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高一地理教学设计

高一地理教学设计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9-15 17:13:4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高一地理教学设计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高一地理教学设计

第1篇

【关键词】CDIO 艺术设计专业

在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文化创意、装饰设计等人才需求急剧增长,而专业教育相对滞后的形势下,培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设计创新能力的学生是高职设计教学培养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的主要内容。CDIO是当前教育界正在推广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已在工程教育领域取得了初步成功,其所倡导的教育理念与高职设计人才培养具有较大程度的一致性。因此,将CDIO理念引入到高职设计专业教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艺术专业的教师在CDIO理念的指导下,大胆地进行了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

一、CDIO应用于高职设计专业教学的可行性

CDIO分别对应“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运行”(Operate)4个英文单词。其中,“构思”是指顾客需求分析、发展理念、技术程序和商业计划制订等;“设计”是指项目计划、图纸设计及实施方案设计等;“实施”特指将设计方案转变成为产品的过程;“运行”则主要是通过投入实施的产品对前期程序进行评估。它是“做中学”和“基于项目教育和学习”(Projectbasededucationandlearning)的集中概况。在有限的专业教育时间里,任何教育都不可能将今后工作中所需的专业知识完全传授给学生,而让学生在基于项目的反复学习训练去“做中学”,更有利于学生各种能力的形成。CDIO模式作为成功的工程教育模式已被实践所证实,能否将CDIO模式应用于高职设计教育?我国高职教育不同的教学模式都有一个共同点,即工学结合模式,这无疑为高职教育借鉴CDIO提供了切入点。

首先,培养机制上具有一致性。CDIO倡导的“做中学”和“项目教学”与高职高专所倡导的校企合作办学具有相同的理念。CDIO“做中学”的本质是将专业知识与技能结合,以项目实施的全过程为依托,将构思、设计、实施、运行完整体现。高职设计类专业教育特点是实践性强、课程项目化突出、学科交叉性强、涉及知识面广等,要求学生在掌握手绘效果图表现、电脑效果图表现、装饰材料与施工工艺等多种技术知识基础上,学会综合应用这些知识与技能,设计并制作出一套完整的项目。而整个学习过程需要学生具备设计理论、生产实践和人际交往技能等方面的综合能力,与CDIO工程教育理念要求非常吻合。高职设计专业也正在提倡和试点项目式教学,校企合作就是要建立一个能够实践“做中学”理念的完整的项目实训环境。

其次,培养目标上具有很大的重合度。CDIO是一种以培养职业工程师为目标的教育模式。而高职设计教育所培养的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适合产业发展的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两者对实践操作和技术创新能力的要求具有一致性。原创性不足问题是我国设计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因此,培养具有独特创意能力和熟练操作能力的高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就成为高职设计专业最重要的教学目标。引入CDIO对学生技能的提升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大意义。

再次,随着高职设计教育办学水平的提高,尤其是特色专业办学向更高层次的方向迈进,本科层次能力含量的增加,使得高职设计教育应用CDIO成为可能。以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建设为例,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必然要转向提高学生的设计与创意能力上来,即高职教育中增加了本科能力培养的比重。

二、CDIO在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第一,基于CDIO构建设计项目工作流程。依据行业重点工作任务,分析设计周期中所需的专业核心能力,再结合CDIO模式,将设计项目工作流程划分为四个阶段,方便学生在各个阶段有参照性地学习,以室内设计专业为例(表1)。

第二,践行“做中学”理念,实施“四分段工学交替、三层次实训递进”的教学组织方案。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在教学分工上,由校内专职教师负责文化素质课、专业基础课和理论课,由企业兼职教师负责专业技能实训课。在教学组织安排上,首先,通过每学年“工学工学”教学安排,形成“四分段的工学交替”模式;其次,通过大学一、二年级的三个生产性实训月——“居住空间设计实训”“公共空间设计实训”“古建筑空间设计实训”,实现“三层次实训实习递进”;最后,通过大学三年级的岗前培训、顶岗实习、毕业设计、毕业实习的强化训练,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图1)。

第三,探索以“校中企、企中校”为依托的“项目化教学”。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让学生依据项目周期进行学习与实践,这与艺术设计教育中的项目化教学完全符合。因此,高职设计专业教学应以项目流程为顺序安排教学内容,以项目为强化技能与专业知识学习的动力,实施“项目化教学”。设计项目时要与企业共同研讨协商,最好是选择来自企业中的真实项目;组织项目时要按照工作过程进行排列,从简单到复杂;在项目的操作过程中要依照“构思、设计、实现、运作”四个环节实施,熟悉项目的整个生产流程。为落实“项目化教学”理念,营造浓郁职业氛围、真实项目场景,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联合深圳市艺术设计行业协会、建筑装饰行业协会,引企入校、择企筑巢,将相关企业的生产和管理部门引入校内,共同对项目实训基地的教学过程和质量实施管理。学院给企业提供办公和生产场所,将校内的实训室作为企业的前店后场,学校实训室的实习设备和公司的生产设备完全相一致,依照公司的生产流程和技术要求进行训练。目前,艺术设计专业已建成了融教学、培训、鉴定、生产性实训和产品研发一体化,以“中南星设计工作室”“骄阳设计工作室”“文业设计工作室”为代表的“校中企”。同时,由学院与相关企业共同出资,在深圳市文业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深圳市中南星文化传播机构等建立有固定场所、专门面向学生服务的校外实训基地,以满足学生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以及毕业实习的需要,目前,校外实训基地已培训学生546人(次),接收毕业生73人。

