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零售业发展状况

零售业发展状况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9-19 16:20:1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零售业发展状况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零售业发展状况

第1篇

【关键词】百货业主题百货信息技术品牌战略购物中心

一、选题的目的及现实意义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中提出:生产、交换、消费、分配这四个环节构成了整个经济体系运行的主要部分。百货业是商品交换实现的重要平台,链接了生产企业和消费者。在我国经济体制转轨的大背景下,卖方市场转向了买方市场,企业的销售成为了市场竞争获胜的法宝。百货业构成了销售渠道的主体,对百货业的发展的研究和探讨,有利于企业管理者对销售渠道的了解,更深层次挖掘有利于企业经营的要素。因此,本文在理论和现实的背景下,对百货业进行研究。

自1997年开始,我国零售业开始步入微利时代,大型零售企业的经营状况发生了巨大变化,进入处境艰难的状况。销售增长幅度降低,并且低于社会消费品增长速度;流通费用不断增加,利润大幅度下降。根据原国内贸易部商业信息中心统计,全国249家大型商场1997年商品零售总额770.5亿元,同比增长6%,扣除物物上涨因素,实际仅增长5.2%,增长速度远远低于社会水平;在249家大型商场中,有133家的利润呈现负增长,占53.4%,有31家亏损,亏损面为13.4%。继几年前的北京信特、沈阳协和、广州国丰、天津亚细亚等四大商场的停业、整顿之后,至1998年全国又有数十家商场或是停业整顿,或是关门倒闭。

百货商场作为传统业态,一直是零售业中的老大。1996年全国215家重点零售企业无一例外都是百货商店,但从经历了1996年的盲目扩张和1997年的降价大战,随着更具优势的新业态的不断涌现,又遭外国零售王国的猛烈冲击,渐渐陷入了负增长的低谷,其所占市场份额愈来愈小,业绩下降,面临着愈来愈大的困境。许多学者认为,百货商场与其它业态相比。其自身的缺陷正限制着它的发展,百货商店的辉煌时期已过,正步入零售生命的衰退期。这种状况严重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对我国百货业的发展进行对策研究,使之再度显示勃勃生机、步入辉煌,立于商业世界的不败之地,将是十分必要的了。

二、国内外相关理论的发展状况

1、零售业发展的规模经济论

目前,国内外百货零售业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规模与效益的关系上。规模经济或规模效益是经济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假设,其基本含义是:在其它条件相同时,生产或销售的产品越多,产品的单位成本就越低,效益就越高。西方学者的有关研究表明,零售商店的规模会在以下几个方面影响商店的成本与效益:

(1)固定成本的分摊。

(2)风险抵御能力的提高。

(3)单位面积交易量的增大。

(4)采购成本的节约。

尽管规模效益这一概念已广为人知,但是西方学者对于零售企业规模与效益的至今仍没有一个统一的结论:一些学者的研究支持二者的正相关关系,另外一些学者的研究则没有发现二者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关于此问题的理论回顾,可参看Shawetal.,1989)。p西方学者认为,零售企业的规模经济主要有两个层次:一个是整体企业的规模经济,另一个是企业各个网点的规模经济(Shawetal.,1989)。当零售企业只有唯一一个网点时,如我国传统零售业的情况,或如我国目前的一些小型零售企业的情况,这两个层次合而为一。但当零售企业通过开办连锁店的方式扩大规模或涉足其它行业时,这两者就不一致了。

我国学者李誉明发表的论文《中国百货零售企业规模经济的实证分析》,从本质上讲属以网点为元素的研究(即第二个层次),而实际上也是以企业为元素的研究(即第一个层次),因为文中所采用的样本企业大多只有一个网点,只涉足零售一个行业。文中主要应用有关数据资料及定量分析的方法对中国零售企业规模与效益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

2.零售业态发展的循环论

循环论的支持者认为,零售业态以循环的形式向前发展。循环论又包括以下三种理论:

(1)车轮理论。零售业态发展的车轮理论是由哈佛商学院的零售学权威麦克内尔教授首先提出来的。这一理论认为:创新型零售商在开始进入市场时总是以低价格、低毛利和低定位为特点和优势,从而在与业内原有零售商的竞争中取得优势。而随着这一业态的进一步发展,它们会不断购进新的昂贵设备,不断增加新的服务,从而不断提高其经营成本,逐步转化为高成本、高价格和高毛利的传统零售商,并最终发展为衰退型的零售商,同时又为新的零售业态留下了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而新的业态也以同样的模式发展。

(2)生命周期理论。这一理论认为,零售业态具有象人一样的生命现象,即存在一个从产生到消亡的过程,而在每一不同阶段,零售业态表现出不同的特征。生命周期理论将零售业态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①创新阶段。在此阶段,出现新型的零售业态,由于新型的零售业态的许多特点都与传统的零售业态不同,因此,新型业态具有差别优势。企业的投资回报率、销售增长率和市场占有率都迅速提高。

②加速发展阶段。由于新型的零售商在竞争中获得优势,因此有大批模仿者开始效法,而最早进入市场的新型的零售商也开始进行地区扩张。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市场占有率和收益率达到最高水平。

③成熟阶段。在此阶段,更新型的零售业态进入市场,原有业态失去朝气和生命力,市场占有率和收益率降低。成熟期可能持续很长时间,处于此阶段的业态可以进行创新以维持中等赢利水平,从而避免被市场淘汰。

④衰退阶段。市场范围明显萎缩,反应迟钝,最终退出市场。

(3)综合化与专业化循环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在零售业态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商品种类由综合化到专业化,再到综合化的循环往复的过程。也就是说,商品系列从注重深度,再到注重宽度的循环往复过程。按照这一理论,可以将美国的零售业发展分为五个阶段:

①杂货店时期——综合化;

②专业店时期——专业化;

③百货店时期——综合化;

④方便店时期——专业化;

⑤商业街、购物中心时期——综合化。

3、零售业态发展的进化论

在西方,零售业态发展的进化论主要包含两种理论,即辨证过程论和自然选择论。

(1)辩证过程论。这一理论由美国的吉斯特首先提出,得到马罗尼克和沃克的支持。该理论主要来自于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与我国古代哲学家老子的思想也有异曲同工之妙。该理论认为,任何观念,就其本性而言,均会导致对其本身的否定,起初提出观念,称之为“正”,对它的否定称之为“反”,其结果称之为“合”,又称之为“正”,从而又开始新的辩证过程。

(2)自然选择论。此理论以达尔文的“适者生存”为基础,认为零售业态的发展必须与社会环境的变化相适应,只有那些能够适应消费者需求,社会、文化和法律环境变化的零售商才能生存下来。

4、零售业发展的连锁经营论。

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科斯,在他提出的市场交易理论学说中,从市场交易成本大小的角度论证了连锁经营的先进性和优越性,为连锁经营在零售领域的飞速发展奠定了基础。后经众多学者的发展与补充,连锁经营理论已成为零售领域的重要分支。

三、本文的主要内容及创新之处

第2篇

关键词:零售业;经济安全;产业整合

[中图分类号]F7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11)11-0003-02

零售业是指通过买卖形式将工农业生产者生产的产品直接售给居民作为生活消费用或售给社会集团供公共消费用的商品销售行业。零售业是目前中国市场化竞争程度最高的行业之一。2004年12月1日起,按照WTO的承诺我国已经向外资全面开放零售领域,这意味着我国以往对外资零售业在股权,地域,经营范围等方面的限制将全面取消。特别是在近几年,外资零售业在我国的发展势头无论从规模上还是从数量上都实现了大规模的增长,零售产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部门,具有自身的发展特点,外资的大量进入必然带来一系列问题。

一、跨国零售业对我国零售业发展的影响

跨国零售业对我国零售业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零售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部门之一,零售业处于整个产业链的前端,是将生产转化为消费的连接线;二、零售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一般情况下,一个1万平米的大店可以取代300个小店。上千家外资零售店开业,意味着数十万家民间小商店倒闭和大量下岗失业;三、零售行业关系到国家经济安全。零售业是目前中国市场上最近接完全竞争的市场。零售商容易在制造商和消费者的博弈中迅速占据主导地位,对制造商和消费者行为带来实质性影响。四、国际零售业威胁到我国的产业安全。外资零售业巨头强大竞争压力的冲击下,中国的零售企业会大规模倒闭或者被兼并,市场份额流失,中国的零售业有被外资主导或者垄断的局面。如果外资零售业巨头主导我国零售业将会对我国的金融安全带来威胁。外资零售业巨头强大竞争压力的冲击下,中国的零售企业会大规模倒闭或者被兼并,市场份额流失,中国的零售业有被外资主导或者垄断的局面。零售业主渠道被外资零售业巨头垄断或者控制的情况下,我国制造业将受到严重制约。如果外资零售业巨头主导我国零售业将会对我国的金融安全带来威胁。

