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防灾减灾及防护工程

防灾减灾及防护工程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9-19 16:20:2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防灾减灾及防护工程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防灾减灾及防护工程

第1篇

关键词 马路滩林业总场;三北防护林建设;成效;做法

中图分类号 S72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5-0216-01

马路滩林业总场成立于2001年10月,地处河西走廊东端,下辖土门、马路滩、大靖、海子滩4个分场,4个分场分布在生态区位十分脆弱的腾格里沙漠前沿,主要承担着防沙治沙,保护沙漠前沿农田村庄的公益性工作。现有职工227名,其中专业技术人员66名(高级职称7名、中级职称26名、初级职称33名),林场总经营面积7.95万hm2。

1 建设成效

总场自2002年实施三北工程建设,20年累计完成防风固沙造林2 825.76 hm2,农田防护林60.33 hm2,封沙育林(草)7 826.67 hm2,实施了沙漠沿线渠、路、林、田相配套的农田防护林建设,构筑了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森林覆盖率由1.3%提高到9.26%,沙漠前沿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三北工程在防风固沙、保护农田、涵养水源、调节气候、促进经济发展、改善人居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1.1 生态效益

三北工程实施以来,马路滩林业总场始终按照“南护水源、北治风沙、中建绿洲”的指导思想,在树种选择、造林部位、造林方式、密度配置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推动乡村造林提供了技术支撑,形成了因地制宜、因害设防、适地适树、乔灌草结合、封管造并举、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配套的完整的治沙规范技术[1]。建立的防护林体系对沙区、平原区治理成效显著,并拓宽了人们的生存空间,改善了农田小气候。使地处沙漠前沿的马路滩、白板滩、双槽沙、红柳湾、三板滩等风沙口得到了有效治理,为“五滩”开发和黄灌区开发建设建立了生态屏障,有效保护了农田面积逾1.33万hm2,为全县的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1.2 经济效益

工程建设中,总场采用以经济促进林业生态建设的思想,通过优化产业结构,逐步由单纯的生态型林业向生态经济型林业过渡[2],形成了名优新特林果基地及林木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工程、经济林基地及葡萄产业化经营、沙漠生态旅游等产业化建设平台,有力地推动了林业产业化建设进程。

1.2.1 马路滩林果良种基地建设。总场下辖的马路滩林场,1991年被省林业厅、省三北局列为沙区林果良种引进、试验、示范、推广试验场,共定植以美国蛇果系和日本富士系为主的脱毒、矮化短枝型新品种266.67 hm2,建立良种繁育圃20 hm2,引进国内外经济林新品68个。开发区全部采用以色列高新滴灌工程,不仅为古浪县发展名、优、新、特经济林提供了丰富的品种资源,而且也为沙区振兴经济,发展“多采光,少用水,新技术,高效益”的沙漠产业,起到了示范和带动作用。

1.2.2 经济林基地及葡萄产业化经营。林场在保护沙区原有植被和维持沙区自然景观的前提下,利用已开发的土地和沙漠丘间低地定植酿造葡萄达333.33 hm2,130万株以上,对古浪县沙漠产业开发和葡萄产业化发展起到了推动和示范作用。

1.2.3 建成马路滩沙漠生态旅游区。在突出绿色与文明,和谐与生态的前提下,依据马路滩独特的大漠原始自然景观,防沙治沙成果和高效农业种植为基本框架,建立了马路滩沙漠生态旅游区,形成以农业观光、治沙成果展示、原生态沙漠自然风光三大景区,确定了以生态休闲地带、生态文化地带、治沙成果展示地带、沙漠动感地带和绿色行动地带为骨架沙漠生态旅游。旅游区被确定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和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年接待游客达6万人次以上,成为古浪旅游业对外开放的窗口。

1.3 社会效益

自三北工程实施以来,紧紧围绕“以营林为基础,大力造林,强化管护”的方针,以“绿起来,活起来,富起来”为主攻方向,实现“增资源,增活力,增效益”为目标,成功启动了“腾格里沙漠绿色行动”,发起了在“沙漠栽棵树”的活动,倡议各单位和领导干部参与绿色行动,共同建设绿色家园。通过营林造林,改善了古浪县的生态环境,美化了人居环境,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好评[3]。

2 主要做法

2.1 突出生态效益,创新治理模式

面对严酷的自然环境,林场坚持以生态效益为主的原则,实施“乔灌草结合、封管造并举、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配套”的治理措施,坚持不懈地实行沙漠生态综合治理。培育了特色产业,激发了沙漠产业发展的活力,形成特色鲜明、内涵丰富、效益突出的马路滩治沙模式。

2.2 实施项目拉动,扩大生态治理

林场先后实施了以色列节水滴灌工程、林木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日元贷款风沙治理项目以及生态公益林等项目。通过项目的拉动,基础设施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治理效果明显提高,对加快生态建设步伐,扩大沙漠治理范围,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3 依靠科技,提高防沙治沙的综合效益

林场不断引进推广新技术、新材料和新成果,使林业科技始终贯穿防风治沙的全过程[4]。研究探索了大苗深栽、泥浆磷肥沾根、地膜包根、落水栽植、一株树一把草等旱作造林技术。在农田防护林建设上,按照大区域、小方格的方式,选择定植抗病虫害能力强、耐瘠薄、耐寒耐旱的刺槐、樟子松、红柳等树种并配套节水灌溉等措施,种植高效蔬菜、中药材,建立沙漠生态经济圈模式,使造林成活率和生长量得到提高,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3 参考文献

[1] 于丽政,李卫忠,何婧娜.宁夏三北防护林建设成效与问题研究[J].西北林学院,2008(4):228-232.

[2] 李育材.三北防护林建设:成就、经验、问题及对策[J].林业经济,2001(5):3-7,12.

第2篇

关键词:防灾与减灾;土木工程;教学改革

0引言

近年来,灾害事件频繁发生,不但造成巨额的社会经济损失,而且造成惨痛的人员伤亡事故。上至国家层面,下至村镇个人,这一切无不深深触动着每个人的心。高校担负着传承文明的责任和义务,是培养防灾减灾综合素质强硬的人才的理想场所。而土木工程是防灾减灾应用最直接最广泛的学科和行业,该专业大学生防灾减灾知识体系的储备和防灾减灾意识的培养直接影响其在未来工作中的思想和行为。在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中开设防灾减灾课程具有其它专业和学科都不具备的主动性、必要性和不可代替性。因此,在学校提出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目标之际,为了更好的服务社会和地方,满足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实践性、应用性极强的防灾减灾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本文积极主动思考和探索防灾减灾课程教学改革问题,力求今后能抛砖引玉。

1课程开设概况

《土木工程防灾与减灾》是我校土木工程本科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是基于土木工程地质灾害、地震灾害、风灾害、洪水灾害、火灾害和爆炸灾害等基本知识之上,研究与人类工程活动有关灾害的防灾与减灾的一门学科。为了能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课程内容,《土木工程防灾与减灾》课程通常在《工程地质》、《建筑结构抗震》、《桥梁结构抗风与抗震》等课程之后开设。课程的开设目的在于通过深入浅出的教学让学生系统了解各类灾害的类型、特点、对人类社会的危害及灾害的发生发展规律,熟悉工程上防灾减灾对策与措施,培养学生初步识别、分析及解决灾害的能力,使之能与工作中遇见的常见问题紧密结合,以保证工程建筑物的安全、经济和稳定。

2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2014年起,我院针对土木工程本科专业开设了《土木工程防灾与减灾》课程。实施三年来,对学生防灾减灾知识的积累和意识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在教学过程中仍存在如下主要问题:

2.1课时安排较少,但内容多,信息量大

该课程共安排16个学时,1个学分,考核方式为考试。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与土木工程相关的六大类常见灾害(地质灾害、地震灾害、风灾害、洪水灾害、火灾害、爆炸灾害)以及相应的防灾减灾工程措施,另外包括灾害风险分析与应急管理。每一种灾害都有大量的信息和案例可供分析,在如此有限的课时内涵盖常见地震、火灾、爆炸、风灾、地质灾害和洪涝灾害等,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只能选择与本专业以及未来任务相关的几种灾害重点分析介绍。这样在内容安排上就容易出现厚此薄彼,有所偏倚。

