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18 17:18:5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 初中英语 因材施教 分层策略
班级授课制作为近代工业文明的产物,是近代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一方面被全世界普遍采用,另一方面不断受到怀疑和批判。这表明班级授课制作为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具有其合理性,也有改革的必要性。尽管同一班级中的学生存在心理、生理上的共性,但每个学生又有独特的个性、各自的兴趣爱好和特点,用同一标准要求学生,无法适应学生的差异,束缚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精神培养。为了不使水平较高的学生感到“吃不饱”,水平较低的学生感到“吃不到”,教师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应因材施教,使各层次学生都得到更好的发展。
一、实施“因材施教”的必要性
1.“因材施教”符合学生知、情、意的发展规律。
因材施教原则要求教学既面向全体学生,提出统一要求,又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区别对待,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进步、有所发展。这里的“材”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教材的内容、深度及要求。教学要根据教材组织学生学习,在实现共同目标的基础上,使层次不同的学生都得到发展。二是学生的基础、智力、情意状况。由于学生的遗传因素、心理素质及环境、教育实践活动、个性特征等方面的差异,学生不可能处于同一层次。英语教师实施因材施教,深入了解学生,强调个性差异,注重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的才能都得到充分发展,正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2.“因材施教”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在南京大学作素质教育的报告中指出:“中国教育发展到今天,提出了素质教育的办法,这是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决策。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将来不管他做什么事情,不管朝哪个学科去发展,素质教育都将是十分有意义的。”素质教育的确已成为教育的焦点,但素质教育必须通过各学科教学来落实。根据英语的学科特点,中学英语对学生素质发展的贡献可归纳为三个方面:①发展学生的语言文化素质。英语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②发展学生的思维素质。在学习英语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让学生充分重视对英语学科科学方法的学习,可以更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素质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③发展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这其中包括引导学生学会和别人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等。新课标特别强调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宽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
素质教学中实施因材施教,是将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和个性发展教育和谐统一的现代教学方法。它将每一位学生都视为教育对象,并提出各自能接受的要求和目标,使他们能够有效地在最近发展区内发展自己的能力,提高自身素质。
3.“因材施教”契合“最近发展区”理论,实现最优化发展。
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潜在水平,他们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最近发展区”。教学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个体差异出发,因材施教,才能将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并不断地创造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促进学生的最优化发展。
首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做到有的放矢。教师备课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备学生”,包括每位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习惯、学习技能技巧及已有的知识储备,还包括学生对接受新知识的情感态度及乐于学习的方式方法等,即了解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是他们长期学习积累的结果,在了解学生现有发展水平的基础上,教师要分析学生的知识结构与思维特点,预测他们的潜在发展能力,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其次,在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基础之上,关注他们的未来发展,最终实现最优化发展。
