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审计项目总结

审计项目总结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12-23 12:20:2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审计项目总结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审计项目总结

第1篇

【关键词】:实施阶段 跟踪审计

中图分类号: F2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跟踪审计是建设项目全过程的动态的管理模式,是审计理念的变革和创新,全过程跟踪审计贯穿于建设项目各个阶段—前期准备阶段、建设实施阶段、竣工结算阶段。而项目实施阶段的跟踪审计是将工程造价的事后审核提前至工程造价形成的全过程,越来越受到建设方的青睐。其主要工作是使建设方及时、动态地掌握投资情况,合理支付工程款,确保工程结算时最大限度地降低工程造价。本人就项目实施阶段的跟踪审计阐述如下:

1、首先跟踪审计人员必须熟悉图纸,施工图纸是项目实施阶段的主要依据,而且就工程造价而言设计上的节约与浪费更为显著,因此对图纸的熟悉及优化对于控制造价来讲尤为重要。在熟悉图纸的过程中发现的设计漏洞及疑问及时地在图纸会审中提出,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发现问题造成返工事件而浪费钱物,对设计人员在结构上设计得比较保守的部位重点分析,对不影响结构、质量、安全、使用等方面的功能时能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对一些建筑做法及所用材料在不影响使用功能及美观的前提下提出一些有可能使用新型材料或者省去某一层做法的建议,使其能优化设计从而降低工程造价。

2、对设计变更做到先算账后变更。在项目的实施阶段经常会发生变更,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由于设计错误发生的变更,对于这种变更必须审查变更的内容以及设计院签字手续是否完备,并将变更所增减的工程造价计算并分析原因,如的确是由于设计错误所引起的,可以建议建设方保留要求设计院赔偿的权利,杜绝所有的费用均要建设方买单。

第二,由于建设方使用功能或美观追求发生的变更:对于这种变更必须审查变更的合理性,根据甲方的管理模式提出变更的程序是否完整,是否经设计人员认可,并将变更所增减的工程造价计算分析,会同建设方、设计院一起分析造价的增加与使用功能或美观追求的取舍,从而决定是否需要变更,该怎样变更更合理。

第三,由于施工方便于施工提出的变更,在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发生施工单位为了降低施工难度或是为了赶工期而提出变更,对于这样的变更首先要判断对于一个有经验的承包商如果不变更是否会因为施工技术的原因而无法施工,或者是变更后对于工期提前的天数或是如果不变更是否会影响总工期,再对提出变更增减的工程造价计算分析,然后会同建设方、施工方进行变更与造价的取舍,尽量不要为了这样的变更而增加工程造价。

总之,不管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变更,必须审查变更的程序是否合法,进行变更的经济性和合理性的分析,为建设方最终确定是否变更和如何变更提供参考。

3、对现场签证进行审计。签证是施工方获取索赔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施工方获取利润的一种途径。对施工中发生的签证,要进行归类分析。如有的签证是施工方改变施工方法形成的,某管网案例工程,设计为顶管的施工工艺,施工方自作主张地改变施工工艺为泥水平衡法并进行签证。我们在查看了设计图纸和投标文件后认定,在地质条件没有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这种签证是属于施工方单方原因造成的工程造价增加,因此不予认可;有的签证内容没有超出合同允许调整的范围;有的签证内容是原设计图所反映的;有的签证内容是投标时承包人让利部分,某管网案例工程,为了防止工作坑塌方采取砌砖护壁的措施,施工方在投标时没有报价的情况下采用补办签证的做法。事实上这部分造价在投标时应考虑到并计入投标报价中的措施项目费,如不计算属于自行让利,经审查这种签证不予认可;有的签证工程量远远大于实际完成的数量;有的签证材料价格明显大于市场价格等等均不应予以认可,所以跟踪审计必须以专业的角度、依据合同和实事求是的原则评判其签证的合理性。平时工作中常见的一些合理签证,例如:由建设方责任造成的超过定额规定范围的停电、停水损失;由于设计或建设方供应的设备、材料的原因而造成的工程返工;建设方要求赶工超出合同承诺范围的;地下障碍物的处理;定额外用工用料,如桩孔清理费用、在墙壁和楼板上凿洞等。总而言之,严格现场签证是项目实施阶段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

4、审核施工方索赔费用。审核施工方提出的索赔费用计量是否正确、手续是否齐全、合理。重点审核索赔费用的计算是否严格按照合同中索赔费用的计算依据和方法,是否已剔除合同中明确由施工方承担的风险范围,判断索赔费用是否成立,依据是否充分。在施工过程中做好反索赔的资料搜集工作,为建设方提供反索赔依据,如由于施工方施工方法不当造成的返工、工期延误、质量问题、甲供材料的浪费等等均不应作为索赔的理由成立。

5、协助建设方对有关材料、设备价格的咨询服务。针对有浮动区间的材料,提供不同的厂家的价格和质量情况,为建设方订购材料和控制单价提供决策依据。对投标时材料暂定价部分,在与建设方充分沟通后,根据市场波动确定材料价格,并将该部分价格变化与原暂定价之间的工程造价差距情况作书面分析,使建设方及时掌握预算变动情况。