2.2授课浮于单纯的内容和形式,应用深度讲授不足

多数教师的授课内容较为丰富,也加入一些案例分析,但是案例分析和讲述紧紧局限于事件的发生时间、地点、发生的原因、造成的损失和伤亡等客观事实方面,对于相关的土木工程结构设计防灾减灾方面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分析讲解较少,且相同情况下的防治措施和建议论述不充分。这种情况下,会使学生对于灾害的基本认识具备了,但是对于防治灾害的具体措施掌握上还远远不足。另外,好多授课老师的讲授案例内容老旧,仍然是几十年前发生的一些灾害事件,这些事件中的土木工程结构在当前形势下可能早就被淘汰使用了,也可能早已更新换代好几次了。这种情况就脱离了现代土木工程的实际施工实例,即使讲授清楚了,也不具有广泛和较好的现代应用意义。

2.3实践教学开展少,实践平台尚未搭建好

由于该课程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强,平时仅依靠课堂教学远远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目标,还需要通过实践教学才能深刻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强化防灾减灾的意识。但由于课程总课时较少,实践课时难以有效安排,实践环节中的安全问题以及时间和地点的安排协调困难,导致实践平台尚未有效搭建,实践教学没有有效开展起来。

3教学改革措施初探

结合本校土木工程专业防灾减灾开课实情和教学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本文从以下方面初步探索改革的措施,希望今后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1以应用为导向,优化教学内容,增加课时安排

《土木工程防灾与减灾》是为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重要课程,该课程主要介绍土木工程领域常遇到的灾害的种类、成灾机理、防治措施及减灾技术。要培养土木工程专业的高级工程人才,掌握相关的防灾减灾知识在具体开展工作时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课时安排上可以适当增加学时。课程面临课时安排少的实际问题时,教课教师应以实际应用为导向,将课程的重点内容突出,并与特定的应用场景相联系,设想未来工作岗位最可能遇到的应用问题,学与用相互结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3.2关注本领域前沿,滚动更新授课内容,深挖致灾原因和防治措施

防灾减灾学科的交叉性强,常常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和多门课程,这就使得该课程的教材更新速度跟不上研究内容的更新速度。再加上土木工程领域新技术、新材料的研发,许多原本可能致灾的因素得以减弱或克服。因此,一些老旧的内容和案例在现在的土木工程中并不适用了。这就需要授课教师及时关注本领域的前沿,尤其是相关的时事事件和专业领域期刊的最新研究成果,及时滚动更新课堂的教学内容,深挖事件的灾害类型、特点、致灾原因以及防治措施,使学生第一时间接触最新的应用领域实例和防灾减灾新举措。

3.3搭建合作示范性实践平台,强化工程实践能力

实践教学是工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也是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必须增加防灾减灾的实践教学环节。但是学校现实教学中存在“案例来源”与“真实土木工程环境”相脱离的矛盾,为解决这一客观问题,学院应主动与一些防灾减灾单位(如地震局台站、火灾大队、地质灾害研究所、重大灾害防治区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和联合培养学生的模式,尝试建立校内、校外两类教学示范实践平台。例如:校内平台方面,学院可以与火警中心合作建立校内实验大楼火灾与防火防灾师范基地,不仅从土木建筑结构选址、防火等级设计、防火设备设计等方面实地演示讲解火灾的防治措施;还可以定期组织各个班级的学生参加防火演练,使学生充分利用校内实践平台,真实参与防火工程实践,零距离与土木工程防火设计结构接触,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强化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

4结语

防灾减灾通过综合应用工程学科的理论与技术,提高土木工程结构、土木工程系统抵御人为及自然灾害的能力,研究和防治与人类工程活动有关的工程灾害,是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必须具备的知识体系和基础能力,进行教学改革对培养高水平的应用型土木工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谭清华,孔位学,张硕云.军事土木工程专业防灾减灾概论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高教学刊,2015(22):67-69.

[2]申永江,李耀庄,冷伍明.土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实验班《防灾减灾概论》教学改革初探[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2):80-81.

[3]陈海霞,陈陵康,等.浅析防灾减灾与防护工程专业教学改革[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27(15):94-96.

[4]许福友,陈红梅,等.土木工程专业大学生工程防灾减灾意识强化[J].科技创新导报,2009(14):222-224.

[5]周振海,秦琴.基于产学研合作的防灾减灾特色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13,15(sup):25-29.

第3篇

【关键词】 建筑设计; 防灾防护; 一体化设计; 要点分析

一、前言

在我国的大多数地区,遭遇极端自然灾害的概率在逐年上升,如何提高城市建筑的防灾防护能力,提高城市规划的有效性和整体性,不但要从城市规划的实际做起,还要结合城市规划的具体案例,积极采取防灾防护措施,实现城市规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我们要积极引入防灾防护一体化理念,应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出发,在城市规划的具体过程中,积极优化城市规划方法,将防灾防护一体化设计贯彻到位,使城市规划设计取得积极效果,满足城市防灾防护的实际需要。

二、现阶段防灾和防护的基本概念以及一体化概念

防灾防护的主要包括生命线系统防灾措施、生产(科研、教学)系统防灾措施、防止地震直接灾害措施、防止地震次生灾害措施、防止地震人为灾害措施、避震疏散、震前应急准备、震时自救互救和震后抢险救灾等方面的内容。

抗震防灾规划主要分为以下层次:区域综合防御体系;城市抗震防灾规划:单位抗震防灾规划;单位抗震防灾对策;人流集中场所及特殊行业的抗震防灾应急预案。

一体化的概念:城市抗震防灾规划包括地震危险性分析、场地区划、建筑工程震害预测及防灾对策四部分以及震后恢复重建、规划的实施与管理等。前三者是基础性工作,是编制规划和对策的依据,抗震防灾规划的重点是防灾对策。

三、现阶段防灾防护一体化存在的问题

1、认识片面

虽然防灾防护一体化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是在实际实行过程中,相当一部分人对防灾防护一体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并且存在认识片面的问题,导致了防灾防护一体化工作的效果没有得到全面发挥。

2、法规滞后

目前来看,在防灾防护一体化实行中,法规滞后导致了防灾防护一体化未得到有效执行,使防灾防护一体化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3、体制脱节

在当前防灾防护领域,在防灾防护一体化的贯彻执行过程中,缺乏完善的体制保障是主要问题。所以,体制脱节问题如果不得到切实解决,将会危害防灾防护一体化的实行。

四、防灾防护一体化要点分析

1、防灾防护一体化设计要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在防灾防护一体化设计中,要想取得积极效果,就要使整个设计方案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具体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防灾防护一体化设计需要根据城市规划的实际需要制定方案

在防灾防护一体化设计中,每一个城市的实际情况都不一样,因此防灾防护一体化设计的方案也是不同的,要想保证防灾防护设计取得积极效果,提高防灾防护设计的针对性,就要根据城市规划的实际需要制定方案,保证方案的合理性满足实际需要。

(2)防灾防护一体化设计应因地制宜确保合理性

防灾防护一体化设计除了要重视方案的针对性之外,在具体设计过程中,还要采取因地制宜的原则,认真分析城市建筑的实际需要,并在城市规划中引入防灾防护一体化设计理念,保证城市防灾防护一体化设计能够成为主要的城市规划思路,为城市规划提供有力支持。

2、防灾防护一体化设计要充分考虑成本因素

在防灾防护一体化设计中,我们要充分考虑成本因素,使得防灾防护一体化设计方案能够有较为低廉的成本。结合城市规划实际,防灾防护一体化设计的成本考虑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防灾防护一体化设计应合理设定成本控制指标

为了保证防灾防护一体化设计能够在成本控制上取得积极效果,我们应在防灾防护一体化设计中,合理设定成本控制指标,并对成本控制指标的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确保成本控制指标能够发挥积极作用。

(2)防灾防护一体化设计应优化设计流程,减少不必要的环节

在防灾防护一体化设计中,设计流程越复杂、设计环节越多,所耗费的资源就越多,整体建设成本也就越高,对城市规划的影响就越大。所以,在防灾防护一体化设计过程中,努力优化设计流程是十分必要的。

