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语文教学的艺术

语文教学的艺术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9-19 16:19:5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语文教学的艺术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语文教学的艺术

第1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语文教学艺术性;研究

在中职学校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对课文的教学,陶冶学生的品德、情操,调节与挖掘学生的潜能,达到提高素质、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社会需求的目的。教师应在传授学生语文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激发起他们学国语言文字的兴趣,教育他们养成助人为乐、勤奋好学的良好品质,使他们平时和睦相处,为以后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打下基础。

一、欣赏文学精品,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

欣赏教学就是指导学生诵读、体味和感受文学作品,以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运用欣赏教学法,既可以使学生富于感情,激发学生引起共鸣,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又可以培养审美观念,有利于增进对美丑善恶、优劣高下的鉴别能力。

语文课好比是戏剧的脚本,学生可通过阅读、背诵,进入角色,走进课文作者的感情世界,从而走向课文作者;通过体验、写作,进入现实生活中的角色,进行必需的语文实践活动,从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质和文化素质。语文学科具有积淀丰厚的人文魅力,语文教学的人文化是义不容辞的,它可以贴近学生的心灵世界与情感世界。教学诗歌,是“对人类灵魂与命运的一种探讨或者诠释”;教学散文,是对语言所浸润的情感的体悟。学生同文本真真切切地畅谈,获得的是青春激情的勃发和对生命的感悟。人文熏陶传递出的“相看两不厌”的效应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这是语文学科得天独厚的魅力。

1.保证有效的阅读时间

为打破教材局限,我尽量保证一个月有两节阅读课,要求学生到图书室去多看一些文学精品,扩大自己的阅读量。在面向就业的前提下,知识面对于学生来说总是首要的。而我们的学生在校有各科课堂作业,在家有各科回家作业,没有空余时间;并且学生毕竟自控能力差,他们怎么可能自觉去课外阅读!这就需要我们语文老师挤出些时间给孩子们。一些机械的抄写、背诵作业少一点,即便所谓的一些活题,也无非是根据要求写句子、改病句等!细想:学生在课外阅读中,难道不是在复习词语,接受新词、好词、佳句的过程吗?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也能看到正确的陈述句、反问句、转述句、双重否定句吗?况且阅读与做其他事情一样,都有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因此,在校期间我们语文老师应提供时间给学生看书,有了看书的氛围,每个学生都积极投入,一双双眼睛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

2.创设欣赏文学作品的适当情境

文学作品是生活情境的反映,欣赏教学就要引导学生创设适当情境来感受作品中反映出的情境。为达到这一目的,可结合不同文体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对浅显易懂的诗歌和散文,可采用朗读法和记诵法,使学生在熟读课文的过程中欣赏作品中反映出的意境美、语言美乃至技巧美等;对较含蓄难懂的诗歌和散文,教师可引导学生共同理解诗意和文意,共同体味诗歌和散文的含蓄美、艺术美。像我在讲《琵琶行》第一段时,先让学生诵读,接着自己范读和适当点拨:“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和感受一下,作者在这一段描绘出了一幅怎样的景物图?其中又蕴含着怎样的感情?――你们看,茫茫江头,秋夜送客,枫叶飘零,荻花萧瑟,寒江浸月,客船待发,这是一幅怎样的图景?你们能用文中三个字概括出这景物的特点和给我们的感受吗?”同学们自然会随着我有声有色的引导欣赏到一幅萧瑟的秋景图,也会抓得很准,立刻回答:“秋瑟瑟。”而对待小说和戏剧,除了生动地陈述作品最吸引人的地方和作者的生活经历之外,可以组织学生根据不同的内容进行相应的分角色朗读或登台表演,这样就能使学生直接参与其中,在欣赏的同时再创造,既欣赏到作品原有的内容,又培养了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这样学生便会在一种欢乐愉快中欣赏到文学作品的魅力,也是寓教于乐的一种体现。

