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17 15:03:2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合同标准化管理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移动通信工程在期间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使用过程中,为了提升其应用水平,需要对各个阶段的关键点进行思考,并为其找到合理的实施方法。在文章中,基于方案的建立,在计划阶段、实施阶段以及首位阶段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移动通信;关键点;标准化
在技术创新发展趋势下,对市场的多变性与人们需求都提出更高要求。在通信行业,为了促进移动通信工程管理水平的稳定提升,需要在工程实施阶段确定出关键点,并为其找到各个关键点的方法,促使其管理标准化。
1关键点与标准化方案的制定原则
在一定发展程度上,对各个阶段的实施步骤以及关键点进行分析,为其制定出标准化实施方向,促进方案的有效执行。而且,还需要利用项目管理工作中的分析工具对实施方法进行思考与制定,保证实现项目关键点的标准化管理。如图一中所示。在通信行业,为了促进移动通信工程管理水平的稳定提升,需要在工程实施阶段确定出关键点,并为其找到各个关键点的方法,促使其管理标准化。尤其是在技术创新发展趋势下,对市场的多变性与人们需求都提出更高要求,为了满足客户的发展需求,一定要为其制定出相关的实施流程,促进决策模型的科学、合理性,无论在计划阶段、实施阶段还是收尾阶段,建立的关键点与标准化方案都需要按照相关原则有效实施,这种发展情况下,不仅能对整个项目过程进行控制,还能促进项目计划的有效执行。
1.1满足客户需求
在通信技术不断使用过程中,开始实施阶段是不够发达的,客户在接受信息的同时,是一种被动方式,没有发挥主动选择权利。但是,随着垄断经济的消失,在市场上出现更多的移动运营商与通信网络,根据自身需求,对网络进行合理选择,促进自的实现。移动通信行业为效益规模型行业,无论用户是多少,都需要投入大量成本,随着使用人数的不断增多,使用的服务费用、建设成本就会减少,以保证经济效益的获取[1]。
1.2满足客户需求方法
(1)制定相关流程。在对项目建设流程制定期间,针对移动通信工程中存在的高科技,需要高素质、高技术的人员参与其中,促进方案与建设内容的制定。技术人员与客户需求是不同的,为了能满足客户需求,在项目管理的各个阶段,一定要满足人的期望,保证在满足客户需求基础上,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所以,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需要为其建立相关的实施流程,保证财务部门与市场都能参与到决策与投资工作中来。对于市场,其存在与客户相关资料,能够掌握企业的发展趋势和业务务实,也能对企业的投资方向、重点内容进行评价[2]。财务部门,其涵盖企业的核心信息,不仅能为其提供相关的财务信息,还能对各个投资情况进行分析。所以说,促进流程的合理制定,需要引导财务部门与市场的参与,促进项目建设决策工作的执行。(2)决策模型的科学性。建立的决策模型也需要具备科学性特点,在传统决策工作中,是依据工作人员的自身经验执行的,后期对实际的效果进行评价。但是,该方式只能在投产后进行评价,无法对投资风险进行有效预测[3]。
2计划阶段的方案制定原则
(1)分析各阶段的工作特点。移动通信工程具备较强的专业性,但对工程进行分类并分析的时候,会发现不同的项目在各个阶段存在相同的工作内容[4]。企业一般是根据施工经验,对各个阶段的相同点进行分析的,并实现各个项目的细化,促使这些细节的完善性,这样才能为其制定出完整的模板。(2)对工作内容进行分配。虽然,已经掌握了主要的工作内容,但是,工作内容与工作量是不同的,相关的工作内容与工程程度也是不同的。所以,需要对各个工作内容进行合理分配,利用相关经验有效完成。工程中的管理人员自身经验不够充足,为了改变该缺点,在对工程进行分配的时候,需要进行调整、分析,对实际的范围、人数进行研究,保证分配工作更科学。(3)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在对模板与要求进行制度期间,实际的工程管理不需要按照相关流程实施,期间,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保证工程管理人员自身权利得以发挥,促进模板与要求的完善性。在各个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中,要认识到其中存在的相同点,再将这些相同点渗透到模块与要求中,这样不仅能促进下次计划工作的完成,还能保证各个项目组织的顺利实施。(4)明确分工界面与服务条款。在工程的计划阶段,对各个施工单位的分工界面、服务条款以及相关要求合理明确,能够对使用资源进行合理分配[5]。
3实施阶段的方案制定原则
在通信工程项目的实施阶段,对关键点与标准化方案进行制定,需要按照相关原则进行合理分配。(1)建立沟通计划。在工程实际管理工作中,针对工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解决方法以及整个工程的实施进度等,这些信息都需要通过合理的方式进行传递。一般情况下,主要使用工程会议,将工程进度定期通报,工作执行期间,一般使用电话实现定期、不定期。但该方式在执行期间,也存在优势与劣势。同时,不同的工程管理人员使用的沟通方式也是不同的,无论使用哪种方式,促使其工作效率的提升才是工程实施的主要目标。(2)促进沟通有效性。不同的沟通方式存在不同的优势,都能促进沟通效果的有效性发挥。在实际工作中,为了促进沟通的有效性,可以明确出工程管理人员主要的沟通信息,促进这些沟通信息内容报送格式的规范性,在这种执行下,不仅能促进信息的准确、有效传递,还能实现项目工程的完好发展。(3)通报沟通结果。在实现沟通工作后期,需要将主要的沟通效果进行通报,发挥一定的信息反馈作用。期间,还需要在计划阶段,确定出分工界面,保证能够对其中产生的问题进行解决。该工作执行下,不仅能促进项目计划的实现,还能促进工作的顺利发展[6]。
4收尾阶段的方案制定原则
在工程的收尾阶段,也需要为关键点标准化方案的制定提供相关原则。在整个项目执行并完成后,需要在收尾阶段对其评估。在该工作中,主要研究项目工程的可性性,分析其是否达到研究工作中的预期效果。同时,在实际评估工作中,还需要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这样才能促使其评估工作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在对工程项目进行评估期间,最为主要的实施内容是对技术要素、经济效益以及使用的费用计划进行评估,为了保证评估工作效果的充分发挥,可以为其建立评估体系,这样才能在整体上,实现工作方案的完好发展。
5结语
基于以上的分析和研究,工程管理工作为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主要方式。在移动通信工程中,受传统高利润的影响,利用传统的方式是无法实现其执行目的的。所以,需要基于企业的长期发展趋势,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发展进行思考,研究移动通信工程管理工作中的关键点与标准化,促进移动通信工程管理工作的积极发展。
参考文献:
[1]崔芳,赵桐.移动通信工程管理关键点及其标准化研究[J].知识经济,2011(4):133.
