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病虫害调查防治

病虫害调查防治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9-15 17:14:1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病虫害调查防治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病虫害调查防治

第1篇

关键词:园林植物;病虫害调查;综合治理

随着荥阳市城市框架的不断拉大,城市绿化面积也在逐年增加,高标准、高质量的园林绿地也逐渐走入了人们的生活,既美化了环境,又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但园林植物常常遭受到病虫害的侵袭,从而影响了它们的观赏效果。为求快速抑制害虫的发展,在防治措施上长期使用高效、高毒的化学农药,使植物与昆虫之间形成的生物链平衡关系受到破坏,害虫的抗药性增强,为害加重。同时天敌数量锐减,导致植物生长不良甚至死亡。针对这种状况,我们深入荥阳市各处园林绿地,对园林植物虫害的发生规律进行了调查。

1 调查对象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为荥阳市植物园、荥阳市刘禹锡公园、荥阳市象棋公园、荥阳市各处街头游园绿地、市区主次干道行道树等。

1.2 调查方法

调查方法采取普查与取样2种方法。普查是对全部调查对象中的各种植物进行全面调查。调查各种病害的发生情况和防治情况,对整体的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取样是对发生病害的植株进行取样调查,调查发生的种类和危害程度。

2 危害荥阳市园林植物的害虫种类

2.1 红蜘蛛

危害树种有桧柏、侧柏、油松、月季等,发生时间为4月初。

2.2 蚜虫

危害树种有国槐、栾树、桃树、杨柳树、松树等,多发于夏季。

2.3 介壳虫

危害树种有云杉、胶东卫矛、金叶女贞、西府海棠、白蜡等,多发于高温高湿季节,一般在3月中旬、5月中旬、8月中旬和10月中旬易发病。

2.4 蛀干害虫

如松六齿小蠧、柏肤小蠧、合欢吉丁、花曲柳窄吉丁、光肩星天牛、锈色粒肩天牛等,多发于5~7月间。

2.5 地下害虫

蝼蛄、蛴螬、地老虎、马陆虫等,常年都有危害。

3 园林植物害虫的综合防治办法

3.1 苗木检疫

通过行政手段对苗木实行统一管理,加强园林植物的检疫工作,以防止本地病虫害对外地扩散和新的病虫害侵入本地。

3.2 组织建设

强化组织管理,建立组织领导机构和防治监测队伍,完善药械的配备工作。

3.3 园艺措施

(1)选育和推广抗病虫害能力强的优良树种。(2)按不同立地条件选择不同树种和密度,营造混交绿化效果,避免树种单一化。(3)用无病虫害的壮苗进行绿化。(4)采取中耕、除草、施肥、灌水和修枝等措施加强对中幼龄林的管理,促进植物生长。(5)及时清除绿地中的病虫木,改善卫生条件。通过上述措施,可以使植物生长健壮,抗病虫能力增强,各种天敌昆虫、有益微生物和鸟类等天敌明显增加,从而提高了整个植物系统对病虫害的控制能力;园艺环境卫生条件的改善,减少了病原物和害虫的种群数量。

3.4 化学防治

以生物农药、无公害农药、特异性农药、低毒、低残留农药为主,因地制宜的选择和灵活机动的防治方法。

3.4.1 喷药防治措施。对于一些食量大、繁殖代数多、虫口密度大、来势猛,能在短时间内吃光、吃花树叶或黄叶、焦叶、落叶等,严重影响园林景观的园林植物害虫,采取喷药防治措施。

3.4.2 埋药和浇灌防治措施。埋药和浇灌防治措施主要是将铁灭克、涕灭威、呋喃丹等长效、内吸、广谱的颗粒剂农药埋施在地下植物吸收根最多处,通过植物根系对药液吸收、运输、传导到植物的各个部位,使害虫在取食时中毒死亡来达到控制其危害的目的。

3.5 生物防治

引进园林植物害虫的天敌,并为其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多栽植蜜源植物,多使用生物制剂(如BT乳剂)和对人、植物、天敌安全、不污染环境的药剂(如灭幼脲),控制植物病虫害,从而增加益鸟、寄生蜂等天敌和其他有益生物的数量,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治理效果。

3.5.1 天敌昆虫。应用较多的寄生性天敌昆虫有赤眼蜂、肿腿蜂、姬小蜂、蚜小蜂和天牛蛀姬蜂等;捕食性天敌昆虫有蒙古光瓢虫、异色瓢虫等。除人工释放外,在生产中应注意保护生态环境,为天敌的繁殖创造条件,从而提高自然界各种天敌昆虫对害虫的控制作用。

3.5.2 益鸟。利用挂人工鸟巢的方式招引大山雀、啄木鸟和灰喜雀等益鸟,可以明显降低食叶害虫和蛀干害虫的密度。

3.5.3 性外激素的应用。应用白杨透翅蛾性信息素、舞毒蛾信息素制作的诱捕器,捕杀杨透翅蛾和舞毒蛾效果良好。

3.6 物理防治

3.6.1 人工捕捉幼虫、成虫。当害虫的数量小时,可根据害虫的各自特点进行捕杀。

3.6.2 黑光灯诱杀。金龟子、蝼蛄、地老虎等的成虫对黑光灯有强烈的趋向性,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于成虫盛发期可置黑光灯进行诱杀,晴朗无风闷热天气诱集量尤多。

3.6.3 利用蝼蛄趋向马粪的习性,圃地内挖垂直坑放入鲜马粪诱杀,还可在圃地栽蓖麻诱集金龟子成虫。

3.6.4 糖醋液诱杀。在春季用糖、醋、水按1∶3∶10的比例配成糖浆,加入0.01%的50%甲胺磷或0.5%的90%的敌百虫液,于晴天的傍晚放在草坪内的不同位置诱杀(注意液体一定要有专人负责,以免造成其他伤害),在每200m2幼苗地放置一盘,次日取回,可有效诱杀金龟子和地老虎。

3.6.5 毒饵诱杀。667m2用碾碎炒香的米糠或麦麸5kg,加入90%的敌百虫50g及少量水拌匀;或用50%的甲胺磷乳剂60g混匀,傍晚撒于花木幼苗旁,对蝼蛄、地老虎的防治效果很好。一般在傍晚无雨天,在田间挖坑,施放毒饵,次日清晨收拾被诱害虫,并集中处理。

(收稿:2013-06-27)

参考文献:

[1]徐明慧主编.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3.

