作,统一掌握预算编制政策与标准,审核、编制、确定财政和部门预算;预算执行机构专职负责预算的执行,统一管理财政预算内外资金账户,办理资金拨付,管理部门预算资金使用,编制财政预算内外总决算;监督机构负责预算编制、执行、决算全过程的监督管理,确保预算管理纳入法制、规范的轨道。
(二)实行部门预算管理
部门预算是市场经济国家财政预算管理的基本组织形式,河北省预算管理改革也采用了这一组织形式。预算管理的出发点和着力点转移到部门,以部门为依托,围绕加强部门预算管理,形成一个更为开放和宏观的预算管理系统。一是将部门作为预算编制的基础单元,取消财政与部门的中间环节,财政预算从部门编起,从基层单位编起。二是财政预算落实到每一个具体部门,预算管理以部门为依托。改变财政资金按性质归口管理的做法,财政将各类不同性质的财政性资金统一编制到使用这些资金的部门。三是严格“部门”本身资质,只将那些与财政直接发生经费领拨关系的一级预算会计单位作为预算部门。此次改革,省直共确定了个预算“部门”。因此,部门预算是一个综合预算,既包括行政单位预算,又包括其下属的事业单位预算;既包括一般预算收支计划,又包括政府基金预算收支计划;既包括正常经费预算,又包括专项支出预算;既包括财政预算内拨款收支计划,又包括财政预算外核拨资金收支计划和部门其他收支计划。
(三)推行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
⒈收入预算采用“标准收入预算法”。一定量的税基或能够提供一定量的财政收入,彼此间有一个相对固定的比例,这个比例作为测算收入的参照“标准”。“标准收入预算法”即以这些“标准”做参照来测算收入,制定收入预算。收入测定从上年月开始,根据前个月的经济运行情况和财政收入情况,分析预测全年收入,初步测算每一项收入与其经济变量之间的比例。到月,根据收入变化情况和对下年经济运行的预测,确定收入标准,制定收入预算。收入预算要按收入种类逐项核定,对部门组织的行政性收费和其他预算外收入,以及部门其他收入要核定到部门、到项目。同时还要综合考虑经济因素、政策因素和管理因素影响,科学合理地确定收入预算。
⒉支出预算实行彻底的零基预算。各类支出取消基数加增长的编制方法,按照预算年度所有因素和事项的轻重缓急程度重新测算每一科目和款项的支出需求。对个人工资性支出,按照标准逐人核定;对公用经费,分类分档按定额和项目编制预算;对预算内基本建设、企业挖潜改造、科技三项费用、支援农村生产支出等建设性专款和教育、科学、卫生、文体广播及其他部门的事业性专项支出,分类排队,将预算编制到具体项目。
⒊在财力分配上推行综合财政预算。在西方市场经济国家,预算的完整性是政府理财的一条重要准则。财政部门作为政府理财机构,对一切以政府为主体的资金收支活动,均应视作财政活动而予以全面反映和管理,不允许在国家预算规定的范围之外还存在任何以政府为主体的资金收支活动。部门预算的编制采用综合预算形式,就是要统筹考虑部门和单位的各项资金,彻底解决我国目前预算内外资金管理“两张皮”的问题。财政预算内拨款、财政专户核拨资金和其他收入统一作为部门(单位)预算收入;财政部门核定的部门(单位)支出需求,先由财政专户核拨资金和单位其他收入安排,不足部分再考虑财政预算内拨款。财政在对部门预算实行综合管理的基础上,将财政预算内外资金纳入政府综合财政预算管理,编制综合财政预算。综合财政预算收入包括财政预算内收入、应上缴财政专户管理的预算外资金收入和其他收入;综合财政预算支出由财政部门按部门资金需求及本级财力情况,依照个人部分、公用部分和事业发展的顺序核定。
,
(四)采用先进的资金管理方法
按照改革模式要求,突出加强了对财政资金的管理,增强预算统筹调度资金的能力。一是严格资金账户和部门财务管理。实行部门银行账户审批、登记、建档制度,统一部门财务管理,部门各项资金和财务要实行统一归口管理。二是财政部门内部实行财政性资金统一账户管理。总预算执行机构统一管理国库账户、预算外专户和各类专项资金(基金)账户,分户核算,切实增强财政资金统筹调度能力。三是实行人员工资委托银行。开发工资发放管理系统,实现财政、编办、人事、国库、部门、银行的微机联网,财政在委托办理银行建立个人工资账户,按月将每人应发工资核拨存入个人账户。四是公用经费和专项资金使用推行政府采购。大宗办公用品、办公设备和专用仪器设备的采购,尽可能采用政府采购方式,以节省资金,提高配置效率。
关键词:部门预算管理编制预算执行资金安全
部门预算是编制政府预算的一种制度和方法,由政府各个部门编制,反映政府各部门所有收入和支出情况的政府预算。部门预算的实施,严格了预算管理,增加了预算资金的透明度,是当前财政改革的重要内容。部门预算管理涉及的环节很多,下面仅从部门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两个最为重要的环节进行概述。
一、预算管理的基本原则
(一)综合预算,收支平衡,所有收支都要编入预算统一管理,统筹安排,量入为出,不编赤字预算。
(二)合法真实,公平透明。编制预算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财务规章制度,测算方法科学合理、收支数据真实可靠;预算安排要及时、细化,具体落实到预算单位和项目;基本支出逐步实行“定员定额”管理。
(三)统一管理,分级负责。各单位预算在单位负责人的统一领导下,实行财务部门归口管理,相关部门分工、协作配合。各单位对本单位预算的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主管单位对下一级单位的预算管理负监管责任。
