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对无形资产的管理

对无形资产的管理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9-18 17:18:5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对无形资产的管理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对无形资产的管理

第1篇

[关键词]新无形资产准则 盈余管理无形资产 研发支出

一、问题的提出

2007年1月1日起新企业会计准则在上市公司中率先实施,其中《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第一次将研究与开发费用区别开来,对于研究费用采取费用化的方法,而对开发费用,采用一定条件下的资本化模式。不仅规范了无形资产的定义,更重要的是改变了对研发费用和后续计量的处理。

新准则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无疑可以缓解高新技术产业通过削减或延后研发支出进行盈余管理的问题,使得企业高层更可能从企业现在和长远发展的战略角度对研发投资进行决策。但有条件的资本化模式本身具有的灵活性又可能导致企业的管理层有机会通过选择资本化或者费用化来对进行盈余管理。本文拟以研发支出极为突出的软件业为例,通过理论和案例分析两方面,对企业利用研发支出进行盈余管理的问题进行探讨。其目的是分析:新无形资产准则已经实施三年多了,它对我国软件上市公司利用无形资产准则进行的盈余管理行为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新无形资产准则的实施是否约束了软件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

二、新无形资产准则对软件业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分析

1.软件企业产品生产特点

软件业是集开发、科研于一体的创新型行业,对于中国的软件而言,从制造走向创造的关键在于国际化观念、一流的技术和软件人才培养等方面,而引进人才和创造国际化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因此,软件企业需要加大对研发阶段的人力、物力投入,研发成了软件企业业的生命线,是企业能否长久经营下去的关键。

与其他行业相比,软件业研发具有持续时间长、投资金额多、赢利风险大的特点,但一旦研发成功,就能带来大量的收入。对应的是,与普通商品相比,计算机软件产品具有开发成本高,人力资源成本高,而占普通商品成本主要部分的材料成本低,这与传统行业产品在成本费用结构上有很大不同(洪荭、叶珂瑾,2008)。与此同时,相对其巨大的开发设计成本,其复制成本则极为低廉。对于软件开发商来说,软件一旦完成并有其市场,便可以通过批量复制,批量生产出计算机软件产品。正因为如此,加强软件业的研发成本管理就尤为重要。

2.新无形资产准则对软件业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分析

(1)新无形资产准则对高科技盈余管理的遏制作用

研发支出和研发活动无疑是能够带来未来收益的投资活动。只是,研发投资的产出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即使有获利的话,也往往需要很久以后才会实现。随着科技进步,技术创新和研发步伐不断加快,新产品寿命周期具有越来越短的趋势,这导致研发收益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强(朱朝晖,2005)。因此,出于谨慎性考虑,我国2001年企业会计准则要求将研发费用全部费用化。但显而易见的是,这样的处理方式不符合收益性和资本性支出的划分原则,容易在在开发期间高估费用,低估资产和利润。

而报表外部使用者习惯于关注个别的财务数据,如利润率、资产负债率等来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财务状况的。因此,将研发支出作为费用全部计入当期损益,显然会极大地低估研发期间的利润和资产,如果企业此时盈余状况不理想或者因为其他原因需要提高企业盈余,就往往会采用延后或者削减研发支出的方式来进行盈余管理,从而影响了企业未来的发展。

2007年实施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将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支出区分为研究阶段支出与开发阶段支出,并对开发阶段的支出有条件的资本化。这样的处理方式,减轻了管理者在开发阶段的利润指标压力,极大地缩小了绝大部分公司通过消减和延后研发支出以实现所需要盈余的动机,企业跟可以从自我发展的需要来做出研发投资的决策,这对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未来的发展是极其有利的。

(2)新无形资产准则带来了高科技企业盈余管理的新空间

新无形资产准则可以促进高科技企业基于自身发展的战略需要进行研发投资,极大地减少了它们通过消减和延后研发投入的方式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但另一方面,新准则对研发支出的部分资本化的操作带来了新的盈余管理的空间。

首先,新无形资产准则需要企业判断研发项目是处于研究阶段还是开发阶段;即使是对于能确认处于开发阶段的开发支出,如何确认符合资本化的条件?对于当年你资本化的开发支出,以后期间是否资本化?所有这些,均需要相关人员的职业判断,带有很大的主观性。

当符合条件的开发支出资本化形成无形资产后,新准则规定,企业可以选择能反映与该项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来摊销无形资产,公司可以通过调节摊销方法或摊销年限来操纵利润;而对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则进行资产减值测试。这意味着企业可以通过操纵无形资产使用寿命是否有限来控制无形资产开始摊销的时间以及摊销期限,而无形资产减值计提同样给予了企业应盈余管理的空间。

应该说,新无形资产准则对不同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影响方面是相似的,但是,软件企业业由于其研发行为的更多更重要性,新无形资产准则对软件企业盈余管理影响可能更大。

三、新无形资产准则下软件业盈余管理影响的个案研究

1.研发支出的描述统计

为具体分析新无形资产准则实施对软件企业基于研发支出的盈余管理行为,本文选择了一个比较详细披露相应支出的软件上市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进行案例研究。

表1为2007-2009年该公司的研发支出情况。2007、2008年公司报表披露区分研究和开发阶段,2009年统一到研发支出反映,体现出一定的盈余管理过程。

表1 2007年―2009年研发支出 单位:元

项 目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研究阶段 开发阶段 研究阶段 开发阶段 研发支出

当期增加 12,546,574.75 6,071,473.15 37,422,089.31 4,823,460.94 6,425,913.63

当期资本化 2,139,583.10 3,417,797.04 2,780,889.09

当期费用化 12,546,574.75 37,422,089.31 176,868.68 460,413.41

待资本化(期末余额) 3,931,890.05 5,160,685.27 8,345,296.40

由于研发支出的费用化部分与旧准则处理方式是相同的,所以,我们更多地关注资本化的研发支出。表2反映了新准则实施三年来该公司总体研发支出和资本化的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的比重。

表22007年-2009年研发强度 单位:元

营业收入 总研发支出 当期资本化 总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 当期资本化部分占营业收入比重

2007年 764,166,876.70 18618047.9 2,139,583.10 2.44% 0.28%

2008年 863,444,713.90 42245549.65 3,417,797.04 4.89% 0.40%

2009年 944,891,191.42 6,425,913.63 2,780,889.09 0.68% 0.29%

根据中国科技统计网的最新数据,高科技产业研发强度明显高于大中型工业企业平均水平,2008年我国高技术产业平均R&D强度(R&D经费与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来表示)为1.18%,比当年大中型工业企业的R&D强度高0.34个百分点,其中航空航天制造业的R&D强度最高,2008年达到4.47%;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和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的R&D强度超过高技术产业的平均水平,分别达到1.47%和1.24%(中国科技统计网,省略.cn/);显然,软件业也是高科技产业中的研发大军,A企业三年平均研发强度(2.67%)远远超过了高科技产业的平均水平。

相比于其他行业的企业而言,软件业的开发强度相对较大,其研发产品或技术在某种程度上关系着企业的领域独占性和未来的发展前景。上表中当期资本化的无形资产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说明企业对研发十分重视且卓有成效。从侧面反映出新准则规范研发支出的优势,使得企业研发范围和资本化更加透明化,降低了盈余管理的空间,防止企业有意削减资本,增加费用。

2.新准则下盈余管理的空间和方式分析

新准则实施后,A公司非常完整地披露了研发支出中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资本化、费用化金额,在此部分呈现出相对透明的态势,使报表使用者看到A公司当年投入研发的金额、经过自主研发成为无形资产的技术、在研发过程中费用化计入损益的金额,还有更具预见性的在将来很有可能资本化的开发支出期末余额。和旧准则规定的研发支出全部计入当期损益相比,企业再也不需要通过不利于发展的递延和削减研发支出的方式来减少费用,新准则更有利于研发过程的透明化和资本化时间的预测,更有利于展现出企业的发展潜力和长远收益,更有利于减少了企业盈余管理的空间。

但是相对地,同样衍生出一些如上文所述的新的盈余管理方式:(1)无形资产在研发过程中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时间段的确定,即资本化的时机。A公司可以通过延后开发支出的资本化,在资产总额不变的前提下,延后了无形资产的折旧损失,增加利润总额;(2)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界定和区分,即理应费用化的量。A公司在2007年和2008年非常明确的区分了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但是2009年却直接显示了开发的项目名称,预示着其已意识到在这两个阶段的判定中可以进行适当的盈余管理;(3)当年开发支出金额中后期真正资本化的金额界定,即待资本化部分的归集。A公司的开发支出余额每年递增,但只是累积值的增加,2008年资本化的3,417,797.04元有可能是2007年待资本化的3,931,890.05元中的一部分资本化,也有可能是2008年新投入的42,245,550.25元中的一部分资本化,还有可能是两者中的一部分同时资本化所得,而2009年资本化的2,780,889.09元到底来自哪些年度投入的金额资本化就更加难以猜测了。

