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9-17 15:03:1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第1篇

关键词:事中监督;会计核算;高等学校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7-0148-02

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是会计的两大基本职能。为确保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性与正确性,必须进行会计监督。会计监督既有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也有事后监督,而会计事中监督是对正在进行中的会计业务采取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控制问题,纠正偏差,保证经济活动按照计划执行,达到预定目标,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明晰高校会计环境,注重内部会计监督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巨大成就是高校会计所处的经济环境。2000年开始施行的新修订的《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高等学校财务制度》、《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试行)》、《支付结算管理办法》、《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招标投标法》、《政府采购法》及有关部门颁布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规定,构成了高校会计所处的法律环境。高校扩招政策实施以来,经济规模增长迅速,社会关注度提高;资金来源渠道增多,包括银行贷款的基建资金、接受捐赠的基建资金和奖学金、企业提供的科研经费或后勤设施投资;学生在企业、社区或农村完成实践教学课程。这些构成了高校会计所处的社会环境。外部会计环境趋于复杂,利益相关者管理越来越现实,对高校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更高。

外部会计环境约束了高校所有的经济活动,内部会计环境直接约束了高校的会计活动。单位人事政策和组织机构决定的会计人员地位和独立程度、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制度的建立及正常运转是内部会计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会计环境影响财经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决定了高校会计信息的生成质量。

《会计法》要求“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财政部于2001年陆续《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要求“建立适合本单位业务特点和管理要求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并组织实施”。高校没有健全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和内部审计机制,单位经济活动和会计工作将会处于内部会计控制无力状态。会计人员是高校会计信息质量保证的关键环节,注重内部会计监督才能提高会计核算水平,保证会计信息源的质量。

二、明晰高校会计核算风险,加强事中监督

会计监督在时间上分为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单位内部会计监督进行事中监督及时性强、效率更高,加强事中监督是提高单位内部会计监督水平的有效途径。会计核算风险更加要求会计人员加强会计核算的事中监督。

会计风险是会计信息失真的可能性,具有客观性,存在于会计工作的各个环节。会计核算风险是会计人员直接、经常面对的风险。高校财务活动日益复杂,特别是面临行骗、假发票、虚开发票等社会环境,高校会计核算风险防范须不断加强。高校会计核算风险如原始票据不规范,经济业务活动审批不符合规定,经费审批越权,招投标手续、政府采购手续及固定资产管理手续不完备,结算方式不符合规定,款项支付错误甚至重复等等,不仅会造成会计信息失真,还可能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等严重违法行为。

高校会计核算风险普遍存在于会计核算环节,危害性很大。高校会计核算风险控制要严格执行财经法律法规和内部规章制度,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加强事中监督,是控制高校会计核算风险的有效途径。

三、高校会计核算事中监督体系

(一)事中监督主体

事中监督主体必然是财务部门内的财务人员,可以分为三个环节:审核原始凭证并制作记账凭证的会计人员,复核人员(记账凭证复核和出纳复核),记账人员。记账凭证制作是会计信息进入系统的入口,记账凭证制作人员是事中监督最为关键的主体,是事中监督质量和有效性的决定者。

(二)事中监督内容

事中监督内容就是会计核算风险控制点。实务中,高校根据财经法律法规及有关财经规定,制定本单位执行的财务管理制度。一般情况下,财务人员事中监督的内容就是将会计核算风险控制点与财务管理制度进行匹配,审核原始凭证的合法合规性、业务审批及财务审批等报销程序的合理性。其匹配度越高,风险越小。经济业务列支的经费是否属于预算项目开支范围也是事中监督的重要内容。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的核心,会计核算过程在较大程度上就是预算执行过程。会计核算过程中对预算项目开支范围的监督是提高预算管理质量和财务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三)事中监督实施

单位内部会计控制措施大多集中在财务报销付款环节最终执行完成。会计核算的事中监督既是单位内部会计控制措施有效实施的关键环节,也是会计信息生成的入口环节。事中监督的执行程度和水平集中体现了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效率和水平。

第2篇

一、现行中央银行会计核算业务监督管理现状

2014年6月30日,中央银行会计核算数据集中系统(以下简称ACS)完成了全国的推广上线。ACS利用数据集中和网络连接的优势,对会计核算业务风险防控体系进行完善与流程再造,从加强内部控制的角度分析防控重点,通过“小前台、大后台”的岗位设置和流程管理,强化业务过程控制,前移风险防范关口,提高防控和监督效能,更好地保障了人民银行会计资金安全。业务监督子系统作为ACS的应用子系统,位于ACS应用层,利用会计核算数据全国集中的优势,同步实现监督系统的全国数据集中。ACS业务监督子系统以风险监督为目标,通过监督范围参数化、监督要素参数化、监督内容参数化、监督方式参数化和任务分配参数化的参数化管理模式,实现了风险业务实时监督、重要业务全部监督、一般业务随机抽取、凭证影像逐笔核对的监督要求。人民银行各省会和地市中心支行均在ACS中设立了市业务监督中心,业务监督中心设置了业务监督岗和监督主管岗,业务监督人员通过ACS业务监督子系统对本级及辖内ACS营业网点的参数类业务和特定业务进行实时监督、对重点业务和一般业务进行事后监督、对原始凭证与凭证影像一致性进行监督、对查询和查复业务进行监督、对设定范围内的重要会计账户进行监督、对被监督机构ACS系统操作日志进行监督、对网点已确认对账结果的账户进行监督,有效发挥了业务监督效能,保障了资金安全。

