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18 17:19:3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化学学科的特征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小学数学;师生对话;特征分析
小学数学作为小学教学阶段的一门基础课程,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而师生对话的教学方式也就应运而生,积极展开对话教学方式,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考,还能有效提高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从而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师生对话教学模式存在的重要意义
(一)积极将数学知识活化,构建活跃课堂
在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师生对话的教学方式已经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而若想使其达到更高层次的效果,首先就要对师生交流过程中的需求充分满足,使数学教学并不再只是传统灌输式的教学,而是集情感、知识于一体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在师生交流的过程中将自身存在的问题积极向教师反映,进而得到教师正确的指点和建议。
(二)带动学生的活跃性思维,激发其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积极使用师生对话教学模式,不但能将学生自身存在的困惑向教师展示,让教师对其因材施教,进而提高学生数学的综合水平,还能让学生在与教师探讨交流的过程中逐渐开发自己的心智,活跃思维,从而实现高效教学的目的。
二、关于小学数学课堂师生对话的特征分析
(一)由单向学习模式向双向互动模式进行过渡
在新课改的不断创新完善下,传统单一的教学形式已经满足不了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自身需要,这就需要教师对课堂教学方法进行不断的改革,充分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由于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通常都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的形式展开,导致学生的创新思维不被重视。在这种情况下,师生对话的教学模式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不但能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还能更好地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
(二)使数学知识充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在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师生对话的教学模式已经逐渐被广泛应用,其不但能够将数学知识过渡成为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内容,还能将数学和生活进行有效统一。同时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其树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日后的综合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例如,在学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一课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一味地强调相关概念,而是要带动学生将其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进而进行详细的分析探讨,如在对■、■、■进行比较时,教师向学生提问:“这三个分数哪个最大啊?”大多数学生都回答:“■最大”,教师问:“为什么啊?”学生:“■表示将一个苹果分成9份,取其中的3份,还剩6份,当然是■最大啦”。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可以拿一个苹果进行实际操作:“将同样的一个苹果,■表示总共有3份,吃掉1份;■表示总共有9份,吃掉3份;■表示总共有6份,吃掉2份,结果证明都是吃掉了苹果的■Σ欢裕俊毖生:“对”。由此可知,分数的大小一定要在完全化简的基础上进行比较,不能只看分子的大小。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不但能够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进行有效结合,进而有效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还能最大限度地诠释数学的真正内涵。
三、怎样实现更加高效的小学数学师生对话教学
(一)学会尊重学生是展开师生对话的基础
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尊重学生,认真倾听其内在声音,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高效交流对话的目的。其次,教师还要从学生掌握的实际情况出发,深入研究学生的思维想法,对于学生一些奇思妙想不要急于否定,而是要学会接受,并对错误的观点和看法及时纠正。最后,教师要在与学生对话交流的过程中善于发现不同学生身上的不同闪光点,进而逐渐培养其交流的勇气和信心。
(二)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教师在展开小学数学教学时,若想让学生快速融入教学氛围中,可以合理利用情境构造的方式进行具体教学。例如,在学习“圆柱与圆锥”一课时,教师可以积极带领学生进行操作实验,进而让其对圆柱和圆锥的容量观察对比,教师先往圆锥体内部倒入细沙,然后再将同样的细沙倒入圆柱体内部,一边倒一边引导学生进行数数:“一、二、三”,从而发现“圆锥体的体积=圆柱体体积×■”。通过这种方法不但能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从而实现高效教学的目的。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的不断完善下,教师的职能已经不再是传统形式上的单项传递,而是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与学生展开平等和谐的交流对话,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逐渐收获知识,提高自身综合能力,为学生日后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关键词:新教材、实验改革、激发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指出:化学实验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化学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由此可见,高中化学新课程十分重视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从当今化学教育的发展来看,化学实验教学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我们对新教材化学实验教学的特点进行了初步的总结。
一、实验更具有自主化
旧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基本上是给出实验目的、实验用品、实验原理、实验步骤,让学生“照方抓药”,主要属于验证实验。在“实验习题”中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体现了一定的自主性。而新教材“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将制备实验、性质实验、物质检验等实验设计的基本要求、原理、方法等系统地归纳和整理。
新教材中加强了实验的探索性,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如“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实验探究中:我在上课时增加了实验用品,铜片、锌片、碳棒、CuSO4溶液。学生首先按书上进行摸索,了解了一点原电池的原理。接着由于好奇会从实验用品中继续选出材料、用品进行探索。四个同学一组,全班得出好多结论。比如:电极全是铜片、锌片时电流表指针偏转不明显,但如果是锌片和碳棒时实验明显;电解质换成CuSO4溶液时也能成功。学生对于自己的发现非常兴奋,知识落实较好。乘兴追击,我布置化学电源中的自我设计原电池。要求学生收集各种废旧干电池,分解出有用的东西,从家庭中找出各种电解质溶液。设计好原电池后在班级检验它的电流。学生积极性很高,设计了好几款原电池。有些电流较大,如选用白醋,纯碱等;有些电流较小,如采用水果汁,酸奶,饮料等。学生看到自己设计的电池还真的能发出电来,学习兴趣顿时高涨起来,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体验着成功的愉悦(自己动手得到的成果),学习效果能不好吗?
