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15 17:14:1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医疗行业的风险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医疗风险 管理医疗风险 现状 对策
一、医疗器械风险管理现状
(一)医疗风险管理国外现状
医疗风险管理是近几年出现的新鲜词汇,人们对此并没有很多认识和相关经验,所以问题出现后实施对策相对比较困难。但是随着近几年国内外对于医疗风险管理的研究,医疗风险管理基本的制度已经逐步建立起来,并且百花齐放,各有特色。在国外医疗风险管理较为显著的主要表现有三个方面:一是政府积极参与,政府组织专门的机构规范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使医疗风险管理制度的实施得到保障。二是相对完善的法律法规,国外不断的完善这医疗风险管理的法律法规上,主要在管理上有了硬性明确的规定,对医疗上出现问题的解决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三是信息化管理的推广,现如今,国外通过信息网不断的将医疗风险管理制度普及、全球化、规范化,从而使得医疗风险管理制度的实施得到了强有力的保障。
(二)医疗风险管理国内现状
相对于国外而言,中国在医疗风险管理方面起步晚,制度不够完善,管理方法普及力度不够等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并且人们对医疗行业的管理意识并没有提高,很多地区根本并不重视医疗风险管理,也没有专门的机构去引导和培训。所以,医疗风险管理制度在国内的规范化仍然需要相关部门和医务人员付诸更多的努力。从图1表明,在医疗活动交易过程中,“治疗/康复生物/制药”不管是从交易数量还是交易额方面都是占据最大比例的,由此可见,医疗风险管理仍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根据相关现状分析总结,有如下几点:
1.意识层面低
一个行业制度的推广是需要人们在形成一种意识后,不断的将其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这个行业的制度管理才能巩固。通过国内医疗风险管理现状分析,中国并未形成独立专门的机构去管理在医疗运行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只是单一停留在解决纠纷和医疗事故的层面上,所以人们在对医疗风险管理的认识层面上仍有待提高。
2.信息化缺陷
很多行业都有着全面规范的安全系统去维护,然而在医疗风险管理这个行业,医疗风险管理信息化存在着很多的缺陷。国家并没有对这个行业设定完善的病人安全报告系统,卫生部门就不能在第一时间内掌握病患的全面的信息,这样的信息缺陷就会导致在风险评估时出现很多问题,从而在医疗活动中给医务人员造成了很多的困扰。
3.管理力度匮乏
医疗风险管理不仅需要宏观知识也需要细节操作,只有将宏观知识和细节操作二者相结合,才能使管理制度规范化。然而通过医疗行业所面临的问题表明,在医疗具体操作方法和实施流程的过程中,人们只注重宏观知识而缺乏对医疗管理的细节操作,并且相关部门在管理方面的预控措施十分有限,总是停留在事后总结的阶段,这导致医疗风险管理执行更为困难。
4.风险意识弱
随着社会人口的增多,医疗问题也逐渐增多,这对医务人员的风险意识就有了很大的考验。由于相关机构培训的不到位,低级医疗事故在年轻的医务人员中屡见不鲜。因此,有关部门仍需要加强对医疗风险意识的培训。
二、解决医疗风险管理现有问题可行对策
(一)政府深化医疗机构风险意识
为了从根本上推动医疗风险管理,以保障病人的安全问题为首要任务,政府就需要加大力度在政策上规范医疗机构的风险管理意识。医疗机构需要定期的组织专家小组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树立其风险意识、强化其风险处理能力从而保障风险管理的质量和实施效果。医疗机构应该明确自身责任,制定风险管理预期值、逐步落实医疗措施、不断深化风险评估能力和风险处理能力,为之后风险管理进一步提升提供参照支持。如此下来风险管理就可以不断的达到预期的效果,形成一个完备的系统。
图1 医疗器械安全分析
(二)组建完备的信息系统
通过完善各种风险防控操作流程,严格执行医疗行业相关制度,明确责任和拟定风险管理目标的此类信息系统,并将信息规范化、全球化、透明化是目前在医疗风险管理方面首当其冲的要务。医务人员和卫生部门可以通过信息网第一时间了解病患的信息,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大大降低了医疗风险。
(三)普及医疗责任保险
通过各种医疗事故表明,很多纠纷的产生最大因素是在治疗经费上。因此为了降低此类纠纷的产生,建立完善的医疗保险体系迫在眉睫。相关部门可以成立第三方保障,这就是经常所说的保险,倡导人们平时注重此类问题,医疗事故发生后,医疗机构和病患双方所承担的风险就大大降低了,这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患者的利益也降低了医疗风险的冲击。随着近几年的医疗风险管理政策的普及,城市的医疗保险投资逐渐上增,人们的第三方保障意识正在逐渐的增强。
(四)深化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
现如今,很多医疗机构存在盈利性的目的,其首要任务往往不是解决病患的困扰,而是以自身的盈利为目的,将医者父母心的职业道德抛掷脑后,一味的最求利益,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医疗问题的解决制造了很多麻烦。因此,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培训是必不可少的。医疗机构可定期的进行抽查,提升医患间的沟通,最大限度的降低医疗风险。
(五)提升预控风险管理能力
在经过制度的完善、医疗机构的规范化、医务人员的意识强化等各方面努力后,提升风险预控管理也是十分重要的。相关部门应该组织专家小组对风险分析和评价后作出安全全面的判断。例如,可以通过了解事故发生频率和地点乃至影响范围,在事故发生前进行预防,就可以大大降低风险的冲击率。并且,在医疗器械上的使用也是需要进一步控制,医疗机构应该定期对医疗器械进行定期检测以保证在救治过程中的医疗器械可以正常使用。做到预防为主、治疗为辅是遏制风险发生最好的方式。