(四)严肃纪律,追踪问效。各单位要严格按批复的预算执行,并实行预算责任追究制度,对预算的执行过程和完成结果进行追踪问效,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二、科学合理编制部门预算
(一)预算编制的准备工作
1.组织开展与预算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财政、财务规章制度、政府预算收支科目、各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的学习和研究,完善单位内部预算管理制度,规范预算管理机制。
2.根据国务院、财政部和主管单位对年度预算编制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工作布置,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组织业务培训,具体布置本单位预算编制工作。
3.分析单位财务收支和工作任务等情况,根据有关政策、制度规定的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按基本支出的内容,测算人员经费和日常公用经费定额。
4.制定本单位事业发展计划,提出项目规划,对项目开展前瞻性研究、科学论证,经遴选排序,建立和完善预算项目库并实行滚动管理。
5.结合上年预算执行情况,分析财务收支、业务活动和有关变化,找出影响本期预算的有关因素,以及年度工作计划对预算的要求,预测总体收支规模,提出预算支出的重点与安排建议。
(二)部门预算编制的方法
1.收入预算的编制
在预测收入预算时,应本着科学、合理的原则,遵循项目合法合规、内容全面完整、数字真实准确的总体要求。
2.支出预算编制
(1)基本支出预算编制的主要内容
基本支出预算编制的内容包括人员经费和日常公用经费两部分。
人员经费支出应按照国家政策规定的工资、津贴、补贴等标准和适用范围,依据经批准的编制内实有人数及人员结构等情况,按规定逐项计算编列。
日常公用经费支出按预算支出科目逐项测算、编列。有支出定额标准的,按定额标准计算编列,没有支出定额标准的,可结合有关规定和实际情况测算编列。
基本支出预算逐步按“定员定额”编制。
基本支出定员定额标准应当依据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财力状况,社会物价水平及单位的业务性质、工作量、人员资产等数据资料,以人或实物资产为测算对象,确定的单位各定额项目的定额标准。
(2)项目支出预算编制
项目单位内部各部门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提出新项目建议,经商财务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同意,报单位负责人或授权负责人批准。重大项目应经单位领导班子集体决策。
对于单位同意立项的项目,单位应确定项目负责人,由负责人组织进行可行性论证,明确项目预期总目标、阶段性目标及预期绩效目标。对项目实施的必要性、可行性,实施条件、项目工作内容和相应的技术要求、项目进度、经费需求等进行充分论证。项目负责人应在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编制项目申报文本,文本的内容要真实、准确、完整。
项目经费测算应以国家有关规章制度和开支标准、定额为依据,根据项目的工作内容,逐项测算所需的费用,形成项目总体预算。没有开支标准和定额的,可参照合理的市场相关价格。对于数额较大或专业技术复杂的新增项目,应组织专家评审。项目评审必须出具项目评审报告,并出具明确意见。
在上报项目预算前,应进行全面的内部审核和重点复核,重点复核的内容包括:项目预算申报材料的完整性、有效性,项目目标、工作内容描述的准确性,项目预算的合理性等。
三、部门预算执行,是各单位资金管理和核算的中心工作,也是各级财政、审计部门历年检查监督的重点
为更有效保障预算资金的安全,在部门预算执行环节应注意以下几点:(1)单位部门预算在单位负责人统一领导下,由财务部门组织执行。(2)预算年度开始后,预算草案批复前,结合预算草案,参照上一年同期的预算支出情况申请、安排支出。预算草案批复后,严格按照批复的预算执行。(3)按收入的来源渠道不同,正确区分收入类别,确保各项预算收入及时、足额实现,并依法按预算批复的经费科目、内容和程序等及时入账,不隐瞒、坐支。(4)严格执行批复的支出预算和规定的财务开支标准,建立健全资金的申请、拨付与使用管理制度,严格控制预算支出,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5)单位所有经济合同应由财务部门审核,审核的主要内容是:合同内容是否符合国家和部门有关财经法律法规、规章;合同收支是否符合年度预算;合同内容是否有可能对本单位未来经济利益造成重大不利影响等。(6)严格遵守各项预算资金的使用管理及核算制度、办法规定。按规定的程序,办理各项支出,加强资金流转各环节的财务监督。(7)按照政府采购法律法规的规定和批复的政府采购预算,开展政府采购工作。(8)加强预算执行情况的总结与分析,对预算执行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处理意见或改进措施。
为了更好的加强部门预算管理,各单位应当更加科学合理地编制部门预算,进一步加强预算执行的全过程监控,规范预算执行工作,确保预算资金安全和项目效益,促进各项事业的不断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
[2]中央本级基本支出预算管理办法(试行).
