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18 17:18:5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仓库存在的风险及管控措施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电网企业;物资管理;“零库存”管理模式
电网企业主要基于电网建设及运营来开展业务,承担着维持安全性、经济性、持续供应的根本使命。高效、持续、稳定的物资供应是确保电网维持安全运行的关键保障。电力企业的物资管理始终是物资管理流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自从电网公司开展集约化管理后,随着管理的不断推进及优化,库存管理已经从一个相对不重要的地位逐渐发展成为物资供应体制中较为关键的职能,对电网企业的成本产生了较大影响。因此,如何确保物资库存管理的合理性,这对维持物资供应,减少生产成本,提升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 电力企业物资库存管理的现状
对于大部分企业而言,物资库存需要耗费大量的成本,采取科学有效的库存管理方法,极大地提升企业投资的回报率。目前,“零库存”管理是较为流行的一种管理模式。“零库存”管理是对物资储存优化理论加以应用的一种模式,实际上这是一种较为特殊的库存模式,它并非是零物资,而是在保证企业维持正常经营活动的前提下,采取多种合理有效的方法进行管理,合理控制库存,降低库存量。宁夏供电企业在开展物资管理时综合考虑资金的使用效率和库存管理费用,切实开展了“零库存”管理模式。
2 “零库存”管理模式的优点
2 .1 可减少物资的仓储成本
仓库的储存成本包含了人员薪资及福利、运输费用、修理费用等,在仓库中储存、维护及保养大量物资,就会形成较多的成本费用。而采取“零库存”管理模式,因仓库储存的物资较少,甚至为零,从而极大降低了仓库保存、管理等方面的成本,有助于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2 .2 可减少对财务资金的占用
基于财务管理的角度看,库存的实质就是一种流动资金。以往采取的库存管理方法产生了大量的物资库存,这样会导致大批流动资金被占用到库存物资中,尤其是一部分长时间不使用的库存物资,占用的资金及库存容量对资金周转率产生了较大影响,而处于“零库存”模式下,仓库储存的物资量较低,企业投入的流动资金量降低,极大节省了企业资金。
2 .3 可减少库存损耗和报废风险
仓库中储存的物资在保存管理的过程中会产生损坏。而物资损坏主要由因水灾、火灾、湿度等因素和因长期储存不使用而出现报废2 个方面造成。
3 “零库存”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3 .1 不利于形成集中采购的规模效益
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电力方面的需求量持续扩大,电网建设及运维工作越来越繁重,电网规模持续扩大,对各种类的电力物资有较大的需求量,尤其是生产运维类的物资。宁夏供电企业采取的管理模式为“零库存”,公司按照需求来采购物资,每个项目都需要对物资的采购计划进行单独申报及采购,导致重复采购问题较为严重,极大增加了物资部门的采购成本及数量。
3 .2 难以应对紧急突变事件对物资的需求
由于仓库的物资较少,甚至不存在物资,在供给与需求之间不存在较大的缓冲,出现物资急需时,常常会因为生产周期等因素而无法得到有效供应,导致电力生产作业受到了影响。在发生灾害后,抢修工作需要不断扩大物资量,但由于仓库内部没有库存,物资部门只能从外界紧急采购,向自身长期合作的供应商提出紧急调动物资的请求,而供应商因库存量和物资生产的影响,也无法及时向电网企业供应大数量的物资,从而对电力抢修工作产生了极大影响。
3 .3 不利于公司物资的精益化管理
宁夏供电企业开展主业的一级仓库属于“零库存”,供给与需求之间不存在缓冲,一些需要储藏在仓库的物资被运输到了现场或者向供应商提出代为管理的要求,物资管理机构也没有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没有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无法对物资实施严格的现场管理,导致物资出现了恶意损坏或盗窃问题,极大增加了公司资产的风险。
4 对电网企业库存管理的进一步思考
4 .1 高效的库存管理需要强大的物资信息系统作为支撑
若要持续减少库存,电网企业必须充分运用物资信息系统,确保ERP系统可以实现模块化库存管理,将全部物资都归入到ERP系统的管理中,使所有物资实现“一本账”管理。同时积极引入例如条码等先进的物流技术,通过开展仓储的信息化来实现库存作业的细化管理,提高仓库作业的效率,减少库存成本。借助有效的信息系统来预测及分析物资的消化规律,确保物资需求得到科学合理的预测。从长远角度出发实现供应链的信息化联动,这是实现“零库存”的必经之路。
4 .2 科学规划库存,统筹建立电力应急物资储备体系
在电网企业的发展中需要持续扩大“零库存”的使用范围,对全部物资都开展“零库存”管理,这也是不合理的。为了有效处理各种损害公共安全、自然灾害等突发性事件,根据电网企业制定的应急物资标准体系,在设置应急物资储备时,电网企业可以采取实物、协议等多种储备方法来进行。同时电网企业要与一体化应急系统形成较好的融合,与协议供应商建立合作,与政府部门相互协调应急物资保障系统,依靠外界资源不断增强企业保障应急物资的能力,降低实物储备的库存水平。
4 .3 采用ABC分类法对库存物资进行分类管理
这种方法的原理主要是依据资金的占用量和物资的品种划分库存物资,分别为A类(十分重要)、B类(一般重要)和C类(不算重要),对各个等级物资的情况进行不同的管控。其关键在于明确主次,把握重点。对于生产运维物资,为了实现电力生产的日常需求,也需要与实际需求相结合来制定完善的储备定额,随时应对短缺,而并不是完全“零库存”。
4 .4 供应链管理下库存管理的新模式
借鉴成功的库存管理经验,采取供应链管理理论,对电网企业开展全新的库存管理模式。传统的管理模式仅仅适用于单个企业,在供应链中的所有企业及部门都彼此独立,各自都有属于自身的库存及其策略。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库存管理主要是通过与供应商之间形成较好的合作关系,改善以往各自为营的管理模式,不仅可以实现工程建设及项目生产的需求,而且极大降低电网企业的库存,同时也降低了资金的占用,最终使整个供应链的库存成本得到了极大降低,实现了双赢效果。
(1)内部审计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内部审计是企业实行有效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公司内部设立了审计与风险管理部,制订了《内部审计管理办法》和《内部审计工作手册》,主要对公司生产经营活动和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内部审计监督。但目前公司的内部控制并未完全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一方面内部审计的仍停留合规性审计和发现型审计的层面上;另一方面就是内部审计严重的受企业经营者的控制,独立性不足。