二、现行中央银行会计核算业务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体制不顺2014年,人民银行对地市中心支行内设机构设置进行了调整,地市中心支行不再保留事后监督部门,事后监督职责按业务条线分别交由各相关业务部门履行。因此,人民银行地市中心支行的中央银行会计核算业务事后监督职责由支付结算部门承担。从内设机构条线管理上来看,省会中心支行支付结算部门相应的承担着对地市中心支行中央银行会计核算业务事后监督工作的管理职责。但目前,人民银行地市中心支行支付结算部门作为ACS的市业务监督中心通过ACS业务监督子系统对会计核算业务进行监督,省会中心支行支付结算部门作为ACS的省级运管中心通过系统对全省会计核算业务进行管理,但ACS业务监督子系统中各市业务监督中心的各项业务数据并未推送给ACS省级运管中心,省会中心支行支付结算部门无法通过系统直接获取辖内各地市中心支行支付结算部门的会计核算业务监督情况。同时人民银行省会中心支行本级仍然保留了事后监督部门,对本级及辖内营业网点的会计核算业务进行监督,但省会中心支行支付结算部门与事后监督部门是并行关系,并无管理关系。这种管理体制在实际业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着诸多不便。

(二)制度相对滞后ACS上线后,中央银行会计核算业务处理方式、业务处理流程、业务操作规范等多方面均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相应的中央银行会计核算业务监督模式和监督流程也发生了较大变化,但目前人民银行只出台了《中央银行会计核算数据集中系统业务处理办法》、《中央银行会计核算数据集中系统业务操作规范》等规范中央银行会计核算业务办理的配套制度,并没有出台中央银行会计核算业务监督的相关制度,导致业务监督人员只能依据中央银行会计核算业务办理的配套制度并参照2004年的《中国人民银行事后监督中心工作规程》,凭个人对文件的理解以及过往的业务经验开展会计核算业务监督工作。

(三)业务监督人员思想认识有偏差目前,ACS的处理机制是各营业网点受理、审核业务凭证,并将凭证影像信息上传至业务处理中心,业务处理中心对凭证影像进行切片录入,正确无误的系统将自动记账处理,处理成功的会计核算业务系统再自动推送至业务监督中心。在此业务处理机制下,部分业务监督人员会简单认为需要监督的会计核算业务已经被业务处理中心审核通过并记账成功,监督工作只是简单的业务重复核验、凭证整理归档,未意识到监督工作的重要性。而且人民银行地市中心支行内设机构调整后,很多原事后监督部门人员并未人随业务走,导致支付结算部门中承担中央银行会计核算业务监督工作的人员大部分是新手,他们往往没有事后监督工作经验,且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业务监督人员思想认识上的偏差,以及自身业务技能水平不高,致使中央银行会计核算业务监督工作效能未有效发挥。

(四)实时监督效能发挥有所偏差ACS业务监督子系统新增了实时监督功能,对参数化设定的部分业务实时推送到业务监督中心,由业务监督人员当日完成监督,改变了以往“T+1”事后监督的模式,将风险防控关口前移了。但目前需要开展实时监督的业务主要是开销户业务,计息账户、账户基础信息、再贴现账号对应关系的设置等非凭证类业务,并未将营业网点受理的凭证类业务设置为实时监督,且从系统运行情况来看,在实时监督未完成的情况下,被监督业务仍可继续推送至业务处理中心进行后续处理。实时监督仍然是事后监督,只是“T+0”的事后监督,其监督不影响业务的任何处理进程,致使实时监督流于形式,实时监督效能未发挥。

三、加强中央银行会计核算业务监督有效性的相关建议

(一)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明确职责建议人民银行能够对中央银行会计核算业务监督工作实行垂直化管理,从上之下明确中央银行会计核算业务监督管理部门。目前ACS及其业务监督子系统的运行维护职责从上之下均是由支付结算部门承担,因此中央银行会计核算业务监督管理职责也应与实际情况保持一致,从上之下均由支付结算部门承担。同时建议人民银行能够修改ACS后台程序,将ACS业务监督子系统中各市业务监督中心的各项业务数据推送至ACS省级运管中心,以便省会中心支行支付结算部门掌握全省会计核算业务事后监督工作情况,加强对全省会计核算业务事后监督工作的管理。

(二)尽快出台相关制度建议人民银行尽快出台中央银行会计核算数据集中系统业务监督规范或操作指引,明确监督内容、监督工作流程、监督资料传递程序、风险防控重点等内容,以确保会计核算业务监督有章可循。用统一的、规范的业务监督标准来明确业务监督人员的监督行为,把好中央银行会计核算业务的最后一道关口。

(三)提高责任意识,加强业务培训事后监督工作是对会计核算业务风险实施自我控制的一种有效手段,是保障资金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业务监督人员要充分认识到中央银行会计核算业务监督工作的重要性,努力提高自身思想认识水平和主观能动性。同时,应不断组织对业务监督人员进行会计核算业务新业务、新知识的培训,保证业务监督人员和会计核算人员培训同步,并有针对性的进行特殊业务和重点业务监督的专业化培训,或通过建立业务监督人员和会计核算人员定期岗位交流机制,以提高业务监督人员的业务水平,使其能够适应新形势下的中央银行会计核算业务监督工作,使会计核算业务监督质量和效率不断提高。

(四)充分发挥实时监督作用ACS作为直接参与者,一点直连接入第二代支付系统、一点完成清算。在现行业务处理机制下,不管是ACS内部资金汇划还是不同金融机构间资金汇划都做到了实时处理、实时到账,因而对风险控制的时效性要求将非常高。因此,建议将重点业务和超过一定金额的资金汇划业务纳入实时监督范围,同时修改ACS相关程序,将实时监督嵌入业务处理过程中,即被监督营业网点操作员受理的特定会计核算业务在经网点主管审核后,先推送至业务监督中心进行实时监督,审核监督无误后再推送至业务处理中心进行切片录入,处理成功的再自动入账处理。真正做到将监督关口前移至会计核算业务处理过程中,而不是事后对会计核算结果进行复审和校验,以充分发挥实时监督效能,有效防范资金安全风险。

参考文献:

[1]钱珍玉.人民银行会计核算发展与事后监督转型探讨[J].福建金融,2014(10)

[2]仇瑾.构建核算数据集中背景下的新型央行事后监督模式[J].吉林金融研究,2015(4)