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艺术设计专业引入学生项目团队合作教学模式,一个团队通常由4—8名学生组成,每个团队由学生自由组合,民主推选团队队长,明确责任分工。在完成项目构思、方案设计后让团队学生代表就团队的设计方案进行说明汇报,让所有学生参与评价打分,对于评价合格的团队继续完成后续项目,对于评价不合格的团队,则要求重新构思项目。项目流程结束后,学生还要进行总结评估,并与大家分享获得的经验及心得体会,从而进一步拓展设计视野,提高与巩固学生团队的沟通协调与合作能力。通过项目总结,锻炼学生写项目报告的文字表述能力,增强学生的系统思考能力。

第四,科学设置课程,配合“以赛促学”。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自主学习能力,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设计专业按照CDIO集成化原理依循“先低级(基础)、再中级(核心)、后高级(拓展)”设置课程,将面向高职学生的各种竞赛项目依循“先技能型、再设计型、后原创型”进行分类。同时,按照不同年级学生的教学进度和专业技能掌握的水准,跟竞赛项目进行匹配,使不同年级的学生都有机会参加室内设计艺术作品大赛、广告设计等技能竞赛,有效贯彻了“以赛促学”,培养了他们走上未来工作岗位的自信心(图2)。

“以赛促学”和教学的有效结合,明显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从2007年至2011年,本专业共获得了国家级竞赛奖8项、省级18项、市级10项。

三、引入CDIO的几点体会

首先,CDIO实施过程中要把握好设计项目任务的难易程度。每一个设计项目任务必须要有一定的挑战性。如果项目过于简单学生能单独完成,就不会和团队其他成员进行商讨和沟通,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但如果项目过难,就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结果可能导致学生无法完成项目或只扮演了操作者和执行者的角色,达不到教学目的。其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问题。按照CDIO模式的培养要求,教师应是设计师典范,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参与企业的项目实践,具备最新专业技术能力。但将教师派往企业参与项目面临很多难题,没有政策支持无法推行。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在“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具体做法是引入企业项目,由企业派出生产一线的专业骨干进行技术指导,实现师生同训。另外,建立校内专职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结对制度,实现优势互补。再次,要制定基本的专业标准。CDIO的实施,需要先行院校和研究机构对专业建设提供基本的标准,以便可以参照执行,起到一定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第2篇

(1.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0;2.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0)

【摘要】本文浅析以水电厂实训基地的建设与使用,培养“双师型”教师并构建“双师型”教学团队,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有效提升;依托“三阶三维”实训基地,进一步推进“案例引路、理论跟进”,“任务驱动、行动导向”等现代职业教学模式的实施,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有效提升,最终实现为企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

关键词 实训基地;建设;三阶三维;能力

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迅猛发展,形势喜人,面对企业对高职毕业生的高要求,暴露出高职学生的实践能力不强,实践技能不系统,教师实践能力不强,技能不熟练,教学能力不高,不能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实际需求等问题。因此,学生教师职业能力同步提高的研究显得十分重要。本文通过实训基地建设,对学生能力、教师能力统筹考虑,实现学生和教师的技能与综合能力的“三阶”提升,复杂技能、技术思维、职业素养“三维”发展;强化教师实践操作、教学能力和教科研能力;实现学生教师职业能力的同步提升。本文以某水电厂运维实训基地建设实例,进一步浅析“通过基地建设,促进学生教师职业能力双提升。本文为具有大型设备、复杂系统、在线运行和高安全风险行业的职业教育与培训机构提供借鉴或参考,有力地支持企业、行业建设以及地方经济发展。

1探索“三阶三维”实训基地建设模式

为提高实训基地的使用效率和实训教学质量,满足职业教育和企业培训的双重要求,按照从单一到综合,从仿真到全真的理念,探索“三阶三维”实训基地的建设模式。

“三阶”是将学生的实训过程按认知学习规律,技能形成规律要求,分为三个阶段,即首先在“专项”实训中心训练“专项技能”,学习设备的作用、结构、原理、性能等知识;然后在“仿真”实训中心训练“综合技能”,学习系统的作用、组成、相互影响等知识;最后在“全真”实训中心进行“综合能力”实训,实现“三阶段”的能力提升,完成从生手到熟手的职业成长。

“三维”是指实训基地功能具有三个维度,一是以掌握一定复杂程度高技能为主要内容的“技能维”,学生能完成复杂技能的操作,二是以培养技术思维为着力点的“技术维”,学生能完成设备故障的分析处理,三是以最求良好职业素养为至高境界的“素质维”,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

2提升学生教师职业能力

2.1探索学生“三阶”能力提升的教学模式

依托“三阶三维”实训基地,不断深化教学改革,进一步推进“案例引路、理论跟进”,“任务驱动、行动导向”等现代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形成“三阶”能力训练模式,第一阶:学生在“专项”实训中心,利用真实设备训练基本技能,为学生基本技能打下良好基础;第二阶:学生在“仿真”实训中心,采用仿真设备或仿真课件,完成企业的工作任务,使学生了解生产设备,了解生产流程,安全规程规定,学生职业能力可达到初级水平;第三阶:学生“全真”实训中心,采用全真设备,全真任务,全真管理模式,教学任务与生产任务一致,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一致,教学管理与生产管理一致,使学生熟悉企业,熟悉生产任务,熟悉生产过程,在企业教师的监护下,全面参与企业的生产过程,完成生产任务,服从生产管理,学生职业能力可达到中级甚至高级水平,综合素质全面提高。

