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建设工程管理的技能

建设工程管理的技能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9-17 15:03:3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建设工程管理的技能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建设工程管理的技能

第1篇

关键词:化工物流;职业岗位能力;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全面持续的开展,构建基于职业岗位能力的高职化工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对不断提升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真正实现高职化工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高技能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现状

我国高职教育的历史相对较短,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主要模仿本科教育课程设置和国外高职教育课程设置的体系和模式,课程体系设置与企业需求脱节。就目前就业市场而言,一方面,很多物流岗位找不到合适的人,另一方面却是众多手握文凭和物流专业技能证书的专业人才仍在职场门外徘徊。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我国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1 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准确,高职特色不明显

近年来,高职院校纷纷增设物流管理专业,截止目前,共有824所高职院校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使物流专业的在校生急剧增长,但大部分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与本科院校或其他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没有区别,缺乏对物流职业岗位群的分析,缺少对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也没有考虑到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地方产业结构的特点,使得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高职特色不明显,也直接导致课程设置的不合理。

1.2 课程体系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脱节

我国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脱节,导致高职院校培养的物流专业人才不能满足企业物流职业岗位能力要求。

(1)职业岗位能力分析不准确

高职院校是以培养一线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职业能力为目标的,而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这些人才应该具备哪些职业能力等需要通过对物流行业、物流企业进行调查、分析才能得出答案,但大部分高职院校根本不进行市场调查,即使进行了调查,也因职业岗位群调查程序不规范、不科学,使得职业岗位能力分析不准确,同时也制约了高职院校课程体系构建的合理性。

(2)课程开发缺乏积极性

高职课程体系的开发应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出发,根据学生特点,设置课程教学体系。但我国高职院校课程体系开发步骤混乱,作为课程开发主体之一的高职院校教师课程开发的积极性却不高,究其原因,这是国家对学院、学院对教师都没有形成一种激励课程开发的有效机制。

(3)课程体系轻实践重理论

高职院校课程体系很多还是沿袭普通本、专科高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科目设置,在构建课程体系过程中,课程体系建设轻实践重理论。一方面,缺少与企业共同研讨的环节:在构建课程体系过程中,缺少与企业、行业专家共同研讨的环节,使得学院缺少了物流专业面向物流职业岗位群的岗位能力分析和工作过程分析,使得专业课程体系缺少针对性、目的性;另一方面,缺少校企合作机制:很少有企业愿意直接参与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开发,更谈不上长期、定期的合作交流机制,很多都是随便找几个企业工作人员进行咨询、沟通,因此导致课程体系仍然沿用了以前的课程体系,课堂教学仍然以讲授为主,实践教学以模拟软件实训、情景模拟实训、顶岗实习为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根本无法得到充分的锻炼。

(4)课程体系的改革滞后

高职院校课程体系应该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结合物流业发展新形势,不断调整、改进、完善课程体系,以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物流专业人才,但大部分高职院校课程体系并没有根据市场与时俱进,没有根据物流行业发展、物流企业发展进行课程体系改革,尽管有些学院进行了物流职业岗位群的岗位职业能力分析,但没有深入企业进行市场调研,缺乏先进的职业教育理论指导,因此说,高职物流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存在明显的滞后现象。

1.3 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脱节

基于物流职业岗位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应该遵循物流行业的职业发展规律,即从初学者——实践者——熟练者的职业发展规律,要求学院在设置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时,避免一味追求全面,看似“全才”的课程体系,而应该按照职业资格标准来培养学生,不仅要求让学生完成面向工作岗位群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还要强调让学生主动构建未来工作过程中的隐形知识。合理设置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学习期间能有足够的时间用于职业能力训练,提升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同时,使学生毕业时能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能力。但目前很多高职院校没有将国家(助理)物流师职业资格标准和职业资格证书培训有机融入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中去,没有按“课证融合”的要求实施课程体系的设置和教学内容的安排与职业资格标准和职业资格证书培训一体化,从而影响了学生职业资格证书考取。

从上述现状可以看出,目前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现有课程体系还未能形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的有机统一,课程体系有待调整。因此,笔者认为应该以岗位需求为导向,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高职课程体系,使培养的学生能适应行业、企业的需求。

2 化工物流管理专业职业岗位能力分析

2.1 职业岗位分析

化工物流管理专业主要面向现代化工物流业,职业岗位定位于化工物流业的各个环节,包括化工产品的采购、化工产品的运输、化工产品的仓储、化工产品的配送等,每一环节均与相应的岗位群对应。本专业的职业目标定位于岗位群的中低级职位,要求具备熟练的专业技能及技术应用能力。

(1)化工产品采购中低级职位。包括采购计划员、采购员、采购主管、采购经理等。

(2)化工产品运输中低级职位。包括海运进出口操作员、运输管理助理、制单员、汽车计划调度员、汽车押运员、站场管理、装卸搬运管理、运输经理等。

(3)化工产品仓储中低级职位。包括业务员、入库管理员、保管员、出库管理员、仓储单证管理、仓储机械管理、叉车司机、仓库主管、仓库经理等。

(4)化工产品配送中低级职位。包括订单处理员、配货员、送货员、收货员、装卸工、盘点员、拣货员、补货员、配送中心经理等。

(5)供应链商务信息中低级职业。包括供应链管理、信息收集员、信息分析员、物流计划员等。

(6)其他岗位。包括报关报检、保险、单证员、货运、客服、回收物流管理、金融物流等。

2.2 职业能力分析

在对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化工物流企业调研基础上,根据本专业的典型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完成这些工作任务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能力,并多次邀请化工物流行业专家进行座谈讨论,确定了这些典型职业岗位应具备的职业能力。

(1)化工产品采购中低级职位所需的职业能力。能根据化工产品性能,积极开拓货源市场;能进行大宗化工产品采购成本核算;能根据公司产品进行产品原料结构调整改进,签订采购合同;能填写采购表格,提交采购分析和总结报告。

(2)化工产品运输中低级职位所需的职业能力。能根据化工产品运输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牢记“质量第一”,能确保化工产品运输过程质量;能根据产品性能,能正确进行产品装卸;能对产品意外事故进行应急处理。

(3)化工产品仓储中低级职位所需的职业能力。能进行化工产品出入库日程操作;能进行化工产品基本信息核对,能进行在库管理;能根据化工产品仓储性能,确保产品安全;能填报库存报表。

(4)化工产品配送中低级职位所需的职业能力。能接收订单,按客户要求对订单进行确认和分类;对订单进行存货查询、根据查询结果进行库存分配,建立用户订单档案;将处理结果进行打印输出,进行进货作业;根据拣货信息选择分拣方式,进行分货和包装作业;进行备货、理货、配装、送货线路优化实施送货作业;对配送中心的货物按照用户要求,进行包装、贴标签、捆扎、组装等加工过程的操作管理;对配送中心的运营、信息网络维护、配送作业组织等进行管理。

(5)供应链商务信息中低级职业所需的职业能力。能根据化工企业要求收集市场信息,熟练操作电脑,进行整理和分析;能针对供应链流程计量、统计,进行化工产品的商务活动;能够推广物联网技术,进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

(6)化工物流其他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能进行国际化工物流产品货物运输的各项操作,填写各项单据;能与客户进行有效沟通,开展客户调研分析;能建立客户数据库,进行客户投诉管理;能根据化工企业产品特性,开展有效服务。

因此,要想使高职化工物流人才符合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化工物流企业的需求,就要形成按需培养的模式,即构建基于职业岗位能力的高职化工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3 基于职业岗位能力的高职化工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教育部组织制定的《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中提出,课程设置必须突出高等职业学校的特色。每个专业必须拥有相应的基础技能训练、模拟操作的条件和稳定的实习、实践活动基地。因此在物流职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和素质分析基础上,归纳整合具备这些职业能力和素质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质,同时与职业标准对接,结合生产过程和典型工作任务,合理设置课程、安排教学内容,构建基于职业岗位能力的高职化工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强化专业课程的实践性和职业性。