[2]宋建英.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

第2篇

【关键词】森林病虫灾害;防治系统;GIS;小班;防治;管理

1 引言

我们国家的县城多,大多是累积有数万张小班卡;然而在我国的森林资源中,对于林地信息又都是二类调查小班的的档案。因此,在这种手工管理的情况下,要实行有效的调查几乎是很难办到的。在森林病虫害的管理当中,不管是从样地调查规划,还是在防治和预测中都没有利用这些林地信息,因此就带有很大程度的盲目性。因为森林病虫害情况非常复杂,各种病虫害情况都有其固定的调查因子,所以,建立病虫害档案就显得很复杂。针对这些问题,要从使用者业务需求以及整体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等方面来进行综合考虑,该系统利用基于Ac―tiveX的组件式GIS技术,对于森林病虫害档案数据库进行了尽善尽美的设计,并且和小班档案结合起来,用小班图层为地图进行操作,建立了森林病虫害防治信息系统。

2 系统设计

根据相关地方林业局的森林病虫害防护业务的具体情况,集合整理出来了十三种现在流行的森林病虫害调查表,其中包括了成卵时期、幼虫时期、成虫时期的调查和十多种森林病虫害的统计报表,分析了解了各种各样数据关系,在对现有的业务模式进行改进的情况下,确定建立了系统构成框架。

2.1 森防站数据分析

系统数据源是县林业局森防业务中样地调查的结果。依据调查,数据一般是借助森防站工作人员进行森林病虫害样地调查进而取样获得。一般所说的样地调查,传统的做法比较直观,就是在该县小班底图上用直方格的形式来进行规划,每一块方格就叫做样地。从其中随意抽取一些样地来进行现场调查,之后再在空白底图上勾绘出发病的区域地方,然后用网格板以及求积仪来计算发病区域的面积,进而制定相应相关的防治计划。

鉴于林地的基本信息都紧紧依靠着小班档案,为了达到和小班档案结合起来的目的,系统就会把样地规划的基本单位规定为小班。那么病虫害的“分布”就用小班作为单位,病虫害和小班的关系为“分布于”关系,如图1所示。这种样地规划就可合理综合林地的相应信息,再进行科学地划分以及选择。尽管还是需要人员到现场进行地图勾绘(毕竟林业局技术条件受限),但是在输入时还是可以按照小班输人,当然也可以在图层上按照小班来选择分布的具体区域,这可以较为准确无误地获取详细的森林病虫害档案数据,然后就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分级着色和面积计算的功能,就可以很快而又准确无误地得到各类森防专题图。

图1 森防数据库概念模型

2.2 森林病虫害档案的建立

建立森林病虫害档案是对于森防管理信息系统的关键,这也是预测和治理的基础。森林病虫害档案是靠抽样调查而得到,因此便带有一定的统计性质,3张明细信息和1条档案信息构成了档案条目的组织,档案信息记下发生时间、地点、档案种类等,明细信息由调查、分布、防治等实际情况组成。小班是空间分布的基本单元,和小班图层连接起来的关键字是小班ID。其中某次病虫害的空间分布属性包括如下:病虫害代码、病虫害、小班ID等级3个字段。防治情况的空间分布属性,就是用病虫害代码、防治效果、小班ID等级为特征的。

通过分级着色的方式完成实现了空间分布数据的表达。对于其中某次病虫害或者是一个地区某段时间内的一些病虫害,都是可以借助这个方法在小班区划图上进行动态表达,用不同的颜色描成直观的分布图。森林病虫害档案数据库的概念模型如上图1。

在森林病虫害档案当中,不同的调查因子多达到三十余个,所以数据库设计的关键是对于明细信息进行分类组织。分类组织的原则是满足各种森防统计报表数据的需要以及对病虫害的预测;这不仅需要满足数据库的设计规范,还要对数据进行综合处理,需要尽量减少基本表数量,以达到利于各种数据操作的目的。

3 系统主要功能

3.1 数据维护子系统

森林病虫害档案的详细数据,是来源于不同类型的森林病虫害以及防治等情况的实际调查。该模块可以对综合归纳后的七种森林病虫害进行仔细调查以及防治等进行输入、删除、编辑等数据维护操作。诸如此类的数据就构成了某次病虫害情况的抽样明细。对于病虫害发生地区范围的空间数据,依据县林业局的真实情况,按照手工勾画的发病地区范围草图,再以小班为单位进行批量输入,或者在图层上选择分布区域,进而生成分布表,然后组成完整的某次病虫害档案。此类数据构成统计、分析应用、预测的基础。

3.2 查询子系统

可依据属性数据以及空间数据来进行双向查询。例如,在具体时间、地点、对象中的病虫害具体详细情况等。查询的条件覆盖大多数属性项,布尔组合。

3.3 空间应用分析子系统

3.3.1 样点分布情况图

在进行样地规划的时候,就要求全面具体的了解该地地形、土壤、植被等实际情况,对于已经选定的一些指标进行分级着色,在原有的基础上形成样地分布图。样地就以小班作为单位。关于森林病虫害的调查就是针对样地来实施进行的,样地选择是否科学,是研究调查结果正确度的重要条件。