(4)防灾防护一体化设计应积极树立成本意识

对于防灾防护一体化设计而言,成本意识是推动防灾防护一体化设计的重要因素,只有树立成本意识,制定健全的成本控制措施,才能保证防灾防护一体化的设计成本和城市规划建设成本得到有效降低。

3、防灾防护一体化设计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考虑到防灾防护一体化设计是城市规划中的重要手段,要想发挥防灾防护一体化设计在城市规划中的重要作用,就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使得防灾防护一体化设计能够实现城市规划中各种资源的有效整合。结合当前防灾防护一体化设计实际,要想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就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防灾防护一体化设计要与建筑周边的环境搭配起来考虑

防灾防护一体化设计并不是单纯的在新建的建筑物上设计,有时考虑到成本因素和提高建筑群的防灾防护能力,需要对某一个区域进行综合考虑。所以,防灾防护一体化设计要与建筑周边的环境进行合理搭配,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2)防灾防护一体化设计要尊重城市规划的整体性规律

由于防灾防护一体化设计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考虑到城市规划的现实需要,在防灾防护一体化中,只有尊重城市规划的整体性规律,才能保证防灾防护一体化设计取得积极效果,达到提高资源利用率的目的。

(3)防灾防护一体化设计要实现资源共享和利用

考虑到防灾防护一体化设计实际,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应结合城市规划实际,对城市规划中涉及到的资源进行统筹安排,做到资源的共享和充分利用,提高防灾防护的整体效果,满足城市规划的实际需要。

4、防灾防护一体化设计要实现整体功能的优化

城市灾害的发生一般都不是孤立的,如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原生灾害和次生灾害、地面上部空间灾害和地下空间灾害等,它们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随着自然、社会条件的变化,灾害越来越多的以综合形式出现,一灾多果或多灾一果的现象日益增多。这便要求城市的防灾减灾措施不能单独针对某一种灾害,而应考虑到主要灾害与可能引发的其它灾害之间的关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以提高城市对各种灾害的预测和预警能力、防御能力和快速应变能力以及灾后的自救能力和恢复能力,增强城市的总体防灾能力。

五、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为了提高城市的抗灾能力,满足城市规划建设需求,需要对防灾防护一体化设计有足够的了解。结合本文的分析,防灾防护一体化设计作为城市规划中的重要理念,对促进城市规划和建设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为此,我们要重视防灾防护一体化设计对城市规划的重要作用,从城市规划实际出发,掌握防灾防护一体化设计要点,做好防灾防护一体化设计工作。

参考文献:

[1] 李春雨;唐劲峰;张萍;;日本防灾体系对我国城市防灾减灾基础设施规划的启示[J];安徽建筑;2009年02期

[2] 唐进群;;城市防灾与北京绿地规划建设[J];北京园林;2010年01期

第4篇

(一)修订完善方案预案。指导区防震减灾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编制《部门地震应急预案》、各街道编制《街道地震应急预案》。(二)组织开展演练活动。加强与街道社区协调联系,在防灾减灾日、唐山大地震纪念日和全民国防教育日等宣传活动期间组织演练,进一步提高居民应急突发灾害处置能力和防灾减灾安全意识。第二季度,会同区防汛办联合开展防汛防台演练,提升防汛防台反应处置能力。加强与区教育局协调,在各中小学校组织防灾减灾演练,增强学生民防意识,提高自救能力。(三)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结合国际民防日、防灾减灾日和全民国防教育日等纪念日,采取悬挂宣传横幅、设立宣传咨询台、发放宣传手册、摆置宣传展板等多种形式,分时段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防空防灾宣传活动,会同区科普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向公众普及应对各种公共安全突发事件的相关科技知识,增强民众的公共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提高民众民防知识技能。结合防灾减灾日、唐山大地震纪念日等时机,积极与街道社区和教育部门协作,宣传普及防震减灾知识,增强民众防震减灾意识。按照市地震局有关规定,创建1-2所市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积极探索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创建工作。突出对重点对象的宣传教育,重点对中、小学校民防教师、社区民防志愿者、街道武装部干事、居委会干部以及防空警报器兼管员等一线民防兼职工作者的业务培训,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构建民防宣传网络,不断提升民防服务质量。同时,积极向区地下空间产权人、使用人和管理单位人员开展地下空间安全使用管理的法律法规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法制意识,确保地下空间安全运行。(四)提升应急保障能力。加强民防应急箱维护管理,落实应急箱设置点统计和箱内器材的维护更新,确保应急箱在防灾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组织民防志愿者开展家庭应急包使用和自救互救培训指导,掌握应急包使用方法和自救互救技能要领。积极推进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按照市民防办的要求,协调相关部门落实区政府实事项目,结合校安工程和公园绿地改造工程,完成2个应急避难场所建设任务。

加强民防工程建设管理,确保工程使用规范安全

(一)强化民防工程规范化管理。落实《区公用民防工程使用管理的若干规定》,巩固公用民防工程仓库规范化改造成果,对辖区内所有业态为仓库的公用民防工程进行物品放置规范化整治,确保地下工程使用规范、有序、安全。

加大安全管理力度,构建地下空间安全网络

(一)重点强化地下空间安全管理。加强地下空间安全检查,突出对地下空间中的人员密集场所、仓(车)库、早期民防工程及普通地下室进行全面检查、复查和抽查,对发现的问题和隐患做到及时整改,针对不同时期地下空间安全防护重点,组织开展消防、防汛等各类专项检查,确保城区安全稳定。协同区地空联成员单位对区内安全重点目标单位开展联合执法检查,确保地下空间安全受控。(二)完善地下空间安全管理体制。第一季度,落实民防三级管理安全责任制签约工作,即区民防办与基层单位、基层单位与使用或租赁单位的《安全承诺书》和《安全责任书》的签约工作。认真履行地下空间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发挥牵头协调作用,沟通联系各成员单位,确保地下空间安全稳定受控。积极开展民防系统劳动竞赛活动,发挥员工积极性,完成各项任务指标,推动民防事业新发展、新突破。(三)推进地下空间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进区地下工程网格化管理系统项目建设,全面开展地下空间各项数据采集,加强与区信息委、区发改委等相关部门协调联系,确保该项目在年底前安全、有序、规范完成。

加强民防法制建设,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一)提高民防行政执法水平。按照市民防办、区政府法制办有关精神,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区民防法制宣传教育第六个五年规划》,坚持依法履职,加强对行政基本法学习、掌握和使用。重点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市民防条例》、《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办法》、民防工程建管规章、防空警报管理规章和地下空间安全使用规章等民防专业法律法规培训,提高民防工作人员的法制理论水平。(二)深入推进政风行风建设。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完善审批标准,规范行政行为,提高行政效能,编制《区民防办公室行政审批业务手册》和《区民防办公室行政审批办事指南》。大力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充分利用区民防网站、报刊公开机关事务信息,及时地下空间安全检查情况信息,依法受理各项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认真进行答复。

第5篇

关键词:中学地理;地理教学;防灾减灾

我国地域辽阔,天气变化万千,洪水、寒潮、龙卷风、地震等不可抗性灾难频发,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在中学地理教学中落实对学生的防灾意识培养具有深远而积极的作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防灾减灾能力,有效的保护自己和他人,更重要的是可以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效果,提高全民的防灾意识。下面就本人在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谈谈自己的教育教学体会。

一、中学地理教学中开展防灾减灾教育的重要性

2004年12月印度洋海啸发生后,英国媒体有这样一则报道:在几十米高的海浪袭向泰国普吉岛的一个海滩之前,英国一位年仅十岁的女孩蒂莉•史密斯,凭借自己在学校里所学的地理知识,预测出将有威力强大的海啸发生。她立即让父母发出警报,疏散了海滩上的游客,从而挽救了100多名游客的生命。由此可见在中学地理教学中进行防灾减灾教育的重要性,使他们学会了自救互救知识,提高自我生存的能力。从长远来看,中学生是国家未来公民,他们担负着国家、民族的希望。只有加强了中小学防灾减灾教育,我们才能提高全民的防灾减灾意识,增强防灾减灾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给我们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带来的危害。