3.1 构建化工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基本思路

(1)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高职人才培养要为区域经济服务,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与地方经济的结合上。近年来,中国化工物流业已呈现快速增长的新局面,江苏省是全国第二化工大省,由于南京地处华东区域中心地区,而华东长三角地区又是我国经济最活跃地区,围绕南京四周分布着重要的超大型工业基地。目前,南京化工园区及周边500多家化工企业,对化工物流专业人才有很大需求。

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位于南京市大厂区,学院依托化工特色优势和优越的区域位置,开设了物流管理(化工方向)专业,以培养化工物流人才为主,服务区域经济。

(2)以人才培养目标为起点

高职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必须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并以人才培养目标为起点,设置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

学院物流管理(化工方向)专业培养目标是:面向南京化学工业园区的化工物流企业,面向长三角化工集聚区物流企业,培养具有良好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具有规范、安全、环保素养,具有化工物流企业的产品采购、运输操作、仓储管理、配送管理、物流信息操作、供应链商务等岗位知识技能的管理员、业务主管和部门经理。

(3)以职业岗位群的能力需求为主线

课程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核心,是教育目的具体体现。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要突出物流的职业定向性,在进行课程体系改革时,既要分析职业岗位群的能力现实需要,也要注重分析职业岗位能力的未来需要。因此,在进行课程体系设置时,既要有现实性,又要有前瞻性,同时也要根据物流职业岗位群,进一步分析其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以此为依据设置课程体系和教材内容,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技能、素质,真正满足职业岗位的能力需求。

(4)以就业为导向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要为区域经济服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设置要和地方经济相结合,使学生掌握化工物流职业岗位群所需的技能,这就决定了课程内容要按职业领域加以确定,具有就业导向性。

3.2 构建基于职业岗位能力的高职化工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1)理论课程体系

按照人才培养递进规律,分析岗位能力要求和职业发展要求,构建基于物流职业岗位群的理论课程体系。理论课程体系由公共基础课程、职业基础课程、职业核心课程和职业拓展课程四个部分组成。

公共基础课程主要包括大学英语、经济数学、大学体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就业与创业指导、军事理论等公共基础课程;

职业基础课程主要包括经济基础、经济数学、英语听力与口语、计算机应用基础、化工产品商务基础等课程;

职业核心课程包括化工产品安全预防与控制、企业采购管理、运输操作、仓储与配送实务、生产运营管理、国际物流、国际货运、营销与客户关系管理等课程;

职业拓展课程主要包括物联网技术与应用、电子商务应用、企业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物流专业英语、物流经济地理、物流包装、企业成本分析等课程。

(2)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实践教学课程和理论课程相辅相成,学院将三年的实践环节划分为识岗阶段、顶岗阶段和上岗阶段。

识岗阶段主要通过入学专业教育、物流认识实训等来熟悉化工物流职业岗位,增强感性认识,培养认知能力,了解具体的工作岗位,培养学生学习物流的兴趣。

顶岗阶段主要通过校内实训基地、校内工厂以及相关的物流企业进行专业核心技能的模拟实训、ERP沙盘实训、物流单证实训、危化品安全演练实训,掌握化工物流企业危化品管理的基本知识,熟悉常见的危化品管理方式,熟悉危化品应急处理手段和安全操作要求,掌握在运输、仓储搬运等物流操作中的危化品安全条例与注意事项,能够按要求完成危化品的安全操作。

上岗阶段主要是化工物流企业与学院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企业与学校共同管理,让学生在校外的实训基地进行轮岗实习和顶岗实习,使学生完全胜任相关职业岗位,并能具备一定的化工物流方案管理、策划等能力,真正达到一线操作、管理人才的标准。

因此,应根据化工物流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来构建化工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4 基于职业岗位能力的高职化工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实施保障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是保证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基于化工物流职业岗位群的专业课程体系有着鲜明的特点,相对于传统课程系统,其专业课程整体性更强,要想使高职化工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得到更好的实施,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才能保证其教学目标实现。一是校企共同开发化工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材;二是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三是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这三个条件需要密切配合,不断完善其化工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才能真正发挥其在高职化工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考立军.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与实践[J]. 社会教育,2012(9):175-176.

[2] 肖前军.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J]. 职教论坛,2011(5):61-64.

[3] 邬庆儿. 以岗位需求为导向,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高职课程体系[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2):6-7.

第2篇

关键词:工程管理;建设工程;工程质量;影响作用

中图分类号: TU71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从实践中来看,工程质量管理的优劣不仅关系着该工程项目的整体施工质量以及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而且对施工人员及该建筑结构的使用者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当前的情况下,加强对工程管理与建设工程质量关系的研究,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现状

1.1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的现场监理工作不到位

施工现场的监理工作对于质量控制、确保工程如期完工来说非常关键,很多建筑工程无法顺利进行正常、有效地施工,最主要原因就是施工过程的监理工作存在漏洞,没有发挥真正的作用。我国虽然已经制定了明确的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监理制度,建筑工程单位也按照相关的制度要求去实施,但是却没有派指定的监理人员去现场进行监督指导,这样就会提升现场出现重大失误的可能性,造成更多不必要的工程投资成本的浪费。

1.2建筑施工队伍的专业素质普遍较低

我国的建筑施工队伍绝大多数都是来自于农村,主要原因是当今的艰难就业形势,生存压力之大,逼迫大批的没有文凭的农民涌向建筑施工队伍中去,因为建筑施工队伍的门槛比较低,农民工容易得到工作,但是结果却为建筑行业的施工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这些农民工一般都没有经过正式的施工技能培训,再加上建筑施工单位为了追求利益,也疏忽了对施工人员的专业培训,导致施工人员施工基础素质太差,达不到施工标准的要求,在思想上也没有对自己的职责与义务有一个明确、清晰地认识,思想比较僵化,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出现下滑现象,这给施工现场的精细化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二、工程管理对当前建设工程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施工过程中的管理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由于施工过程中存在着较大的随意性,各种违法、违规操作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导致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存在着较大的隐患。此外,由于工程项目建设施工单位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没有严格落实质量管理机制的要求,施工现场质量管理人员尚未真正意识到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只是督促施工人员加快施工速度,甚至对于施工过程中的明显质量欠缺问题也未予及时的纠正,因此造成施工现场一片混乱,各种质量隐患由此产生。

第二,监理管理过程存在的问题。对于监理单位和监理人员而言,在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工程管理的质量主要体现在监理身上,因此监理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直接关系着工程建设的质量和管理水平。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监理缺失是导致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不符合要求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若没有专业的监理队伍和监理人员,工程施工质量问题将难以及时的发现和处理,质量检测工作也会因此而带来不便。但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部分工程监理单位为了追求更多的经济利用,超越资质去承接一些工程建设项目的监理业务,人员资格与建筑项目要求不相符,甚至有些监理人员还存在着严重的无证上岗行为,加之施工现场的监理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相关监理人员对施工材料、配件以及机械设备等缺乏审查,因此给工程管理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第三,建筑施工材料管理问题。实践中我们看到,施工材料的选择不当,也会对工程的建设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施工材料运输至施工现场以后,工程施工单位没有组织相关检验人员对施工材料的质量进行审查,便直接使用之,这将严重影响施工材料的自身性能发挥,进而对建筑施工质量造成眼睛的影响。