3.诵读古典诗歌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更是一个闻名遐迩的礼仪之邦,应该说这和古代语文教育是密不可分的。而中国最正统的文学是诗,中国古典诗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这些古典诗歌中,有的蕴涵着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发展、兴旺发达的重要精神支柱――爱国主义精神,有的描写祖国大好河山,在他们的字里行间无不饱含着作者热爱伟大祖国的热情。通过古诗文教学,能使学生对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杰出的科学成就加深认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励他们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

4.课前三分钟演讲

作为一名中职生不仅需要知识面广,面对就业的他们还要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所以,我在语文课上很注重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平时上课,我都会在正式上课前组织学生进行演讲,朗诵自己喜爱的诗歌、散文以及其他文学作品,只要他们能迈出第一步,那就算是很大的进步。在课堂上,我也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以及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讨论,久而久之,学生们胆子变大了,敢于表现自己的才能。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学习兴趣也浓厚了,这也给他们以后就业带来了很大的自信。

学生在艺术享受的心醉神迷中,灵魂不断得到了净化,感悟力、理解力、鉴赏力等种种掌握运用语言的能力就次第走上了一个又一个新台阶,素质教育的目标也就功到自然成地逐步实现了,语文教学的育人本位也就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二、中职学校语文教学应重视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

语文教学除了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外,还应对学生的普通话加以训练。能否说好普通话关系到学生毕业后的前途,所以学生们学得也很起劲。但是普通话训练是难点。随着南来北往的经济贸易交流和全民素质的提高,很多用人单位尤其是金融业、服务业都要求员工使用普通话接待顾客,因此职高生过好普通话定级关,语文教师责无旁贷。我也会在早读时亲自督导学生普通话的练习,纠正他们的发音,指导他们把握正确的语速,培养他们的语感。练好普通话是学生就业的必备素质,每一个财经专业的学生都不能例外。面向金融业的他们,更应该练好自己的基本功。

第2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语言艺术;不足;特点

语言作为传授知识的载体,在教学活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的教学语言修养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极大。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教师教学语言的作用尤其明显。教师对于语言的驾驭能力,语言技巧的运用能力,也恰恰是语文教学的一个方面。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不但要有较高的语文和道德素养,而且还要具有精准、高超的语言艺术。那么,语文课堂的语言艺术有哪些呢?

一、当前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不足

现在有些语文课堂只是强调课堂的组织过程,强调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进,对于传递知识的媒介――课堂语言的组织和设计却漠不关心,这直接导致一些语文课堂教学环节设计紧密,但是课堂气氛沉闷压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没有被充分地调动起来,教师的语言平淡直白,甚至长篇大论、离题万里、晦涩难懂、缺乏生动性和形象性,学生如同嚼蜡等,这些都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也掩盖了语文课堂精彩的部分。

二、语文课堂的语言特点

教学过程就是教师用语言引导、点拨、评价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交流沟通的媒介,教师要借助语言来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从这个层面来说,课堂语言肩负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带领学生完成预设的教学目标的责任,是打开学生求知大门的钥匙。课堂教学语言不同于书面语言,也不同于口语。比之书面语言,课堂教学语言要生动活泼;比之口语,课堂教学语言要更规范周密。我们知道,语文是蕴含感情的学科,是以情智为主的教学活动,因此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首先是情感的语言。教师要根据讲解的文本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语言,对于像《荷塘月色》这样的美轮美奂的写景散文,教师的语言要娓娓道来,舒缓悠扬;对于一些诗歌如《乡愁》,语言要含蓄委婉,达到似透不透的境界,留给学生想象的空间;对于像《海燕》这样的文章,教师的语言要激昂澎湃,铿锵有力。只有和文本思想感情紧密相连的教学语言,才有感染力,才能拨动学生的心弦。

三、语文教学语言要形象具体

在教学中,教师语言的运用要围绕教学目的和内容,不能把课堂当成自己发牢骚和感慨的地方,而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适合学生心理特征的语言,把新旧知识衔接起来,实现文本知识和现实知识的对接,对于课文内容要旁征博引,使得教学内容充实而饱满。