图2 医疗行业风险控制体系
三、结语
逐步建立完善的系统、政府深化医疗机构意识、组建完备的信息系统、普及医疗责任保险、深化医务人员培养职业道德、教育提升预控风险管理能力等是针对目前医疗风险管理所存在的问题相对合理的解决方法。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不断的学习国外医疗风险管理的方法,强化政府积极参与意识,只有政府意识到此类问题的严重性才能更好的倡导医疗机构去实施操作。日常生活中我们通过从发现医疗风险管理上的问题,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的进步,使医疗风险管理制度真正意义上实现全球化。
参考文献:
[1]上海市食品药品安全研究中心.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与风险管理-食品药品安全与监管政策研究报告[R].上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关键词:医疗保险;道德风险;风险防范
一直以来,医疗保险市场一直受到高度关注。其一,由于医疗费用的无限制上浮和疾病风险层次增多,人们对医疗保险的需求愈加严重。其二,伴随着医疗保障制度的深层次改革,逐渐冲破了之前公费医疗局面,不会再出现由政府负责各项医疗费用的情况,从而降低了国家财政压力,同时促进了商业医疗保险的进步。医疗保险风险防控尤其是对医疗保险市场道德风险防控,对于保险公司涉足医疗保险行业非常重要。
1 道德风险成因
所谓道德风险是指交易双方在协议达成后,在双方信息不对等的情况下,有利方利用自身优势提高有利于自身结果出现的概率。医疗保险市场内,又将其分为由被保险人造成的道德风险和由医疗机构引起的道德风险。就前者而言,道德风险大体发生在事故出现后,被保险人需求过度。而就后者而言,主要表现在第三方付款情况下,其想要最大限度为患者提供服务,耗费较大的治疗金额。到底医疗保险市场原因何在呢?是本文开展的主要目的。
1.1双方目标差异和信息不对等
保险公司的收益是与保险期限内发生风险事故频数成反比,所以站在利益角度必然希望被保险人采取良好的防范方法;但如果采用防范方法,必然需要耗费成本,因此被保险人会尽量降低次成本。导致事故发生频率增加。被保险人花费成本在保险上,就会将其效益最大化。使医疗保险市场效率降低。医院会尽可能多的为患者提供服务,与保险公司观点对立。同时由医疗行业特性决定,医生能够通过不断诊断治疗,为患者制造更多消费机会。
1.2风险防范意识差,行业发展不先进
无论是被保险方还是保险公司,都不具备良好的防范意识,只在乎短期收益。并且国内医疗保险公司为了快速扩张经营范围,风险管理保证过多,对被保险人的风险管理不够重视,有时还会默认某些不当行为的发生。没有科学合理的理赔制度,理赔人员素质水平不过关。而最重要的一点,我国没有专门化的法律法规对被保险人的风险情况做出规定。
1.3医疗卫生体制带来的影响
医疗保险中道德风险主要成因之一便是中国之行的三级医疗框架体系。这种体系各层次之间不具备科学的占比,提供的服务比较相似,没有实际差异,所以,患者更愿意去高级病院治疗,为基层医院的开展带来困难。另外,医疗、药物二者的共生性也是医疗机构出现道德风险的诱因。
2 对医疗保险的影响
2.1致使医疗保险费用高涨
造成医疗费用过高的原因主要包括两个:分别是从被保险人和医疗机构出发对医疗服务的过度使用。对于疾病的治疗通常有多种方案,但如果存在保险,就会希望获得更好的服务,所以常常会使用较高费用的方案。另外,医院的最终目的是盈利,如果能给患者带来高质量的同时获得高收益,必然为患者提供高价的服务。二者共同作用,医疗费用高涨是必然趋势。
2.2降低了医疗资源配置效率
如果有保险做保障,被保人一旦出现一点小病就会去医院治疗,从而使医疗服务的使用频率增加,这种行为不仅会增加保险赔付率,也会对医疗资源造成浪费。如果医疗保险费用和看病次数成正比,被保险人必然会降低对医疗服务的使用。但实际上二者完全无关,因此在同等付出的情况下,天性使然会去寻找对自身最有利的方式。这种情况是违背资源配置效率要求的。
2.3破坏了医患关系
道德风险使医患双方都将自身利益放在最首位,利用对方为自己谋求利益最大化,忽略了治病救人的首要地位。这种情况使医生和患者关系扭曲,变得紧张不和谐。双方对彼此都没有信任,造成信任危机。
3 医疗保险市场道德风险防范
3.1被保险人道德风险防范
被保险人道德风险防范是指对医疗服务的过度需求,提高保险赔付率的同时也浪费了医疗资源。通过不断的实践发现,被保险人与保险人科学分配医疗费用风险,能够对被保险人道德风险起到明显降低作用。如何实施合理分配,从以下几点入手:①免赔条款的设置;②双方共保条款的设置,投保人与保险人对于赔付金额各承担一部分,合理分配所占比例,此项条款的设置能够降低投保人对医疗服务的额外需求;③保单额度限制,也就是对赔付金额制定封顶,如果医疗费用超过限度,则由投保人自行承担。
3.2医疗机构道德风险防范
根据上述医疗机构出现道德风险的成因,实行医疗机构道德风险防范主要是对以下几个方面的防范:①对目前医院付费模式进行改革,可以设置按人头付费,以及总额预算制度等;②增强保险公司风险赔付选择能力,包括保险公司的核保能力,以保险公司盈利视角降低反向选择对保险的不利影响;③立足于国内医疗体制特征,紧握医疗改革机会,实行更加全面的医保合作。保险行业应该抓住机会,建立更加系统化的合作体制。
4 结束语
道德风险是确实存在于医疗保险市场的所有环节,并且难以预测。上文中提到的建议方法即使能在一定范围内起到道德风险防控作用,但由于此风险的特性,是不可能彻底避免的,所以只要不是个人完全自负,是难以真正消除的,从而造成一定的损失也是不可避免。医疗保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道德风险的防控工作也必不可少。我们应该相信,在不断的努力中,国内医疗保险市场一定能够有所改观,逐渐推动其发展。
参考文献:
[1]洪波.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成本的控制机制研究[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13(2):57-60.
[2]李华业,胡西厚,余薇薇.城镇居民医疗保险门诊统筹道德风险防范研究[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3(1):108-109.