二、国际零售业在中国的发展状况

根据《全球零售发展指数报告》2010年数据,百强中的外资企业主要经营大型超市业态,在该领域逐渐占据主导地位。进入和扩张速度迅速,构筑在华的全面经营格局。2005年起,跨国零售商加速向内地二、三线城市扩展投资。现己进入中国大陆的欧美日韩及港澳台知名零售商集团己近300家,大量开展市场调研,在各大中城市开设经营点1,400多个,甚至开始进入20万人口的小城市。扩张的方式将从直接开店为主转向并购为主。近年来,零售业的外资并购活跃,涉及金额大,控制连锁超市业的战略意图十分明显。跨国公司在兼并国内企业的同时还与房地产商、银行建立战略联盟,建立配送体系,吸纳并控制中国制造商。不仅如此,还利用强势地位制定游戏规则制约内容。

三、应对措施

1.加强零售业的立法工作,使我国零售业的对外开放在更加规范化,国际化的基础上进行。中国是世界上极少数对大规模零售业发展没有法律规制的国家。日本在世贸组织的规则下,制定了《立地法》,从空气污染,噪音,交通,城市功能等方面对大型零售商铺进行审批,以更为合理和隐蔽的方式继续保持对零售业的严格管理和审批。美国为了限制连锁超市店大欺厂,向供应商提出种种条件,要求供应商加大折扣,交进场费等,出台了《连锁商店价格限制法》。因此,我国也可以借鉴外国经验,完善和落实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进一步规范外资零售业巨头在华的经营活动。

2.快产业整合步伐,积极培育国内大型零售集团,增强我国零售业的国际竞争力。外资零售业具有完整的低价位定位和全球范围化适消品类的大批量采购,通过物流网络体系的高投入降低流通成本,换取市场份额;品牌经营带动的资本并购,以实现超馋鬼的资源占有和稳定的市场份额以及高水平的市场服务。我国的零售业应该从分利用本土优势,与供应商建立完善企业的供应价值链,加强配送中心的建设和管理,加快跨区域的优势企业并购及建立满意的服务体系等方面积极应对。扶持和培育本国的大型零售业集团,增强其与国际巨头竞争的实力,从而将国内零售业市场的主导权牢牢的掌握在自己的手中。通过跨地区,跨业态,跨所有制等方式对国内的零售业进行兼并,重组,增强我国零售业的组织化,集约化程度,进一步做大做强国内零售业。

3.创新市场调控手段,遏制企业之间的恶性和无序竞争。很多学者认为外国零售业巨头之所以能够在中国市场快速扩张,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其凭借强大的全球采购体系和先进的物流管理网,借助其规模优势,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不动声色的实行低价倾销策略。因此,在反倾销方面,中国的行业协会应该发挥积极的作用,例如将新店的开设,地点的选择可以由协会组织听证会来决定。加强对城市商业网点的规划管理,不仅使城市商业功能布局和业态布局更加合理化,也能大大节制国际零售商无约束的发展,为中国城市的商业发展创造商业业态合理的竞争环境。

4.国家尽快建立和完善零售业开放。制定对大型零售店铺定性的业态指标和规模性的数据指标,从而为国内的区域零售商和广大的中小零售商创造发展壮大的市场空间,制定对国家经济安全的测评指标和相应的警戒线,完善商业网店管理办法。

参考文献:

[1]李飞.中国零售业发展的矛盾及解决思路[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11,(1).

[2]周勇.中国零售业的现实问题与未来支撑[J].行业营销,2010,(1).

[3]林山,王晔.有序开放与适度保护――关于中国零售业对外开放的思考[J].经济问题,1998,(6).

第3篇

关键词:电子商务;连锁零售业;大数据

一、前言

1.国内连锁零售业的发展现状

连锁零售业是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以后进入中国的,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得到了很快的发展,起初在国内均为一些国外的连锁企业,后来本土的连锁零售业在市场竞争中,也逐渐的成长起来,自20015年以来,政府解除了关于外资零售业企业设立的形式、数量等限制,国内便形成了外商独资和中外合资混合的局面,现在国内有外资零售业30多家,就目前我国零售业发展状况来看,增长速度比较惊人,连锁零售业的年销售收入呈现了500%以上的速度发展,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普及,我国的连锁零售业正在向规模化、集中化方向前进,大卖场、便利店、专业店比比皆是,区域连锁零售企业的发展更为迅速,企业之间的合作与兼并很激烈,同时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很多的技术、信息应用更是日新月异,网上超市等形式更是当下流行的类型,因此国内连锁零售业的发展前景是比较明朗的。

2.国外连锁零售业的发展现状

连锁零售业起于美国,在上个世纪30年代就已经在美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随后迅速的欧洲遍及,自从电脑技术在连锁零售业得到应用之后,也在亚洲的日本开始流行,随着亚洲经济圈的逐渐开放,在韩国、泰国、马利西亚等国家也开始普及,目前世界著名的连锁零售业巨头主要有沃尔玛、家乐福等等,而且很多的企业在经历了市场竞争的洗炼,有的得以发展壮大,有的则已经被兼并收购,因此也可以看出连锁零售业的家竞争形势还是比较严峻的,目前连锁零售业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呈现了现代化、专业化、信息化的趋势,全球最的零售企业遍及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美国、日本为例,在本国超市市场的销售总额占到真个国家商品零售总额的四分之三,足以见得零售业在一个国家的发展趋势和重要性。

二、连锁零售业电子商务下大数据的现状

1.连锁零售业--大润发

大润发起于台湾,但成立于中国上海,目前在全国的门店已经达到160多家,年营业收入达到380亿元,纯净利润达到15亿元,而且每年的增长幅度都很大,在中国的零售百货业独占鳌头,大润发以“新鲜、便宜、舒适、便利”的经营理念著称,经过了20年的发展,目前已经成为了上市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的发展和完善,成为了我国连锁零售行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零售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大润发在2012年设置了电子商务部门,明确了自身在电子商务领域发展的基本战略,通过与国内外较大的电子商务平台合作,不断的更新和完善自身的电子商务建设,成为了大润发实现营业收入增加的主要板块之一,目前大润发已经建设里“飞牛网”,实现了业务的拓展和战略的布局,在激烈的电商竞争中不断的壮大自己,近几年,阿里并购了苏宁,京东入股了永辉,为大润发的发展更是带来了新的危机感,目前大润发在2015年12月实现了销售额800亿元,线上实现了195亿元营业额,线上线下都在大幅度增加,不过也可以看到线上的销售要远低于线下销售,因此线上的业务发展空间仍然很大,同时大润发的业务面临着很激烈的竞争,目前国内连锁零售业不论是全国的还是区域的都在进行电子商务大数据的建设,因此在激烈的竞争中如何保持不败之地,是当前大润发应该着重考虑的问题之一。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以及人们生活消费观念的改变,人们的线上消费人数比例逐渐增加,这为大润发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市场竞争空间和希望。

2.大润发电子商务大数据发展的SWOT分析

(1)优势分析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在国内,大润发已经具有了良好的形象和口碑,因此很多的消费者已经成为了大润发忠实的粉丝,在线下线上都会去大润发进行消费,这是大润发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市场优势。同时,大润发的经营理念就是变便宜,因此较很多连锁零售企业相比,大润发的价格便宜也为大润发带来了不少的市场优势。其次,随着大润发自身的发展,不断更新先进的技术,引进国内外的先进管理方法和设备,这成为了国内其他连锁超市企业所不能比及的。(2)劣势分析受到国内物流行业发展状况的制约,大润发的物流管理方面还不够先进,在成本控制和运作效率方面有待提高,特别是供应链物流方面,在网购盛行的今天,如何保证食物的质量,又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是最大的问题。同时国际市场的竞争上属于大润发的短板,因此也制约了大润发向着更强、更稳的方向迈进。(3)机会分析人们消费观念的概念以及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大力发展,为大润发的电子商务大数据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特别是移动终端方面,市场空间很大,因此这成为了大润发电子商务大数据发展的有利契机。(4)挑战分析国内全国性、区域性的连锁零售企业很多,因此竞争比较大,同时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在很多的方面还不是很成熟,较国外的先进技术相比还不能满足国内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的需求。同时大润发在发展电子商务大数据方面起步较晚,因此很多不完善的方面仍需改进。