四、研究结论

新无形资产准则颁布实施给有研发项目和有相关计划的企业带来了冲击。相比于旧准则,新准则增加的和开发支出相关的条款,尤为引人注意。本文对于开发强度比较高、受无形资产影响较大的软件上市公司在无形资产方面的盈余管理进行了理论性的研究。

研究发现,新准则增加了“开发支出”项目,使得软件上市公司进行研发时可以有条件地拟资本化一部分金额计入资产,提前增加了总资产,降低了原先全部计入当期损益的费用化金额,提高了利润,极大地缩小了绝大部分公司盈余管理的空间。新准则对促进企业进行研发和扩大研发规模有很大的积极作用,虽然从表面上看增加了一些盈余管理的方式,但是在缩小盈余管理空间的基础上进行的,进一步加强了会计准则体系建设的严密性和科学性。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企业会计准则[M]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2006

[2] 陆建桥:中国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1999,(9)

[3] 干胜道等。微利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J].财经论丛,2006,(11)

[4] 宁亚平:盈余管理的定义及其意义研究[J].会计研究,2004,(9)

[5] 沈烈 张西萍:新会计准则与盈余管理[J].会计研究,2007,(2)

[6] 王亚平等.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频率与幅度[J].经济研究,2005,(12)

[7]付小平:《盈余管理实证研究办法综述》,《审计与经济研究》,2003.5

[8]王婷等:《农业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财会通讯》,2009,(5)

[9]万迈:《研发支出财务报表附注披露问题研究》,《财会月刊》,2009,(13)

[10] 张莹 夏菁 胡中原:《无形资产研发费用会计处理新探》,《财会月刊》,2009,(19)

第2篇

【关键词】高校资产体育无形资产管理现状对策建议

1前言

不具有实物形态是体育无形资产最突出的特点之一,也是造成此种资产流失与浪费的重要原因。新形势下,体育无形资产属于高校最宝贵的资产类型之一,对此,高校应在加强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利用,以彰显体育无形资产的价值。目前,高校在这个方面还处于摸索阶段,管理方式的持续改进很有必要。

2新形势下的高校体育无形资产管理

2.1问题

现阶段,我国各高校在对体育无形资产实施管理的过程中主要面临着以下几项问题:首先,对体育无形资产缺乏全面了解和正确认识,具体表现为不清楚无形资产包括的内容及对此进行保护的意义,根本原因在于此种资产不具有实物形态,人们难以形成完整概念。其次,尚未形成完善的管理机制。虽然目前不少高校已经开始着手保护、利用体育无形资产,但相关的规章制度并不完善,管理要求不清、制度不全等现象极为普遍,后果是资产浪费、流失严重。再次,管理人才相对不足。目前高校中负责对此种资产进行管理的多为行政人员,他们的专业能力与素质均无法达到无形资产管理岗位的要求,对管理的有效进行存在明显制约,而真正符合岗位要求的管理者则往往寥寥无几,且责任心普遍不强。最后,中介参与少。这一点与高校缺乏体育无形资产营运意识有关,也是造成资产浪费的直接原因,表现为资产多归持有者掌控、中介极少参与。

2.2优化建议

2.2.1加强宣传,改观相关人员的认识

作为一种较为特殊的资产,体育无形资产本身具有的特性给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管理对象不清、范围不明等问题十分普遍。鉴于此种资产的特点不可改变,高校在对其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只能通过全面了解、科学认识来明确管理对象和范围,进而为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打下基础。为此,高校负责这方面工作的人员应创新观念,并主动学习无形资产管理知识,理性看待体育无形资产的利用价值。目前,我国的体育产业正处于迅速发展时期。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高校应顺应体育产业化趋势,树立开发利用体育无形资产的意识。要想达到以上目的,高校领导就必须在改变思想认识的基础上,将体育无形资产管理工作与学校其他工作结合在一起,从理论上明确此种资产的内容及管理要求,在实践中推行有效的管理措施。同时,高校还需重视体育工作者的作用,通过大力宣传等方式,来改观他们的认识,进而促使他们参与到资产开发及利用当中来。以上做法可以使高校上至领导下至教师都积极投入,可起到激发相关人员积极性的作用,对高校的长期发展十分有利。

2.2.2设立专管机构,细化管理制度

考虑到体育无形资产管理十分复杂,建议高校设立专管机构来负责这方面的工作。结合此项工作的开展要求来讲,高校在管理机构建设中,应遵照组织严密、人员配置合理、权力集中的要求执行,为相关工作的有序进行奠定组织基础。其中,在人员配置方面,建议高校以“对无形资产管理的了解程度”、专业基础为依据选拔人才,尽可能做到能岗匹配。在建立机构的同时,高校还需根据自身实况、法律规定、体育无形资产的特点,参照西方国家的经验,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此项工作的实质是细化资产管理规章,落实高校资产管理要求。为了确保后续管理工作有据可依,高校在制定实施细则的时候应做到:首先,于自身合法权益的维护有利。其次,可防止资产流失。再次,产权主体明确、界限清晰。这样的管理制度不仅能够作为高校保护体育无形资产的可靠依据,还有助于相关工作的规范进行,对管理要求的落实及工作人员积极性的激发具有重要意义。

2.2.3强化资产保护意识,重视中介的作用

当前,我国专利法及著作权法中均有涉及无形资产的内容,为高校开展体育无形资产管理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对此,高校应在明确无形资产使用权界限的基础上善加利用,以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这就要求高校紧密结合法律要求,树立资产保护意识。但是,对于体育无形资产,仅仅进行保护是不够的,很容易造成浪费问题,所以,在依法保o的同时,高校还要考虑合理利用。也就是说,对于违法侵占无形资产的行为,高校应借助法律武器进行维权,对于自身掌控使用权的无形资产,高校则应在不违反法律规定的前提下善加利用。为此,高校应以依法管理来取代行政管理,将法律作为体育无形资产管理的依据。在资产利用方面,高校应考虑中介介入的可行性。结合我国高校体育无形资产的内容来讲,中介参与的意义体现在资产开发方面,是解决资产浪费的重要方式。所以,高校有必要主动寻求与中介机构的合作,通过提供有偿服务等方式,来实现无形资产的合理利用,在不影响教学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此种资产的经济价值。此外,高校还应对利益分配机制进行调整,通过优化发明人与学校的利益分配比例等方式,来激发相关人员的创造性,以丰富和增加无形资产。比如,高校可借鉴美国名校佐治亚大学(University of Georgia)的分配方式:在成果转化净收益不超过1万美元时,所得全归发明者本人;在净收益处于1万美元至4万美元范围内时,发明者本人与学院、学校的分配比例为5:3:2;在净收益超过4万美元时,三方比例则调整为3:2:5。

3结语

总而言之,体育无形资产属于高校资产中较为特殊的一种,同时也是极为宝贵的一项。对此,高校不仅要加强保护,还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善加利用,使其为自身发展服务。本文就如何改进此项管理提出了几项建议,希望可为高校提高管理效率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张艳超.我国体育无形资产法律保护的研究综述[J].民营科技,2014,(01):285-285.

第3篇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资产 财务管理 有效性 措施

一、引言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内容实际就是资产运作的内容,而资产的整个流动过程无一不体现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方式方法及变化。而单位财务管理的优良好坏又能从侧面反映出资产的整个运作过程和结果。从价值角度,资产的价值体现于财务,而资产同时又是财务所反映出的使用价值。没有了资产管理,财务管理的内容就变得异常空洞;而不进行财务管理,资产管理就不具备有效的手段。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都是财政监管的对象。

二、行政事业单位加强资产与财务管理的必要性

在所有的会计要素中,资产的地位最为重要。而资产管理又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财务管理中极为关键的内容,与财务管理紧密相连。无论是资产的使用、处置、出租、出借,还是对外投资,只要涉及国有资产的权益(或收益),就均与财务管理密切相关。此外,行政事业单位将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也未尝不是其提升财务管理水平、规范财务行为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有助于行政事业单位合理配置资源、有效推动资产使用,从而提升资产管理水平的客观需要。

行政事业单位进行有效的资产管理,是当前我国财政管理的主要内容。而实现“资产管理规范化”、“财政监督全程化”,是我国财政管理的目的和要求。因此,不重视资产管理、忽视管理手段多样化等做法,不仅没有将资产与财务管理进行有效结合,而且没有从财政的宏观角度实现财政的监管职能。不利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管理,甚至会给其带来巨大损失。

三、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与财务管理的有效性分析

(一)资产与财务管理在制度层面上细化不足

目前,我国针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与财务管理的结合措施尚不明确,也不具有清晰的管理办法。而且,行政事业单位由于自身行政特点的限制,在单位内部也并未形成具体的资产与财务管理规范,二者的结合,尤其是深层次的协调与统一,尚处于探索阶段。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无法从根本上满足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与财务管理的发展需要。

