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

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9-18 17:18:4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

第1篇

关键词:合作能力;初中生;合作习惯

十四五岁的初中生具有强烈的合作需求,他们渴望有自己的伙伴,他们渴望有人和他一起学习,一起活动,他们渴望有人助他驱除学习道路上的拦路虎,绊脚石,他们渴望和人一起走向辉煌的明天,所以合作是初中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作为老师,应在这方面,作个有心人。培养合作沃土,营造合作适宜生长环境,催生合作成果。

一、对学生合作现状的分析:

初中生是儿童向成人过渡的一个重要阶段,是看待问题处理方法趋向成型的时期。因此,初中生与同体之间的合作既异于小学生,也不同于成人,有其特点:

(1)合作基础的趋同性

这部分学生一般以共同的兴趣爱好作为合作的基础。在一起时,由于年龄相近,兴趣是在同一水平线,有共鸣性,一起阅读,一起探讨,说出自己的看法观点,采取相应的行动,又能得赞同……在这一过程中,由于没有父母的唠叨,没有老师的管束,他们不再感到孤独和受牵扯,相反,可以体会自己的一方天地,找到无穷的乐趣,得到认可,发现自己的价值。

(2)合作对象的选择性

初中学生选择合作对象时,距离近的因素,几乎不起任何作用,主要依据是:同感、爱恋、尊敬、相互共鸣等因素。对某一事物的态度,对某件事情的做法,对某个人或事的情感等等,因为对其中一件或几件的认知,促成了几位学生的合作,并因个中因素而选择更加清晰。最喜欢的个是:思维活跃,爱发言,爱思考,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能和我共同解决问题等。

(3)合作范围的有限性

总的来看,初中学生的合作范围大多局限在本班内,所选择的多是同。他们合作对象的来源,多是以下几种 :本班同学,邻居,小学同学,或是同学相互介绍等。

二、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方法

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逐渐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总体而言,主要应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能力。

(1)增强合作意识,调整认知结构

对人合作有一种积极的全面的、正确的,认知是优化合作关系的基础,它可以使合作呈现健康走势,生成灿烂火花,反之,将直接影响人际合作,作为老师,作为班主任,要观察细微,准确掌握,及时防微杜渐,及时纠正偏差,释放正能量,引入正轨道。要使学生充分认识学生之间加强合作的重要意义,增强其合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整认知建构,优化合作意识。

(2)加强个性修养,养成合作习惯

要想形成良好的人际合作就要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加强个性修养对于搞好合作,养成合作习惯具有重要作用。在这一方面,作为班主任,要充分认识到,不是一下子就可以达到这一地步,是一个循序渐进步步提高的过程。可虽然不容易,班主任要坚信一点,只要认真做起,步步到位,收效是显著的。任何一届一班的学生,都有很多个性品质优秀,起表率作用的学生,其他学生学习可塑性很大,在表彰模范的过程中,就可以逐渐实现这一目的。 “扶倒老人”这一世间平凡事,善举而叫人怯为,好事而令人添堵,确是社会怪事。令我难忘的事例是,一次主题班会中,李敏同学的发言,包润孺、刘龙祥、张文慧三位同学的评析发言,发乎情,入乎理,从情感上排除异见,赢得了共识, 教室内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真正令人欣喜!我们的学生是向善的,我们的学生是上进的。我们的教育有希望,我们的社会有希望,我们的未来充满希望!

(3)克服合作偏见,提高合作水平

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学生经历不同,涉及各种客观条件限制,学生往往不能全面看问题,老师应该让学生了解合作过程中易于出现的种种偏见,使他们树立正确的认识,能正确的了解同学伙伴,达到与同学搞好合作,不致产生一些合作认识偏见,对别人的行动做出错误的判断。

以下几种合作偏见要注意排解:

第一印象的认知表面性、片面性。要叫学生不要陷入“以貌取人”的误区;刻板印象造成成见、偏见,使其认识简单化。要指导学生动态看人,理性看人;光环效应,使人“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近因效应使长期了解的内容被最近了解的东西所掩盖,不要因眼前现象花了眼,要看远看透,真正把握实质性的东西。

合作知觉中出现的上述偏见,常常成为心理融洽的障碍,造成合作运行中的滞阻。要让学生了解和克服这些东西,有助于提高学生人际合作的水平。

(4)掌握合作技巧,形成合作能力。

合作学习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技巧,事实证明,学生在合作中提高,在合作中得以成长,应培养学生做到:真诚关心同学,学会宽容他人,增强交往频率,掌握合作技巧。

三、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追求目标

1合作学习,要具有吸引力

合作探究小组形成后,本身要具有凝聚力,使其越来越实,越来越有力,对那些离群索居的个体学生,产生磁性,有心向往之欲动,并最终加入进来。对那些组内学生,产生凝聚力,更聚拢,更向心,规模大了,意义也大了。

