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初中历史知识点梳理

初中历史知识点梳理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9-15 17:13:5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初中历史知识点梳理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初中历史知识点梳理

第1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有理数;分数;数学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2-0332-02

1.看课本目录,罗列本学期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让学生有意识地看目录,是培养学生从宏观上观察学习任务目标,大体上知道本学期需要掌握哪些知识,这样目标明确,思路清晰,对初中数学的学习有最基本的认识,例如初一上,第一章便是有理数,那么有理数包括哪些?其这些知识点的具体含义是什么?根据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效果自然就好,有理数包括正数和负数,有理数其中夹杂着数轴、相反数、绝对值,有理数大小的比较等知识点。有理数之间可以加减法,乘除法以及乘方。这样一来,便把本章节的教学思路打开,同时通过一章一章的分解,可以把繁重的教学任务分解成一小块一小块,这样显得简单容易,学生也容易接纳,当然,需要学生强记忆的知识点还是要扎实记牢,运用联想,对比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点,便于灵活运用,例如:学习有理数,需要特别提醒,整数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如-5、0、6,特别注意0是整数而不是分数,只有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为分数。在讲解有理数相加减的时候,在其运算的时候,希望同学们掌握这些规律:①同分母的分数可先相加;②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可以相加;③几个数相加得整数或数值比较小,可分别相加;④符号相同的数可先相加;⑤可将带分数拆成整数和真分数两部分后再相加。例用用一些总结解题的规律,可以帮助学生找好突破口,这样才不会一头雾水,无从下手,提醒一些注意的地方,便减少错误的发生。这样才会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轻松学习数学。

2.讲解重难点,多给学生练笔

数学教学从来就不是单独的讲解,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这样才能理解知识点的含义和运用,数学知识重点不是记忆,而是练习,所以对学生动手的能力要求强,我经常要求学生在听讲的时候拿着笔,一份草稿纸,经常画图,写些重点知识点,为的是及时消化,同时加强印象,数学课堂时间很紧张,而我更愿意把更多的时候留给学生演板和练习,我认为,真正的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到辅导和提示的作用,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的掌握知识点,同时增加学生的自信。在讲解有理数的乘除法,在讲解一些基本概念之后,我便出一道相关的题目,分别请三位同学进行黑板练习,例题:计算(+3)+(-1)+(-3.3)+O-5O÷(-10)+(-0.3)×(1/2)×(-2),解:原式=(+3)+(-1)+(-3.3)+5×(-1/10)+0.3;=(+3)+(-1)+(-3.3)+(-1/2)+0.3;=3.3+3.3-(3/2);=-3/2。通过这样课堂上的练习,这样才能加深知识的掌握以及灵活运用,从解题上面去检验自己的错误点,然后加以改正,多做练习,熟能生巧,我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学好基本的知识点。

3.准备错题本,反复查看和总结

数学是门大量解题练习的学科,所以我让学生们有个好的心态,不要害怕犯错误,告诉学生们,自己在做学生的时候也经常犯错误,站在学生的角度上看待问题,你就明白学生犯错误是可以理解的,而及时记录这些错误有助于学生避免下次犯错,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且不易忘记,所以我要求学生准备一个摘抄错题的本子,记录错题的原因,写下正确的结果,长年累月,上面一定会布满了错误的题目,我相信这些错误的地方便是考试的重点,这样一举两得,既养成了记录错题的习惯,也掌握了考试的重点,实践证明,这是提高学生数学成绩的好方法,学生也从中很好的记住这些知识点。学习数学是靠一点一滴的积累,所以,只要从易错题和易混淆概念抓起,对数学学习有重要的影响。常见易混淆知识点,例如:一元一次方程中等式的性质,我们得知⑴如果a=b,那么 c=b±c; a=b (c≠0),那么 = 。特别提醒,等式还具有以下两个常用的性质:⑴对称性:若a=b,则b=a; ⑵传递性:a=b,b=c,则a=c;注意:若ac=bc,则未必有a=b,如2×0=-3×0,但显然2 -3。通过这样讲解,让学生明白这是个易错点,重点摘抄和理解,这样就可以牢牢记住,下次便不会弄错。我经常用类似的方式教学,效果很好,学生的错误明显减少了。

4.生活化教学,让数学变得有意义

每个学科的最终目的便是服务于工作和生活,数学更是如此,单纯的理论分析解题,不将数学生活化教学是没有意义的,所以,作为教师,有义务把课本移步到生活上,这样才能和生活紧密相连,学生才更有兴趣去主动学生,例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时候,现实生活运用于工厂生产效益问题,加工或生产的总量,工作效率问题,还体现在商场折扣销售问题上,利润=售价-进价,利润率= ×100%,这些便是我们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运用,通过生活中常见的例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才能体现数学的作用,同时让学生明白,数学教学和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学好数学,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生活。将教学生活化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科学教学的必经之路,教学需要注重生活实际化,拒绝空洞理论的教学,注重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运用,是初中数学学习的终极目标,作为教师,需要多多的引导和帮助。

