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18 17:19:4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1.心理健康教育课效果不理想
心理健康课主要是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应对压力的能力。但是当前心理健康课的内容比较枯燥,形式也比较单一,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效果。大多数心理健康教育课中所引用的心理健康教育案例都是比较早的,缺乏新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心理健康课主要是以课堂教学的方式开展,未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实践指导,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
2.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缺乏
当前高中学校中的心理健康教师还是比较少的,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开设。心理健康教师在教学方式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缺乏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很多学生遇到心理问题时并不会第一时间找到老师交流,时间久了就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高中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大都形同虚设,心理咨询室缺少一些心理健康的书籍等资料,学生除了与教师交流之外很难找到其他的解决办法。
二、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建议
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受到学校的重视,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高中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需要。学校应该积极配合,丰富心理健康教学活动,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1.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其中学生自身的原因是不可忽视的,一些学生从小生活在比较优越的环境中,对于外界压力的承受能力比较弱,对于这些学生需要加强其自身教育,提高其抗压能力。一方面可以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为学生讲授一些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或者通过知识竞赛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应对困难和压力的能力。另一方面举办一些课外活动,比如一些生活挑战赛,或者体育活动等等,通过锻炼学生的耐力和承受力,提高学生应对压力的能力。通过这些丰富的活动使学生学会保护自己,承受压力和挫折,同时不断激励自己解决困难,进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2.提高心理健康教师素质
心理健康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着十分关键的引导作用,正所谓为人师表,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教师的正能量也会感染每一个学生。因此高中学校需要对心理健康教师进行培训,加强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教师的素质。教师还需要不断丰富自身的教学知识,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将心理健康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解决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心理问题。学校也可以聘请一些优秀的心理学家为教师和学生开展讲座,组织教师学习一些比较优秀的教师讲课视频,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师素养。
3.丰富心理健康教育课内容
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是培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手段,学校应充分利用隐形教育资源,丰富生活内容,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在交往中养成乐观的情绪以及宽阔的胸怀。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目的的原则,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平等、民主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心理健康课的开展需要丰富其内容和形式,心理健康课与其他课程不同,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教师和学生应该加强沟通交流,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除了讲授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同时还应该讲述一些心理健康案例。同时除了教学之外还可以开展一些活动,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多地了解学生,比如做一些互动游戏,通过小游戏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认识。另外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团体活动,比如春游或者聚餐等等,消除学生之间的陌生感,建立诚挚的友谊,这样,学生就能像教师诉说自己的心理问题,教师就能帮助学生走出心理误区,进而促使每一位学生健康成长。
