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17 15:03:0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施工企业;实施策略;建筑;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267 文献标识码:A
我国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的水平一直以来都较低。我国刚刚开始应用信息化管理的建筑企业,企业实施的是ERP。直到现在,我国建筑企业成功实施ERP的非常低。很多建筑施工企业,依然是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初级应用阶段。而我国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仍然应有单项的技术。总的看来,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技术的应用和开发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着不小差距。
1.1 建筑施工企业不能足够理解信息化建设
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有很多都没有认识到企业信息化是一项建筑施工企业的变革,对于建筑企业信息化的严肃性、重要性都没有足够的认识,而建筑企业的长期的工作习惯以来养成,没有足够的认识企业信息化对于业务流的程影响。施工企业缺乏整体规划企业信息化建设,有些企业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实用性,对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概念不清楚,所以,企业信息化建设要与企业基础信息资源的建设同步进行。
1.2 目前,我国较落后的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
目前,我国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仍然有较多的跟风现象,也有少数个别的企业实施了信息化,自己的企业马上也要搞信息化。对于这样的跟风现象,这些施工企业基本上没能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于自身的实际情况与需求并不明确,所以会造成资源浪费的现象。
1.3 企业信息化的应用与投入
我国目前,建筑施工企业对于信息化管理的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对于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有些施工企业已经建立了专业的信息化管理制度,成立了信息化专业小组、设立了网络系统和中心机房;但,水平总体来讲并不高,特别是真正能为建筑施工的企业创造除的效益信息化内容并不多。主要是软件系统的建设与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1.4 管理人才缺乏,专业技术水平有限
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是针对企业的业务实际情况所指定的专业化的信息管理系统,在信息化系统服务和专业技术方面,必须由专业的技术和人才来实施。而实际上,建筑施工企业大部分都缺乏专业的信息化技术人才,特别是更缺乏那些既懂信息技术又懂业务和管理的复合全能型人才。目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的效益又普遍不理想,对企业信息化人才的需求与设立并不到位,系统也不完善,复合全能型人才与企业信息化管理人才更是严重流失,建筑施工企业对于人才的启用与培养也不到位,根本就留不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这种情况给施工企业的信息化进程带来了十分严重不利影响。
2 企业将如何管理与建立信息系统
我国施工建设企业信息化的管理,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因为对硬件设施没有太高要求,在使用信息化管理技术的同时。关键在于软件系统,所以要选择适合自己企业的企业信息化软件系统。
2.1 实施企业信息化的目标,要详细的分析和比较
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实施初期,可以请信息软件公司的专业人员来本企业介绍与讲解,带着问题去调查和研究,并与信息软件公司专业人员进行讨论。重要的是,要明白软件公司所提供的软件系统服务对本企业究竟有什么用,从而来选择真正适合本企业并帮助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信息软件系统。
2.2 经常与同行业之间交流和学习,对企业信息系统的发展要关注
建筑工程企业的信息化管理人员,应经常关注企业软件系统的发展,把我好各种机会。应常参加相关的学术性会议,经常收集相关的资料,还可以通过在会议上的互相交流与讨论,来收集相关信息。积极的与同行的施工企业信息化的相关人员交流,了解最新的施工企业信息化的动态和技术的发展。
2.3 加强信息化合理投入和信息化持续性发展
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是较复杂和长期性的信息系统的工程,不能一次就投入完成。而所有的信息系统,都是有使用期限的。而软件公司,也在不断更新和产品升级。所以,要建立企业信息化,必须要要结合自身企业的基本情况,对于本企业的需要,都要解决的问题,要与软件企业提供什么样的信息系统服务,要全面策划。企业信息系统的应用,应适用于本企业的需求并及时更新。只有不断完善,更新企业信息系统,才能为企业不断发展来服务。
3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企业信息化管理对于自己传统管理模式会产生很大的冲突。因此,这些因素与企业信息化建设管理经营环境要有良好的互溶,原有的企业发展模式也可能会无法适应新的经营管理形势。所以,有可能导致企业战略方式整体调整的结果。所以,企业信息化的实施,应做好企业发展的全盘考虑,包括管理制度、协调控制、组织结构、管理企业文化建设等。
3.1 质量管理
企业信息化建设,质量管理并不只是项目完成后的检查管理。是应在信息系统实施进行中的全面的质量控制,包括事中控制、事后控制、事前控制,保证施工企业在建设过程,每个阶段性工作成果的质量检查。
3.2 人力资源管理
信息化建设,是知识专业技术型的新工程。项目建设与企业信息化的人力资源有着密切联系,信息化建设的管理人员的构成、能力、稳定性和责任心,对信息化项目的工作质量,对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改革是否成功,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素。
3.3 风险管理战略
企业信息化建设,包括经济风险,组织变革的风险和心理风险等。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应预测这些风险,并且要有所分析,一旦出现问题时,可以冷静、从容地解决和处理这些问题。
结语
目前,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建筑施工企业多元化经营与管理的发展战略,离不开企业信息化的管理方式。建筑施工企业应在现有的运营管理模块的基础上成功的实施,制定系统实施方案的整合,来实现信息化管理。建筑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发展壮大建筑企业的必要条件。施工企业对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中,要参照信息化建设,通用专业技术模型和自身企业的特点,仔细研究企业信息化的需求,做好企业信息化的规划与实施,成功的实现企业信息化建设。
参考文献
[1]李俊华.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河北煤炭,2008,3,54-55.
[2]刘杰才.建筑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的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06).