6、审核进度款的支付。在施工过程中有的进度款是按照完成节点支付,有的是月度实际完成工程量支付,这就要求跟踪审计审查工程量的正确性;审查进度款报批手续是否完备;审查进度款计量是否符合清单报价;审查进度款拨付方式是否符合施工合同约定;审查甲供材价款、预付款、质保金等是否已经扣除。审核进度款的支付,特别要注意控制拨款数额,避免产生因进度款支付总额超过结算价。如某工程结算送审造价为500万,最终结算价为320万,累计拨付工程进度款已达350万。累计拨付工程进度款已超过结算审定价导致结算审定单上施工单位迟迟不肯签字,审计工作进行得极为不顺利,这就是在跟踪审计过程中没有把好进度款支付而造成的严重后果,由此可见跟踪审计对进度款的控制有多么重要。

7、监督工程合同中有关造价条款执行情况。由于任何一项工程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都存在变更包括设计变更、功能性变更、施工条件变更以及招标和工程量清单中未包括的“新增项目”等。在施工合同签订后,咨询机构必须熟悉合同条款,并对驻现场的造价工程师做好合同条款的交底工作,使参与建设的管理人员熟知合同中有关工程造价变更如何计价、甲乙双方各自应承担的责任和风险等条款,使每项引起造价增减的事宜都按合同条款约定的方式进行,避免工程管理人员只管签证、不管算帐的问题。

8、提供有关造价控制和降低造价的合理化建议。加强与建设方的沟通和联系,主动积极换位思考,提供有关造价控制和降低造价的合理化建议。如在地下室土方和基坑围护部分,由于基坑围护有多种施工方法,咨询机构应积极提供各种施工方案下的工程造价且分析对土方工程造价的影响,综合考虑选择在技术上可行、合理价优的施工方法供建设方确定。在材料选择上,尽量协助建设方采用合理的材料,在达到同样效果的情况下,建议优先采用价廉物美的材料。

9、审核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施工方案的选择,是施工组织设计的核心内容,往往直接影响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例如某桥梁工程,投标书上施工组织设计中材料运输方法为所有的石料均直接船运至现场,但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办理签证,具体内容为:“因村上的道路狭窄以致运输块石的车辆无法到达现场,石料用拖拉机短驳增加相应的二次搬运费”,这样的签证内容明显和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相矛盾,因此不予认可。

第2篇

1.1建设工程项目结算委托审计普遍实施,建设工程全过程跟踪委托审计逐步扩大,建设工程项目委托审计存在的常见问题是造价咨询中介机构选择不当、独立性受限、工作规章制度不健全、检查督促和关键点控制不到位、与建设、施工、监理各方沟通协调不够等。

1.2审计人员角色定位不清晰,审计深度难以把握。建筑工程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主要是进行监督、咨询和建议,从而使得项目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得到相应的改善,进一步的完善项目管理机制。这就需要审计人员作为项目的第三方参建者,在工程开工建设前就要参与其中,针对工程建设中的关键节点进行全程监管,但不得干涉施工、监理等部门的日常工作。说到底,审计人员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应该扮演监督者的角色,不能直接干涉建设项目工作,同时需要向上级反映。

1.3工程造价跟踪审计中对于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是非常高的,工程造价审计与财务审计存在着很大的区别。工程造价审计必须是注册造价工程师、造价员,他们需要熟练的掌握工程经济和技术;财务审计基本上是以注册会计师、审计师为主。在建设项目审计中,两者之间的工作是相互配合的,从而才能使得建设项目审计不留死角,审计过程中不会出现问题。

1.4相关配套法律规范、行业规定尚不完善。全过程跟踪审计系一种新的审计模式。审计人员的工作任务更加艰巨,所以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规作为标准对其进行约束是非常有必要的。到目前为止,虽然已经有相关的关于审计机关对国家投资建设项目审计的授权涵盖建设全过程的法律法规,但是这些规定还不是很完善。对于跟踪审计法定内容等要件都没有明确的进行规定。所以造成了中介机构的不同人员对于跟踪审计的认识存在很大的差异,当中介机构犯了错误,但是也没有国家规定进行责任界定,从而使得中介机构不是很重视跟踪审计的服务和质量,使跟踪审计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2解决对策

2.1委托审计机构的选择方法:招投标委托、指定委托、竞争性谈判委托。

2.2做好跟踪审计机构与基建及各方监督部门的沟通协调的关系。在进行全过程跟踪审计时,需要国家的审计部门和建设单位的审计部门进行完美的配合,同时建设单位还需要聘请专业的社会审计、财务监理、工程监理等专业机构和人员进行全过程的监督。国家审计部门与这些专业监督单位或机构之间需要相互配合,需要审计部门对专业监督单位进行再监督的工作,主要是对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同时,在对这些专业监督单位的工作进行评估之后,可以合理利用他们的工作成果。

2.3加强跟踪审计人员的培训,提升专业技能。进行工程项目全过程审计的时候,其涉及的范围也非常的广泛,在跟踪审计过程中需要审计人员审核招标文件,主要是对文件中的综合单价、措施费、检验检测费审核。细化到综合单价中的人材机、管理和利润,以及子目的套用和材料的合理情况。所以需要审计人员要有造价审核及编制能力,同时专业知识必须过硬,对于国家的招投标和造价政策要及时掌握。对于这种情况,就需要定期对审计人员进行培训,在项目上配备足够的专业人员。同时还要运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运用的水平。

2.4切实做好关键环节的直接控制把关,包括工程量清单审计、招标控制价审计、投标报价审计、合同审核、隐蔽工程签证、工程量变更签证、材料价格签证、工程进度款审签、索赔审计、结算审计等。