四、语文教学语言要言辞优美,蕴含哲理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教学语言要文雅而优美,要把语言美传递给学生,让学生体会母语的优美动听。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剔除自己的方言,用规范的普通话进行教学,对每个字、每个词的读音要准确,不要有口头语,要保证语言的简洁、严谨、生动。要能够把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蕴含其中,通过对课文的讲解,渗透德育教育,达到德智并重的目的。

五、语文教学语言要有启发性

对于每一节课,我们所追求的不是全盘的讲解,毫无保留的传授,而是能够用语言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去解决、去领悟。好奇心和质疑是知识进步的原动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能够设计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质疑,开发学生的思维。例如,在讲解鲁迅的《故乡》时,我们可以设计这样几个问题:“是什么使一个天真活泼、对生活充满热情和希望的闰土,变成一个麻木迷信的人呢?杨二嫂的性格反映出了什么?我在蒙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文末的景物描写是不是表现“我”对故乡的过去的留恋?”这些问题的设计,对于学生理解课文起着引领作用。

六、课堂语言要生动形象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升华文本,还原生活,获得生活感悟,这就要求教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去化解文本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和感情。教师要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等,使难以理解的知识变得形象鲜活,易于理解。例如,对“美的阶级性”的阐述,鲁迅是这样讲的,农民娶媳妇要的是身体健康、腰臂圆壮的劳动妇女,而不是什么杨柳细腰、弱不禁风的美人。这样的讲解使得这个哲学论题变得清楚明白、浅显易懂,这正是语言艺术的精彩所在。

七、教学语言要富有趣味,妙趣横生

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乐学”,学生只有在愉悦的情绪下,才能获得最大的学习效果,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所以,教师在语文教学时要注意语言的趣味性,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情绪,沟通相互之间的感情。教师在教学中无论是对学生的点评还是对学生的纠正,语言都不能生硬。同时,教师要注意收集一些富含哲理的笑话和故事,运用到相关的文本讲解中。

八、教师的语言要有激励作用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保护学生敏感的心灵,无论是批评还是表扬都要有艺术性。教师要有发现学生美的眼光,对学生的进步要给予鼓励,但是也不能夸大学生的优点,表扬要有针对性,不能让学生觉得老师的表扬是虚伪的,没有价值的。对于那些回答问题犹豫不自信的学生,要加以鼓励。有些学生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回答的针对性不够好,老师可以这样说:“你思考问题的角度很独特,我们能不能再换一个角度呢?”这样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得到了保护,同时在幽默愉悦的教学环境中也获得了知识。

第3篇

一、调控教学语言的轻重隐显、疾徐张弛

教师教学语言的美,一方面来自语言表达的准确、恰当和生动,另一方面则来自教学语言中速度的快慢、节拍的强弱、力度的大小等的交替交换,以及句子长短、语调升降的有规律变化。这种抑扬顿挫、富有韵律感的教学语言使教学具有鲜明的节奏。同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带来直接影响。

如何控制教学语言的轻重隐显和疾徐张弛,主要应考虑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一般来说,讲解教材的重点和比较深奥抽象的内容,应放慢语速,增强音量;如果是浅近易懂或本身节奏明快的内容,应加快语速,放轻音量。表现急切、震怒、兴奋、激昂、壮烈等基调的内容,可用快节奏的语言;表现宁静、优美、沉郁、悲哀、沉思等基调的内容,可用慢节奏的语言。如讲《听潮》一课的“涨潮”部分,需要用快节奏表现惊心动魄的壮美;而“落潮”部分表现的温柔宁静之美,则需用慢节奏来传达。这样快慢交替,急缓相间,能渲染出与课文内容相吻合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产生情绪、情感上的摹仿,在心中激起相应的感情,大大增强接受的效果。

