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高中学好语文的方法

高中学好语文的方法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9-19 16:19:5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高中学好语文的方法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高中学好语文的方法

第1篇

1 高中语文学法指导

客观地说,语文作为基础性工具学科,想要学好是不容易的。它体系博大内容浩繁,融思想、知识与艺术为一体,需逐步培训良好的感知与接受能力。但作为中学阶段的一般性学习,需要的是扎实的文字、语言功底,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顺畅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而达此目的,应该说是不太困难的,是有规律可循的。这里,首先需要端正一个认识,即语文成绩的提高有赖于语文素养的增强,是一个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过程。语文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学习时间的长久性决定它不能一蹴而就,所以不能急功近利,为应试求成绩,而应砸实语文基础,将其作为一项立身处世的本领努力学习下去。

现代语文教育认为,阅读和写作是体现一个人语文能力的主要标志。大家在学习中要把握好这两点精髓。阅读是语文材料的主要来源,高中生已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要根据有关的阅读书目制定自己的读书计划,时代上分古典和现代,体裁上分诗词和散文,国别上分中国和外国,还要涉猎当今报刊杂志和精妙时文,关心时事新闻。需知学语文仅有课本是远远不够的,要读社会,悟人生。阅读要和背诵结合起来,要广泛积累语言素材。阅读还要和写作联系起来,古人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是很有道理的,写作能加强记忆、整理思维、提高认识。阅读中可广泛摘抄词语、警句、俗语、名人名言、精采语段,还可提炼情节梗概:做作品评析、鉴赏、读后有感等。真正的写作不是被动地完成任务,而是主动地创作。贵在多练笔,常坚持,抒写自己的生活感悟和情怀。

语文学习中要用好三个本子。除了学校和老师要求的语文用本外,我们倡导同学手中还要备三个本:知识本、杂记本和随笔本。知识本是用来记录语言和文学方面基本知识的,可用于随堂笔记和个人整理。经过初中学习,绝大部分的语法知识和语言现象都有触及,但限于理解能力,许多同学是一知半解,支离破碎的。到了高中,有必要对其进行系统梳理,同学们可参照有关讲解,从字形、词语、标点到句法、修辞,归纳整理,同时对文学常识,写作知识等注意搜集,可构建起自己语文知识的框架体系。杂记本是一个极广义的称谓,针对的是语文学习的包罗万象,无所不及。从妙辞佳句到到精美文章、从历史掌敌到民间俚语、从术语名词到文学流派、从文学描摹到专题研究,可作随时的大量的摘录抄写。此本要常备手边,努力坚持,使其成为语文资料的重要积累。随笔本则是用于创造的写作园地。有的是触景生情、有感而发、笔下生花。好文章常常是切实有感后带着强列的创作冲动而形成的酣畅文字,同学要多积累、多感触、多思索,勤于动笔,养成良好的笔力文风。

2 高中语文必须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

2.1 勤读课外书籍:语文学习最重要的内容是读书。要学好语文,光读几册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大量地阅读课外书籍,从书中获取丰富的精神养料。勤奋读书,必须做到珍惜时间,抓紧分分秒秒。

2.2 勤做读书笔记:读书必须学会圈点勾画,学会做读书笔记,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写读书笔记有助于培养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思维的条理性和深刻性,有助于加深对读物的理解、记忆。

2.3 勤查词典资料:读书要养成勤查词典资料等工具书的习惯。工具书的种类很多,除了字典、辞典外,还包括文献资料、索引等供查考使用的图书。最常用的工具书为字典、词典、辞典。工具书不仅可以在碰到疑难问题时查阅,而且也可以作一般书籍一页一页地读下去,同样是大有收益的。

