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信息技术的数字化

信息技术的数字化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9-17 15:03:2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信息技术的数字化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信息技术的数字化

第1篇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 数字化;策略

信息技术是高中的一门基础课程。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借助数字化的学习资源,有助于提高课程教学的效率。在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的现在,数量庞大且种类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都在互联网上进行集中、更新和扩散。教育活动也受到信息化的影响,不断发生变化。利用数字化的学习资源,极大丰富了教育的内容和信息,而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有效利用,成为当今教育的新热点。下面就数字化学习资源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进行探。

一、转变教师的观念和态度

面对新兴的信息技术, 教师如果没有先进的指导思想和现代化的教育理念, 再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也发挥不了作用。首先要转变、更新的就是教师的教育观念,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知识观、人才观;要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的信息技术意识,使他们对教育技术的发展而引起的教育思想、教学结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重大变革有一个明确的理论认识。

其次, 教师对新技术的态度影响到技术的应用以及教师角色的转换。由于思维定势和多年的习惯,一些教师满足于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或老式电化教学手段,对新技术存在“晕车”现象。 对此,应鼓励教师以积极的心态迎接考验和挑战, 对新技术既要防止“技术万能主义”,又避免陷入“技术无用论”或“技术黑洞论”的泥淖,对新技术不排斥、不回避,树立良好的信心,有选择地运用信息技术。

二、加强信息设施信息资源

建设的应用和研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教师的信息素养的再提升还离不开技术的新发展和硬件的新装备,

1.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要合理布局,能够考虑到绿色环保, 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并能彰显特色;

2.建成光纤到校及其数据中心,教学区域有无线网络覆盖, 移动教育无处不在;

3.多媒体制作设备配备齐全(打印机、扫描仪、视频捕捉卡、数码相机或数码摄像机等一应俱全);

4.学校实现“班班通”,每班拥有 1 套多媒体教学设备(含投影机、视频实物展示台及计算机等);

5.学校装备数字化实验室、科学实验室、虚拟现实实验室、机器人实验室等。方便教师使用的信息资源,是信息资源开发建设的根本要求,也是教师信息素养提高的另一重要途径。

三、注重教师培训打造队伍

我们希望通过培训, 打造一个可以引领学校发展的团队。这个团队应该至少由四支队伍组成:

1.校长班子组成的领导团队,其接受的培训应该由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内容以现代的办学理念、先进的治校思想、信息环境下学校核心文化、信息化通识培训等为主,目的是提高信息技术环境下校长的领导力;

2.中层干部和班主任组成的行政团队,其接受的培训应该是由上级教育师资培训部门组织,内容以改造传统行政管理、教育管理,掌握信息化服务、网络化管理技能和信息化通识培训为主, 其目的是提升学校中层干部和班主任在学校管理、 班级管理中的行政执行力;

3.学科教师组成的执教团队,其接受的培训应该以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效整合、课堂有效教学、网络教研、新课程改革和发展为主,其目的是增强学科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 从而提高课堂的效率;

4.信息技术教师组成的技术支持团队,其接受的培训以网络安全、网络管理、应急响应、系统软件部署与运维、系统分析与设计、最新前沿技术为主,目的是加大技术保障力。

四、教学一体化平台建设

由于信息技术教学本身具有较强的理论化特征,传统教学模式体现出了典型的封闭型和单一化特征。以网络技术为基础,打造一体化教学平台成为新时期信息技术教学转型的首要任务。如果从教学资源的选择、教学进度的统筹、教学模式的评估以及学生反馈信息等各环节通过网络环境以动态的形式呈现出来,构成新型一体化教学体系,必将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转型提供创新型思路,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注入现代化元素。一体化教学平台的建设包括信息资源的统一管理、利用等流程,譬如学校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将教学任务和学习安排以数据资源的形式存放在学校信息技术教学数据库内,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依托网络环境进行资源检索利用。此外,一体化教学平台也包括教学成果的反馈与评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展,通过学校统一平台进行自主学习与检测,很大程度上减小了传统教学的周期。该环节也是一体化教学平台的评估阶段,学校在局域网技术的支持下,打造学校内部教学成果动态公示系统,以便教师对自己教学模式的反思与调整,显然从教学资源的统筹利用、学习反馈以及教学模式的反思等诸多环节实现了一体化模式,为信息技术教学转型提供新趋势。

五、以局域网为基础打造“空中课堂”模式

第2篇

【关键词】工业电气自动化;数字技术;应用与展望

引言

从数字技术目前的发展来看,其所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泛,而工业作为我国的一项重要的经济产业基础,在电气自动化实施的基础上也在朝着数字技术不断的发展与创新。不可否认,数字化技术对我国工业电气自动化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以其独特的技术优势推动着工业电气向数字化、智能化和自动化不断的进行着,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而在这种应用之中,数字技术与工业电气自动化的实施还有着更加优越的发展前景。

