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音乐的教学目的

音乐的教学目的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9-15 17:14:0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音乐的教学目的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音乐的教学目的

第1篇

儿童歌曲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给他们以美的体验,同时也陶冶他们的情操。然而,现在的中小学音乐教材中所选歌曲竟然还是那些上世纪70~90年代的儿童歌曲,而近年的虽为数不多却也不乏优秀的儿童歌曲却没有或几乎没有选入现在的教材,更别提音乐界的一些最新成果的展示。一方面是优秀歌曲的数量无法保证,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我们的教材更新时间根本无法保证,造成了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外部设施的缺乏,使我国的广大地区的音乐教育形同虚设。那么,我们中小学的音乐教学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当今我国的中小学音乐教材总体数量较多,而几乎每本教材都会谈到音乐基本理论、视唱、练耳等音乐专业课程,不是中小学音乐课就不该介绍这些内容,实在是因为其难度已靠近音乐专业本科教学难度。这一点似乎是受大浪潮(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们被填塞满了诸如音符、休止符、音阶、音程、和弦、调、调式、曲式以及数十种音乐记号,并视唱带有一个、二个、甚至三个升降号的曲调,听辨音程、和弦、调式,听写旋律,分析曲式等等。这种状况,使得我们的基础音乐教育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由于无法逾越“双基”高墙而面对音乐产生自卑与冷漠心态的失败者。

中小学的音乐教学的目的到底是什么?这是一个很难回答却也很好回答的问题。为了孩子,为了提高孩子们的艺术素养。但是,填鸭式的方式真能提高孩子的艺术素养?答案是否定的。孩子们爱音乐却不爱音乐课,这恐怕是世界上最滑稽却又最伤悲的事了。那种先练打节奏,接着唱音符,然后读歌词,最后填歌词的老套教学法已不能再适应如今的音乐教学,老师一本正经的严肃认真的教学恐怕也是收效甚微,机械、呆板的训练方式使如今的渐渐适应快餐文化的孩子们感到厌倦。因此,音乐教学改革迫在眉睫。我国的音乐教育是从学堂乐歌发展起来的,而当时的学歌的唯一形式就是口传心授,这是由当时的教学环境所决定的,而如今,处于21世纪前沿的新一代的人民音乐教师还用这种老式的教学法那才是贻笑大方。首先,我们的了解音乐是一种怎样的艺术?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是把音按一定的规律组织起来,使人听之产生美感的艺术。既然它是听觉艺术,听也就是欣赏才是真正的“主角”。因此,我们的课程教学方向应该逐渐转向以欣赏为主的教学模式,我们开设音乐课的目的也就是培养广大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正如周大风同志在其《音乐教育改革刍议》中提到的那样“当务之急首先要改变幼儿园、小学、中学、师范学校的音乐教育的结构。改革‘以歌唱为中心,识谱为辅’,而代以欣赏、器乐、歌唱三者并重的音乐教育结构。尊重音乐教育艺术是以感受为特征的规律,让学生在课内课外多听民族的乐曲,……从小培养他们对民族音乐的感情和爱好。特别要注意‘听比唱更重要的规律’”。

认识到了现在所存在的问题后,老师们应如何改良我们的音乐教学法呢?当代世界著名的德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1895-1982)给出了明确的答案。这种用音乐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新的形式,是一种人们必需自己参与的音乐,即: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演奏者参与其间;它是先于智力的,它不用什么大型的形式,不用结构;它带来的是小型的序列形式、固定音型和小型的回旋曲形式。原本的音乐是接近土壤的、自然的、机体的、能为每个人学会和体验的、适合于儿童的。

奥尔夫原本性音乐教育的原理具有以下几点:1.综合性;2.即兴性;3.亲自参与、诉诸感性、回归人本;4.从本土文化出发;5.适于开端;6.为所有人。其中即兴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最核心、最吸引人的构成部分。

第2篇

一、教学目标贯穿教学全过程

1、教学目标是教学的起点

课堂起始于目标。教师心中有没有强烈的目标意识、制定的目标是否符合课标要求、是否科学具体制约着教学的走向。某种程度上,教学目标的制定决定着教学的质量。试想,医生面对病人,制定的治疗方案是何等重要,它直接决定着治疗的方向和途径。制定科学、合理、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是教学的起点。

(1)依照课程标准制定教学目标

教师要树立以课标为基础的意识。从课标中找内容、找要求、找坡度、找方法。要多读课标,不仅要关注大的价值和理念,而且需强化内容标准的学习,因为内容标准对教学具有具体的指导意义。

(2)依照教材分析制定教学目标

目前,音乐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分三个层次:一是不知教什么,一会儿教文学、一会儿教德育。可以说,离开歌曲或乐曲的标题不知道从何教起;二是教授音乐作品,从整体到部分,细细解读,以学生学好这首作品为教学的唯一目的;三是明白音乐作品以内容为主,同时通过这些歌曲学习音乐知识与技能,如逐步学习并达到会唱歌。教授内容从哪里捕捉呢?最简单的就是从教材中捕捉,教材里有内容。教材中内容的提示分四种类型:有清晰地说明,较为清晰地暗示,如图例等;联系前后教学单元,可以通过判断找到;需要自己依靠自身学养去发现、提炼。可以说,教材中呈现的教学内容包罗万象,包括: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四大领域。而每一项内容中,又包括不同的类型和层次。这样一组又一组看似相似的词语:唱游与音乐游戏、律动;歌表演与表演唱;集体舞与邀请舞,究竟其实质是否相同呢?此外,教材中有方法。柯尔文手势、图形谱等都给教师提出明确的教学建议。

