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19 18:27:4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口腔知识宣教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2.359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长在幼儿期口腔保健的意识增强,与外界环境接触的同时幼儿期的孩子语言接受能力逐步提高,他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也在不断发展,孩子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心理易出现一些问题,口腔保健将伴随孩子的一生,在口腔护理中,如不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容易造成孩子对口腔治疗的误解。2001年5月开始进行完全规范的幼儿口腔健康教育,根据幼儿的特点采取“反复、按需、适时、回示、随访”的健康教育的方法,取得良好效果。
资料与方法
2011年1~4月收治的患儿(为规范健教开始之前)选取66例为对照组;其中男27例,女39例;平均年龄3.1岁;以2011年5~8月收治的患儿(为规范健教开始之后)选取72例为观察组;其中男31例,女41例;平均年龄2.9岁;均为龋齿患儿。两组患儿的年龄、智力、及陪护的认知水平大体相似。
干预方法:对照组采用一般宣教法,内容包括介绍疾病的症状,观察要点及护理的方法和目的。宣教从入院开始,随意选择宣教的对象和时机。观察组采用规范的健康教育宣教法。由专管护士负责收集患儿的资料,并且和其他班次的护士保持宣教的连续性,同时注意以下几点:①加强对陪护的宣教:处于疾病困扰的患儿,既需要陪护的生活照料,也需要得到精神上的支持。陪护的健康观和不良的生活习惯直接影响到患儿,陪护对学习的反应也会影响患儿学习的积极性,患儿治疗结束后在家庭生活中更易受到家庭成员的影响。②适时宣教:在患儿情绪稳定,注意力集中的情况下进行重点宣教,内容有科室的专管护士、环境、医生等内容。③按需宣教:护士利用讲故事和做游戏来满足儿童的好奇心,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教患儿口腔保健的儿歌,表现好的孩子可以发放礼物,以兹鼓励。④反复宣教:护士要反复多次讲解示范,一直到掌握。⑤回示宣教:对于一些技能型知识,为了让陪护真正掌握,在讲授后让其演示。⑥随访宣教:对治疗结束后的患儿进行回访,了解在治疗期间获得健康知识是否能够持久掌握及在日常生活中能否遵循健康指导,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同时解答可能出现的问题,并且对健康教育的效果进行跟踪评价。
评价标准:①患儿配合率:患儿虽然有些哭闹但是经过教育和劝解,能够配合医护完成各项治疗。②陪护接受宣教内容的有效率:重点以口头询问的方式了解陪护对宣教内容的掌握程度,以陪护能够流利叙述宣教内容的>70%为合格。③陪护对护士综合满意率:以回访的方式调查患儿陪护对护士服务态度,沟通技巧、技术水平、宣教内容进行综合的效果评价。
结 果
两组患儿接受健康教育有效率比较结果,见表1。
讨 论
在上述表中能够清楚地显示出观察组健康教育方法对提高患儿的配合度和陪护接受教育的有效率明显地提高,在提高陪护的认知和解决疑问的基础上使患儿的配合度提高,能够使患儿较好地配合各项治疗和护理措施的实施,五项宣教内容起到了相互交织和相互配合的良好局面。在原宣教内容不变的基础上,规范的宣教内容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提高家属对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的程度,使其服从医疗护理治疗的依从性,能够促进患儿早日结束治疗。
特别是现在社会都是以独生子女为主,在孩子的幼儿时期,认知自我的能力在逐渐增强,喜欢用否定的言语来满足自己独立自主的需要,任性的能力达到高峰,需要强化正确的逻辑推断能力来帮助孩子的成长。在治疗的过程中护士要学会运用治疗性的各种图书、电视、游戏来传授保健知识,提高医院的整体护理质量。回访的内容除了继续跟踪孩子的习惯,还要向家长传授一些早期教育出的方法和内容,及时解答家长提出的问题。