二、中学地理教学中开展防灾减灾教育的主要内容

1.讲授自然灾害基础知识,树立防灾减灾生活意识如何应对灾害是人类永恒的话题,现行人教版地理教材中,增加了“自然灾害”的这一章。如什么是自然灾害?自然灾害的分类?各种灾害发生的时间和空间分布有什么特点?了解各种灾害的成因及科学的预防措施等等。讲授时尽可能地多举实例,用灾害造成的损失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并由衷产生忧患意识。如在学习关于气象灾害的相关知识时,视频回顾2016年6月24日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射阳县部分地区出现强雷电、短时强降雨、冰雹、龙卷风等强对流天气;2016年9月15日,厦门遭遇建国以来的最强台风,在“莫兰蒂”的肆虐下,厦门街头一片狼藉。通过观看视频让学生再次深刻地感受到灾害对人类的巨大威胁,使学生在震惊之余产生探究灾害的兴趣和动力。2.讲授自然灾害产生机理,掌握防灾降灾科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各种灾害发生的原理和机制,了解预防和减少灾害发生的措施。例如春夏季节我国黄河中下游地区常见旱灾,江淮则多发洪涝灾害。如果我们能够充分认识到水旱灾害发生的原因,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就有可能降低水旱灾害的发生。如水灾是大量的降水降到地面后排泄不畅造成的。我们一方面要让地表水的排泄渠道保持畅通,课堂上通过做在相同条件下植被对水土流失影响的演示实验,让学生直观感知保护植被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修建蓄水工程(如三峡工程),可以防止水灾的发生。在容易发生旱灾的华北地区,一方面要兴修水库,在丰水期时尽可能地蓄水,另一方面跨流域调水(南水北调工程通过中线和东线把长江的水调到华北地区)缓解华北的旱情,但从根本上要节约用水。3.了解自然灾害形成规律,加强防灾抗灾应对措施任何灾害的发生都有其人为或自然的原因,而且灾害的发生都有其发生发展、消亡的过程。掌握各种灾害发生的原因和规律,就可以对灾害进行预报,并采取预防措施。如雾霾天气是一种大气污染状态,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阴霾天气现象出现增多,危害加重。影响雾霾的主要原因有汽车尾气、北方到了冬季烧煤供暖所产生的废气、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建筑工地和道路交通产生的扬尘、家庭装修中也会产生粉尘“雾霾”等等。如2017年1月3日,新年上学的第一天,我国大部分地区遭受雾霾的袭击,能见度有的地方不足10米。学生出门时利用所学知识,佩戴专门防霾的口罩,做个自我防护。课间操期间取消长跑,改为室内锻炼。中午选择阳光较充足、污染物较少的时候短时间开窗换气。学生切实感受到了雾霾的影响,才能在生活中做到低碳环保,保护环境。4.开展防灾减灾情境演练,提升防灾减灾避险能力5.12大地震时,一个镇里的农村初中却在大震之后,把孩子们带到了家长面前,告诉家长,娃娃连汗毛也没有伤一根。他就是四川安县桑枣中学叶志平校长。他筹资加强对校园建筑物的改修和加固,以确保校舍的质量安全,狠抓学校安全教育、防灾教育和防震演练,并使之制度化和常规化,提高了学生的防灾减灾能力。地理课堂上应用现代教学技术艺术性的呈现,激发他们认真学习防灾教育,如讲授地震时科学的设置教学情境,将学生全身心都带进防灾教育的课堂,让他们“身临其境”,模拟地震发生时在教室、在室外、在野外、在商场、在电影院等震时、震后该怎么办,通过小组的积极讨论发言,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掌握防灾减灾的方法。

三、中学地理教学中开展科普活动的有效形式

第6篇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水利工作会议,主要是传达贯彻落实近期省召开的几个会议精神,布置相关工作。省委、省政府把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和解决农村饮水困难列为“十项民心工程”以来,我市各级党委、人大和政府更加高度重视水利工作,把做好水利工作作为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群众脱贫致富,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政治任务抓紧抓实,取得良好成效。我讲完话后,市水利局***局长将传达省有关会议精神,并就今后我市进一步贯彻落实解决农村饮水困难、加快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和做好我市三防工作提出具体意见,各县(市、区)回去后要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讲三个问题。

一、关于做好我市解决农村饮水困难工作问题。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解决农村饮水困难问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首先,各县(市、区)要把解决农村饮水困难问题当成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摆上议事日程。农村饮水工程是广东省十项民心工程之一。认真抓好抓实这项工程建设,是各级政府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群众脱贫致富,稳定社会的一件政治任务。各县(市、区)要明确任务,加快全省农村饮水民心工程实施进程,按照“先急后缓,先易后难,量力而行,讲求实效”的原则,优先解决农村饮用水困难问题,逐步改善农村饮水条件。今明两年重点解决农村***万人饮水困难问题;2004年~2008年全面改善***万人的饮水条件,达到饮用上清洁卫生水,在此基础上努力提高生活用水的质量和供水保证率,力争到2010年按省的要求,让有条件的广大农村群众基本用上自来水。

其次,要认识到我市解决农村饮水困难问题的紧迫性。就全省来说,通过近20年的努力,我省共解决了949万人吃水困难问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71.1%,高于全国56.6%,但相对滞后于浙江、江苏等省市80%的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从我市目前形势看,截止到2002年,我市农村仍有***万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食水困难问题,其别困难人数有***万人。这部分人主要分布在偏远乡镇,自然环境恶劣,交通不方便,经济较落后,人员居住较分散,十分不利于我市解决农村饮水困难工程的实施。总书记对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作出的重要批示:无论有多大困难,都要想办法解决群众的饮水问题,绝不能让群众再喝高氟水。全市解决农村饮水困难工程建设将从今年开始逐步展开,计划用5年时间(2004~2008)解决全市***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时间紧,任务重,困难多,我们要统一思想,充分认识这项工程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抓住省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工作的契机,创造性地做好我市解决农村饮水困难工程建设。

最后,解决农村饮水困难工程建设也是我市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我省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历史阶段。如果没有农民和农村的全面小康,就没有全省的全面小康;没有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全省的现代化。我市经济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都在共同努力,建设粤北经济强市,争当全省山区发展排头兵。我市是个农业大市,在发展工业的同时,农业的稳定和发展是基础,只有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化农业,才能使农业和农村逐步实现现代化,农民才能过上小康的日子。解决农村饮水困难工程建设,是关系到我市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实现我市经济发展目标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

(二)落实措施,把我市解决农村饮水困难工程建设推上新台阶。

按照解决农村饮水困难工程建设的总体思路和基本原则,我市已完成的《韶关市解决农村饮水困难规划》和《韶关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近期实施规划》。解决农村饮水困难工程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涉及面广,各县(市、区)党委、政府要加强领导,全力以赴,统一部署,精心组织,积极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努力形成全社会动员,全民共建的巨大合力,认真做好规划、设计及建设管理等各项工作,按省市的有关要求,把各项措施落到实处,把我市解决农村饮水困难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1.加强领导。各县(市、区)要成立由计划、财政、水利、扶贫、环保、卫生等职能部门共同参加的解决农村饮水困难工程建设领导小组,严格按省市制定的目标、任务、要求,层层落实领导责任制和技术责任制,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做到完成一宗,销号一宗,发挥效益一宗,把好事办实,把利益真正落实到群众身上。

2.抓住重点,由点带面。各县(市、区)要抓住重点,集中人力物力财力,逐个突破,扎扎实实推进我市解决农村饮水困难工作。

3.加强工程建设和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农村饮水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工程建设中要大力推广应用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科技含量;要严格按照基本建设项目程序进行管理,确保工程的质量。工程建成后,一方面要及时组织验收,及时移交手续,尽快投入使用,发挥工程效益;另一方面,要建设好工程的管理机构,坚持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实行“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谁负担”,明晰工程所有权,落实工程建设和管护责任,实行有偿供水,形成以水养水的新机制,使农村供水工程真正走上长期受益、良性循环的轨道。

