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金融业实习个人总结

金融业实习个人总结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09-26 05:59:4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金融业实习个人总结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金融业实习个人总结

第1篇

【关键词】金融教育改革 社会需求 应用型人才

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面对日益扩大的人才缺口及高校毕业生毕业就失业的两难境地,作为金融人才培养基地的各大高校应当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加快金融教育的改革,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及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来减小这一缺口,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对比教育部2008年至2010年连续三年的研究生招生人数与本科生毕业人数的数据?譹?訛可知,虽然研究生招生人数占毕业生人数的比值有所上升,但是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却更倾向于加入到找工作的行列中。伴随着这种情况而来的问题是:由于越来越多的毕业生进入市场,失业率却如高速路上的汽车,一路向前;加上毕业生的综合能力差,企业越来越难以从欣欣向荣的人才市场招聘到满意的人才。面对这种尴尬的局面,原本期望采用“本科-研究生-博士生”这种系统性的培养模式来解决此矛盾显然是不可取的,取而代之的应该是以满足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及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具体到的金融教育改革,主要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方面的改革来培养应用型人才。

一、金融理论应当跟上时代的脚步

(一)金融理论应当定期“换血”,与时代特征保持一致

随着经济一体化的逐步加强,金融业的发展也随着一体化的到来更加的突出,当然,金融领域的相关理论也是日新月异,层出不穷。一方面,面对金融业整体的发展,金融教学中的理论知识也应当与时俱进,不断地“换血”、吸收纳入新理论,果断摒弃不适用的、过时的旧理论,并且积极引进国外与金融业相关的理论来扩充我们现有的金融理论体系。另一方面,经济的全球化导致金融机构的国际业务越来越多,金融机构与资本在全世界范围内相互渗透,相互融合,金融市场一体化不可避免,所以在新理论引进的同时还应当加强国际法规、法律及国际惯例的相关的知识的普及。

(二)加强金融学与交叉学科的融合

当今世界是一个全球化的世界,随着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以及通信技术的发展,网络化、信息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网络化和信息化的到来,运用现代先进技术进行金融犯罪的活动也在近年来频繁出现。为了培养具有高尚的道德与素质的金融从业人员,也为了能培养与时代同步的先进人才,金融学应当不断加强与其他交叉学科的融合,将法学、哲学、经济学、心理学、会计学、管理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纳入到金融学体系之中,同时加强计算机、英语及信息处理等能力的培养,形成辐射面涉及理论普及、道德形成、能力培养的全方位的金融学知识培养体系。

(三)保持教材的同步,适当调整纯理论知识与务实性知识的比重

教材是理论更新最直接的体现,现今教育体制下的金融学教科书偏重于理论知识的讲解,对于务实性知识的内容讲解相对较少。而金融行业又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的学科,随着理论知识的更新与完善,适当调整纯理论知识与务实性知识比重是十分必要的。同时,通过对金融学科的研究与实地考察,抽象概括出各金融业务办理的基本流程,并将这些内容有选择性的编入教材内,让学生对金融业务的理解不仅限于纯粹的几个枯燥难懂的专业术语上。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该行业的了解,也可以增加他们去对比实践的兴趣。通过这些务实性知识的学习,在实际的操作中学生只需在所学习的操作知识的基础上稍作调整便可适应各种业务的操作流程。如此,既可以缩短学生投入工作的时间,也能大大的减少学生适应工作岗位的时间,减少了企业投入的成本,增加学生在应聘时的成功性。

二、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众所周知应试教育下的学生培养全是采用传统的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是以知识的灌输为主,以应试为

目的的培养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学习能力低下,在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等方面都存在严重的缺陷。为了扭转这种局面,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具有创新性与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高等院校应当树立以理论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观念,合理规划学年安排,力争提高毕业生的整体素质与水平。高校教育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来改善当前的状况。

(一)课堂方面应该加强多媒体的运用进行案例分析的教学方法

所谓的案例教学法是指依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大纲,结合具体的理论知识与教学内容,通过对案例的介绍、分析、讨论、总结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分析案例,提出问题,旨在培养学生对具体事件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与课堂气氛,并逐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自身的能动性,在分析讨论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逻辑思维与判断能力及培养良好的表达沟通能力。正因为案例教学具有多方面的优势,所以在使用案例教学法时需要特别注意案例必须是真实存在的,且与当前的经济政治形式是密切联系的。良好把握好案例的真实性与实效性才能更好地通过案例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但是具体怎样操作呢?我个人认为可以通过成立专门的教案组负责案例的收集与更新,并作为教材辅导资料出版成册。我国高等院校的教师资源整体不足,所以形成了一个老师身兼几门课程的情况。由于老师既要兼顾科研与课程,又要兼顾家庭与教学,如果单靠老师个人的力量来实施的话,实际上很难做到将案例教学实实在在地应用到课堂教学中。究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课前针对案例做充分的准备,并在课后不断的更正案例教学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这一课前课后的准备对老师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所以对于身兼数门课程的老师而言,要兼顾所有课程是不太现实的,一来多数老师安于现状,二来老师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与精力;另一方面,假如两个老师所教授的是同一门课程,如果实行老师个人准备的话,则会出现两种结果:第一,由于时间、精力等各方面的原因导致老师的案例质量不高。第二,即使两个老师的案例教学都做得很好,但是准备同一个案例事实上是重复操作,不仅占用了老师的时间,同时也浪费了教师资源。如果由专门的教案组来做这件事,不仅可以保证案例的质量,同时可以节约资源,解放任课老师,让任课老师不必费心费力的准备案例,只需关注当前的国际金融形势明确相关金融事件的走向,在课堂上结合案例教材更有深度的为学生讲解相关的知识,这种方式同样也可以取得不错的效果。

(二)建立金融实验室

各高等院校应当加大金融实验室的投资力度,建立综合性的实验室,引进最新的技术与软件,完善相关的配套设施,力求创建一个与社会金融信息完全同步的并且可以进行多项金融业务操作的多功能实验室。金融学科涉及到的实际操作很多,如证券投资,股市行情,期货交易、银行信贷等等,这些操作性强的课程在理论学习的前提下,通过实验室着重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即可以使学生看到最及时的股票等相关信息,又可以通过实验室的布置使同学们身临其境地自由地操作。学生既能更深刻的理解相关的理论及务实性知识,掌握其应用,还能在实际的操作中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进而养成迅速捕获有用信息的能力。其次,现代企业的劳动分工越来越细,要完成一项任务需要多个人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现代企业都很注重员工的团结协作精神,通过实验室模拟证券公司的环境还可以在培养个人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的同时培养了个人融入团队,团结合作的意识。实践证明,金融实验室是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最佳方式,因而将金融实验室引入到我们的教学中是无可厚非的。

三、重视实习在培养个人应变能力方面的作用

实习是个人进入社会前的过渡阶段,同时实习也是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最直接的方式,虽然在实验室中也通过模拟操作来增强同学们的动手操作能力,但是课堂的环境相较于真实的工作环境及市场又有很大的差别。在实验室中,大家所面临的环境是一致的,更多的是按部就班式的操作,因而很少会遇到一些突发性的状况,学生只要稍做准备便能应付。然而,企业却很重视员工处理突发状况的应变能力,所以实习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平台来锻炼,同时培养自

对于各种状况的应变能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同样,实践也是检验理论的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在实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灵活的运用所学的金融学相关的理论知识,随着实习的深化不断调整及修改已知理论;通过实习中的实践来检验所学的原理性知识的正确性,检验其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在实践中不断发现并剔除原本知识中的糟粕部分。在自身能力提升的同时增强自身对于新形势下的突发状况的处理,使自身的应变能力随着理论的精进而不断提高。马克思原理又讲到理论来源于实际并作用于实际。在实践剔除了原本知识中的糟粕部分的基础上,又要在余下精华的基础上发展形成新的理论。运用新的理论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检验新理论的可行性。如此周而复始,形成理论与实践相互作用的良性循环。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形式下,金融教育改革应该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在理论与实际结合的高度下系统规划高校学生四年的教学安排,做到既有系统性的理论知识讲解,又有系统完善的实践活动。让理论与实践既能自成系统,同时又能在整个金融教学的高度下连续一致且完善,形成系统性连续的培养模式。

注 释

?譹?訛2008年本科毕业人数约为225万,而同年研究生招生人数约为38万,选择继续进行研究生教育的人数占毕业人数的17%左右;2009年本科毕业人数约为245万,而同年研究生招生人数约为44万,选择继续进行研究生教育的人数占毕业人数的18%左右;2010年本科毕业人数约为259万,而同年研究生招生人数约为47万,选择继续进行研究生教育的人数占毕业人数的18%左右。——数据来自教育部门户网站。

参考文献

[1]张建波,白锐锋.论案例教学与应用型金融人才的培养—案例教学在国际金融教学中的运用及改进.经济研究导刊,2011(1).

[2]武红卫.金融教学方法探讨.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1(2).

[3]吴顺达.关于金融教育改革的思考.现代教育科学,2003(6).

[4]蔡幸.国际金融教学的市场适应性.广西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

[5]沈蕾.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金融教育改革.理工高教研究,2003(4).

[6]李水平.金融学本科教育的目标定位于实践教学改革,2012(2).

[7]吴顺达.关于金融教育改革的思考.现代教育科学,2003(6).