(二)相关人员对资产与财务管理重视不足,人员职责不明确,制度约束不足

对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其资产只是占有和使用,并非用于经营,既不计入成本,也不计盈亏。也正是因为此,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中,管理者对资产更多的关注于数量,而对究竟如何进行资产与财务管理工作却不甚重视,资产负责人员的职责也不甚明确。而且,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尚未建立相关的资产与财务管理责任制度。对如何核定实物资产,选用什么样的日常管理方法,以及选用什么样的指标,目前并不具有明确而统一的规定。

(三)资产处置行为较随意,相关人员的产权观念意识不强

目前,我国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对待资产的态度不正确,将国有资产视为单位的“私有”财产,国有产权意识不强。在资产处理上较为随意,完全凭自己意图进行处置。处置过程中,存在“自行作价”的情况,而且无视评估、上报审批、技术鉴定等程序。意识的欠缺加剧了资产处置行为的随意性,不仅难以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还存在潜在的产权纠纷隐患。这一表现主要体现在:对待资产随意转让;报废处置不严谨;随意捐赠。

(四)资产监管不力,亟待加强

资产的处置通常分两种情况,即盘盈和盘亏。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在对资产的处置过程中,对资产盘亏的处置往往较为重视,但是面对盘盈资产,管理方法并不严格。甚至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在面对盘盈资产时,将其设置为“账外资产”。另外,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的盘盈资产,实际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资产盘盈。造成原因多半是由于对资产缺乏有效管理和约束,或者是由于个别单位和部门先行调拨和处置资产而形成。

四、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与财务管理状况不佳的形成原因

造成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与财务管理状况不佳的首要原因是由于我国财政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自身对资产与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较低。资产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只是用于占有和使用,并不用于经营,与盈利无关,因此也不无需进行成本核算,只需保证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转便可。这种状况下,也使得单位管理者等相关人员和部门对资产和财务管理缺乏主动性。

此外,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体制尚不完善,存在一定弊端。在当前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中,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的联系性并不紧密,呈现出相互脱节的状态。而且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自身性质,使其“开源节流”、注重成本的意识不强,只强调资产购置和支出反映,而不重视日常管理和资产的质量状况;只管花钱和要钱,而不管节流和效益。

其次,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与财务管理目前呈现相分离的状态。在很多行政事业单位中,资产调用、借用现象严重,致使很多资产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实际处于分离状态。从而造成行政事业单位无法正常对资产进行日常管理和财务核算,也不利于资产的合理使用和有效监督。

再者,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缺乏与资产和财务管理相配套的监管机制。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财政改革的逐年深入,行政事业单位的原有监管制度已难以对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实际状况进行有效监管,难以做到对资产从选购、使用、处理等进行全过程监管。此外,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尚未将资产管理列入单位管理者的任期考核之内,也未对此执行“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管理者离任时,多是进行财务角度的离任审计,却不涉及资产移交审计。这在无形中也加重了行政事业单位不重视资产与财务管理。

五、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与财务管理的对策研究

(一)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关制度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与财务管理,首要前提是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与其相关的规章制度。具体过程包含四点,详见表4-1。

(二)对资产进行及时整合、物尽其用

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资产要及时进行整合和重组,资产整合不应只局限在部门内部或者系统内部,也可以跨部门、跨系统的进行。特别是对于一些如电脑、车辆等通用资产,单位应当实行系统调配,合理配置。此外,行政事业单位应通过定期的资产清查找出利用率较差的资产,报送政府有关部门进行合理的单位间调配,实现资产的优化配置,提高闲置资产的利用率,达到物尽其用的效果。

(三)强化对于重要岗位的离任审计和对资产的监督检查

针对现在某些领导干部对于资产管理只是在位谋其政,一旦离任则由新任领导处理的情况,单位应制定严格的离任审计制度,对于干部在任期间的资产管理情况进行严格详细的盘点和审计,对发现的管理漏洞要严肃追究离任人员的责任,提高领导干部在任期间对于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相关内部及外部审计部门和中介机构的监督审查作用,对单位内部资产管理进行严格的社会监督和审查,强化管理制度的切实执行。

(四)严肃清产核资、资产购置和处置

首先,要做好清产核资工作。行政事业单位要定期进行清产核资,对单位资产的使用价值和原始价值同账面资产进行详细的核对,做好账实相符,为资产的预算编制提供可靠依据;其次,是强化资产购置管理,资产购置要采取限额购置管理,不超限额的可以自行购置,超出限额的需经财政审核,经政府采购环节完成购置;最后,要严肃资产处置管理,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处置要进行严格审批,处置过程要做到公开公正,处置形式主要采取公开拍卖的形式,严肃杜绝违规操作行为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朱,张瑞.透过资产清查谈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与财务监管[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08(02)

[2]吕蓓蓓.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几点建议[J].现代商业. 2009(29)

[3]刘向群.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的几点认识[J].财会月刊. 2012(36)

[4]何剑.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重要性[J].现代医药卫生. 2008(15)

第4篇

1.企业对无形资产的管理认识不足,导致无形资产多渠道流失。一些企业管理者在思想上只把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作为财产加以重视,无视无形资产的存在,这是由于有形资产看得见,摸得着,实实在在,在管理上操作性强,历来被企业所重视;而无形资产一般不以实物形态为载体,虽然价值远远高于有形资产,但往往被人们所忽视。其结果必然导致一方面企业家、技术人员“跳槽”带走企业的专利技术、非专利技术等;另一方面企业在介绍经验、举办新技术展览时无意中泄密,或是有关企业的技术资料、货源渠道、营销方案、会计数据等被他人窃取,使企业无形资产价值大大下降,甚至完全丧失。

2.对无形资产的法制观念淡薄。一些企业管理者习惯于长官意志和家长作风,不善于运用法律手段保护企业的无形资产。主要表现在当企业的商标被别人抢注或市场上出现大量假冒产品时,往往不懂得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使企业蒙受巨大损失;企业由于未能对颇有名气的商标在国内或国外申请注册以求法律保护,而被他人抢先注册,以至丧失其专用权;企业不注重运用法律武器保护其合法权益,对假冒、仿冒自己品牌的行为视而不见,也不寻求法律保护,任假冒伪劣商品在市场上泛滥,从而失去了消费者对该商品的信赖,使企业利益遭到了侵害。

3.对无形资产评估的认识模糊、评估方法不当。由于无形资产不具有实物形态,其功能作用不能在感性上直观反映,只能存在于人们的观念中,因而极易被人们忽视。如企业形象、品牌商标等,不同企业的品牌商标社会影响不同,其市场价值也不同,使拥有者获利能力不同,这就需要有一个量的评估。而一些企业表现出对无形资产的漠视,对评估对象的认识模糊,信息掌握的不全面,当对无形资产进行评估时,缺乏必备的信息,使用的评估方法也不科学,很难对无形资产做出恰当的评估,导致评估质量低,反映出对无形资产评估管理的不规范。

4.企业经营管理不善,使企业无形资产不能有效利用。企业经营管理不善,甚至有形资产都不能获利,那么,游离于有形实体的无形资产将更得不到充分的利用,从而使无形资产不能保值和增值。例如,企业长期亏损,声誉狼籍,商誉等无形资产价值就会大量流失。

5.企业较重视传统的无形资产,忽略现代的、隐形的无形资产。企业长期以来对品牌、商誉、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认识较全面。但是在高度重视传统的无形资产同时,忽略了企业机构的知识资源、企业管理层的能力、企业战略、企业文化、机构组织架构的合力,企业的外部价值链:客户、销售渠道、战略联盟、员工、供应商、合作伙伴等现代的、隐形的无形资产。而这些现代的、隐形的无形资产对企业整合核心无形资产、提升企业全方位竞争力大有益处。

6.无形资产的管理方法落后。许多企业用传统的管理方法管理无形资产,没有把无形资产管理作为系统工程,造成了企业内部部门之间相互推委、扯皮甚至内耗。也有的企业把无形资产管理仅局限在财务管理的会计账表范围内,大量账外的无形资产无人问津。这些在实践中出现的无形资产管理问题留下诸多隐患,如果不尽快解决,必将造成无形资产的流失和损失。

二、加强无形资产的评估与管理

1.提高企业对无形资产重要性的认识。首先应该正确认识拥有无形资产的重要性。著名的商标能成功地取得广大消费者的信任,起到开拓市场、占有市场、促进产品畅销的作用;发明专利可以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取得产品市场竞争的优势,从中获得超额利润;专有技术能给企业带来很强的竞争能力;信誉度高的企业,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可以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生机。因此,企业要做好宣传动员工作,不断提高全体员工对无形资产的认识,使无形资产的概念深入人心,随着市场的变化,促使员工更新观念,充分认识加强对无形资产管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与企业共同管好企业的无形资产。