[3]任海霞.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中的道德风险及控制对策研究[J].现代营销,2013(12):128-129.
商业医疗保险与社会基本医疗保险是我国医疗保障系统的两个重要构成,都提供了对被保险人因疾病导致费用损失的赔付和补偿。但仅仅靠社会基本医疗保险是不能迎合旺盛的医疗需求以及减轻巨额的医疗费用负担的。商业医疗保险市场在发达国家发展迅速,但相比之下我国商业医疗保险发展相对缓慢。
二、商业医疗保险运行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化水平不高
1、产品开发过程的局限
保险产品的研发主要依赖保险精算技术。然而我国对医疗保险精算的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所需的有关医疗服务的数据积累的还太少,并且这些数据并不会在各家保险公司之间进行披露。由于技术上的局限,保险产品的开发也受到了限制,表现为产品种类单一,保障范围狭窄,保障程度低等缺陷,这无疑满足不了广大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2、风险控制能力不足
医疗保险不同于寿险,它在风险预测、评估以及管理上的专业性较强,并且要求其从业人员具备对医疗知识、数据分析、市场推广等方面的广泛了解及专业技能。在核保过程中,核保人需要严格控制医疗保险中有可能涉及到的道德风险,因为这类保险一般不会涉及到被保险人的死亡,但某些疾病所引起的医疗费用可能会有很大的变动空间。在理赔过程中,保险人为防止被保险人的逆选择行为,会事先对其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测,来保证合同的有效性以及保险公司的利益。然而医疗保险公司在这类问题的控制能力有限,控制难度大并且成本很高。
3、从业人员专业性有待增强
商业医疗保险从业人员的专业性对其经营的优劣起到关键性作用,尤其在保险展业阶段。然而保险人在展业过程中因缺乏素质常常会出现不规范的行为,例如人为尽可能多的提升销售业绩,不向客户明确说明有关保险条款的具体内容,刻意强调被保险人所享有的利益而忽视其应承担的责任,以次来诱使客户购买保险。这种作为显然不利于保险公司的健康发展,而这种现象在许多外资保险公司涌入市场并参与竞争后变得越发严重。
(二)容易引发道德风险
从经济学领域解释,当事人在经济行为中,为了实现自身利益,谋求某种目的从而做出损害他人利益行为的风险,便是道德风险。而在保险领域,由于保险公司不能预知投保人在投保后的个人行为与想法,由此诱发投保人的道德风险。
保单成立并生效后,被保险人若发生合同承保范围内的病症,产生的医疗费用中大部分可由保险公司来承担。所以投保人会选择尽量隐瞒身体的真实情况以便支付较少的保费来取得较高的保障。或者对保险人存有依赖想法而不在意自身的健康状况,因此诱发疾病的概率显著上升。上述现象为不按常规履行保险合同而获得医疗费用给付或赔偿的行为,叫做事前道德风险。患者不约束自己的医疗资源消费行为,再加上对疾病的过分忧虑的心理,会无形中造成医疗服务需求过度。这属于无端增多医疗费用的行为以及对医疗保险的过度依赖心理,可称之为事后道德风险。另外,出险后,保险金的报销额度是可由病人和医生来决定的。在利益的驱使下,医生容易产生有悖于职业道德的行为。其可凭借在医学领域的优势对医疗服务费用造成很大影响。同时又缺乏约束其行为的有效手段,导致医疗费用超出了合理的范围,最终损害了保险人的利益。
医疗保险领域中的道德风险行为普遍存在,一般会体现在:第一,保单成立并生效之后,投保人对被保险人健康的重视程度有所下降,导致健康风险的发生几率会增大;第二,投保人虚构保险事故,并利用虚假单据骗保;第三,被保险人出险后,当事人故意夸大其病情,主动要求医院增加患者住院时间、过度用药、检查或采取一些没必要的医疗护理等;第四,投保人同医疗机构人员相勾结,过度耗费医疗卫生资源的道德风险行为。
三、发展我国商业医疗保险的对策
(一)提高商业医疗保险公司经营专业化程度
商业医疗保险公司的运行需要一批专业型人才支撑,为了保证其业务效益,必须要在产品开发、市场推广、核保、理赔、产品开拓等各个领域培养并储备一定的优秀人才。一方面,要设立严格的保险从业人员的从业准入标准,保证进入到保险行业的新人具备一定的保险学或医学或法学的专业知识储备同时具备良好的素质。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已进入该行业内人员的培训。只有整体提升整个行业员工的专业化水平,才能保证医疗保险公司稳定健康地发展。
商业医疗保险的业务特点和经营、运作模式与财产险、寿险的差别较大,这是医疗保险必须坚持专业化运营道路的最根本原因。其核心是经营理念专业化,即充分理解医疗保险区别于其他类保险业务的独特性,树立量体裁衣式理念,就是依据医疗保险的特征开展医疗保险业务;管理制度专业化,即建立并完善适应医疗保险经营要求的管理体系,包括建立单独的财务核算制度、专业化的精算制度与风险管理制度、专业化的核保理赔制度与数据管理制度、专业化的服务体系与核准评估体系,运用专门的医疗保险信息管理系统等;人员队伍专业化,即建立和完善医疗保险专业人才培育系统,逐步形成一批素质高、技术精、市场敏感度强的,由复合型管理人才、技术型专家人才、开拓型销售人才组成的医疗保险专业化从业人员队伍。
(二)加大力度控制道德风险
加强医疗风险管控并重视与医疗机构合作。商业医疗保险首先要对投保的医疗风险进行风险识别、评估、控制以及管理效果评价等,其中风险评估主要考虑风险发生频率和损失程度,不仅注重医疗风险的事后风险控制,防止损失的扩大并维护双方利益,还会提供为防范潜在风险而进行的完善的服务,主要采取问卷调查或抽样体检等方式。保险公司与医疗机构应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为原则成为利益共同体。具体来讲,双方可以相互控股、参股或由保险公司出资设立医院。通过投资医疗机构,保险公司有权利干涉医患之间沟通的事项,减少了一些无关的医疗费用支出和医疗纠纷,准确而高效地控制了医疗风险。
【关键词】ERM方法;风险管理;公立医院
1引言
随着我国医疗体系改革逐步完善,传统的公立医院的运营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内对外都存在着显著需要改革医院财务风险管理模式的需求。公立医院体系外,国家层面上,对公立医院的扶持正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转而国家将政策的主要重点放置在社区医院和县级以下医疗单位上面;从医疗的行业层面上,医疗成本逐步提高,医疗效率较低以及医院的口碑下降问题都比较显著;从医疗市场上看,国家在大力支持民营医院的设立,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医疗体系,对公立医院的发展形成了显著的冲击性。对公立医院体系内,各种国家政策制度的要求也推进了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近年来财政部下达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等相关文件要求公立医院也在实现内部控制。因此,公立医院必须搭建完善的现代医院管理体制。