例:四年级教材中《小螺号》一课

依照教材分析制定教学目标:

Ⅰ、认识并运用上滑音、波音用欢快、富有弹性的声音唱好歌曲《小螺号》:

Ⅱ、通过对歌词、节奏、旋律等音乐要素的感知与体验,联想并表现音乐所表达的意境;

Ⅲ、加入伴奏声部,能用和谐的声音表现歌曲。

(3)依照学情分析制定教学目标

学情分析包括分析学生学习的起点,学生学习本课具有怎样的认知基础。这要求教师通读教材,明确知识与技能的衔接;分析学生学习的终点,学习本课为达成课标所要求的公民所应具有的何种音乐素质服务;分析学生学习的难点,学习中可能遇到哪些困难及分析学生学习的特点。

2、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终点

评价一堂课的视角应该是以学定教。学生达成教学目标的程度是观课议课的标准;是检测教师教学质量的依据;是教师教学反思的立足点。同时,教学目标也是检测学生学习行为的具体内容与程度。因此,应要求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可检测。笔者建议,教学目标与达标检测内容的设计要同步进行。即要依据教学目标制定评价标准,明确用于判断学生达标的准则是什么。

(1)检测内容要与目标一致。

例:一年级欣赏《调皮的小闹钟》教学目标:

Ⅰ、完整而充分地聆听音乐;

Ⅱ、听出音乐中的切分音及铃声,并作出相应的反应;

Ⅲ、知道曲名及曲作者。

检测目标达成内容:

Ⅰ、随乐曲哼唱A主题旋律;

Ⅱ、听音乐,听到切分音用响板或木鱼演奏;听到铃声用三角铁演奏;

Ⅲ、说出曲名及曲作者。

(2)检测形式多样化。

例:二年级欣赏《加沃特舞曲》检测目标达成内容:

Ⅰ、请听下面两段乐曲中哪一段是《加沃特舞曲》,举手表示?

Ⅱ、请你说说下面两种乐器哪一个是《加沃特舞曲》的主奏乐器?

(3)检测时机适时灵活。

例:五年级演唱《我是中国人》检测目标达成内容:

Ⅰ、课中,跟着伴奏用京剧的韵味唱好京歌;

Ⅱ、课后,跟着伴奏边唱边做动作。

3、教学目标是教学的过程

既然教学目标是教学的起点与终点,那教学过程即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具体策略。相反,实现教学目标的路径即教学过程。教学目标是设计教学内容、策略的依据;教学内容是教学目标的具体化表现。反思目前的音乐课堂,有的课堂没有教学目标,有的课堂教学目标形同虚设。有的课堂教学实施中,教学流程与教学目标严重割裂。对此,可采用教学设计中教学流程一页分教学内容与实现教学目标路径两栏。如下图:

综上,教学目标是师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或标准,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主要描述学习者通过学习后预期产生的行为变化。它以课程标准所限定的范围和各科教材内容所应达到的深度为依据,服从、服务于国家教育总目标。

二、教学目标结合学科的再认识

1、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的区别

教学目的通常是某一社会或国家为实现教育目的,在教学领域(给教师)提出的一种概括化、总体的要求,是各个教学阶段、各科教学发展的趋势和总方向。它往往是作为学活动的指导思想而存在,对各级各类学校的各种教学活动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但是教学目的毕竟只是对教学活动的一种原则性要求,要使这些总要求落实到整个教学活动的各个部分中去,就必须对实际的教学活动水平作出具体的规定,以便于贯彻和检验。教学过程是有若干层次不同的小过程所组成(如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过程、各门课程教学过程、各个单元或课题教学过程、每一课时的教学过程),每一层次的教学过程也应该有自己具体的规定和要求,这种具体的要求、规定就是教学目标。因此,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标准。

2、三维目标的内涵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标志着新课程确立了三位一体的课程与教学目标。“三维目标”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质量指标所作的基本规定;是新课程为描述学生学习行为变化及其结果所提出的三个功能性基本要求。把三个维度的基本要求作为新课程教学的完整性结构目标,是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创新性标志与亮点。

知识与技能,即每门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知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现象和规律的概括总结;技能是与其相适应的行为方式概括化结果,是知识的外在价值。笔者认为,在音乐学科中,技能目标比知识目标更重要,同时,知识只有转化为技能,才能成为真正的知识。例如学习变拍子的知识与技能目标是能随着音乐拍出相应节拍;能随着音乐拍出节拍重音;能随着音乐在节拍重音处加入打击乐器演奏;能随着音乐拍击节奏与节拍。

过程与方法,即让学生了解学科知识形成的过程、“亲历”探究知识的过程;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学习,形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过程是指为达到教学目标必须经历的活动程序。方法是师生为实现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任务在共同活动中采用的行为或操作体系,主要指学习方式。《音乐课程标准》将“过程与方法”目标细化为五个具体目标:体验、模仿、探究、合作、综合。它们是音乐课堂教学的过程与方法,更是教师要引导学生达标的正确的学习音乐的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即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具有科学精神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社会公民等。具体而言,是指人对亲身经历过事实的体验性认识及其由此产生的态度与行为习惯。其中情感决定并形成态度,而态度体现情感,情感和态度是价值观形成的基础,价值观是情感和态度的升华。