2.2探索“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有效途径

通过“三阶三维”实习基地建设与使用,一是可以使教师获得大量的新知识和新信息,及时了解和掌握本学科最新发展动向和国内外发展趋势,更好地了解所教课程在电力生产中的作用,丰富讲课内容。二是给教师提供了全程、深入参与项目建设的机会,经过实训基地模式探索,建设方案编制,设备配置选型,安装调试等工作,提高教师实践操作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积累实践经验,使教学的针对性、应用性和实践性大大增强;并且提升教师的自主研发能力和指导学生解决项目实际技术难题的能力。三是通过实训基地的使用,教师深度融入生产过程,可获得教学案例,熟悉生产任务,为教师推进“案例引路、理论跟进”,“任务驱动、行动导向”等现代职业教学模式提供源头活水。建设成为一支高素质的适应现代职业教育要求的“双师型”教师,为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保证。

2.3探索“案例引路、理论跟进”,“任务驱动、知识跟进”等教学模式

“三阶三维”实习基地的建设,为“理实一体”’教学扫平了障碍,课程的持续改进有了物的支持,在此基础上编写模块化教材,对于理论多,实践少的课程,采用小型案例引入,随后导入相关理论知识,对于实践多,理论少的课程,则采用工作任务引入,随后导入相关知识。实现“教、学、做”一体的教学。

2.4探索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阶三维”实习基地的建设所涉及的内容让学生全方位、深入参与,教学工作在实际任务中完成,实施项目教学。为了保证项目的顺利开展,不影响项目进程,关于教学模块以外部分在学生的组织上以自愿为主,有选择的吸收学生项目成员,走精英路线。

3案例分析

按照“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经济合理、服务行业”的原则,充分利用校企一家的资源优势,建设水电站运行与维护实训基地。依托实训基地,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形成“三阶三维”实训基地能力训练模式,第一阶段:学生在1、2、3学期,采用真实设备,在各实训室训练电工、钳工等基础技能,为学生运行、检修技能打下良好基础;第二阶段:学生在3、4、5学期,采用仿真设备或仿真课件,完成电厂机组的部分巡视任务、部分操作任务,使学生熟悉设备,了解生产流程,安全规程规定,学生运行技能可达到职业工种初级工水平;第三阶段:学生在5、6学期,依托“校中厂”——电厂,采用全真设备,全真任务,全真管理模式,教学任务与生产任务一致,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一致,教学管理与生产管理一致,使学生熟悉电厂,熟悉生产任务,熟悉生产过程,在电厂师傅的监护下,以副值班员的身份,全面参与电厂的生产过程,完成生产任务,服从生产管理,学生运行技能可达到职业工种中级工甚至高级工水平,综合素质全面提高。

通过水电运维实训基地建设与使用,首先可以使教师获得大量的新知识和新信息,及时了解和掌握本学科最新发展动向和国内外发展趋势,更好地了解所教课程在生产中的作用,丰富讲课内容。其次给教师提供了全程、深入参与项目建设的机会,经过实训基地模式探索,建设方案编制,设备配置选型,安装调试等工作,提高教师实践操作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积累实践经验,使教学的针对性、应用性和实践性大大增强;并且提升教师的自主研发能力和指导学生解决项目实际技术难题的能力。最后通过实训基地的使用,教师深度融入生产过程,可获得教学案例,熟悉生产任务,为教师推进“案例引路、理论跟进”,“任务驱动、行动导向”等现代职业教学模式提供源头活水。从而真正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适应现代职业教育要求的“双师型”教师,为提高学生职业能力提供重要保证。

总之,“三阶三维”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双师型”教师和教学团队建设,教学培训模式、方法与手段创新研究等途径,探索在校企一体办学模式下、职业教育如何为岗位培训提供智力支持,提高教师学生职业能力,为高职学院的发展,最终实现为企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龚在礼.“三阶段、三维度”实训基地的建设与研究[J].职教通讯,2012(27).

[2]龚在礼.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与教学实践[J].成人教育,2010(8).

第3篇

【关键词】地理课堂;反思;重新设计

很多事情因缺陷而美丽、因缺陷而难忘。在教书第五年,作为年青教师的我有幸参加本县举行高中地理教学大比武,通过抽签,上课的内容是:高一地理必修I第一章《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复习课,不按常规出牌,太意外了,正因为如此,比赛结果可想而知。课后始终萦绕在心,如果可以再来,我会这样上课。

一、如果可以再来,目标要明确

我当时构想一种新型的地理复习课――核心问题突破法:即依据本节复习内容多和学生的认知水平,选定《昼夜长短变化》这一问题进行突破,学生的核心问题突破,其他各个知识点的复习就能迎刃而解。如昼夜长短变化“知多少”?

反思:把课上成高三专题课,涉及的面小,难度过大,把抽象问题复杂化,在大比武中出现冷场,自编自导自演,师生、生生之间缺少有效互动,课堂效益不高。如果可以再来,学习目标要明确。作为高一地理复习课,复习目标就应是按会考要求,会考条目是会考出题的依据。

重新设计:

1.以情境问题引出复习课题:如北京时间2010年5月1日9点整,上海世博园正式对外开放,届时美国纽约(西五区)时间是多少?此时全球与北京处在同一日期的范围(大于一半或小于一半)?到时本地(29°N)的昼夜长短状况及此后三个月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2.展示本节会考要求,会考条目和要求为本节课复习指明方向,在教学设计时,要打破教材顺序,有的放矢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的会考条目如下:

二、如果可以再来,课堂要实在

当时上课,我设计了四个活动:想说就说――想做就做――想畅就畅――总结陈词,结果是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不高,就是我们常说的有“形”无“神”。

反思:大比武课,有很多是作秀课、表演课,无论是大比武还是平时上课,课堂教学要实实在在,只有“形”的课堂教学显得空洞,只有“神”的课堂教学显得缺乏活力,只有“形”、“神”具备的课堂教学才是教师应当追求的,因为它既有活力,又有成效。

重新设计:1读图――设计内容涵盖的知识点全。

(1) 弧线ABC为 线,B地昼夜更替的周期为 。

(2)此时,A、B、C、D的地方时分别为 、 、 、

此时全球与北京处在同一日期的范围(大于一半或小于一半)?