2.5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跟踪审计是建设项目审计模式的一个新高度。为提高跟踪审计质量,为工程建设与工程管理提供客观依据,应该建立一套相对严谨的制度体系,来约束跟踪审计工作行为,并且要配套完善跟踪审计实施办法,明晰审计工作流程,重申有关审计工作的财会制度,为跟踪审计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明确各部门的职能分工,避免个别部门或个别人员越权操作、越界操作,杜绝违规操作,提高各部门之间的默契度,确保跟踪审计工作顺利开展,使跟踪审计逐步进入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3结束语

第3篇

本次研讨会特邀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任田慧生作专题报告,省教育厅党组成员、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王建华出席活动并讲话,省教育厅教师工作与师范教育处处长张大伟主持了当天的全程活动。

作为该套丛书的主编,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主任黄超文在项目总结会上首先介绍了丛书的“诞生”过程。黄超文介绍,《直击新课程学科教学疑难丛书》是在新课程推进的背景下,基于中小学教师“国培”过程中所沉淀的一些带有共性的教学疑难问题而编写的,由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和教育科学出版社共同策划组织,旨在为教师解疑释惑、指点迷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自 2011 年 11 月丛书项目启动至今,已历时三年多。丛书是涉及基础教育全领域、涵盖所有学科的带有普遍指导意义、明理解惑的大型丛书,共 30 册,总字数约 700 万字。目前图书已正式出版 23 册,有 7 册正在后期的出版审校环节中。编写团队涉及湖南省和全国部分省市知名课程专家、资深学科教研员、一线的名优教师、特级教师和中小学校长共 371 人。

会上,作为丛书的出版方,教育科学出版社社长所广一对丛书编写团队所付出的辛勤努力致以敬意,对湖南省教育厅在此过程中给予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他说,在丛书的编写过程中,教育科学出版社始终把丛书的出版当做全社的一项重要工作,在选题策划、内容选定、修改斟酌上与湖南精诚合作,与每一位作者深入交流,确保丛书的高质量。丛书的出版,凝结着大家的智慧和心血,是湖南乃至全国在新课程改革推进过程中一件具有分量的智慧工程,成绩属于大家,荣誉属于大家。

历时3年多的编写,对参与其中的老师们而言,无疑是一个极大的学习、吸收和成长的过程。项目总结会上,编写团队的成员代表们上台分享了自己的酸甜苦辣,大家感言,从中切身感受到了“凤凰涅、浴火重生”的淬炼。作为一线教师代表,参与小学语文分册编写、来自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第二附属小学的胡冉动情地说,编写的过程就是一次经验的梳理、实践的反思、理论的夯实、思维的生长过程,是一个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与蜕变之旅。手捧凝聚着自己心血智慧、散发着墨香的书籍,惊喜地发现,自己的内心开满了花,那朵朵的花儿虽然幼小,却色泽动人,充满芬芳。

“非常不容易!”听了大家的发言后,王建华对丛书的出版表达了由衷称赞。王建华担任过多年的中学校长,也担任过多年的教育局局长,他深知新课改推进的不易。他说,湖南是基础教育大省,在新课程改革中作出了许多探索性的实践,取得了很多经验和成绩,该套丛书的出版,也是我们对新课改的一大智慧贡献。它体现了对新课程改革多年来课堂教学中的困惑、问题与经验的深入研究,体现了理论联系实践、课改理念与课堂行为对接的实践关怀,体现了教师由课堂实施者向开发者和创造者的转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研究性,是广大中小学教师心灵发育和个体成长的智慧宝典。尤其是在当下教辅资料鱼龙混杂的现实环境下,这套高质量丛书走进广大中小学教师的案头,意义更加凸显。王建华还希望,丛书顺利出版了,关键还要把成果运用好,要不断总结、修改、提升,真正使丛书成为指导广大教师专业成长的智慧宝典。

王建华还对田慧生院长专程来湖南作学术报告表达了衷心谢意,他说,田院长的报告将为我们下一轮的课程改革带来权威性解读,将使我们更加明确新一轮课改的思路、方向和重点攻坚任务,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启示性,湖南基础教育界将认真领会国家层面对于新阶段新课改做出的新部署和新要求,在新课改过程中做出新的探索和实践。

讲课之前,田慧生也表达了对丛书价值的充分肯定,认为丛书的整体思路指向了课改的前沿,重点解决了教育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核心难题,值得大力推介。随后,田慧生围绕《全面深化课改,落实立德树人》做了专题学术报告。在报告中,他深入梳理了当前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对主要特点进行了深入剖析,对重点任务进行了归纳慨括。

作为我国教育研究领域特别是在课程与教学论方面享有盛名的专家,田慧生参与了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的政策研究和政策制定。他在报告中指出,经过十余年的探索和实践,我国的课程改革已经进入全面深化课改的新阶段,国家对新一轮的课改,体现了立德树人的核心任务,体现出了大课程、大教育的特点,新课改不再局限于基础教育领域,还把触角延伸到了大中小学、职业学校等各级各类教育,形成了相互沟通、相互衔接、相互贯通、协调一致的人才培养机制;加强了统筹规划,理顺了各学段的育人目标,强化了各学科独特的育人内容、育人价值和育人功能,统筹了课标、教材、教学、评价、考试等重要环节的各自作用,推动形成相互衔接、相互配合、相互协同的育人格局;加强了顶层设计,从国家层面推动解决一些过去没有解决好的突出问题,围绕体制、机制等瓶颈性难题进行重点突破,努力实现基层广泛推动和国家顶层设计任务不断完成的齐头并进新常态;加强了关键环节的改革,如每个学科究竟要培养学生什么样的素养,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体系究竟怎样构建,学生课业负担如何切实减轻等,在全面深化课改的重点任务中对这些重要环节的改革作出了深入部署。