三、连锁零售业电子商务大数据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对电子商务大数据缺乏足够认识。一直致力于传统零售业的大润发,在二十年间电子商务迅速发展的背景下还不能认识到电子商务大数据的重要作用,企业的管理层以及基层员工并没有对电子商务给予一定的关注和重视,因此在对线上业务进行投资,难免有些拖延,资源分配方面仍然给予的不够多,因此这极大的限制了大润发线上业务的发展,这也成为了电子商务大数据时代下大润发比较落后的地方。因此企业必须认识到这方面的不足,加强对线上业务的投入和管理,保证线下线上均衡发展。技术落后造成大数据下信息泄露。在进行电子商务建设的初期,很多的技术以及管理都很不完善,电子商务大数据又是一个集信息、数据、文件等为一体的平台,因此稍有不慎就会造成数据的流失,甚至被盗取,许多企业在电子商务建设初期,出现过很多次因为数据保存不善而导致了信息流失,进而导致企业的机密、消费者信息、企业的财务等受到了损失,因此企业在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必须对数据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运用先进的技术进行维护,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供应链物流落后制约电子商务大数据发展。对于连锁零售业而言,特别是很多的生鲜食品,必须要保证效率和质量,因此这对物流的要求很大,不但要在装卸上注意货物的安全,而且在时效上还要保证质量,否则,就会影响电子商务线上的交易,进而对对整个企业的电子商务大数据的长远发展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国内一部分企业目前的物流管理以及相关的设施、设备以及配套服务还不是很到位,这影响了企业的物流运输、配送等效率,降低了服务的质量,进而制约了电子商务大数据的发展,因此必须加以重视和解决。大数据的局限性影响企业的决策。尽管在电子商务下的大数据是比较全面的,但是也有其固定的缺陷,由于信息的不断变化和更新以及对数据的精准度要求很高,这就导致了企业必须时时的跟踪数据的变化,主要原因是因为数据也存在很多的不真实的情况,所以很多时候也需要企业对进行线下实际的搜寻相关信息,不能完全依赖电子商务大数据,但是大部分企业目前在消费者行为分析以及销售数据等方面都靠自身的数据储存,这是比较片面的,因此大润发在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大数据的同时也必须结合实体的部门,通过实际的行动去搜寻相关的信息和资料。

四、基于大润发对连锁零售业电子商务大数据发展的建议

注重宣传和培训,增强电子商务大数据的意识。大润发应该从思想意识上对企业的管理者以及员工进行培训,扩大关于蒂娜子上唔得宣传,保证企业的每个人都能够树立起电子商务的意识,用符合时代的思维方式去看待企业的发展,关注电子商务大数据的发展,加强对电子商务的管理,增强对大数据的保护意识,同时增加对大润发线上业务的资源投入和支持,保证企业在电子商务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能够全员参与,齐心协力,共同为大润发电子商务大数据的转型提供基本的动力。逐渐的缩小大润发线上线下的业务差距,同时尽快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引用先进的技术,加强对大数据的保护和监督。数据的保护得力于先进的技术,所以大润发在电子商务大数据的发展过程中,必须学习和引进先进的网络技术,以便加强对企业相关数据的保护,防止非法分子利用软件、木马进行攻击,窃取企业的机密,同时也损害了企业的利益。与此同时,大润发应该设置相关的技术人员,聘请真证精通企业网络运营方面的专业人士,加强对网络的安全维护,而且成立电子商务部门,进行合理的职责分配,保证企业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大数据的安全,为企业电子商务大数据的发展保驾护航。改善企业供应链物流,保证电子商务健康发展。完善企业的供应链物流需要结合企业目前的经营状况,以及企业当前的企业实际,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离不开完整、高效的物流管理,所以我们一体化的供应链物流管理模式对于企业来讲很重要,因此必须对物流状况进行完善,确保线上的消费者能够买到合格满意的产品,这对于提高客户的忠诚度来说很重要,也是促进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因此加强对物流每个环节的有效管理,是保证企业的线上业务快速发展的前提。完善企业的管理组织,注重线下线上相结合。注重线上线下协同发展,不要忽略线上业务,也不能只是指望线上的数据,合理的规划企业的发展策略,可以建立相关的战略联盟,通过线上线下的齐头并进来实现企业全面化电子商务的发展,线上要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同时积极的更新和完善企业的网络设施,充分的利用企业的品牌和口碑,注意安全性能保障,线下也要做好市场的开拓以及人才的培养为大润发电子商务大数据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五、结论

随着社会经济和互联网的发展,连锁零售业电子商务大数据的发展趋势已经成为了必然,大数据的技术应用改变了当前连锁超市业的竞争格局,同时业极大的促进了连锁超市也的快速发展,提高了交易的频率以及工作的效率,也为市场的迅速发展增添助力,本文结合大润发电子商务大数据的发展现状,从对其挖掘的问题可以看出,这是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都在面临的问题,因此通过本文的研究,所提出的几点建议,也希望对目前我国连锁零售业电子商务大数据的未来发展给予一定的帮助和建议。

作者:简庆言 单位: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参考文献:

[1]林敏,龚让声.基于电子商务大数据分析的指标体系研究[J].河南科技,2015,15:1-3.

[2]王洁,彭岩,荣毅虹,林云,周珍.大数据时代的高校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建设[J].计算机教育,2016,01:30-34.

[3]胡艳辉.浅析大数据时代电子商务发展的新特征[J].改革与战略,2016,01:118-122.

[4]飞,张攀.大数据背景下电子商务与快递业联动发展策略研究[J].物流科技,2014,06:25-28.

第4篇

关键词:广州市零售业 核心竞争力 战略 构建

零售业核心竞争力是指零售业独具的、支撑零售业可持续性竞争优势的核心能力。零售业全面开放后,广州零售业如何通过增强核心竞争力,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是亟需探讨的课题。

广州零售业的整体竞争环境

“六资”零售集团抢夺市场份额

各种资本挟不同业态抢占广州零售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外国零售业资本以扩大在中国零售市场的份额为战略目标,以其成熟的业态优势加快进驻步伐。与此同时,北京华联、上海联华、深圳万佳、台湾好又多、香港百佳纷纷抢滩登陆。广州本土零售业陷入了“外资”、“京资”、“沪资”、“深资”、“台资”、“港资”的六面夹击之中。

本土商业整合步伐加快

面对外来资本的强大威胁,广州零售企业加快整合步伐。广州本土企业中,通过对一批原国有商业企业进行整合,培育出“广州百货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和“友谊集团有限公司”两大集团。广百集团旗下有“广百百货”、“广百电器”、“新大新”等企业,并与家乐福合资组建“家广”超市公司。友谊集团的资产则集中于广州市内及中山市共3家销售门店。

民营商业迅速崛起

近年民营商业崛起成为本土商业的生力军,如宝鑫集团已经发展到拥有“岛内价”超级市场、七八十家便利店,并拥有农产品实业公司、物流配送公司,年销售额超过20亿元,成为广州最大零售集团之一。2005年8月1日,广州本土民营百货企业――中华百货全盘接手光明广场,正式入驻北京路商圈,成为广州首家全面接受购物中心经营管理的百货公司。

竞争走向全方位、系列化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的变化,消费者对商品需求,从求量到求质,从求品种转向求品牌,从着重物质消费转向商品、服务并重,服务产品比例迅速上升,零售市场凸现品牌价值、信誉价值和服务价值,完成从温饱型向小康型市场过渡,并出现部分富裕型的市场结构。竞争由单一的价格竞争推向全方位、系列化的竞争。物流配送逐步走出贪大求洋的误区,向务实发展进入讲使用、讲配套、讲社会效益的阶段,立足于区域发展、重在终端配送、重在第三方物流的发展。

广州零售业核心竞争力状况分析

广州零售业核心竞争力的优势

尽管WTO三年过渡期之后的进一步开放带来白热化的竞争,但广州零售业的竞争优势不容置疑:本土零售商对我国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消费偏好的了解程度远远高于外资零售商,还具有外资零售商无法比拟的诸多本土化优势(如政府支持、主场作战、门店地理位置优势、区域销售规模优势、企业文化优势等);广州零售业属于提前开放行业,早已习惯了与外商进行竞争共存的局面;外商在广州零售业中所占的比重仍然很低,外资商业企业的广州市场份额不超过10%。而且,除去超市、大卖场等业态,在电器连锁、专卖店等业态中本土企业占有绝对优势,几乎没有外资进入。随着我国市场准入门槛的进一步降低,取消外商在行业、地域、规模和股权比例等方面的限制,给广州商业的招商引资或走出国门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广州零售业核心竞争力存在的问题