[2]康濒文.浅析移动通信工程管理的关键点和标准化[J].信息通信,2016(11):193-193,195.
[3]胡忠虎,曾翠萍.移动通信工程管理关键点及其标准化探究[J].商情,2016(34):259.
[4]张凌海.移动通信工程管理关键点及其标准化研究[J].信息通信,2013(6):259-259.
[5]黄凯.移动通信工程管理关键点及其标准化研究[J].中国化工贸易,2015(28):252-252
1998年,我国国家技术监督局和国家机电产品进出口办公室联合了《进口机电产品标准化管理办法》,该《办法》规定:凡进口列入《进口机电产品标准化管理目录》的机电产品,必须符合我国强制执行的标准。在《进口机电产品标准化管理目录》中,涉及工程机械、电力、机床、通讯、医疗设备等诸多门类的机电产品,而进口机电产品标准化管理实行的是以进口单位自检为主的检验原则。在这一原则下,进口单位必须保证所进口的机电产品符合我国强制性标准要求。
然而,《办法》颁布五年多来,并没有得到各级机电产品进出口管理部门很好地配合执行,直到2004年7月《行政许可法》的颁布实施,该《办法》才得到认真贯彻。一年多来,在该《办法》约束下,许多进口单位都明显感受到:强制性标准化备案手续已经成为我国进口机电产品的必须步骤。
那么,如何办理标准化备案呢?
按规定,进口单位在申请机电进口批文时,必须提供进口产品标准化管理备案证书。依据我国质监部门所公布的一般办事程序,进口单位须提供:
1.《进口机电产品标准化管理备案申报表》。
2.进口机电产品标准化管理自检报告。
3.有关进口产品的技术标准或技术要求的原文和中文译本。
4.国(境)外产品生产厂家或国家及公认的检验机构或认证机构出具的产品符合我国强制性标准的证明材料。
5.产品使用说明书和产品图片。
6.其他需要提供的证明材料。
上述材料还需经当地标准化协会审查后,方能办理标准化备案手续。受理后10个工作日可出具备案证书。
然而,仅凭上述程序能否顺利办成标准化备案手续呢?
一般而言,完成这些程序后,标准化备案基本上就没有什么问题了。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许多进口单位在办理标准化备案时常常会遇到这样的困惑:第一是进口单位很难提供符合要求的进口产品的技术标准或技术要求,以及公认的检验机构所出具证明该产品符合我国强制性标准的证明材料。出现这一情况的根本原因是外商往往认为标准化规定是中国的内部规定,他们不愿去研究中国标准或掏钱去做符合性比较。这时,着急的只能是进口单位,因为他们认可国外的设备,急需进口却无法办理进口批文,小何所在的佛山某厂所遇到的问题就是这样。
笔者在多年的实践中,摸索出这样一条通道:设备到货后向中国检验认证集团报检,报检时只需提供合同、发票、提单、说明书,并缴纳0.25%的商检费用即可,检验合格后就可办理标准化备案手续。
这条通道对于支付条件为T/T的进口合同是非常好的办法,但有时许多外商不同意T/T支付条件,只接受L/C方式作为付款条件。这时,进口单位就产生了第二种困惑:如何在L/C条件下,让设备先到,再办标准化备案?
我们知道,要对外开出L/C,银行要求必须提供进口批文,要办理进口批文,必须先提供标准化备案证书。如何解决这个矛盾?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main points of construction supervision work and important role in detail.
Keywords: project management; management; role
中图分类号:U415.1前言
监理受业主的委托以合同为依据,对工程项目实施进行监督与管理。控制是监理任务的核心,从根本上讲没有控制就没有监理,控制是建设监理目标实现的重要保证,是其目标实现的必要手段。在工程项目建设中要使监理控制有成效,就必须坚持控制程序化、标准化和科学化。
1、坚持控制程序化是做好监理控制工作的前提 施工阶段的监理程序是在施工程序基础上形成的,严格执行监理程序就能使施工过程中各主要环节、主要工序处于受控状态,只有在受控状态下才能把握住施工过程中活动脉搏,适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例如,工程开工前须按监理规定程序报送开工申请书及相关施工技术文件,经监理批准后才能开工。这个程序无疑强化了施工承建单位充分做好开工前各项准备工作,同时保证监理的正确意见被采纳吸收,实现了事前控制。施工过程中坚持工序质量检查验收程序,即上道工序没经监理检查验收,下道工序不能施工。这个程序保证工序质量在受控状态,实现了事中单元质量控制。工程出现质量事故,事故处理程序保证监理事后控制。从这个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控程序可以看出,它反映了施工规律、顺序,它制约了质量系统的行动,保证工程质量主要环节,主要工序处于受控状态。
2、坚持标准化管理是做好控制工作的基础 监理项目标准化管理一般归纳为“形象”标准化管理、“现场”标准化管理和“文档”标准化管理三大标准化管理内容。 “形象”标准化管理就是把监理组织机构、监理工作宗旨、监理人员职责、监理工作程序、监理人员值班制、承包商质量体系等都要以一定的形象形式展示出来,以利从形象上就一目了然了解监理工作运行的概貌。“现场”标准化管理,就是预控、过程监控,复验和签认等都有规定程序、统一的内容要求,明确的岗位职责和相关统一标准,统一规格的图表,做到每天有监理日记、每周有协调会议纪要,每月有监理月报,同时这些日记、纪要、月报都有统一的标准规格、规定的项目内容。“文档”标准化管理,包括文件归类按照统一规格,统一标准分门别类归盒归柜,做到及时、准确和完整。 监理标准化管理内容从内涵上可分为监理内部管理标准化和外部控制标准化两个方面。①内部管理标准化是监理规章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具有可操作性,是规范监理内部组织运行行为和个人行为,使监理内部组织和个人行为的好劣从定性、定量两个方面具有可衡量性,以建立起奖优惩劣和优胜劣汰的竞争激励机制,是做好监理控制的内在保证和基础。②外部控制标准化主要是将工程质量、进度、支付结算、信息与合同管理转化成标准化控制与管理,要求施工承建单位按照监理规定的标准化控制要求进行工程实施方案策划、实施、检查、纠偏、支付与竣工。诸如,施工过程中施工承建单位必须按照监理要求的内容标准、表报形式,报送各种工程项目签证、认证、检测、评定、支付等标准图表及标准化的各种验收资料。标准化控制一方面规范了监理服务行为,有利于监理人员提高管理水平,另一方面,限制承建单位在管理方面的随意性,推动他们施工管理水平的提高,这是外控标准化的主要目的,也是外在基础。例如,监理工程师要把工程质量、进度和投资的计划、实施和控制三结合的图表制定出来,需有相当的理论和工程经验才能做出,这样就强化监理对合同的全面理解,迫使监理工程师去钻研业务与监理理论;与此同时也要求施工承建单位按照监理制定的标准化管理内容要求去做,推动他们的管理水平的提高。
3、坚持控制科学化才能提高监理控制水平和成效 科学是实践经验的总结。坚持控制科学化就是在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和工程投资中找出各自的内在客观规律和三者之间矛盾对立统一的内在联系,监理工程师遵循这些客观规律去运作,以促进合同目标最佳实现,从而体现监理工程师的控制水平和控制成效。