2当前公立医院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在建立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前,要先了解公立医院的财务风险存在的原因,公立医院的财务风险潜藏于医院运营的各个环节,主要由以下几方面原因产生。
2.1市场经济因素
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卫生体制的变革,推进了公立医院对信贷市场的依托,国家政策的倚重越来越倾向于社区和县级以下医疗机构,而对公立医院的侧重越来越低,而医疗行业的发展要求公立医院要不断地做大做强提升市场的竞争力,这使得许多的公立医院采取扩大信贷范围的方式,采用负债经营的模式来拓展自身的规模,同时也使得医院的债务风险进一步提升。
2.2法律法规因素
随着居民城镇化发展的提高,居民对医疗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国家为满足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在近年来不断出台降低社会医疗成本的政策文件,如药品零差价、医药分离等政策的出台都对公立医院的经营情况造成一定影响;同时,随着居民对医院法律知识的普及以及患者维权意识的不断加强,医疗纠纷的诉讼的提高以及医疗事故的追溯等都对医院财务情况造成影响。随着国家新医改政策的推进,政府的基础卫生投入占比越来越重,公立医院医疗投入占比越来越轻,变更的投入方式对公立医院产生了新的财务风险。
2.3医疗技术因素
在当前医疗技术日益完善的阶段中,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医疗方式的复杂性也显著提高。面对复杂高风险的医疗技术,一旦在医疗过程中出现医疗状况和医疗事故,会导致医患风险的增加,出现医患纠纷,影响医院的财务状况。
2.4卫生行业因素
作为国家主要公益机构之一的公立医院,国家针对公立医院救死扶伤的社会公益性提出无条件对医患进行救治的要求。但是往往存在没有能力进行医疗救助的群体,虽然医院在这种救助活动中存在义不容辞的作用,但是这种情况的增加往往导致了公立医院医疗负担的增加,引发公立医院的财务风险。尽管我国的许多公立医院都已经建立了相应的财务管理预警系统,但是由于各种因素导致无法发挥重要作用,所以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是防范财务风险发生的重要手段。文章立足于此建立了基于ERM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
3ERM概述
ERM(EnterpriseRiskManagement,企业风险管理)是20世纪90年代由美国职业会计团体潜心研究的科研成果。泛指一个实体组织制定的可识别可能影响该实体的事件并为实体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的保证程序。在我国,商业银行、证券公司等指引文件都引用了ERM的结构框架。当前,我国的公立医院较多运用传统模式实施财务风险管理,而把现代先进技术方法ERM应用于研究解决当前公立医院的财务风险管理理论体系的理论还很罕见。
4基于ERM的公立医院财务风险管理的探索
4.1明确目标
一是搭建合法性目标。搭建的ERM框架要符合国家的相关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同时要符合服务利益相关人的要求。二是目标的受益人。ERM框架致力于向公立医院的管理者和顶层设计者披露医院存在的财务风险,为下一步设计合理财务制度提供保障。三是搭建指向性目标。运用ERM的方式主要用于提高公立医院医疗的效率,提高医院的资金利用率,确保医院整体的财务安全。四是搭建长期性目标。通过ERM的运用不仅可以在当期改善医院的财务风险,同时可以与医院的长期目标相结合,为医院的长期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4.2ERM框架构成要素
ERM构成要素主要由环境、目标、事件、评估、响应、控制、信息沟通、监控八个要素,要发挥ERM的功能,需要整合各个要素,充分发挥各个要素的作用,确保ERM框架良性运转。
4.3ERM框架运行模式
ERM框架运行的主要方式是通过公立医院的主管机构和公立医院的各级管理机构以及二级分支机构和部分进行签订风险责任书,并对风险进行细化分解,进行考核确定。实现对预期风险的监控和潜在风险的化解。
5防范公立医院财务风险的策略
5.1树立公立医院财务风险管理理念
要从根本上建立公立医院财务风险管理理念,按照医院的规模和人员的素质,分批分次进行培训和提升。将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理念灌输至医院的各个分支节点,实现公立医院财务风险管理的全面化。
5.2完善公立医院治理结构
ERM框架下,构建良好的治理结构是完善医院财务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步探索公立医院的管办分离制度,建立公立医院的理事会、董事会制度。在公立医院范围内实现决策和监督的分离并能互相制衡的制度。充分利用管办分离的制度对经费的支出进行严格的审批管理,杜绝医院的盲目扩张和融资,降低医院的财务风险。
5.3创新风险管理措施
ERM模式下,公立医院财务风险管理不能简单地倚重风险识别以及限额管理,要充分利用更加全面和复合的管理模式,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层次分析法等多样方式设立更加全面的指标体系,加强内部控制,采用合理的绩效目标,加强医院的财务管理。
5.4营造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
企业文化在企业的运转中起着积极规避企业财务风险的作用,对于公立医院来说,建立良好的医院文化也能促使医院不断地改进改善,使全体公立医院员工的目标与医院的发展目标意识,推进ERM项目在公立医院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詹姆斯•林.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从激励到控制[M].黄长全,译.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2]李洁.浅析医院的财务风险的成因及其防范措施[J].当代经济,2009(14):152-153.