三、 以工程管理促进建设工程质量的提升

基于以上对工程管理对建设工程质量的影响分析,笔者认为要想通过加强工程管理,来全面提升建设工程的质量,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不断完善当前国内建筑市场的法律法规,提高监督管理水平。通过不断完善和改进当前我国建筑市场上的法律法规,对市场行为进一步规范。同时还要加快立法之步伐,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提高有了的法律支撑。此外,还要不断规范我国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管理活动,尤其要对建筑市场上的各方主体行为进行严格的规范,加大对建筑工程业主的违反建设行为,违反市场规范行为的惩处力度;建立健全建筑市场的准入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_实践中,法律法规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成为当前规范我国建筑市场的重中之重;监督管理对于及时发现并处理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全面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保证。在当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实践中,监管方式方法与管理思想需要相应的转变,探究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新机制,对于薄弱环节要重点监管,差异化管理应当全面推广。对于实践中存在的不同类型、地域以及不同的施工单位而言,工程质量管理过程中所采取的监督管理模式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在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及其团队的建设是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对于建筑工程检测单位而言,应当加强检测机构的管理,并对内部管理中的混乱、弄虚作假以及乱压价和人员技术水平低下等问题,应当及时地进行处理,以保证检测市场的秩序化和规范化。

第二,加强政府引导,规范建筑市场行为,并对其采取有效的鼓励措施。通过政府的引导,规范建设工程招标投标活动。规范建筑市场各方主体行为,重点规范业主行为,加大对业主违反工程建设法定程序、违反市场行为规范的惩处力度,进一步健全市场准入清出机制。同时,还要注意采取优质和优价的鼓励策略,全面实行品牌发展战略,促进建筑企业全面提高其工程施工质量。实行优质优价,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提倡建筑工程项目建设各方创建优质的工程。优质优价工程的实现,应当事先在招标文件以及所签订的合同中明确创优费用计算方式和办法,并且要把优质优价策略落实到实处。进而加大对优质工程的监督与管理,完善评优办法,建立优质工程信用档案,对创优质工程业绩好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并作为企业和个人评优的重要指标。规范经评审最低价中标办法,体现工程招投标向创优企业倾斜等政策。

第三,建立社会诚信信息网。强化诚信制度建设,逐步形成一个相对比较一致的信息平台、诚信法规以及具体的奖惩机制,利用现代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实现互联互通、实现资源共享,并在此基础上将建筑市场上的各种违法、违规以及不良失信行为等信息,予以及时的公布于众,将质量业绩、市场行为以及各种不良行为记录在案,并向社会予以公开,通过信用体系,形成社会舆论监督和市场引导选择机制,加强建筑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人才兴业战略,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的人才观,以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以提高一线操作人员职业技能为基础,形成政府引导、社会支持、企业自主相结合的培养机制,培训一支生产操作工人队伍和一支懂技术、会管理的管理人才队伍。

结束语

建筑工程管理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但同时它也是全面提高工程施工质量的一个系统工程,对于保证工程的正常施工与安全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建筑企业应当不断加大改革力度,建立和完善长效运行管理机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推动建设工程的质量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 丁士昭:《建设工程施工管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年。

[2] 鞠海巍:《试析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建筑科学》,2008,(10):91。

[3] 顾勇新:《施工项目质量控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年。

[4] 武江涛:《浅谈工程管理对建设工程质量的影响》[J],山西科技,2012,(3)。

第3篇

招投标程序的相关介绍在建设工程招投标、项目管理中的采购管理、土木工程建设法规中的招投标法、建设工程合同管理中招投标阶段的合同管理等内容中均有涉及。资金的时间价值在工程经济学、财务管理、建设项目投资与融资、工程造价管理、项目决策与评估等课程都有介绍。资金筹措与资金成本在财务管理、工程经济学、建设项目投资与融资、工程造价管理等课程中都有介绍。项目经济评价在财务管理、工程经济学、建设项目投资与融资、工程造价管理、项目决策与评估中的介绍内容基本一致。工程造价的构成在工程估价、工程造价管理中有介绍。项目投资的构成及投资估算在财务管理、工程估价、建设项目投资与融资、工程经济学、项目决策与评估课程中有重复。建设工程招投标的标价在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工程估价、项目管理中的成本管理、建设工程合同管理中均有介绍。索赔管理在建设工程合同管理、工程造价管理、建设法规等课程中均有介绍。可行性研究的内容在工程经济学、项目管理、项目决策与评估、工程造价管理等课程中的介绍是重复的。方案的评价比选在工程经济学、项目决策与评估、财务管理等课程中均有涉及。设备更新的相关内容在工程经济学、项目决策与评估中都有介绍。质量管理在项目管理、建设法规中均有涉及。安全与环境管理在项目管理、建设法规中均有涉及。建设项目成本管理在项目管理、工程经济学、工程估价、项目投资与融资、工程造价管理中均有介绍。风险管理在项目管理、项目投资与融资、工程经济学、建设法规(合同风险策划)、项目决策与评估中均有介绍。进度管理在项目管理、工程造价管理、施工组织设计等课程中均有介绍。

二、工程管理专业知识体系结构

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工程技术和管理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其知识体系的构建既要满足学生专业素养的要求,又要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围绕培养目标,形成工程管理专业如下五大课程模块[5]。

(一)公共基础课

公共基础课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基本技能的课程,它为学生学习专业基础课程奠定基础。总体上可以分为五大模块:(1)政治类基础课,如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基本原理概论等课程;(2)数学类公共基础课,如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课程;(3)英语类基础课程,如大学英语等课程;(4)计算机类基础课程;(5)实践环节类公共基础课,如军事训练及国防教育等。公共基础课虽然不一定同所学专业有直接联系,但它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以及为进一步学习提供方法论的不可缺少的课程。

(二)专业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是为专业课学习奠定必要基础的课程,是掌握专业知识技能必修的重要课程。该课程内容覆盖面较广,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知识广度,往往是专业课的理论基础。根据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专业基础课包括以下四大类:土木工程技术类、管理原理类、经济学基础类、法律基础类。

(三)专业课

专业课是根据培养目标所开设的有关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的课程。专业课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了解该专业的前沿科学技术和发展趋势,培养分析解决专业范围内一般实际问题的能力。专业课的设置要坚持总体优化原则,精选课程内容,合并内容相近的课程。工程管理专业是管理学科和工程学科的结合,因此专业课应兼顾管理类课程与工科类课程。根据专业课与基础课相对应的特点,专业课同样应包括四大类:土木工程技术类、管理类、经济学类、法律类。

(四)专业实践类课程

专业实践类课程的设置,旨在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与理论知识的学习不同,实践类课程培养的是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要求理论知识的学习与专业实践相结合,围绕能力培养目标对实践教学内容进行系统设计。工程管理专业实践类课程主要包括:工程管理专业认知实习、制图实习、测量实习、施工组织设计实习、生产实习、工程概预算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五)选修课

选修课可以分为限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两类。限定选修课主要体现专业特点,加深理论基础,体现本学科与相邻学科的关系,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自由选修课主要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满足学生个人兴趣和爱好需求,以发展和完善学生个性为目的。以上五大课程模块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具体结构图如图1所示。

三、工程管理专业课与专业基础课之间的联系

(一)工程及技术知识体系

建筑识图、AutoCAD制图、工程测量是工程类专业课程的共同基础,房屋建筑学、建筑力学、土木工程材料、建筑结构、施工组织设计是专业理论基础课程,为土木工程施工及施工技术提供理论支持。它们将土木工程类的专业知识整合起来,为工程造价、土建装饰及安装工程概预算做理论与技术准备。

(二)管理学知识体系

管理学原理、统计学、运筹学等课程是对管理学理论知识的普及,为工程项目管理的学习做理论准备,工程项目管理、工程造价管理及建设项目招投标与工程合同管理是普遍管理学在工程管理专业领域的深化与拓展,研究如何运用管理知识和手段使工程建设增值。

(三)经济学知识体系

以财务管理为基础,掌握财务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建筑领域,对工程成本会计进行研究,支持可行性研究的财务分析。工程经济学是工程学和经济学的交叉学科,掌握这一知识有利于进行工程投资与融资分析,进而开展可行性研究与建设项目评估的经济评价环节。

四、结语

第4篇

关键词:建设工程管理 ;监理企业 ; 项目管理

Abstract: this paper based on their own experience of supervision and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of current form of some common problems exist, this paper about the gap, system, as well as from the supervision enterprises to go into the project management of enterprise discussed the research, the available for reference.