二、讲究教学方式的间隔变换、有机组合

教学方式的交替变换,有助于消除学生疲劳,保持注意力。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巧于设计和安排教学方式,讲究教学方式的间隔变换和合理搭配,使之有动有静,动静结合,使教学活动在动静交替中有节奏地进行。如学习《孔乙己》一文,第一步用讲授式,介绍与课文有关的背景资料及对小说中人物、情节、环境理解和把握的导读提示。第二步运用练习式。一是对比分析孔乙己两次出场的肖像、语言、动作等方面的变化,引导学生把握孔乙己这个形象的特征及意义;一是完成课后练习,体味该文语言精炼、深刻、含蓄的特色。第三步运用讨论式,思考讨论造成孔乙己悲剧的社会根源,把握小说的主题。这样安排,整堂课讲练结合,动静相生,表现出一种与学生心理相容的节奏变化。

板书也是调整教学节奏的重要手段,对此应给以足够重视。教学板书是教师的书面语言,它从视觉上刺激学生,增加信息接受的渠道。这种信息渠道的转换,会带来学生心理和行动的变化,使学生由听变看,由听变写,或边听边看边写等。最理想的应是板书与教学语言密切结合,边讲边写。这样可起到有效的控制作用,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文思路、教师思路和学生思路合拍共振。还要讲究板书出现的频率和书写速度。频率过大或书写太慢,都会直接影响整个教学的节奏。

三、追求教学节奏的融洽统一、整体和谐

语文教学的节奏艺术追求整体之美。它不能仅关注某些环节,而应综合考虑,全面安排,使构成各要素搭配合理,穿插得体,衔接自然,融洽统一,以构成整体节奏的和谐美。优秀的语文教师都十分重视用整体和谐的教学节奏来增强教学艺术的魅力。学生在整体和谐的教学节奏中得到知识,同时也体验到审美情趣,获得审美享受。

第4篇

建立正确的艺术审美观,是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从语文课本的内容看,从诗歌到戏剧,从散文到小说,从长篇到短篇等等都有涉及。是对学生进行艺术审美训练的很好的材料。

一、诗歌的审美欣赏

我国是诗的国度,诗歌艺术是我国文学宝库的一朵奇芭。从《诗经》到唐朝诗歌极盛期,从宋元诗的演变到近现代诗歌的复兴。无不充溢着受环境与社会挤压的中国的心灵自由独白。

语文教学在诗歌的析解方面,要净化学生的灵魂,纯洁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在前人创设的浪漫意境中,追求自身发散的、创造性的思维闪光。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从他感叹人生苦短,命运多乖的生命忧虑中,体会到宇宙之无穷,时光之无尽。从而领悟到生命与无限的抗争之乐,虚无与现实冲突之悲。而建立自己的追求的人生目标。

1.诗歌教学的表意理解。

初中学生,学习诗歌的第一步是诗歌字、词、句、段的表意理解。只有理解了字、词、句、段的表意,才能进一步深入到意境之中去。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熟读文本的基础上,利用学生手头的工具书读懂诗的表层意义。

2.诗歌的意境。

诗歌的意境审美欣赏,才是教学的重点。这也是学生思想发散性思维训练的最好方式。在中国古典诗歌的审美欣赏中,并不是所有表象信息和情感信息之间的联系都建在直接的经验之上。许多表象和情感的联系,被沉淀下来。由于传统的,历史的,文化的,社会的原因,这种联系形成了一些固定的信息。由于历史的沉淀是这些信息蕴含了自身的情感意义,也能唤起相应的情感信息。见“春叶绿枝”而知春意浓浓,生命勃勃,见“秋果”而知丰收,见“松菊”而知高洁,见“松柏”而知友谊长青,长城、大漠、瀚海总有苍凉的边塞情调;南浦、长亭、兰舟往往连结着离情别绪;夕阳、残月、秋霜常常沟通着凄苦的意韵等等。