二、实验更具有趣味化
趣味化是新教材的一大特色。实验板块也要增加一些趣味化实验,实验不仅仅是一种为学生提供感性认识的直观工具,而且可以提供丰富而真实的学习情境,还是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提高了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同时促使学生思考实验原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在比较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分别与盐酸反应的速率时,新教材改为在试管口套上气球,通过气球涨大的快慢让学生直接观察出反应快慢,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时,让学生自己准备家中的自然水,矿泉水,我在课堂利用蒸馏的方法制备蒸馏水。当学生看到自来水中滴加AgNO3溶液后立即出现了白色沉淀,而向从自来水蒸发制出的蒸馏水中滴加AgNO3溶液,就没有了明显的现象,学生感到很有意思,学习兴趣油然而生。该实验既使学生掌握了蒸馏实验的操作原理,蒸馏实验的作用,又学会了Cl一离子的检验方法,生活中的水一般是用Cl2来消毒的。对市场上的矿泉水检验,发现有些品牌不含Cl-,有些不标准有Cl-。学生学以致用特别感兴趣,还问我其他离子如何检验。不仅解决了知识上的问题还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真是一举多得。还有,用苹果或西红柿制作一个原电池的实验,当学生看到水果竟然能发电,高兴的心情无法形容⋯⋯这些趣味性实验,使学生感到学习化学离他们更近了,体验到化学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学得更容易,理解更深刻,教学效果能不好吗?
三、实验更加生活化
随着中学化学实验不断地变化和发展,出现了一些新型的化学实验,其中家庭小实验的形式很受欢迎。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己动手实验和观察实验的机会,新教材上增加了“家庭小实验”。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培养了知识的应用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是以学生身边常见的化学物质做实验药品。如从学生最熟悉食盐中了解加碘盐,学生可在家中做,也可在课余到实验室做。大部分同学事后说刚开始直间加入淀粉溶液中都没有变蓝色,加AgNO3溶液也没有黄色沉淀,冥思苦想后学生就翻阅资料、上网查找或问同学、哥哥、姐姐等,才知道加入了碘酸根;最终使实验成功。过程的艰辛得到的喜悦可相而知。再如,用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的实验;用氯水漂白鲜花的实验;用苹果制作原电池的实验;用熟苹果催熟青香蕉、青橘子的实验等
二是利用日常生活中的诸多现象揭示化学反应原理和化学奥妙。例如在“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要求学生对雨水pH进行测定,了解当地雨水状况,分析是否是“酸雨”;让学生收集家里旁边河道的水进行PH测试,学生从自己的结论中深感保护环境的重要。这比空洞的说教要好很多,而且很多学生也开始向家人作宣传,不仅知识提高,无形中环保意识也提高。通过胶体的学习本质了解多种墨水不能混用。通过做“铝热反应”的实验,使学生联想到铝热反应能用来焊接钢轨,对化学反应竟然能放出如此高的能量感到十分惊奇等。
四、实验更加微型化
为了使实验绿色化,减少化学实验对环境的污染,可以减少药品的用量,采用微型的实验设备进行实验。比如:在做铜与稀硝酸反应时,可在注射器的活塞上先放上一小片铜片,再吸取少量稀硝酸,立即在针尖上钆上橡皮塞密封起来,将注射器竖立起来,产生的气体先将活塞推开,当铜片与稀硝酸脱离时,反应自行停止。可以观察到一氧化氮气体的产生,再打开橡皮塞,轻轻拉动活塞,吸入少量空气,一氧化氮立即转变为红棕色的二氧化氮,现象非常明显。
由于微型化实验不仅可以减少实验药品的消耗,节约药品,而且可以减小实验的危险性,减少污染性物质的产生,使实验操作更简单,便于学生一人一套实验仪器,增加学生动手操作和细致观察分析的机会。因此,微型化学实验将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得到推广。
五、实验更加系列化
为了更好完成课堂教学或复结,使有关知识、技能结构化和系列化,可以设计一些系列化学实验,把几个相联系的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按照一定次序相对集中起来,安排为一系列实验。比如:对于浓度和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旧教材是用硫代硫酸钠与稀硫酸反应分两次实验加以比较的,过程比较复杂;而新教材上改为“4%双氧水加热和常温比较,不同浓度的双氧水加FeCl3溶液加洗涤剂观察气泡产生的速度”。将两组对照实验一起完成,操作简单,易对比实验现象从而得出正确结论。
实验习题也属于系列化实验,要求学生根据不同系列的物质的性质设计实验方案,起到梳理知识的作用。在复习课中也经常将部分实验系列化,例如:硫元素价态变化的串联实验、铁元素的循环实验等元素化合物类型的实验;分离与提纯、检验与鉴别等实验操作的系列实验等等,便于形成知识网络。
六、实验更具开放性
所谓开放性是指以教学内容为依据,但不局限于教材,从知识、能力等多方面向外延伸或扩展,创设一些开放性问题情境,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方法,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新教材就是本着这一原则,把不少化学实验设计成了开放性实验,教学效果大大提高。例如,钠和水反应一节中,我要求学生设计实验证明钠和水反应时产生的气体是什么,如何检验,还要其他产物吗。这种开放性实验,其思维容量之大是显而易见的。试想,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所设计的方案也不可能完全相同,有的设计非常合理,有的设计比较合理,也有的甚至是不合理的、违反常规的,但每个学生都进行了认真思考,在这个设计中,有些同学把金属钠放在煤油下面,倒扣漏斗收集点燃;有些在U型管中实验等等,氢氧化钠用PH试纸,酚酞试液,加FeCl3产生沉淀等检验。至于得到什么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设计实验时对知识的体验过程。提出的方案越多,思考的角度就越广,思维愈深刻。与此同时,经过交流讨论,相互启发,碰撞出许多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学生不但知识学活了,而且实验能力、与人合作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都得到了培养和提高,不仅教学效果显著提高,而且还自然而然地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实现了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
1自主探究的多元性