1.1对信息化的认识有待提高信息是企业生产经营决策的基础和依据,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社会的组织化程度和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日渐提高,国内大型建筑施工企业越来越重视信息化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运用,企业可以依据先进的信息化处理系统,适时做出科学的决策,为管理活动中的预测、计划、控制和决策优化等提供先进的手段,并为管理思想、组织和方法的优化创造条件,为企业带来更高的经营效益。但在占绝大多数的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中,信息化仍然处于空白状态,影响了行业的信息化整体水平的提升。
1.2信息化建设基础仍旧薄弱目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仍旧处在起步阶段,部分投入使用的信息化平台应用深度还是比较低,有的企业纯粹是为了申报特级资质才投入使用。即使在信息化应用开展较多的大型施工企业,大多仍停留在表面化认识水平,对信息化建设缺乏系统、统一的总体筹划,想起一项模块开发一项模块,盲目地扩大规模,使得信息化建设处于随意地私搭乱建的状态。但通常这些业务单元的信息化模块是孤立的,系统模块之间的数据无法共享,系统扩展性也较差,造成资金上的巨大浪费。
1.3信息化管理技术人才相对匮乏建筑企业信息化管理人才匮乏是当前的普遍现象。多数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人才缺乏,尤其缺乏掌握深厚理论基础与实践技能的技术人才。信息化系统运营管理需要一支既懂计算机专业技术知识,又具备工程项目管理经验的人才,由于目前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人才呈现系统性缺乏的状况,致使技术工作不能与实际需要相结合,技术问题和实际问题往往相脱节,致使信息化系统大部分功能无法发挥作用。
2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必要性
2.1信息化建设可以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信息化的建设将带来大量信息数据积累,信息积累为知识管理发展提供了实践基础支撑,最终实现知识管理转化为企业的竞争实力。企业信息化管理可使企业信息即时化,管理高效化,从而提高企业快速反应能力,可以加强总部对项目部的控制,同时通过流程优化去规范企业各个基础业务流程,提升项目管理水平。信息化可以整合业务流程,通过企业信息系统的建设实现人力、资金、材料、信息资源的统一规划、管理、配置和协调,使信息技术与管理业务流程相互整合,提高了企业管理效率。
2.2信息化可以有效降低经营风险随着大型建筑施工企业的不断做大做强,企业经营风险也越来越大,需要十分复杂的信息处理过程。建立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平台,利用信息网络作为项目信息交流的载体,加快项目信息交流的速度,实现项目数据的及时、准确收集,将施工现场到管理层面的全部信息系统化、结构化,使管理层能够及时查询工程进展情况,从而为项目管理提供定量的分析数据,支持项目的科学决策,促进对各类风险进行有效的、迅速的预测、分析、防范和控制。
3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对策信息化
不仅是企业生产经营中的技术支持手段,更是对企业改革发展、机制体制创新具有积极的推动保障作用。为了稳步推进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提升核心竞争力,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应贯彻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分步实施,梯度推进,务求实效的方针,推动信息化建设稳步发展。
3.1提高思想认识,加强建设规划信息化建设是一场深刻的管理革命,谁的信息技术先进,谁就能及时、高效地了解市场动态,掌握市场主动权,赢得市场,创造优良效益,保持企业健康持续发展,建筑施工企业必须清醒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不断提高职工认识,加强学习,掌握行业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技能,提高信息化的应用水平和管理水平。要更深层次建立信息化中长期规划,明确每一阶段的工作任务、工作措施,进行统筹安排,保证必要资金、人才投入,保障信息化建设目标的实现。
3.2实施人才战略,提高能力水平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既需要专门的计算机人才,又需要全体干部职工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提高,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信息化建设的全面实施。企业应一方面建立引进人才的优良机制,在招录人才时要有意识地录取领军人才和计算机专业毕业的技术人才;另一方面要对现有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要加大培训力度,投入时间、投入资金、投入人力,使干部职工掌握一定程度的信息知识和应用技术,切实提高操作水平和应用能力。要建立信息化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操作人员的人才培训和激励机制,促进人才的积极性,提升建筑行业信息化人才的专业素质,更好地推动行业的健康高效发展。
3.3健全管理机制,强化推广应用信息化建设的目的在于应用,在于通过应用提高工作效率,提供优质服务,促进效能建设。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必须建立健全专门的信息化管理部门,全面负责和协调信息化工作,大力推进信息化与日常生产经营工作的全面融合,使企业内各部门、各项目之间做到应用系统互通、工作业务互相协同,使信息化技术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应用,不断提高信息化应用能力。
3.4统筹发展规划,实现资源共享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不能急功近利,更不能为了应付检查做摆设。企业信息化建设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制定全面、长远的发展规划,有层次地逐步实现,不断逐步提高,真正实现信息化技术对企业改革的强力促进作用。要以信息化为平台,所有管理流程纳入到信息化管理体系中,做到实时监控,远程指挥,彻底解决项目管理不规范、管理混乱等问题,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和项目管理水平,实现资源共享,真正达到支撑决策、快速应变、服务管理、高效执行的目的。
4结语
关键词:建筑企业 信息化 企业管理现代化
建筑企业的信息化,是当前网络信息化时展的形势所趋,更是自身为获得更好的发展前景的积极有为的重要体现。建筑企业信息化将会为企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便利,也将推动建筑施工企业管理的现代化。
一、建筑企业信息化的必要性
(一)当前的形势所趋
我们目前所处的21世纪是个特殊的时段,既面临一些难得的机遇,也有一些挑战需要去克服。这些机遇可以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国家提供的优惠政策,如减轻企业贷款的压力,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简化企业申请的审批流程等等;另一类则是这个社会所机遇每个人的发展空间,这是个自由的信息化时代,成功掌握在掌握高科技、知识丰富的人的手中。同时,我们所面临的压力也不能小觑,每个人都可以随意分享信息化社会所带来的成果,这就诞生了各行各业间的巨大竞争。若自己想要发展,就不得不利用信息化这项资产更好地发展自己、壮大自己、提升自己。
(二)建筑行业自身所需
建筑行业作为21世纪一门热门的行业,源于近代。虽然它诞生的时间不长,但其在社会中的重要性已是有目共睹。建筑行业作为新兴的行业,由于它的发展历程不长,所以在当下这种竞争激烈、行业稂莠不齐的背景下,无形会促使建筑行业内部衍生不良因子。当下的建筑行业,既作为国家大力扶持的新兴行业,但同时也是公民关心并唾骂声最多的行业。面对当前一件件楼塌事件的曝光,人们对建筑企业的公信力不断下降,建筑企业犹如站在风间浪口,没有躲避的退路,只有想办法去解决以重拾公众对自己的信任,这样才能保证建筑行业的长效发展。