(2)资金管理较为分散。资金难以实现及时集中或归档,这给其资金集中管控带来了很大难题。在这种状况下,企业下属子公司多头开户,使企业资金处于分散、沉淀、闲置的状态,降低了资金的使用率及周转速度,极易导致企业一方面因缺乏自有资金而被迫实施对外融资,一方面各子公司资金存在大量沉淀却无法利用,这两种状况的同时发生充分显现了企业资金管理的无奈。此外,各子公司对于资金较高的使用自有度也放大企业整体的资金风险,难以控制。
(3)企业面临着销售难、收款难的问题。虽然适当比例的应收账款可以扩大销售、降低存货成本,但企业并未建立起完善的应收账款内部控制体系。首先,管理层对应收账款管理的重视程度不高。此外,企业没有独立的信用风险管理机构,造成应收账款管理无人过问。其次,企业缺乏必要的授权审批程序和法律意识。另外,在买卖关系确定时没有与客户签订完善的法律合同,使得逾期的应收账款得不到法律保护。最后,企业内部控制机构未能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监督机构形同虚设。企业不能严格按照财务准则执行,清算应收账款不及时,催收应收账款的力度也不够,使得应收账款长期挂账。
(4)物资采购管理存在缺陷。缺乏明确的应急采购和独家采购控制程序,对长期合同未实现有效跟踪,采购谈判和合同会议记录不完整,没有年度采购计划和采购策略的执行,请购表格填写不完整。这些缺陷可能导致非招标采购,合同滥用,增加采购成本,降低采购效率。
(5)存货管理混乱。公司存货主要包括原材料、包装物、委托加工材料和产成品等。实际操作中存货入库时,因一名保管员同时分管多个仓库,存在实物已入库而单据未能及时传送到保管员手中或交到保管员手中未及时交给开票室录入进销存系统;存货出库时,各生产车间领料时直接开具手工单据交仓库保管员提货,如品种数量错误发料现场修改,保管员汇总领料单据传递给开票室在进销存系统中开票维护。由于出入库单据不能及时录入进销存系统,甚至几天才录入一次,导致丢票、入错仓库、入错品种的现象时有发生。最终造成进销存账套生成的存货数量与实物不符,从而影响到财务核算,影响对当期损益的确定,产成品的出入库也存在上述情况。
(6)工艺安全关键维修任务管理缺乏程序和关键指标。没有对工艺安全关键维修任务建立责任制并对责任进行及时确认,没有一套专门的程序和关键指标管理有关维修任务等。这些缺陷可能削弱已确定的工艺安全管理系统。
二、针对上海斯米克建筑陶瓷股份有限公司内控存在的问题提出的建议
(1)健全内部审计部门。内部审计既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部分,也是监督内部控制其他环节的主要力量。为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在组织结构图的设计中,内审机构的位置应放在审计委员会的下属,使其独立性有所保证。公司内部审计应由董事会直接领导,内部审计的负责人应由董事会负责招聘,总经理没有权利解聘,内部审计日常工作向总经理汇报,遇到重大问题,可以直接向董事会汇报工作。公司应在加强期末集中审计和专项审计的基础上,加强常规审计、定期和不定期审计,将某些违规违法行为消除在萌芽状态,最大限度降低控制成本和提高控制效率。
(2)推行资金集中管理模式。从实际来看,当前可实现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的方式主要有两种:财务公司模式和资金结算中心模式。前者内外部功能均比较强大,兼有外部融资平台和内部结算中心的双重职能,适用于规模较大、层级较多的国有大中型企业,但其设立门槛一般较高,审批手续严格且所需时间较长,企业为此所需付出的机会成本较高。相对于财务公司模式,资金结算中心模式也可实现企业资金的集中管控,通过每日资金的归集、调度、拨付等流程,可充分避免其资金分散、沉淀现象的发生,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使企业资金在其内部自由流动、合理配置。
(3)建立有效的应收账款风险防范机制。降低企业回款风险,增加企业销售收入。企业应当建立应收账款指标体系,并设定各预警指标的最高值;完善企业销售合同管理,企业应重视销售合同的签订,完善销售合同的管理。除现金交易的业务外,企业必须与客户签订销售合同。销售合同要具备齐全的合同要素,明确付款期限、付款形式、延期付款的违约责任等,对于金额重大的赊销合同,须由专业的法律人员审核把关。合同签订后,须将合同复印件送交资信部门、财务部门等,便于日后合同的跟踪、监督和执行;建立健全应收账款催收管理体系,一要明确应收账款催收的执行主体。二要规范应收账款的催收程序。将逾期的应收账款按风险程度进行分类,对于有能力偿还却故意拖欠不还的,应当借助法律手段强制催收。对于因决策失误等原因出现临时性财务困难的,可以采取适度延期等方式。对于经营亏损且扭亏无望的,则采取以物抵债等方式来减少坏账损失。
(4)完善采购程序。提出独家采购策略及相关采购标准控制措施;建立应急采购计划并单独请购,同时及时跟踪考核;严格执行采购程序,进一步规范采购行为。强化采购计划管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促进采购管理降本增效;请购单签字手续必须完整,确保授权有效。管理层明确落实风险整改责任人为总经理,具体责任人为采购部经理,主要整改反馈意见:提出独家采购策略及相关控制措施;建立应急采购计划并及时跟踪考核;严格执行采购程序,强化采购计划管理;落实请购单签字手续,确保授权有效。
关键词:流通企业;内部环境;人才选聘;流程制度;存货盘点
流通企业作为新时代的产物,发展迅猛规模庞大,在政策规章制度不断细化完善的大环境下,对于流通企业的内部环境、管理要求也越来越严格迫切。而存货作为公司的重要资产,影响企业的成本利润,为了使企业能够稳健成长,科学地管理存货,有效控制存货配置和管理,合理地控制核算存货,对企业健康长远发展具有积极重要的意义。存货管理是在存货的信息管理基础上进行决策分析,再进行科学管控,在滚动优化的过程中,提高企业的收益率,实现存货管理的最终目标。
1.我国企业存货管理的现状
1.1 存货及盘点管理不科学
第一,不相容职务未分离,有时盘点人员和保管人员是同一人,既负责收发,又负责盘点,势必会带来舞弊风险,没有实现盘点的独立性。第二,盘点制度未建立,相当一部分企业并没有设置比较合理的存货管理的规章制度,很多存货管理人员只是依照自己的经验在进行存货管理,无章可循,管理混乱。第三,有些即使是有存货管理制度的企业,管理制度也形同虚设,管理人员并不遵循。没有固定每月每季度每年进行盘点的制度,导致企业账面数和实际结存数不符,盘点时候人员不足,权责不清。第四,存货的收发盘点记录并不完整,财务与仓储、销售部门记录不一致,导致核算困难,企业的资源大量流失。对于已变质过期的存货没有及时处理,又导致账面库存过大,核算不准,犹如雪上加霜。第五,管理凌乱,无规则,货物未能按照品目日期等规律存放,只有仓库管理当事人了解实际情况,其他部门无法一目了然,盘点也就没有实际意义。
1.2 存货核算数据不准确
第一,核算数据的收集,主要从基层员工的录入后逐级汇总生成,任何一个环节的录入数据不可靠汇总方式不严谨,都将造成核算数据的有用性变弱,使下一步的信息处理分析利用都颇为困难。第二,账目方面经常会出现各种疏漏,导致记账结果完整性不强。财务部门不能有效了解真实的储存情况,导致存货的账目紊乱,存货入账不及时,存货账面数额与实际极为不符,不够准确。第三,库存信息传递未充分利用于信息化,仍靠仓库管理员手书流水账,不能正规及时录入系统,对核算的意义太小,重新收集罗列录入计算,涉及多部门时间跨度太长,基本失去了核算意义。第四,库存核算计量不够准确影响成本数据的真实性,影响企业各项相关比率指标,造成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企业作出错误的判断和决策。第五,对于有些中小流通企业,虽然配备了正规的核算软件,但因为人员素质能力问题,又未能完全使用,甚至形同虚设。当财务核算时,专用系统里不能提供有效数据,录入汇总的方式方法不准确,甚至及时录入都未能做到,更有甚者,想要补录,都无法集齐口径一致的原始数据。