1、截波冲击试验

截波冲击试验一般是波尾阶段的波形,采用的是负极性截波,在此实验之中,其一定要与全波冲击试验仪器相互交易进行。全波冲击试验在进行的过程中,需要对突发性的短路试验变压器所会出现的反应进行测定,该实验的实施要在短路试验之后再进行。截波冲击试验具有两种实验方法:一种是采用工频耐压做为预激磁电压,并将其电压进行一定的降低,然后一直将到局部放电实验条件下的电压水平在保持几分钟时间的情况下,在对局部放电的情况进行测量;另一种是采用Um为预激磁电压,同样将其给予降低,然后将其一直到局部放电实验条件下的电压水平在保持几十分钟的情况下,对局部放电的情况予以测量。通常,在截波冲击试验中,电源的频率是不会对局部放电实验情况下的放电量进行影响的,但是在,带电电极表面和接地电极磁场较强却是两个比较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实验所需要的场地一定不能受到噪声的污染,对于局部放电也需要给予一定的隔离。从其实验之中可以发现,在截波冲击试验中其借助了计算机系统和监控系统,这样就要降低了实验的危险性,同时也可也保证实验可以在一个更加顺利的过程中来完成。

2、数字化技术在工业电气自动化领域的应用

2.1较强的可操作性

在数字技术中,无论多么庞大的信息数字量、模拟量都可以准确无误的识别出来,同时还不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出,既安全又轻松[1]。在其平台之中,其所实施的开放性的发展有效的提高了代码的使用效率,并缩短了编程的周期,而微软技术所开发的标准语言、规范化的示范平台,以及系统的集成性和灵活性优势,在市场中的占有率非常之多。从数字式变电站的普及与应用来说,其采用的都是微机化和数字化程度比较高的配置,不仅占用的面积和使用的配置设备有了减少,在回路上也比较简单,但是却有着操作简便和减少成本的优势,有效的达到了资源的共享。

2.2可靠性高

数字技术大多所使用的都是网络系统和技术比较先进的智能化电气系统[2]。因此,在工业电气自动化领域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不仅减少了冗余的传统设备,在操作上还非常便捷,准确率也比价高,而数字化技术中光纤网络和互感器的使用也有效的提高了工业电气自动化在使用中的性能和安全性。在工业自动化领域中,其所使用的仪表、仪器在智能化、网络化和数字化上的实现,不仅是电气从模拟技术相数字技术进行了转变,同时因其技术含量高、市场占有率大、定位明确的优势,有效的赢得了市场。

2.3性价比好

数字化技术在工业电气自动化领域中的应用,不仅保障了电气在自动化上的实施,更重要的是其具有着智能化形式好、决策信息量丰富、通信能力强和结构清晰的优势,这样就有效的节约了工业生产的成本,保证了工业生产的质量。在数字技术的应用之中,开放性的系统造就了数据共享和工业电气自动化的应用,为工业电气的技术改造和实际应用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从电气中的化学仪器来看,样品测试、极端环境操作、定位、评估、在线分析、数据信息的输入输出、技术链接等都可以实现,而在计算、处理的效果上也更加的准确与优化。

3、GPRS环境下数字化技术的相关展望

在工业电气自动化领域内,虽然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为工业电气自动化的实施与发展提供了很强的技术支撑,同时也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但是其却无法将数字化发展的弊端掩盖起来。当今社会,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时间还不是很长,因此严重存在着标准模式不同于、网络技术落后和技术操作人才短缺的情况,因此,目前工业电气自动化中的智能化水平还是比较低的。在这种情况下,数字化技术正在朝着一个新的方向发展,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GPRS技术。GPRS作为一种新兴的移动数据通信业务,其所采用的是一种分组交换技术,科室有效的实现数据的分组发送与接收,同时用户也可以永远在线,其按照流量计费的方式大大的降低了服务成本。基于GPRS技术组建的热网远程监控系统具有多个方面的特点优势,其所具有的永远在线、按流量计费、高速传输、组网简单灵活、防雷击和通信链路由专业运营商维护的特点在工业电气自动化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面对数字化技术在工业电气自动化应用中的不足,展望GPRS技术在数字化技术中的发展前景,在GPRS系统环境下对工业电气自动化的加强可以通过三个方式来进行完善:采用光纤连接,实现就地化安装、运用GOOSE虚端子概念、加强程序化操作理念[3]。电气自动化的良好运作需要在标准化的程度接口上实现,因此在PC平台上将MES和ERP系统进行连接,将TCP/IP作为办公环境通讯的标准,这样就可以有效的满足使用者的不同需求,以此来促进电气自动化的发展。GOOSE虚端子在经过不断的改良发展中,不仅使工程的调试变得更加的简单移动,还可以在测控装置和智能终端中将信息交互的情况显现出来,和二次回路相比较,其包括信号管理在内的多个监控工作都变的更加简单。数字技术作为一个软件系统,执行力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操作的过程中一定要按程序来实施,这样才可以将整个系统的功能完善,才可以有效的促进工业电气自动化的发展。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工业电气自动化领域中,数字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处理途径,在工业电气自动化中的实施有着良好的效果,同时系统的操作、管理、控制都实现了全面的自动化。虽然,其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但是技术的发展和创新会将这些困难有效的克服,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中一定会更加的完善,使我国的工业化程度得到更加有效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马建华.数字技术在工业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与创新[J].制造业自动化,2012,(06):76.

