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19 16:20:2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对绿色建筑的理解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引言
“互联网+”行动计划,是撬动经济增长、发掘新经济增长点的重要“催化剂”,将极大地释放信息数据转化成巨大生产力的潜力,成为社会财富增长的新源泉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从产业结构层面来讲,“互联网+”焕发出的巨大经济活力和财富效应,将引导我国产业结构走向分工高端,新兴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融合优化吹响了产业结构升级的号角。当互联网与不同的行业结合,会带来不同的效果。比如“互联网+农业”能够带动农业现代化的加速前行;“互联网+制造业”可以加速智能制造,打造制造业强国;“互联网+金融”将会优化金融服务,推动普惠金融。在互联网这个大环境下,建筑业众多人士也不断在探索如何与互联网结合,产生出火花,改变建筑业的某些模式,完善建筑业中的不足之处,加速建筑业的发展。而绿色建筑是近几年建筑业一直提倡的,在互联网推动下,绿色建筑也会得到极大的刺激。
1 建筑业中绿色建筑发展产生的问题
1.1 科技限制绿色建筑的发展
建筑业发展至今,遇到过种种问题,克服过重重困难,在国家大力支持绿色建筑发展的过程中,一直按照国家政策、规定发展。但由于技术、环境条件的限制,我国暂时做不到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建筑,只能浅显得在设计方面,考虑如何采光,如何通风,如何供水等等。我们已经能够做到在建筑物修建完成时进行环评检测,并且已经拥有专门的环评机构。但是我们还不能做到建筑使用过程中的节能评估,这是未来绿色建筑的一个发展方向。另外,一些传统的建筑材料、施工工艺并不能满足绿色建筑的要求,而目前又暂时找不到代替的物质与方式,极大地限制了绿色建筑的发展。而找替代品就需要做试验,如果在实体工程项目上完成这些试验,将会花费大量时间与金钱,并且存在一定的风险。网络技术却能够轻易地做到这一点。
1.2 社会民众未形成绿色建筑的理念
对于大部分的人来说,根本没有听说过绿色建筑这个概念,就算是听说过的人,也不敢说完全了解什么是绿色建筑。其实绿色建筑就是在全寿命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简单来说,就是能够达到节能减排目的建筑物。可就算是这样解释,人们也很难理解。一方面我们对于绿色建筑的宣传力度不够,另一方面绿色建筑这个概念不是那么容易理解,因此,社会民众基本都没有形成绿色建筑这个理念。究竟绿色建筑能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好处,能为我们的子孙后代营造一个什么样的环境,能为这个地球做出什么样的贡献,这些问题的存在,也导致人们对绿色建筑的发展毫不关心。
1.3 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管理未能实现
当前的整个建筑行业,都在提全寿命周期管理,但是目前还没有真正做到这一点。各个国家都在这方面进行探索,中国的起步又相对较晚,在这方面的技术相对较弱。绿色建筑作为建筑行业一直所追寻的东西,在设计阶段,设计师基本都已经尽力做到了“绿色”,而建筑设计师也就只负责了设计阶段,对于后面运营阶段,基本不接触了,传统上就认为这是运营公司的问题了。建筑行业把这些阶段都区分开,不同类型的公司负责不同的责任,所以想要进行一个全寿命周期管理也不是件易事。就算真正想实现这种管理,需要找个合理的方式,既要明确自己的责任与义务,还要考虑在整个周期中如何进行一个完美协调。
2 互联网+背景下绿色建筑发展趋势
互联网被传统行业视作延伸触角的有效方式,在互联网的推动下,绿的建筑的发展将会更加高端化和智能化。首先,可以可以利用科技,设计一批可以使用在绿色建筑上的软件,并且要免费提供使用:如节能评价软件、通风软件、节水节电软件等。其次,要积极收集建筑物的基础数据,并设计能够将国内数量庞大的基础软件整合起来的云计算软件。同时,要在建筑的新部品、新部件、绿色建材、新型材料、新工艺上互联网化。意思就是,改变传统建筑的一些施工方式,将其与互联网结合,变成全新的互联网模式。此外,标识管理也要实现互联网化,给建筑安上“芯片”,收集用户电耗、水耗、燃气、供暖等数据,并及时预警、服务。最后施工也必将物联网化,可以实现零库存、低污染、高质量施工。
如今,很多人都喜欢用手机,很多手机APP孕育而生,绿色建筑也要设计推出APP。这些软件可以检测到安在建筑上的“芯片”,用蓝牙或者谋者方式连接,在建筑的使用维护阶段,业主可以随时查看自己所在的房屋是否得到节能标准。并且进一步做到用手机就可以控制房屋内的新材料等,使它们可以随着环境的变化,改变自己的特点,已充分利用环境,节约资源,努力做到无时不刻的绿色建筑。
“互联网+”模式未来还将为物业公司的“绿色”管理助力。目前,我国没有哪一家物业公司能满足可再生能源、中水回用、雨水收集、垃圾分类回用等四个方面需求。绿色建筑物业管理未来称得上是一个庞大的新兴行业。能耗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除了设备、技术的应用,“人”的因素也不能忽视,大数据将为绿色建筑领域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在下一轮全球化竞争中,大数据极有可能成为国家间竞争的利器。中国应该利用大数据进一步为“绿色建筑的规范化运行服务”。
3 “互联网+”对绿色建筑发展的促进作用
3.1 在科技上解决了绿色建筑发展中的问题
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解决了很多以前认为是不可能解决的问题。虽然当前科技在绿色建筑上的应用并不广泛,制约着绿色建筑的发展,但是将互联网的技术与绿色建筑结合,把绿色建筑的信息录入网路,通过互联网进行管理,在线上对建筑物进行节能评估,随时随地了解该绿色建筑的状态。也可以利用某种软件对绿色建筑在电脑上进行研究分析,用电脑建立模型,把新材料、新工艺运用到建筑物中,论证其可行性。减少了在实体工程项目试验的时间,规避了可能存在的风险。真正做到结合我国国情,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从科技层面上解决了限制绿色建筑发展的难题。
3.2 在社会民众中形成绿色建筑理念
绿色建筑理念要渗透到社会民众中,大力在社会民众中宣传绿色建筑的概念及发展理念,那么“互联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在宣传力度上,现在的人接受信息的方式绝大部分靠互联网,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将绿色建筑理念在网络上作出宣传,使社会民众了解什么是绿色建筑,绿色建筑可以为我们以后的生活牟多少福利。其次,在宣传的方式上,我们可以做到多样化以及形象化。很少人会去看死板的宣传,也几乎没有人去听那些固定的口号。而“互联网+”就可以将绿色建筑的宣传多样化,用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向人们传达绿色建筑理念;还可以解决绿色建筑理念难理解的难题,用动画或者其他形式简单形象地表达出绿色建筑,让其他不属于建筑行业的人可以容易理解。最后,在宣传的广度上,“互联网+”可以渗透到各个地方,各个领域,争取做到只要有网的地方,就有绿色建筑理念。综上,“互联网+”有利于社会民众形成绿色建筑理念。
3.3 在绿的建筑管理上实现了全寿命周期管理
绿色建筑是在满足正当性需求的前提下,从设计、建造、使用、维护到拆毁、消除全生命周期里面资源消耗最小化,也叫可持续建筑。要在整个生命周期里做到全过程管理,“互联网+”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比如,BIM技术的提出与各个软件公司在这方面的探索,都是希望做到“互联网+建筑业”的全寿命周期管理。从绿色建筑的设计开始,互联网就参与其中,到施工、运营、维护所有遇到的问题都可以输入到电脑中,通过网络模型分析等方法予以反馈信息,再重新运用到项目实体上。因此,实现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管理已不是梦。
参考文献
[1] 赵喜海.浅析建筑业如何变革创新以应对“互联网+”[J].建筑与预算,2015.6.