第4篇

伴随社会经济形势的不断改变,石油工程管理效益的要求不断加大,工程建设方面的投资经费也在逐渐的提升,相对国内的一些工程存在了非常大的竞争压力,不仅仅是在工程的完成量加大了需求,而是在完成工程量的同时,更加注重的是在完成的效益审计方面有了更确切的期望,希望在石油工程方面的成本能够缩小的更低,而受益却达到了更高,使得在石油工程在产品的生产和出售的过程中最大程度的发挥它的投资效益,尽量的减少资源的浪费。但是由于在是在石油工程管理的专门人才在经验可能存在不足或者缺乏相关的实践经验,对于工程管理审计方面的措施了解非常少,更加缺乏对于工程项目管理上全方位、全过程认识,不可避免的会引起一些在管理上的缺漏。因此,对石油工程管理进行审计,是现代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针对现在的经济发展趋势,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工程建设项目的规模越来越大,工程内容复杂,建设要求高,涉及的范围广,更有必要对工程项目管理进行。

2 石油工程项目管理审计的理论

石油工程管理效益审计是在现代管理的理念的基础上入手,专门针对在管理审计从经济性、效益性等多方面的要求,进行全面、严谨、客观的评价,在实施完好的前提中,争取带来最大程度化的利益。石油工程项目管理审计不仅具有审计的特性,同时还具备了自身特有的性质。其中审计的最大的目的就是要确保在石油工程管理中将不必要的问题进行整改,在管理中使石油项目获得最大程度化的利益。在石油工程项目管理审计中着重是针对在项目中的内容、研究对象、影响以及市场的营销相关的研究和探讨,并不是像简单的调研一样,只是对所有的工程项目的流程进行步骤整合,对于管理审计注重的效益,通关对相关的流程的审核,总结经验教训提供确切的借鉴以及策略,为以后的项目减少盲目性,更加经济和科学。

石油工程管理效益策略审计在研究的层次领域中,可以依据在管理的里你那种分为三大结构:其一主要指的是举措管理方面,在这一方那个面主要说明的是对于石油在营销的流程上注重分析环境因素的带来的影响,了解环境在经营石油工程管理中的诸多因素,结合相关的成本、竞争条件等相关的内容,打造具有获取持久利润的战略管理;其二主要指的是控制管理方面,控制管理可以说是对于对石油工程举措管理的落实流程,注重于对石油管理项目的计划和运行的有效性,通过对资金流动、物质流动、人才流动的管理严格控制。所以,石油工程管理控制审计更加看重是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以及运作管理的整体评价,从某方面严格讲控制管理结构其实属于一种半结构化的整合模式。其三就是指任务管理方面,在第三结构属于一种结构化模式,强调的是在管理的流程中要求整体的协调性、流畅性,最终使得项目的成本最小化。

3 石油工程管理效益审计策略

石油工管理效益审计的提升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3.1管理效益审计的方法

管理效益的审计方法主要是在分析过程中进行详细的策划,用于在审计的评价和经济利润的审核。例如:审计核查法、审计分析法、审计探讨法以及借助计算机辅助技术等综合性的技术方法。以下对相关的方法进行讲解。

3.1.1审计核查法

审计核查法可以用在石油工程的各个流程中,结合传统的审阅法、抽样法、常规的核对法等一些简单的方法进行核查,同时针对相关的流程要求,整合现代管理审计方法更加快速的核查,比如:在工程预测阶段的实施中,可以了利用定性定量的方法,对项目的成标本进行预估,这样更加方便成本的预算,大大减少了成本的支出率。

3.1.2审计分析法

审计分析法结合了统计学的原理,主要通过大量样本的初步估计,得到相关数量以及质量的相关结论,再联系各个环节部门的职责进行系统的分析,得到企业想要的预估水平和标准,再与以往的工程项目进行分析对比,总结相关的联系以及经验。

3.1.3计算机辅助法

针对项目上的管理条例,通过多种因素的探讨取得最大效益的策略,在实施的过程中,要借用计算机的现代技术,将传统的方法和技术进行创新,这样不仅仅可以提高审计的效益,更能够最大程度的减少工程项目中成本的支出。依据计算机强大的整合系统快速高效的获取要得到的信息。

3.2管理效益审计的程序

3.2.1计划阶段

在石油工程管理效益的审计计划准备期间,具有区分其他审计方式的鲜明特征,着重立足于职能的监督与审查、明确项目的风险方向、开阔项目的视野的原则进行计划。

3.2.2实施阶段

在审计实施阶段包括实施进度管理、质量管理和风险管理三大步骤。在三个步骤中着重强调的是在步骤中的审计效益。对工程进行详细调查访问,初步的进行检测审核,按照湿湿的方案进行审计过程。

3.2.3终结阶段

在终结过程,一般是审计的最后一道程序,主要是针对上述程序的一道审核和总结以及对于项目完成效果的检测。一般来说,等到落实完成审计整改情况,需对该项目的结果进行评审,总结审计过程中的优秀经验和方法,总结存在的问题等,使审计项目的质量和效益达到更大绩效。

第5篇

关键词:英国绩效审计跟踪审计启示

一、跟踪审计概述

我国审计机关开展跟踪审计始于政府投资的建设项目领域。跟踪审计不是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绩效审计(我国原称为效益审计,后改称“绩效审计”)并列的一种审计类型,而是一种新的审计组织方式。从审计方式看,跟踪审计将关口前移,在被审计事项发展的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进行监督。从审计内容看,跟踪审计在审查被审计事项财政财务收支合规性的基础上,更加关注被审计事项的管理和绩效情况。从审计项目管理看,跟踪审计可以较好的融合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和绩效审计两种审计方式,而在进行绩效审计的方式选择上却更加灵活。

