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17 15:03:3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医疗电子行业分析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云计算;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建设
中图分类号:TP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7)01-0062-02
Construction of Electronic Health Record System Based on Cloud Computing
Zhang Linjiang,Liu Zhilong
(Network center of Henan Animal Husbandry Economic College, Zhengzhou Henan 450011)
Abstract:Electronic health record is an electronic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people's health activities, which is an important data resource of health care industry. The construction of electronic archives system based on cloud computing, to reduce the cost of health care industry,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efficienc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service, to achieve the personal health care system services.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goal, content and service design of electronic health record system based on cloud computing platform in the health care industry.
Key Words:Cloud Computing;Electronic Health File;System Construction
S着医疗行业的信息化发展,电子健康档案系统逐渐成为医疗保健项目的重要建设内容。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建设,以计算机系统为基础支持,在安全、保密的前提下,存储人们的电子健康档案信息,实现面向个人的医疗保健系统服务。云计算平台推动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建设的发展,降低医疗管理成本,有效提高医疗保健的质量,提供便捷访问的医疗保健服务,满足医疗保健行业的日益扩展的多样化需求。
1 基于云计算的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建设目标
1.1 信息综合性目标
云计算在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建设中,提出了信息综合性目标,为医疗诊断、健康管理等提供了指导,促使人们能够看到未来医疗事业的发展方向。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建设中,信息综合性目标,是一项基础,能够防止系统建设发生短期的重复问题,提高了各项医疗数据的应用水平和实效性[1]。信息综合性目标,强调了电子健康档案系统的真实性、完整性,避免出现虚假、缺陷的信息,侧重于电子信息数据的管理,综合管控医疗保健行业中的电子信息数据。
1.2 技术结合性目标
电子健康档案的技术结合性目标是云计算技术与生物技术的相互结合,利用技术结合的方式,规划新的技术范畴,以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建设为研究重点,在医疗保健企业中构建网络平台,注重医院的管理以及电子病历的管理,推进健康档案的信息化发展,确保云计算在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建设中的实用性、先进性,体现技术结合性目标的重要性。
1.3 健康管理的目标
在云计算的电子健康档案中,健康管理目标属于一类直接性的目标。因为健康管理是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建设的目的,全面分析医疗中的健康危险因素,评估并预测出健康管理中的危险现象,针对人或群体,提出良好的改善措施。在系统建设期间,制定健康教育、生育计划等内容,严格监测疾病教育项目,构建健康档案。
1.4 医药研究的目标
医药研究目标,是指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在云计算环境下建设后,具有一定的医药研究价值,系统内包含的都是有效的电子健康信息,也是经过长期研究后得出的有用药物疗效结论。电子健康的档案系统,为寻找安全、有效、优质、稳定的新药,提供了医药研究的信息数据。
2 云计算下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关键技术设计
2.1 数据库结构
云计算参与下的电子健康档案系统中,数据库结构建设,是系统存储和运行的基础,起到平台支撑的作用[2]。电子健康档案系统是在HL7标准下,实行数据库结构建设的,以此来作为电子档案服务的中心结构,促使电子信息在云计算环境中,具有信息共享、数据交互、在线处理以及数据备份的功能。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建设中,HL7标准是指健康信息交互第7层协议,规定了电子健康档案中的数据传输方式,提供协议规定,进而规定了数据库结构的行业标准。随着云计算的发展,数据库结构建设,已经拓宽到了各个医疗信息模块,如:管理、临床、医疗保险等,按照HL7标准的要求,严格收集电子健康信息资料,完善了数据库系统建设。为了适应云计算的要求,电子健康档案的数据库系统建设,接口标准格式上延伸了HIS模式,同时支持数据库现有的格式,如:SNOMED、ICD-9/10。电子健康档案的数据库系统建设中,HL7在连接不同的模块时,采取消息传递的方法,与云计算的网络信息传递有一定的相似性,可以将不同的消息,划分成段、字段、元素等。例如:电子健康档案的疾病通报中心,数据库系统建设中,主要分为请求、答应2个环节,通过HL7标准,实现医院和疫病控制中心的数据库交互,医院的内部,发送调用信息,根据接口文档的定义方式,调用信息翻译成GL7标准下的文档,同时加密,再根据接口的定义,发送到数据库结构内,先判断信息的合法性,再解析传输的文档。
2.2 CDC系统
CDC系统设计,确保云计算下的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建设时,可以有效处理接收的参数和调用服务,处理结果可以准确的返回到系统接口处,最终将文档传送到医院的集成服务器内[3]。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建设中的集成服务器,在DTD规则的中,完成绑定操作,电子健康档案系统信息结果,集成映射到医院的可识别信息中,也是在CDC系统结构设计接口位置,实行文档的解析操作,将结果反馈到电子健康档案中,进而完成了请求到应答的循环过程。CDC系统结构,主要以HL7标准和XML描述的结构为基础,借助中间技术,开发以云计算为运行核心的系统,保障数据融合、交换的科学性。基于云计算的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在CDC设计中开发公共服务的子系统,尤其是共享服务、医保互通、安全认证等。CDC设计时,开发了终端应用软件,便于操作电子健康档案在云计算环境中的应用,利用终端软件,连接信息中心,完成系统的连接和信息交互。
2.3 数据处理系统
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建设中的数据处理功能,主要存储了个人的数据,而且电子健康档案中的数据,会随着医疗活动的增加而增加。在云计算环境中,构建电子健康档案的数据处理系统,计算出电子健康档案中的数据量,数据处理系统达到共享、高效的特征。数据处理系统内,没有包括影像、语音的资料数据,如果需要增加此类文件,档案系统内的数据量,还会增加比重。云计算在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建设内,具有易扩散、高容错的特征,满足持续增加的数据信息,同时还在数据处理系统内,融入虚拟化技术、自动恢复技术等,保障电子健康档案数据的完整性、可用性。
2.4 安全控制系统
云计算为电子健康档案提供了互联网服务,拓宽了档案的存储空间和读取功能。电子健康档案中,比较注重安全控制系统的应用及设计,为了维持系统建设的稳定性及安全性,同时预防数据丢失、泄密等,必须保证系统数据的安全和准确性[4]。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建设的安全控制方面,应该做好系统登录、身份认证、行为统计的工作,避免出现非权限操作和非法登录的情况,可以在电子健康档案系统的登录页面,设计密码登录,统一用户名和密码后,才能进入到电子健康档案的终端机构内,如果多次登录用户名和密码不匹配,就说明用户访问行为异常,要采取一定的处理方法。基于云计算的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安全控制,需对访问系统实行关联性分析,在整个系统的安全策略中,提供权威的认证标准,支持电子健康档案系统的运行。
2.5 应用功能
云计算下的电子健康档案系统设计,应用功能属于最重要的部分,我国医疗企业中,积极建立电子健康档案系统,根据实际的情况,融入云计算功能以及信息化的技术,确保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处于高效的应用状态。云计算的发展逐渐成熟,在互联网的推进下,运行电子健康档案中的海量数据,既可以实现信息共享,又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分配电子信息量,为电子健康档案,提供技术支持。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应用功能设计中,提供了网络业务服务,利用浏览器,读取电子健康档案中存储的数据,属于先进的功能技术[5]。电子健康档案的功能设计中,第一要借助虚拟的技术,在规定的时间内,规划并部署好数据资源,用于在不掌握技术架构,就能参与到电子健康档案的功能操作中;第二云计算弥补了电子健康档案的缺陷,其可对海量的数据实现运行,按照电子健康档案的读取需求,提供不同的功能服务,满足医疗不同模块的功能需要。在国家电子健康档案内,云计算的实践,可以完成信息抽取、清洗的功能,采用分布式的计算方式,突显云计算在系统中的优势。
3 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前后台服务建设
3.1 前台服务
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建设服务中,将前台划分成4个服务模式。分析前台服务的建设,如:(1)用户个人登录。建设电子健康档案系统的云平台,可以为不同的用户提供服务,需要设计个人登录服务模块,创造最大的服务群体,保障登录界面的洁性,提高服务水平;(2)用户个人注册。个人在线注册电子健康档案的系统登录,采用简单信息加真实信息的填写注册方式,获取登录账号;(3)健康知识。前台服务中,存储了大量的电子健康档案信息,平台上健康知识,用户可以自行浏览健康知识,查阅医疗健康的服务信息;(4)查询体检报告。用户通过账号、密码登录后,能够自行浏览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内的相关信息,电子健康档案系统确定用户本人后,提供体检报告信息查询和打印输出。开发界面力求操作简单快捷[6]。
3.2 后台服务
云将不同的医疗管理平台统一到一个后台管理平台。云计算下的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建设,后台服务比较注重管理,划分成管理员登录、新闻管理、用户管理、数据导入、留言管理几个模块。后台服务展示了云计算在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建设中的运行结果,构建了可独立运行的信息系统,保障整个电子健康档案系统的有效性。例如: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建设期间,设计了后台服务的模型,作为实际建设的参数,需要在电子健康档案实践操作的过程中,逐渐结合模型,设计切合实际的后台服务系统,用于优化电子健康档案系统的后台管理,更重要的是强化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后台服务的建设。
4 结语
云计算不仅能降低医疗行业成本,而且有利于综合效率的提升,对于社会和经济都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基于云计算的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建设,明确建设目标,合理规划建设内容,确保系统准确性和规范性,保障电子档案信息的完整性,以用户为中心,优化电子健康档案的系统建设,逐步满足医疗保健行业的业务扩展需求。
参考文献
[1]刘鑫.基于云计算的健康档案的隐私保护研究[D].中南大学,2014.
