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精神病人心理治疗

精神病人心理治疗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9-18 17:19:3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精神病人心理治疗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精神病人心理治疗

第1篇

我院属农村县极精神病专业机构,从1973年以来,对精神病患者采取了“综合模式”的康复措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一、及时诊断与治疗

目前由于:①农村绝大多数农民中的精神病患者住院和就医难的问题还未解决,三至四级精神病防治网的工作落后于城市,由于人们对医学知识的匮乏,不认识精神疾病的前驱症状或早期症状。直到病人的生活工作、神会功能明显异常,已给家庭、社会带来干扰或困难时才来就诊,②社会上对精神病人有不可根治的偏见,.一但出现精神病,惟恐影响病人的声誉,使升学、就业晋升、婚姻等受到影响,家庭出现一个精神病人比出现一个流氓罪犯还要难堪,直到掩盖不住时才送精神病院。③基于农村文化水平低下,出现精神病后求助于迷信、占卜、宗教祈祷等活动。直到无法控制时才送住医院。因此精神病就诊时已不是疾病的早期和前驱期,而是疾病的中期或更晚些,因此对精神病的诊断必须力求准确有效。采用中西药针刺等综合模式的精神病疗法。尽快取代疗效,争取良好的予后。

二、心理治疗

通过应用药物和管理使精神症缓解后,采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治疗病人的情绪障碍和矫正异常的心理活动。从而唤起病人的积极情绪,改善与社会环境不协调的状态,开展心理治疗。采用个别心理治疗和集体心理治疗相结合。必须在充分了解病人心理状态和症状表现的前提下以不脱离实、以现实性通俗易懂的同情,支持、劝告、解释、评论等说理方式,以达到逐步消除患者异常情绪和顾虑,引导患者正确处理自己的情况和予盾。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树立生活的信心。

开展心理治疗,根据病人从入院到出院其心理状态的不同阶段采取相应的治疗方式。

入院初,由于生活环境的改变,经用强制手段使原有症状抑制而出现一系列的紧张心理反应,此期应以介绍医院情况和生活注意事项以同情支持的语言,清除紧张情绪,诱导病人疏泄内心痛苦,掌握病人心理活动规律。在期阶段。当药物发生作用。有的已出现付作用,这时要以个别心理坐谈,帮助病人认识和理解病态表现及共产生机制,讲解药物的作用性能和治疗中的反应,以减少因药物反而出现的紧张心理状态,并根据病人疏泄的内心痛苦以劝告解释的语言,引导患者正确对待和解决自己和社会不协调的予盾。后期,病已痊愈准备出院。采用个别和集体相结合的方式。让恢复期病人以现身说法进行坚持服药,予防复发和改变个人不良个性。提高病人与社会环境的适应力,以评论激励的语言引导其消除悲观情绪,奋发向上,有所作为,以此对抗社会上的歧视和不平待遇的不良处境,达到永不复发和减少复发的目的。

如:患者,王××,男,54岁,农民,一九领先五年六月入院患者因和邻居产生地基纠纷,经法院判决未达到个人目的,月余后价值千余元的牛又因病死,后来十六岁的儿子又患伤风死于××医院,接二连三的刺激使其患精神分裂症。患者咂烂××医院窗上的所有玻璃,大骂医生。日夜不眠,四处流浪,浪本院后,不时讲自己的不幸,不承认自己的病,怀疑自己有很多仇人,时而在谋害他和盼他倒下,患者意志增强,行动增多,目空一切,反对别人劝说,拒针、拒药常持物以示报复,经肌注氯丙嗪,口服氟辰啶醇症状缓解后,采用心理治疗:①初期,以同情、支持、附和的语言引导其诉说全部病因。②中期、以解释、劝告、上下左右作比较,引导其消除悲观情绪。正确对等自己的处境和予盾。树立从新走向生活的信心。㈢后期,以评论,激励的语言,决不让反对自己的人看了好看,激励其泰山压顶腰不弯,东山再起胜过别人的男子汉大丈夫气魄,十九天后患者主动要求出院。急于按排今后农活,决不让反对他的人看了好看,患者住院三周出院近四年再未复发。

三、生活环境与工娱治疗:

多年来精神病人的管理方式。一直是象劳教犯一样的关闭式。病人生活在高深墙院,铁栏护窗的狭小环境之中,生活多在护理人员的监护下进行,病人有一种患精神病就判无期徒刑,。与社会隔绝感。住院时间越长,与社会隔绝的时间也就越长,就越容易造成衰退懒散的残疾状态。

为了消除精神病人住院如住监时而想逃跑不良心理状态,我们实行完全开放管理,由自己家庭成员看护,医院配备灶具,自带被褥及食用品,恢复期病人可以护理人员和家属的指导睛,自己洗脸刷牙、打扫卫生,自己生火做饭,护理人员主动引导患者洗衣,洗脸、打扫卫生引导其参加工娱治疗、患者和医务人员谈笑风生,关系密切,患者院如在家,安心治疗,精神愉快,由于医院环境家庭化,使患者不至于一出院就复发。

患者家属从一开始就和医护人员配合参于护理病人。基本上掌握了简单的精神病管理,用药、监护知识,为家庭康复防止复发创造了条件。

工娱治疗是通过工作劳动、文娱。体育活动,以转移患者对病态体验的注意力从而减少和消除精神症状。改善情绪。增强体质。建立生活信心,提高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促使知病痊愈。防止衰退性残疾,我院地处农村,土地宽广。山坡有部分药材,我们利用这一优势,对生活懒散,卧检床少动,思维贫乏。情感淡漠的衰退性病人及兴奋亢进的躁狂发作者分别患者人格和心境的需要,按排他们担水、担粪、种田、种医、采药加工、集体游戏、收听乐曲、下棋、玩扑克,看电视等工娱活动。