Keywords: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management; The supervision enterprises; Project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L37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加速发展时期。为进一步加强工程建设管理,保证工程。建立制度在推行伊始的本意为改革原有工程建设管理模式、推行现代化建设工程管理制度。在我国计划经济社会时期,项目法人不愿将投资款项、工程进度以及合同的管理权力交给监理人,既然法律规定了一定要请监理,那么就只剩质量管理一项可以提供了。从此之后便形成了监理对质量管理的工作由政府监督、社会建立的模式。再后来的一些管理条例、章程都对监理的质量负责不断强调。因为当下安全问题频发,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各地发文要求监理对工程安全监管负责。在一连串的职责定位、职能的界定下,监理企业向着项目管理企业的发展困难重重。下面,对监理工作与建设工程管理目前存在的差距以及发展做进一步分析探究。

一、监理工作与建设工程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

1.限制条款过多

政府的管理部门在职能体制改革上已经有了很大突破,但却在很多方面规定了许多条文规章,硬生生的将一个完整建设工程管理体系分解成多块。比如资质管理规定便是如此,往往会使得监理企业无所适从,没业绩不能增项,没资质不能越级,那鸡与蛋的关系到底是什么?一项大型建设工程需要涉及到多种资质,如今将一个完整的建设工程分割成:设计监理、招标、造价咨询等等诸如此类的各种要求。虽然多年来我们一直在办理资质,却如今也没能弄全,这种问题不解决,为真正意义上的迈向建设工程管理单位将造成巨大阻碍。

2.加强自身发展建设

现下的监理工作企业良莠参半,形式各异。其中不乏挂靠、出租资质、压价竞争的,更有甚者将监理工程当成面子工程,儿戏对待的。在此形势之下,对社会风气造成了不良影响,使得相当一部分的业主对监理持怀疑态度。在大型工业项目实施前,业主都先组织起自己的管理层来对工程进度与资金进行管控,长此以往,形成了恶性循环,监理公司当中高智能型人才的才能不能得到充分发挥,造成人才流失,最终除少数实力雄厚的监理公司外,其余都将被社会所淘汰。虽然有些监理单位承担了一部分建设工程管理的业务,但是也仅仅止步于施工队伍的:“三控、二管、一协调”,许多都没能进入前期的科研部分,和真正意义上的项目管理有很大差距。监理单位人员素质偏低同样是限制企业发展的重要问题,缺乏可适用于项目管理的专项人才,其中尤以经济、管理、商务、法律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缺乏。项目经理、双语人才、市场调研人才、方案设计、审查专家等等一系列人才的短缺已经严重阻碍了监理企业的发展,根本上遏制了其成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建设工程管理企业的方向发展。

3.市场竞争激烈

建设工程管理在目前来看发展前景十分不错,国内和建设相关的行业正流行起一股组建项目管理公司的热潮。从设计勘察单位到某些政府相关的中心、研究会,大量各流派的竞争可谓惨烈,监理企业因其自身缺陷以及经验、历史的不足,根本无法与这些行业分庭抗礼,同样造成了监理工作走向建设工程管理的严重问题。

二、监理工作企业迈向建设工程管理企业的问题

在我国推行监理工作制度的十几年里,监理行业的服务能力以及业务能力还有待提高,在建立制度的贯彻与落实上做的还不够,行业特有的优越性尚未展露。在业主与社会尚未对监理作用充分认识前,监理工作的实施及操作难度、障碍仍然较大,许多监理企业的业务目前仍仅在施工质量监理上驻足。在监理行业面临困境的当今,企业的去留成为业界普遍关注的问题。监理工作企业向建设工程管理企业转型被当做了突破口,造成盲目的跟风,实际上,根据企业具体情况实施,适时而行才是关键。面对前文所述的一些实际问题,牢骚满腹已无意义,下面,通过几点对目前监理工作向着建设工程管理企业发展的一些问题进行阐述分析,讨论应对策略。

1.加强企业基础建设

监理工作在我国是一项新兴行业,是我国法定的建设管理体系要作长期执行,其发展前景之广阔,工作任务之艰巨是十分明确的。现下所存的问题并非无事可做,是做的十分不够。将监理工作的工作夯实基础,做到更明确、更扎实、更具成效是每个监理单位应放作首要任务提上日程的当务之急。只有明确目标,眼光长远,才能适时的将企业逐步发展。具统计数据显示,在2005年我国的监理工作企业完成总交易额为286.96亿元,当中监理收益为221.86亿元,在总业务量中占3/4。数据说明监理业务仍然是监理企业的主要经营业务。一个完善、理想的建筑市场应该是每个企业都有各自市场与准确的市场定位、生存空间的体系。监理工作在明确自身定位与企业发展方向的同时,要准确看清自身市场定位,适度发展,坚决杜绝超前发展,一哄而上、自相残杀。

2.做好监理企业发展规划

某些监理企业虽然可能朝向项目管理方向发展,但企业不能一味跟风,要看清局势,对自身实力找准定位,审时度势、找准市场落脚点,在稳中求生存、求发展;对于实力雄厚的监理企业,要争取获得多个甲级专业监理资质,面向综合监理的发展方向努力,将监理工作的业务做精做强,拓宽市场,当好监理行业发展的先行者。对于那些实力平平的监理企业,要立足于自身监理能力、业务能力、人员能力、市场能力等各方面,集中火力专攻监理,建立一批样板服务项目,让监理工作能够健康、稳定的发展;而对于那些实力较差,资质不足的监理企业,当务之急是解决企业生存大计,应坚决杜绝好高骛远,不能直面自身实力的承接大型工程,应量力而为,从小型项目监理工作做起。

3.做好监理企业转型风险评测

在监理工作企业向着项目管理企业方向发展时应做好充分的相关风险的评估,将企业发展道路的风险最小化。当下,一些地区纷纷出现前文所述的设计勘察单位、某些政府相关的中心、研究会等等的大量各流派,均要向着项目管理方向转变,使得监理的发展道路出现危机。在我国入市之后,国外一些有实力的咨询公司也逐步的进入国内工程咨询市场,对我工程咨询业构成了相当大的威胁,这同样是摆在监理工作企业面前的一个实际问题。监理工作企业向着建设工程管理方向发展在当下是个炙手可热的话题,它代表了我国监理工作企业的一种发展趋势与走向,却并非是唯一的方向,二者并不能够混为一谈。建设工程管理其业务的特点便是它的“杂”,监理工作则应凸显出一个“精”字,再逐步发展为“专”、“强”。在监理工作与建设工程管理当中有些业务重叠,所以作为转型的第一部,监理工作企业就应当首先专于这部分的业务,稳扎稳打,将市场空间不断扩大。监理工作企业应该是稳步提高,逐步壮大的发展过程,不应过分追求名目上的粉饰,而不论自身实力强大与否,如此也只是挂羊头卖狗肉,外强中干罢了。

结语:

综上所述,监理工作走向建设工程管理已经成为社会发展与时代要求的必然,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能对监理工作企业有所帮助与参考。

参考文献:

[1]韩锟.建设工程管理:发展趋势与应对策略[J ] .建筑经济,2005 (2) :67 - 70.