2 合作学习,要有明确的任务,适当的追求目标

学习任务有层递性,目标可望可即,使学习小组每时每刻不虚度,有成效,显示合作小组的价值,显现合作小组的收获。

第2篇

创造性思维是自觉的能动思维,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心理和智能活动,他的主要特征是新颖性、独创性、突破性、真理性和价值性。实施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有创见的设想和理智取舍活动的过程。许多著名心理学家就创造性思维的结构问题分别提出了它们各自的划分思想。在分析一般创造性思维过程时,一种被普遍认同的理论是由约瑟夫.沃拉斯于1926年提出来的。他认为创造性思维过程包括4个连续的阶段:①准备阶段;②酝酿阶段;③明朗阶段④验证阶段。笔者认为,创造性活动过程与科学创造活动过程大体上是一致的,可分为以下4个阶段:

1.情境与选题准备阶段

创造性思维活动的表现,需要教师营造良好的情境氛围,使学生产生趋向目标的强烈的创造欲望;其次要选准课题,然后围绕选题做好知识、资料的准备,了解前人在同一领域研究的进展情况等。准备得越充分,思路越开阔,就越容易获得成功。在这个过程中,逻辑思维、抽象思维起主要作用。

2.酝酿与构思阶段

英国著名的思维教学专家爱德华.波诺(Edward Bono)曾说:“一切教学都可以说是在指引学生的注意力。思维教学可以说差不多完全是注意力的取向问题,因为他不传授新知识和内容”。认识主体面对困惑的问题情境,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定向分析导致矛盾或问题的关键,确定其实质性问题。一般需要多维度、多功能地考虑问题,运用分析、联想、类比、归纳、猜想、反思维定势等思维方法,以及运用分解、叠加、变形、代换、反演等数学方法进行推理、构想与探索。这一阶段的时间一般来说较长,而且思考十分艰苦,是训练学生意志、毅力,创造和体验数学建构过程、积累经验的最佳时期,需要抓住目标始终不放,一追到底,进行深人的探究性思维活动。

3.领悟与突破阶段

经过充分酝酿之后,学生情绪异常高涨、思想十分活跃,在头脑中于某一瞬间突然产生顿悟,形成新的构想和数学猜想,从而实现思维的突破与创新,使问题得到解决。在这个过程中,创造性思维方法和数学美感起着突破口与领悟本质的关键作用。数学家阿达玛曾用他的切身体验来描述这一过程:“呈现于我面前的解答往往是:①与我前些日子的努力毫无关系,因而难以认为是以前工作的结果;②出现得非常突然,几乎无暇细想。”

4.检验与完善阶段

这是对顿悟式所形成的数学猜想等结果进行检验、论证,并不断接受实践的再检验及修正与完善的过程。这一时期是数学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完善阶段。在这个阶段,主要运用集中思维和逻辑思维的方法。

需要指出的是,创造性思维活动的这四个阶段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各阶段之间并没有严格的界限,严格划分也是困难的。但其中第二、第三阶段是关键阶段,对实现创造、创新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起主要作用的是形象、灵感、审美意识等非逻辑思维。

创造性思维过程,又可以说是发散与集中思维互相作用的过程。在创造性思维的前期,为了尽可能多地获得各种设想,需要进行发散思维,这时应掌握较多的思维方法与创造技法。而在创造性思维的后期,由于较多的设想已出现,就需要运用几种思维加以筛选与验证。

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的。从创造性思维的过程来解释创造性思维的结构,经历了“问题―猜想―创造”过程。在酝酿构思和领悟突破阶段一般要通过逻辑思维、非逻辑思维、发散思维并形成猜想,然后用集中思维和逻辑思维达到对猜想的检验、论证和完善,形成创造。

二、对数学创造性思维产生条件的认识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创造性思维不同于一般的思维。它既是概括性、灵活性、广阔性、独立性、论证性等各种思维品质相互结合、高度协调的产物,又是逻辑思维、形象思维、集中思维、发散思维等各种思维形式的辩证统一因此,创造性思维产生的条件是相对复杂和苛刻的。

1.具有丰富的知识经验和良好的认知结构

法国数学家彭加勒说:“发明是辨认、选择”,他认为创造无非是一种选择而已,即选择数学中有用的组合,抛弃无用的组合。根据这一观点,创造性思维是根据需要调动储存在大脑中的各种知识和经验的表现,是辨认、选择和重新组合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掌握丰富的知识与方法,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是产生创造性思维的前提。我国数学家陈景润曾把华罗庚教授的《堆垒素数论》、《数论导引》从头到尾研究了7,8遍,重点章节读到40遍以上,这为他后来成功地将哥德巴赫猜想证明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具有思维的高度灵活性