[2]柴文磊.云计算模式下电子健康档案服务系统的开发[D].河北大学,2013.
[3]吕品.云计算技术的国家电子健康档案系统中的应用[J].通讯世界,2015(22):227.
[4]邓俊华,苏一丹.浅析基于云计算的国家电子健康档案系统的构建[J].大众科技,2010(11):23-25.
300万一台的进口CT机,也许过不了多久通过网络仅用100多万元就能买到,国内的医院将可以节省购置医疗设备费用,病人的看病支出也会降低。
这种原先想象不到的事情变为现实的可能性近来大大增加,以规模低价采购医疗设备和物料而闻名的美国医药电子商务大鳄Broadlane公司CEO桑德斯近日低调来华探营,据说其与国内医药电子商务巨头海虹的合作也因此进入最后阶段,Broadlane试水中国的日子已经为期不远。
来自业内的消息说,Broadlane公司CEO桑德斯上周到内地多个地方考察,并拜会各级卫生系统官员。除此之外,桑德斯此行的另一个重要目的是与海虹进行有关合作的实质性谈判,谈判结果将在数周内揭晓。
不过目前阶段,无论是Broadlane还是海虹均不肯对合作的方式和意向作过多评论,未来是技术性合作还是采取合资方式都是未知数。
■不会涉及药品招标采购开拓全新业务领域
海虹意欲牵手美资医药电子商务巨头的消息早前已有传闻,但当时处于朦胧阶段,消息只是称海虹已与美国医药电子商务巨头Broadlane公司达成初步共识,计划开展一系列的战略合作。
海虹和Broadlane对合作密不透风,迄今为止只有海虹总裁康健曾明确表示,未来的合作将不会涉及海虹占据强势的内地药品招标采购业务,而是倾向于在Broadlane更富优势的为医疗保健产业提供业务集成服务方面。
据介绍,目前国内医药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药品招标领域,海虹占有市场大半份额,预计今年内地将有接近80亿元的药品采购在海虹的医药电子商务平台上完成。而对于Broadlane来说,这家美国电子商务巨头的主要业务则集中在医疗服务和产品的采购和物料管理方面,它是全美排名第三位的集团购买组织(GPO),药品采购并非他们的重点,仅占他们业务的十分之一左右。有关人士分析说,在这种背景下,海虹与Broadlane进行药品招标采购领域合作的意义不大,双方更看中的是医疗服务和产品的采购。事实上康健也表示,假若实现与Broadlane的联手,目标就是要开拓内地医药电子商务领域的新业务。
医疗服务领域的电子商务在中国尚处于空白状态,在美国以规模采购降低医疗采购成本而取得市场成功的Broadlane早已窥视中国市场。据说它之所以看中海虹,不仅是因为注意到了海虹在药品招标采购方面的成功,更重要的是看到了海虹与内地一万多家医院之间的业务网络。
Broadlane的高层人士不断向中国医疗界介绍他们的业务优势。早些时候他们在佛山考察时发现,许多医院购入的CT机耗资二三十万美元,他们告诉当地医院管理者,如果将这些采购交给他们,通过他们的系统来做,价格会降到十几万美元。
购入医疗设备与物料,特别是进口产品的价格过高,以及一个区域内医疗设备购置重复一直是国内医疗行业的普遍现象,这也给患者带来了医疗服务价格的上升及设备的浪费。“引入Broadlane这样的公司会有助于改变这一状况,但能否很快见到效果,尚不得而知。”一位业内人士评价道。
资料显示,Broadlane的业务模式接近于通过电子商务手段为医疗机构提供采购解决方案,这一平台可以平均节省10个百分点以上的费用,Broadlane可以从中获取1%至3%的佣金。Broadlane在美国获得了成功,Broadlane公司目前已有45家供应商和Broadlane公司的电子商务平台Broadlink完全联网集成;在医疗机构方面,有455家医院和Broadlink联网集成,其中312家可以处理订单。2004年,Broadlane客户直接和间接购买该公司产品和服务价值高达71亿美元。
事实上Broadlane在进入中国之前,已经先后进入英国、印度等地并取得不错业绩。据说在上述两个国家,Broadlane均采取与当地公司进行合资的方式进行合作。
■桑德斯决意进军中国
从亚马逊到Ebay,美国电子商务巨头已几度试水中国并取得成功。但由于医疗行业的特殊性,中美两国医疗行业的不同,不少人看淡这一领域的合作。
面对外界的怀疑与疑问,服务美国医疗行业10余年的桑德斯却不这样认为,他表示,中美两国医疗行业的确存在很大不同,但双方在发展医药电子商务方面有共同之处,那就是通过提高竞争水平从而让医疗机构购得更好的产品、降低药品单价以及实现采购自动化。
2008~2010年各行业IT投资总额以及占比(数据来源:赛迪顾问2008,02)
整个IT市场都建立在各个行业应用需求基础上,所以分析行业市场的特点,了解各个行业市场用户的需求是IT企业推动业务创新和深化行业应用的前提。
改革重组带来新机遇
赛迪顾问副总裁赵刚告诉记者,政府IT市场未来将以16.3%的增长率增长,2010年达到1034亿元的市场规模。未来政府市场几大重点领域值得关注:大部委制改革,将推进政务基础设施、信息资源与应用系统的集中、整合与共享;“十一五”规划实施,将带动人大、政协、法院、检察院等六大系统信息化以及各部委金字工程、各地区电子政务应用进一步深化;地方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与业务协同建设进入。
金融机构未来必须应对金融市场带来的新的、潜在的各类风险打造一个安全、稳定、可靠与高效的金融信息化平台,使企业在激烈的国内国际市场竞争中取胜。银行信息化投资热点主要集中在发展网上银行、电话银行、自助银行和手机银行以开拓新业务新服务,引入SOA加强银行核心业务系统架构,适应银行业务创新需要,加强风险管理系统建设,加强银行IT治理与IT服务管理建设。
面对快速发展的证券市场,各证券公司原有的信息系统面临着新的压力,新一代证券交易系统升级改造扩容,证券公司集中交易与集中风险监控系统建设,网上证券交易系统,信息安全与灾备建设将成为重点。保险业务内容的衍生和服务意识的增强使保险业对信息系统的要求日益提高,电子商务与在线业务办理将成为保险公司信息化应用的亮点。
未来能源行业IT应用投资重点是大能源行业管理机构电子政务建设,能源分行业间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能源行业监管系统建设。赛迪顾问预测2008~2010年,电力、石化行业将保持快速增长,电力、石化、煤炭IT行业应用规模将分别达到214亿元、142亿元、61亿元。其中电力行业改革与供需的“拐点”将推进信息化深入发展,一体化应用系统与集成平台将成为应用重点。各大电力公司集团内部将按照所处层次各有侧重地进行信息化建设以及行业电力信息监管系统。
而石油石化行业将把ERP、MES等管理信息系统应用范围扩大,一体化解决方案将受关注,企业应用集成与决策信息分析成为应用热点,信息安全,IT治理和石油石化勘探、计算、设计等专业应用都值得关注。煤炭行业中的安全生产信息化是投资重点,ERP、EAM的应用需求将扩大,“煤矿数字化”是煤炭信息化发展方向,支持集团企业应用的管理信息系统将受青睐。
电信行业重组在即,因此电信行业的投资热点是未来重组企业的信息系统整合,固网业务运营商的移动新业务系统建设,信息服务业务系统建设,计费系统、客服系统和BOSS系统的升级和改造,分析型CRM、MSS与ERP成为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有力工具,构筑强有力的商业智能系统以及IT服务管理与IT治理都值得关注。
物流、医疗行业值得期待
未来两年,物流行业IT投资的重点是建设全国性和区域性现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和物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物流WMS、TMS等关键业务系统应用和RFID应用等。该市场2010年将达到102亿元的规模。
而医疗行业的IT投资重点从公共卫生领域看是国家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公共卫生应急指挥系统、农村医疗服务网络、全国农村合作医疗系统、卫生电子政务建设;从医疗机构来看是各地医院信息化建设逐渐普及和升级,部分应用基础较好的大中型医院在业务需求促动下将工作重点转移到内部系统的全面整合,逐步增大对临床医疗系统(CIS)、医疗影像系统(PACS)的投资比例,电子病历、远程医疗区域之间的信息共享也开始逐步建设,数字化无线移动解决方案将逐步成为大型医院的投资热点。
赵刚预计,医疗行业市场2008~2010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6.9%,201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28.3亿元。
农村和中小企业市场成亮点
2007年中小企业IT投资规模达到1829亿元,比2006年增长了15.7%。赵刚认为,中小企业市场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7.1%,201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936亿元。
政府实施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增加对中小企业信息化投入;另外中小企业数量持续增长,为IT应用市场提供广阔发展空间。中小企业整体运营状况良好,对IT应用的投资也将稳步提升。经济发展将会促进中小企业进一步提升竞争力,从而推动IT应用市场的发展。SaaS模式产品将受到广大中小企业用户的青睐。
2008~2010年,中小企业硬件投入重点是升级与换代,ERP、电子商务将是中小企业信息化的两大应用热点。中小企业的信息服务需求主要集中在指导咨询、新技术培训,需求比例分别高达63.3%、57.3%。机械行业的中小企业将重点建立连接厂内外的计算机网络通信系统,选择先进、成熟、适合企业管理需求的CAD、PDM、ERP、CRM、电子商务等系统。而纺织服装类的中小企业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现代管理技术和纺织制造技术,全面改造纺织服装企业的生产、组织管理模式。医药行业的中小企业则要求IT产品具有高度的灵活性,要符合国家监管机制和GMP标准要求。
