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18 17:19:3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电子商务技能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据国际电子商务师认证委员会(中国)研发中心的调查显示: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对口率还不足20%。而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却很大,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和智联招聘统计,未来几年电子商务人才缺口达280万。矛盾的根源在于学校教育现状与企业需求有一定差距。繁重的科目、低效的教学导致学生理论知识不系统、专业知识不精通,较弱的动手能力使得他们不能适应一线企业的需求。而通过举办技能竞赛显然对中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技能竞赛的意义
为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广东省决定从2009年起每年举办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并形成定期举办的长效机制,这标志着我省“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的制度设计基本形成。技能大赛制度的建立,将发挥检查、选优、引导三种功能,其中引导功能是最重要的功能。通过技能大赛制度,引导教学内容的选择、引导实训方式的改革、引导课程模式的更新、引导育人理念的确立。作为职业类的学校,定期举办技能竞赛能够在各个方面调动广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动手实操能力和良好的竞争意识,对于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具有广泛意义。
二、技能竞赛促进课程改革。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笔者在去年学校组织的技能竞赛中,开设了网店经营、网络麻豆大赛、博客大赛三个新颖的网络竞赛,让学校师生受益匪浅,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推进了课程改革创新的进行。
1.促进教学方式的改革
教师在电子商务教学活动中,要以创新为基础,摆脱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式。授课过程中应注意处理好灌输与引导、讲授与讨论、讨论与项目实习相结合、教材与实验以及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相结合的关系。一方面要增加课程的知识广度,尝试多种教学方式的交叉应用。如课堂讨论、师生互动、网上论坛等;另一方面要探索其他教学形式,可以完整地模拟B2C、B2B、C2C的整个交易过程,学生可以选择消费者、商场经营者、产品供应商、运输配送企业、认证中心或银行等角色进行模拟。对于网络发展迅猛的今天,利用现成的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网站来进行电子商务实验或许是更贴近社会、贴近企业的实训方式。
2.促进课程体系的更新
为社会培养技术实用型人才,这也正是举办技能竞赛的目的之一。目前中职校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设置有两个主要缺陷:一是没有进行专业的市场调研,自以为是地设立课程;二是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脱节,还仅仅停留在简单的模拟操作阶段。在新形势下,我们要对所学课程进行整合,结合学校特色,努力开创电子商务专业的优势。教学计划安排以实践为主,理论为实践服务的特点,提高实践教学环节在教学计划中的比重。科学的电子商务课程体系应由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及综合实训组成。
以我校为例,这两年,电子商务教研组一直在积极探索电子商务课程体系的改革,结合社会实际,逐步形成了以网络营销、SEO、网页设计、信息检索等为核心的课程体系。由于经验的相对缺乏,这些课程之间在教学上相对独立,没有形成较好的连续性,而这些都是动手性相对较强的课程,不少学生表示开始了新的课程学习后前面学习过的课程知识就会渐渐遗忘。而通过技能竞赛的开展,很好的将这些课程在不同层面上统一起来。在去年的学校技能节中,电子商务教研组开展了网店经营、网络麻豆、博客评比三项竞赛,这些竞赛让参赛的同学对所学的专业知识有了一个综合性的结合。以网店大赛为例,学生在淘宝网上开始网店并进行经营。开设网店。是电子商务基础涉及课程内容:网店的商品图片,需要经过拍摄再后期处理,巩固了学生们的Photoshop处理技能;网店的装修,需要运用一些Flash技巧和设计理念,让学生们在广告动画设计和版式设计两门课中学得的知识得以实际应用;网店的推广,利用到网络营销、SEO推广、信息检索的课程知识;与客户的交流,让学生们学过的推销技巧、客户关系管理得以实操;商品的各类配送,又涉及到物流基础课程知识。
3.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对于处于中职阶段的学生,他们的争强好胜心理还是非常强的,都希望能在技能竞赛中一展身手,获得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所以在报名参加竞赛后,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课堂的学习气氛非常浓厚。另外,虽然负责竞赛的老师定期对参赛学生进行培训,但是要想真正在技能竞赛中脱颖而出,课后的自主操作更是不可缺少的。在这段时间里,学生们原本花在网络游戏和聊天上的课余时间都被利用到对自己的网店、麻豆图片、博客内容的编辑处理上,在充实课余生活的同时更强化了各项技能。另外,在竞赛过程中,参赛的学生也逐渐发现自身专业能力与网络时代企业各岗位要求的差距,找到了学习的新动力。
4.促进教师综合能力的提高
教师平时多关注与自己的某项专业,而要想指导学生在技能竞赛中能有较好的成绩,仅有某一项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为了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参赛学生的整体水平,作为负责训练的老师也不得不广泛收集资料,积极学习,不仅高效地完成,了学生参赛的任务,也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各种知识,从而提升了自身的专业水平与实践能力。经过技能竞赛,教师们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形成师生同赛、教学相长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格局。
三、机遇和挑战
目前,从全国到省市都掀起了技能大赛的热潮,技能大赛促进了职业学校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和创新。职业教育水平不断提高。作为电子商务专业的教育,中职学校应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较强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能对商务网络信息进行基本维护,保障企业网上营销的运营和网络交易实施的技术型和商务型实用人才。要处理好理论教学、实训教学和技能大赛的关系,理论教学为实训教学做准备,实训教学为技能大赛做准备,而技能大赛又促进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理顺这个关系有利于人才的培养。
在新的形势下,企业对于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日益加大,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培养迎来新的契机。以淘宝网为例,按照目前淘宝发展速度,未来的几年内,对通过淘宝创业或利用淘宝及阿里巴巴平台为企业服务的电子商务技能人才的需求将会突破100万人,如此广阔的就业空间对于处于困境中的电子商务教育可谓是如鱼得水。但这同时也给我们电子商务老师带来挑战:在技能竞赛后如何令学生保持活跃的学习积极性;如何把握时代的契机,深化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式改革,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出能够胜任企业电子商务相关工作的学生,教师们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何宏贵,何建民,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研究[T],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7(10).
[2]江文,浅谈中职电子商务“以做代学、以赛带练”的教学方法[T],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8).