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绿色建筑被定义为“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建筑的概念特别关注建筑的“环境”属性,它强调利用一切可行措施来解决生态与环境问题,不局限于生态学的原理与方法,是一种更易为普通大众所理解与接受的概念。高校建筑学专业是培养具备建筑设计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摇篮,在推动绿色建筑人才的培养这一需求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与任务。绿色建筑的兴起是绿色设计观念在建筑学领域的体现,与传统建筑设计相比,绿色建筑具有两个特征:一是在保证建筑物的性能、质量、寿命、成本要求的同时,优先考虑建筑物的环境属性,从根本上防止污染,节约资源和能源;二是设计时所考虑的时间跨度大,涉及建筑物的整个生命周期,即从建筑的前期策划、设计概念形成、建造施工、建筑物使用直至建筑物报废后对废弃物的处置的全寿命周期环节。
2高校建筑学专业教学改革的应对策略分析
绿色建筑设计设计的相关学科包括:绿色建筑文化与历史、绿色建筑基础理论、绿色建筑技术基本知识、绿色建筑分析、绿色建筑设计、绿色建筑评价、绿色建筑运营与管理等。它贯穿于建筑物的全寿命周期,只有通过对建筑学专业课程结构的调整与修订,才能将绿色建筑的知识体系融入到建筑学专业长达五年的教学过程之中。本文旨在从建筑设计实践课的课程结构调整方面着手去探索高校建筑学专业基于绿色建筑思潮下的教学调整和应对策略。建筑设计基础、建筑设计、毕业设计是高校建筑学专业最重要的核心主干实践类课程。作为生产实践类课程,它要求学生通过一系列课程设计的实践,了解不同类型建筑自身的特点和使用要求,初步掌握各类建筑设计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学会处理各种流线的关系,学习建筑体型处理技巧和方案设计的表现方法。指导教师在进行设计指导的时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强调,帮助学生在设计过程之中融入绿色建筑的理念、充分考虑绿色设计的要求并逐步掌握绿色设计的技术与手段。
2.1建筑的选址与布局
建筑应选址在远离自然灾害与环境污染的地方,并应考虑使城市在现有的区域以内沿着已有的运输线路集中发展,以此增加公共交通的利用率。通过多功能建筑的开发和保持开发密度来减少土地使用中的分隔状态。为了达到节地的目的,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地下空间、旧建筑改造、城镇废弃地的利用等手段。在城镇中修建绿地以改善城市的微气候,提高城市空气质量;在开阔地带栽种密集的防护林以保护城市边缘不受不利气候条件的侵蚀。因此,在制定设计任务书的时候,指导教师就应充分考虑绿色设计的要求,根据不同课程设计题目的训练目标,合理地选择基地的地理位置,综合考虑基地周围的环境条件,包括所有场地、场所、场景的特征。规划布局是建筑节能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老师应指导学生从分析气候条件出发,将规划设计与节能技术、能源利用有效地结合起来,使采暖地区建筑在冬季最大限度地利用日照等自然能采暖,减少热损失;使炎热地区建筑夏季最大限度减少得热和利用自然条件防热。在平面布局的过程中有些学生片面追求构图与形式,指导教师应提醒他们综合考虑建筑布局、建筑朝向与间距、建筑采光与通风等因素。
2.2平面设计与形体组合
建筑平面形式对建筑能耗的影响很大。通过墙壁、屋顶和地板最大限度的共享,减少建筑结构的热量损失。在保证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建筑平面组合应充分体现当地气候特点,炎热地区建筑平面宜舒展开敞以利于加大通风量;采暖地区平面应集中布置,以减少外墙面积有利于节约采暖能耗。许多学生在平面设计的过程中,为了追求形式的丰富感,可能会处理很多凹凸进退转折分割的体形,造成建筑外墙表面积增加,建筑传热耗热量增大。这一过程中,老师应正确引导学生处理好造型与节能之间的关系,既要兼顾造型的美观与创意,又要考虑建筑的节能需求。设计中建筑的进深不要太大,必要时增设天井,并利用天井来促进以烟囱效应为基础的自然通风。栽种植物来改善建筑四周的微气候。指导教师应帮助学生去理解,天井、空中花园、绿化带等元素的出现,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形式上的需求,而更是承载了一定的技术功能。
2.3立面设计与材料的选用
在立面与造型设计的过程中,学生常因缺乏对窗地比、建筑遮阳、外门窗节能等概念的理解,为了追求建筑的纯净感、轻盈感、通透感,过度地选择玻璃幕墙作为外墙材料。指导教师应给他们补充这些相关方面的材料与构造知识,有助于他们利用开窗形式、幕墙形式、遮阳构件等技术手段,找到进行立面和造型设计的有效方法。设计过程中,还应考虑到外墙保温层、外墙材料构造方式等因素可能会对立面造型带来的影响。
2.4材料与能源
虽然建筑学专业学生的课程设计最后图纸深度通常只要求达到方案深度,但老师亦可在设计过程之中,指导学生综合考虑材料与能源的选择。因为材料与能源选择一定程度要也会影响到建筑的形式与造型。设计过程中应最大限度使用可再生能源,特别是清洁的太阳能和风能。不论结构材料或表皮装饰材料,应选用具有满意的使用性能和优良的环境协调性的材料,或选用能够改善环境的生态环境材料,即在原料采取、产品制造、使用或者再循环以及废料处理环节中对地球环境负荷最小和有利于人类健康的绿色材料。因地理位置因素,我校建筑学专业指导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尝试就地取材采用地方材料,如重庆地区常见的砾石、条石、鹅卵石等进行立面设计的创作与探索。
3结语
关键词:绿色设计;商业建筑设计;应用
0引言
在商业建筑的过程中要想实现绿色化施工就要实施绿色设计,绿色设计在绿色施工的应用上很大程度地节省了建筑施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节省了成本,对施工单位来讲这是非常关键的。目前,我国的环境因为经济的发展出现了恶化的现象,随着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提高,在商业建筑中实行绿色设计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这样才能在商业建筑方面实现环保的要求,对提高人们的居住环境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1绿色商业建筑设计的研究历程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最早出现在国外,最初的目的是为了节省能源和提高技术手段,避免资源的过度浪费,以此来实现建筑施工的绿色环保。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绿色商业建筑设计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现在绿色商业建筑设计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节约资源,然后实现建筑设计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现在,绿色环保理念对提升人们的居住环境质量和施工过程的环境保护是很重要的,绿色设计在商业建筑施工中的变化还体现在其他方面,绿色设计理念在其他方面的变化也是为了提高建筑施工过程的环境保护,现阶段的绿色设计理念最关键的应用就是保护环境和实现社会的协调发展。
2我国绿色商业建筑设计发展现状
虽然我国在很多方面的绿色设计比较先进,但由于我国在绿色建筑设计方面的起步较晚,在一些方面的发展还是不很成熟,设计方面或是规定还不够完善,这样在商业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就很容易产生一些问题,不利与建筑施工过程中的绿色设计。
2.1资源浪费严重绿色设计
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节约资源的利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但是由于我国在一些方面的发展不是很成熟,特别是一些高端的施工技术发展不够成熟,这样就导致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还是存在很多的资源浪费或者是资源利用率不高的情况。