[3]黄圆.基于事后监督视角的央行会计核算风险及防范对策研究[J].吉林金融研究,2015(7)

第3篇

为对会计核算进一步规范及强化会计监督职能,必须加强会计人员管理体系改革力度,通过竞争上岗等方式,把单位所有财务会计人员进行集中管理,并实施会计人员集中核算的管理体制。经实践证明,在单位理财与会计监督等方面会计核算方式选择是否合理对其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本文主要对会计审核、会计核算的概况及会计审计中会计核算的方法、措施进行了分析与探究,以期为提升会计核算的完整性、全面性及真实性提供可靠的保障。

关键词:

会计审计 会计核算 方法 概况 措施 监督 财务内部控制

伴随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与建设投资额度的增加,我国市场化得以稳步推进,于此同时,会计审计行业也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为优化内部资源配置、达到工作效率与管理水平提升的目的,必须重视会计审计工作,其中会计核算尤为重要。国家相关部门对会计审计及会计核算工作进行了明确规定,要求单位必须对会计审计内会计核算进行统一检查,通过大范围应用会计核算,必将对会计理念、会计工作等产生极大影响,为此,会计审计工作必须重视会计核算的作用及方法选用,在充分了解与分析其概念的同时,及时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加以处理,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会计核算的准确性,才能有效控制单位经济活动成本,才能实现单位经济效益最大化。

一、会计审计与会计核算的概况

会计审计:会计是对再生产过程中价值活动计量、记录与预测的研究。在财务信息等经济信息前提下,对价值活动进行监督与控制。审计是指独立于被审计单位的机构和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进行检查、评价、公证的一种监督活动。会计核算:会计反映也被称为会计核算,其计量尺度为货币,主要是对会计主体资金运动的反映。会计核算主要对会计主体已经发生或已经完成的经济活动进行事后核算,是会计工作中记账、算账、报账的总称。作为会计工作的重要内容,为确保会计工作质量及提升会计工作效率,必须合理选择会计核算方法,并对会计报表进行及时、正确编制,以此对会计信息使用者相关要求进行最大限度地满足。

二、会计审计中会计核算的方法

会计核算方法是指会计对已产生的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反映与监督的方式。会计核算方法的作用为对会计对象的反映与监督,因会计对象具有多样性、复杂性,要求其不能选取单一会计核算方法形式对其监督与反映。为此,相关人员必须重视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一般包括设置账户、复式记账等7种方法,具体内容如下:

1.设置账户

作为分类核算与监督会计核算内容的主要方法,设置账户时必须对其特点进行充分了解与掌握。因会计对象内容较为复杂,必须系统性、经常性对其进行核算与监督。同时根据单位经济活动进行合理划分,以此为合理分配、连续记录等提供便利。并达到获取不同信息的目的。

2.复式记账

复式记账是指对产生的各项经济业务,通过相同金额,登记于2个或2个以上具有密切联系的账户内的一种记账方式。通过复式记账方式,可对各项经济活动进行全面反映,以免偏差等问题的出现,并能为账簿记录检查提供便利,并能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与完整性。

3.填制与审核凭证

为确保经济活动的合法、合理性所进行的审查方法为填制与审核凭证,通过该方法可确保账簿记录的完整性与真实性。作为经济活动记录、经济责任明确的重要方式,会计凭证式是记账依据的书面证明也是账簿登记的重要保障。通过填制与审核会计凭证,可为财务收支等经济活动的核算与监督提供便利,以此提高会计工作质量。

4.登记账簿

记账为登记会计账簿的简称,在会计凭证审核质量符合相关规定的前提下,登记账簿是指在账簿分类中,对各项经济活动进行连续、完整的记录,以此为经济管理提供便利。作为重要的会计质量,账簿记录是会计分析、会计检查工作开展的重要保障。

5.成本计算

根据相应对象归集与分配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费用,以此为各项总成本与单位成本确定提供便利的一种方式。作为综合反映单位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成本计算是否正确,对会计核算与会计审计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成本计算过程中,应对经济活动中出现的费用支出水平进行考核,以此对单位具体财务状况进行分析与研究。

6.财产清查

财产清查是指利用盘点实物、账目核对来查明各项财产物资具体数量与金额的方式。通过财产清查,可对会计记录正确性进行有效提升,是确保账实准确性的保障。

7.编制财务报表

通过一定表格形式,编制会计报表可对单位经济活动情况与结果进行定期反映。会计报表的主要依据为账簿记录,通过加工整理形成一系列完整的核算指标,以此对财务计划进行考核与分析。

三、会计审计中完善会计核算的措施

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会计审计事业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在其发展中还存在大量问题,其中会计核算问题已经成为会计审计工作中必须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了解会计审计、会计核算相关概念,提出了完善会计核算的措施,以此提升会计核算的准确性、真实性,提高会计审计的质量。

(1)会计监督体系的完善,必须做好审计工作,并加强以独立审计为主体的外部监督,将会计核算监督工作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只有这样才能合理应用会计核算工作,才能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审计实施阶段,通过会计审计工作,应对审计程序性质、时间与范围加以确定。会计工作人员必须对会计核算所需依据资料进行评价,以此确定财务管理的科学性、合理性。审计财务会计报告阶段,遵循审计依据,分析比较会计审核内容与实际内容,减少差额。

(2)提高会计人员专业素质,必须加大会计人员培训力度,帮助会计人员学习会计理论、会计方式,并提升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通过先进财务管理软件的积极开发,强化财务部门管理职能,将财务会计核算信息及时提供给相关人员,并对会计信息准确记录。同时,要求会计人员必须了解与掌握与行业相关的其他领域知识,以此对会计人员职业判断水平进行有效提升,为单位提供高级会计人才。