(3)若在C处有一条自西向东的河流,那么河流的哪一岸泥沙容易沉积 。

(4)该图所示的日期约为 ,此日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为 ,一年中太阳直射点移动的纬度范围为

(5)此日,D、B、C三地的昼夜长短情况如何?当太阳直射点由D纬度向B纬度移动的过程中,D、B、C三地的昼夜长短如何变化?

(6)此时,B地的太阳高度角为 ,D地的太阳高度角为 ,D地此时刻的太阳高度角又称为 。比较这一天A、B、C、D四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大小?

(7)此日,D处于一年中的 季。

(8)B地属于五带中的 带。

2.建构知识(如右图)通过先练后学,自主构建知识模块。

三、如果可以再来,学生要动起来

评价一堂课成功与否的标准,关键是学生的“思维动不动”。那么如何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让每个运转的大脑闪出智慧的火花呢?当时设计,“想畅就畅:以夏至日为例,说出昼夜长短空间分布规律”为了让生有话说我设计了几个问题(1)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昼夜长短空间分布规律;(2)发生极昼的范围;(3) 发生极昼的最低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的关系;(4)晨昏线与经、纬线的关系;(5)这一天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及昼夜长短变化;(6)还发现哪些规律?

反思: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根据学生学情,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要有梯度,既能激活学优生的思维,又能给学困生带来一定的答题机会。必要时还要让生动手演示。美国教育家菲利普:“告诉我,我忘记;演示给我看,我记住;让我参与,我理解。”

重新设计:

1.用图――采用知识问题化、问题习题化的形式、用问题引导学生自学,同时构建知识框架,使生有话好说,可探究可讨论,使生有话好说。

2.说图――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的复习程度,回归生活。

请两位学生上台来演示,向大家模拟今天之后全球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

在这次大比武虽然留有遗憾,名次不理想,但自己参与过、经历过,感触深。正因为有缺憾的、有待完善的,这样的课才被称为真实的课,之后再不断充实、丰实,就像温哥华冬奥会的开幕式点火一样。我们生活中的课是可以再来,是不断完善的,正是在这样一个追求的过程中,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才能得到提高,才能够真正享受到教学作为一个创造过程的全部欢乐和智慧的体验!

【参考文献】

[1]汤国荣.聚焦问题改进教学[M].重庆.地理教育,2012(1-2)

第4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3-0162-02

一、原因

1.客观原因。(1)初、高中地理知识衔接不够,缺乏对地球运动学习必要的知识准备。首先初中地理的知识比较简单且易学,考试很容易得高分,加之会考难度不大,以至于初中地理在学校、教师、学生等多方面都未得到重视。然而刚升入高中的学生由于还没有分文理科,要学的学科和知识特别多,负担重,必然在学习的时间和努力程度上有主次之分,又由于高中地理的深度及广度都是远超初中地理的,加之地球运动这一节又是高中地理中非常重要及难度极高的知识,对于刚升高一的学生还未接触到一些立体几何、物理、化学、生物等知识的前提下,这在教学中的“断层”,又进一步增加了其对理解掌握。(2)课程标准的宏观性和书本内容的基础性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对于地球运动的标准是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在活动建议是运用教具、学具,或通过计算机模拟,演示地球的自传与公转,解释昼夜更替与四季形成的原因。[1]人教版必修一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的内容主要是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昼夜交替和时差、沿地表水平物体的偏移、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更替和五带。课程标准的宏观性和书本内容的基础性显而易见,然而客观事实是高考地理这方面的考点是十分有深度和广度,以至于学生需要很多课外复习资料来补这方面的知识。(3)对地理学科的特点认识不够,学生的学习方法不当。尽管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其具有综合性、地域性的特点以及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的设计思路都非常明确,但是由于受制于初中地理环境的影响,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想真正的认识地理学科的特点还是非常难的。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方法还像以前初中阶段的读读背背一些地名、物产、河流、湖泊……这一重记忆轻理解的学习方法,对于高中地理特别是地球运动的知识需要理性思考理解及计算推理是远远不够的。从而导致学生产生了“地理书有趣,地理课好听,地理题难做”的感受。[2]