3.1 监理依据的科学性:监理控制成效直观表现在施工承包合同目标的实现,而合同目标的实现不仅仅取决于监理控制水平,同时取决于合同的科学性,更重要的是取决于施工承建单位完成合同目标综合素质,涉及建设各方的相互配合。监理控制的依据是监理合同和施工承包合同。监理合同主要反映业主给监理的授权范围、授权程度以及监理的物质基础,授权范围和授权程度直接决定能否充分发挥监理潜在水平和能力;物质基础决定了监理的资源投入,包括人力资源和设备投入,投人多少与高低,直接决定监理的控制水平与成效。施工承包合同是监理控制的主要依据,合同的科学性、合理性、严谨性直接决定监理控制的科学性。
3.2 监理程序的科学化:控制程序化虽然能控制相应的系统的行动,但并不能保证行动内容的科学化,只有当控制程序科学化才能更好促进合同目标的实现。监理程序的科学性表现在三个方面:①按照这些程序去控制,能否制约相应系统的行动;②能制约相应系统的行动,同时程序所涵盖的内容要满足相关要求并具科学性;③是否有利于化解和转化各种矛盾促使合同双方维护合同的严肃性,认真覆行合同中的权力与义务。 例如,施工阶段的工程质量控制程序,坚持这个质量控制程序就可以把质量系统的行动制约起来,但并不等于控制内容就合理就科学,要使其具有科学化还必须经过一系列的科学化监控,它包括预控(事前),施工过程监控(事中)和后期监控(事后),其中事前控制内容为:施工队伍技术资质能否满足合同要求;质量保证体系及监控系统设立是否满足规定要求;施工机械设备技术性能是否满足施工需要;原材料、半成品及构件是否符合有关技术标准;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鉴定与试验的科学性可用性;设计文件的会审与技术交底的科学性;测绘系统布设及精度能否满足要求。施工方案、施工技术及施工组织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审查内容包括:①编制依据的科学性;②施工程序安排是否科学;③劳动力和资源供应是否相适应;④施工的主要方法是否科学;⑤技术组织措施是否科学。事中的控制内容为:工序质量监控科学化;质量资料和质量控制图表真实性、完整性和科学性;设计变更和图纸修改合理性;施工作业的规范性和检查科学性;单元工程、分项、分部工程和各项隐蔽工程的检查和验收合理性;原材料、半成品试验与抽检的科学化;组织质量信息反馈的先进性。事后科学化监控内容为:工程验收评价的客观性,公正性,竣工验收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规范化。
3.3 监理方法和手段的科学化 监理的方式方法要讲究科学化。监理方法科学化包含监理工作方法和控制方法科学化。①监理工作方法的科学化首先表现在监理思想方法的科学性,就是要在监理实践中坚持“两点论”,用辨证的观点去正确对待和处理工程建设中遇到的问题,用公平、公正、客观,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去处理施工合同中发生的矛盾。工作方法的科学化就是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控制中分清主次,主要矛盾解决了,次要矛盾即可迎刃而解;坚持严格监控与热情帮助相结合具有中国特色的监理方法。②监理控制方法科学化,主要指在施工过程中,监理对工程项目实施进行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动态控制,以事前、事中控制为主,事后控制为辅相结合的控制方法,强调监理工作的预见性,计划性和指导性,最大限度地采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先进的计算机目标管理及科学化的统计资料分析,这些都构成控制方法科学化。
关键词:标准化;高速公路;管理
1 前言
从2011年起,在全国高速公路建设中开展施工标准化活动。今后,新开工高速公路项目要100%开展施工标准化活动,各项目驻地建设、施工工艺和现场管理100%达到标准化要求,工程实体关键指标全部达到规范要求。
施工标准化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工地标准化、施工标准化和管理标准化。工地标准化方面,要求按照标准化要求建设驻地、试验室、各类拌和站及其他施工场地。施工标准化方面,要求结合规范和各地实际情况,细化路基、路面、桥涵、隧道、绿化及防护工程、交通安全与机电工程等各项工程的施工标准化要求。管理标准化方面,要求严格执行法规标准,完善制度,优化管理流程,加强从业人员管理和培训。
通过标准化工地建设活动的开展,各建设单位逐步意识到该项活动带来的建设工地规范管理、安全施工及精品工程效果,并自觉落实和深化标准化工地建设要求。
2 工地建设标准化
通过工地建设的标准化,规范高速公路工地硬件设施的设置,消除施工现场质量、安全隐患,提高实体工程质量,提高文明施工水平,提升高速公路建设形象。
2.1 抓好路基土建工程、房建工程的砼拌和站、构件预制场、钢筋加工场等场地建设,充分发挥集中施工及集中管理的优势,实现砼集中拌制、构件集中预制、钢筋集中加工的“三个集中”目标。
2.2 抓好路面工程拌和站和碎石加工场等场地建设,实现水稳混合料集中拌制、沥青混合料集中拌制、碎石集中加工。
2.3 抓好施工、监理队伍的驻地、试验室等生产生活设施建设,体现以人为本,改善施工、监理人员的生产生活环境,提高管理效率。
2.4 抓好施工便道、便桥等通行设施建设,改善施工通行条件,确保晴雨天安全通车,为高速公路建设提供保障。
2.5 抓好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材料存放场地及库房建设,实现集中存放、保管、领用,确保不受潮、不损坏、不失窃。
2.6 抓好施工现场的临时设施、安全文明标识和安全防护设施建设,抓好人员着装、胸卡、安全袖标佩戴等工作,做到安全文明施工。
3 施工工艺标准化
规范高速公路建设施工工艺,提升施工管理水平、提高施工工效及实体工程质量,严格按照施工技术规范的有关要求,结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速公路建设实际情况,规范、细化各专业工程的施工工艺及操作规程。
3.1 规范路基工程填筑材料特别是桥(涵)台背回填材料、填筑材料以及摊铺、压实工艺。
3.2 规范防护工程圬工砌筑工艺、锚(杆)索施工工艺、生态防护喷播工艺。
3.3 规范桥梁基础施工、梁板预制(现浇)、养生、预应力张拉、桥面铺装等工艺控制。
3.4 规范隧道工程开挖、初支、铺底、二衬等工序的施工工艺,推行隧道“零开挖”进洞理念,规范开挖方法、爆破参数、初期支护、二衬施工工艺控制。
3.5 规范路面工程碎石加工、混合料拌和、摊铺、碾压工艺控制,抓好路基、路面、绿化、安全设施等各分项工程、各工序施工的紧密衔接,做到“零污染”施工。
3.6 要推广应用钢筋数控加工和钢筋模具绑扎技术,确保钢筋加工、绑扎、定位、安装精度,保证砼保护层厚度。通过采用先进的、标准的施工工艺,持续提升施工技术水平,消除各地方、各项目、各标段、各工点之间施工工艺水平高低不齐的现象,提高施工效率、提升实体工程质量、遏制质量安全通病,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态势,适应日益繁重的建设任务,使高速公路建设标准化水平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4 过程控制标准化
在标准化管理中要重点突出过程控制,加强中间检验,采取各种有效的质量检验手段进行质量控制,将各种质量、安全隐患消灭在施工过程中,确保最终工程的安全可靠。