第2篇

[关键词]东莞地区;金融专业;需求;分析

10 13939/j cnki zgsc 2015 51 255

1 概 述

1 1 东莞地区金融专业人才需求的调查背景

近两三年,广东省东莞市的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在东莞市政府政策扶持和经济大环境的积极推动下呈现蓬勃发展的趋势。2014年东莞金融行业综合实力持续上升,银行市场、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都快速发展,东莞还出台专门措施支持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中介服务机构等类金融机构集聚发展。特别是2014年前期,银行业净利润达80 48亿元;保险业一共实现保费收入92 64亿元,同比增长32 92%,总保费规模占全省的14 91%,继续领跑全省地级市。

东莞地区金融业的蓬勃发展突出金融业岗位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同时也提供了大量的金融业人才的就业机会。

1 2 东莞地区金融专业人才需求的调查目的

调查目的基于以下两点。一是通过金融专业人才需求调查可以统计分析金融业岗位的种类和人才需求量的基本数据;二是根据调查分析得出的金融企业相关工作岗位和金融人才需求量的基本数据和相关情况,利用工学结合理念开发设计出更符合经济发展的银行、证券、保险等专业课程,使东莞职业技术学院金融专业课程的安排更加科学、合理。

1 3 东莞地区金融专业人才需求调查的具体内容

调查的内容包括:一是深入调查分析东莞地区金融业的发展趋势;二是深入调查分析东莞地区金融专业人才需求量、金融专业人才结构、金融行业在线职位和学历要求;三是深入调查分析金融专业人才需要具备的从业素质和技能;四是了解我国高等院校金融专业的发展现状和金融专业人才的培养,重点调查分析东莞地区高等院校金融专业的发展现状和金融专业人才的培养。

1 4 东莞地区金融专业人才需求调查方法

第一,通过查阅文献、访谈、实地走访等方法,了解分析金融业的概念、体系、发展历史;特别了解分析东莞地区政府在金融业发展的政策扶持、鼓励,以及金融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重点调查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等金融行业以及相关代表企业的发展和建设。

第二,通过查阅文献、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了解、分析东莞地区金融业人才需求量、金融业人才结构、各结构金融业人才应具备的综合素质和技能;调查分析金融行业对不同层次金融专业人才的具体需求,重点调查大专学历层次金融专业人才在金融业人才需求总量中所占比例。

第三,立足于东莞职业技术学院金融专业的建设、发展情况和东莞地区金融业发展情况,采取实证研究,主要采用实地调查、追溯研究、访问、案例分析等方法,以及结合会计专业2014届、2015届毕业生在金融企业实习、见习中取得的第一手资料。

2 东莞地区金融专业人才需求调查分析

2 1 东莞地区金融行业发展调查分析

2003―2013年,是东莞金融业发展关键的10年。在这10年间,东莞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打造东莞上市板块,同时全力支持民间金融发展,进一步优化金融资源、完善金融布局、加强金融创新、规范金融监管,将东莞建设成为金融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示范区,打造金融强市品牌。

2014年1月,东莞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提出,要大力发展风投创投、支持企业上市融资,加快推进科技、金融与产业融合,发展创新型经济。东莞市委副书记、市长袁宝成在对金融体系建设调研时表示,金融业要进一步做好为实体经济、为镇村集体经济、为科技服务工作,力保经济运行“血脉”畅通。东莞市金融工作局了东莞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东莞市鼓励企业挂牌全国股转系统暂行办法》,明确提出要鼓励企业挂牌全国股转系统(以下简称 “新三板”)。接着,东莞市金融工作局公布了关于印发《关于促进东莞民间金融街发展的暂行办法》的通知,明确了进驻东莞民间金融街的对象、新设、增资、进驻奖励和租金补贴,支持各类机构进驻民间金融街开展小微企业和民间金融服务。

东莞地区金融业的蓬勃发展扩大了金融业人才的需求量,同时也突现了金融业人才总量不足,呈现短缺的发展态势,以及人才结构存在不合理的地方。《东莞市金融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东莞地区当前金融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需要建设适应东莞金融业发展的人力资源培育体系。东莞要建设成为金融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示范区,并打造金融强市品牌,人才的配备是不可疏忽的。总体来看,目前东莞金融人才体系,无论从从业人员数量、专业技能素质和学历等方面来看,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人力资源作为行业发展的基础,要推动东莞金融业的发展,就需要进一步加强金融业人才体系建设,吸引更多的金融人才来莞工作。

因此,在上述背景下,对东莞地区金融业人才的需求量和人才结构进行调查和分析,对东莞职业技术学院金融专业的建设发展以及金融专业人才的培养是具有积极的意义的。

2 2 东莞地区金融行业岗位需求

对东莞地区金融专业人才岗位需求和金融专业人才综合素质的调查中,主要采用实地调查、问卷调查、电话访谈调查等方法,以及结合会计专业2014届和2015届等两届在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等金融企业实习或工作的毕业生取得的相关资料(东莞职业技术学院金融专业于2015年7月仍没有毕业生,只有2013级和2014级在校学生,而同为财经系的会计专业已有两届毕业生中的部分学生在银行、证券和保险等企业就任或实习,通过针对性的调查分析可以获取金融业岗位以及人才需求方面更具体的信息)。

金融企业岗位群的分析:

针对东莞地区金融行业岗位需求的调查分析统计得出,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对金融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占总需求的80%以上,其他金融行业的金融专业人才需求量占总需求量的20%左右。这三种金融行业的岗位群具体情况如下:

银行业有以下主要八种岗位:一是私人客户业务岗;二是公司客户业务岗;三是资金交易岗;四是风险管理岗;五是会计核算岗;六是信息技术岗;七是新业务(产品)研发岗;八是稽核监督岗。

证券业主要有以下六种岗位:一是市场推广岗;二是客户服务岗;三是市场研究岗;四是金融工具岗;五是风险管理岗;六是资金财务岗管理研发类。

保险业主要有以下五种岗位:一是保险经纪;二是保险;三是保险核保岗客户服务;四是保险产品研发岗;五是寿险精算岗。

各金融行业工作岗位相对比中,银行风险管理、证券发行与承销、证券投资分析、证券投资基金及保险精算行业对从业人员素质要求较高,金融行业选拔人才的标准也较一般行业高。具有实践经验、高学历和多种岗位经历的人才将成为流动的主流,成为各机构争取的主要对象。同时,整体金融企业岗位人才结构性短缺矛盾比较突出,“客户服务型”、“业务操作型”岗位员工(如银行个人理财、证券交易和保险推销员)供需存在较大缺口。近几年来,金融企业持续出现的“人才高消费”现象导致金融企业出现岗位要求与员工素质错位的矛盾。虽然目前大部分金融企业已意识到员工队伍的岗位层次特点,在招收一线员工时已开始将重心调整到动手能力强、掌握业务基本技能的应聘者身上,招收高职院校或大专院校的学生比例逐渐增加。但是,金融行业基层员工短缺矛盾依然突出,据“智联招聘网”不完全统计,目前广东省单是银行业基层员工缺口已达8万人,并预测随着金融业产品业务类型的不断增加,基层员工缺口将会不断扩大。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的金融专业人才培养属于大专水平,在调研过程中,着重调查统计相对应岗位需求的具体情况。东莞地区金融行业岗位需求基于金融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岗位情况的分析结论。

银行业的需求岗位主要有:银行大堂经理,综合柜台业务员、银行会计、理财顾问、会计主管、会计主管。

证券业的需求岗位主要有:产品销售经理,机构客户经理(理财顾问),操盘手,市场规划员,投资经纪人,会计员。

保险业的需求岗位主要有:客服,保险经纪,保险人,保险核保岗客户服务,保险产品研发岗,寿险精算岗,会计员。

其他金融行业(如基金公司投资公司、融资公司等)的需求岗位有:基金交易岗,风险管理,客户服务专员岗,资信评估,信贷管理。

综上内容:客户经理、理财顾问、保险人的需求量最大。

2 3 东莞地区金融行业专业人才综合素质调查分析

根据调查分析,东莞金融行业人才综合素质要求主要包括:一是必备能力:发展(学习与适应)能力,业务实施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理解判断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人际关系能力。二是应备能力:英语水平,领导能力,粤语能力,决策能力,动手能力。三是从业资格证书考取:银行从业资格证书,证券从业资格证书,银行从业保险人资格证书,“助理理财规划师”职业资格证书,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四是学业文凭要求:博士、研究生、本科、专科。

针对东莞地区金融行业人才综合素质的调查分析统计得出,在金融行业从事一些有关会计业务、银行柜台业务、证券业务、保险业务的操作是需要具备从业资格证书的,其他的工作岗位一般不需具备相关从业资格证书。在金融行业人才综合素质调查中,用人单位最注重的能力是毕业生的发展(学习与适应)能力,学习与适应能力决定该毕业生在工作上的工作效率和发展空间。在应备能力中,统计包括粤语能力,突出了地方语言特色(东莞的地方方言为粤语),一定比例的东莞居民对粤语外的语言不精通,金融专业人才掌握粤语在开展工作上非常有帮助。

从人才能力要求上看,金融企业中的管理研发类岗位从业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学历层次和较高的个人素质,一般要求本科生或硕士、博士学位人才,或具有在相关行业或岗位较长时间的从业经历;而客户服务类以及业务操作类岗位的学历层次以及从业经验要求相对较低,一般招聘对象为大专学历的应届毕业生。

2 4 全国高等院校,特别是东莞地区高等院校金融专业的发展现状和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的调查分析

在我国金融行业迅速发展过程中,一些全国高等院校的金融专业也得到壮大,并向金融行业输送了许多金融人才。不同高等院校制定的金融专业建设标准、人才培养模式有不同的侧重点,具体可总结为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开设的金融专业,主要培养专科层次金融人才的培养,课程开设、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着重于业务技能的培训。第二,综合性大学开设的金融专业,培养的金融人才包括本科层次的和研究生层次的。一是本科层次的金融人才培养。这一类型金融人才主要是培养基础,包括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技能的培养;二是研究生金融人才教育,包括硕士和博士两个层次。主要是立足于研究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同时还建立了快速人才培养通道,通过本、硕连读等方式加快了高级人才的培养。

随着东莞地区金融行业的发展,东莞地区高等院校的金融专业建设和金融专业人才培养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具体情况如下。

第一,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金融专业名称:国际经济与贸易、保险、金融、金融学(投资理财方向)、金融学(国际金融方向)。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扎实的经济学和金融学理论基础和从事具体工作的能力,熟悉经济与金融相关专业的基础性知识,具有较高的外语和计算机运用水平,具有较强的市场经济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能够适应东莞及珠三角地区经济和金融发展需求,能在金融机构、工商企业、事业单位、政府部门从事经济管理工作的应用型复合人才。学历等次:本科。

第二,广东科技学院。金融专业名称:金融工程。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合理的知识结构,系统掌握金融学和金融工程学基本理论、金融工程的基本原理与技术、证券分析技术与融资操作技能,具备经济、管理、法律、金融财务方面的知识和金融工程方面的素质,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金融工程技术人才。学历等次:本科。

第三,东莞职业技术学院。金融专业名称:金融实务与管理。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诚信、合作、敬业的职业素质,掌握金融专业基本知识及相关经济管理理论知识,具备适应岗位工作的基本操作技能和营销服务技能,能够较好地与客户沟通并结合实际进行创新,具备“一技之长+综合素质”,符合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高技能人才。学历等次:专科。