1、培养方向及定位不明确。目前整体高职院校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仍是一个简化版本科的培养模式,涉及面广、综合性强,什么都学,但学不精,不实用,没有针对性的细分和定位。怎么样按市场需求来具体定位培养方向、目标、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案,怎样结合实战来实施,相关研究非常缺乏。导致学生毕业后对于电子商务行业难有明确的职业方向。
2、高职院校的电子商务专业师资力量薄弱,实践环节缺乏。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师大部分是从计算机或经管类专业毕业的研究生,本身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都比较匮乏,难以有效的指导学生。目前,各大院校的实践教学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校内建立软件仿真实训室,通过电商教学软件模拟实战操作。而现实中电子商务运营环境相比模拟环境而言,复杂多变,且电子商务技术发展非常快,模拟软件如不能及时更新升级,将很快与实际电商操作环境产生很大差距。二是校外企业实习实训,通过校企合作,联合电子商务行业企业建立校外实训基地,让学生实战实习实训。但是,目前专门从事电子商务业务的企业并不多,人员需求也较有限,主要为小微企业,学校建设校外实习基地也有一定的难度。对于学生来说,还存在着眼高手低的现象,难以踏实地完成实训实习任务;对于企业来说,由于成本、项目进度、实习的周期性和管理等原因,他们也不大愿意接收大量的实习生。
3、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很多学校所开设的专业课程中,过于侧重计算机技术类课程,商务类课程偏少。另外由于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完善的电子商务理论知识体系尚未形成,系统性不强,实战技巧知识多但较碎片化,并在实践中不断快速更新,这也导致课程体系经常落后于电商行业发展的需求。由于缺乏对电子商务实际应用的理解和相关行业发展数据,高校人才培养与电商企业需求严重脱节,直接导致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随意性较强。
二、基于高职院校角度改进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
1.结合区域经济明确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市电子商务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一定要立足经济,来确定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教育的办学方向和规模,围绕产业结构及其趋势来设置和调整专业。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目标的确立应立足于城市圈,结合相关行业、企业和社会需求,从实地调研结果出发,培养企业电子商务运营、网络营销、网络推广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确立高职院校的培养方向和就业定位,从而构建针对性强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校企深度合作,企业参与教学的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和各类企业尤其是区域内企业合作,建立起适应电子商务行业需要,体现专业特色、内含创业创新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具体方式包括:建立学生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在教、科、研及产业等领域广泛合作,聘请行业专家担任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邀请企业共同研究专业建设,部分课程进入企业实施教学。
2.引进与导出结合,建设教学团队高职的师资队伍可以尝试采取引进与导出的方式推动专业发展。即让校内专职教师走入企业,聘请行业内专家来校讲学。加大现有师资的培养,特别是企业工作经历的锻炼,提高教师“双师素质”:加大力度引企业专家教师,加强“双师结构”建设,形成兼职教师库,聘请电子商务专家进课堂,形成专兼结合、分工协作的“双师”教学团队。构建工作任务驱动的课程体系,校企合作开发课程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先导,结合典型工作任务知识、能力和素质分析,构建课程体系。在具体课程方面,要以电子商务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引入电子商务师、阿里巴巴单证员、网络营销师、淘宝网店运营专才等职业资格标准,结合电子商务协会、阿里巴巴、淘宝、京东等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开发专业课程,特别是网络营销、网店运营、网店推广、网店美工、网络创业等电子商务专业特色课程。
三、结语
Abstract Based on the situation of the students participating in the competition of e-commerce expertise, skills competitions vocational colleges to conduct in-depth analysis, discusses the role of mutual promotion of e-commerce professional and practical teaching skills competition. By conventional skills competition, and promote the reform of vocational teaching model of e-commerce professionals, improve students' professional skill level.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commerce professional; skill competition
0 引言
目前,电子商务已成为一个热门行业,引发了社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巨大需求,各高职院校为迎合社会需求,也竞相开设电子商务专业。技能竞赛在促进高职课程体系改革的同时,对引导教学模式的改革和教学方法的创新,促进“双师型”素质的提升,指导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促进校企合作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 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技能竞赛存在问题
1.1 电子商务技能竞赛存在问题
近年来电子商务技能竞赛在许多地方被越炒越热,出现了“为赛而赛”、“应赛教育”的现象。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两方面:(1)功利性强。一些院校为了获名次争荣誉,往往在竞赛开始前期,从学生中选出少数优秀学生进行特别训练,而其余大部分学生根本没有机会参与。院校对这些学生的训练纯粹是为了应对技能大赛,最后导致他们脱离其他课程的学习和素质教育。学校为了让本校学生在竞赛中获奖,通常都调动优秀的教学资源,直接导致其他学生的教育都被忽视,这明显违背了技能大赛开展的本意。(2)目的不正确。某些学校在专业内容的设置上,脱离了教学环节,甚至还出现学生从未学习相关知识的情况下,参加有关的技能竞赛。(3)导向性错误。有些学校往往为了能够尽可能多地参加各类的比赛,盲目地将学科和专业扩大化,丝毫没有考虑学校的师资、软件硬件设备等资源是否达到专业开设的要求,更是对学生对社会不负责任的表现。因此,技能竞赛只是作为一种表面形式存在,而达不到最终效果。当务之急就要是把技能竞赛与常规教学相融合,以竞赛促进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改革,实现技能竞赛常规化管理。
1.2 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技能竞赛常规化符合教学改革需求
技能竞的赛常规化是指将技能竞赛要求学生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融入教学过程中,在课程实施的同时兼顾完成对技能竞赛的训练,达到竞赛效果并完善院校各种管理机制,并且使所有的学生都人人参与到各项竞赛中去,充分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目前,我国的电子商务专业技能竞赛以运营技能为主,包括营销技能、网页设计、网络店铺运营、网站推广、ERP运营技能和物流技能比赛等。电子商务是一个综合性和交叉性都非常强的学科,是现代网络与现代商贸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的产物,它不仅要求学生具备计算机知识和商务理论,更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创新能力。要使技能竞赛成为正常的教学内容就迫切需要研究高职院校将技能竞赛实现常规化的方法,让技能竞赛更好地促进高职教育教学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2 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技能竞赛常规化方法
2.1 技能竞赛融入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实现电子商务技能竞赛常规化可以试图将技能竞赛中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融入专业的课程体系,可采用以下方法:
(1)结合技能竞赛制订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电子商务专业的就业领域繁多,各个领域都会涉及各种各样的职业能力,比如计算机技术岗位要求专业人员能够从事电子商务网页设计、网站推广、网络店铺运营等,以商务为主的电子商务岗位需要具有营销和与客户沟通的能力,这些基本的知识正好也与电商技能竞赛的比赛内容相吻合。因此,高校需要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目标,走访相关的电商企业、单位进行专业调研,召开学生座谈会,根据调研结果,确定职业岗位能力,并分析这些岗位能力所需要具备的学科知识和应用能力,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在修改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重点要筛选和重组教学内容,结合技能竞赛中涉及到的以及校企合作的实际生产项目,形成与企业实际需求相适应的教学框架。
(2)结合技能竞赛开发体现电子商务岗位职业能力的专业教学标准。在技能竞赛的参赛过程中,高职院校应根据参赛的得失和经验,及时找到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特别是要争取有更多与企业接触的机会,这样才有机会进一步深入企业内部,了解市场更新,瞄准企业需求,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零距离”的对接,进一步了解职业需求及其变动。通过开展电商专业的调查和研究,总结调查数据结果,确定专业群定位,融合学科技能竞赛确定电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培养模式、职业岗位,从而制定相应的专业课程及实训课程,确定各门课程的课程标准、考核项目与评价以及课程学时数,最终给出课程的体系结构。
(3)结合技能竞赛促进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具体来说,就是要以竞赛项目为载体选择课程内容并组织教学过程。“以工作任务为导向,贴近企业生产的实际”是职业技能竞赛内容设置的一大创新点,高职教育应以“工作任务”来进行组织,同时完成课程标准的制定。在课程标准中融入技能竞赛主要设计内容包括课程的名称、课程性质、课程目标、适用专业、设计思路与理念、课程内容和要求、课程的学时、课程的评价及实施建议等。
2.2 结合技能竞赛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与顶岗实习相结合的校内外实训教学网络
多元化的实训教学网络的构建也为学生在参加技能竞赛提供了非常强有力的基础和条件。院校在总结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的经验中,应积极探索与相关企业合作成立产学合作公司,努力扩大规模,并通过产学合作公司,探索如何实现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使之成为校企合作的另一有效途径。同时,继续加强对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特别是加紧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巩固和拓展遍布全省各类服务行业的校外实习网络,促进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真正实现“毕业与上岗零过渡”。学生在技能竞赛中累积的经验是他们走上社会前非常宝贵的财富。
3 结论
关键词:电子商务;人才;培训体系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24-000-01
我国电子商务发展水平越来越高,很多行业都会涉及到电子商务,这也给电子商务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但是目前我国电子商务技术人才十分缺乏,学校教育已经不能够满足市场需求,迫切需要社会培训体系加强对电子商务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作为高职院校也有义务承担起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的责任。
一、我国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现状
(一)电子商务人才总量不足
通过2013年我国淘宝大学提供的数据来看,三年内我国电商行业人才缺口很大,会缺少445万左右的人才,以我国苏州为例,整个苏州的电子商务人才至少会缺少3万人,如果只是依靠电子商务这个行业内部进行解决是很难的。
(二)电子商务人才结构不合理
目前我国电子商务复合型人才奇缺,这也是人才培养方面的一块短板。市场现在需要的是接受过正规培训的具有专业知识的电子商务人员,对于现代的信息手段运用自如,同时对电子商务的运营规律十分熟悉,会做业务同时也擅长软件开发,这种复合型人才才能真正的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目前我国很多电子商务企业中的高层、高管在带团队方面很有经验,但是对电子商务的专业知识掌握程度不够,同时也没有相应的职业背景,仅仅凭借自己的工作经验把控电子商务的运作是欠妥当的。
二、我国电子商务高技能人才社会培训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一)以企业需求为向导,完善课程培训体系
充分了解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根据这种需求完善社会培训课程体系,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增强培训课程的针对性与实用性,同时积极组织上岗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巩固所学的知识。实训课程方面,也应该遵从由易到难的原则为接受培训者设置合理任务,保证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又能够得到锻炼。
(二)“订单式”培训模式的开展
高职院校与社会培训结合在一起,充分了解市场需要电子商务人才掌握哪些知识与技能,注重与企业之间的沟通,真实的了解需求情况,并且可以为企业提出一些培训人才的建议。同时根据企业对人才类型和数量的需求,为学员“量身定制”培训计划,在课程的设置、教学内容和方式上做出合理安排,争取培养出来的高技能人才都能顺利进入有需求的企业。
(三)培训模式灵活多变
在社会培训中,培训者对于培训时间、地点与课程内容都有着不同的要求,很多时候也因为这些差异给培训课程造成很多不便,学员也得不到更有针对性的培训。在培训模式上需要灵活多变,将职业培训课模块化,为不同层次的学员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与授课内容,这样一来,培训起来更有针对性,在培训时间方面,尽量利用业余时间,节假日与晚上的时间都可以用作培训。
(四)培训教师的职业化
教师的自身素质与授课能力直接会影响到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是否专业,所以作为培训教师来说要具备优秀的专业知识,同时要有实际操作的能力和经验。在师资能力建设方面,职业学校需要对其进行定期的专业的指导和培训,让其掌握良好的教学方法和与时俱进的授课技能。在教学方法方面需要进行创新,老师熟悉网络学习程序,依靠网络组建学习交流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教师之间沟通交流讨论问题十分方便。在教师的选用上也需要注意,应该聘用行业专家,他们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这样才能为学员带来更实用的信息,也可以选用有相关行业培训经验的老师,总体来说,教师需要素质好、专业能力强,对企业环境了解、熟悉,才能更好的培养学员的实践能力。
(五)培训内容与模式的创新
电子商务行业发展十分迅速,相应的,电子商务技术也会不断的更新换代,在培训方面,无论是内容还是培训模式都要紧跟时代的步伐,这样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另外,现代化信息社会,在培训过程中充分运用先进的培训设施是很重要的,在沿用传统授课方式的情况下,结合现代授课手段,运用信息与网络技术,结合多媒体手段,开辟一条教育培训的新道路。
(六)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
政府部门对电子商务人才社会培训平台的支持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是高职院校还是社会培训体系,都迫切需要培训内容和方式的创新。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与政府进行合作,无论是政策、人脉还是财政方面,都能够得到很多支持。如,学校中建立培训中心、培训教学项目,由政府进行组织、采购,促进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工作发展的越来越好。
三、结束语
总之,电子商务人才的社会培训要以充分了解市场需求为前提,提供优秀的师资团队,运用合理的教学方式,提供实用性强的教学内容,同时与政府协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共建关系,保证我国电子商务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顺利进行。通过电子商务人才的社会培训,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与技能,同时对于教师素质的提高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从而为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程明雄,时丽艳,陆娜等.电子商务就业培训实践与对策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6):205-208.