1.3 信息化核算软件运用欠缺
多数中小企业还未完全实现存货信息化管理,仍旧采用手工输入和信息化管理相结合的方式,企业内部只建立了少数数据库系统,这样就导致企业无法更好地获取最新的库存信息,以实现对库存的控制。对于企业来说,信息就是利润,而不完善的信息体系,可能使企业在经营中丧失核心竞争优势。
目前市场已经有很好的核算软件,如ERP等,但由于价格问题、规模问题以及领导的重视程度,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均未能使用正规的统计核算软件。目前的核算软件,不止价格服务费高昂,对中小企业的针对性还不全面,有些软件的功能与现实不相符,需要的功能不够简洁,不需要的套搬又纷繁复杂,操作起来也是有一定的难度,对于专业知识薄弱的人员,不能完全理解原理,无法完美驾驭,对于有财务知识,而电算化薄弱的人员也是难以很好的利用。
1.4 制度流程缺失或流于形式以及销售目标确定的合理性问题
首先,很多商品流通企业不注重制度,重管理形式,轻管理实效,制度往往流于表面,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仅对存货管理相关重要事项予以说明,与实际存货管理需要相差甚远,导致存货无法得到有效的管理。
其次,在组织架构及岗位分布的设计上,权责利不明确,管理部门及人员相互牵制不足,库存管理方面更是缺乏必要的制衡和有效的监督。
最后,企业的销售愿景过于美好,目标过于高大上,但愿景目标与真正意义上的事实销售相差甚远。以最高的销售量估计激励所有销售员,只能让销售人员想方设法达到既定指标表象,而要求的指标项与真正实际意义的销售实现有时又有出入。比如,成功铺货上架并不能等同于销售成功,反而让更多的货物过期变质消耗,并发生更多的无用上架费等。拜访客户次数指标项也不表示客户认知度,过多的拜访有可能让人感觉被骚扰而适得其反等。目标指标项不能正确全面地估算销售预计,可行性不足。Management 经管空间
2.加强企业的存货管理的对策建议
2.1 加强内部环境建设抓住外部环境利好
第一,企业的组织结构要清晰,员工责权利要明确,不断完善内部组织结构,明确各个部门的主要工作,各个员工的职责权力。加强对各部门业务的日常审核监督工作,营造诚信向上的价值观念。第二,内部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要紧密,信息传递要及时,尤其是仓库部门、财务部门和采购部门,数据要一致,及时传递给数据分析使用部门。第三,引进具有较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增强企业的管理能力。为了保证存货管理能够稳定长久地进行,企业必须重视对存货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按照自身的发展结合实际情况,选拔适合本类岗位的人员。管理者应该对企业的每个员工以更高的素质和态度要求,通过集中组织专业培训等各种手段提高员工的能力、素质及职业道德水平。
2.2 梳理流程健全制度确定先进可行的销售目标
首先,制度对于企业管理十分重要,特别是流通企业存货占资产比高,管理就更加重要了。企业应该依据相关法律制度外部环境,再综合自身的业务特点,编制适应企业的存货管理制度。梳理改造流程,设定适合自身切实可行的业务流程,针对业务流程分别做详细的规范要求和控制措施,形成无形的制衡,并制定有效的激励机制。
其次,合理的流程,有效地控制,是企业经营活动的基础。合理的流程可以节约时间成本,减少风险的发生,提升利益空间。有效地控制,可以继续优化经营成果,不断提升效率,减少管理成本,久而久之,养成一个良好的循序优化的习惯方向,企业才可能经久不衰。
最后,以合理的销售目标,合理预计需求,制定合理的采购计划,避免货物过期积压变质浪费;避免遥不可及的销售目标,制定具有先进性可行性的销售预算。产品质量是企业的信誉,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企业应当投入足够的精力和人力做好产品质量的工作,确保客户的需求满意度,保存客户量。此外,加强供应商管理,保持良好的沟通,随时交换供求信息,避免造成供应商搭货的后果。
2.3 综合选择科学适用的办公软件
企业应按需定制,合理配备,重视信息系统的可操作性。首先,应根据自身所处环境业务特点,建立科学有效的信息化存货管理系统,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和准确率,使各部门间及时沟通共享有关库存管理的信息,提高企业的存货管理水平。积极引入ER P等软件和程序,运用科学技术对存货管理进行有序的指导和规范。实现库存管理的效率,强化管理。如WMS仓库管理系统,实现实时地监控,确保仓库工作效率的大大提升。其次,按照业务流程和企业规模以及领导的意向,综合选择配置适用的财务等各种软件,旨在以最佳的投入,配备最适合本企业且合理保证发挥作用的统计核算财务软件,保证核算工作的准确进行。
2.4 及时收集整理有用的相关信息数据
存货核算要及时,对于已验收入库的,应及时做暂估入库处理,做好真实完整的基础核算。中层核算应该在规定的时间内利用相应技术手段对汇总呈报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合企业的战略规划,及时出具相关报告,有利于各部门及相关信息使用者的正确分析和决策。要加强信息资源的利用,提升企业的工作效率和市场反应能力。
2.5 科学独立盘点
首先,按照库存业务的处理流程以及信息使用者对及时性相关性的需要,建立健全的库存内部监控制度。定期不定期进行库存的盘点,以保证账实相符,并及时进行上报。其次,企业应遵循相关规范制度,根据业务流程,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盘点机制,充分体现制衡性。最后,在满足制衡性原则的基础之上,应注意盘点工作的客观公正独立性,实施存货盘点时,应由除仓库管理,明细记账以外的第三方主导。
3.结语
如今,外部政策环境利好,在享受政策优惠的有利条件下,更应该思考如何因企施制,完善制度,努力回报,并为企业下一轮提升奠定基础。特别是商品流通企业发展迅猛,要跟上时代脚步,要保持长远正常运营,在不断完善制度流程的基础上分析管理和展望就更加重要。我们应该正确对待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发现问题后,用科学合理的方法,逐一的解决优化,提高管理水平的同时,更可以使之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全员共同努力,将繁琐的工作简单化,简单的工作艺术化,打造高效率而又充满活力的企业模式。不断追寻摸索优化管理体系,逐渐形成流程制度管人,而非人管人。为法治治国作出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光福.浅析中小企业库存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中国商论,2017(6).
[2]蔺云莉.ERP应用企业库存管理的问题及对策 [J].科技经济导刊,2016(10).
[3]靳迪.我国商品流通企业的成本控制研究 [J].商业经济,2014(2).
[4]李丽.商品流通企业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改进之道 [J].西部财会,2017(6).