灵活性是思维的品德之一而高度的灵活性则是数学创造性思维的必要条件。面对复杂的对象,只有具备思维的高度灵活性,才能进行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的思考,才能冲破原有的旧观念、旧思维和思维定势的束缚步入新的境界,产生创造、发明。例如,年轻的数学家伽罗华在研究代数方程思维受阻时,便迅速调转研究方向,以反常的思维方式引人了代数群的概念,这样,他不仅解决了代数方程的根式可解问题,而且开辟了群论这一新颖的研究领域。再如,数学家罗巴切夫斯基和黎曼,他们在长期论证“欧氏第五公设可证”这一猜想受阻时,毅然转向对其否命题进行深人研究,创立了非欧几何学。在科学发明史上诸如此类的大量事实充分表明:具有思维的高度灵活性是产生创造性思维的必要条件。

3.具有发现问题的强烈意识和执著的探索精神

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一个科研工作者只有具备了强烈的发现问题的意识和敢于批判、锲而不舍、勇于探索的精神,才能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问题即思维的疑难和矛盾,它既是思维的起点,又是思维的动力。创新的起点是质疑,创造发明往往是在实践性理论的研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引起人们去解决问题的。牛顿正是从观察到苹果落地这个事实开始提出了疑问,并最终导致了一个伟大的发现。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第3篇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能力培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的教师只注重让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只要学生能熟练地解题,就以为达到了教学目的,却忽视了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训练,最后导致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思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或者是语无伦次、毫无条理,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呢?我从以下几方面谈谈教学实践。

一、培养自信,激发学生数学交流的兴趣

1.及时评价,让学生乐于交流。

自尊与自信是孩子发展的力量源泉。师生之间民主、愉悦、激励的氛围,以及生生之间合作、融洽与平等的关系是讨论有效开展的重要前提。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交流过程中,学生都积极参与教学,有亲历成功和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学生在交流讨论中,既可以看到自己的长处,又可以发现自己的潜力,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便会增强,从而会更加努力、更有信心地投入学习。

2.允许出错,让学生敢于交流。

“让每一个站起来发言的学生都能够体面地坐下来”应作为课堂教学原则来恪守。课堂应是允许学生出错的场所。当学生发生错误时,教师不要急于评判、急于给一个标准答案。教师要做的是给学生“二次成功”的机会,给弱势群体充分思维的时间,要充分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多给学生一些类似于“你能够举手发言已经迈出成功的第一步了”“你再深入的想一想,一定会找到答案”的鼓励性语言,让每一个孩子在我们的课堂上都能找到自信,从而产生“要交流”的兴趣,“敢交流”的自信,达到“会交流”的效果。

二、创造机会,让学生有数学交流的途径

1.教师主动设问,让学生有交流的机会。

语言是人和人交往,以及个体进行抽象思维的重要工具,学生思维的发展是和语言的发展密切联系的。我们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创设一定的机会,让学生多动口,训练学生数学语言的条理性和准确性。日积月累、不懈地训练,就能培养学生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比如:教师应经常问学生,用的是什么图形的教具,是怎样贴图形的,讲了什么内容,怎样进行回答,等等。

2.学生主动质疑,让大家有思考交流的素材。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陶行知先生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问才能思,辩才能明。教师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多动口,在疑难处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样”,无疑能使学生拓展解题思路,年终总结达到思想的开放性。如果我们能经常创造机会让学生多动口,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就一定会有所提高。

3.结合实践,交流操作探究的发现。

小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往往要依靠具体事物作为思维的支撑。没有操作支撑,绝大部分学生很难进行定向有序的思维活动;操作是智力的起源、思维的起点。小学生认识事物是从直观到抽象的,其思维过程要借助直观的形象来引导。教师可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充分地利用教具、学具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学会动手操作,引导他们动手、动脑、动口,有效地提高他们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三、注重指导,让学生学会数学交流的方法

1.交流发现要完整。

清晰有序、头头是道地说话,不但能给听者留下较深的印象,而且能使说者的逻辑思维得到发展。所以教师要让学生懂得思考问题要有根有据,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尽量做到简单明确,便于表达。数学是来源于生活的,所以对小学生来说,他们学的数学知识都呈现于生活之中。由于社会信息的快速发展,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方法呈多样化,因此,不少学生在完成作业时做得干净漂亮,但若让他们把自己的思路说一说,却往往不能完整、流利地表达。针对这一现象,就应从训练学生的口语基础入手,从培养数学交流能力入手,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地指导他们对每一个知识点都能完整地表达出来。如教学小学数学教材第四册两步应用题:“学校有30张彩色纸,做纸花用去11张,做小旗用去9张,还剩多少张?”教师就要利用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在此基础上,指出做纸花用11张后留下的部分和做小旗用去9张的部分,把中间小问题讲出来,尽量让多个学生讲,使学生的内在思维能力转化成口语。

2.交流发现要有准确。

在训练学生有头有尾地说话,能完整、连贯地把话说清楚的同时,我们还要指导学生说准确。例如,“把10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几?”有的学生可能脱口而出“2”,也有的说“2份”,答案虽然对,但语言不准确。如果养成好的说话习惯,就能完整地回答出:“把10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2。”只有多练习,学生才能真正做到想说、会说、能说、说好,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才会变得更有逻辑性。