2.主观原因。(1)学习地理兴趣的不足,内驱力不足。学习任何知识和技能,兴趣和内驱力的作用都是不可小觑的,当然学习地理也不例外。在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下,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下,特别是在学习地球运动的高一阶段,学文学理、主科、副科的错误思想下,对于地理学科的重视程度就可想而知,更不用说本节知识的学习上更是难上加难。(2)地理学科思维的缺乏对于地理学科思维的发展,许多地理学家和地理教育家对地理教育目的看法中提到“在地理教育中,地理思维能力培养要放在首位,尤其是地理逻辑能力的培养”。然而在传统的地理课堂中,以教师讲授为主,大量的知识灌输代替了学生的思维过程。但是地理学科教学中学生形象思维、空间思维、逻辑思维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培养,使之能够更好地解决地理学科中的各种问题。[3]所以在学生地理学科思维缺乏的阶段,对于地球运动更加注重地理思维能力的运用下,使之更加难上加难。(3)师资匮乏,教法单一。20世纪90年代初地理一度中断高考,很多中学地理老师流失,高等师范院校地理教育的萎缩,导致中学地理教育人的匮乏,虽然已得到很大改善但现今仍然有相当一部分地理老师不是地理专业,地理知识与素质不高。尤其地球运动的知识需要用到多媒体资料从而动态地演示讲解,提高学生的兴趣及积极性,以便更好地掌握。

二、对策

对此根据以上的原因分析,主要从教材和教学上综合提出本人的浅薄看法。

1.教材方面。深化初、高中的地理教材的内容,改进评价体系。目前的初、高中的各版本教材在衔接上有一些脱节,由于现有的评价体系上,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深化与延伸,解决学生对教材知识结构与评价体系的不吻合的问题。当然在此对于学习评价体系中,在达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注重学生态度、能力的培养,减少死记硬背,多让学生接触地理生活,尽可能在完成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快乐轻松地学习。

2.教学方面。(1)调动积极性,参与其中,增加兴趣。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的特点及产生的地理现象。对于这些知识学生很难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借助适当的多媒体或实物让学生参与其中思考理解,特别在新课导入阶段,通过这些对教学的优化,提高本节教学质量。(2)加强教师的自身专业锻炼,强化地理教学能力,能对于不同内容提出最适合学生掌握的方法,比如:利用思维导图从整体把握本节知识结构(见图1),提炼地理数据对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昼夜长短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等等的认识,[4]巧用数学思想和对太阳直射点、太阳高度、地方时的计算以及问题的解决。[5](3)学法指导,提高效率。教学不仅仅是教师“教”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学生“学”的过程,一直倡导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学生起主体作用。这节体现得更为明显。在教师用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提高兴趣、理解掌握知识、突破重难点之后,就是学生的灵活掌握与应用。此节的知识比较抽象,就要求教师在已有的经验上传授一些学习“法宝”,老师应该引导学生了解地球运动的事实,理解其运动原理,用实际例子说明其原理、分析在自然社会中出现的地球运动现象,特别是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广泛联系实际,注重其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唐红让.高一地理必修一学情分析及应对措施[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2,(10):44-44.

[3]邵志豪,袁孝亭.注重学科思维训练的地理教学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2011,(3).

[4]颜文景,罗春钻.提炼地理数据,深化认识地球运动规律[J].地理教学,2013,(6):30-32.

第5篇

【关键词】农村高中 地理实践 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3B-0125-02

地理学科知识看似零散,但有自己内在的认识规律。实践教育要与生活紧密联系,实践是理论的最好践行方式。实践的实质是对学生行为能力的教育,使学生的言行与思想能够相互融合和统一,从而提升地理学科的学科素养。

一、学会阅读,运用图表

高中地理教学内容中包含了图表的讲解。教师结合图表,对知识点进行讲解,利于学生进行形象记忆。在图表的帮助下,学生也可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复习。教学中,教师在对一些地域、数据进行分析时,会使用图表进行辅助教学。图表优点在于将知识点一一列出,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熟悉和掌握所学知识点。

例如:在讲解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 2 第三章第三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内容时,涉及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放牧业的知识点。教师上课前需要设计学案,在设计中需明确教学目标,要让学生掌握形成不同地理环境的差异原因、掌握地域分异的变化规律。在讲课中,教师可分别介绍“大牧场放牧业”中澳大利亚、南非的大牧场,并且利用图表对课本案例 4 中关于“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放牧业”的知识点进行延伸讲解。

在讲解图 1 时,教师第一步,可先展示潘帕斯草原的整体地域分布情况,然后让学生了解大草原的气温温差、地形、人口数量等信息;第二步,教师可讲解具体数值;第三步,让学生根据图示对地理环境进行比较;第四步,教师对知识进行整体梳理。教师利用这种结合图表的教学辅助方式,令学生对地理知识有进一步的了解。图表可直观的展示地理状况,但教师还需在实际教学中,深入讲解知识点。

二、仪器辅助,指导观察

实验仪器是地理教学的重要教学资源和手段。在仪器的辅助下,学生能在观察仪器的同时,联系地理现象和地理知识进行迁移思考,进而进行综合性地分析。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常在课堂中借助仪器,指导学生对地理现象进行观察,并引导学生对地理知识进行总结。

如在讲解“地球的地转偏向力的存在”这一知识点时,为了形象的讲解地转偏向力,教师可在一个不透明的小球上画一个虚拟的北极点,并且让这个点在球体中处于竖直向上的位置,再在球上滴上几滴钢笔墨水,让学生先观察墨滴产生的变化。教师可依照地球自转的方向,让小球自西向东转动,然后让学生观察钢笔水流淌的痕迹和偏转方向。学生借助实验仪器,可清晰地观察墨滴移动的痕迹,进而对地球偏转力有直观的概念。第二次,教师可以尝试反方向的转动球体,并挑选两位学生参与实验。地理学科注重培养实践能力,利于提升学生形象思维能力与动手试验能力,提升学科素养。