中图分类号:R197.323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009-6493.2016.04.044 文章编号:1009-6493(2016)02A-0506-03
随着医疗行业的不断发展,医院物资的品种日益丰富,应用的范围及物品的使用量也越来越多,对于医院物资的管理要求也日益严格,如今医院物资管理部门和医院各临床物资的使用部门之间的信息不能共享是医院物资管理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如医院中的各临床物资使用部门对于自己的领取和使用的情况不能实时地进行查询,医院中的临床管理部门对于自己部门的库存不能进行统计和管理,医院各临床科室的物资出库和入库的情况,财务部门也不能及时对这个信息进行成本核算[1-2]。医院物资的使用部门不能对本科室里面的物资库存情况进行统计和管理,医院物资库存管理部门也没有办法掌握物资使用情况以及物资的流向。医院物流和医院供应链关系,医院的内部物流以及各种物资、文档等传递工作,库存以及配送医院物资的各个环节都存在着明显的缺陷,鉴于此我院在2014年3月—2015年2月采用云计算的物资管理追溯系统(WEB)服务器数据库对病区物资实施双重质控基数管理方式,经过医院物资管理系统的流程重组和优化以后,使得医院物资管理系统的效率得到了提高,同时还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医护人员工作效率,医疗护理质量及满意度。
1医院物资管理的现状
1.1临床物资领用流程
医疗物资购物单责任人手工填写需求的物资及数量护士送到医院的总仓库护士返回总仓库责任人接单核对需求的物资及数量派专人送物资到临床护士与送物者交接清点送物者返回。物资记账通过手写的物资购物单数量上账,工作量大且繁琐。
1.2临床物资面临的主要问题
①临床物资使用需求量大,工作强度大,工作繁琐易造成差错;②物资数据人工填写,填写零散、不规范,不限具体时间;③没有网络功能,只能手写,物资信息孤岛,数据无信息化管理,物资领用不能追溯;④物资领用单保存不完善;⑤没有物资领用识别功能;⑥临床工作效率低,没有直观的物资数据图表,数据非数字化,医院总仓库与临床物资数据割裂,临床物资领用信息不完整,不能连续,数据难以统计。
2改进措施
2.1基于云端技术平台的物资信息管理
①物资与云服务器无缝对接,物资数据永久储存;②物资数据定向开放给总仓库管理人员和医护人员,有利于临床物资数据信息管理;③自动获取互联网标准时间,确保物资供给时间准确,方便物资准确及时可与医院临床物资信息管理系统对接(I-GMS)连接,系统整合医院总仓库和临床物资仓库信息,便于物资数量精确性。
2.2物资报告申领表的功能
①电子质控-物资领用情况;②临床物资基数用量质控一目了然;③质控数据自动保存;④电子质控和临床物资基数用量质控双重质控确保物资领用的稳定性和准确性。见图1。
2.3数据分析
自动分析物资用量数据,形成图形、表格等,并用不同颜色区分物资用量的使用和预警情况,帮助医护人员快速分析物资使用的状态,数据永久保存,形成大数据库,可进行全院物资信息管理,提高管理质量及工作效率,为临床科研、教学提供了数据的支撑。见图2。
3系统使用物资管理
系统基本上和外界的系统是不关联的,各个库房以及管理部门在管理的时候只关注本部门或库房的信息,库存物资管理部门与使用科室之间的联系断开[3],库存中的物资如入库、出库等这些信息是看不到的,医院物资管理系统对成本进行核算的系统以及财务系统之间的关联基本上没有,运行的时候也是独立的,医院的各个管理部门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时候都是根据自身的需求来进行的,缺乏对于同一方面的规划,形成的信息不能相互之间进行共享。医院中已经有的一些信息只在各个库存物资管理部门以及仓库里面进行了保留,对于财务系统、医院物资管理系统以及成本核算系统等别的部门都不能获取到这些信息。通过云计算可以快速将所需数据补齐。依照医院管理的要求,设计和实现基于B/S架构的云计算医院物资管理系统,并且对设计和开发该系统的技术进行了研究,对系统的主要模块进行了详细设计,对于医院物资管理系统具备的功能进行了实现。使用MySQL数据库对系统进行支撑,从而实现医院物资管理系统中信息的及时[4]。主要涉及的功能有:领用报告申请入库、物资用量的使用和预警库存数量、出库数量以及材料管理、系统信息管理和库房管理等。把临床科室的库存作为二级库来进行管理,使得医院物资的全跟踪系统得到了实现[5],医院的管理部门可以对内部的科室、病区消耗材料以及实时医院物资消耗情况进行了解,非常方便医院根据医院物资的使用以及库存情况进行采购计划,在成本控制和医院物资跟踪方面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工具[5]。医院采用了本系统对物资进行管理之后,可以使得医院的管理水平达到一个更高的台阶,同时可以对物资的采购成本进行控制,是一个非常好、有应用价值的系统。
4使用效果
4.1实现规范化管理
①可统计物资领用的数量,利于科室绩效成本管理;②统计临床物资使用数量,便于耗材统计;各种数据统计分析便于为科研提供数据支撑。③安全准确的物资报告更加便捷准确;④独有的电子质控技术,结合物资的数据用量,均纳入质控范围,突破医院物资质控瓶颈;全面自检功能,保证物资数据进入正常工作状态;⑤自动统计数据功能,避免数据误差;超大存储达几千条记录,数据接口与计算机连接,物资数据永久储存,方便回顾和查看物资数据;⑥操作简单,数据直观,流程清晰。
4.2给医护人员带来的益处
①减轻护士统计手写工作量,不需手写物资领用数据,摆脱繁琐的手工操作;节约出时间完成更重要的工作,避免工作繁琐造成差错;②明确操作护士和物资领用时间的记录,规范物资管理;③电子质控、物资数量、批号、有效期,标准统一,可追溯,便于物资管理;④物资数据的特殊备注(如剩余量、使用量、预警、下月领用数据)统计物品使用数量,减少漏收费;⑤提供护理科研等方面数据;⑥提升医院管理水平,实现全科、全院信息化、无纸化办公;⑦方便质控和耗材的管理,提升了护士长的管理水平;⑧提高医护人员工作效率,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节约支出,减少浪费。
4.3双重质控
电子质控和临床物资基数的两种质控方式,质控数据自动保存,质控结果可上传至医院的总仓库信息管理系统,避免人为干扰因素,便于医院、科室统一管理[6-7]。
4.4物资领用识别
通过临床物资领用报告信息和ID号快速查找物资、物资信息源自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实现总仓库和临床精准核查,智能保存,提高物资领用的安全性和准确性,同时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4.5数据传输
输入数据后可一键上传至医院总仓库物资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并与HIS连接,将各临床的物资数据进行数字化管理。
5小结
对医院行业的信息化进行建设这个工程是非常复杂而庞大的,物资管理系统只是其中的一个核心部分。实现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物资管理是医院物资管理发展趋势;开创物资领用信息管理的数字化平台,为物资循证管理研究奠定了基础;实现全科及全院物资信息化、无纸化;提升科室及全院信息化管理水平;物资领用识别、物资数据智能采集、可追溯质控等减少出错几率,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医疗风险;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降低物资成本;实现物资领用前、领用中的全程跟踪,医院总仓库与临床物资仓库综合管控,通过数据共享,更有利于实现物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由于本人各方面的知识和能力非常有限,因此,本系统还可以有更好的其他方面的改进。
参考文献:
[1]侯艳红,丛萌.基于GPO的医院供应链体系的优化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1(5):130-134.
[2]郑可新.长城医院物资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3:13-15.
[3]陈东方.物资管理系统在消毒供应室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14):117-119.
[4]DavidChappell.Introducingwindowscommunicationfoundation[EB/OL].[2015-02-03].
[5]邓晓焱,干峰,林达峻.以实时核销为基础构建医院物流管理系统[J].现代医院,2010,10(11):145-146.
[6]曹少平,顾宏清,张鹏,等.医院物资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研发[J].中国医院器械杂志,2010,34(3):186-191.