2008~2010年,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将逐步到位,综合信息服务试点工作也具有了推广的价值,信息将进村入户。赛迪顾问副总裁赵刚认为,农村市场到2010年将达到22.5亿元的规模。
IT投资重点包括建设连接农业部到省级农业厅的网络系统,建设完成延伸到县乡的一个全国农村信息服务网络,建设三个应用系统:农产品监测预警、农产品和生产资料监管、农村市场与科技信息服务系统,农业信息综合服务大篷车,建设国家农业综合门户网站,建立部省两级数据中心,开发整合国内、国际农业两类信息资源,建设安全保障运行维护系统及配套环境,建立健全标准规范。
相关:
各抒己见
未来政府、电信、医疗、能源等行业需求层次提高,竞争也日趋激烈。对于强竞争、高需求的金融和政府行业,企业要靠综合实力来竞争。对于弱竞争的交通等行业企业则要靠专业化制胜,在低需求层次的竞争中企业要进行差异化竞争。
――赛迪顾问副总裁赵刚
关键词解读
改革重组
中央政府大部委制的改革将影响到政府、能源等大行业,带来信息系统整合和共享的需求。这将是这些传统的信息化应用重点行业焕发第二春的重要机会。
【关键词】营销;服务;必要性;现状;策略
一、国内医疗电子公司营销与服务体系管理存在的一些
不足
(1)经营理念存在偏差。国内有很多医疗电子公司,其经营理念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偏差,有些企业封闭在自身已经设计好的服务标准和范围上,忽略了客户的需求和要求,固步自封,停滞不前,导致产品并不能很好的服务于消费者。还有些企业的服务内容和形式过于单一,不能为消费者提供全方位的一体化服务。徐州同人医疗电子公司的经营理念在不断进步中,但也不是完全不存在问题,毕竟“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是市场规则,不能停留于自身的优点。(2)专业性不够。医疗卫生行业是一个需要高精尖人才的行业,从业人员的素质高低对于医疗器械和设备的销售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国内一些医疗电子公司只注重一味的向医院推销设备或者软件,单从经济角度生硬的进行介绍,而无法从专业的角度进行设备的演示和宣传。这一是因为从业者的文化水平有限,自身素质达不到要求;二是因为企业对员工的培训意识不够。(3)缺乏横向战略联盟。医院通常需要的是一整套的医疗设备,单个企业提供单个设备不能很好的满足医院的需求,从而使客户的满意度降低,就需要花更多的服务营销的成本去挽回。在营销过程中,不仅要密切关注顾客的消费动态变化线索,同时也要同步关注那些阻碍企业获得顾客的竞争要素的动态变化线索,两者的关注程度是不同阶段下有轻有重。
二、对徐州同人医疗电子公司建立和完善营销与服务体系管理的建议
(1)改进经营理念。经营理念对一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徐州同人医疗电子公司注重改进自己经营理念当中不足的地方,以客户至上,尊重客户,服务客户。他们认为,客户是滋养公司的强壮的沃土,是公司坚如磐石的根基,只有为客户创造价值,让客户在产品质量和服务上满意,企业才能持续枝繁叶茂,持续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这种良好的经营理念是构建该公司营销与服务体系的根本原则,该公司善于细分市场、找准目标市场,以先进的经营理念、专业化队伍、规范化管理、人性化服务来完善自己的营销服务体系。(2)注重顾客满意程度。服务有一个无可比拟的优点,它可以以很低的成本,提供许多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服务本身也已成为顾客所购买的一种产品,营销服务成为物质商品交换的前提和基础。徐州同人医疗电子公司在市场营销中,应该利用服务营销的手段,采取顾客所满意的策略,以客户为中心,尊重每一位前来购买产品的客户,尊重每一家购买医疗设备的医院,无论该医院是国家级或者省级的大医院还是乡镇街道的小诊所,无论前来咨询的医院是否最终购买了公司的产品,营销人员都要尽心尽力站在顾客的立场上看问题,以情感效应为中心协调顾客关系,从购买医疗设备的医院的角度来分析他们的需求,唯有这样,才能留住顾客,换取顾客的忠诚度和信任度。这样,企业也能得到营销过程中所期望得到的经济效益,并且是持久的效益。(3)进行服务创新。创新不仅体现在对产品的创新,更应体现在对服务的创新。所以,徐州同人医疗电子公司要根据服务对象的差异,进行服务创新,改进服务体系。针对目标市场对服务的特殊要求和偏好,公司还可以采用不同的促销策略。对相对固定的大中型医院,除采取会员制等常规手段外,还可采取富有创意的公共手段。而对小型医院,在加强宣传的基础上要多给予优惠措施。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的重要性不可忽视。企业若能将创新的触角伸向网络,也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医院是救死扶伤的地方,一天24小时都不会间断,向医院提供设备的医疗电子公司同样也该如此。应该建立一个24小时不间断的网络售后服务系统,网站上不仅有各种医疗设备的高清图片、详细介绍,还应有专门的营销人员负责解答疑难问题。网络作为一个宣传的平台,也能有助于企业营销战略目标的实现,获得经济利益。
三、结语
建立和完善营销与服务体系,是医疗卫生行业的必然要求,是现代企业取得竞争优势、增加产品附加值的重要手段。针对国内诸多企业经营理念落后、专业性不够、缺乏战略联盟等营销缺点,徐州同人医疗电子公司需要改善经营理念、注重顾客满意度和开展服务创新,努力实现营销与服务体系管理的精细化。
参 考 文 献
关键词:高新技术产业;创新产出;因子分析
一、引言
在知识经济激烈竞争的今天,技术创新成为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战略选择。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园从20世纪50年代起步以来,不断促进对科技成果的转化,培育创新型的高科技企业,推动产业结构升级。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地区和国家拉动区域经济增长的有效方式,成为推进我国新经济发展进程的中坚力量。目前,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已经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截至2015年,全省共有高新技术企业3157家。这些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产出能力对本地区技术进步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对高新技术产业创新产出能力进行测算和综合评价,对于发挥高新技术产业引领技术创新先导作用,保持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的持续快速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二、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创新产出能力评价
本文运用因子分析法,利用2003年―2013年《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的统计数据对安徽省的医药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和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等四类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产出能力进行综合评价。
1.研究方法
高新技术产业创新产出能力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技术创新的成果产出,本文在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采用新产品产值(X1)、新产品销售收入(X2)和专利申请数(X3)三个指标来综合衡量创新产出水平,采用因子分析法对上述三个指标进行提取和归纳,并根据主因子方差贡献率计算安徽省四类高新技术企业创新产出能力综合得分,根据得分高低对安徽省四类高新技术产业创新产出能力的强弱进行排序。
2.数据分析
鉴于数据的可获得性,文中主要采用安徽省医药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和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等四类高新技术产业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收集了该统计年鉴中安徽省2003年―2013 年11个年度的高新技术产业的新产品产值、新产品销售收入和专利申请数三个指标的数据样本,并对数据整理归纳。由于部分年份指标数据存在缺失值,为了保持时间序列的周期性,采用了回归分析法对缺失值进行修补。
2.安徽省高新技术创新能力综合评价结果
利用SPSS13.0软件对原有数据进行KMO和Bartlett检验,医药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办公及设备制造业和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的Bartlett球形检验统计量分别为94.529,80.055,79.914,103.811,相应的概率Sig.均小于0.001,同时KMO值依次为0.733、0.793、0.705、0.687均大于0.5,因此原有变量适合作因子分析。分别对四类高新技术产业3个变量的原始数据进行因子载荷矩阵估计,第1个因子的特征值分别为2.911、2.991、2.864、2.703均大于1,累计解释原始变量反映信息分别为97.036%、99.704%、95.479%、90.107%,因此提取第1个为主因子是合理的,在计算综合得分TS时以各主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作为其权重。