【关键词】预算标准化;改革工作;对策建议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1-0091-02
开展乡镇财政预算标准化工作是提高乡镇财政管理的重要环节,是从源头上防范财政风险,提高乡镇财政运行质量的平衡的重要保证,也是提高乡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水平的重要举措。随着乡镇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乡镇财政的收支规模越来越大,有效运用预算管理途径,实现“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的目标,既是增强基层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现实需要,也是建立和完善乡镇基本财力保障机制的内在要求,更是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重要内容。国家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以来,乡镇财政预算管理从无到有,从粗到精,不断向科学化、精细化、标准化发展。按照财政部“两基”建设、提高乡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的要求,各县区在预算标准化改革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许多问题也逐渐凸显,如何稳步推进乡镇财政预算标准化改革成为乡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重中之重。本文就如何加强乡镇财政预算标准化改革进行一些探讨。
一、乡镇财政预算标准化改革运行现状
自推进乡镇预算标准化改革以来,各县区乡镇紧紧围绕“程序规范、监管前移、绩效评价、保障有力”四个方面,加强理论研究和制度建设,健全管理机构设置,进一步完善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监督和绩效评价等环节,已初步形成了管理职责明晰、制度程序规范、编制方法科学、决策过程透明、管理手段先进的乡镇财政预算管理体系,各乡镇都实行乡镇财政预算的管理方式,各乡镇财政预算均提请乡镇人代会审议,经人代会批准后予以执行。总体上来讲,自推行乡镇财政预算标准化改革以来,乡镇编制预算水平逐步提高,预算编制方案逐渐完善,预算编制流程逐渐规范并逐步实现了乡镇财政预算编制、上报、汇总、审核、下达的信息化处理过程。但是对乡镇财政预算管理工作仔细分析研究,不难发现,一些乡镇预算管理流于形式,编制粗糙,执行随意,监督弱化,缺少科学性、规范性和严谨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预算编制上,编制过粗,预算定额和支出标准缺乏科学性。主要表现为:年初预算编制时难以充分考虑,年终追加预算较为突出,基本只能以支定收;预算编制方法不够科学合理,固化了各部门之间分配格局,使预算安排脱离实际;预算编制粗放,大多闭门造车,乡镇财政预算、支出标准和预算定额未经科学的测算,项目支出随意估算。
(二)是在预算执行上,干预执行,约束软化,刚性不强,主要表现为:预算管理基础工作比较薄弱,随意调整改变支出项目,随意开收入减免口子,随意变动预算结构,随意改动拨款指标和用途,经费报销不规范。
(三)是在预算监督上,监督弱化,流于形式。主要表现为:预算编制执行过程中事前监督缺少指导性,事中监督缺少针对性,事后监督缺少约束性;乡镇人大监督作用没有有效的发挥,也确少专业人才对乡镇预算开展日常监督。
二、乡镇财政预算标准化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乡镇预算管理认识不够。一些乡镇党政领导、乡镇干部存在对乡镇预算管理的认识误区,缺乏预算法制观念,认为乡镇财政不可预见因素太多,不可能做到科学化、精细化和标准化,如果做到科学化、精细化和标准化反而会增加乡镇做事的压力,束缚当地经济的发展。
(二)预算编制方法落后,不够精细。一是预算编制长期沿用“基数法”,使各部门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高不下低不上。二是预算支出项目不细不全。乡镇预算只对基本支出进行较为详细的测算,因所有专项资金完全依靠上级财政转移支付,缺乏项目建设预算。三是受资金总量控制,不能充分保证各项需要,预算编制也不够精细,导致实际工作中不能严格按年初预算执行,预算调整较大。
(三)乡镇收入来源单一,保障水平低,主要依靠上级财政转移支付和补助。目前大部分乡镇基本上均以农业为主,经济结构单一,以种植养殖业为主,二、三产业发展滞后,基本没有乡镇本级收入。随着各类减负政策的大量出台,各乡镇非税收入也大幅度减少。
(四)乡镇支付压力大,化解债务难。各乡镇运转基本完全依靠上级财政拨款,年度预算只能保证人员工资和勉强维持办公经费,支出压力大。一是基层维护社会稳定费用高。二是新农村建设、计划生育、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的投入力度逐年加大,乡镇财政十分紧张。三是各类检查、考核、达标、验收繁多,开支较大。四是乡镇经济发展压力大、招商引资难、项目建设支出大且难以估计。五是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增加额度少,但是该项支付的很多项目标准已大幅提高,村级组织运转负担大。六是乡镇债务沉重,化解困难。
(五)预算管理队伍建设不足。基层财政所人员力量比较单薄,且流动快、补充困难,一人多岗,业务繁重,工作压力大,要增加编制和正式员工都比较困难。大部分乡镇财政所一般只有四名工作人员,专业素质良莠不齐。体制内外预算管理队伍建设得不到加强,加之政治精英人物的管理理念跟不上, 因此乡镇预算标准化改革有一定的难度。
(六)改革监督管理缺失。财政部门作为政府预算管理的职能部门,从所对预算管理工作的专业优势出发,责无旁贷地应承担着绩效预算改革的制度制定、政策指导和督促检查工作,实现保障改革和坚持改革的初衷,防止“伪改革”与虚假绩效信息传递,树立改革威信,完善制衡和监管机制。但目前缺乏完善的一套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标准化改革措施,改革工作进展如何自然没人监督理睬,今天改还是明天改,人为因素很多,不同程度制约了改革的进程。
三、加强乡镇财政预算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坚持推进乡镇财政预算标准化改革对积极推进科学发展的财税体制、推动建立公开、透明、规范、完整的预算体制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我认为,推进乡镇财政预算改革工作要以切实提高乡镇财政预算管理为核心,以体制机制和队伍建设为保障,统筹规划,分步推进,并努力将预算绩效管理理念深度融入预算全过程。从当前预算管理工作的现状、存在问题来看,应当遵循财政改革和科学理财的规律,从规划、制度、组织、培训等多方面实施改革创新。具体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出发:
(一)融入乡镇预算绩效管理