关键词:民营医院;社会医疗保险;道德风险;委托理论;监管制度
中图分类号:F840.6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8-0152-02
社会医疗保险是民营医院的生命线。客观和理性地认识民营医院纳入医保定点的道德风险,合理和有效地进行控制和防范已然成为进一步推动医疗行业民间资本待遇均等化的咽喉所在。
一、民营医院作为社会医疗保险供方的特殊风险
在医保机构与医疗机构间委托模型中,医疗机构选择实际医疗费用的条件为
(一)医保违规的机会成本因素对民营医院道德风险的影响
(二)医保支付的效用函数不同对民营医院道德风险的影响
(三)风险偏好对民营医院道德风险的影响
民营医院往往比公立医院更偏好风险。其一,敢于冒险和挑战是民营企业家共同的特质之一;其二,在我国的民营企业文化中,法制意识不强,机会主义盛行。所以民营医院的Uhv偏小。其影响机制与机会成本因素相同。
(四)微观因素对民营医院道德风险的影响
由于民营医院职工的自律能力低于公立医院,因此客观上道德风险更容易在民营医院发生。另一方面,即便管理层遵纪守法,但由于民营医院内部控制制度的缺陷,也可能在微观层面产生道德风险。
二、社会医疗保险中民营医院道德风险的规避策略
(一)社会医疗保险供方道德风险的一般性规避策略
1.采用预付制与质量监督相结合的激励机制的基本理由。委托理论指出,唯有通过预付制,使委托权和风险完全由处于信息劣势的医保机构转移到产出具有不确定性且难以监督的医疗机构一方,才可能控制诱导需求。相比之下,控制减少医疗服务量的道德风险,除了采用后付制之外,质量监督也是有效可行的手段。综上所述,医保机构应采用预付制结合医疗服务质量监督的激励模式。
2.社会医疗保险预付制的优化设计。(1)社会医疗保险预付制的两个基本问题。从各地医疗社会医疗保险改革的实践来看,实行预付制还必须解决好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是计费单元识别的准确性和计数上的刚性。比如,以病种作为计费单元时,往往会出现“诊断升级”的现象;又比如,以服务项目作为计费单元时,会出现“串换药品和服务项目的名称”。这些都属于计费单位识别的准确性问题。在医保领域频发的另一大类违规行为,如“挂床住院”、“虚记费用”、“分解住院”、“挂空号”等违规行为则属于计费单元计数的刚性问题。其二是医疗机构的自选择问题。即医疗机构推诿合理医疗费用高于医保支付值的而争抢合理医疗费用低于医保支付值的患者。(2)社会医疗保险预付制的成本研究。预付制优化设计的实质就是最小化由合理医疗费用近视差额、单元计量成本、单元识别成本和自选择成本四项构成的预付制总成本。其中,合理医疗费用近视差额指估计的合理医疗费用总额超过实际医疗费用总额的部分;后三项均由违规行为的效率损失和监管成本两部分构成。
从一般情况来看,合理医疗费用近视差额和自选择成本随着计费单元精细程度的提高而降低,而单元计量成本和单元识别成本则随着计费单元精细程度的提高而增加。当计费单元的选择使得预付制的总成本最低时,即达到最优的预付制设计。如图2所示。最优的预付制设计依地区的实际情况不同而不同。
(二)社会医疗保险中民营医院道德风险的特殊规避策略
1.整顿市场秩序,调整民营医疗产业结构。在严查虚假宣传等扰乱市场行为的同时,鼓励民营医院兼并重组,重点扶持一批讲信誉、上规模、立足于长远发展的优良民营医疗机构。
2.放宽准入条件与严格管理相结合。
3.增加对民营医疗机构的扶持力度。
4.支持民营医院建立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对建立科学的治理结构并实现管理信息化的民营医院给予资金和政策上的优惠条件。
5.签订部分合同,鼓励特色发展。对于专科特色医院,签订部分医保合同,采取某一单病种固定预付的方式将其纳入医保系统。
参考文献:
[1] 赵曼.社会医疗保险费用约束机制与道德风险规避[J].财贸经济,2003,(2):54-57.
[2] 陈新中,张毅.博弈下的利益均衡:镇江市社会医疗保险结算办法的演变[J].卫生经济研究,2010,(3):17-20.