2.2设计者绿色环保观念理解不到位
在进行商业建筑设计时,有些设计者对绿色设计的理解不够深刻,导致设计者在进行商业建筑设计的时候就只是做一些表面工程,比如在建筑物的旁边种植花草树木,但是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并没有绿色环保的改进,施工过程中的资源就可能存在很大程度上的浪费现象,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非常不利。
2.3忽视了乡镇的绿色环保建设
我国的发展存在很大的不平衡性。城市的经济发展要快于农村,同时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思想观念的变化以及对环境的污染,因此乡镇一般相比于城市的环境更好,但乡镇的环保意识较差。所以,在绿色建筑设计方面很多的地区都是只重视城市的绿色设计,对农村或者是偏远地区的绿色设计根本不关心,这样就会导致这些地区的环境保护和建筑施工出现很多问题,不利于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
3绿色商业建筑设计的可持续发展
3.1绿色化的绿色建筑理念
绿色环保的绿色建筑理念在商业建筑的设计过程中很重要,设计者在进行商业建筑设计时需要有绿色建筑的理念,设计时才能根据绿色设计理念来进行。绿色建筑理念在很多方面都是很实用的,我们在进行材料的购买、资源的利用等方面都有遵循绿色环保的理念。绿色建筑理念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商业建筑施工过程的环保性,对于提升建筑施工过程的环境保护能力和能源的利用率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3.2绿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绿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符合我国发展的要求,在进行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应使用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材料,这样设计建造出来的建筑物才是可持续发展的。另外,我们在拆除建筑物时,很多的建筑材料都是可以持续使用的,这样有利于环境保护和能源的持续利用。
3.3绿色建筑的技术目标导向
绿色建筑的技术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也有一定的要求,我们要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使用尽量少的资源而获得最好的效果。这些技术的应用要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建筑施工过程的绿色理念和施工过程的环保性能,还要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这样的建筑技术才是我们应该追求和使用的,这样的建筑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才能实现绿色理念,实现建筑施工的可持续发展。
4绿色设计标准在商业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4.1建筑材料的节约和应用
绿色设计观念在商业建筑中越来越重要,绿色设计就要力求建筑材料的节约。当前在建筑过程中由于前期的设计工作不够合理,使得产生很多的废料,严重浪费了建筑材料。为了能够做到节省建筑材料,就要做好前期的设计工作,使得一些边角料能够充分得到应用。另外,商业建筑的最大功能是实用性,在设计的过程中尽量去掉没有用的装置,使得建筑能够更加简洁,以节省装修材料。同时绿色设计标准对建筑材料的选用有很多的要求,在选用材料时尽可能选择一些能够循环利用的建筑材料,这样不仅能够做到绿色环保,更能降低建筑成本。
4.2土地节约的设计标准
应用土地是重要的资源之一,当前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城市用地紧张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绿色设计中的土地节约设计标准节省了商业建筑用地,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城市用地紧张的问题。随着用地紧张问题的愈演愈烈,地下空间的使用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当前在土地使用过程中要注意地下空间的利用是否得当。绿化地带在建筑中也具有重要的地位,在商业建筑设计时既要保留一定的绿化用地,同时还要尽量减少土地的使用,因此这就要求设计人员要合理地设计和布局绿化区域。
4.3节约能源的绿色设计理念
应用在进行商业建筑设计时要遵循节能理念,充分利用太阳能等天然能源,因此在设计时要注意建筑的朝向问题和窗户的大小选择,在建筑的外墙上合理地铺设太阳能板等装置,利用太阳能进行发电等,来达到绿色环保的目的。
4.4绿色建筑设计的准则应用
在商业建筑的设计过程中要严格坚持绿色建筑设计理念,这就要求设计师在设计时要以绿色环保理念为核心,确保建筑的内部环境、建设的材料选择、绿化地带的设计以及地下用地都遵循绿色环保的理念,将绿色环保理念运用在设计的每个细节中,只有这样才能将绿色环保设计的作用发挥到极致,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5商业建筑设计应坚持绿色设计原则
5.1对商业建筑的室内环境质量的监督加强
对商业建筑的室内环境质量监督要从建筑修建开始,在建设过程中要选用绿色环保的建筑材料,符合绿色环保的发展理念。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对商业建设的室内环境管理,比如在进行室内照明管理时,要依据建筑立面进行合理的设置照明控制设施,同时还要加强对建筑内噪音的控制,在每个区域设置一定的噪声控制区,降低噪声污染。
5.2对商业建筑的运营进行有效的管理
商业建筑建设时要坚持绿色设计理念,建筑尽量使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设计师要尽力节省资源的消耗。在建筑建成之后,商业建筑在营业和运营过程中也要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对商业活动中产生的各种材料进行再回收,充分利用一切资源。同时,要提高建筑的物业管理水平,使建筑内部能够最大程度地使用清洁能源,利用太阳能进行照明等,实现商业建筑的绿色运营。
6结语
绿色设计理念的应用能够有效保护环境和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商业建筑设计时坚持绿色设计理念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建筑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绿色环保理念,最大程度地保护环境和节约建筑材料,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为此,建筑设计师要充分理解绿色环保理念,在设计建设过程中尽量使用环保材料和清洁能源,最大程度地降低对环境的破坏,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建筑施工 绿色施工 施工管理
1、前言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正处于经济快速增长的阶段,尤其是建筑行业发展更加迅速。发展过程中,我国也面临着相当严峻的资源,环境与生态问题,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同时由于过度开发使用资源所导致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因此,我们共同面临着环境污染与资源缺乏等严峻挑战。进入本世纪以来,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建筑行业作为我国经济的支柱行业之一也提出了一种绿色施工的管理模式,考虑到施工现场的环境复杂,资源需求量大,产生的废物也相对较多,所以绿色施工将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仅仅是依靠绿色施工技术是不能真正实现绿色施工。现今,为适应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建筑行业急需摒弃传统高能耗、高污染的技术和设备,采用全新的绿色施工方法,把节能环保与生产建设结合起来,把节能环保作为建筑行业的发展的新的方向和目标。