3、三维目标的关系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新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而不是三种类型。不是要在原来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再加上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本身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同一事物的三个方面(侧面)。以苹果为例探讨三维目标的关系:果核是知识与技能,它最扎实,最基础;包裹着果核的果肉是过程与方法,它是知识与技能达成的包装,它是好吃的、好玩的、甜甜的,而不是枯涩的;最外一层的果皮则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它与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融为一体,带来感官的愉悦。还是以苹果为例,还可以把三个维度想象成“摘苹果”:苹果是知识与技能;摘苹果的动作与方式是过程与方法;而想不想摘苹果,是积极的情感还是消极的情感,是敷衍的态度还是认真的态度,就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实践中,常出现这样的问题:课堂上最应该明确的知识、技能目标,反而出现缺失或者变得含糊。如:背离音乐的本体,离音乐远了;音乐课更多关注一种形式、一种方法、一种课堂的整体结构;在体现音乐艺术的特点、音乐的本质特征等方面重视不够等。教师不能像传统课堂那样只抓“双基”,但也决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放弃“双基”。因为“双基”是形成音乐素养的基础。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首先应该向学生提供的是学习音乐的机会、足够的音乐知识和正确的音乐学习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的表述

1、结合课时教学目标介绍一种常用的表述方法――ABCD表述法。ABCD即具体教学目标中应包含四个基本要素:

A即audience,意指“学习者”。要有明确的学习对象,是目标句子中的主语。

B即behaviour,意为“行为”。要说明通过学习后,学习者应能做什么,是目标句子中的谓语和宾语。

C即conditions,意为“条件”。要说明上述行为在什么条件下产生,是目标句子中的状语。

D即degree,意为“程度”。应明确上述行为的标准。

例:六年级演唱《茉莉花》三维目标:

Ⅰ、完整而充分地聆听江苏民歌《茉莉花》,初步体验作品的情感与形态,感受作品的艺术价值与社会影响;

Ⅱ、了解民歌五声调式、一唱三叹等特点,能够随着音乐有感情地轻声演唱;

Ⅲ、背唱歌曲第一乐句曲谱。

例:三年级演唱《嘹亮歌声》三维目标:

Ⅰ、采用聆听、模仿、感受的方法学会演唱《嘹亮歌声》,知道轮唱这一演唱形式。

Ⅱ、在唱轮唱、听轮唱、用轮唱的过程中,掌握轮唱技能,感受轮唱丰富的表现力。

Ⅲ、参与将齐唱排练成轮唱的活动,提高合作能力。

三维目标融合表述于各目标,有的内容既是过程与方法,同时又是知识与技能。

2、教科书中的练习题即要求学生达到的具体的任务及标准。

教科书中相应的练习题即编者依照课标、教材所设计的要求学生学习的内容及方式,这些练习题关于任务的表示明确、具体,是非常好的教学目标的提示、参考。

例:六年级演唱《嗡嘿呀》三维目标:

Ⅰ、认识长鼓,并用长鼓舞节奏敲出节奏,为歌曲伴奏。

Ⅱ、用一领众和的形式表现歌曲。

3、多用行为动词。

何为具体,可检测?在行动中体现,无疑是最好的回答。因此,教学目标多用行为动词。如:说、唱、奏、跳、拍、写、画等。

例:三年级欣赏《匈牙利舞曲》(第五号)三维目标:

Ⅰ、完整而充分的聆听作品。

Ⅱ、哼唱音乐主题,能用律动、画图形谱、打击乐伴奏的方式分辨作品结构。

第3篇

【关键词】新课程建设;音乐教学;目标设计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进行音乐教学目标设计是十分具有必要性的,在新课程改革之后,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目标设计时,应结合课程教学目的、课程内容、课程教授过程、课程教授方法以及对课程的综合评价这几方面,根据教师个人知识水平以及自身情感进行教学目标设计。在新课程改革施行之后,音乐教室在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时,应综合新教改基本理念以学生为本,引导学生在理解课程内容同时,也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起到良性引导作用。在新课改这个大背景之下,音乐教师在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时,应如何结合新课改基本理念进行设计革新,这也是当代教师所面临的共同问题。

1新课程建设下音乐教学目标简述

1.1教育工作一直以为社会培养综合性人才为主要目的,在教育工作中的教学是具有一定目的性,主要是在对学生进行文化知识授业同时,引导学生向预定目标方向进行自我发展,在教学中的其他行为都是围绕以这一目的为题。所以在教学工作中,首先就应该确立出有效的教学目标,在这个基础上对课程安排、讲课方法进行有效安排,以便能达到预先制定好的教学目标。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已在全国深入推广,新一轮课改主要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以及持续发展的主要理念中心,这就意味着新课改理念的施行就要与教学目标同步发展。新课程改革也推出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主的三维教学目标。三维教学目标出现可以看出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已发生改变,在教学中不仅要求教师要帮学生理解课程内容,在课程进行同时也要对学生进行思维开拓引申,同时也要对学生树立良性人生观念进行有效引导。