参加本次大会的,还有众多医疗行业信息化提供商。其中,专门针对医疗行业信息化需求专门推出了针对性解决方案万户ezOFFICE医疗版的万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简称万户网络)格外引人注目。
万户网络是我国领先的协同管理软件提供商,而整合各种已建的业务系统形成业务协同正是当前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的迫切需求。
管理系统不能拖后腿
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副主任、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所长高解春在演讲中表示:“(医疗信息化应)以市民健康管理为核心,建设基于市民健康档案的卫生信息化工程,实现人人享有电子健康档案,从而让市民、家庭医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院和公共卫生服务机构有效共享、利用健康信息,为市民开展自我健康管理,享有方便、高效、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提供信息支持。”
但是从当前的医疗管理水平来看,要实现高解春提出的这一愿景,任重而道远。近年来,我国医疗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很多医院都根据业务需求建设了高效的业务系统,如HIS(医院信息系统)、LIS(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PACS(医疗影像信息系统)、EMR(电子病历)、USIS(超声信息系统)、PIS(病理信息系统)、CMS(成本核算系统)、PEIS(体检信息系统)等。甚至有些医院已经对电子病历、区域医疗等进行了初步规划。但是这些系统通常都是孤立的,医院的各个部门之前缺乏有效的协同。
尽管还有医院在几年前就开始部署OA或者协同办公系统,但是这些系统通常功能过于简单,难以满足医院提升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的需求。因此,升级系统,或者采用功能更为强大、更贴近医疗行业需求的协同办公系统,成为医疗机构当前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点。
上海市肺科医院信息中心主任黄国梁告诉记者,他们在2005年自主开发了具有邮件收发、公文分发等功能的OA系统,但是随着需求的深入,该系统难以满足新的管理需求,于是决定上线新的OA系统——万户ezOFFICE医疗版。
上海市胸科医院信息中心主任袁骏毅也透露,他们在2012年开始部署万户ezOFFICE医疗版。在此之前,他们的OA系统只有值班安排、会议管理等简单功能,无法满足公文流转、电子审批等更多应用需求。
关注业务协同
“我们要将过去的行政管理、审批等系统整合到一起,做一个协同工作管理平台。”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信息中心主任彭永安在会议期间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信息中心主任王奕也表示:“OA不是一个孤立的系统,它要和临床等系统进行交互。我们希望以OA为平台,包含个人的工作平台和医院的管理平台,集成医院现有的更多流程,实现跨部门、跨系统的业务流转,从而提高医院运作的效率。”
确实,现在医院管理正在从以往的结果管理向过程管理转变,从粗放管理向精细管理转变,行政办公越来越重视部门与部门、部门与员工之间的协作,医疗机构迫切需要构建具有行业针对性的协同办公解决方案以进一步提升管理。
万户网络针对医院用户的特殊性,在万户协同管理平台ezOFFICE系统平台的基础上开发了大量适用医院的特色应用,推出了医疗行业协同办公解决方案万户ezOFFICE医疗版。万户ezOFFICE医疗版包括ezOFFICE医疗版基础套件与ezOFFICE医疗版扩展版,从而为医疗机构根据自身应用现状提供不同选择。
黄国梁说,上海市肺科医院选择万户的产品,考量的关键因素还包括系统的灵活性。“我们自己做过OA系统,深刻了解到OA系统一定要灵活。目前医院管理水平还不高,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管理会不断完善和精细化,变化会比较快。管理软件是工具,需要能够跟随医院管理的提升而不断完善。”他补充说。
关注廉洁风险防控
本次大会上,记者发现廉洁风险防控也成为医院OA系统应用的一大热点。随着2011年卫生部《关于加强公立医疗机构廉洁风险防控的指导意见》的,各省卫生部门开始关注廉政风险防控制度的落地。
在此背景下,万户网络和上海市申康医院发展中心的项目组成员围绕规范权力运行和制度加科技的监控机制进行研究,对与廉政风险防控相关的2000多个制度进行梳理,整理出医院关键的风险点。万户网络将这些“易发多发”的关键风险点整合到医院廉洁风险防控平台。
“医院通常的做法是梳理廉政风险点,据此梳理出工作流程和规范,然后打印、印刷成册,要求医务人员按规范去做。这样做很容易出现管理漏洞。”黄国梁向记者介绍上海肺科医院通过OA系统来实现廉洁风险防控的优势,“我们是通过OA系统来实现的。我们把廉政的相关制度落实到OA流程中去,以‘制度+科技’的方法实现廉政风险防控,效果非常好。因为如果相关人员不按规范做,就无法执行流程。”
现在,上海肺科医院和万户网络采取的“制度+科技”的做法得到了各大医院的认可。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上海市口腔病防治院、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等上海多家三级医院全面启动廉洁风险防控平台建设。
关注移动发展趋势
移动互联,已经成为当前信息化建设的一大热点。在OA、医疗行业OA领域也不例外。万户网络充分挖掘用户的需求,开发出移动版本的OA产品。
【关键词】医院财务风险;风险成因;措施
【中图分类号】R730.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970-01
财务部门是医院的一个重要职能部门,是医院经济活动的中枢,是资金收入和支出、产生收益的中转站。提高财务管理水平,降低风险是医院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必须加以重视财务工作,预防风险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1 医院财务风险的特征
医院财务风险是指医院经营活动在内外部发展条件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作用下,所产生的的财务收益影响与损益可能性。医院财务活动的组织和管理过程中的某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出现财务风险,导致医院预期的收入没能够达到,让医院的财务有所损失。
医院财务风险有几个特征:1.广泛性。只要存在财务工作的地方,都会有财务风险,要正确认识在财务工作中的主要风险有哪些。2.隐蔽性。平时财务工作中不容易发现所存在的风险,一般在带来损失或不良后果后才能意识到当前工作中的风险所在。3.持续性。财务工作持续发展,不断变化当中会持续的存在风险,只要工作在继续,风险会继续。4.可控制性。财务风险只要正确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做好改善措施,可把风险带来的损失可降至无穷小。