初中数学教学需要教师和学生的积极配合,教师需要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删繁就简,提高解题技巧和生活化教学,学生也要熟悉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转化,课堂上互动教学,给学生多练笔的机会,对初中数学知识强化理解,慢慢的积累,培养摘抄错题的习惯,为今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时也帮助学生增强学习的信心。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生态浮床;植物;重金属;净化效率;电镀

中图分类号:X70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6)12010302

1引言

电镀业是当今全球三大污染工业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镀工业的规模亦在不断扩大,排放的废水量也越来越大。电镀废水主要包括电镀漂洗废水、钝化废水、镀件酸洗废水、极板清洗废水和车间清洗废水等,其中主要含有铬、锌、铜、镉、铅、镍等重金属离子以及酸和碱[1]。电镀废水污染的水体进入土壤,在农产品中积累,从而进入食物链。重金属一旦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不会发生分解,而是积蓄在体内,对人体造成潜在性的危害,例如,引起致畸、致癌和致突变等。因此,如何有效去除水环境中的重金属具有十分紧迫的现实和长远意义。

电镀废水的处理方法主要有化学沉淀法、氧化还原法、溶剂萃取分离法、吸附法、膜分离技术、离子交换法、生物处理技术等。生态浮床是生物处理技术的一种,它是运用无土栽培技术原理,将现代农艺、生态工程措施相结合,是一种水面无土种植植物技术,属于原位生态修复技术[2],又被称为生物浮床、人工浮岛和人工浮床。植物根系有着强大的吸收、吸附作用,可以截留水中氮、磷等营养物质,再通过定期收割植物将其搬离水体,已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3]。自20世纪70年代末在德国设计建造并投入应用开始,已经广泛应用于农业废水处理、城市污水处理、富营养湖泊治理等方面[3]。余俊等采用生态浮床技术研究不同水力停留时间(HRT)、pH值、曝气强度及污染负荷条件下美人蕉对含铜废水的修复效果,结果发现美人蕉生态浮床系统对含铜废水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4]。生态浮床对于重金属废水尤其是对电镀废水的处理效果相关研究较少。

将9种水生植物本地种采用模拟生态浮床技术,对净化电镀废水中重金属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价。通过观测植物的生长状况和电镀废水中重金属的净化效率两方面,筛选生态浮床处理电镀行业重金属废水的植物优势种,为生态浮床实际应用于电镀废水处理提供理论基础。

2材料和方法

2.1实验材料

植物:凤眼莲(Eichnornia crassipes)、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croide)、鸭跖草(Commelina commelis)、紫鸭跖草(Setcreasea purpurea Boom)、黑麦草(Lolium perenne)、水芹(Oenanthe jauanica)、李氏禾(Leersia hexandra Swartz)、美女樱(Verena hybrida)、沿街草(Ophiopogon bodinieri)等9种水生植物,采自浙江师范大学校园及附近地区,移栽于浙江师范大学生物园中。

废水:人工配制实验污水,污水中重金属的浓度污水中主要重金属的原始浓度见表1。

2.2实验的设计与运行

供试植物多为杂草,用模拟生态浮床方法能够有效控制其过度繁殖。植物均取自浙江师范大学生物园,反复用去离子水冲洗之后,挑选生长一致且长势相同的植物转移到4.0 L的水培容器中,用泡沫板固定,预处理2周后,进行人工配制实验污水和对照处理,重复3次,每天用0.1 mol/L NaOH或0.1 mol/L HCl调节营养液pH值至6 ± 0.3。植物处理45 d后收获,采样测定。

2.3测定项目及方法

2.3.1植物生长情况记录

观察记录植株新叶、老叶、根系是否出现明显症状,是否开始枯黄,根系是否出现轻微变色等伤害症状。

2.3.2污水中重金属含量测定

在15 d取水样,将采集水样过滤,用ICP仪测定各水样中Cr、Cu、Zn、Fe等重金属含量。

3结果与分析

3.1各种植物在电镀废水中的生长状况

表2结果显示,在实验过程中,重金属污水对部分植物的生长产生明显的毒害抑制作用,如空心莲子草在重金属污水处理下出现烂根现象,新根少而疏、黄而短,老叶产生黄化,叶小而圆,茎粗而短,株高显著下降。有相似症状还有美女樱、鸭跖草、李氏禾、水芹。生长较好的植物有沿阶草、黑麦草、紫鸭跖草等。凤眼莲在污水处理下的生长情况最好,有较多新叶或新芽产生,地下部分根也生长较好,产生较多新根,与对照组植物无显著差异。另外,李氏禾在生长过程中易受到蚜虫侵害,几乎所有的新叶上都布满蚜虫。污水对植物地下部分生长的抑制作用比较地上部分更为明显。