工娱疗法的具体实施

1、医生根据病情下达医嘱参加工娱治疗

2、护理人员根据医嘱分别带领参加工疗和娱乐。

3、对于那些活动亢进。精力旺盛的患者带领担水、担粪、挖地等的较费力的体力劳动,跑步作体操,有破坏倾向的患者带领其挖药、劈柴,收听悔恨的泪广东音乐、作集体体操等。对于罪恶感明显的病例带领他挖地,锄地来弥补他们罪恶感的欲望,并带领他们打扑克,下棋、看电视,对于那些老怀疑不干净的强迫症患者带领他们打扫卫生、拆洗被褥,来弥补他们扫洗干净的欲望。

4、根据患者原来职业尽量按排与其今后生活密切相关的活动内容,尽可能使患者体验责任感,激发其主动参于自己所爱好的工娱项目。护理人员引导病人掌握劳动姿势和要领及注意事项。

5、组织劳动、体操、唱歌等集体活动,防止出现放任松散的局面,帮助患者在集体活动中加强与他人合作的人际关系。

6、工娱疗法每天根据各方面情况坚持2-4小时。

7、根据工娱疗法的进展、努力促使有益的角色转移,并尽早交家属副食工娱,增强回归社会的能力。

8、参加工娱治疗的患者病情稳定减少了复发,月终根据病人技术表现及贡献大小发给适当的奖励品,促进了患者参加社会生活学会了原来不会的或忘了的劳动技术,精神面貌发生了变化,表现活跃,情绪愉快,对未来生活充满信心。如患者邹高、霍县矿务局工作。息精神分裂症十年,多处住院时而复发,住本院后表现孤僻离群,臣床少动,动作怪异,参加工作娱疗法,学会了原来根本不会的农村劳动技术,残留症状全部消失出院二年再未复发。

四、行为矫正:狭义的行为疗法,是在消除神经症病人的病态情感行为,如强迫症、恐怖症等,这里所谈的行为疗法都是激励病人改变不良习惯啬正常行为和适应社会和能力。

1、先从生活行为技能训练入手,训练病人穿衣、系扣、叠被、洗脸、刷牙、打扫卫生、生火、切菜、做饭,并参加做操跑步、唱歌、看电视、收听广播、下棋、打扑克等文体活动。

2、学习行为技能的训练入物,每周4-6小时的集体学习,内容以文化知识、时事讲座、精神病的发病及予防、正常的行为模式,引导病人自我表现,自我对照,自我控制,看书、读报、讲故事并布置准备怎样摘掉精神病的帽子?你的理想是什么?准备怎样实现等作业。

3、就业行为训练入手,通过参加劳动,学会一定的劳动技术为重新回归社会作好准备。

4、从予防复发,使患者能够应付家庭、生活各种境遇的适应力入手,给予患者适当量的刺激磨炼。如训骂、恐吓,强制工疗,强制遵守作息时间,强制戎烟等。

5、各项活动采用记分奖酬、劳动文体、学习、卫生四项,四百分评分总结,两周四项满百分者方可出院。

如患者李XX,男,24岁,表现不语,不动不食,情感淡漠呆滞木僵,时而冲动,打人毁物,善于扒车,但起广西壮族自治区睡觉时说臂和腿不会打弯,人会自己脱衣、穿、吃饭也要其母喂,时而张口不合,说颌关节不会动,非要其母用筷子在上腭部点一下才会继续吃,上厕所不解腰带,常常往裤内小便,常视父母为仇人,打骂父母在外地住院四年,两次逃跑未好转,住入本院五天后,除药物控制外,并下行为矫正医嘱:①、强制穿衣、脱衣、喂饭,并暗示恐吓。②、引导上厕所正常小便,检查当日遵守时间表和生活自理情况。③、指导改变自己目前现状的责任感。两周后交其父母护理,住院24天出院七年再未复发。

五、回归社会:

第2篇

长期卧床者或病情较重者,首先应注意全身营养,根据病情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的膳食,鼓励病人多进食,生活不能自理者应及时喂食喂水,以增强抵抗力和组织修复能力。要协助病人经常变换,一般每2-3小时翻身一次,必要时可垫海绵垫或气垫褥;床铺要保持清洁、干燥、平整、无碎屑。伤口若有分泌物要及时更换敷料,若有大小便失禁、呕吐及出汗情况时,应及时擦洗干净,被服湿了要及时更换,衣物经常洗晒干净。不可使用破损的便盆,使用便盆时不可硬塞硬拉,必要时在便盆边缘上垫以软纸或布垫,以防擦伤皮肤。

经常性的按摩可增进局部血液循环,对预防褥疮有一定的效果。在此介绍红花酒精的配制方法及按摩手法,供大家参考:

1.红花酒精配制 红花具有活血通络,去瘀止痛功用。到中药房购红花6克,浸入50%酒精500毫升中1-2天,即可搽用。

2.全背部按摩手法 协助病人俯卧或侧卧,露出背部,先以热水进行擦洗,再以两手或一手蘸少许红花酒精作按摩。按摩者斜站在病人的右侧,两手从病人双侧臀部开始,沿脊柱两旁向上按摩(全手掌按顺时针方向均匀打圈按摩,力量要足够刺激肌肉组织),至肩部时,手法稍轻,转向下至腰部止。如此有节奏的按摩数次,再用拇指指腹由骶尾部开始沿脊柱按摩至第七颈椎处(后颈部)。

3.受压处局部按摩 蘸少许红花酒精,以手掌大小鱼际部位紧贴皮肤,作压力均匀的向中心方向按摩,由轻到重,由重到轻,每次约3-5分钟。如局部呈现褥疮的早期症状(局部瘀血发红),按摩时不要在该处加重压,可用拇指指腹作环状动作,轻柔地由近褥疮处向外按摩。

怎样护理心肌梗塞病人

老年人患急性心肌梗塞时,陪护者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注意让病人休息 一般来说,老年人发病的第一周应绝对卧床休息,避免不必要的搬动,卧床休息对于心肌梗塞病人而言非常重要。

让病人适当运动 起先可在床上做简单的肢体运动,如手臂、腿、脚等,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然后根据病人自身的状况,可离床在室内适当活动,但要注意活动时间。如果病人的状态较好,可考虑户外活动,但仍不能做剧烈活动。