3.适时追问,提高交流的有效性。

在学生交流过程中,根据教学的目标与交流的实际,教师适时地加以追问或补问,不仅可以提高了学生交流的能力,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交流的有效性。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不同数位所表示的意义是不同的,从而加深学生对计数单位的理解和掌握。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发言,敏感地抓住有关信息进行追问或补问,问题由易到难、层层推进,激活学生的思维,针对某一具体问题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分析与研究,发展学生深层次思维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的宽度和深度就能得到不断提高。

第4篇

一、阅读概念,由浅渐深理解含义

概念的学习是每一个新知识的开始。概念即人们在反复的实践和认识过程中,将事物共同的本质特点抽象出来,加以概括,从感性认识飞跃到理性认识,就成为概念。对概念的理解从很大程度是对概念的反复阅读,如整体的阅读,初步了解概念的内容,再分部分阅读,找到语句的条件及要求,再相应地得到条件下的结论。每个概念都能体现知识间的关联性,一环扣一环、精练的语言、准确的表达,指明了概念在特定条件下的理论结论,它有对数学严密性、严谨性更好的诠释。

二、阅读课本例题,把握知识的合理使用

课本例题是把新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应用起来的一条纽带,例题的剖析过程能学到分析问题的技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对例题的阅读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充分的阅读中才能有效地理解问题中的条件和所学知识在建立什么样的关系,该如何地进行思考,它在整个的解决过程中采用的是哪些语言和思路,在这样不断的坚持下,学生的发散思维、创造性思维、逻辑思维得到发展。

例如,在讲《圆》的知识时,由于学生是新接触的教学内容,许多与圆的知识相关的符号语言使用得不够流畅和准确,甚至还有一些学生不知怎样去分析题意和书写过程,针对这种情况,就要翻开书本,带领学生研读课本例题,分析每一个条件给出的合理性,并结合解答过程理解知识的应用方法和数学语言的使用。例题每步蕴含的逻辑道理,正是训练学生对知识应用的能力,这样的阅读是及时的,教师的指导和引领也是至关重要的。

三、阅读选学栏目,激发探索兴趣

人教版数学教科书中安排了“观察与猜想”“实验与探究”“阅读与思考”“信息技术应用”等选学栏目,这些内容无疑是给学生开阔了眼界,不仅对数学的发生和发展有着初步的认识,还知道了我国数学的一些成就,如,《九章算术》、杨辉三角、商高的勾股定理等等,可是教师却忽略了这部分内容的讲解,没能正确地认识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相关内容的认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学习的必要性。数学教学不只是教给学生书本知识,更是要教育学生要具有综合的数学素养,有着对先人的感激,又有对未来数学发展的渴望,从而激发学生不断探索的热情和执著。阅读选学栏目就显现出它重要的作用。

四、阅读小结,理顺知识结构

长时间地学习数学,许多学生并没有很好的总结归纳的习惯,只是机械地完成教师规定的学习内容,教师为了考虑教学时间的局限性,也放弃了对每一章知识做系统的梳理。这样做的隐患是学生建立不起完整的数学知识结构,知识点间的联系显得生疏,应用方面更是生硬不灵活。

教科书中安排的小结这一环节就能解决这个问题,准确地阅读,正确地回答,对掌握整章知识内容体系是非常必要的。小结涵盖两个方面:一是本章知识结构图;二是回顾与思考。知识结构图用框图形式加深学生总结运用本章主要内容及相互联系的认识,它强调的是知识间的内在含义,教师在分析这步时要结合具体实例来巩固和引申本章的重点内容,容易使学生对这些内容形成较深的体会,为后续的知识打好基础。回顾与思考是教师检验学生是否正常地接受了一章的学习,能否用所学的知识合理地回答书中提出的问题,实现知识的正向迁移。

第5篇

一、要吃透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

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首先需要吃透它的基本要素,“吃透”基本要素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涵义:

1. 要清楚科学探究的几个要素

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该途径涉及到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多个要素。曾经有教师跟我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我先问他有多少学生知道科学探究有多少个要素,他的反应很茫然。学生如果不清楚科学探究有哪些要素,自然就无法自主开展科学探究活动,也就不可能掌握科学探究方法,更不可能发展科学探究的能力。我们一定要明白,只有让学生清晰了科学探究的要素,在脑海中建立起了科学探究的模型,才能让科学探究成为学生自主和自觉的行为。