3 关于东莞职业技术学院金融专业建设和金融人才培养的一些思考

通过调研分析可以了解到:东莞地区金融行业的发展扩大了金融行业岗位和金融专业人才的需求量,金融行业岗位和金融专业人才需求量的增加也促进了东莞地区高等院校金融专业的建设发展和金融专业人才的培养。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属于专科技术学院,培养出来的人才为大专学历,学历层次上比东莞地区、广东地区、全国地区许多高等院校的金融专业人才的本科、研究生和博士等学历要低。而一些大型或经营业绩优良的金融企业在招聘金融人才时,往往以学历为第一条件,如何在金融行业发展良好的态势下,根据市场的需求培养出就业竞争力强、工作能力强的金融专业人才,这是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建设教学金融专业和培养金融专业人才的出发点和核心。

3 1 金融专业课程如何开设和完善

为了使金融专业开设的课程知识与实践岗位工作内容接轨,在开设和完善方面可以采用“工学结合”的方法。基于工学结合进行课程开发是有科学性和实践性的。过程实施如下:在开设和完善金融专业的课程体系时,先对金融企业进行详细调研,确定金融行业的岗位群,根据岗位群的具体任务完成分析表,挑选符合我院金融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典型岗位任务进行分析和描述,归纳出行动领域并转换为学习领域,制订出学习领域框架计划,制订出具体的课程体系。

3 2 落实和加强校企合作,制定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联系东莞地区具有代表性的金融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基地,根据金融企业的岗位需求和人才需求制定和优化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利用校企合作机会,组织学生现场观摩岗位工作过程,加强就业意识和工作感受;聘请校企合作中企业方富有经验的工作人员担任兼职教师,重点培训金融专业人才的技能操作,提高技能操作水平;落实和加强校企合作,可以为学生就业打开路子。

3 3 加大银行会计实务等实训室的建设力度,提高学生的业务处理能力

根据金融行业工作岗位的课程内容与技能实训要求,加快银行会计实务实训室的建设,并完善其他相关实训室的建设,为学生提供技能实训的场所,提高学生银行会计、理财等专业业务处理的能力,增强学生的业务技能竞争力。

3 4 提高金融专业教师的教学质量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财经系金融教研室的金融专业教师,都具备一定水平的金融专业教学能力,能游刃有余地把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但社会经济处于不断发展中,金融行业也在不断地创新,学校教师在校讲授专业知识时必须密切关注专业知识的更新,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学到更实用更丰富的专业知识。教研室应积极与学院主管部门沟通,与金融企业联系,给金融专业教师创造下企业实践锻炼机会。同时,积极聘请金融企业工作经验丰富的管理者或技术工作人员到学校授课,提高学生专业视野和实践能力。

3 5 理顺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思路,完善金融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第一,帮助学生明确专业学习目标。包括带领学生深入了解金融行业的特点和工作岗位,制订专业学习计划,明确专业学习目标,建立可行的学习成效检查和评价机制。

第二,加强学生在金融行业职业道德方面的培养。每一行业对专业人才的职业道德要求都很高,金融专业教师在专业讲授时应强调相关具体行业的职业道德培养,把金融行业职业道德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体系中。

第三,巩固金融专业人才的基本能力培训,提高专业核心能力。巩固学生基本能力培训,使学生:能准确快速进行手工点钞,能准确鉴别假币及现金挑残;能熟练使用防伪点钞设备、自动存取款设备和工作现场的办公设备;熟悉金融专业英语基本词汇,能熟练运用基本金融服务英语口语。提高学生专业核心能力,要求学生掌握: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基础知识、业务要求与操作流程,商业银行业务、证券业务和保险业务的基本知识、业务要求和操作流程,金融服务营销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流程,能快速识别客户,有效地与客户沟通,独立开拓和维护客户。

第四,注重培养金融专业人才的协调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

第五,帮助学生加强对金融行业就业形势的了解,做好就业准备分析,考取相关的行业从业资格证书。

参考文献:

[1]蔡幸,高培旺 地方高校金融专业人才社会需求和培养质量调查报告市场论坛,2008(11)

[2]冯文芳 高校金融学专业课程体系的建构研究[J].中国市场,2015(37)

[3]赖逸飞 全球化背景下金融大学生的生涯规划[J].中国市场,2014(26)

第3篇

一、高职金融与证券专业“课证融合”式教学改革的现状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2010年设置了金融与证券专业,该专业实行校企合力共同教书育人的机制,在教学上强化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和训练,遵循“理实一体,赛训结合,校企互动,课证融通”的教学改革思路,力求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实际业务操作能力和水平。本专业于2011年按照专业调研和市场调研情况修订了人才培养计划,确立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岗位以及该职业岗位需要的职业资格证书,调整了相关课程,形成了职业岗位、职业资格与专业课程的有效融合(见表1),并且要求学生在校期间至少获得1个职业资格证书。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金融与证券专业课证融合的途径主要有三方面:第一,课程体系设计融合,即全方位融合,在课程体系上按照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就业岗位要求和岗位从业资格证书考试要求进行全方位融合设计;第二,教材融合,本专业教材选择上以各类资格证书考试教材为主;第三,考核融合,本专业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科目按照相关考试要求设计考试题目、组织考试。

二、高职金融与证券专业“课证融合”式教学实践的基础条件及项目

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满足首都金融业发展需要的具有较扎实的金融理论基础,能够熟练掌握金融机构的业务操作技能,了解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具有较强的市场意识、服务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能够从事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柜台业务人员、大堂经理(引导员)、客户服务经理、投资理财顾问助理、金融产品营销员等职业人员岗位工作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因此在课证融合教学改革中不仅仅是突出证书的获得,更加注重人才专业技能、专业素养的培育。对此,该专业设置了校内实践教学和校外实践教学两个环节多个项目予以教学实践。

(一)校内“课证融合”式教学实践情况

在校内本专业设有商业银行实训室、证券交易实训室、财务实训室、ERP实训室等实训场所供学生们进行金融与证券基本技能训练,各实训室配备了商业银行个人信贷、公司信贷、个人理财、证券交易模拟软件等相关软件,并且本专业的教师均具有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

(二)校外“课证融合”式教学实践情况

在校外,本专业与中国民生银行、交通银行、北京银行、广发证券公司、浦发银行、招商银行、中国银行、安信证券公司、银河证券公司、新华人寿保险公司等多家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建立长期合作。每学年该专业学生到这些校企合作单位进行6个星期的顶岗实习,实训结束学生进行总结,校外实训基地指导教师反馈学生实训情况,校企合作建议与意见,并且教务平台要严格、详细记录学生的校外实训情况与校内外教师指导、实训项目作业批改情况。

三、高职金融与证券专业“课证融合”式教学改革与实践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从2010级、2011级、2012级该专业学生的取证情况、就业情况以及毕业生信息反馈情况看,本院该专业“课证融合”式教学改革取得较好的成效,但也发现一些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一)校内教师的专业技能提升问题

尽管该校本专业的教师都拥有较高的学历、比较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资格证书,但多数教师基本上从学校到学校,没有相关岗位的实务工作经验。对此,本专业要求教师每个聘期(4年)至少有2个月的挂职经历,但在具体操作上,一则由于没有明确挂职期间的相关待遇、时间保证、考核要求等,因此教师一般选择兼职完成任务;二则由于挂职时间太短,相关合作单位无法让挂职教师真正顶岗实习或上岗工作,因此专业教师专业技能的提升一直没有落到实处。对此笔者建议,从学校层面给出专业教师挂职的相关待遇、时间保证、考核要求,同时应该将挂职时间至少延长为半年。

(二)学生顶岗实习问题

一方面,与教师专业提升问题相似,尽管每学年都安排学生到校企合作单位顶岗实习6个星期,但6个星期分两个学期完成,即每学期3个星期,扣除周六、日,每学期仅仅校外实习3个星期,校企合作单位不愿意将实质性工作交给学生完成,因此学生常常只能观摩或者处理一些简单事务,甚至成为合作单位的免费劳动力。另一方面,学生顶岗实习时虽然指定了校内指导教师和校外指导教师,但多数校内指导教师缺乏对学生的指导、沟通与交流,因此难以真实掌握学生的现场实训情况。对此,笔者建议将学生顶岗实习时间至少延长到每学期6个星期,加大学生顶岗实习的考核,促进学生与校内外指导教师的及时沟通与交流。

第4篇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运作模式 互联网化 第三方支付 新兴金融业态

一、互联网金融的运作模式

将作为当代经济核心的金融与体现时代技术的互联网二者联系,金融借助互联网的思维方法和计算技术极大提升自身功能与效率。对于互联网金融的研究分析多从其运作模式、经济效应、风险应对和发展策略等角度入手;支付手段是国家经济金融正常运行的基础和平台,P2P借贷模式、众筹模式也是新兴金融业态快速成长的代表模式;但借助于互联网渠道传统金融业的发展对于实习经济仍具有重要意义;以传统金融业的互联网化与第三方支付和新兴金融业态所代表的互联网金融环境下的三种基础运作模式将作为重点分析研究对象。

二、传统金融业的互联网化

(一)银行业

商业银行从1967年诞生第一台自助取款机打破现金支取服务的时间限制开始了其电子化与网络化的发展历程。互联网技术在银行业中的应用主要包含在传统银行业务上借助网络增设电子银行与网上银行服务和独立运行网络银行而无线下物理网点这两种运营模式。互联网提供的更加开放、公平、透明、安全的平台环境在配置上资源的高效配置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在支付上移动支付可以替代传统结算,在存款上第三方平台理财产品分流银行存款抬高资金获取成本。

面对网络化冲击银行业机构迅速布局金融创新方案,通过建立自己的电子商务平台提供增值服务并获取交易信息,掌握客户有效数据;通过与电商平台合作涉足小额贷款业务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实现自有资产的流转收益;利用各类网络平台进行互联网营销扩大银行推广的传统渠道,节约人工成本并降低用户获取成本和提高其产品的认知度;通过发展网络银行降低运营成本,运用大数据和云计算征信放贷倒逼银行创新加剧小额贷款领域竞争。