4.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创新投入机制。农村饮水工程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又是一项民心工程。资金问题是我们在农村饮水工程建设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各县(市、区)要按照当地解决农村饮水困难总体规划所需资金投入,加大政府投入,安排好配套资金;同时积极采取措施,克服困难,在上级的专项资金引导和补助下,利用“政府推动、政策带动、社会联动”多层次、多渠道筹集资金,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二、明确目标,加快我市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

(一)充分认识实施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我市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包括城市防洪工程建设、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达标建设、用水困难地区生产生活用水等。***书记要求除***水利枢纽外的其他***宗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要在***年底前完成。时间紧、任务重,为确保如期完成任务,必须从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加快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搞好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1.实施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关系到我市广大人民群众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我市水资源比较丰富,也是水患灾害较为频繁的山区市。市委、市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把水安全问题作为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一件大事来抓。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我市的洪涝、旱灾频繁。在去年历史罕见的旱情面前,我市各地的水利工程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缓解各地旱情、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起着重要的作用。市区及各县(市、区)近年建成的城市防洪堤,都经历了多次洪水的考验,为保障我市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市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仍然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水安全保障的需要。市委、市政府制定《关于加快我市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的意见》,以进一步推进全市水利建设,增强防灾抗灾的能力。这是市委、市政府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行动。各级人民政府要从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充分认识抓好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的重大意义,把这项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落实。

2.实施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是关系到我市经济进一步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事。我市是个农业大市,要进一步发展我市经济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水利建设必须先行。只有全面提高水利防灾减灾能力,才能为全市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可以这样说,没有可靠的水利工程,就没有社会经济发展的保障;没有现代化的水利设施,就没有水利的现代化,就不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此,各级领导干部要有足够的、清醒的认识。要下大决心、花大力气、抢抓机遇,切实把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抓出成果、抓出成效。

3.实施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有利于我市社会环境的稳定和发展环境的优化。随着经济的发展,水患带来的损失越来越大,近几年来,全市发生的洪涝灾害,经济损失都以数千万元、数亿元计算,甚至出现死人伤人的难以估量的损失。所以,要消除水安全隐患,就必须把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提供安全的水环境,也是优化我市投资环境,促进我市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内在需要。

(二)认真、扎实地抓好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

我市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的目标是:建立符合市情、水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城乡水利防灾减灾体系和管理科学、经营规范的城乡水利防灾减灾运行机制。各县(市、区)必须努力做好以下几点:

1.高起点抓好规划。实施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是我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民心工程,要在充分论证,认真搞好规划设计的基础上进行。从规划设计到施工验收都要始终坚持贯彻落实省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的总体思路和总体要求,结合本地实际,组织制订好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相协调的建设规划。规划要有超前意识,注意借鉴学习先进地区的经验,把工程建设与经济发展、推进城市化进程、治理与保护环境、保护历史人文特色等方面相结合。

2.加强工程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工程质量。工程质量决定着工程命运。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项目,都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建设程序进行,必须把每宗工程都建成优质工程。严格落实好“四制”(工程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切实把好质量管理和验收关,确保工程质量,高标准建好每一宗工程。

3.改革与创新投资机制。预计要如期完成我市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约需投入资金***亿元,投资大,时间紧,任务重。要如期完成工程任务,需要多渠道解决资金。水利建设要实行分级负责和分类管理,落实好事权和责任。一是要进一步增加各级财政资金的投入。二是要利用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有利时机,争取中央水利资金和国债资金。三是要严格执行国家、省的有关规定,足额征收水利规费。落实水利建设基金专款用于水利建设和管理。也可以水利规费预期收益作担保,向银行贷款。四是通过开发资源来筹措建设资金,做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五是要大力吸收民间和社会资金。村级的农水工程建设、维护可按照农村税费改革中政策允许的每年“一事一议”制度抓好落实,既不违反政策,又能集中一部分资金用于村的水利工程建设和维护。

(三)加强领导,确保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城乡水利防灾减灾是一个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任务光荣而艰巨,必须加强领导,协调各方,落实责任,才能确保工程建设的顺利完成。水利部门要责无旁贷地担当起职能部门的责任,认真做好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的各项主要工作。发展计划、财政、建设、国土、交通、环保、林业、审计、监察、农业等各部门要加强协调,全力合作。对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的项目,要从大局出发,全力支持,协同作战,密切配合,打好这次水利建设大会战。要急工程建设之所急,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绝不允许推诿塞责现象的发生。同时积极发挥各种社会团体的优势和作用,动员社会各界力量积极投身到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中去。

三、进一步落实措施,加强督查,确保我市安全度汛

目前我市防汛工作已进入主汛期,市三防指挥部总指挥、市长***同志来到市三防综合指挥调度大楼,作了重要讲话,对我市防汛工作表示满意,对水利工作者的辛勤劳动和敬业精神表示感谢,对我市今后进一步做好防汛工作,确保度汛安全做了重要指示,各县(市、区)要认真贯彻落实,确保安全度汛。

(一)以人为本,强化安全生产意识。

由于自然因素、地理位置的关系,我市极易发生旱涝等自然灾害,三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市历届党委、政府对三防工作都高度重视,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以人为本,把水安全作为我市安全生产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在强化安全生产意识的同时,要克服以下一些不良的思想倾向和行为。

1.“等、靠、要”思想。有些县(市、区)在强调安全生产的时候,还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安全工作拖拉,没有落实到实处。

2.无所作为的思想。有个别基层领导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得过且过,对安全工作没有采取有力的措施,这种消极倾向是一种最大的隐患。

3.厌烦、畏难情绪和侥幸心理。水安全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反复抓、抓反复,有人对此产生厌烦心理,觉得年年都是这样,次次都是这些,没什么大不了的,这种不良情绪极易产生麻痹大意的思想,使一些小隐患变成了大问题。安全工作中所涉及的工程措施等,都需要投入,有的地方以经济不发达为理由,逃避畏惧,对困难不是积极采取措施解决,而是一拖再拖,不利于安全制度的贯彻落实。还有个别地方存在侥幸心理,觉得“我这不会有事”、“今年不会有事”,省市布置的安全措施得不到很好的执行,一到出事就后悔不及。

(二)明确职责,落实工作责任制度。

三防工作是做好水安全的基础,经过多年的实践积累,国家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省有许多相关的规定、市也有具体落实的措施,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三防工作责任制已成一体系,逐步完善。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地方没有认真贯彻落实有关法律法规、省市有关规定,这些制度没有充分发挥作用,这是发生安全事故的最主要原因。

工作制度要落实,就必须落实防汛责任制,层层落实责任,建立责任监督机制和追究制度,把责任落实到防汛行政责任人、具体部门和技术责任人,明确职责,严格实行。对落实责任制我们绝不能手软,不管是谁违反,都要严格地、坚决地依法追究责任,以保证制度的落实,工作取得实效。

三防指挥部成员单位的职责,也要明确,市三防办要加强检查,督促落实。只有各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各尽其责,通力合作,相互协调,三防工作才能做好,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才有保障,社会经济的发展才可持续。

(三)加强检查,排除各类安全隐患。

汛前各地都要对辖区内的水工程进行检查。***水库出险后,各地以“两小”工程为重点对辖区内的水工程进行了地毯式的检查,从各地的汇报材料来看,许多小水电站、水库和山塘仍有或大或小的隐患,不能达到省规定的有关标准,各级党委、政府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排除各类安全隐患,责令有关单位部门限期整改,并逐宗逐项跟踪落实,确保度汛安全。

(四)固本强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三防工作以防为主,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是重中之重,是提升三防综合防护能力的根本所在。近期,我们主要抓好以下几点:

1.加快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是提升我市防灾减灾能力的基础,也是拉动我市经济增长和发展后劲的基础。去年我市成立了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召开了动员大会,并与各县(市、区)签订了《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责任书》;今年5月,市委、市政府联合发出《关于加快我市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的意见》,各县(市、区)党委、政府和有关单位,要采取积极的措施,抓紧时间,确保在年底完成我市城乡防灾减灾工程建设,为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防洪安全保障和水资源供给保证。

2.加快我市三防仓库建设,做好三防物资储备工作。三防物资储备是做好抢险工作,把人民生命财产和社会经济所受灾害损失减到最少的有力保障。我市三防仓库目前还处于规划阶段,各部门要加强合作,推进我市三防仓库的建设进程,做好我市三防物资储备工作,奠定抢险救灾的基础。