1.2三维教学目标的出现,对音乐教学同时也产生很大影响。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目标设计时,要将三维教学目标这一主要理念完全融入设计中。在课堂根据新的音乐教学目标设计,使学生在掌握音乐教室授课内容的同时,也要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并且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同时也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良性培养起到引导作用。传统音乐教学目标主要让学生以“学会”为主,而新的教学目标在让学生达到“学会”这一目的同时,也要让学生做到“会学”这一要求,这就是三维教学目标中“过程与方法”的主要含义。新的音乐教学目标设计中,在对学生授业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在掌握课程内容同时,也要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同时增加学生对音乐课程学习兴趣,教师通过引申整个过程使其升华,使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情感态度向良性发展。

2新课程建设下音乐教学目标设计要素分析

音乐课堂与其他课堂相比本身就具有特殊性,音乐学习与其他学科相比主观感受相对较多,而且音乐无法转化成客观单位进行测量,所以音乐教学目标设计对课堂影响十分重要。表1中数据是对某高校其中一半音乐成绩的调研,在新课程改革前后考试成绩变化幅度较大,从平均分值上可以看到新课改后教师通过对教学目标的设计,使学生音乐考试成绩得到有效提升。从这组数据中可以看出,新课程改革下的音乐教学目标设计对学生学习效率以及成绩有很大影响,正确的教学目标设计有利于学生提高音乐成绩。(如表1所示)。

2.1新音乐教学目标设计应提高全面性。

新的音乐教学目标在设计时应考虑两个方面,在进行音乐教学过程中不应只限于音乐这一单独领域,应考虑素质教育新要求是教育学生全面发展,所以在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时,应将音乐与其他学科互相交集部分也融入其中。在音乐教学中,在教授学生音乐知识时,可以引申到音乐的背景故事以及作家背景故事等方面,在通过对音乐背景故事描述这个过程,使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可以融情于景,对学生加强主观体验尤为重要。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目标设计时,应考虑课程定音乐对学生造成的主观感受产生影响,使学生在对特定音乐进行感受的同时,也应考虑如何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使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学习效率同步增强。在学生对音乐课程有了主动学习兴趣时,应考虑如何通过课堂引申,对学生在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上起到一定引导作用。总而言之,新的音乐教学目标设计考虑范围应更加全面性,在以学生为本的基础理念上,如何拓宽音乐知识领域,加强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对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塑造上产生良性引导,这些都是新的音乐教学目标设计所需考虑的主要问题。

2.2新音乐教学目标设计应提高可行性。

新的音乐教学目标设计应考虑其是否遵循教育发展要求,以及其是否符合教学活动实际要求,只有在这两点得到保证的同时,新音乐教学目标设计才能得到有效应用。音乐教学目标在设计时,不能只依靠教师人格主观意愿进行设计,应结合新课程标准要求以及新课程内容,综合新课程改革理念,然后根据课堂实际情况以及教学活动实际要求,再融合教师个人素养进行设计。所以新的音乐教学目标设计之出,应考虑多新课程改革理念要求;新课程内容变化;教学活动实际要求现状;课程内容实际目标方向等多方面因素。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要与音乐教学内容相一致,要突出音乐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问题,在这两点基础上综合以前新课程改革理念进行设计。同时也要考虑不同音乐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学习要求不同性,综合上述要点进行音乐教学目标设计,就可以达到新课程标准要求。

2.3新音乐教学目标设计应加强可操作性。

音乐教学目标设计中应考虑目标是否明确、具体以及可以操作。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根据已设计完毕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工作,根据既定好的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工作中的每一个步骤,并将教学内容进行有效且合理组织,选择出适合音乐课程的教学方式,同时也能对课程过程进行有效调控。学生根据教师制定出的音乐教学目标可以制定出学生学习目标,对自己学生成果进行深入反思,评价出自己现阶段学习情况,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热情,积极参与到音乐教学过程中。所以在新课程改革标准前提下,音乐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目标设计时,应注重教学目标总体可操作性,以确保教学目标可以良好的得到实施,达到音乐教学目标设计之初衷。

结束语:

教学目标是教师在课堂教学工作中的灵魂,也是对课程进行检验的标准。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完善,音乐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目标设计时,应将新课程理念完全融入其中,结合新课程标准进行教学目标设计,使学生在掌握音乐知识同时,也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出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钟启泉.课程与教学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第4篇

关键词:中职;音乐教学;核心素养;教育目标

一、扎实学生的基本功

在落实核心素养教育目标的过程中,笔者认为,教师既需要“站在高处”尽可能地“向远处看”,为学生规划未来,也需要“站在当下”关注学生的现实问题,帮助学生奠定知识基础,掌握基本技能。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面对问题时拥有行动能力,才能在学习活动中结合个人的学习体验、生活体验完成自主探究活动,参与创新实践。因此,笔者建议,在开展中职音乐教学实践时,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乐理、音符、音程、和声、节奏节拍、音乐鉴赏、音乐创作等基础知识。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笔者认为,只有拥有了这些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学生才能完成创新活动,才能将爱好转变为现实的能力[2]。正处于青春期的中职学生有强烈的参与创新及展现个人价值的愿望。拥有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有利于他们将这种愿望转变为参与自主活动、合作交流的动力。而在有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之后,中职学生还会具备学习的自信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上文已经说过,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最大优势就在于它关注了学生的个体价值如何得到展现,关注了学生如何拥有核心素养。在中职音乐教学实践中,笔者建议,教师要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作为落实核心素养教育目标的主要途径。教师要关注学生的道德修养养成,借助音乐打动学生的心灵,让学生的思想和情感变得积极向上;利用丰富多彩的音乐教育活动,让学生与学生之间,让学生与教师之间、与艺术家之间进行情感、思想的交流碰撞,进而释放他们的天性,让他们感受到音乐知识的美,促使学生生成健康的心态。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中职学生正青春,他们喜欢音乐知识,想要进行积极地创作。这种教育优势是其他学科不具备的。因此,在开展中职音乐教学实践时,笔者会引导学生欣赏多种特色的音乐素材,给学生展现个性的空间,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展示自己心中的美,生成创作的需求和欲望。学生可以借助绘画、书写等多种方式展示自己理想中的世界。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中职学生是一群花季少年,他们的内在养成需求更为强烈。也就是说,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过程中,教师也在帮助学生塑造思想、塑造情感、塑造内心世界。在培养学生这些能力的过程中,学生也在全面地成长[3]。