4.1 抓好验证试验、标准试验、工艺试验、抽样试验和验收试验,抓好原材料、混合料、半成品和成品构(配)件、实体工程质量的自检和抽检,保证所规定的检测项目齐全、自检抽检频率足够、试验数据真实可靠。
4.2 抓好试验工程、隐蔽工程、关键工序(部位)的旁站监理、签认和验收,以及分项工程的中间交工验收。
4.3 推行“第三方”监控检测,路基工程要加强“五度”检测控制、涵台背回填质量检测、边坡锚索锚杆检测;桥梁工程要推行在跨径悬浇桥梁第三方监控量测、桥梁交工检测等;隧道推行初期支护检测、加强地质超前预报等。充分发挥“第三方”监控检测及监理管理的作用,从施工全过程抓起、从每一个细节抓起,强化监督检查验收,突出施工过程控制,做到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真正把技术标准、管理标准、作业标准全面落到实处。
5 施工成果标准化
要将标准化管理贯彻于高速公路建设始终,通过前面的“五个标准”以及量化指标,来最终实现高速公路建设标准化管理及提高高速公路实体工程质量的目标。做到:混凝土强度抽检合格率100%;钢筋保护层厚度安装过程抽检合格率达到95%以上,工后达到90%以上;隧道初支抽检合格率达到100%;路基弯沉合格率100%、压实度合格率95%以上,桩基完整性合格率100%,杜绝出现III 类桩;交工验收桥检无缺陷长度达到70%以上,预制梁、现浇梁、桥台、墩柱等混凝土结构完好率达到95%以上,支座合格率达到95%以上,路面性能综合指标合格率95%以上;通车时绿化(包括边坡、中分带、隧道洞口、互通等)覆盖率达100%。
混凝土、砌体(预制块)结构无明显气泡、蜂窝麻面、泌水、缺角掉块、裂缝、空洞等外观缺陷;隧道二衬外观实现“六无”(即无错台、无漏浆、无冷缝、无气泡、无色差、无渗漏);力争使每项工程都达到优质工程的标准,实现高速公路工程施工成果标准化。
6 管理标准化
为有效解决目前公路建设管理力量有限、管理水平不平衡、管理行为不规范的现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从高速公路建设管理体制、项目公司设立、勘察设计、工程招投标、征地拆迁、试验检测、设计变更、施工管理、质量安全监督、材料采购与供应、合同管理、计量支付、农民工工资发放、信息管理、信用考核、交竣工验收等各阶段管理工作中入手,进一步规范高速公路建设管理行为。
6.1 严格贯彻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度,根据项目建设规模和技术复杂程度,按照交通部项目法人资格条件标准要求,配足、配强项目管理人员。
6.2 严格执行招投标制度,按照招投标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开展勘察设计、施工、监理、设备材料、试验检测、咨询等招标采购活动,同时,将标准化管理的有关要求写入招标文件及合同。
6.3 严格执行合同管理制度,严格计量支付、设计变更、索赔等审核审批;加强履约检查,督促合同各方贯彻落实标准化管理有关要求,兑现合同承诺,高标准、高要求、保质、保量完成合同约定的各项任务。
6.4 严格执行工程监理制度,按照部颁规范和在关规定,完善监理各项制度,加强施工过程的监管,对存在的问题必须按标准化管理的要求整改到位,避免屡改屡犯。同时,各方要认真审视自身在高速公路建设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积极进行改正和完善,加强管理力量,加大管理力度,为推行标准化管理提供有效保障。
一、工程监理控制及其重要意义
控制就是指“制约一个系统的行动,用最少的信息,实现最优的调控,使之适应于环境的变化,以取得最大的预期效果”。控制是管理的重要职能,是保证目标,决策、部署安排得以实现的手段。控制的目的是确保一个系统目标的实现。
工程项目控制就是指项目实施过程中,经常地进行投资目标值、进度目标值,质量目标值与实际投资支出资、实际进度值、实际质量值进行比较,若发现偏离目标,则采取纠偏措施,以确保项目总目标的实现,这就是工程项目动态控制。
监理受业主的委托以合同为依据,对工程项目实施进行监督与管理。控制是监理任务的核心,从根本上讲没有控制就没有监理,控制是建设监理目标实现的重要保证,是其目标实现的必要手段。在工程项目建设中要使监理控制有成效,就必须坚持控制程序化、标准化和科学化。
二、坚持控制程序化是做好监理控制工作的前提
监理程序是从监理实践中摸索并总结出来的带有规律性的工作次序。
施工阶段的监理程序是在施工程序基础上形成的,严格执行监理程序就能使施工过程中各主要环节、主要工序处于受控状态,只有在受控状态下才能把握住施工过程中活动脉搏,适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例如,工程开工前须按监理规定程序报送开工申请书及相关施工技术文件,经监理批准后才能开工。这个程序无疑强化了施工承建单位充分做好开工前各项准备工作,同时保证监理的正确意见被采纳吸收,实现了事前控制。施工过程中坚持单元(工序)质量检查验收程序,即上道工序没经监理检查验收,下道工序不能施工。这个程序保证单元(工序)质量在受控状态,实现了事中单元质量控制。工程出现质量事故,事故处理程序保证监理事后控制。从这个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控程序可以看出,它反映了施工规律、顺序,它制约了质量系统的行动,保证工程质量主要环节,主要工序处于受控状态。
再如,工程款支付程序,它保证了支付这个系统按照一定顺序、一定的审批权限及相关的支付标准和要求高效有序运行,有效地控制住支付系统;其中没有监理工程师付款签证,承包商就得不到付款,这就实现了监理质量一票否决权,从而保证监理工程师在现场中心地位,故坚持监理工作程序化是做好监理控制的前提与保证。
监理程序可归纳为三大类,其一,为运行管理程序,主要为业主、监理、承包商二者之间联系及管理流程,保证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反馈。其二,为监理内部质量体系运行程序,主要包括信息收集及其传递途径;会议协调;各种监理业务处理程序;资料的分类、整编、归档、各层次人员岗位职责;建设各方的关系及其处理。这些程序运转直接影响监理工作质量,它是做好监理控制工作的内在因素,内在的根本保证。凡是成功的项目管理必须有一个高效率的质量组织体系,质量体系的优劣除反映在人员素质、专业配套、组织结构运转、效果可衡量性外,重要一条就是组织可控性,可控性依赖信息传递畅通,信息传递、反馈的途径就是程序。内部可控程序无疑来自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纵向体现命令源,责任与权限控制;横向保证职能部门配合协调和信息流程。其三,就是围绕监理任务落实制定的外在控制程序,包括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程序、施工进度控制程序、支付结算控制程序、信息管理程序、质量事故处理程序、索赔、工程变更、施工分包队伍审批、竣工验收等程序,这些程序是监理控制程序的核心与关键,它在时间和空间范围内保证先后开展顺序和衔接,保证监理监控不漏监,同时这些控制程序都在相应的系统中制约了系统的行动,保证各个系统在受控状态。监理工程师只有严格执行这些基本控制程序才能做好控制工作。
三、坚持标准化管理是做好控制工作的基础
监理标准化管理主要是指:把“三控制、两管理、一协调”三方面监理内容从形式到内容都转化为标准化管理和控制,使每一项每一步工作都有统一规定、统一要求,都有标准依据,都有定性、定量的衡量标准。标准就是对随意性的限制,因此它是控制的基础。