2.4 勤于朗读背诵:朗读背诵是我国传统的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是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朗读要做到吐字清晰,音准气足,节奏停顿合理,要有抑扬顿挫的韵律美,准确地体现出作者的情感。朗读人物的对话,要力求模拟出人物的心情、口吻,使人物形象活生生地站立在听者面前。朗读诗歌要铿锵悦耳,语势错落有致,节奏抑扬回环,具有音乐美。通过琅琅地朗读,文章的内容、情感、文句的优美、汉语音的韵律,也都能体会出来了。背诵要下苦功夫。可以分层背诵;可以化整为零地背诵;可以先抓要点背诵,然后连贯地背诵。背出以后还要经常复习运用,这样就可以做到终生不忘。

第2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 综合分析 逻辑思维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3.119

高考文综部分的成绩毫无疑问占据了高考成绩的很大比重,地理则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以略带夸张的说道“成也地理,败也地理”。你可以试想一下,如果你高考的地理成绩很好,那么你的数学应该不会很差,因为你的逻辑够清晰,你的历史和政治也不会很差,因为你知道如何高效的记忆。结合实际生活来看,地理是一门与我们的现实生活联系相当紧密的学科,如果你爱户外旅游,自然地理会教会你如何在野外好好地辨别方向,能告诉你如何选择最佳的露营地点,免受豺狼虎豹和洪水雪崩等的伤害,如果你爱购物,自然地理会教给你一项实用的技能――辨别方向,无论路有多绕有多复杂都不会走错,如果你爱生活,人文地理会告诉你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可见,学好地理是十分重要的,无论是因为学习目的还是生活要求。

懂得了学好地理的重要性,那么如何学好地理,想必是无数高中学生心中的疑问,但是,无奈自己拼了命的学习,也只能勉强的达到及格线。今天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学生如何学好地理的意见。

首先需要明白一点,摆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向。初中地理更多的是学习“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样的事物”“有什么特点”等问题,因此不可避免的是需要涉及大量的记忆性的内容,因此其学习方法的侧重点就是解决怎样科学地、高效地,记忆这些地理事实材料。而高中地理侧重解决的是,地理事物的规律及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通过探究这些规律的形成原因,来为形成人类的相应对策服务。也就是说,应侧重于通过多因素的综合分析、归纳那些繁杂的地理事实材料,从中推导出一些规律,从本质上掌握其成因,最后形成人类生产生活的相应对策。可见,高中地理的学法核心是理解而非记忆,是应用而非记忆。当然记忆是第一步的,理解是最为重要和关键的。要想学好地理这点特别关键,可以夸张的称之为学习地理科学的信仰!正所谓“学生有信仰,学习有力量”!

首先谈谈如何记忆,古代先贤就知晓“磨刀不误砍柴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重要性和高效结果。初中知识少,死记硬背对付考试完全没问题,如果你悟性高的话甚至还可以得高分。但是如果在高中你还想靠着死记硬背考高分成绩的话,是很难实现的。高中知识多,光一门学科就有初中一学期的学习内容那么多了,你哪儿有那么多空闲时间去死记硬背,就算记住了也很容易忘记。高中的记忆一定要掌握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知其然并之其所以然,胸有成竹的去记忆是很简单很自然地装进脑海。过目不忘的人是百年难得一遇的天才,学习的人才是知道唯有反复才是最好的记忆方法。一言以蔽之,温故而知新一定要多多反复记忆。

第3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兴趣;阅读

高中阶段的语文是非常重要的,学好高中语文要特别注重学习方式与方法。每天不仅要坚持多阅读课文,也要积极地多学习与吸收别人学习语文课程的方法,同时,在此基础上要多练习写作功底,多读一些优秀的句子和文章。由于每个学生本身的语文基础知识结构不同,学习态度与方式也不同,所以我们要采用因人而异的学习方法。在大同的基础上渐渐地摸索出属于自己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要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学习的方法,积极有效地运用自己探索出的方法,最终来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一、积极的培养和营造学生对高中语文的兴趣和热爱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积极培养兴趣是学好语文最基础的情感,学生有了兴趣,他们才肯认真地学习语文,这样就会出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采用寓教于乐的方式来教学,培养学生对高中语文的兴趣点。然而在学了语文一段时间之后,有些学生就会感到语文是一门枯燥无味的学科,对学习语文积极性也慢慢地降温,语文的成绩也就自然下降了。这时如果在老师积极、有效的帮助下,让学生认识到学语文是一个循环渐进的过程,就要树立正确的观念来学习语文知识,慢慢地重新培育出对语文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多参加一些语文等方面的活动,比如,做有关语文填词游戏、读语文幽默短文、成语接龙等等,这样一来,慢慢地就培养了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和爱好。