第5篇

【关键词】慕课;高等院校;音乐教学

一、慕课的概念及特点

慕课是一种开放的且规模比较大的在线类课程。慕课教学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同,慕课的特殊性就在于开放和在线教育。慕课的教学不仅能够大大提高高等院校教学的教学质量,还能够为学生们提供一个更加开放和时效的平台,能够让学生们随时随地、想学就学,学生们还可以通过慕课学习进行沟通和交流各种课程。慕课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给学生们的学习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慕课的优势和特征如下。(一)慕课改变了学生与老师们之间的关系。慕课对高等院校音乐课程的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传统的音乐教学只是单纯机械且强制性地教会学生们一些音乐的要领和知识,学生们也只能在音乐课堂上进行音乐知识和要点的学习。而慕课则是学生们可以充分运用自由的时间学习音乐课程,不仅仅是在固定的课堂之上。慕课的学习还没有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老师可以在线对学生们进行指导和交流,这样能够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还能够提高学生们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音乐课程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们学习音乐课程的积极性。(二)慕课的受众群体比较广泛。当今时代已经是信息化和网络化时代,因而慕课的受众群体也是非常广泛的。慕课的学习没有时间、地点以及年龄、专业及其他方面的限制,谁都可以通过慕课进行在线学习,提高受众者的阅历和知识,拓宽受众群体的学习渠道和范围。(三)慕课改变了教育现状。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封闭性的,而慕课的教学模式是开放性的。慕课的到来颠覆了高等院校传统音乐课程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现状,促进高等院校教育音乐教学的推陈出新,吸收和接纳新的教学动力和源泉,摒除了传统模式中不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因素。慕课能够使得高等院校的音乐教学被赋予活性,能够充分调动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们对音乐教学的爱好和学习的动力,提高学生们音乐课程的成绩。

二、慕课在高等院校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加快,慕课应时代的发展和要求应运而生。尤其是在高等院校的艺术类教程上,改变传统的面对面教学方法,发展学生们自主在线学习,将传统式教学与在线教学有效结合起来,提高高等院校的教学水平,激发学生们学习音乐知识的热情。(一)在高等院校音乐课的技能上融入慕课教学。在高等院校实际的音乐课教学当中,声部音乐的教学是主要内容,学生们学习声部音乐离不开乐器的伴奏。在慕课的实践教学当中,老师和学生们可以充分运用在线的资源共享,既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还不受地点和区域的限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们多多在互联网上寻找著名音乐艺术家的代表作品进行模仿学习和示范学习,学习著名音乐艺术家的特长和优势,老师还可以随时指导和解决学生们在音乐课程学习中的疑惑,提高学生们学习音乐课程的积极性。(二)在高等院校音乐理论性课程上共享慕课资源。高等院校在实际的音乐课教学当中,要将传统的理论性音乐教学与新型的慕课在线教学相互融合,在课堂上理论性学习的前提下多多利用网络的教学资源,老师们可以将网络上的教学资源引入到课堂当中,调动音乐课堂的气氛,提高音乐课程的教学质量,激发学生们学习音乐课程的兴趣和爱好,为学生们学习音乐课程提供很好的动力。(三)高等院校学生们的音乐鉴赏力在慕课教学中得以提高。在高等院校的音乐课程当中引入慕课教学方法,学生们在互联网资源共享的平台中可以聆听和吸取更多的音乐艺术风格。传统的音乐教学方法只是被动式的学习,而慕课的教学方法是激发学生们主动地去学习和接受更多的音乐知识和内容,不断地丰富学生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学生们通过慕课教学可以提高对各类音乐的鉴赏能力。(四)高等院校音乐课程教学中慕课教学的不足。纵使慕课教学有诸多优势,但是也有其不足之处,高等院校音乐课程教学没有老师亲自进行辅导和教学,过分的开放式教学,使得学生们自由地发展和学习,缺乏有效的引导和管束,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学校的音乐教学。与此同时,学生们慕课教学模式下的接受能力不足,适应能力较差,再加上学习方法不当都会降低学生们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进而降低学生们音乐的学习成绩。慕课教学需要网络的支持,如果互联网设备不健全也会给慕课的教学带来重要的影响,使得学生们收不到想要学习的音乐内容或者知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三、慕课在高等院校音乐教学中的机遇与挑战