[2]刘平.关于我国国际电子商务人才需求的探讨[J].希望月报(上半月),2007(1):14-15.
[3]吴清烈.我国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误区与专业发展思路[J].中国大学教学,2015(2):37-41.
[4]郑雪英,赵婷.信息时代下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路径探析[J].江苏商论,2014(11):25-27.
[摘要]本文作者对浙江省电子商务中小企业进行了深入走访和调研,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浙江省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现状进行了梳理,探讨了当前中小企业电子商务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对策。
[关键词]电子商务;中小企业;人才需求与培养
[中图分类号]F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42-0170-06
[BT1]1我国当前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背景
当前我国的电子商务进入了快速增长期,随着各种商业模式的电子商务平台的兴起,中小企业的环境已在不知不觉中被电子商务和互联网所影响。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选择将目前的资源与互联网相结合,运用适合本企业的电子商务模式谋求企业的生存和发展。2013年1月15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64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21%,受访中小企业中,使用互联网办公的比例为785%。受访中小企业开展在线销售的比例为253%,开展在线采购的比例为265%,其中利用互联网开展营销推广活动的比例为230%。在各类营销推广渠道中,互联网早已超越报纸、杂志等传统平面媒体,同时又以多元化的展现形式、相对较低的推广门槛和可评估的推广效果等优势,超越电视、电台等立体媒体,成为我国中小企业进行营销推广的首选渠道。进一步调研发现,在各种网络营销方式中,中小企业倾向选择电商平台推广、搜索引擎营销、即时聊天工具营销、网站展示广告、邮件营销等较为成熟的网络营销方式,其他较为新兴的网络营销方式,比如微博营销、论坛/BBS、SNS、视频营销、团购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中小企业的青睐。
然而我国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的应用在快速增长的同时,目前也面临一些现实的困难。比如应用电子商务的意识仍然落后于发达国家,对于电子商务的认识,大多仍停留在促销、销售上,在传统渠道与网络渠道的协同管理也存在问题,开展电子商务的配套设施建设也存在不足等。但是目前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最大问题在于,电子商务的人才缺口。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13年电子商务人才缺口达到300万,然而与此相矛盾的却是我国各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的毕业生却难以对口就业。可见在电子商务发展如此迅速的大环境中,院校培养的学生不能为企业所接受,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就业困难,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的,有行业的,也有院校自己的问题。其中主要原因还是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定位不准,人才培养目标错位造成的。多数院校在制订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都会面向行业、企业的进行必要的人才调研,但由于电子商务本身处于快速发展的初期,公司和业务不断变化,同时各企业电子商务的岗位设置也是各不相同,对电子商务人才的职业能力要求也是多种多样。因而如果学校专业建设过程中不经过认真提炼和细致定位,必然会导致课程开设无法真正适应企业需求,培养的学生当然无法被企业所接受。
电子商务是一个包含多学科、多理论又相互交叉的新兴专业,既涉及计算机和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应用,又涵盖了经济商务活动中的采购、生产、销售、物流配送、资金支付、客户服务等多环节,同时信息技术和经济商务活动还需要交叉应用。因此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建设必须顺应电子商务行业发展需求来进行专业定位,并构建一个校企高度融合的合作机制和模式。
[BT(1+1]2浙江省中小企业电子商务高技能人才需求现状
根据浙江省统计局提供的资料,改革开放30多年,浙江省中小企业得到迅猛发展,数量已占浙江企业总数的99%以上,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已占浙江省的80%以上,财政税收、出口总额已占浙江省总额的60%以上,吸纳的城镇就业人数超过90%,中小企业作为浙江经济的主体和新的增长点,为浙江省的区域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金融危机以来中小企业如何克服困难,实现产业转型,电子商务无疑为其提供了机遇与平台。通过参与电子商务,中小企业可以发挥市场反应灵活的优势,消除信息不对称性等问题,因此在中小企业商务贸易中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不少浙江企业不可缺少的业务工具,截至2012年6月,浙江省开设各类网店80多万家,约占全国的12%;在各类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上注册的中小企业数量达210万家(含个体工商户),企业应用比重达65%。浙江省参与网络购物有1500多万人,成年居民网络购物普及率达495%。无论是网络零售平台,还是企业间电子商务平台以及团购等第三方平台都稳步发展;网络零售企业、企业供应链电子商务、电子商务服务企业等业态也在不断涌现,浙江已经成为全国电子商务业态最完整、最丰富的省份之一。
然而与此同时,浙江省中小企业也经历着电子商务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巨大压力:一方面是中小企业对于电子商务人才需求的旺盛,难以招聘到适应企业运营实践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是随着各层次高校不断加入到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的队伍中,每年大量的电子商务专业毕业学生却难以找到适合的岗位。高等职业教育以高技能为人才培养目标,其职业、高等和区域属性,更适合培养本区域内中小企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因此通过深化高职层次的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和实体经济的有机融合,才能做好专业发展与浙江省现代服务业的对接,提升产业服务能力,为区域经济发展作出贡献。为了进一步了解国内中小企业电子商务高技能的人才需求情况,课题组以浙江省为例,开展了深入调研。本课题以浙江省中小企业为样本通过企业走访、调查问卷和深入访谈的形式,共发放调查问卷361份,主要目的是了解目前浙江省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状况及规模,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学历层次和能力层次的需求,企业对电子商务开展的态度和对未来电子商务发展的预测等,用来帮助研究分析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办学规模确定和课程体系的形成。
[BT2]21被调查企业类型
为了获取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专业化细分需求,我们在选取企业样本时,主要选择以电子商务为主营业务的企业,样本企业的主要构成如图1所示。
当前浙江的中小电子商务企业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完全以依赖线上生存,通过主流的淘宝、阿里巴巴等电子商务平台或者自建网站来开展企业主营业务,另外一类传统企业进入电子商务领域,通过线上来扩展业务,提升竞争力。对此,当前浙江省中小电子商务企业的运营方式可以从以下抽样构成中有所启发。目前的电子商务企业很多是从网络起家,专注于线上经营。对于浙江省这样一个中小企业大省,传统行业如果能够通过企业应用和平台服务强化电子商务发展,利用网上协作乃至网络化组织加强企业间的深化分工,进行“协同商务”,必将创造不可估量的巨大机会。