2、绿色施工的提出
绿色施工就是在工程建设和实施中,不仅仅只是保证生产质量和安全生产,而且要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做到“节能、节材、节水、节地和环保”。在建筑施工中的绿色施工是指在建筑建设中在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建筑工程质量的同时,尽可能的降低资源材料的消耗,同时又与环境和谐发展。在使用绿色施工技术的时候通常会表现出项目单一性、技术与管理先进性、实施风险性、统筹复杂性、信息全面性、目标统一性等特点。实施绿色施工,不仅要依据因地制宜的原则,而且要贯彻执行国家、行业和地方相关的技术经济政策。绿色施工并不仅仅是指在工程施工中实施封闭施工,在工地四周栽花、种草等这些内容,它还涉及到资源与能源利用、生态与环境保护、社会与经济的发展等可持续发展的内容。
3、当前绿色施工存在的问题
由于绿色施工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所以在实现绿色工程中会存在很多不足之处。通常都是只注重表面现象,并未真正理解绿色工程的内在含义。因为实施绿色施工对施工企业并没有带有实质性的回报,所以导致大多数施工企业不愿意加入到绿色施工的行列不愿意在绿色施工上投资过多,进而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绿色施工有一定的难度。
3.1管理人员并形成绿色施工意识
对于大多数管理工作者,绿色施工只是一个专有名词,只有一个大概的印象,并不知道如何在具体的生产建设中,并且加上实际生产建设中的员工大多是农民工,其文化水平相对较低,不能完全理解绿色施工的准确含义,所以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能耗等方面还缺少一定的意识,在实施可持续发展和绿色施工上有一定的难度,不利于绿色施工的实现。
3.2建筑施工的设备以及技术的落后
当前中小企业相对较多,工作人员不集中,有碍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推广。同时一些建筑工地部分设备缺乏,很多工作都是靠手工来完成,而使用那些设备的工作人员,大部分没有参加过高水平的培训和深造。致使整体的文化水平以及道德素质不高,管理方式落后,并没有产生可持续发展战的意识,只会使用一些能耗高、对环境污染严重的生产设备,未能及时引进既环保有节能的新技术、新设备。因此,不够科学合理的管理、平均文化水品素质较低的员工、不够完善可靠的可持续发展的管理制度以及相对应的绿色施工措施都导致现实生产建设质量难以登上一个新的台阶,不利于建筑施工的可持续发展。
3.3政府以及社会欠缺监管力度
任何一项利国利民的制度的形成都需要政府以及社会的监管,绿色施工同样如此,在全面实施贯彻绿色施工中,社会以及政府的监管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科学的、完善的绿色施工技术标准以及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作为绿色施工的保障,才能增强绿色施工的监管力度。但是当前以上几个条件均不满足,致使所谓的监管处于一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状态,甚至已经到了有名无实的地步。虽然很多工程建设企业在起初都通过了国际环保认证,但是他们大多都没有把绿色施工的技术落实到具体的生产建设过程中,而政府与社会没有一定的监管力度和法律保障,只能对那些高能
、浪费资源、环境的破坏等现象置之不理,使绿色施工不能顺利实现。
4、对当前绿色施工提出的完善意见
绿色施工是一种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新型建筑施工方法,通过采用新的技术、新的管理方法以及新的环保型的设备可以有效的把可持续发展应用的建筑施工上,从而有利于能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4.1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员工的绿色施工意识
要顺利实现绿色生产必须提高劳动者与管理者的绿色施工意识以及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宣传和培训是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只有通过普遍的宣传和培训,才能整体提高所有工作者的绿色施工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环保意识,不仅加深工作人员对绿色施工的认识和理解,深入了解绿色施工的本质和内涵,深刻认识绿色施工在现今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而且有利于对绿色生产的监管工作,提高了生产效益,自觉的实施绿色施工,有利于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4.2建筑施工的能源管理
首先在技术和设备的选取上,主要采取先进的成熟的并且是低能耗的技术和设备,对设备进行有规律的保养和维修,保障所有设备能正常运转,从而降低能耗。有条件的尽可能把高能耗的设备淘汰并且用当前较为先进的低能耗的设备进行替换。同时再生产过程中关掉那些未使用的设备以节省能源。
4.3建筑施工的资源管理
各种建筑材料以及水资源是建筑工地上十分重要的资源,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不仅可以节约资源还能改善环境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在施工现场尽量使用可再生的材料,避免使用一次性资源;在施工现场组建一个废弃物回收处理系统,把废弃材料收集统一处理;尽量使用节水设备以减少施工期间水资源的使用量;在施工现场建设污水雨水处理系统将处理后的水进行二次利用(例如将处理后的水用于降尘,洗车等)。
4.4建筑施工的环境保护
在施工现场,环境的污染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施工泥浆、施工扬尘、光污染、施工噪声、固体废物。基础和土方工程是导致泥浆污染的主要原因,可以通过具体的施工技术进行控制避免也可以通过人工参与使其及时凝结避免污染;扬尘主要在干旱和大风的天气产生可以采用具体的淋水降尘道路硬化等方法避免和治理扬尘现象;通过施工的维护可以避免施工中的光污染;建筑施工中的噪声污染主要来源于施工现场中的机械和运输车辆的噪声,可以通过禁止夜间施工、选取低噪音的设备等方式对噪声污染进行预防和控制,从而减少噪声对公众的影响;由于建筑工地上的固体垃圾大部分都是可以再次回收利用的,因此回收重复利用是解决固体垃圾污染的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5、结语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可持续发展不仅是一个社会发展的方式,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更是如此,所以绿色施工管理方式将是施工企业发展以及未来施工管理创新的方向。总之,绿色施工管理可以看做是通过有效的管理工作制度,最大限度地减少建筑施工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减少施工现场中资源和能源的消耗,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施工管理技术。通过对绿色施工的理解,从人员管理培训、节约施工能耗、节省施工水资源以及建材资源的消耗、降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等方面对建筑施工进行绿色管理全程控制,有利于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参考文献:
[1] 段春伟.绿色施工在某公共建筑中的实施[j].施工技术,2009,14(11):174-176.