近年来,国家审计署已完成和正在实施的跟踪审计项目有汶川地震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审计、奥组委财务收支及奥运工程审计、京沪高速铁路建设项目审计等。地方审计机关也积极开展和探索跟踪审计,如江苏省审计厅先后实施南京奥体中心、沪宁高速公路扩建等项目,上海市审计局实施了上海世博会跟踪审计。几年来的跟踪审计实践表明,我国在跟踪审计的组织方式、审计质量控制和扩大审计影响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从跟踪审计发挥的效果看,跟踪审计有利于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完善监督体制、增加决策的透明度,有利于促进相关单位完善制度、规范管理,有利于提高建设项目和资金的效益。《审计署“十二五”审计工作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提出“加强对中央重大方针政策和宏观调控措施贯彻落实情况的跟踪审计,促进政令畅通,保障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由此可见,跟踪审计将成为国家审计的重要组织方式,是审计发挥“免疫系统”功能的有效途径。由于我国跟踪审计正在探索阶段,审计涉及的内容多范围广,在审计实施中,还存在审计风险评估和管理不科学、审计方法不统一、审计规范化不高等问题。因此,在总结我国跟踪审计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审计理论及实践中的一些成功经验和做法对跟踪审计予以完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英国绩效审计可以借鉴的一些成功做法和经验

(一)英国绩效审计发展简介

英国是世界上开展绩效审计较早的国家之一,1983年英国颁布了《国家审计法》,赋予主计审计长开展绩效审计的职责,确保了审计机关开展绩效审计有法可依。英国国家审计署在1997年制定了绩效审计准则和绩效审计手册,2003年颁布了新版《绩效审计手册》(以下简称新版手册)。近年来,英国绩效审计在方法上和内容上都日趋成熟,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绩效审计在提高政府及公共部门服务质量、提高公共资金的使用效率方面发挥了明显作用,绩效审计提出的一些详细建议帮助公共机构实施有益的变革,促使公共事业提高服务质量和改善总体管理水平。目前,绩效审计报告现已成为英国议会责任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得到了媒体的广泛关注。

(二)英国绩效审计一些成功做法和经验介绍

在英国审计中并没有提出跟踪审计的概念,但英国绩效审计在规范化、制度化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绩效审计在规划审计工作、简化审计程序、缩短审计周期和审计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经验教训,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制度体系。本文希望从英国绩效审计中加强管理与创新相结合,倡导保持灵活性和创造力的审计理念,以及在风险评估和控制、加强审计质量控制、扩大审计影响等几个方面加以介绍,以期对完善我国跟踪审计,进一步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规范管理、倡导创新的理念

制度化和规范化是英国绩效审计的首要特点,保持灵活性和创造力是其审计工作要求一贯坚持的基本原则,强调审计人员在实施绩效审计时要树立创新意识,灵活开展工作,努力满足议会、被审计单位及相关利益主体的要求。在多年的实践中,英国国家审计法规体系逐渐完善,同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总结,建立了适用于所有绩效审计项目的“绩效审计循环”,提出“质量环节”概念,探索出许多行之有效的技术与方法,如质量控制法、调查法、问题解析法、碰头会、统计分析法等,以保证绩效审计顺利开展。

2、重视风险管理,防范审计风险

评估项目风险,制定风险管理措施,是英国实施绩效审计的重要内容。英国国家审计署认为绩效审计项目存在审计风险,尽可能早地确认风险,有助于审计组设法加以控制,防范可能出现的更大风险,因此在绩效审计项目要求采用风险基础法制定绩效审计计划和方案。新版手册提出为了控制风险,必须按风险分析(识别各种风险,在评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后果的基础上确定各种风险的重要性,并判断这样的风险是否可接受)和风险管理(处理已知风险有关的计划、监测和控制活动)的程序来处理风险。

3、强化审计质量管理

英国绩效审计提出了“质量环节”(Quality Thresholds)概念,将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分为审计准备工作、审计实施、审计报告、审计信息和总结经验教训五个质量环节;列出了“质量环节”和与之对应的有关问题,在每个问题后面,都对回答该问题应取得的证据类型和应完成的工作内容提出了相关建议,以帮助审计组确定怎样做出肯定的回答。“质量环节”要求绩效审计人员关注真正重要的问题,审计人员只有在对每一环节中提出的问题全部回答“是”的情况下,才能开始下一阶段工作。

4、加强跟踪检查工作,评价审计效果

跟踪检查是英国绩效审计循环的最后一个环节,是保证审计质量、评价审计效果的一项重要措施。该环节工作内容包括确认审计绩效影响和实施建设性的事后监督工作两项。

(1)确认审计影响。英国国家审计署认为,开展绩效审计是为了促进被审计单位改进工作,实践中应以最大限度地扩大审计影响的方式有选择地进行绩效审计。绩效审计影响分为量化的经济影响、量化的非经济影响和质的影响三类。