通过因子分析法对四类高新技术产业的3个变量数据进行分析,将因子得分评分标准。经计算2003年―2013年医药制造业因子得分FS1分别为-0.821、-0.811、-0.784、-0.751、-0.691、-0.582、0.143、0.112、0.852、1.243、2.091,以主因子方差贡献率为权重计算出综合得分TS1分别为-0.797、-0.787、-0.761、-0.729、-0.671、-0.565、0.139、0.109、0.827、1.206、2.029,根据综合得分TS1医药制造业2003年―2013年排名依次为11、10、9、8、7、6、4、5、3、2、1。2003―2013年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因子得分FS2分别为-0.562、-0.677、-0.627、-0.609、-0.600、-0.622、-0.298、-0.398、0.711、1.531、2.149,综合得分TS2分别为-0.560、-0.675、-0.625、-0.607、-0.598、-0.620、-0.297、-0.397、0.709、1.526、2.143,根据综合得分TS2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2003年―2013年排名依次为6、11、10、8、7、9、4、5、3、2、1。2003年―2013年电子计算机办公及设备制造业因子得分FS3分别为-0.407、-0.578、-0.587、-0.404、-0.423、-0.502、-0.273、-0.538、0.162、2.742、0.808,综合得分TS3分别为-0.389、-0.552、-0.561、-0.386、-0.404、-0.479、-0.261、-0.514、0.155、2.618、0.771,根据综合得分TS3电子计算机办公及设备制造业2003年―2013年排名依次为6、10、11、5、7、8、4、9、3、1、2。2003年―2013年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因子得分FS4分别为-0.759、-0.701、-0.778、-0.671、-0.534、-0.608、-0.052、-0.171、1.462、2.147、0.664,综合得分TS4分别为-0.684、-0.632、-0.701、-0.605、-0.481、-0.549、-0.047、-0.154、1.317、1.935、0.598,根据综合得分TS4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2003年―2013年排名依次为10、9、11、8、6、7、4、5、2、1、3。根据四类高新技术产业综合得分TS计算出医药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办公及设备制造业和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平均综合得分ATS分别为0.0000882、-0.0001813、0.0000000、-0.0000909,排名依次为1、4、2、3。
根据因子分析结果,安徽医药制造业和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在2013年主因子得分FS1和FS2分别为2.091和2.149,排在所处行业历年来的第一名。电子计算机办公及设备制造业和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在2012年FS3和FS4分别为2.742和2.147,排在所处行业历年来的第一名。从行业历年排名来看,安徽省医药制造业和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创新产出能力总体处于上升态势,而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和电子计算机办公及设备制造业排名波动较大,创新产出能力不平稳。安徽省四类高新技术产业的综合得分TS逐步从负分变为正分,创新产出能力总体上均有所提高。其中医药制造业从2009年之后连续几年综合得分TS1均大于0,说明其创新产出能力提升较快,2013年TS1为2.029为所在行业考察年度范围内的最高水平。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和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从2011年后TS2、TS3和TS4大于0且得分增长较快,说明2011年后这三类高新技术产业创新产出能力有明显提高。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2013年TS2为2.143、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2012年TS3为2.618、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2012年TS4为1.935为所在行业考察年度最高水平。
横向对比四类高新技术产业2003年-2013年的平均综合得分ATS可以发现,安徽省医药制造业排名第1,其余三类高新技术产业按排名顺序依次为: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和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安徽省医药制造业平均综合得分ATS高于其他三类高新技术产业,说明其创新产出能力较突出,技术创新程度提升较快。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和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在2003年-2010年间的ATS为负值,技术创新能力相对落后,创新产出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对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建议
文章通过因子分析进行实证研究,获得了安徽省四类高新技术产业创新产出能力综合排名情况,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创新产出能力总体呈上升态势,其中医药制造业创新产出能力提升较快,其余三类高新技术产业创新产出能力前期较不平稳,2009年后增长较为稳定。此外,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创新产出能力平均综合得分有正有负,其中医药制造业得分为正,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和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得分为负,说明医药制造业创新产出能力相较其他三类产业较强,四大高新技术产业创新产出能力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为提升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创新产出能力,进一步促进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出几点对策。
1.建立和完善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各类高新技术企业要把增强创新产出能力作为核心战略纳入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中。企业要构建创新管理体系,整合企业各类创新资源,健全有利于创新的用人机制和激励机制,建立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分配制度。
2.充分发挥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的创新效应。产业集聚便于集聚区内的企业和其他组织协调,从而帮助企业快速获得创新所需要的资源;集聚区内企业间的竞争压力也能推动企业不断创新。安徽省拥有合肥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蚌埠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应充分发挥产业集聚的积极作用,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创新产出能力。
3.要持续加大技术创新投入。高新技术企业要增强创新产出能力,需要提高技术创新投入,尤其对于创新产出能力较弱的高新技术产业,除了加大研发方面的投入之外,还要加大对注意对技术的引进、改造和吸收再创造的经费投入,以提高其创新产出能力。
4.政府应制定并出台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给创新产出能力较弱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宽松的政策环境。例如制定专门的高新技术产业减税政策,简化高新技术产业金融贷款的限制和手续,扩大其融资渠道等等。
参考文献:
[1]蒋含明,李非.台湾高新技术产业创新能力研究[J].亚太经济,2012,No.17506.
[2]谭开明,魏世红.基于主成分分析的西部地区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3,v.26.
[3]傅为忠,韩成艳,刘登峰.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评价与建设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11.