调查发现,通常以一个年销售额1千万元左右的电商公司为例,其人员大体15~20人,分工主要是包括店铺运营、美工、客户服务、仓库管理、司机和其他相关人员,这种分工构成属于这个行业的主流群体,基本可以支撑一个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公司的人员架构。相比较传统行业,电子商务企业的效率更加高效,对于人才需求更加专业化和复合化,这对当前电商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显示出电商行业正处于高速成长期,行业格局尚未形成,对于传统企业进入电商也仍存有大量机会。
从企业的所属行业构成来看,服装和日用百货是最多的,这一方面又体现在B2C平台上,消费者对服装和化妆品行业已经形成了成熟的消费习惯。
另一方面和浙江的传统行业分布有关。浙江省经济发展多年来形成了特色鲜明产业集聚,其中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为主,技术含量比较低,如服装、纺织、化纤、鞋帽百货等。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和深入影响,产业聚集内的企业和相关创业人员以传统产业内容为主的,立足于所在区域的特色行业,利用网络寻找到更多的客户,这是浙江省电子商务迅速发展的典型模式。B2C平台本身提供了巨大的浏览量,经营者如果把握区域优势,找好下游供货方,再加上良好的网络运营通常可以成功。这也为浙江省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提供了一个方向,货源和物流可能是电子商务进一步发展的关键。
22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情况分析
从企业使用的电子商务平台来看,对于当前电子商务中小企业,在平台选择的时候,首选是天猫。随着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如果在商城运营比较稳定的情况,因为业务的相似性,为了进一步提升流量,一般都会兼顾淘宝C店、京东、亚马逊和当当等其他平台,从而为自己拓展渠道,并且可以周转库存。另外虽然有些企业也会在阿里巴巴上开设店铺,但是在调研过程中发现,超过10%企业通常会选择多个平台,但是业务中心通常更侧重B2C领域。对于线下传统企业来讲,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借助现有的电子商务平台,比如淘宝,易趣,拍拍,百度有啊等;另一种则是自己建立独立的B2C电子商城。两者各有优缺点,前者借助电子商务平台,有大量的潜在用户,只需要缴纳一定的费用,即可分享平台上的会员用户,企业没有电商经验时,这是不错的选择,但是如何真正把平台流量转化为销售额是难题。后者需要商务商城的人才,做商城不是建个网站,放上产品那么简单,需要做出符合产品的电子商城,考虑如何吸引买家购买产品、提高转化率等。
另外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具体方式如图5所示,当前电子商务企业越来越注重培养自己的运营团队,但是对于第三方运营也有一定的市场,这一类型的企业对于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的校企合作,比较有利,可以提供一定数量的实践岗位。因此在校企合作建设上,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服务外包的方式。
23电子商务人才状况
《2012中国电子商务人才状况报告》显示预计2012年中国电子商务企业直接从业人员将达到265万人。据2012年4月18日淘宝网淘工作频道数据显示,仅从2012年4月2日到18日半个多月的时间里,全部电子商务职位需求数是88870条。而从2000年来,教育部已经批准了339所本科高校和650多所高职高专设置电子商务专业,每年大约有8万多毕业生。也就是说高校每年培养的电子商务人才,只能满足这个产业半个月的人才需求。
231电子商务人才需求岗位情况
当前企业对于电子商务人才需求最紧迫的岗位,从图6可以看出,排名前三位的是店铺推广、客户服务、数据营销类岗位,同时很多店铺也表示美工设计类人才很难招聘到合适的。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正是因为互联网是中小企业最为青睐的营销平台。借助于第三方平台提供的流量,展示产品吸引客户是所有涉足电子商务企业的共同需求。因此熟悉第三方平台工具,特别是能利用国内市场份额最高的淘宝平台进行网络推广的人才是当前企业最为迫切的。另外淘宝客服人员直接面向客户,开展销售工作,维护店铺形象,虽然门槛不高,但要求对店铺产品熟悉,能吃苦耐劳,这类人才在很多企业流失率很高。由此看来,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可以从这些方面加强,特别是店铺推广和数据营销人才是企业开展电子商务业务的重点。
在调研过程中分别都超过半数的企业愿意支付3000~5000元的月薪,其中73%的企业对店铺推广人才愿意支付3000~5000元的月薪,57%的企业对数据营销类人才愿意支付3000~5000元的月薪。
对于美工类人才,企业需求根据店铺的发展阶段有两个层次,对于店铺处于发展初期,企业对美工的要求是能使用图片处理工具进行简单的抠图、美化等模仿操作,这类美工的需求当前占到美工人才需求39%,主要月薪集中于2000~3000元,店铺扩展到一定阶段,企业开始注重企业整体形象,希望能招聘到有较强的美术功底及领悟能力,能设计店铺整体装修风格,能够全面负责淘宝B2C商城的全套美工设计,包括:店面整体形象设计更新、对店铺首页、详情页,商品描述美化、店铺产品图片处理、产品描述文案、促销活动平面支持等,这类高端人才的需求量目前并不大,但很有潜力,调研企业中只有9%有这类需求,愿意提供的工资水平也很高。
(4)高职院校的电子商务专业师资力量薄弱,从实践经验上无法有效指导学生。
一方面目前高职院校教师都是从其他专业如经管和计算机等相关专业毕业的研究生,从校门到校门,并不具有实践经验,另一方面电子商务是一个新兴专业,有些专业教师,大部分甚至是从其他专业改行过来,更多都是靠后来进修或者是自学一些书籍而获得电子商务相关知识,存在知识缺乏系统性、科学性等特点。所以电子商务专业课教师本身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都比较匮乏,难以有效的指导学生。
4高职教育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思路
鉴于我们对中小企业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情况的调研和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课题组对于中小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提出几点建议:
41根据区域经济细分专业,明确学生的培养方向和就业定位
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的根本,对于培养目标的确立应依托区域政府、行业、企业,以实地调研结果为准培养区域内中小企业电子商务运营、网络销售和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在调研结果基础之上综合专业实践条件等优势,确立高职院校自身特定的培养方向和就业定位,构建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创新实施。
42师生一体服务企业,企业参与教学的创新校企合作模式
电子商务的实践性决定了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模式直接影响其课程体系实施的效果。无论是基于校内实训室的模拟实践还是进入企业顶岗环节,核心是通过师生一体服务企业,企业真正参与到教学环节,
达到融通的过程。
43让校内专职教师走入企业,企业教师进入课堂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必由之路
高职的师资队伍,应该是兼备理论与实践的“双师型”队伍,这已经为发达国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所证实。而这一点对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尤为重要。由于我国电子商务尚处于初级阶段,所以目前国内并不存在属于电子商务学科的理论体系,也就难以根据新的理论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与构建新的课程体系,更无法由此再确定相应的师资标准。因此“让校内专职教师走入企业,企业教师进入课堂”由此来培养一支双师型的名师队伍。
参考文献:
[1]吴小明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策略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
[2]杨善江产业调整视角下的常州高职教育园区专业群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2012(29):5-9
[3]刘兴民,楚金华高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与定位思考[J].辽宁高职学报,2012(14):8-11
[4]宋专茂高职教育的校企合作:理论基础和现实诉求[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2010(1).