监理项目标准化管理一般归纳为“形象”标准化管理、“现场”标准化管理和“文档”标准化管理三大标准化管理内容。
“形象”标准化管理就是把监理组织机构、监理工作宗旨、监理人员职责、监理工作程序、监理人员值班制、承包商质量体系等都要以一定的形象形式展示出来,以利从形象上就一目了然了解监理工作运行的概貌。“现场”标准化管理,就是预控、过程监控,复验和签认等都有规定程序、统一的内容要求,明确的岗位职责和相关统一标准,统一规格的图表,做到每天有监理日记、每周有协调会议纪要,每月有监理月报,同时这些日记、纪要、月报都有统一的标准规格、规定的项目内容。“文档”标准化管理,包括文件归类按照统一规格,统一标准分门别类归盒归柜,做到及时、准确和完整。
监理标准化管理内容从内涵上可分为监理内部管理标准化和外部控制标准化两个方面。其一,内部管理标准化是监理规章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具有可操作性,是规范监理内部组织运行行为和个人行为,使监理内部组织和个人行为的好劣从定性、定量两个方面具有可衡量性,以建立起奖优惩劣和优胜劣汰的竞争激励机制,是做好监理控制的内在保证和基础。其二,外部控制标准化主要是将工程质量、进度、支付结算、信息与合同管理转化成标准化控制与管理,要求施工承建单位按照监理规定的标准化控制要求进行工程实施方案策划、实施、检查、纠偏、支付与竣工。诸如,施工过程中施工承建单位必须按照监理要求的内容标准、表报形式,报送各种工程项目签证、认证、检测、评定、支付等标准图表及标准化的各种验收资料。标准化控制一方面规范了监理服务行为,有利于监理人员提高管理水平,另一方面,限制承建单位在管理方面的随意性,推动他们施工管理水平的提高,这是外控标准化的主要目的,也是外在基础。例如,监理工程师要把工程质量、进度和投资的计划、实施和控制三结合的图表制定出来,需有相当的理论和工程经验才能做出,这样就强化监理对合同的全面理解,迫使监理工程师去钻研业务与监理理论;与此同时也要求施工承建单位按照监理制定的标准化管理内容要求去做,推动他们的管理水平的提高。
同时,若这些标准化管理得到业主的认可,只要监理都按照标准化去做,工程出现了偏差或没有达到合同要求,监理工作质量优劣也有衡量标准以利鉴别是非,客观评价监理工作,所以它是做好控制工作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四、坚持控制科学化才能提高监理控制水平和成效
科学是实践经验的总结。坚持控制科学化就是在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和工程投资中找出各自的内在客观规律和三者之间矛盾对立统一的内在联系,监理工程师遵循这些客观规律去运作,以促进合同目标最佳实现,从而体现监理工程师的控制水平和控制成效。
控制科学化包括控制依据的科学化、控制程序的科学化、标准管理的科学化、监理方法和手段的科学化及合同管理与协调的科学性。
1、监理依据的科学性。
监理控制成效直观表现在施工承包合同目标的实现,而合同目标的实现不仅仅取决于监理控制水平,同时取决于合同的科学性,更重要的是取决于施工承建单位完成合同目标综合素质,涉及建设各方的相互配合。监理控制的依据是监理合同和施工承包合同。监理合同主要反映业主给监理的授权范围、授权程度以及监理的物质基础,授权范围和授权程度直接决定能否充分发挥监理潜在水平和能力;物质基础决定了监理的资源投入,包括人力资源和设备投入,投人多少与高低,直接决定监理的控制水平与成效。施工承包合同是监理控制的主要依据,合同的科学性、合理性、严谨性直接决定监理控制的科学性。
施工承建单位的综合素质是决定能否全面覆行合同义务,实现合同目标的根本保证。选准一个守信用、重合同,综合素质较高的施工队伍是保证工程建设成败的关键。一个与承包工程的规模、技术不相适应的不合格施工承包单位,监理是难以通过控制来实现合同目标的,能做到的仅仅是通过监控把合同风险减少到一定程度。因为社会监理性质属于技术服务和咨询而不是承包,不是产品的直接生产者,它的责任是通过科学的控制促进合同目标实现,而不能保证目标的实现。
当然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是监理工程师是否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作用,通过科学的控制与管理转化矛盾,化解矛盾,把不利因素最大限度地转化为对工程项目建设有利因素,最大限度减少合同风险。因此,衡量监理控制成败不仅仅直接地表现在合同目标是否实现,在建筑市场未完全规范的条件下更重要的是表现在监理控制水平和水平的发挥,即衡量监理控制成效,一方面看所承建的项目合同目标是否实现,另一方面当合同目标没有实现时要分析产生的原因,考察监理的控制水平和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这样才能客观地评价监理对工程建设所发挥重要的不可替代作用。那么怎样考察监理的控制水平呢?那就是考察监控的科学化程度。
监理依据的科学性包括与工程建设相关的法律、法令、法规,相关的技术规范、标准、质量标准、设计文件、监理合同、工程承包合同等。这些都是监理工作之本,都是从长期工程建设与社会实践中总结提炼的科学结晶,控制是否科学化的根本就在于是否按照这些依据去控制,守“理”者不问,违“理”者必究,执法要严明,做到铁面无私,一丝不苟,既要当好工程建设中的执法官,又要做好工程质量卫道士,对监理依据要全面理解融会贯通。科学的精髓是动态的,又是不断创新的,一方面严格按照科学技术规范、标准进行监控,另一方面提高大胆创新,积极慎重引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加以科学利用。对于合同的某些条款和设计文件中的不妥之处,积极通过一定程序一定审批权限加以完善、修正和优化使其更具科学性。
2、监理程序的科学化。
控制程序化虽然能控制相应的系统的行动,但并不能保证行动内容的科学化,只有当控制程序科学化才能更好促进合同目标的实现。监理程序的科学性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按照这些程序去控制,能否制约相应系统的行动(能否把各自相应系统控制起来);其二,能制约相应系统的行动,同时程序所涵盖的内容要满足相关要求并具科学性;其三,是否有利于化解和转化各种矛盾促使合同双方维护合同的严肃性,认真覆行合同中的权力与义务。
例如,施工阶段的工程质量控制程序,坚持这个质量控制程序就可以把质量系统的行动制约起来,但并不等于控制内容就合理就科学,要使其具有科学化还必须经过一系列的科学化监控,它包括预控(事前),施工过程监控(事中)和后期监控(事后),其中事前控制内容为:施工队伍技术资质能否满足合同要求;质量保证体系及监控系统设立是否满足规定要求;施工机械设备技术性能是否满足施工需要;原材料、半成品及构件是否符合有关技术标准;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鉴定与试验的科学性可用性;设计文件的会审与技术交底的科学性;测绘系统布设及精度能否满足要求。施工方案、施工技术及施工组织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审查内容包括①编制依据的科学性⑦施工程序安排是否科学③劳动力和资源供应是否相适应④施工的主要方法是否科学⑤技术组织措施是否科学。事中的控制内容为:工序质量监控科学化;质量资料和质量控制图表真实性、完整性和科学性;设计变更和图纸修改合理性;施工作业的规范性和检查科学性;单元工程、分项、分部工程和各项隐蔽工程的检查和验收合理性;原材料、半成品试验与抽检的科学化;组织质量信息反馈的先进性。事后科学化监控内容为:工程验收评价的客观性,公正性,竣工验收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规范化。
