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语文教学标准

语文教学标准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9-19 16:19:5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语文教学标准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语文教学标准

第1篇

关键词 新课标 语文教学 存在问题 思考

中图分类号:H193 文献标识码:A

1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背景

人类已跨入了21世纪,世界各国都特别重视教育的发展,以谋求在竞争中取得“制高点”。为了培养适应新世纪社会政治、经济发展需要的创新人才,保证新世纪教育质量,就必须根据新世纪社会的变革来探索研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1.1社会的发展现有的初中语文教育提出挑战

在科学飞速发展的时代里,语文的作用却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肩负着育人的功能,而且对促进人类智力的开发、和增强演讲口才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语文教育被公认为是对创造力的培养形式之一,这是由语文活动的思维特点――发散性思维和语文活动的过程决定的。语文教育不是单纯教授“文字”、不是简单的“说话”,在这种教育的过程中,一方面体会用视觉的认知方式,另一方面在过程中体验自我的价值,反过来这种意识形态又会影响整个社会的发展。因此,语文教育能够推动社会的发展。

1.2新课程标准是教育变革的客观要求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一场深刻的教育变革。基础教育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发展。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必须对课程进行根本性的改革,进一步改革并完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体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着眼于这一时代要求,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个性、潜能开发作为核心,培养符合21世纪需要的有用人才。

1.3初中语文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

学习者在接受语文教育的过程会不断开动脑筋和发现灵感,不断解决问题克服问题困难,活学活用知识和创造知识过程,能进一步引导学生走进创造天地,让学生在学习中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和高度观察思考事物,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使个体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从而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开发个人潜能。语文教育是以语言教育为主线,并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内容。在语文教育过程中,通过综合地语文方面的教育,能够打破旧的习俗及其禁锢,使学生提高语言意识,对其素质的培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为其成长的社会行为形成良好的人格基础。

2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语文教育正是培养演说人才的有效途径,通过语文教育,不仅可以激发中小学生的情感,培养表现能力,还可以发展思维能力。但遗憾的是,人们并没有真正认识语文教育在培养演说人才方面的独特功能,演说在当代学校的语文教育中普遍缺失。

2.2教学方法陈旧

大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视专业技能的钻研与训练,而对于艺术理论与教育理论的学习却往往有所忽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只重视个人探索,看轻教学交流。现阶段中学的语文教师大多独立耕耘在语文教育的乐土之上,而很少有相互切磋、研讨的机会。信息的闭塞、摸索的盲目、交流的匮乏,无疑极大地阻碍了语文教育改革的进程。

2.3传统观念制约

长期以来,大家习惯把语文当成一种个人爱好,过于关注技能的学习,其课程资源也是相对封闭的、单调的。许多学校重外语轻汉语,课程未能置于同等地位,使得语文成了可有可无的学科,不能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大部分学校虽有语文课,却不能按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授课,教学时数不能_标,若遇 “关键”时刻,语文课就只好让位于其它课。

3如何改革初中语文教学

3.1转变观念,正确认识语文教学的功能

语文教育在塑造健全人格,提高民族道德素质方面是不可缺少的。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必重视语文学科的地位,为学生学习好语文课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激发起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另外还可以通过第二课堂活动、辩论赛等活动增加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有效提高语文教育的成效。

3.2高度重视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大力配合,教育主客部门和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语文教育,政策上支持,精神上鼓励,把语文教育和其它学科的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对落实不力学校做出严肃处理,对部分教师不能按照规定完成者要给予相应的处罚。同时,要加大语文教育的投资力度,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对语文教师进行定期的培训,对于考核不合格者限期达标。对语文教学要进行监控,督促教学实施情况,杜绝随意安排非专业语文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端正教师教学态度,摆正语文教育教学的位置,把切实开齐课程、 配备好语文等专业教师的情况作为评价一个学校是否落实好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指数,以引各方面的高度重视。

3.3要发挥语文教学的演说功能

语文教育以演说教育为先导,以言辅德,以言益智 ,以言建体,以言助劳,从而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通过语文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演说素养,让学生养成努力学习、讲究卫生、爱护校园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还可以通过文学作品中的生动形象,向学生进行潜在的思想教育和演说教育,学生们将会产生一种振奋、努力学习的精神风貌。

3.4 提高语文教师的专业和文化素养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 ,高中语文教师必须养成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行为习惯,决不要受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而放松对教学的要求。要加强学习,寻找进修机会,丰富自己的文化理论知识,强化专业技能,提高自身文化素养,还要了解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具备多方面、多层次的文化专业知识。要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并具有理论探索的能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创新教学模式,从而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在实施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促进高中语文教育工作,需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和观念,用全新理念和思路去引导高中语文教育,在语文教学上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主导,把培养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作为语文教育的出发点和足点,这样才能真正把语文教育的功能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 邱晔.新课程标准下中学语文教学的困惑与思考[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3,21(4).