慕课的产生、发展和运用冲击了传统的高等院校音乐课程的教学,使得高等院校音乐教程从传统模式转变为资源共享化的互联网教学模式。传统的高等院校音乐教学中音乐老师发挥着教学的主动性,学生们处于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而在现代的慕课音乐教学当中,学生们处于学习的主动性,音乐老师们发挥着引导的作用。在高等院校的音乐教学中慕课的应用不仅是机遇还是挑战。近些年来,慕课在高等院校中的应用和发展仅仅处于初始阶段。慕课教学的最大优势和特征就是在于其开放性的教学和学习。慕课的教学方式比较灵活多变,很适应当代高等院校音乐的教学且充分发挥其作用和优势,丰富高等院校音乐教学手段和方式,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们学习音乐的乐趣。截止到目前,我国已经有40多所高等院校在运用慕课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并自发组合成慕课教学联盟,建立标准化和专业化的资源共享教学平台,促进更多的学生和老师们共享慕课资源,这对于高等院校来说是一个机遇。慕课教学对于高等院校、老师以及学生们来说也是一个挑战。慕课教学中学校、老师以及学生是一个整体,三者相辅相成。慕课毕竟是新型的教学模式,高等院校要适应并应用慕课教学模式必须要做好改革的准备和条件,高等院校老师们习惯用传统的音乐课程教学模式,还不能够适应开放式的慕课教学方法,学生们也一直习惯于老师面对面传授音乐课程中的知识和内容,习惯受到老师们的管理和约束,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等院校慕课教学的开展和推广。此外,慕课是依托于互联网资源而产生的开放式资源共享平台,这就要求高等院校的互联网设备要具有专业性,同时网络上的慕课教育资源很多是传统音乐课堂的录像资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慕课资源,老师和学生们在适应和运用慕课教学模式的同时也要制作具有专业性慕课教学资源,彰显慕课教学的意义。

四、结语

总而言之,慕课的产生、发展和推广对于高等院校的音乐教学有着重大的冲击力,其独特的开放式教学特点,大大改变了高等院校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使得高等院校的学生们在新时代的教育改革背景下接受新型的教学手段和方法,高等院校的老师们也不断学习和提升其慕课教学的专业性和专业技能,使得音乐教学课堂的气氛更加活跃,激起学生们对于音乐知识的学习积极性,丰富高等院校学生们音乐知识和内容,提高了高等院校学生们的音乐技能,促进高等院校音乐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曼丽.慕课的特征及其教学原理探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5,8(14):234~235

[2]孙传远.开放课程运动产生和发展的路径考察[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14(5):109~110

第6篇

关键词 流行音乐 教学 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A

1目前新课程中流行音乐教学现状

(1)目前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有两个现象:现象一,“中学不如小学,小学不如中、低年级;在小学高年级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生喜欢音乐而不喜欢音乐课”;现象二,“音乐教师把古典捧上天,把流行音乐贬得一文不值,而绝大部分的学生却喜欢流行音乐”。

(2)在我实习的阶段,发现中学生对音乐课的热情并不是很高,认为音乐课就是“休闲”课,没什么要紧的。他们对音乐教材上的内容大都不感兴趣,对一些艺术价值较高的民族、美声的歌曲更加排斥,甚至有同学在欣赏过程中捂上了耳朵,表现出厌烦的情绪,总觉得这些歌曲不是他们能够去欣赏的。很明显,对于教材上的少量流行音乐就显得热情些。但还是有不少学生认为课本上所谓的流行音乐已经有点过时了。他们现在喜欢的都是那些正在热播的流行音乐,如:花儿乐队的《洗刷刷》、周杰伦的《夜曲》、梁静如的《爱你不是两三天》等,每次上课都要求听,而且也经常推荐同学上讲台演唱,这样他们的热情马上高涨。反之,一看到要讲教材上的内容就闹情绪。这样的教学状况不得不让人反思。

(3)如今在新课标下的音乐教材删掉了大量的乐理知识和识谱训练,更注重音乐感受和审美体验,留给教师和学生更大的创作空间。但学生还是不满足于音乐课,其原因显然出在教师身上,很多教师拿着新教材“老”教法,或是没有创新意识,或是严格遵循教科书,不敢越雷池一步,全然不顾学生的兴趣爱好,不理会学生身边的音乐生活,一味讲课本,为乐而乐。久而久之,学生上音乐课就如坐针。

有些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教材中的一些曲目外,拒绝其他流行音乐进入课堂,觉得流行音乐乃不登“大雅之堂”的东西,不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这样教学就很容易让学生的兴趣受到挫败,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导致学生对音乐课的厌恶,与教师的距离疏远,从而出现很多学生喜欢音乐,但不喜欢上音乐课。

还有些教师完全听任学生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无论什么内容的流行音乐都给学生听赏,根本没有选择性。很明显,这样的音乐教学完全是敷衍的,不负责的,是对学生的一种放任。中学生正处于心理、生理急剧变化的时期,他们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对新生事物的好奇心,但他们对事物的审美判断能力尚处于懵懂时期,像这样不正确的引导,只会将他们带入歧途。