注意病人的用药 心肌梗死的主要症状是胸痛,常需要一些止痛药以及麻醉剂,如吗啡等。但这些药物都能抑制呼吸中枢,加重支气管疾病,因此要慎用。如老年人出现精神混乱,不宜使用镇静剂。

监测生命体征 应每1-2小时为老年人测量一次血压、脉搏和呼吸。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予以治疗。

保持二便通畅 病危老年人应留置导尿,同时每天服甘油或蜂蜜,使粪便变软,防止便秘的发生。

饮食调整 每日做到少量多餐,多给患者食用清淡流质饮食,要限制盐和脂肪的摄入量,减少水分在患者体内的潴留,以减轻心脏负担。

保证患者充足的睡眠 若患者因病难以入睡时,可按医嘱让患者口服少量的镇静剂或安眠药促进睡眠。(红云)

不同环境的身体疗养法

1.温泉疗法:泉水的温度可使人体毛细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水的浮力和压力对人体有按摩、收敛、消肿、止痛的功能。因此,有皮肤、肌肉、关节、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等方面疾病的患者可以选择在休息的时间泡泡温泉。

2.海滨疗法:海疗学目前已成为世界上一门专门的学问。在气候宜人、光照强的海滨进行日光浴,最为合适不过了。有血液病、糖尿病、心脏病以及呼吸、皮肤等方面疾病的患者可经常去海滨度假。

第3篇

或许有许多精神病患者的家属很纳闷:为什么我的亲人一次又一次地犯病呢?

的确,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为数不少的患者刚出院不久病情又复发而住院了。精神病复发频繁成为困扰患者及家属的心头隐患。

那么,为什么精神病会如此频繁地复发,而作为患者及家属又应该如何来应对呢?

精神病的急性期通过住院期间的药物及其心理治疗常可获得不同程度的疗效,不少病人的精神症状消失即家属所见到的伤人、摔东西、胡言乱语、自伤等消失了。但这并不等于治疗的终止,因为精神疾病对患者人格、心理、社会功能等方面的损害,往往潜隐存在不具备专业知识的人很难发现。所以精神症状控制后的精神康复对患者的病情缓解、社会功能的恢复、减少病情的复发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精神康复中由于有的患者亲人往往缺乏科学、有效的指导而显得身单力孤、事倍功半,有的家属则对家庭精神康复不重视,病人出院后听之任之病人犯病了就往医院一送,此举无疑导致病情迁延不愈。

家庭康复护理的要点

1.充分利用家庭环境,创造康复条件。

2.主动与被动的结合,尽量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3.按照训练程序进行,循序渐进。

4.关注整体健康状况,适度把握康复进度。

5.定期与康复专业人员沟通,及时调整康复计划。

6.维护残疾人家庭的稳定性,使家庭成员的亲情成为康复的支持力量。

如何做好家庭精神疾病的康复

1.尊重病人的人格,切忌因为精神上的病态而歧视他们,对其疾病造成的种种表现给予体谅,在生活上多加照顾、体贴。

2.坚持药物维持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按时服药不可自行加药、减药、停药或更换药物。保管好药物以免病人大量顿服,病人在服药时应注意其有无藏药或吐药的现象。有的病人不易坚持长期服药,可在医生指导下肌肉注射长效注射针剂。用药期间如出现有点头晕、嗜睡、无力、口干、便秘等一般副作用无须特别处理。但出现肢体强直、震颤、斜颈、双眼上吊、吞咽困难、高热、皮肤及巩膜黄染应及时到医院诊治。平时应每半月到医院专科门诊复查一次。服药期间应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禁止上夜班防止出现睡眠紊乱;禁止从事高空作业、驾驶等危险职业。

3.让病人主动参与家庭生活,使其有讨论家庭事务和操持家务的机会,让其体会到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和作用。那种对病人小心翼翼,事事都不让他们参与的做法对病人的康复毫无益处、只会加剧他们的精神衰退而不利康复。只有充分地调动病有主观能动性和参与意识,适时地鼓励病人的良好行为表现才能有效地促进其康复。鼓励病人生活规律,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魄对于预防躯体疾病和精神疾病都是非常重要的。

4.帮助患者端正对疾病的态度:有的患者对疾病盲目乐观,认为出院了就万事大吉,存在侥幸的心理;有的患者则持消极悲观的态度,认为得了精神病好不了,见不得人,灰心丧气,背上沉重的包袱。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充分估计疾病给病人、家庭和社会带来的危害,积极与医生、家属配合,以正确的心态对待自身疾病。家属定期与患者一起参加由专业机构举办的精神卫生知识讲座,可以得到科学合理的指导。

5.帮助病人学会对付应激的方法:患者在病情好转后的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矛盾。而这些问题对愈后的患者都可能成为应激源,引起患者的应激反应,甚至导致病情的复发。因此如何帮助患者对付应激事件对预防疾病有着重要意义。首先应帮助患者学会暴露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指导患者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患者处理应激事件过程中,家属应给患者以鼓舞、支持,帮助他分析、评议其提出的各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分析各自的利弊,最后确定一最佳方案,并协助制定具体计划,督促执行。

6.促进患者进行人际交往。许多精神疾病患者主要表现为社会退缩、封闭自己,家属应主动地有目的地安排机会促进患者与人进行交往,参加社会劳动是促进患者恢复人际交往的最好办法。

7.注意安全管理,观察病情发展。如患者出现以下症状,应及时到专科医院就诊:情绪低落、悲观失望;烦躁焦虑、好发脾气;记忆力减退、工作学习效率下降;睡眠节律紊乱,日夜颤倒或失眠;出现自语自笑或出现短暂的幻觉;孤僻缺乏主动性,不与人交往,生活懒散。

心理疏导

心理疏导是家庭康复护理中的重要方面。由于社会上普遍存在对精神病人的歧视和偏见,给病人造成很大的精神压力,病人常表现为抑郁、悲哀、自卑等,性格也变得暴躁。对此,家属应多给予些爱心和理解,满足其心理需求,尽力消除病人的悲观情绪。病人生活在家庭中,与亲人朝夕相处,接触密切,家属便于对病人的情感、行为进行细致的观察,病人的思想活动也易于向家属暴露。家属应掌握适当的心理护理方法,随时对病人进行启发与帮助,启发病人对病态的认识,帮助他们从矛盾意向中解脱出来。