二、“因材施教“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的具体操作策略
1.学生分层。
教师首先要深入了解学生,正确估计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由于一个班级有几十名学生,他们之间不但存在差异,而且在不同时期存在差异的程度不同,不同班级学生群体的差异不尽一致,因此应注意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了解他们的知识、能力基础,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区别不同的对象、不同的时期,及时灵活地调整自己的教学,使各类学生得到的帮助与他们的个别需要相适应。在教学中,可以把所教班级的学生大致分为A、B、C三种类型,针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要求,采用有区别的方法。A层次学生有很强的自主学习能力,成绩优异,思路敏捷,占班里少数部分。B层次学生的基础和学习能力较好,有一定的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作业布置照顾的主要照顾面,占班里的大部分。C层次学生的基础和学习能力较差,思维水平较低,占班里少数部分。总之,要对不同的学生,提出切合实际的不同目标要求,采用不同的指导方法,实现不同目标。
2.备课时目标设置分层。
英语教师在备课时,要针对不同学生,按照同样的《英语课程标准》、同样的教材、同样的进度,备出不同层次的课。讲课时,要由易到难,针对A、B、C三个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使他们不同层次地掌握学习内容。由于A层学生能力强,思维敏捷,在很短时间内便可提前完成教材中规定的教学内容,可继续做由教师提出的与本教学内容有关的拓展内容,或增设开放性分组话题讨论,在现有的教学内容基础上,稍加改进便可进行拓展。B层学生按大纲要求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C层学生降低要求,掌握最基本的单词词组和句型,教学中的知识梳理及知识的归纳总结由教师直接给出,还可以重复做错题。
3.课堂教学实施中的分层。
在教学目标统一的基础上,对各层学生提出不同目标,因而在英语课堂的实施过程中就有了不同的体现。对学习较差的学生,以实现基础目标为主,识记归纳为重点。对中等层次的学生,设置较高的目标,让他们经过思维探索,“跳一跳”后有更多收获。对优等层的少数学生,设置更高目标,以运用创新为重点,让他们觉得还有东西要学。
例如在对话课中,我采用了分层次教学中的合讲分练法。以Fun with English 7A Unit1 “This is me”中的Speak up为例,在给学生讲解了怎样描述某人外貌时的一些要求(合讲)后,我要求A层学生能仿照对话对班上的同学进行身高、体型、头发、爱好等多方位地描述;B层学生能就班上的同学进行身高、体型、头发进行描述即可;而C层学生只要求他们能够熟读对话(分练)。然后请C层一组学生读对话;B层一组学生表演对话;A层一组学生演示自编对话。这样难易有别、层次分明,各层次学生都有压力,但又有积极性。
4.作业布置的分层
为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共同发展,作业类型应该层次化、多样化,以供不同层次学生选择,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作业要分层设计,根据题目的容量、难度和训练价值分层,把练习型作业分成I、II、III三个层次。I层次为基础型题目,容量和难度要求低,思维量较小,主要训练学生学会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学生较容易解决,为学习较困难的C类学生打好基础,树立信心。II层次为提高型题目,容量和难度要求相对较高,通过训练,使B类学生灵活掌握知识和技能,全面地发展能力。III层次为综合型题目,综合性强,思维量大,对学生基础和能力要求高,为学有余力的A类同学提供平台,拓宽视野,更上一层楼。如针对课堂作业的要求,我设计出:C层次学生以抄写、朗读、记忆为主;B层次学生通过造句、填空、复述课文等形式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A层次学生通过写作、阅读理解训练巩固所学语言。
5.学习成绩检测分层
分层教学的目的是使所有学生在原来基础上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从而尽可能达到新的水平。所以,学习检测要有必做题和选做题,使每类学生都能较公正全面地检查自己的学习情况,同时培养学生积极上进、努力进取的竞争意识。评价学生成绩的优劣,不仅要看他们做检测试题得分多少,还要看他们前后两次相比进步多少。也就是说,不仅要横向比(同学之间比较),还要纵向比(自己前后比)。这样一来,C类学生经过努力,成绩进步,可以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信心。A、B类学生也不至于面对高分沾沾自喜,他们能够在进步的快慢中提醒自己,不断努力,不断进取。
三、因材施教对英语教师的要求
因材施教对教师的要求是很高的,要想进行分层教学,教师必须做到:
1.进行因材施教前,教师必须深入学生、了解学生,正确评价学生情况,然后对学生分层划类。
2.学生不是一成不变的,对学生的分层也不能一成不变。教师要以动态的观点实施分层教学,体现在组织分层、目标分层、合作学习、信息反馈、练习分层、评价过程分层等方面。为了有利于每个学生的发展,要经常了解新情况,发现新问题。只有这样,教学才能切中要害,使分层教学发挥更大作用。
3.教师要积极学习,了解信息,更新知识,更新观念,经常补充教案,更新例题练习题、检测题,完善方法,强化分层教学效果。
英语教学中实施因材施教,符合素质教育全面性、全体性和个性发展的理念,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学习积极性,对大面积提高英语成绩,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11.