诗的意境是创作者通过情感体念与文字描绘而创设的自然与情感环境。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创设了千里明月夜,独居孤旅人的自然意境。而那种长期客居异乡,怀才不遇,志不得伸,见明月圆而思家人圆的少知音,寂寞冷清,思乡情浓则是诗人创设的情感环境。

在诗歌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学生理解“思乡”是该诗的表意,更重要的是要体会到诗人的孤独、寂寞、郁郁寡欢的心境,从而才生思乡之情的深层意即潜在意。

3.诗歌美的欣赏。

学生理解诗歌的表意,领悟诗歌的意境,只是学习的第一步。诗歌教学,最终要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艺术美:意境美,韵律美,画面美,情感美等等。让学生在诗的美的意境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锻炼思维。诗歌是诗人多感的心灵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美的独特发现、独特感受、独特理解。诗饱含诗人的感情,融会了自然美、社会美、人生美于内容之中。创设了和谐的意境。学生在欣赏诗歌的美之时,可以锻炼学生的情感知觉,思维的创造力、想象力。在捕捉诗的潜在意与诗人思维的灵光之中,寻找自己思维与诗人思维的相融点。从而超越前人,迈出创造思维的第一步,让思想在美的自由王国畅翔。

二、小说的审美欣赏

小说篇幅较长,容量较大,它可深入细致地描写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表现多种多样的矛盾冲突。是学生增强社会经验、人生阅历,丰富情感世界、内心思维的最好审美内容之一。通过对小说中丰富广阔的社会生活的了解,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和斗争的洞悉,鲜明生动的人物情感心理的感受,从而丰富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对人生的把握、对内心心理的调适。

苦难是人类进步的教师。一部《平凡世界》把人类前行于抗争与困苦之间的人性拼搏淋漓尽致地表现在读者面前。增强了读者的挫折阅历与对困苦的重新认识。而当前中学教育中,受社会因素,环境因素的影响与制约。挫折教育困苦教育明显滞后于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发展。语文教学特别是小说教学在这一方面,应承担起自身的责任。特别是小说的审美欣赏应引导学生从心理、思维、情感体念上,重新认识挫折与困苦,达到理性的融情。

三、散文的审美欣赏。

散文篇幅短小,题材广泛,三而不乱,形式灵活,长于抒情,语言优美。它不仅有情韵律动的节奏美,也有形象鲜明的画面美和直觉美,更能表达和描写自然的绚丽与质朴、人性的善良与亲切、情感的纯洁与美丽。

散文所写之物不只是以人物为主,也可广括景、物、事。在散文家的笔下,万事万物都可以纳入抒情写实中。在散文家的眼中,万般形象皆有情,纯客观的描写很少。所以散文的形象具有强烈的作家个性情感,融入了作家的理想形象美,是作家心灵感受。而这种形象也是引导学生审美欣赏的最好材料。散文的描写广泛性可以使学生开阔眼界,散文的社会生活性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间接的生活阅历。散文的情感性更可以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心灵。而散文也正是以它的情感性,让人深深感受到真善美的力量,使人的情感世界得以陶冶、丰富、净化和升华。

散文是美文它最能体现人之常情,也最能体现人类真善美的最普遍的情感。因为风土人情是一种融合人们思想和道德观念的美好情感。它表现了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一种天人合一的感觉。

第5篇

一、语言要规范准确

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语言要规范准确。教师的普通话必须达到二级甲等以上水平。为了不给学生造成理解上的困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音要标准、吐字要清晰、用词要准确,切不可出现模棱两可的讲解。同时,教学语言要精炼,尽量用最少的语言进行表达,在有效时间内传达最大量的信息,教师不能滔滔不绝地进行讲解,以免造成学生听觉上的疲劳。小学语文教学中规范准确的教学语言可以为学生起到示范性作用,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