三、开展调查,整理报告

地理学科调查的内容较为宽泛。教学中,教师可针对学生的疑惑,开展有针对性的实地调查走访,并形成调查报告。以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 3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内容为例。在实践课上,教师可以向学生布置以“家乡是如何发展的?”为主题的调查任务,并要求学生写一份实践报告。笔者所在地生产加工水泥、纸箱纸袋、皮革制品等产品。针对当地的情况,教师可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分小组进行调查研究,最后完成一份对家乡发展的意见书。在实际走访中,有一组学生调查当地的大头菜生产情况。调查前,学生可列出需调查的项目内容,如适合大头菜生长的土壤类型特点、大头菜生长需要怎样的气温、大头菜需要什么肥料等。该项调查使学生对家乡的特色农作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提升了调查研究的综合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需要注意的是,实际调查研究也需要一定的方法,在调查过程中,教师需要把握总方向,掌握学生研究进度,并及时提出指导建议,确保学生的调查能够朝着正确的方向进行。

四、融入网络,提炼信息

互联网的普及给地理课堂带来了海量信息。但面对复杂的互联网信息,应如何教导学生筛选有用信息,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新任务。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通过综合提炼的方法,将知识进行一个系统性的建构,帮助学生将地理知识在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培养学生地理学科的思维模式。

例如:在讲解高一地理必修二第六章《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内容时,针对可持续发展这项国策,教师可利用互联网资源丰富教学案例,将我国当前的发展战略与以往战略列举出来,让学生们对人口、环境、能源和资源等指标进行对比,阐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用性和必然性。在讲述环境时,教师可让学生列举我国在发展历程中曾出现的“重工业轻环境”的思想,并对比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全面改善环境”的重要理论。通过对知识c纵向与横向的对比学习,帮助学生构建一个较完整的知识体系。

信息的提炼能力需要一个长期培养的过程,尤其是对刚接触这项教学方式的学生而言。在这个建构的过程中,教师不能一味的进行讲解和构建,要让学生自主地进行锻炼,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自主性。

高中地理知识点繁多,对知识点的掌握要求比较严格。如何能够更加综合、高效地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农村地理教育的重点研究内容之一,在今后的工作中,笔者也将继续研究。

【参考文献】

[1]陈 燕.基于实践活动的高中生地理实践能力培养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2012(5)

[2]张真玉.培养高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理论与实践――以地理教学为例[J].上海师范大学,2013(6)

第6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环境教育

一、我国的环境教育现状

在1970年,“环境教育”一词第一次看到是在国外的环境教育法中,那是迄今最早的一年。针对环境教育的定义,主要从如何让学生熟悉了解环境相关内容知识,围绕着自然环境和人类之间的关系,理解人口、污染、资源分配和自然保护、农村发展和城市规划等等之间的关系,认知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这部法案是针对环境与人类如何产生关系和对人类环境的影响。国际保护自然(IUCN)环境教育联盟认为:“环境教育是理解和欣赏的人类,文化和环境间关系必须精通的技能和理解。环境教育是环境价值和澄清这个过程的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的概念,它必须通过制定环境政策和发展环境行为守则的进程运行。”有些学校有独立的环境教育课程,有一些正式纳入正常学校开展的课程。高中学习中,现有的教学材料,已经有大量的环境相关的知识,内容涉及生态平衡;地理教科书专门设置“环境”这一章节,化学教材“空气污染”限制,“水保护”等包括环境保护的知识。此外,通过语言课程要求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论文,美术课让学生走进农村进行绘画写生,在一定程度上鼓励和加强对环境保护的学生的认识。为了去拯救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当环境保护提升到政府议程的时候,通过法律规章制度去约束破坏环境的行为时,也需要从环境教育这方面进行开展环境保护理念的宣传,也显得异常重要。笔者作为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环境保护,开展环境保护课内课程、课外课程的铺展,加强本课程开发利用现有的知识,最大限度的发挥环境教育的在高中地理课程的作用。如何唤醒人文保护意识,发挥环境保护是自觉的行为。地理学科中的环境教育可能是正确的选择。笔者作为高中地理老师,如何让地理教材开展适当的环境教育,结合教学不仅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学习和觉醒的环境意识和行动,能够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起到很好的效果。基于我国的环境教育现状分析,可以了解,在高中教学中开展环境教育是有必要的,而且是迫切的。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的必要性

首先,进行环境教育是环境污染现状决定的。在很多环境治理的机制和法制没有健全的情况下,开展在高中地理教学的环境教育是必要的。当前,针对地球,我们感受到前所未有的破坏,温室气体效应、森林面积减少、频繁的沙尘暴、淡水资源枯竭、污染扩散……这些环境问题,亟需解决。第二,进行环境教育是课程改革的真谛。高中地理课程———《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了解关于地球及环境的基本知识;了解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和自然环境的元素之间的关系的主要特征。了解全球环境和发展问题,使得正确的全球意识的初步形成。”当前形势和环境发展趋势和中国的发展,加强保护资源和环境意识的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出现的社会责任和环境管理中,表明环境教育在地理学科的重要性。最后,进行环境教育是地理学科的重要内容。地理的课程是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全面研究的学科,渗透在高中课程中的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是固有的要求和必须完成教学任务,这就需要重点在高中地理课将环境教育融入实践。