学会学习是当今社会的一个主题,自主学习是学习的最高境界。以交互式电子白板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出现,为课堂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平等的、自由的、开放的学习环境,为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新型课堂教学奠定了基础。借助电子白板强大的技术优势,可以创设集图像、文字、声音、动画于一体的真实探究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可以帮助学生快速联网灵活地获取信息,甚至可以不受时空限制进行资源共享和协作交流,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因此,学生的学习探究具有明显的多元性。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是新课程大力倡导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当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受图文并茂、声像俱佳、交互性强的外部刺激,由过去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动建构者,学生甚至可以走上讲台,在白板上展示自己的思维成果,深化自己的学习感悟。基于网络信息技术的方便快捷,在教学时间上,要将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相结合,让课内时间成为分享交流,师生互动生成,完善知识结构的时间。现在学生面对的课外阅读背景也是广阔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借助网络平台,让课外时间成为畅游网络世界,收集、整理资料,自主构建知识的时间,从而开阔学生视野,拓展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BF]
评价方法与评价工具的多样性构筑了多元发展的评价课堂。根据主体,采取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相结合,确保评价结果的公平公正,因此评价主体是三维的。根据方式,课堂评价又可以分为口头评价、动作评价、书面评价。评价内容包括预习复习、合作交流、课堂展示、课堂纪律、作业完成、检测评价,等等。可以说:一个充满评价的课堂,必然是一个跳跃灵动思维与充满发展力的课堂。运用多种评价方法不仅能满足学生学习的多元需求,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平等参与的过程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还能激发教师教学的多元发展能力,是现代教学多元课堂的发展方向。
2文化展示的多元性
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强大功能和特殊效果,为师生搭建了一个丰富的、全开放、多维度的教学资源平台。时空界限被打破,师生角色更加丰富,教学相长的特色更加明显。在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环境下的课堂展示是丰富多彩的:除了传统的事物、投影展示以外,还有构思巧妙、图文声像并茂的动态情景展示;有精彩的、互动生成的课堂片段或者突破重难点的录像“回放”展示;有教师设疑问难、激趣导新的“拉幕、遮罩”功能展示;有灵活批注、即时修改,生成鲜活课堂资源的操作展示;有查找资源的“链接”、库存功能展示;甚至学生可以走上讲台,利用“展台”或者直接在白板上展示自己思维成果。在这种不同媒介、不同对象的多维度互动课堂中,我们要以“诚于嘉许,宽于称道”的态度,充当智多星、向导、顾问和伙伴的角色,把爱心、微笑、激励成功和信任带入课堂,鼓励他们大胆提出不同见解,培养他们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评判教学的优劣,重要标准之一是教学是否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因此,教师要转变观念,改变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实施开放型语文课堂教学。
3积累沉淀的多元性
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强大功能和灵活的交互方式,有效克服了传统多媒体课堂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教师主导地位的倾向,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得到加强。在这样宽松、开放的教学环境下,教师与学生的思维都变得异常活跃和开阔,教与学双方的思想在不断的交织碰撞中必然产生火花,对于同一问题,也可能会产生千奇百怪的答案。对于这种“多元文化”,尽管新课程理念强调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但学生的“体验”并不都是完美的,学生的多元反应也并不都是正确合理的。假如学生的“体验”偏离了课文的价值取向,教师的评价就要及时地发挥诊断功能,运用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去其糟粕,取其精华,避免学生步入思维的误区。借助现代教育技术的巧妙运用与教师艺术的引导,从文本的研读出发,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理解品析语言,在读中积累语言,在读中体会语文深远的文化内涵,使学生情感的陶冶得到升华。
4生成新知的多元性
教师的成长过程可以看作是由一个新手型教师向熟手型教师,继而向专家型教师的转变过程。已有的研究表明,两者在学科知识、教学设计、教学策略、对学生状况的认知能力及其它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些差异最终都表现在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上。郑长龙教授在对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系统研究时,实现了对化学课堂教学的精细化研究,提出了化学课堂层级结构理论,构建了CPUP模型。不同的教师行为规律蕴藏在不同的教学行为组合中,只有通过教师行为组合的深入研究,才能更好的指导教师选择、运用和改进课堂教学行为,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通过比较新手教师和熟手教师的课堂行为来发现两者的课堂教学行为的内在特征及差异性,以期对新手教师的成长有所帮助。
二、理论基础
郑长龙教授根据系统科学理论,提出了“教学行为对”和“教学行为链”等概念。在课堂教学中,教的行为和学的行为总是成对发生和存在的,称之为“教学行为对”(IBP)。在课堂教学中,教学行为对之间按照一定的联结方式组合起来从而形成一个具有特定功能和价值的有序整体,这个有序整体就是“教学行为链”(IBC)。根据课堂教学系统的CPUP模图1型理论,在基元系统(PrS)中一个教学行为链(IBC)对应着一个基元活动 (PrA),基元活动是课堂中最小的教学活动若干个基元活动之间按照一定的联结方式组合而成单元活动(UA),并按此方式依次M合而成了板块活动 (PA)和课堂活动(CA)。(如图1)
三、新手-熟手型高中化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特征的比较研究
本文以福建省某中学的熟手和新手两位女教师的常态课《化学平衡状态》为案例,根据课堂教学系统的CPUP模型理论对两位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特征进行比较。
1.课堂教学行为对的特征比较