[2] 张大力.关于建筑绿色施工管理的思考[j].绿色建筑的绿色施工与管理,2012,16(12):56
-58.
两类建筑在经济投入方面所呈现出来的一个共同特点:在展示着林林总总的先进技术和低能耗优势的同时,不约而同地向人们传达了两个基本信息:
①绿色建筑理想的实现将依靠先进的技术;
②绿色建筑是昂贵的(示范楼项目一般成本提高50%左右,房地产项目成本提高20%-30%)。
它们实际都依循着同一个逻辑:绿色建筑是某个特定的目标(诸如“零能耗”、“自维持”等),为了实现它,常规的手段已经无法适应需要,引入更多的新技术成为必然,而新技术又带来了造价的大幅提升,最终使得绿色建筑都成为了一种奢侈产品。
虽然对于这些绿色建筑的高造价,人们有着不同的解释:以技术展示为主的“示范楼”出于实验对比的需要没有进行技术的系统优化;“示范楼”项目受资金限制,规模往往太小无法形成规模效益;市场缺乏相关产品,对绿色理念的成套引进(从设计师、技术到产品)必然带来高成本;为了追求“恒温恒湿”的高舒适度;消耗更多能源的高端消费者应首先为绿色建筑“买单”等等。但所有这些解释都无法回避一个现实:这样的“绿色建筑”某种程度上说,偏离了我国发展绿色建筑的初衷(我们有95%以上的既有建筑是高耗能建筑,新建的建筑中也仅有5%达到了当前的节能要求44,如何令大量性的建筑达到节能要求,实际是当前推进建筑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目标)。意味着“少数化”的“高档化”,将如何面对大量性的建筑可持续发展问题?
当然,我们仍可以将这一问题的根源归咎于开发商对利益的追逐、相关绿色建筑激励性政策的缺失等外在因素,但就技术层面自身而言,我们不可说没有值得反思的地方,至少作为基础的、人们对于绿色技术的理解是否出现了偏差?或有欠全面?是一个问题。对此,我们认为:
1 绿色建筑技术不仅需要面对环境性能问题
绿色建筑的目标是解决由于建筑的不合理生产(包括原材料采集、生产、建筑的策划、设计、建造的过程)、使用所带来的环境、经济、社会问题,建筑环境性能的提高是解决各种问题的基础和前提,因此,绿色建筑技术的终极目标是如何提高建筑的环境性能,而不在于技术本身。要达到这一根本目标,技术就必须面对技术以外的、影响技术效能发挥的其他影响因素,在商品经济社会中,经济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子,绿色建筑技术如果放弃对经济制约因素的考量,技术的实际影响力将大打折扣,从而影响了绿色建筑的发展。
2 技术的生态效率与经济效率有密切关系
“示范楼”与“贵族化绿色地产”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忽视或有意歪曲了绿色建筑环境效益与经济性能之间的关系,反映出人们对于技术性能与经济性能关系认识方面的不足。
绿色建筑乃至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核心在于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只是基于当前大量性浪费现象而提出的直接目标,因此衡量绿色建筑技术优劣的首要标准,是看其在提高建筑的资源利用效率上的贡献度,而不是仅关心其对建筑对自然环境依赖度的绝对降低值。对于效率的共同关注,实际成为沟通技术环境性能与经济表现的桥梁。
事实上,从宏观经济的角度人们早已认同经济与资源之间的重要关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发展的总体健康程度与资源的利用和配置效率是直接相关的。但在微观的技术层面,人们却往往忽视二者的关系。我们认为对于绿色建筑技术经济效率的讨论,表面上看是一些经济的问题,好像与技术的环境表现、生态效率(资源的利用效率)没有直接的联系,其实在它们的背后是存在着密切联系的,特别是引入全生命周期概念后,作为整体考虑的经济效率与生态效率所追求的目标实际是统一的。因此,将对技术经济效率的讨论纳入其生态贡献的讨论,将有利于提高技术的生态效率,而不是降低。
许多专家在“中国绿色建筑发展现状与趋势”系列访谈中,都表达了类似的思想,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同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刘传聚教授所提到的例子:“我认为对于(绿色建筑)技术的理解也需要调整。比如上海生态示范楼的遮阳系统,采用了计算机电控活动式遮阳体系,这样的成本很高,因为它追求的是100%遮阳。我们现在做的一个研究是,能不能做某种固定角度的遮阳系统,达到比如说80%的遮阳效率呢?表面上看我们是在投资和遮阳效率之间寻找一个最佳的平衡点,实际在其背后,我们考虑的是也许为了遮掉另外20%的阳光我们需要耗费的资源更高,同时运行管理的难度、投资都会因此提高,我们认为绿色建筑追求的应该是综合节能效率最高,而不是单纯的零能耗(或是某些单一的环境目标);
3 绿色建筑技术应用的贡献更多来自技术集成的综合效益
关键词:绿色建筑绿色施工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 TU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绿色建筑和绿色施工的背景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 、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摘自《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 50378)。绿色建筑的核心理念是:在建筑寿命周期内,既要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又要降低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和污染,实现建筑与社会、自然的和谐统一。
所谓“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花园,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
《2013-2017年中国绿色建筑行业发展模式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显示,截至到2011年底,我国取得绿色建筑标志的项目达353项,2647栋建筑,3488万平方米,其中设计标识项目330项,建筑面积为3272万平方米;运行标识项目23项,建筑面积为216万平方米。其中2011年,全国获得绿色建筑标志的项目是241项,1950栋建筑,建筑面积2504万平方米。住房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指出,近5年,我国绿色建筑每年以翻番的速度发展,2012年绿色建筑项目数和面积均相当于2008年至2011年的总和。仇保兴说:“城镇化要转向新型城镇化,就意味着作为城镇化最基本的细胞——人类的住房必须要更新形式,从传统建筑转向绿色建筑。未来,必须把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等生态文明的新理念融入城镇化的进程中。
在今年的安徽省绿色建筑发展论坛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杨榕主任认为,“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获得绿色建筑标识的项目接近1000项,绿色建筑总建筑面积突破了1亿。”并表示,目前国内绿色建筑已经走过了试点、示范的阶段,进入了规模化推进的阶段。2013年1月6日,国务院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通知》)提出“十二五”期间,计划完成新建绿色建筑10亿平方米;到2015年末,20%的城镇新建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同时还对"十二五"期间绿色建筑的方案、政策支持等予以明确。