通过事前、事中、事后一系列程序化的监控使其各项程序中控制内容满足合同要求和相关技术规范、技术标准规定,使其更具科学化。
3、监理方法和手段的科学化。
监理的方式方法要讲究科学化。监理方法科学化包含监理工作方法和控制方法科学化。其一,监理工作方法的科学化首先表现在监理思想方法的科学性,就是要在监理实践中坚持“两点论”,用辨证的观点去正确对待和处理工程建设中遇到的问题,用公平、公正、客观,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去处理施工合同中发生的矛盾。工作方法的科学化就是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控制中分清主次,主要矛盾解决了,次要矛盾即可迎刃而解(如制定工程质量目标控制点就是抓主要矛盾的典型);坚持严格监控与热情帮助相结合具有中国特色的监理方法。其二,监理控制方法科学化,主要指在施工过程中,监理对工程项目实施进行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动态控制,以事前、事中控制为主,事后控制为辅相结合的控制方法,强调监理工作的预见性,计划性和指导性,最大限度地采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先进的计算机目标管理及科学化的统计资料分析,这些都构成控制方法科学化。
控制手段包括旁站监理,指令性文件,各种会议,支付手段,严格执行监理程序,工程测量,检测试验,计算机辅助管理等手段,运用这些手段时要得当,有度、合理、有效、技术先进等构成控制手段的科学化。
4、合同管理科学化。
工程质量目标、工程进度目标和工程投资目标构成了施工承包合同目标,合同目标是一个有机整体。三者之间既相互影响又相互制约,存在着矛盾对立统一的辨证关系。监理在合同管理中决不能孤立偏面地追求某一方面,而忽视另外两方面,在控制中要合理、科学地统筹考虑目标的整体利益。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具体分析质量目标、进度目标和投资目标三者之间的关系,在矛盾中求得目标的统一,寻求最佳的项目目标控制方案,这是合同管理中最具科学化的一项工作。
关键词:企业进化管理;标准化体系;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 A
标准化体系是企业内部若干个单项标准和标准化活动的有机组合。每个单项都具有自己的特定功能,并在标准化体系中发挥特定的效应,该效应称作个体效应。众多个体效应在工作运行中有效的组织在一起,便形成了系统效应。企业在构建标准化体系的时候,既要注意个体效应,也应当注重整体效应,使个体效应服从于整体效应。此外,标准化体系建成后,还要及时优化,对标准化体系的信息进行反馈控制,将标准体系内部的各组成部分进行合理的调整等。目前,由于经济的快速增长,企业的管理模式更是更新加快,标准化体系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也日趋显著,并被很多企业管理人员所重视。基于此,本文就企业进化管理中的标准化体系应用进行如下分析探讨。
1.标准化体系的概述
1.1标准化体系的定义及特征
标准化体系,就是企业内的各种管理标准进行有机整合的整体,具有集成性、层次性、动态性及阶段性等特性,同时各标准间的联系包括系统联系、结构联系及功能联系。
1.2标准体系的系统效应
企业标准体系按照功能划分,分成个体效应及整体效应。个体效应就是在企业生产实践中所产生的特定效应,而整体效应则是指若干个个体效应在实践中产生系统总效应。在使用系统效应原理时,必须使个体效应服从整体效应。
1.3标准体系的信息反馈控制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企业标准体系运行环境,是日常工作运行中外部客观存在的综合,包括生产、管理、营销及售后服务等,是推动企业标准体系运行的动力之一。
(2)企业标准体系的信息反馈。一切系统控制都需要信息反馈来实现,信息是反馈的基础,而反馈是信息调节和控制的手段。信息反馈一般分成正反馈和负反馈。正反馈对信息有放大作用,使信息在循环输出或输入后,对系统的影响会越来越大,导致系统偏离运行中心。负反馈则相反,会抑制系统偏离运行中心,使系统趋于稳定。
1.4标准体系的组成
企业标准体系包括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及工作标准,其中技术标准是主体。标准体系结构如图1:
图1:企业标准体系结构图
1.5标准体系的构建
具体构建步骤如下:
(1)企业标准体系表的构建。由于企业标准体系的实施是由标准体系表表现出来的,标准体系表的制订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其结构一般分为层次结构和序列结构。前者是系统进行分析的方法,后者是对一定范围内的标准进行合理分析安排后的结构。
(2)企业技术标准的构建。技术标准涉及到企业日常中的生产、技术、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标准,是标准化体系的主体。可以分成多层,第一层是技术基础标准,覆盖产品标准和生产过程中的技术标准。第二层是技术研制标准,是以生产过程为对象的技术标准,包括产品设计、采购、加工等环节。
(3)企业管理标准的构建。管理标准是技术标准实施的保证,也分成几个层次。第一层是管理基础标准,是企业各类管理的统一标准,也是各部门制定具体管理方针的依据。第二层是部门管理标准,考核标准及全单位管理标准,其中全单位管理标准包括经营、设计及质量标准等。
1.6标准体系运行模式
企业标准化体系运行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将企业资源如人力资源、信息资源及物质资源等转化为输出形式,并在一定范围内达到最佳秩序,使企业标准化过程成为增值转化。此外,以标准化体系运作模式为基础,对企业的运作过程进行全方位的检测盒分析。以达到持续改善的目的。企业标准化体系运行模式如图2:
图2:企业标准体系运行模式
2.标准化体系在企业产品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企业产品从研发到成品生产共经历:产品策划、市场调查、产品设计开发、生产服务提供、生产设备的检测机控制。在具体的工作中生产流程为:投标、合同签订、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产品生产、产品营销、产品售后服务等环节。在实际生产中,每一个环节都不是独立的,都具有自己的标准体系,发挥自身的效应。每个环节的效应运用信息反馈控制原理,进行整合,便成为整体效应。具体如下:
(1)投标流程。此流程共分为接到邀标、下达任务、对文件进行深入解读、编制报告、审核投标,当接到中标通知后,组织相关人员召开会议进行投标分析。
(2)合同流程。投点目标选定后,就要进行合同签订,签订时要进行合同审定、合同修改、再审定及合同签订。
(3)原料采购流程。产品设设计好之后,就要对相应的材料进行采购,采购时提出详细的材料订单、制订合理的采购计划、采购前选派员工进行材料的市场调查、对将要采购的材料进行严格的检测及核审、最后签订采购合同,将合格材料入库。