关键词:高中生物;因材施教;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是指老师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从个别差异的角度出发,有的放矢地展开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从而获得最佳发展。相比较初中的生物学习内容,高中生物变得更加复杂,内容理解起来也比较的抽象,针对这样的情况,可能有些缺乏适当学习方法、未能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就会在学习中出现障碍。为了达到全面性的教学方法,老师在教学中应当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来强化生物教学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区别对待,凸显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提高生物教学的质量。
一、进行因材施教前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实施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前,需要对学生的基本情况有所了解,结合教学内容,按照策略一步一步地进行,这是实施因材施教策略的前提,也是实施教学的基础。针对高中生这个学习群体,由于他们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学习经验,并且在心智上也趋于成熟,老师在教学中除了要考量学生的学习能力外,还要对学生的学习心理有所照顾。一方面在教学方法上选择他们比较熟悉的内容,另一方面针对学习情况也要帮助他们端正自身的学习态度。对于因材施教的教学来说,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教学方案的设计。当然,在具体的设计中,老师还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所了解,这样才能设计出合理的教学内容来。比如说,有的学生在学习中容易混淆一些相近的概念,那么老师在教学中不妨利用“树状图”来帮助学生理清各项概念内容的关系。也有的一些学生理解能力较差,针对这样的问题,老师不妨利用多媒体的教学软件将微观变化的内容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帮助他们理解。
二、利用因材施教来消除两极分化的学习现状
高中生物的学习内容,具有严谨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和初中生物教学相比,高中学习的内容更加抽象,难度系数也相应地提高,学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两极分化的学习情况。所以,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避免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因材施教,切实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改善两极分化的学习情况,既要因材施教,要把学生的学习情况搞“实”、搞“活”,在教学中,可以先把课程标准化为具体的要求,将每个课时的教学教化落到实处。老师在讲授的时候要避免出现空话、套话的现象,可以以每个单元的具体内容来对学生进行考查,利用问题分析学生在学习中的症结。例如,在教学人教版教材“遗传”一章的内容时,老师可以以基因显性、隐性等内容为突破口,对学生进行考查,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将学生整个章节的实际学习情况反馈出来,掌握学生在学习中是否存在问题,对于那些表现优异的同学,老师一方面要给予表扬,另一方面也要鼓励这些学优生和学困生结合学习,对学困生不明白的知识点进行辅导,活跃课堂的教学气氛,利用因材施教的方法,消除生物学习中存在的两极分化现象。
三、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风格来进行因材施教
学习风格,简单来说就是学生的学习个性。在高中生物的课堂学习中,要想从学生的学习风格上入手,帮助学生改善学习情况,老师要认清一个道理,那就是学习风格没有好坏之分,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引导学生展开学习。可能从学生的学习风格方面进行引导,时间上耗费的较长一些,但是老师要有耐心,不能盲目的追赶进度,把握住学生的学习风格来进行因材施教,可以引导学生更为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避免他们产生排斥的学习情况。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中,学生大都具备了自己固有的学习方法,老师在根据学习风格进行因材施教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习惯,鼓励他们特有的学习方法。例如,在学习“组成细胞的分子”这一章节的内容时,可能有的学生习惯从理论方面着手,进行记忆和推断;有的学生则习惯从试题中进行摸索,总结出相关的知识点。像这两种方法各有长处,老师在进行因材施教的过程中,首先要肯定他们的学习方法,然后,针对注重理论的学生,老师可以将某条概念内容进行变形,来对其进行提问,可能换了换形式,学生对内容就不是太了解,这个时候,老师可以鼓励他结合一些例题,了解概念定理的变形规则以及实际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而对于那些讲究试题内容的学生,老师可以让他们在解题中,针对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内容,总结出相关的概念和理论,帮助他规范自己的解题想法,理清各知识概念间的关系。总而言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老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教学计划,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循序渐进地实施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强化高中生物的教学质量和成效,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解敏.高中生物因材施教教学策略实践研究[J].高考(综合版),2015(3):45.
