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海绵城市的功能及作用

海绵城市的功能及作用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9-18 17:18:4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海绵城市的功能及作用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海绵城市的功能及作用

第1篇

关键词:海绵城市;绿化改建;园林绿化;城市建设;生态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的过程中,改善生态环境已成为人类社会迫在眉睫的首要问题。海绵城市可以使城市生态系统自然、良性、可持续性循环,建设新型生态文明城市。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城市园林绿化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连接、贯穿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始终,而园林绿化的改建提升在整个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如何在园林绿化改建提升中因地制宜地应用海绵城市建设理论则成为其中的重点、难点。

1 海绵城市理论的提出与内涵

2012年4月,在《2012低碳城市与区域发展科技论坛》中,首次提出了“海绵城市”的概念;2013年12月12日,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提出: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2014年住建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用)》(以下简称《指南》),文中指出海绵城市是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为各地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海绵城市的建设提供了指导。

2 园林绿化改建提升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功能及应用内涵

园林绿化改建提升是现代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海绵城市的建设中需要对多专业进行统筹规划,而园林绿化由于对各专业的纽带连接作用,贯穿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始终。海绵城市的建设中,不可避免地要对原有绿化进行改建提升,使其更加符合现代生态文明城市发展的方向。城市园林绿化改建提升作为城市城市园林绿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建设海绵城市具有重要的作用。

随着城市土地资源的日趋紧张,城区新建绿地的建设空间逐渐紧缩,海绵城市建设会更多地与城市园林G化改建提升相结合,在原有绿地的基础上加强排水、调蓄等设施建设,结合不同绿地的特点与周边环境协调一致,努力消除因给排水、调蓄等设施不足而造成的一雨就涝、水资源流失等问题,增加地下水资源以及雨水的二次利用,加快解决城市内涝、雨水收集利用等问题,增强小区绿化、公园绿地、道路绿化带等的雨水消纳利用功能。

3 海绵城市建设在园林绿化改建提升中的建设应用

在已建城市园林绿化改建提升中,引入海绵城市建设的理论与技术,使其自然地融入周边的生态环境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形成“景观安全格局”,以尽可能少的用地、最佳的格局、最有效地维护景观中各种生态过程的健康和安全,从而构建成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

在城市园林绿化改建中,建设海绵城市不是对原有绿化的全盘否定,而是在最大限度地保护原有绿地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利用原有绿地的不同构成形式与特点,对受到破坏的水体、林地等自然环境采用生态的手段进行恢复和修复。在具体实施中,通过具体的园林景观施工方法,让水系统的生态功能发挥出来,将海绵城市建设理论落实到具体的“海绵体”建设上,包括公园、小区、道路等区域和局域集水单元的建设。按照新区标准进行规划,通过改造地块的建设提升周边老区对径流的控制能力。

海绵城市建设的技术方法具有多种,且每种往往具有补充地下水、集蓄利用、削减峰值流量及净化雨水等多个功能,可实现径流总量、径流峰值和径流污染等多个控制目标。因此实际建设过程中,应根据城市总规、专项规划及详规明确的控制目标,结合汇水区特征和设施的主要功能、经济性、适用性、景观效果等因素灵活选用各种技术及其组合系统。

4 在园林绿化改建提升中应用海绵城市建设理论的具体措施

4.1 控制不透水铺装面积

透水铺装被誉为“会呼吸的”地面铺装,本身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研究表明,透水铺装径流削减能力为40%~90%,比无收集措施时提高约10%,洪峰削减能力在20%~80%,可以大大缓解城市排水压力,控制城市水体污染,维持城市水资源平衡。

在园林绿化改建提升中合理控制开发强度,在城市中保留足够的生态用地,控制城市不透水面积比例,规划硬化铺装时,选用透水材料,采用透水式的铺装设计,减少地表径流,增加雨水下渗,建立绿色可持续的雨水排放模式,充分利用水资源。建设透水铺装时,由于车行道污染相对较重、荷载较高,采用透水路面应结合道路、交通、水利及其功能等现场实际综合考虑,选用透水材料应慎重考虑。但在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广场、停车场等荷载轻、强度低的铺装改建中,大力推广透水铺装,使雨水通过透水铺装系统有组织地汇流与传输后引入城市低影响开发设施,从而维持城市生态平衡,体现了人与环境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4.2 因地制宜,设计下沉式地形