4.发挥心理咨询室的作用
心理咨询室是比较重要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虽然高中学校建立了心理咨询室,但是并未能发挥心理咨询的作用。高中学校需要加大资金投入,为心理咨询室增加一些心理健康教育书籍,或者一些治疗设备等等,完善心理咨询室的基础设施。心理咨询室最主要的方式就是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发挥心理疏导的作用,由于心理咨询室一直未能发挥作用,很多学生对于心理咨询室存在一种抵触心理。学校可以加强心理咨询室的宣传,鼓励学生参与到心理咨询室的活动中。心理咨询活动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家庭背景,以及学生的人际关系等等,这样可以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在心理问题咨询完之后还需要对学生进行跟踪反馈调查,做好后期的心理辅导。
5.重视家庭对高中生的影响
父母的言行举止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的日常行为,因此,家庭在孩子的健康成长中起着一定的教育影响。家长应尊重孩子的独立意识,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级身心发展,为孩子营造和谐、尊重、理解、相互信任的家庭气氛,为帮助中专生消除心理问题提供良好的家庭条件。
6.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从国家角度看,应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治歪风、树正气,各种媒体要宣传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及未成年的好人好事,让学生有正确的心理选择,在创造游戏等中专生喜欢的节目时,应鲜明突出积极向上的主题,刻画成人生活世界时应考虑暧昧、暴力对未成年人思想的影响。
三、结语
关键词:网络环境;树立观念;文化氛围
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中,网络环境既为其提供了大量丰富的现代化教学方式和教学资源,也可能会给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开展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应该如何有效地利用网络环境开展教学?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简要的分析与思考。
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
在开展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教师应该认清网络在教学中扮演的角色,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细心引导学生不要沉迷于游戏和聊天,教会学生如何选择和整合信息,从而使网络成为教学中的有用工具,成为学生获取丰富知识、开阔视野的重要渠道,让网络在高中生成长道路中发挥其巨大的积极作用。
二、加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开设活动课程
加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将网络文化、网络道德加入高中思想品德教材中,利用学校开设的思想品德课程这一平台,将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传授给高中生,从而开展网络健康教育活动课程,进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增强高中生的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等。同时,学校应该定期开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以及网络健康教育知识竞答等活动,以便帮助学生走出心理健康的困境。
三、建立健全网络管理制度,营造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氛围
在网络环境下,能够顺利开展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必须要有建立健全的网络管理制度,从而对高中生进行有效的约束,以及对网络上不良的信息和有危害的中学生心理健康网站进行查封,进而为学生营造一个健康、积极的网络文化氛围,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从而促进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成长,拥有积极向上的青春时代,最终有利于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总之,在网络环境下开展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既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成长,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又可能阻碍高中生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学校和学生三者之间的共同努力,促进高中生心理的健康成长。