关键词:供电企业;库存物资;物资管理
一、引言
在过去计划经济时期,受资源短缺的买方市场影响,为了保证生产,企业习惯于多品种、大批量组织供应,把仓库贮备作为一项重要管理内容,仓库重复设置,储备大量备用物资以满足生产需要,这种做法,在当前市场经济形势下显然已不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大多数供电企业基本存在上述情况。但是,当前供电企业存在着仓库物资积压、闲置物资占用库存比例较高等现象,积压、闲置物资一般是指除了在建工程暂存、备品配件、运行维护、应急抢修核定封存和生产储备定额等所必须的物资以外,在库存储备中连续无动态1年以上,或采购入库2年以上动态小于10%,或变更计划后不用,或工程节余退库,或报废但仍有使用价值,以及未计入固定资产的库存设备、材料等。为推进我国电力体制深入改革,十三五期间,国家对电网企业的投入将剧增,电网建设任务也将更加繁重,电力企业物资的采购供应、使用和管理也将面临新的更大考验。电力物料能否采购得当,保质保量及时供应,对于电网建设与运行具有直接影响,对于提高电网质量、加速资金周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至关重要,因此,加强供电企业库存物资管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物资管理现状
从1998年以来在第一批农网改造的基础上,国家进一步实施了农网升级改造工程,电网新建规模和速度都得到极大提升,各供电企业的主配网设备都得到极大改善,及时有效的材料设备管理功不可没,各供电公司都积累了较好的物料管理经验。实现了业务计划和采购的分离,采购和验收付款对账的分离,形成了较好的牵制制约机制。但由于一味追赶工程进度,导致材料管理过程中重采购、轻流转,重新料轻旧料问题出现。材料管理流程滞后,积压淘汰设备较多,库存消化不及时,料单传递不及时、账实不符现象依然存在。随着十三五期间电网投入加大,库存物资的储存量也与日俱增,县级分公司的库存材料余额过大,不但占用公司日常周转资金,且给库存物资的日常管理和流转造成很大影响,对公司日常资金流转及工程物资的供应造成很大压力。
三、库存管理存在的问题及风险
1.库存余额过大,物资周转速度慢。由于网改以来均由集团统一招标采购材料,由于招标采购与供货滞后,导致工程不能按计划实施,许多单位采用多上报需采购材料,当年用不完,明年工程批准后,可以先行实施,不至于工期滞后,特别是对于一些严寒地区,冰冻开始后能够停止施工。这样,逐年积累,导致县级分公司可能留存大量库存,占用大量资金,在收支两条线,资金集中管理的情况下,严重影响公司资金周转。2.库房场地不足导致设备损毁或丢失风险。多年来公司对库房建设不够重视,无专项资金新建或维护,库房场地小、设施差。多年来物资采购由集团公司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物资到货相对集中,一般本年物资三季度集中到达,物资送达时,变压器、配电柜、导线等大件设备,大部分单位由于场地有限,基本上都是在院子堆放,难以有效管理,导致配电柜损坏,变压器损坏现象时有发生,甚至可能出现材料缺失等现象。库存物资管理不当,很容易影响物资设备的性能,给后期系统安全运行埋下安全隐患。3.管理手段滞后易导致账实不符。以前各县公司都采用手工记材料账,2008年金蝶上线以后,逐步开展金蝶和库房两套账运行,但由于金蝶出库要待入库后方能提交,许多材料由于发票及库房管理衔接不畅,时常与实际入库时间难以匹配,造成金蝶入库晚,料单没法提交,金蝶与库房对账不符,给库房管理带来隐患。后来为解决此类问题,确保账实相符,公司引入物料管理系统,通过实时管控,线上审批,网络监控,各主管部门、主管领导能随时掌握库存情况,但由于开发技术有限,物料软件不能和金蝶有效对接,调拨程序复杂,软件系统单价核算不准确,对账依然存在问题,账实不符现象仍可能存在。4.人员责任心不强,存在管理风险。由于近年来,工程较多,电量增长较快,精细化精益化管理不断提升,公司整体管理要求越来越高。为了确保运行和日常经营管理,一般认为库房管理不需要较高技术,多安排年龄较大,知识水平较低的人作为库房管理员。这部分人往往学习能力差,对计算机不精通,责任心不强,存在管理风险。生技部作为库房管理部门,往往重工程轻库房日常管理,只要材料供应能保证工程施工进程,对日常材料管理出入库流程重视度不够,借料不能及时结算,入库报销不及时,盘点不及时不规范现象还仍然存在。5.设备更新快,材料积压多。由于新技术新设备应用,部分设备由于前期采购较多,需要进行技术设备改进,比如部分家用漏保、配电柜、绝缘子、开关等已不适应新建线路,需进行改造更新。若库存结构不合理,也会出现因无合适的备品影响生产的问题,甚至还可能会由于缺乏事故备品而延误抢修,引发重大的安全事故。6.废旧物资回收不及时,造成浪费。大量的设备改造,回收了大量旧料,如配电柜、横担、变压器等,但由于旧料价格下降及集团公司统一处理政策要求,处理不及时不适当现象时有存在,存在积压浪费。
四、库存管理风险应对
关键词企业管理法律风险防范策略
作者简介:彭姝晨,中石油昆仑燃气有限公司湖北分公司。
中图分类号:D922.29文献标识码:A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11.112
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管理面对多方面挑战,面对的风险多种多样,法律风险便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随着我国法律机制建设不断完善,企业对法律风险的关注度较高,但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依旧可能触发法律风险,因此,做好法律风险防范工作较为重要,这也是保证企业稳定发展的重要条件,若企业触发法律风险可能引发严重的后果,对此,现代化企业应当关注法律风险,结合法律风险作出对应的防范对策。
一、企业法律风险
法律风险指的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将法律规定及监管、合同约定作为基础,在违反法律规定的情况下,或者受到外部因素影响导致企业触犯法律,相关利益主体受到影响,对企业经营产生负面影响[1]。企业在法律风险防范过程中,防范目标便是缩减企业违法损失或者违法负面影响,促进企业良好发展,达到理想的经营目标。企业法律风险防范过程中应当遵循相关的原则,从而满足法律诉求。企业法律风险防范工作应当以企业发展战略作为引导,自经营及管理细节上防范法律风险,通过严密的防范体系使企业法律风险降低,避免对企业经营产生负面影响。企业法律风险可能在经营管理各个细节产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合同风险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需要甲方及乙方或者第三方签订合同,这也是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环节,因此,合同法律风险是企业管理法律风险中的重要组成,多数企业在合同风险上均无法避免,因此,企业还需在经营生产中关注合同风险[2]。实际经营过程中企业合同法律风险一般是合同内容不明确及合同履行不彻底及印章随意使用等问题,任何风险均会导致企业陷入经济纠纷及法律诉讼上,导致企业面对经济损失。
(二)知识产权风险
现阶段,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各个行业对知识产权的关注度不断提升,若自身对知识产权保护程度不足或者践踏别人的知识产权,便容易陷入法律纠纷。我国知识产权相关案件数量持续攀升,也印证了企业对知识产权的关注度,对此,企业应当以合法的方式使用知识产权,避免发生侵权问题而引发法律风险,企业需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不受侵害,避免自身经济利益受损。
(三)人力关系法律风险
该风险是企业人员管理面对的法律风险,企业在人员管理过程中,涉及的内容相对丰富,比如,入职及解除劳动关系,这些环节中有大量的法律规定,涉及到较多的风险点,在人员劳动关系管理及社会保障上,若在某个环节处理上存在不当,未按照法律规定完成操作,便容易陷入诉讼风波,这是企业经营管理中应当关注的问题。
二、企业管理中的法律风险成因
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发生法律风险,引发风险的因素较为复杂,包括外部因素及内部因素,企业对法律风险因素有深刻的认识,才能找到预防法律风险的不足,从而有的放矢的完成法律风险预防工作。
(一)对法律规定掌握不足
我国政府及各个行业具有对应的法律规定,社会公共问题同样也有法律规定,法律规定随着社会形态及经济发展形式进行适当调整,若企业对国家法律规定认识不全,在工作中便难以避免法律风险,也有部分企业知法犯法。企业主观的法律认识,为后续的法律问题滋生提供铺垫,因此,这也是导致企业面对法律风险的主要原因。