2 医院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产生医院财务风险的原因很多,既有内部因素,也有外部因素。内部因素是医院本身财务部门存在的隐形风险,如电算化系统风险、财务人员风险、核算风险等可以以内部调节加强措施可改善的风险。外部因素是社会经济环境导致的行业风险、政策风险等无法避免的风险因素,但是可以通过正确的经营方针使其风险成为无穷小。只有充分了解财务风险的产生原因,才能采取针对性措施,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
2.1 电算化系统风险。会计电算化的普及极大地提高了会计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并杜绝了业务流程中人为因素的干扰,它是一种先进的数据处理工具。医院实行会计电算化后,对原始数据收集、整理、审核等工作,均由计算机自动完成,会计人员只需要做些辅操作。而许多医院不适应这种新环境的变化,对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岗位分工、系统操作、会计档案管理和数据保密等方面缺乏有针对性的安全制度和措施,这为犯罪分子盗窃经济情报,通过修改程序,篡改、破坏磁盘数据而使会计数据丢失,从而达到侵吞医院钱财的目的提供了可乘之机。
2.2 会计人员风险。当前不少医院在对医院进行管理的时候,只重视医疗业务管理,忽视了对医院的财务管理,这样容易造成经费的浪费,使医院的运行成本过高。医院会计工作专业性强,工作量也大,需要素质较高的会计人才。如果不重视对会计管理人员的培养,就会使部分医院缺乏高素质的会计管理人员,以至于不能发现管理中更深层次的问题,不利于医院竞争水平的提高。强化医院的会计管理意识,重视会计管理,医院的会计管理工作才会做得更好。
2.3 核算风险。特别是成本核算方面,管理费用分摊不合理,管理费用所包括的范围较广,除医院管理部门费用外,还包括医疗、管理等部门服务的辅助部门费用。管理费用的大小直接影响医疗服务成本,最终将影响到收支结余和净资产。而现行医院会计制度简单地将管理费用按人员比例在医疗成本进行分摊,并不能准确地反映医疗成本和材料成本。
2.4 行业风险。医院的行业特征及要求对财务管理的影响也更为直接。医院存在的行业风险分布广泛,从资金使用上看,目前医院的药品支出在全年支出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药品管理直接影响资金的使用效益。虽然目前医院方面也采取了一些新的措施,但是只片面地通过降低药品的进价来降低药品的购置成本,而忽视了药品的储存成本和缺货成本,形成了药品大量积压、流动资金占用过多、医疗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的状况。从社会角度看,由于人道主义,各种灾难救援和义诊,无名氏救助款等绿色通道的开辟,医院死账、坏账情况始终得不到解决。这些现象与问题的出现,都是医院财务存在行业性质风险的具体表现。
3 医院财务风险管理的应对措施
3.1 加强成本控制,审计医院的成本。成本核算的目的是控制支出,节能降耗,降低服务运营成本。成本控制可通过制定定额成本或标准成本以及成本权重实现事前控制,对服务质量、单位成本费用等进行量化考核,从而实现成本的全过程控制。要依据有关规定严格控制费用支出,严禁乱摊费用、扩大成本。实行成本控制是改善医院经营管理、提高医院竞争能力的关键环节。同时要加强医院审计制度。
3.2 建立健全合理的预算控制体系。系统预算控制是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西方国家医院都非常重视预算控制作用,对经过批准的预算,各个职能部门都必须严格执行。预算控制也是一个系统,该系统可以涵盖医院整个经营活动。通过预算的编制和实施,检查预算的执行情况,比较分析预算执行差异的原因,采取改进的措施。
3.3 收入控制。要做好收入的内部控制,保障收入的合理性、合法性。每一项收费物价部门都有明确的规定,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收费标准,用统一的收费票据,保证收费的安全性。医疗收费大多以现金为主,一般医院的收入在几十万,甚至百万元以上不等,保证收费的安全是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工作。制定科学合理的收费管理规定,加强收费票据领用、保管、注销工作,成立收费稽查组,由专人每天对门诊、住院的收入、退费、结算等情况进行核查,确保收费资金安全。
3.4 健全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成立财务风险防范小组,对目前习以为常的财务流程进行梳理,找出重点风险环节和风险控制点。对医院来说,主要的风险控制点包括财务退费、业务款收缴、病人欠款管理、住院医药费减免等环节,据此需要制定的相关规章制度和操作细则,并确保制度的落实和执行。与此同时,还需要建立与之配套的日常审核和定期抽查相结合的监督机制,以确保各项制度的落实,在实践中构建一套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
参考文献:
【关键词】 新国十条 保险行业 监管
一、“新国十条”概述
2006年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的8年之后,2014年又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从政策的变化中可以看出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变化。在“新国十条”中,国务院对于我国保险行业的发展做出了清晰的评价以及对未来保险行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思路,指出了我国保险行业的总体发展目标。到2020年,我国的保险行业要基本建成能够覆盖全民的保险体系,保险产品能够做到对居民的保障基本全面,保险发挥的功能基本完善,同时保险企业自身要做到安全稳健、诚信规范经营。在保险服务行业,能够具备较强的服务能力、创新能力,同时还要具有国际视野,注重国际发展,努力建成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保险行业、保险机构。并且保险还应成为我国无论是居民、企业还是政府进行风险规避、财富管理的重要工具和基本手段,成为政府进行社会管理、居民福利分配的另一重要手段和有效工具。同时“保险深度(保费收入/国内生产总值)要达到5%,保险密度(保费收入/总人口)达到3500元/人。保险的社会“稳定器”和经济“助推器”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二、“新国十条”给保险行业带来的重大发展契机
1、保险行业的行业地位与形象通过“新国十条”得到提高与改善
随着“新国十条”的出台,保险行业的健康发展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发展规划已经不再仅仅是行业中某一个保险公司或者保险行业的事情,而是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的层面,上升为了国家的“意志”,保险行业在“新国十条”中被明确提出要“把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放在经济社会工作整体布局中统筹考虑”。这样一个对保险行业评价如此之高的“新国十条”的出台,必然能够改变民众对于以往“保险骗子”的印象,一定程度上消除民众心中“一人干保险,全家不要脸”的看法,可以极大程度的提高保险行业的地位。同时,“新国十条”的出台给保险行业带来了极好的外部宏观环境,使得保险行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存在。作为身处保险行业中的保险公司应该抓住这一契机,大力发展保险业务,并且要适当的拓宽业务范围。