【关键词】高中语文 高效教学 观察 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2.077
正如不想成为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一名不想追求高效教学的教师也难以称得上是一名合格的教师。当下的高中生需要学习的科目繁多,分配给语文知识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教学的高效率不仅意味着教学时间的最大化利用和学生学习压力的降低,同时也是我们教师不断证明自身教学能力的重要方面。学生作为我们教学的对象,无疑是关系到我们提升效率的重要方面。因此,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我们教师除了必须在提升自身教学艺术的层面不断努力,还应该自觉从学生的角度进行反思。本文即从教师把握学生学习的细节、积极推进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给学生们独立的空间思考以及尊重学生的学习意愿几个方面进行详细地阐述和反思。
一、教学中注意观察学生们的学习细节
对于学生学习细节的观察和把握是我们教师实现高效教学的首要环节。1.注意细节是各行各业人们成功的规律之一。著名的卡耐基有一句名言:“注重细节的人往往能够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更加便捷地实现自己的梦想。”细节决定成败的道理不仅是告诉我们从一点一滴踏实努力的必要性,也帮助我们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开辟了全新的视角。正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2.注意细节是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需要。大多数的教师都是通过学生的学习成绩了解学生的。单一的了解途径总是容易出现偏差。其实,我们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应该从细节抓起,尤其需要注意观察学生们学习中的各个细节。学生们在课堂上的各种表现都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学生学习好语文的优势和学习上存在的问题。3.观察学生的学习细节是教学现实的需要。当我们认真反思学生的语文学习时,不难发现很多学生本身在语文知识理解上并不存在问题,只是因为过于粗心大意、出现了很多本可以避免的错误。语文这门课程作为对学生提升语言能力非常重要的科目,在学习的时候就需要严谨缜密的态度,因此我们也强调学生学习时坚持细致认真。因此,我们应该从学生学习的细节抓起,防患于未然,在学生出现各种粗心大意做错题目的情况时,及时从旁提醒。4.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们教师要通过对于学生学习细节的充分把握纠正学生们学习态度的不端正。教师引导和提醒学生们的次数多了,学生自己就渐渐明白了认真细致学习语文的重要性,逐渐养成严谨的学习习惯。
二、根据对学生的了解积极开展因材施教的策略
因材施教这一教学策略是古往今来无数教育家和教育工作者们公认的教学准则之一。同处与一个时代的孔子和苏格拉底不谋而合都极其重视教师因材施教的教学艺术。我们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优势、不足和细节之后,就应该积极利用我们所掌握的优势信息积极开展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因为不同的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时候所反映出来的问题是各不一样的,因而也是需要教师在不同的方面予以专门的引导。像是比较容易因为粗心大意出现学习问题的学生,我们教师就应该多多督促其在做题的时候坚持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待性格不是非常沉稳的学生,我们要适量多分配一些有益于锻炼其耐心的语文知识题目。只有因材施教,才能保证每一个学生在语文知识的学习上最大化地发展优势和规避劣势。教师在初期实行因材施教教学策略可能需要付出较多的精力,但是其关系到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值得我们认真探究和钻研。
三、给学生们更多独立思考与学习的空间
著名的文学家林语堂先生曾经说过:“交往和独处是人在世上的两种方式,擅长人际交往固然是一种能力,但是享受独立的空间冷静思考同样是一种能力。”当我们认真审视我们的教学时,我们就不难发现我们的学生太多地依赖教师而没有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力,从这个层面上来讲,学生的与语文相关的创新性思维能力不足是有原因的。因此,我们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需要一定的空间进行独立地思考。在上课之前,教师要对所教的课程内容和课堂时间安排有精心地计划,根据实际的情况在课堂上预留出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们进行独立地思考。比如说难度相对不是特别高的语文题目就可以交给学生们自己去探究和解答,学生通过切实的实现知识的掌握,本身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而且学生们只有切实克服自己不爱思考、过于依赖教师的惰性,才能在语文学习的道路上实现思维的拓展和突破。学生在独立思考之后势必对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有更加充足的了解,在以后的语文学习道路上也能够更加目标明确、有的放矢。
四、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尊重学生的意愿
一、信息技术课上学生所表现的差异
(1)课程基础知识与技能上的差异。一个班级中的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了解程度存在差异。有的学生由于家庭条件比较好,家里有电脑,或者已经接受过信息技术课程培训,所以,他们从小就已经具有了良好的信息课程基础。但是,还有一部分学生由于家里没有电脑,基本没有接触过计算机,因此,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知识一无所知。