娄延果博士在其博士论文中,通过对大量的课堂进行观察和统计分析,把化学课堂上的20种教学行为对归纳成了2大类和7小类,并给出了每一种教学行为对的操作性定义。郑长龙教授及其研究团队在对该类别系统进行了大量实践的基础上,又进一步修正成了2大类和7小类,共24种教学行为对,见表1。
(1)教学行为对类型特征比较
将两位教师课堂中的“讲”“问”“展”“控”“思”“动”“交”等七小类教学行为对的频次进行统计(见表2),从而分析两位教师与学生参与课堂的主要方式及其特征。
由表2和图2可以看出,在“化学平衡状态”的课堂中,新手教师以教师为主的教学行为对有73次,占整体教学行为对的62.39%;以学生为主的教学行为对有44次,占整体教学行为对的37.61%。熟手教师以教师为主的教学行为对有43次,占整体教学行为对的45.75%;以学生为主的教学行为对有51次,占整体教学行为对的54.25%。从整体上来看,新手教师以教师为主的教学行为对的频次高于学生为主的教学行为对,而熟手教师以学生为主的教学行为对的教学高于以教师为主的教学行为对。说明,新手教师的课堂更多是以教师的讲授或者是提问开始,而以教师的总结结束,而熟手教师已开始注重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学为主的教学建构。
此外,从统计上看,两类教师课堂上的“讲”和“问”都占了比较大的比例,特别是新手教师更是占到了整体教学行为对的52.13%,这可能是本节课内容主要是概念教学和学校一直在倡导问题教学有关,虽然问题的设置及提问方式有待改进,但教师课堂上有这种问题意识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学生的“思”和“交”的比例严重偏少,特别是新手教师甚至只有3和0,而熟手教师的“交”也只有3次。在课堂中,教师要应鼓励学生多思考,多交流,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可以加大学生参与课堂的程度。
(2)教学行为对所用时间特征比较
将两位教师课堂中的“讲”“问”“展”“控”“思”“动”“交”等七小类教学行为对的所用进行统计(见表3),从而分析两位教师与学生参与课堂的程度及其特征。
由表3和图3所示,新手教师课堂中以教师为主的教学行为对所用的时间共有1475s,占整体教学行为对所有时间的57.17%;以学生为主的教学行为对所用时间共有1105s,占整体教学行为对所有时间的42.83%。熟手教师课堂中以教师为主的教学行为对所用的时间共有1262s,占整体教学行为对所有时间的48.91%;以学生为主的教学行为对所用时间共有1318s,占整体教学行为对所有时间的51.09%。从统计数据来看,新手教师以教师为主的教学行为对所用的时间明显高于以学生为主的教学行为对,主要是在“交”的教学行为对所用时间为0,极大影响课堂学生的行为,这也体现了新教师教学经验不足,在常态课中还是以教师为主,虽然学生“动”的行为对所用时间占所有教学行为对所用时间的
32.44%,是最高的,说明教师也意识到学生活动的重要性,但学生的参与活动只是在课堂上教师“问”学生“答”上,学生的“思”和“交”偏少。而熟手教师情况有所不同,以学生为主的教学行为对所用时间要略高于以教师为主的教学行为对所用时间,说明熟手教师教学经验丰富,对教材的把握上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注重学生每一次参与的质量,从课堂上看,非常注重教材中的“活动与探究”,注重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留给学生的时间充分,以确保以学生为主的教学行为对顺利进行。
根据两位教师教学行为对所用的时间可以看出,教师的和学生的“动”占据了课堂大部分时间,特别是新手教师,教师的“展”“控”和学生“思”“交”仅占据整体课堂时间的少部分,这与教学行为对频次的统计所得到的结论是一致的,也体现了在课堂上学生的参与主要是在教师的“讲”和“问”中实现的。这样的课堂虽然学生有参与教学,但不深入,只是流于表面,应加大学生“思”和“交”频次和所用的时间,进一步增大学生参与课堂的程度。
2.课堂教学行为链的特征比较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学行为链的样态多种多样,通过大量课堂观察,把教学行为链归纳为5类,如表4所示。这5类分别是 “直授型” (E型链)、 “自答型” (D型链)、“直答型” (C型链)、 “交流型” (B型链)和 “自主型” (A 型链),从 E型链到 A 型链,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逐渐增强,教师的控制程度逐渐降低。
从表5和图4 可以看出,新手教师的课堂上共用了44个教学行为链。其中C型链的次数最多,占整节课教学行为链次数的68.19%,其次是E型链,占整节课教学行为链的22.73%,然后是D型链,而A型链和B型链的次数为0。熟手教师的课堂共用了45个教学行为链,同样是C型链的次数最多,占整节课教学行为链次数的62.22%,,其次是D型链,占整节课教学行为链的22.22%,B型链和E型链都不到10%,熟手教师也没有用到A型链。
A、B和C型的教学行为链中学生参与程度较高,教师控制较高,它们属于高水平的教学行为链;D型链和E型链在教学行为链中学生参与程度较低,教师主导较高,它们都属于低水平的教学行为链。对比新手教师和熟手教师,两者都使用高水平的教学行为链的比例都较高,说明都有注重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意识。但新手教师使用的高水平教学行为链全部是C型链,而B型链和A型链教学行为链使用为0。熟手教师虽然没有用到A型链,但B型链,虽只占所有教学行为链的6.67%,但说明熟手教师比新手教师更注重学生主动参与,引导学生参与和课堂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重要性。
无论新手教师和熟手教师都没有用自主型(A型链)的教学行为链,也就是未做到完全把课堂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主导课堂,自主学习,自主建构。究其原因可能有两点,一方面在常态课堂中教师为了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往往掌控课堂以确保目标的达成;而另一方面自主型的教学行为链的驾驭对教师自身素质有很高的要求,它要求教师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扎实的专业功底以及充分了解授课班级学生的学情,因此,多数教师在课堂上较少用到。在课堂教学中与新手教师相比,熟手教师在安排和使用各类型的教学行为链时更为合理。
(2)教学行为链所用时间特征比较
在对新手型和熟手型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链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对他们课堂中各类型教学行为链所用的时间进行统计(如表6),从而分析出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活动时间的特征。
根据表6和图5所示,新手教师的课堂上,C型链占所有教学行为链所用时间的51.71%,高水平的教学行为链所用的时间略高于低水平的教学行为链。熟手教师的课堂上,C型链最高,占所有教学行为链所用时间的40.23%,B型链占37.33%,高水平教学行为链所用的时间共占77.53%,远远高于低水平的教学行为链。