提高病人的自信心,消除其自卑感,同时对周围人群进行精神卫生宣教,使他们对精神病具有正确的认识,消除社会偏见,为病人康复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生活技能训练

康复期病人多少动,家人应鼓励病人加强生活技能的训练,帮助病人制定适宜的作息时间表,逐步开始有规律的生活,做到起居有节,饮食如常,睡眠良好,注意仪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听听音乐,看看电视。年轻力壮者可参加一些健身活动。切忌整日卧床,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无所事事的生活。

日常生活训练

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是恢复生活能力的最好方法。它包括饮食、洗漱、更衣、大小便自理、洗澡、家务劳动及外出散步等,在训练中必须有人照顾。应遵循病人参与和自理的模式,由家属协同病人制定治疗及康复计划,培养病人的兴趣,让病人讲出自己的价值观、经验、想法、目标,鼓励病人积极参与康复过程的某一阶段;指导病人自我照顾,使病人了解家属对他的期望,克服生活上的懒散、终日卧床等做法;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安排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内容如饮食起居、广播操、听音乐、看电视、家务劳动等,增强生活情趣,培养生活能力。与此同时家属应肯定成绩,给予鼓励,使病人相信自己的能力,树立信心。

个人卫生自理:帮助病人制定合理的生活制度,尽量由病人自己料理生活,家属可给予督促实施。督促病人自己整理被褥、床铺和打扫屋内卫生。培养其良好洗漱习惯,早晨洗脸刷牙,饭前便后洗手,梳理头发,睡前洗脚,不随地吐痰。保持衣着整洁,督促其每周洗澡,更换衣服、床单、被套,督促其理发及修剪指甲。

饮食护理:慢性精神病人的饮食护理原则是保证病人有足够的营养素摄入量,并注意营养搭配。暴饮暴食者应控制进食量,定量供给食品,督促病人细嚼慢咽。拒绝进食者应积极督促病人进食,实在有进食困难应给予鼻饲。兴奋躁动的病人应诱导病人在安静时单独进食。老年病人应在家属照料下进食。对有异食症状的病人如吃土、墙皮、树根者,应注意加强护理,不让病人有接触这些异食的机会。

睡眠护理:精神病人睡眠正常与否,与病情好坏或波动有密切关系。家属应经常向病人讲解有关睡眠的科普知识,帮助病人了解睡眠的生理功能和意义。教育和督促病人逐渐养成良好睡眠习惯,并为其营造安静的睡眠环境。帮助病人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表,午休控制在两小时内,其他时间不要过多卧床。白天为病人安排一些活动,如外出购物、看书、读报、家务劳动等;晚上按时服药,看电视不能太晚,保证每天有8~9小时以上的睡眠时间。睡眠障碍的病人,应及时按医嘱使用适量催眠药物,避免病人在睡前服用兴奋性药物、刺激性饮料以及进行可能促进神经兴奋的交谈或剧烈活动等。家属应观察和记录病人的睡眠情况以及失眠的症状,观察病人有无催眠药物或抗精神病药物的反应及其他副作用的产生,如皮疹、鼻塞、窒息等,发现情况及时送病人去医院就诊。

人际关系训练

精神病人病后存在不同程度的情感淡漠、行为退缩、依赖性强等不利于人际关系恢复的因素,周围人群也以新的目光看待病人,其中不乏偏见和误解。家人应帮助病人恢复原有的人际关系发展新的人际关系。家属、同事、邻居给以关心、帮助和热情。

根据病人实际情况,设立合适的目标,明确生活目的,鼓励病人参加适当的社会活动,如加入老年之家,社区青年协会等,增加保护性环境中的社会往来,帮助病人恢复兴趣和爱好,使其逐渐树立自我价值观念,并在活动中获得快乐和价值感,提高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

家属应与病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家属情绪与病人适应有关。当家属拒绝病人时会导致病人有罪恶感,认为别人对他是失望的,可以加重病人的焦虑,降低自尊,有碍病人的好转。家庭内环境的稳定保证了包括家属在内的家庭成员精神上的健康成长。因此,家属在对病人进行训练的过程中应保持耐心细致的态度,多以鼓励支持为主,不能丧失信心。

训练过程中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可先从简单的社交训练入手,如教会病人怎样主动与朋友打招呼,如何约亲属、朋友看电影、去公园、参观等,通过这些,适当的增加人际交往,循序渐进的提高社交技能。对病人的每一次社交活动都给予评价、分析和总结,共同制定下一个阶段的训练目标。如此反复进行,达到提高病人人际交往能力的目的。

职业技能训练

工作能力训练:首先应确认病人的个体能力、技巧和兴趣,针对个体需要给予训练和有效的指导。家属应协助病人重新建立、发展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做法上不能过急,原则上必须是逐步和量力而行。

第4篇

1.1科室主任应把医疗安全时刻放在第一位。医疗安全是科室之本,是科室之根,只有做好医疗安全的防范,才能使科室有良好的医疗环境,才能使科室向前发展,作为民营医院这点尤其重要。在人们的眼中,民营医院只是挣钱的医院,一旦出现医疗事故,往往会把事件放大,认为民营医院只顾挣钱,不顾病人的死活,由其在精神病院这点体现的更为明显,如社会流传,“精神病人是个草,死了就是宝”。所以作为科室第一责任人,就要把医疗安全放在首位,医疗安全是科室管理的重中之重,不能任由小的纠纷演变成社会上的恶性事件。

1.2精神病院的安全防范是民营精神病院的一个难题,也是各家精神病院研究的一个课题。因为我们不知精神病人下一步的思维是什么,所以防范往往无从下手。根据笔者的经验(,1)将科室按岗位划分区域,每一个上班的岗位做好自己区域管理,(2)按人划区域,将科室正副主任及护士长划分四组,每组分别负责管理一定区域,定时、不定时的巡视。(3)将患者进行划分,对病房患者进行合理安排,每间病房至少安排一名有自知力的病人,加以指导,使其能协助病房的管理,更加有效及时发现病人的异常。