3.2同植物对电镀废水中重金属(Cr 、Zn 、Fe)的去除效果

从表3中可以看出,生态浮床系统得到了较好的效果,但不同植物对污水中不同金属的去除效果有所不同。就铬而言,植物去除效果很好,从大到小依次为美女樱、李氏禾、水芹、鸭跖草、凤眼莲、沿阶草、黑麦草、紫鸭跖草、空心莲子草;而对污水中锌的去除效果较好的有水芹、紫鸭跖草、凤眼莲和空心莲子草,去除率都在80 %以上;除紫鸭跖草外,其他植物对铁的去除率都在90 %以上,效果非常理想。而污水中铜的去除率也都在75 %以上,从大到小依次为美女樱、凤眼莲、水芹 、鸭跖草、沿阶草、紫鸭跖草、李氏禾、空心莲子草、黑麦草。

4结论

结合植物生长状况和它们对污水重金属去除效果,通过模拟生态浮床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供试9种植物中凤眼莲、水芹最适合用于对电镀废水中重金属的净化,沿阶草、黑麦草、紫鸭跖草3种植物的抗污性较强,而李氏禾对铬去除能力强但较易遭蚜虫侵害,美女樱抗污性弱,鸭跖草和空心莲子草的抗污和净化能力都一般。

参考文献:

[1]

吕维莉, 魏源文, 邓智年. 植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J]. 广西农业科学, 2004, 35(2): 174~176.

[2]邓玉, 倪福全. 污染水体的生态浮床修复研究综述[J]. 环境科技, 2014, 27 (1): 14~19.

第3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低效化

一、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低效化现象分析

1.采用传统方式教学

尽管我国的教学体制不断改革和完善,新课改对于初中历史教学已经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但是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很多学校课堂教学过程中仍旧采用过去单一的教学方式,很多的学生学习热情不高,感觉历史知识学习毫无意义,学习主动性大幅度降低,很多学生片面地认为历史课就是休息的时间,对于该教育的意义完全忽略。

2.部分老师观念错误

很多学校的历史老师专业知识水平不够,对自身的要求比较低,教学工作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没有树立正确的观点和思想,将历史教学单纯地当做一种知识转移过程,忽略了学生思想和结构知识体系的建立,导致教学效果非常不好。

3.师生之间缺少互动

经过科学的调查研究发现,很多的历史教学课堂上,老师在讲台上口若悬河地讲解,学生大都比较盲目,机械性地接受老师灌输的知识点,完全不动脑思考,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完全占据主导型的角色,学生的主体性完全没有体现,师生之间没有沟通,造成很多知识点学生不理解,老师无法及时接收学生的反馈,不能够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导致教学效率非常低。

二、初中历史课堂低效化现象的解决对策

1.结合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初中历史教材中所讲解的内容和历史事件距离现今时间比较久远,和现代学生之间有着难以逾越的距离,如果仅仅是通过单一枯燥的讲解方法难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课堂上可以结合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例如,学校可以配备设备设施,老师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教室进行历史授课,播放历史事件相关资料视频,不同历史时刻的重要画面,一些历史知识比赛视频,融入新鲜的历史教学知识,运用鲜明个性表达方式,使学生对历史知识形成强烈的好奇心,比如,在初中生学习这节重要历史课程的时候,老师要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收集相关的历史资料,然后将相关的历史事件纪录图片和视频通过多媒体教学向学生展示,让学生充分了解时期当时我国的状况和世界的总体环境。另外,要对学生进行适时的点拨,提醒学生注重教学要求中的重要知识点,让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整体梳理,引导学生了解历史事件发生背后的推动因素,将不同国家的格局发展与世界发展相联系,形成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提高初中生的综合历史学习能力。

2.教学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情感,提高责任心

历史教育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是对历史过往的讲述,在历史知识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历史老师要充分对历史书上的教材内容进行分析,写出详细的教育教学计划,对每节课程准备完整的教案,使学生通过历史教材的学习了解历史基本的发展进程、重要事件和转折点,在每一历史课堂教学中达到教学目标,在把握历史知识点的基础上,将不同的知识点形成完整的历史脉络,建立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课堂教学过程中尽可能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带动学生的整体情绪,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将教学工作当做一种艺术行为,融入自己的情感,提高工作热情,为学生树立好的榜样。