作为一名高中生物教师及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在保证教学目标的同时,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更不容忽视。高中生物作为一门基础自然科学,与人的心理健康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充分利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心理因素,净化学生心理环境,坚持科学性、启发性、循序渐进,保证知识传授的有效性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
一、通过生物生命现象的教学,使学生懂得珍爱生命
长期以来,我们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只重视对学生的应试教育、成才教育,而忽视了生命教育。把分数当成衡量教学成败的唯一指标,把分数当成检验学生是否成才的唯一标准,缺乏对青少年的人文关怀,成长于这种环境的青少年很难懂得自己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因此在媒体上经常看到有关中学生自杀或杀死亲生父母的报道,使人心中发颤。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中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在生物教学中,通过减数分裂与配子的形成、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的教学,教育学生珍爱生命;通过遗传与优生、人口发展与生态平衡,以及专题SARS、艾滋病与的教学,教育学生关爱生命;通过教材中的新陈代谢、生命活动的调节、野生生物的保护的教学,教育学生欣赏生命。让每一个中学生懂得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它是最宝贵的,要懂得生命的意义和生命的来之不易。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要敢于坚强的面对来自生活的风雨,不要放弃生命,否则给社会、学校造成很大影响,给家庭及亲人带来巨大的悲痛。通过这些知识的介绍,可以深深地触动学生,让他们感受到生命来之不易,进而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情感。
二、对学生进行青春期性教育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中学生物教学中有关青春期教育的知识,很多老师在教学中一闪而过,甚至出现让学生自己阅读的现象,学生不能从正确的途径获取性知识和正确健康的性心理,不能正确抑制性冲动,阻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青春期心理具有脆弱性、冲动性、不稳定性,对外界刺激容易产生不良情绪反应[2]。当不良情绪积累过多,最终就会导致生理疾病,即心理问题躯体化。此外,高中生面对自身的生理变化,如:月经、遗精等现象既感到“倒霉”,又渴望了解,但往往又难于向父母、老师、同学启齿倾诉,从而成为自己的一个心理阴影。不少学生得不到正面的知识教育,往往到网络世界去了解,而这不可避免的造成少数学生了解一些等不健康的性知识,加上学生的识别能力较弱,从而沉溺其中不能自拔。针对这一现象,我在讲解人教版必修1第一章《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时,学到人的生殖和发育时,通过多媒体展示卵细胞、的产生过程,结合受精卵的形成过程以及胎儿的整个孕育过程,向同学们解释月经、遗精是每个进入青春期的人都会有的正常生理现象,从而消除了在同学们心目中的神秘感和自卑感,并能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
三、生物课堂内外贯穿爱心及感恩教育
在高二生物教材中安排了有关艾滋病的知识。艾滋病不仅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历来考试的热点。12月1日又是“世界艾滋病日”。我就在高二年级策划了一个“爱心呵护生命 行动抵御艾滋”的手抄报比赛活动。设置了一、二、三等奖,并且择出优秀作品在校园报栏内展出。这个活动会吸引很多学生参与其中,尤其是学美术的小科班学生,设计的手抄报图文并茂,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增强了自信心。同时还可以起到以下的几个作用:宣传有关艾滋病的知识;感受世间冷暖,体验艾滋病患者的痛楚,了解他们的难处;增强青年的社会责任感;号召更多人关注社会上的弱势群体。这样的课余生活大大唤起了同学们的爱心及感恩之心。
四、尊重学生的自尊心理
赞赏犹如春风暖,谩骂好比严冬寒。每一位学生都有着强烈的自尊心,老师要精心呵护,不能伤害任何一个学生的自尊心。如果在不当时机采取不恰当的教育方式,有可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导致学生逆反心理的反弹。老师应走进学生的心灵,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采取恰当的教育方式。例如:为回答错误的学生说句安慰话,为不善讨论的学生说句激励话,为自卑的学生说句自信话,为困惑的学生说句知心话,为受冷落的学生说句公道话。这样,必然会换得学生对老师的尊重。我们应让每个学生在生物课堂上感受到阳光般的温暖、得到充分尊重,让生物课堂成为其温馨的家。
五、用成功激励学生,增强自信,克服自卑
【关键词】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德育即政治、思想、道德与心理健康教育。所谓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根据心理活动的规律,采用各种方法和措施,以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及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离开心理健康教育精神文明将失去灵魂,健康的身心是一切的保证。现代社会要求现代人用高尚的道德、健康的身心、善于合作的意识去适应社会需求,健全人格,努力达到“德智心体”全面发展。因此,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心理健康教育内涵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高中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心理健康的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点:自我意识正确、人际关系协调、性别角色分化、社会适应良好、情绪积极稳定、人格结构完整。因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积极的自我意识教育,学习心理辅导,挫折的应付,情绪的调节,人际关系的协调,性心理教育,优良人格的塑造,休闲生活与消费心理指导。