(2)实施建设性的事后监督工作。事后监督实质上是对绩效审计项目的实施过程进行全面总结,通过总结经验教训,用以促进改进绩效审计工作方式、方法,提高绩效审计水平。事后监督采用新闻媒体报道、外部监督、征求被审计单位的反馈意见和审计组复核四种方式,其中,审计组复核是根据上述事后监督前三种质量监督方式的结果,开展“吸取教训”式的审计复核工作,多数绩效审计复核均向审计组和国家审计署提出了需要整改的建议,这对提高和改进绩效审计工作方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在外部监督方式中,英国国家审计署聘请外部机构复核已公布的审计报告,并由外部机构对每份报告的质量进行评价。目前,英国国家审计署绩效审计报告质量的评价工作,由伦敦经济学院的独立专家组承担。评价侧重于以下方面:行政管理背景、结构安排及语言表述、图表和统计资料、审计范围、审计方法、审计结论和审计建议以及审计报告总体上是否成功等。为增加评价的权威性和有效性,专家组提出的评价意见也会提供给被审计单位。

三、完善我国跟踪审计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审计制度建设,促进跟踪审计科学发展

我国合规性审计经过多年的审计实践,已经形成了符合中国特色的审计制度体系,但绩效审计的制度建设仍然滞后。对被审计对象管理和绩效情况进行审计评价,是跟踪审计的重要内容,因此完善绩效审计对跟踪审计发展具有巨大的推进作用。一是借鉴国外政府审计的成功经验,积极推动绩效审计的法规建设,为绩效审计的发展建立准则和依据,建立符合我国政治和经济环境的绩效审计模式和制度体系。二是总结跟踪审计实践的经验和教训,完善跟踪审计制度建设,尽快编写跟踪审计指南,在做好合规性审计的基础上,合理确定跟踪审计的绩效审计内容,探索跟踪审计绩效审计组织模式,并制定符合跟踪审计项目特点的评价标准。

(二)优化审计项目管理,积极创新,扩大跟踪审计影响

跟踪审计的对象除了项目之外,可以是社会关注度高的事项和政策的执行情况。在事项和政策的跟踪审计中,往往以资金为主线,项目为载体,既要关注资金,又要关注政策,在审计内容的选择上,除了合规性的内容之外,还包括管理和绩效方面的内容。一些重大突发性公共事项、国家重大政策措施的执行涉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行各业,审计面对的情况复杂多样,涉及的内容广泛,资金量巨大,时间紧迫,审计任务十分艰巨,客观上要求跟踪审计要不断创新跟踪审计方式,积极探索实践,确保实现跟踪审计目标。因此,实施跟踪审计在严格执行国家审计准则等审计制度,保证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的基础上,要不断探索创新:一是创新审计组织方式,整合审计资源,探索审计机关、社会中介组织或被审计单位内部审计力量协作机制,解决跟踪审计任务重与审计人员不足,审计事项专业性强与审计人员知识结构单一之间的矛盾。二是创新审计意见的交换机制,解决跟踪审计周期长和需要及时提出审计建议之间的矛盾,坚持查处和预防相结合,及时发现典型性问题和苗头性问题,防止问题扩大化和造成巨大损失而无法挽回,建立跟踪审计定期督促整改的长效机制,提高跟踪审计的效果和影响力。三是创新审计管理,制定和完善跟踪审计操作规范,以此规范跟踪审计项目计划、实施、报告、结果公布(公告)和审计整改检查等管理。四是创新考核评价标准,建立跟踪审计成果形成和利用机制,要将审计成果的导向性作用体现于审计管理的全过程,多层次、多形式、多途径确保审计成果的及时和有效转化,积极扩大审计影响。

(三)防范审计风险,完善审计质量控制体系

与其他审计方式比较,跟踪审计具有审计周期长、时效性强和审计内容广泛的特点,在审计实施中有创新和探索新的审计组织方式、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的内在要求,而创新和探索的过程中可能会加大审计风险或是新产生一些影响审计风险的新因素,因此在跟踪审计中必须对加强审计质量控制、防范审计风险的工作内容高度重视。一是加强审计人员业务培训,防范审计风险。一方面提高国家审计人员的素质,加强审计人员后续教育,拓宽审计人员的知识领域,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执行能力,开展风险教育,增加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和防范风险的责任意识;另一方面制定外聘专业人员和中介机构审计管理办法,明确工作责任,实现审计资源的合理优化并防范审计风险。二是制定跟踪审计管理办法,建立控制审计风险的有效机制,规范跟踪审计项目计划、实施和结果报告(公告)等各环节工作,加强过程控制。三是制定建立适合跟踪审计特点的审计项目审理办法。跟踪审计项目由于其跨年度实施的特点,会形成一些特殊的操作程序和规范,要完善审理办法,改进审计复核工作,促进审计人员落实审计质量控制的各项措施;四是建立审计质量责任追究制度,强化审计人员的责任意识,明确审计质量岗位责任,严格责任追究,加强审计项目全过程质量控制,防范审计风险。

第6篇

[关键词]审计;质量控制;流程

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因此,建立和实施审计全过程质量监控与责任追究制度,是审计工作的重要内容。审计的全过程质量控制包括审计前、审计中和审计后的质量控制:

一、 审计前的质量控制

审计前期的质量控制,既能从开始确保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又可以大大节约具体审计过程的时间和成本,提高审计效益。加强审计前质量控制,主要有以下措施:

1.深入了解客户的情况,谨慎承接审计业务。深入了解客户情况可以充分评估审计风险,防止客户转移风险。要选派有经验的注册会计师了解客户的历史沿革、发展情况、社会声誉、委托目的等,要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及实施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还要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数据和其他资料进行系统的分析,要对客户的一些特殊事项进行关注,如更换会计师事务所原因、审计委托的特殊要求以及客户的管理层所面临的压力等。通过上述工作使注册会计师对拟承接项目的审计风险有了初步的认识,经项目洽谈小组集体讨论后决定是否承接该项业务,这样可以避免企业经营风险转移给会计师事务所。签定业务约定书时,应明确审计目标、审计范围和审计责任,要求客户提供的会计资料真实、合法和完整。