关键词:行业供应链医药商品流通电子商务物流配送
1.引言
我国的医药行业脱胎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在计划经济条件下,药品按国家计划生产,统购统销,价格上实行国家统一控制、分级管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医药行业逐渐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特别是药品生产领域向外资开放,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然而药品流通行业一直没有对外资开放,出现了大量经营分散、市场竞争能力差的批发企业,使我国药品流通领域呈现出“市场分散、地方割据、企业规模小、流通秩序乱、整体竞争能力弱”的基本特点。在我国承诺向外资开放药品分销业即将到来,弱小的药品流通企业即将与在资金、管理和技术上占优势的国外流通巨头进行面对面竞争的时候,重构我国医药行业供应链系统,大力发展医药物流与医药电子商务,已成为我国药品流通行业改革的当务之急。
2.我国医药行业供应链现状分析
考察我国医药行业从生产到消费的整个过程(见图1),不难发现其供应链有如下两个基本特点:
(1)流通环节和交易层次多、交易渠道复杂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药品流通环节多,交易层次多是非常明显的。药品从出厂到最终消费者手里,在国外成熟市场一般为2~3个,在我国往往有6~7个环节。仅批发环节一般就有地区总经销、市级批发商和县级批发商,此外,厂家往往要设立办事处,与各级批发商及医院或零售药店打交道。通常,各级批发商和厂家办事处都可直接对医院和零售药店进行销售,因此,药品在流通环节上的去向多样,往往难以监控。
(35%
办事处
生产领域(35%)
消费者
(100%)
调拨、批发(50%)
零售(15%)
流通领域(65%)
图1我国医药行业供应链现状示意图
(2)信息不对称、物流效率低,批发环节所占成本比重过大
过多的交易环节和复杂的交易渠道使交易信息不对称、不透明,流动无序,必然导致在流通过程中效率和效益的损失,直接表现为流通环节在药品价格构成中所占比重高达65%,其中批发环节占50%。批发环节成本高,必然导致销售成本上升,从而迫使药品趋向虚高定价,使药品价格居高不下。需要指出的是,批发环节成本高除上述原因外,我国药品价格独特的“逆向调节”机制是另外一个重要因素。由于医药商品作为特殊商品的消费特性及医院作为强势买方的市场特性,在我国医疗机构特有的“以药养医”利益机制的趋动下,形成了药品价格独特的“逆向调节”机制,即药品的价格越高,医院获利越多,医生的回扣越多,反过来导致企业产品定价越高。
我国医药行业供应链所表现出的这些特点与我国医药市场发育不完善,市场体系不健全,政府调控不力,市场流通秩序混乱密切相关。在我国医药流通领域,流通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市场分散、效益低下的局面还没有根本的改观。据中国医药商业协会统计,我国有医药批发企业16000家,几乎与医院的数量相当,平均每个企业的年销售额为1000万元,年销售额超5000万元的企业不到5%,名列前10位批发企业销售额合计占市场总额的20%。2002年销售额最大的中国医药集团公司和上海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也只有120亿元和70亿元。而市场规模比中国大10倍的美国全国只有5家一级批发商,其中美国医药商业三强——AmerisourceBergen,CardinalHealth和Mckesson就占全美96%的市场份额。零售市场则由RiteAid、Walgreen和CVS三家公司垄断,市场份额在60%以上。数量众多、经营分散企业的出现,必然导致无序竞争和过度竞争,使企业的效益低下。目前,全国医药商业企业平均流通费用率为12.56%,销售利润率为0.6%,而美国的流通费用率为3%,销售利润率为2.4%。以上这些数字的反差,显示出我国医药流通企业在流通组织规模化、营销对象全国化、流通技术和设备科学化、经营行为规范化等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巨大差距。
3.中国医药行业供应链的重构与药品流通体制改革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医药流通体制改革成为我国“三项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特别是我国将于2004年对外资开放药品分销市场,对我国民族医药产业和药品流通行业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正如国家经贸委指出的那样:没有分销的外资企业仅是一个生产车间,而分销一旦开放,竞争的天平可能出现更大的倾斜。为了深化医药流通体制改革,建立现代化的医药流通体制,迎接外资的挑战,原国家经贸委在《我国医药行业“十五”规划》中提出用5年的时间,“培育5至10个面向国内外市场、多元化经营,年销售额达到50亿元以上的特大型医药流通企业集团;建立40个左右面向国内市场或国内区域性市场、年销售额达到20亿以上的大型医药流通企业集团。这些企业的销售额达到医药行业销售额的70%以上。建立10个在国内外知名的医药零售连锁企业,每个企业拥有分店达到1000个以上;建立一批区域性医药零售连锁企业,每个企业拥有分店达到100个左右。”
推进医药流通体制改革,就是要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重新构建一个新型的药品流通模式(见图2),做大做强医药产业。为此,在制度层面上首先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坚决推行GSP认证制度,取缔非法的医药市场,强化对整个行业和市场的监督管理;其次要建立新型的医疗机构采购制度,进一步推行以药品、医用耗材和医疗器械集中招标采购为主要内容的新型采购制度和新型交易方式实行,并在实践中加以完善和提高。在技术层面上要推动以信息网络技术为主要手段的医药电子商务在全行业的应用,推动现有批发企业向商和配送商转变。
区域配送中心
地区配送商
区域结算中心
医药电子商务平台
消费者
物流信息流资金流
图2新型药品流通模式示意图
这一新型医药商品流通模式的主要内容是:供应商与分销商通过医药电子商务平台直接进行网上价格撮合;成交信息直接传递到区域配送中心,通过地区配送商进行配送;分销商通过区域结算中心直接与供应商进行结算,并支付医药电子商务提供商和配送商相应的费用。此外,区域配送中心有一套相对独立的配送信息系统与供应商和分销商相连。在这一模式中,医药电子商务平台(虚拟的医药电子商务市场)与交易各方相连,是医药行业的交易中心和信息中心,居于核心位置。这一虚拟的医药电子交易市场通过与真实的物流配送系统和区域结算系统相互协调的运作,实现医药商品的高效流通。归纳起来,这一新型交易模式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交易方式电子化
通过医药电子商务系统的虚拟,医疗机构和零售商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地与药品生产企业直接进行交易,商流变得公开、透明,批发环节将不复存在,因而减少了中间环节,直接降低了交易成本。
(2)交易手段信息化
改变原有信息采集和流动的低效和无序状态,采用信息化交易手段,充分发挥网络信息完整性和及时性的特点,使信息流变得有序、透明,从而大大降低收集和处理医药商品信息的时间和成本。
(3)物流系统扁平化
将原来多层、分散、杂乱的批发商经过科学整合,改造成以中心企业为极点,覆盖整个区域的配送网络,彻底改变原有物流系统混乱无序、效率低下的状况,使之成为一个设施完善、技术先进、层次简单、运作高效的物流系统。
(4)采购形式多样化
既可以进行独立的分散采购,又可以进行集中的联合采购,兼顾个性化需求和降低成本的要求。由于可以进行实时采购,因此可以缩短采购和储存周期,减少库存,既满足临床需要,又尽可能减少了市场风险,增加经济效益。
(5)政府监管现代化
政府采用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手段,对医药市场进行全程监控,彻底改变政府监管手段严重滞后,不适应市场发展的状况,各种市场监管信息公开、透明,市场准入机制严格、规范,使医药商品的质量和临床用药安全有可靠的保证。
在这一新的药品流通模式下,将形成新的医药行业供应链系统(见图3)。这一新的医药供应链系统将原料企业、生产企业、配送企业和分销企业整合为一个有机整体,多层的中间批发环节将消失;医药批发企业将失去传统流通职能,向药品商和配送商转变;交易渠道单一;所有交易过程将公开化,信息透明,政府将有能力对交易全过程进行监管。因此,这一新的医药供应链系统将使药品流通环节成本大大降低,可从60%降至25%,从而极大地减轻消费者的医药负担。
4.我国医药行业供应链的重构与电子商务的应用
在我国新型医药行业供应链系统中,电子商务系统和物流系统是相互依存的两大子系统,二者缺一不可,共同支撑起了现代医药行业供应链系统的运行。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美、日等国就已广泛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替代手工订单处理流程,通过传统的EDI、便携式订单处理系统和互联网生成的订单占订单总数的90%,电子商务成为主流模式。这些国家的医药企业致力于推动医疗机构药品采购活动的信息化。如强生公司年信息化建设投资达到10亿美元以上。在美国,药品经销企业为医疗机构和其他分销机构提供各种信息系统,包括订单系统、库存管理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合同管理系统及处方调剂系统等,以降低供应链成本。美国佛罗斯特——沙利文市场调查公司的研究报告指出,美国每年花费在医药供应上的830亿美元中,有230亿美元是纯粹的流通费用,如果采用电子商务,在不降低美国人医疗保健水平的基础上,至少能够节约110亿美元。
(35%
生产领域(35%)
消费者
(60%)
调拨、批发(10%)
零售(15%)
流通领域(25%)
医药电子商务平台
物流信息流
图3新型的医药行业供应链系统示意图
电子商务在我国医药行业的应用,缘起于国家从2000开始推行的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政策的拉动。由于药品品种规格繁多,工作量大,程序复杂,为了高标准地完成招标采购任务,既满足医疗机构临床用药需求,又保证操作程序的公平合理,电子商务自然而然被引进了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当中。目前,医药电子商务正借着国家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契机,在全国范围内正逐步发展成为一种新的交易方式。
我国的医药电子商务以B2B模式为主,它占了整个医药电子商务交易的绝大部分份额。在我国的医药电子商务领域,以海虹企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的“海虹医药电子商务系统”最具代表性。目前,“海虹医药电子商务系统”在全国28个省推广应用,全国市场占有率第一,已累计网上成交60多亿元。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海虹医药电子商务系统”就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见图4),目前已发展到全面进行网上采购的电子交易场阶段,即医疗机构可以全面上网采购,药品生产企业、批发企业可以全面上网销售,政府主管部门可以全面上网监管,从而初步实现了我国药品流通方式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正在逐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向国际惯例靠拢。