宏观层面 空间结构失衡。广州市商业网点等级长期以来按市级、次市级、区级进行划分,由于该等级划分以计划经济为基础,未能充分体现市场经济体制下商圈和商业网点的特质及辐射范围,具体的商业网点分布则明显不均衡,商业网点多集中于老城区、闹市区、市中心,过于密集,新城区、市郊商业网点开发不足。新型业态在零售经济中尚不占主导地位,产业结构有待优化。同业态竞争过度。近几年,由于百货商场数量、规模骤增,导致有限的购买力分流,各大商场在促销上都采取降价竞销策略,而不少商业行政管理部门忽视对商业企业的管理协调工作,未能发挥应有的协调作用,使价格战升级。政策法规不完善,宏观调控不到位。发达的国外城市不但有零售业发展的战略规划,而且在法律和行政方面也为零售业发展提供保证。而广州市目前还没有实施对零售业发展的系统规划。商业法规建设相对滞后,法律体系还未完善。部分行业管理缺乏法律依据,有关零售业的管理和统计制度还不规范。

微观层面 广州市零售企业与国外跨国零售企业相比实力相差悬殊。零售业主体规模偏小,95%为单体经营的个体商户,行业零散度高达90%,而欧美国家只有40%左右;连锁化程度比较低,广州市连锁企业实现的零售额在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的比重仅为21.9%,而这一比例在美国达到60%;流通效率较低,体现在流通速度慢、毛利率低、库存率高和物流成本过高等方面。经营缺乏特色。在不同业态竞争上,百货公司失去规模优势后,在经营上缺乏明显的特色和优势,对消费者的吸引力逐渐减弱。在同业竞争中,广州几家大百货公司同样没有明显的特色。从商品来看,其经营的商品基本是一样的。在目标市场定位上友谊公司的消费层次比广百、新大新、天河城要高,但经营的主要商品品牌仍是基本相同的。只是消费者的购物习惯,和商店所处的地理位置、商圈特点形成了购物层次的差异。缺乏系统性的管理流程和系统。企业信息系统落后,广州零售企业由于受规模和资金限制,在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方面投入不够,即使有投入也存在资金缺乏和更新不及时等现象;商品组货渠道受限较多。国有转制企业在经营上的限制比较多,在货源组织方面供应商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运作,造成合作成本的提高,影响货源组织的竞争力;转制企业经营者在意识上强调经营的安全性,尽量以赊销、代销的方式与供应商合作,将风险让渡给供应商。既降低了商品利润率,又流失了优质商品货源。企业人员成本居高不下。广州几家转制国有零售企业从国有企业变成国有控股企业,其国有性质不变,在构架调整上受限较多,不创造经济效益的部门和人员占据了企业的大量资源,如外资、私营企业没有的党团机构及其领导职位;受国家政策保护的转制前老职工,为人员成本带来沉重负担;转制前的旧作风及故步自封的用工方式制约人力资本的使用,不能人尽其用。

广州零售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及战略应对

广州零售业在整体竞争能力和微观企业竞争力方面,都与国外有较大差距。在广州零售市场已经成为国际性竞争市场的情况下,这种竞争能力状况显然极不适应。因此,必须增强广州零售业竞争力。

广州零售业发展的战略取向

规模发展与综合效益兼顾 2004年,广州年人均零售额高达20605元,遥遥领先于其它城市,成为中国购买力最强的城市。近几年,广州市零售业的快速发展确实适应了现时经济发展和购买力增长的需要。然而,这种规模发展必须有一个适度的标准,提出规模发展与综合效益兼顾就是基于这种考虑。综合效益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满足消费者需要的社会效益;能维持企业正常经营活动和生态环境平衡的生态效益;取得尽可能多的利润的经济效益。

业态结构与现代零售业发展状况相适应 相对而言本土零售业的优势在于便利店、专卖店等服务相对比较重要的业态内,而外资零售企业的优势在于大卖场这种大批量销售,单品利润较低的业态。本土企业应发挥熟悉国情、适应本土消费习惯的长处,选择合适的业态,加强自身管理,完全可以在广阔的零售市场争得一席之地。各种业态必须互相适应,以合理的规模,自身的特色占据合理的市场份额,从而不仅促进零售业结构趋向合理,而且也保证自身得以良性发展。

商业网点结构布局与广州地域拓展配合 根据广州市地域拓宽的发展前景,将广州市全区域以中心城区为内核向外分三级逐层展开,划为内圈层、中圈层和外圈层。商业网点形成拓展“内精、中厚、外实”的布局。“内精”是把不适应在内圈层发展的业态移出,发展内圈层成为具有独特人文环境的现代消费、高级商务及综合会展功能区。“中厚”是依托中圈层地缘优势,发展中高级批发市场和大型购物中心。“外实”是借助港口、机场辐射能力发展现代物流业。

传统商业文化与现代商业潮流有机结合 发挥交通线和商业街的橱窗展示功能和新、旧城市纵轴线的景观功能,构建广州商业文化景观轴,注重建设珠江岸线商业街,通过珠江水体廊道,展示从琶洲岛至百鹅潭一系列现代商业建筑景观、传统商业文化景观、公众休闲文化景观、自然水域生态景观,将广州市商业文化的特色和精华展现在最具南国风格的珠江岸线上。同时根据广州城区空间的多核心发展趋势,改造和建设一批零售主导型、服务休闲主导型、商务主导型的商业功能区。以商业功能区为平台,合理布局商业街和各种业态的零售、餐饮服务网点。构筑具备“商旅互动”的商业特征。促进商贸业和旅游业共同发展,反映广州古城、名城、商都的历史文化精髓。

构建广州零售业核心竞争力

强化资本运营 广州零售企业应通过强强联合、收购兼并、优化组合、与跨国公司合资合作等多种方式壮大实力,扩大规模,大力发展和完善连锁经营,改变商贸流通企业“小、散、乱、差”的状况,推进传统百货走连锁的道路或向连锁专业店、特色店转型。要培育连锁龙头企业,鼓励连锁企业通过以资本为纽带,建立母子公司体制的直营连锁网络,发展特许经管网络。鼓励具备条件的连锁经营企业通过兼并、联合等形式进行重组,实现低成本扩张和跨地区发展。在一段时期内,广州零售企业不可能和沃尔玛比大,但是可以做强,做出特色。只要管理得当,追求适度规模,发挥灵活性,广州零售企业可以发展得很好。

促进行业结构合理化 准确定位。根据消费者不同层次的需求认真搞好商品品种和档次定位,在经营中有所侧重,避免出现“大而全”的现象;树立自己的服务特色。零售企业的产品其实就是服务,如果提高服务质量改善服务态度,形成特色服务是零售企业能否立足于市场,站稳市场,提高市场份额的关键所在。

建立科学的企业营运系统 战略性竞争转变。从低层次的价格竞争、独家采购、不系统的间断性促销,向以营销技术(包括市场调查、连锁店开发、采购与供应链管理、库存与配送、店内布局与商品陈列、营业沟通与市场促销、运营信息管理等)品牌战略(包括品牌延伸、品牌特许连锁和开发自有品牌)为核心的战略性竞争转变。建立、健全三大网络(信息网络、电子商务网络、配送网络)。三大网络连结成高效的信息流、商流、物流体系,将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制胜不可或缺的一环。

提高人才聚集能力 在现代商战中,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因此,零售企业必须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建设学习型企业,在公司上下营造学习氛围,为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为公司今后的可持续发展积累雄厚的人力资源储备。“败不败在己,胜不胜在敌”。这个源于荀子的现代管理哲学的含义在于,与打击对手相比,企业更需要强调自身实力的积累,调动所有资源固本强身,让自己尽快强大起来。

参考文献:

第5篇

中国百货业高峰论坛是在国家商务部的大力支持下,由中国百货商业协会发起主办、全威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全程协办、北京锐迪流通经济研究所承办的年度性行业活动,它为国内外业内人士搭建了一个相识、展示、交流、互动的平台。2003年2月,第一届中国百货业高峰论坛在北京成功举行,在行业内外引起了普遍关注和良好反响。

本届论坛不仅广泛邀请近年来国内最引入瞩目的、具有代表性的百货企业到会介绍发展经验,还特别邀请英国塞夫迪斯、瑞典宜家、韩国乐天等欧洲和亚洲的著名零售企业参会,同时还邀请了欧莱雅、贝纳通、白领服饰等中外著名品牌的高层代表出席演讲。