3.提高老师素养,建立创新型师生关系

历史老师在课堂中起到主导的地位,学生相对比较散漫,老师抓不住学生的思维,造成师生之间代沟比较深,教学效果比较差,为了改变这种现状,顺应时展的需求,达到新课改的教学目标,学校必须聘用具有专业知识水平的历史老师,加大历史老师的选拔力度,进行工作安排的时候考虑时间的合理性,同时让老师在课堂上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适当地和学生进行沟通,多多让学生表达想法,鼓励学生积极地进行表达,课堂上有问题及时地提出,共同分析加以解决,给学生正确的回馈,让学生减轻学习的压力。比如,学习有名的历史的时候,老师就可以提出假设性的提问,让学生考虑如果林则徐没有进行禁烟举动,以后的侵略战争是否还会发生,中国还会不会受到侵略。让学生积极地进行思考,踊跃发言,了解发生的根本原因。在良好的师生关系状态下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总而言之,教育界相关人士必须深刻分析造成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低效化的原因,针对性地解决问题,贯彻新课改教学要求,加大力度培养创新型教师队伍,运用现代化的新型手法,教学过程中建立创新型师生关系,老师与学生共同努力,使我国初中历史教育水平迈入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初中历史;中考复习策略

在初中历史中考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把握学生的历史学习基本能力,根据学生现有的历史学习能力确定初中历史复习策略,让复习真正建立在学生历史学习能力提高的基础上,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和其他学生形成积极互动,提高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以便能在中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一、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根据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紧扣复习重点

1.紧扣学生已经具备的历史学习能力确定复习策略

初中历史的复习过程,是让学生有效参与师生互动,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的复习。教师要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梳理历史知识,掌握不同层次的历史知识的运用方法,学会运用历史知识解答各种历史问题。教师要强化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首先就需要在不同的复习进程中促进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的提高,让每一次复习都能够环环相扣,跟学生现有的历史学习能力有效融合在一起。教师要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精选习题,拔高学生创新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如在复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西方世界》的时候,教师首先就要确定学生已经掌握的本章教学内容,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知识树的形式将已经掌握的历史知识展示出来。在知识树的构建中,教师要让学生整合每一部分学习内容的重点、难点,然后在组内进行交流。教师在研讨学生已经掌握的历史内容的基础上,确定教学重点。

2.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能力的提升

初中历史中考复习涉及面广,时间紧迫,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学生历史学习能力并不容易。教师在确定复习策略的时候要将学生历史能力的提升放在首位。初中历史的中考是开卷考试,越是开卷考试的科目学生学习能力的运用就需要的更多,教师要把握学生能力的提升策略,精选习题,抓好学生反馈,不断提高学生的能力。如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的复习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成长,突出学生自主发展、自主创新,让学生不要拘泥于固定的形式进行复习,要注重学生的情感参与,让学生首先确定自己已经具备的历史知识,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和教学大纲要求的历史学习能力相比较,确定自己的上升空间。教师要整合不同层次的历史能力的不同,开展中考复习策略研讨,让学生都积极参与到研讨过程中,思考自身复习策略。教师要积极调动学生在每一堂课的参与度,让学生在明考点、夯基础、突主干、成系统的复习专题教学模式中进行复习。

二、多媒体辅助历史中考复习,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体系,提高历史学习能力

1.多媒体辅助历史中考复习的优势

初中历史知识点比较繁杂,如果仅凭教师一张嘴、一支粉笔很难让学生系统了解教学内容。而多媒体课件的辅助参与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上,历史教研组要抓好集体备课,搞好集体教研,凸显团队合作,由集体共同研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要夯实历史复习重点。如在“世界近代史”的复习过程中,教研组要做好组内教研,加强复习专题研讨,将历史专题复习运用集体教研的形式对学习专题进行高水平、深研究,然后再将研究的结果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展示出来。同时,教师要研究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能够在历史复习的过程中更好地掌握世界近代史中的知识点,并学会运用已经具备的能力解决历史问题。

2.通过多媒体课件更好地让学生展示复习重难点

多媒体课件具备声音、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可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积极参与。教师要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展示历史复习的重点难点,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历史知识体系的研讨中来,让学生讨论在答题时的注意事项,在教学中出现的易混点、易错点、遗漏点,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另外,教师在学生需要拷贝多媒体课件的时候,要积极鼓励学生将多媒体课件拷贝到家中进行自主复习,更好地完成对历史知识体系中重点难点的掌握。

三、重视教材,重视基础,以教材为基础,以时政为依托

1.重视教材,重视基础

初中历史中考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复习经验交流,研讨命题经验。教师要重视教材知识体系,重视基础知识的整合,从知识点、考点思考复习重点,让学生能够在现有的基础上更好地了解如何利用手中的复习资料做好复习,如何通过自己的综合能力解答历史问题。教师要摒弃学生认为开卷考试不用复习的观点,要让学生懂得历史命题考查范围广、综合性强,要将能力放在首位,通过对教材内容知识点的复习,针对学生的识图、读表、分析理解、归纳总结等能力的提升向学生出示复习重点。