二、建筑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性
前面我们简析了建筑企业信息化的必要性,这是客观事实,我们不得不为。仔细探析,建筑企业的信息化将为企业带来巨大的便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建筑企业工作效率
建筑企业的信息化,首先带来的效益就是企业工作效率的提高。如建筑企业竞标信息的除了以前陈旧的方式如报纸、电视、广播的宣传,现在可以很轻松地开通企业的网站进行,不仅速度快,而且很有实效,让那些有这方面需求的人可以很轻松地了解到这些信息。除了企业竞标外,如企业采购原材料,以前可能还需采购部门的相关人员逐个去实地查看原材料供应单位的材料,对比哪家的原材料物美价廉。但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解决了这方面的问题。采购部门的人员可以在办公室内通过进入原材料供货单位的网站来详细了解该单位原材料的质量和价格等多方面的问题。
(二)降低建筑企业的运行成本
既然建筑企业信息化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那么必然会减低企业的运行成本。在以前的建筑企业中,一份工作可能需要两个人做,但企业信息化后,这份工作可能只需一个人做。各企业部门之间的信息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节约了不必要的企业使用资源的成本。企业各部门之间,通过网络传媒等信息化技术来传递信息,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不必要人员的流动,这就将减少劳动力的成本,这也将使公司对中高层领导的需求量更大,而缩小了普通业务能力下层人民的需要,企业也就将不必为招工底层劳动难的问题担心了。
(三)推动建筑企业资源的共享
如果说当今的社会是一个竞争的时代,那么它同时又是一个合作的社会。“一个篱笆三个桩”,在当下,要想本企业能发展得更好,那么就必须实现合作。特别是企业信息化过后,信息资源的共享性变得更加便利。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优势和缺点,只有在吸取别人优点后改掉自己的缺点,你才能得到发展。对于一个企业也同样如此,企业是一个系统庞大的组织网构成的,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需要管理、呵护好每一个子系统网络。这就需要各个子系统网络通过信息的共享,才能共同前进,不至于哪个落后,最终演变成为“木桶效应”。
(四)增加企业员工的积极性
当下,员工是企业中的顶梁柱,面对当下老龄化越来越严重的形势,未来几年可能出现用工荒的现象。所以,现代企业要想获得长远发展就必须保证企业员工的不流失。但据最近企业员工流失的调查现状来看,企业员工流失现象严重,建筑施工企业也同样面临这类困扰。如何保证企业员工的不流失,无疑要加强企业员工工作的积极性,让企业的员工愿意留在公司发展,想为本公司的发展献一份力。建筑企业信息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后,一方面,必将保证企业运行的高效化,这将使得企业能更好地发展;另一方面,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它将有效地实现企业资源的共享、企业信息的公开透明化、企业奖惩机制的民主化,这将在一定程度上会为员工提供一个舒适、和谐的工作环境,很大程度上提高企业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三、建筑施工企业现代化的管理领域
建筑企业信息化的运用与调整,必将在一定程度上推进建筑施工管理的现代化。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关联的。建筑企业的信息化在一定程度上将推动建筑施工管理的现代化,而建筑施工管理的现代化,使得建筑企业信息化朝着正确的方向稳定地前进。二者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在建筑企业管理方面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工程施工审批流程现代化
当下的建筑施工企业在工程施工审批流程中常常因为繁琐的审批流程而耽误预定的施工日期,造成不必要的延误工期之责。随着当前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建筑施工单位可以将传统的工程施工审批流程精简化,通过网络这个媒介,及时使审批流程高速转起来。如在传统的方法中各线、各部门会对本线、本部门所要施工的工程进行立项,然后部门负责人写出书面申请的施工申请,交行政部审核,最后经总经理核定等一系列繁琐的程序。在信息化的今天,书面申请可以直接省去,只需各部门通过网络进行文件的传输,并留下底稿就可。
(二)原材料签收过程现代化
原材料是建筑施工顺利进行的基础,只有保证原材料供应齐全,原材料的质量合格,建筑施工公司才能有效地建起合格的建筑楼。原材料在建筑施工中起着核心的作用。在传统的原材料签收过程中,先由采购部根据负责人所拟定的清单去采购货物,将采购的货物送到仓库,然后仓库的相关人员会根据《采购单》进行对照,包括数量、质量、体积、重量等多个方面。如果合格即进行验收,反之,联络相关部门进行退货处理。但传统的这种签收方式,会导致货物的漏发,货物容易混淆。在信息化的当代,可以对货物进行贴码处理,每个标码中写清货物的具体信息,然后经相关人员的扫码即可知晓。不仅速度快、保证货物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也减少了人力,为公司节约了一定的劳动力成本。
(三)施工工程质量监管的现代化
为了有效防止施工过程中不必要的危害因素的发生,做好施工工程质量的监管变得极为重要。对施工工程的监管,涉及多个方面,如原材料不丢失、不挪用、不替换、施工工程交期是否一致、施工工程的进度是否合理、施工人员是否有违规违纪操作、偷工减料、期满谎报等违纪行为。但在现实中,这些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屡见不鲜,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监管工作做得不到位。在当前,要有效地杜绝此种这种现象的发生,可以通过监测仪器的安装,如工程外部安装施工进度监测器,使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可以时时了解到工程的施工进度;施工队要定期进行相关情况的汇报,这种汇报不必要进行面对面,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可以在建筑楼的上方进行卫星定位监测,对其质量等多个方面进行全局掌握。
(四)工程验收过程的管理现代化
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如果说对施工工程的监管是第一重要要素,那么施工工程竣工后的验收工作对建筑施工楼的质量保证有着一锤定音之效。在传统的建筑施工工程验收过程中,主要由公司的主管部门对建筑物的工程材料、工程质量、工程进度等方面做一个评价,然后决定这项工程是否符合规定而对外进行出售。但在这过程中,常有人员无视规定,通过一些不正当的渠道使那些不合规定的房子出售出去,这也就是当前震级不大的地震也能让高楼瞬间坍塌,有些新买的房子雨天也会漏雨等现象发生的重要原因。
四、结束语
建筑企业信息化的运用在当前还是处于一个摸索阶段,需要日后的不断探索。建筑企业信息化,必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建筑企业管理的现代化,只有管理的现代信息化的完结,才能标志建筑企业信息化的完全实施,也能有效验证建筑企业信息化的成效。
参考文献:
[1]李琪.利益共享的现代企业制度构建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2
【关键词】施工 企业 信息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 TU74 文献标识码: A
一.企业信息化的含义