(4)设计流程。首先进行召开策划会议,进行产品进度计划、设备开发、设计说明书、设计图纸、设计工艺、产品说明书制订等工作的研讨。
(5)生产流程。该环节主要做的工作是:制订生产任务单、材料出库的记录、加工过程的控制、设备部件的检测、成品质量检测、不合格成品的处理、生产流程改进、成品重新检验等。
(6)发货流程。该环节主要做到与客户电话沟通、确定发货情况、物流咨询、发货合同签订等工作。
(7)售后流程。产品发出去后,就要与客户经常保持电话联系,以确保和客户及时沟通及及时做好售后工作。
这诸多流程构成了生产管理的整个过程,在实际工作中应当将每个流程的操作标准化,并不断优化、完善及改进,使系统效应达到最大化。
3.标准化体系建设过程中的建议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提高企业领导对标准化体系的重视
目前,企业领导及领导层内部的管理人员将标准化体系的认识只停留在技术标准上,对建立协调统一的标准化体系的认识还远远不够。所以应对领导阶层进行标准化体系的重要性宣传,使他们对其的重视度增加,并支持标准化工作。
3.2建立合理的人才队伍
企业的标准化体系的重要任务是实施标准的制订,而制订需要专业的起草人员、审核人员,这些人员要有深厚的文字功底和专业素质,又要有一定的管理理念。所以标准化工作人员的水平高直接影响着标准化工作的展开。
3.3提高信息化水平
企业要以企业的局域网为基础,将国内外标准化活动、标准化信息、企业内部标准化管理规定及标准化电子文本进行网络化,实现标准化资源共享。
3.4强化标准化培训
为了减少员工对标准化管理体系的误解,有必要对他们进行标准化培训,以适应企业标准化工作形势变化的需要。
4.结语
综上所述,标准化体系管理具有诸多优点,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性要求。管理人员应当将企业运行中的各个环节尽心标准化管理,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最佳效益。
参考文献
[1]董尔贤.企业标准体系在企业进化管理中的作用[J].黄金,2010,31(10):1-5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用电的需求量持续增加,因而供电企业的业务范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前,面对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如何运用有利的市场条件来提高工作效率成为供电企业发展的重要内容。结合我国具体的市场情况以及供电企业的实际运营现状,运用标准化的管理模式能够不断提高供电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扩大企业的市场份额。鉴于此,提高供电企业工程项目管理标准化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供电企业工程项目管理标准化的作用
当前,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学界已经在企业标准化的研究中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果,因而在基于供电企业的自身情况,在企业运营中应用标准化管理,能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为其找到一条适合其发展的经济道路。供电企业工程项目管理的标准化工作包含以下几个方面:①建立标准化的员工考核制度,明确每个人员的工作职责,从而不断增强员工的责任感;②建立标准化的组织结构,形成上下齐心的供电企业;③开展标准化工作,制定标准化的规划,从而不断提高供电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总之,在全球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今社会,在供电企业工程项目的管理中实行标准化是企业的重要战略选择,有利于企业适应不断发展的时代要求,在提高其管理水平的同时,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展现供电企业的良好形象。
3提高供电企业工程项目管理标准化水平的具体措施
我国供电企业虽然已经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应用了标准化工作,但是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其标准化水平还比较低,仍需不断提升,以下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来论述提高供电企业工程项目管理标准化水平的具体措施:
3.1提高对标准化的认识,转变传统观念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科学管理成为企业各种生产活动的准则,而在其形成过程中,最主要的办法就是实行管理标准化。近年来,标准化管理成为供电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于规章制度比较繁多、职责不明确,并同时存在着新旧标准,虽然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实行了标准化,但是由于员工对标准化意识的认识程度不强,导致标准化工作的执行力度不够。因此,为了提高提高供电企业工程项目管理标准化水平,企业应做好标准化管理的宣传和领导工作,充分利用企业报刊、宣传栏等宣传渠道,全面落实企业的标准化管理。此外,企业还召开动员大会,通过宣讲相关的标准化规定,使员工意识到标准化的重要作用,改变“标准化工作无作用”的传统思想,从而不断提高供电企业的管理水平。
3.2建立标准化工作组织,强化组织领导作用
标准化管理工作是一项涉及供电企业所有部门以及所有员工的活动,而单纯的靠专职标准化人员是很难彻底落实的,因而,一个标准化的组织结构是供电企业实施标准化管理的重要内容,构建供电企业的标准化组织结构以及具有专业技术人员,将会促进企业标准化管理的顺利实施,并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不可替代的好处。供电企业的标准化组织机构主要由相关部门的领导组成,通过明确标准化工作的分管领导以及各自负责的日常标准化管理工作,从而形成完善的企业管理网络,彻底落实标准化管理工作。
3.3完善企业管理的标准化制度
在标准化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必须要具备一套完善的标准化管理制度,支持管理工作的进行,并进一步规范企业的各项工作内容。①要规范标准制度的时间和内容,避免各种制度出现重复、交叉的内容,尤其是防止相互矛盾制度的;②及时修订各项标准和制度,特别是针对专业化的管理岗位,对工作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逐月的考查,并在员工的月度绩效中考虑相应的考核结果内容,从而不断实现员工管理的标准化;此外,标准化管理是一项涉及范围比较广泛的经济性工作,因而为了提高供电企业的标准化管理水平,应当建立一个具有较强操作性和实用性的标准化管理系统,实现各个部门以及各位员工之间的办公自动化查询系统,通过查询和打印相应的标准化工作制度,方便员工及时了解企业的最新标准管理动态,从而推动新的标准管理制度的实行。