2.以教材为基础,以时政为依托

教师在进行中考复习的时候,要关注中考历史命题的角度,解读各届中考历史命题特点,在重视教材的基础上,不断以时政为依托,让学生学会运用历史角度去分析时政热点。从命题看复习,可以让学生远离题海,回归教材。教师要帮助学生以教材为本,选好复习指导用书,做好知识移栽。在课堂复习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识记课本的提纲和要领,对教师在课堂上补充的新知识点,要记录在教材的醒目位置,便于考场上能够随时翻看到。在不同的复习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与教师共同整理历史线索,在这个基础上背诵基本知识点,然后运用简单的历史材料进行简单的提问,引导学生思考,重点引起学生对重大事件、历史概念的注意。当学生在思考中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要精讲多练,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中运用历史学习能力做各类历史问题的练习。在练习题的设计上,教师要做好纵横比较,让学生在构建知识网络的基础上,以单元复习为主,采用构建知识树的形式,以点带面,侧重历史细节以及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的思考。

四、合作学习,在共同学习中思考历史复习方法

1.合作学习中提升能力

初中历史中考复习的过程中,严格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复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中考复习中,每一个学生都可能存在自身复习的薄弱环节,而团队合作交流,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对知识的整合能力,熟悉中考题型,形成良好的答题习惯,尽可能地减少失分现象。同时教师要严格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审题与答题习惯,尽可能减少失分的现象。在合作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合作小组的指导,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加强应考的薄弱环节,学“活”历史,“活”学历史,加强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之间的联系。如在复习“世界近代史”的时候,可以同时复习“中国近代史”,通过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之间的联系,加强对世界历史事件的认识,学会分析历史问题。

2.加强材料题的训练

在材料题的复习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已经掌握的方法分析历史问题。要让学生先分析问题,再阅读材料,同时紧密结合教材所学内容,运用所学到的历史知识进行知识迁移。在总结答案的时候要条理清晰、言简意赅,能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热点、焦点问题。

总之,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历史中考复习,教师要以生为本,选择适合学生的方法进行复习。教师不但要关注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更重要的是根据学生已经具备的能力进行知识迁移的训练,提升学生利用历史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以最佳的状态完成历史的中考。

参考文献:

[1]葛春华.论素质教育下的初中历史作业[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10).

第5篇

【摘要】历史是一门基础学科,是人类不断积累的宝贵知识和经验。历史教学对国民素质的提高和社会的进步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从把握初中历史教材、创新初中历史教法这两个方法谈了谈对初中历史教学的看法。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材,教法

1.合理把握初中历史教材

1.1理解教材培育重点。

教材是教师讲课内容的指导,因此教师首先要理解教材的编写目的,了解通过教材的讲述需要让学生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和效果,知道哪些内容是重点掌握、哪些内容是简单了解。只有分清教材的侧重点,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才能以教材为基础,充分发挥自己的经验,灵活地将知识传授于学生。

1.2整合教材学以致用。

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采用了模块化的体系架构,存在一定的跳跃性,如果学生的知识储备不够,很容易无法理解。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合理整合与当前讲述内容有关的知识,将不同模块的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意识地将知识贯穿起来。同时,教师也可以引用一些其他的内容或者建议学生看一些补充材料、思想评论,以便更深入地理解。

2.创新初中历史教法

2.1兴趣教学法。

2.1.1增加适当的课外知识。教师在吃透教材、梳理教材的同时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跟教材内容相关的、不在课本之内的知识,这样既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面,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例如,在讲述武则天的时候可以给学生讲述武则天的无字碑。

2.1.2转换师生角色。尝试让学生来当老师,这样可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并且教师在学生讲解的过程中能够及时了解到学生的掌握程度,在学生讲解结束后再加以补充。这种教学方法课堂氛围轻松愉快,学生兴趣浓厚、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既能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又能加强学生掌握知识的扎实度。

2.1.3利用多媒体。视听效果往往能使学生对知识有更加形象、更加直观的理解。

很多事情,通过语言表达,往往很难描述当时的景象和心理,但是通过电影、电视、模型、动画等教学手段,就可以情景交融,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印象,促进感情的升华。

2.2场景教学法。

即合理借用教材中的环境,让学生扮演各种角色,以各种不同角色的身份来表述自己的看法。例如:用记者招待会的形式让各个国家的代表各抒己见,或者以谈判会的形式理清不同国家的立场等等。场景教学法,首先,可以让学生充分参与,积极体验生活,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在场景中来开阔自己的思维;其次,可以让学生展现自己的风度,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再次,可以让课堂的气氛活跃;最后,可以让教师及时了解到学生对待问题的看法,从而及时纠正错误的、表扬正确的,提高教学质量。