二、阅读和写作是要学好语文的两大难关,要积极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多学习以求突破

1.高中阶段学生的记忆力是最旺盛的时期,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多引导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多看多读一些优秀的句子和文章,慢慢地积累自己的语文文学底蕴。比如,积极组织学生每天早晨阅读等等,与此同时,也要扩大学生阅读文章的范围,积极而有效地多阅读课外优秀的书籍,不仅会对学生以后的阅读

和写作文奠定很好的基础,同时也会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

的兴趣。

2.在高中阶段要积极培养学生良好的练笔习惯,在大量阅读和积累的基础上,积极地塑造学生对写作热爱的情怀,让其发现语言文字真正的魅力所在。在此,我们要培养学生从小的方面做起,比如写点生活随笔之类的东西或者一些个人的感受日志。

要真正地提高作文水平,不仅要积累大量的阅读句子与文章,来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达到自己肚里有点东西的感觉,同时也要多加练习写作有关语文的文章,真正做到多写多练。写作是要有感而发的,平时学生要做一个个有心人,多记笔记,多做摘抄,在学习和借鉴的基础上也要有自己的练笔。

三、告诉学生学习高中语文的必要技能和技巧

1.积极培养学生早读的习惯是及其重要的,一定要大声朗读出来,不仅要读课本,还要读高中语文基础手册。

2.上课前预习,上课时要认真听,作业不要多做,做老师布置的就行,到了考试就不用那么临时抱佛脚地背书了。

3.平时多看点像《青年文摘》《读者》等一些优秀的书籍或杂志,当然有空能看些名著更好。这样能很好地提高写作和描述文章方面的水平。

总而言之,学习高中语文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而学习方法是因人而异,要充分挖掘每个学生身上不同的特点,让其真正地爱上语文,最终成为中国文化的传播者。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中学语文 教学效率 方法与策略

就目前而言,我国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较为低下,这就十分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和语文能力的提高,因此我们必须正视这一问题,着力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使学生们各方面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中学语文学习对学生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在学习过程中不仅教授必要的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有利于终身发展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提升自身的情意素养,陶冶情操。从1978年至今,语文教学一直备受关注,并且引发许多人的批判,其中争论的中心就是语文课堂效率的低下。基于此,我提出了一些关于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方法,希望对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发展有所启示。

一、准确定位教学目标

语文教学目标是根据语文课程的特点指定的培养目标。语文课程目标有的很宏大,比如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的则很具体、很细小,如关于读写的目标,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能实现的目标。但我们绝不能只认准其一,而排斥其他的目标,必须要保证他们协调一致的进行,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的教师只是一味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实行强加式的教育,这是一定要改正的。我们可以在一些课堂上看到,老师在讲课过程中,进行漫无边际的发挥,看起来课堂气氛不错,师生间对话频繁,但其实只需稍加考察,就可以发觉其实这些内容跟课文的关联不大,也没有注重提高听说读写等基本能力,根本达不到到语文教学的目的。因此在语文课堂上,我们必须扎扎实实从基础做起,从听说读写开始,再引导学生去解读文本,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

二、合理分组,强调合作

在课堂上出现由于小组合作不当,而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可以尝试运用以几点。

1.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后再进行分组

进行分组学习的其中一个目的就是希望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体验发现与探究的乐趣,从而最大程度的提高教学效率。但教师在进行分组绝不能轻率,要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课下的一些表现,甚至找学生单独进行沟通等方式,了解到学生们的个别差异和个性特征,之后再对学生进行分组。