第3篇

关键词 博物馆;数字技术;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0)22-0182-02

0 引言

随着互联网的壮大,新的虚拟世界正在直追我们的现实世界,很大一部分社会活动都已在网络上开展。数字技术是当代高新技术的领头羊,是电子技术发展所带来的产物,数字技术的应用已经广泛渗透到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网络结束了文化与技术、工作与休闲、艺术与商业的对立。在信息空间中人们可以更快捷,更高效,更低廉地交流信息和获取知识。这将是一种崭新的节约能耗和资源的方式,利用数字化技术于文物展示和应用,不仅高速、高效,而且可以做到文物的无损化应用。

1 数字化博物馆的内涵

数字化博物馆是以博物馆物理实体为基础,在信息网络平台上建立的一个信息服务体系。数字博物馆是物质博物馆在数字网络空间的再现和补充,具有网络化、智能化、虚拟化的特点。数字化博物馆与实体博物馆一样,同样具有对文化遗产的保管,研究和陈列。数字化博物馆包含的内涵较多,既可以是博物馆的数字化管理,而且目前我国博物馆已经处于信息化建设的初期,以南京博物院、河南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和故宫博物院为代表,其中南京博物院和上海博物馆全面开展了信息化的建设,建设了安全监控、消防自动控制系统、楼宇机电设备自动控制系统、通信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系统。博物馆的数字化也可以是传统博物馆运营方式的转变,以数字化技术为媒体的业务拓展,如数字展厅、网络博物馆展出等。博物馆数字化,则是指博物馆各个工作方面全面地采用数字技术、信息技术为常用工具,使电脑成为日常的工作平台,更高效率地为文物的保存和利用服务。

2 发展数字化博物馆的必然性

2.1 发展数字化博物馆是文博事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

近年来,全世界范围对“遗产”的概念发生了质的升华。现实博物馆的技术手段针对的是文化遗产的静态结果,都是有形实体,而有形实体能够给人以直观性,以及身临其境的感觉,但是无法进行动态过程和无形遗产的收藏,同时也难以体现文化遗产的多维信息之间的相关性,这也是传统博物馆的弊端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急需要进行变革,而传统的博物馆无法适应遗产范围拓展这个根本性的变革。

2.2 数字化博物馆是人类文明新一代客观遗存物的征集、收藏单位

数字化博物馆能够保证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交叉融合,是把科技与文化相结合起来的文化交流传播的一个崭新的高科技艺术领域。博物馆数字化是现实博物馆为适应当代信息化社会而对博物馆功能、组织、工作的再定位。我国博物馆长期沿用“通柜、实物加说明牌”的陈列手段,难以诠释展品内涵,并且也难以吸引生活在信息时代的观众。上述问题是我国博物馆所面临的重大难点,它们阻碍了博物馆的发展,但合理地应用数字技术,在很大程度上能解决这些问题。

2.3 数字化博物是组织工作发展的必然要求

博物馆数字化涵盖了文博工作的收藏、保管、研究、陈列、教育、市场等所有的工作内容。数字化博物馆是在现实博物馆信息化基础上的质的提高和升华,无论从内容或者效率都远远超越了现实博物馆。博物馆工作人员通过计算机能够在任何可以和Internet连通的地方进入到自己博物馆的局域网中,甚至可以利用移动电话、笔记本等一类信息设备无线接入Internet,实现信息交流,这对进行外出展览、调查等工作的人员极具实用意义。

3 博物馆数字化的发展策略

3.1 积极应用数字技术

谈到数字技术,就不可以不提到虚拟现实技术,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是20世纪末才兴起的一门崭新的综合性信息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本来是美国军方开发研究出来的一项计算机技术,虚拟现实融合了数字图像处理、计算机图形学、多媒体技术、传感器技术等多个信息技术分支,大大推进了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虚拟现实技术在博物馆的数字展示中具有巨大的魅力,能够弥补数字技术的虚无性,能够给游览者更多身临其境的感觉。

3.2 要进一步发挥国家文物局已开通的“中国文博”政府网站功能

利用各地现有文博网站,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系统整合,这也是博物馆数字化的一个重要渠道。通过建立各种局域网或接人各种广域网实现网络化,以及建立连接国家文物数据中心、分中心和数据节点的文物信息网络,就可以实现国家文物局、省级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和重要文博单位的互联互通,为文物信息的共享以及交流提供了途径。

3.3 加快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推动信息科研成果的普及与应用

我们既要从自身来培养专业的博物馆数字化工作人员,但是这不是说我们要闭门造车,在加强自己发展力度的同时,也要借助社会力量和公共资源来满足博物馆在数字化发展。一般来说,在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初期,应该聘请相关的数字化专家进行考察,针对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的需求提出具体意见,并确定可行的建设方案。建设完成后,维护工作至关重要,维护工作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内容的维护与更新;另一方面是系统的维护与升级。博物馆应该充分借助社会专业力量,切实做好博物馆数字化建设工作,并且作为博物馆来说,更多的具体工作采取社会化或外包的形式是比较理想的方式之一。

4 结论

国家文物行政部门有必要加强文博信息资源的管理,从总体上全国文博系统的信息化建设进行指导和协调,并且积极推进文物、博物馆信息资源标准化研究工作。博物馆数字化建设有其自身的特点,其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和把握博物馆的业务工作,博物馆数字化发展可谓是任重道远,仅仅有数字化技术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博物馆的专业内容,是充分分析博物馆的特色,通过使用数字化技术使得这些特色更加突出和鲜明,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这才是目的。博物馆数字化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也是迎合大众需求的一种途径,做好博物馆的数字化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洪光.对博物馆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博物馆研究, 2007(3).