新手教师和熟手教师的课堂中,高水平教学行为链所用时间都要高于低水平教学行为链所用时间,说明,两位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组织和实施的时间安排上,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使学生主动通过活动来建构学习内容。但新手型教师课堂教学行为链的使用中,A型链和B型链的使用为0,且C型链的使用都是通过提出问题-学生直答-总结讲授完成的。而熟手型教师课堂教学行为链的使用中,虽然A型链的使用时间为0,但B型链所用时间仅次于C型链,说明熟手教师在水平较高的教学行为链上投入的时间比新手教师要多,在水平较低的教学行为链上投入的时间比新手教师要少,这体现了熟手教师比新手教师更愿意使用高水平教学行为链,也进一步说明熟手教师在各类型的教学行为链所用时间的把握上比新手教师好。四、研究的结论和建议
1.研究结论
根据课堂教学系统CPUP模型理论,对新手型和熟手型两位教师“化学平衡状态”中课堂教学行为特征进行分析比较,主要分析了课堂中教学行为对的频次、所用时间特征以及教学行为链的频次、所用时间等特征。得出如下结论。
(1)两位教师的课堂所出现的教学行为对基本涵盖了所有种类,除了“自主型”教学行为链外,熟手教师其余4种教学行为链在课堂中都有出现,而新手教师只出现了“直答型”“自答型”和“直授型”三种教学行为链。
(2) 熟手教师课堂上以学生为主的教学行为对的频次和所用时间明显高于新手教师,而新手教师主要是体现以教橹鞯慕萄行为对,特别是教学行为对中最能体现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交”在新手教师的课堂中没有出现。在课堂上,新手型教师多注意于自己的教学,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对学生的关注程度不够。熟手型教师以学生为核心,并且根据学生的不同反应来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在教学过程中,熟手教师表现出相当的耐心,在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后给予学生大量的时间思考讨论,在学生没有马上答出问题时,也会一步步的耐心引导,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答案。新手教师则相对耐心不足,如果学生不能及时回答问题或是思考稍长,新手教师就急于提示,甚至代替学生回答。
(3)在常态课堂教学中,对于整节课中采用的各类型教学行为链的所用时间比例分配上,熟手教师比新手教师更合理。整体而言,熟手教师把大量的时间投入在了高水平的教学行为链上,而新手教师虽然在“直答型”教学行为链上用了近一半时间,但只是停留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直答-总结讲授上,有学生参与教学的活动,但只是在课堂上的你问我答上,且把大量的时间投入到了低水平的教学行为链上,新手教师课堂教学行为链中的自主型和交流型没有用到。这说明了熟手教师更愿意在高水平的教学行为链上投入时间,更关注于高水平的教学行为链中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更重视课堂上学生参与教学的程度和方式,鼓励学生思考、发言和讨论,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来思考所学的内容。熟手教师比新手教师更愿意尝试高水平的教学行为链,体现了熟手教师更能够很好的驾驭课堂。
(4)在这两堂课中可以看到,无论是熟手教师还是新手教师均未使用 “自主型”的教学行为链。原因可能有三点:其一, “自主型”的教学行为链本身常态课堂教学中比较少用。为了达成教学目标和赶上课时进度,教师通常不会采用该类型的教学行为链;其二,该类型的教学行为链,开放性程度极大,主要是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辅助,这种教学方式对教师自身的素质要求很高,对于新手教师和熟手教师而言,实施难度很大。第三,由于两位老师教的都是平行班,学生素质与培优班有差距,且学习能力有待提高,开展自主学习比较困难。
2.教学建议
基于以上结论,为顺利完成新手教师到熟手教师甚至专家型教师的转变,更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出以下一些建议。
(1)在日常教学中,新手教师应积极准备好每一节课,进行精细化设计,在学生活动的设计方面多下功夫,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多观摩其它高水平教师的课堂教学,改善自己教学行为习惯,与他们相比,所欠缺的是教学经验,表现在课堂上则是教师对教学行为链的选择和驾驭能力不足。基于此,新手教师有必要多观摩课堂,模仿他们对不同教学行为链的处理和实施过程,并在自己的课堂上不断尝试、训练和改进,以提高自身的驾驭课堂的能力。
(2)新手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应当尝试多采用一些高水平的教学行为链,并多投入一些时间在高水平的教学行为链上。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关注于每一个教学行为链的实施质量的提升,从而提高整节课的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实现高效课堂教学。
(3)新手教师要善于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探寻适合自己的课堂教学特征。要持续不断地监控和诊断自己的课堂教学状况,利用现在大多数学校都有录播室,可以把自己的课堂进行录制,自己或与同事进行分析评价及深度反思。
本课题虽然为个案研究,但具有普遍意义。本研究为课堂教学有效性及学生参与度等研究提供了崭新的思路和方法;为中学化学教师的备课、课堂教学、评课及反思等提供了新的视角和途径。
一、自主探究的多元性
学会学习是当今社会的一个主题,自主学习是学习的最高境界。以交互式电子白板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出现,为课堂教学提供了广阔的p平等的p自由的p开放的学习环境,为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新型课堂教学奠定了基础。借助电子白板强大的技术优势,我们可以创设集图像、文字、声音、动画于一体的真实探究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可以帮助学生快速联网灵活地获取信息,甚至可以不受时空限制进行资源共享和协作交流,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因此,学生的学习探究具有明显的多元性。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是新课程大力倡导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当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受到图文并茂、声像俱佳、交互性强的外部刺激,由过去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动建构者,甚至可以走上讲台,在白板上展示自己的思维成果,深化自己的学习感悟。基于网络信息技术的方便快捷,在教学时间上,我们要将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相结合,让课内时间成为分享交流、师生互动生成、完善知识结构的时间。现在学生面对的课外阅读背景也是广阔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学生可以借助网络平台,让课外时间成为畅游网络世界,收集、整理资料,自主构建知识的时间,从而开阔学生视野,拓展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