(3)作为会计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核算方式是否正确对单位经济活动发展及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会计核算对象、成本核算方法、程度及分析等都是会计核算的重要内容。作为会计审计工作人员的主要职责,会计核算方法的合理选择,是财务信息内容分析、确定的重要途径。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与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作为现代财务管理的发展趋势,会计电算化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在计算机技术的前提下,该核算方法不仅能够缩短信息反馈的速度,更能对业务处理效率进行大大提升,是确保财务会计信息预测、决策及核算准确性的根本途径,能够有效控制成本。

(4)通过会计岗位职责制度的建立,可对会计岗位职责、权限进行明确,可将会计审计各个阶段责任进行有效落实,同时,应将会计人员考核内纳入财务管理工作考核相关内容,以此作为奖惩、工资发放的主要依据。同时对会计档案资料管理人员进行明确,进行会计档案资料借阅、保管归档制度的建立。作为会计审计工作的记录凭证,会计档案资料制度的完善,不仅可以对单位效益加以维护,更能为财务管理提供依据。由此可见,规范财务岗位分工,会计资料保管、归档对规范会计工作及财务工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5)督促单位及会计核算中心进行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健全,要求做好会计核算中心和单位财务内部制度的衔接,以此对内部审计风险进行有效降低。作为贯彻《会计法》的重要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对会计核算工作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作用。会计审计工作中,在建立与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的同时,必须加强日常财务管理,督促会计核算工作进行运作程序的规范,实现内部业务流程的科学性。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财务管理工作也逐步完善。会计核算及管理作为会计审计工作的重点内容,其核算工作是否合理有效将直接影响到单位财务管理水平。为此,相关会计人员必须重视会计核算与会计审计工作,在充分了解其相关含义的基础上,准确分析其内容,选取行之有效的核算方法,并找出相应措施,以此达到提升财务管理的水平。

作者:张玉香 薛洪江 单位:孟州市人民检察院 焦作市人民检察院

参考文献:

[1]何平.会计集中核算后对内部审计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勘察设计,2008(08)

[2]方红星,段敏.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对盈余价值相关性的影响——来自A股上市公司2007—2011年度的经验数据[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4(06)

[3]吴风奇.对我国目前内部审计定位的思考[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06)

[4]刘玉廷.世界银行充分肯定我国会计审计准则改革成就——解读世界银行《中国会计审计评估报告》(二)[J].商业会计,2010(02)

[5]闵志慧,雷翱,夏铭悦.浅析会计审计中的会计核算方法[J].品牌(下半月),2015(05)

第4篇

摘 要 会计核算是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其规范与否直接影响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由于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公益性和收益性的双重性质,其会计核算与管理就相对比较复杂,具有更高的要求。本文在论述了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重要性的基础上,对其核算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提出了改进其会计核算水平的措施建议。

关键词 自收自支 事业单位 会计核算

一、引言

会计核算是对会计主体的收入、支出、成本、费用等会计要素进行真实、准确反映的活动,是会计管理的基础和前提,会计核算规范与否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与完整与否。在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中,由于事业单位的特殊性质,其既作为国家职能部门履行社会职责而接受财政拨款,又开展多种经营活动自负盈亏,因而会计核算比较复杂,与单纯的政府职能部门和企业都有差别。

随着政府财政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经营越来越朝着企业的方向演化,因而需要事业单位积极做好经营环境变化的准备,特别是推进内部财务会计管理的不断完善,更加重视会计核算的规范化。而会计核算的规范化也必将促进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体系的规范与完善,意义重大。一方面,规范的会计核算可以保证事业单位会计账簿记录与会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所反映的事业单位的资金收支状况和经营成果信息更加可靠,从而可以为相关部门了解事业单位财务绩效提供真实的依据。另一方面,规范的会计核算所提供的真实财务信息也有利于事业单位自身把握财务运行状况,发现财务管控弱点,有针对性的采取改进措施,同时也形成一定的监督机制,便于及时发现事业单位会计活动的偏离。另外,会计核算的结果也是事业单位开展绩效考核及人员奖惩的重要依据。

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的不足

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整体推进,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体系也相应的有所调整,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实施更进一步规范了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管理。但当前事业单位的会计管理来看,其会计核算中依然存在一些方面的不足,需要加以重视。

(一)会计核算制度依据混乱不清

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经营情况不一,有些单位财政拨款还占着较大的比例,也有些单位已经基本实现了完全的自收自支,要准确的核算其财务会计信息,就需要事业单位根据自身实际加以正确选择。但事实上,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的利用可谓多样,有些事业单位过于强调单位的政府职能,因此会选择适用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内部会计科目设置及程序构建完全按照一般事业单位操作,有些事业单位则重视其经营实质,参照企业会计准则来设置会计科目进行核算,也有些事业单位出于一些目的采用混合准则,这些现象的存在,表现出事业单位对会计核算制度极不严谨的态度,造成了内部会计管理的混乱。

(二)会计核算过程存在诸多不规范

首先是会计科目的运用不规范,尤其是在一些二级以下的明细科目设置很随意。事业单位开展业务的范围扩展相应的增加了一些会计业务,需要在账簿中以明细科目的形式记载,由于不同单位情况不一,进行统一的规范实属不易,所以不同单位之间的会计科目有时难以可比。而且会计人员素质不高,对业务新类型判断有误,将其计入不相称的科目或账户。或者有些单位利用会计科目与业务不配比的机会将收入或支出转移到账外,形成账外账,产生小金库等违规现象。其次,会计处理方式不统一,变更随意。一些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对财政资金和自收自支采取不同的核算体系,所采用的会计处理方式必然存在差异,这不利于单位整体的会计信息汇总与管理。有些单位为求信息可比,随意的调整会计处理方法或政策估计,严重扰乱了会计核算系统的秩序。三是具体会计科目核算不严格,存在滥用经营业务的漏洞。比如在收入支出核算方面,利用下属企业或机构转移收入支出,用于不合规开支;成本费用核算方面,归集对象选择和分配方法不合理,费用入账缺少报销依据;固定资产核算方面,不区分资产用途,该提折旧的不提折旧,不该提折旧的乱提折旧;无形资产核算方面,摊销方法适用错误,损益核算不当等等。