第4篇

【关键词】 现代化电子信息技术 特点 现状 应用 改进措施

现代化电子信息技术在交通运输、工程管理及航空航天等行业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尤为突出。现代化电子信息技术是现代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现代化产业的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有着巨大作用。现代化电子信息技术具有诸多优势,能够最大限度地拓展现代化产业的发展领域。

一、现代化电子信息技术工程

电子信息技术工程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是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对信息进行采集、储存、综合整理,最终实现对现代化电子信息的处理。随着社会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信息技术工程已融入到各行各业中,为行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挑战与机遇。现代化电子信息技术通过与多种科学技术相互协作与发展,进一步扩大了电子信息技术工程的发展空间,提高了电子信息技术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二、现代化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现状

电子信息技术是一项高科技,其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经济全球化作为当今世界主题,极大地推动了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其逐步成为我国经济的基础支撑之一,推进了我国产业转型的步伐。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电子信息技术将传统的电子信息模拟系统转变为电子信息数字化系统,从而带动新产品的研发,最终实现高安全、高精确度、快速率的现代化电子信息技术工程的发展。

三、现代化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

1、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工程管理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必要条件。电子信息技术应用于工程管理中,大大提高了工程管理质量水平,进一步促进了工程建设的稳定发展。在工程管理中,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1)数据处理人员利用电子信息技术进行工程基础信息的录入、储存等数据处理工作,为工程质量提供基础保障。2)工程设计人员利用现代化电子信息技术对工程进行方案设计,运用精确的计算法则进行数据计算,提高工程设计方案的可实施性。3)企业管理部门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建立工程管理信息网,将工程的有关信息进行汇总归纳,实现数据共享,保障工程实施的进度。4)企业决策者可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对相关管理部门下达指令,提高各部门间的配合度,共建高质量工程。

2、在航天航空中的应用。在航天航空领域,电子信息技术为卫星的发射和航空领域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卫星的定位技术、导弹的发射、战机的战斗力测试中都应用了现代化电子信息技术,大大提高了航天航空事业的发展速率,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提供了有力保障。

3、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现代化电子信息技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饮食方面,我们利用电冰箱、微波炉等电器设备进行食物储存及加热。在生活中,我们利用电脑、电视机等电子设备对世界进行更多的了解,扩展视野和丰富阅历。我们所使用的这些日常设备中均运用了电子信息技术,它们极大地提高了我们的生活质量。

四、促进现代化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方法

当前现代化电子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与此同时涌现出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空间。应该清楚知道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才能保证电子信息工程的长远发展。

4.1增强企业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核心之一。对于电子信息工程建设,创新尤为重要。在建设中要加强企业间的合作,善于发现问题,采用发散性的思维去解决问题,促进现代化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提高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使电子信息技术向多元化方向推进。

4.2提高政府对电子信息技术的重视程度

政府应为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加大重视程度,提高对其的政策支持,携手企业共建优质的电子信息工程,从而使其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五、结束语

在现代化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电子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到各个行业中,为我国产业自动化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今后的日子里,人们应该提高对电子信息技术的认识,不断探索与研究,寻找出更好的提高现代化信息技术的相关控制措施,将现代化信息技术的稳定性、安全性、高效性提高到最大程度。提高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为我国现代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保障,进一步促进我国现代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 考 文 献

[1]方燕.浅析电子信息工程的现代化技术应用[J].无线互联科技,2015.

第5篇

关键词:图书馆;数字化;网络化;信息资源;特征

一、图书馆信息资源应用现状概述

数字化、网络化成为图书馆革新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图书情报科学不断深化,形成信息化服务型特征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对提升图书情报科学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政府逐年加大图书情报科学的投入力度,保障了图书情报科学在数字化、网络化的飞速发展,全国各地内,不断提高当地“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蔼然兴起。

二、数字化图书馆信息资源应用特征分析

1.数字化图书馆整合新媒体,实现全媒体服务

根据政府官方报道,截止我国“十二五”规划末期,我国图书信息情报工作体系将基本形成覆盖全国省、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的数字图书馆服务网络。数字资源总量将达到10000TB,其中每个省级数字图书馆拥有资源100TB,每个市级数字图书馆拥有资源30TB,每个县级数字图书馆拥有资源4TB。数字图书馆还将通过新媒体使图书馆服务的覆盖范围扩展到互联网、手机、电视、智能移动终端等,实现全媒体服务。

2.数字化图书馆走向“数据海”和“智慧化”