评价方法与评价工具的多样性构筑了多元发展的评价课堂。根据主体,采取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相结合的方式,确保评价结果的公平公正,因此评价主体是三维的。根据方式,课堂评价又可分为口头评价、动作评价、书面评价。评价内容包括预习复习,合作交流,课堂展示,课堂纪律,作业完成,检测评价等等,可以说:一个充满评价的课堂,必然是一个跳跃灵动思维与充满发展力的课堂。运用多种评价方法不仅能满足学生学习的多元需求,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平等参与的过程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还能激发教师教学的多元发展能力,是现代教学多元课堂的发展方向。
二、文化展示的多元性
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强大功能和特殊效果,为师生搭建了一个丰富的、全开放、多维度教学资源平台。时空界限被打破,师生角色更加丰富,教学相长的特色更加明显。在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环境下的课堂展示是丰富多彩的:除了传统的事物、投影展示以外,还有构思巧妙、图文声像并茂的动态情景展示;有精彩的、互动生成的课堂片段或者突破重难点的录像“回放”展示;有教师设疑问难、激趣导新的“拉幕、遮罩”功能展示;有灵活批注、即时修改,生成鲜活课堂资源的操作展示;有查找资源的“链接”、库存功能展示;甚至学生可以走上讲台,利用“展台”或者直接在白板上展示自己的思维成果。在这种不同媒介、不同对象的多维度互动课堂中,我们要以“诚于嘉许,宽于称道”的态度,充当智多星、向导、顾问和伙伴的角色,把爱心、微笑、激励成功和信任带入课堂,鼓励他们大胆提出不同见解,培养他们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评判教学的优劣,重要标准之一是教学是否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因此,教师要转变观念,改变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实施开放型语文课堂教学。如教学《鸿门宴》一课,笔者分组让学生自己写剧本,分角色饰演文中的刘邦、项羽、范增、樊哙,然后在班里演出。提高学生的语文修养,促近了学生多元文化品质的形成。
三、积累沉淀的多元性
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强大功能和灵活的交互方式,有效克服了传统多媒体课堂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教师主导地位的倾向,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得到加强。在这样宽松、开放的教学环境下,教师与学生的思维都变得异常活跃和开阔,教与学双方的思想在不断的交织碰撞中必然产生火花,对于同一问题,也可能会产生千奇百怪的答案。对于这种“多元文化”,尽管新课程理念强调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但学生的“体验”并不都是完美的,学生的多元反应也并不都是正确合理的。假如学生的“体验”偏离了课文的价值取向,教师的评价就要及时地发挥诊断功能,运用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去其糟粕,取其精华,避免学生步入思维的误区。如从《背影》中读出了“那位父亲一点也不讲交通规则”,从《愚公移山》中读出了“愚公真愚,搬山不搬家,自讨苦吃”。这种脱离文本,牺牲文本价值的个性化对话是对教学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我们要在一定的“度”与“界”的范围上多元解读引导,守住文本的价值底线。借助现代教育技术的巧妙运用与教师艺术的引导,从文本的研读出发,包括文化的、文学的、文章的、逻辑的、修辞的研读等等,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理解品析语言,在读中积累语言,在读中体会语文深远的文化内涵,使学生情感的陶冶得到升华。
四、生成新知的多元性
利用电子白板便捷的平台,畅通的链接渠道和特殊应用技巧,我们可以方便地设计出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使得师生生成新知具有了多元性。这里的“多元性”一是指个体新知生成的多元性;二是指终极目标达成的多元性。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面对千变万化的课堂教学情景,课堂教学不仅需要关注预设,而且需要关注生成。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善于根据动态的学情迅速捕捉从学生那里涌现出的各种信息,及时地将学生的困惑、疑问和需求整合形成新的兴奋点和教学生长点,推动教学进程在具体情境中的动态生成。我的做法是:首先,根据教学任务提出探究问题,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形式自主地寻找“答案”。其次,在探究新知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和给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源,这些资源可以是背景图、动画、声音、录像等,以便学生高效探究。第三,师生互动交流学习成果和信息,生成学习资源。学生也可以在电子白板上以注解、板书、画图、列表、圈画等形式进行汇报交流,达到自主参与学习和展示自我的目的。最后进行系统的知识整理,老师还可以把这些生成性资源随机地保存在电子白板资源库中,以备学生课后有选择地使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关键词: 化学实验 导入方法 导入过程 研究性学习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化学实验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充分利用化学学科以实验为基础的基本特征,挖掘和开发化学实验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功能。
一、化学的学科特征决定了化学实验可以导入研究性学习。
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基本特征,即使在由经验化向理论化发展的今天,化学实验仍是化学学科发展的最现实、最生动、最有效的物质载体。在实验中,学生通过实验研究和认识物质,掌握化学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初步学会化学研究的实验方法,从而更有利于研究性学习。
二、化学实验导入研究性学习的方法。
并非仅在实验的具体操作中才可以导入研究性学习,同时要注意实验课前、课堂、课后与研究性学习的结合;书本与网络的结合;教师与学生的合作。著名化学家、教育家戴安邦先生精辟地指出:“只传授化学知识和技术的化学教育是片面的,全面的化学教学要求既传授化学知识和技术,又训练科学方法和思维,还培养科学精神和品德。学生在化学实验室中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验,训练由实验解决化学问题,使各项智力因素皆得以发展,故化学实验是实施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教学形式。”只有充分调动实验的各方面积极因素,才能更好地开展研究性学习。