2.增强无形资产法制观念。企业要加强无形资产保护重要性的宣传,更新观念,使企业从最高层到全体员工都能理解无形资产法律法规的内容,并善于利用这些法律法规保护无形资产。我国的立法对无形资产的权益保护涉及有商标法、专利法,并对假冒他人注册商标和专利的侵权行为都作了相应的规定以及处罚措施,企业可以利用这些法律法规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坚决打击损害和侵吞无形资产权益的行为,使法律成为保护无形资产权益的有力武器。

3.重视无形资产价值评估的管理,企业要建立无形资产管理的专门职能机构。为了有效的对无形资产进行评估,还应成立专门的无形资产评估管理职能部门,设置专职的无形资产评估人员,制定科学的评估方法,对企业的无形资产进行分类、价值评估、竞争力评测、投资和组合并按一定的程序进行评估,通过评估,使企业无形资产价值得到量化,为提升企业竞争力打下基础。企业的无形资产评估管理职能部门还要做好对企业无形资产的统一管理与协调工作,以利于无形资产的准确评估,并防止无形资产的流失。

4.建立无形资产的评估指标体系。按照无形资产的主要特征,无形资产的评估要体现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从定量的角度讲,建立无形资产评估指标体系既可以使传统的无形资产得到量化,又可以使隐形的无形资产得到量化,把隐形无形资产与传统的无形资产结合起来。根据无形资产的内涵,无形资产评估指标体系大致如下:⑴知识员工占有率。知识员工作为企业重要的隐形无形资产,通过企业人力资源结构的分析,可以客观反映企业知识的价值。⑵无形资产占有率。评价无形资产在企业总资本中的比重。⑶无形资产贡献率。考核企业单项或全部无形资产给企业带来的收益或减少成本的数额所占企业总收益或总成本的比重。⑷无形资产总投资率。反映企业无形资产投资占企业总销售额的比重,是企业创新能力、发展潜力的评价指标。⑸无形资产总收益率。该指标反映企业通过对无形资产的投入,预测未来带来的增加值数量。⑹无形资产利用率。该指标通过对企业无形资产的效益评估,反映一定时期内无形资产利用效率。在上述指标中,投资率和收益率可以先按单项计算,然后汇总计算企业全部无形资产的投资率和收益率。根据以上指标,企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评估无形资产的价值与收益,从而确定哪些无形资产可以为企业带来收益,哪些无形资产不能为企业带来收益,哪些无形资产可以增值,哪些无形资产不能增值,以此确定可以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无形资产。

5.加强无形资产的跟踪、监管、保护工作,积极促进无形资产的转化。企业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切实可行的无形资产保护制度及必要的内部监督与管理制度,为规范企业自身行为,提供保证和依据;另外,对无形资产还要按照国际通行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加以严格保护,使其所有者的正当权益不受侵犯,避免企业蒙受重大经济损失。

6.建立激励机制,促进无形资产的保值、增值。无形资产转化为有形资产的过程,即是无形资产的增值过程。要使无形资产转化为有形资产,从而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必须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⑴要健全转化机制。这一机制要充分体现以国家的产业政策、法规为引导,以市场多元化的需求为动力,以信息传播为手段,连接企业各个不同职能部门进行全力整合这一特点;并将依靠企业间信息共享、虚拟整合、企业间互相依存,从而不断创造竞争优势。⑵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增强转化动力。无形资产的生产和创造是一种高级的、复杂的、具有创新性和风险性的劳动,包含着更大的价值。这种劳动要不断地进行,就需要相应地得到补偿,这种补偿是通过市场使知识的商品化、货币化来实现的。无形资产的创造者、生产者或拥有者能否得到价值补偿,补偿多少,都要通过市场来检验。因此,企业要根据无形资产在市场上实现价值的大小,给予其创造者相应的奖励。激励的方式有多种,如股票期权、年终奖励、按项目提成、按未来经济收益的现值比例分配奖励资金、按技术能力确认技术股、分享企业的剩余价值等,以此调动无形资产创造者创新的积极性。同时,还应注意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单纯的物质奖励往往不能真正调动人的积极性,而对其人格的尊重和能力的认可与赞誉则在某种程度上更能调动人的潜能和动力。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高新技术的崛起,无形资产的创造越来越显示出团队性和集体创造的特点。许多高新技术的开发,知识密集性产品的研制、生产,都是非常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一两个人能够独立完成的。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还应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制定出相应的政策,采取相应的方式,真正做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以充分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7.采用先进、科学的无形资产管理方法。传统的无形资产管理忽略了以人为本,忽略了无形资产的时间与空间特征,忽略了无形资产的科学化、系统化的管理,企业应该按照蔡吉祥教授首创的“无形资产6W管理法”进行科学系统的管理。“无形资产6W管理法”的基本内容是:第一个W是WHAT,即企业要知道自身应该有什么无形资产。一个企业结合自己的经济技术实力和发展方向,在众多的无形资产资源中要明确应该重点开发什么无形资产,现在已经拥有什么无形资产。WHAT既是无形资产的数量管理,实际上也包含了无形资产的开发战略的管理。第二个W是WHICH,即哪一个无形资产创造收益。企业应该掌握目前具体哪一个无形资产在发挥作用。在企业已经拥有或从外部引进的无形资产中,哪一个在创造收益,哪一个还没有发挥出应有或预期的作用,WHICH实际上是无形资产的质量管理。第三个W是WHEN,即无形资产何时有效。企业必须掌握各类无形资产法定有效期限。WHEN实际上是无形资产的时间管理。第四个W是WHERE,即无形资产在何地发挥作用。企业必须掌握无形资产权益所覆盖的地域,占领的“无形领土”空间有多大。WHERE实际上是无形资产的空间管理。第五个W是WHO,即谁和无形资产有关。企业应该知道本单位的员工谁与无形资产有关,谁在开发无形资产。WHO实际上是无形资产与人力资源的综合管理。第六个W是WHOSE,即无形资产属于谁的。企业必须掌握无形资产的产权属于谁。不同的来源渠道无形资产产权归属不同。WHOSE实际上是无形资产的产权管理。“无形资产6W管理法”的价值在于,贯穿了以人为本、科学化、系统化的管理理念。企业实施“无形资产6W管理法”,不仅在于使无形资产达到全面管理、全过程管理、全员管理和全方位管理,而且使无形资产与人力资源形成良性循环,无形资产各要素之间构成完整的系统,无形资产管理各环节形成协调,使无形资产保值、增值,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综上所述,现代企业的竞争力来源于无形资产,无形资产是现代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对于企业的经营者来说,要充分认识到无形资产的地位和作用;增强无形资产法制观念;重视无形资产价值的评估管理;建立无形资产的评估体系;加强无形资产的跟踪、监管、保护工作,积极促进无形资产的转化;建立激励机制,促进无形资产的保值、增值;采用先进、科学的无形资产管理方法。通过加强无形资产的评估与管理,提高现有无形资产的推广应用率,增加无形资产的价值,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使企业用无形资产占领市场,促进企业发展。

[摘要]随着技术创新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企业竞争已不仅停留在有形资产的竞争,无形资产已经成为左右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一个企业拥有无形资产数量的多少、价值的高低是其技术水平和竞争能力的标志,无形资产是一个

企业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是企业的科技水平、设计水平、工艺水平、研发水平、管理水平和营销水平的凝结。因此,加强无形资产的评估与管理,对于提升企业价值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从无形资产评估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了加强无形资产的评估与管理七个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无形资产;评估;管理

参考文献:

[1]苑泽明.现代企业无形资产价值管理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2]蔡吉祥.无形资产学[M].深圳:海天出版社,2001.

[3]金乃成,等.无形资产管理与评估[M].北京:中信出版社,1995.

[4]刘世香.浅谈新时期无形资产的管理与经营战略[J].经济问题探索,2003,(12).