迎接互联网金融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银行业在未来需要遵循客户导向制定新模式下的发展思路,建立长效盈利模式满足客户需求;加强银行与在部分金融服务上互补的非银行平台之间合作,通过相互合作实现共赢;加强与移动运营商的合作推广移动金融服务,将部分线下业务转移至移动终端;加强商业银行间合作降低跨行资金流动成本,削弱第三方平台的用户粘性;打造真正意义的网络银行与适合于网络直销的金融产品体系。

(二)证券业

伴随网络化对于传统金融领域的侵蚀,证券业业受到深远影响。政策扶持力度提高为其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互联网技术改变占据证券公司业务核心地位的经济业务即买卖证券业务,加剧竞争促使业务模式转变至咨询与资产管理等增值服务;信息对称弱化中介作用提高配置效率;促进互联网业务平台建设方便用户操作增强粘性。网络化证券业未来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突破潜在客户的时空限制;构建金融服务综合型平台,调整业务结构并且发展移动终端的营销宣传新渠道;创新运用网络技术和数据挖掘,实现网上借贷与量化风控模式;网络化的创新亦是券商内部重组和业务流程再造,服务思路转变为客户导向和服务竞争,服务方式基于大数据分析与智能推送,产品服务根据个性化等;未来证券行业将迈入O2O时代。

(三)保险业

传统保险业现面临行业整体形象较差;销售体系成本较高,利润较低;产品单一,服务配套不完善;资源配置效率不高与消费群体变化等诸多显著困境。互联网保险却可以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成为普惠金融助力工具;突破时空界限,保险公司随时随地提供服务并免去中间商;增强互动性,自助服务提品详细信息,带给消费者自主性并降低误导风险;增加获得客户资源的渠道,宣传品牌推广产品并收集客户信息等资源。

现阶段我国互联网保险在高速增长同时也暴露出明显问题,2011~2013年来行业均保持46%的较高增长率,但相较于全行业4%的营收占比率仍与发达国家差距巨大;险企官网的保费规模相对于第三方平台及中介占比最大。为适应网络化进程未来的互联网保险势必加强自身平台建设及与其他平台合作,利用大数据进行分析,广泛普及O2O模式,积极应用移动终端,将线下和线上的资源整合以及传统保险与互联网保险创新的融合。

三、第三方支付

(一)运作流程

第三方支付服务可以理解为为实现资金流动与商品交易的人性化匹配,在交易双方搭建资金流转过渡平台的基于信用的支付托管服务。可以将其归类于主体上满足客户之间交易结算、货币支付等需求的根植于互联网连接线上线下的完整支付渠道,内容上为消费者与商家提供交易结算和网上支付等服务的支付结算系统接口和通道服务。

第三方支付机构在商品交易与资金转移过程中起到信用中介作用,一般运作流程可概括为平台在收到消费者商品购买意向后通知银行支付、并收到资金托管于平台下;通知商家履行发货义务;评估、确认商品交易完成,商家兑现承诺后由平台将资金转移至商家账户结算;完成资金转移与商品交易过程。

(二)监管体系

中国人民银行于2009年4月开始对从事支付业务的非金融机构进行登记,并先后出台多项政策规定,指导第三方支付机构的业务发展、安全监督与创新方向。中国人民银行于2014年7月15日发放第五批支付业务牌照准许获批机构获得互联网、移动电话支付、固定电话、数字电视支付许可等;国家外汇管理局于2013年3月意见允许部分第三方支付机构获得跨境电商外汇支付业务试点资格。

目前我第三方支付呈现多头监管的格局,各主要机构分别承担相应监管职责,并从2013年起相继出台与第三方支付相关或有影响的多项管理办法。监管政策逐渐影响以线下收单业务为主的第三方支付机构下调手续费、放松监管、开放银行接口;全球化发展战略由于跨境支付业务的试点开展奠定基础;第三方支付备付金制度为互联网金融环境稳定提供保障;支付转接市场或将重点开放。

第三方支付在积极发展的另一边对支付和金融体系的稳定运行造成了冲击存在诸多问题,例如网络安全风险威胁支付安全问题,经营多元化带来的角色定位与专业管理问题,分页监管带来的监管重叠与缺失问题以及目前实行分业监管制度带来的诸多问题。

四、新兴金融业态

(一)P2P模式分析

数量众多的借款人和投资者通过互联网的连接作用建立联系,在P2P借贷平台按照交易规则借出资金并提供服务并管理借款获得收益。体现了P2P借贷具有的基于以网站形式展示所有借款申请的特定信息中介,仅从用户审核、借贷需求审核和资金定价角度控制风险,风险限制于借款人与投资人之间传播,细微、密集、风险分布符合大数定律,可以充分发挥双边网络效应等特点。本质上属于“金融脱媒”为传统银行业的间接资金融通塑造新的借贷模型。

尽管国内P2P模式存在数字化、自动化审贷技术缺失,国内征信体系建设落后,监管缺失、信用环境差,信用数据缺失、推升借款人违约风险等险恶情况,但由于我国金融市场所处的特殊阶段,P2P借贷模式仍发挥重要作用。我国主流金融机构难以覆盖全部潜在客户,部分机构个人需求无法满足;P2P业务的开展能不断改善我国征信数据缺失这一现状;P2P借贷规则有利于建设整体信用环境,教育规范市场树立风险意识提高承担能力;规范运营P2P平台可逐渐建立小微信贷市场技术与资本的输出能力;P2P市场亦逐步表现出利率市场化趋势为未来全面利率市场化提供近距离观察的窗口。

(二)众筹模式分析

众筹通常是指人们通过网络的一种合作行为,汇集一定的资源(一般多是资金)以支持其他人或组织发起的某项努力。众筹平台主要有有资金需求的创意者或者小微企业,以项目发起人对项目进行投资宣传和推广的筹资人;对项目感兴趣意愿进行资金支持,并可以获得实物回报的出资人;以及输出项目信息、实施情况、筹资结果等信息的众筹平台三者有机结合。可是大环境的不健全仍然蕴藏着诸多风险,涵盖非法集资与知识产权保护等法律风险,较差信用环境也是制约众筹模式发展的法律因素之一;平台搭建、出资人审核、筹资人借款信用等非标准化风险,都尚有很大改善余地;在虚拟环境下诚信的保证,如何建立正规金融体系监管都给其资金运用带来巨大漏洞;参与的多方并不了解众筹模式属于一种新型互联网金融模式。

五、总结与展望

随着互联网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性显著提高,将互联网同金融相结合,不仅能极大便利日常起居生活,很大程度上也会改变人们日常行为方式和企业的传统经营方式。通过对包括但不局限于传统金融业的互联网化、第三方支付与新兴金融业态等几种具有代表性的运作模式进行重点研究和分析,能够帮助我们了解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历程和现状,以期能揭示其发展的初步规律,从而为我们更好地理解互联网金融的未来和方向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小明.互联网金融的运作模式与发展策略研究[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15.

[2]吴承敏.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移动支付业务的战略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4.

[3]刘瑾.北京农商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的策略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

[4]王曙光.网络第三方支付机构监管的必要性研究[J].中国市场,2015.

第5篇

摘要:针对目前我院金融保险专业建设的现状,结合金融保险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和要求,分析了我系该专业建设取得的成就与存在问题,认为问题主要集中表现为:教学改革方面存在欠缺,缺乏有效的校企合作机制,对科研的不重视导致科研力量薄弱。针对问题提出要重点从构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及其内容,改革考试方法,建设第二课堂等方面完善新的专业体系建设。

关键词:金融保险;实训基地;培养模式

金融保险专业旨在培养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现代金融、保险、理财、证券等方面知识;能够综合运用各种金融工具,解决金融实务问题,并能够从事银行信贷管理、公司和个人理财、证券投资、银行风险管理、保险业务等工作;能够在保险公司、金融机构、企事业单位等从事金融、保险、财务管理的专门人才。在具体人才培养实施方案中,结合职业技术院校学生层次特点,本专业注重培养学生扎实的保险理论基础和实务应用能力、金融基本理论和交易技巧,并注重培养学生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技能操作与应用能力。要求毕业生考取英语、计算机、保险人等相关资格证书;掌握保险知识现代金融知识和金融业务操作技能,具备风险意识;具有敬业精神和行业所需的综合素质;了解国家有关经济、保险、金融方面的政策法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操守和人文素养,能熟练处理业务。鉴于此,笔者认为应针对我校实际情况,进一步调整、完善金融保险专业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

一、金融保险专业建设概况

金融保险专业自开设以来,学校对该专业建设与改革倾注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使该专业的办学条件得到良好发展,专业优势明显,特别是在基础管理、师资队伍、教学设施、等方面形成了一定优势。

(一)形成较为系统的课程建设体系,并取得一批成果

我系金融保险专业教学坚持“适应发展、积极探索、适时改革、不断进取”的原则,大力推进教学方法改革、教学课程改革,加强课程建设的整体性和综合性,突出实际效果。主要措施有:在教学研究上狠抓基础环节,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坚持每周都搞,每个人都搞,并形成阶段性经验积极进行推广。重视理论教学中的实践能力培养,坚持以课程建设为突破口,聘请校外专家参与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革新方案,把课程建设的与时具进性作为教学改革的重点。目前在金融保险专业中,遴选7门课程作为重点课程,即《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社会保险》、《人寿保险》、《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证券投资学》、《保险概论》。经过几年的努力,金融保险专业在教学大纲、多媒体课件、简易网络课程、试题库、习题集建设方面取得了扎实有效的进展,同时在每学期的学生评教活动中,保险、证券、经济法、金融方面的专职教师都得到学生高度认可与好评。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师资结构,实现了师资力量提升

近两年通过对外引进,补充了师资新力量,这些年轻老师通过努力,在教学一线取得了瞩目的成绩。此外,在已有师资基础上深挖现有潜力,采取灵活的方式对教师实施能力提升和结构优化,建立与校外专家的定期讨论和研讨制度,不断完善教学中的技能与技巧。鼓励中青年教师进修深造,目前金融保险专业的专职教师中已有5名教师考上了研究生或研究生已毕业,大大提高了师资队伍的整体专业素质和学历水平。