[2] 王丽娟,金秀霞,任素玲.新课程标准下对语文教学的思考[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2(1).

[3] 罗翠红.步入课堂对话的更佳处――新课标下语文课堂对话教学的新思考[J].江苏教育研究,2011(8).

第2篇

关键词:教育理念 教学方式 教学情境 情感体验 主体

近两年来,在和老师们的交流中,我遇到的最多的一个问题是:新的课程标准,新的语文教材,以前的教学方法都不用了,今后的语文课该怎么上?另外,有些老师有这样的感受:听一个专家说,对新课程改革还有一点感受;听两个专家讲,就变得模糊了;再听第三个专家一讲,你讲得我不知道该怎么做,我最好的办法还是和以前一样。

从以上情况我们可以看出,新课程标准颁布后,语文老师对语文教学处于彷徨状态,有点无所适从了,到底今后的语文教学该怎样进行呢?

先从教师说起。新课程标准颁布后,教师的关注有一些新表现:(1)关注学生的智力类型;(2)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3)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4)关注学生的处境和感受。这些是在以精英培养为目的的教育框架中难以实现的,新课程为教师开辟了新的课堂专业生活。

这些变化在语文课堂上是怎么表现的呢?

一、教育理念的变化

在新课程中,我们将看到的教育理念的变化有:不再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不再过分强调学科本位,不再偏重书本知识,改变了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

例:王老师担过初三年级的语文教学和班主任,迫于开学后的压力,每天给学生布置大量的作业,望着办公室桌上如山的作业,有时感觉批改它们真是一种折磨。一天,她突然有一个想法:让学生“自设作业”。学生先是吃惊,马上便是一种带有新鲜感的激动和喜悦。“自设作业”的要求就是内容和形式不拘一格,自由发挥。第二天,她打开作业,这是怎样的一些“作业”啊——有“老师,考考你”,有“小发明”介绍,有诉说“我的烦恼”的;有的申请当下次班会的主持人,并设计了活动方案;有的干脆是一幅“我的自画像”,画自信而调皮;更有别出心裁的孩子,像精心侍弄一个花园那样,把自己的作业点缀得多姿多彩。看着这些丰富多彩的作业,她心里有说不出的激动。当下午放学前她把作业发下去时,孩子们一改以往看也不看便塞进书包的习惯,而是迫不及待地翻开作业本,品味着老师批改的一字一句。借此机会,王老师又指点他们把“自设作业”和语文学习结合起来,突出语文性。以后的日子,“自设作业”竟在许多同学的作业中生了根。同时王老师还高兴地发现,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浓了,成绩也随着学习兴趣的浓厚而“水涨船高”了。

二、教学方式的变化

在新课程条件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教师的教学方式,重要的是要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营造一个轻松、宽容的课堂气氛;教学活动具有创造性,知识的学习根据学生的需要因势利导;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不能将知识作为“绝对的客观真理”强加给学生。

张老师进行了发现式学习的尝试,即“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取知识。后来,他尝试上了一节语文课——《三顾茅庐》。初读课文,学生了解主要内容以后,他布置学习课文,尝试运用“发现法”学习课文:把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的文字进行比较阅读;发挥自己的感悟能力,领悟文章的妙处,然后每组讨论交流,特别强调感悟多少就说多少、发现什么就交流什么,看谁发现得多,看谁的思维最敏捷……这一番话还真的起了作用。“能发现多少就说多少”不拘一格,给学生留下了更多自由的空间;“看谁思维最敏捷”则具有挑战性,大大调动了学生探求知识的积极性。这时教室内呈现出积极参与、主动思考、热烈交流的景象,学生的精神力都高度凝聚到对课文理解感悟这一教学重点上来了。

三、教学情境的变化

教学情境的变化,主要是因为新的课程因素的增加和教学环境的改变。这样,常规教学活动的框架将发生变化,常规教学活动的方式将发生改变,新的教学工作方式也将随之建成。

在新的教学情境中,不但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了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师生间的交往方式也发生了变化。