百货业是流通领域中拉动消费增长的重要行业。自第一届中国百货业高峰论坛举办以来,中国百货行业继续稳步发展,2003年初春战胜了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业内企业在所有制改造重组、跨地区强强联合、多业态连锁经营上都取得了重大突破,发展势头强劲。

为了适应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探讨中国流通领域百货业的发展战略和策略,再次邀请国家政府官员、海内外业内的专家、学者、企业家,聚首论坛,共同探寻中国百货业明天的发展.全面提升中国百货业的综合竞争能力。

第6篇

关键词:传统零售;新型零售;对比分析

中图分类号: F713. 36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1-000-02

一、传统零售与网络零售的概述

1.传统零售模式的内涵

传统零售模式,主要表现为以实体店面为基础进行经营活动,是商品零售运营模式的一种形式。我国目前大多数企业都还是使用着传统零售模式,以集成式的实体店为主体进行销售,同时具备仓储、配送和售后服务等功能。在过去,由于商品流通不发达,传统零售模式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商品流通性能的逐渐增强,传统零售模式已不能够满足市场的需要,其核心竞争力也随之逐渐下降。此外,近年来一些国际大公司开始进入中国市场,并以其先进的管理方式、营销手段和强大的品牌影响力,迅速夺取市场份额,使我国传统零售模式面临着更大冲击。

2.网络零售模式的内涵

网络零售模式,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网络技术的不断革新而出现的一种新型商品零售运营模式,主要表现为以网络零售平台为主要途径,提供海量的商品选择并接收订单,实现在线交易,并通过快递业务将商品送至顾客手中。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购买能力的不断增强,消费热情也随之高涨,这就对商品的流通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这种情况下,网络零售平台应运而生,以其品种齐全的商品信息和快捷方便的购买方式,加上迅捷的快递服务,迅速得到市场认可,并逐渐成为购物主流方式。据2017年1月22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到去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31亿,手机网民达6.95亿,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4.667亿,占网民比例为63.8%。仅去年“双11”一天,淘宝和天猫的总交易额就高达1207亿元,再次刷新网购销售额单日最高纪录,让世人惊叹。

二、传统零售与网络零售的特点对比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零售模式已不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网络零售模式以其种类齐全和快捷方便的特点,逐渐占主导地位。传统零售模式之所以没有被网络零售模式完全取代,除了网络零售模式处在早期发展阶段以外,其自身还具有网络零售模式所不能替代的优势。我们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将两者的特点进行对比:

1.成本投入

传统零售模式的成本包括店面租金、仓库管理费、人员工资等,网络零售模式的成本虽然有人员工资和仓库管理费,但相对于传统零售来说,很多交易是顾客在网上自行完成,所需要的店员数量少,工资支出也相应减少。此外,网络零售与传统零售相比,店面费的减少是主要优势,相较于万达店铺一年高达几十万的租金,淘宝平台的注册则是免费的。可见,网络零售与传统零售相比,投入成本是极少的。

2.商品规模

传统零售模式由于店铺面积的限制,销售的商品不全面,主要陈列一些销量高的商品,以尽快地实现资金回流,使资金的利用率最大化。而网络零售由于没有店铺面积的限制,可以最大限度地扩展销售种类,无论销量如何,都可以放在网络店铺里进行销售,给顾客提供了相对穷尽的商品选择。顾客在实体店里未找到的商品,都可在网络店铺中进行购买。就规模而言,网络零售模式占有绝对的优势。

3.抵御风险能力

传统零售比网络零售投入的资本多,但商品结构的单一导致抵御风险的能力弱。传统零售面临着许多风险,其中最主要、破坏力最强的就是城市商业中心的转移,一方面是客源的持续减少,另一方面是由于前期的巨大投资导致其无法再进行新的投资,资金的灵活度不高;网络零售一方面是投入低,另一方面是可以根据消费者喜好随时调整销售商品的结构,始终抓住客户喜好,实现资金的合理灵活运用,抵御风险能力显然更强。

4.购物体验

传统零售的一大优势就是可以提供真实可触的购物体验,可以带给顾客直观强烈的购物乐趣,并且商品的质量可以亲手检验,质量更有保证,顾客还可以和商家进行面对面砍价,这些都是购物体验的重要内容。网络零售虽然商品种类繁多,但顾客并不了解商品的真实质量,只能通过图片和评论自行判断,当不同店铺使用同样的商品图片时,顾客就难以辨别商品的好坏。网络零售大多数是明码标价,不存在讨价还价这一过程,虽然有各种优惠券,但领取条件相对困难。长时间的网上购物,会给人们带来视力疲劳;过多的商品选择反而会让人因为选择困难而放弃购买。可见,传统零售拥有网络零售不可取代的购物体验优势。

5.售后服务保障

传统零售由于其面对面交易的特点,商品的质量可以在最大限度上进行检验,这是第一重保障;购买商品后想要退换时,顾客可以直接与卖家进行协商,这是第二重保障。网络零售由于其交易特性,顾客和商家无法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一旦商品出现质量问题,只能通过快递寄回给卖家,退货过程繁琐、处理周期长,并且大部分网络零售商都是小规模的个体商户,售后服务方面做得还不够完善,这也是网购存在的一大风险。

6.品牌信誉度

传统零售经过多年的实体经营,积累了良好的品牌信誉和稳定的客源,顾客对于采用传统零售模式的品牌,也形成了良好的信任感。传统零售大部分可以保证“一分钱一分货”,基本上做到物有所值,而网络零售由于还未积累良好的品牌信誉,对顾客的吸引力不够,难以形成稳定的客源。顾客在购买高价商品时往往会选择实体店,所以现在的网购还是以服装和食品等低廉商品为主。网络零售店经常会打出“一元秒杀”的噱头,虽然博取了不少顾客的眼球,但其背后的真假程度让人难以分辨,网络零售店良莠不齐的特点也是阻碍其更深入发展的一大难题。

三、对零售业的发展建议

从以上六个方面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出,传统零售与网络零售各有利弊。网络零售作为信息科技的产物,将会成为未来零售业的主流。因此,运用好网络平台,将传统零售与网络零售相结合所形成的协同零售模式,将是下一步零售模式的发展趋势。我们可以给出以下几条建议:

1.传统零售积极开展电子商务

现如今,网络应用已经涉及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衣食住行还是吃喝玩乐,网上支付、网上交易已成为人们消费的首选方式。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传统零售只有积极开展电子商务才能在未来的商业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歌莉娅,这家有着18年线下品牌积淀的传统女装企业,2008年开始进入电商,经过三年的蛰伏,其线上销售额在2011年达到7000万元,在2013年则达到3亿元。与未开展网络销售时相比,这样的爆发式增长无疑证明了电子商务强大的发展潜力和巨大的商业利益。电子商务由于无时间和地域限制的优势,可以24小时营业,实现最大程度的获利,并且有了前期积累的品牌效应和口碑作铺垫,传统零售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将比纯电商企业更具优势,能够更快地打入市场和被顾客所认可。传统零售开展电子商务,既是企业自身拓展业务的需求,又是整个传统零售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2.网络零售积极向线下拓展

网络零售,优点是合理的利用了网络自媒体这个平台,面对着最广大的客户,跟随了世界的潮流,缺点是品牌存在信誉问题。信誉对于一个品牌来说至关重要,它决定了你是否能够吸引客户并且留住客户,网络零售的品牌信誉问题,是整个行业发展的一大难题,这是由它的零售模式和交易途径所决定的。网络零售品牌要想发展,就必须要有线下实体店作支撑,将销量优势转变为品牌信誉优势。三只松鼠,这家成立于2012年的公司,是中国第一家定位于纯互联网食品品牌的企业,也是当前中国销售规模最大的食品电商企业。在去年的“双十一”期间,三只松鼠的总销售额达到了5.08亿元,连续五年在全网零食行业获得冠军。就是这样一家不愁销售的企业,在去年开了第一家线下实体店,这对整个网络零售业来说是一个里程碑式的跨越。有了实体店作支撑的三只松鼠,将一改往日“虚无缥缈”的网店形象,对于提升品牌信誉度和企业影响力有着重要作用。网络零售积极开展线下业务,将是未来零售业发展的一种趋势。企业在着重拓展实体店数量的同时,还要注意提供完善的体验服务和售后保障,做到上线下一个价,以网络零售为主要渠道,线下实体店提升品牌形象,以抵御结构单一性风险。