二、语言要生动形象

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可以营造一节耐人回味、乐在其中的课,这就是语言的魅力。小学语文教师要想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不应该使教学模式化、语言僵硬化,而应该将语言与教学内容情境融为一体,如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将抽象化为具体。生动形象的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特点就是让教师运用自己的教学语言将教学内容绘声绘色地再现出来,从而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便于学生的理解与掌握。

三、语言要幽默风趣

幽默是语言艺术中的一种,因此幽默是教学中最主要、最得力的助手,是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有效地处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还可以有效地提升教学过程中的趣味性,激发小学生的智慧,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第6篇

一、教学语言规范准确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最基本的就是语言要规范准确,在录用小学语文教师时,也是有一定的标准,普通话水平必须达到二级甲等及以上。那么,小学语文课堂上什么样的语言才算是标准呢?主要由三方面组成,教师发音要准确,吐字要清楚,用词要恰当。如果教师说话都糊里糊涂的,那么孩子们也会一头雾水,这样一来,就没有任何教学质量而言。当然,教师在课堂中使用的语言要尽量的精炼简洁,用最少的话来清楚的表达所要讲解的内容。很多小学语文教师认为在课堂中不停的给孩子们灌输知识,不间断的讲解,孩子们会学到更多的知识,他们忽略的是所讲内容的必要性和准确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克服自己的口头禅,不要给孩子们造成误解。小学语文教师要清楚语文课堂中准确规范的语言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语言生动形象

一堂好的语文课堂,就像在感受一场优美的音乐会,会让人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在苏教版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讲好这堂课,要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要尽量避免使用那些僵化呆板的语言,要尽量使用有感情的语言,情景交融,教师的思维要保持高速运转状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尽可能的引经据典,使用各种修辞手法,将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在刻画人物的过程中,要形象生动,让学生有未见其人,便知谁人的深刻理解。在讲解景物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什么才是生动形象的语言呢?言简意赅,就是教师用自己的语言,自身的教学特点,将文本内容进行再现,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在学习生字的教学过程中,在讲解木、林、森这几个字时可以进行对比教学,让学生明白两个木头是树林,多个木头就是深林。这样的讲解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掌握知识。所以,小学语文课堂中生动形象的语言占有重要比重。

三、教学语言幽默风趣

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的幽默风趣,幽默风趣的语言也是一种教学艺术,是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在语文课堂中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能使教学课堂更加轻松愉悦,同样使学生保持高度集中的学习状态,有助于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幽默风趣的语言不论在生活中,还是课堂上,都能很好的调节各方面的关系。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能有效的调节师生之间的关系,使师生关系更加和谐融合。例如,有的小学生对标点符号还没有准确的把握,在写作过程中,他们很可能只会使用逗号这个标点。所以,教师在讲评作文的时候就可以以此为例,教师故意的一口气念文章,过程中教师肯定会特别累。这时候,有的学生会让老师停会再念,教师这时候就可以幽默的说,可是这篇文章没有标点啊!这时候学生就会理解老师的意思,在下次写作的时候就会得到提升。教师在没有直接批评学生的情况下达到了教学的目的。好的小学语文教师能扮演各种各样的角色,能了解每个孩子的性格特点,从而选取适合孩子的教学手段。小学语文教师还要明白幽默风趣不是单纯的让孩子们一笑而过,要明白幽默的根源是要让孩子们有所收获。小学语文教师幽默风趣的出发点应该是善良的,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而不是为了嘲笑某个孩子。教师只有各方面权衡利弊,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幽默风趣。

四、教学语言音韵和谐

第7篇

一、教学方法多样,避免程式化

一些学生不喜欢上语文课,究其原因,大多数学生讲:每一堂课都在介绍时代背景、归纳段落大意、概述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总结中心意思和写作特色上搞循环,非常乏味。每节课都是老面孔,不要说学生不感兴趣,教师自己也会腻烦的。