(三)会计监督职能大大弱化

会计核算不只是简单的对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进行记录和反映,还要通过记录来监督事业单位财务运转中有关人员的行为是否合理,但现实中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职能相当程度上被弱化而只起到了会计反映作用。这一是由于一些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下属机构较多,会计核算较为分散,常存在权责不清、权责交叉的情况,从而使会计人员疲于应付琐碎的核算工作忽视了监督职责,对不相关事务缺乏关注。二是由于有些单位会计被置于较低层次的管理地位,即使能发现一些会计问题,也迫于上级职权压力而默默服从,甚至成为某些领导的助推者。另外,一些单位将监督职能完全交付给内部监督或审计部门,在监督体系的设计上未充分给予会计部门参与监督的机会,直接导致会计人员逐渐丢弃了会计监督的责任。

(四)会计报表体系建设滞后

会计报表是会计核算体系的最后环节,当前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会计报表体系相对于其财务体系的发展来讲有些滞后。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早已不再是单纯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政府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各类型单位的会计工作差异也有比较明确的界定,但很多单位会计报表并没有反应出这些差异,会计报表依然是资产负债表为主,利润表编制不规范,现金流量表内容不详细,缺少报表附注或者必要的财务情况说明,因而提供的会计信息不充分,难以满足相关需求者的要求。也有些单位在编制会计报表时采用两种编报基础,编制不同的报表,目的是为达到盈利良好的要求,这种行为严重违背了会计诚信原则。

三、提高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水平的举措

(一)规范会计核算制度基础

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要保障会计核算的真实准确,首要的是采用适用的会计制度,选择正确的会计核算基础。要根据财务现状,对不同性质的财务活动使用不同的会计制度,对于以财政拨款资金为基础开展的财务活动,要以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建立会计核算体系,设置相应的会计科目和核算流程,而对经营性质的财务活动,则要根据企业会计制度来设置会计科目和会计核算体系,以便全面反映经营业务的全貌。要以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核算的基础,避免收付实现制各种缺陷带来的负面影响,并重视下属公司或机构的会计核算基础,对不规范的地方及时加以整顿,保持相同性质业务会计核算方法一致,方便会计信息的对比分析。

(二)加强会计核算过程的约束

事业单位必须保持会计人员按照会计核算制度规范严格操作,一是规范会计科目运用,单位要根据会计实务对一些常出现的业务统一划分会计科目归属,确定一致的明细科目,防止乱增乱设会计明细科目的不规范现象,对新出现的会计人员不明确会计科目归属的事项要由会计主管决定,并上报财务部门,保证所有业务收支都记录在册,堵塞一切会计漏洞。二是保持会计处理方式的一贯统一,各单位在会计年度伊始对会计政策及会计估计等方面的处理方法进行重新评估,及时根据财务变动加以调整,一旦确定则不允许在实施期间随意变更,若确需变更,必须有财会部门管理人员集体决定,减少处理方式变更引起的会计差错更正等事项调整。三是对会计账户核算过程进行查缺补漏,要求会计人员切实按照会计程序履行记录核算工作,会计主管在复核审查时要注重检查会计核算的内容实质,看相关凭证是否真实和有效,收入支出的发生期间是否对应,成本分配是否按照确定的方法进行,各项资产的折旧或摊销是否合理等等,把好会计核算的关卡。

(三)健全会计监督的有效机制

对于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来讲,会计核算内容的复杂更需要会计核算发挥基础的监督职能,为财务内部控制打好基础。首先要明确会计核算的监督职责,赋予会计主管参与财务内部控制与监督的机会,保障会计部门财务监督第一线的重要地位。其次,要明确相关人员职责,加强会计机构内部职责分工和授权审批制度,建立必要的牵制与隔离机制,特别重视对下属单位的会计监督,对派遣财务经理要加强责任教育,制定相应的报告制度。再次,要限制领导层的权利,建立会计部门直接检举的渠道,对于领导层的会计要求,不合理不合法的可以有途径进行反抗,促进单位内部的会计廉洁奉公。

(四)完善会计报表编制体系

会计报表是综合反映事业单位财务结果及会计真实与否的窗口,随着事业单位财务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事业单位也要做好会计报表编制的跟进工作,从内容、形式上加以完善。要充实会计报表内容,加强利润表及现金流量表的完善,详细列示单位现金流转情况。要 完善会计报表形式,在主表之外,添加报表附注,对重要会计事项进行专门的财务说明。要保持报表编制的一致基础,下属各单位都要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提供会计报表,以便进行财务业绩评价和比较,为信息需求者提供相互可比的信息。

参考文献:

[1]吴润.如何改进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方法.中国农业会计.2008(9).

[2]吕岚.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办法改进措施.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10).

第5篇

【关键词】会计 新会计制度 事业单位 影响

引言: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会计制度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为了补充和完善旧会计制度,我国多次进行会计制度调整和修订。二零一三年一月一日,财务部出台了《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实施,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产生了巨大影响。一方面给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带来了发展,同时也对会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事业单位在发展进程中,应认清形势,针对新会计制度要求采取应对措施,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进入一个健康、持续的良好状态中。

一、事业单位实施新会计制度的必要性

事业单位在我国社会发展中承担着重要职能,具有行政管理权限,履行的是执法监督和社会管理职能,与非事业单位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并不以营利为目的,而是以增进社会福利,提供各类社会服务为直接目的[1]。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记录了事业单位资金运作过程,反映了事业单位执行国家预算情况。但随着近些年,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中存在的不规范行为、信息失真问题开始暴露出来。新经济环境下,原有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已不能满足事业单位发展需求,进行会计制度改革刻不容缓。为了防止资金流失,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事业单位职能发挥,我国于二零一三年一月一日正式实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实施新会计制度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但实施新会计制度过程中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带来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事业单位应针对新会计制度对会计核算带来的影响,做出相应改进,确保会计核算质量。