什么是企业信息化呢?根据《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评价标准》的术语解释,企业信息化(Enterprise Informatization)是指,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信息资源,不断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协同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提高企业工作效率和管理效益,进而提升企业竞争力的过程,也是企业利用信息技术改进企业经营管理方式的过程。
二.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从建筑企业自身角度来说,信息化建设在突破地域限制,实现框区域管理的同时加快了信息交流,实现了人力、资金、物料、信息资源的统一规划、管理、配置和协调,提高经营管理效率;从施工项目角度说适应施工项目管理对于信息量的需求,从而构建合理的预算体系,对成本进行全面控制;从提升建设企业整体能力方面来说,通过使用信息化技术能够将建筑企业的施工、财务、材料采购、劳资等内容整合、提炼升华,能够将总部、专业子(分)公司、项目部的三级管理层连成一个有机整体,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
三.当前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 部分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不足。
尽管目前很多企业都不同程度开展了信息化建设,但大多数企业对于什么是企业信息化以及如何实现信息化的理解还是比较模糊的。不少企业认为信息化建设就是对企业原业务流程进行“原版复制”,用计算机代替手工操作。
2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企业基础信息资源建设不同步。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就是要在根本上对企业的各种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利用计算机网络和开发应用系统来为企业服务。因此,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与企业信息资源的规划、收集和整理应该是同步进行的,然而目前的现状是企业的基础信息资源往往先行一步。
3 企业重视信息化的硬件投入,而忽略管理方面的建设。
目前,许多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往往只是一味地重视对硬件设备的投资,从而忽视软件系统的建立。使得许多单位的系统中存放的始终是过时的信息,基本无法对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发挥促进作用。
四. 开展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对策
1 信息化建设应该与企业管理流程紧密联系。
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不同时期企业业务流程和组成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在开展信息化建设时,企业应该充分考虑自身的管理流程和业务范围,将他们与信息化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通常来讲,企业的发展都是由生存期、发展期以及成熟期三个时期组成,在不同的发展时期企业所需要的信息化水平和方向也有着明显的不同。比方说在企业的生存期,企业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业务管理,信息化水平的要求并不是太高,利用一些较为单一的软件来对企业的主要业务进行管理即可。但是当企业发展到发展期和成熟期时,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就需要进行科学的规划,结合自身企业的发展情况制定出长远的发展目标。
在这一阶段,企业可以利用一些专门的咨询机构对自身的经营、体制、发展、管理、文化等进行评价和分析,从而确定自身企业未来发展的真正需求和目标,并有针对性的建立起相应的信息化系统。总之在企业信息化规划过程中,应该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未来的行业发展趋势以及市场的发展时机,进行相应的信息化建设调整,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帮助。
2 不断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机制的调整,加紧专门人才的培养。
企业开展信息化建设,并不是简单的利用信息技术,更重要的是要在企业的管理中引进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式,从而形成一套符合信息化要求的先进内部管理机制。
首先,应该对企业当前的业务流程进行合理的改造,建立一种扁平式的内部管理模式,不断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增强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的处理能力。加强企业内部各种工作规范的建设,对不同工作的职责、目标、内容等进行明确,并定期对各种信息化建设工作进行评估,及时进行相应的改正。
此外,随着各种管理机制的实施,企业的文化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逐步向着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方式过渡。
最后,企业还应该加强相关专门人才的培养,采取内部培训和外部学习相结合的方法来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从而培养出企业自身的一批高技术、强管理的专门人才,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保驾护航。
3 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效益评价方法。
企业开展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使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自身的市场核心竞争力得到明显的提升。企业应该组建专门的部门来对信息化建设进行管理,从而真正做到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开展。在这当中,相应的效益评价方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方法可以充分的反映出企业当前信息化建设的真实情况,找出其中的优势和不足,并加以改正和延续。在制定评价方法时,应该从企业自身的总体目标和发展战略出发,制定不同岗位和部门的评价范围和体系,尽量做到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利用不同数据来说明问题,避免一些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
4 科学决策,规避信息化风险。
企业管理信息化必须慎重选择投资策略,注重投资效益,采取各种方式规避信息化风险,保证信息化可持续发展。
企业的所有者和经营者必须认识到,信息化不是一夜之间建成的,要分阶段、分模块、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也不是一次性的,应当根据企业的发展情况,分多阶段投入。企业信息化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多方面因素,有企业自身管理因素,有市场因素,也有技术因素。如果某些因素出现意外变化,或某些环节实施有问题,都有可能导致信息化工程局部或整体的失败。另外,企业一次投资过大,而迟迟不能带来效益的提升,有可能使企业陷入财务困境,甚至带来破产风险。规避信息化建设风险具体措施主要有:
第一,在进行信息化决策时要分析企业的竞争环境,特别是其主要竞争对手的状态和动向,来决定与同类企业相比信息化应先搞还是后搞,并选择哪种信息化模式更适合本企业情况,以赢得真正的竞争优势;
第二,制订信息化决策需要专家与咨询机构的支持,企业应当在第三方咨询顾问机构的帮助和组织下,根据企业信息化建设统一规划的要求和不同阶段、不同应用系统的项目内容,制定标书,这是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第三,面向国内外IT企业进行广泛招标,充分比较各系统,选择较成熟,可扩展性强的产品,保证企业信息化可持续发展。