(三)注重学生能力培养,专业教学成果丰硕

几年以来我系金融保险专业教学质量稳步提高,这一成果得益于长期不懈地重视教学工作和学生能力培养。在日常教学中,每一位老师注重学生实际技能的培养,采用案例教学、技能培训教学、实践观摩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方法措施,积极培养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与主动性;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鼓励并支持学生在课余时间参与和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不同学科或同一学科的老师在同一学期、不同学期间相互听课,取长补短,以提高彼此的教学水平与技巧。通过这些努力和付出,培养的学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04级金融保险专业毕业生55人,考取保险人资格证书的比率为98.1%,就业率达到100%。05级金融保险专业学生考取保险人资格证书的比率为100%,06级保险人资格考试一次通过率达到93.8%。此外,部分学生参与全国股票大赛,取得二等奖。本专业还制定了切合实际的科研规划,鼓励教师“以教学带科研,以科研促教学”,近年来,共取得省市级科研成果3项,发表学术论文13篇,其中核心论文7篇。获院级奖励证书15件,市级奖励证书3件。

(四)建立了实习实训基地,形成了能力和素质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

经过努力,金融保险专业与大唐联合保险公司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这为学生参与实践提供了良好的实习机会。每一届学生都可以根据开设专业的具体进展情况,分不同阶段在实训基地进行实习,具体内容由实训基地人员进行统一安排。实践活动结束后,学生针对实习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总结,以便于在随后的学习中弥补不足。在三年培养中,注重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良好的综合素质,包括创新能力、综合能力、实践能力、创业能力和合作能力,并将这一理念贯穿于学生实训实践中,与实训基地人员共同打造学生成长的平台。

二、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金融保险专业建设在取得一系列成绩的同时,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在教学改革方面的欠缺

受制于实训基地的支持不足(实训基地太少)以及教师观念、社会观念等方面的因素,目前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难以真正推行和取得实质性的突破,教育教学改革完善的同时没有取得重大进展,难以形成有别于其他同类职业教育的鲜明特色。

(二)缺乏有效的校企合作机制

高职教育是面向生产、管理、经营、服务第一线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这就决定了高职教育必须走产学结合之路,专业建设也必须强化校企合作。然而到目前为止,我们专业尚未真正形成校企互赢的合作机制。虽然建立了实习基地,但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如很多同学反映实习时间太短,无法掌握更多的业务流程。

(三)对科研的不重视导致科研力量薄弱

由于职业技术院校的教师在评职称中对是否承担或参与过科研项目并没有明确的要求,导致很多老师不重视科研项目,只重视发表学术论文,同时限于学校层次与激励不足问题,致使专门研究、专题研究比较少,老师们缺少内在动力,科研队伍难以发展壮大。

三、对策建议

针对上述基本状况与问题,为了进一步加快金融保险专业的发展,使之更适应社会对该专业的需求,笔者建议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完善教学体系。

(一)完善知识、能力和素质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

依据专业特点以及社会对金融保险人才的规格要求,在突出基本能力、岗位能力、应变能力等各种能力培养的同时,加强基础理论教学和应用。如: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建立多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并拓宽实习实训领域和增加时间,让学生接受系统理论知识后,能够有充足的机会得到锻炼,而不仅仅单纯追求一种形式。在目前已有模式上探索新的有效方案,突出实践部分,注重实用性,与实践单位形成有效的沟通机制,依据需要随时调整培养方法和培养措施,使之具有针对性,让学生做到学有所用,学有所长。

(二)改革课程体系及其内容,优化课程结构

针对职业岗位特点实施教学计划,注重课程开发与教材建设的实用性和时效性,构建以综合素质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重点,适应经济建设、社会进步、个性发展需要的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根据学生不同年级的不同需要,制定多个人才培养方案和就业导向的人才培养办法。重点从基本素质、专业技能、专题讲座三方面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在老师讲授中,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将一些不需用的课程内容加以削减;同时向学生传授道德、礼仪、安全、健康、法律等基本素质和修养的有关内容,以此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针对我系职专层次的学生加强专业技能基本平台建设,包括主干核心课程和专业实训、实习等内容。在此基础上,聘请校内外专家开展为加深或拓展专业方向为目标的专题讲座,开拓学生视野。

(三)改革考试方法,建立创新的评价体系

从改革考试制度入手,继续完善对学生学习效果检验的评价体系。我们可以尝试如下做法:一是文化课抽查考核必须掌握的内容,专业课强化实践考试;二是取消单纯以考试成绩为主的评价方式,改为考试与综合测评、多元评价、多证考核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三是实行弹性学制,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或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实践,半工半读;鼓励学生选修其它专业课程,掌握多门技能,参加技能实践。在新的评价体系中,应能够充分调动各类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能根据自己个性特长,充分展露自己的才华。

(四)建设第二课堂,培养学生适应能力

通过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和各项资格培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职业适应能力。将学生活动与核心课程、潜在课程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构成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整体课程体系。发动骨干学生力量,组建多种形式的第二课堂,以传帮带形式培养学生自适应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五)充分发挥各方力量,扩充实习实训平台

积极发挥老师、学校和毕业生力量,通过多种途径和渠道建立有效的实践基地,如证券、金融基地,给学生提供多种技能的操作与应用平台。采购支持相关技能训练的应用软件,建立校内实验室和实训平台。

(六)重视科研,推行有效激励机制

鼓励老师在授课之余从事科研项目的研究,建立报酬机制,出台评聘结合办法,深入发掘和调动教师参与科研的积极性,奖励优秀成果。

参考文献:

[1]LagendijkA.CornfordJ.Regionalinstitutionsandknowledgetrackingnewformsofregionaldevelopmentpolicy[J].Geoforum,2000.

[2]Leeuwis,municationforInnovationinAgricultureandRuralResourceManagement.BuildingontheTraditionalofAgriculturalExtensionOxford:BlackwellScience.2003

第6篇

关键词:金融保险;实训基地;培养模式

金融保险专业旨在培养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现代金融、保险、理财、证券等方面知识;能够综合运用各种金融工具,解决金融实务问题,并能够从事银行信贷管理、公司和个人理财、证券投资、银行风险管理、保险业务等工作;能够在保险公司、金融机构、企事业单位等从事金融、保险、财务管理的专门人才。在具体人才培养实施方案中,结合职业技术院校学生层次特点,本专业注重培养学生扎实的保险理论基础和实务应用能力、金融基本理论和交易技巧,并注重培养学生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技能操作与应用能力。要求毕业生考取英语、计算机、保险人等相关资格证书;掌握保险知识现代金融知识和金融业务操作技能,具备风险意识;具有敬业精神和行业所需的综合素质;了解国家有关经济、保险、金融方面的政策法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操守和人文素养,能熟练处理业务。鉴于此,笔者认为应针对我校实际情况,进一步调整、完善金融保险专业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

一、金融保险专业建设概况

金融保险专业自开设以来,学校对该专业建设与改革倾注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使该专业的办学条件得到良好发展,专业优势明显,特别是在基础管理、师资队伍、教学设施、等方面形成了一定优势。

(一)形成较为系统的课程建设体系,并取得一批成果

我系金融保险专业教学坚持“适应发展、积极探索、适时改革、不断进取”的原则,大力推进教学方法改革、教学课程改革,加强课程建设的整体性和综合性,突出实际效果。主要措施有:在教学研究上狠抓基础环节,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坚持每周都搞,每个人都搞,并形成阶段性经验积极进行推广。重视理论教学中的实践能力培养,坚持以课程建设为突破口,聘请校外专家参与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革新方案,把课程建设的与时具进性作为教学改革的重点。目前在金融保险专业中,遴选7门课程作为重点课程,即《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社会保险》、《人寿保险》、《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证券投资学》、《保险概论》。经过几年的努力,金融保险专业在教学大纲、多媒体课件、简易网络课程、试题库、习题集建设方面取得了扎实有效的进展,同时在每学期的学生评教活动中,保险、证券、经济法、金融方面的专职教师都得到学生高度认可与好评。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师资结构,实现了师资力量提升

近两年通过对外引进,补充了师资新力量,这些年轻老师通过努力,在教学一线取得了瞩目的成绩。此外,在已有师资基础上深挖现有潜力,采取灵活的方式对教师实施能力提升和结构优化,建立与校外专家的定期讨论和研讨制度,不断完善教学中的技能与技巧。鼓励中青年教师进修深造,目前金融保险专业的专职教师中已有5名教师考上了研究生或研究生已毕业,大大提高了师资队伍的整体专业素质和学历水平。

(三)注重学生能力培养,专业教学成果丰硕

几年以来我系金融保险专业教学质量稳步提高,这一成果得益于长期不懈地重视教学工作和学生能力培养。在日常教学中,每一位老师注重学生实际技能的培养,采用案例教学、技能培训教学、实践观摩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方法措施,积极培养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与主动性;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鼓励并支持学生在课余时间参与和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不同学科或同一学科的老师在同一学期、不同学期间相互听课,取长补短,以提高彼此的教学水平与技巧。通过这些努力和付出,培养的学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04级金融保险专业毕业生55人,考取保险人资格证书的比率为98.1%,就业率达到100%。05级金融保险专业学生考取保险人资格证书的比率为100%,06级保险人资格考试一次通过率达到93.8%。此外,部分学生参与全国股票大赛,取得二等奖。本专业还制定了切合实际的科研规划,鼓励教师“以教学带科研,以科研促教学”,近年来,共取得省市级科研成果3项,发表学术论文13篇,其中核心论文7篇。获院级奖励证书15件,市级奖励证书3件。

(四)建立了实习实训基地,形成了能力和素质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

经过努力,金融保险专业与大唐联合保险公司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这为学生参与实践提供了良好的实习机会。每一届学生都可以根据开设专业的具体进展情况,分不同阶段在实训基地进行实习,具体内容由实训基地人员进行统一安排。实践活动结束后,学生针对实习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总结,以便于在随后的学习中弥补不足。在三年培养中,注重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良好的综合素质,包括创新能力、综合能力、实践能力、创业能力和合作能力,并将这一理念贯穿于学生实训实践中,与实训基地人员共同打造学生成长的平台。

二、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金融保险专业建设在取得一系列成绩的同时,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在教学改革方面的欠缺

受制于实训基地的支持不足(实训基地太少)以及教师观念、社会观念等方面的因素,目前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难以真正推行和取得实质性的突破,教育教学改革完善的同时没有取得重大进展,难以形成有别于其他同类职业教育的鲜明特色。