3.3.2 病虫害分布情况图

按照病虫害档案数据,再根据病虫害轻重分级来进行着色,动态可以生成病虫害分布情况图,然后自动对病虫害发病区域的面积进行量算;与此同时,该图还具有查询的功能,可以对相关的病害区域边缘地区依据各种指标查询,详细预测以及了解病虫害漫延发生的可能性。

3.3.3 病虫害防治情况图

按照病虫害档案数据,然后对于防治后的病情进行分级着色,动态则可以生成病虫害防治情况图。在此同时可以对防治工作的财物、物资等实际情况进行查询。

3.3.4 病虫害预测情况图

把历年记载在病虫害档案中具体情况作为基础,与林地的基本情况相结合,生成某种病虫害在每一年发生以及轻重程度的预测分布图。

3.4 统计子系统

这个子系统对病虫害调查的情况、防治情况以及发生情况,依据上报要求进行统计编绘,迅速形成日报、月报、年报,上报上级有关部门。

3.5 病虫害预测子系统

依据上报的具体要求,产生未来一年病虫害情况预报调查的汇总表。

3.6 代码设置

在系统中,代码设计占有很关键的位置。对于系统所关系到的病害、鼠害、虫害等已经定选项目数据,都要设置成为代码,代码设计也要有相关的原则,如:标准化、易操作性等。

4 结束语

关于森防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是从森防业务的数据源出发的,其核心是建立森林病虫害档案,并且与小班档案资源进行有机的联系,再利用GIS技术,然后从本质上解决了森林病虫害防治,尤其的是预防的数据问题。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森防部门工作的效率性以及科学性。但是不足的是数据源获得方面的问题,还要依赖于森防业务部门对现行业务的加强以及改善,因此,病虫害的预测模型,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病虫害;青海;特征;调查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S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05-0121-02

1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林业发展的规模与速度日新月异,已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青海自然条件严酷,经济落后,珍贵而稀少的森林资源虽使局部地区生态环境有所改善,但整体生态恶化的趋势并未扭转。近年森林病虫害在青海泛滥成灾,不仅对青海森林资源构成了极大威胁,而且还造成了新的生态危机。对于青海省来说,近些年青海地区林业发展迅速,人工林地面积不断增长,但与此同时,青海林业病虫害问题也较为严重,病虫害种类和数量也在明显上升,对青海省的森林资源和生态保护都造成了不小影响,因此为了更好地对病虫害进行预防和控制,对青海林业病虫害的特征进行分析和调查研究,并挖掘产生问题的根源,找出针对性的解决办法是非常必要和关键的。

2 青海林业病虫害的特征分析

为了了解当前青海林业病虫害的发生特征,笔者对现状的调查研究主要从线上与线下两个方面进行,线上主要针对青海林业病虫害的发生历史过程、治理政策等进行相关基础资料的收集,线下则主要通过现场调研与访谈的方式,掌握病虫害所形成的社会影响与环境制约。

2.1 病虫害范围大

青海林业病虫害的发生数量在最近几年明显增加,这直接导致了病虫害数量和规模的显著扩大,范围也在持续扩大。而对于病虫害的治理尚且准备不足,相关的手段措施都还比较传统和死板,因此要从根本上防治病虫害问题具有很大的难度。再者,青海病虫害的范围大主要体现在区域性特征明显,虫害的受灾面积比较宽泛,密度不均匀,有些地方非常严重,不同区域的病虫害严重和危害程度也各不相同,例如青海黄南州泽库县以每年接近7000 hm2的速率增加,而在2011年仅北山林区桦三节叶蜂成灾的面积就达到了3/4,而近些年由于气候的不正常,高温高湿等也促成了虫害数量的增加。

2.2 病虫害种类多

青海近几年成灾种类的病虫害数量不断增多,据资料调查显示当前成灾类病虫害数量在青海范围内从80年代初的几十种上升到了1300多种,其中具有较大危害,发生频率大的虫害种类有60多种。据当地人反应有部分病虫害是从外地引入青海内,有些则是在青海病虫害发展史上从没发生,是近一二年才发现的,其中比较严重的有杨扇舟蛾、天牛、桦尺蠖等,这些种类的危害较为严重,对资源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效益都有不小的损失。对于没发生的虫害种类,在相关的资料上也没有很详细的介绍与说明,这使得青海林业病虫害的治理具有非常大的难度。我们专门对同仁县和尖扎县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同仁县虫害达到31种,病害11种,鼠害3种,病虫害种类总量为45种;尖扎县虫害为27种,病害8种,鼠害3种,总量39种。结果显示虫害是病虫害最主要的害种,也是治理最难的。

2.3 病虫害频率快

青海林业病虫害除了种类多外,病虫害的发生频率也比较高。尤其近些年病虫害的发生频率呈现指数增长的趋势,成灾严重的周期间隔较短,有些虫害甚至年年都要发生2~3次。另外由于树龄的增长,病虫害的发生频率也会显著加快,需要依靠足够的技术、方法和人力资源才可以顺利去除。另一方面,个别种类的病虫害具有较强的顽固性与再生性,要不很难去除要不去除之后由于天气等因素还会爆发式增长,且成片蔓延,扩散速度与成灾频率特征非常明显。

3 青海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原因

对青海林业病虫害的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基础上,我们掌握了青海林业病虫害的发生特点与传播模式,我们总结了相关的原因:

3.1 预防与控制基础工作薄弱

基础工作不扎实是虫害规模式增加的原因之一,虫害的监测与预报机制不健全,紧急处理办法也没出台,当虫害发生时,基础准备工作都很难跟进,对治理的指导和方向没有统一的意见与结论,有些区域对于病虫害的认识不够,对基础防制措施工作跟进的不及时。由于没有投入更多的经费与技术,监测、预防、控制、传播源阻断没有形成一定的系统,基础工作的不扎实也是虫害发生的始作俑者。