[2]李满瑞,杨志欣.监理工作与建设工程管理关系的探讨[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8,(03) .

[3]王成启,江仿勤.监理工作与项目管理接轨的探讨[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04) .

第5篇

关键词:建设工程 跨国投资项目协同管理 多元适应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世界上各大公司越来越多地进入到中国的市场,国际建设工程项目也越来越多,这些项目大多要通过国际招标、采购、咨询等方式运作。由于管理理念和文化等各方面的差异,这些国际项目的管理在中国运行时往往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何使涉外项目能够适应中国项目管理模式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建设工程项目协同管理的理论与作用

所谓协同,是指通过协调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不同资源与个体,使之协同一致地完成某一目标的过程或能力。协同的内容可包括人与人之间、不同组织之间、不同部门之间、不同应用环境之间、人与机器之间、科技与传统之间等全方位的要素。协同管理指对组织中的“人、事件、资源”等要素之间的协同关系进行管理,以达到绩效最优的目的。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目标是在限定的时间内,在限定的资源条件下,以尽快的进度、尽可能低的费用圆满完成项目建设任务。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对各种资源的掌控、协调和优化,这正是项目协同所要解决的问题。从管理的角度上来说,协同的本质就是打破资源之间的壁垒和边界,通过对各种资源最大程度的开发、利用,使它们围绕共同的目标进行运作,并充分达成目标的一致。如在建筑施工行业中,协同管理指整个建筑施工作业过程中工作人员、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都要担负起实现企业的共同目标、业务协同和资源协同的重任。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主体是多方面的,在建设工程项目发展的整个周期中,除业主为项目的顺利开展而实施的项目管理以外,还包括设计单位、监理公司、从事工程建设的施工单位和材料设备供应方面的项目管理。因此,协同管理的理念在建设工程的运作中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以“人”为中心的活动,最大限度地实现人本身的价值;其次是对各种业务的整合,以使业务能够协调和平滑运作;再次是对各种资源的调配和优化,实现信息和资源共享,使这些资源能够突破各种壁垒和障碍,最终实现高效和通畅的运转。

二、跨国投资建设项目管理的主要特征

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企业跨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更多的商机。跨国经营的企业数量日益增加,跨国经营的规模也在逐渐加大。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我们与国际间的交流愈来愈多,外商在华投资建设的工程项目也愈来愈多,这就要求我们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与时俱进,既符合国情,又接轨国际。

目前,我国境内的跨国投资项目主要有二种形式。一是外商在国内投资并且由国内建设承包商承包的工程;二是指外商在国内投资但由国外的建设承包或建设咨询管理公司在国外承接,再发包给国内建设承包商的工程。这两类工程由于外商投资方在实施过程中不同程度的参与,使得工程项目管理具有鲜明的国际特色。具体可概括以下几点:

(一)具有完备的合约体系和法律规制

国际建设工程管理在实施过程中会签署和执行多种多样的合约,合约内容的完整性和执行过程的严肃性是国际工程管理中的核心内容。大部分国际建设项目的投资方来自西方发达国家。西方发达国家的建设项目管理起步早,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应的合约体系。目前国际市场上,最通用的合约体系是基于英美法系的合约。它们由于历史悠久、体系完善,目前应用最为广泛。在法规方面,比如美国,具有一套完整的项目管理法律制度,而且制度的内容非常详尽,不仅具有约束管制项目建设过程本身的法律,而且包含制止贪赃枉法的配套法律。

(二)具有详尽的过程管理和控制体系

由于建设工程项目投资总额大,建设周期长,建设环境复杂,需要控制体系、控制理论和控制方法来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目前,国际工程在项目控制上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完备的体系,使项目管理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能够根据项目的生命周期特征,把项目分成设立和计划、组织和交流、采购和合同、设计、费用、时间、质量、风险、价值、进度等十个管理流程,并把每个流程设计成若干个子流程,针对每个子流程制定实施和控制步骤,预先制定方案,使管理工作能够量化到指标。

(三)具有成熟的管理模式和运作机制

目前国际上通用的项目管理模式分为项目管理服务模式、项目承包服务模式和其他项目管理模式三类。在国际工程中,一般根据具体工程建设项目的特点以及施工阶段的实际,由专业的工程管理咨询公司将项目评估和分析后提供的项目建议书给业主投资方,再由项目业主综合衡量工程建设项目各方面的因素后决定具体选用哪种项目管理模式。

(四)具有严格的方案审计和效益评价

国际工程一般比较重视对项目管理方案的审计和评价,包括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每个管理环节和步骤进行审计,内容通常有:项目经理回顾和审计、公司回顾和审计、外部独立人的回顾和审计。这种评审主要是考核计划制定的科学性和针对性,计划实施的效率性,并提出问题和解决方案。通过这样的评审来保证项目在可控制的目标下运行。

(五)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和多元互动

任何项目都是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建设的,在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和政府、投资人、建设人及社会大众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国际工程非常重视交流管理。项目管理过程中通常把交流分为内部交流和外部交流,内部交流指项目管理团队、项目合同人、业主之间以及他们自己内部的交流;外部交流指项目方和政府、行业、项目未来的消费者及社会的交流。项目管理公司针对每个交流环节制定交流方案,设立交流的控制流程,并进行信息传递和存储,使这些方案都能符合项目建设的总体要求。

三、我国国际工程项目管理中面临的挑战

我国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理论起步较晚,加上国际项目管理的封闭隔离,导致国内企业不熟悉国际市场的运作规则及市场趋向,不能真正参与国际竞争;同时,由于目前我国很多建设企业没有按照国际惯例的标准要求建立相应的管理体制,令我国的项目管理与国际项目管理在很多方面存在差异或差距。

(一)缺乏接轨国际的工程项目规制体系

我国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起步较晚,建设工程市场的法律制度还很不健全和完善,没有一套较完整的与国际接轨的法律法规及合约体系。在规范监控制度方面,缺乏对建设单位约束的法律法规;在技术规则方面,缺少比较明确的技术规程,加之没有完善制度制约,致使项目的质量、进度、成本管理效率低下。

(二)缺乏接轨国际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

我国固有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与国际工程管理在质量体系、质量标准、工作程序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而且,大部分国际工程无论在投资主体上,还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涉及到的管理要素更加复杂多样,虽然国内公司在跨国投资项目上也借鉴了很多国际工程的管理经验,参考了很多FIDIC条款内容,但仍然不能满足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的要求。

(三)缺乏接轨国际的工程质量控制体系

目前,国内建设工程企业普遍对过程控制缺乏足够的重视,大部分企业内部没有完整的控制体系。控制的理论和方法比较单一,控制的手段和方式大多仅局限于检查,而且一般是在事后控制。对检查发现的问题,不进行统计分析和量化计算,只是作出定性判断,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四)缺乏接轨国际的工程项目管理团队

在我国原有的项目组织和管理中,施工人员是被动的劳动者和被管理者,其任务是完成职责内的工作,并只对个人工作负责;而国际工程实行的是企业和社会动态资源优化配置的项目管理方式,对每个工程项目都调配最有效的资源组成项目组,将项目与项目组结合起来,工作人员既是劳动者又是管理者,对工程项目整体质量与效益负责。目前国内不仅缺乏这种高效的管理理念,更缺乏能够熟练运用这种管理理念项目管理人员以及适应这种管理模式的施工团队。

(五)缺乏接轨国际的工程设计评价标准

由于每个国家地区都会有自己的特点、文化传统、生活习惯的差异,加之由于工程材料质量上的差异和施工方式的不同,以及施工水平的高低等因素,造成设计标准规范的差异,几乎导致每个跨国投资项目的设计文件拿到国内审批,都会在设计方案、施工方案、验收程序等多方面与国内有关规定和做法产生矛盾,造成不必要的资源和时间上的浪费。