2. 要理解要素之间的紧密联系

只是知道了科学探究有几个要素还不够,因为探究各要素不是独立的,而是有着紧密的联系。“提出问题”就是确定了整个探究的方向和主题,也为“猜想与假设”明确了范围;“猜想与假设”是在“提出问题”范围内判断可能性,也为“制订计划”明确了目标和方向;“制订计划”是针对“猜想与假设”设计的方案,也是“进行实验”的活动依据;“进行实验”是在“制订计划”的指引下开展的实践活动,也为“收集证据”提供了事实依据;“收集证据”是对“进行实验”的有关现象和数据的记录,也为“解释与结论”提供了实践证据;“反思与评价”是对探究过程、探究结果和个人参与的评价,也为“表达与交流”进行梳理、整理和提炼;“表达与交流”是对探究成果的分享和交流,是科学探究活动教育意义的升华。科学探究的各要素之间承上启下,互为因果,理解其间的紧密联系,有利于建立对科学探究的整体思维。

3. 要领会每个要素的内在要求

在建立了科学探究各要素整体认识的基础上,还需要认真领会每个要素的内在要求。“提出问题”是在问题情景下,抓住问题矛盾的冲突,发现有价值和意义的问题;“猜想与假设”是根据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推断问题涉及原因的所有可能性;“制订计划”就是设计验证假设的方案,包括活动方案和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本身就是一种验证性实验,包括定性和定量两种实验方法;“收集证据”包括记录实验前后发生的变化,以及运用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间接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就是对事实与证据进行加工处理,初步判断事实证据与假设之间的关系,并得出合理的结论;“反思与评价”就是对探究结论进行可靠性评价,并对探究过程进行反思,不断提升自己的认识;“表达与交流”就是对探究结果进行加工,变成作品,与他人进行讨论、交流和分享。领会了每个要素的内在要求,有利于准确把握思路和方法,形成正确的科学探究思维。

二、科学探究教学要讲究基本策略

要把科学探究落实到教学过程中,做到既能熟练驾驭科学探究教学方法,又能真正发展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就一定要讲究方法和策略。

1. 要建立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模型

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完全熟悉科学探究的构成要素,在脑海里建立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模型。课标确定了科学探究由八个要素组成,其实就是科学探究的八个环节,这八个环节构成了科学探究的基本模型:“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教材设计的科学探究主题,往往只是活动探究的情景,或者是问题的分析与探讨,没有包含科学探究的全部要素。开展这些探究主题教学时,一定要把它们作为学生建立完整的探究模型的教育机会,让学生在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全部环节的过程中,不断强化学生科学探究模型的意识,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发展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2. 要在教学中分解渗透科学探究各要素

在教学中不追求科学探究各要素同时呈现,也不追求各要素呈现顺序固化。这与要建立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模型并不矛盾,如果一味强调八要素的落实,势必会使科学探究变得僵化,使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变得被动。我们应该将科学探究各要素分解渗透到教学中,在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各种素养。因此,在教学中要及时把握机会,尽可能创造条件,有所侧重地对科学探究某些素养进行训练。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问题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发现问题,并能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在问题讨论的时候,鼓励学生根据已有知识或经验,大胆地对问题可能的原因或答案提出猜想,培养学生提出假设的能力;在验证性实验教学时,鼓励学生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尝试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培养学生实验设计的能力等。

3. 以科学探究为主线设计课堂教学

科学探究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教学方法,应该鼓励把整节课教学设计成探究活动。任何知识的学习,都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科学探究的过程。所以,任何学习内容都可以转化为科学探究的主题,学生在经历科学探究活动中主动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如:在“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高中化学必修1)的教学时,可以把教材中“CuSO4溶液与NaCl溶液不反应,CuSO4与BaCl2溶液能反应”的实验现象作为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思考“酸、碱、盐在水溶液中反应的机理和条件是什么”的问题,并结合学生已学的酸碱中和反应、复分解反应等知识,鼓励学生对反应发生条件进行大胆猜想,并通过实验来验证猜想,最后整理形成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离子方程式书写方法及离子方程式的意义等知识。这就是整体设计的以科学探究为主线的课堂教学,实现了把科学探究与知识学习融为一体,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创新和探究能力。

第6篇

广泛大量的阅读是学生摄入语言知识的最好途径,它可以让学生浸泡在英语语言的魅力之中并感受语言,但是只有把学生自己吸收到的语言加以运用才能真正转变为能力。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注重训练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比如可以利用学新概念第三册让学生通过paraphrase来加强他们的语言能力。通常在讲解重点或是比较好的句型结构时,让学生通过找同意义的词组句型来解释并举一反三,同时给他们一些相应的中文翻译以便达到熟练。例如Lesson 44 Speed and Comfort,在讲解过程中,我们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动笔写出与每句话意义相近但又不同的句子结构来,然后让同学自己到黑板前来展示自己的句子,这样一来,学生之间互相学到的短语和句型就无形之中越来越多。