范老师是一位语文老师,母亲节前夕的一节说话课上,她问学生:“小朋友,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母亲节,大家想对妈妈说些什么呢?”话音刚落,孩子们就七嘴八舌地说起来,尽管一年级学生理性思维能力较弱,说话还不十分规范、连贯,但说起他们的妈妈还是有说不完的话。范老师抓住契机,夸奖、鼓励他们并让他们写下来,伴着“我的好妈妈”的音乐创设的课堂气氛,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产生了不说不快之感。写完后让一些学生念,并和小朋友一起点评,学生当场修改后范老师接着给学生准备了一份书信的格式,教小朋友们运用,同时教给了他们一些急用又不会写的字,放学后,学生都乐滋滋地揣着这封信回家了。

周一返校后,学生个个都情不自禁、争先恐后地向老师汇报…………

其中李佳度的妈妈在给老师的信中写道:“范老师,当我看到儿子人生中的第一封信时我真的好感动,你不但教会了我儿子拼音识字,而且还教他怎样做人。作为家长我不知该用什么语言来表达我此时的心情……”

在范老师的课上,当学生在知识的学习中获得了愉快的时候,课程也就适应了学生的发展。范老师的这节课从小处着眼,针对目前社会上的独生子女以“小皇帝”、“小公主”自居,只知被动地接受爱的现象,抓住“母亲节”这一契机,罗列妈妈平时对孩子的关爱,从而激起了学生热爱妈妈、尊敬妈妈的思想情感。将语文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符合科学性与思想化统一的原则,既训练了说话与写话能力,又使学生从小懂得了学会关心他人的道理。

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为语文课堂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它将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新课程中的学生可能会改变他们的一生,新课程中的教师也将焕发出新的生命。

教师将与新课程同行,将与学生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傅道春《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3篇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738(2012)03-0188-01

摘要:新理念下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必须建立一种具有“导向”“调控”“激励”功能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建立适应素质教育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必须涵盖如下三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从新课改的理念和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来看,纵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育评价历史和小学课堂教学评价现状,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方式在诸多方面已经不适应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为此,提出新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势在必行。

一、语文本体学习要求

语文教学必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树立语文学习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培养学生适应实际需要的语文能力。

1.注重知识能力的评价。语文有其特有的知识,学习这些知识是语文课程自身的基本任务。以往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往往只在“学习理解”上下功夫,诸如理解字、词、句、内容等,这是不够的。重要的是“学习表达”。怎样知道“学习理解”透彻了,怎样才能把“理解”升华为“运用”,主要看“学习表达”,这就是“能力”。表现在课堂上,主要包括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等等。因此,课堂教学评价要在“学习理解”和“学习表达”两方面下功夫,即,知识与能力两方面的评价。

2.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新《课程标准》规定:“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按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人文教育是课堂评价的重要内容。

3.学生的良好个性的培养。良好的个性是指良好的性格和气质,良好的语文品质。健全的人格包括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等。三是注重习惯与方法的评价。习惯指养成良好的识字、写字、读书看报、观察积累、阅读、质疑问难、使用工具书等习惯。方法是指通过大量的语文学习实践、学生自己“悟”出的、带有明显个性特征的方法,是反映学生对语文学习规律的真正掌握。

4.注重实践与创新的评价。课堂教学中,主要看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和对课文的独特理解,其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二、语文教学评价标准的具体内容

新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教学目标的实现。

课堂教学目标能否实现在判断课堂教学质量高低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学目标的确定很重要。现代课堂教学目标应体现以人的发展为根本宗旨。

(1)应将学生作为认识、发展的主体,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

(2)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积极的自我体验和主动自我调控能力、与人交往和合作能力的培养。

(3)注重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

(4)现代课堂教学目标应具体、明确、有层次性和可操作性,并能反映语文学科的特点。

2.教学条件的准备。

教学条件的准备和学习环境的创设是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1)教师应正确理解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即用教材教,避免传统教教材的方法。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综合性,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

(2)学习环境的创设应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创新。

(3)应能恰当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合理利用教学资源进行课堂教学。

3.教学过程的表现。

现代课堂教学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来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课堂教学策略与方法应体现这一特点:

(1)教师能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教师应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从而拓展其发展的空间。学生应全程参与、全面参与、全员参与,并且能采用多种方式参与课堂教学。

(2)教师能通过师生和生生互动,促进相互间的充分交往和情感交流,鼓励学生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学会“倾听、交流、协作、分享”的合作意识和交往技能。教师应创设多样、丰富的交往形式,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和情境。

(3)教师应创设有利于学生探究的问题、活动情境,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设计问题的新颖性、提出问题的语言和教学语言的启发性,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质疑问难,抓住学生思考问题的关键以及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等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使学生形成自己独特的创造力。

(4)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具有良好的情绪状态,能享受体验成功的愉悦。

(5)课堂教学过程应尊重学生发展存在的差异,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在不同起点上获得最优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承认每个学生发展的独特性, 不追求每个学生各方面的平均发展,从而让每个学生都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和鲜明个性。

4.教学效果的凸显。

课堂教学评价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依据就是教学效果的检查。可以从三个方面来体现:

(1)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形成和基本能力的发展。

(2)通过知情交融的活动方式,促使学生自主性、主动性的发挥和良好个性的形成。

(3)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感受生活的乐趣,体验创造和成功的喜悦。

需要说明的是,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只是从几个大的维度着手,更重要的是种评价思想。它从宏观层面,从课堂教学的共性出发,对语文学科课堂教学评价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

另外,我们认为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不应面面俱到,并不是上述维度都必须体现每一堂课中。课堂教学评价还应该考虑面向不同层次的问题。如低中高年级的教学标准应有所区别等。

三、学生主体参与标准

整个教学过程要重视每个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继续学习主动发展的能力。具体说主要评价如下内容:

1.学生的群体参与。首先要看一堂课中学生是否全员参与学习。从人数上看,如果课堂上只是一两名或三五名优生不时举手发言,大多数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两耳不闻他人事”,不动脑,不动笔,不张嘴,尤其是所谓的“差生”无动于衷,这样的课不是一节好课。其次要看参与学习的质量。这里指得是,反对那种形式主义、表面热热闹闹的虚假主体性,反对那种在课文的表层徘徊、语言和思维水平低下的肤浅主体性。求得既参与学习,又能够实实在在学点东西的局面。

第4篇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优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在21世纪的今天,国家之间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而如何将孩子培养成适合国家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为教育工作者出了一道思考题。正如一位教育学家所言: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正因为这样,所以要培养祖国的精英就要从“娃娃”抓起,从小学教育开始。而作为开启国语的智慧钥匙――语文,更是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要求我们对语文教学模式做出深刻探讨,如何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打开学生的思维空间,开拓学习思路,培养学生对语文的热情,从而达到教学目的。为此,笔者就如何优化小学语文教学,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率问题进行了以下探讨:

一、改变教学思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不能把小孩子的精神世界变成单纯学习知识。如果我们力求使儿童的全部精神力量都专注到功课上去,他的生活就会变得不堪忍受。他不仅应该是一个学生,而且首先应该是一个有多方面兴趣、要求和愿望的人。”如果我们不能将学生的学习建立在兴趣之上,只是“填鸭式”的灌输文学知识,那么我们收获的不可能是文学上的“巨人”,更可能收获的是呆滞的“矮子”。为此,笔者认为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一)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明确教学核心

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体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作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教育者传授的不仅仅是课本知识,更应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兴趣为基础去自我探索知识的奥秘,这必然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在教学中引进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在信息化发达的今天,可以将多媒体设备引入到小学教学中来,由于儿童的好奇心重,更能接受图片、动画、朗读等所传达的信息。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动态优势来优化语文课堂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生动、活泼以及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去接受理解课文内涵,在娱乐中去激发学生的语文兴趣。例如当讲到《江南》这篇文章时,如果只采取传统的朗读授课,因小学时期孩子的思维逻辑以及想象的能力有限,因此,不利于学生很好地去吸收课文。如果应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可以搜集很多关于江南的图片,做成幻灯片,结合课文中的内容,让学生图文并茂,更好地吸收理解课文内容。

二、改变教学模式,丰富课堂内容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课堂的授课方式多样化,是顺应新课改要求下的语文教学的重要保证。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放到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但如果不向这种需求提供养料,即不积极接触事实和现象,缺乏认识的乐趣,这种需求就会逐渐消失,求知兴趣也与之一道熄灭。因此,改变教学模式,活跃课堂气氛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模拟情景,深化课文内容