3.加快三防队伍建设。一是提高三防办公人员素质,改善三防办办公条件,逐步实现三防信息化办公;二是做好各级各类防汛责任人的培训工作,提高有关责任人的安全意识和抢险技术;三是建立专业抢险队伍,加强培训,配好装备,提高抢险队伍的战斗力。

4.加大投入,保障三防经费的落实。三防工作是保一方平安的社会公共事业,各县(市、区)要做好预算,加大对三防工作的投入,对上级下拨的三防经费,必须做到专款专用,保障三防经费的落实,推动三防工作的进程。

(五)严抓落实,做好检查督促工作。

第7篇

刚才,我们收听收看了全省防灾减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聆听了省长的重要讲话。为了认真贯彻省上会议精神,切实抓好我县防灾减灾工作,县委、县政府决定召开全县防灾减灾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就是认真分析灾情形势,对全县防灾减灾工作做出安排部署,进一步明确任务,靠实责任,严格落实各项防范措施,最大限度降低灾害损失,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切实增强防灾减灾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受特殊地形地貌、气候等综合因素影响,我县属自然灾害频发高发的地区之一,近几年来接连受到地震、暴洪、冰雹、泥石流、滑坡、崩塌等灾害的侵袭,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受到极大威胁。特别在汛期,可以说是小雨有小灾、大雨有大灾、暴雨成重灾。面对这种状况,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先后多次召开会议安排部署,每当发生灾害,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总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指导抢险救灾,把人民群众的损失降到了最低程度。但是今年的防灾减灾形势仍不容乐观,要引起高度重视。5月10日、11日,我县连续出现强降雨、冰雹天气过程,乡最大降雨量达到51毫米,其他乡镇均在20毫米以上,致使等16个乡镇受灾,造成兰渝铁路十一局二工区一名司机死亡。全县倒塌房屋56户140间,房屋受损291户872间,围墙倒塌7户,6座圈舍、216米围墙受损严重;死亡生猪70头、羊26只;冲走大卡车1辆、皮卡车2辆、农用车1辆;水毁县乡道路3条、乡村道路21条共68.6公里,3座便民桥成危桥,泥石流滑坡153处43370立方米,毁坏自来水管道2700米、河堤3260米;水毁农田4585亩,农作物受灾50377亩,其中绝收6027亩,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6000多万元。今年我县汛期来得早,且损害程度大。特别是发生在我县周边岷县的“5.10”特大暴洪灾害,造成了37人死亡、19人失踪的惨重损失,为我们防灾减灾工作敲响了警钟。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夏季,我县局部发生暴雨、大暴雨的机率还将增多,全县防灾减灾形势非常严竣。因此,防大灾、抗大险、救大灾是摆在我县各级党政组织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我们每个领导干部的政治责任。各乡镇、各单位一定要认清形势,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增强防灾减灾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把防灾减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要负总责,分管领导要全力抓,认真安排好本部门、本区域的防灾减灾工作,做到未雨绸缪,切实把防灾减灾工作摆上位、抓上手、抓到位,努力把各类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程度,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明确任务,突出重点,全力抓好防灾减灾各项工作

(一)突出抓好防汛工作。一是要全面开展防汛安全隐患排查。水务、建设、交通、国土、水保、环保、安监、电力、旅游、教育等有关部门,要对城区、乡镇、村社等险段的河堤等水利设施,电站、桥涵、谷防、厂矿设施等重点工程,矿山尾矿库,旅游景点、校舍等重点服务设施,以及其他领域的防汛安全隐患深入进行安全大排查,各乡镇要对辖区防汛重点区域有针对性的开展徒步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防洪隐患,所有查险工作都要登记造册,建档立卡,谁检查,谁签字,谁负责,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险情,能够自行解决的,要尽快解决并上报结果,对确有困难的,要积极向上汇报,争取有关部门支持,千方百计确保安全。水务部门要对危堤险段及时进行维修加固,同时,要继续加大对新上河堤项目的争取力度,力争建一处,安全防护一处。二是要认真做好河道沟道清障工作。对于铁路建设弃渣和河道采砂的问题,虽然前一段时间进行了整治,但在河道、沟道路中乱堆乱放砂石、废料现象依然突出,存在很大的防汛安全隐患,水务、国土部门要组织专门队伍进一步加大检查督办,发现问题,迅速处理,不留隐患,对没有按防汛安全要求整改的,要坚决予以停产,对拒不清除排洪障碍的,要严肃依法处置,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经济和刑事责任。各乡镇也要管好辖区内的河道、沟道,对在河道、沟道中乱堆乱放渣料,影响行洪安全的行为,要配合水务部门及时查处,消除安全隐患,确保行洪畅通。三是要重视做好城区防汛安全。城区各区域防汛责任单位,特别是各沟道防汛责任单位,要认真开展沟道疏通,水保局、财政局、扶贫办等单位要高度重视做好大地沟谷防安全和山洪泥石流监测预警工作,同时要加大安全隐患排查和排险力度,确保行洪畅通。住建局牵头,按照城区防汛划定的区域,协调督促有关单位和部门,做好城区排洪渠道的清理工作,督促各责任单位尽快行动,特别是要对下坝等区域的排洪渠道进行重点清理,确保城区排洪安全。对迟迟未行动的单位,要启动问责。

(二)切实加强地质灾害防御工作。一是要做好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各有关部门、各乡镇要以泥石流沟口、堆积扇、靠山靠崖等地段为重点,对辖区内山洪泥石流、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易发段进行拉网式排查,并将排查出的安全隐患分类排队,能整治的,一定要整治到位;不能整治的,要划出危险区域,设置警示标志,落实专人值守、巡查、监测,确保一旦出现重大险情能立即组织群众安全转移。二是要突出抓好人员紧急转移措施落实。各乡镇要结合实际,研究发生灾害的类型、可能的程度,因地制宜制定好可靠的应对措施,特别是落实好哪些地区是安全的,转移人员的路线怎么走等等,把预警信号、安全安置点、安全转移路线等以明白卡的形式下发到村组,普及到每一户、每一人,并组织开展应急演练,让群众明白、熟知临灾避险的措施和方式。各乡镇、村社要配齐广播喇叭、铜锣、军号等预警设施设备,明确预警的具体要求,加强应急预警培训,建立群众联动响应机制。民政、国土、水务等部门要督促指导各乡镇,科学编制应急预案。三是做好地质灾害预报。气象部门一定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更好地搞好防御山洪地质灾害的气象服务,力求在准确、及时上有新的提升;国土部门要加强实时监测,搞好对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山洪灾害源的监测预报。四是要强化村组防灾责任制的落实。有效防御山洪泥石流、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村组的责任制落实尤为重要。地质灾害易发区的乡、村,都要制定严格的防灾责任制,落实干部防灾职责、党员防灾职责以及群防职责,全面落实乡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党员骨干包农户的工作机制,包括明确指挥人员、预警人员、信号人员等,一旦接到暴雨山洪预报,责任人务必迅速按照预案的要求,及时传递信息,开展巡查,组织转移。

(三)积极做好防震减灾工作。一是要努力提高地震监测预报水平。地震部门要进一步加快县地震监测台网建设,加强地震活动趋势的分析研究,强化震情跟踪,力争对可能发生的破坏性地震作出具有救灾实效的预测预报;要严格会商制度,对出现的地震前兆和重大异常情况,及时组织分析会商,提出研判意见,为县委、县政府决策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要加强群测群防队伍建设,保证每个乡镇、每个社区都有一名防震减灾联络员,并定期或不定期对防震减灾联络员进行培训,充分发挥群测群防队伍在异常现象收集、灾情信息报告和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方面的作用。二是要要依法加强各类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工作。要把抗震设防要求纳入基本建设审批程序,依法加强对抗震设防工作的监督管理,审批部门要把抗震设防要求纳入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查内容,对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未包含抗震设防要求的项目,一律不得批准开工建设,从源头上杜绝地震安全隐患。建设、地震部门要经常组织开展抗震性能检查,对排查出的薄弱环节,要根据不同情况责令限期整改。