五、结论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建筑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好,对我国建筑企业提升建筑业技术手段和生产组织方式,推动传统企业进行产业升级,提高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水平和核心竞争能力,具有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霍吉林.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作用意义与实施策略[J].经济研究导刊,2009(26)
[2]焦建坤.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唱响时代之歌[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23)
[3]贾希保.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提高企业管理水平[J].中国经贸,2011(12)
1.1档案信息化管理主要停留在满足档案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阶段,远没有达到通过信息平台利用档案的目标
目前,大部分的建筑施工企业建立起了内部档案管理系统,但系统的功能、易用性等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无法较好地满足企业档案管理需求。档案系统也仅停留在供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应用阶段,不能面向企业全体员工。同时,系统中的数据也只是保存了档案检索条目,造成企业员工无法检索现有档案条目,或检索到条目也很难方便地查阅、利用档案资源。
1.2建筑施工企业档案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参差不齐
在国内建筑施工企业中,普遍存在各级领导对档案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档案管理工作主要就是工程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保管等简单工作,不需要太专业的知识、也不必配备专业的人才,从而造成档案从业人员来源杂乱、档案专业知识偏低、业务水平不高,对档案工作影响较大。
1.3国家对档案信息化工作越来越重视,从政府层面
跨入建筑企业行业领域国家档案局于2011年初制定了《国家档案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对企业档案信息化提出了详细要求:以计算机网络硬件和数据库技术为基础,建设档案数据库系统、电子文件归档系统、电子档案移交管理系统、数字档案信息利用系统、打造“一站式”档案资源共享和服务平台。2007年,原建设部下发了《施工总承包企业特级资质标准》,对施工企业信息化提出了原则性要求:企业已建立内部局域网或管理信息平台,实现了内部办公、信息、数据交换的网络化;已建立并开通了企业外部网站使用了综合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和人事管理系统、工程设计相关软件,实现档案管理和设计文档管理。同年下发了施工总承包企业特级资质施工企业信息化考评标准,对竣工文件的编制、管理和档案管理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从政府层面对企业档案信息化指明了方向、提出了奋斗目标,极大地推动了施工企业档案信息化工作。
2对建筑施工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创新的几点建议
2.1从顶层设计着手,完善企业档案总体规划、管理流程和管理制度
以国家和行业的规划为依据,追根溯源,从企业最高层次上寻求问题的解决之道,将档案信息化管理纳入企业大发展的战略规划当中,结合企业档案管理的现状,制定切合实际的档案信息化规划。要从档案信息化的现状分析情况、与企业总体信息化的关系、建设的目标、系统架构、行动路线等方面进行总体的规划,要保证档案信息化工作既有长期目标,又有短期要求,使档案信息化不至于盲从、杂乱。同时,企业还应当完善档案管理相关的规章制度、优化管理流程。全球的IT技术日新月异,以IT技术为基础的各类电子产品深入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而信息化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信息的标准化,施工企业档案管理相关的很多规章制度都是以针对传统工作方式制定的,不能适应档案信息化的要求,我们必须深入理解档案与信息化结合的特点,修订完善以信息标准化为基础管理制度,顺应信息化潮流,优化档案管理流程,适应档案信息化的要求。
2.2培育复合型档案管理人才,夯实档案信息化管理基础
(1)要加强基础理论和业务技能培训。为了提高档案人员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各级档案部门应开展多种教育培训,如岗位培训、学历培训、专业学历教育等,通过培训把理论与实际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提高业务技能,拓宽视野。(2)加强现代化信息技术培训。为了保证档案目录数据库建设能够符合规范要求,要加强对档案数据输入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培训重点应放在数据的规范采集、软件的正确运用及网络知识的运用等方面。通过培训,能够掌握计算机技术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掌握档案管理应用软件的各种功能,成为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行家能手,确保档案管理系统平稳、正常的运行。(3)适时引进专业人才,充分利用和开发档案管理系统。随着科技的日月更新,档案信息化软件也要不断的更新和完善,尤其是挖掘档案系统的潜能开发,更需要数字技术、网络技术、软件开发、设备维修技术、网页制作技术、甚至美工设计等专业人才,只有这些相应专业人才的拥有,才可能充分挖掘档案信息化平台的潜力,从而更为有效地实施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为企业服好务。
2.3拓展档案应用新方法,以应用促进档案信息化管理
目前建筑施工企业档案以归档、保管工作为主导,充分利用档案资源,为企业创效能力低,极大地制约了企业档案管理工作。我们应当转变思路,形成不仅重视档案保存,更注重档案应用的理念,扩展档案应用的范围,形成全员参与档案管理、全员重视档案管理的氛围。为此,笔者认为建筑施工企业应当从三个方面展开档案信息化建设:(1)建立一个基于大数据计算平台的档案数据库系统,逐步构建起施工企业内部的电子档案馆,这是提升档案应用水平的前提和基础。(2)以虚拟化和云计算为基础,构建分布式的档案检索访问门户,让企业所有员工都能方便、快捷地通过门户检索数字档案馆的信息,这是档案与用户交流的平台基础。(3)构建施工企业竣工资料和电子档案移交管理系统,让施工企业分布在全国的项目现场技术人员能够通过系统平台及时、标准地提交电子档案,这是企业电子档案馆信息的主要来源基础。
2.4充分利用IT新技术,创新档案信息化管理新思路
国家档案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数字档案馆和“一站式”平台建设的目标,这两项工作对数据库容量、对数据访问的并发要求、对平台的稳定性等方面要求都非常高,必须深度依赖信息技术。目前IT技术发展中主流的大数据处理技术、虚拟化计算和私有云技术能够较好的满足需求,企业档案管理人员需要与信息化专业人员共同分析、研究、充分利用IT技术,创新档案信息化新思路,使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走向正轨,有灿烂的明天。
2.5重视档案信息化安全,切实维护企业核心利益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档案信息化的发展会使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效率更高、档案应用更为便捷,同时,企业档案被窃的安全风险剧增。施工企业在工程施工中积累的施工技术、方案等都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如被竞争对手窃取,必将损害企业的根本利益。企业在进行档案信息规划、建设和应用过程中,必须做好档案信息安全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并且应随着IT技术的发展,不断升级、完善信息安全的硬件、软件设施;必须坚持档案安全性和异地备份原则,加强网络安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采取有力的安全策略以及重要档案异地备份安全措施,充分保证档案信息的安全性。