二、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影响

(一)对核算范围的影响

通过对新会计制度的研究可以发现,新会计制度中对核算内容做出了调整,将事业单位对外投资核算进行了细化,具体划分为: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两大内容,同时增设了累计折旧,取消了拨款会计科目设置。内容上的变化导致事业单位传统会计核算方法不再适用[2]。新会计制度要求短期现金股利收益不做财务处理,收到的现金股利只是冲减短期投资账面价值,只有短期投资转让时才确认收益。此外,非货币性经济活动中换出资产账面价值减去补价差额均要作为入账价值进行核算。

(二)对核算过程的影响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会计报表至关重要,是会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核算完成的重要保障。新会计制度中对事业单位会计报表提出了新要求,这些要求无疑会对会计核算过程产生影响,使会计报表发生变化。传统事业单位会计报表主要功能是向上级单位与拨款单位进行汇报,使其了解单位财务情况和管理情况,报表并不公开。但新会计制度下,却使会计报表走向社会公开化、透明化,对报表内容要求更细化,对核算过程质量要求更高,所以编制过程更复杂。

三、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影响的对策

通过前文分析可以看出,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方方面面都产生着巨大影响,这些影响有利有弊。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开展中应针对这些影响采取相应对策,以适应新会计制度的实施。

(一)改进会计核算方法

会计核算范围变化导致核算内容发生改变,传统核算方法无法取得预期效果。因此,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应遵循新会计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要求,改革核算方法。由于新会计制度中,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正在逐步向企业会计核算模式靠拢,所以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开展中,会计核算方法应多借鉴和吸取企业会计核算方法,将投资核算、资金核算方法融入到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3]。以资金核算方法为例,通过资金核算方法能够计算出固定资金、流动资金利用效果,这对于事业单位找出资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着重要意义。

(二)加强财务风险控制

由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与企业会计核算有着一定差异,工作开展要结合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特点,应加强资金科目管理工作,提高事业单位资金管理水平,构建风险管理控制机制,降低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避免会计信息造假的发生,遏制行为,保护国家财产安全。从当前事业单位发展格局来看,事业单位转型过程中必然要面对财务风险问题,加强财务风险控制管理势在必行,不久的将来风险管理将成为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重要内容。因此,事业单位应提高对风险控制的重视,对风险进行控制。例如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对财务风险进行评估,对高风险资金活动作出预警,以保护国家资产安全。

(三)做好会计报表应用实践研究

通过前文分析,可以知道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过程正在逐步发生着变化,自然会计报表产生过程也发生了变化。因此,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中要做好会计报表的应用实践研究,从而合理发挥会计报表在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中的积极作用,以提高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水平,保障会计报表对比性、公开性、透明性,使社会群体与相关财务管理部门能够更好的了解到事业单位负债、资产管理实际情况,从而遏制资金流失现象。会计报表应用实践中可引入计算机软件,例如通过数据库系统进行数据核算、编制报表,以提高编制效率,保障编制准确性。

(四)对报表编制过程进行监督

事业单位应根据会计报表内容变化,对会计报表编制过程进行改革,加强对报表编制过程的审核与监督,规范会计报表编制过程,从而提高编制质量,保障会计报表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以便于为信息使用者做出管理决策提供可靠依据,指明方向,降低错误决策率。例如,通过建设信息化监督平台的方式,通过网络提高会计报表透明性,接受公众监督和举报,从而防止会计造假。

结束语:事业单位实施新会计制度已成为必然趋势,事业单位应积极应对新会计制度对会计核算带来的影响,采取相应对策,确保核算质量,保障会计信息有效性,保护国家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张翠华.试论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商业,2013,29:209.

第6篇

摘 要 从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概念来看,二者既有区别又存在联系。财务管理主要是从价值的角度对企事业单位的财务经营活动进行管理和控制,保证企业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在可控的范围之内。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的不同之处在于,会计核算主要是从资金角度对企事业单位的资金实现全面有效管理。但是从企业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开展来看,二者虽然有一定区别,但是也存在一定的联系,在企事业单位中存在一定的交叉。为此,从促进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取得实效的角度出发,我们应对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区别和联系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 财务管理 会计核算 区别 联系

一、前言

对于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而言,在实际工作中许多人都会将二者混为一谈。但是从二者的定义和实际工作的侧重点来看,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区别还是比较明显的。从定义来看,财务管理侧重于从价值角度进行管理,而会计核算侧重于从资金角度的核算与管理。所以,二者在侧重点方面存在不同。但是出于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工作实际,二者在管理过程中又存在着交叉和联系,只有做好这两方面工作才能满足企事业单位财务工作需要。为此,正确认识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区别和联系是十分必要的。

二、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定义

通过对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进行深入了解后发现,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定义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

财务管理是以价值形式,对企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进行管理,其内容主要分为资金管理、成本管理和利润管理三个方面。

财务管理主要体现出了对价值的尊重,在财务管理的内容中主要体现了对价值的管理。其内容虽然分为资金管理、成本管理和利润管理,但是其侧重点在于对价值的管理。所以,财务管理归根到底是价值管理,与价值有着紧密的联系,对财务管理的研究也应该从价值管理入手,保证财务管理的整体效果。

会计核算是以货币为主要量度,对企事业单位的资金运动进行连续、系统、综合、全面的反映和监督,以加强经济管理的一种专门工作。

从定义中可以看出,会计核算更多的体现出货币和资金的衡量,会计核算工作的主体是对货币和资金进行全面有效管理,以此来满足会计工作需要。所以,对于会计核算而言,货币是主要的量度手段,会计核算工作在推进的同时,也是对货币进行量度的过程。所以,我们要对会计核算的本质有所了解。

三、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区别

虽然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都是以价值运动为对象,但是财务活动抽象来看就是价值运动,财务管理也即是协调企业内外的各种经济关系的管理活动。