第5篇

关键词:无形资产管理;管理审计;内部控制制度

1无形资产管理审计的内涵和特点

无形资产管理审计与无形资产审计有着显著的区别。无形资产审计属于财务收支审计范畴,而无形资产管理审计属管理审计范畴,是对企业无形资产管理效益实现途径、开发利用和发挥程度以及无形资产管理人员素质的审计,是一种面向未来的审计,是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的重点和方向。目的是审查和评价企业无形资产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件,努力揭示企业在无形资产开发管理、市场营销、工商管理、财务管理(含会计核算)、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情报信息管理、质量诸方面现已存在的和潜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无形资产管理的措施和建议,以期达到提高无形资产管理效率、增进无形资产效益的目的。

无形资产管理审计对象是企业的各种无形资产经营管理活动即受托无形资产管理责任,而不是无形资产;无形资产管理审计的职能是咨询性、建设性的,而不是执行性的,审计要把受托人的注意力转向无形资产利用的最优化,审计既不代替管理,也不减轻受托人对决策和控制的责任,审计的直接作用在于为受托人的决策提供及时、相关的信息;无形资产管理审计过程是一个系统的调查、分析和评价的过程,是企业预警系统之一。无形资产管理审计的特点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1无形资产管理审计是企业内部审计中的高层次审计

无形资产管理审计的审查对象从无形资产审计单纯的财务信息扩大到了企业的整个无形资产管理信息,无形资产管理审计是无形资产审计的一种延伸,是一种更高级的审计形式。

12无形资产管理审计是对企业无形资产管理素质的审计

无形资产管理审计着眼于提高整体功能,从系统整体的高度,优化整体结构,从根本上改进组织、加强管理、提高效率,为企业实施挖掘无形资产;潜力、提高效益的各种方案创造条件,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13无形资产管理审计是测试、评价无形资产管理活动的审计

无形资产管理审计不具有无形资产管理职能,它只是对企业的无形资产管理组织、职能和管理部门的无形资产管理活动进行测试和评价,主要包括无形资产的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三个方面,而不足代替企业管理部门的任何工作,部门也为不是其他任何部门的补充。

2无形资产管理审计的内容

无形资产管理审计直接以被审计单位的无形资产管理活动为其审查和评价对象,它的基本内容包括:无形资产管理制度、无形资产管理职能的审查和无形资产管理人员素质水平的审查三个方面。

21无形资产管理制度的审查

无形资产管理制度是无形资产管理的基础,没有健全的无形资产管理制度,对无形资产管理就无章可循。因此,对无形资产管理制度进行测试和评价,是无形资产管理审计的重要内容。主要审查企业是否建立了无形资产管理制度及制度的健全性、有效性、效益性。无形资产管理制度一般包括:无形资产开发方面的管理制度,无形资产权益(权益取得、维护、保护)方面的管理制度,无形资产对外许可、转让、合作管理制度,无形资产档案管理制度,无形资产奖惩管理制度,无形资产产投入产出考核制度,无形资产融资管理制度,无形资产评估管理制度,无形资产监控制度,无形资产审计管理制度,无形资产投资管理制度,无形资产信息管理制度等。

22无形资产管理职能的审查

无形资产管理职能是无形资产管理本身具有的内在功能,一般包括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激励等基本职能。对无形资产管理职能的审查也就是对上述基本职能履行情况进行审查。

221与决策职能相关的审计内容:企业以及所属部门有无明确的无形资产管理目标,目标可否计量和考核,能否为职工及管理人员所理解;企业的无形资产经营和开发目标是否符合内部和外部条件,是否切实可行;企业或所属部门的无形资产管理目标是否有具体的实施措施和步骤,企业的无形资产短期目标或具体目标是否与长期目标或总体目标相一致等。

222与计划职能相关的审计内容:已经结束的各项无形资产管理计划的执行情况及执行结果,找出其缺陷与不足,为未来的计划编制工作提供有益的帮助;计划的编制是否与企业的目标相适应,是否建立在对历史资料准确分析的基础之上,计划的完成是否符合成本效益原则,每项具体计划是否具有计量其业绩的标准和方法等。

223与组织职能相关的审计内容:企业无形资产管理机构的设置是否合理;各机构之间的分工和职责是否明确,上下左右关系是否协调;企业对各机构的授权是否充分,债权关系是否明确;企业最高领导层与各个机构之间、各机构相互之间的信息交流是否充分等。

224与领导职能相关的审计内容:企业各级领导者的无形资产管理才能和责任感;领导层对下级的无形资产管理各项指标是否简明易行,对问题的处理是否及时;各级管理人员与职工的关系是否正常;管理人员是否掌握了无形资产知识和现代管理科学知识与技能,是否具有开拓精神等。

225与控制职能相关的审计内容: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不相容职务的分工是否合理;内部控制制度是否适应本单位的特点和管理需要;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如何,在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怎样;内部控制制度对偏离正常轨道的差异是否及时加以纠正等。

226对激励机能的审计内容:企业是否有鼓励员工开发、创新、保护无形资产的政策和措施;员工无形资产开发、创新、保护的意识是否强烈:无形资产经营和开发计划、目标的制定是否切实可行;无形资产管理工作是否具有挑战性;领导层对职工在无形资产管理方面的成绩能否客观公正的评价,奖惩是否合理等。

23无形资产管理人员素质的审查

包括无形资产管理人员是否具备较系统的法律知识,特别是有关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知识;是否具有广博的现代经营管理理念知识和相关的社会学、技术科学基础知识及丰富的实践经验;是否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循调能力;是否具有敏捷的洞察、分析能力,从而能够及时、准确发现企业在无形资产方面的问题;是否具备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否具有开拓能力,使企业的无形资产最大限度地扩张、繁衍、增值等。

3无形资产管理审计的方法

无形资产管理审计使用的方法除了经常用查询法了解被审单位的无形资产管理情况和用观察法到现场观察无形资产管理工作外,还应有选择地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31调查表法

调查表法是根据审计工作的要求事先拟好需要了解的问题,设计好调查表格,发给有关人员征求意见的方法。这是管理审计搜集审计证据的一种重要方法。可以用于调查有关内部控制系统的健个性、有效性;调查无形资产研究开发、创新及转化利用的经济性、效率和效果;调查交易活动的合理性和风险性。例如,调查如何利用企业品牌进行品牌经营,如何塑造企业良好形象,增加无形资产积累等。调查表一般设计成问题式,所以又叫问题式调查表。设计调查表时应注意它的必要性、可行性、准确性和艺术性。调查表可以发给相关人员,也可以发给全体职工;填表人可以署名,也可以不署名;填表时可以由审计人员现场填写,也可由被调查人填写。具体情况应根据工作需要而定。

32流程图法

即用各种符号将某一种业务程序绘制成一张工作流程图的方法。此方法可用于反映无形资产管理工作中各部门的联系和程序。可以采用调查内部控制的流程图符号绘制,也可创意其他符号。但是,一个审计机构所采用的符号必须一致,以便于我们正确识别。

33组织系统图法

即将被审单位的各级无形资产管理组织机构绘制成一张图,用以反映被审单位从上到下和各部门机构间的领导关系。这是审查被审单位无形资产管理组织机构是否健全,分工是否明确的主要方法。

34金额法

金额法是将无形资产管理得失数量化,用货币数量来表达的一种方法,它是计算无形资产管理得失的一种算账法。如:计算由于决策失误而造成的损失,由于计划不当而造成的窝工浪费损失,由于领导层意见分歧而造成的损失等可用金额法计算。由于某项计划、组织、决策得当而避免了多少损失,获得了多少收益等,也可以用金额法表达。

35评分法

评分法是将无形资产管理工作和管理人员素质划分成若干个部分分别评定分数,并计算总分,据以评价无形资产管理工作和管理人员素质优劣的方法。它是传统考核方法和科学考核方法的结合。运用评分法时,要将被审项目根据其特性划分为若干部分,制订出各部分的评分标准,邀请若干职工代表逐一评分,最后再将各部分得分相加得出无形资产管理工作或管理人员的最后得分,并据以作出审计评价。作到统一认识、统一标准、客观公正。

36审计调查

即根据审计目标,就无形资产管理中某一专门问题向被审单位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询问、查档、综合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写出专门报告的一种审计方法。进行审计调查,应先制定调查计划,明确调查的目的、内容,选定调查对象,并拟出详细调查提纲。然后,审计人员进行分工调查,做好记录,重要的应取得书面材料作为审计证据;最后将所获取的各项资料加以综合整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经过认真分析研究后写出审计调查报告,报送决策者参考。

4无形资产管理审计的必要性

41无形资产管理审计是企业发展的内在需要

在21世纪经济与科技竞争日趋激烈,一个地区或一个单位所拥有的无形资产资源能否保值增值,能否依靠无形资产有长足发展,能否靠无形资产创造长经济效益,很大成分取决于有无较高质量的无形资产管理。目前无形资产的管理在我国企业多数还是空白,无形资产流失严重。无形资产的管理严重滞后于经济技术的发展。根据有关调查资料表明,目前市场竞争能力弱,综合素质低下的企业多数是因为无形资产管理混乱,对无形资产管理失控所致。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有了科学的无形资产管理,要让无形资产管理得到强化,得到有效实施和个断完善,就需要内部审计的支撑。在企业内部的各种职能部门中,内部审计地位超脱,最适合担任这一角色。所以无形资产管理审计是管理当局的需要,是企业发展的必然。

42无形资产管理审计是内部审计自身发展的需要

内部审计发展初级阶段是财务审计。财务审计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会计信息、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基本得到控制,矛盾不那么突出了,此时,虽然财务审计仍要进行,但其在管理当局的关注点中逐渐淡化,相应地,内部审计如仍止步不前,其在管理当局眼中的地位和价值也就低了。在探讨应对21世纪的挑战时,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前主席安东尼瑞德里曾指出:“我们(内部审计)是改善公司管理水平的力量。我们的业务与其他管理组织相比正逐日增加。如果能继续保持这种势头,这将成为下一世纪的职业”,否则“下世纪将没有我们的位置”。这就是说内部审计要立足于21世纪,就必须从传统的财务审计向管理审计发展,无形资产管理审计就是管理审计的重要内容。内部审计要充分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充分体现自身的价值,就必须向管理当局关注的重点倾斜,积极主动地向无形资产管理审计进军。