二、高中学生心理健康出现的主要问题
1.上网成瘾。中学阶段是人生过程中一个极其特殊的阶段,又称为“反抗期”,“麻烦期”或“危机期”,而在这个阶段的中学生最容易走进的误区就是对网络成瘾。目前,中国的中学生网络成瘾比例接近10%,网瘾已经成为中学生厌学、休学的一个重要原因,而且这一势头仍在快速发展中,并且网络成瘾对中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极大的危害。
2.学习带来的心理压力大。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竞争比较激烈,心理都十分紧张,总担心考试失败,受到老师、父母的责备,或同学的冷眼,产生焦虑;而一旦真的考试失败,就灰心丧气、情绪低落,这种现象在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中表现更为突出。高考是人生的一大转折点,家长都看的很重,这又是一座无形的山重重的压在学生身上。
3.人际关系不协调。现在的高中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一般比较娇惯,集体观念和合作意识差,不善于处理与同学、老师、父母的关系,常常感到孤独、寂寞。有的学生因嫉妒心理而与同学关系僵化,他们大多都是以自己为中心,不知道如何和其他的同学进行交流、共享生活中的喜悦。
4.独立意识增强。独立意识增强,对成人的干预往往表示不满。对多数高中生来说,这种独立意识是正常的,但有一种倾向值得注意,他们与同伴无话不说,却不愿与父母、老师沟通,造成两代人之间的隔阂,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代沟。
三、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指出,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开展辅导和咨询活动,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提高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真正有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学生,一经发现,应及时送到专业卫生机构治疗。可见,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坚持“重在建设,立足教育”的方针,以课堂教育、课外教育指导为主要途径,构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1.开展心理咨询及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符合学科教学需要的。各科教师必须承担着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利用心理档案,对每个学生进行动态监测,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同时与学生思政工作者及时沟通,交流情况,尽早实施干预,做到防患于未然,确保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2.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合理环境是育人环境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学校要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如环境布局、绿化美化等物质环境,各种规章制度、纪律、行为规范等制度环境,校训、校歌、学校精神等精神环境。
3.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及教育环境。目前,网吧遍布大街小巷,尽管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的条例,但在实际中对网吧尚缺乏有效的监管措施;当前,我国中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且城镇居民以楼房式独门独户的家居结构为主,这在某种程度上不利于身为独生子女的中学生与同龄伙伴交流,家长应该鼓励自己的孩子多和周围的孩子进行交流。
四、结论
总之,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对症下药,采取多种方法,可以发现并治愈学生的不良心理,优化学生心理素质,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全面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其德智体诸方面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厚粲.大学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杨斌勇.中学心理教师工作现状调查及改进策略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1.培养坚强的意志
体育活动要克服诸如恶劣气候、意外伤害、动作难度等客观因素和畏惧胆怯、疲劳损伤等主观因素的困难。学生必须克服主、客观两方面的困难,才能顺利完成体育活动,如果体育项目要达到一定的运动水平,需要学生付出极大的努力和汗水,还要必须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在这个过程中,意志品质得到了磨炼,培养了高中生坚强的意志品质。
2.培养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