1.3病区外的管理。目前精神科病房现有的医疗设备并不是很完善,许多精神病患者要到病区外进行各项检查和治疗,这是医疗事故及医疗意外的高发区,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带病人检查治疗时对每一位病人心中有数,症状掌握清楚。每次派工作人员前有带路者,后有跟随者,做到眼不离患者,将症状好的患者和症状不好的患者穿插排队,并派一名医师做好突发事件的应对。

1.4治疗是最好的防范。灌输全体医务人员防范是被动的,治疗是主动的这个理念。对于新病人做好精神检查,找到相关症状及各症状的关联。做好评估工作,选择有效的药物,对于兴奋、冲动和在院外有过肇事肇祸的病人,力争在7-10天内控制症状。

1.5做好精神病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精神病人发生医疗意外除个别由于兴奋、冲动而引起,大部分是由于心理问题引起。如不安心住院,担心家里的事情,担心经济问题,担心家里不接其出院等等。这就要求科主任督促下级医师对每一位患者的思想动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科主任本身对重点患者进行动态跟踪,每天带领相关医师或护士做好患者心理疏导工作,全面治疗患者,必要时请心理治疗师一起参与解决。

1.6做好家属的宣教工作,这点尤为重要。很多家属认为患者放在病房不能出去,就像进入保险箱。其实不然,由于患者长期住院不能和外界接触,有些生活用品家属会有意或无意的带到病区,这便增加了病区的不安全因素。因此做好家属的宣教和安全检查工作,取得家属的配合,能大大降低不安全因素。通过以上几方面的管理,本科室连续两年没有发生过一起医疗意外事件。

2.科室经济管理的作用

2.1加强科室的收入管理

民营医院没有政府拨款,一切开支均要靠自己挣,医院总体经济指标由各科室完成。科室分为收入科室和非收入科室。本科室作为收入科室承担医院经济运转的重要科室,为此如何提高科室经济效益是医院总体经济效益的具体体现。

2.1.1缩短病人的平均住院日,一方面减少了病人的医疗费用,一方面增加了科室收入。缩短病人的住院日,加强了病床的利用率,在现有床位的限制下,缩短病人的平均住院日,等于使一个科室收住院的病人变成一个半或两个科室,无形中增加了科室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本科室平均住院日小于42天,床位使用率一直在130-150%之间,工作强度还是很高的。为了控制病人总体费用,根据医院总体规划,参考当地物价上涨指数,下达科室平均费用允许上限,并将指标分配到每个医师,作为科室考核目标。

2.1.2限制药品收入比例。根据医院的总体目标,下达科室药品比例,增加各项检查及治疗所占的比例,提高含金量。其中药品比例有两部分,一是药品比例占总收入的比例;二是进口药占全部药品的比例。进口药和国产药治疗效果相当时,鼓励先用国产药,以降低病人药品费用,能用医保药品目录的药品坚决用目录药品,降低病人家庭负担。本科室为治疗科室,药比为18%,进口药比为15%,通过以上限制较好的增加了科室的收入。

2.1.3杜绝不合理收费和乱收费。对住院病人尽量单一用药,减少联合用药,通过减少联合用药,病人的副反应减少,从而减少辅助用药,继而减少病人的费用。对于每一项收费严格按照浙江省收费标准进行收费,每天安排副护士长对科室的费用进行清查,对出院病人费用进行核查,从源头上杜绝不合理收费和乱收费现象。每年市社保和医保部门来科室检查,从未发现本科室有乱收费项目,受到上级部门好评。

2.2降低科室成本

2.2.1科室的支出费用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直接费用包含卫生材料费、消毒材料费、人头费、资产折旧费及大小维修费用。科主任作为第一管理人员,头脑一定要清楚科室的这些费用。根据病人的多少、床位的使用率决定管理措施,指派专人负责管理,根据实际情况控制每天的费用,对超出的费用给予经济处罚,结余的根据情况给予奖励。奖是拉着他往前走,罚是推着他往前进。

2.2.2间接费用。科室的水、电、办公用纸等,这一类的支出费用较难管理,平时多提醒大家,提高节约意识,并指定专人分区、分片负责病区的水、电。做到按时按开、关灯,在规定的时间内让患者洗漱,实行军事化管理,并定期定点由科室专人检查。办公用纸做到专纸专用,废纸多次利用,正反两面利用,让科室的人员懂得节约就是增加效益的理念。

2.3科室人员管理。科室的人员管理分三部分:医师的管理、护士的管理、护工的管理。一个科室的运转取决于三方面的协作。三方面即有单独的工作时间、工作范围,又有相互依赖相互协作的部分。如何协调好三方面的力量是一个科室管理的成功体现。是龙就给他一片天空,是蚯蚓就给他一片土地,这就要科主任有较高管理的艺术。科主任就是一个添加剂,一个剂,要发挥好科主任的助推和作用,才能使科室高速并有效地运转。

2.3.1医师管理。民营医院的医师来自全国各地,五湖四海,尤其是高年资医师都是拿来主义,来到科室就要让其发挥作用,有些医师在公立医院体制下长久工作,刚开始很难进入高强度、快节奏的民营医院工作方式,他们的心态就是到这里工作为了挣钱,对科室的一般事务性工作不积极。这就要求科主任用最快的方式,最简单的工作方法,将民营医院的管理理念和工作方法灌输给他们,让他们知道老板不只是把我们当作挣钱的工具,更是给我们创造展现自己才能的平台。对于刚来的下级医师,他们就像一张白纸,我们如何将医院的宏伟蓝图灌输给他们,让他们有主人翁的意识,只有当他们知道自己是科室的一员,科室及医院的发展离不开他们,他们才能自觉的融入科室,成为科室发展的保证及后备力量。