因此建设工程领域的发展方向是: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节约资源、提高生产效率,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走低碳、绿色的发展之路,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在当今时代背景下,绿色建筑和绿色施工技术便应运而生,并将成为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绿色施工是指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实现四节一环保,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
二、 施工企业要加强绿色施工水平,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施工企业要搞好绿色施工,要从以下几法方面着手:
1、施工企业要奠定绿色施工的管理基础
绿色施工是复杂的系统工程,要真正实现绿色施工就必需把涉及到工程建设的各个领域的人员统筹起来。施工企业是绿色施工的主体,是实现绿色施工的关键和核心。加强绿色施工的宣传和培训、建立绿色施工管理体系、成立绿色施工管理机构、制订企业绿色施工管理制度是企业实现绿色施工管理的基础和重要环节。
2、加强绿色施工理念力度
施工企业要加强绿色施工的宣传和培训,引导职工对绿色施工的认识。加强对技术和管理人员以及一线技术人员的分类培训,通过培训使企业职工能正确全面理解绿色施工,充分认识绿色施工的重要性和熟悉掌握绿色施工的要求、原则、方法,增强推行绿色施工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尽早保障绿色施工的实施效率。
3、制订企业绿色施工管理制度
依据《绿色施工导则》和ISO14001 环保认证要求,结合施工企业自身特点和工程特点,系统考虑质量、环境、安全和成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制订企业绿色施工的管理制度,并建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绿色施工绩效考核制度,形成企业自身绿色施工管理标准及实施指南。成立企业和项目部绿色施工管理机构,指定绿色施工管理人员和监督人员,明确各级管理人员职责,严格按照企业制度进行管理。
三、绿色施工管理实施的关键
实施管理是对绿色施工方案在整个施工过程中的策划、落实和控制,是实施绿色施工的重要环节,是建筑企业实现低成本、高品质的重要内容。其管理措施与手段主要有:
1、明确控制要点结合工程项目特点和施工过程,明确绿色施工控制要点目标以及现场施工过程控制目标等,强化管理人员对控制目标的理解,将控制目标作为实际管理操作的目标进行管理。做到有的放矢、切实可行。
2、实施动态管理
在施工过程中收集各个阶段绿色施工控制的实测数据,并定期将实测数据与控制目标进行比较,出现问题时,应分析原因,从组织、管理、经济、技术等方面制定纠偏和预防措施并予以实施,逐步实现绿色施工管理目标。
3、制定专项管理措施
根据绿色施工控制要点,制定各阶段绿色施工具体保证措施。工程管理人员必须把绿色施工制定的各项措施落实到各项管理中去。只有参与施工的各方都按绿色施工的要求去做,抓好绿色施工的每个环节,才能不断提高绿色施工的水平。
4、应用信息化技术,提高绿色施工管理水平
关键字: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连通性,系统性
Abstract: from the definition of green building, to the true meaning of green building,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deep green building,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reen architecture, and design theory. The real meaning of understanding the green building. And is not simple to save water and electricity, energy saving. Fundamentally know how to make the design of green building.
Key word: green building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onnectivity, systemic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何为绿色建筑,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 50378-2006中给出的定义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1.绿色设计或生态设计
我们进行绿色建筑设计时,其实是一种生态建筑设计之一,属于运用生态设计手法,来达到要求,绿色建筑被理解为是一个具有其自身机能的自然体系,并且建成后内部环境对其自身体系具有依赖性,它要求建成后能形成一个生态系统的循环,贯通与建筑的始终。这种循环跟生态界动物或植物的生态循环一样,所以我们才说绿色建筑也是一种生态建筑。
生态设计的核心是“生态系统”本身,它需要一个对环境分析性的理解,这个场所是由生物和非生物组成,我们非生物因素,还有考虑生物因素,例如,对能源保护、气流、及声学等物理学机械性的设计,还有考虑生物学成分或者土壤因素,只有进行了整体的考虑才能算的上生态设计。
2.绿色设计可持续发展
保持可持续性发展的先决条件是维护生态圈功能的完整性,以便它能循环使用,对于不可再生资源则采用细水长流方式利用,从这个角度看生态建筑本质,是寻找出建筑对自然界环境最小的影响,并且能阻止其退化,确切的说生态建筑应该对自然环境有益且具有进行修补、恢复和更新自然环境的积极作用。绿色建筑作为可持续建筑,它应该是对自然环境负责的态度被设计出来的。
3.绿色建筑的设计理论
3.1生态设计的持久性
生态设计应该是持久性的,我们应寻找出一种方式来指导设计,用一种宏观的理论基础来指导我们设计,使之具有整体性和预见性。这种理论随着人们的不断实践,使其不断的完善,生态设计是一种相当复杂的过程,尤其是它包括一系列复杂的相互依赖的作用或者被看做是动态环境(包括全球和地方的)连通性,我们进行生态设计时,为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生态建筑必须把它作用于地球生态系统和资源的消耗影响降到最低,并且设计还会对环境作出建筑性的贡献,并且还可以修复和补救被损坏的生态系统。
3.2生态设计的系统性
本身绿色建筑我们就可以把它看成一个系统,它是整个生态系统中一个微小环节,它不断的对周围的环境进行着输出及输入,如何将输出及输入对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达到平衡,对整个大的自然系统是促进,不是破坏的,对与外界的影响降低到最小,虽然我们不可能对环境决定的不影响或者是破坏,但是在自然环境可恢复和可承载的范围就是生态设计了,这里面说输入和输出包含很多方面。
4.绿色建筑的设计方法
生态建筑的设计有很多种方法和标准,虽然我们可以把它量化处理,但我们在设计时候,还是要综合的考虑,从而保证所做设计对于我们的生态系统和不可再生资源的破坏性最小或产生有益的作用。
(一),场地的生态价值
1.1 场地规划,即考虑场地的生态价值,场地规划考虑包括建筑的地点、土方平衡、道路、地质情况、水文、河道、植物等,应考虑建筑物应建造的位置是对当地生态系统破坏和影响最小的区域。