(二)企业内部风险管理机制不全
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采取有效的风险控制制度,有利于减少法律风险引发的诉讼事件,但多数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将经济效益放在主要位置,对内部控制上关注度不高,并未建设完善的法律风险防范系统。部分企业内部权力结构不清晰,在内部管理上没有强力的监督机制,加之人们对法律知识认识不足,导致法律风险防范建设并未跟随市场变化,引发一系列的法律问题[3]。比如,企业在合同审查过程中不严格,签订不合理的条款,企业对印章管控不严格,被他人盗用,这些均是潜在的法律风险,与企业内部控制直接相关。
(三)在法律风险管理投入不足
法律风险管理并非是企业聘请律师或者解决诉讼问题便能够处理,企业应当树立防范思维,在法律风险管理过程中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从而完善法律监督及管理工作。但实际情况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未意识到法律工作防范的意义,在法律管理问题上投入的精力不足,单纯象征性的聘请法律顾问,企业内部未设置法务部门,聘请的法律顾问属于兼职,不会经常进入企业观察法律风险,因此,法律顾问的作用无法体现,无法帮助企业将法律风险防患于未然。
(四)国际市场的法律风险
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快,在国际化贸易中,企业同样面对法律风险,主要是每个国家构建的法律体系存在差异,市场秩序各不相同,因此,在跨国业务中还需遵循国外的相关规定,若企业忽视此方面问题,按照国内的法律体系进行生产经营,便会导致法律风险事件发生,引发国际性纠纷,为企业打开国际化市场造成负面影响,严重情况下,也会导致企业在国内的经营情况受损。
三、企业管理中的法律风险防范措施
(一)学习法律知识,树立法律意识
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应当对企业面对的法律风险有充足的认识,从而正确推动企业法律风险管理进程。企业管理层及相关人员应当学习法律知识,认识到与自身企业经营管理相关的法律,在企业经营及管理决策过程中主动规避可能诱发的风险,在日常管理中关注企業经营行为是否准确,避免为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法律纠纷[4]。企业全体成员均要树立法律意识,企业职工来自各个专业,但企业可以为职工树立法律意识,强化每个人的工作责任心,让职工在实际生产及经营中树立法律意识,以法律为准则降低法律风险,各项工作稳定开展的同时,企业面对的法律风险损失降低。企业内部需配置法律顾问团队,这些专业人士能制定符合企业的法律风险防范措施,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把关。
(二)构建完善的法律风险管理体系
为有效降低企业经营管理风险,具有较高的法律意识外,还需通过管理展开风险防范工作。企业可完善法律风险内部控制制度,企业需要对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风险进行全面梳理,以此为基础对风险点进行控制,每个风险点责任人进行监督管理,使各项环节的风险控制工作落实到位,工作过程循序渐进、有章可循。企业需构建全面的法律风险体系,在完善的法律风险体系下,企业关注法律风险体系的完善,并建立与之匹配的监督管理体系,对企业工作中法律风险予以管控及审查。企业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设置审批部门及履责部门等,有条不紊的控制法律风险,针对性制定法律风险预案,在发生法律风险时及时处理,避免企业的负面影响扩大。
(三)关注合同管理工作
企业合同法律风险事件法律率最高,合同风险会对企业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因此,应当引起足够的关注,从而构建完善的合同管理机制。企业应当强化合同签订前的审核环节,使企业法律风险降低,签订合同作为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决定企业的核心业务,每个条款均应当引起重视,因此,在合同管理过程中应当做好把关。企业可聘请知名法律团队对合同进行审查,保证合同条款的规范性,确保企业利益没有受损,避免合同履责诱发的法律风险。企业也要细化合同审查办法,关注合同风险过程中,主要查验签订环节及细则,避免表述模糊引发法律风险。
(四)强化监督管理,规避违法行为
企业需发挥内部管理能力,对法律风险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及约束,企业应当保证自身治理结构的有效性,保证企业各项决策高效且民主。企业应当根据自身治理结构及经营状态,设置独立监督部门,使企业管理层及其他职工均关注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情况,通过监督机制使管理者与职工遵循企业内部管控方案,避免法律风险事件产生。针对企业重大决策事件,应当有专门的决策机构进行审批,进一步强化风险控制效果[5]。内部控制中包括企业库存风险管理,现阶段,市场上发生的库存交易经济损失案件较多,比如,某公司一辆货车在A市时将车辆放在仓库,司机与保管员口头协议,保管员保存一夜车辆及货物,保管费用为100元,深夜时分一辆轿车发生撞车事件,导致大货车与小轿车烧毁,公司将仓库及轿车告上法庭,希望通过法律维护合法权益,但在法庭上,由于两者未签订书面协议,口头协议无法作为证据,虽然保管员没有履行《合同法》中的规定,但也无法判定其赔偿,小轿车作为直接责任人,需要赔偿企业损失,若未发生小轿车事件,而是直接发生货物丢失,企业也将面对巨大的经济损失。这种也是企业在经营中面对的法律风险,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应当让职工签订书面协议,避免保管员逃避责任,导致企业面对巨大的经济损失。
关键词:数控机床;采购策略;效益
一、绪论
1.数控机床的材料使用特殊状况
直接原材料的采购针对机床所需原材料按大类主要分为不锈钢管、型材、圆钢、板材、锻件、铸件、铜棒、铝棒、电气元件、机械配件、电机、泵、标准件、机械配件、伺服电机、气动元件、元件、传动件、数控系统等。通常机械制造企业的每个品种的型号又可分为至少十几种,这样下来一般机床制造企业的材料都有几万种,根据原材料供应种类和采购特点如何做好及时采购保证公司生产又不能过量采购造成物资积压过时成为公司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了。
2.数控机床采购控制的重要性
一般公司在成长过程中对供应链管理不重视,认为现代市场是供方市场,对于采购管理的流程和制度都流于形式,对如何通过供应链的打造提高公司的产品竞争力从没认真考虑过。
采购的控制策略是基于采购产品及市场分析的基础之上, 从物料成本分析、物料价格分析、供应商分析等方面加强对采购的分析,并在事前规划、事中控制、事后分析考核等方面实施对采购成本的控制。数控机床采购控制策略可从以下几点建立。
二、设立采购组织,明确人员责任分工
1.设立部门,构建采购架构
采购业务应当集中,避免多头采购和分散采购。因此可针对外购周期长设立专门的外购人员,对采购材料 采用了外购和内购分开,采购部下设国外购科及国内采购科。针对原材料品种多,细分种类多,对每个采购员采取了分类管理,各管一片,采购员人员分工上网的管理方法,建立网络管理公共区,重大的采购信息.防止暗箱操作,对常规性采购,由采购员清楚每个所管供应商的料,和供应商通过公司邮箱邮件往来商定.以提高采购业务效率,堵塞管理漏洞。
2.人员岗位轮换制度
对办理采购业务的人员定期进行岗位轮换。管采购进口件的一定期限后可管委外加工,管委外加工的可管标准及电器件的采购。
3.培训采购人员素质,提高职业素质
目前,随着信息化外部技术的发展而采取新的战略管理,这就要采购人员提升素质,依据ERP系统完善而高效的计算机网络是手段基础,加快了采购工作的运转速度,使各项工作更加准确,更有计划性。如不能适应采购信息系统人员进行换岗。对采购的物料利用ERP系统进行编码和配置图片。
三、推进ERP控制,依据需求计划和采购计划采购
1.依据计划控制采购的必要性
传统的采购管理模式在行业的应用,是在资源已经存在的情况下,通过各种手段对采购资源进行搜索,数控机床产品系列较多、顾客的 标准化少,定制化机型较多等特点,产品结构发生变化产品成本产生波动,所以要相应地有效控制产品过时和积压可能。