2.制定审计计划。事务所与客户签定业务约定书后,要根据对客户的了解及所属行业的基本状况,制定审计计划,对审计风险及项目的重要性作出合理评估,根据项目的性质、复杂繁重程度等派遣审计人员,明确工作重点,制定审计工作计划,安排经验丰富的审计人员进行督导。

3.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根据质量控制准则的要求,制定业务承接规定、审计人员工作委派制度、签订业务约定书须知、审计计划编制规定、审计外勤工作管理规定、审计取证注意事项、审计工作底稿编写及复核制度、审计报告撰写及复核制度、重大问题的请示报告制度、服务守则、人员考核与晋升办法等规章制度。设置专门的质量控制部门,依据有关标准,对所内各项审计业务进行定期质量检查,做到防检结合,以防为主。

二、审计中的质量控制

审计中的质量控制是整个审计过程质量保证的核心。加强对审计中的质量控制措施,对保证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具有重大作用。

1.明确审计程序和职责。在审计业务实施阶段,要按审计外勤工作的管理制度规定,严格外勤审计工作程序,明确项目负责人和各级审计人员的工作内容与职责,实行项目负责人对审计项目的质量负责制,规范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方法和程序,使工作底稿能够反映出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过程和工作轨迹,把好审计证据的质量关,完善信息传递系统,建立畅通的审计信息渠道,保证外勤工作的协调高效。

2.采用有效的审计方法降低审计风险。按照风险导向审计的基本理念,审计人员在选择了合适的审计方案并予以实施后,还要跟踪审计业务的全过程,进行审计风险分析,以便发现审计计划的不足之处和潜在风险,从而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3.严格执行三级复核制度。审计质量体现在审计过程中的每一个细枝末节上。因此,每一个业务项目都应按操作规程扎扎实实地做好。严格三级复核制,应明确项目负责人、部门经理、主任会计师具体的复核内容和承担的责任,层层把关,级级负责,确保每个审计项目的每一环节自始至终都符合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

4.完善督导机构,加强督导力度。在设立督导机构时,应把素质好、业务精、能力强的人员充实到督导岗位上。要给予督导机构必要的经费投入,以提供工作上的便利条件。要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主任会计师应对质量控制承担全面责任。督导人员应对各层次的审计工作给予充分的指导、监督和复核,必要时,应当聘请有关专家进行协作,征求有关专家的意见。

5.严格履行审计报告的签发制度。在审计报告的起草、签发、打印、签章及分发使用等环节严格按照制度的规定来执行,保证审计报告按合法的程序、格式对外出具,避免出现纰漏。要完善主任会计师签字制度,完善事务所质量控制机制。除此以外,事务所应建立发起人之间的相互监督约束机制,对重大审计业务要实行发起人之间相互复核签发报告制度,以提高发起人的风险意识,有效防范风险。

三、审计后的质量控制

审计后的质量控制工作是总结审计经验,检验当前使用的审计程序与方法,对今后业务的审计质量进行指导。

1.及时总结审计工作。每一个审计项目结束后,项目负责人和部门经理都应对本次审计工作进行总结,简要阐述本次审计工作中发现的重大疑难问题和采取的相应措施,指明今后类似审计工作中应注意的事项。审计总结是会计师事务所的宝贵财富,对今后的工作有极强的借鉴和指导意义,有利于提高审计工作质量,降低审计风险。

2.加强审计档案的管理。审计档案是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工作的重要历史资料,是会计师事务所的宝贵财富,应当妥善管理和保存。会计师事务所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宝贵资源为今后的审计业务服务,同时,对于降低审计风险,化解潜在的诉讼具有特殊作用。

在做好以上各项工作的同时,会计师事务所应建立审计全过程的质量责任追究制度。审计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应有必要的监督和制约,只有建立责任追究制度,才能保证把质量控制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陈宜男.浅谈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的控制[J].会计之友,2007,(09).

[2] 曾勇.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质量[J].管理科学文摘,2004,(2).

第7篇

在我国国家审计融入世界审计主流,实现与国际接轨的大环境下,信息系统审计已经成为我国国家审计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这是信息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但是,我国的信息系统审计仍处于不断探索、逐步完善的阶段。目前,专门立项对某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开展独立式审计尚不成熟,信息系统审计只能是以常规审计为载体,分别开展数据式审计、系统审计和系统内部控制审计。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既能保证圆满完成既定审计目标,又能适时合理有成效地开展信息系统审计,就成为摆在所有审计机关面前的一大难题。本文将从审计项目实施流程的角度指出信息系统审计中的一些注意事项,以期能为广大审计人员提供参考。

项目准备阶段。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阶段,要紧紧围绕审计署制定的审计目标及审计重点,在了解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的同时,对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及其产生的电子数据进行全面系统的了解,主要包括被审计单位的信息系统、系统内部控制以及电子数据结构与数据字典。在此基础上,要完成被审计单位电子数据的采集与转换、信息系统模拟测试环境的搭建,系统内部控制点的分解,系统一般控制测评等。