三、以化学实验为中心的开放式问题探索这一“动”模式本身就是导入科学研究的过程。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自然学科,其化学原理和化学规律都是在实验基础上通过分析、推导、归纳得出的。化学发展历史充分证明:化学科学的任何一项重大突破,无不是经过化学实验取得的:诺贝尔在历经自己被炸伤,弟弟被炸死的多次失败后发明了炸药;现代家具业使用的高密度纤维板;有机化学里的高分子智能材料……正如波义耳所说的:“没有实验,任何新的东西都不能深知。”
中学化学实验多数是对物质及其变化的再认识,从本质上看,这一过程与科学家进行的科学研究中的化学实验是一致的。在教学中,我经常采用下列方法:教师提出开放性问题师生商讨形成实验方案学生提出探索性问题学生实验、分析、讨论学生、教师总结、巩固、提高。
【关键词】自主学习能力化学教学转变教学模式
知识经济时代必须重视人才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全力投入教育事业的发展,通过资源整合、政策扶持以及教学理念转变等途径实现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但是还应该注意到,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将知识灌输到学生头脑中,而要更加注意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探索性的培养,在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础上还能够建立起独特的思维特征和方法论思想,从而进行高层次的研究,实现巨大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一、自主学习能力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自主学习是教学实践中经常提及的概念,但是在具体实施时具有较大的难度,主要是由于实现自主学习的途径和尺度难以把握,在学习环境的营造上也存在一定的难度。首先要注意的是自主学习并不等于自己学习,而是在教师或者其他教学要素的规范引导下进行有确定目标、有实施方法、有解决途径和评价标准的学习;其次自主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是相对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而言的,它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价值,将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才能充分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并形成学以致用,举一反三,发散思维的学习模式。总体来讲,自主学习就是在保证学生主体性的前提下,通过教师或者其他教学要素的规范引导,实施有既定目标的自我调控学习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但能够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能够增强学生对于新知识、新方法的探索精神,对于学生良好思维方式的构件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存在的问题
化学学科具有与其他学科所不同的学科体系、知识构架和方法论思想,其文理兼具以及微观宏观双向分析相结合的特征是学生学习过程遇到的最大问题,同时学生还会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这些都为开展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设置了障碍。
(一)思想上不够重视化学的学习
不可否认的是,目前我国化学学科在中学课程设置中所占比重较小,无论是课堂密度还是考核权重都没有其他“大学科”有优势。此外,化学学习设计很多微观层面和理论层面的知识,特别是化学反应、催化剂作用以及元素性质等内容,与现实生活存在较大的脱节现象,难以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
(二)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
虽然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标准已经在我国实行了相当长一段时间,并且取得了很多的成果,但是整体教学环境和考核体系设置还是为传统的教学模式留下了很大的发展空间,致使其成为阻碍教学现代化的重要因素。传统的教学模式典型的是应试特征和填鸭教学,课堂成为了教师的“一言堂”,学生的自主性受到了很大的压制。当前我国多数地区的教师曾经在传统教学模式下从教,或者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很难转变教学观念,为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设置了较大的障碍。
三、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有效转变教学主体
关于教学主体的讨论一直是学界研究的热点,多数研究结果表明,教学主体性是转变教育模式的关键。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重视教师的主体性,而将学生放在了相对次要的位置,教学平台成为教师发挥的舞台,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和方法,很难锻炼出自主性学习能力。新型教学方式的施行极大地改变了这一状况,建立起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由于实践经验的匮乏以及缺少相关理论作为支撑,很多教学活动中的学生主体性成为了随意性,削减了新型教育模式的有效性。因此转变教学模式的关键是在实践中协调教师的规范性和学生的中心性,并且充分发挥教学资源这一重要要素,形成三位一体的教学新模式。
(二)重视化学学习的开放性
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提升学生对于学科的认知度和学习兴趣,而加强化学学科与相关学科以及现实生活的关联性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有效途径。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学习的重要性,着重强调物质世界的构成以及日常生活中各类现象的化学原理,从而让学生从心理上认同化学学习。其次还要加强化学实验的利用,可以通过展示一些包含化学反应的魔术等提升课堂的趣味性,最后要注意化学学习和相关学科的联系,特别是生物、物理、数学等学科之间的交叉性和延伸性。
(三)制定完善的自主性学习方案
在具备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上,要通过教师的引导作用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思想,必要的情况下,教师可以辅助学生制定完善的自主性学习方案。由于学生自身经验不足,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因此前期的自主性学习很大程度上要依赖教师的积极参与。