语文教师应当根据青少年学生悦新好奇的心理特征,力求教学方法多样化,让学生有一种新鲜感。比如一些古诗文,教师可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在诵读中领悟文章的深刻含义和语言风格,不必一一具体分析。戏剧教学可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领会戏剧冲突和戏剧语言的特色;散文和小说更多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感受和丰富复杂的社会生活,设计几个思考题,展开讨论或辩论,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他们深入感悟。写作练习也不要总是命题作文,可组织学生实地参观访问并记叙见闻,也可以在课堂上欣赏歌曲或美文,然后写自己的理解或感受,还可以要求学生用文字说明自己喜爱或熟悉的某些器物,等等。

二、教学语言准确、鲜明、生动、风趣

教学要成功,因素固然很多,但掌握好教学语言,是教师一切基本功中最重要的一项。教师讲课逻辑性强,分析有条有理,语言简洁明了,就能使抽象的东西具体化;语言感情真挚,就能打动人心,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致终身难忘。

众所周知,语文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知识的传授,师生情感的交流,主要靠语言来进行。优美、生动、富有情感的教学语言,能营造一种与教学内容相一致的情境,奠定学习课文的情感基调,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教学氛围中去感受、领会,获得课文学习的情感体验。教师饱含激情,抑扬顿挫的朗读,能直接给学生一种美的情感输入,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诙谐幽默的语言,能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让他们觉得课堂生动有趣,喜欢学、愿意学。

三、巧设疑问,激起求知兴趣

1.激发兴趣,开启思维。教《雷雨》一课,先让学生表演课本剧,然后教师扮成记者询问全班同学:主人公是个什么样的角色?他(她)为什么那么说,那么做?再采访那些演员为什么那样演?学生非常兴奋,课堂充满活力。其实“记者”提出的不少问题正是教师讲解时想提的问题,但如果教师直接问:文中的人物有哪些性格特征?文章的主题是什么?学生经过思考后基本能说出答案,但课堂气氛会平淡得多。

2.再现情境,诱发想象。教学白居易的《琵琶行》,笔者尝试换一种教法,让学生在清幽的琵琶曲中聆听课文,展开想象,以“透过文字,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的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想象,这样既突出了重点,也解决了难点,而且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始终兴趣盎然。

3.新颖别致,出奇制胜。某教师上鲁迅的《祝福》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认为祥林嫂是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你同意吗?请同学们研读课文,证明老师的这种看法。”“祥林嫂——没有春天的女人”,这是一条多么新颖别致的阅读线索,学生们怀着极大的兴趣研读课文,探讨交流:丽春之日,丈夫夭折;孟春之日,被迫再嫁;暮春之日,痛失爱子;迎春之日,一命归天。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品析了祥林嫂悲惨命运的发展过程,认识到冷酷的社会让祥林嫂的生命中“没有春天”。思考“没有春天的女人”这个问题,比单纯概述小说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探究小说主题有意思多了。

四、让学生充分感受语文的魅力

课文能编成戏剧来演,这是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是语文课的独特魅力。“演”可以是讲述,可以是评论或辩论,可以是感情朗读,让教学内容在“演”中完成,能使学生渴望语文课的到来。

语文的实用性强,也是语文学科独特的魅力。语文的实用性表现在读、听、写上,学生能流畅地播报新闻,动人地朗诵课文,会得到热烈的掌声,这是语文在“读”上的魅力;说话谦和礼貌受人尊重,说话诙谐幽默受人欢迎,这是语文在“说”上的魅力;能写出曲折的故事,幽默的笑话、新颖的童话寓言,能拟出对联、编出歌词或顺口溜,会被人崇拜,这是语文在“写”上的魅力。教师在课堂中采用比赛形式,如背诵比赛、演讲竞赛、课本剧表演,热点问题辩论等,给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机会,让他们充分领略语文的魅力,这样学生学得更富有激情,记得更牢,理解得更深,能享受到更多成功的喜悦。