ERP系统在采购管理方面,着重体现了“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分析”的思想。在采购申请、采购数量、采购价格等的控制和分析上,对于采购风险的控制非常全面,故要推进ERP控制管理。
2.运用ERP的MRP采购优势及运用特点
实施过程中,为实现采购与生产的无缝衔接,采购部每月根据生产计划和库存情况制定相应的采购计划,公司对生产计划和采购计划同时审批,采购人员根据采购计划实施采购。由于零部件种类和数量较多,每种零部件又有多种不同规格,且进口零件的采购周期较长,对所有原材料按类别和采购周期设定了安全库存定额,原则上库存原材料余额需满足2-3个月左右的生产计划。
ERP的MRP采购模式进行原材料采购管理, MRP采购是根据主生产计划内和物料清单以及主产品及其零部件的库存量,逐步计算出主产品的各个零部件、原材料所应投产时间、投产数量,或者订货时间、订货数量,并根据计算结果进行采购。由于进行了精确的计划和计算,使得所有需要采购的物资能够按时按量到达需要它的地方,从而最大程度地降低了生产成本。
3.采购价目表的运用
对采购原材料供应种类及外购劳务由财务部门编制价目表,超过价目表的采购要进行按权限审批后才能由相应采购员采购。制定合 理的采购底价。
四、建立供应商管理信息系统
1.数控机床供应商行业状况
现代企业采购管理把建立和发展供应商的关系作为企业整个经营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加强对供应商这一企业衍生资源的利用和管理,并以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的伙伴关系为最终目标是非常重要的根据原材料供应种类,数控机床设备涉及的上游行业主要包括机械制造业、电子器件制造业、软件开发业等。
(1)机械制造业。在机械制造业中,国内生产企业众多,集中度较低,生产所需各种机械零部件可以选择的面很广,在价格和供货量上不会受制于供应商。
(2)电子器件制造业,电子器件制造业近年来发展稳定,产品产量约占全球总产量的30%左右。生产所需的各种电气元件均属于通用的电子器件,产品供应充足。
(3)数控软件,通常需要外购提前定制,受国外厂家的控制,需要询价比价来采购。
针对不同供应商的提供材料的特点同,制定合 理的采购方式 不同的招标采购模式对在制造过程中系统所需的各种常见物资,如电缆 、标准 件、轴承 、机械配件、电机等批量较大的通用性物资,可采用招标竞价法集中采购,集中统一向生产商直接订货。这样能够标准化的标准化,能采用通用部件的尽量使用通用部件,通过采取这些措施减少采购品种实现集中采购。
2.供应商分类管理方法
对供应商提供物资或劳务的质量、价格、交货及时性、供货条件及其资信、经营状况等进行实时管理和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对供应商进行合理选择和调整。
供应商考核内容①品质评价②交期评价③价格评价④服务评价。采购部在调查的基础上,组织技质部、生产部对供应商进行评定。根据月度和年度考核绩效标准,将供应商分为:A类、B类、C类、D类。A类厂商为优秀厂商, B类厂商为良好厂商,C类等厂商为合格厂商, D类厂商为辅导厂商。
分类后对A类和B类可设为具有签订框架协议的主体资格的供应商,可发展作为战略伙伴。通过供应商分类,为打造出及时高效的供应链管理,控制成本提供依据。
采购部人员加强对采购活动的记录台账,详细记录供应商情况、请购申请、采购合同、采购通知、验收证明、入库凭证、商业票据、款项支付等情况,确保采购记录与会计记录、仓储记录核对一致。并将其有关情况记录入供应商相关档案,作为供应商评审等级依据。
五、建立严格的采购验收制度
企业通过制定明确的采购验收标准,结合物资特性确定必检物资目录,仓库人员根据各采购合同及质量检验部门出具的质量检验证明核对一致后入库。对验收合格的物资,填制入库单,加盖物资“收讫章”,登记实物账,每日下班以前当天物资须办理好入库单,如无法办理的通知采购人员和供应商人员将物资送公司寄存库,补齐各手续后,才能入库。
对于验收过程中发现的异常情况购合同如超采购预算采购的物资、毁损的物资等,仓库人员拒收通知供应商和采购部相关人员,对于不合格物资,采购部门依据检验结果办理让步接收、退货、索赔等事宜。
六、结论
数控机床制造业采购从传统转向现代化管理控制战略,建立起供应链管理经营理念,打造出以客户为中心,追求产品生产和流通的最高总体效率, 通过建立架构, 明确分工,加强采购人员业务素质培训,对采购人员的绩效、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评估,借助信息化的技术,不断尝试和探索降低采购成本的方法,提升企业采购管理的水平。协助供应商提高产品质量、降低采购成本等方面改进。通对采购流程的控制,从而压缩供货时间、对市场需求迅速反应,用最少的采购成本完成订单,增强产品竟争能力。
关键词:内贸企业 应收账款 管理与控制
应收账款作为中小内贸企业销售商品所形成的收入,反映了企业的经营状况。应收账款在企业中的地位和影响已经越来越不可忽视,对企业营运资金的周转和经营业绩都有重大的影响。如果企业对应收账款没有一定的管理制度,对应收账款的情况没有及时进行跟踪分析,超过信用期的时间越长,催收难度越大,很大可能导致账款不能够及时收回,形成企业的呆账、坏账,给企业的经营带来巨大风险,因此本文通过分析中小内贸企业应收账款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从而帮助中小内贸企业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和控制,实现企业更快更好的发展。
一、中小内贸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对中小国内贸易企业实行开放性的经营管理政策,使得我国的国内贸易取得快速的发展,国内贸易企业在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增长、健全市场机制,促进就业等方面都起到了不容忽视的的作用。
作为在市场经济中自负盈亏的中小内贸企业来说,中小内贸企业想要生存和发展,就要不断的提高市场销售量,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市场竞争力。这样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盈利。赊销和现销是企业在销售产品时两种主要方式,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的时候必然会产生应收账款,形成对客户的债权。赊销在现代企业营销理念下已经成为增加市场份额,提高竞争力的主要方式。
(一)中小内贸企业应收账款逐年增长
1、赊销有助于提高中小内贸企业的竞争力。
在中小内贸企业面临产品销售不畅,市场萎缩,银行信贷规模紧张,赊销作为有力的促销手段,有助于刺激客户的购买欲望,增加商品的销售量。通过赊销手段也有助于企业在原有的市场上引进新产品以及更好的为产品开拓新入市场,提高中小内贸企业的产品竞争力。
2、有利于减少企业产品库存,降低经营风险。
企业在正常的生产经营过程中,进行产品库存管理就需要支出仓库管理人员工资、仓储费和管理费用等,现在产品更新换代比较快,而且很多产品有保质期,中小内贸企业如果不能及时将产品销售出去,就会造成产品大量囤积,占用大量资金。通过赊销政策,能在一定程度上扩大销售量,减小库存产品量。在商品销售渠道不够宽泛时,企业也可以通过优惠的信用政策,增加产品销售量,降低产品库存数量,进而减少库存仓管费用,减小企业的经营风险。
3、中小内贸企业的经营理念。
中小内贸企业的经营目标普遍是是追求利润最大化,所以销售额理所应当地作为企业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由于企业销售人员的利益与其业绩水平有直接挂钩的关系,这种管理模式往往会诱使一些销售人员为了提高个人业绩,盲目采用赊销方式来吸引客户,以扩大销售量来增加营业收入,有时候甚至出现买人情跑销售的现象,赊销业务大大增加,企业应收账款逐年递增,占用了大量的资金,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风险。
(二)信用管理薄弱,缺乏风险防范意识
我国的商业信用体制不够健全,法律保护也比较薄弱,中小内贸企业在在进入市场之初,为了打开市场,在销售前对客户的资信度没能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不了解客户的信用情况,资金使用状况,对企业的不良账款以及经济合同的履行情况缺乏应有的了解。中小内贸企业风险意识淡薄,只是一味的扩大销售,单纯追求账面的营业收入,扩大市场份额,忽视了应收账款占用的流动资金能否及时回笼的问题。在商品销售发生时,没有对客户的信用进行事先调查,采用赊销策略,提供商业信用来吸引客户,在这种情况下,客户是否能够及时归还账款对企业应收账款的风险有重大的影响,如果客户未能及时回款,故意拖延还款日期,将会导致资金无法及时全额收回,增加形成坏账的风险,影响企业营运资金的周转,加大了中小内贸企业经营难度。