3.2 治理手段与方式较落后

对于数量低、规模小的虫害可以采用一些人为办法进行有效控制,但是针对爆发式和扩张式的虫害显然手段落后,不科学,治理效率也不高。针对新时期虫害规模范围大、种类多与频率高的特点,改善和创新治理手段是非常有必要的,如可以考虑借助于化学手段、生物防治或者科技手段,这样既可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也可以合理控制病虫害。

3.3 林业部门协调能力薄弱

对虫害的治理需要林业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与组织管理能力,生产环节如果脱节,光开垦不治理,只谈引导治理不谈具体措施,在造林规划的过程中缺乏对虫害影响问题的考虑以至于虫害发生时纠偏很难,这些都是没有任何效果的。此外相关虫害检疫部门工作不当,缺乏对虫害的检验检疫监管机制,缺乏平衡的检查和中断站,也导致了虫害传播的迅速。

4 青海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对策

林业病虫害防治是青海可持续经济发展的组成部分,有效的治理可以促进青海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在对以上原因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调查研究的结果,提出以下改善青海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对策。

4.1 提高林业病虫害防治基础设施建设

稳固和提升病虫害基础防治措施建设是阻止和切断病虫害污染的第一步,也是做好以后青海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基础。为此青海政府和林业相关部门可以投入适当的资金与技术,为基础设置建设创造必要的条件,建立健全的虫害监测与预防机制,出台不同响应层次与级别的治理办法,相关部门要做好对病虫害防治的正确引导。在成灾较为严重的区域要建立足够数量的监测和防治站,尽量做到区域性防治基础设置的平衡。当出现突发性虫害时不至于忙乱阵脚,努力形成监测―预防―治理―阻断四位一体的防治模式。

4.2 改变传统防治手段,创新防治新举措

传统的防治手段是在当时经济与社会条件下的思路,新时期青海病虫害有一些以往不具备的特点,如指数式增长、区域范围大、增长频率快,针对这样的特征,防治手段也要与时俱进,在不违背自然规律、不损害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尽量采取一些科学的防治手段,如生物防治、化学防治手段。

4.3 提升林业部门对病虫害的组织协调能力

在病虫害发生的前期、中期和后期,都涉及到林业部门的参与,林业部门如何在防治病虫害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价值,最为关键的是要有正确、高效的解决方案,这离不开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林业部门之间要有对针对林业病虫害不同防治工作专门的机构和责任人在负责和监督管理。不同职能机构负责对防治不同层面的监管,造林规划部门要具有前瞻性眼光,科学考虑虫害问题对林业资源的影响,引导部门要从宏观的层面上要让民众与官员有病虫害防治的意识,检验检疫部门要正确履行自己的职责,一切防患于未然,海关、森林检查与商业检查部门要建立协同的作战机制,发现问题及时上报,有问题及时治理,不留后患,及时切断传播源,在治理过程中贯彻执行好“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

参考文献:

[1]马正霞.浅谈青海乐都县森林病虫害防治的主要制约因素[J].安徽农学通报,2007(3).

[2]吕 嘉.海海西州枸杞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J].北京农业,2011(9).

[3]孙德福.青海的森林病虫害防治[J].中国林业,2002(1).

[4]于静波.浅谈森林病虫害防治问题及其建议[J].农技服务,2015(12).

[5]赵艳萍.如何有效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J].现代园艺,2016(1).

第4篇

【关键词】森林;虫害;防治

前言

森林病虫害的发生会影响造林成活率,影响林木的正常生长,因此因加强对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我省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形势仍很严峻,防治困难。面对严峻形势,应积极采取各项有效的防治措施,认真落实做好松材线虫病等重大有害生物防控目标工作,发现枯死树应取样分离鉴定,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实现对危险性有害生物蔓延的控制,确保林业正常的生产秩序。

1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办法

对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控、综合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及“谁经营,谁防治”的责任制度。采取多种宣传形式,广泛发动群众,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投入防治工作,广泛吸收社会力量,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灵活高效的新型防治机制。 不同的病虫害其发生发展规律不同,因而其防治方法和时间各异。同一种病虫害,因受环境、气候等条件的影响防治时间上也有差异。以下不单独讲某种病虫害的防治办法,而是以时间为顺序,对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基本方法进行简单的论述。冬防的时间在上年11月底至本年2月底,病虫害休眠、越冬时期。冬季的病虫害不再危害树体,但越冬基数对来年的发生程度影响很大,且冬季是病虫害休眠和越冬时期,病虫害多钻入树皮、树洞、土壤或树下的枯草中,不活动,也较集中,容易消灭;树体休眠,抗性强,可用高浓度的药液。因此,通过修枝、刮皮、深翻等措施,可降低来年的病虫基数,起到预防病虫害发生的作用。通过剪枝可剪除树体上的病虫枝,集中烧毁,降低越冬虫数。刮皮,主要是刮除老树皮、粗树皮,破坏病虫害越冬的场所。深翻,在封冬之前或早春,进行深翻、深犁,可翻出在树冠下越冬病虫害,使其冻死或被鸟、禽啄食。春防的时间在3月上旬至4月上旬,病虫害苏醒、活动期。采取树干涂毒环、涂白的方法杀死上树害虫。还可进行土壤药剂处理杀死出土虫害。夏秋防治时间是在4月中旬至10月底,是病虫害发生、危害、猖獗的时段。人工防治,在5月上旬至6月上旬期间,利用害虫的假死现象,敲打树枝枝、震落幼虫,进行捕捉,加以消灭。还可以利用害虫的一些生活习性,进行诱集消灭。采取化学方法防治和生物防治并用的方法进行防治,针对不同的森林病虫害,在其刚发生而未流行时,选择不同类型的杀虫、杀菌剂进行防治,一般来说,夏季杀虫剂占比例大,秋季杀菌剂占比例大。