而会计具有两个最基本的职能,反映与监督。会计所反映的是价值,是价值的量,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个别劳动时间。会计监督的是价值的量,它促使商品生产者加强经济管理以降低商品的个别价值。

从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定义来看,二者具有明显的区别。首先,财务管理突出了价值运动和价值管理,在整个财务管理过程中所采取的管理原则和管理规律,也是以价值管理为主。其次,财务管理相对宏观一些,主要管理对象是若干管理过程,不具体。

从会计的职能来看,会计具有反映和监督这两项职能,会计核算主要是对具体的资金进行管理和监督,并达到提高资金管理效果的目的。基于这一认识,在会计核算过程中,资金管理是主要内容,对资金的反映和监督成为了会计核算的主要原则。所以,会计核算更侧重于对资金的管控,管理对象比较明确,与财务管理存在一定的区别。

四、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联系

虽然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存在一定的区别,但是由于二者同属财务范畴,在实际工作中存在必然的联系,从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实际开展来看,二者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财务管理必须利用会计核算提供的资料和企业内外部经济信息,进行分析和预测。在财务管理中,要想取得实效,就要以会计核算为主要手段,积极利用会计核算的基础资料和内外部信息,丰富完善财务管理体系,保证财务管理取得积极效果。所以,财务管理过程需要以会计核算为基础。

2.财务管理必须根据会计核算的记录反映,运用必要的经济手段,通过调节资金比例取得最佳管理效果。财务管理除了需要会计核算的基础资料以外,还要根据会计核算的记录来作为调节资金的依据,由此可见,财务管理的效果与会计核算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财务管理的实行与会计核算具有必然联系。

3.会计核算必须以财务管理的规定和要求为依据进行,管好、用好资金。在会计核算过程中,要想取得预期效果,就要根据财务管理的规定执行,保证会计核算能够实现资金管理的积极效果。由此可见,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也存在紧密联系。

五、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过程中,只有对二者的区别和联系有足够的认识,才能够保证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取得积极效果。为此,我们应从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定义和实际应用出发,对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区别和联系有全面正确的认识。

参考文献:

[1]魏迎春.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财务与会计的关系.财经界(学术版).2011.01.

[2]殷丽娜.Excel在会计核算及财务管理中的应用.企业家天地.2010.04.

[3]李恩柱.安全会计理论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中国矿业大学.2010.

[4]鞠秋云.基于低碳经济视角的企业环境成本会计核算研究.东北财经大学.2011.

第7篇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问题;相应措施

前言

会计核算指的是建筑施工企业总结、归纳、评价生产经营过程中资金使用情况,可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有价值的资金信息,核算分析后可对未来进行有效预测。建筑企业会计核算具有分级核算、单位工程成本单独核算、工程价款分阶段核算等特点,这取决于建筑项目的特点,如施工周期长、资金投入高、人员流动性大等[1]。目前,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存在诸多问题,而随着建筑市场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有针对性地解决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存在问题,有助于规范企业会计核算,提高会计核算质量。

1.目前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成本控制与核算缺乏重视

在会计核算中,建筑施工企业关于成本的问题主要体现在:(1)成本核算缺乏重视,需完善成本核算制度。成本核算的重要性往往被企业管理者所忽视,普遍认为资金的管理与使用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关键,并以企业资金使用率与流动性的提高作为会计核算目的,而将成本管理弃置一旁。(2)成本控制体系不完善,建筑项目虽然下放一定权利,实行项目经理责任制,但却没有制定与之相应的权责制度,以致难以全面控制项目成本,此外,也没有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激发施工人员工作积极性,以致难以贯彻落实成本控制。(3)建筑项目实际成本信息无法直接了解和掌握,若不及时准确上报成本信息,可能会给建筑施工企业造成一定影响与损失。

1.2会计核算缺乏规范性

目前,会计核算不规范现象普遍存在于建筑施工企业,具体体现为:建筑企业与施工企业间的结算手续办理不及时,导致预付账款科目中长期有大量已付款,使得结余资金存在虚假性;没有清楚标注原始单据的经济用途,使得项目间存在乱挤、乱摊成本情况;有些工程款项由于建筑企业工程项目完工后没有及时结算价款变成坏账;财务数据因各方面原因反映滞后,如技术、时间等,以致相关查询工作不能及时做好,给财务、会计信息核对造成严重影响[2]。

1.3企业内外部监督缺乏有效性

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的前提是有效监督企业内外部,这也是企业树立财会秩序的关键。现阶段,有些企业存在监督不力与无法发挥监督功能的情况,原因主要在于企业内部监督职责不明确或空白,而企业内部监督形式化。内外部监督薄弱,会造成企业会计核算管理混乱,并使得会计行为随意化。有些企业因外部监督存在问题,或为了节约成本支出,安排一人任两职,即会计与出纳,会计工作过程中若不遵守国家会计相关准则,不仅会影响会计核算信息质量,还会使管理者决策缺乏有效性。

2.解决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问题的相应措施

2.1重视成本核算,加强管理制度执行力度

建筑施工企业内外部的协调与执行能力,直接受经营者管理理念影响,且决定着企业发展成败。因此,企业经营者必须正确认识会计核算中成本核算的重要性,从而有效确定会计核算对象范围和目标,并加强对成本管理的思想重视,将成本控制贯彻到实践中。管理制度执行力度的加强,得益于根据建筑工程项目建立完善并贯彻落实管理制度。建筑工程项目具有复杂性、阶段性等特点,为提高会计核算准确性、有效性,确保管理制度的正常执行,核算人员应详细记录施工材料进出库与人员出勤情况,同时准确统计记录施工材料清查、验收与机械设备工作、维护、修理等情况[3]。