(二)缺乏有效的校企合作机制

高职教育是面向生产、管理、经营、服务第一线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这就决定了高职教育必须走产学结合之路,专业建设也必须强化校企合作。然而到目前为止,我们专业尚未真正形成校企互赢的合作机制。虽然建立了实习基地,但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如很多同学反映实习时间太短,无法掌握更多的业务流程。

(三)对科研的不重视导致科研力量薄弱

由于职业技术院校的教师在评职称中对是否承担或参与过科研项目并没有明确的要求,导致很多老师不重视科研项目,只重视发表学术论文,同时限于学校层次与激励不足问题,致使专门研究、专题研究比较少,老师们缺少内在动力,科研队伍难以发展壮大。

三、对策建议

针对上述基本状况与问题,为了进一步加快金融保险专业的发展,使之更适应社会对该专业的需求,笔者建议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完善教学体系。

(一)完善知识、能力和素质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

依据专业特点以及社会对金融保险人才的规格要求,在突出基本能力、岗位能力、应变能力等各种能力培养的同时,加强基础理论教学和应用。如: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建立多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并拓宽实习实训领域和增加时间,让学生接受系统理论知识后,能够有充足的机会得到锻炼,而不仅仅单纯追求一种形式。在目前已有模式上探索新的有效方案,突出实践部分,注重实用性,与实践单位形成有效的沟通机制,依据需要随时调整培养方法和培养措施,使之具有针对性,让学生做到学有所用,学有所长。

(二)改革课程体系及其内容,优化课程结构

针对职业岗位特点实施教学计划,注重课程开发与教材建设的实用性和时效性,构建以综合素质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重点,适应经济建设、社会进步、个性发展需要的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根据学生不同年级的不同需要,制定多个人才培养方案和就业导向的人才培养办法。重点从基本素质、专业技能、专题讲座三方面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在老师讲授中,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将一些不需用的课程内容加以削减;同时向学生传授道德、礼仪、安全、健康、法律等基本素质和修养的有关内容,以此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针对我系职专层次的学生加强专业技能基本平台建设,包括主干核心课程和专业实训、实习等内容。在此基础上,聘请校内外专家开展为加深或拓展专业方向为目标的专题讲座,开拓学生视野。

(三)改革考试方法,建立创新的评价体系

从改革考试制度入手,继续完善对学生学习效果检验的评价体系。我们可以尝试如下做法:一是文化课抽查考核必须掌握的内容,专业课强化实践考试;二是取消单纯以考试成绩为主的评价方式,改为考试与综合测评、多元评价、多证考核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三是实行弹性学制,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或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实践,半工半读;鼓励学生选修其它专业课程,掌握多门技能,参加技能实践。在新的评价体系中,应能够充分调动各类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能根据自己个性特长,充分展露自己的才华。

(四)建设第二课堂,培养学生适应能力

通过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和各项资格培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职业适应能力。将学生活动与核心课程、潜在课程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构成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整体课程体系。发动骨干学生力量,组建多种形式的第二课堂,以传帮带形式培养学生自适应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五)充分发挥各方力量,扩充实习实训平台

积极发挥老师、学校和毕业生力量,通过多种途径和渠道建立有效的实践基地,如证券、金融基地,给学生提供多种技能的操作与应用平台。采购支持相关技能训练的应用软件,建立校内实验室和实训平台。

(六)重视科研,推行有效激励机制

鼓励老师在授课之余从事科研项目的研究,建立报酬机制,出台评聘结合办法,深入发掘和调动教师参与科研的积极性,奖励优秀成果。

参考文献:

[1]LagendijkA.CornfordJ.Regionalinstitutionsandknowledgetrackingnewformsofregionaldevelopmentpolicy[J].Geoforum,2000.

[2]Leeuwis,municationforInnovationinAgricultureandRuralResourceManagement.BuildingontheTraditionalofAgriculturalExtensionOxford:BlackwellScience.2003

第7篇

农业银行实习心得3000字一

根据学校毕业实习要求,本人于2010年1月16日到2月10日在中国农业湖南石门支行分理处进行了为期25天的毕业实习。实习期间,在单位领导和指导老师的帮助下,我熟悉了农业银行的主要经济业务活动,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均得到了锻炼和提高。现将毕业实习的具体情况及体会作一个系统的总结。

一、农业银行简介

中国农业银行于1979年2月恢复成立,总部设在北京。截至XX年年末,在中国内地设有分支机构24452个,同时在新加坡、香港设有分行,在伦敦、东京、纽约设有代表处,拥有员工447519人。2010年,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承继原中国农业银行全部资产、负债、业务、机构网点和员工,注册资本为2600亿元。财政部和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分别持有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50%的股权,依法行使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的权利和义务。

作为一家城乡并举、联通国际、功能齐备的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一贯秉承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坚持审慎稳健经营、可持续发展,立足县域和城市两大市场,实施差异化竞争策略,着力打造伴你成长服务品牌,依托覆盖全国的分支机构、庞大的电子化网络和多元化的金融产品,致力为广大客户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与广大客户共创价值、共同成长。XX年年,中国农业银行列英国《银行家》世界1000家大银行排名65位;美国《财富》全球企业500强排名277位。XX年年,中国农业银行标准普尔评级为bbbpi;穆迪评级为a1/稳定。

在国内,中国农业银行网点遍布城乡,资金实力雄厚,服务功能齐全,不仅为广大客户所信赖,已成为中国最大的银行之一。在海外,农业银行同样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了良好的信誉,被《财富》评为世界500强企业之一。中国农业银行湖南石门支行分理处是石门县支行直属的一个营业网点,一直鼎立支持石门经济的发展,在地方经济建设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实习经历及工作内容

1月16日到2月10日期间,我有幸进入中国农业银行石门县支行实习,虽然实习的时间不长,我却在这宝贵的时间里学到了好多东西,丰富并实践了大学的理论知识,同时也深感自己知识面的匮乏,坚定了我积极学习的信念。在工作中,工作态度的转变是我学到的重要的一笔人生财富。在实习期间,我虚心学习,认真工作,认真完成工作任务,并与同事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得到了行里员工的一致认可。

(一)跟主任学习相应的理论知识,及各种文件

在实习的前几天里,我主要跟主任学习,一方面要学习相关的实务操作,既要强化已有的知识,还要学习新的知识,另一方面,还要学习人民银行下达的相关文件。结合农行金融报,金融研究等杂志刊物,了解银行改革的方向,动态。因此,作为一名农行员工都应该积极对待改革,并在改革中,以实际行动履行一个员工的责任。

农行2010年1月6日消息,农行再推服务三农新产品,惠农信用卡在冀隆重面市。惠农信用卡是继金穗惠农卡(借记卡产品)之后,农业银行服务三农的又一项金融产品创新。据介绍,惠农信用卡是面向县域及农村高端客户发行的综合性信用卡产品。该产品充分考虑了三农市场上高端客户的金融服务需求,通过一系列创新设计,可以满足其支付结算、储蓄理财以及生产生活中的短期、频繁资金需求。一是借贷合一,即时用信。二是全额取现及转账,使用方便,惠农信用卡的授信额度最高可达30万元。三是循环透支,快速周转。

09年1月16日至18日,刚挂牌的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在京召开首次年度工作会议。刚在京召开首次年度工作会议。会议回顾总结了过去一年多农业银行改革发展的基本情况,深入分析了全行当前面临的内外部形势,明确了新年度的总体思路、奋斗目标和工作要求,号召全行干部员工以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为核心,全面落实公司治理各项目标,在新的起点上开创农业银行改革发展新局面。会议指出,农业银行新一届党委成立以来,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经济政策,遵循现代商业银行运行规律,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坚持科学发展,走结构、质量、效益相结合的路子,各项业务保持了持续稳定发展的良好势头。 农业银行于09年2月10日消息:新增发卡2300万张,贷款500亿元,农业银行全力推动惠农卡和农户小额贷款工作。推进惠农卡和农户小额贷款工作,是农业银行落实面向三农市场定位、拓展县域蓝海市场的重大战略举措。为广大农民提供了广覆盖、普惠制、多功能的金融服务,为缓解农民贷款难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实现目标,农业银行明确提出,将按照突出重点、加大投入的原则,进一步加大资源配置倾斜力度。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网点服务功能,充分挖掘现有网点服务潜能。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下沉经营重心,将农户小额贷款的权限适当下放到乡镇网点,提高办贷效率。

(二)跟业务员学习操作

在正式学习银行业务前,我在实习指导老师的指导下首先学习银行工作必需的基本技能,包括点钞,捆钞,珠算,五笔字型输入法,数字小键盘使用等。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我虽然还不能熟练操作银行的基本技能,但大致也掌握了其中的技巧。

接下来,实习指导老师便让我学习储蓄业务。该分理处的储蓄业务实行的是柜员负责制,就是每个柜员都可以办理所有的储蓄业务,即开户,存取现金,挂失,解挂,大小钞兑换,受理中间业务等。在银行实习,学习柜员间每天交接工作时的对账是必不可少的,对账时除了要核对现金账实是否相符外,还要查看重要空白凭证是否缺失,传票是否连续等等。而柜员间对账也是很有程序的,一般先清点现金,然后再是清点重要空白凭证如存折,银行卡,存单等。

在办理活期储蓄开户时,需填写内容有存款日期、户名、存款金额的活期储蓄存款凭条,并将凭条、现金和个人身份证明交银行经办人员。银行经办人员审核后,发给客户存折;若要求凭密码或印鉴支取,要在银行网点的密码器上自行按规定格式输入密码。活期存折支持零金额开户,办卡则至少保持1万。大额款项的支取要登记报备,涉及到支票的该笔款项的支票也要由会计主管签字后方可支取。

定期储蓄是指在存款时约定存期,一次或按期分次存入本金,整笔或分期、分次支取本金或利息的一种储蓄方式。零存整取有专门的储蓄存折,是按约定存期、每月固定存款、到期一次支取本息的一种储蓄。开户手续与活期相同,每月要按开户时的金额进行续存。储户提前支取时的手续比照整存整取定期储蓄存款有关手续办理。