2森林病虫害防治应注意的问题

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应坚持全年管理,把人工防治与药剂防治、生物防治、林业防治等方法相结合,以减轻,避免病虫的危害,确保森林树势健壮,以达到预期的造林效果。化学防制应及时,准确、有效、有法、有针对性地进行防治,做到以下五点:第一对症下药,农药的种类很多,各种农药都有一定的作用范围和防治对象,只有准确地掌握防治对象,才能做到对症下药。有时,在同一时期会有几种害虫同时发生,这就要以发生数量最多、危害最严重的一种害虫作为主要防治对象,选用能兼治其它害虫的药剂。如在防治蚜虫时,常伴有桔潜跳甲、蚧壳虫等,防治时,要选用既能防治蚜虫,又能兼治伴生害虫的农药品种。第二适时用药,一般防治病害时,应在病害发生初期未流行之前进行,防治虫害时,应掌握在幼虫幼龄期进行。第三适量用药,药量并非是越多越好,一般在保证防治效果的前提下,把病虫的危害控制在不致于造成经济损失的程度,或使病虫害造成的损失低于经济上允许的范围之内,尽可能减少农药的用量。第四适法用药,合理采用喷粉、喷雾、涂抹、根施等,对的病虫在树上的危害期,一般采用喷粉或喷雾;对土壤越冬的虫害,在出土期则选用根基部撒施;对于隐蔽性害虫采用涂抹法。第五适位用药,病虫害在不同的时期,可能防治的部位不同。

3森林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

3.1提高对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认识,并给予高度的重视

从加速生态建设和实施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提高认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是保护森林资源,促进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环节。从减轻危害损失、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高度提高认识。森林病虫害的严重发生,直接制约着森林资源的发展,抓好森林病虫害防治,不仅可以大大降低损失,保护森林资源,而且能够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森林病虫害防治对加快造林绿化步伐,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森林资源质量,促进产业发展,担负着支撑保障任务,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必须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从保护生态安全、提高国际声誉的高度来提高认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为履行应尽的国际义务,提高贸易信誉,减少经济损失,必须加强森林病虫害的治理和检疫工作,以保护我国的生态安全。森林病虫害不仅具有水灾、火灾那样的危害性和损失性,而且具有生物灾害的特点及防治上的艰巨性和长期性。为此,各级人民政府要把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减灾计划和各级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切实加强领导。

3.2做好森林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工作

对森林病虫害进行预测预报是防治工作的重要基础,各地必须坚持把病虫害的调查监测工作放在首位,要以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握森林病虫害动态作为基本目标,确定专人、固定地块、明确对象、指定方法、定时调查,做到及时发现、及时除治,坚决避免平时不调查,等发现已是严重危害时期的现象发生。

3.3采用科学的防治技术,改进防治手段

森防工作离不开科技的支撑。一是坚持搞生态林业,在保护好现有林的基础上,造林要坚持适地适树,采用良种壮苗,营造混交林,实行工程造林和集约经营等林业措施,把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贯穿于林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加强早期预防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增强林分自然抵御病虫害的能力,走出一条林业生产与病虫害防治协调发展的路子。二是认真遵守国家有关安全合理使用农药的规定,大力提倡使用微生物农药、仿生农药、动物源农药、植物性农药、矿物性农药,以减轻对环境和水源的污染。三是大力发展生物防治。四是加大科研开发和技术推广力度,研究和探讨新的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并在生产上推广。

3.4加强树木检疫,遏制危险性病虫的传入

根据检疫工作政策性强、技术性强和涉及面广的特点,结合林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加强《植物检疫条例》等法规和森林植物检疫工作重要性的宣传,增强人们的法制观念,促使人们对检疫工作给予理解和支持。加强源头管理,重点是加强产地检疫。要加强对城镇森林植物及其产品的集贸市场的管理,堵塞危险性病虫害的传播渠道。确保资金投入,为病虫害的防治提供资金保障。

第5篇

关键词 爱苗;阿立卡;小麦病虫害;防效

中图分类号 S435.12;S48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7-0132-01

为评价爱苗、阿立卡防治小麦病虫害的效果示范方案对小麦纹枯病、锈病、白粉病、蚜虫、红蜘蛛和麦吸浆虫的综合防治效果,及其对小麦安全性的影响,特进行药剂防治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地点设在安徽省凤台县凤凰镇高皇村一农户的麦田。试验地为水稻土,地势平坦,肥力中等,有机质含量1.9%,pH值6.7,前茬作物为水稻,收获时间为2011年10月6日。小麦品种为烟农19。2011年10月21日播种,机械条播,播种量225 kg/hm2,2011年11月3日出苗,施药当天天气晴。防治对象为小麦纹枯病、锈病、白粉病、蚜虫、红蜘蛛和小麦吸浆虫。

1.2 供试药剂

爱苗(先正达公司提供),阿立卡(先正达公司提供),5%井冈霉素(浙江钱江生物化学股份公司生产),啶虫咪(南京红太阳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3个处理,分别为:分别于小麦拔节期喷爱苗300 mL/hm2、小麦齐穗期喷爱苗300 mL/hm2+阿立卡150 mL/hm2(A);小麦拔节期喷5%井冈霉素3.75 kg/hm2、小麦齐穗期喷5%井冈霉素3.75 kg/hm2+20%啶虫脒300 g/hm2(B);以喷清水为对照(CK)。不设重复。药剂处理区长105 m,宽15 m,面积1 575 m2,空白对照小区面积为340 m2。

1.4 试验实施

防治病害施药在2012年4月6日,施药时小麦处于拔节期;防治虫害施药在2012年4月25日,施药时小麦处于齐穗初花期。用机动喷雾器施药,用水量225 L/hm2,喷雾均匀周到[1-3]。