四、跨国建设投资项目与国内企业协同管理的多元适应

国外工程项目管理经历了较长的发展历程,已经形成一套成熟的做法和模式,它对我国建设工程管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跨国投资项目工程公司一般综合实力雄厚,大多以项目总承包的角色进入中国工程项目市场,而国内大多数工程公司只作为合作方的角色出现。这种合作要求我国的建设工程企业在项目管理上必须与国外工程公司进行主动合作。这种合作对于能否进一步提升我国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水平,开拓与国际工程公司更广泛的合作领域、更好的合作前景、更长期的合作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根据我国建设企业项目管理水平,构建适应跨国投资项目良性运作的协同管理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制定接轨国际工程的合约体系

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活动中,合约是提供“游戏”开展方法与规则的准绳,系统、完善、有国际公认性和通用性的合约体系十分必要。随着我国《建筑法》等法规的出台,我国有关建筑市场、国际工程、涉外工程的建设行为均已走向了法制化的道路。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存在有待完善之处,这些缺陷很容易导致跨国投资项目在协作管理过程中出现矛盾。因此,可根据和参照国际工程管理的合约,比如,参照国际FIDIC条款内容,并结合我国国情,制定和完善国内与国际接轨的项目管理法规、标准,以及符合国际通用条款的合约体系。

(二)构筑适合涉外项目的管理模式

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的重点是中方与外方的协同,核心是选择何种管理模式。不同的国际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本质是不同的。实践证明,没有绝对最优的国际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只有最适合的。因此,我国建设工程市场要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遵循“适应国际市场变化、适合企业自身发展、运行高效”的基本原则,根据不同项目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相适应的项目管理模式,从而把中外合作双方的责权利科学地、切实地落到实处。

(三)健全适用规范的质量控制程序

科学、系统的施工进度计划直接关系到项目能否顺利推进和按期投产,这也是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因此,国际工程项目管理一般都有一整套规范的质量控制程序。依据这套程序,项目在立项、审批、采购、招投标和施工阶段都编制有详尽的计划进度。跨国投资项目涉及到的国内企业应该积极适应这一要求,引进或编制一套适应我国国情的又和国际工程管理程序接轨的质量控制程序,这不仅有利于对建设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也有利于国内施工企业的质量控制程序与国际接轨,更有利于中国施工企业向国外建设领域发展。

(四)组建精干高效的项目管理团队

一个熟悉国际工程管理流程的、精干高效的项目管理团队,是跨国投资项目管理成功的重要保障,也是实现国内企业整体绩效最优的核心和关键。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跨国投资项目管理既需要一个高瞻远瞩的决策团队,又需要一个精干、高效、懂技术的项目管理团队,更需要一个熟悉国际项目管理案例、善管理的专家型职能管理团队。因此,项目部组建要遵循精干高效、结构合理的原则,实行派遣与聘用相结合的机制,根据项目大小和管理人员性格、特长、管理技能等因素合理组合,建立人才选拔机制,以确保项目团队整体合力的有效发挥。

(五)培育适应涉外项目管理的文化

企业文化从根本上说是一种精神力量,与企业的竞争力、创造力和凝聚力融为一体,是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增长的长期性、基础性、战略性的要素。涉外项目管理思路灵活、精细,如不能与本企业文化相融合、相贯通,很难得到有效实施。因此,必须努力培育一种积极进取、勤于学习、勇于创新、宁静和谐的企业文化,这也是涉外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余建.国内外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比较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0.

第6篇

【关键词】农村 水利工程 管理

一、农村水利工程管理面临的机遇

(一)新农村建设为农村水利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经成为我国的一项重大任务。要达到新农村建设的生产发展、村容整洁等目标,就必须通过完善农村水利工程基础建设来完成,改善农村饮水问题、加强农村水利环境治理工作、加强农田灌排水工作,以此改善我国农村人居环境、优化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点项目,受到全国人名的广泛关注与支持的同时也为其日后的发展提供了正确的方向与更广阔的空间。

(二)社会对农村水利工程管理意识不断提高

近年来,随着我国水利工程建设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部分地区的防洪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但是在许多地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仍然十分薄弱,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洪涝灾害、农民群众饮水困难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果,使农村居民生活环境与生活水平无法得到有力的保障。随着我国社会各界对对农村水利工程建设意识不断提高,加强农村水利工程管理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从而为农村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管理迎来了新的契机。

二、农村水利工程管理面临的挑战

(一)管理方式落后

我国农村地区的水利工程大多实行的是粗放式管理,各个支渠用水混乱,跑水、冒水现象频发,导致农村的水利工程设施损毁现象严重,且维修困难。由于管理方式落后,总存在“讲情面”的现象,部分村民为了自身的利益往往私自放水、开沟、截流,导致明渠破坏严重,水线千疮百孔,供水功能被严重破坏,很难满足农村大多数稻田的灌溉需要,而对此现象处罚力度却明显不够,导致此现象近年来尤为严重,长此以往,将会给农业生产与经营带来严重的影响。

(二)资金投入少

在我国大部分农村中,财政状况吃紧导致政府投入的财政资金不足的现象屡有发生,这严重严重影响了农村水利工程配套设施的建设与工程项目的展开。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大力倡导新农村水利建设,但是在许多农村中,资金状况不是很发达,对水利建设投入的资金较少,很难完成各项水利基本工程建设的需要,这严重影响了农村水利建设项目的启动与施工,导致农村水利建设工程工期较长,进展缓慢,工程质量难以保障,基础设施薄弱,抗灾能力不强。

(三)专业人才缺乏

我国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中忽略了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与引入,专业人才的缺乏导致我国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工作受到了一定的影响。首先,在招聘人才方面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引进机制,对人才的考评系统不够完善,对人才专业能力、学历情况、工作经验等方面的考虑比较欠缺,招募到的人才往往无法胜任农村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其次,人才的培训机制不健全,导致工作人员专业技术差,判断能力与处理能力不强,甚至专业技能落后,无法跟上时展的脚步。

三、优化农村水利工程管理的措施

(一)实施科学化的管理方式

农村的水利工程管理要改变现今混乱的局面,就必须转变管理观念与管理方式,增强农村水利工程管理意识,建立健全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的管理方式,定期、分片为农民群众引流灌溉,定期不定期的进行设施排查与维修工作,做到对农村水利工程管理粗中有细,将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作为一项重点改良项目来严抓,杜绝“讲情面”的现象再发生,加大农村水利设施破坏的处罚力度,避免为了一己私欲引流灌溉的现象再发生,保护广大人民的集体权益,从而改善农民群众的生产环境,提升其的收入水平。

(二)增加资金投入量

我国各级政府要充分重视农村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并与各级财务部门做好配合工作,增加农村水利工程管理项目的资金投入量,对于经济状况较差的农村地区,更要重点扶持。加强农村水利工程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设置专人对农村水利建设工程的施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做到专款专用,防止腐败现象发生;做好工程的配套与协调工作,加快工程进程,防止工作人员拖拖拉拉;确保农村水利建设工程质量,从而增强其抗灾防洪能力,为农村居民创造出更好的生产与生活环境。

(三)加强人才的开发与培养工作

我国农村水利工程管理要更加重视人才的开发与培养工作,制定合理的招聘方案,在人才的选拔上要针对管理需求有计划的招募,要更加注重其专业能力、工作经验、适应能力等方面的考核,提高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确保其能够尽快适应工作环境与工作内容。同时,在农村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中需要更加重视人员的后期培养,可以针对不同部门与岗位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充分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强其职业判断力,提升其整体专业素质,为农村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合理、有序展开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总结

农村水利工程管理工作是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尽管其在施行过程中还面临着管理方式落后、资金投入少、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但是只要我们能够加以重视,实施科学化的管理方式、增加资金投入量,保障基础设施建设顺利展开、加强人才的开发与培养工作,一定会提升我国农村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质量,为广大农民群众创造出更加和谐、美好的生活与生产环境。

参考文献

[1]张海峰.论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J].吉林农业,2010(10):60-63.