乡镇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是以财政资金支出绩效评价管理为抓手,有效的优化财政收支管理各个环节,这是加强乡镇财政预算管理的根本保证,是提高政府管理效能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有效途径,是深层次解决现行乡镇财政预算管理中普遍存在的管理粗放、财力分散,执行不当,监督不严等突出问题的必要管理手段。要按照“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要求,逐步探索建立与乡镇财政相适应的预算支出绩效评价体系。通过乡镇财政预算绩效评价结果对乡镇财政预算支出执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落实。
(二)建立三个机制
1、建立制度机制
要进一步的完善预算管理的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零基预算的办法,进一步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制定标准,增强乡镇领导干部依法理财、依法行政的意识。县乡两级财政部门要积极主动向乡村干部,特别是乡镇党政领导宣传预算法、县乡财政管理体制、开支标准等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统一思想和认识,加强预算管理。
2、完善监督机制
健全预算管理组织机构。在推进乡镇财政预算标准化改革中,必须有一个分工职责明确的组织机构作为载体,来确保制度的实施。在乡镇财政预算标准化改革推进度过程中,不仅仅需要预算股、财政监督管理局实施相关职能,还应该在两个部门分工的基础上有效的综合,构建一个乡镇财政预算绩效评价部门,可以由财政部门内部成立由预算股牵头,其他部门预算管理股室组成改革协调领导办公室,充实并保持相对稳定的人员参与。在审计、立法机构和其他政府部门建立预算分析员制度,加强协调和开展乡镇财政预算管理,从而间接提高部门项目管理、资源配置等管理能力,实现从传统预算管理向全面的科学化、标准化、精细化、绩效化的预算管理。
3、加强培训机制
乡镇财政预算标准化是一项复杂的技术工作,专业性非常强,要求政府部门管理人员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专业素养,这需要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培训。其对象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行政干部队,第二类是基层财政所工作队伍,第三类是乡镇预算绩效评价实施队伍。
(1)加强行政干部队伍培训。行政队伍是政府公共管理的主力军,其政治、业务、能力、心理等素质的高低,对于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影响重大。因此,要加强行政队伍培训力度,使他们懂得乡镇财政预算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及其重要性,转变观念,提高组织协调能力,增强依法理财的意识。
(2)加强基层财政所工作队伍培训。基层财政所工作队伍是预算管理重要的实施者,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预算管理水平的高低。因此,一方面要积极争取乡镇党委政府的支持,想方设法充实财政所人员,做到有人办事。另一方面要采取多种方式加强人员培训,提高乡镇财政干部综合素质,做到有能力办事。
(3)加强乡镇预算绩效队伍培训。绩效预算是预算方法的一次创新,是财政管理方式的创新与变革。乡镇预算绩效队伍是完善预算管理监督体系的重要力量。通过培训使他们参与到乡镇预算管理过程中,使财政部门、主管部门、资金使用单位和行业专家共同参与改革协作,发挥最大优势。在预算资金安排前给予一个综合性的绩效评估,按照“谁拨款,谁问效,谁用款,谁对效果负责”的责任链,有助于提高项目支出的经济、效率和有效性, 提高预算资金管理的使用和资源配置。
(三)强化预算评审,把握五关
在“乡财县管”事中监管、事后监管的基础上,切实强化预算评审,积极推进财政监督关口前移,力求实现乡镇财政预算“基础数据精细化、基本支出标准化、项目编制科学化、监督监管透明化”。
1、把握预算编制的质量关
乡镇政府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坚持量入为出的原则,合理确定收入争取目标,合理确定支出控制目标,最大限度地减少预算计划的水份。在编制方法上,全面推行部门预算,全面实行零基预算和综合预算;在编制程序上,建立“两上、两下”预算编制流程,层层编制审核;在编制范围上,必须把乡镇政府可支配的各种预算内外资金均纳入预算,提高财政预算编制的完整性;在收入预测上,建立各部门间的联合协调机制,在认真调查细致分析的基础上,科学合理预测收入;在安排预算支出上,基本支出严格按照编制、实有人数、定员定额标准编制,项目支出严格按照当地财力和项目的轻重缓急,实行滚动管理。
2、把握预算审核的程序关
乡镇财政预算审核要牢牢把握四个方面的内容:政策上,乡镇预算编制必须符合国家的政策方针,必须符合预算支出等有关法律法规相冲突,必须遵循当地乡镇政府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编制上,乡镇预算编制必须符合范围、方法和内容;标准上,检查各项支出预算安排是否达到国家法定的标准,对于未达标的支出项目,通过优化支出结构,确保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法定财政支出标准;原则上,审核乡镇预算编制是否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充分考虑减收增支因素、政策因素、经济因素的变化,严格审核有关专项支出,看是否属本级政府所列的需重点保障的支出项目。
3、把握预算执行的进度关
在乡镇财政预算执行上,可以制定“时间表”进行财政拨款,进一步规范财政资金签批拨付程序,增加财政预算执行透明度。一是充分发挥财政所的职能,预算内资金由预算单位提出申请,财政所审批后拨付;二是对于各类项目支出管理等专项资金,实行分类管理和控制,做到专款专用;三是对于各类基建工程款、各类报账资金等资金,按照“自下而上”的审拨方式严格执行;四是对于乡镇各类行政性收费收入、罚没收入以及其他非税收入返还由乡财局全额返还乡镇,乡镇实行综合财政预算,统筹安排使用。
4、把握预算调整的尺度关
乡镇财政的年度综合预算执行方案批准确定后,任何人不得任意更改、增删,不予调整。一旦预算“突破”,例如出现赤字的,需要调整预算,必须按照有关规定,经人大讨论通过并严格按照程序进行。
5、把握预算监督的力度关
要大力加强乡镇财政预算监督,一是乡镇人大要切实履行和发挥法律赋予的监督职责,结合社会大众、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加强对乡镇政府财政预算、决算、预算调整的审查和监督,由程序性监督向实质性监督和由事后监督向事前监督转移;二是财政、审计、纪检等部门要加大乡镇财政督查力度,严肃查处违纪违规的单位和个人,切实加强乡镇财政预算和执行监督管理;三是积极开展乡镇财政预算绩效评价,建立监督预警机制,建立预算信息公开机制,建立预算监督机制。