1.5 调查内容与方法

1.5.1 病害防治效果的调查。施药前和施药后7、14 d分别进行纹枯病病情指数调查,在处理区内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1 m行长,在其内随机取10秆主茎,共50秆,逐秆逐叶调查记录,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4-6]。

1.5.2 虫害防治效果的调查。施药前和施药后7、14 d分别进行蚜虫虫口基数和残虫数量调查,在处理区内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1 m行长,在其内随机取10秆主茎,共50秆,逐秆逐叶调查记录,计算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果。

1.5.3 作物药害调查。施药后7 d观察是否有药害。参照药害级别,于每次调查中同时调查药害。

1.5.4 增产效果调查。调查爱苗、阿立卡防治小麦病虫害效果示范方案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实地测产,并进行考种,计算理论产量,同时评价对小麦品质的影响。

2 结果与分析

2.1 病害防效

试验区烟农19小麦品种未发现锈病、白粉病,因前茬是水稻,且试验地地势低洼,纹枯病发生较重。处理A防治小麦纹枯病效果明显,药后7 d调查,防治效果达到58.9%,药后14 d调查,防治效果达到76.2%,明显高于处理B的防治效果(表1)。

2.2 虫害防效

各处理基本无吸浆虫发生,红蜘蛛虫量较少,主要是蚜虫的危害。处理A防治小麦蚜虫效果明显,药后7 d调查,虫口减退率达到79.2%,防治效果达到78.7%,药后14 d调查,虫口减退率达到86.4%,防治效果达到85.3%,明显高于处理B的防治效果(表2)。

2.3 对小麦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

处理A对小麦具有刺激生长的作用,在小麦成熟期进行调查,处理A在小麦株高、穗长、小穗总数等方面,与处理B和CK无明显差别,但结实率、穗粒数、千粒重明显高于处理B和CK,特别是能够促进小麦籽粒饱满,增加小麦的千粒重(表3)。

2.4 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用爱苗+阿立卡防治小麦病虫害效果明显,且具有明显的增产作用,据调查,用爱苗+阿立卡防治小麦病虫害,增加产量2 220 kg/hm2,增产率达到40.94%,用爱苗+阿立卡防治小麦病虫害可以促进农民收入增加(表4)。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用爱苗+阿立卡防治小麦病虫害效果明显,且能够延长小麦功能叶的作用时间,促进小麦后期生长,增加小麦的粒重,具有明显的增产作用,可以大面积推广。

建议将方案中用爱苗防治小麦纹枯病的施药时间提前到小麦分蘖盛期。

4 参考文献

[1] 苏增朝.不同药剂拌种对小麦主要病虫害药效试验[J].农药科学与管理,2012,33(3):44-49.

[2] 李军,诸茂龙.化学药剂拌种对小麦病虫害的防治效果[J].浙江农业科学,2012(4):539-541.

[3] 李朝苏,汤永禄,吴春,等.药剂拌种对小麦出苗及病虫防控效果的影响[J].西南农业学报,2011,24(6):2197-2201.

[4] 秦海英,程献云,谢文芳,等.药剂防治病虫害对小麦产量的影响[J].农业科技通讯,2010(8):58-59.

第6篇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发生原因;预防措施

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不但有利于森林资源的保护,而且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和科技水平的提高,我国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的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在不断完善。但是,我国的森林病虫害防治仍然存在了一些问题,并且非常需要解决。

1诱发森林病虫害的因素分析

一是森林害虫或病害具有主动传播或依靠自然动力传播和强大的繁殖能力,绝大多数个体被消灭,但剩余个体通过繁殖,数代之后又能迅速传播。

二是随着林业生产的发展有林面积不断扩大,特别是人工纯林面积的增长,快速回升。

三是害虫的遗传特性抗逆能力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动,适应能力不断增强。即使是一些抗虫(病)的品种也并非一劳永逸,由于长期适应的结果,遗传特性逐渐变异或减退,还需要不断培育新的抗虫品种。

2我国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2.1森林发生病虫害范围的扩大使防范工作变得艰难

为了增加树木数量、扩大森林面积,我国许多地方开始进行人工造林。但是,由于人工造林面积的增加,尤其是树种单一的纯种树林面积的增加,使病虫害所造成的危害越来越严重,危害的范围也随之不断扩大。由于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如干旱、暖冬等,许多本应在冬季死亡的害虫的存活率相当高,因而病虫害发生的面积在不断上升,又由于受到财力、技术、人力等方面的限制,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变得十分困难。

2.2病虫种类增多、危害增大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我国北方地区严重灾害的病虫大概有35种,其中以松毛虫、杨扇舟蛾、天牛(类)等最为严重,并且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严重影响了木材的产量,不但给生态和社会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而且承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如今,由于外来物种的传入或者其他原因,目前病虫的种类已经增加到了50种左右,根据以往的经验,它们所带来的危害和造成的影响也是可想而知的。

2.3具有潜在危害性,且顽固难治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以来,美国的白蛾、油松叶小卷蛾等多种极具危害性的病虫不断侵入我国,虽然相关部门及时对其进行了防治,将其危害性降到了最低,但是其仍然存在了很大的潜在性的危害,一旦防治不当,其造成的损失会是非常严重的。一些病虫顽固难治也是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一大难题,这一点主要体现在我国本土的一些顽固性病虫身上,如松毛虫、黄连木尺蛾等,这类害虫经常是在局部地区连年爆发,而且往往爆发就会成灾,这也是这类病虫的特点。因此,防治这类病虫最好的办法就是时时监测,在病虫害发生的初期就做好防范工作,不要等到病虫害真正爆发时才被动地进行防治。

3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措施

3.1认清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意义,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领导