当前,数字图书馆技术正在发生着数据库到“数据海”的转变。数字化书籍迅速增多,信息的形式和分类也愈加丰富,从传统书籍、影视、图纸、照片到网页上的各种消息和上述信息之间的关系与衍生物,几乎是无所不包。数字化图书馆的海量信息通过数据挖掘、语义分析、跨媒体等技术的逐渐转变,更方便人们使用知识而构建起巨大的知识网络,随着民众“全民百科”和全民参与的热情,大大增强了对科学研究的支持,也大大地改善了我们的教育和学习环境。未来数字化图书馆将更加主动化、专业化和智能化。

3.未来数字图书馆发展重点侧重技术层面的研究

注重在新型体系结构和存储技术、知识挖掘技术、跨媒体搜索与推理技术、主动信息服务技术、自动翻译技术及数字图书馆新型展示技术等诸多方面实践与进一步研究拓展。面对数字资源呈几何级增长、用户数量迅猛倍增的发展趋势,对数字图书馆技术以及数字图书馆的工作效率、系统安全、信息保护、版权保护等问题进行再开发与研究,致力打造数字图书馆核心技术的引擎。从而推进我国文化发展与公民素质整体不断提升。

三、数字化图书馆信息资源应用拓展研究

1.服务多样化带来管理方式转变

数字化图书馆应用与服务体系的构建应加快推进数字化新服务模式应用。从知识发现与推荐、知识分析与挖掘、移动图书馆、学术交流社区建设等方面,理论结合实例,探讨未来服务模式的发展方向。剖析数字图书馆各种新服务的研发技术,加深对各种服务的理解,促进各种新服务的评价和使用效果。

2.商务智能化与知识管理的系统集成

知识管理和商务智能有交叉和重叠的关系,商务智能把数据转换成信息和情报,知识管理系统给这样的信息和情报附加意义。虽然知识管理的技术目前尚不如商务智能化成熟,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两种系统会从彼此借鉴技术和激发新的方法,并达到一种集成和整合,因为两种处理系统是补充的,并不是彼此依赖的。要提升图书馆的决策和核心能力,需要知识管理和商务智能化系统的集成、综合,这样的集成管理也可以提高图书馆信息处理能力和知识共享。

3.强化版权的保护观念逐渐提升

随着图书馆知识管理实践的深入推进,基于社会不同层面以及不同职能的知识管理结合碰撞和探索将会显现,越来越多的图书馆与知识产权和相关管理部门将会更多地接触。因此,图书馆应尽快树立版权保护观念和措施。

4.重视图书馆的知识管理规划作用

随着各种“数字化图书馆知识管理理念”的引入,越来越多的图书馆管理者认识到知识管理规划对于数字化图书馆知识管理的价值。知识管理的规划已经成为知识管理实施的首要步骤,知识管理规划应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最主要的是服务目标、知识员工培育和IT技术平台构建,从而保障图书馆知识管理体系有效推进和成功。

随着数字化图书馆的快速发展,知识管理对于大部分图书馆管理者而言虽未形成明确的预期,但是从知识管理的长远来看,必须重视知识管理的知识传播和推广效力。图书馆知识传播涉及社会各个行业以及政府和教育界层面,需要由多方来共同推动和完善传播体系。

参考文献:

[1]谭定英,陈平平,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化图书馆研究,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10(3).

[2]张永明,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服务创新,中国成人教育,2009(3).

[3]石秀春,试论图书馆的知识管理与工作创新,情报资料工作,2009(3).

第6篇

关键词:数字化;工程测量;测绘新技术;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 [TU19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数字化与测绘技术

测绘技术随着工程测量的要求不断的发展和变化,同时其发展又与数字化等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在实践中,测绘新技术主要有地图数字化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和数字测量技术等。具体而言:

地图数字化技术,是对原有纸质地图的数字化处理以方便工程测量的应用。具体而言,该种技术是对精确度和比例尺满足一定要求的纸质地图通过手扶跟踪数字化和扫描矢量化等处理方式将纸质地图的信息传输到计算机,并且经过一定的编辑完善,形成与原地图相应的数字化地图。该种技术的应用在保证地图准确度的同时能够实现对其应用的高效和便利等。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是计算机、空间科学和遥感测绘技术相结合广泛应用于某系相关领域基础平台建设中的一种测绘技术,它是地理空间信息测量和显示的重要方式。该技术的应用能够对相关数据和信息进行有效的采集、存储、管理分析等,并且能够以一种立体方式呈现出来,能够实现相关信息的预测和空间提示并且能够起到辅助决策的作用。

全球定位系统,也便是我们常说的GPS,它能够提供实时、精确的三维坐标和速度等信息,在车辆导航、市政规划建设和航空航天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的发展与信息技术及数字化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遥感系统是在充分利用目标物几何形态及其空间位置、其他相关物理特征进行测绘的一种技术。该种技术的实现是依据目标物发射出的电磁波来探测地表的物体发现其基本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完成相关的测绘工作。

而数字化摄影技术则是在摄影测量技术以及数字影像技术的基础上结合计算机和数字影像匹配、处理及模式识别等技术实现对相关目标物的测绘。该种技术主要应用于比例尺较大的地形测图和面积较大的测量工作中,通过该种技术的应用我们可以得到数字化的影像地图,从而方便工程测量工作的完成。