[5]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Abstract: Because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difficult, the students' entrepreneurship issue has become a focus. The establishment of E-commerce entrepreneurship base in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supply platform can solve the capital difficult for entrepreneurship and dissolve the operating risk to zero and realize the target function of training entrepreneurship intent, entrepreneurial spirit and entrepreneurial ability of students.
关键词: 职业院校;学生创业基地;电子商务;功能构建
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student entrepreneurship base;E-commerce;functional structure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3-0188-02
1问题的提出
基于政-产-校“三螺旋”[1]理论,设立大学生创业基地,开展大学生创业基地建设与实践研究,是当前国内高职院校推进大学生就业与创业的热门话题。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对鼓励大学生创业的呼声越来越高,支持力度也越来越大。总理曾多次指示“创业可以改变大学生的命运”,“特别希望大学生能够自主创业”,“加快建设一批投资少、见效快的大学生创业园或创业孵化基地”,“拓展就业、择业、创业渠道,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等多种形式的灵活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许多省市相继设立“国家创业示范基地”,出台大学生自主创业优惠政策,实施大学生创业引导计划。然而,多数大学生创业基地缺少功能规划,缺少具体的创业领域、方向,更没有具体的创业指导措施与方法,政府扶持政策也无处着落,总体运行状况不佳。
2职业院校创业基地的目标功能
基于“三螺旋理论”大学生创业的基本框架[2]如图1所示。其中,政府起主导作用,体现在财政税收政策优惠、创业资金扶持;职业院校为主体推动作用,体现在创业教育、创业技能培养;产业则是助推作用,体现在协助创业平台搭建、提学研合作项目。政产校共同给力,助推大学生自主创业。
尽管国家、省、市设立了很多“国家创业示范基地”,助推大学生自主创业,但总体上看,大学生创业成功案例不多。麦可思公司对2009年度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3],公布的报告显示,2009届大学生自主创业人数占毕业生总数的1.2%,与2008届(1.0%)相比略有上升,与2007届(1.2%)持平。显然,自主创业还没有成为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时的主要选择。
当代大学生自主创业比率低,低在“三缺”。一缺“创业意向”,创业意向(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是潜在创业者对从事创业活动与否的一种主观态度,是人们具有类似于创业者特质的程度以及人们对创业的态度、能力的一般描述 [4]。二缺“创业精神”,创业精神是指在创业者的主观世界中,那些具有开创性的思想、观念、个性、意志、作风和品质等。三缺“创业能力”,创业能力分为硬件和软件,硬件就是人力、物力和财力;软件就是创业者的个人能力,包括专业技能和创业素质。创业素质包括创业热情、态度、价值观、性格和工作能力。创业意向、创业精神、创业能力三者的逻辑关系为前者包含于后者之中,如图2所示。同时前者对后者有引领作用,有了创业意向,才会有意识地培养创业精神,进而有意识地训练提升创业能力。因此,职业院校创业基地目标功能应定位在培养学生“三创”,即创业意向、创业精神、创业能力。
3职业院校电子商务创业基地功能构建
电子商务是指利用简单、快捷、低成本的电子通信方式,买卖双方不谋面地进行的各种商业和贸易活动。电子商务创业基地,以培养学生电子商务创业能力为宗旨,以网销服务这一新型业态为特征,门槛低、发展前景广阔,有助于推进大学生创业的成功。教育部电子商务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陈德人教授,2011年4月22日在上海电子商务创业教育研讨会上透露,即将出版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案例》筛选的38个案例中,有“万客商城”、“青川山大王土特产”、“乐港科技”等电子商务创业案例,指出电子商务最适合大学生创业。义乌工商学院学生电子商务创业的成功典型,以及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网上开店技能大赛[5]的成功经验,也充分说明大学生电子商务创业的可行性。
根据电子商务网销服务流程,职业院校电子商务创业基地功能结构的核心是电子商务操作平台。选择不同的电子商务模式,其平台有不同的内核,但平台的外部环境是基本相似的,如图3所示。其中,电子商务网络平台、电子商务物流平台可完全借助于成熟的第三方平台,因此,职业院校电子商务创业基地外部环境的关键在于搭建校企合作供货平台。
校企合作供货平台,由学校为主体牵头搭建。一方面,学校与产品制造企业签订商品网销协议;另一方面,学校与学生创业者签订网销协议;最终形成一个快捷、互信的网销联盟关系。学生创业者网上接单,汇总后下单给生产企业,企业根据地址发货,客户支付货款给学生创业者,学生与企业定期结算,学校适时协调好学生与企业的关系,并作担保人。这样,校企合作供货平台既可以帮助学生破解创业资金缺乏的难题,又能将经营风险化解到零。
以B2C、C2C网销为例,职业院校电子商务创业基地开展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可设置为两层次四阶段,如图4所示。第一层次借助“网上创业基础平台”,引导学生电子商务创业入门。此平台包含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指导学生学会网购,感受电子商务魅力;第二阶段,指导学生借助此平台,学习网上开店技巧。第二层次借助“网上创业提升平台”,培养提升学生创业能力,此平台也包含两个阶段,第三阶段,指导学生网上自主开店,开始创业之征途;第四阶段,指导学生经营网店,分享创业成功之快乐。
参考文献:
[1]周春彦.大学-产业-政府三螺旋创新模式――亨利・埃茨科维兹《三螺旋》评介[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4):75-77.
[2]汪伟.论“三螺旋理论”下大学生创业基本框架的构建及应用研究[J].CEPE中国电力教育,2010,(6):180-181.
[3]源自:麦可思研究院.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Z].2010,06,01第一版.