如当学到《乌鸦喝水》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在讲课之前,为学生准备课文中所用到的道具。让学生自己思考在仅有半瓶水和一些小石子的情况下,如何能喝到水?让学生自由讨论,并给出自己解决的方案。让学生自己操作看看是否能达到预想的结果。最后教师再讲解课文中小乌鸦是如何通过自己的智慧喝到水的故事。并说明,课文中所要传达的深意在于:当遇到困难时,不要灰心丧气,要沉着冷静地面对自己所遇到的境遇,并通过冷静敏锐的头脑想办法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遇到困难积极乐观、勇于面对的人生态度。

(二)启发教学,诱发学生情感

如当学到《探母》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在讲过文章之后,举办一个小型的情感交流会。让每位学生通过自己的生活学习以及各个方面谈谈母亲对自己的帮助,以及如何用自己的行动去报答母亲。通过每位学生的对母爱的感悟,去更多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也可以通过这篇文章,布置一次关爱母亲的作业。可以是一杯热茶,一个拥抱,一次给妈妈洗脚的行动……通过这种学习方法,不仅让学生深刻理解对母亲的深切亲情,更能理论联系实际,从生活中体会到母爱的伟大,从而达到教学育人的目的。

三、改变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效率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处在课堂的主导地位,学生则只能接受教师一味地灌输教材知识。语文这门课本来就灵活性很好,如果不改变这种教学现状,只会让课堂学习变得枯燥乏味,不利于新课改的任课要求。正如乌申斯基所说: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人格才能形成性格。因此,提取传统教学中的精华融合新课改要求下的人文精神,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自由的空间,充分挖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真正使语文教学由古板的教学模式转变为适应新课改的任课要求。

第5篇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教学;教法;学法 在新课标的理念下,初中的语文教学也在逐渐地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断地引用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如小组协作学习、项目教学法、分层教学法等。同时,这也能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接下来,笔者将对初中语文的教学与学法做出如下的分析、说明。

一、科学教学方法理论依据

虽然新课标的语文教学提倡对学生探究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但是并没有完全否认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判断教学方法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符合新课标的理念

新课标的理念就是能够更好地在课堂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语文课堂中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决定教学效果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所以,教师在对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一定要考虑如何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果课堂如一潭死水,毫无生气,证明教师这堂课选择的教学方法不科学、不合理。

3.多媒体辅助教学

随着教学手段不断朝着现代化发展,教师可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选用一些适合的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如,幻灯、投影等),用来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激发学生思维,扩大学生的想象空间,从而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在课堂中除了要做到以上几点,还要考虑到师生之间的关系。主要包括:师生之间是否融洽,能否在课堂中实现良好的交流和沟通等。

二、科学、合理的教法

教师要把新课标的理念充分地体现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引导式教学

在教师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求知欲、对问题的好奇追问心理采用引导式教学。在正常教授课本上的知识内容外,顺着学生对问题的疑惑进行延伸,通过联想、比较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获取更多相关联的知识内容。

2.因材施教

教师要在课前,充分把握好教学内容和学生心理特征的联系,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特点选择符合学生心理特征的教学方法,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例如,在学习诗歌的时候,教师可以摆脱传统一味灌输的教学方法,取而代之的,可以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积极地思考、发言。

三、高效的学习方法

由语文学科的性质和特点所决定的,该学科是最适合学生,也是最需要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学科。根据该学科的这些特点,提出如下几种学习方法,希望可以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有一定的启发和帮助。

1.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自主学习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因此,学生对自身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对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从而能够使学生做到自觉地制订学习计划,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选择科学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培养关心、体验生活的情趣

生活中处处都有语文,所以这就要求培养学生的对生活的感悟能力,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3.注重温故知新

和其他的学科一样,学生要对以往学过的知识进行复习,做到温故知新。

四、教法与学法的统一

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是一个整体,是不可分割的。教学中包含着学法,而在学法中也有教法的体现,两者是相依相存的。但同时这两者之间又是相对独立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的主体不同

在课堂活动中,教师和学生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同的。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决定着教法的改革。而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法应该满足和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2.教师的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是包括学生的学习方法的

教师在对教法进行改革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方法,教法应该是服务于学生的。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根据新课改的标准和要求,为了更好地改善和提高初中语文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对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进行研究和分析是非常必要的。本文通过对教师教法和学生学法应遵循的相应原则,以及如何把教法和学法更好地统一起来,做出了详细的阐述,希望可以为初中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提供一定的帮助和启示。

参考文献:

[1]曹立.语文新教材中的创新教育资源研究[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174-176.