2.3.2护士管理。护士占科室人员比例最高,也是工作量最大的群体。护理工作比较繁琐,要发挥护士长的作用,不能凌驾于护士长之上,也不能认为护理工作与医生无关,就放任自流。科主任有义务协助护士长管理好护士,按照各自的岗位、职责发挥各自作用。是金子总是要发光,要善于发现她们的亮点,鼓励她们勇于承担工作压力。由于护士年龄偏小,有工作热情,但工作经验不足,尤其是对精神科疾病临床症状不了解,观察病情不到位,安全防范意识不够,有时甚至受到病人的攻击。为此科主任要加强护士相关业务的学习,带领护士查房,让她们认识精神科病人的特殊性,做好防范工作。

第5篇

“这些年你是否有点累,微笑中带着几分疲惫……”这首带着几分无奈、忧伤的歌,在不少都市人的心中引起回响,“活得累”已是都市人一种相当普遍的感受。就都市人的心理健康状况问题,记者日前采访了著名医学心理学专家张理义

一组“惊心动魄”的数据

最近,在全国第三次精神卫生工作会议上,中国人民心理疾病防治中心主任、第102医院副院长、国家卫生部心理咨询专家张理义教授,向记者提供了一些权威性数据:截至目前,我国精神疾病发病率已由20世纪50年代的2.7%上升到13.47%;抑郁症患病率为10%~15%;重度精神病人的总数已达1600万;全国自杀死亡率由8.5/10万上升到22.2/10万。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20年,心理障碍占中国所有疾病的比例将提高到17.4%,而且它将成为导致死亡和残疾的第二原因。张教授还介绍:仅102医院的心理咨询及心理科,迄今诊治过的心理障碍患者人数已在13万例以上,而且有逐年上升的势头,其中市区人员占到五分之三。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目前至少有6亿人存在心理问题,日益严重的心理疾患正在引起人们的关注。

熟悉一个看似熟悉的概念

人们传统观念中的精神病,是指“重度精神病”,它的发病率目前为1%,而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心理障碍患者大多是指“亚健康”者。也就是说“亚健康”者多数为心理障碍者。目前医学界给心理障碍下的定义是:因各种生物学、心理学及社会环境因素影响,致大脑功能失调导致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等活动出现不同程度障碍

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

看看身边的人

据记者从张理义教授处了解,某市商界一位十分有名的“女强人”每天靠服“忧克”方能工作,原因是心理压力太大。据说其退休后得了抑郁症。

某大学三年级学生,不堪学习的压力,感到活得没有意义而跳楼自杀。

某公司团总支书记因企业兼并,自己也在分流人员之列,得知消息后,傻笑了3天,父母不得不把他送进102医院。

一位个体老板,因企业运转不灵,时常噩梦不断,对一切丧失信心,不得不求助心理医生。

某企业的高级工程师,退休后,为子女的再就业四处奔波均无结果,子女还能面对困境,可她却焦躁不安,整夜不眠,全身乏力等,很快便得了焦虑症,本来就不太称心的家庭又平添了几多阴云。

另外,城市中,接受心理咨询的“白领”人士日益增多,心理咨询热线成为他们“减负”的良药。

听听专家的分析

据张理义教授分析,社会转型为各种心理障碍的产生提供了温床,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导致就业难的社会矛盾,以及都市人日益增大的工作压力,利益格局不平衡导致的人际关系紧张,这类问题是以往传统农业经济社会所没有的。转型期的人一旦不能正确面对和处理这些新的矛盾,心理问题及变异就很容易产生。

目前,心理障碍患者急剧上升大致有6种可能:

(1)现代意识的增强,文明程度的提高,人们不回避病史,愿意暴露病史以便寻求积极的治疗,这是人们对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认识提高的结果。过去,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是一个人一个家庭乃至一个家族都十分忌讳的疾病。

(2)社会变革所造成的工作、学习、生存的压力加大的缘故。

(3)现在独生子女多,独生子女大多任性。家长给予的关爱太多,挫折太少,造成个体的心理承受能力弱,现在中小学生普遍存在这种问题。

(4)人际间的交往减少,人是群聚的动物,需要交流,现在交流的对象、空间不多,人与人之间交流太少了,有时甚至是冷漠。

(5)人的寿命在延长,老年人心理障碍是一个被遗忘的角落,老年人孤独的心灵需要安慰、需要陪伴,他们闲暇时,往往一个人独处。俗话说,闲者生非。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26亿,占总人口的10%,我们已进入老年型国家行列,我国老年痴呆和抑郁症的发病率正逐渐增多。

(6)低收入者,生活困难群体,大部分是流动人口,他们漂泊在外有一种无“根’的漂泊感、沧桑感乃至自卑感,经常造成心灵的不平衡,其中也包括一些人格障碍的人群。导致心理障碍的常规因素包括负性的生活事件,躯体健康状况,心理素质差,工作生活的快节奏,以及都市化、城市化过程中的角色转变等。

张理义教授认为,患心理障碍并不可怕,除了药物治疗外,要学会合理的宣泄,要提高对自我的认识,对一些不合理的生活方式要加以纠正,学会把压力转移,俗话说“将压力变为动力”,就是一种很好的尝试。注意科学用脑,降低期望值,对防治心理障碍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你的心理健康吗?

最后,张理义教授还提出:看看“亚健康”的各种发病状态,我们可判断一下自己的心理是否健康?

强迫症:是一种神经官能症,主要表现为强迫动作,即重复出现一些动作,自知不必要又不能摆脱。

焦虑症:面对困难或有危险的任务,预感到将有不利情况或危险发生时,主观上会有焦虑发生,如果程度严重,原因不明,且延续时间较长,则为焦虑症,表现为紧张不安、恐惧预感、易惊、头痛、失眠、胸闷、心跳、出汗、手抖、阳痿等。

第6篇

〔关键词〕绘画;投射技术;房子-树-人;儿童心理辅导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09)03-0011-03

一、理论背景

图画是最有效的直达人内心的工具之一。早在20世纪40年代,通过绘画可以确定一个人的情绪和人格特征已成为业内人士的共识,绘画可以投射出人的心理状态的观念深入人心。绘画不但能反映内部心理现实,而且能表现绘画者的主体经验。随之,“投射性绘画”的术语开始出现,绘画投射测验也应运而生。为了评估人格,在心理学和精神分析领域的文献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绘画投射测验,在1940年至1955年这段时间内,出现了大量使用绘画投射测验进行的研究,投射的方法不仅包括绘画,还包括句子完成测验、图片测验,如罗夏墨迹测验、主题统觉测验以及词汇联想测验等。