2.3交叉串联法。

历史知识主要是由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这几个基本要素组成的,那么历史教师也可以从这几个基本要素着手,通过这几个基本要素将相关的历史知识串联起来。例如,以时间为线索,可以列出不同年份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以地点为线索,可以按照地区、国家、同盟等来讲述历史之间的联系;以人物为线索,可以讲述某个人物所经历的年代和发生的重要事件,从人物和时间中去理解历史背景作用于人的结果;以事件为线索,可以讲述事件的起因、经过、、结局,历史就是由无数的事件一一组成,从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出历史的发展规律。矛盾是贯穿历史的一个重要线索,我们在研究历史的时候要理清不同阶段的主要矛盾,了解矛盾发生及解决的过程,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每一段历史。历史知识就像一张网,交叉串结,我们要能从任何一个节点纵向或者横向或者交叉地理解历史。这对历史教师的基本功要求很高。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知识的积累,用一些索引、剪报、抄录的方法来交叉串联知识;学生在此中也会积累相应的经验,并能在学习中融会贯通、加深理解。

2.4课堂讨论法。

第6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问题;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0-106-01

历史知识是一个公民知识结构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初中是一个人吸收知识的黄金时段。但是,目前的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着众多的不合理因素,致使这一阶段的历史教学成果非常不如人意,许多学生的历史知识近乎空白,或者只是一些与生活无关的、考过即忘的零碎知识点。趁着新课改的东风,初中历史教师应该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看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谋求创新,提高教学质量。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几个问题

1、以应试为目的

知识的作用在于扩大或者加深我们对于世界、对于自身的理解。但是我们的传统教学把知识当成敲门砖,当成应试工具,以通过考试为唯一目的。这种观念在初中历史教学上主要造成两个弊端:一是由于历史在升学考试中分量不重,被当成可有可无的豆芽科目,很受轻视,因此很多老师和学生对历史课都是敷衍了事;二是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应试知识点的记忆,活的历史被肢解,名物的沿革,事件的梳理,人物的成长,全都受到割裂,学生的理解力得不到锻炼,甚至完全想不到所学的知识跟这个从历史演变而来的世界有什么关系。

2、脱离实际

历史不仅是研究过去发生的事情,更是研究现在的由来,它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是,我们的初中历史教学和现实生活是脱节的,很多学生都不知道历史知识可以拿来干什么,只当它是博物馆里的动植物标本,除了考一个好分数,完全没有学习的兴趣和动力。由此造成的结果是,很多初中学生常常连最基本的社会常识都没有,看新闻,看报纸,完全摸不着头脑,对当下的社会问题没有一点分析能力。这是我们历史教学的失败,必须要好好反省的。

3、标准答案心态

历史是一个极具趣味性和开放性的学科。但是传统历史教学设定了一套价值观,把所有的历史事件纳入一个单一的解释体系。这样,历史学习的趣味性大打折扣,学生的判断力和创造性也被抹杀,课堂上没有参与感,只得到一堆前人留给他们的标准答案。接受这些答案的人,放弃了独立思考,对世界的理解会变得僵化;不接受这些答案的人,要么没有自己的看法,要么有自己的意见却找不到生长和讨论的空间,时间一过,这些苗头也就熄灭了。反正,不论接不接受,他们的眼界和思考能力都会受到局限,对于现实事件难以产生自己的、近情合理见解。

4、教学模式陈旧单一

目前的初中历史教学多半依然墨守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组织学习――课前复习――学习新课――巩固新知识――完成作业。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旨在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高强度的系统记忆,对通过考试有一定效果,但是以教师和课本为中心,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自主性和教学的根本目的,学生难以获得真正的知识和理解。

二、初中历史教学创新的几点想法

1、教学观念的创新

教学观念的转变是教学改革的第一步。教育的目的是要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提升,把他们培养成有独立思想和生存技能的人。具体到历史学习,在于扩大学生的眼界,通过接触各种曾经发生的事件加深他们对人情事理的了解,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提高他们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考试成绩虽然还是要考虑,但是以应试为目的的教学观念必须转变过来,要把带给学生历史课程所能给的真实受益当成首要目标。

2、教学模式的创新

在上一节中,我们已经提到讲课中重点的转移。教学模式的创新是这种转移的必然结果。新的教学模式大概可以有以下几种:一、情境模式。可以带学生去一些历史遗迹游览,身临其境,加深学生的印象;或者在课堂上组织历史剧表演,让学生把握一些历史细节;甚至一些小物件的展示,也能增加学习的兴味。二、问题模式。提出历史问题,让学生做开放性的思考。可以结合情境模式,尽量还原当时的历史情境,把学生设定成某个历史角色,让他在当时的情况下做出决策。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做主动的探究,也相当重要。三、合作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对相同主题感兴趣的学生进行合作与讨论。

3、教学内容的创新

教学内容的创新主要是针对标准答案心态的弊病而发。我们的教材是统一的,虽然有所改革,但内容、观点总还是有所局限。因此,我们可以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前提下,多介绍观点不同而又言之成理的参考读物。面对差异,学生的思维才会变得灵活,不会僵化。这一点对历史老师的要求比较高,需要有丰富的文献掌握,并且对有价值与无价值的观点要能够辨别。因此,历史教师也要坚持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修养。