海虹医药电子商务系统V3.0是能够为整个医药卫生行业的买方和卖方提供电子交易场所服务的第三方独立系统,由数据准备、成交撮合、订单处理、结算服务、会员制管理、交易监管六大子系统构成[2](见图5)。该系统不具有传统实体药品市场的物理形态,但却能够提供实体药品市场的交易服务功能,代表了现代药品流通发展的方向。其主要特点是:
(1)同行政机关和药品交易各方不存在隶属关系和利益关系,是独立的第三方公共平台系统;
(2)利用会员服务体系进行企业及其产品信息的数字化,实现数据准备与成交撮合的分离,因而可实现无纸化的商务过程;
(3)药品生产企业在委托企业进行配送服务的基础上,可以直接进行投标报价,从而可以建立网上经销体系,以减少中间环节,规范流通渠道,推动现代物流配送体系的建立;
(4)可以在集中、联合、分散的情况下,为用户提供公开招标、邀请招标、公开竞价、邀请竞价、询价、浏览等多种采购方式,方便了医疗机构的采购;
(5)采用客户端、浏览器和电话、传真等多种方式进行订单采集,全面支持采购订单电子化;
(6)为政府主管部门提供电子交易监管服务
总之,电子商务被引入医药行业后,将形成一个虚拟的医药电子交易市场,这一虚拟的医药电子交易市场将整合商流、信息流和资金流,成为整个医药行业的交易中心和信息中心,其信息资源可在行业内共享,从而为我国医药行业供应链系统的重建与医药物流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招投标系统
l网上招标
l两种成交方式
买方采购系统
•全面上网采购
•四种成交方式
•半无纸化的商务过程
电子交易场系统
l独立的第三方系统
l六大子系统同时运行
l六种成交方式任意选择
l全程无纸化的商务过程
l多种方式确保订单执行
l政府全程的监管服务
l
V3.0系统
(2003年)
V2.0系统
(2002年)
V1.0系统
(2001年)
图4我国医药电子商务系统功能演进示意图
5.我国医药行业供应链的重构与药品配送制发展
重建我国新型的医药行业供应链系统,就是要全面整合商流、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实现“四流”在系统内的有序流动、协调运转。从理论上讲,实现物流配送系统与医药电子商务平台的整合,就能够实现四流合一。
政府监管
销售合同目录
采购计划
采购单
销售订单
采购入库记录
采购应付细目
销售应收细目
制定采购计划
发送采购计划
订单分发
订单配送响应
订单到货管理
销售应收管理
采购应付管理
药品采购结算
交易保
障服务
交易统
计分析
交易分
析管理
采购结算服务
销售结算服务
资金划拨管理
退货换货管理
全国数据中心
地区数据中心
交易数据中心
数据加工
数据采集
数据
数据
数据加工
数据加工
数据采集
权威数据
及监管
政府监管
政府监管
数据采集
数据采集
数据采集
数据
药品采购目录
自主采购目录//集中采购目录
集中采购目录
药品生产企业和经营企业
医疗机构及药品零售企业
政
府
相
关
部
门
公开招标
邀请招标
公开竞价
邀请竞价
询价采购
直接采购
成交合同
政府监管
采购中介服务
药品采购中介组织
平
台
服
务
机
构
卖方开户银行
买方开户银行
采购合同目录
销售出库记录
图5海虹医药电子交易市场结构功能示意图
国外先进国家的医药物流配送系统高度发达,如美国有65%左右的处方药由批发企业配送,全美的经销企业每天需处理25万份订单,1000万条信息,配送到12.5万个分销机构中去,隔天配送的响应率高达95%,准确率达到99%,每个订单条目的配送成本仅有0.3美分。世界第一大医药连锁企业——Walgreen位于威斯康星州的配送中心占地90000平方米,配送分布在8个州的902家药店,品种达80000余种,日进货量达11.73万件,职工1200人,年销售额10亿美元。作为美国最大公司之一的强生公司在新泽西州建有三个自动化立体仓库,负责149亿美元药品的订单处理、药品配送和数千名医药代表的供应保障,员工仅有160人,配送成本仅占药品销售收入的0.5%。
目前,重建现代区域医药物流体系正由构想变成现实,医药物流投资热正在形成。如深圳市2002年的药品销售额为95亿元,80%的企业自办物流,全市共有94家批发企业,仓库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物流成本占经营成本的20%,销售利润率仅为0.67%。为改变药品经营原有的换仓模式(从大仓换到小仓,从甲仓换到乙仓),将分散的资源整合起来,深圳市计划在2003年组建集采购、储运、配送为一体的现代药品物流体系,辐射珠三角乃至华东和华南部分地区。
我们认为,相对于医药交易平台,我国的医药物流更为落后。今后我国医药物流发展方向是独立的第三方专业物流,一方面企业单一的物流在成本上无法与大型的第三方专业物流相比,且投资较大;另一方面异地设立药品仓库在政策上受到国家的限制。目前,我国只批准了十家企业进行异地设立药品仓库的试点。发展医药第三方物流,目前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作为一个新兴的基础设施项目,应该从区域物流建设入手,按照政府引导、企业经营、市场化运作的思路,以现代供应链理论和物流管理理论为指导,合理配置资源,合理进行规划布局,统一进行宏观调控,在进行科学规划和设计的基础上,高起点、高质量、快速度地重建我国的医药物流系统。
第二、在各地区域医药物流建设实践中,要根据各地的市场状况和资源特点,在引导企业进行大量的兼并重组,减少数量,提高资产和经营规模的同时,将新建和改造结合起来,合理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兼顾先进性与实用性,实行“网络化建设、规模化经营”,以达到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
第三、搞好医药物流信息化工作,以信息流支撑物流的运作。要开发先进实用的信息系统,做好与生产企业、医疗机构、电子商务平台和银行结算系统的接口。
第四、国家实行政策优惠,出台配套措施,打破地区壁垒,优化整合资源,积极推进医药物流这一新兴产业的发展。
第五、加强人才培训,全面提升人员素质。“”版权所有
第六、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解决回款瓶颈,促进医药物流产业的良性循环。
6.结语
纵观我国医药流通行业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完全意义上的行业供应链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其原因在于医药电子商务的滞后和医药物流的空白。在医药流通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国医药流通行业的发展趋势已变得基本明朗:一是以第三方医药电子交易市场为代表的交易电子化,二是以第三方医药物流为代表的物流专业化。电子商务和医药物流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决定着未来中国医药流通行业的兴衰。我国现代医药行业供应链系统的重构就是要以现代供应链理论和物流管理理论为指导,从医药电子商务的推广和医药商品配送制的实施两方面入手,通过政府推动和企业运作,建立适应全球竞争的医药流通市场体系,使之成为我国现代化流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挑战。
论文关键词:R&,D效率,高技术产业,大型企业,DEA方法
研发活动是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源泉,其效率的高低不仅决定着这些产业研发经费投入的使用效果,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未来的发展。对高新技术产业中的大型企业而言,尤其如此。因此,研究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大型企业的研发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1.研究方法
R&D绩效的评价方法主要有主观评价法、文献计量法、投入评价法、多层面评价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因子分析法、人工神经网络和数据包络分析(DEA)等[1]。本文主要采用DEA方法分析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大型企业研发效率,该方法在分析效率方面具有明显的优点。(1)DEA方法无需假定输入输出之间的关系,仅仅依靠分析实际观测数据,采用局部逼近的方法构造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工商管理论文,就可以对生产单元进行相对有效件评价,具有较大的灵活性。(2)DEA不要求所有的被评价单元采用同一生产函数形式,故它满足“多元最优化准则”,每一个被评价单元皆可以通过调整自己的生产结构来达到效率最大化,而一般参数方法则追求“单一最优化”,相比之下非参数方法更符合实际情况。(3)对于无效单元,参数方法仅仅能说明无效程度即效率大小,而DEA方法不仅能计算出生产单元的相对效率,还可以指出无效的根源以及改进目标,给决策者提供较多的经济管理信息[2]。
DEA方法中的Malmquist指数法在用于分解全要素生产率方面也具有明显的优势免费论文。首先,它不需要投入与产出变量的价格信息。一般来说,投入和产出的数据较易获得,而要素价格信息往往不够完善,该方法避免了价格的失真或不可获得导致的困难;其次,它可以将全要素生产率分解成生产效率的变动和技术的变动两个组成部分,这样就能够测算出效率和技术变动的情况工商管理论文,从而进一步分析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是缘于生产前沿面的移动效应还是效率提高的追赶效应;此外,它不必事先假设生产函数,从而减少了模型假设误差的风险。
2.数据来源
按照数据选取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可比性原则,选取了1995-2007年医药制造、航空航天器制造、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五个高新技术行业大型企业的研发数据,以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R&D经费内部支出作为输入变量,以新产品销售收入、专利申请数作为输出变量,运用DEAP2.1软件对其研发效率进行了分析。数据来源于《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2008》[3]。
二、相对效率分析
DEA方法可以在按规模报酬可变以及规模报酬不变进行分析。因此,本文基于投入法中的规模可变的情况下,并通过多阶段的方法进行的相对效率分析。
1.以行业为决策单元的相对效率分析
(1)相对效率
从综合效率看,医药制造、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三个行业的综合效率达到了DEA最优(见表1)。其中,除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之外的四个行业纯技术效率达到了最优;医药制造、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的规模效率达到了最优;医药制造、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表现为规模收益不变,航空航天器制造表现为规模收益递增,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表现为规模收益递减。
表1 行业相对效率分析
样本次序
综合效率
纯技术效率
规模效率
规模报酬
医药制造业
1.000
1.000
1.000
crs
航空航天器制造业
0.887
0.896
0.990
irs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
1.000
1.000
1.000
crs
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
1.000
1.000
1.000
crs