5开展管理审计的难点与问题

必须承认,现阶段开展管理审计业务有其客观的难处,主要表现在:

第一,无形资产管理和管理审计作为新生事物,对其认识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更不用提开展无形资产管理审计对无形资产管理实施监督了。

第二,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还需要提高。由于无形资产管理审计涉及的部门和人员较多,审计人员需要与多部门、多层次的员工接触,这就对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掌握专业技能,开展传统的审阅、核对等检查、验证工作,还需要掌握无形资产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善于与企业各级人员交流。

第三,现有审计的法律、法规不够细化,使得企业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困难。主要的困难在于无形资产管理审计的范围过于宽泛,有些具体审查内容的法律依据不足,容易引发被审对象的抵触情绪。

第四,缺乏科学的审计标准。无形资产管理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和艺术性,对无形资产管理难以用精确的定量指标衡量,审计人员需要采用更多的定性指标。而无形资产管理发展较晚,与无形资产管理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的研究与实践也不够成熟,对无形资产管理进行审计尚缺乏一套科学、完善的无形资产管理评价考核指标体系。

6如何搞好无形资产管理审计工作

无形资产管理审计是一种较高层次的审计,它的要求高、范围广、情况复杂,搞好无形资产管理审计对提高企业的无形资产管理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搞好无形资产管理审计,也是当前审计人员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需要我们不断地探讨和研究。

61提高对无形资产管理审计的认识

通过无形资产管理审计,企业可以发现自身无形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措施加以改正,使无形资产得到更好地利用,效率得到更好地发挥。近几年来,无形资产管理审计在我国越来越受到企业和审计同行们的重视,一些现代化的企业已经将无形资产管理审计纳入到经营管理之中并发挥厂重要作用。但是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的影响,无形资产管理;审计并没有得到广泛的重视和应用,对无形资产管理审计工作要不要开展和如何开展心存疑虑。只有充分认识到无形资产管理审计的作用、企业开展无形资产管理审计工作的迫切性后,才有可能在企业中更好地开展无形资产管理审计。

62加强审计人员的素质培养

无形资产管理审计不再是单纯的财务收支审计查账复核,已发展到对经营管理进行分析评价,由监督职能发展为监督、服务、评价等职能。这就对审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计人员不仅需要财务方面的知识,还需掌握法律、管理、经济数学、经济评价等知识,要了解企业经营涉及到的生产、采购、营销、经营、资产管理等各部门、各领域的企业管理知识。审计人员除了必须具备丰富的知识外,还必须具备综合、分析、总结的能力。

63形成完整的内部审计监督与评价机制

在实施无形资产管理审计时,尽量要以财务审计所取得的数据和证据作为对被审单位无形资产管理活动的评价依据,这样,才会使无形资产管理审计的评价更具说服力,被审计单位的管理者才会信服,也有利于被审计单位改善无形资产管理水平。无形资产管理审计与财务审计的有机结合,有助于整体建立并有效运行企业治理的监控与评价机制,完善各项监控及评价措施并实现系统的有效整合,从而在内部各种机制之间形成既相互独立又有机联系的监控与评价体系。

64提高被审计单位人员的审计认知度

第6篇

一、无形资产的概念

无形资产是无实体性但有经济价值的资产。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无形资产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无形资产包括货币资金、应收账款、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专利权、商标权等,因为它们没有物质实体,而是表现为某种法定权利或技术。但会计上通常将无形资产作狭义的理解,即将专利权、商标权等称为无形资产。高校无形资产,是指与高校有内在联系,能给高校带来高额收益的那部分没有实物形态的资产。

二、高校无形资产的含义和特征

高校无形资产,是指与高校有内在联系,能给高校带来高额收益的那部分没有实物形态的资产。一般它的范围包括专利权、校标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校名、社会信誉以及其他财产权利。这些产权和权益与高等学校的主体利益构成密不可分的特殊权利。

高校的无形资产既不同于流动资产,也有别于固定资产。区别于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它有以下不同之处:

第一,非实体性,无形资产虽然不是一定的实体资产,但它可以被感知、被测试。

第二,网络效应,无形资产能被多个单位同时使用的。

第三,不确定性,它提供的经济价值具有不确定性,其潜在价值和使用价值也往往是无法用数量指标体系来计量的,其摊销期以及当期摊销额也具有不确定性。

第四,其价值的时效性,将它投入合适的项目就会发挥出不可估量的社会经济效益。但它的价值会随着时间和社会的变化而快速变化。

第五,投资多主体性,高校的无形资产既包括国家和集体的资金和技术投入,也凝结着高校科研工作者个人的大量脑力劳动。

三、高校无形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第一,忽视无形资产的客观存在。无形资产是看不见,摸不着,没有实物形态的,很容易被有些学校领导和有关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忽视了它的存在。当无形资产被出卖、转让时,高校得不到应有的补偿,使无形资产的日常管理处于无序状态。

第二,产权意识淡薄,造成无形资产流失。人们对无形资产所能带来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缺乏深刻的认识,对无形资产的产权占有意识淡薄,很多无形资产诸如科研成果等完成之后没有进行专利申请与保护,更没有向同级财政部门办理产权登记。

第三,经营意识淡薄,造成高校无形资产使用效率低。一些高校国有无形资产管理还停留在登记和保证不流失上,没有对无形资产进行积极的开发利用。这样不仅不能给高校带来任何经济收入,而且还可能增加无形资产的管理成本,造成了高校国有无形资产的贬值和使用价值的隐性流失。

第四,无形资产的管理部门和有关制度缺乏。有许多高校目前对无形资产的管理没有明确的部门和相应的管理人员,没有制定相关管理的规章制度,因而容易造成无形资产的流失。

第五,现行会计制度核算的局限性。按现行高校会计制度规定,只有能够确指为取得无形资产而发生的支出,才能作为无形资产的成本入账,否则即使高等学校确实拥有某项无形资产,也不能将其资本化,作为无形资产入账。

四、如何完善高校无形资产管理的建议

第一,转变对无形资产的管理意识,从思想上重视无形资产的管理。各级领导以及科研人员真正认识到无形资产管理的重要意义,转变重有形资产轻无形资产的现象,增强依法合理使用和管理无形资产的意识,自觉保护学校无形资产的安全和完整,自觉遵守学校关于无形资产管理的规章制度和有关政策。

第二,建立高校国有无形资产监管机构和各项管理制度。学校应设立国有无形资产管理的专门机构,配备资产管理的专业人才,代表学校行使国有资产管理的职责和权力,统一负责无形资产的日常监管,制定无形资产管理制度,以及无形资产的确认、转让与投资等工作。各无形资产开发和使用单位要指定兼职的资产管理人员,做好无形资产的日常管理工作和信息上报工作。

第三,建立完整的无形资产会计核算制度。资产管理部门应对无形资产进行全面清查核实,根据无形资产的性质分类,并详细登记无形资产台账,作为无形资产评估计价、维权索赔的标准和依据。为了反映无形资产的真实价值,高校财务部门应在考虑资金货币时间价值和资金的风险因素的基础上,对无形资产的计价、摊销、投资和转让等业务进行准确核算,以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无形资产评价体系。

第7篇

关键词:无形资产管理;管理审计;内部控制制度

1 无形资产管理审计的内涵和特点

无形资产管理审计与无形资产审计有着显著的区别。无形资产审计属于财务收支审计范畴,而无形资产管理审计属管理审计范畴,是对企业无形资产管理效益实现途径、开发利用和发挥程度以及无形资产管理人员素质的审计,是一种面向未来的审计,是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的重点和方向。目的是审查和评价企业无形资产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件,努力揭示企业在无形资产开发管理、市场营销、工商管理、财务管理(含会计核算)、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情报信息管理、质量诸方面现已存在的和潜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无形资产管理的措施和建议,以期达到提高无形资产管理效率、增进无形资产效益的目的。

无形资产管理审计对象是企业的各种无形资产经营管理活动即受托无形资产管理责任,而不是无形资产;无形资产管理审计的职能是咨询性、建设性的,而不是执行性的,审计要把受托人的注意力转向无形资产利用的最优化,审计既不代替管理,也不减轻受托人对决策和控制的责任,审计的直接作用在于为受托人的决策提供及时、相关的信息;无形资产管理审计过程是一个系统的调查、分析和评价的过程,是企业预警系统之一。无形资产管理审计的特点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 1 无形资产管理审计是企业内部审计中的高层次审计