总之,要推进乡镇财政预算标准化改革,就必须形成改革合力机制,沿着理念到制度再到方法系统地进行考量和推进改革,才能实现科学理财和改革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高双福:浅谈如何做好乡镇财政预算,《商业文化(下半月)》,2012年第12期。
[2]朱晓燕:加强乡镇财政预算管理问题研究,《北方经济》,2012年第22期。
摘要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贯穿于预算编制和执行的全过程。预算管理的有效实施能够实现事业单位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资金利用效率。论文分析了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论述了预算管理的实施步骤,并给出了相应的管理策略,以实现预算管理的科学高效性。
关键词事业单位预算管理
我国的事业单位承担着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监督和服务职能[1]。随着公共财政体系的改革,原先粗放式的管理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事业单位必须重新审视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科学制定预算管理的实施步骤及管理策略,实现精细化、科学化的预算管理。
一、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现状分析
(一)预算编制不科学
事业单位项目的立项往往不经过可行性分析,缺乏严谨科学的评审论证程序。在项目编制中,对实现项目目标和任务所需的条件缺乏充足分析,项目的支出不够细化准确,导致预算失去指导意义。同时,事业单位往往不能形成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工作机制。预算工作人员往往着重于项目的技术方案设计、组织实施和质量监控,较少关注预算科目设置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在编制项目预算时,项目负责人往往置身事外,预算全部由财务部门完成。而财务部门难以全面掌握项目实施所需的技术要求和条件,造成预算不准确,预算编制与具体执行不匹配等问题。
(二)重事后核算,轻事前预测
事业单位往往缺乏对预算的科学预测,造成预算的经费不足,使项目难以顺利按计划执行。事业单位往往只重资金的使用,忽视使用过程的资金控制,以及资金使用效率的考核。目前,大多数事业单位未能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预算支出考核体系[4],难以对预算资金的效益做出整体全面的评价,造成资金的浪费和低效率使用。
二、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实施
(一)预算编制阶段
预算的编制是预算管理的核心工作。在预算的编制阶段,主要需要确定谁做预算,怎么做预算,预算需要做什么等问题。
1.预算编制主体
预算工作涉及部门和单位的所有收支,需要树立“全民预算”观念,建立一个预算编制班子进行预算决策。该预算编制班子需要负责集分析、计划、统计、预算于一体的全面综合预算管理工作。因此,需要合理配置预算人力资源结构,吸收预算会计人员、计划统计人员等人才,并努力培养综合型人才,探索出适合本单位预算编制的方法。
2.预算编制方法及工作开展
目前预算编制方法要求各部门在不考虑上一年基数的情况下,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本部门的所有可用资源进行计算,结合人员情况与工作任务合理配置资源[2]。具体编制思路如下。
(1)充分了解预算的全局信息。预算编制人员需要充分了解部门工作目标、任务计划、可用资源、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及构成等基础资料。
(2)合理分配资源。预算编制进行系统合理的资源配置,具体要依据战略发展规划,对所有部门的工作任务汇总并依据重要性进行划分,估算每项成本,并确定要达到的最终效果,以实现对财政资金有效化和最大化利用。
(3)制定定额标准。首先应明确单位的中心工作,测算不同部门的开支范围、开支标准,制定定额标准。依据相
关政策标准、统计数据等对人员、办公、会议、水电等工作进行量化,并随着条件、环境的变化相应调整,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并不断完善定额制度。
(二)预算执行阶段
预算管理要求对严格执行预算编制。即按照国家及本单位的有关规定,严格财务报销手续,做好财务工作。
1.明确预算的执行内容
对预算的执行,基本要求是上报有关报表资料。同时还需分析各种资金调度、财务收支平衡情况及其合理性、预算变动因素等,旨在发现预算编制的不合理因素,为新年度预算编制提供依据。
2.重视信息资料的管理
信息资料的整理对预算编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要善于整理归类有关资料,并进行分析总结,更好的服务于财务预算工作。
3.加强部门交流
首先,财务部门应及时与相关业务部门沟通信息、交流情况。其次,定期组织各种部门参与的会议,对新情况、新问题分析讨论,提出政策建议。最后,定期召开财务预算执行情况会议,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预算管理的建议。
三、加强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策略
(一)加强预算编制的科学规范化,提高预算编制质量
预算的编制需要大量的基础数据,预算编制工作人员应依据相关规范标准,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做好编制预算前的准备工作,细化各种财务项目,依据年度财务收支计划,科学准确测算各项所需资金,划分等级,效益优先。使预算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提高预算编制质量。
(二)重视支出结构及预算总数的控制
事业单位在预算执行时要依据各项项目性质,恰当进行归类,合理划分支出范围,并进行精确的计算,优先控制支出结构,并兼顾总数控制。
(三)搞好预算资金的动态平衡管理
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应建立健全财政预算资金动态管理体系,做到资金使用前的预测、使用中的控制和使用后的绩效评价等工作,以动态的角度,从项目全过程统筹各项资金的使用和效果评价。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其预算职能的实现和资金效益的发挥。全面统筹预算管理的事前预算、事中控制、事后分析评价,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事业单位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参考文献:
[1]丁海芬.基于全面预算的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新思路.中国总会计师.2010(12).