2.要求教师积极组织教学

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作用,帮助学生选择适当的学习方法。因为在语文课堂上我们会发现,有一些学生在刚开始进行小组学习时会感到很茫然,如果不加以引导,学生很难融入其中。这就需要发挥教师的作用了。首先了解学生的难处,查看具体是在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之后再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找到有效的学习方法,这样才能确保每个小组都能积极高效的进行团队合作学习。当学生们能够初步学习和应用一些小组学习方法时,教师就应该给学生更多自主发挥的空间了。还有一点需要教师们注意,在课堂上开展合作学习时,教师应适时走到学生中间,甚至可以参与到小组中去,仔细观察了解学生学习探究情况,以便给予适当的点拨与反馈,调控整个课堂,防止放任自流,保证课堂的教学效率。在看到学生有自己特别独到的见解时,要鼓励学生勇于在全班学生面前表达自己的想法,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同时也会产生示范效应,充分调动每一学生的积极性,激活整个课堂。

三、勇于创新,增强趣味性

为了提高中学语文的课堂效率,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我们必须要采取措施。

1.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教师要不断地创新和突破自己的教学方法,以增强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兴趣。在诸多新的教学方法中,最重要、最突出的一项就是多媒体的使用。教师利用多媒体,既可以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使教学内容立体、直观、形象地展现给学生,同时还可以表现出教育教学内容的形象化、多样性和快速性,还能使学生能够更容易地掌握学习重点和难点,能更好的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教师务必要抛弃之前陈腐落后的教学观念,充分利用多媒体,提高学习兴趣。

2.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良好的教学情境可以引起学生的关注,拓展他们的思维,使他们更好地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具体方式可以是教师导入新课时进行情境创设,即教师通过巧设话题,激发学生兴趣,进行导入。对于话题的选择,可以是一些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这样能够引发学生的关注,更容易使学生在课堂上表露自己的心声和独特的见解。

中学语文课堂是学生学习语文、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渠道,我们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正如上文提到的,在语文教学目标的把握上、多媒体技术的使用以及情境创设等方面都还不是很到位,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产生了很大影响。为此,本文提出了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和策略,希望对那些在一线任教的教师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区培民.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5)

【2】周望清.新型师生关系与后进生转化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11

【3】朱绍禹.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尹继庆.新课标下如何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J】.黑河教育,2014(67)

【5】周国龙.谈谈小组合作学习【J】.科学导报,2014(87)

第5篇

一、积极做好心理衔接,树立学好语文的信心

为了消除“学习心理差异”给学生带来的影响,首先,语文教师必须先给学生做好心理建设,使学生明确高中阶段语文学习的目的和特性,认识到语文学了要积累记诵之外,更重要的思维品质的培养和语文能力的形成及运用。譬如思维能力,初中语文开始注意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但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严密性不强,在课堂讨论中往往是“信口开河、不着边际”;高中阶段,学生的思维开始成熟,思维渐趋缜密、活跃,在课堂讨论中也就显得“深思熟虑、观点鲜明”。因此,教师要极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活跃的教学氛围,帮助学生成为课堂的学习主体,把握语文学习的主动权。让学生在学习中树立学好语文的信心。

二、强化衔接意识,提高衔接的针对性、有效性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主导者,语文教师衔接意识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教学衔接的顺利与否,关系到高中语文教学效率的高低。客观情况是,高中语文教师的衔接意识不够敏锐,大多数教师对所任班级学生原有的语文基础、学习状况不甚了解。因不了解,就很难展开有的放矢的学习引导,这在客观上阻碍了教学衔接问题的顺利解决,影响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再者,非完全高中的中学学校一直各自封闭,相互间沟通联系较少,有老师形象地称之为“交警执法,各管一段”。如果我们能有计划地组织初、高中语文教师相互观摩学习,既可以在反思与交流中形成广泛的课程资源,又可以在沟通中找到初中、高中教学衔接的有效途径。

此外,高一新生摸底考试也非常重要。它可以让高一语文教师掌握学生的知识“盲区”(所谓“盲区”就是指初中要求偏低或不作要求而高中需要或要求较高的知识或方法),了解学生语文知识掌握的水平,了解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知识底子。这样在教学中可以从学生学过的知识内容引出新知识,使知识衔接更有针对性。