(四)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预案看起来好像是一个比较虚的东西,但从防灾减灾工作的实践看,预案非常重要,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主动权能不能牢牢把握在自己手里,就看预案制定的怎么样。预案编制是防灾减灾最基础性的工作,有预案才能面临灾害不慌、抢险救灾工作不乱。下一步,尚未出台应急预案和应急预案不完善的部门、乡镇和村社,一定要根据各自实际尽快编制修订各类灾害应急预案。在制订预案时,要特别注意根据实际情况设定预案的启动条件,并与上一级预案应急响应的指标保持衔接,切实保证预案的针对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同时,各有关部门、各乡镇要积极开展应急预案演练,特别是公安、安监、水务、国土、地震、消防、交通、建设、民政、教育、卫生等部门要重点开展矿山突发事件、暴洪泥石流滑坡、地震、消防救援、城区疏散、学校疏散、医疗救护等应急演练,各乡镇要组织村社开展好各类灾害的应急避险演练,要让基层干部和群众知道灾前、灾中、灾后各个环节该做什么、怎么做,最大限度减少生命财产损失,杜绝应急预案和防灾救灾实践“两张皮”的现象。

(五)着力做好灾害预报预警。气象部门要加强对天气情况的监测预报,加密分析会商,进一步提高预报频度和精度,迅速建立县级气象信息手机短信平台,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向县、乡、村三级及时预警和避险指导信息,为灾害性天气防范应对工作提供有力保障。气象、水务、国土、地震、水保、交通、通信等相关部门要整合资源,形成相互联系、科学有效的信息网络,如有险情,第一时间向县乡党政领导、各部门负责人和矿山、铁路施工方负责人及时准确信息,做到预警信息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为组织群众避险在时间上赢得主动。要着力完善紧急情况下的预警信息渠道和机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天气预报栏目、手机短信平台等多种渠道,加强对强降水、山洪泥石流、滑坡等灾害的短时临近预报预警信息的。

(六)有效储备防灾救灾物资。各有关部门要按照类别齐全、储藏布局合理、保障供给有力的要求,储备足额的防灾救灾物资和设备,积极做好防御灾害和救灾的准备工作。当前,各乡镇和水务、防汛、建设等部门要根据防汛工作的需要,认真核算防灾物资储备数量和品种,及早储备充足的编制袋、铅丝、铁锹、洋镐等必备的救灾物资,制定应急调度方案和措施,做好紧急征调准备,以便紧急情况下物资顺利调运,确保应急抢险所需。

(七)全力做好抢险应急救灾工作。一旦发生灾情,要根据受灾程度,迅速启动预案,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要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具体指挥,扎实组织做好各项抢险应急救灾工作。交通、公路、水务、电力、通讯等部门要迅速组织力量,尽快打通道路、供水、通信、供电等生命线工程,为应急抢险救灾赢得时间和机会。民政部门要妥善安排好受灾群众的生活,组织群众积极开展转移和生产自救,同时要组织相关部门认真查灾、核灾,加强统计、沟通、上报、反馈等工作,统一口径,客观准确地报告灾情。卫生部门要迅速组织开展灾区医疗救护与卫生防疫工作,抢救伤员,预防控制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各有关部门、各行业要加强沟通联系,相互协调配合,分级建立抢险救灾的上下左右联动机制,确保防灾救灾工作有效进行。

(八)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住建部门和城关镇要全力负责好城区防汛工作,按照已定的责任划分区域,加强督促、检查、指导力度,确保城区排洪畅通和度汛安全;财政部门要优先安排防灾经费和抢险救灾资金;电力部门要做好输送电工程的汛期防守并保证抢险救灾指挥系统的用电安全;通信部门要为防灾和抢险提供优先通话和送发信息的条件,保证通信畅通;商务、供销部门负责提供抢险物资供应和必要的设备;交通部门负责为紧急抢险及时提供所需车辆,优先支援运送抢险救灾物资;公安部门负责做好受灾期间的治安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打击破气象、水文、通信设施以及盗窃防灾救灾物资的行为;石油部门要储备抢险救灾所用的柴油、汽油,保证发生险情时及调用;宣传、广电部门加大灾害性天气防治知识宣传,及时报道防灾减灾信息,在紧急时刻要按照防灾减灾指挥部的要求在电视有关信息;卫生部门要储备必要的药品,并做好灾区群众的防疫工作;教育部门要落实各中、小学防灾减灾责任制,对学生加强山洪泥石流、地震等灾害防预知识教育;工信和安监部门要落实好矿山和各企业的防灾减灾责任制,及时排查安全隐患,特别是要做好尾矿库的安全度汛工作;国土部门要做好地质灾害监测,及时地质灾害预报;地震部门要做好地震监测预报和防震工作;旅游主管部门要对沟道内、河道两岸的旅游景点和场所进行全面清查,落实山洪泥石流、滑坡、崩塌等灾害防范措施,坚决取缔没有安全保障的景点和场所,确保旅游人员安全。各工程建设部门要加强在建工程防洪安全管理,特别是跨河、临河及沟道的在建工程,各主管部门要督促建设单位安排好施工计划,按设计要求做好临时度汛工程和度汛方案,落实好抢险措施,确保洪水下泄和自身施工安全。民政部门要提前做好救灾帐篷、棉被、面粉等物资储备,保证灾后救助。气象、水务、国土,地震部门要建立会商机制,加强对灾害性天气、汛情、地质灾害和地震的分析预报工作。安监部门要组织有关部门做好安全防范措施落实情况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

三、加强领导,靠实责任,确保防灾减灾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防灾减灾责任重于泰山。各乡镇、各部门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加强组织领导,严明工作纪律,切实把防灾减灾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强对全县防灾减灾工作的组织领导,县上已成立由政府主要领导任主任,分管领导任副主任,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县防灾减灾委员会,明确了工作规则和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各乡镇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加强对本区域防灾减灾工作的组织领导,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网络。各乡镇、各有关部门主要领导要履职尽责,全面安排防灾减灾工作,做到组织到位、指挥到位、措施到位。对当前防汛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特别是病险工程的抢修、河道沟道清障、物资储备、抢险队伍建设、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等一些重要问题,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具体抓,全面落实各个重点部位的责任人和防范措施,切实做到“宁可防无,也不可不防”,小雨小防,大雨大防,暴雨全防,坚决杜绝一切侥幸心理和麻痹大意的思想。

二是要加强抢险队伍建设。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加强抢险救灾队伍建设,按照专群结合、分片包干的要求,组建乡、村和部门抢险队伍,强化专业技能培训,组织开展应急抢险演练。各乡镇要充分发挥人武部门的作用,按民兵建制,组成抢险救灾队伍。要针对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多的实际情况,逐村落实抢险救灾人员,登记造册,做到人员落实,任务明确,职责清楚,常备不懈。

三是要加强防灾减灾宣传。要采取多种措施,加大防灾减灾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全民的防灾意识,充分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到防灾减灾工作中来。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报刊、手机、板报、宣传栏,大力宣传防灾减灾有关法律法规和防灾减灾常识,县水务、国土、地震、林业、农牧等部门要组织编写有关防灾减灾科普读物、挂图或音像制品,发放到乡镇、村社,宣传、广电部门要组织有关部门在学校、医院等人口密集区和集镇开展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活动,在全社会普及防灾避灾救灾知识,提高广大群众的避险、自救、互救的能力。

第8篇

面对严重的灾情,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多次组织各乡镇、县直有关单位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抗灾救灾工作,积极组织干部群众开展生产自救,尽快修复倒损房屋,利用抢收抢种等各种手段,把灾害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县财政紧急拨付451.5万元用于抢险救灾工作,重点突出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精心组织力量转移搜救受灾群众,派出工作组进行查灾、核灾、救灾,指导并组织干部群众开展生产自救,把灾害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2014年我们围绕着解决灾区困难群众生活,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切实保障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

据统计,今年全县受灾人口147318人,紧急转移安置人口29088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3019公顷,绝收面积3381公顷,因灾倒塌居民住房156户417间,损房1173间,直接经济损失73915万元,其中:农业经济损失36587万元。根据我县的受灾情况,在省厅、市局的关心支持下,全年共下拨救灾救济款707.25万元(其中倒房重建322.25万元),妥善安排了灾区群众的生活,杜绝了非正常现象的发生,维护了灾区的社会稳定。