(三)自学银行会计理论知识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储蓄业务的操作流程后,我开始自己从课本上学习银行的会计业务。而且,由于现在大多数银行普遍实行柜员制电算化,实际上操作都由电脑提示。在了解了部分银行业务的有关规定后,对于业务处理程序应该有一个详尽的了解,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于是,我又从银行最基本的活期、定期存款出发,全面了解其业务流程,并有针对性的学习了有关规定,个人信贷业务、银行卡、个人业务、公司金融业务,其中,企业贷款业务中主要包括流动资金贷款、项目贷款、房地产开发贷款等几类。

个人消费贷款,又称消费信贷。主要包括个人住房贷款、个人汽车贷款、个人综合消费贷款与个人助学贷款等。其中,住房信贷分为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个人二手房贷款、个人商用房贷款与个人住房装修贷款。

对公业务的会计部门的核算(主要指票据业务)主要分为三个步骤,记账,复核与出纳。城关分理处的票据业务主要是指支票,包括转账支票与现金支票两种。对于办理现金支票业务,首先是要审核,看出票人的印鉴是否与银行预留印鉴相符,方式就是通过电脑验印,或者是手工核对;再看大小写金额是否一致,出票金额,出票日期,收款人要素等有无涂改,支票是否已经超过提示付款期限,支票是否透支。如果有背书,则背书人签章是否相符,值得注意的是大写金额到元为整,到分则不能在记整。对于现金支票,会计记账员审核无误后记账,然后传递给会计复核员,会计复核员确认为无误后,就传递给出纳,由出纳人员加盖现金付讫章,收款人就可出纳处领取现金(出纳与收款人口头对账后)。转账支票的审核内容同现金支票相同,在处理上是由会计记账员审核记账,计复核员复核。

(四)跟客户经理的学习

客户资源的优劣决定了一家银行业务结构盈利状况和竞争力水平。实施客户知识管理可以提高客户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实习中,我归纳总结了客户知识管理的结构,并用理论知识和时间不断丰富。

改善银行与客户之间的关系,拓展业务空间,发展利润源泉。在对客户服务的同时,我明白并领悟着,农行在资产总额大但资本欠缺的情况下,是如何利用资本的稀缺性的。利用最少的经济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是每个客户追求的,资本追求利润,决定了资本是闲不住的,只有通过创新金融产品来节约经济成本。

三、心得和体会

这次实习,总的来说,有苦有甜。对我来说,是一种挑战,同时,也是一个机会。25天的银行实习生活,除了让我对农业银行的基本业务有了一定的了解,我觉得自己在其他方面的收获也是挺大的。我深深地感受到自己所学知识的肤浅和在实际运用中的专业知识的匮乏,刚开始的一段时间里,对一些工作感到无从下手,茫然不知所措。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一旦接触到实际,才发现自己的差距。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看似简单的业务处理,当真正上岗时却有这么多的细节需要注意。比如:对待客户的态度,首先是要用敬语,如您好,请签字,请慢走;其次,与客户传递资料时必须起立并且双手接送,最后对于客户的一些问题和咨询必须要耐心的解答。这使我认识到在真正的工作当中要求的是我们严谨和细致的工作态度,这样才能在自己的岗位上有所发展。作为一名即将步入社会的我,这次的毕业实习无疑成为了我踏入社会前的一个平台,为我今后踏入社会提供一次良好的契机。

农业银行实习心得3000字二

一、 选择大堂实习的价值

(一)未来需求很大

随着银行服务的扩张,对私业务成为中资银行的关键发展方向(国外的各大银行早以有了几十年的经验,所占银行的业务收入比重很大)。由于服务网点迅速增加,因此各大银行对个人业务服务岗位的各类需求随之上升。然而,能够从事这类岗位的现成人才非常紧缺,各类银行间只能通过相互挖人才能暂时填补空缺。就拿交通银行来讲,全市100多个网点,现有的大堂经理远远未达这个数,如果加上四大国有银行(中,农,建,工)的近2000个服务网点,整个银行系统对大堂经理的人才需求量应该是巨大的。然而,一个合格的大堂经理也是需要从助理或者更低的岗位慢慢培养的。

(二)是成为金融英才的台阶

另外通过这段见习的经历,对有意向从事销售工作的学员来说也是很有帮助的,尤其是想从事证券,保险,期货以及信托工作的学员.银行是如今中国资本市场上的老大,所占的比例是最大的,有过银行工作经历的求职者是很受以上这些金融行业公司欢迎的,就劳动力市场而言,这种复合型人才是最为缺乏的。我们也期望更多的青年,通过一次良好的实习机会,提供自己一次快速成长的机会!

就拿我来说,一开始面对客户的最大障碍就是紧张,别人盯着自己,就难免有点不自信。另外,如果空的时候,还会觉得很无聊,如果忙的时候,又会感觉累得不得了。不过,带教老师说,每个人都有这么一个过程,关键问题还在于对银行业务的不熟悉,还有就是你的学习方法对不对。整个见习过程中,带教老师不可能一直陪着我,所以善于观察,主动理解,不断尝试,是使自己快速独立的好办法。每个学习工作都有一个过程,而开始的过程又是最易让人放弃的。坚持就是每个学员走向成功的基石。

二、 实习的时间与内容

(一)实习时间及感想

7-24 到 8-2 期间, 早上 8:00-11:30,下午2:00-5:00。 我通过 推荐信 有幸进入农业银行 文成 县支行实习,虽然实习的时间不长,我却在这宝贵的时间里学到了好多东西,丰富并实践了大学的理论知识,同时也深感自己知识面的匮乏,鉴定了我积极学习的信念。

(二)具体实习内容

配合大堂经理做好对客户的分流工作,维护大厅秩序并解决一般客户纠纷。指导客户正确填写各类业务流程单,向有需求的客户介绍营销交行各类中间业务产品,向客户解答各类关于交行的金融业务产品的问题,做好这个岗位需要全面的银行业务知识。

1、要熟悉银行的柜面业务,中间业务。例如基金就属于中间业务,另外还有保险,国债以及各种信托产品,分红型的保险;以及人民币和外币的信托理财计划等。

2、这个岗位能培养足够的应变能力

随时随地做好应付突发事件的准备,这也是该岗位特性的又一要求。

在日常的营业大厅,往往有几十上百的客户,难免会发生摩擦(多指和银行),这时就是考虑岗位能力的时候了。当天中午,银行大厅内的叫号机出了故障,这个时候是银行办理业务的高峰,再加上天气有热,顿时大厅一片里混乱,埋怨声充斥着整个大厅。带教老师 快速地走到人群中,非常和-谐的向客户解释,目的是维护好大厅的秩序。 说,有时还会遇到个别情绪激烈的客户,这时候,能力强的大堂经理助理和能够差的助理,一下就对比出了差异。我不得不佩服大堂经理良好的应变能力足以让人钦佩。

3、耐心和细心并存的岗位

当一天的工作基本结束后,我们就开始了另一项重要的内容:整理客户资料。客户资料包括开户申请书、开户合同书、银证对应申请书、客户资料变更表,及客户身份证、银行卡、股东代码卡复印件等。所做的相关工作大致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内容:

(1)理清相关的客户资料,并及时核对下当天业务所产生的各项单据,确保完整准确、没有遗漏。如果有什么缺失,一定要及时的给予纠正。很长一段时间弄得我们都对单据特敏感,呵呵,总怕有什么闪失似的;

(2)把理清整理过的客户资料,按顺序装入客户档案袋,然后寸到档案柜子里;

(3)有时间我们要把当天产生的自然人注册表和身份证的复印件表扫描到各个业务科目目录下,然后统一发往总部。

整理客户资料在实习中占了一定分量的工作。这是一个简单但相当烦琐的的过程,需要细心和耐心;客户资料档案的有序整理是为了将来需要时能够方便迅速的查找,所以工作人员对我们进行认真的指导。

三、 实习的心得和体会

经过这次实习,对银行大堂业务及其日常业务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和认识,与此同时也思考了一些问题:

(一)区分客户

银行会根据客户的资产将客户分成大、中、散户三类,重视发展大客户并为之提供完善的服务,这一点从营业部设有众多专门的单独大客户室就可以看出。另外,大客户还可以申请到更加优惠的交易佣金费率;而小客户则没有以上的种种待遇,他们要早早的到散户区占机子,有什么问题也能解决但可能不是很及时的;

(二)银证转帐和第三方存管制度

随着银行和证券公司合作为不断深入,最近的银证转帐和第三方存管制度等证券交易方式,对传统的证券交易模式提出了挑战,在业界引起了高度重视。

有了银证转账业务,一方面,投资者可以就近到相关银行办理存取资金,另一方面,可以随时通过电话划账,方便投资者的投资活动。但是,银证转账毕竞还存在个转字,需要耗费一定的人力物力,有时转帐不成功,还影响股民的操作,于是第三方存款制度便诞生了。

关于即将推出的第三方存管制度

(1)概念:客户证券交易结算资金(俗称保证金)第三方存管制度是指证券公司将客户证券交易结算资金交由银行等独立第三方存管。实施客户证券交易结算资金第三方存管制度的证券公司将不再接触客户证券交易结算资金,而由存管银行负责投资者交易清算与资金交收。客户证券交易资金、证券交易买卖、证券交易结算托管三分离是国际上通用的防火规则。

(2)目的:建立客户证券交易结算资金第三方存管制度,旨在从源头切断证券公司挪用客户证券交易结算资金的通道,从制度上杜绝证券公司挪用客户证券交易结算资金现象的发生,从根本上建立起确保客户证券交易结算资金安全运作的制度,达到控制行业风险、防范道德风险、保护投资者利益、维护金融体系稳定的目的。

(3)原因:实行客户证券交易结算资金第三方存管制度之所以能确保客户证券交易结算资金不被券商挪用,是因为该制度有效地在证券公司与所属客户证券交易结算资金之间建立隔离墙。具体而言,实施客户证券交易结算资金第三方存管制度后,客户可以在存管银行网点或证券公司的营业网点办理开户业务,在存管银行的系统中生成客户证券交易结算资金账号,在证券公司的系统中生成客户号。遵循证券公司管交易,商业银行管资金、登记公司管证券的原则,由证券公司负责客户证券交易买卖、登记公司负责交易结算并托管股票;由商业银行负责客户证券交易结算资金账户的转账、现金存取以及其它相关业务。