三、熟悉初中语文教材,在“温故”中实现平稳过渡

最近几年,由于新课程改革的施行,初、高中语文教材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了实现初、高中教学的平稳过渡,高一语文教师必须要熟悉初中教材,特别是初三的教材。要十分注意教材本身的关联,注意“温故知新”、以熟带生,这样才能做好知识上的衔接和过渡,才能缩短初、高中学习的不适期。能在新课堂上听到熟悉的内容,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兴趣会大大增强。比如,教授《沁园春・长沙》可以从初三学过的《沁园春・雪》带入,教授《诗经》两首同样可以由《关雎》引入,这样的知识勾连是很好的过渡与衔接。再譬如文言文的学习,初中阶段只要求学生学习简易文言文,上了高中后,学生普遍反映文言文阅读篇目多、难度大,考试要求较高,学起来有困难。因此,在高一教学文言文单元之前,教师首先应该引导学生梳理初中阶段文言文学习的知识点以“温故”,分专题对这些知识点进行集中的知识归类,然后才在此基础上开始高中文言文教学,在教学中还要注意联系初中所学,循序渐进,效果会好一些。

四、鼓励独立探究,培养自学能力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初中阶段,由于课文比较短浅,教师常采用讲读、问答式的方法,主要是疏通知识,讲清要点。因此,学生只要认真听课做笔记,课后认真复习并完成课后补充练习就行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不强也缺乏探究精神。

进入高中阶段,随着知识层次的加深、知识容量的扩大,教学注重综合运用语文知识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独立的探究精神。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强调做到“四多”:一是多读,杂学旁搜扩展知识视野,丰富学习素材,写作时才不至于无话可说、“无米可炊”;二是多写,特别是鼓励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有个人思考,进行创新写作,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三是多说,培养学生的课堂对话意识,尽可能创造机会让学生多说,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实践能力;四是多问,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教材和教师,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的探究精神,强化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

第6篇

1 要客观地认识语文

语文作为基础性工具学科,想要学好是不容易的。它体系博大、内容浩繁,融思想、知识与艺术为一体,需逐步培训良好的感知与接受能力。但作为中学阶段的一般性学习,需要的是扎实的文字、语言功底,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顺畅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而要达到此目的,应该说是不太困难的,是有规律可循的。这里,首先需要端正一个认识,即语文成绩的提高有赖于语文素养的增强,是一个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过程。语文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学习时间的长久性决定它不能一蹴而就,所以不能急功近利,为应试求成绩,而应扎实语文基础,将其作为一项立身处世的本领努力学习下去。

2 抓住阅读和写作

现代语文教育认为,阅读和写作是体现一个人语文能力的主要标志。大家在学习中要把握好这两点精髓。阅读是语文材料的主要来源,从小学高年级开始,就应对一些名家名作进行有计划的阅读,不断扩展知识面。高中生已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要根据有关的阅读书目制定自己的读书计划,时代上分古典和现代,体裁上分诗词和散文,国别上分中国和外国,可就自己的喜好侧重来读。还要涉猎当今报刊杂志和精妙时文,关心时事新闻。需知学语文仅有课本是远远不够的,要读社会,悟人生。其时有更多的东西是无须讲解的,多读多看自能领悟、自能通神、自能提高。阅读要和背诵结合起来,要广泛积累语言素材。阅读还要和写作联系起来,古人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是很有道理的,写作能加强记忆、整理思维、提高认识。在阅读中可广泛摘抄词语、警句、俗语、名人名言、精采语段,还可提炼情节梗概,做作品评析、鉴赏、读后有感等。真正的写作不是被动地完成任务,而是主动地创作。贵在多练笔,常坚持,抒写自己的生活感悟和情怀。