数字化背景下测绘新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基于数字化的测绘新技术应用到具体的工程测量中时,会根据具体工程的地形、地质等自然因素以及拟建工程的性质等选择最优的施工控制方案,综合各种测绘技术实现相关信息的数字化及其向工程实物的转化。在数字化背景下,实现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包括控制网络的建设、变形监测和地下管网的监测等。

工程测量的前提是有效的工程控制网的建设,因为其性质和规模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体工程测量的精确度,因此,我们在工程测量中应该综合考量各种测绘技术的优缺点建立一个有效的测量控制网以保证工程测量的精准度。从工程控制网的规模与测量结果精确度的关系来讲,规模与精确度成为一种反比例的关系,即小规模的控制网具有较高的精确度。就具体的测绘方式而言,从成本、建设工期及精确度的角度考虑,GPS系统成为控制网建设的最佳选择。通过该种系统建立起来的工程控制网在工程变形监测、勘探和施工等的工程测量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该系统多采用载波相位静差分的方式来实现控制网的建设,以保证工程测量中对于测量结果精确度的要求。工程控制网建设中使用GPS系统无需点间的通视,因此对于三角锁的边长没有严格的要求,能够实现线路坐标控制的一致性,解决传统三角锁测量技术应用时存在的误差问题,从而有效的提高测量的精确度。

变形监测在工程测量中应用的范围为水库大坝、高层建筑的位移等情况的监测,其使用的环境相对复杂,且前侧对象多为体积较大的建筑物,对于监测的技术也有更高的要求,因此测绘新技术便有了应用的空间和需求。在数字化发展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测绘新技术来构建精度较高的变形监测机制,以得到精确度为毫米级的监测数据,甚至更为精确的相对垂直监测和平面位移的数据。

测绘新技术在地下管网的测量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由于每个工程的性质和施工内容存在差异,工程经过市区或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地域的现象常有发生,因此,在工程前期实现对已有地下管网的测量,对工程测量精确度和工程的顺利进行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对地下管网进行测量时,应该在充分了解工程所涉及地区的地下管网的种类、材料、设计施工方式等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和方法,以保证对地下管网测量数据的精确度和测量工作的效率。

测绘新技术的发展和完善

测绘新技术在工程测量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信息技术及数字化的发展测绘技术也会在实践需求的基础上有新的发展。这种发展是对现有测绘技术的一种改进也是各种技术的综合应用。

就现有技术的改进而言,应该发现现有测量方式在数据的实时性及测量方法上的问题。现有测绘技术在应用中能够带来工程测量数据准确性的同时也会存在数据和信息传输处理中的延时问题,因此,为了保证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效果,应该不断提高各种测绘技术的数据传输及处理的速度和精确度,实现数据处理的同步性从而保证测绘技术实时性的实现。数据传输速度保证的同时还应不断的完善测绘新技术所使用的数据测量和采集方法,使每种测量方法能够有效的运用到各种环境中,实现测绘技术应用范围的扩大和推广,同时保证测量数据的精确度。

在原有技术不断完善的基础上,结合新技术背景下工程测量的要求及测量技术的发展方向,不断探索新的测绘技术发展方向。在各种测绘技术独立发展的前提下不断的探索各种技术间的结合点及其综合运用。就地球遥感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而言,它们在工程测量中独自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够通过对工程测量对象物理特性及地表特征等的感应实现相关的监测目标,每种系统都会有新技术的更新换代和升级。但是在数字化技术不断发展和信息网络技术不断完善的背景下,三者也存在着一种技术上的整合及综合利用的可能性。在工程测量中,我们可以将三种技术有机结合在一起,实现一种在线连接和对信息的实时处理以及不同系统的优化组合利用。这三种系统的整合利用通过利用某一定位模式直接的对地观测实现遥感信息对地定位、侦查、指导等工作实现一种空基的集合建设,三种系统车载等定位导航和对地面目标的定位、跟踪等实时工作,实现一种地基的整合利用。这两者的实现与测量目标的相关物理特性及遥感系统在信息采集、数据分析等方面的性能有着直接的关系。下图中遥感所用卫星对于光谱的接受和分辨能力从某种程度上能够说明该种系统组合运用的效果。

几种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主要特征

结语:测绘新技术的发展与数字化信息技术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了实现工程测量的目标保证测量结果的精确度,在工程中应综合利用各种测绘技术的优势保证测量工作的效率和结果的有效性。测绘技术应用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将其置于一种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不断寻找其适用和完善的方法,并推进其发展以满足不同工程测量工作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高世杰.测绘新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与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1)

[2]黄静,任伟.关于工程测量中的测绘新技术探讨与应用[J].中国房地产业,2011(5)

[3]董时荣.数字化背景下工程测量中的测绘新技术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8)

第7篇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 自动化 技术分析

在我国科技水平持续提升的同时,电子信息化工程走向自动化作为我国重点研发的科研方向也不断走向成熟。当前我国面临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尤其是在工业生产领域,原本的粗放型生产模式由于生产效率过于低下,在这次产业升级中要向着集约型经济模式优化提升。随着自动化技术在工业生产活动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也推动我国工业水平向着现代化方向不断发展。