3.做好线上线下协同发展

线上与线下协同发展,即将传统零售与网络零售相结合,利用网络平台展示与销售商品,协同线下实体店提供真实的购物体验和完善的售后服务,从而实现商品资源共享、客户信息互通和售后服务互保等功能。苏宁在我国线上线下协同发展上走在了前列,线上线下同品同价是苏宁自己探索出来的一条在电商环境下传统零售业转型实现双线融合的新道路,苏宁易购上销售的商品和实体店有着同样的价格,并且在苏宁易购上拍下的商品,还可以到实体店现场取货,这无疑是一种大胆而革新的尝试。线上线下协同发展的好处在于将两种零售模式的优势进行互补,既有网络零售的方便快捷和广阔市场,又有传统零售的优质保障和品牌形象。实现线上线下协同发展,网络零售商要加强自身实体性基础建设,建立起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传统零售则要积极开展电子商务,建立起方便快捷的网络销售平台。这也将是未来零售业的主流模式。

4.加强品牌个性化建设

由于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国民素质的不断提升,人们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标新立异、彰显个性。过去追求的是有什么可穿,现在追求的则是穿什么不同,“撞衫” 、“撞鞋”在现在似乎成了一件尴尬而可怕的事情。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顾客对于商品的个性化需求越来越强烈,私人定制等个性化服务正蓬勃发展,并成为新的经济热点。人们印象中一直将私人定制定位比较高,看成是高档尊贵的代名词,任何东西只要打上私人定制的标签,身价就可以翻好几倍。在今后的零售业发展中,企业也应该积极拓展私人定制等个性化业务,不仅能增加企业收入,关键还能极大地提升品牌形象和自身影响力,提高在顾客心目中的品牌地位,这是企业成为龙头品牌的一个重要途径,对企业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四、结语

现如今,在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消费已经成为最有力的引擎。零售业作为消费最重要的载体,其发展态势越来越为人所重视。传统零售与网络零售在不同时期都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经济制度的继续深化,两种模式的单独存在已不能够适应经济高速发展的步伐。整合两种零售模式的特点,进行优势互补,并且积极开展私人定制等个性化服务建设,始终将顾客的需求和感受放在首位,是零售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在将来,线上线下协同发展的新零售模式将成为主流,对我国零售企业来说,机遇和挑战并存,如何能够在新的变革中逆流而上、脱颖而出,考验着每个企业的决策能力和战略眼光。

参考文献:

[1]何慧.网络零售业与传统零售业的比较分析[J].时代金融,2013(6):297-298.

[2]汪旭晖,张其林.多渠道零售商线上线下营销协同研究-以苏宁为例[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3(9):37-47.

[3]温宇.歌莉娅:一个传统服企的电商视野[J].成功营销,2014(7):16-17.

[4]宋娜.传统零售企业线上线下协同发展商业模式探究[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15.

第7篇

关键词:城市发展网络零售传统零售竞争关系

一、文献综述

城市发展对零售业的影响。城市发展状况对零售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影响消费需求和零售业结构。国外学者Fujita等(2000)指出,城市的发展会带来人口和经济活动的不断集中,并通过“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促进城市零售业的规模扩张,同时带来需求层次的提高。还有学者指出,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零售产业的发展空间会逐步扩大(杨庆,2016)。但是,总量扩大的同时,地区之间的差异变得十分明显,因此在特定的发展阶段环境中,可以得到与自身发展环境最相配的零售业态结构。零售业态的城市发展适应性。零售业态的发展受到外部环境的显著影响,但是影响每一种零售业态的因素存在差异,因此不同零售业态在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同的适应性。此外,零售业态的适应性,还取决于自身的经营特点和策略。当消费需求变化或竞争变化时往往也会带来零售业态的发展和变革。零售业态的发展演变往往与一个地区的经济水平相一致(鲍观明和叶永彪,2006),只有与环境条件相适应的零售业态才能很好地生存与发展(李飞和汪旭晖,2006)。因此,零售业态适应性是指一种零售业态与其运行的环境相匹配的状态。网络零售与传统零售的关系。学者们对网络零售与传统零售关系的看法也不尽一致。有学者认为网络零售给传统零售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与替代,并从多个方面指出传统零售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还有学者认为网络零售的发展对传统零售来说既是威胁又是机会,表现在二者可以相互促进。因此网络零售不会完全代替实体零售,短期看网络零售冲击着实体市场,长远看网络零售会逐渐进入到成熟的发展阶段,与传统零售互相补充。二者的形态发展会依次经历市场探索、双渠道共生、双渠道协同,并最终向更高层次协同的方向发展演进(王国顺,何芳菲,2013)。前人研究总结。虽然前人在这方面已经展开了丰富的研究,但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在研究内容上,当前的研究并未将三者有效地结合来分析在不同的城市化发展阶段网络零售与传统零售的具体关系。在研究方法上,当前基于市场数据的实证分析相对较少。因此,本文的研究针对网络零售与传统零售的关系问题,通过构建整体理论模型,并通过现实数据对各种零售业态适应性,以及网络零售与传统零售的具体关系进行实证分析。

二、模型及假设

(一)城市发展对零售业态的影响

城市化率是城市化的度量指标。城市化最重要的体现就是人口的城市化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这包括城镇人口数量的增加和居民生活方式的转变。人口数量的增加必然带来消费需求的扩大,生活方式的转变使得居民对商品和购物环境的需求发生了变化。零售业态的发展与这些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就为零售业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刘文纲、郭立海,2013)。很多学者研究表明,城市规模的扩大对流通产业的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通常来讲零售业的发展与人口及收入分布密切相关。市场规模的差异还表现在信息基础设施、人口素质、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对外开放程度等方面(张琼,2016)。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会形成大量的人口集聚,这为零售业的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的保障。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零售业态发展的重要保障,基础设施包括公路里程、人均城市道路面积、货运量等诸多方面。因此,基础设施能够覆盖的送货范围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零售企业的区位布局。此外,人均城市道路面积对零售业态适应性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杨程佳,2015),这些条件的发展完善可以大大促进商品的配送、信息沟通和管理效率的提升。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H1:城市化率对传统零售业发展具有显著影响;H2:城市市场规模对传统零售业发展具有显著影响;H3:城市基础设施对传统零售业发展具有显著影响。

(二)网络零售与传统零售的竞争关系

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不同的城市发展水平下,网络零售与传统零售的竞争关系也不尽相同。在城市发展水平较低时,网络零售和传统零售共同分享城市发展所带来的零售增长红利,利用自身的优势,在相互区别的目标市场上逐步增长,二者之间更多地表现为互补关系;而在城市化水平较高时,城市零售市场整体相对饱和,各种业态充分发展,同质化竞争严重,各业态的消费群体互相重叠,网络零售和传统零售更多地表现为竞争关系(聂林海,2014)。网络零售与实体零售的竞争关系会受到城市发展水平的显著调节作用,因此,本文提出假设:H4:城市网络零售的发展对传统零售的发展具有显著影响;H5:城市化率对网络零售与传统零售的竞争关系具有显著调节作用;H6:城市市场规模对网络零售与传统零售的竞争关系具有显著调节作用;H7:城市基础设施对网络零售与传统零售的竞争关系具有显著调节作用。

三、实证分析

本文利用面板模型,以我国具有代表性的8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分析各城市网络零售对传统零售的影响作用。

(一)变量选择和数据来源

本文对城市化率方面的变量研究采用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市场规模方面的变量选取了人口密度、GDP、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指标;基础设施方面的变量选取了城市道路面积、公路里程、货运量等指标进行测量。本文选取的面板数据包括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南京、厦门、武汉、广州8个城市2009到2015年7年间的数据。研究所选取的数据均主要来自各地区的城市统计年鉴、统计局官网。

(二)信度效度检验

本文数据对自变量做因子得分,因变量取对数形式以消除数据异方差性可能对结果带来的不利影响。本文对于城市市场规模和基础设施都是通过多个指标进行测量,本文对各个指标进行了探索性因子分析和信效度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本文的α系数均大于0.6,说明数据具有较好的信度,符合内部一致性的信度要求。

(三)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

本文首先对各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来验证数据的平稳性,结果如表2所示。由表2可以看出,变量是平稳的。具体来看,LLC检验认为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均不存在面板单位根;PPFC检验认为在5%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认为变量序列不存在单位根,ADF检验在10%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因此,不同的面板单位根检验可以得到基本一致的结论。为避免直接使用最小二乘法带来的伪回归问题,进一步进行面板数据的协整检验,如表3所示。由表3可见,对于百货商店、超级市场、专卖店、便利店的残差ADF检验中P值均小于0.05,拒绝“不存在协整关系的”原假设,因此其与城市化率、市场规模、基础设施、网络零售存在长期协整关系。