3 多积累,勤练笔

语文学习中要用好三个本子。除了学校和老师要求的语文用本外、我们倡导同学手中还要备三个本:知识本、杂记本和随笔本。知识本是用来记录语言和文学方面基本知识的,可用于随堂笔记和个人整理。经过初中学习,绝大部分的语法知识和语言现象都有触及,但许多同学都是一知半解的。到了高中,有必要对其进行系统梳理,同学们可参照有关讲解,从字形、词语、标点到句法、修辞,用一年时间归纳整理,同时对文学常识,写作知识等注意搜集,可构建起自己语文知识的框架体系。杂记本是一个极广义的称谓,针对的是语文学习的包罗万象,无所不及。从妙辞佳句到到精美文章、从术语名词到文学流派、从文学描摹到专题研究,可作随时的大量的摘录抄写。此本要常备手边,努力坚持。如果说以上意在汲取,那么随笔本则是用于创造的写作园地。这里没有老师的任务,有的是触景生情、有感而发、笔下生花。好文章常常是切实有感后带着强烈的创作冲动而形成的酣畅文字。同学要多积累、多感触、多思索,勤于动笔。

4 其他学习策略

4.1 制定计划。计划是行动的指南,也是目标实现的基本保证。为了保证学习目标的实现,就必须制定学习计划。制定学习计划有利于增强学习的主动性,避免盲目性,从而增强有序性。只要我们能制定一份详细、周密的学习计划,并且按计划主动学习,就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4.2 主动预习。强调课前的预习,是学会主动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习的初始阶段。一般的预习要达到以下四个目的:一是要对课文或下一课所学的内容及层次有大致的了解;二是要巩固复习旧知识,理解新知识,能把新旧知识进行粗层次的有机联系;三是要找出课文中的重点、难点和自己感到费解的地方,尤其对那些似是而非、似曾相识的知识要特别引起注意;四是要了解课文后面的练习,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要做记号,等老师授课时注意听讲或提出。预习实际上是听课前在思想上、心理上及知识上的准备。。

4.3 专心上课。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学生在校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上好课、听好课是学习各门功课的重要途径。课堂学习是一顼艰苦的脑力劳动,只有讲究策略,才能取得好的效果。行之有效的课堂学习策略主要有:①抓住老师的思路;②抓住关键内容;③积极思维,学思结合;④珍惜课上学习时间,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⑤注意课堂小结。总之,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要做到,眼到、手到、心到。只有在课堂上达到对老师所讲内容的最基本的消化吸收,才有可能为知识的进一步掌握和巩固打好基石出。

第7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建设新形势新方法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103-0158-01

语文课作为高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在整个高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教学中,任何一门课程知识的载体均是语言文字;任何一种知识或能力的教学与接受过程,都是语言活动;任何一种知识性的作业,都离不开语言文字的运用。如何将语文本身的美与价值同高中教育“生本教育,全面发展”的宗旨相结合是我们每个高中语文教师都应关注的问题。在新的形势下,我们不能墨守成规,应该努力创建语文新课堂。

1 高中语文课堂的现状

1.1传统的教学理念根深蒂固,教学方法陈旧。

事实上,很多教师早就意识到了“满堂灌”的死气沉沉,也希望改变现状,但真正做起来并非易事。即,相当一部分教师的理念有所转变,但终因为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根深蒂固,仍然是“穿新鞋走老路”或“换汤不换药”,仅在课堂中增多了“提问――回答”之类的环节,并没有真正体现“课改”的理念。

1.2学生基础参差,教学难度较大。

高中学生的知识储备、接受能力、学习习惯、纪律观念、学习热情等,个体之间都有一定的差距,甚至有很多学生已丧失了学习兴趣。客观来讲,高中学生有许多本该在小学、初中阶段就解决的问题都未能解决,如汉语拼音的拼读规则、汉字书写的笔顺未能学好,基本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也尚未具备,加之课外书读的非常少,知识面狭窄,理解和想象能力都十分有限,他们对学习语文既无基础又无兴趣。面对这种情况,希望他们学好语文、学精语文,难度相当大。