下沉式地形可汇集周围硬化地表产生的降雨径流,再利用其上的植被、土壤、微生物等的作用,截流和净化小流量雨水径流。在园林绿化改建提升中,利用原有绿地的地形设计,在绿地低洼处,设置下沉式绿地,可以有效收集下沉雨水,减少地表径流。在实际施工中,利用原有地形高低起伏变化,顺着地势走向,在高程较低处因地制宜的采用下沉式设计,并可结合水景、亭台等设计形式,营造良好的下沉式设计的景观效果与实用性。因此,城市绿化改建中要特别注意保护和利用现有城市生态系统中的洼地、池塘、湖泊等“海绵体”,结合城市绿地进行综合设计,在不增加用地面积、少量建设成本的条件下,能够实现绿地多功能化、就地消纳雨水径流、减少外排雨水量、雨水资源化利用、改善生态环境等多种目标。

4.3 充分利用原有绿地的边坡、边沟

在城市绿地的中部、边缘或广场、停车场、道路的边缘,常常地势较低,形成自然的排水通道,因此在园林绿化改建提升中,利用原有绿地的边坡、边沟设计,在沟底及沟壁采用植物措施和其他工程措施相结合的设计方式,设置生态草沟,收集绿地、广场和道路上的降雨径流,对污染径流进行过滤、渗透、吸附及生物降解等一系列作用,以达到就地净化处理、控制径流污染、促进雨水下渗、延缓瞬间径流系数的目的,同时,还能降低工程造价,提高了生态草沟景观效果与生态效益。

4.4 建设地下集水管网,增强雨水收集利用

在园林绿化改建提升中,要结合城市中长期综合规划,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在改建绿地地下改造、建设地下雨水收集管网,将雨水进行下渗和收集,最大程度地把雨水保留下来,减少了城市对市政管网的依赖,从而能减少管道铺装投入,减少对雨水进行综合利用。

4.5 选用适宜的园林植物

第2篇

关键词:城市湖泊;生态服务;面临问题

中图分类号:K928.43 文献标识码:A

1前言

城市湖泊是城市水文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想城市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联系自然生态系统与人口社会系统的重要纽带,具有城市其他生态系统不可替代的多种生态服务功能。然而,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大量工农业废水、生活污水的排放,使城市湖泊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引发了一系列的生态问题。因此,认识到城市湖泊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保护和恢复城市湖泊生态系统, 是十分必要的。

2城市湖泊的生态服务功能

2.1提品

城市湖泊提供了生活用水,工业生产用水、农业灌溉用水。近代以前, 武汉城市化发展缓慢,对湖泊等水体资源破坏很少,尽管仍有少量填埋湖泊现象的发生,城区湖泊基本上还处于原生状态,且水质极为优良,湖泊水因之成为了市民的主要饮用水源。城市湖泊还具有水产养殖功能,提供了丰富的水产,如四大家鱼、鲫鱼、甲鱼等;一些水生植物也可作为经济产品,如莲藕。

2.2调节生态

城市湖泊的水质净化功能主要是通过生物净化来实现的, 正常情况下,当工农业生产和人类其他活动等产生的农药、工业污染物、有毒物质进入湖泊时,过剩的营养物质和部分污染物质在水生生物体内累积、富集、转化为生物自身组织从而从湖泊水体中去除。

城市湖泊能够进行区域气候调节。城市居民、工业、交通高度集中,因大量的人工发热、建筑物和道路等高蓄热体,形成了独特的“城市热岛效应”。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中由于城市下垫面的低热容性和生产生活排放的大量热量,使城市气温明显高于郊区的现象。城市湖泊的高热熔性、流动性以及湖泊风的流畅性,对城市热岛效应的减弱具有明显作用,同时水面蒸发也带走一些热量。

城市湖泊具有水资源蓄积的功能,是蓄水防洪除涝的天然“海绵”,可以在暴雨和河流涨水期储存过量的降水,从而避免发生洪涝灾害,此外,还能补给城市地下水。随着城市地区不透水面积的扩大,地表下渗能力逐渐减弱,直接减少了地下水的补给量,加之人为抽取地下水,使地下水降低。城市湖泊有效的补给,缓解了城市地下水资源不足的尴尬状况。

2.3文化娱乐

城市湖泊的文化娱乐功能主要包括: 教育价值、景观价值、文化遗产价值、娱乐和生态旅游价值等等。水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也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要素。城市湖泊作为城市景观的一部分,以其不同于水泥钢材建筑的自然特征为城市增添了一抹亮色。为城市的舒适性、稳定性、可持续性提供了一定的基础。而城市居民围绕城市湖泊展开的一系列关于水文化的风俗民俗如赛龙舟等活动,也是具有历史价值的人文景观。随着旅游业的繁荣发展,众多湖泊因其秀美风光或历史文化而闻名,如杭州西湖、扬州瘦西湖、济南大明湖。为满足人们的需要,城市湖泊在原来的自然美景的基础上,又融入了许多其他内涵,如划船、钓鱼、皮划艇等水上项目的开展。