(2)对课程兴趣呈现出的差异。大部分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都具有极大的兴趣,但是,很多学生的兴趣都表现在游戏、娱乐方面。某些学生表现中立态度。还有一部分学生由于某种原因甚至讨厌信息技术课。比如,有的学生对网页制作非常感兴趣,在平常也会经常关注这方面的东西,遇到问题也会积极询问老师。同时也有一些学生不喜欢网页制作,上课也仅仅是为了完成老师规定的任务。因此,由于学习兴趣不同,信息技术课程的效果也呈现出不同。
(3)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同。学习态度主要指的是学生在某个学习情境中表现出的某种心理倾向。我们一般用学生对待学习的情绪、行为、意志等进行判断其学习态度。它主要包括几个方面:学生对课程的态度、学生对老师的态度、学生对作业的态度等等。不同的学生对不同课程所表现出的学习态度是不一样的。因此,老师只有了解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点才能提升课程的效率。
(4)男女性别差异。男生与女生之间存在性别差异,通常来讲,相对于女生,男生更喜欢信息技术课,而女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也稍弱于男生。所以,这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
二、信息技术课程差异教学的策略
(1)提升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激发人内部动力的重要因素,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它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很多学生对某个课程的喜爱都取决于他们的兴趣爱好。有的学生喜欢唱歌,因此喜欢音乐课;有的学生喜欢诗歌,因此喜欢语文课。因此,兴趣度有多大,学生们对课程的喜爱程度就有多大。而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比较新颖、具有实用性,老师可以从这一点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创造更多的条件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要求学生多观察和思考。有的老师总喜欢将自己的思想直接灌输给学生,其实,这样的方法只能让学生更加“机械”。应该让学生大胆设想,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样才能真正掌握知识的要点。
(2)因材施教。早在两千多年以前,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提出“因材施教”的观点,这一观点注重个体的差异性教学,一直被沿用到今天。当前,因材施教的含义与古代是一样的,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第一,老师对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情况、掌握知识的能力等要全面掌握,尤其要了解其中的差异。第二,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组织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策略。第三,老师所面对的是全体学生,因此要注重全面发展。因此,因材施教的重点是掌握学生的个性、特点、缺点、知识的学习能力等,然后从实际出发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在学生的不同成长阶段,身心发展的差异性较大,主要受到家庭环境、个人素质以及主观努力程度等方面的影响。所以,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
(3)个别指导教学。个别指导教学模式的特点主要有几个方面:①建立明确的教学目标。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既可以固定又可以变化。教学目标主要由家长、学生、老师等共同制定,学生个体不同,教学目标也具有差异。②制定恰当的教学评价,可以采取非固定方式。③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对教学内容、形式等进行调整。④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学习计划。⑤为了使提前达标的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可以进行充分性教学活动,而为了落后的学生得到进步,可以开展补救性教学活动。⑥及时反馈信息。从全局来看,实施个别指导教学可以使教学目标、评价等更加灵活,因此,学校、学生、家庭等要尽量协调并制定一个好的教学策略,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4)综合运用教学策略。目前,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存在的差异性是比较大的。我们可以借鉴一些成功的教学经验,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的差异性教学,这对提高学生们的信息技术水平有着重要作用。经过调查发现,很多老师的信息技术教学仅仅是局限于某一节课或者是针对学生的某一段学习表现,并没有采用系统、完整的方法来看待。因此,个人认为,学生一时的表现并不能决定其整个课程的学习情况,作为信息技术课程的老师应该具有综合的眼光,正确看待学生的表现,并给予学生更多的帮助。
【关键词】高中英语 学习动机 心理学 启发式教学 归因训练 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07-08.105
英语作为一门国际性的语言,在当今社会中的影响力不容忽视,高中时期的英语课程也在学生的升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学生学习英语的压力还是比较大的。俗话说,有压力就有动力。但是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我们发现,有的时候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不好,学习动机也不强。因而长久以来,教授高中英语的一线教师一直致力于激发和强化学生学习动机的分析研究。学生学习英语的学习动机一旦培养起来,将会伴随学生学习英语的全过程,使学生受益无穷。学生学习动机的成功培养会自然而然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成绩。笔者根据教学经验和相关理论,总结了教师有效激发和培养学生高中英语学习动机的策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1.坚持内外学习动机的激发相结合的教学策略;2.积极地开展启发式教学的教学策略;3.合理使用竞赛式课堂活动的教学策略;4.归因训练、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