森林病虫害的发生会使我国的森林资源不断减少,给我国的经济带来直接的损失。对森林病虫害进行防治,不但能对森林资源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降低我国的经济损失,而且能促进我国生态环境的建设,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落实奠定了基础。此外,对森林病虫害进行防治,还能起到保证我国森林资源质量的作用,促进我国林业的进一步发展。

3.2加强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

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是为了避免发现病虫害时危害已经过大而难以治理的现象的发生而制定的,一直以来,它作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基础工作而存在。因此,各地在进行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时的首要任务就是对病虫害进行调查与监测,通过专人、专地、专门对象地对害虫进行定时调查,做到及时、全面且准确地掌握病虫害的动态,从而达到区域性预报或预警,并且能及时防治的目的。同时,通过调查与监测,再结合该地区树种、气候等资料,不断对森林主要病虫害的数据资料进行积累,以便以后建立相应的数据库,从而运用高科技来对森林病虫害进行监测与预报。

3.3对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防治手段进行改进

第一,在不破坏当地原有树木的前提下,适当进行造林,而且造林所选用的树种既要能适应该地区的土地,又要适应该地区的树木,同时要注意混合造林,避免树林树种过于单一。此外,要加强早期病虫害预防技术的研究,并将其应用在造林过程中,使人造林自然抵御病虫害的能力不断增强。第二,要遵守国家的规定,少使用对环境和水源有害的农药,多使用微生物农药、植物性农药等污染小的农药。第三,推广生物防治,利用病虫害的天敌等减少害虫的数量。

3.4加大森林病虫害防治的资金投入

足够的资金是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顺利实施的保障。据统计,由于资金不足,我国大约每年有一百万亩的森林病虫害得不到很好的防治,因此,为了更好的实施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减少病虫害所带来的损失,国家必须加大资金投入。应根据“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来收取补偿金,以便于森林的防治,而森林病虫害防治所需的资金理所应当是从这部分补偿金中适当抽取的。

3.5加强森防检疫队伍建设,切实提高检疫防范能力

危险性病虫害的防范工作是目前十分重要的一项工作,把森防检疫机构和队伍建设做为加强危险性病虫害除治与预防工作的首要任务抓好,确保森防检疫机构的稳定,充实和加强森防检疫专业技术力量和提高业务技术水平。要落实森防检疫站检疫人员编制,保证危险性病虫害的监测、防范与除治工作有人做。森防检疫站按照建设“标准站”的要求,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建立实验室、标本室、药械库等配套科室。多方筹集资金,争取购置一部检疫专用车。通过加强森防检疫队伍和基础设施的建设,确保各项森防检疫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提高防范危险性病虫害的能力。

总之,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是我国防灾减灾工作的一部分,虽然目前我国的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实施的不错,但是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与问题,需要有关部门不断进行改进与完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保护森林资源。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 森林 病虫害原因 防治策略

[中图分类号] F7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5-0089-01

森林病虫害是“不冒烟的森林火灾”,森林病虫害防治工程是国家防灾减灾项目的的重要组成部分, 森林病害是指生物或非生物因素使林木在生理、组织和形态上发生的病理变化;森林害虫是指危害森林及林产品的昆虫。二者常合称为森林病虫害,可导致林木生长不良、产量和质量下降,甚至引起林木或整个林分的枯死和生态环境的恶化。所以,各地切实做好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促进森林健康、人与自然的和谐、促进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的意义。

一、森林病虫害发生的原因

我国的植物种类占居世界第二位,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种类繁多的林木病虫害,据资料不完全统计,我们在森立病虫害防治工作中遇到了许多困难,比如害虫的多样性、复杂的环境及防治意识淡薄等,特别在病虫害斗争有一种一劳永逸的的心理,导致森立病虫害防治不能连续治理,每年基层政府和林业部门都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花费很多人工劳力,仍无法阻止大面积的林木被吃光致死的命运。分析此结果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森林病虫害的传播及繁殖能力强大 病虫害本身是整个森林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森林病虫害自身具备主动传播病菌的能力和较强的的自我繁殖能力,有的病虫害依靠自然力量大面积传播,有的大多数个体害虫被消灭后,仍有个体害虫通过自身繁殖条件又能生出幼虫,防治病虫害的的目的就是使其在生态系统中处于相对平衡状态,以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

2.在全球环境恶化的影响下,我国的森林病虫害发生的程度严重 温室效应不仅使全球沙漠化扩大和旱涝灾害频发,也为森林病虫害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环境。由于全球气候异常,使林木生长条件发生极剧变化,暖冬现象使森林病虫害越冬基数增大,为其病虫害的大发生创造了适宜的环境。

3.对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各种森防法规、制度建设十分不完善,森防工作基础设施差,致使森林病虫害防治经严重紧缺。在实际工作中,人们对泥石流、火灾等灾害的预防工作都做得十分到位,各部门都能够严肃认真对待,而在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人们并没有意识到森林病虫害带来的巨大损失,仅直接经济损失就远远高于其它森林灾害。

.4.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还不成熟 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还不成熟,使得一些森林病虫害依然大范围、大幅度发生。现在人们已经避免营造人工纯林,进一步扩大混交林的比例。在林木育种、造林、抚育过程中加大对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不给病虫害的发生提供适宜环境。

二、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森林病虫害综合治理是一个病虫控制的系统工程,即从生态学观点出发,在整个森林生产、栽植及养护管理等过程中,都要有计划地应用改善栽植养护技术,调节生态环境,预防病虫害的发生,降低病虫害发生程度,在病虫害的综合防治中,要以科学的态度进行调查、分析,不使其形成超出危害的标准和要求,并制定科学合理的综合防治措施。