第7篇

[关键词]建筑信息模型;集成;知识;教育平台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06.041

[中图分类号]TU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06-00-02

建设工程与项目管理(CEPM)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美国有超过300个CEPM高等教育课程,在中国则有超过255所高校开展CEPM教育。然而学者们普遍认为,建设工程管理的实用知识却很难在课堂上学到,不管它如何被重视,教育并没有训练出足够的、能处理真实世界中复杂问题的人,甚至有很多人批评建设工程管理的教学是无效的。其主要原因是传统的CEPM教育所提供的是结构良好的、与真实世界不相符的教学实体和课堂活动,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实际工程中应用所学的理论和方法时会遇到很大的困难,并且CEPM教育在为学生提供实际项目情境学习机会方面常常受到时间和资源的限制。当今ICT技术快速发展,这些限制得以缓解。然而,如果CEPM教育旨在培养拥有全生命周期理念,并能够深层次理解可持续建筑与公司竞争力之间相互关系的专业人才和管理人员,那么CEPM教育所运用的ICT工具必须包含公司经营层面的信息管理。这样的整合平台将能为CEPM教育提供其一直欠缺的、基于实践并反映现实的教学内容。基于相关研究和文献,本文对基于BIM的建设工程管理教育集成平台进行了研究并设计了框架。一个集成的BIMIEP(BIM Integrated Education Platform)迫切需要解决不同ICT工具之间的互操作性,建立支持CEPM教育的包含项目和公司的数据共享模型的数据库,从而源源不断地为教学与科研提供分布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实际项目案例,在案例中增加系统性的项目实施过程记录和实施绩效数据,并提供该类课程设计和教学所需的数据处理工具,让教师们设计出丰富多彩的真实项目的仿真课程,并能通过真实的项目实施过程记录和实施绩效数据校验课程中仿真情境的合理性,揭示管理行为与绩效之间的复杂关系,最终解决CEPM教育无法反映实际、有效训练工程项目管理人才的问题,提供强大虚拟实际项目的教学工具。

1 国内外BIM用于建设工程管理(CEPM)教学相关研究

教育工作者早就开始了用计算机技术进行项目管理相关知识的教学。较早实现的是将仿真技术用于项目进度计划的教学,同一时期将3D模型用于建筑设计和质量分析的教学也取得很大的成绩,随着4D技术的发展以及4D软件在项目实践中的应用,Peterson等人尝试用BIM软件和实际项目案例模型帮助学生学习应对真实项目环境中问题的能力:他们在实际案例模型的基础上,设计出不同的项目实施环境及实施过程中的突发事件,让学生选择所学的管理技能及其组合来完成教师所设计仿真项目中的管理任务,并分别在2个校园内进行教学试验,得到了令人鼓舞的结果: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这种方法的确使得这些学生应对实际项目管理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鉴于以上研究,如果能连续提供真实的项目模型与教学目的的综合过程信息和性能数据,就能使教育工作者设计丰富的模拟课程,提供更好的教育。互动教育为教育工作者和建筑专业学生和劳动力提供真实世界模型和数据进行模拟课程。这些课程将提高学生的学习经验,并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技能,为他们处理在现实世界中的动态挑战。

2 BIMIEP平台框架设计

研究CEPM教育数据需求及关键技术,基于研究基础设计CPMIIC的功能、软件框架、数据库及访问策略,编码、测试、并基于Internet部署的全部功能模块。CPMIIC由5个基本模块、3个支持模块和2个应用模块构成,如图1所示。

图1 BIMIEP的模块化构成

2.1 基础模块

基础模块完成从BIM数据抽取、加工、存储、提供给PMIS或ERP应用的完整过程,包括以下几个子模块。①BIM模型数据抽取模块:从BIM建模软件中抽取工程管理所需的模型数据构成PBIM(精简模型)。该模块将分别开发两款主流BIM建模软件内部模型数据抽取功能和IFC数据抽取功能,以支持针对IFC数据转换正确性等方面的持续研究。②工程管理信息生成模块:按照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工程量与造价计算规则计算或更新构件的工程量和相应的造价数据,以PBIM中的元件为基础关联进度、实施绩效等管理相关数据,基于本项目的技术研究成果,形成建设信息的集成化模型(CIIM)。③CIIM数据库访问管理模块:为应用软件提供CIIM数据库访问与管理功能,包括版本管理、安全管理、权限认证管理等功能。④可视化工具模块:将基于高性能游戏引擎开发该模块,为项目管理用户提供高性能的可视化工具。⑤基于Web的交互操作模块:面向操作者的交互操作模块,提供项目创建与管理、工作账户管理、协同工作环境管理等功能。

2.2 支持模块

支持模块是为应用模块及协同工作环境搭建提供应用程序接口(API)、数据交换标准和文档支持的功能模块,包括以下几个子模块。①拓展开发支持模块:基于基础模块,提供用于模块改进、功能拓展开发的应用程序接口(API)。该模块支持科学研究、教学以及行业应用领域按各自的需求,自行改进、添加相应的应用模块,以满足不同领域的差异化要求。②工程管理数据交换规格:是标准化的工程管理数据规格说明文档,将详细描述CPMIIC所提供的公开化的数据成分与格式,用于BIM、ERP、BIM&M等软件基于CPMIIC的数据共享和协同工作,该规格将随其他模块同时公布。③其他支持文档:包括CPMIIC连接应用手册、版本升级说明等文档。

2.3 应用模块

应用模块则是面向具体应用的终端功能模块,包括以下几个子模块。①交互教学模块:基于系统所收集的案例数据,按照教师的教学课程设计意图组织、生成相关数据和教学流程,在教学过程中以多维可视化方式展示案例,支持学生的课堂互动,如图2所示。②BIM流程管理模块:是一个BIM实施规划与实施过程管理模块,包括BIM应用设定、数据交换要求、工程流程设定、任务分配、实施控制等功能。③项目绩效评估模块:在模型工厂概念的基础上,该模块对项目全寿命绩效进行及时评估,包括项目实施阶段(例如生产率,造价和工期)和最终商业目标,设计有效性的评估体系,如图2所示。

图2 基于BIM的开放式项目管理信息集成网络基础设施

该平台为BIM提供基础数据支撑,从而极大地推动BIM的广泛运用,同时使BIM作为建设信息管理的共享源,为项目提供全寿命周期的信息服务和实时地项目绩效评估,为企业和项目决策提供可靠基础,同时,实时收集工程项目数据。这些工程项目数据的收集将为更进一步的项目管理研究(包括最佳实践和建筑行业绩效)提供可靠的平台,解决CEPM教育无法反映实际、有效训练工程项目管理人才的问题,提供强大虚拟实际项目的教学工具。

3 结 语

本文研究基于BIM的项目管理工具可以帮助教育者开发更实际的课程与项目,以支持学生学习如何运用项目管理的方法去解决实际项目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必要性。研究并设计了BIMIEP框架,并细分为三层:基础模块、辅助模块和应用模块。它将帮助CEPM的教育ICT工具的信息无缝交换并且支持教育者将项目模型和实际知识来丰富到自己的课程中。最后,基于BIM的教育平台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生命周期思维,并能够提供CEPM教育长期缺乏的实际项目的教育素材。

主要参考文献

[1]Lin K Y, Levan A, Dossick C S. Teaching Life-Cycle Thinking in Construction Materials and Methods: Evaluation of and Deployment Strategies for Life-Cycle Assessment i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Education[J].Journal of Professional Issues in Engineering Education and Practice,2012,138(3).