4、师生关系的创新

传统教学模式中,老师和学生是绝对的主动与被动的关系,老师讲授,学生吸收,老师管理,学生服从。这种关系会压制学生的创造性,甚至造成学生的抵触厌学情绪。改善师生关系,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把学生当朋友,给以理解和信任。有了理解和信任,学生才会向老师敞开心扉,把自己的疑惑、不满等等表现出来。学生愿意表现自己,老师才能够得知自己教学的成果,并且及时弥补自己的失误。二、把学生当成一个平等的求知者,尊重他们的思考和看法,就事论事地和他们讨论问题,不以权威压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建立起独立思考的信心,敢于自己去解决问题。三、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个性和长处的发展。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把握他们的特点,帮助他们扬长避短,成为一个健康而又独特的人,才是成功的教育。

参考文献:

[1] 金 磊.初中历史教学问题及相关解决策略[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3(9).

第7篇

在二次新课程改革中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摒弃传统制造“高分机器”的死板教学,被动学习,而是将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更新观念,充分认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进行历史知识传授的同时,从历史教学的规律出发,正确的、有创造性的指导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的最佳途径和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只有掌握了学习知识的方法,提高学习的能力,才能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受益终身。

以下,笔者就初中历史课堂中如何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能力,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学生一旦具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就能够独立自主地获取知识,从而受益终身。在日常的初中历史教学实践总结中,笔者以为阅读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关键,教师应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历史科目是隶属于文科系列,教材中概念少,讲述历史事实的课文多,再加上图画说明、注释等,这些都可以用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笔者在教学中,会充分利用并发挥他们的作用,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以《》的教学为例,如果学生没有正确阅读课文,就很难对课文中的重要历史问题、历史事件做出正确的认识和理解,甚至可能会忽略而过,视而不见。所以,在教学之前,我先要求学生认真地观看和阅读“形势示意图”,让学生搞清楚在这次的战争中,日军的进攻方向和清军的反击方向。通过指导学生有效地观看地图,从而真正认识到中日双方的战争形势以及清军全军覆没的原因,提高学生的理解,加深认识。

此外,对于学生的阅读,教师不可放任自流,而应加强指导,只有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阅读的效果才会显著,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得到切实的提高。

二、指导学生做好笔记,提高知识梳理能力

记笔记是学生学习能力中的重要一项,笔记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高低,并且对于学生课后的自主学习也有着相应的作用。很多学生认为,历史学科不用做笔记,老师讲的知识点书上都有,画出来就好了。但是每到阶段复习或者总复习的时候就会感觉,书上的要点太多,零零散散,记起来太费劲,耗时耗力还低效,这都是因为课上没有跟着老师的思路、重点和难点做好笔记。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对于一些条理清晰的课文,可以让学生自主阅读,并在此基础上列出课文提纲,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此外,为了保证学生的笔记质量,在学生整理笔记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指导,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笔记一旦做好了,学生在复习时就能一目了然,明白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将零零散散的知识串联起来,从整体上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不仅能提高学生梳理知识的能力,而且还能提高学习效率。

三、指导学生融会贯通,拓展学生知识领域

人的知识是通过各种感觉器官获得的,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从多个方向和角度交叉刺激学生的感官,让学生耳闻目睹,口诵心惟,读写讲练,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这样,不仅能拓宽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而且还能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轻松、快乐地成长。自古文史相通,任何文学作品的产生都有一定的历史背景,并能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现实,任何历史内容都是依靠文学的形式进行记录和传颂。历史学科包含了文学、哲学、法学、美学、自然科学等诸多学科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历史学科广泛兼容性的特点,就决定了它的教学可以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多个方面地进行多元分析和教学。

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必须要充分地利用历史学科的广泛兼容性,将它与其他的学科知识有机融合在一起,相互渗透,相互补充,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学会融会贯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指导学生注意观察,力求做到学以致用

学习任何科目都是一样,我们学习它,就是为了让它为我们所用,历史也不例外。“以史为鉴,古为今用”,历史包含了前人的一切得失成败,我们学习它,不仅要正确认识它,还要注重总结和提炼前人的经验教训,与当今社会生活结合,让历史作为现实的借鉴、参谋、指导,做到历史和现实的统一。同时,教师应当注意的另一个方面,就是要引导学生用掌握的历史知识来观察、分析当前的社会热点,解决实际的问题,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历史的实用功能,摆脱“历史无用”的困惑。

第8篇

关键词:复习、重点、难点、策略、优化、效率

在新课标“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要求下,历史复习课是否有效,核心的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具体看是否能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能否强化学生在学习中的体验;能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能否鼓励学生的合作交流。

当前的初中历史复习课,不少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学生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存在“费时多,收效少”的现象,主要表现为三大方面:一是教师追求知识层次目标多,着眼能力层次目标少。二是教师在备复习课时,以备教材为主,而备学生的意识不够,学生的主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三是做练习题多,梳理知识结构少。