三、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

1.在课堂教学中开展环境教育

在课堂中开展环境教育的初衷在于必要知识的学习。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涉及到大量的环境教育知识,再加上很多知识本身属于地理知识。因此,高中地理老师在新课改背景下,开展教学和教材的分析和研究,加强学习,学会使用教材知识的载体,在教学设计中,考虑全面的设计开展环境教育的目的,使得教育环境应及时,确保地理教学中开展环境教育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内容,以便支持环境教育成果展现。在进行高中地理新课程“全球气候变化”为例子,笔者使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一副来自网络的漫画,这幅漫画叫“出汗的地球”,然后开展问题互动,问道:在漫画中透露哪些环境问题?是什么导致出现这种状况?他们可以通过漫画指出相关的理解,进行有效地互动、探究、交流,将最终落到主题,是一种气候逐渐变暖-温室效应,这主要是由于人类过多的排放二氧化碳造成的。开展相关教学影片如“蝴蝶效益”,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以下的问题:“第一,全球变暖的趋势是什么原因导致的?第二,变暖之后的环境怎么样影响日常生活?”通过学生们间激烈的讨论,指出全球变暖的危害性。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环境保护意识,上课时选定以角色为主的辩论大赛,将环境保护涉及到的参与主体进行情景再现,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通过一系列课程的推进,既让学生有自己的观点,而且培养了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而且还学习了地理知识。

2.在课外活动中开展环境教育

除了在课堂上进行教育,急需要展开的还有课外的教学。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有意义的环境保护日的活动,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材料的分发和讲解,让环境教育的活动进入社区、进入家庭,通过活动的参加,让学生自身在环境保护的意识中有切肤之感,来巩固环境保护上的知识,让环境保护流行起来,让环保意识在每天生活中进行密切关联。每个公民都应从自身做起,在日常生活中开展环境保护的行动,如节约用水、垃圾分类、超市不用塑料袋、节约用纸等,用自己的实际的行动为环境保护正名,这样在课外开展教育活动才更有意义。

3.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开展环境教育

地理教学中开展环境教育的意义在于能够手眼并用交给学生这些知识,而这些知识也可以通过很多其他的渠道搜集,重视课程的开发很重要。在进行课程开发的时候,注重不同地域、不同业务划分,让知识在综合性上显得更加重要,使得知识成为继续教育的资源。你可以利用的夏季和冬季假期引导学生进行基本的调查,对当地的地理环境,编写书面报告。学校每个学期,教师应提前主题,对于学生来说,在每个调查中,学生可选修地理勘探合作完成调研。应该有针对性的研究主题,如收集当地人口和人口变化对环境的影响;研究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气候变现状;调查当地的环境问题及成因的危害及控制措施;探究物种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学生在调查中的开阔了眼界、提高了知识学习的能力,对环境也更加的了解。

四、结论

通过上面的论述可知,作为新课标改革下的高中地理老师,有责任、有义务将新课程主旨在实践教学中表达清楚,应该引导学生进行环境保护,开展环境保护课内课程、课外课程的铺展,加强本课程开发利用现有的知识,最大限度地发挥环境教育的在高中地理课程的作用,提升环境保护意识,进一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蒋兴东.普通高中环境教育校本课程建设的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5.

[2]惠志娟.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渗透环境教育[J].环境教育,2012,(04):65-67.

[3]人民教育出版社地理社会室.地理(高一上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黄宇,田青.学校中的环境教育:计划与实施[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第7篇

首先,通过研读标准和实际教学,我们较好解决以下矛盾:

(1)用两周时间对地球地图初步进行弥补

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的地理课程是一个整体,两者之间既有分工又密切联系。初中阶段地理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以区域地理学习为主,原则上不涉及较深层次的成因问题。高中地理课程注重与实际相结合,要求学生在梳理、分析地理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运用地理的基本原理,探究地理过程、地理成因和地理规律。在教学必修1时,我们明显感受到知识缺,失对教学的冲击和对学生学习地理的信心的打击。为此,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适当加入初中部分知识。

(2)把握主干和与生产生活紧密相关内容,对教材进行取舍和重新组合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相比,一个显著的区别是:课程标准主要是对某一学段的学生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而不是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规定。过去,教学大纲对教学的内容、教学目标有明确的规定,因而教师对内容的把握可“依纲靠本”。而新课程标准以及课程标准解读只是对学生能力达标的一个表述,而为达此能力标准所需要的知识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并没有明确阐述。因而在课程教学中,如何把握教材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成为了当前的热点问题。在地理教学中,我们对有知识前后联系的重点内容适当拓宽,在能力培养上下功夫,让学生读课本插图,分析提取信息,画图等。

第二,对课程实施中困惑大胆探索、实验。

①教学观念与方式的更新。新教材要求教师利用新课程的理念,改变过去过于强调的接受式学习,突出对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方式;而旧的教学模式使用传统的讲授法,注入式等.备课组开学初就开始学课标,看课件,研读教材,让年轻教师磨课。

②学生学习习惯、心理、学法与学习要求的差距。一方面对高一新生来讲,环境可以说是全新的,新教材、新同学、新教师、新集体,学生有一个适应过程。其次,经过紧张的中考复习,有些学生产生“松口气”的想法,入学后无紧迫感。另一方面学法上的差异,在初中,好多学校根本无法开设地理课,加之中考不考,学生根本不重视。到高中,由于内容多时间少,教师尽可能的讲授、引导,以落实“三基”能力,同时要求注重学法指导。

③正确处理自主学习与接受式学习的关系,新教材中教材内容和教材的呈现方式变了,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利用新课程的理念,改变过去过于强调的接受式学习,突出对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方式。但同时并不排除接受式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教学中要继承和发扬传统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分层落实是关键。

第三,对教学达成共识,允许分歧和争执。

在每周例会前要求教师依据课标写出下周教学内容说课稿提纲,再在组会上交流,重点关注自己的“教”如何向学生的“学”转变,是不是开展有效教学,追求教学的“效率”“效力”与“效果”。看这些环节:

(1)强化“问题”意识是否恰当到位,有无思考价值和探究意义的问题。

(2)创设问题情境能否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和兴趣,是否合理。

(3)如何抓时机,进行有效点拨:能否引导学生抓主线,抓关键;

(4)设计的练习有无梯度,是否切合课时内容,是否结合学生实际。

(5)课堂小结是否语言干脆,学科术语、学科思想是否得以体现。

组内畅所欲言,指出可供组内成员借鉴和共享的优点,那些地方还有待提高,如何改进。反馈练习如何设计 ,各节教学目标、重难点,包括过程设计,都要在组会上探讨。然后,根据集体讨论的思路,统一要求(讲那些,讲多深,怎样讲)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根据学生特点和教材特点设计出有针对性和有实效性的教案。老教师带新教师,相互听课,认真反思,指出得失,对教案进行改进,最终形成科学,完整的教案。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注意收集学生表现出来的问题,成为今后教学改进的一手资料。进而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我们在教学设计时遵循:①紧抓“双基”教学不动摇;②注意对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的指导,因材施教;③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研究生活中的地理知识,提供地理素材;④注意课堂小结及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的系统性。

第8篇

【关键词】圣诞节 阅读策略 阅读能力

(1)倡导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对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2)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主线,教师起到“设 计者、研究者、促进者、协调者”的作用。

(3)在教学中,突出交际性,注重读写的实用性,要进行情感和策略 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

(4)正视个体差异,以多层次、多角度、多主体的结果与过程并重的评价方式激励进步。

一、学情分析

高中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他们已经能够用英语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在英语学习上,他们不只是把英语当作一门死记硬背的课程来学,更希望能学到知识性与趣味性兼有的内容,从英语学习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能力。另一方面,孩子对西方的节日非常感兴趣。尤其是像圣诞节这样的类似于中国春节的传统节日更加有所了解。因此,结合孩子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激发孩子兴趣,让他们主动学习,学有所获。

二、教学内容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课是北师大版英语教材第三单元第四课。话题是围绕Christmas展开。其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在西方国家圣诞节上如何熟悉节日庆祝,风俗习惯和社会礼节等。

2.教学重难点

第一,重点:(1)了解记叙文的文体特点并由此指导阅读;(2)训练skimming, scanning, careful reading等微阅读技能。对文章深层次理解及细节欣赏认识并了解更多的关于圣诞节的知识。

第二,难点:(1)阅读技能的训练。(2)促进学生对西方文化兴趣的培养。

重难点确立依据:阅读在整个高中英语教学体系和高考中都占有相当大的比例。阅读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是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实践训练形成的。

三、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帮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圣诞节的知识。

(2)构建一些列关于圣诞节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3)体会作者是如何进行行文安排的。

2.过程与方法

(1)以圣诞名歌Jingle bell 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

(2)利用相关的阅读策略来对文章进行略读和精读。并完成相关任务。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了解圣诞知识(2)鼓励学生保护并传扬传统节日

4.文化意识

了解西方圣诞节的知识,并能够将圣诞节跟传统的春节做比较。

教学目标确立依据:阅读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同时,根据新课标的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本课重点是阅读技能但同时也兼顾到听力,口语,写作技能的培养。另外,兼顾本课的特点还把德育教育渗透到阅读教材中去。

四、教法分析

教学方法:question and answer , discussion, debate, task-based method

教学手段:Multimedia computer, tape recorder , PPT

依据:以教材文本,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化多媒体相结合恰当合理呈现课文内容。

五、学法指导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可分三个层次:表层理解、深层理解和评价性理解。表层理解是培养学生对文章表面信息的把握;深层理解是引导学生通过联想、推理、归纳等思维活对文章主题或某一章节进行进一步的理解;而评价性理解建立在从整体角度对课文深层理解的基础上,旨在引导学生联系社会实际或自身生活,对某一相关话题进行讨论,使学生进行发散性、创造性思维。通过一学期的阅读教学,学生已初步建立了阅读的基本技能―Skimming(略读)和Scanning(查读),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语境,采用推测、查阅或询问等方法进行学习.

六、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1 Before-reading Lead in the topic by a Christmas song Jingle Bell and hold a competition to get students to know something about Christmas in advance.

(依据:通过歌曲以及竞赛调动孩子的阅读积极性,为下面阅读做铺垫)

Step 2 While-reading

(1)First reading: Read the text quickly and circle all the things that Western people have at Christmas. [Strategy 1 : scanning]

(2)Second reading: Match the paragraphs with the topics, and then divide the whole passage into three parts according to the time order. [ Strategy 2: finding topic sentence of each paragraph]

(3)Third-reading: Read each part carefully, and then find out all the activities that children do based on the time order. [ Strategy 3: Reading for specific information]

(4)Listening and further understanding: Look through the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s and predict the answers. [ Strategy 4: predicting before listening]

(依据:将各种阅读技能渗透到阅读教材中去,在实践中巩固各种技能)

Step 3 Post-reading

After reading the passage several times, ask students to talk about their memories of Christmas with the help of picture presented on the screen.

(依据:复述文章,巩固所学知识,强化口语训练)

Step 4 Homework: Write a passage about your memories of Spring Festival in time order.

Step 5 Blackboard Design

Para.1: The beginning of Christmas

Para.2: Decorations outside

Para.3: Activities on Christmas Eve

Para 4: Activities on Christmas morning

Para.5: Activities after lun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