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
0.893
1.000
0.893
drs
平均值
0.956
0.979
0.977
注:irs, crs,drs,分别表示规模收益递增、不变、递减。
(2)投入冗余与产出不足
表2 行业投入冗余或产出不足
行业
投入冗余
产出不足
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
R&D经费内部支出
新产品销售收入
专利申请数
医药制造业
航空航天器制造业
1434.639
56290.174
37.683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
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
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
平均
1434.639
56290.174
37.683
从行业的角度分析,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大型企业中除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外,都达到了DEA有效(见表2)工商管理论文,即不存在DEA改进的余地。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存在投入冗余或产出不足,在产出既定时,应增加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1434.639万元,或者在投入既定时,新产品销售收入增加56290.174万元,专利申请数增加38项,才能达到DEA有效。
2.以年份为决策单元的相对效率分析
从年份看,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大型企业研发相对效率有效年份为1995、1997、1998、2000、2004。根据DEA有效(C2R)既是规模有效也是技术有效的原理,对这五年目前的R&D投入来说,除非增加一种或多种新的投入,否则无法再增加产出量,或除非减少某些种类的产出,否则无法减少投入量。根据DEA理论的“投影”定理,可计算出使非DEA(C2 R)有效的各决策单元转变为DEA有效的目标改进值(表3)。1996年在保持现有产出水平的前提下,应减少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43361.809万元,同时减少R&D经费内部支出19206.876万元,或者增加新产品销售收入523012.716万元,增加专利申请数77项,才可使决策单元的R&D投入绩效转变为DEA有效。在出现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的年份中,新产品销售收入冗余占全部新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最大的年份为1996年,投入冗余占到了12.96%,,其次是2002年,投入冗余占比为3.65%工商管理论文,其余年份均在1%左右。也就是说,1996和2002年应大幅削减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才有可能达到DEA有效。对于R&D经费内部支出的冗余占全部R&D经费内部支出的比重最大的年份为1996,占比为2.19%,其次为2002年,其余年份占比都相对来说较低免费论文。因此可以看出,在1996和2002年出现了大量的投入冗余,应大幅度削减这些年份的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和R&D内部经费支出。对于产出不足问题,1996年和2002年出现了明显的产出不足,尤其是新产品销售收入。
表3 年度相对效率分析及投入冗余或产出不足
年份
综合
效率
纯技术效率
规模效率
规模报酬
投入冗余
产出不足
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
R&D经费
内部支出
新产品销售收入
专利申请数
1995
1.000
1.000
1.000
crs
1996
0.278
0.524
0.531
drs
43361.809
19206.876
523012.716
76.290
1997
1.000
1.000
1.000
crs
1998
1.000
1.000
1.000
crs
1999
0.886
0.938
0.945
irs
8019.430
121932.234
3.399
2000
1.000
1.000
1.000
crs
2001
0.569
0.678
0.839
drs
3526.611
3273.362
229501.027
52.333
2002
0.153
0.369
0.415
drs
53837.601
48457.798
749082.579
100.822
2003
0.699
1.000
0.699
drs
2004
1.000
1.000
1.000
crs
2005
0.633
0.663
0.955
irs
1327.376
184607.76
23.359
2006
0.567
0.805
0.704
drs
10776.720
10581.807
168204.741
31.543
2007
0.211
0.455
0.464
drs
42849.723
36542.523
574193.639
87.532
平均值
0.692
0.802
0.812
三、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因素分解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大型企业R&D效率malmquist指数的平均增长率为1.1%(见表4),这说明在13年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大型企业R&D效率有所提高,主要原因是技术进步率上升了2.6%,除此之外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均有了不同程度的下降。从时间序列来分析,2000年malmquist指数增长幅度最大,平均增长率为73.8%,1998年下降幅度最大,为44.6%工商管理论文,这可能成为全国malmquist指数增长幅度不大的原因之一。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大型企业malmquist指数波动幅度较大。
表4 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影响因素分解
年份
效率变化
技术进步
纯技术效率
规模效率
全要素生产率
1996
0.941
1.248
0.960
0.980
1.175
1997
0.907
0.618
0.939
0.966
0.561
1998
1.218
0.455
1.134
1.074
0.554
1999
0.950
1.614
0.945
1.005
1.533
2000
0.953
1.823
1.052
0.906
1.738
2001
1.033
1.255
0.966
1.069
1.297
2002
0.966
1.339
0.955
1.011
1.293
2003
0.892
0.712
0.904
0.987
0.635
2004
1.116
1.495
1.148
0.973
1.669
2005
1.093
0.617
1.051
1.040
0.674
2006
1.001
1.209
0.993
1.008
1.211
2007
0.822
0.984
0.940
0.874
0.809
平均值
0.986
1.026
0.996
0.990
1.011
注: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指数=技术进步变化指数×纯技术效率变化指数×规模效率变化指数。
我国高技术产业五大行业R&D活动的技术进步率平均增长了2.6%,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增长了1.1%,规模效率平均降低了1%,纯技术效率平均降低了0.4%。表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大型企业五大行业R&D活动取得了技术进步和全要素生产率小幅提高,但企业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出现小幅下降趋势。五大高技术行业中,除了医药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制造业R&D活动的技术进步率和全要素生产率降低外,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疗器械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的R&D活动的技术进步率和全要素生产率都取得了明显提高(见表5)。
表5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大型企业行业Malmquist指数
行业
效率
变化
技术
进步
纯技术效率
规模
效率
全要素生产率
医药制造业
1.000
0.972
1.000
1.000
0.972
航空航天器制造业
0.970
0.931
1.009
0.961
0.903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
0.966
1.052
0.978
0.987
1.016
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
0.984
1.081
0.994
0.990
1.064
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
1.009
1.103
1.000
1.009
1.113
平均
0.986
1.026
0.996
0.990
1.011
三、结论
采用相对效率和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大型企业R&D效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其中主要是技术进步的贡献[5],全要素生产率年度间波动幅度较大,反映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大型企业创新能力不足,尤其是航空航天器制造业甚至出现效率低下的现象。
参考文献
[1]李军.中国各地区R&D投入效率评估[D].重庆大学.2007
[2]师萍.科技投入制度与绩效评价[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3]马京奎,张为民.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4]盛昭瀚.DEA理论、方法与应用[M].科学出版社.1996
再过一段时间,皇家飞利浦电子公司(以下简称“飞利浦”)将不再以IT巨头的身份驰骋于国际商场。根据最新发展战略,这家荷兰公司正在将自己的主导业务推向医疗保健和时尚生活领域。
2006年8月7日,飞利浦宣布将减持LG・Philips液晶制造业务(该公司系飞利浦与韩国LG公司合资,以下简称LPL)中2.9%的股权。此前,飞利浦拥有该合资公司32.9%的股权。据悉,这笔交易最晚将在明年7月前完成。2005年12月,飞利浦已从LPL中减持了5%的股权。
这是荷兰人远离IT业务的最新一步。此前,飞利浦总裁兼CEO柯慈雷已经剥离了旗下显示器业务(出售给台湾冠捷电子)和大部分半导体制造业务(作价64亿欧元出售给美荷两国金融机构构成的国际财团联合体)。
其实,自柯慈雷2001年上任飞利浦CEO后,就拉开了公司转型的序幕――疯狂收购了诸多企业的医疗设备业务。那么,他为什么毫不犹豫地将IT业务一一抛售?为什么又要不遗余力地进军医疗设备业务?如此大张旗鼓的业务买卖,能否把飞利浦推向又一个辉煌的时代?