1.2 评估当地的风作用,根据风的等级及发生频率来进行建筑物的场地布置,充分利用风的优势,减小风的不利影响,考虑风对行人及周边的环境的影响等。
1.3 检查对其他建筑物和地面的遮蔽情况,要避免对邻近建筑物及地面发生遮挡,建筑物布置要考虑场地的日照间距,不要对邻近场地的潜在的日光能遮蔽。
(二)建筑物的功能
2.1根据建筑物的功能,合理的设计建筑物,首先考虑建筑材料,考虑材料的类别,考虑材料的整个生命周期和恢复潜力(及再用和再循环),考虑主要使用当地的建筑材料,考虑材料释放能量和二氧化碳的量。
2.2评估一下材料源流对环境的影响及生产中的能量的消耗及其影响。例如材料在生产过程中,是否对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考虑一下所使用资源是否为自然资源的消耗材料,如何谨慎的使用,对于材料是否能重复使用等都需考虑。
2.3评估材料的危险性,尽量避免采用具有危险性材料,如具有放射性材料。
(三)建筑物的运作
设计合理的建筑形式,建筑立面、使用太阳能、充分利用自然通风、空间热能的回收利用、自然降温,加大照明的合理控制等,这都是在建筑物运行时,我们设计应事先考虑进去的,尤其在通风系统上,如何大量采用自然通风,减少机械通风。还有如何通过绿化,来改善人得空间舒适度,还有在建筑中,如何采用高科技系统,达到合理的控制资源的使用,避免人为的浪费,例如水再循环处理、雨水的利用、中水处理、废水处理、对废材和热进行二次利用等,这都是在设计中需要关注的和解决的。同在充分利用资源的情况下,还有减少不利材料的排放,如二氧化碳、一些化学物质。
(四)建筑物的回收
主要是材料的重复使用和利用,如材料的废物利用,材料的重新利用、施工边角料的利用、建筑系统运转中的材料在利用等
5.结论
以上是对绿色建筑从概念、特性、理论及设计方法等方面的一些介绍和看法。它可能具有片面性,虽然他还不够全面,但随着我们对绿色建筑的开发和了解会更加完善它,发展它。这需要整个社会努力。
参考文献:
[1]中国城市科学研究系列报告《绿色建筑2009》
[2]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主编绿色建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关键词:绿色建筑;推广;农村社区
中图分类号:TU20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3)02021403
1引言
在十报告中指出:“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1\]。因此,住有所居是我国建设小康社会民生工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经济相对不发达,因此如何让广大的农民过上高质量生活,是中央政府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2007年,我国政府倡导构建新型农村社区\[2\],为了避免重复城市建设高污染高能耗的发展道路,建设绿色农村社区是有效之举。
绿色建筑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新型建筑模式。它指的是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3\]。绿色建筑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必将成为未来建筑领域的主流。农村社区,既有别于传统的行政村,又不同于城市社区,它是由若干行政村合并在一起,统一规划,统一建设,或者是由一个行政村建设而成,形成的新型社区\[4\]。而绿色农村社区是两者相结合的产物,它是在普通农村社区的基础上,利用各地特有的环保节能材料、太阳能、沼气能源和天然绿化树木,打造环保、清洁、空气清新、节能的高质量社区。绿色农村社区比绿色建筑的标准低,但要比普通农村社区的要求高。如果能让农民也能分享时代科技成果,住上这样高质量的房屋,必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本文针对推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提出推广绿色农村社区的一些措施。
2农民对绿色建筑的认知现状
图1农民对绿色建筑认知情况要想顺利地推广绿色农村社区,就需对绿色建筑有一定的认识,两者是一脉相承的。于是,我们对新余市罗坊镇某村100名村民进行了绿色建筑认知情况的问卷调查,得到的结果如图1。从图中可以看出,目前农民对绿色建筑的认知总体上处于停滞状态,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农村现在大部分都是平房,处于群居状态。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对新鲜事物的恐惧感,让他们安于现状,因此不会对平静的生活轻易做出改变。
(2)接触绿色建筑的信息的渠道比较狭窄,思想保守,不像城市居民对新产品、新技术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在农村大部分农民烧的还是秸秆柴禾,节能环保意识比较薄弱。
(3)农民知识文化水平相对较低,与城市居民相比,大局意识不强,总是被动地去接受一些信息,使人们对新的产品与使用有强烈的不信任感。正是这种不信任感,农村消费者更喜欢在有权威性保证后再开始尝试。比如农民们更青睐在中央台做过广告的产品。而绿色节能建筑在地方推动往往都是个人出发,很少出现地方政府以政府信誉的形式给出保证。而且国家的乡村节能标准也很不完善,对于村民们而言,仅依靠个人的片面的言语就选择新的建筑方式也是不可能的\[5\]。
可见,加强对农民绿色建筑知识的宣传是很有必要的,从另一方面也可看出,绿色农村社区在农村的推广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事。
3推广绿色农村社区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中,如果把绿色建筑和新型农村社区结合起来,必将收到很好的效果。但要认清一个事实,绿色农村社区与普通社区相比,会有一定的增量成本\[6\],建设绿色农村社区将面临如下几方面的阻力。
(1)大多数建筑开发商对绿色建筑评价缺乏认知,不能准确理解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含义。虽然我国早在2006年就颁布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但建筑开发商对其了解甚少,甚至大部分人认为仅仅是宣传口号而己,不会坚决的实施,这样在市场体制条件下,绿色建筑并未真正体现出其优势和核心竞争价值。
(2)政府对绿色建筑的认识不足,没有意识到建立绿色农村社区的优势。在宏观调控政策上缺乏有效激励的手段,政策和规范规定强制性不足,配套政策法规缺乏,直接导致监管不力。当前我国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施工现场的管理主要体现在对质量、安全和文明施工管理,对绿色建筑的节能环保施工方式还没有强制的规章条例进行管理和实施,只是鼓励申报绿色评价标识,无法有效利用现有激励政策进行引导。另外我国建筑市场中的一些不良现象也不利于绿色评价制度的推广,如施工企业不是通过提高改进施工技术和施工方法来提高竞争力,而是为保证项目中标,建设工程盲目压价,直接导致施工利润较低,承包商经济承受能力受限而主观上在材料上以次充好,回避绿色施工内容。
(3)绿色施工的概念仍未被各建设方充分理解, 开发商对绿色施工的积极性并不高。除了少数专业人士认识和了解绿色施工的内涵,对于大多数建设责任方而言,存在较明显的认识误区,例如:绿色施工就是种点绿化,而采用绿色施工技术意味着一定会增加投资费用,其他的和正常施工没有什么区别。上述认识上误区直接导致在推广绿色施工过程中,各方建设主体积极性不高,推进过程中阻力很大,建设各方纯粹为了完成任务、指标,而不能将建筑节能和发展绿色施工上升为坚持科学发展观、自觉自愿的管理行动和要求。