3结束语
我国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的水平一直以来都较低。我国刚刚开始应用信息化管理的建筑企业,企业实施的是ERP。直到现在,我国建筑企业成功实施ERP的非常低。很多建筑施工企业,依然是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初级应用阶段。而我国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仍然应有单项的技术。总的看来,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技术的应用和开发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着不小差距。
1.1建筑施工企业不能足够理解信息化建设
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有很多都没有认识到企业信息化是一项建筑施工企业的变革,对于建筑企业信息化的严肃性、重要性都没有足够的认识,而建筑企业的长期的工作习惯以来养成,没有足够的认识企业信息化对于业务流的程影响。施工企业缺乏整体规划企业信息化建设,有些企业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实用性,对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概念不清楚,所以,企业信息化建设要与企业基础信息资源的建设同步进行。
1.2目前,我国较落后的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
目前,我国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仍然有较多的跟风现象,也有少数个别的企业实施了信息化,自己的企业马上也要搞信息化。对于这样的跟风现象,这些施工企业基本上没能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于自身的实际情况与需求并不明确,所以会造成资源浪费的现象。
1.3企业信息化的应用与投入
我国目前,建筑施工企业对于信息化管理的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对于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有些施工企业已经建立了专业的信息化管理制度,成立了信息化专业小组、设立了网络系统和中心机房;但,水平总体来讲并不高,特别是真正能为建筑施工的企业创造除的效益信息化内容并不多。主要是软件系统的建设与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1.4管理人才缺乏,专业技术水平有限
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是针对企业的业务实际情况所指定的专业化的信息管理系统,在信息化系统服务和专业技术方面,必须由专业的技术和人才来实施。而实际上,建筑施工企业大部分都缺乏专业的信息化技术人才,特别是更缺乏那些既懂信息技术又懂业务和管理的复合全能型人才。目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的效益又普遍不理想,对企业信息化人才的需求与设立并不到位,系统也不完善,复合全能型人才与企业信息化管理人才更是严重流失,建筑施工企业对于人才的启用与培养也不到位,根本就留不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这种情况给施工企业的信息化进程带来了十分严重不利影响。
2企业将如何管理与建立信息系统
我国施工建设企业信息化的管理,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因为对硬件设施没有太高要求,在使用信息化管理技术的同时。关键在于软件系统,所以要选择适合自己企业的企业信息化软件系统。
2.1实施企业信息化的目标,要详细的分析和比较
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实施初期,可以请信息软件公司的专业人员来本企业介绍与讲解,带着问题去调查和研究,并与信息软件公司专业人员进行讨论。重要的是,要明白软件公司所提供的软件系统服务对本企业究竟有什么用,从而来选择真正适合本企业并帮助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信息软件系统。
2.2经常与同行业之间交流和学习,对企业信息系统的发展要关注
建筑工程企业的信息化管理人员,应经常关注企业软件系统的发展,把我好各种机会。应常参加相关的学术性会议,经常收集相关的资料,还可以通过在会议上的互相交流与讨论,来收集相关信息。积极的与同行的施工企业信息化的相关人员交流,了解最新的施工企业信息化的动态和技术的发展。
2.3加强信息化合理投入和信息化持续性发展
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是较复杂和长期性的信息系统的工程,不能一次就投入完成。而所有的信息系统,都是有使用期限的。而软件公司,也在不断更新和产品升级。所以,要建立企业信息化,必须要要结合自身企业的基本情况,对于本企业的需要,都要解决的问题,要与软件企业提供什么样的信息系统服务,要全面策划。企业信息系统的应用,应适用于本企业的需求并及时更新。只有不断完善,更新企业信息系统,才能为企业不断发展来服务。
3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企业信息化管理对于自己传统管理模式会产生很大的冲突。因此,这些因素与企业信息化建设管理经营环境要有良好的互溶,原有的企业发展模式也可能会无法适应新的经营管理形势。所以,有可能导致企业战略方式整体调整的结果。所以,企业信息化的实施,应做好企业发展的全盘考虑,包括管理制度、协调控制、组织结构、管理企业文化建设等。
3.1质量管理
企业信息化建设,质量管理并不只是项目完成后的检查管理。是应在信息系统实施进行中的全面的质量控制,包括事中控制、事后控制、事前控制,保证施工企业在建设过程,每个阶段性工作成果的质量检查。
3.2人力资源管理
信息化建设,是知识专业技术型的新工程。项目建设与企业信息化的人力资源有着密切联系,信息化建设的管理人员的构成、能力、稳定性和责任心,对信息化项目的工作质量,对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改革是否成功,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策略
在企业建筑施工过程中,管理部门要重视建筑企业的施工管理理念以及管理方法,制定一套完整的信息化技术管理体系,并实践到实际施工中去。在施工过程中,企业各部门施工人员要掌握工程各个结构的施工内容,再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不断完善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同时,使企业的管理理念以及技术水平和规章制度有更大的提升空间,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1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信息化建设模式模糊不清
在建设信息系统前,首先,设计者在设计软件过程中,要快速的掌握整个建筑施工结构内容,并对其进行分析探讨,根据施工现场需求对企业工程制定合理的管理方案规划整个工作流程,不断完善信息化建设管理。为了确保建设信息系统能够正常运行,管理部门需要注意以下两点内容:第一,在施工前,施工人员要快速的掌握整个施工管理方案以及项目管理内容,了解各个施工环节设备的运用方法,并实践到实际施工中,充分的体现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作用。第二,在制定管理方案过程中,设计人员必须要按照建筑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企业管理方案以及项目管理方案,并对其进行研究分析,不允许采用图表以及算法等方式进行推算,避免计算机产生的管理方案出现无法满足施工需求现象。在施工过程中,技术人员必须要按照制定的管理方案进行作业,体现出建设信息化系统的主要作用。