体育教育以竞技抗争的形式和丰富多彩的内容吸引学生参与,在体育活动的过程中,一直贯穿着竞争和奋发向上的精神。学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和运动竞赛,可以增加竞争意识,培养进取精神。一些集体性的体育活动,还需要配合默契,同心协力,因此可以有效地培养群体意识和团队精神。
3.协调人际关系
体育活动需要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通过参加体育活动,可以增进高中生与他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同时,通过体育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责任感和群体责任感,并学会以积极的态度关心他人和帮助他人。
4.缓解精神压力,消除心理疲劳
高中生面对紧张的学习压力,普遍感到压抑和疲倦,容易引起心理上的不平衡,渴望能从压力中解脱。体育教育正是满足了学生的这一需求,经常参加体育活动有助于缓解紧张的身体和心理,缓解学生的精神压力,消除学生的心理疲劳。
二、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策略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会让学生对教师产生尊敬、喜爱和信任之情,会让学生心情愉快地完成体育课教学任务。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组织好每一个环节,关心每一名学生,认真对待学生提出的每一个正当要求。教师还要善于表达自己对学生的感情,赞许的目光,鼓励的话语,或者是简单的动作都能让学生感知到老师的关注。教师要尽可能地了解学生的内心,分享学生的悲伤和快乐,理解学生的孤独、失望、气愤等情绪。教师对学生关爱、尊重、负责,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奠定了基础,对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产生深远有益的影响。
2.有效利用体育活动
体育教学是学生亲身参与的活动,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活动中的一切有利因素,精心组织、恰当引导,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1)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体育教学的很多内容,都要学生之间相互合作才能完成。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把自己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同时又要顾全大局,通力合作。
(2)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
高中生的自控能力还不稳定,一些简单重复单调的动作他们不愿完成,况且,很多体育活动要承受较大的负荷。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力求变简单枯燥的重复运动为情趣盎然的比赛、表演等形式,以吸引学生主动学习,愉快学习,并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努力进取的坚强意志。
(3)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胜不骄、败不馁的精神
体育教学的很多内容是在激烈的竞争中进行的,在竞争中,每一个学生都会有争取胜利的愿望,但最后的结果是不可能都成为胜利者的。在教学中,教师要灵活调节学生的情绪,既要充分肯定胜利者,又要更好地鼓励失败者,要求学生做到赢得起输得起。
3.利用教学比赛,培养健康心态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置合适的比赛活动,让学生在比赛中体验激烈竞争、团结合作带来的身心愉悦,以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如,在进行短跑训练时,教师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运用接力的形式竞赛。在整个竞赛的过程中,学生呐喊助威、鼓掌加油,小组内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充分的交流,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责任感和荣誉感,促进了他们健康心理的形成。
4.多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
关键词:网络环境;农村高中生;德育;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22-010-2
一、网络带给农村高中生心理影响现状调查结果及分析
针对目前网络环境下,学生学习方式与心理活动发生的变化,抽取了两所农村高中的高一、高二、高三部分学生进行了关于网络的多方面内容调查,主要情况如下:
1.上网基本情况
最近一年经常上网的学生占15%,平均每周上网1次以上的学生占30%,上网主要集中在周末和节假日的学生占45%,经常通过旷课或夜不归宿上网吧的学生占2%,偶尔有此行为的学生占8%,经常一次性上网三小时以上的学生占4%,一次上网最长时间在10小时以上的学生占11%,上网主要场所在网吧的学生占38%,每个月上网费用(含有关消费)在30元以上的学生占10%。上述数据结果表明一部分学生迷恋网络不容忽视,要依据数据分析学生思想品德状况形成的原因,预防学生出现网瘾。
2.上网与聊天交友
偶尔去聊天室的学生占19%,经常去的占11%。有网友的占66%,有固定网友的占36%,学生一般都有多个网友。结果表明学生很喜欢网络聊天与交友。在这种现象的背后存在着许多隐含内容。为什么学生喜欢在网上聊天,结交陌生的不熟悉的朋友,而且热衷与网友聊天。这部分学生的心理或是家庭环境存在着一定的不良因素。首先,家庭环境的不良影响使得一部分沉迷网络聊天。据我们调查,有20%的家长对子女放任或只关心行为的结果,不问行为的原因和过程。一旦结果不好,不分析原因,就训斥甚至打骂,致使子女对父母失去了信赖。学生就不愿意和家长交流。近40%以上的学生父母双双外出打工,将子女交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监管,这种隔代教养的学生,大多数不受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管教。结果是父母挣了一笔钱,坏了一代人。孩子与爷爷奶奶的代沟太大,隔阂太深。交流起来存在很大的困难,而且学习兴趣淡薄,没有学习动力。所以其中一部分学生就选择沉迷网络交流聊天。