绘画测验的形式和种类很多,我们可以根据测验的表现形式、内容和各测验的目的等来进行分类。在临床心理学中,常见的有这样几种类型:以智力测验为目的的“画人测验”;以获得有关人格特点方面信息为目的的测验――考克(Koch・K)的“画树测验”、巴克(Buck・J)的“房―树―人测验”;以了解人际交往能力和心理、病理等方面问题为目的的“ 家庭活动画测验”;为了了解视觉运动功能、脑功能状态的“本德格式塔测验”;以了解潜意识人格问题为目的的“景物结构化测验”。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巴克(Buck,1948,1966)的“房―树―人”(House-Tree-

Person,HTP)测验是较为著名的绘画投射测验。巴克率先在美国《临床心理学》杂志上系统论述了HTP测验,后被世界上许多国家引进并加以推广应用。这项测验是作为智力测验的辅助工具开发出来的,任务是画出一间房子、一棵树和一个人,因为这三个物体为每一个儿童所熟悉,包括年龄很小的儿童,而且这三样东西可以诱发儿童的联想,并可能将联想投射到绘画上。巴克曾说:HTP测验能激发儿童有意识的联想和无意识的联想,儿童画出的人、房子和树或其他内容可以反映儿童的人格、知觉和态度。房子能反映家庭或家庭成员的相关信息和问题,树能表现儿童心理发展和他们对环境的感受。咨询师可通过分析儿童画出的房子、树、人的特征以及画的细节比例、透视、颜色使用,对所画的形象进行评价。乔莱斯(Jolles,1964)对房―树―人图画的各种特征进行了收集整理和描述。哈姆尔(Hammer,1971)把房―树―人的技术应用在临床中。

考皮茨(Koppitz,1968)提出了儿童绘画发展的评分体系。她认为:“儿童最了解的人是自己,因此儿童画的人就成为内部自我及个人态度的肖像。”她还使用图画作为投射任务探查儿童绘画中所表现的情感问题的特征,她把沙利文的人际关系理论作为自己研究的基础,更注重儿童对自己的看法和那些对自己有着重要意义的人物的看法以及儿童对问题冲突的态度。考皮茨的思想代表一种更为“注重现实”的观点,在分析心理发展、人际关系和情绪因素的同时,更注重分析儿童当前的心态和感受。柏恩斯和考夫曼(Burns&

Kaufman,1970,1972)发展了动态家庭图,要求绘画者表现“全家人一起做什么事情”,以增强图画的动态性,由此可得到更多家庭成员互动的信息。

对绘画的解释系统有很多,大致有:1.巴克的解释系统。有质的解释,也有量的分析。2.乔莱斯(Jolles,1971)的解释系统。乔蒂斯简化了巴克的解释系统,理论基础是精神分析学,善长运用心理动力学的观点来解释绘画中出现的各种现象。3.汉默(E.F.H,1958)的“象征解释”系统。他认为房子是唤起与家庭生活和家庭关系有关的情感的居所,对儿童而言,自我与双亲、兄弟姐妹的关系会显示出来;对成人,则可能反映当前主要的环境背景及与配偶关系的质量。4.本斯(Bums,R.C。1987)的房―树―人动力绘画评分系统。通过分析被试表现在绘画中的风格、方式、行为,了解其情感、自我概念、与他人的关系等特征。

在我们的心理咨询中,大多数治疗技巧是针对成年人相对稳定的结构化人格和自我而形成的,而儿童的人格还处于发展变化的状态之中,自我意识不成熟,认知能力较低,焦虑很容易被激发。儿童倾向于用直接的行动和游戏来外显他的愉快、焦虑、混乱等,而绘画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他们通过绘画,能表达出他们用语言无法表达出的内心深处的情感。研究者基于这种观点,设计出绘画投射测验。绘画提供了一种手段,可以让儿童表达出用文字无法表达的信息。实际上,大部分心理医生并不是利用儿童画进行诊断,而是利用儿童绘画进行治疗,他们认为儿童画是一种交流的手段,而不是专用来评价、诊断或评估儿童的一种方法。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儿童绘画本身并不是一种诊断或评价方法,而是一种活动形式;这种符合儿童年龄特点的活动,能使儿童把自己的某些经历通过画面表达出来。

二、操作综述

“房―树―人”绘画测验操作使用的白纸一般有两种规格,一是巴克介绍用的4张约20×22厘米的白纸,其中3张分别印有“房”、“树”、“人”三词;二是更多人使用的标准的22×28厘米的白纸。这两种不同规格的白纸使用起来效果是一样的,有人做过研究,发现并没有什么显著差异。学者们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分三次描绘三张图形对被测者的心理压力较大,于是将房子、树、人三项合画于一张纸之中,不仅能大大减轻被测者的负担,扩大测验对象,提高成功率,而且能简捷有效地探测被测者的人格特征。这就是统合型HIP测验(Synthetic House-Tree-Person Technique )。

在测验中,主试首先要求被试画房子:“请拿起一枝铅笔,请你尽可能画一幅房子的好画给我。你可以画任何一种你喜欢的房子;而且,只要你愿意,你随便画多久都可以。要尽可能画一所好房子。”后面关于“树”、“人”的指导语与此相同。主试应当注意每一幅画完成的时间。

完成这些画后,主试必须就一系列问题对被试进行询问。如:

房子有几层楼?它是木房、砖房或其他?它是你自己家的房子吗?在画的时候,你想到了谁的房子?你想自己拥有这房子吗?为什么?......

这树是什么种类?树大概多大了?树活着吗?这是一棵健康的树吗?你为什么会有这个印象?这是一棵强壮的树吗?你为什么会有这个印象?这棵树使你记起谁?为什么?.......