(三)企业内部控制不健全
企业之所以有大量应收账款无法及时、完整地收回,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企业自身内部没有建立起成熟、系统、严格的专业部门或者团队来针对应收账款这一资产项目进行一系列处理工作。例如对往来单位还账能力、企业经营情况的跟踪探访等。并且,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应收账款账龄分析制度,根据应收账款发生时间,每笔款项的账龄都有所不同。一般情况下账龄时间越长,就意味着所往来的单位信用越差,因其长期占用资金,企业对应收账款的管理与收回的成本就会越大。应收账款持有时间一旦超过了信用期限,欠款拖得越久,该笔应收账款发生坏账的可能性也就越大。中小内贸企业由于受自身规模的限制,缺少先进的财务管理理念,成本意识。因此中小内贸企业要及时、有效地核查客户的信誉水平以及还款能力,对信誉度较低的企业要加快收账步伐,加大收账力度。
(四)企业应收账款账龄过长
应收账款的账龄是指负债表中的应收账款从销售实现产生应收账款开始算起到资产负债表日所经历的时间。
中小内贸企业的应收账款账龄普遍过长,应收账款回收期限一拖再拖,对于应收账款的情况很多中小内贸企业的领导并不明白,没有充分认识到企业应收账款的的两面性,给企业带来营业收入的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风险,对企业的应收账款的成因和账龄等因素未能及时进行有效分析,划分应收账款风险等级,导致企业应收账款账龄过长,不能及时的在信用期限内收回,使企业的资金流动性减弱,影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加强中小内贸企业应收账款管理提出建议
(一)建立专门的信用管理机构
为了加强中小内贸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企业内部应该建立专门的信用管理机构。信用管理部门作为管理企业应收账款的重要部门,主要承担开发与客户有关的资信信息,根据客户信用等级制定信用政策和信用额度,对应收账款实施有效控制,对应收账款的账龄及时分析,并根据应收账款的动态变化及时进行催收。
企业信用管理要求部门人员的专业性和技术性较强,对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高,中小内贸企业内部必须建立特定的部门或组织来完成这一工作。但是企业的财务部门日常工作是把发生的经济业务登记入账,缺乏信用管理和风险控制的专业知识,没有实际的经验,对客户背景和交易情况了解的不清楚,不能对应收账款的信用风险做出准确的判断,企业的收账、催账更是超出其管理能力范围。
对应收账款的管理,企业部门必须从整体的经营理念和利益原则考虑问题,同时又必须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信用管理部门直接影响到应收账款能否及时收回。所以设立专门信用管理部门,密切关注账款所发生的变化,合理控制应收账款的风险,对加强中小内贸企业的应收账款的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二)分析调查客户信用度,加强客户信用管理
一笔订单的账款是否能快速有效地收回并完成获利,毋庸置疑与客户的信誉度密切相关。每个销售人员对客户的还款水平、经营能力以及信用度应该进行严谨的审核,同时需加强对客户信息的把控,还有要密切关注客户未来发展状况,这些都需要销售人员具有过硬的相关专业知识以及丰富的经验还有较为缜密的思维。首先在销售合同定立之前,应当对客户进行严格的信用审查,不仅要了解其财务状况、经营状况,还需要在行业中了解该企业在历史交易中是否存在不诚信交易的记录发生。再者,工作人员还需要向银行了解其贷款记录中是否存在削减信用额度的现象发生。由此,企业需要设立专门的信用调查部门,收集客户与其他企业的交易资料,制定有针对性的信用评估政策,对企业的信用状况和财务状况进行评价分析以避免与那些信用水平低且不愿提供可靠担保的客户进行风险交易。通过对客户信用度的调查分析,对客户的信用进行评价,然后选择可以给予信用期限和信用额度的客户。通过合理的客户信用管理制度可以有效的降低企业应收账款的风险。
(三)加强应收账款的控制力度
企业销售产品时与客户签订销售合同中应明确各项条款,比如商品价格、付款方式、付款日期、运输方式等,明确规定双方的权利和违约责任,确定合同期限,这是加强应收账款管理的前提条件。在日常经营过程中企业的财务部门必须正确编制会计凭证,核算会计资料,与赊销商品有关的购买单位和客户的名称,摘要,货款的金额都应该详细的登记在凭证中,确保应收账款正确完整的入账。
其次中小内贸企业要做好日常库存清点工作,应该及时准确的的对应收账款的明细账款余额和动态变化进行审核,发现可疑问题应密切关注。企业的相关部门应该及时对应收账款的账龄进行分析,关注在信用期内哪些客户及时付款,哪些客户没有按时付款,拖延还款日期。客户逾期拖欠应收账款的时间与坏账发生的风险是息息相关的,一般应收账款拖欠的时间越长,随着账龄的增加,造成坏账发生的风险越大。在管理中小内贸企业的账款时,应注意应收账款发生的变化,及时记录,按照账龄评价应收账款的风险等级,对风险等级高的应收账款应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尽快收回款项。
(四)制定合理应收账款政策催收
能否及时收回应收账款,是中小内贸企业最为关心的一个问题。反应了企业应收账款管理机制,方法是否有效,催收企业账款作为应收账款管理的最后一步,对应收账款的收回起到最为关键的作用。因此企业应该采用各种有效途径,确保应收账款所占用的资金及时回笼。
在信用期内,企业可通过提供现金折扣,优惠的信用政策,促使大部分客户愿意及时付清款项,享受现金折扣,避免财务费用的增加。
而对于超过信用期限的应收账款,企业人员应该密切关注,及时分析应收账款的账龄,尽量在发生账款的初期,就采取一定的收账措施来收回款项,因为随着应收账款逾期时间的增加,催收难度相应增加,导致坏账的风险增大,企业很有可能收不回来该款项。
对于超过信用期限的客户企业还应该进一步查明债务人是否故意拖欠,还是愿意付款却没有付款的能力。对故意拖欠的债务人,采取平时的催收办法往往没有效果,对此类欠款企业必须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进行追讨,情况严重时通过法律途径采取诉讼保全等措施加以追讨。
企业对于由于内部信用制度不健全引发的应收账款,应该视实际情况而定,通过科学有效的手段,确保企业每一笔费用都能有效地运用到能为企业带来利润的客户身上,同时确保每一次的销售都能给企业带来最终实际销售收入,产生增销售业绩。
三、 总结与反思
在市场经济逐步发达的今天, 提供商业信用,采用赊销方式在增强企业竞争力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合理的应收账款规模以及周转速度可以让企业增加销售收入,扩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减少存货。应收账款的不能及时回收也越来越成为中小内贸企业发展的绊脚石,占用企业大量的营运资金,给企业带来风险,影响企业的经营业绩。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就必须做到应收账款的存在更趋合理。
我国中小内贸企业只有充分认识到应收账款给企业带来的利弊,控制应收账款带来的风险,加大应收账款的催收力度,健全应收账款的内部控制,逐渐步入良性循环,才能在改革大潮中立于不败之低,实现企业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严涛.浅谈如何加强企业应收账款管理[J].财会研究,2012, 09:49-52
[2]白美丽, 蒋晓欣.关于公司财务中应收账款管理问题的探讨[N].华北科技学院学报, 2003,5(3)
[3]张利民.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商界(上半月),2010,88-89
[4]王瑞玲.论企业应收账款管理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2010,05:148-149
[5]翟玉萍.应收账款: 企业如何加强管理[N].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 2003,3
[6]谢旭.全程信用管理模式的理论与实践[J].企业管理,2000,12:4-6
[7]吴晨阳.应收账款内部控制方法的探讨[J].中国商界(上半月),2010,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