1.培育健康森林,从根本上防止森林病虫害的发生

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要坚持从基础做起,完善营林措施,把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贯穿于林业生产全过程。营林防治就是要从生态森林全局入手,首先要在要选择那些抗虫的树种,选择合适的地带种树,按照规定规划好混交林木的种植和栽培,这样技能提高林木本身抗病性能,为预防病虫害的发生奠定基础。切实做到适地适树、因地制宜,大力营造混交林,必须彻底解决现阶段人工林树种单一、抵御森林病虫害能力低的问题。加大良种壮苗的培育力度,充分利用基因工程等先进的林木育种技术,确保造林苗木无病虫害隐患。加强林木抚育管理,实行集约经营,做好水肥管理、松土除草、修枝抚育间伐等,不但可以增加林木的年成长量,还可以增强树势,提高树木对森林病虫害的抵抗能力,保证其健康成长,把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逐渐从有病治病、有虫治虫这种工作方法转变为未病防病、无病保健上来,从治标转为治本。

2.生物农药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的优势

生物农药是指利用生物生产制备的农药,其有效成分是生物体或生物体的提取物,这些活性成分直接或间接地对病虫害起作用。主要包括微生物(病毒、细菌和真菌)、植物源农药(印楝素、烟碱、除虫菊等)、昆虫病原线虫、微生物的次级代谢产物(抗生素)、信息素等。总的来说,生物农药是活的生物体,并且具有生殖能力,但也有可能是从死的生物体中提取的化学物质。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相比的主要优点:一是对病虫害防治效果好,对人安全无毒,不污染环境,无残留。二是对病虫的杀伤特异性强,不伤害天敌和有益生物,有利于保持生态平衡。三是生产原料和有效成分属天然产物,可以回归自然,不污染环境。四是可用生物技术和基因工程的方法进行改造,不断提高其性能和质量。五是多种因素和成分发挥作用,害虫和病原菌难以产生抗药性。

3.认真开展危险性病虫害疫情监测调查,为科学防治森林病虫害提供决策依据

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关键措施之一就是建立完备的预测预报系统。只有全面、及时、准确地预测预报森林病虫害的基础信息,才能及时高效地开展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因此一定要把病虫害的调查监测工作放在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第一位,要以全面、快速、精确地掌握森林病虫害动态状况作为基本目标,安排专业人员对本辖区全面监测调查,对林木进行全面、认真普查,对旅游景点进行常年定点监测,及时了解掌握危险性病虫害的疫情动态,以便提出有效的防范措施。各级部门要加大预测预报仪器设备的硬件设施建设,不断提高监测技术手段,进一步健全科学的预报监测制度,只有加强了硬件设施设备的现代化的建设才能定期完整有效的监测结果,提高监测结果的利用率,使监测和预报能力符合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根本要求,真正实现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及早发现,及时除治,做到治早、治小、治少。

4.加强植物检疫工作力度,确保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成果

由于国际贸易往来日渐频繁,现阶段一些外来的重大病虫害的传入,自然增加了本地区爆发森林病虫害的可能性。为杜绝危险性病虫害人为侵入,因此必须做好植物检疫工作,提高检疫技术水平。认真抓好种苗产地检疫检验,经检疫合格后方可用于造林。国外引进种子、苗木及繁殖材料要进行隔离试种,发现危险病虫及时处理或销毁。坚决杜绝类似美国白蛾在我国大范围爆发的现象再次出现。加强森防检疫队伍建设,切实提高检疫防范能力,积极宣传《植物检疫条例》等法规内容,不断增强人们的法制观念,充分认识森林植物检疫工作的重要性,自觉对检疫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为更好地开展森林植物检疫工作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平台。

5.加大科技与资金的投入力度,保障防治工作可持续发展

对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要有一个理念,那就是要依靠科技的力量,尤其是在当今病虫害种类日益日益繁多的情况下,相关部门应当围绕当前防治工作的重心,寻求与科研部门的合作,提供有价值的材料和信息,集中科技力量研究共同攻克防治工作中的技术难题,坚决摒弃效率低的防治方法,选用先进的防治手段,不断提高森林防治工作的水平。例如通过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科学用药等关键技术的创新,不断提高防治技术的实用性、先进性和可操作性,对于有效的科研成果要加大研究开发和推广的力度,真正惠及整个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另一方面,由于经费不足的问题,每年都有大面积的森林病虫害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加大资金投入是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的重要基础,政府要多渠道筹措资金,支持开展病虫害的研究开发、示范试验、宣传培训等工作,保证资金落到实处。积极探索社会民用资本参与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建立企业共建,共同受益的合作机制,共同为森林的病虫害的防治事业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河北廊坊

中图分类号 S43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01-0183-01

近年来,廊坊市绿地率大大提高,大量引进苗木,开辟绿地,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建游园、广场,体现了现代城市的文明[1-2]。现存的规划不合理、植物配置不当、栽培管理过于粗放等问题给植保工作带来难题[3-4],造成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降低。调查廊坊市区园林植物病虫害,深入了解病虫害的种类组成和发生危害情况,掌握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可为园林绿化工作保驾护航。

1 调查情况

对廊坊市园林植物病虫害危害分布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见表1、表2。

(上接第183页)

2 防治措施

一是因地制宜,采用人工及物理机械进行防治。包括人工捕捉成虫、若虫和摘除卵块;利用趋光性设置黑光灯;设置黄胶版;及时打扫病落叶。二是合理进行化学防治。化学防治仍是当前防治病虫害的重要应急措施[5],应结合测报适时进行,掌握最佳时间,选择合理的农药品种、剂型及施药方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保护有益生物,保证人类健康,创建鸟语花香的生态家园。

3 结语

总之,防治园林病虫害应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注重维护城市生态[6]。充分了解各区域病虫害的种类,找出优势种类,搞好病虫害测报,制定合理的防治策略,并保证措施得力。

4 参考文献

[1] 陈有民.园林树木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

[2] 徐明慧,林绍光,丁梦然.花卉病虫害防治[M].北京:金盾出版社,1998.

[3] 徐明慧.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

[4] 南京林业学校.花卉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