3.上网与游戏
玩过网络游戏的占50%,经常玩小型游戏的占17%,经常玩传奇等大型游戏的占10%,对网络游戏中的枪战打杀场景更倾向于刺激和宣泄情绪的占23%。这些结果说明网络游戏对学生的吸引力和影响较大,是学校对学生上网加强引导的一个重要方面。
4.上网与学习
上网以聊天、交友、玩游戏、看电影等娱乐为主的学生占63%,到网上查阅资料为主的仅占17%。喜欢在网络教室上课的学生占71%,常上网查阅资料的学生占30%,喜欢教师通过课件或查看网页辅助新课的学生占62%,喜欢通过网络交流展开讨论的学生占46%。对信息技术不了解的学生占33%,了解一般的学生占55%,将自己获得的重要知识保存在电脑中的学生占17%。这些结果表明学校应积极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技能,提高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辅助学习的能力。
5.上网与负面影响
调查结果显示,认为上网影响了正常学习的占19%,会促成说谎的占16%,会影响身心健康的占27%,会诱发犯罪的占7%,认为网吧管理混乱或者缺乏管理的占31%,认为网络利大于弊的占37%,在上网时遇到过不健康网站的占67%。这些结果说明网络对学生的学习、身心健康、思想道德意识有较大的负面影响。
通过调查研究结果分析,网络使农村高中生获得更加宽广的视野,展现自我的空间,汲取知识的源泉的同时,给他们带来的心理冲击和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网络世界逼真的摸拟手段缩小并模糊了现实与虚拟的界限,使一部分中学生远离现实世界,产生闭锁,孤僻的心理,极不利于青少年学生的健康人格的养成;多角度、多角色的“人机式”人际交往,使中学生自我意识减弱;过分依赖网络信息使中学生养成逃避现实的心理,个人主义盛行,自由主义泛滥。学校德育工作必须探索新的教育模式与对策。
二、网络环境下学生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1.学校要多部门联手融教育于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学生对网络有正确的认识
(1)学校组织学生开展在国旗下的讲话活动。开展的活动主题可以有:《守护青春,远离网吧》《文明上网,健康上网》《砺志,博学,做栋梁之材》《青春与使命》《与纪律同行》《塑文明形象,建和谐校园》《崇尚俭朴》等。内容包括网络影响、人生价值、奋斗志向、心理健康、交往礼仪、行为规范、情感教育等,活动富有要感召力,影响面要大,能直接或间接推动网络影响教育活动。说其直接,是因为活动直接包括网络影响内容;说其间接,是因为相关活动能帮助学生,培养学生道德情操,提升学生内在素养。
(2)通过整合和开发利用信息技术资源,发挥网络的强大功能。
计算机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教室以及自己的专业技能,转化一部分上网成瘾的学生掌握电脑技术,成为制作能手。利用学校兴趣小组,把喜欢上网的学生统一起来,利用学生在校的课外活动时间,集中到网络教室上课培训。给学生开设的课程可包括:Word、Excel版面的设计与表格编排,课件制作、网页制作等。通过培训,能使绝大部分学生会使用系统软件(如WindowsXP)对系统软、硬件资源进行管理,选择某一应用软件完成某一特定任务。同时每次活动结束后,可挑选出比较优秀的作品展示给小组同学欣赏,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也激发了学习的热情。另外,每学期举行摄影展比赛,发动全校的学生去发现美,体会在校园的点点滴滴感动瞬间。利用电脑进行后期的剪辑和设计,可以激发学生将电脑、网络运用于实际学习的热情,将一部分上网成瘾的学生转化成电脑制作的高手。
(3)有效利用“心理咨询活动室”,开展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根据班级调查,对上网成瘾的学生要分阶段进行心理咨询和辅导。网络聊天与交友易使学生受骗上当,而且使学生容易形成情感上的过分依赖。学校心理咨询中心要专门开设“心理咨询信箱”运用Email促进师生交谈。当学生有心里话或是一些敏感的话题,心里存在困惑又不便当众讨论时,可以用电子邮箱的方式寄给老师,老师针对这个学生的疑问直接回答,然后再用电子邮箱直接寄给这个学生。这样既解决了思想上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又不会让学生“丢面子”。使学生能正确对待网络聊天,谨慎交友。
2.网络政策法规宣传
(1)学校通过制作橱窗、黑板报,设立网站专栏,印发宣传资料等方式,对网络政策法规、网络文明公约等进行宣传。特别对学生大力宣传《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给学生上网提供一个良好的上网环境。
(2)开展主题班会,树立学生对网络的正确认识,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
如在农村高中开展关于《文明上网、健康成长》的主题班会,主要活动内容:学生结合自己利用网络的体会纷纷发表对利用网络的意义和如何文明上网等方面问题的见解。通过班会上的交流和讨论,使学生认清网络的利与弊,认识到中学生要节制上网,有目的、有选择地浏览信息,自觉抵制不良信息,吸收学习有益信息,同时要增强网络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
3.有效利用“家长学校”,督促家长加强与学生的情感沟通
学生上网成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为寻找满足感与成就感。这类孩子通常学习成绩属中等或比较差。在学习上他们得不到老师及家长的赞赏和肯定,便把这种心理需求变相转移到游戏的升级、奖赏中。②学习成绩特别好的孩子,此类孩子的父母一般对其要求高,他们在努力达到父母要求的同时,产生了巨大的心理负担,上网是追求一种释放压力,网络便成了他们发泄的工具。③被家长忽略的孩子。被忽略可能是多方面原因造成,如父母工作很忙,长期在外经商,或是由于夫妻不合、离异,让孩子过着单亲生活等。此类孩子上网是追求一种归属感,一种情感的寄托。除此以外,还有的孩子上网是因性方面的迷惑。一旦孩子染上网瘾,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也会给家庭带来苦难。