第6篇

一 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主要误区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实际上,语文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固守课本、课堂和学校,未能有效拓展语文教育的空间和渠道,实现语文与生活的对接,语文仍然处在“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的状态。

1.语文教学存在“重讲解,轻阅读”的现象

在当今信息社会中,阅读是获取信息和更新知识的基本途径,必须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才能提高学习效率。但是,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仍然存在较为严重的“重讲解,轻阅读”的现象。这与时代的发展要求明显不符。在应试教育体制下,为了应付考试,学生往往只注意课后的复习阅读,而忽视课前的预习阅读,最终导致上课只能被动地接收,被动地“听”,完全依赖于教师的讲解灌输,无法做到主动学习、积极参与,结果“读”了十几年的书,却仍然不会读书。

将有效的教学性阅读与自觉的专题研究性阅读结合起来,才能让学生成为有发展前途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2.忽略语文基本功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新课程标准在语文基本功和学习习惯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如“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有一定的速度,要按笔顺规则写字,注意间架结构,感受汉字的形体美”等。短短几条看似简单,实则需要长时间慢慢培养。而在实际教学中,如果学生基本功不扎实,好习惯没养成,新课程标准的美好愿望就只能化为泡影。学生在基本功和学习惯上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书写潦草,错别字多。二是标点混乱,行段不分。三是作文功底薄弱,态度不端。从评判的角度来看,作文功底具体表现为立意准确、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思想深刻、感情真挚、结构完整、语言流畅、字迹工整。作文功底的薄弱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写作态度不端的现象。四是阅历贫乏,语言表达单调枯燥。从教学实际来看,学生的生活阅历还非常狭窄,基本停留在学校、家庭“两点一线”,导致生活内容和生活体验的贫乏,对社会生活的认识仍停留在书本上,缺乏自己独特的认识和思考。

二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教育教学改革的反思与对策

语文教学要打破僵化局面,必须认真分析课程改革对语文教学的影响,采取一些应对措施,让各种新的理念和做法得以贯彻,取得实效。

1.走出“重讲解,轻阅读”怪圈,切实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加强阅读教学,教会学生怎样在阅读中获取信息,加以提炼、分析和综合来解决实际问题,已成为时展的必需。教学中必须讲求读法,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

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在教学活动中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积极参与。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注意教学性阅读与专题研究性阅读相结合。应强化课前的预习阅读,让学生熟悉新授课程的内容,消除听课的盲目性,从而做到主动学习,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这也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深入理解、重点记忆、难点突破,提高课堂阅读和课堂教学的效率。同时,也可有效地锻炼和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践证明,有了良好的、充分的预习阅读,可以将师生从满堂灌的桎梏中解脱出来,也可让课后的复习阅读从低效进入高效,真正做到“温故而知新”。

2.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作为语文教师,要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语文基本功的训练和学习习惯的养成。

首先,反思现实的课堂教学。许多教师很少关注标点符号的学习,也很少会从标点符号入手来理解、体会文章的内容和表达。在写作教学中,标点符号又很难成为教学的重点,仅靠教师对学生写作中的问题进行浮光掠影式的点评是不够的,不仅要把标点符号当做一种知识,还要把它当做理解内容、体会感情的手段。

其次,在过去的语文教学中,分段、概括段意是不可或缺的内容。为了摆脱教学中繁琐分析的桎梏,避免忽视阅读体验的教学误区,语文课程标准中基本没有涉及“段落”这个概念,教学中也不再过多提倡划段分层,更多地强调整体把握和感知。阅读教学中段落层次的缺位,造成了学生写作中段落层次意识的淡化。

再次,要完善作文教学指导。作文教学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工作,需要长期的训练和积累。在语文课改大潮中,作文教学理念确实更新了不少,更加注重对写作兴趣和信心的培养,而对写作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却仍然停留于过去的水平。由于作文教学周期长、投入多、要求高、见效慢的特点,大量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感水平,开阔学生的生活视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加深其对整个社会的认识。这不仅是写好作文的必要准备,也是学好语文的基本条件。