柯慈雷奏响转型序曲
1985~1999年间,在历史上最大的技术浪潮中,飞利浦精彩的新产品和新概念不断涌现,期间培养起来的技术实力不但确立了他们在业界的技术强势地位,而且使其开始成为一家全球性的大公司。但是,技术驱动型的成长方式后来却成为飞利浦继续发展的一大桎梏。
2000年后,飞利浦发展举步维艰,不断亏损。此时,柯慈雷临危受命,担任总裁。新上任的柯慈雷首要任务就是把飞利浦由一个技术驱动型公司转变成一个市场驱动型公司,因此他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拉开了飞利浦转型的序幕。
国外媒体开始并不看好柯慈雷的改革之举,他们对此戏谑地说“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飞利浦转型故事的版本就像它生产的电动剃须刀品种一样多,但结果都不尽如人意”。虽然说法稍有夸张,但也道出飞利浦屡次转型不成的境况。
飞利浦漫长的产品线和主业模糊的品牌形象都是摆在柯慈雷面前的事实,因此转型成了扭亏为盈的唯一出路。
2001年,飞利浦开始实施名为“迈向一个飞利浦”的计划,旨在简化公司的组织结构和流程并提高效率。同时,飞利浦将众多生产部门精编为五个,分别为医疗系统、家庭小电器、消费电子、照明及半导体。2003年,飞利浦又把对医疗保健、时尚生活和核心技术三大领域提供解决方案作为公司发展的重点方向。到2004年9月,飞利浦引入了新的品牌承诺“sense and simplicity”(精于心,简于形),作为强化其市场营销、塑造品牌形象及向市场驱动型企业转变的又一重要推力。
一连串的动作为飞利浦的转型做好了铺垫,也使其在2003年下半年扭亏为盈,2005年全球运营利润达到17 .7亿欧元,比2004年增长10%。业内分析人士指出,柯慈雷时代是飞利浦有史以来变革最大的时代,同时也为公司战略转型打开了局面。
不当业绩波动型公司
行业观察家认为,只顾技术不顾市场变化而赢得辉煌的时代已经过去,现代型企业既需要技术不断革新,也需要随着市场变化的脉络不断变革,只有这样才不会被市场转型的巨浪所淹没。所以,飞利浦战略转型刻不容缓,甚至一些目前还在盈利的业务也被柯慈雷纳入剥离的清单。
8月4日,飞利浦宣布出售大部分半导体业务(仅保留该业务19.9%的股份)就一直处于赢利状态,2004年、2005年的税前利润分别达到5.58亿欧元和4.57亿欧元,但并未达到董事会要求的利润率再提高5个百分点、年收入达到50亿欧元的条件。
据悉,全球芯片市场波动较大。2001年全球芯片业遭遇寒流,跌入了近20年来最深的低谷,此后的几年一直在谷底徘徊,直到2005年才有短暂的复苏迹象。但业内人士预测,该市场将继续落入波动期。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也认为,随着全球芯片市场增长速度的减缓,未来十年将有1/3以上的芯片厂商“出局”。 所以,飞利浦出售半导体部门恰逢其时。
出售半导体部门时柯慈雷公开表示,飞利浦将远离元器件和半导体等周期性行业所产生的收入波动,从而完成向更稳健、更能产生经济效益的业务转变。所以在过去的几年中,飞利浦不断剥离IT业务。出售完显示器业务后,2005年将移动显示系统业务出售给台湾统宝,2006年伊始又将光头业务出售给华进。
飞利浦出售LPL中的液晶制造业务股权则是由于其业绩不佳、市场低迷所致。据韩国市场调研机构Investment&Securities分析报告指出,今年第二季度LPL液晶面板的平均售价下降了16%至18%。对此,柯慈雷无奈地表示,由于日渐饱和、增速放缓和价格竞争激烈的电子市场使市场需求未达到预期。
电子行业的波动性导致全球电子名牌厂商在不断调整业务定位,从而摆脱由电子市场成本竞争激烈、技术更新过快以及价格下降迅猛的经营风险。
业内人士分析,整个电子产业发展波动较大,特别是上游芯片产业,一些不能承受市场风云变幻的公司逐渐退下来,最终只留下能承受得起较大市场波动的企业,而这些企业将一定是在某一领域具有绝对垄断势力的企业,如英特尔、东芝等。
近年来,大型跨国企业纷纷从“费力不讨好”的行业中全身而退。如IBM卖掉PC业务、西门子接连卖掉手机及通信部门等。对利浦而言,其追求的目标很明显,那就是尽量避免市场风险,转向稳定且利润丰厚的行业,避免因某些业务的市场波动影响其市值。
Jupiter Research分析师指出,飞利浦等公司的的转型标志着一个时代的来临――国际IT巨头从垂直整合到集中优势资源,专注核心业务,已经成为竞争日趋剧烈的IT业的发展趋势,国际巨头纷纷分拆,是对做大做强的传统观念的颠覆。
业界普遍认为,在出售半导体、液晶制造和显示器等业务或部门后,飞利浦就可能彻底告别业绩周期性波动时代。
逐鹿医疗保健设备市场
飞利浦一边在剥离IT业务,另一方面加紧了向医疗保健市场进军的步伐。
在2002年到2003年间,飞利浦进行了约50亿欧元的系列并购,并购对象包括ATL超声、ADAC实验室、安捷伦科技医疗解决方案集团等。其直接的收获就是飞利浦医疗系统在全球医疗成像、监控、信息和服务市场上占据了领导地位,经营规模和范围跃上了新台阶。飞利浦2003年财务报告显示,其医疗系统部门表现抢眼,营业利润同比增长了14%。飞利浦医疗高级副总裁鲍思奇表示:“六年前飞利浦才涉足医疗保健业务,但我们有着很强的后发优势,这足以让飞利浦在这个行业上领军头衔。”
而在过去的12个月中,飞利浦在医疗市场就先后进行了8次总投资额为35亿欧元的收购,并由此带来了将近10亿欧元的新增收入,吸纳了超过5000名的新员工加入集团内部。
荷兰公司的收购战略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目前,飞利浦已成为与GE、西门子并列的国际三大医疗系统制造商之一。去年飞利浦在医疗系统的业务收入达76亿美元,占到集团总销售额的五分之一。飞利浦医疗系统的销售额在总销售收入中的比例已经从1998年的6%增长到2005年的20%。
现在,业界相信飞利浦对医疗系统业务充满了兴趣,但这种激情是否会一直燃烧下去,业内人士也表示质疑。Jupiter Research分析师指出:“医疗行业的潜力只存在于发展中国家,而且越来越多的公司将会在这个行业展开新一轮角逐。”
同时,飞利浦在医疗系统咄咄逼人的猛进,其竞争对手也不甘示弱。2005年西门子经过高层调整之后,也宣布开始将业务重点向医疗系统转移。2005财年,西门子医疗系统取得了9.76亿欧元的利润,成为西门子12个业务部门中排名第二的支柱产业。尤其在中国市场上,GE和西门子对飞利浦也构成了潜在的威胁,2005年这两个公司的医疗系统业务增长都胜利浦。
行业观察家普遍认为,飞利浦公司对自身品牌的重要性有着十分清楚的认识,正是基于这种认识,飞利浦才设定了将公司转变成以“医疗保健、时尚生活和核心技术”为中心的远景目标。在这种情况下,对一个强大的母品牌实施全面而完备的管理,同时,在不同的国家生产多样化的产品,而始终传递同样的品牌价值,这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