【关键词】高中体育;体育锻炼;心理健康;心理问题
一、引言
体育锻炼不但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水平,还能够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形成,起到预防和治疗学生心理健康疾病的作用。但是,由于我国高中体育教学长期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过于注重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与技能,忽略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有利干预。然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如何能够在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已经成为了体育教学改革工作中的重点内容。因此,高中体育教学更要深入了解学生的身心健康情况,全面分析体育教学活动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有利影响,制定系统的体育锻炼计划,积极干预学生的心理健康。
二、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敏感症状。
高中学生的敏感症状表现为不愿意与其他人交流沟通,在与其他学生相处中容易产生自卑感,不能处理好复杂的人际关系,甚至形成脾气秉性怪异的孤立性格,对其他学生和事物不予理睬和过问,喜欢独来独往,自我封闭。一旦学生具有这种敏感症状,就会产生强烈的自尊心和过度的自我意识,导致心理承受水平下降,进而产生更加严重和复杂的心理健康问题。
(二)焦虑症状。
高中学生的焦虑症状表现为紧张、恐惧,同时具有不自信、不安全的感觉,一旦遇到少许挫折就会立刻焦躁不安,束手无策,甚至思绪混乱,心跳加速,失去了应对问题的能力,进而产生不可抑制的恐惧感。由于高中学生面临的课业压力和升学压力较大,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不能紧跟教师节奏,不具备克服困难的能力,表现出畏惧、害怕、胆小的性格特征,不能正确面对困难与挫折。
(三)偏执症状。
高中学生的偏执症状表现为思维混乱,观念不清,以及深度妄想等。具有偏执症状的学生不能站在正常的角度思考问题,也不能直面和肯定自我,经常没有理由地妒忌其他学生,不愿意接受任何人的指责与批评,过度以自我为中心,自以为是,估值倔强,高估自己的真实能力水平,不相信其他人的劝说,始终抱着深度怀疑的心理,在做人做事方面缺乏思考。
(四)抑郁症状。
高中学生的抑郁症状表现为对任何事情缺乏兴趣,对未来生活失去信心,情绪低落,无精打采,心理存在莫名的失落感,不能应对高中阶段巨大的课业压力。尤其是高中学生的父母对自己期望过高,使得学生的心理压力过大,表现为对所有事物缺乏主动性,过度悲观和自责,一旦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时就忧心忡忡,甚至产生自杀轻生的念头。
三、体育锻炼对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有利影响
(一)对人际关系的有利影响。
首先,高中体育教学中的体育锻炼活动可以使学生与其他人形成良好的沟通和交流,更亲身体验大自然的友好环境,学生的体育锻炼通常是在学校操场上进行,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交谈可以消除彼此之间的隔膜,促进学生友谊的发展。其次,当几名学生共同完成一项体育活动项目时,需要相互之间的默契配合,以及和谐共建的团队精神,才能最终取得胜利。因此,当几名学生在一起参加团队体育活动项目时,可以形成良好的默契,相互磨合,相互帮助,其他的学生可以为挑战的团队加油助威,使学生愿意更多地与其他人交流。例如,高中体育教学中的篮球、足球、排球等团队项目,都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不断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
(二)对偏执症状的有利影响。
由于高中学生在学习中面临着巨大的课业压力和升学压力,将来步入大学生活还要面对社会压力,学生父母对自己子女的期望值过高等,都会使得学生在高中学习阶段产生心神不宁、慌乱无措的偏执性心理问题。还有部分学生性格内向、孤僻,不善于与其他学生沟通交流,也不能向自己的父母倾诉压力,渐渐地失去对学习的信心,在处理事务上面显得犹豫不决,过于自负。因此,高中体育教学要积极开拓一些适合学生的体育锻炼项目,尽量提高体育锻炼项目的娱乐性与教育性,减少高中学生偏执症状的产生。
(三)对抑郁症状的有利影响。
当高中学生在体育课上参加体育锻炼时,每名学生的脸上都洒满了阳光,洋溢着幸福,尤其是在参与体育竞赛活动时,学生的心理处于非常兴奋的状态,这种兴奋的状态可以有效帮助学生调节心理状态,缓解抑郁情绪。因此,高中体育教学要尽可能地安排一些体育竞赛项目,使学生放松心情、减轻压力,全身心的投入到体育竞赛活动中,降低高中学生抑郁症状的发生概率。据调查研究显示,系统的有氧体育锻炼和无氧体育锻炼都能够显著降低学生的不良情绪,使学生长期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有利于改善和治疗学生的抑郁症状。
结论
综上所述,高中体育教学中的体育锻炼活动可以促进学生身体机能的发展,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学生在面对巨大的课业压力和升学压力时还能够保持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同时,系统的体育锻炼还可以磨练学生的意志力,帮助学生树立起自信心。因此,高中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教学中的各种锻炼活动,可以有效缓解内心压力,消除身体疲劳,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进一步促进学生之间的友谊发展,调节自身的心理问题。
参考文献:
[1]徐晨.浅析高中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J].基础教育研究,2014,20:52-53.