如文章原句(1)是:People traveling long distances frequently have to decide whether they would prefer to go by land, sea or air. 再来看看同学们改写:People who like traveling often have to decide on what transportation will be better for them.可以看出有些同学的改写是很不错的。最后提供一个示范句:As far as travelers are concerned, choices of how they would like to travel will frequently face them./ People traveling to faraway places will frequently be faced with the choices of the means of transportation: by land, sea or air?再看原句(2):Airplanes have the reputation of being dangerous and even the hardened travelers are intimidated by them. They also have the disadvantage of being an expensive form of transport. But nothing can match them for speed and comfort.笔者要求同学们把这段话合并成一句复合句,同时不改变原意。这里需要学生有较强的语言概括和组织能力。

总之,每当同学们写出很好的句子时就给予表扬,而有错误的句子则马上和大家一起修改,分析错误的原因,逐渐提高同学们正确运用语言的能力,尤其在复杂的句子结构上,慢慢让学生养成严谨的习惯。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同学们基本上都能准确运用从句、分词结构、倒装、强调等等语法结构,整体写作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精读课上这种练习的主要目的是要同学们能够把所学到的基本的语言知识体系进行横向的联系和比较,最终使他们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以达到融会贯通的地步。

2.充分利用每次作文讲评的机会

这是实现学生能力的重要过程。通常比较好的做法是利用一整堂课来讲评作文,同学们表现出来的积极性也很高。具体做法是:先把同学们好的作文展示出来,然后启发同学们能否写出更好的句型结构,鼓励同学们动手写;同时错误多的作文也展示出来,先让同学们指出其中的错误,然后再集体修改。展示完毕后,就作文的写作步骤进行分解,当场在黑板上演示给学生看。实际上,给学生演示的过程非常重要,因为可以让同学们学会如何去改进自己的句子结构,提高语言的正确性和准确性。

基础写作的任务大概分为四个步骤:1.首先读清楚写作要求的所有内容,并把这些内容分成5句话,按照叙述的先后合理地布局好。2.然后就五句话所要运用的句型或结构迅速大概地列个小提纲(如果学生熟练的话这提纲可以在大脑里进行)。其实这个环节最难的是学生往往想不到用地道的英文结构或句型,要不就是不能找到合适的英文结构来表达中文的意思,他们往往想不到地道的英文就会用中文式的结构来表达,以至于出现词不达意。3.注意五句话之间的内在联系,准确地使用连接词。4.成文并加以润色。每次的作文训练,笔者都要求同学们快速做到这些步骤。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学生本身语言功底的养成。这是课堂教学中首要解决的问题。要写出精彩的文章,学生应该要有很多的知识积累,但是光积累还是不够的,还要运用这些所积累的语言素材,只有在学生用过后才真正是把它们变成了自己学习生活中的一部分。

实例一:

情景说明:李华父亲的朋友陈伟是美籍华人,其儿陈小明明年要来大陆学校学习汉语,故来信咨询学校情况,假定你是小华,给他回信,内容如下:(1)我校是一所具有80多年历史的老校。(2)学校很美,有许多的花草树木,两座教学大楼,一座宿舍楼。(3)学校设备优良,有体育馆、计算机室和大图书馆等。(4)学校除正式课程外,还有许多选修课,如油画、打字、烹调等。(5)最重要的是,学校有很多优秀教师,课程有趣,教师既有知识又和蔼,非常愿意帮助我们,我爱我们学校,我真心希望你也喜欢我们的学校。

学生作文一:

(1)Our school is an old school and has a history of 80 years.

(2)It is very beautiful with lots of flowers, trees and grass and there are two teaching buildings and a dormitory building.

(3)There are lots of very excellent equipments such as a gym, a computer room and a large library etc. in our school.

(4)Besides the normal courses, there are still lots of elective courses for students to choose, such as oil painting, typing and cooking.

(5)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that there are many excellent teachers in our school, who are both knowledgeable and friendly and very willing to help us, so we like our school and hope you will also be fond of it.

这篇作文应该说是没有什么问题的,错误很少, 而且叙述也很流畅。但是笔者只给了这位同学11分。对于这类作文,通常可以进一步要求同学在此基础上做些修改,比如在运用句型、词汇方面进行加工,增加一些句子的复杂性。比如针对这篇作文,教师可以启发同学们积极思考并动手自己写,然后在黑板上逐一演示5句话:

(1)Our school is an old school with a long history of 80 years. /Our school has enjoyed a good reputation since it was set up/established/founded 80 years ago.

(2)Surrounded with various flowers, grass and trees are two teaching buildings and a dormitory building, making the campus as beautiful as a garden.

(3)Besides, it has lots of modern and advanced facilities such as a gym, a computer room, a large library and so on, all available to students.

(4)In terms of curricular program, as well as the required courses, our school provides students with many other elective courses like painting, typing and cooking, which are very appealing to students.

(5)What makes us love the school/What impresses us most is that it possesses a great many excellent teachers, knowledgeable, friendly and helpful, and I sincerely hope you will have a wonderful time here/enjoy your school life here as well.