(四)科学评价自主性学习效果
由于自主性学习具有较大程度的自由性,没有既定的实施标准对具体学习过程进行规范,因此为了使自主性学习达到要求,真正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要通过科学规范的评价体系对自主性学习的效果进行系统的评价。同时还要注意评价指标的多元化选择,综合对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解题方法的有效性、解题效率、学习自主程度等方面进行测评,从而为长远期的学习打好基础。
结论:
教学模式创新必须时刻以学生为中心,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放在首位。通过科学调配教学资源,开创教学新方法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自主性和创造力,为以后的学习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婷婷.关于高中化学教学中自主学习的若干思考[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2(13)
[2]孟歌,傅强,陈有亮等.基于问题的教学法在药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化学教育,2012(07)
【关键词】化学概念 分化 途径
初中的化学课程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地接触学习化学知识与方法,初中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与信息加工特点以及学习策略等都会引起初中学生学习成绩产生差异性变化。一般而言,初中学生在学习化学概念中所涉及的记忆特征、言语表征与简单推断等方面的差异性,能导致学生初中化学学习成绩产生分化。
一、初中化学概念学习分化的界定
分化本身的概念来自于生物学科领域,指某特定正在发育的个体细胞中进行形态的与功能的特殊变化而建立起其他细胞所没有的独特特征。运用到初中学生的学习过程,分化主要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初中学生群体的学习成绩或学习能力经过一段时间而出现参差不齐的现象,逐渐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多与难度的加大,学生之间的这种差异会变得日益明显,通常就称为学习分化。初中化学学习分化指的是学生在进行化学学科的学习过程中,伴随着化学概念的发展与增多,化学概念学习的难度逐渐增大,初中学生的学习成绩差距逐渐拉大,相应的学习化学兴趣逐渐减少,因此表现为其学习化学的能力逐步下降。
通常指的初中化学概念是用简练的语言高度进行概括所得的化学语言,通常包括初中化学知识的定义、原理与反应规律等。化学概念的每个字、词与每句话,甚至每一注释都是经过慎重的推敲而得以确定特定的意义,从而能够保证化学概念的科学性与完整性。因此初中化学概念是初中生学习化学的必备基础知识,完整而准确理解初中化学概念是初中生学好化学的必要前提。比如在初中化学学科中重要的化学式与溶解度,物质的量与质量守恒定律等均是化学概念。初中化学学习过程的初中学生的一切活动都是建立在掌握了特定化学概念的基础之上。应该说,化学基本概念是初中生学习化学的核心,它既包括相关化学知识结构的静态内容,同时又包括其形成化学知识结构过程中所经历的认知加工动态过程。一般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与概括能力的差异,对初中化学教材可以分化具体性表述化学概念与定义性表述的化学概念两个大类。
二、初中化学概念学习的分化过程
初中生在化学概念的学习过程中,导致产生学习分化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学生的记忆特征、言语表征与简单推断等几个方面。不同初中生在学业水平上产生的学生在记忆特征、言语表征与简单推断方面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从而必然导致各层次的初中学生在学习成绩方面的存在着较大较为明显的差异。化学学业优良的初中学生在同一化学概念的学习分化现象的主要影响因素为记忆特征和言语表征,以及简单推断。化学学业中等初中学生和学业困难初中学生比学业优良的初中学生在记忆特征、言语表征和简单推断方面都有着明显的差异。因此各层次的学生化学学习成绩与能力自然产生分化的具体现象。
初中化学在经历一年的系统学习以后,针对不同的化学概念学习产生分化现象,随着化学知识内容加深,初中学生的记忆特征、言语表征与简单推断的差异性得以显著增大,化学学业水平不同的学生虽然存在差异性,但在整个各层次学生的差异却会减小。在初中学生中不同学业水平学生的记忆特征、言语表征与简单推断存在显著性相关,化学教学对初中学生在学习化学概念过程具有促进和提高的明显作用。在化学概念中的具备记忆特征的机械记忆与理解记忆,言语表征中的简单表述与完整表述,简单推断中存在的一步推断与多步推断等领域主要是不同学业水平的初中学生在化学概念学习中产生分化的明显特征。
三、减少初中学生化学概念学习分化的途径
首先,可以运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愉快地让初中学生以不同的方式形象地感受到有关的化学概念。初中生在化学概念形成的重要感知阶段,化学教师可以运用各种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如演示实验和实物模型或者视听媒体等来展示化学概念的学习情境,能够让初中学生从中立刻形象地了解有关化学概念的信息,从而为自身内化这一化学概念奠定扎实的感性基础。
其次,可以运用合适的语言表征来描述化学概念的定义,从而能够清晰界定化学概念的外延,并且能够透彻分析出化学概念的内涵。化学教师可以用明显的生活化与口语化特征,促使能够反映一目了然的化学信息,从而非常容易被化学初学者掌握的、能够直接观察或罗列比较的具体语言来顺利对化学概念进行表述,非常科学地界定化学概念的基本外延。初中阶段对于一些非重点的化学概念,完全可以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表述,并不强求与教材文字表述的完全一致。但是对于初中阶段重点的化学概念,则需要教师运用去伪存真和去粗存精的抽象思维过程,进行严格、科学与准确的定义,力求能够全面反映出化学概念的深刻内涵。教师应该突出化学概念中那些明显而至关重要容易忽视的关键字、词和构成化学概念的特定含义与条件。
第三,设计多种多类化学关联例证,进一步强化化学概念的对外普遍迁移能力。初中化学概念形成的初期通常都是呈现典型实例以概括出精要的定义与明显特征,以便能够从多个侧面将某些化学无关或关键特征设计成思考问题要求初中学生进行辨认做出肯定或否定的清晰回答来形成概念。还可以促使初中学生的正向概念,亦可以通过反例来显示概念的关键特征等。
总之,初中化学概念的形成与吸收蕴含着初中学生的能力结构的变化与发展过程,化学教师应该结合化学概念教学的特点,在形象认知的场景中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从感知到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灵活运用化学知识实际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周静.化学学习优等生人格特征调查研究[J].化学教育,1998(l):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