二、“7.24”抗洪救灾工作取得全面胜利

受今年第10号台风“麦德姆”登陆影响,7月24日凌晨2时左右我县出现强雷电强降雨天气,全县普降大到暴雨,局部特大暴雨,全县累计降雨量局部最大值达到541.4mm;最大一小时降雨量局部达125mm,排全省有记录以来第二位;最大三小时降雨量局部达到288mm,排全省有记录以来第一位,创全省历史新高;最大6小时降雨为346毫米,排全省有记录以来第三位,站短历时暴雨频率百年未遇。博阳河站水位达23.01m,超警戒3.21米,超过1998年最高水位,创历史新高。因集中强降雨导致我县15个乡(镇、场)遭受不同程度的灾情,其中等乡镇尤为严重。据统计,全县受灾人口147318人,紧急转移安置人口28993人,农作物受灾面积达11133公顷,绝收面积3066公顷,倒塌房屋156户417间,损坏房屋1173间,因灾死亡6人,直接经济损失72920万元,其中农业经济损失35592万元,工矿企业损失8024万元,基础设施损失17179万元,家庭财产损失12133万元。

(一)、抢险救灾工作

“7.24”灾害发生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反应迅速,主动作为,积极开展抢险救灾工作。成立了综合协调、救灾救济、卫生防疫、生产自救、宣传报道、维护稳定等6个工作小组,紧张有序开展抗洪救灾工作。一是物资到位。县财政紧急拨付451.5万元用于抢险救灾工作。紧急调配物资用于抢险救灾,共发放编织袋30000条、草袋10000条、三色布5000平方米、救生衣350件、水泵47台,出动冲锋舟20台、铲车、推土机等工程机械120余台。二是人员到位。县民政局下派5个救灾工作组,第一时间分赴5个重灾乡镇19个重灾村组,进行查灾、核灾指导救灾工作,县四套班子领导,所有机关干部、乡村组干部全部投入抗洪抢险一线,开展抗洪救灾工作。县人武、公安、武警、消防、交警、执法、气象、供电、供水、交通、公路、民政、卫生等机关和部门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共转移群众2.89万人,搜救1100余人,救治伤员200余名。三是巡防到位。组织了全县干部群众对全县32公里长的12座圩堤进行24小时值守巡查,除险加固,共投放沙包20000袋,土石20000方。四是保障到位。县公路局及时组织力量,对塌方地段、水毁工程及时抢修,保持道路畅通,确保抢险救灾的设备和物资能够及时送达灾区。县供电公司全体电力员工投入抢修复电第一线,修复27条受损10千伏线路、灾区536个台配电台区,累计恢复送电532个,恢复供电4.1784万户。县供水公司组织力量抢修工业园加压泵站,恢复了工业园100余户企业用水,保证了工业企业正常生产;启用了瓦子塘水库备用水源,抢修了几百米供水主管道,确保了全城居民用水安全。

(二)、灾后救助工作

一是上级援助。省民政厅紧急下拨我县救灾款260万元、毛巾被1000床、棉被200床、草席1500条、帐篷50顶;市政府下拨救灾资金100万元;市委组织部下拨救灾资金50万元,市水利局下拨救灾资金10万元;接到省红十字会捐赠的价值7万余元物资。二是政府救助。县财政紧急下拨451.5万元救灾救济款物,县民政部门紧急发放大米2.7万斤、面条5400斤、矿泉水800箱,方便面800箱。三是部门帮助。县四套班子领导、县直及驻县各单位对口帮扶所有受灾的村组,将大米、食用油、饮用水、面条等生活必需品及时送到每位灾民手中。出动消防车辆多次为受灾群众运送饮用水。县直及驻县单位包村帮扶物资资金达到200万元。

(三)、救灾捐助工作。

这场突如其来的灾害,给灾区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灾情牵动着全县人民的心,纷纷向灾区伸出援助之手,为受灾群众给予了力所能及的物质和经济上的援助。县救灾捐赠办公室共接受县直机关及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捐款80.4万元;县直单位及驻县企业帮扶资金178万元;深圳市商会、广东狮子会橙光服务队、立上投资实业有限公司等社会爱心企业及个人捐赠款87万元。

(四)、灾后重建工作

为加快强灾后重建工作的领导,切实提高灾后重建工作效率,县政府专门成立了县“7.24”灾害灾后重建领导小组,出台灾后重建实施方案,明确了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补助标准,并就倒房重建工作的时间进度、资金发放、组织保障、纪律提出了具体的要求,领导小组组长由县政府县长骆效农担任,为我县灾后重建工作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为整合灾后重建资金及规划设计等方面资源,根据领导小组决议,将灾后重建工作由城建部门负责实施。经灾民倒损房核查小组核查,核定我县需倒房重建户206户(其中整体搬迁集中建房户160户,分散建房户46户),严重损房户217户。

三、积极开展"防灾减灾日"宣传教育活动

今年我县对防灾减灾工作高度重视,紧紧围绕今年防灾减灾日“城镇化与减灾”的主题,通过印发宣传资料、制作标语板报等形式,积极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活动。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5月8日县减灾委组织召开了减灾委成员单位协调会,对此次“防灾减灾日”工作进行了部署,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职责。

5月9日9时我县第一中学全体师生集中开展了防灾避险应急疏散演练,整个演练活动紧张有序,有条不紊,全体师生相互帮助,均能做到安全撤离、有序集合,没有发生任何互相推挤或踩踏事故,从警铃响起到宣布此次活动结束,全过程仅仅用了3分43秒。通过演练,使师生积累了自我保护及集体疏散、应急组织等经验,提高了师生应急防护能力,强化了安全意识。

5月12号上午9时,由县减灾委办公室牵头,在县时代广场举办了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县民政局、安监局、水务局、公安局、卫生局、防震减灾局、气象局、矿管局、消防大队等相关单位参加。县委常委、副县长到活动现场看望了工作人员,详细询问活动的开展情况,并对相关部门提出了要求。他要求,各相关部门要围绕“城镇化与减灾”这一主题,大办宣传防灾减灾知识及有关法律法规,在全县普及灾害基本知识和防灾避险、自救互救基本技能,增强防灾减灾意识,促进全社会共同关心和参与防灾减灾工作。活动日当天共发放防灾减灾宣传单、册1万余份。

四、继续扎实开展全省“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县居民防灾减灾意识,降低灾害损失程度,我局继续开展防灾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在河东乡爱民社区、镇曾家洼社区、镇宝山洲上谭社区两三个省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的基础上,今年我局又申报了镇社区、乡村大屋徐家社区两个综合减灾示范社区,以此推动防灾减灾工作,全力营造了一个人人参与防灾减灾的创建氛围,通过创建活动,极大的提高了社区居民防灾减灾意识和应急技能

五、稳步推进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工作

为提高农民灾后重建和恢复生产生活能力,根据《省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试点实施方案》文件精神,我局与保险公司已成立了政策性农房保险联合领导小组,对此项工作进行了部署,明确了责任。

六、加强灾情信息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

为做好灾情信息管理工作,加强灾情信息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我们对全县的基层民政灾情信息员以与会代训的形式进行了业务培训,通过培训确保灾情信息员能够准确把握《自然灾害情况统计制度》的有关规定,从而具备规范获取和报送灾情信息的能力。

七、规范完善救灾款物的使用和管理

为使救灾款物真正落实到最困难的群众手中,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我局与财政部门联合发文出台了《县救灾款物使用管理规定》来规范、完善救灾款物的使用和管理,并实行定期检查监督机制,会同纪检监察部门对每一笔救灾款进行跟踪检查,下拨一款,跟踪一款,杜绝违规违纪现象的发生,确保每笔救灾款的安全使用。

八、慈善工作

为使我县优秀的贫困高中生在考取大学后,不因家庭贫困而失学,圆他们的大学梦,我局积极开展了“爱满人间慈善助学”项目活动,共资助大学生6人,发放慈善助学金12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