无形资产管理审计的审查对象从无形资产审计单纯的财务信息扩大到了企业的整个无形资产管理信息,无形资产管理审计是无形资产审计的一种延伸,是一种更高级的审计形式。

1 2 无形资产管理审计是对企业无形资产管理素质的审计

无形资产管理审计着眼于提高整体功能,从系统整体的高度,优化整体结构,从根本上改进组织、加强管理、提高效率,为企业实施挖掘无形资产;潜力、提高效益的各种方案创造条件,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1 3 无形资产管理审计是测试、评价无形资产管理活动的审计

无形资产管理审计不具有无形资产管理职能,它只是对企业的无形资产管理组织、职能和管理部门的无形资产管理活动进行测试和评价,主要包括无形资产的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三个方面,而不足代替企业管理部门的任何工作,部门也为不是其他任何部门的补充。

2 无形资产管理审计的内容

无形资产管理审计直接以被审计单位的无形资产管理活动为其审查和评价对象,它的基本内容包括:无形资产管理制度、无形资产管理职能的审查和无形资产管理人员素质水平的审查三个方面。

2 1 无形资产管理制度的审查

无形资产管理制度是无形资产管理的基础,没有健全的无形资产管理制度,对无形资产管理就无章可循。因此,对无形资产管理制度进行测试和评价,是无形资产管理审计的重要内容。主要审查企业是否建立了无形资产管理制度及制度的健全性、有效性、效益性。无形资产管理制度一般包括:无形资产开发方面的管理制度,无形资产权益(权益取得、维护、保护)方面的管理制度,无形资产对外许可、转让、合作管理制度,无形资产档案管理制度,无形资产奖惩管理制度,无形资产产投入产出考核制度,无形资产融资管理制度,无形资产评估管理制度,无形资产监控制度,无形资产审计管理制度,无形资产投资管理制度,无形资产信息管理制度等。

2 2 无形资产管理职能的审查

无形资产管理职能是无形资产管理本身具有的内在功能,一般包括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激励等基本职能。对无形资产管理职能的审查也就是对上述基本职能履行情况进行审查。

2 2 1 与决策职能相关的审计内容:企业以及所属部门有无明确的无形资产管理目标,目标可否计量和考核,能否为职工及管理人员所理解;企业的无形资产经营和开发目标是否符合内部和外部条件,是否切实可行;企业或所属部门的无形资产管理目标是否有具体的实施措施和步骤,企业的无形资产短期目标或具体目标是否与长期目标或总体目标相一致等。

2 2 2 与计划职能相关的审计内容:已经结束的各项无形资产管理计划的执行情况及执行结果,找出其缺陷与不足,为未来的计划编制工作提供有益的帮助;计划的编制是否与企业的目标相适应,是否建立在对历史资料准确分析的基础之上,计划的完成是否符合成本效益原则,每项具体计划是否具有计量其业绩的标准和方法等。

2 2 3 与组织职能相关的审计内容:企业无形资产管理机构的设置是否合理;各机构之间的分工和职责是否明确,上下左右关系是否协调;企业对各机构的授权是否充分,债权关系是否明确;企业最高领导层与各个机构之间、各机构相互之间的信息交流是否充分等。

2 2 4 与领导职能相关的审计内容:企业各级领导者的无形资产管理才能和责任感;领导层对下级的无形资产管理各项指标是否简明易行,对问题的处理是否及时;各级管理人员与职工的关系是否正常;管理人员是否掌握了无形资产知识和现代管理科学知识与技能,是否具有开拓精神等。

2 2 5 与控制职能相关的审计内容: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不相容职务的分工是否合理;内部控制制度是否适应本单位的特点和管理需要;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如何,在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怎样;内部控制制度对偏离正常轨道的差异是否及时加以纠正等。

2 2 6 对激励机能的审计内容:企业是否有鼓励员工开发、创新、保护无形资产的政策和措施;员工无形资产开发、创新、保护的意识是否强烈:无形资产经营和开发计划、目标的制定是否切实可行;无形资产管理工作是否具有挑战性;领导层对职工在无形资产管理方面的成绩能否客观公正的评价,奖惩是否合理等。

2 3 无形资产管理人员素质的审查

包括无形资产管理人员是否具备较系统的法律知识,特别是有关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知识;是否具有广博的现代经营管理理念知识和相关的社会学、技术科学基础知识及丰富的实践经验;是否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循调能力;是否具有敏捷的洞察、分析能力,从而能够及时、准确发现企业在无形资产方面的问题;是否具备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否具有开拓能力,使企业的无形资产最大限度地扩张、繁衍、增值等。

3 无形资产管理审计的方法

无形资产管理审计使用的方法除了经常用查询法了解被审单位的无形资产管理情况和用观察法到现场观察无形资产管理工作外,还应有选择地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3 1 调查表法

调查表法是根据审计工作的要求事先拟好需要了解的问题,设计好调查表格,发给有关人员征求意见的方法。这是管理审计搜集审计证据的一种重要方法。可以用于调查有关内部控制系统的健个性、有效性;调查无形资产研究开发、创新及转化利用的经济性、效率和效果;调查交易活动的合理性和风险性。例如,调查如何利用企业品牌进行品牌经营,如何塑造企业良好形象,增加无形资产积累等。调查表一般设计成问题式,所以又叫问题式调查表。设计调查表时应注意它的必要性、可行性、准确性和艺术性。调查表可以发给相关人员,也可以发给全体职工;填表人可以署名,也可以不署名;填表时可以由审计人员现场填写,也可由被调查人填写。具体情况应根据工作需要而定。

3 2 流程图法

即用各种符号将某一种业务程序绘制成一张工作流程图的方法。此方法可用于反映无形资产管理工作中各部门的联系和程序。可以采用调查内部控制的流程图符号绘制,也可创意其他符号。但是,一个审计机构所采用的符号必须一致,以便于我们正确识别。

3 3 组织系统图法

即将被审单位的各级无形资产管理组织机构绘制成一张图,用以反映被审单位从上到下和各部门机构间的领导关系。这是审查被审单位无形资产管理组织机构是否健全,分工是否明确的主要方法。

3 4 金额法

金额法是将无形资产管理得失数量化,用货币数量来表达的一种方法,它是计算无形资产管理得失的一种算账法。如:计算由于决策失误而造成的损失,由于计划不当而造成的窝工浪费损失,由于领导层意见分歧而造成的损失等可用金额法计算。由于某项计划、组织、决策得当而避免了多少损失,获得了多少收益等,也可以用金额法表达。

3 5 评分法

评分法是将无形资产管理工作和管理人员素质划分成若干个部分分别评定分数,并计算总分,据以评价无形资产管理工作和管理人员素质优劣的方法。它是传统考核方法和科学考核方法的结合。运用评分法时,要将被审项目根据其特性划分为若干部分,制订出各部分的评分标准,邀请若干职工代表逐一评分,最后再将各部分得分相加得出无形资产管理工作或管理人员的最后得分,并据以作出审计评价。作到统一认识、统一标准、客观公正。

第8篇

二十一世纪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作为市场竞争的有力武器――无形资产已成为政府和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许多企业生产经营主要是依靠无形资产,如柯达、微软等公司,无形资产所起的作用远远超过有形资产。加强无形资产管理将成为全社会尤其是企业热切关注的重要内容。每个国家管理和企业经营都需要与现实需求相适应,保护和运用自身拥有的无形资产,加强无形资产经营战略的运用管理,确保民族经济长期持续稳定发展。

一、加强无形资产战略管理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科技进步与知识经济的发展,现代组织管理的重心从有形资产管理转向无形资产管理。无形资产管理,实际是对知识产权和人力资源的管理。其中知识产权是指从事智力创造性活动取得成果后依法享有无形的财产权,包括由发现权、发明权、商标权、专利权等工业产权和著作权。而人力资源是无形资产的源泉。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点就是对知识的管理。无形资产必须从战略高度加以经营管理才能获得长久发展。著名战略学家波特认为,企业在竞争中的优势,尤其是能长期保持的优势,实质上是企业某些特定战略环节上的优势。而现代企业能否具有这些特定战略环节上的长期优势,则取决于企业在相应的环节上是否占有独特的无形资产。如1964年成立的美国耐克运动鞋公司基于举世闻名的品牌和优秀的设计人员才能的这两项无形资产;控制产品设计和广告营销两个战略环节。而把生产制造环节则委托给其他公司。“耐克”迅速发展为世界最著名的跨国公司,就归功于其长期投资于无形资产、培养竞争优势和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资源的组织比以前更高效,使市场变化和波动性加大。原来管理是根据市场变化后的跟随反应管理,永远落后于市场变化,无形资产战略管理即对预前的策划管理则成为时展的客观需要。