[2]中国工程院课题组.中国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工程管理教育问题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1).

[3]Peterson F,Hartmann T,Fruchter R, et al. Teaching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with BIM Support:Experience and Lessons Learned[J].Automation in Construction, 2011(2).

[4]M Winter, C Smith,P Morris,et al. Direc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in Project Management:The Main Findings of a UK Government-funded Research Network[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2006,24(8).

[5]MABB A,K Ku,F Jazizadeh. BIM-Enabled Virtual and Collaborativ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J].Journal of Professional Issues in Engineering Education and Practice,2012,138(3).

[6]滕佳颖,吴贤国,翟海周,等.基于BIM和多方合同的IPD协同管理框架[J].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2013

(2).

[7]包剑剑,苏振民,佘小颉.精益建造体系下BIM协同应用的机制及价值流[J].建筑经济,2013(6).

[8]郭俊礼,滕佳颖,吴贤国,等.基于BIM的IPD建设项目协同管理方法研究[J].施工技术,2012(22).

第8篇

赵春民

宁夏德昌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宁夏吴忠 751500

摘要:加强建筑工程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其不仅有利于提升建筑工程质量,对于工程项目成本控制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理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

视,而这种重视程度的最终目的应该是为了保障整个建筑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基于此,做好相关的管理工作是必不可少的,这就需要在今后的管理过程

中,不断创新建设工程管理理念,强化工程安全与质量管理,并做好对工程后期的验收工作,从而不断提升工程管理水平,保障建筑工程管理的顺利进行。

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加强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性。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管理;重要性

1、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性

1.1、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安全是管理建筑环节质量控制最为核心的环节,建筑施工必须将人员

安全摆在首要位置。部分建筑工程单位忽略了对施工安全的监管,一味地

追进度、赶工期,让技术人员连续作业,不但难以落实施工技术,确保施

工质量,甚至造成安全事故,威胁着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

1.2、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施工阶段质量控制是工程项目全过程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与工程整

体质量有着直接的关联。建筑工程施工环节作为建筑项目由图纸转化为实

体的过程,对于事前准备和事后审核来说,均是决定建筑工程产品质量控

制的关键环节,其质量好坏直接关系着企业的以及人民的生活财产安全。

面对当前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的严峻形势,加强施工阶段的工程质量控制愈

加显得重要。

1.3、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成本控制是管理的核心环节,具体是指是指达到合同中工程进度、工

程质量等要求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影响建设项目成本的因素进行

合理控制。当前,我国的建筑企业在经济发展中可谓蒸蒸日上,呈现出了

一片空前盛世的景象。建筑企业想要抢占市场份额,最大限度的获取经济

利益,则必须应做好成本控制工作。目前建筑行业中在工程项目成本管理

方面,仍存在着制度不完善,管理水平不均衡等问题,致使某些项目成本

支出大,效益低下等诸多问题,因此强化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成本控

制要点的研究也就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2、加强建筑工程管理的实际意义

建筑工程质量的优劣将会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因此,在

建筑施工过程中,建设部门要加强工程管理,确保工程质量。从整体来看,

建筑工程管理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意义:第一,通过对建筑工程的管理

监督,能够尽可能地保证工程按照预定工期进行,不会出现一些延期与误

期等现象,另外,在保证施工工期的基础上,还可以督促工程保质保量的

完工;第二,在建筑工程中,加强对于工程的安全管理,强化对工程设施

的检测,可以确保设施的安全使用,对于在建设过程中所出现的安全隐患

也能够及时地排查与监督,较为方便地发现问题,并能够及时地采取对策

予以解决,从而确保工程建设的安全;第三,采用先进的建筑工程管理方

式对建筑的施工进行管理,同时加强对于先进工艺的引入,能够有效地提

高工程的建设效率与建筑工程的质量;第四,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强化工

程管理,对工程物资、工程材料进行严格的登记管理,还能够最大限度地

减少施工材料的损耗,进而降低建设成本,提高建筑工程的经济与社会效

益。

3、建筑工程管理实施的有效途径

3.1、提高重视程度,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人才

意识决定了行动,指导着行动,因此建筑企业要想顺利实施建筑工程

管理就需要提高对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视程度,切实认识到建筑工程管理对

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树立建筑工程管理的意识。另外,建筑工程管理的

质量很到程度上是由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决定的,因此建筑企业一定要加

强对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以提高

建筑工程管理的质量。首先,建筑企业在招聘管理人员时就要分析各个岗

位工作对管理人员素质的要求,从而制定具体的标准,选择合适的人才,

组建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其次,建筑企业还应该定期组织管理人员学习相

关的管理知识,提高管理技能水平,同时还应该培养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

最后,加强对管理人员的考核,在企业内部形成良性竞争机制,促使管理

人员主动提高自己的素质。同时还要采取有效的奖励措施来提高管理人员

工作的积极性。

3.2、加强安全和质量管理,提高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

安全和质量管理作为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内容,对建筑企业的发展具

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加强安全管理。首先,建筑企业一定要切实

树立安全管理的意识,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真正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

主”的理念。其次,加强对安全管理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企业内所有工

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并在工作中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施工,保证施工的

安全性。最后,建筑企业一定要适当增加安全投入,保证所有的安全设施

全部到位,并按照工程量的大小设置合适数量的安全员,加强对施工现场

的安全监督,防止出现安全事故。另一方面,加强质量管理。首先,建筑

企业一定要对设计图纸进行严格的会审工作,提高设计图纸的质量,减少

施工中设计变更的情况,提高工程建设的质量。其次,加强对施工材料的

质量检验工作,要求所有的施工材料都要具有合格证。最后,实行监理制

度,加强对工程的质量验收工作,保证施工的质量符合建设方的要求。

3.3、加强施工现场监管,保证施工质量,节约成本

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监督和管理是建筑工程管路的重要内容,有利于保

证施工顺利进行,提高施工的质量,降低施工的成本。建筑企业要聘请专

门的监督人员去施工现场进行监督和检查,查看施工的具体情况,对建设

完成的工程进行质量验收,特别注意一些隐蔽工程,在检查的过程中发现

的不合格的工程要求施工单位进行返工,直到合格为止。另外,提高施工

的质量可以降低质量成本,提高质量效益,因此,一定要加强质量管理,

并在此基础上将工程建设的成本降到最低。

3.4、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保证施工的质量符合要求

施工人员是工程建设的实施者,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到施工

的质量,进而影响到整个工程建设的质量。因此,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素

质至关重要。首先,由于施工人员一般都是文化素质较低的农民工,因此,

在上岗之前建筑企业一定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岗前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

技术水平。其次,严格要求施工人员按照施工的规范进行施工,保证施工

的质量。最后,加强对施工人员施工过程的监督和管理,实行有效的激励

奖惩制度,将施工的情况和薪酬相挂钩,从而提高员工工作的热情。

总之,建筑工程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础设设施,与国民经济发展有

着直接的关联。加强建筑工程管理不仅有利于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满足

人们的要求,而且还可以提高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但是当前建筑工程中

仍存在着很大的不足,需要不断的完善与改进。因此加强建筑工程管理质

量控制愈加显得重要。文章立足于成本管理、质量管理创新、安全管理的

基础上,创新建筑管理理念,以实现不断提高建筑管理水平,增强施工企

业的经济效益与核心竞争力的目的,力争在竞争激烈的建筑市场中发展壮

大。

参考文献

[1]黄倩倩.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性与实施途径[J].中国高新技术企

业,2015,13:191-192.

[2] 温尔泰. 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性与实施途径[J]. 山东工业技

术,2015,14:95.

[3]巩占云. 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性与实施途径的探讨[J]. 江西建

材,2015,17:273-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