关键词:电子商务;实践基地;创业能力;职业院校
中图分类号:TP393.08
电子商务技术的飞速发展,创造了大批新型就业机会。全国政协委员吴晶指出,在年轻人就业面临一定压力现实背景下,以网络就业促进社会就业,对于解决社会就业、拉动内需和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截至2012年12月,仅淘宝网一家电子商务平台创造直接就业机会467.7万个,拉动间接就业约1333万个。2013年2月4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网络创业促进就业研究报告》指出,我国网络创业就业已累计制造岗位超过1000万个,缓解了就业压力,成为创业就业新的增长点。年轻人是网络创业大军中的主力军,其中大中院校年轻人占网络就业总人数的82.3%,可见投资成本低的网络创业成为大学生创业的首选。
1 职业院校建设电子商务实践基地的必要性
伴随电子商务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力,世界各国纷纷对电子商务创业教育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与探索。解决就业、校企“零对接”、学生动手能力提升等发展需求,也促使创业教育成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热点问题。
1.1 不受专业限制。电子商务实践基地不受专业限制,有网络创业需求的学生都可以进行实践训练。同时,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各行各业都需要掌握网络或电子商务技术的人才。
1.2 学生有开网店的需求。借助互联网的电子商务创业以其应用范围广、模式多、时间和技能要求低,低成本等特点,深受学生创业者欢迎。《中国大学生网络创业研究报告》相关数据显示,有高达97.62%的大学生支持和认可网络创业,有68.78%的大学生对网络创业充满向往。工信部信息化推进司副司长董宝青表示:“电子商务的未来一定属于当代大学生”。
1.3 学生在网络创业占优势,高职生更占优势。根据艾瑞咨询2012年5月的《2011-2012年中国网络购物用户行为研究报告》统计数据显示,网购用户中18-30岁的人数占总数的60.8%,学历以大学本专科为主的年轻人是主力,买家与卖家双重角色互换的学生网络创业者,在具有专业背景,知识储备,学习能力强等特点的同时,更熟悉网络环境和主流网络消费需求。大学生思想相对开放,追求时尚及新鲜事物,大胆创新尝试更容易发现市场商机。而且,高校开设的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网页制作等课程或选修课,在激发学生网络创业欲望的同时也能解决网络创业中的很多技术问题。同时相关数据显示,因实践能力强,高职生的网店创业参与率和成功率明显高于本科生。
1.4 网络创业所需成本低廉。第一,相对于实体店的店面、水电、人员工资、营业税等一系列高昂的经常性支出,网店只需要低廉的网络注册、网页制作、软硬件等费用;第二,网店解决了实体店的“积压货”困扰;第三,病毒式营销、邮件广告、友情链接等免费的网络营销方式,QQ、微博、微信等社交工具,可以以较低的营销成本达到较好的宣传效果。
1.5 网络市场发展潜力巨大。中国网民数量不断攀升,智能手机的普及进一步推动了网络购物的发展。从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的数据来看,截至2013年12月底,互联网普及率为45.8%,中国网民数量达到6.18亿,手机网民规模达到5亿。现代物流业的迅速发展和网络及手机购物的简单快捷,使得网民可随时随地消费,实现商品在全国甚至全球范围内流动,更大限度的挖掘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2 建设电子商务实践基地对职业院校的影响
美国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对电子商务创业进行研究,是世界上最早进行电子商务创业的国家,从小学到大学乃至研究生教育等阶段,都将电子商务创业纳入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之中,还特别设立了国家性质的基金。截止目前,已经有相当多的美国高校为在校生搭建了校园电子商务创业的平台并取得了良好的发展前景。
2.1 大学生是网络经济发展的推动者和受益者,更是网店创业的主力军,通过在电子商务实践基地进行电子商务模拟及实战活动,可以锻炼学生的写作、计算机、外语、演讲、社交、互联网应用等能力,实现学生创新、创业及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2.2 网络创业形式包括网络零售、软件开发、建立网站、网络服务以及网络营销等,通过电子商务模拟及实战活动,直接促进并间接拉动了电子商务及相关专业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2.3 教师在指导学生网络创业实践的同时,会遇到教学过程中碰不到的实际问题,对于教师积累实践经验,提升教师职业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
2.4 通过进行创业实践活动,可以促进课堂知识的有效转化,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连接,增强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3 电子商务实践基地的建设策略
3.1 实践基地建设模式:三方合作模式。(1)校企合作。职业院校与企业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同时,实现设备、技术优势的互补。学校利用企业提供的设备及产品开展电子商务活动实现人才培养,企业利用学校场地培养选拔所需要的人才,同时达到产品宣传和企业形象塑造的效果。(2)校校合作。职业院校与电子商务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合作,实现行业知识技能的及时更新。如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合作(负责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的电子商务资格证的培训及考试鉴定),或与电子商务行业权威培训机构淘宝大学合作(负责电子商务运营专才、网店美工,网店客服,网店推广资格证的培训及考试鉴定)。(3)园校合作。电子商务科技园(如新疆电子商务科技园区)与职业院校的合作,通常电子商务科技园会吸纳优秀企业进驻,实现创业、服务、培训示范,物流配送和产品研发等综合功能,能为学校电子商务实践基地的运作及发展提供指导和帮助。
3.2 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取证、竞赛、实践”三者有机结合、良性循环,营造大学生学习和创业的良好氛围。(1)课证融合。对电子商务专业及相关专业的《电子商务》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在课程设置时以国家职业资格证或行业企业权威培训机构证书的取得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为目的,充分体现高职院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2)课赛融合。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电子商务大赛,通过竞赛将外在的比赛竞争和就业压力,转换成内在的学习积极性和创业动力。(3)课与实践融合。通过对电子商务各工作环节进行“认知-操作,模拟―实战”递进式实践,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创新和创业能力的提升。
因此,打破专业学科界限,建设以网络创业能力培养的电子商务实践基地并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是以就业需要为首位,顺应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促进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学体系的有益尝试。
参考文献:
[1]李念.当代大学生网络创业现状分析[J].人才,2013(09).
[2]李,丛伟,胡华江.基于“创?赛?证”相融合的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机械职业教育,2013(08).