2、拓宽了保险行业的业务领域
在“新国十条”中,明确的提出要建成民生保障网、发挥保险的风险管理功能、完善社会治理结构、经济补偿制度等方面的内容。具体来看,首先,支持商业保险机构参与到健康服务业务的产业链整合当中,“鼓励保险公司大力开发各类医疗、疾病保险和失能收入损失保险等商业健康保险产品,并与基本医疗保险相衔接。发展商业性长期护理保险。提供与商业健康保险产品相结合的疾病预防、健康维护、慢性病管理等健康管理服务。支持保险机构参与健康服务业产业链整合,探索运用股权投资、战略合作等方式,设立医疗机构和参与公立医院改制。”由于我国以前的医疗服务行业是属于国营性质,很多医院都是属于公立医院,我国在对公立医院进行不断的改革尤其是多元化改革,所以鼓励保险行业企业进入到医疗健康服务行业中,一方面是由于未来的发展大趋势必然是民众的医疗服务需求大大增加,另一方面则是未来保险与医疗服务、健康行业的有机结合。然后,建立财政支持之下的巨灾保险制度,通过财政向保险公司支付服务费来为民众提供巨灾保险的方式。
还有就是在国家现在大力关注的“三农”方面,农业是我国多年以来的发展的弱项,由于改革开放时的优先发展工业、先富带动后富政策,农业为我国经济的发展付出了许多。但是,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逐步深入,农业的发展相对于工业落后较多,农民的收入也较低,并由此带来了较高的贫富差距。所以,我国要引导保险业向“三农”方向发展,让农民在未来不再只是“靠天吃饭”,在天气不好的年份也会由于保险的存在不致于饿肚子。扩宽保险业的业务领域,也就是一方面国家鼓励了保险行业的创新,不仅仅是已有领域的产品创新,更重要的是向以前未曾接触过的领域发展,向以前不敢进入的领域发展。未来的保险必将是个性化的,是“私人订制”的,每一份保险只为每一位特殊的对象而设计。
所以,在“新国十条”对保险拓宽业务领域方面,保险公司应该抓住机会,积极走进一些以前因为政策或者是利润而不敢涉足的领域,积极发挥自身的创新能力,并在发展业务的过程中建立起行业信誉,培养客户忠诚度。在发展的同时也要注意自身对风险的控制。
3、深化了保险行业的改革开放程度
在“新国十条”中,反复提到创新以及国际化的问题。我国政府鼓励保险行业的创新,既要创新性的运用保险经济制度也要创新性的开发其未来的产品,创造出适合时展需要的产品。要深化保险行业的改革开放程度:首先是从创新方面进行改革,不仅仅是产品方面,还有健全保险公司的治理以及发挥保险公司的作用在风险事前防范方面,等等。然后是对制度方面的改革。以前我国的金融行业由于具有政府机构的属性,所附加的社会化职能过多,所以经营等各个方面都是完全受到国家政策规定的。在我国加入WTO后,我国的保险行业才逐渐向着市场化方向发展。深化保险行业的改革开放,一方面我国的保险行业自身要深化改革开放在国内市场积极与国外保险机构进行竞争;另一方面,我国的保险业也要积极的走出国门,积极的在国外市场上拓展业务,与国外保险机构进行竞争,并且在积极的竞争中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治理、风控等各方面水平。
深化改革开放,在“新国十条”,政府鼓励保险行业走出去。一方面是地理上的走出去――国际化的走出去,走出国门,向着世界发展。另一方面就是行业上的走出去,保险公司可以同过股权投资或者战略投资的方式进入健康行业或者是养老服务行业等等。
三、保险公司如何抓住机会进行发展
1、创新是关键
创新不仅仅是技术或者是管理方面的创新,而且是各个方面都需要创新。一方面可通过对保险机制的创新性运用来提供一些新型的公共产品提供方式,比如可以通过政府向保险机构支付费用购买保险公司服务然后再在公共服务的领域对社会公民进行投放,还可以通过鼓励保险机构通过引进股权投资者或者是战略投资者的方式或者作为股权投资者、战略投资者等方式参与到未来的安保业务中去。另一方面,创新性地运用责任保险机制。要通过发挥责任保险机制的作用来化解矛盾纠纷。市场为主的运作,政府为辅的引导,还有通过立法来进行的责任保险的发展模式,可以以此为基础把一些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但又容易存在责任纠纷的事情纳入责任保险制度中,通过充分发挥责任保险的功能,充分发挥责任保险的事前发现功能、事中风险控制以及事后的责任处理等功能。
2、完善商业保险,贴近大众保险需求
在“新国十条”中,有重要的一点是“构筑保险民生保障网,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就是说在未来国家对保险的发展目标是要建成以商业保险为支柱,创新性的养老保险为辅结合多样化发展的医疗保险。商业保险必然是保险市场的主力军,要在发展中逐渐成为个人和家庭商业保障计划的主要承担者,要充分发挥商业保险对国家养老保险以及医疗保险的辅助作用,完善我国的保险体系。所以对于商业保险公司而言,完善公司德尔商业保险,并且不断的完善保险公司的商业保险种类,使商业保险可以不断的完善、更加的贴近大众日常生活的需要。
3、加强保险公司的治理,强化风险意识
在“新国十条”中还提到保险应“发挥风险管理功能,完善社会治理体系”:一方面是 “完善保险经济补偿机制,提高灾害救助困难度”,首先是提升居民的保险意识的问题,要提高居民利用保险进行风险规避的作用;要通过积极发展企业财产保险、工程保险、车辆保险等等措施来降低整个社会的风险;对保险公司的规范,公司要通过发挥保险费率杠杆性的机制,强化事前的风险防范措施,减少事故的发生。在现当下,市场环境越来越复杂,变化越来越快,保险公司要在未来发展良好,就必须完善自身的内在治理机制,加强保险公司的治理。同时,未来的金融市场,谁能够对风险控制的好,谁就是王者。所以,“新国十条”也十分提倡强化保险公司内部治理,强化事前风险防范的情况下,保险公司更加应该加强自身建设,发挥自身对风险控制的特长,加强公司的风险控制能力。要通过发挥保险费率的杠杆性特点,减轻自身所面临的风险。加强信息通道的建设,减轻保险公司在保险市场上面临的风险不对称问题,加强风险的事前控制。对于保险公司的事后监督机制也要加强建设,保证赔付的合理性等。
四、结论
2006年随着“国十条”的颁布,我国的保险行业走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阶段。从国家统计局的网站数据可以看到,我国保险行业的保费收入在2004年的时候为4318亿元,2005年为4932已,2006年5640亿,2006年“国十条”出台,到2007年,我国保险行业的保费收入为7036亿。保费收入的增长率在2006年“国十条”出台之前稳定在14%左右,但是到2007年一跃增加到20%左右,所以,从数据可以看出,2006年的“国十条”为我国保险行业的发展带来了一个春天。2014年,“新国十条”的出台对保险行业的影响如何现在我们还无法用数据进行说明。但是,从“新国十条”对保险行业大大利好的内容以及2006年“国十条”对保险行业的发展影响可以合理的预测:在“新国十条”的影响下,我国的保险行业必将迎来又一个快速健康成长的“春天”。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S].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