(三) 银行是服务性行业

服务是企业的灵魂,而银行正是服务性要求很高的行业。

要想成为优秀的银行大堂服务人员, 不仅要练好外功,还需要勤练内功做到内外兼修,综合各自观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要具备良好的各类素质和能力 : 要不断地充实和完善自己的业务知识,使自己成为一本移动的银行活字典 , 对银行业务知识的掌握要充分并全面,这样才能有足够的基础为客户提供服务,不仅要学习金融、经济知识,还要学习银行的各项业务操作流程、各项金融产品知识,不仅要学习传统业务知识还要学习新业务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为客户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金融服务 , 做到在反思和学习中进步,才能完善自己,提高自己。

(2) 要有较强的 与客户沟通 的能力 : 大堂直接面对客户,必须要做一个优秀的倾听者和沟通者。要了解客户的特点,因人而异,使用不同的沟通方法,使沟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当自己融入到农合行团队后,就要与同事和-谐相处,就能更好地服务客户 , 不仅要做到与客户的沟通,更应该协调客户与柜员之间的摩擦,做到面观四方、耳听八方,及时与客户沟通,密切与客户的关系。

(3) 要有较高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 在服务工作中要做到四勤和三好。四勤即手勤、脚勤、脑勤和嘴勤。当遇到需要帮助的顾客时,要勤示范、勤帮忙,当遇到老弱病残的客户,要热情地提供举手之劳的帮助。三好即眼好、耳好和口好,使顾客满意。了解并懂得客户的需求,用微笑去解答客户的疑问,尽量去满足他们,使客户觉得来银行办理业务是倍受尊重的、倍受欢迎的。要牢记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始终保持那份落落大方而恬静优雅的微笑,要用亲切和耐心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客户。在服务时还要做到耐心听取客户的意见、虚心接受客户的批评,当碰到急躁客户重复询问同一问题时,务必要耐心听、耐心解释 , 当客户对银行服务等方面有意见时,要倾听客户的不满情绪,然后虚心接受客户的批评,感谢客户的督促。要怀着 感恩的心去工作, 首先 要感谢客户,其次要感恩单位,在感恩中体验这份工作带来的快乐,也让客户记住农合行温暖的服务。

第8篇

1.革新教育理念、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新世纪以来,台湾高等教育面临全球化、法人化、少子化、校际整并等多重挑战。为适应企业需求与高等教育环境变化,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及竞争优势,第一科大在2010年提出开创台湾第一所“创业型大学”目标。学校透过“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育成”二大主轴,在既有的教学和研究成果基础之上,整合环境、信息、资源等创新创业元素,培育学生的创新特质及热忱、投入与分享的创业家精神。需要指出的是,第一科大提出的“创业型大学”并非要求学生都去创业,而是强调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更广义地培养和提升学生运用组织资源提品和服务,掌握市场契机,进而创造商品新价值,使学生具备“热忱、投入与分享的创业家精神”,同时兼具就业与创业的能力,进而为社会创造经济价值。

2.服务于培养目标的课程规划和师资配置。为使校内教育契合产业需要,财务管理系在规划课程时,专门成立了课程咨询委员会,向产业界咨询,获取他们对专业人才的期待和要求,并邀请产业界主管参与课程制定的讨论,最终形成通识课程、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三大模块,并围绕三大模块精心设置每门课程。在设置课程时,考虑到学生的就业领域多元化,实施因材施教,财务管理系围绕本专业“双主轴”的人才培养目标,除了公司理财与投资管理两个就业方向共同课程作为必修课外,还根据专业内容和特点,分别开设大量不同的选修课程。学生在修完专业必修科目之外,可以根据自己的就业志向和兴趣爱好,自由选择职场所需的选修科目。

值得一提的是,为顺应大数据时代金融业数字化趋势的要求,财务管理系在财金专业课程外,还将《程式设计》与《资料库分析与应用》这两门课程列为必修课。通过这两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在一年级时就可以开发出网络口碑系统,分析网络大数据。这为后续训练学生利用财金资讯数据进行实务操作和分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培养契合时代需要的“智慧金融人才”。近年来,互联网金融行业快速发展,同时具有互联网和金融数据分析能力的人才奇缺。财务管理系以输送应用型人才为坐标,结合产业最新发展需要,对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量身定制式的改革。财务管理系适应市场需要,及时调整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培养出兼具财务管理专业知识和数据处理技能的学生。通过专业必修课、选修课以及通识课程的学习,是学生掌握财务管理专业的理论知识,同时训练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运用计算机技术对财金大数据进行全面、系统、准确的分析,使学生成为具有大数据分析、风险管理、金融产品网络销售、量化投资程式交易等综合能力的智慧金融人才。

4.兼容并包的财金实作能力培育过程。财务管理系旨在培养具有“创新、创意、创造、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财金实作能力培育四部曲”作为多年来的经验总结,已经成为本系培养应用型人才成熟的培养模式。“四部曲”内容丰富、全面,其中最能体现第一科大财务管理系特色的是“财金资讯实作”。为切实提高学生的实作能力,财务管理系兼容并包,整合学校、企业、社会等多方资源,建立了台湾第一个实习金控中心、金控教育云,以及财金大数据中心等。①实习金控中心。中心包含两岸财金资讯教室、实习银行、实习券商等三间专业教室,为培育学生实务技能、实现毕业即就业的目标做全面性的规划。② 金控教育云。金控教育云拥有股市虚拟交易所系统、模拟银行系统、基金模拟交易系统、个人理财系统等共计40套财金软件,实现了“财金软件云端化”、“实习教材云端化”及“授课过程云端化”。金控教育云的运用,对于传统财务管理专业教育方式的转型升级、扩充财金教育资源、实现优质资源的普及和共享、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提升课程执教能力、培育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素养等大有裨益。③财金大数据中心。财金大数据中心由金融资讯实验室、财务资讯实验室、保险资讯实验室、会计资讯实验室四个实验室组成。中心采用“学校搭台、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模式,按照“专业、行业、企业、职业”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中心实现了企业、教师、学生三方互动与融合,同时也是财务管理系实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的重要平台。

5.多渠道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充分落实理论与实务并进、完善产学接轨的规划,财务管理系定期举办实务座谈会,邀请业界专家到系所发表实务专题演讲,以增进学生对实务界的认识和了解。安排教师与学生组团到企业界和金融机构参观学习,给学生提供多元的实务实习机会。

通过提供多元实习机会,增加学生在不同领域的经历。实习机构主要以银行业、证券与期货业、保险业、信托业为主,以及部分评估公司、投资公司。通过零距离在岗实习,增强了学生实践能力、拓宽了视野,提升了学生专业能力和未来人才市场的竞争力。

6.注重对教学、实习的过程控制,确保实际效果。财务管理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企业实习在促进学生理论与实务经验融合、培养学生职场应有态度与能力、体验职场生态、验证学生在学校中所学习的理论知识与技能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确保实习效果,财务管理系帮助学生为自己准确定位,制定实习方案,规范实习内容,细化实习考核要求。每位老师辅导的学生数量严格控制在5-7名以内,确保对每一位学生的辅导效果。实习期间辅导教师进行实地访视或举办座谈会,对实习机构及实习生进行双向沟通。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有任何疑问或建议,辅导老师应形成书面记录,并提出解决方案。实习生学期总成绩,由实习机构评分、实习辅导教师评分以及实习生心得报告等三方共同构成,各项目评分比重分别为4:3:3。实习辅导教师根据其访视结果,给予实习成绩;同时,实习机构对实习生进行考核,填写校外实习成绩考核表。

二、第一科大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启示

1.确定合理的专业培养目标。对于财务管理专业的大学教育而言,其与社会技能培训有很大的不同。作为应用型大学,学校培育人才须与企业用人需求相契合,但也要明确一点,即大学教育并不是为了迎合企业的用人所需。大学教育的目标更多的是为了给学生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多的人生选择,少了现实和功利。对于学生,大学教育不仅要培养其必要的专业知识,提升未来职场的适应力与竞争力,还要注重对其思想品德和职业操守的培育;对于社会,大学教育则是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输送具有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的新鲜血液。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应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姿态,树立、完善涵盖人才培养、技术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的专业培养目标,三者缺一不可。

2.课程设置满足“博雅与专业并举”的人才培养需要。笔者注意到,第一科大财务管理系在选修课程设置时,开出了足够多的选修课程供学生选修,满足学生对知识的多样性需求。如财务管理系要求学生专业选修课需修44学分,至少12门课程,但为学生提供的可供选择的课程达到180学分、60门课程;博雅通识课需修8个学分,但提供了85门课程,总计160多学分,学生具有充足的选择空间。反观我们的大学开设的选修课程,学生能够自由选修的余地很小,选修课程变成了事实上的必修课程,失去了选修的意义。因此,应开出足够多的符合我们对应用型人才核心能力培养要求的高质量的选修课程,在博学的基础上求精和求专。

3.调整高校对教师“引人、用人”的标准。要培养应用型大学生,首先需要教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历。从现实来看,我国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引进人才、培养和提升教师业务能力等环节,与应用型高校对师资的要求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招聘教师,最看重的仍然是该教师是否具备博士学历,是否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对学校教师业务能力的考核,多以教师、完成项目课题的数量和质量来评判。虽然也有部分老师到企业兼职,但学校对兼职过程缺乏统一组织管理,对兼职实际效果缺乏有效监督和考评。在此引人、用人标准下,学校绝大部分老师均属于“学院派”,理论水平不断提高,但实践能力、创业经验却严重不足,难以真正承担培养应用型大学生的重任。因此,应尽快转变“唯学历论”的观点,调整引进师资力量的标准,抛弃唯学历论,提高“实战派”教师的比例。同时,对已在岗教师,应调整考核标准,注重教师实作能力的培养和考核,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使之适应应用型大学的要求。

4.建立“互联网+财务管理”专业教学形式。互联网以及大数据时代的来临,颠覆了财务管理的决策流程和企业中的身份定位,并进一步颠覆传统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尽管以往财务管理教学过程也会利用网络,如建立各个课程的网站,但基本上是教师把教学资料存放在网站上,师生缺少有效互动,网络课程只是作为课堂教学在课外的延伸,教学效果并不好。在互联网浪潮下,老师应整合、筛选网络资源,增加学生在线虚拟实训操作的训练,推广财务管理专业教学APP软件,及时筛查、整理、反馈学生学习动态,及时改进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开发教学资源,从企业关注的财务信息、报表以及资金的运营出发,建立相关的数据中心和实训平台,加强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