2.2规范会计核算,完善会计核算体系

与其它经营项目相比,建筑工程工期长、进度不一、结算内容广,进出核算存在诸多问题,所以,必须严格要求会计核算内容与方式,并根据施工企业具体情况设置核算账户。具体体现在:(1)在会计核算中,明确建筑工程项目具体账户,如“在建工程”“存货”“本年利润”等,同时只有竣工、结算、验收、使用建筑项目工程后,才能核销工程的收入支出。由于会计核算质量取决于前期核算准确度,所以必须真实、准确的记录前期施工各环节资金使用情况。(2)不断完善会计核算方式,及时处理、记录会计信息,如分列往来账户,同时设置备查账簿辅助,有助于简化工程核算内容。

2.3有效监督企业内外部,促进会计核算有序开展

加强建筑施工企业内外部监督控制机制,有助于控制企业经营活动与会计信息,确保会计核算及时、准确、有效。企业内外部的有效监督主要体现在:建立完善企业内部承包经营和监督责任制,对各部门责权利进行明确,有针对性地制定会计监督网络体系与内控制度,切实做好会计信息监督工作;不断建立完善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制度与原有会计核算机制,并加强监督建筑施工企业,及时发现并纠正会计核算问题;政府各执法部门应加强检查与监督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情况,并促使企业严格遵循国家相关标准进行会计核算[4]。

3.小结

总之,建筑施工企业资金使用与会计核算贯穿于建筑工程项目决策、施工、使用等阶段,会计核算工作的合理开展,有助于促进建筑项目决策与施工的顺利进行。为了提高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质量,必须研究分析目前企业会计存在的成本控制与核算缺乏重视、会计核算缺乏规范性、企业内外部监督缺乏有效性等问题,并有针对性地采取解决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问题的措施,重视成本核算,加强管理制度执行力度;规范会计核算,完善会计核算体系;有效监督企业内外部,促进会计核算有序开展,实现建筑施工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目的。(作者单位:南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特种设备检测检验所)

参考文献

[1]罗以晴.浅谈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科技致富向导,2013(26):249.

[2]曹琪,王妍.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探析[J].商,2012(22):84-85.

第8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制

中图分类号:F8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08-0025-02

近年来,关于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热点问题,以收入实现制为代表的传统会计制度,在新形势下已经难以较好的适应事业单位财政改革要求,很多学者呼吁在事业单位财政改革中引入权责发生制。在这种背景下,一些事业单位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在会计制度中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并存,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由此也可以看出,在事业单位会计改革中引入权责发生制,能够较好的解决当前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的一些问题。

1 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现状

在当前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中,主要的会计核算基础是收付实现制,这一会计核算基础也是根据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所建立的。所谓收付实现制,也就是指以款项的实际收付作为会计核算基础来进行会计核算。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基础之所以选择收付实现制,主要也是在考虑我国具体国情基础上作出的,根据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规定,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基础同企业会计核算基础不同,整体来说,一般企业的会计核算基础均为权责发生制,而事业单位等社会性的会计核算则为收付实现制。这一会计核算制度基础,为推动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发展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但是也应当看到,随着当前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仅仅依靠收付实现制来进行会计核算已经难以适应事业单位的财政需求,收付实现制下,一些会计信息难以被较好的反映出来。同时,从我国当前会计制度的基本情况来看,还存在着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如会计信息的准确性有待提高,缺乏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会计监督考核机制不健全等等,这与收付实现制也有着很大关系。

2 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区别

已经提到过,收付实现制也就是指费用款项的实际收付为标准来进行会计核算,而权责发生制则不同,权责发生制对于款项费用的描述是指费用收取的权利以及费用支付的义务。也就是说,权责发生制对于会计信息的描述,涵盖了其全面的内容,而不是表象,收付实现制对于会计信息的描述则是款项费用的收付形式。从本质上而言,收付实现制是表,权责发生制是里,或者说收付实现制描述定义的是内容,而权责发生制描述定义的则是内容。由此可见,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并不完全对立的,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是能够统一的,这也是当前会计准则中关于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并存的理论基础。在反映会计信息方面,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也有着各自的优势和劣势,例如在观察资金流动性方面,收付实现制就要优于权责发生制,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会计核算,能够更好的反映出资金流动情况以及流动效率,也能够较好的反映现金流量情况。而权责发生制在反映成本信息、资金流向内容信息等方面则有着收付实现制不具有的优势。

3 当前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3.1 会计信息准确性有待提高

在当前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中,会计信息准确性有待提高是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这一问题同当前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基础所实行的收付实现制有着很大关系。在收付实现制下,一些会计信息虽然能够反映出资金的流向和收付情况,但是却不能较好的反映出资金收付内容,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特别是在负债方面,如果仅仅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来制作会计报表,那么其负债情况很难被较好的反映出来,一些事业单位的实际财政情况中,可能存在较大规模的负债,实现收付制对于负债情况的反映,不能够全面真实的反映出其负债内容和负债权责。另一方面,由于收付实现制以款项的实际收付为基础来进行会计核算,一些事业单位还会利用收付实现制在支付款项责任描述方面的漏洞,来进行财务舞弊,这就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其会计信息准确性。或者在会计报表中,由于会计信息披露不全面,也会导致会计信息准确性降低。

3.2 缺乏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

缺乏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主要是指在当前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中,并没有较好的纳入成本管理措施,事实上,在其收付实现制的会计核算基础下,很多成本管理项目也没有被描述出来。虽然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有着一定的特殊性,不以营利为目的,但是同样需要进行成本管理和成本核算,这是新时期事业单位财政管理的基本要求。

而在当前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中,随着科学财务管理意识的引入,对于成本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单一的收付实现制会计核算基础,已经难以适应成本管理需求,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事业单位成本管理体系不完善的问题也逐渐的暴漏出来。同时,由于当前我国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中还缺乏统一的核算基础,特别是在成本管理方面,对于会计信息披露的成本项目内容和成本管理方法也没有统一的规定,因而使得事业单位在成本管理方面缺乏有效的成本控制措施,导致部分事业单位成本较高。

3.3 会计监督考核机制不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