写作能力的提高需要教师不断的点拨,这样每次的作文讲评都可以让同学们有所收获,比如学生每周一次的作文,教师要认真阅读,全批全改,然后把好的句子摘抄下来,同时把那些错误也一一记录下来,并在课堂上展示。正如英国散文家Francis Bacon所说的“Writing makes a smart man”,通过一次次的训练讲评,再训练再讲评,笔者感觉同学们在一步一步地进步。

3.狠抓学生的规范化书写

这是写作前学生必须做到的第一件事。

四、结束语

中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而提高则更是一个漫长的逐步积累的过程,从最初的句子、句型的学习到写出复杂的结构都需要教师和同学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笔者相信,只要我们不断地试验尝试,就一定可以找到最佳的途径。

参考文献

[1]Linda Lonon Blanton.中学生英语写作新视野(1~4)[M].上海:上海教

育出版社,2003.

第7篇

关键词: 速算能力 “看”与“算” 心算口答训练 计算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

计算能力是数学教学中应该着力培养的重要能力。随着电子计算器的普及,新课改下,数学教师在数学课上开始淡化计算能力的培养。但笔者认为,由计算引发的速算能力对于学生心智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仍然是不容忽视的。学生在速算过程中不仅培养了数感,还健全了心智。速算能力的培养往往是和数学的其他计算能力结合在一起的,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速算效率,引发学生的强烈学习渴望,培养其探究的兴趣和热情。

那么,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应该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速算能力呢?

一、“看”比“算”更重要,要通过观察能力的培养提高速算能力

培养小学生的速算能力一定要树立指导思想:“看”比“算”更重要。因为很多小朋友不喜欢一下子看完题目,而是喜欢从左到右边做题边看题,这样就无法从整体上把握一道题,影响解题的整体效率。

完整地看题,从全局思考,往往具有强大的思考效应。300多年前,一位小学3年级的学生,名叫高斯,只用5分钟就算出了1+2+3+…+100的总和。大部分学生是从左到右依次计算,这样要进行99次加法计算。而高斯通过观察却很容易地发现了1和100,2和99,3和98,…,50和51,它们两两搭配,和都是101。这种左右均衡的结果,使他想到用乘法计算得到101×50=5050。这样,用一次乘法就代替99次的加法,使计算迅速得出结果,体现观察能力在提高计算能力中的威力。

由此可见,数学中的计算题离不开对题目的整体观察,也只有通过对计算题的整体观察,学生才能构建其思考中的整体意义。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养成观察思考的习惯,更有助于学生整体思维的构建,提高思考效率。

二、从“大处”着手,进行心算口答的训练

在学习数学计算时,大部分老师重视的是列竖式的笔算教学。这当然要求学生掌握,但这种常规方法,如果一味训练,就会造成学生思维的局限,认为数学计算只能列竖式进行笔算。我常常对学生说:一道题有1000种解法,计算题也不例外。不同的解法只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而已。我们除了列竖式的常规解法外,更应该教会学生从“大处”着手,进行心算口算的速算训练。

例如,如何计算1241-587=?

大多数人都喜欢列竖式笔算,而不喜欢心算口答这种复杂的算术题,但我们一样可以使它变得很简单。那就是,我们不减587,而是减去600,得到641,又因为我们多减了13,所以结果为641+13=654。

又如,如果你的进货价为42元,你想获得15%的利润,你应该怎样计算呢?首先,你可以计算42的10%,即4.2元,而4.2元的一半即2.1元,也就是42元的5%,然后把这两个数字相加,即得到6.3元,也就是42元的15%。

很多学生习惯了笔算,习惯了书写解题过程,结果很多可以口答的题要淘出本子进行笔算,这实际上是效率不高的表现。而且笔算是从“小”进位到“大”,这样如果出现错误,是“大”处更容易出错,而我们直接从“大处”着手,就算出错,往往也是“小”处出错。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教会学生这种心算口答的思考方法,这种思考方法着眼于“大处”,着眼于快速计算出“大”的结果。

三、掌握一些特殊的计算方法及其推广

常规的加减乘除竖式计算当然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但要让学生掌握一些特殊的速算方法。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有较大的篇幅讲解计算的简便方法。即通过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加法对乘法的分配律等帮助学生提高速算能力,而这些当然是特殊的计算方法。

但是,同样有通过观察提高运算能力的方法。如:计算112×25=?我们可以有特殊的计算策略,即以退为进地变成:28×4×25=28×100=2800。

特殊的计算方法,还可以采用一些非常规的速算方法,并由此帮助学生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

如,计算32×11=?

对于这道数学题,只要把被乘数32的两个数字相加,3+2=5,然后把结果5放在3和2之间,你就会得出正确答案352。

但对于计算85×11呢?

因为8+5=13,那么它的答案是不是8135呢?