3.4重视员工队伍的建设,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
供电企业的标准化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复杂工作,仅仅依靠领导的管理是不够的,需要供电企业上下齐心协作。①要规范企业的用工制度,及时变更与员工的劳动合同;②建立健全企业的招聘制度,实行统一招聘、择优录取的考核管理;③加强员工的培训管理,不断提高员工的综合制度。在员工的技能培训中,要结合员工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并对培训形式进行创新,进而提高培训的实施效果。此外,对于不同岗位的员工要进行不同的培训,大力实施师傅带徒弟、岗位训练等各种培训活动,从而不断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实现岗位晋升与能力相符的联动机制,并通过相应的奖惩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的学习和工作积极性,进而大力提升供电企业的员工队伍素质。
4结束语
【关键词】电力系统;物流作业;标准化
随着物流行业的不断发展,物流标准化成为物流管理的发展趋势和变革方向,电力系统的物流作业也必然顺应这一趋势。电力企业物流领域在进行标准工作管理改革时,应当综合当前电力企业的发展现状,运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挖掘当前的物流存在的问题,实现电力系统物流发展的标准化管理。
一、电力企业物流标准化概述
电力企业的产品主要是无形的电力,电力企业物流作业与传统的物流作业具有一定的不同。传统的物流业包含了运输、仓储、包装、装卸、配送、信息传达等多方面的工作,而电力企业的物流主要是原材料、零配件的采购、运输和配送以及电力的供应,设施备品配件的仓储。电力企业也存在着产品的发货、运输、配送和出售等业务,因此电力企业的物流管理也需要顺应物流标准化的发展趋势,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革。
电力企业标准化管理符合现代物流发展的突出特点,是电力企业提高经营效益,节省劳动力成本的主要举措。电力企业物流标准化管理是电力企业实现现代化的主要条件,其将物流系统的整体性和便捷性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将产品采购和电力工艺作为物流作业的重点,将物流管理与企业成本管理、信息管理、网络管理和组织管理充分结合起来,通过对现代物流业的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进行践行和应用,加强对标准实施情况的监督和完善,使电力系统的物流作业实现整体统一和内部协调,以求提高电力企业的经营效益和规范发展。电力系统物流标准化发展还应当建立在信息化发展的基础上,以使物流信息的传递能够实现快捷性和准确性。物流作业的信息化发展能够使电力企业的每级领导通过对仓储资源的信息查询充分掌握仓储资源的出入库情况。
电力企业的物流标准化改革需要从两方面入手。完整的物流系统不仅需要具备物流所需的硬件设备还需要建立信息、管理等体系。当前的电力企业物流作业处于起步阶段,在此阶段应当首先建立物流作业标准。硬件体系需要符合硬件标准,其他体系以软件体系为标准。硬件标准是物流作业过程中的合同签订、原料采购、运输、仓储出入、配送等环节需要遵循的逐项原则和要求,包含合同订立的标准、原料规格、硬件配置等标准。软件标准主要是物流作业需要遵循的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作业标准,物流的信息传递代码,文件格式和标准,操作流程和技术指标等。在电力系统的运行过程中,电力企业能够根据本企业的特点制定适当的标准,并将这些标准付诸实施,企业的物流管理就能够趋向规范秩序,物流的流通速度会得到提高,物流的质量和效率也能随之提高,企业就能够耗费更少的成本而取得更多的效益。
二、电力企业物流标准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1.电力企业未能充分重视物流作业
电力企业的物流作业处于起步阶段,部分企业的管理层未将物流作业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物流意识淡薄,物流作业的效益潜力未能充分发挥。物流行业的发展虽然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但是物流在其他领域的运用和发展还未能取得新的进展,在企业中的发展潜力没有受到重视。
2.电力企业物流作业的信息化程度低
物流作业的标准化建设离不开信息技术的运用和发展。在电力企业中信息技术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在物流领域中更多的采用传统的纸质记录法,网络和计算机的运用十分落后,信息管理中的信息容易出现误差,资源的共享性差,信息不能及时有效传递。
3.电力企业物流作业成本不足
物流管理需要得到资金和物质的支持,物流过程中产生的费用需要进行合理的控制。但是当前电力企业没有建立物流会计管理制度,物流的费用和成本一般都记录在总费用之下,这样无法详细反映物流运作环节的费用。物流环节多,物流管理不规范,仓储保养、采购招标、装卸费用等没有明确比例,信息不一致都会导致费用增加,使得企业没办法通过规范化管理对物流的效益进行衡量。
三、电力企业物流标准化改革的措施
1.强化物流意识,建立物流标准
首先,企业的管理者应当认识到电力系统物流标准化管理的重要性,通过对物流标准化认识的加强,强化企业的管理。其次,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特殊情况和国家、行业的标准对电力企业的物流标准进行细化和分级。物流标准应当经过具体的实施和核实,对物流作业结果进行分析改进,采取措施防止标准化弊端,在实施中促进标准化的不断完善。
2.建立信息系统,加强信息传递
电力系统物流管理的信息传递代表着物流标准化的程度。电力企业应当在企业与制造商、供应商之间、企业与用户之间建立网络和信息技术的连接,通过信息的及时传输实现信息的共享和共用,实现物流标准化管理。
3.建立物流平台,进行分段核算
电力系统的物流标准化建设需要在电力资源各方建立统一的物流平台,实现物流过程的协调性和整体性。另外,应当将企业的物流环节进行分化管理,对每阶段的费用和成本进行核算,最后做出总结。
四、结语
为了促进电力系统物流标准化的实现,电力企业的管理者首先必须建立物流意识,将物流的标准化管理作为学习的内容,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加强对物流环节的管理,建立物流标准化管理制度,实现电力企业物流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胡园园.电力系统物流标准化问题的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12(5):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