1.3课堂呈现躁动与沉默两种极端状态。

高中课堂管理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学生在课堂上多半呈现出两种状态:一种是极度躁动,整个课堂非常混乱,任课教师在多次劝说无果后往往选择“顺其自然”;另外一种是极端沉默,整个课堂过分沉寂,任课教师在多次启发无果后往往选择“自得其乐”,这两种状态无一不让在师范院校经过专业学习多年的教师感到无奈与尴尬。在这两种类型的课堂中,教师与学生各行其是,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基本不动脑、不动笔,也很少对教师的讲授做出回应。这两种现象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教学效果的恶性循环。

2 创建高中语文新课堂的几点设想

2.1将正确的、应时的教学理念应用于实践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界一直没有间断过对素质教育改革的探讨,自然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却也不能否认,有许多美好的设想碰上高考这座坚硬冷酷的冰山,结果不是百孔千疮、面目全非就是永远被埋葬于记忆的深海里,高中学生深感这样的压力,我们语文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兴奋点和课改有机地联系到一起,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真正实现自己关于素质教育设想的软着陆。如教读《再别康桥》,在上课前,我花了很多时间查找相关资料。上网找到徐志摩与剑桥大学的照片,到音像店找到电视连续剧《人间四月天》,用系统软件截录部分情景,还找到歌曲《再别康桥》作为朗诵的相配音乐,精心制作了课件《再别康桥》,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2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情趣充分调动起来。

非智力因素包括情感、意志、兴趣、动机和性格等。情感能直接转化为学习动机,成为激励学习的内在动力;意志是支撑学习知识的强大力量。一个语文教师要充分融身于课堂,成为学生的朋友,声情并茂地讲解,语重心长地引导,引人人胜地设疑,慷慨激昂地演讲,形成教师个人的魅力,使学生对教师产生由衷的敬佩,并将学生带进课堂情境之中。既可以采用实体情境:如参观现场、观摩实物等;也可以采用模象情境:如模型展示、图画再现、音乐渲染等;可以采用语感情境:如深情导人、激情结尾;可以采用问题情境:如设计问题、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言等。让学生在情境课堂中愉快地学习,逐渐树立起“主角”意识。同样是在《再别康桥》的教学中,笔者事先安排好预习,将学生分为四组,分别采取不同形式对作品进行诠释,有的组排演了话剧,有的组运用了音舞诗画,既挖掘了同学们多方面的潜质,也使其充分体会到作为教学主体的快乐,自然良好的课堂也就创建了起来。

2.3设定恰当的目标,引导学生体验成功。

教育心理学认为,成功的体验是后续学习的动力。如何帮助学生找到成功的体验呢?设置具体明确而又切实可行的目标,激发学生通过主观努力实现目标,再给予达标学生及时的肯定,可以让学生在语文课堂里品尝成功的甘甜,从而逐渐地改变对语文课的看法,以至于慢慢热爱语文。而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叶圣陶说过,“一切语文学得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诀窍是什么,他总会告诉你,‘我喜欢语文,喜欢阅读”’。经验丰富的教师从来不在课堂上“闭门造车”,而是充分关注学生的需求,因为他们知道这是一项收益颇丰的投资。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每一个人生来就是有各种各样的天赋的”,因此我们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肯定学生的潜能,形成多元化的人才评价观,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相信我们的教学工作必将事半功倍。

此外,在课堂教学中也要突出实用性,使学生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第8篇

关键词 生本课堂 教学反思 管见 转变 学堂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首次接触新课程教材,对此特别感兴趣,全身心投入于新语文课改的潮流中,进行着语文的创新教学研究,并寻求多元化、多样化,创建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留给学生空间,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语文知识和技能。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发现自己的课堂与新课程理念还有一定的差距,怎样才能让新语文教学课堂“活”起来,使学生能轻松快乐、自主探究和有效地创造思维,发现、解决、获取知识和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呢?为此,我认真地研读了郭思乐教授的《教育走向生本》此书,对于生本教育郭思乐教授的诠释是:“生本教育就是以学生为本,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原则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通过对生本教学的研究,我走进了“生本课堂”,成了一名生本课堂教学实施者。笔者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多年,下面就浅谈自己的生本课堂教学的反思。