[2]王社平.谈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心理健康教学的缺失与解决思路[J].学周刊,2015,34:94-95.
[3]王社平.谈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心理健康教学的缺失与解决思路[J].学周刊,2015,34:94-95.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色是以培养高层次、高技能、高素质的操作型和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它的发展历史虽然相对较短,但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正以其不断扩大的规模和发展速度展示着无限生命力。高等职业教育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其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就是急需关注的问题之一。但心理健康教育在职业院校中的发展尚未成熟,探讨其在大学生成长中的作用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开展。
1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大学生进行客观的自我认识,提升大学生的自信心
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学生认识到在自我意识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自卑、自负等,并且可以通过多种形式促进大学生对自己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认识,让学生意识到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通过自我评价、他人评价更加客观地认识自己,通过参加社会实践和社会交往活动开发自我的潜能,提升大学生的自我认识水平和自信心。
2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促进大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对大学生来说,面对的人际关系主要包括:和父母之间的亲子关系,和老师之间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关系。①心理健康教育通过让学生回眸自己的成长之路,通过思考比如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是怎样成为今天的我的?之类的问题让学生了解到父母以及家庭教育在自己的成长道路上所起的作用,从另一个方面进行感恩教育,让学生了解父母在抚养和教育自己成长时所付出的努力,体会父母对孩子无私的疼爱和无偿的付出,引导大学生和父母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②由于大学的课堂相对中学来说更加自由,大学的师生关系相对中学来说更加民主,整个教学活动过程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这种变化对大学新生来说是一种压力。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教师在个人成长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在教育过程中所付出的心血,让学生明白每堂课背后教师所付出的努力,意识到要珍惜每一堂课,促进师生关系的发展,有利于大学教学的顺利进行,为大学生各科教学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础。③大学对学生来说类似于半个社会,而大学里的人际关系也是大学生比较关心和关注的问题。在人际关系上,很多大学生存在着不愿交往、不敢交往、不善交往等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了解人际交往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一些技巧,帮助大学生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建立和谐的校园环境。 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利于大学生的生活、学习以及以后工作的顺利进行。
3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促进大学生的学习
学习心理是心理健康教育中比较重要的内容,针对职业院校学生的不良学习心理,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机,帮助学生确立适当的学习目标,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改善不良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从而促进大学生的学习。
4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提升大学生的压力调节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让学生学会认识自身面临的压力,了解压力应对的方法和步骤,掌握调节压力的一些技巧,甚至变压力为动力。帮助学生积极地看待自己的情绪,掌握有效的情绪管理方法,学会有效地识别情绪,积极地调节控制情绪,合理地表达情绪,学会做情绪的主人。
5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心理健康教育还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保持健康的恋爱行为,培养大学生识别爱、表达爱、拒绝爱、发展爱的能力,帮助大学生处理恋爱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指导大学生学会面对失恋等。这有利于大学生正确看待和处理恋爱问题,避免因感情问题而影响大学生的正常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