一、坚持内外学习动机的激发相结合的教学策略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既要把握事物的内因,也要良好运用事物的外因,内因起主要作用,外因是辅助的作用,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学生的学习动机如果从影响主体来划分,同样可以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内部动机指的是学生自己内心深处意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认真钻研这门科目。外部动机简单说来就是学生为了取得好的学习成绩,好的班级名次以及老师和家长的表扬而努力学习这门学科。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用一些实际的事例让学生认识到学习英语这门学科的重要性,让他们从思想上产生学好英语的自觉性,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其次,教师要充分地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自己的教学技能,根据学生的心理,与学生的家长保持联系,经常表扬成绩有进步的学生,满足学生必要的所需的自尊心和荣誉感。学生的成功体验多了,就会更加喜欢学习这门功课,更加热爱英语这门语言。如此一来,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内外因相得益彰,学生的学习英语的动机就可以进一步得到稳固。总之,坚持内外学习动机的激发相结合的教学策略,是我们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策略,教师一定要重视这一策略在高中英语课堂上的合理使用。
二、积极地开展启发式教学的教学策略
古希腊著名的教育家、哲学家和思想家苏格拉底是启发式教学的开创者,他所创立的“产婆术”(即启发式教学)被后人赞颂至今。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不能仅仅把英语知识简单地传授给学生,这样的教学模式过于单一,也不益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我们应当运用启发式教学的原理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启发式教学的优势就在于有效地启发了学生的智商和情商。学生是在跟随教师的指引的教学下,一步步地得到问题的答案的。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参与到了知识获取的过程中。启发式教学的教学模式的运用也是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得以体现的有效途径。学生的参与度高了,就能了解英语知识点之间的规律和联结,也就能够更加轻松、愉快地学习英语这门语言了。学生的很多习惯都是高中时期养成的,学生在高中时期的英语学习的积极体验也将对学生的一生产生重要的影响。
三、合理使用竞赛式课堂活动的教学策略
这里我们所要讨论的课堂环境主要是课堂上竞赛式课堂活动的教学策略。但是,竞赛式的教学不仅仅关乎竞争,还涉及到学生之间合作的关系问题。因为竞赛的最终目的并不是论定学生的名次和成败,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按照一定的规律把学生分为不同的互助学习小组。学生在合作学习的学习中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在竞赛式的学习模式中互相比赛、争先恐后。我们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点的同时,感受到竞争和合作共赢的必要性。我们要让学生明白,竞争与合作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矛盾体,二者是矛盾统一的,相辅相成的,不论是在英语学习中,还是在今后立足社会以后,都要学会处理竞争和合作的关系。深受人民敬爱的总理曾经说过,,互助共赢是世界潮流,是各国得到发展,一起进步的根本途径。课堂上,我们的学生在竞争的气氛和合作的意识下,积极地思考英语中的重点难点,发挥主观能动性,最终可以顺利地吸收并且消化教师所传授的英语知识。总之,合理使用竞赛式课堂活动的教学策略是符合高中时期学生好胜心比较旺盛的个性特点的教学策略,在教学中我们要合理地加以利用。
四、归因训练、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是“因材施教”的典范,但现代教育中的“因材施教”只停留在表面。笔者认为,“因材施教”应有两层含义:一是根据教材施教;二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施教。整个地区乃至全国相同类型的学校或专业都使用同一模式的统编教材,本身就不符合学生的特点,不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因此,必须开发适合本地经济、人才、专业需求及学生需要的校本课程,建立与校本课程相适应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这是课改的指导思想,也是“因材施教”的核心理念。课程开发策略应是:工学结合、工作过程导向、“知识、能力、素养”一体化。首先,建立校本课程体系与标准。通过市场调研、论证,分析专业岗位及工作过程,以职业活动领域中岗位或工作过程为主线,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即将岗位工作任务模块转化为学习领域或学习单元,形成以学习领域(或学习单元)为主体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
校本课程开发