2.4生命支持

城市湖泊的生命支持功能是指维持自然生态过程与区域生态环境条件的功能。如: 土壤形成与保持、光合产氧、氮循环、水循环、初级生产力和提供生境等。栖息地功能是指生态系统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繁衍、迁徙、越冬场所的功能。城市湖泊由于处于水陆交错带,具有两栖性的特点并受到两种生态系统的共同影响,其独特的生物环境,决定了城市湖泊鸟类种类、鸟类总数、物种多样性都高于周围地区。如东昌湖地处暖温带,自然生态环境较优越,生物资源颇为丰富。湖区水生及沿岸植物种类达200多种,人工饲养及野生动物种类达70多种,其中国家级保护动物有中华沙秋鸭、天鹅、灰鹤、雀鹰等。

3面临问题

3.1城市开发导致城市湖泊面积减少

随着城市经济、交通的发展,湖泊首先成为了城市化进程的牺牲品。无节制地填湖建厂、修路,围垦与填湖建房,导致湖泊数量锐减、湖面面积迅速萎缩。城市和工业用水进一步减少了城市湖泊的水源供应,城市湖泊面积丧失和功能退化的速度惊人,湖泊水量和水面面积不断减少。以武汉为例,以“”为开端,武汉经过大规模的工业建设,城区面积也由1949年的34.7平方公里扩展到1990年的189.3平方公里,到 2010年,武汉市主城区总面积则增加到493.76平方公里,比1949年增加了13.2倍。许多城区“从无到有”,如东西湖区、技术开发区关山、庙山一带等。经济的发展、城区的扩大,促进了城市交通的大发展。城市道路由1949年的100余公里,增加到1985年末的1113公里, 到2011年则达到了2724公里。这些建设多以牺牲湖泊为代价。房地产开发则是城市湖泊不断被填埋的另一重要原因。

3.2水污染和富营养化日益加剧

随着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人口不断增加,特别是城市人口急剧膨胀,全国的污(废)水排放量快速增长。由于人们的环保意识薄弱,大量废水废物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城市湖泊,引起大面积水体污染,造成水环境恶化,不仅抑制湖区资源潜力和生态功能的发挥,也阻碍了城市的发展。

目前我国城市湖泊污染严重,水质堪忧。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布的2002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表明,2002年,我国城市内湖除北京昆明湖水质达到3类之外,杭州西湖、武汉东湖和济南大明湖水质均为劣5类。以东昌湖为例,根据2001年度的监测数据及国家标准,东昌湖6个湖区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周边居民的生活垃圾、枯枝落叶及生活污水进入湖水,导致湖水出现富营养化现象,水体主要污染物是总磷、总氮,占83.4%。东湖,为武汉著名的风景区,但自1958年以来,沿湖兴建了70余家工厂企业和11所医疗单位,湖滨居住人口高达20余万,加之1957年武钢建设,修建武丰闸,阻隔江湖通道,东湖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原来水质清澈的东湖,尤其是湖汊与湖缘地带,到20世纪80年代,因大量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及未处理的医疗污水的排人,导致湖水浑浊,水质恶化,水华频现,湖区恶腥臭气弥漫,水体已处于严重的富营养化状态。

4小结

城市湖泊在城市中占有重要地位,承担着防汛、供水、调节城市生态平衡和美化城市风貌等重要职能。人们往往仅注重它是资源和功能的载体, 而忽视了如何维护它的生态服务功能。因此我们应该提高环保意识,好好思考如何做到利用和保护的有效结合,维护它的生态服务功能, 可持续利用城市湖泊水资源,合理规划、开发城市湖泊,实现它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

参考文献

王肇磊. 1990年代以来武汉城市湖泊的保护利用问题研究 [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3,38(6):38-45

孙宁涛,李俊涛.城市湖泊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保护[J] 安徽农业科学. 2007,35(22):6885―6886

张修峰, 刘正文, 谢贻发等.城市湖泊退化过程中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演变评估―以肇庆仙女湖为例[J]生态学报2007,27(6):2350-2354

冯翠红, 刘海学, 余建民. 基于生态服务功能的城市湖泊生态系统需水量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07,14(3):161-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