[2]牟华娟.加强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思考.交通财会.2011((03).
[3]段秀朝.浅析事业单位如何加强预算管理.财经界(学术版).2010(10).
信阳市浉河区人民检察院 河南信阳 464000
[摘要]自新财务规则实施以来,我国最高人民检察院多次召开预算编制委员会扩大会议,并将预算执行、预算落实与接受审计的相关情况通报高检院,就审计整改落实及预算编制工作做出了部署。要求检察机关必须对审计署要求与财政部部署加以认真贯彻落实,选取有力措施,对检察机关预算与财务管理水平进行有效提升,为检察事业提供可靠的保证。为此,本文主要对预算编制的概况、新财务规则下检察机关预算编制控制的要求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编制控制方法,以期为提升检察事业发展水平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
关键词 ]新财务规则;检察机关;预算编制;控制方法;要求;问题;概况;检察事业
现阶段,我国各级检察院主要由政府对其经费开支负责,其主体为财政预算拨款,并以财政补助、财政返还罚没款为辅助。该机制已经成为检察工作科学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其问题集中体现在基层单位经费不足、地区保障水平差距大、执法不严等。伴随新财务规则的出台,为解决以上问题提供了有利条件。特别是在检察机关经费保障体制逐步完善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提高预算、财务管理水平,为检察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财务支撑。在预算编制控制方法运用中,应对检察机关预算、财务管理工作加强所获得的成效加以肯定,但也应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对依法理财理念进一步强化的过程中,必须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财务管理措施及较高专业水平的财务队伍,达到全面提升检察机关预算管理、财务管理及资产管理水平的目标。
一、预算编制的概况
我国《预算法》对预算编制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其定义为各级政府、各部门、各预算单位制定筹集和分配预算资金年度计划的预算活动,是预算法必须规范的主要内容。预算编制必须对国家编制预算原则加以遵守,依据编制方式与程序进行编制。在预算编制中应遵循的原则如下:
1、坚持量入为出原则。按照收入、财力实际情况进行预算安排,做到量力而行,收支平衡。
2、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实时做好收支工作,确保计划的合理性,杜绝瞒报、虚报情况的发生。
3、坚持综合预算原则。预算内外资金统筹安排的实施。
4、坚持零基预算的原则。作为一个单位总预算,部门预算包括单位全部资金收支预算,如本级预算又涵盖其下属单位预算等。
5、坚持基本不予调整预算原则。确定部门支出预算后,除特殊情况(突发性事件等),其他支出项目不能追加当年财政。
二、新财务规则下检察机关预算编制控制的要求及存在的问题
1、检察机关预算编制控制要求
广义预算控制与狭义预算控制为检察机关预算控制的两种含义,广义预算控制是指通过对预算各个环节(编制、审批、执行、调整、分析、考核)实行全过程控制,如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及事后控制。狭义预算控制是指通过预算控制经济活动整个过程。作为广义预算控制的事前控制,预算编制是预算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检察机关预算控制作用发挥至关重要,要求预算编制前期,必须对预算编制前的准备工作、编制依据、编制方法、编制程序等加以明确。同时必须对上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及全面分析,在对其有关基础数据准确掌握的前提下,对制约、影响预算期收支的相关信息进行收集、分析,以此对预算编制要求进行正确把握。并要求参考定员定额管理制度与固定预算、弹性预算等不同编制方式进行检察机关预算的合理编制。
2、检察机关预算编制控制存在的问题
(1)现阶段,因现行会计制度、财务制度与部门预决算编制软件系统的制约,通常选取2种方式进行预决算报表编制,如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及检察机关内部执行应用。但预决算上报只与上级部门审核要求相符即可,这种情况下将导致预算可执行性差、决算数据不准确等问题的大量出现,进而影响到检察机关工作的顺利进行,甚至造成严重的工作失误,阻碍检察事业的发展。
(2)预算编制方法不完善。部门预算编制方法改革,使检察机关预算编制方法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如从“增量预算”法转换为“零基预算”法,并实现相互融合的新预算编制方式,该预算编制方式在检察机关预算编制过程中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伴随近年来,检察机关资金量的不断增加,仅仅选取该预算编制方法,已无法适应检察事业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为此,必须严格遵循相应的预算编制原则,如收入预算等,对非经常性的、不确定因素的收入不作为预算收入。同时,因检察机关属于行政单位,其预算编制往往较为保守,尤其是专项资金方面,常常只对保留性、常规性专项资金进行预算,导致实际资金收支与预算资金存在极大的差距,进而严重影响检察机关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