探究知识经济条件下的无形资产战略管理问题,国家、部门、地区和企业、事业单位,对无形资产管理战略进行研究,并作出决策及其实施,无疑具有许多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加强无形资产战略管理研究,提倡开拓创新,能激励科学技术的飞跃进步;无形资产管理战略研究,有助于国家和企业调整管理方向和确定策略重点,促进经济的发展,有效提高经济效益;无形资产战略管理研究,为推动文教体育事业的发展营造健康有利的条件,能保障文教体育事业的发展;无形资产战略管理研究为社会事业的发展构建安定有序的环境,对社会全面进步具有积极深远的影响;无形资产管理战略研究,还能对无形资产理论与实务的研究和发展发挥很强的指导作用。可见,加强无形资产战略管理是现代管理的重中之重,也是当代管理者适应知识经济和实施知识管理的必然选择。

二、知识经济时代的无形资产战略管理运作过程

战略管理是指对事关企业兴衰成败的重大紧急事务的谋略及其实施的全过程动态管理。无形资产战略是指对无形资产的形成、利用、开发、效益和保护等作出的决定全局的、重大的筹划和对策,包括提出目标,确定实现目标的方针、方法和步骤等。无形资产战略管理是为创造和维持竞争优势,根据总体发展需要,对无形资产战略的内外部环境分析、战略规划、战略选择、战略实施及评价和控制进行管理的行为过程。

无形资产战略管理基本过程可分环境分析、战略规划、战略实施、评估与控制这四个阶段。(见下图)对组织未来最重要的四个战略因素是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SWOT)。无形资产战略管理过程中包含反馈与学习,必须根据实际需要经常修改或调整原先决策。

(一)环境分析,是从外部与内部环境中监测、评估与提取信息。外部环境分析的核心目的是寻找无形资产管

理环境的机会和威胁变量,从中了解无形资产管理的产业环境、国内环境和国际环境。内部环境分析的核心目的就是要寻找出组织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变量。

(二)战略规划,是组织为了更有效管理无形资产运营环境中的机会与威胁,根据自身优劣势制订的长期行动方案。战略预测是制定无形资产战略规划的第一阶段,要做好大量调查研究工作,选择发展目标,提出无形资产战略管理的初步预测方案。战略决策是第二阶段,要依照无形资产的多种预测方案,从不同角度对比思考各种方案利弊,确定发展目标,选择最优方案作为行动的指导。

(三)战略实施,是要推行发展目标,通过行动计划将决定的无形资产战略与政策落实在行动之中。在战略实施阶段,要确定实施的方针、方法、措施和步骤。组织制订的无形资产管理战略,关键在落实、制订实施规划。

(四)评估与控制,就是在无形资产管理过程中监测组织活动与业绩结果,其目的是通过必要的反馈比较实际业绩与期望业绩。其过程包括决定评测对象、建立业绩标准、测评实际业绩、对比实际业绩和标准、检查实施过程

和采取纠正措施等。

三、当前我国无形资产战略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一些管理者对无形资产战略管理的漠视,管理和技术层人力资本含量低,人才流动十分严重,造成无形资产大量流失。主要表现如下:

(一)无形资产战略管理观念滞后、意识薄弱。多数管理者沉溺于日常事务中,轻视或曲解管理现象相当普遍。无形资产的无形性和管理中过分关注稳健性,导致人们长期缺乏无形资产管理观念。主要表现在:商标注册意识和法律意识较弱;技术保密和专利保护观念不强。我国到1998年,共受理国内发明专利申请11.59万项,而自1985年起的14年里,我国向国外申请的专利不足3000项,我国14年里将11.3万项发明无偿地“奉献”给外国。有的企业轻视通过广告等营销手段提高无形资产价值,外国广告的强大攻势造成国内商标、商誉等不少无形资产间接流失。

(二)无形资产投资决策科学依据不足,经营决策未能着眼长远战略发展。在无形资产投资预测和决策中,对经营无形资产缺乏明确的目标。单位无形资产信息尚无完整记载,更缺少全国范围内的无形资产信息网。无形资产经营只顾眼前利益,没能从战略高度考虑企业长远发展。一些国外品牌企业为争夺更大的市场,通过合资、合作、收购国内品牌等激烈竞争,迅速占领原国内品牌占领的市场。如中国传统知名企业上海家化生产的“美加净”系列产品广受喜爱,商标曾被外资企业高价收购,为“露美庄臣”所代,致使企业利益长久蒙受莫大损失,最后企业权衡利弊以惨重代价购回。

(三)国内无形资产战略管理的研究力度和深度上还非常欠缺。目前无形资产战略管理有组织、有计划的研究不多,仅有少数研究部门、学校、企业、事业单位对无形资产战略管理进行个别研究,而缺少特定研究机构对无形资产战略管理进行专门研究。对无形资产战略管理研究的重要性体会不深,不清楚无形资产管理战略研究对国家经济、科技、文化、政治和社会等都有重大意义。在现有无形资产管理的研究中,仅仅对无形资产管理中的某类无形资产经营的近期研究,而没有远期的战略管理研究。

(四)无形资产管理战略法律制度、方法和理论亟待改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保护无形资产方面已制定出许多法规政策,但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为法规体系不健全、不完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企业为有形资产设置专门管理机构、配有专职管理人员、制定完备的管理制度,却没有无形资产战略管理机构、管理人员和管理制度。我国目前人力资本现状令人担忧。据1997年10多个城市40余家国有企业人力资本状况调查表明,30%企业只是象征性拨点教育培训费,年人均10元以下。一些管理者因顾及当期利润而减少研究和开发活动,影响企业长远发展。

四、推行无形资产管理的战略方法

鉴于无形资产战略管理研究意义重大,针对当前无形资产战略研究存在的问题,要重视对无形资产战略管理研究,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树立无形资产战略管理观念,强调无形资产的形成、利用、开发、效益和保护,重视商标注册。在WTO国际竞争机制下,必须强化无形资产经营战略管理;加强对我国高新技术企业中名牌产品、驰名商标认定与申报工作,提升我国名牌、商标知名度,增强我国高科技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要借助各种媒介宣传和教育,增强知识产权的自我保护能力;要切实树立起创新观、名牌观、人才观等战略观念,构建以无形资产为基础的核心竞争力。

(二)实施无形资产战略管理,建立无形资产管理国家创新体系。创新是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为此要提高创新能力,加大研发投入;设置管理无形资产专门机构,配备专职人员;发展企业文化,塑造企业形象。注重核心技术的研发与生产,创造自主知识产权或无形资产。运用知识产权制度使研发成果受到法律的保护,用专利产品占领市场和扩大市场。要积极推行观念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品牌创新和管理方式创新。近来美国福特、杜邦等传统企业提出打破平衡管理新思维、改革企业机制,建立企业任用、奖励和股权激励机制,使它们雄居世界500强企业前列。要建立健全由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知识传播和知识应用四个系统组成的国家创新体系,实施和发展无形资产战略,以增强我国竞争力。

(三)发挥政府管理职能,加强无形资产的宏观管理。为促进无形资产战略的实施,要健全无形资产的法律保障体系。根据市场经济发展趋势制定立法规划;规范无形资产的立法程序。建立健全我国无形资产法律机制,借鉴和启用无形资产的民事保护方法,尽快出台《无形资产流失责任处罚条例》。规范政府行为,克服部门和地方保护主义;加强市场监督管理,完善市场运行机制。建立无形资产经营外部监督体系,整顿现有资产评估机构,规范和保护产权交易及无形资产评估。应制定《无形资产评估管理办法》,不断制定和完善无形资产评估管理制度,加强中介机构管理。开展理论方法研究,加快无形资产评估人才培训,为社会培育高素质的评估专业人才队伍。

(四)制定实施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战略,重视人力资本投资。人才作为信息社会的财富象征,关系到企业成败存亡。要重视人才的选拔、培养和保护,加大企业人力资源投资力度。树立面向知识经济的人才观念,建立人才招聘、培养、任用、激励、考评一体化机制,重视对员工培训教育。如国际商用机器公司每年用于员工教育经费达7亿美元。大力培养引进各种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信任、关心、支持、照顾他们,使其内心真正愿意贡献聪明才智,以保持企业长盛不衰。重视知识资源和人力资源的管理,把好人才流动关,严防人才流动所造成的无形资产流失。强化激励和约束,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队伍综合素质。

(五)实施品牌战略管理,铸造组织文化,塑造良好形象。开发企业品牌、商誉等形象资源,已成为现代企业竞争的关键。要加强品牌保护,开发形象资源,树立长期竞争优势。将品牌意识灌输到每个员工思想中,加强与传媒大众多方沟通。企业文化作为无形资产经营管理的基础,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核心要素。为此要深入理解与确立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将企业文化渗透到具体制度中去;沟通和统一员工思想,以永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活力。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商标战、品牌战越来越成为市场竞争的焦点。如娃哈哈、四通、雅戈尔等企业相继导入CIS,使无形资产大幅增值,极大地促进了企业发展。为增强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要实施“名牌”战略,建立品牌经理制。实施CIS战略,即“企业识别系统”,通过重新设计企业理念、活动和视觉三大识别系统,塑造全新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