1、推行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设计技术革新的意义

虽然“数字化”和“智能化”是电子信息工程未来发展的趋势,也是我国工业领域进一步发展的迫切需求,但是由于我国工业化进程起步较晚,这一技术需要高超的硬件水平和相应的互联网技术。因此为了适应我国技术水平较低的现况,CAD技术以及CAM技术成为当前实现工业领域自动化技术的普遍技术,在部分规模较大的工厂OA技术也受到了广泛的运用,这一技术使用计算机作为设计和生产的一种补充,实现了工厂办公的自动化管理。在引进自动化技术之前,电子信息工程的操作设计依赖于人力进行手工处理,通过工作人员不断积累工作经验,从中推动先进技术的产生和工作效率的提高。而当前我们提到的关于电子信息工程的自动化技术则是使用机器设备替代或简化原本的人工工作量,通过使用机器设备完成沉重重复的机械性劳动,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推动生产力发展,实现我国经济、工业水平的提高。

2、电子信息工程中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分析

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可实现电子信息工程设计过程的信息自动化以及生产资料的自动供应,大大提升其产品设计制造的工作效率,切实保证子信息产品的生产质量,提高所设计的出来的产品性能配置的合理性。随着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发展,自动化技术体系不断完善,通过虚拟化技术,设计好的电子信息产品可以进行运行演练,以验证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实现设计方案的不断优化。

2.1自动化辅助设计

目前,在电子信息工程设计中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形式主要为辅助型设计软件,比如说 CAD,设计人员可以利用这一软件实现信息处理、分析、应用的一体化,尤其是在数据分析这一模块,应用 CAD 软件可以大大提高信息处理效率,让设计人员直接应用所得有效信息进行系统的设计。在设计时,可以将所得信息进行编辑,转化为图形,进行图形的编辑、缩放、旋转,直观地看到设计成果。同时,应用自动化技术,能够消除人工设计的主观因素,只要设计软件的自动生成程序是准确的,就能够保证设计结果的准确性。

2.2自动化辅助生产

一般情况下,自动化技术包括硬件设施和软件系统两部分组成,在电子信息工程设计中,可以合理应用自动化技术,提高生产制造效率。在电子信息行业中,工程设计方案的质量将这接决定了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影响到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至关重要,因此,必须加强设计方案的审核,确保产品质量。在电子信息产品制造时,应用数据库、计算机辅助软件等,实现数控机床、服务装置等自动化控制产品的高效制造,实现设计、制造程序的一体化,这样能够大大提升产品的生产效率,同时利用系统控制,保证产品质量 。

2.3自动化辅助管理

自动化技术辅助电子信息工程管理主要是指辅助办公管理,电子信息工程设计与生产环节,涉及大量的设计、制造流程和各方面的文件以及数据信息等,对这些信息的整理与分析工作十分重要,如果单纯依靠人工进行管理,难免会降低电子信息工程办公管理效率,同时,还会出现一些失误。自动化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应用,可以有效的通过各种软件对设计流程、文件、数据信息等进行管理,将这些信息录入自动化管理软件系统中,能够充分保证电子信息工程办公管理效率,促进电子信息工程的不断发展。

3、提升电子信息工程设计中自动化控制技术的有效措施

3.1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

CAD技术是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技术的一项补充设计,是自动化技术在实际的生产使用中的一种辅助应用,也是电子信息化技术使用中多样化应用的一种。要求使用计算机软件和外接设备等硬件共同作用实现生产活动中的自动化应用。上述的自动化技术在实际操作中是开放性的,因此上述技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是有一定几率出现操作故障。因此为了保证电子信息工程设计管理能够稳定长期运行,保障计算机的硬件和网络设备长时间使用,就要不断将原本的系统操作流程进行简化,通过使用CAD技术,对各组件的运行情况当前组件强度进行实时监控,对于降低系统运行速度的冗余组件进行适当的删减。目前,这一技术在建筑机械控制、电子元件生产、服装制作裁剪等多项领域都有应用。电子信息工程的技术人员还要时刻对自动化程序进行检修维护,不断优化程序结构,避免可能出现的BUG。

3.2对自动化控制中生产工序展开简化设计

电子信息工程的相关程序开发设计人员在进行程序的日常

运行维护时,为了保证程序在运行中的安全可靠,要严格根据相关国际标准进行设计开发,在客户预留的设备中留下自动化程序进一步优化升级的余地,能够在日后通过网络信息传输或外接计算机设备对自动化控制程序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升级。数控机床和输送装置作为生产线上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这二者进行优化升级就需要CAM技术的参与,在设计优化升级时既要考虑到机床在使用中的通用性和可替换性还要考虑到结构的实用性。

为了保障自动化设计的一体化,对于生产线路中的存贮装置、质检装置和装配装置等各工序进行一定的简化,通过使用CAM对产品生产线实现全方位监控,避免监管死角的出现。要保证生产线自动化程度不断提升,还能够对生产系统中的预留设备进行优化提升,在进一步提高自动化操作稳定性的同时,减轻维护人员进行机械设备维护的工作压力。