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复习的指导思想不够明晰。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对“如何提高初中历史复习效率”进行了探索,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对复习课进行一个准确的定位。

复习课难上,关键在于如何使一节课下来,每位学生都有收获,使中下层生搞懂,尖子生不浪费时间。若复习课仅定位于解决几个题目,以题讲题,这样的定位就比较低。因此教师要合理定位,找准复习课的重心。一是要领会历史考试要求,帮助学生树立必胜的信心。二是复习计划制定要重知识基本结构的梳理、重历史思想方法的渗透、重新课程理念的灌输。复习本就是一个“串点成线”的过程,教师要将一颗颗散落的珍珠串成美丽的项链,梳理知识基本结构,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构起良好的知识体系。能灵活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复习计划作出调整,切实保证复习效果,关注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发展。

历史课堂教学过程要抓住重点,在合理分析的重点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学生的主动探索、固有经验达到难点的突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明确指出这节课的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解决问题有的放矢。并让学生明确地带着重、难点直奔本节课复习的主题,在重、难点已确定,方法已明晰的前提下,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总结,高效地开展历史复习。

二、引导学生把握好复习策略。

1、巩固知识,以练为主。巩固知识是复习课的主要任务,应当把引导学生自主练习作为巩固知识的主要策略——“精讲多练”。复习时,教师除了帮助学生理清要点,说明常见错误的防止和纠正策略外,应大胆放心地让学生自己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知识,获得提高。这样,也有利于教师自己适当减轻自身的负担。当然,练习时,教师应该慎重地思考“练什么”和“怎么练”的问题。同时,做题是历史复习的重要环节,千万不能让学生养成应付的心理、完成任务的心理,而要学生以追根刨底、弄懂弄透的决心,力争解决一道题,带动一类题,弄透一大块的复习观。

2、查漏补缺,调查为先。查漏补缺是复习的重要内容,所以,在复习前摸清学生中的“漏”和“缺”非常重要。在复习课中,教师应十分重视补“缺漏”和纠错误。摸清“缺漏”和常见的错误,平时摘记学生作业中的问题不失为一个好方法;在复习课之前,作些摸底调查也非常必要。了解到学生现有的实际情况,找准重点、难点,找准各知识点容易出错的地方,增强复习的针对性。

3、发展提高,思维为先。发展提高是复习的又一重要目的。但发展提高,不是让你搞一些又繁又难的题目去“整”学生,而是要真正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通过复习在巩固知识的同时,应让大多历史生除了在知识技能方面有所发展和提高外,更主要的,应该让学生在思维方面有所发展、有所提高,特别要注意发展提高学生的发现探索历史规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和综合应用的能力。要让学生在这些方面有所发展、有所提高。

三、重视复习课的全过程。

1、优化复习课的例题、习题。在复习课教学过程中,由典型例题出发,编制题组,优化例题、习题,将基础知识的学习与综合解题能力的培养一体化,一方面可以强化基础知识运用的灵活性训练,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培养综合运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形象化、具体化,提高复习效率。

2、细化复习课的全过程。复习课的教学过程设计要详细明了,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笔者们老师要有自己复习的意图与设想,大胆改革知识的系统性结构进行合理重组,着重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在知识盘点及知识结构的构建,若基础差,要加大力度,若基础好,尽量将知识点串连在题目中落实。二是在复习课中要授与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方法,落实思想方法的渗透。教学设计时,要考虑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所收获,问题设计要有层次性,结论要有开放性。不要只设计一些低层次的问题(基础题可另外限时完成),要更多、更细的设计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结论的好问题。

3、调动全体学生参与。教师面对的是认知、思维、历史学习等方面存在差异的学生,这些差异不能简单的视为“好与坏”、“强与弱”,因此在选题时避免选择需要特殊背景知识才能解决的习题,选题时要考虑学生的认知特征和已有的历史经验,给他们提供适当机会来表达自己的历史才能。所选习题的背景知识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所选习题的内容与结构应当科学、题意明确,不产生歧义,让每个人都高兴地参与到历史活动中来,让每个人智慧的细胞都迸发光芒。既要有效地关注了历史中的重要基础知识,又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发现。

4、重视复习课的课堂小结。课堂小结是复习课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你有什么收获?”等一些大包围小结,会让学生回答漫无目的,毫无方向性。笔者认为这种小结不适合复习课,根本达不到历史复习课小结的目的。教师应该与学生一起共同具体地归纳本节复习课的知识点,应用的历史思想方法,使解题方法清晰而牢固地留在学生脑海里的作用。因此, 教师在复习课结束前的小结要做到细致、深入、具体,真正的达到既概括知识又总结出学习方法的目的。

总之,为了提高初中历史复习课的效率,教师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与创新,熟练地运用历史复习课的有效策略,真正提高学生复习的效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