(四)模型选择

由F检验可得,在自变量影响的假设下,百货商店由于F1小于5%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因此接受百货商店建立变截距模型的假设;同理可得超级市场、专卖店、便利店均应该建立变截距模型。不论是变截距还是变参数模型,根据对个体影响处理方式的不同又可以分为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这里用Hausman统计来检验二者的差异和模型的合理性,如表4所示。由表4可得,所有结果均拒绝了随机效应模型的假设,从而应该建立个体固定效应模型。

(五)实证检验

由以上检验可以得出,各业态都应该单独建立模型,具体如表5所示。从拟合效果来看,百货商店模型调整后的R2为0.98,拟合效果较好。由结果可得,百货商店的发展受到市场规模的直接影响;网络零售虽然不直接影响百货商店的发展,但是会显著调节城市化率与市场规模对百货商店的促进作用。城市化率的提高和市场规模的扩大会对百货店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网络零售的发展会弱化这一关系。超级市场方面,模型调整后的R2为0.99,效果较好。由结果可得,超级市场的发展受到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化率的直接影响;网络零售并不直接影响超级市场的发展,但是会调节基础设施和超级市场的关系。专卖店方面,模型调整后的R2为0.93,效果较好。由结果可得,专卖店的发展受到地区市场规模的直接影响。网络零售不仅与专卖店的发展具有直接的竞争关系,而且还会反向调节市场规模、基础设施对于专卖店的促进作用。便利店方面,模型调整后的R2均为0.92,效果较好。由结果可得,城市便利店的发展受到市场规模和基础设施的直接影响。基础设施对于便利店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市场规模对便利店的发展起到明显的抑制作用。网络零售对于城市便利店的发展不存在直接的影响,但是网络零售通过调节市场规模和基础设施对便利店发展的作用,从而间接影响便利店的发展。

四、结论与启示

(一)研究结论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第一,实体零售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同的业态适应性,其中百货商店的发展最依赖于市场规模的大小;超级市场的发展需要城市化率、基础设施的共同作用;专卖店的发展依赖于市场规模的大小;而便利店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市场规模的大小和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第二,网络零售对于传统零售业的发展,并非简单的直接冲击,而是对于不同的业态存在不同的影响作用。网络零售的兴起,直接冲击了专卖店的发展,但是对于百货商店、超级市场和便利店的发展不存在直接的影响作用。第三,网络零售与传统零售的竞争关系还会受到城市发展水平的调节作用。其中,网络零售与百货商店的竞争关系受到城市化率和市场规模的调节作用;网络零售与超级市场的竞争关系受到基础设施的调节作用;同理,网络零售与专卖店、便利店的竞争关系受到的市场规模和基础设施的调节作用。这其中,网络零售对于专卖店发展的冲击作用最为显著。第四,在城市化发展初期,网络零售和传统零售业的竞争关系并不显著。究其原因,城市化发展初期,传统零售业态发展并不完善,城市的市场空间足以满足传统零售和网络零售的共同成长;但是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市场逐渐趋于饱和,网络零售将会与传统零售争夺市场资源,从而依据自身先天的优势对传统零售带来巨大的冲击,城市化水平越高,这种冲击作用越明显。

(二)管理启示

根据以上结论,可以得到如下一些启示:第一,传统零售业态的发展都有其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因此要想取得传统零售的持续健康发展,就要积极营造适宜各传统零售业态发展的条件。第二,网络零售与传统零售不是简单的直接竞争关系,而是对于不同的业态存在着不同的影响作用。因此,不能简单地把网络零售当做传统零售的竞争对象,二者应该选择各自合适的目标市场,确立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第三,虽然在一定的城市化水平之下,网络零售与传统零售存在竞争关系,但是两种业态都有各自的发展空间。因此,政府应该进行合理规划,促进网络零售与传统零售的共同发展;各零售企业应该依据自身实际,依据各自优势打造核心竞争力。具体来讲,传统零售应该逐渐回归零售的本质,即注重商品、服务与顾客体验;而网络零售应该在节约消费者时间、购物便利性、个性化等方面多适应不断变化的消费需求。第四.国家有关部门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应该关注不同业态的主要影响因素,同时兼顾不同发展阶段下城市之间的差异性,根据零售业态发展现状以及各业态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规划与建设。对于市场饱和的区域,增加商业设施应该采取谨慎的态度;对于零售业发展不足的区域,通过政策引导与基础建设,创造适宜的发展条件。

五、研究不足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由于研究条件和时间的限制,本文的内容还存在以下不足:由于数据资源方面的限制,本文研究的样本只涉及到8个城市7年的数据,因此样本代表性还有待进一步验证;本文所选择的自变量影响因子可能会忽略掉其它一些影响因素,这都有待以后的进一步研究。在未来的研究过程中,可以考虑扩大样本的覆盖范围,结合时代背景,从而全面分析零售业态发展的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2.杨庆.论新型城镇化进程对我国零售业发展的影响[J].商业经济研究,2016(17)

3.鲍观明,叶永彪.零售业态演变规律的综合模型构建[J].财贸经济,2006(4)

4.李飞,汪旭晖.零售企业竞争优势形成机理的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6(6)

5.王国顺,何芳菲.实体零售与网络零售的协同形态及演进[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

6.刘文纲,郭立海.传统零售商实体零售和网络零售业务协同发展模式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

7.张琼.移动互联网+视域下零售业态演变路径及对策[J].中国流通经济,2016(2)

第8篇

关键词:商品流通业 零售业态 商品供应链

一个国家的商品流通业对国家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反之商品流通业的发展又伴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而不断趋于成熟。在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其商品流通业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商品流通的技术水平也随着国家经济质量的提高在不断提高。这一点从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商品流通业发展史可以得到印证。

美国商品流通业发展概况

美国的商品流通业在世界上是比较发达的,其零售商的数目几乎占全球前200名零售商的一半,最大的零售商沃尔玛近些年来一直在全球500强企业中名列前茅。美国的商品流通业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19世纪80年代的美国只有38个洲,人口大概为5600万,有65%的人生活在农村。由于交通尚不发达,人们相互之间信息闭塞,流通业的发展处在比较低级的阶段。在当时每桶面粉的批发价为3.74美元,而在农村的杂货店却卖到了7美元的现实条件下,批发商是商品供应链上巨额利润的获得者。在这种情况下,邮购业务得到了大力发展。邮购商通过大规模采购,借助铁路和邮政运输,免费为农村送货和邮寄包裹,为农民提供廉价商品和优质服务,这种邮购销售方式赢得了大多数农民的喜爱。在这一时期,商品流通渠道主要还是由制造商主导。

到了20世纪初,由于汽车的普及和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缩短了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消费者有了更大范围的选择。同时实行大规模生产的制造商已经在美国经济中出现,美国的城市开始发展,许多农民放弃了农场而加入到城市的工厂当中,城市化进程加快,消费者的消费水平提高。从1900年到1920年,短短20年时间城市人口就远远超过了农村人口。城市的居民习惯是在城市商店里购物,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购物习惯的改变,零售商店得到大力发展。20世纪 20年代和30年代,连锁零售店得到迅猛的扩张。上世纪40年代,美国的零售业开始外扩,走上了国际化的发展道路。由于连锁经营业态的出现和发展,这一时期的商品流通渠道中层级减少,制造商对零售商的依赖开始增强。

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社会又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许多市民不堪城市的嘈杂、空气污染、交通堵塞之忧,纷纷从市区迁居到市郊。伴随着这一生活习惯的变化,人们的购物方式也在改变。过去,人们逛街往往喜欢去市中心,但随着高速公路网络的发展和完善,以及郊区购物中心的兴起,市中心已不再是消费者的首选。于是郊区的大型购物中心、折扣店、会员店等零售业态得到了充分发展。在这一时期,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零售业发生了一系列的变革,零售业呈现出不断集中的趋势,新的零售业态不断涌现。

日本商品流通业的发展

日本的商品流通业对日本的经济有着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具体表现在产业结构、国民收入、消费方式、人口及就业状况等方面。伴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日本的商品流通业大概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一)第一阶段:二战前

这一时期日本的经济情况是重工业比较发达。重工业的产值平均能占到全国工业总产值的57%,工业水平居当时资本主义国家的第5位。但这一时期的日本商品流通业并不发达,由于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居住地比较分散,所以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有多层级的批发商,从而形成了日本零售企业规模小、分散、零细、过剩的特点,整个商品流通系统的效率低下。这一阶段具有代表性的零售业态为刚刚出现的百货商店。