作者简介:王斐玉(1982-),女,天津人,讲师,北京工业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工程硕士,研究方向:电子商务;王吉辉(1977-),男,新疆人,助教,武汉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工程硕士,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
一、涉外电子商务岗位英语翻译能力分析
(一)基本知识与技能
企业需要翻译人员不仅掌握一定的翻译理论与翻译技巧,还要具备一定的外贸基本知识和电子商务知识,了解商务领域的语言知识与背景知识。现在很多企业都应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来推广企业和产品,这些平台的产品展[( dylw.NEt) 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发表的服务,欢迎光临]示模板中需要企业填写价格条款、付款方式等信息,翻译人员必须了解常用的外贸术语、付款方式等外贸专业词汇,以便准确地将产品信息传递给海外买家。因此,掌握基本的翻译技能与外贸专业词汇是成为企业合格翻译人员的前提。
(二)专业知识与技能
由于各企业特色各异,经营项目多元化,企业需要翻译人才具备一定的与企业相关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翻译人员必须深入了解企业文化与企业经营特色,对企业的生产流程、生产工艺、储运流程、销售市场、企业产品功能和使用说明等比较熟悉。以阿里巴巴国际站为例,该平台要求国内出口企业在产品推广时,填写详细的产品描述,目的是让海外买家对企业产品、企业生产水平和加工能力等有更加直观和深入的了解,从而提高企业产品推广效果。因此,翻译人员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会直接影响到企业国际市场拓展成效。
(三)拓展知识与技能
企业需求的人才是一专多能型人才,需要综合运用所学的商务英语、科技信息、国际贸易、公关礼仪等知识,在工作中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管理协调能力、创新能力、自我提升能力等都是企业所看重的素质。因此,学校应注重培养学生就业上岗的综合能力,通过第二课堂、社团、社会实践等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拓展知识与技能。
二、涉外电子商务岗位英语翻译能力培养途径
(一)整合优质资源,构建职业化的课程体系
职业化课程体系设计。以培养“应用性职业型”复合人才为指导方针,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构建体现涉外电子商务岗位核心能力的职业化课程体系。课程设计参考企业资深人士、专业指导委员会以及职业领域专家的建议与意见,体现企业需求为导向的特色。课程内容应紧密结合岗位需求,涵盖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语言文化及翻译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二是与职业领域相关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既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翻译理论与技巧,具备一定的语言转化与表达能力,又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职业知识与技能,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融会贯通。在课时安排上,注重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并将学生的实习与就业上岗相结合,充分突出实践能力培养的特色。
整合优质课程资源。借鉴国家精品课程和相关优质课程资源完善课程体系。国家精品课程是具有特色的示范性课程,是由德艺双馨的高水平教师讲授的课程[2]。国家精品课等优质课程资源可以为教师提供教学参考资料,为学生提供自学的平台。引入企业培训资源,将企业员工培训体系与高校职业能力培养相结合,丰富学校课程体系,提升学生就业上岗技能。
师资队伍多元化。教师的职业化素养决定了职业教育的深度和广度,多元化的师资队伍能优化实践教学效果。学校应与企业融合,主动打破校企界限,探索形成“互融共生”的长效机制[3]。高职院校应加大企业人才引进力度,引进企业外贸人员和不同岗位的业务操作人员。聘请企业资深员工作为职业指导师,定期到学校开展讲座、培训,给专业教师和学生提供面对面的指导。
(二)改进教学方法,加强翻译实践教学环节
案例分析法。教师选用企业真实的翻译文本资料作为课堂教学内容。通过对不同企业产品翻译、国际市场推广、英文网站建设等外宣资料的比对、分析,总结翻译规律与技巧,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翻译能力。案例分析法的优点在于可以使学生熟悉企业不同的翻译文本格式,了解从事企业翻译的基本程序与步骤,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积累翻译实践经验。在进行案例教学时,教师应注意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课堂学习的主动[( dylw.NEt) 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发表的服务,欢迎光临]权交予学生,避免出现“一言堂”的现象。
项目模拟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职业情境,采用电子商务项目模拟演练法,使学生了解企业翻译应遵循的步骤与策略。以企业产品翻译为例来说明使用互联网工具进行企业产品翻译的技巧。首先,借助翻译软件。使用百度翻译、Google在线翻译、有道翻译等翻译软件,对几种软件的翻译结果进行认真比对,选出表述相对准确的一种,在此基础上进行修改。其次,利用搜索引擎图片功能做翻译验证。通过搜索引擎查看每个词的使用数量,选择使用频率高、翻译准确的词语作为产品名将有助于产品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的推广。最后,运用国外网站进行同行分析。从搜索引擎查到国外同行的产品图片,通过该产品图片链接进入国外网站进行分析比对,最终实现产品的准确翻译。
实战演练法。将课堂教学与学生课程综合实践、暑期社会实践等项目相结合,充分利用职业导师制的优势,承接企业翻译业务。教师根据翻译任务将学生分组,明确其角色与分工,学生合作完成翻译资料的加工处理、润色校对等工作。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间的沟通协调与分工合作有助于提高翻译质量和工作效率。
课证融通法。职业资格证书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最直观体现。在教学中,注重“课证融通”,以技能证书来促进教学。四六级英语证书、外销员资格证、翻译证书、商务英语证书等都能体现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学校可以安排特定的教师负责管理学生职业资格证书的相关事宜。以岗位需求为导向,明 确企业认可的职业资格证书类型,组织安排各类证书的报名、培训等工作。选拔具有企业实践经验、操作能力强,熟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培训技巧的教师组成培训团队,并为培训教师提供进修、学习的机会。
网络微课程教学法。随着手持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普及,基于网络微课程的学习成为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借助互联网手段,教师精选课程内容,将课程内容细节化、具体化、视频化,以名师讲堂的形式开展网络微课程教学,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优化教学效果。
三、深化校企合作,提升学生就业上岗能力
建立健全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是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校企合作可以采用“校中企”和“全对接”模式。[( dylw.NEt) 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发表的服务,欢迎光临]
“校中企”模式是指将企业请入学校,将企业的实战引进课堂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补充。在项目操作过程中,企业派资深员工以工作室的模式将企业任务的一部分放入工作室,与学校教师、学生合作完成。例如,外向型企业可以将企业英文网站的各项翻译与产品推广工作放入工作室中完成。
“全对接”模式是互联网时代的新型校企合作模式,是指在电子商务发达的地区,学校与当地的网商协会合作,批量输送学生去企业顶岗实习。网商协会选派企业资深员工对学生进行统一培训,经过培训考核合格的学生,协会直接推荐给会员企业。这样既降低了企业招聘人才的成本,解决企业“招聘难”的问题,又为学生的实习与就业提供了平台,实现了“双赢”。
参考文献:
[1]胡尊利,刘朔,程爱霞.国外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及其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8(8):2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