1.2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整体规划
建筑企业在施工前,相关部门要对施工中采用到的计算机以及信息化建设管理进行规划,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以及操作过程,充分的掌握各个结构内容,方可对其进行开发以及引进新软件,不允许存在盲目投资等现象,在设计软件时,设计人员要考虑到数据信息共享问题,并根据施工现场情况制定完整的施工方案,不断完善企业信息化建设管理。在制定计算机软件时,开发商应当根据施工现场主要结构进行规划,建筑施工企业部门要掌握好信息化建设项目管理方案并了解计算机的专业知识点,确保软件开发后达到实际工程施工需求,使计算机软件能够正常运行。
1.3企业软件开发重复投入
近几年,在建筑施工企业应用软件开发过程中,大部分企业开发的软件出现技术水平不达标、使用效果不理想、开发的软件无法使用等现象,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在软件开发时部分企业处于孤立状态。在设计开发过程中,必须要按照工程软件制定的标准进行作业,不断完善开发文档内容、做好开发内容笔记,软件开发完成后,管理部门要在第一时间对其进行审核工作,达标验收后,要及时的补交相关资料并对其进行存档,提高建筑施工企业利益的同时确保建设项目系统能够正常运行。
1.4企业与软件公司结合存在问题
在设计软件过程中,首先,工作人员在不了解施工企业的管理方式以及业务需求和企业发展的情况下进行设计,容易导致施工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例如,设计的信息化系统达不到用户要求,软件系统在没实行的情况下已经失去其先进性,且需要较长的时间去完善软件内容,系统软件根本无法进行运用等。其次,大部分企业在合作过程中,过于看重眼前利益,不愿意为系统软件进行投资,而软件公司又太过于看重推广利益,不愿意将过多的权益让给企业单位,导致合作过程中出现许多问题,使系统得不到很好的改善,在系统软件行业中达不到代表性以及先进性标准。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可以与软件开发公司进行协商,制定出合理的施工方案,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施工企业应当积极配合工作,使软件开发公司能够顺利完成软件开发过程,确保建筑施工信息达到共享目的。
2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施对策
2.1合作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优选之路
在企业建筑施工过程中,管理部门要不断的完善以及整改企业信息化系统的建设管理体系。首先,管理部门要对一些掌握计算机技术的工作人员进行筛选,并对其进行定期培训,使其充分的掌握整个建筑施工管理内容,然而,组织成这样一个技术团队是需要较长的时间。在此之前,软件设计人员在设计前,要充分的掌握整个企业管理内容以及各个施工部门的工作任务以及工作目标,在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可以与企业管理人员进行沟通,根据自身的工作经验对企业的施工技术与管理方式以及对施工人员的管理等问题提出一些新的看法以及见解,不断完善计算机信息化管理体系,设计人员还可以根据企业施工实际投入金额进行预估,并制定新的管理方式,与企业管理人员进行讨论,规划出新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理念以及实际施工方案,在施工过程中,从小规模做起,实现基础目标后,逐渐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以及组织的管理方法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等资源,不断完善信息化建设管理。
2.2确定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整体规划
施工企业部门在掌握整个工程施工规划内容的同时不断完善施工管理体系,充分的了解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管理,制定合理的企业管理系统,选择最为合适的软件开发商进行合作,采用相应的技术对完善后的施工管理体系进行巩固。在信息化系统实施过程中,为了能够减少施工过程的复杂性、避免系统施工过程中发生差错等现象,管理部门可以采取对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结构进行分步施工,确保信息系统的应用以及企业业务能够顺利运行。
2.3建立企业内部信息化技术标准规范
建筑企业部门在完善管理方案时,可以与软件开发商进行沟通并采纳其意见以及建议,为往后的测试以及试用过程做好铺垫。在信息化实施过程中,大部分企业部门通常采用样板进行讨论,采取工程施工的其中一个项目对开发人员进行介绍,使其充分的了解主要的管理方案、掌握企业的业务方面内容。在软件开发前,管理部门可以对熟练操作过程的施工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使其充分的掌握施工的操作过程,提高其的施工技术水平,并对工程各个岗位的操作人员以及故障维护人员和企业业务技术人员与信息数据管理分析人员做好作业分配工作,确保开发者在安装以及调试硬件和网络与软件安装过程中,能够顺利进行作业。在施工过程中,各个岗位的施工人员必须要按照管理责任制度进行作业,并将完善后的企业信息化系统与新规划的工作方案进行有效结合,使施工过程能够正常运行。
2.4加强信息化建设技术的人才培养
在施工过程中,工程各层次的工作人员必须要按照信息化系统进行作业。首先,企业领导要掌握整个信息化系统内容,以身作则,起到带头作用,定时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使其充分的了解信息化建设技术的主要内容,不断提高施工人员的素质水平,跟上现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需求。合理的采用企业信息化系统进行作业,有效的提高工作人员的创造性以及决策性,在计算机系统发生故障时,可以策划出合理的应对方案。含有高素质的工作人员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掌握信息化系统内容的同时不断提高竞争意识,使施工人员的素质以及技术水平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与企业共同发展。
3结语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企业部门要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过程以及信息化管理体系,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确保各个企业施工人员能够及时获取相关的施工信息,提升施工企业的动态管理模式,对施工企业规划出合理的施工方案,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使信息化建设管理体系能够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黄亚利.工程项目安全生产管理系统研究[J].现代职业安全,2014(8).
[2]方来华.把脉安全生产信息化[J].现代职业安全,2014(9).
关键词:建筑施工项目、成本控制、信息化
Abstract: this article in view of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cost management problem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cost control information, and detailed set of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cost control information system operation platform, for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to reduce cost increases the income provide a new method and thinking.