这个人是男的还是女的(男孩或女孩)?他多大年龄?他是谁?他是朋友、亲戚,还是其他人?在你画图时你想起的是谁?他在干什么?他在哪里?他在想什么?这个人给你什么印象?这个人快乐吗……

按巴克的说法,这些问题并不是僵化的、一成不变的、标准化的问题,而是用来作为一种刺激,进一步揭示被试的情绪反应。通过这些询问,让被试有机会去“定义、描述、解释其画出的物体和他的环境”。

根据伯斯(Robert,1987)的观点,房屋代表我们的生命实体,树象征着生命的能量、能量水平和能量的方向,人代表着自我形象。因此,对整幅图的分析,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整体上的分析。画的主要故事是什么?对画面的感觉,包括其画面的大小、笔画的力度、构图、颜色等。

二是看房屋。色调如何?开放还是封闭?房屋是稳定还是摇摇欲坠?豪华还是简朴?

三是看人。这人正在做什么事情?画中人物的主要情绪?强调的部位和缺漏的部位?人物之间互动怎样?

四是看树。这棵树的生命力如何?树冠、树枝、树叶、树干、树根分别有什么特点?是否有果实?是否有小动物?

五是看房、树、人三者之间的距离。三者的空间位置和相互距离怎样?三者在整个画面中所占的面积哪个最大或最小?人与树、房有互动吗?

六是看有没有附加物。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可以作动态分析,也可以单就某方面进行重点分析。

例一:

画面中的房屋在画的上部,缺少应有的地基即安全感。门是关着的,与外界交流少。屋顶是尖型的,表明作画者内心有一定的冲突。许多研究者给予烟囱多种象征意义。此画面没有烟囱,作画者可能缺少家的温暖。最值得关注的是房屋里的两个人:家长正在用棒子教训小孩,房屋的侧面窗户下画了一个骷髅,还有骨头堆成的两把叉,表明作画者正处在较严重的情绪冲突中。

例二:

树冠和树枝优美、比例恰当,代表一个人发展的平衡。树冠与树枝的变化程度、大小、形状传递着成长信息以及与环境的关系。树干上的疤痕是成长过程中受到创伤的标志。图中的树占据了整个图画,树冠很大,表明作者有强烈的成就动机和自豪感。树上的果实多少大小代表成就欲望、希望目标等。这棵树上没有果实,说明绘画者尚未设立可实现的目标。

例三:

人物画中女性特色明显。画中出现全身且有脚,说明绘画者自我意识清楚、自我整合良好。人物眼睛很大,强调通过眼睛来获得外界信息,用感性的方式来了解世界。肩膀较方,表示肩负责任,或争强好胜。但画面中四肢显得不成比例,手部腿部不明显。手是用来制造工具、掌握工具的重要部位,手最基本的含义是代表行动力、做事情的决心,腿和脚最基本的含义是表示踏实和稳定。联系例二的“树型图”我们看出这是一位有强烈的成就动机,但行动力不够的女生。

例四:

在绘画早期投射测验中,最具影响的要算玛考文的个体在人物画中内在心理的投射研究。她认为画人表现了绘画者的冲突特征、防御机制、神经症以及病理学特征。她为画出的人物的各个部位(比如纽扣、口袋、烟斗等)以及画面的其他细节赋予了图画特定的象征意义。

树冠的线条为直线,代表自信、果断或固执;树冠往一边倒,表明绘画者有一定的压力。

人物画中,人物脖子稍长、细,表明作者有一定的依赖性,有出人头地的愿望;无手,表明行动力不够。人物的显著特征是肚子大、向外突出,儿童画在某方面突出有多方面结论,疾病、欲望、创伤皆有可能。罗恩菲尔德发现,如果儿童对人物形象的某一部位不断夸大或歪曲,往往是因为儿童的此部位不正常或有障碍。

三、操作反思

房―树―人(HTP)绘画投射测验在实际的应用过程当中,有助于人们了解被测者深层的动机、情绪和性格倾向等,从而提高心理诊断的效果和准确度。该测验既可以用于群体测试,又可以用于个体测验;亦可以作为人群中有关精神健康的普查筛选工具,还可用于门诊临床以及住院患者的心理诊断,此外还是调解夫妇关系、亲子关系,治疗和矫正不良青少年的手段,甚至可利用其艺术疗法的作用,促进精神病人的康复。

房―树―人投射测试最初的研究是放在儿童身上的。儿童绘画是儿童心理发展中一个既充满魅力又具有挑战性的研究领域,它的独特性就在于绘画中所蕴含的儿童的思想与活动,会受到年龄、社会背景以及儿童绘画情境等因素的影响。我们只要关注儿童绘画的多维特征并尊重每一个儿童在绘画中表现的独特性,就可以加快对儿童思想、情感和观念的探索。通过案例辅导,笔者感到恰当地运用“房―树―人”图,并认真分析儿童的表现,将有助于心理辅导者探究儿童的内心世界,尤其是社会关系和社会支持范围内的情感体验,有针对性地实施辅导。儿童画为我们理解儿童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绘画的投射性测验尽管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存在信度方面的问题而遭到质疑,局限性、不足之处仍然不少,不少认识仅限于临床观察经验。临床心理专家指出,绘画技术应用起来很便捷,但对其的解释应该谨慎:一是由专业人员来解释;二是对作画者本人的解读很重要。只凭书本上的标准就去给别人测验、解释,是一种不专业、不严肃的做法,对当事人的帮助是有限的,有时甚至是无益而有害的。最后要说的是,图画中所显现出的分析结论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每幅画都是动态的,把单独的元素抽取出来进行解释,很容易犯错误。

总之,房―树―人(HTP)测验由于它的直观、简捷、易于操作而被很多心理学家应用于临床,在心理诊断当中起着独特的作用,并不断发展完善,尤其在学校心理咨询领域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美】cathy A ,Malchiodi 李,刘晓庆译.儿童绘画与心理治疗――解读儿童画[M].北京:中国轻工出版社.

[2]严文华.心理画外音.上海:上海画报出版社.

[3]【美】Morton chethik著,高桦、闵容译.儿童心理治疗技术――心理动力学技术[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