三、新财务规则下检察机关预算编制控制方法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新财务规则下,检察机关财务管理工作也逐步完善。预算编制作为检察机关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其预算编制控制方法是否合理有效将直接影响到财务管理水平。为此,相关会计人员必须重视预算编制与预算编制控制方法选择,在充分了解其相关含义的基础上,准确分析其内容,并找出相应措施,以此达到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的目的。
1、明确预算编制目标
在高检院党组高度重视下,必须对预算编制、管理工作加大改进措施,并进行预算编制委员会的成立,实施“开门编预算”。增强预算保障能力,提高预算保障能力,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同时对2015年中央部门预算编制总体部署进行认真落实,将预算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为目标,落实有序高效、公开透明、重点突出、争取有力的工作要求,落实2016年预算编制工作。尤其应对修改后刑诉法相关规定,对办案经费进行研究,对各个项目预算进行全面编制,为提升预算质量提供可靠保障。
2、推进综合预算管理,不断提高预算编制完整性
(1)从预算编制分析,规定各级部门必须遵循上级提前告知金额在预算全部编入转移支付资金,将年初预算、决算差异进行有效降低。检察机关财务部门还应加大财务资金统筹力度,对其资金整体使用效益进行最大限度地提升。
(2)在细化部门预算的基础上,如年初预算项目支出细化程度必须达到该部门项目支出85%,只有这样相关部门才能批复。
3、完善预算编制制度建设,规范部门预算编制工作
为对部门预算编制工作进一步规范,必须对有关制度建设进行不断完善,进行工作规范、责任制度、评价机制的建立与健全。同时,应对职责分工加以明确,在岗责体系完善的基础上,充分了解管理薄弱环节,有针对性进行相关措施的选用,以此对检察机关预算编制执行力进行有效增强,提升财务管理效能。以河南省为例,目前出台的预算编制政策包括《河南省省级部门基本支出预算编制管理办法》、《河南省省级部门项目支出预算编制管理办法》等。以此实现框架体系完善,提升财务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安全性,是公开、公正、公平预算管理的重要措施。
4、提高预算编制人员素质
检察机关应将其示范作用充分发挥出现,做到思想高度统一,提高依法理财意识,建立与健全预算编制制度,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体系。作为检察机关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预算编制工作中,其编制工作人员素质高低对检察事业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为此,相关部门必须重视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培训,根据内部控制制度相关规章及自身管理能力,加大培训力度,全面提升工作人员整体素质,确保工作人员业务素质满足预算编制需求。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对检察机关预算编制水平进一步提升,达到财务管理目标,相关会计人员必须严格按照《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相关规定,进行检察机关预算编制工作。检察机关的主要职责就是追究刑事责任,提起公诉和实施法律监督。为此,必须重视检察机关预算编制工作,及时对各方关系进行正确处理,并遵循国家有关文件精神,对预算编制控制方法加以规范,达到财务管理工作切实加强的目的,并对检察机关财务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实现检察机关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斌,潘爱香.预算编制、预算宽余与预算文化:基于战略管理工具视角[J].财政研究,2009(02)
[2]谢俊翔.检察机关案件管理绩效评估模型及指标体系设置研究——基于公诉部门的实证分析[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3]贾路平.新形势下湖南省公安经费保障体制改革与政策研究[D].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9
[4]张丽华.我国的财政改革:改良还是革命?——对我国近期推出的财政改革的思考[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1(03)
关键词:集团公司;资金预算管理;解决思路
对于集团公司的资金预算管理来说,预算并不是其最终目的,集团公司更希望通过资金预算管理实现战略与经营绩效之间的联系,不过在笔者的实际调查中发现,受集团公司规模不断扩大、各类企业之间竞争日益激烈的影响,我国当下很多集团公司出现了多种资金预算管理问题,很多集团公司因此陷入了发展困境,尽可能降低相关问题的影响,正是本文就集团公司资金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思路展开具体研究的原因所在。
一、集团公司资金预算管理的重要性
由于集团公司属于以母、子公司体系为主干的企业实体,这就使得在多层次管理结构和多级法人的影响下,集团公司必然面临集权与分权关系处理、资金统筹与分配等问题,这些问题的高效高质解决必须得到资金预算管理工作的支持,因此本文将资金预算管理视作集团公司内的一种系统管理方法,而这一管理方法在应用中实现的最大限度减少外部环境变化影响、科学调整产品流量,便能够为集团公司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二、集团公司资金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1.缺乏长期性的战略指导发展目标的层层传递式下达属于集团公司的运营常态,但很多集团公司基层部门出现未结合自身实际制定长远战略目标与规划的问题往往也与这一常态联系紧密,这类问题的出现主要是由于集团公司上游与下游之间的关系不够紧密。