1师生角色进行了转变

过去教师仍然是学生学习的保姆。对知识的传授是反复演练,生怕学生没有听懂没有记住;对作业更是精批细改,唯恐有所疏漏。所有问题都一个人扛,从来不知学生心中的想法,更谈不上让学生去创新。生本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一个互动过程。为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认真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我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者还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的差异以满足不同的需要,建立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学生观和质量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与合作意识,鼓励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促进学生富有个性地和生动活泼地学习;在学习方法上不搞“一刀切”,结合学生实际,采取行之有效的手段,营造出一种良好和谐的课堂气氛,促进课堂上师生间互动,达到良好的教育目的,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2课堂由教师“讲堂”变成学生的“学堂”

生本教育的理念就是:找出一种教学方法,使教师可以少教,学生可以多学,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老师仅仅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指导者和引领者。学习本身是枯燥的,笔者在改革的尝试中,尽量给学生充足的空间,让学生们自主交流、自主展示成果、互相质疑,在合作、交流、质疑中主动学习获取知识,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施生教学,使学习不再索然无味,使课堂有了根本的改变,使之成为学生的课堂,不再是以前的教师唱独角戏,学生在下面当观众。在教学中,从全面研究学生方面入手,关心学生所想的、了解学生所需要的、引导学生所要掌握的,真正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用自己的热情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把教学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堂学习中使自己的创造意识得到充分的发展。

因此,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形成了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养成自主学习,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与交流的能力,他们特别有成就感,自信心倍增。在这种氛围中学习,学生们很放松,他们得到了释放,在课堂上放得很开,这时,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空前高涨了。

由此,通过几年的实践,笔者的“生本课堂教学模式”已初步形成,自己的课堂教学都能比较充分地体现出“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思想,学生动起来了,课堂活起来了,以前从主宰课堂的地位中退下来了。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养成自主学习,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但是,也要认识到自己对生本课堂的理论层面的理解以及实际操作层面都还存在不足方面。

(1)忽视了学生自己的感悟动手能力。生本教育突出的特点是以生为本,不但高度尊重学生,而且充分相信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学生的学习潜能激发出来。如果课前没有做好深入研究,课堂上就很难学好语文,更不用说拓展延伸了。

众所周知,语文姓“语”,“语”就是学好语言,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品味和感悟。对课文中的精妙的语言,教者分析过多,势必限制了学生的思考空间,最好方法就是让学生在阅读中去品味和感悟。

(2)未正确处理好语文学习中的“思”与“问”。很多学生认为语文范围很广,难学,但又一时找不到好的学习方法。有些学生认为,只要上课认真听讲,课下仔细看书、读书、平时多写作文就能把语文学好,他们也切切实实执行了以上做法,可是效果并不太理想,那到底是为什么呢?大家都忽视了“思”与“问”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可以说,没有思考就没有进步,没有问题就没有提高。即就是未正确处理好语文学习中的“思”与“问”。

(3)小组合作多语文生参与意识差。生本教育的课堂中“小组合作”是常规,学习的过程主要是以学生的讨论为主,学习中的诸多问题是让学生在讨论、合作、探究中解决的,学习的讨论是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完成的。在讨论中,如果仔细去观察,我们就不难发现,只有少数学生显得非常活跃和积极,而多数学生似乎是一个旁观者、听众,他们极少发表个人见解,甚至不发表任何意见。

实践证明,生本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和组织能力、合作与竞争意识以及尊重他人的道德观念,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生命的激扬与素质的发展。因此,语文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既是语文教师行为的结果,又是后续行为的动因,它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培养而获得的。作为一名教师就必须坚持在实践中学习、研究、改进和反思,使自己让生本教育教学语文课堂充满生命力与活力,使简单而有效的语文教学课堂更加生动和精彩,真正让语文生本课堂教学“活”起来。

参考文献

[1] 刘润生.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教学案例的反思.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