总之,目前新课标下流行音乐教学的现状并不理想。音乐教师的自身的意识还没转变,对音乐新课标的理念没有真正理解。

2造成上述现状的原因

首先,流行音乐与当今社会生活的联系比较密切,某些作品确实能生动地反映学生的生活心态,而且有富于现代气息的节奏,易于传唱的旋律,带有强烈视听冲击的表演形式,使中学生对流行音乐仿佛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加上目前初中生的升学压力大,心理负担重,需要寻求一种解脱心理压力的途径,而流行音乐在某种程度上适应了这种心理需求,他们就借助流行音乐来调剂和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感。再加上如今的流行音乐在商业化的运作下,其社会影响力更是与日俱增,逐步成为一种强势音乐文化,所以对学生的影响力也在逐渐加大,对它的兴趣远远超过了对古典音乐的兴趣。另外,学生欣赏音乐的习惯或能力没有得到良好的诱导和训练,不会积极主动地选择欣赏一些优秀的流行音乐,而是随大流听赏一些热播的流行音乐,不管是否适合。

其次,有些音乐教师是的主观意识还未转变,学院派的观念比较严重,不能正确、客观、全面地去了解流行音乐,喜欢以自己的好恶来确定课堂教学的内容,也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自己喜欢民歌,便让学生都喜欢、宋祖英;自己喜欢二胡,就不厌其烦地学生听《二泉映月》《良宵》。这种教学思想总体而言还是感性的,过强的自我意识在左右着教学向理性化方向发展。

再次,现在很多学校领导都不重视音乐课,认为音乐课可有可无,家长认为音乐课没什么用,耽误孩子的学习时间。各校仍然把升学率摆在首位,因为统考科目成绩的好坏关系到升学率,关系到学校的声誉,音乐课搞不好也无关紧要。因此当师资、课时缺乏时往往把音乐课暂时放到一边,就连每周的一个课时都难以得到保证。有些学校则由于音乐教师不足,让一些爱好音乐的教师兼任音乐课教学,由于还兼任其它课或是一心想调动,也就没有精力专心于音乐教学。这种种外部原因导致在音乐课堂上,教师就用一种应付心态,放任学生,想听什么音乐就听什么音乐,只要不在课堂上捣蛋,不违反纪律,其他什么都随便学生,一节课的时间拖到就行,根本没有尽到一个音乐教师的责任。

第7篇

【关键词】对话型教学;目标;过程

1.对话型教学

1.1概念

对话型音乐教学就是指以对话为其本理念和模式的音乐教学,换言之,对话型音乐教学即是贯穿对话理念和的音乐教学模式。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对话型音乐教学旨在强调师生要以对话的模式看待音乐教学,以对话的模式对待音乐教学过程,并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以对话的意识和态度,以对话的立场和原则实现教师和学生双方精神的撞击和心灵的沟通。

1.2特点

以对话为其理念和模式的对话型音乐教学具有以下特点:

(1)遵从民主平等性原则。民主平等是师生行对话的前提,没有平等就没有对话。

(2)互动合作性。平等地交流,真诚地沟通,是互动和合作的必不可少的基石,没有交流与沟通就无法合作。

(3)创造生成性。建立在互动、沟通和合作基础上的音乐教学,自然会超越单一传递音乐信息的教学功能,提高音乐课的教学效果。

2.对话型音乐教学的目标设计

2.1教学目标设计应着眼于建构学生的新生活

教学目标是人们对教学所要达成的结果的一种期望,它是教学双方积极活动的准绳,是衡量教学质量的关键尺度。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对整个教学过程的有效展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科学合理地确定教学目标,是进行对话型音乐教学设计时必须正确处理的首要问题。

长期以来,综合性中学音乐教学目标推向的是单一的理性生活,缺乏对学生可能生活的建构,从而导致生活意义的丧失,学生的整个生活被定格在既定的学科教材上,课堂生活没有现实感,没有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因此,从总体上说,对话型音乐教学目标的设计应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着眼于学生可能生活的建构,敢于为学生建立一种新的、幸福的生活。

2.2教学目标设计应处理好“生成性目标”和“预设性目标”的关系

顾名思义,所谓预设性目标,是指在音乐教学开始之前就已设定的目标,它引领着整个教学的进程。现代教学理论研究早已表明,预设目标不是教学结果的全部,真正的教学结果一定是预设日标和生成目标的结合。至于预设性目标和生成性目标在课堂教学中的各自权重,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在师生利用课堂中的生成性资源尽可能地实现非预期的教学目标的时候,也要充分考虑到预设性目标,并把它作为教学效果的起码要求和底线。

3.对话型音乐教学的过程设计

众所周知,音乐是一种表现和激感的艺术。但长期以来,由于对音乐课程的价值与目标的片面理解,导致音乐教学的非艺术化倾向异常严重。基于此,对话型音乐教学把“关注学生的音乐审美体骏”、“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作为教学过程设计的重要着力点。

(1)关注学生的音乐审美体验

对话型音乐教学把“关注学生的音乐审美体验”作为教学过程设计的一个重要着力点,一方面是出于对现实音乐教学中非艺术化倾向的矫正:另一方面也是体现音乐教育本质的要求。即:音乐教学的导入和展开过程。

第一,音乐教学的导入,应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审美注意和审美愿望。

音乐教学导入的作用,主要在于唤起学生的审美注意,引导学生参与音乐情感的交流,燃起他们对音乐的审美愿望。研究表明,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审美注意和审美愿望的音乐教学导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①开宗明义导入式。②悬念导入式。③故事导入式。④视听导入式。⑤情境导入式。