根据校本课程体系与课程标准来开发校本课程。课程内容在序化编排上采取非线性结构,由若干个学习领域组成。每个学习领域分解为若干个“任务”,每个“任务”分解为“任务/案例”、“任务分析”、“任务处理”、“知识导航”、“巩固拓展”、“问题探究”、“学习评价”、“阅读材料”、“相关链接”栏目,每个学习领域都配有“知识归纳”和“达标检测”。非线性的栏目结构更适合学生的学习需要,使传递知识、培养职业技能相结合。贯彻“指导行动的思维过程”或“完成行动的工作过程”(工作过程系统化):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让学生学会独立地制定计划、实施计划、评估计划。课程(或教材)结构简图。校本课程的比例可达到70~80%。
精品课程的建设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孔子倡导力行的因材施教法是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体现方式。因材施教是客观唯物主义的教学方式,以学生的自身条件和学习实际为前提,在此基础上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课堂教学来说,因材施教的主要手段和策略就是分层教学法。下面笔者就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分层教学法做些阐述。
一、高中阶段学生数学学习情况分析
实事求是的讲,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擅长所有的思维模式,也就是说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擅长所有设置的科目。尽管在基础教育阶段,所有科目的设置都是各学科的基础,但随着难度的不断提升,还是有很多学生出现了偏科现象。这是客观存在,虽然我们要力避这种现象的出现,也要纠正学生的偏科倾向,但我们必须知道,这不能算是教学的失误,这应该是教学和学习的自身规律。学生正是在“偏”中逐渐发现自己的长处和兴趣点,从而使“偏”爱的成为自己的特长,成为自己毕生追求的梦想。
高中阶段,数学学习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一少部分同学表现出对数学的浓厚兴趣,极具钻研精神;还有一少部分同学对数学“深恶痛绝”,谈“数学”而色变;另有一部分同学对数学没有什么感觉,只是麻木地跟着学,脚步踉跄。从分化的情况来看,其兴趣差异、思维差异以及接受能力的高低一目了然。
笔者并不主张成绩大排队,但是也并不主张掩饰和哄骗。无论是哪个学科,教育首先是教人学真、教人学实,所以,我的做法通常是让学生看清楚自己在数学学习上的优势和劣势,知道自己在班级中数学水平的高低,明白自己所处的位置。这是分层教学的思想前提和事实前提。
二、分层教学的实施
鉴于以上情况,根据学生本身具有的数学水平和个体学习兴趣、能力的差异,抛弃应试教育的固有观念,我对学生实施了分层教学法。
(一)对学生进行分组
我分组的方法是以成绩为依据,兴趣和思维能力为参考。新接手的学生为什么数学成绩差?原因不外乎有四个:一是因为种种原因,发挥失误;二是在上阶段的学习中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取得好成绩;三是对数学没有兴趣,不愿意学习数学;四是无论怎样努力,就是学不好。
找到了造成成绩不理想的原因,也就找到了提高成绩的突破口。根据以上情况,我将学生分为A、B、C、D四组,我的分组并不是严格地按照成绩的高低来分,那种分法意义不大。我是根据造成成绩不理想的原因来分的。这样就可以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教学。发挥失误的好说,多加练习,养成规范和认真的应试技巧就行;上阶段落下课的需要研究出方法来进行补课;没有兴趣的先从简单的入手,逐渐培养兴趣。有的教师用中等难度的试卷进行测试,然后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来划档分组,我认为这种方法不妥,分数下面掩盖了许多更加具体而复杂的情况。成绩不理想的原因不同,实施教学的方法和策略自然也应该不同。
(二)分组备课、教学
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都告诉我们,数学的课堂教学一定要精讲。精讲的意思,一是指选题要精,二是指要少,必须给学生更充分的时间自己支配,这样才能照顾到不同层次、不同需要的学生。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A、B、C、D组的同学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这种方法有点像复式教学。以高一数学必修1《指数函数图像及其性质》为例,我先让全班学生复习了指数函数的单调性,接下来再讲解比较指数大小的解题策略,用具体的例子来讲解如何将指数进行转化,根据小组学生的不同情况,我对不同小组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并利用空余的时间给学生安排不同的学习内容。有一点教师必须充分地认识到,那种要求所有学生成绩都优秀的想法并不现实,也不符合教学规律。所以,没有必要为了这个目标而着急怄火,对学生大加指责。唯有一个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才有利于尽最大可能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布置不同需求的作业
为了具有针对性的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在作业布置上也不同。A组同学可适当加量,进行有效率的限时训练,提高其解题速度的同时培养认真规范的答题技巧;B组同学针对学所做少量巩固学习的习题,腾出时间来补习上一学习阶段落下的内容;C组同学做少量简单的习题。这一组的同学教师要多费力,全批全改,悉心指导,重在培养他们的信心和兴趣。D组的同学做最基础的习题,能够掌握基本原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就行。
三、分层教学的意义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质量;新课改
我国各大高校的课堂教学质量普遍不高,这与我国的教学理念有关,我国的教育一直以来就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这种教育理念使得学校的一切教学都围绕着考试转,考试考什么,教师就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这种教学,容易使那些不擅长考试的学生的能力,得不到发展,还容易培养出高分低能的人。教师在课堂上,以自己的教为主,把所有知识一股脑的传授给学生,而不管学生是否当堂消化、吸收了,导致整个课堂气氛压抑不堪,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感到厌烦,不愿意学习,这样的情况下,课堂教学质量怎么会高呢?