总之,人的创造力是无限的,社会的发展就是人类不断改造世界的过程,二十一世纪对人们生活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计算机技术,这一技术使得人们的生活更为便利,同时大大提高了工业的生产效率。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子信息工程对于人们生活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其市场需求不断扩大,生产效率要求也因此提高,应用自动化技术,能够大大缩短电子信息工程的设计周期,实现其设计过程的全方位精准控制,大大提高其生产效率,同时保障电子信息产品的质量,实现电子信息工程设计、生产的一体化、智能化管控,使得电子信息行业步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促进电子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电子信息技术 电力自动化系统 应用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技术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供电系统的安全与可靠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电力自动化技术的适时出现也正符合人们当前的要求,所以受到越来越多领域和人的追捧。将电子信息技术合理的整合到电力自动化系统中去,能够更加便捷的对电力系统的各项运行参数进行实时监控,从而控制整个电网的运行,这样既可以减轻电力系统工作人员的任务量,仅仅观察监控中心的数据就能够全面具体的掌握电力系统各项运行情况,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还能够大量的计算分析工作,仅仅依靠观察的方式就可以准确的判断出故障所在。从当前的发展趋势来看,电力自动化系统与电子信息技术的相互结合的发展趋势已成必然。

一、电子信息技术在电力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

当前,电子信息技术在电力自动化系统中最为主流的应用主要是电网调度自动化,变电站自动化以及配网自动化三个方面。电力自动化系统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就是电网调度自动化的建设,电网调度自动化主要由计算机的网络控制中心和服务器工作站等部分组成。

(一)发电厂自动化

分散控制系统在当前的发电厂综合自动化系统中的使用频率最高,也较为普遍,其保护和测控装置直接在开关柜中直接安装,在通过现场的总线相互关联起来,最后经过通信管理机与后台机相连。这种系统一般要使用多台计算机来将多个控制回路分散控制起来,而各个控制站现场各部分参数则能够通过通信方式传到其他的控制站的CRT上面。分散控制系统的运用给发电厂带来了非常显著的进步,尤其是在计算机的硬件技术、软件技术以及通信技术的技术优势,使得电站中的原本较为独立控制系统,进步成为控制功能分散、子系统信号相互关联的整体。

(二)电网调度的自动化

电网调度自动化是整个电力系统实现自动化的核心之一,它是由电网调度控制中西的主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服务器、打印机、工作站、调度范围内的发电厂以及变电站的设备等部分所组成的。电网调度自动化是电网调度安全运行的有效保证,也能够很好的提高电能的合理分配。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最重要功能是采集并监控电力生产过程的实时数据信息、分析电网运行安全数据、估算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省市级电网的自动发电控制系统来适应电力市场以及客户的运行要求,保障电网的可靠运行以及稳定供电。同时要尽可能的降低电能生产以及传输过程中所花费的费用,在电网安全运行的情况下,尽可能的降低投资成本,推迟投资周期来提高电网运营过程中的经济收益。目前我国的电网调度自动化共分为县级电网调度、地区电网调度、省市级电网调度、大地区电网调度以及国家电网调度五部分。县级电网调度控制中心的电子社贵规模相对来说较小,工作站以及服务器的选择一般是采用普通商用的PC机,而国家电网调度控制中心的电子设备规模更加大,服务器以及网络设备的容量极大,应用软件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三)变电站自动化

变电站自动化是为了要加强对变电站的监控功能,同时替代传统意义上的人工监控以及电话操作的步骤,来实现变电站的高效运行。信息技术在变电站自动化中的应用,起源于在变电站中最为普遍使用的计算机智能设备,这种设备不但可以分析出很多现场难以直接测量的数据,来实现数据的数字化,同时还可以通过计算机数据以及计算机的存储功能来完成统计记录的过程。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特点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以及通讯技术来对诸如继电的保护与控制、测量、信号以及故障录波等二次设备的功能进行重组以及优化,通过对变电站系统内部各设备之间的信息交换以及数据的共享,来实现监控、测量以及协调各设备的运行控制任务。变电站综合自动化从某种意义上取代了变电站常规二次设备,成为了电网调度自动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部分,也是电力现代化生产的重要环节。

二、电力系统自动化未来应用电子信息技术的趋势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当代电力系统的自动控制技术趋势走向愈发明显。具体变现在电子信息设备以及电力自动化设备的兼容问题和电子高新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方面。

(一)电子信息设备和电力自动化设备的兼容性

电子信息设备与电力自动化设备的软硬件兼容问题已经收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成为了当前的研究重点之一。电力系统中计算机产品的广泛应用已成为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类产品的主流和重点方向。但是由于电力系统的复杂性使得微处理为核心的计算机产品更容易收到电磁的干扰而带来错误的判断,带来安全隐患。

(二)电子高新技术在电力系统的广泛应用

近些年来,视频技术以及红外线成像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其作用更为明显,一些场合必须要借助电子的成像效果才能够得到精准的数据。在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的前提下,将电子图像视频的技术开拓了智能控制的新途径,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应用。

三、小结

电力系统自动化是现代电子技术应用最为重要的领域之一,电子信息技术与计算机发展中出现的新技术和新成果都以最快的速度被应用到电力系统中去,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断推动电力自动化的进程。

参考文献:

[1]张敬.电子信息技术在电力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0,(9):259-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