第二,音乐教学的展开,应成为学生积极地审美感知和审美探索过程。

我们知道,对于学生来说,音乐教育的魅力并不在于音乐知识、技能的获得,而是表现在对音乐美感的体验和享受,以及在此过程中得到的启迪、感染、陶冶、净化、顿悟等。因此,要充分展现音乐教育的魅力,体现音乐教育的审美本质,对话型音乐教学的过程设计,就应该鼓励学生的音乐实践,强调学生的参与,使学生在参与和体验中处于积极地审美感知和审美探索状态。应该说,这一环节是落实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对话型音乐教学的重中之重。

(2)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

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应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因此,对话型音乐教学过程设计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予以注意:

第一,灵活开发和使用音乐内容。首先,要精选音乐内容,使教学内容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水平,这是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先决物质条件;其次,采用恰专的符合综合性中学生的心理需求教学方法。

第二,巧妙利用学生的心理愿望。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的心理都有一些美好的愿望,表现为:适应集体意志的愿望、碍到集体赞许的愿望、与集体合作的愿望以及优于别人的愿望等。这些心理活动,都是激发、培养学生音乐兴趣爱好的有利因素。教师要巧妙地利用学生的这些心理愿望,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提出明确的要求,引寻学生去努力实现这些副示,使他们在克服困难实现愿望的过程中体验到音乐创造的乐趣。

第三,恰当使用鼓励、表扬的教学策略。因此,在音乐教学中,经常使用鼓励、表扬的策略就容易鼓起学生的学习信心,进一步激起学生的音乐兴趣。

结束语:

对话型音乐教学,作为新出现的一种教学形态,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本文探讨了对话型音乐教学课堂设计的关键概念、课堂设计中的目标设计和过程设计,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两个方面进行了有目标阐述和探索。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音乐教学;感受音乐;创造性思维

对于音乐教学而言,不能仅停留在音乐知识的层面上,而是要通过音乐教育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近年来,为了积极配合素质教育的推行,音乐教育进行了改革,其内容和形式都发生了变化。

一、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方法

要想加强学生感受音乐的能力,需要从创造能力的培养入手。对于学生而言,创造性思维能够让学生自发进行音乐的感知。创造性音乐教育的推行需要教师进行有效的引导和配合,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可以从形象思维发展想象力,还能通过学生发散、聚向、逆向思维的培养来强化学生感受音乐的能力。

1.通过形象思维发展想象力

在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时,教师可以通过形象思维发展想象力,让学生多听音乐。音乐是听觉上的艺术,要想让学生具有感受音乐的能力,必须要从最基础的方面入手。以听觉作为先导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美,主动进行体验。音乐能够在潜意识里给听者传达很多信息,学生在听音乐的同时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感受音乐的内涵。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多种表现形式来进行教学,例如:画图、演示、情境表演等,多种形式的表达能够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更感兴趣,有助于学生感受音乐能力的提高。学生除了要多听音乐,还要多进行音乐艺术实践,通过实践来发现问题,并不断进行修改和提高。学生在感受音乐的强弱、旋律、调式等内容时,要学会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欣赏和分析,了解其艺术表现力以及表现形式。

2.培养发散、聚向、逆向思维

对于音乐学习而言,发散、聚向、逆向思维能够让学生通过已学知识进行内容的拓展,使感受音乐的能力得以加强。发散思维侧重的是从多个方面思考问题,聚向思维则不同,它主要是运用所学内容,转换思维角度进行聚敛,从而获得正确结果。这两种思维的不同利用都能够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而加强学生感受音乐的能力。逆向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因此逆向思维的培养对创造力的激发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这三种思维的培养,调动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以愉悦的心情投入到音乐感受中,从而提高自身的能力。

二、加强学生感受音乐能力的方法

为了加强学生感受音乐的能力,需要从教学氛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三个方面入手,教师要积极做好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学习中来。

1.选取创造性教学内容

音乐教学和其他科目的教学的共性在于都需要新内容的不断充实,新内容的选取要具有时代性、教育性、实用性等特点,新内容的不断融入能够让学生保持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在音乐教育中,学生不仅要掌握音乐知识和技能,还需要从深层次对其进行理解,感受其中的与众不同。教师在教学中要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进行思考,让学生带着目的去学习,保持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

2.设计教学活动及方法

音乐教学不能拘泥于传统教学方法的束缚,以教师为中心、以集体唱歌为主要教学形式的方式已经脱离了时代的步伐,因此教学活动和教学方法都需要重新进行设计。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能够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创新学习。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充当的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领路人,所以要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教学活动的设定,因材施教,提高教学的效率。

三、加强学生感受音乐能力的注意点

1.转换教师角色

药性加强学生感受音乐的能力,教师就必须转换自己的角色,将传统教育中的中心角色转变为引导者,摒弃传统音乐知识、训练音乐技能为目标的教学模式,将教学转变为新的形式,更有利于学生加强自身感受音乐的能力。

2.注重音乐体验

音乐的内涵并非文字可以表达,因此要想深入了解音乐、感受音乐,就需要进行实践。感受音乐需要学生自己进行体验和操作,在掌握音乐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音乐技能的训练,通过实践来感受音乐。

总之,对于音乐教育而言,将创造教学融入其中能够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学到更有深度、更有广度的内容。感受音乐能力的提高重在学生的实践,教师需要从旁进行引导,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投入到音乐中去,从中感知音乐的内涵。

参考文献:

[1]赵大军.谈对音乐欣赏教学误区问题的探讨[J].价值工程,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