当然不是。因为这个13只能占一个数位,而十位的“1”必须进位到“8”的位置,即正确的答案为935。

这样,我们就掌握了两位数乘以11的全部秘密,而且能够迅速写出它们的答案。

那么,我们接着要问:是否可以用同样的方法计算三位数(或者更多位数)与11相乘的数学题呢?

当然可以,如计算324×11=?

这道题仍然可以从3开始,以4结束,因为3+2=5,2+4=6,所以答案为3564。

这样,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他们纷纷提出:“有没有适合用于更大的数相乘的方法,如与111相乘,如何算呢?又如果是与12、13或者18相乘呢?”我说:“别急!方法靠人找,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自行研究,自己找到特殊的速算方法的!”

从而发现,它们的结果一样可以是十位乘以十位加1的和,后面续写个位的乘积。这就与个位数为5的两位数平方规律一致,但它其实是这种特殊方法的一个推广。如果用字母代替数的话,这两个两位数就可以表达为(10a+b)[10a+(10-b)]。

这样的探究让学生的学习一下有了价值,因而深受学生喜欢。

四、在计算中提炼数学思想方法

计算能力要提高,除了培养学生的其他方面的能力外,还要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提炼。如前所述:“看”比“算”更重要,以退为进的策略,从特殊到一般总结规律,等等。

在计算中提炼数学思想,有助于我们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使有限的课堂学习价值向无限的探索延伸,是知识转化为能力,能力转化为素质的必由之路。

数学中的计算能力,特别是心算口答的速算能力是学生心智成长中不可或缺的训练,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使学生在计算中思维敏捷。如计算15×18=?,我们可以让学生利用15×2×9=30×9=270这种以退为进并凑出整10的速算方法。也可以用5+8=13,5×8=40,再得出130+40=270这种速算的方法得出正确结果。

由于每个人的心智结构与思维特点的差异,每道计算题的思考方式和难易程度会因人而异,在以学生为本的新课改教学中,我们要把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探索,自我体验到学习中发现的快乐,而速算中独具一格的思考能给他们带来这样深刻的学习体验。

参考文献:

[1]张文在.通过速算培养小学生思维敏捷性与灵活性的实验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2.6.30.

第8篇

一、建构新的教学模式,改变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要求教师不再是简单的“教书匠”,而是要富有创新精神。因此,教学理念也要更新。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活动的承载者、成果的展示者。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备课时一定要深挖教材,精选教法,尽可能采用讨论、探究式教学法,精心准备教学内容,平时注重知识的积累,收集相关的信息,争取将教学内容和生活实践联系起来,上课时,语言精练,用词准确,态度和蔼,耐心听取学生的意见。在实验课上,教师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展现学生的个性,激活学生的思维,要达到理想的课堂效果,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促使学生学习方式也慢慢发生变化。

二、设计探究程序,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和自主探究能力

通常情况下,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程序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这一程序对于学生来讲,应该是他们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参考步骤。在教学中不能机械地套用探究模式,因为学生所具备的探究能力并不是一开始就会的,是需要通过探究学习才能获得的。学生的能力开始只能完成部分探究步骤。因此教师作为学生探究学习的引导者,应该科学设计探究程序,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意识和自主探究能力。例如对于探究能力较差的七年级学生,开始应注意让他们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注重观察、比较和推理能力的培养。比如苏科版七年级(上册)刚开始的一个探究学习――“探究鳍在鱼游泳时的作用”,在提出问题阶段,我让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先花一段时间饲养鱼,通过对鱼的仔细观察,了解鱼的生活特性,进而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鳍在鱼游泳时的作用;在学生制订计划阶段,我强调实验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的重要性;对课本中的其他探究活动我们就可以逐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完成实验探究的各个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三、利用情境教学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和自主探究能力

所谓情境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入或创设一定的教学场景,来发展学生的学习技能,培养学生情感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能够有效地指导学生自主探究知识。教师通过适时、适度指导,引导学生围绕探究问题,利用探究材料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再通过集体讨论,选择最好方案,然后据此进行探究。比如,学生在学习“探究土壤中的微生物”时,可以这样创设问题情境:“土壤中有细菌和真菌吗?”通常学生就会设身处地用生物学知识来解决,如何配制培养基,如何采集细菌和真菌、观察菌落形式等。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情境中,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主探究能力都得到进一步的培养。

四、拓宽学生知识面,发展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和自主探究能力

课外阅读可以拓展视野,帮助学生认识生物学价值,热爱生命,热爱社会,让学生自觉主动掌握一些与所学生物知识有关的内容,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空间。如“科学、技术、社会”中的无土栽培,让学生课外完成“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还有哪些?”“无土栽培知识你还知道哪些?”“涉及生物学的诗词歌有哪些?”在课堂上留出时间让学生把自己收集到的相关内容展示出来。对于一些生物学基础较差,但喜好上网、喜爱课外读物的学生,让他们搜集相关的知识,并在课堂上将他们的成果展示出来,这样,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主动学习,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成为生物课堂教学的主人,从而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和自主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