(二)第二阶段:二战结束至20世纪50年代末

这一时期为日本经济的战后重建阶段。战争对日本经济造成重创,使日本经济面临全面崩溃的危险。但日本政府能够审时度势,依据不同经济发展阶段有针对性地提出该阶段经济发展的重点。比如,战后初期,针对经济的全面衰落,日本政府首先从解决人民的生计问题入手,重点发展农业和轻工业,以缓和粮食和生活必需品的窘迫状态。生计问题解决后,日本政府又开始重点扶持基础工业和运输业的发展,从而使整个工业国民经济得到恢复。正是这种阶段性的经济发展策略和有步骤、有计划、循序渐进的经济发展方式,让日本在战后短短几十年内由一个经济几乎全面崩溃的国家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在经济重建期,由于物质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基本的生活需要,因此在这一阶段人们的需求基本同质,大多是一些生活必需品的需求。百货店这种零售业态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无论是其规模还是其竞争能力都得到加强。但整个商品流通系统基本呈现出比较散乱的局面。

(三)第三阶段:20世纪60年代初至70年代初

这一时期日本经济发展速度相当惊人,新技术大量引进,物质生产极大丰富。就是在这一时期,日本经济上升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

由于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基本生活必需品已得到极大满足,转而开始追求一些奢侈品的消费,追求精神层面生活水平的提高。比如对黑白电视机的旺盛需求,就反映出那一时期大规模的消费市场已开始出现。针对这种情况,最先做出反应的是制造厂商。为适应大规模消费市场的出现,制造商开发并导入新的生产技术,引入新的生产设备,大批量进行新产品的生产。反过来,为使产品实现更大规模的销售,制造商又通过搞各种营销活动,加强与消费者的沟通,不断开拓产品的销售市场,形成更大规模的消费。

在这一时期,商品流通系统主要由制造企业主导支配。超市、大型家电专卖店等零售业态也开始出现。

(四)第四阶段:20世纪70年代初至今

这一时期日本经济发展已经成熟,高速经济发展时期潜藏的隐患开始出现,再加上世界经济的影响,日本经济开始出现波动,但日本仍然具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实力。

在这一时期,由于经济的发达和消费者收入的提高,人们消费品的选择范围及选择的地理区域扩大,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渐趋成熟,消费者的需求也呈现出差异化。人们更多地是追求自我选择和有个性的消费,不再盲目跟随潮流。针对这样一种消费特点,专业大量贩卖店的零售业态开始出现,该业态主要是集中于特定商品领域进行销售,为消费者提供丰富的可供多样选择的商品型号。另外,就是便利店的出现,便利店主要是针对特定区域的消费者开设,为其家居生活提供便利。此外,由于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差异化,制造商需要更加贴近市场,及时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准确把握消费动态,不断进行产品创新,慢慢呈现出一种生产、销售一体化的趋势。而消费者也逐渐成为流通领域变革的主导者。

国际商品流通业发展趋势

通过对资料研究发现,国际商品流通业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以下特点:

通过对近几年全球商品流通市场中销售额的分析可以发现,整个商品流通市场的集中度已经比较高,并且处于不断集中化的过程中。比如,1998年全球前10名零售商的零售额占到全球总零售额的23%,1999年则上升到26%,2000年则又上升到28%,从中不难看出商品流通市场不断集中的趋势。

资料研究还显示:随着人均GDP的增长,商品零售业态出现快速集中的趋势。比如英国,当其人均GDP从1992年的12500美元上升到1997年的14000美元时,其每千人拥有的零售网点数也从1992年的6个下降到1997年的4个。

零售商逐渐成为商品流通链条上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商品流通链即商品供应链的主要职能从制造商和批发商向零售商不断转移,零售商成为供应链的主导者。同时,零售商通过改变交易方式使商品供应链效率不断提高,获得了供应链中的核心领导地位。

零售商与制造商直接交易越来越多,经销商地位逐渐衰落,零售商成为缩短商品供应链的决定力量。目前,零售商与供应商的直接交易差不多占到商品供应链结构的50%。大部分国际连锁零售企业已从产品间接进口逐步过渡到产品产地的直接进口。减少了中间流转环节,降低了运营成本,确保了在市场上的价格优势。

商品流通中的零售业态与交易范围不断发生着变化。二战前,零售业态主要是传统百货,以单店经营为主,经营区域小,商品的采购也多集中在本地。二战后至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零售商开始研究消费者,采购的区域也不断扩大,可供选择的供应商数目不断增加,因此零售商的议价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今,大型的零售商开始向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实现了全球范围内的商品采购。采购范围的扩大,不但更好地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提高了消费者的生活品质,而且优化了产销体系,使得规模生产和优势成本生产成为可能,大大降低了整个商品供应链系统的成本,提高了商品的流通效率。

商品流通中的零售环节向深度专业化和专业集成化的方向发展。零售业态的发展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但每一阶段业态的发展无不适应于所处阶段的社会经济情况及消费者的需求而发展的。零售业态的发展经历了简单综合化的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业态为百货商店。然后是专业化和细分化的阶段,这一阶段出现了连锁经营店、折扣店、便利店、大卖场、迷你店、“品类杀手”等业态。由于“品类杀手”业态的发展以及购物中心的出现,零售业态的发展呈现出专业化和专业集成化的特点。

我国商品流通业在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

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商品流通市场成为增长最快的市场,连续十多年保持了10%以上的增长速度。截至2000年,我国的商品流通市场的销售额在世界已排到第四位,仅次于美、日、德。而且我国商品流通的业态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由传统百货为主的单一业态发展到百货商店、连锁店、折扣店、便利店、大卖场等多种业态,尤其是连锁超市更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虽然我国的商品流通市场实现了快速发展,但与已经发展了近200年的国外商品流通市场相比尚处于低级阶段。

我国的零售企业大多规模小,前几名零售商的零售额占整个零售市场份额的不足20%,在这一点上是很难与国外的大型零售商相比的。虽然,我国有着巨大的消费市场,但由于缺乏成熟的商品流通市场,所以规模消费并没有真正形成,商品流通系统的主导权依然是掌握在制造商的手中。再有,我国的零售企业普遍存在高负债率和低利润率并存的情况。我国零售企业的负债率一般都在70%以上,而平均净利润率却不到2%,这是因为我国零售业的管理技术和硬件设备相对落后造成的。应当说,我国零售企业的盈利大都是靠供应商的进场费、广告费、促销费、节庆费在支撑。由于零售企业处于商品物流的中枢地位,对供应商有一定的优势,但靠“榨取”供应商来获取利润,长此以往势必会对我国的制造业造成较大的伤害。

2004年12月11日,我国的零售业正式对外开放,国外的零售商已大批量地在我国展开业务。郎咸平在其一份报告中曾指出,国外的零售商一方面会利用其规模优势和全球化采购平台降低商品成本;另一方面会利用其成熟市场的盈利支持新兴业务区域的战略性亏损,从而与我国的零售商展开竞争。面对国外零售商的严峻挑战,根据国际商品流通市场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我国的商品流通商应做好以下几点:

进行以目标客户为导向的业态优化和服务创新。我国的零售商应从我国的实际国情出发,循着国际零售业的发展趋势,发展符合当前消费者需要的业务模式,在此基础上加大服务创新的力度,制造品牌溢价效应。

以专业化经营的态度,专注于建立满足目标客户核心价值的核心竞争力,实现战略与经营的差异化。我国的零售商在从我国实际出发的基础上,要认真学习吸收外国零售商的先进管理技术,围绕自身目标客户的核心价值,专注于一点深钻下去,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从而避免同质化经营和恶性竞争。

建立易操作的标准和准则,使快速复制与扩张成为可能。我国的零售商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规模经营是必不可少的,因为规模经营可以降低运营成本。而要实现规模经营,连锁复制是有效的方法。这就需要有复制的标准,按照标准复制来提高复制效率,最终达到规模扩张的目的。

提升零售技术水平,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运营效率。本文已提到相对于国外零售商来说,我国零售商的管理技术还比较落后,而国际商品流通业的发展特点又说明零售技术是零售商获得竞争优势的必要条件。因此,我国的零售商需要在提高零售技术方面多下功夫,这样才能提高与外国零售商的竞争能力。

面对国外具有先进管理水平和经验的商品零售商,我国要沉着应对。一方面发挥本土化的优势,寻找差异化竞争途径;另一方面要不断学习先进的技术,在竞争中快速成长。

参考文献:

1.曾坤生.美国零售商业营销管理的特点.中国流通经济,20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