Keywords: construction project, cost control, information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在21世纪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效益对建筑企业来讲是首要目标,而效益又是通过成本控制得以实现的。目前我国大部分建筑企业的成本控制还停留在过去粗放式的经验管理模式中,成本控制的效果不太理想。如果在成本控制过程中运用信息化技术建立企业成本管理信息系统就可以大大提高成本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很好地实现企业成本数据的结构化、可追溯和及时修正,就能够为优化企业优良的成本结构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服务。因此。本文将对施工项目成本控制信息化进行详细研究,以期能为我国建筑施工项目成本控制信息化的实施尽一份力。
一 项目成本控制概述
⑴项目成本控制的内涵。成本是项目施工过程中各种耗费的总和。控制是指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为达到既定的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有组织的活动。
项目的成本控制就是在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定期的、经常性的收集项目的实际成本数据,进行成本的计划值(目标值)和实际值的动态比较分析,包括总目标和分目标等多层次的比较分析,并进行成本预测。如果发现偏差,则及时采取纠偏措施,包括经济、技术、合同、组织管理等综合措施,以使项目的成本目标尽可能好的实现。
成本控制的内涵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当今社会的制造技术和管理科学不断更新而逐步发展的。现代成本控制的内涵更丰富,更全面,它不仅包括成本控制原有的涵义(在当前社会一定的生产条件下,通过对项目实际成本进行事中与事后控制以达到原计划目标)。而且发展到在项目成本形成前的计划决策阶段和产品设计开发阶段,也就是对项目成本进行事前控制。
⑵项目成本控制的原理。项目成本控制是用来保证项目实际成本与项目成本计划相一致的一种管理职能。如果一个建筑施工项目没有成本,项目成本计划也就无从谈起,就不用谈如何对其进行成本控制。一个建筑施工项目即使拥有一个近似完美的成本计划,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也不可能与计划完全一致,因为在项目施工过程中,项目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都难免会发生变化,如项目设计变动、工程款支付延期,甚至会碰到百年一遇的恶劣天气等,这些都会造成项目不能按原计划执行。在项目管理中,成本控制、质量控制、进度控制和安全控制统称为项目的四大目标控制。成本控制的原理如图1所示。
图1项目成本控制原理图
由图1可知,一个完整的成本控制过程共分为三步:实际成本数据收集、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比较和采取控制措施调节成本偏差。
二 如何构建施工项目成本控制信息系统的操作平台
建筑项目成本控制信息系统操作平台由成本数据库、系统操作人员和计算机软硬件构成,它不只是几台计算机和一套软件,而是集合了人员、机器、软件和成本数据信息的有机体。它有明确的操作流程,只要将现场实际成本数据录入成本数据库,反馈回来的将是更优良的技术方案、更合理的人员配置、和对施工方更有利的设计变更和合同变更,而且这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
⑴成本数据库。成本数据库是成本控制信息系统操作平台的核心,系统操作人员、计算机软硬件和成本控制方法都是为它服务的。根据项目成本控制原理,将成本数据库分为三层:实际成本数据库、成本差异数据库和成本控制方法和决策数据库。这三层数据库是一个动态循环的过程,它的循环过程如图2所示。
图2三层数据库动态循环过程图
①实际成本数据库。实际成本数据库主要由项目施工现场的各种实际成本构成,主要包括材料费、人工费、机械使用费和办公费等,以成本账目表的形式记录每一项工作的数量和费用。成本账目表分为“日”成本账目表、“周”成本账目表、“月”成本账目表和“年”成本账目表四种。“周”成本账目表、“月”成本账目表和“年”成本账目表中工作账目的数量和费用由“日”成本账目表中工作账目数量和费用累加所得。
②成本差异数据库。成本差异数据库由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比较所得的差值构成,包括每一项工作的实际成本、计划成本和每个时期它们之间的差异。成本差异数据库的表现形式主要是成本差异表。成本差异表应以周为时间单位,因为这样对分析有利,每周的成本差异表是由每天的成本差异累加起来的。
③成本控制方法和决策数据库。成本控制方法数据库由成本控制方法和决策构成。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产生成本差异后,在计算机技术辅助基础之上,人工分析产生成本差异的原因。并制定出成本控制方法和决策。成本控制方法和决策是根据项目施工的各个阶段的具体情况制定的,因而不具有普遍性,但是具有参考性。
⑵系统操作人员。成本控制信息系统操作平台人员由三类人员组成,这三类人员不是专门的成本控制人员,而是参与施工项目的工程技术人员、安全人员、质量人员、财务人员、采购人员和项目经理。他们没有固定在某一岗位上,而是有可能一个人身兼数职。
第一类操作人员由项目经理、总工程师、造价师、采购经理、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安全负责人等组成。他们的操作对象是成本控制方法和决策数据库,主要职责是根据项目实施过程中每个阶段的情况制定相应的成本控制方法和决策,并把它们及时反馈给第三类操作人员。
第二类操作人员主要是由预算人员和计算机操作人员组成。他们的操作对象是成本差异数据库。职责是分析成本数据信息、记录成本数据信息、整理成本数据信息以及把分析、记录和整理的结果及时传输到第一类操作人员手中。
第三类操作人员主要是由各班组的工长、现场技术负责人、技术员和工人组成。他们的操作对象主要是实际成本数据库,职责是收集现场的实际成本以及把成本控制方法和决策及时应用到施工现场。三类系统操作人员的职能如图3所示
图3系统操作人员职能
⑶成本控制方法。成本控制方法必须根据项目实际情况而定,同时要兼顾工程质量、工期和安全施工等方方面面。一般情况下,在不损害其他项目目标的情况下,压缩已经超支的成本非常困难,制定降低成本方法和决策时必须把项目工期、质量和合同都考虑在内。只有制定出的成本控制方法和决策能使施工工期减少和生产效率提高时,成本才能降低。
⑷计算机软硬件。计算机软硬件是此平台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由计算机软件和硬件构成。本文研究的重点并不是开发成本管理软件,而是对项目成本控制信息系统操作平台的构建模式进行探讨,对于一些优秀的成本管理软件,可以借鉴其长处,以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建立起成本控制信息化操作平台。计算机硬件主要是指PC、服务器、打印机以及集线器和交换机等网络设备。利用计算机软硬件的主要目的是成本数据的准确和及时传输,提高成本管理的效率。
三 实施成本控制信息系统操作平台的效果
构建成本控制信息系统操作平台并应用于建筑项目施工企业之后,能给公司的持续发展带来巨大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⑴提高成本控制效率。此平台实现了企业内部各种资源的共享和协同,使得各业务流程无缝平滑地衔接。为项目管理者提供准确而有效的成本数据信息,提高了成本控制的效率。
⑵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借助信息技术和手段来提高成本管理水平,变粗放管理为精细管理,降低工程成本,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应变能力,使仓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一立足之地。并不断分析影响工程成本的原因,加以改进,降低工程成本。
⑶提供实时的项目成本信息,帮助项目管理者做出正确决策。此平台能够真实体现施工现场项目的实际进展情况。及时准确地统计各种成本数据信息,一些重要成本数据通过设置预警阈值。超过阈值时会自动通知相关各部门,提醒工作人员处理,使得各级项目管理人员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帮助项目管理者对项目成本进行实时监控。项目管理人员及时掌握成本信息进行正确的决策,提高了企业的决策水平和对市场变化的响应速度。
⑷提高项目成本管理水平。此平台构建实现了成本数据信息在制定范围内的授权共享,使成本管理更加规范,提高了管理水平。此平台使成本数据信息在有效的时间内准确到达企业领导者中,企业领导者拥有一套完整的处理成本数据信息的方法,经过对成本数据信息的分析得到成本控制的方法和决策,并把这些方法和决策及时反馈给施工现场,真正做到成本控制各环节的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分析,实现项目成本的实施监控和动态控制,努力将项目成本降到最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叶玉娥,国有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几点思考 2010(03)
[2]赵宁;岳红论加强企业的成本管理 20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