结合学界研究成果不难发现,虽然多数子公司都会对母公司的短期活动行为予以高度关注,但忽视长期战略目标的情况也较为常见,总公司的战略管理与子公司资金预算管理之间的关系往往会因此受到较为负面的影响,预算目标完成存在差距、资金报表的逻辑顺序不够周全、资金预算无法经过市场考验等问题频繁出现也就不足为奇。2.资金预算编制方法落后预算编制属于集团公司财务管理活动和资金预算管理的起点,其中采用的资金预算编制方法直接影响集团公司的预算管理效率和效果,一般来说结合集团公司实际需要有针对性的综合应用固定预算、弹性预算、滚动预算、概率运算、零基预算等资金预算编制方法,便能够保证资金预算编制较好服务于集团公司需要。我国当下集团公司在资金预算编制方法的应用中存在生搬硬套其他企业方法、长期应用某种固定模式的情况,这一情况的出现显然与科学的资金预算编制方法存在一定相悖之处,集团公司的预算管理很容易因此脱离实际,不考虑自身经营状况、管理基础、员工素质的资金预算编制显然不能满足集团公司的发展需要。3.资金预算计划制定不能结合市场实际市场变化不定、业务量起伏程度大、成本变化显著均属于集团公司的经营特点,而这些特点就使得集团公司的资金预算对弹性要求较高、对市场应变能力要求较强、对预算时间进度的要求较精准,只有这样资金预算计划的制定才能够满足集团公司的发展需要。我国当下很多集团公司的资金预算管理工作过于重视预算本身的计划、控制等功能,却忽视了市场调研和市场环境分析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这就使得集团公司的生产经营很容易与社会发展实际相脱节,资金预算计划往往因此沦落为空洞的数字游戏,集团公司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因此大大下降,其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实现也将因此受到不小的负面影响。
三、解决集团公司资金预算管理问题的思路
结合上文提到的集团公司资金预算管理问题,本文提出了针对性较高的问题解决思路。1.重视资金预算过程管理为了解决上文中提到的集团公司预算编制缺乏长期性战略指导的问题,集团公司的资金预算管理工作开展必须具备长远目光,因此本文提出了以下几方面具体的措施建议:(1)实现业务活动方案与资金预算管理结合。集团公司的资金预算管理往往会涉及各类表格的制定,而由于相关表格与具体的业务活动联系紧密,设法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便能够实现集团公司长远利益和短期行为的综合考虑。(2)提升各级员工资金预算管理参与度。集团公司的资金预算管理工作不应由单一的部门负责,而是应尽可能扩大参与管理的员工范围,因此本文建议集团公司成立常设性预算管理委员会,同时生产、物资管理、行政后勤等部门也需要更加深入的参与到资金预算管理工作中来,这样更多的员工将得以承担自身应承担的任务,集团公司的资金应用水平也将由此得以实现大幅提升。值得注意的是,集团公司不仅需要对一级预算的完善予以高度重视,二级预算的建设和完善也必须真正落实到具体的归口管理部门。2.落实上、下部门结合的资金预算编制流程资金预算编制方法落后问题直接影响集团公司的各领域发展,因此本文提出了落实上、下部门结合的资金预算编制流程建议。具体来说,集团公司预算委员会需要采用零基预算方法合理确定各部门总预算,而只有预算报批后才能够真正真正用于执行,下图为霍州煤电集团的资金预算编制基本流程图,结合该图刚刚提到的资金预算编制思路便能够实现直观展示。霍州煤电集团的资金预算编制基本流程图霍州煤电集团的资金预算编制属于典型的上、下部门结合的资金预算编制,子公司和其下属公司的资金预算编制工作因此便存在着不同侧重点,具体如下:(1)子公司。霍州煤电集团的子公司主要在总经理的组织下开展资金预算编制工作,其中各职能部门、业务部门均需要派专人以预算委员会的形式参加该工作,自身公司的收支预算、下属公司收支预算的审定均属于子公司需要关注的重点。(2)子公司下属公司。子公司下属公司的资金预算编制需要结合总公司的生产经营指标开展,经理、财务、设备等职能部门属于资金预算编制的核心,下属公司必须在规定日期将计划上报子公司。在上、下部门结合的资金预算编制中,霍州煤电集团保证了自身各级组成自觉遵守、认真执行资金预算管理要求,由此实现的全体员工共同参与资金预算管理,便大大提升了霍州煤电集团的预算编制水平,其长期可持续发展实现、市场竞争力提升也由此获得了较为有力支持。3.实现以市场为依据的资金预算决策不能结合市场实际是很多集团公司存在的资金预算管理问题,因此本文建议集团公司高度重视市场调研工作,以此实现以市场为依据的资金预算决策,具体策略建议如下所示:(1)深入市场开展调研。对市场情况进行科学、全面的预测直接关系销售额预测质量,而考虑市场的不断变化,集团公司必须保证销售额预测具备较高的弹性,值得注意的是,在深入开展市场调研的同时,集团公司还必须开展自身的组织再造和流程再造,前者要求集团公司适时进行自身组织、部门与资源的调整,后者则需要集团公司实现自身资源配置优化、提升资金利用有效性,由此开展的资金预算决策便能够与集团公司发展方向实现高度统一。(2)积极深入生产一线。不同于普通的集团公司,煤矿类集团公司的基层生产多涉及井下一线的煤矿开采,因此资金预算决策不仅仅需要深入市场开展调研,预算决策人员也必须深入生产一线掌握各基层企业的实际生产情况,这样集团公司的资金预算决策便能够综合考虑市场需求和自身发展现状,预算管理工作的质量自然便能够得到更好保障。
四、结论
综上所述,集团公司的市场竞争力提升和可持续发展实现直接受到其资金预算管理水平影响,文章的第一点便证明了这一认知。而在此基础上,本文涉及的重视资金预算过程管理、落实上与下部门结合的资金预算编制流程、实现以市场为依据的资金预算决策等具体建议,则进一步说明了研究的实践价值。因此,在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中,本文内容便能够发挥一定程度的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毛华成.资金集中管理下推行资金周滚动预算的重要性[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05):5-7.
[2]仲小芳.集团公司资金预算管理模式探究[J].新会计,2014,(06):2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