第7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教学改革

为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从1999年开始我国教育领域便开展了一系列重大的改革,从开始的考试改革、课程改革、教材改革,一直发展到今天的教学模式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的在于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符合时代需要的合格人才。

一、我国高中语文教学现状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开展,各地语文教学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高中语文教学改革中仍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教学取得的成绩

新课程改革后,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改革的内容,改变教学方式,将课堂让给学生,改变以往传授知识的教学模式,采用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找出答案的方式进行教学。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多想多问的习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交流经验,也促进了自身能力的提高。

2.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新课程改革表面化

通过对新课程改革的学习,许多教师已经意识到新课程改革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优势作用,并已经逐渐在课堂教学中转变自身的角色,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思考,提出问题,进行小组讨论等。但却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认为完全把课堂交给学生就是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的教学模式,将新课程改革停留在了表面。这种方式是为了改革而改革,课程设计不明确,没有在教学实践中实现真正意义的教学改革,没有将教师和学生联系起来,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没有进行正确的引导,缺乏目标性和方向性,这会使学生在学习中变得茫然,降低了学习效率。

(2)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仍然存在

在新课程改革之前,我国的教学模式一直都是以教师为中心,向学生灌输式地传授教材规定的内容,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灌输的知识,然后进行记忆,不断的重复和练习,通过考试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用一个固定的标准答案来衡量学生掌握问题的情况,忽视了学生学习和研究的过程,只注重结果。加之迫于高考的压力,教师即便知道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也不得不以填鸭方式指导学生反复练习,这不能将新课程改革落实到实处。高考成绩成了衡量学生学习好坏,教师能力高低,学校质量优劣的唯一标准,它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

(3)语文选修受到限制

新课程改革要求学校必须在高中语文必修课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语文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社会需求,设置相应的选修课,以提高和拓展学生的综合能力。现阶段,很多学校已经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语文教学中设置选修课程,但并没有考虑学生的意愿和社会的需求,而是按照高考规定的大纲来设置选修课程,并且在高考的压力下,将选修课变成必修课来上。此外,由于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有限,理论知识匮乏,学校的教学经费不足等因素,也制约着高中语文选修课的开展。

二、新课程改革标准下高中语文教学应采取的对策

1.明确教学方向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在设置教学大纲时应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的结合,合理分配高中语文教学内容,不但要完成教学内容,还要培养学生的写作、交际等综合能力。课堂内容设计要有明确的出发点和准确的针对性,围绕教学目的,体现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考虑学生的能力,每个问题的提出都要有连贯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不仅要让学生知道“是什么”,还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

2.教师合理转变自身角色

新课程改革要求课堂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这就要求教师既不能延续以往单一传授式的教学方式,也不能一味的将课堂全部交给学生,放手不管,而是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进行引导式教学。事实上,在课堂上由学生自己探究问题并不是一项自由的活动,学生不可能完全独立的去思考问题,尤其是在遇到苦难的时候,这是就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思考,从单一的讲授书本知识向启发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转变。

3.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

创建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适当采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师生间平等对话的关系,课上课下多和学生沟通。课堂上,教师在给出问题后,对思路正确,符合逻辑的答案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对于方向错误,偏离目标的答案不能盲目批评,应当加以引导和合理的启发,最终培养学生正确的思路,鼓励这部分学生继续思考,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教师应该根据课堂上学生们反馈的信息,不断改进教学内容,根据不同基础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不能用一个标准衡量所有的学生,要有针对性地开展课程教学。

4.学校加强教师培训工作,提高教师业务能力,促进教师专业知识学习

时代在进步,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提高。新课程改革对高中语文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需要教师不断完善自己的素质和专业知识水平,以适应时代的需要,要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出更多的人才。一直以来,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教师习惯了根据教材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将书本上一成不变的理论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并没有及时对知识进行扩展和更新。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应当加强教师的培训工作,改变教师僵化的思想,使其充分领会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转变自身的角色,不断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业务能力,与时俱进,做一名新时期的合格教师。

总之,高中语文教师要跟上时展的步伐,不断的完善自身,改良教学方法,转变角色,培养学生自己探究问题的能力和终身学生的习惯,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赵畅.试论高中语文在课改中的课堂教学[J].安顺学院学报,2007(3).

[3]柴西琴.对探究教学的认识和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1(8):16.

[4]彭春霞.推进高中语文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J].云梦学刊,2008(7).