新课改实施后,对教师提出了全新的挑战,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便是其中之一。要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要提高上课的质量,因为,教学的成败,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与上课的成败和质量高低有关。因此,教师要认真准备每一节课,要求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达到最大的效率,并使学生听懂、学会,最好能当堂理解所教的知识,坚决反对那种忽视任何一堂课的质量,然后以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来弥补的做法。那么,如何提高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质量呢?
首先,教师要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把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体。所谓正确的学生观就是“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教师要平等地看待每一位学生,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潜藏着巨大的发展潜能,坚信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健康地成长。教师要把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学习主体,是独立的主体,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头脑之外的,是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不是教师让学生怎样,学生就怎样,教师不能随意支配学生。教师要想让学生接受自己的教导,首先要把学生当作不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应当作具有独立个性的存在,然后使自己的教育教学适应他们的不同情况、要求和条件。教师不能把自己的知识强加给学生,这样不仅会挫伤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扼杀他们的学习兴趣,甚至还遭到学生的反抗。
以往的课堂上,教师是高高在上的神,一切以教师的教为主,学生则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实际上,学生才是课堂上的学习主体,一切的教学应该围绕着学生的学,教师不能代替学生去学习,学生只能通过自己的头脑去分析、思考、感知等。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探究知识,而不是直接把结论告诉学生。
其次,教师可采用多种导入语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导入语对于教师成功上好一堂课非常重要,能不能成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看这课前一两分钟的导入语是否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所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由此可见,导入语的重要性,课前一两分钟,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总是被外界的事物所分散,这个时候,如果直接上课,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师在正式讲课之前,先要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本节课上。导入语的形式非常多,比如说,温故知新导入法、复习导入法,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小视频等。只要教师所选择的导入语的内容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关,都可以大胆地拿来使用,至于那些与本节课的内容毫无关系的导入语就不必采纳了,这样只会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其他方面,反而会适得其反。通过导入语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就能在课堂上聚精会神地听讲,这样学生就有可能听懂、学会,自然,课堂教学质量就会随之得到提高。
再次,面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注重因材施教。因材施教,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看教学对象,根据他们的差异来施教,从实际出发,采取不同方式进行教育教学。教师要想做到因材施教,就要学会分析研究学生。①研究所教学生的群体特点。教师只有掌握了所教学生的整体特点规律,才能选准自己的教育方向,制定正确的教学策略。②研究学生的学习经历。学生的学习经历蕴含着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重要信息,掌握了这些信息,有助于教师搞好学法指导,从而因势利导地引导学生搞好学习。③研究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生的兴趣爱好里蕴藏着学生的天赋和兴奋点,教师如果能根据学生的兴趣来教学,就会使学生积极主动快乐地学习。
教师具体要怎样因材施教呢?①要因学生的成绩差异来施教。学生因受不同的生活环境、遗传因素和教育的影响,智力是不一样的,班级里自然有成绩优秀的,有差等生,教师面对不同成绩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使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和提高。②教师要因男女生的性别差异来施教。男女生的心理发展成熟度不同,思维也不同,教师要注意到这一点,对男女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有些教师会把个别男生学习不好的原因仅仅归结于调皮不好学,而不进行有针对性的启发引导,这些学生可能就得不到相应的发展了。③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来施教。所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教师要针对不同情况区别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