制定方案阶段。首先要将信息系统审计实施方案包含于审计项目的总体方案之中,确定信息系统审计的实施目标和审计方式方法,在方案中要明确以下几个关系:明确信息系统审计重点事项以及常规审计重点事项之间的关系,明确信息系统审计阶段性结果与常规审计阶段性性结果间的关系,明确实施信息系统人员与常规审计实施人员间的相互配合关系,明确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点的设置与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间的关系、明确各个控制点所对应的电子数据间变化以及电子数据所体现的业务逻辑对应关系。具体来说,信息系统审计目标是围绕署定项目目标制定,紧扣而不脱离;信息系统审计重点事项是署定项目重点事项的细化、补充和延伸;信息系统审计阶段性结果与署定项目常规审计阶段性结果是相互补充、相互完善、相互促进关系;实施信息系统人员与常规审计实施人员间相互配合,处于一种矩阵式方阵之中,相互互补、相互配合、及时交流;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点与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点是一一对应关系(尽管其不会非常完备,只是控制方式、具体控制对象、表现形式不同),每个控制点的变动均会引起后台多张表的电子数据发生一系列变化,这种变化应该完全由系统控制,且逻辑严密,如果掺入了人为因素,数据将表现为异样。

第8篇

(一)强化党的十精神和宪法的宣传教育。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党的十关于法治建设和法制宣传教育等一系列新精神新要求,认真学习贯彻在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积极开展宪法宣传活动,努力提高全局审计人员的宪法意识和法制观念,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二)紧紧抓好与审计工作大局相关的法律法规宣传。重点宣传普及“四法一条例”,即宪法、民事诉讼法、精神卫生法、社会保险法、省审计条例。围绕实现人文、开放、创业、平安、幸福的奋斗目标,结合审计工作实际,深入宣传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改善民生、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突出对财政、金融、企业、政府投资、社会保障、资源环保等各领域的专业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有计划有措施,不断增强审计人员学法遵法守法用法意识。

(三)继续抓好《省审计条例》的宣传。广泛宣传是落实《省审计条例》的基础,全局要以《省审计条例》实施为契机,印发500份《省审计条例宣传手册》,主动向各级党委政府、被审计单位和社会公众广泛宣传、介绍《省审计条例》出台的重要意义和主要内容,促进社会各界正确理解、认识审计工作,为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四)深化“法律六进”活动,积极开展各项法制宣传教育主题活动。全局要围绕审计工作大局,按照党的十提出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要求,组织开展深化“法律六进”宣传活动。通过深入审计一线,针对被审计单位不同的特点和需求,努力探索法制宣传与审计活动相结合的新模式新内容,采取讲解座谈、分发法律法规小册子等方式,促进被审计单位充分认识到审计监督的重要性以及审计机关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推动被审计单位提高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水平。结合“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活动,深入基层群众,有的放矢地开展法律咨询、讲解等服务,为“法律六进”增添新动力、注入新活力。

二、贴近审计实践,积极推进审计法治文化建设

(一)以学法用法需求为导向,不断强化审计人员法制教育。要坚持和完善集体学法、专题法制讲座、法律培训和考试考核等制度。我局将通过每半年法制讲座、法制考试和法制征文等形式,把学习法律和运用法律、规范行为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审计人员学法用法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使学法用法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二)不断创新法制宣传方式,努力增强法制宣传的感染力和渗透力。全局要认真抓好“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等宣传系列活动,注重发挥《审计与理财》和《审计简报》杂志、局域网站等相关法制专栏的普法用法作用,将经常性宣传与重要节点宣传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扩大普法的受众面和影响力。

(三)加强审计法制理论研究,促进审计法治文化建设。要按照在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明确提出的“努力培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号召,倡导和鼓励审计干部围绕党的十确定的目标任务,深入基层和一线开展调查研究,探索新形势、新任务下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规律,研究目前审计法制工作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更多的理论和制度支持。

三、加强审计法制建设,夯实审计工作基础

(一)研究制定和完善审计规章制度。我局将以《省审计条例》实施为契机,结合实际,完善《县审计业务操作规程》等业务管理制度。同时,将为适应国家审计准则的实施而制定或修订的各项审计质量控制制度适时汇编成册,形成审计业务质量控制体系,印发给全局审计人员。

(二)稳步推进《省审计条例》的贯彻落实。2013年是《省审计条例》正式实施之年。全局审要积极探索,不断总结,加强协调,积极推进和规范绩效审计、建设项目审计、跟踪审计、审计整改等工作,切实推进《省审计条例》的贯彻执行,努力开创审计工作新局面。

四、加强审计质量控制,不断推进审计法治化进程

(一)深入开展审计项目审理复核工作。全局要进一步研究完善和规范审计项目审理制度,优化审计流程,明确岗位责任。通过积极探索跟踪审计方式、定期反馈项目审计情况、通报审计项目严重质量问题等方式,不断深化审计项目审理复核工作,切实防范审计风险。

(二)开展审计业务质量检查。上半年,我局将安排对各业务股室2012年实施完毕的审计项目质量情况进行抽查检查。肯定取得的成绩,揭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促进审计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规范审计行为,防范审计风险,提高审计业务质量。

(三)深化优秀审计项目评选工作。我局将继续组织开展全局优秀审计项目评选工作。要在总结2012年评选标准的基础上,注重与省厅优秀审计项目评选标准的衔接,进一步修改和细化评选标准,改进评选办法,规范评选程序。同时,要通过结果反馈和利用、项目点评、案例交流等活动,加大优秀审计项目的宣传推广力度,更好地发挥优秀审计项目的示范引导作用,不断提高审计质量。

(四)继续做好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应诉工作。要积极探索研究行政复议实践的规律及应对措施,不断完善行政复议机制,妥善处理争议和化解矛盾,努力保障行政复议申请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提高依法审计水平。

五、认真开展“六五”普法中期督查工作,深入推进普法依法行政工作的全面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