第8篇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教学;合作学习

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是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是一个以教师为中心,进行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教师只是关注于自己怎么教,并不重视学生是怎么学的,这种教学方式忽略了学习的主体――学生。学生才是课堂学习的真正主人,教师所起的作用是引导、启发与协助。失去话语权的课堂往往让学习气氛沉闷,学生对学习提不起兴趣,因此这种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已经无法适应新时期的教学需求,与此同时,新课标便应运而生。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新课标明确提出要打造的是一个自主性的、合作性的、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在新课标的引导下,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开展合作学习是一个有效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方式。

一、合作学习的定义及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合作学习,顾名思义,就是学生们通过分工协作的方式共同完成一个任务,并在共同完成这个任务的过程中进行互助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

小学教育可以说是一个启蒙阶段,小学生在这个阶段犹如一张白纸,等待着填充,因而小学教育既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初级阶段,也是其今后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我国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推行计划生育政策,随着政府对政策的推动以及人们思想的不断改变,现代家庭中越来越多家庭都是只有一个小孩,也就是所谓的独生子女。独生子女虽然能够享受更多的爱护和家庭资源的培育,备受宠爱,但是另一方面也容易让小孩以自我为中心,与同龄人缺乏交流与分享,通过合作学习,可以让孩子们在相互交流、相互协助中成长,更有利于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让他们在合作精神、交往能力、创新精神、竞争意识、承受能力、主动学习等方面不断进步,从而形成完善人格。而对于语文教育而言,通过合作学习,不仅仅能让小学生更好地掌握汉字、句子等语文知识,而且在培养小学生在逻辑思维、想象以及文学修养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方面也更为有效。

二、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作学习

1.更新观念

新课标中更加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方,要求把课堂的发言权还给学生,但是这并不代表教师在课堂学习中就不重要了,更不代表教师在课堂学习中应该少说为妙。新课程标准所要倡导的是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这一观念,小学生无论在学习能力,还是学习自觉性上都是比较欠缺的,合作学习虽然强调都是学生之间的互促学习,但是这个合作的学习是需要教师从中“穿针引线”,才能真正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的,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还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必要的,这一点是每个教师需要明确的。

2.合理分组

合作学习一般情况下都是以小组的形式开展的,即把学生成为若干的学习小组,然后进行一些教学任务。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如何进行分组是每个教师开展合作学习首先要面对的问题,也是关系合作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在分组的时候,教师要充分考]到学生在性别、学习能力、知识掌握程度以及兴趣爱好等各方面的个体差异性,进行合理的分组。如每个小组的男女生的比例应该尽量各半,小组是一半是男的,一半是女的;或者是每个小组男女比例相当,第一个小组女生3个,那么另外的小组也是尽量安排3个女生,又如每个小组里面既有学习能力比较强的,也有学习能力暂时落后的,有活泼好动的,也有安静的,总之,要让每个小组的综合水平基本相当,这样才便于开展教学任务。

除此之外,在各个合作小组中还要有明确的职能分工,充分调动每个小组成员的主观能动性,让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实实在在参与合作学习当中,不能为了分组而分组,为了合作学习而合作学习,让合作学习变成了小组之间闲谈或者是互相推诿。

3.多种方式结合

适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作学习的方式主要有问题式、表演式以及讨论式等三种合作学习方式。

问题式的合作学习方式主要是围绕问题展开的合作学习,可以是教师问,学生答,也可以是学生问,教师答,也可以是师生间互相提问,相互解答,可以是疑难解答,也可以是抢答竞赛,打破传统的教师一味讲的教学模式,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表演式的合作学习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应用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是角色扮演的方式,如分角色朗读课文,或者是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改编、“自导自演”,让学生在这个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

讨论式的合作学习方式是最常用的合作学习方式,通过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对某一内容开展讨论,再把小组讨论的结果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分享。这一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习惯和提高其归纳总结的能力。

4.运用多方面

合作学习可以运用于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前、课中、课后。课前的主要任务是预习,为新一门的教学做好“热身”。在课前预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课文的默读,默读完后讨论新一课中要学习的生字有哪些,课文中的人物有哪些特点等问题,让学生在讨论中萌发学习兴趣。语文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应用于生活的交流工具。

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分角色朗读、轮流朗读,这样既能够起到互相敦促的作用,又能让学生多开口,提高学生的语文朗读水平。

在课后,也可以以小组的形式,相互批改作业,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批改的过程中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另外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加深对生字、生词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