第8篇

一、课前准备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想展现丰富的课堂艺术,没有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就如缘木求鱼,因此,要想上好课就必须备好课,现在的网络发达,许多教师只知道下载教案去上课,整节课空洞无物,只有一个教学流程;面对学生的“发难”,不是手足无措就是横加指责,课堂变成战场,如何备好语文课除了一般的工作外,我想语文教师应该格外关注以下三点:

1.内涵的素养

这里所指的素养是指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具备的语文素质、教学能力等。如:渊博的知识、优雅的谈吐、漂亮的板书等,优良的素养是教师将课堂教学化为艺术的前提。当然,这些素养并不是一朝一夕所能练就,它需要教师不断学习语文知识,不断积累教学经验,用心尝试教研改革。语文教师最应该注重教学相长这个教学理论的运用,不仅教好学生,而且发展自己。

2.广阔的视野

现在入选语文教材的文章,大部分都是名篇,语言精美,思想隽永或深刻,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如果就文上课,照本宣科是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所以教师的眼界应该开阔,就入选的文本要多做一些资料积累的工作,上下五千年,纵横几千里,引经据典,这样备起课来便会如鱼得水,左右逢源。如上朱自清的《春》时,我首先参照一些名师课堂的设计,仔细研读,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其二是查找古代一些优美诗篇进行合理引用;其三是看看现代有关春的描写的语句加以引用;最后有条件的可以找一些有关春天的音频资料,让学生通过音频资料形象感知春天。在网络发达的今天,上述工作都是很简便的,关键是教师有没有这样的视野了,试想,有这样的资源库,不想上好这节课都难吧。

3、独到的创意

网络的发达、杂志的丰富、书籍的充实,使得我们备课不再是一个难题,当然,这也为教师的偷懒种下了祸根。我反对照搬别人的教案,我主张有自己的教学创意。我所说的创意,就是说教师要在充分研读教材、整合信息的基础上,创建一套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与班情、学情的教学案例来。这样的创意,缘于教师独到眼光,对文本独特的见解;要求教师能找准一个好的教学支点抓住一两个主问题,带动全篇的学习。这样的创意,往往是“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提问精粹,品读细腻,活动充分,积累丰富。”(余映潮语)这样的创意,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与成功的喜悦。

如:讲《骆驼赋》,我用了“一词经纬”法,借助“刻骨铭心”牵起全篇。讲《重复与变化》,我用了“用足例子”这个主活动。讲《观舞》,我抓住“舞”这个牛鼻子,用“舞的引入”、“舞的感知”、“舞的品味”、“舞的迁移”一以贯穿。这样的创意,不一定是最优秀的,但由于是适合自己的,适合学生的,适合班级的,因而也是最好的。

二、课堂板书的艺术

板书是教师增强上课效果的有力手段,是教师必备的一项基本功。教师板书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精心设计的板书,能把所要讲的主要内容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的眼前,使学生细致观察,充分感知,领会要领,加深理解和记忆。同时还能引起美感,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情操。

教师一节课要讲的内容很多,不能把所讲的东西都写在黑板上,所以好的板书要具备中心突出,立意鲜明,眉目清晰,条理工整。优秀教师上课,都精心设计板书。板书不好或不写板书,都会影响到教学效果。

板书的格式多种多样,应用最多的是提要式、词语式、图示式、表格式等。不论采取哪一种形式都必须做到:

1.内容要确切,外形要规范

板书的内容,要重点突出,详略有别,确切,层次分明。板书的外形,要讲究规范,大小适当,工整醒目,严防模糊潦草,杂乱无章。

2.要合理布局,新颖别致

板书的布局,要讲究格式,选择位置,合理而清楚地分布在黑板上,使学生易于观察和理解。设计板书,不要老是一个模式,要注意新颖别致,用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习的积极性,获得最佳教学效果。如课文《月亮湾》,在分析课文的过程中,采用“我问你学”的方式进行简笔画板书,画出月亮湾、村子、小河、石桥、绿树、青山、农田的美丽。学生通过简笔画不但理解了课文内容,还能背诵课文。

3.讲解要与板书、板图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