(4)有绿色意识和技术的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各类绿色建材、符合环保节能标准的机械、设备鱼目混杂,未形成配套产业链。众所周知,市场行为的目标更多时候是追求短期内利润的最大化。除非在合同中已有要求,投资商、承包商完成后可以获得相应的利润,否则设计人员、施工人员一定沿用熟知的老方法。少用或者不用绿色施工的新技术、新方法。没有了激励也就没有了技术的创新,技术上在现阶段有绿色专业技能的设计、施工人员较少,而符合环保节能标准的机械、设备缺少有效监管,绿色建材价格普遍偏高,没有形成真正的绿色产业链,绿色建材领域仍有待开发。
2013年2月绿色科技第2期
张 毅,等:浅议绿色农村社区的应用及推广工程技术
4对策与建议
在新型农村社区进程不断加快的情况下,到底是按照城市建筑的老路走,还是建立绿色建筑,已经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显然后者更具有生命力和活力。现在河南信阳建立的新型绿色建筑式的农村社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个农村社区建设倡导绿色、环保、节能建设理念,发展绿色建筑,因地制宜,科学规划设计,使每座住宅实现能源“零消耗”,甚至利用科技手段产生能源,同时建筑风格应与周边自然环境相协调,体现当地民居特色,突出实用性,注意文化传承。因此绿色建筑在农村的推广既蕴含巨大的潜力和机遇,又面临繁重的压力和挑战。
4.1加强宣传,增强认识
政府应带头宣传绿色农村社区与其他社区的差别及其优势。由于绿色农村社区在我国是一个新型事物,对城市居民来说也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农民存在一些概念误区是很正常的。 “绿色农村社区”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花园,而是指房屋对环境无害,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新型节能环保房屋。政府应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让农民理解绿色农村社区的真正含义。目前由于绿色建筑的推广工作在全国各地发展很不平衡,积极推广绿色低碳技术、推动绿色建筑发展构建绿色建筑体系、推动建筑节能不仅为绿色建筑,同时为绿色农村社区提供技术支撑和理论支持。
4.2建立典型,以点带面
应有政府出面,建立若干个绿色农村社区的例子,通过媒体的高调宣传渲染,绿色农村社区的影像就在农民心中立体起来。绿色农民社区示范案例的实现,会让农民很直观的感受到绿色社区到底是什么样子,他的优势也就很明显的摆在人们面前。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只要农民明白了绿色农村社区的实质,就能以点带面,迅速把绿色农村社区的影响扩大。同时,让一些地方有威望的名人、政府官员主动在自建住宅上采用绿色建筑节能手段,为农民树立典范,从而提高绿色农村社区对农民的吸引力。
4.3加强绿色技术和施工管理,确保工程质量
(1)绿色农村社区的设计关系到整个农村社区的整体规划,同时关系到整个社区建成后房屋的通风、采光、能源消耗等多个方面的使用性能。同时应与当地的气候和环境条件相结合,严把设计关。
(2)应大力引进节能环保材料,使用高强混凝土和钢筋,充分发挥新型材料的性能,从而达到使用过程中节能、环保、减排的目的。
(3)对新建绿色农村社区的施工进行严格监管,并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如果不能满足绿色施工规范要求的,坚决整改,甚至追究法律责任\[7\]。
(4)把好材料的质量关,取缔以次充好的现象,同时完善质量监督检测手段,确保绿色农村社区的工程质量。
(5)完善竣工验收体系,确保每一个社区的工程质量都能达到绿色建筑标准的要求。
4.4完善绿色农村社区技术标准
虽然绿色建筑标准已在2006年颁布,但其评价体系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城市绿色建筑技术现在已相当成熟,但绿色农村社区由于规模宏大,受周围各种环境因素制约比较明显,和城市绿色建筑有一定的区别。因此我们应制备一整套的绿色农村社区技术标准体系,对新建社区的立项、规划、设计环节严格把关,制订和完善各类新型建筑材料产品工程应用及节能建筑技术标准,确保绿色农村社区有标准可循,从而建立多角度、立体化的标准体系,把好竣工后社区工程的质量关。
4.5加大绿色农村社区补助力度
农村现在经济力量还很薄弱,建立绿色农村社区比普通的社区造价要高,如果单凭农民自筹资金来建立绿色农村社区的话,那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就需要政府大力扶持绿色农村社区的建设。比如对农民实行建房无息贷款制度,政府可以先出钱让农民住上宽敞的房子,贷款在一定期限内慢慢还,这样就暂时缓解了农民建房资金的问题,同时也可以给农民补助一定比例的资金,就像农村医保一样,政府和农民各出一部分资金来建立绿色农村社区。同时应控制社区房屋的造价,不能让房屋价格过高,让农民的经济压力过大。
4.6绿色农村社区的建设需要社会各方的支持
绿色农村社区是一项非常浩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政策、资金、技术、经济、产业水平等多方面支撑。因此应在当地政府统一领导下,多部门合作,为绿色农村社区的设计、材料的选取,绿色施工提供周到的服务。同时要把废渣利用和加强土地管理紧密结合起来,针对当地建筑材料革新和推广节能建筑的具体目标,进行全面规划、统一协调、系统实施。
5结语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国民经济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的收入也日渐增多。然而农村的房屋建设依然处于自拆自建的自然阶段,这样既浪费了土地,也影响农村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农村的发展方式存在着缺乏规范、思想保守落后等问题。中央在十报告中指出,要在2020年建成全面的小康社会,因此要认清农民对绿色建筑的认知现状,抓住推广绿色建筑中会遇到的一些问题,然后对症下药,保证绿色农村社区顺利地推广实施。让农民的居住生活水平和城市居民接轨,从而真正地实现城乡一体化。同时我们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建设绿色农村社区并不是机械地照搬绿色建筑的设计标准和城市的那一套社区建设理论,应和当地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因地制宜,打造高质量的、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型农村社区。
参考文献:
[1].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徐世雨.我国农村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37~40.
[3]《绿色建筑》教材编写组.绿色建筑\[M\]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8.
[4]杨世松.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探索\[J\].决策探索,2011(24):36~37.
[5]左建伟.绿色建筑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分析\[J\].绿色综述, 2011(2):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