口腔健康教育要不断地丰富和饱满自己的内容,做好这项工作对促进患儿的口腔健康,纠正幼儿期的口腔不良习惯及更好地改善护患关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强化宣教; 种植牙; 预防保健
中图分类号 R473.7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3-0146-02
人工种植牙,是将经过精密设计的与人体骨质兼容性高的纯钛金属经外科手术,放置在缺损牙原有的颌骨内,并使之与人体颌骨形成良好、稳定的结合,然后在人工牙根上制作烤瓷牙冠,故又称为人工种植义齿。种植牙有不磨损邻牙、舒适、固定好、真实感强、咬合功能好兼具操作简单和安全可靠的特性。由于种植牙功能性强且没有破坏性的有点,已经逐渐被人们所接受,被口腔医学界公认为缺牙的首选修复方式[1]。种植牙手术后,患者的咀嚼效率可有大幅提高。虽然种植牙具有明显优势,但难点重点在于患者的自我维护和护理,因此必须对患者加强健康教育,促进患者掌握日常护理并提高主动进行口腔预防保健的意识,以达到减少术后并发症和延长种植体寿命的目的。我国尚未有系统、全面、规范的口腔种植牙健康教育模式。本研究过程中,始终坚持一切从患者出发,结合患者实际病情对患者开展个性化、人性化、全面、有针对性的强化健康教育,以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取得了满意的结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2011年1月来笔者所在医院进行人工种植牙治疗的患者100例,其中男58例,女42例,年龄20~75岁,平均(36.5±8.23)岁。文化程度初中以下35例,初中38例,高中19例,高中以上8例。根据牙位缺失情况分为前牙缺失和后牙缺失,前牙缺失44例,后牙缺失56例,共缺牙115颗,牙缺失病程6个月~15年。所有患者均符合手术适应证。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例、缺牙位置、学历程度等病情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
1.2 健康教育方法
1.2.1 试验组采取强化宣教 参考相关文献[2-5]制定健康教育内容。健康教育内容包括术后预防并发症用药、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加强口腔保健三方面。(1)术后预防并发症用药:术后患者如仅有轻微疼痛和不适,不需要服用药物,但患者觉得疼痛难以忍受或者特别敏感,可在手术后即服用止痛药,正常情况下24 h后患者应不再感觉到疼痛。手术后应密切注意患者创口情况,经常查看患者创口局部是否有渗血、出血、红肿、分泌物,为预防术后并发症,术后口服抗生素3 d,对于手术后并发伤口感染的患者,可引流并使用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2)改变不良生活习惯:首先,嘱吸烟患者戒烟,通过健康教育使患者认识到吸烟可引起牙周病,烟草中焦油含有的有毒有害物质会对口腔黏膜、牙龈以及牙齿釉质造成损害,可导致牙龈炎和因焦油粘附牙齿而形成的牙结石;其次,患者要注意饮食平衡,营养要全面,可适量补充钙质,并通过适度的体育锻炼促进机体对钙质的吸收,促进术后骨愈合;再次,嘱有夜磨牙的患者及时就诊和治疗。(3)加强口腔保健:首先,保持口腔清洁卫生要做科学并注意技巧,种植牙对于口腔卫生要求较高,术后每天应多次使用漱口液含漱,患者必须养成进食后及时漱口的习惯以保持口腔清洁卫生。患者需掌握正确的刷牙习惯,包括刷牙方式、次数及每次刷牙持续时间。必须坚持每天早晚各刷牙一次,有研究表明每天刷牙两次及以上较两次以下可以明显降低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病率,每次刷牙时间不能少于3 min,每次刷牙时间太短会增加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病率。应选择特制软毛牙刷,以避免伤害牙龈并提高清洁效果,用干净手或者牙刷软毛顺牙龈向牙冠做水平方向按摩。每天定时清洗种植体基底,防止口腔牙垢和牙结石附着。对于牙刷清理不到位的死角,可以使用牙线来清洁,但要尽量避免使用牙签。老年患者由于认识不够,口腔卫生长期处于不良状况,更应该加强教育以使其正确认识,使其保持好口腔清洁卫生。其次,合理用牙,建立正确的咀嚼习惯,不能过度使用种植牙去咬和咀嚼硬物,避免损坏种植牙,造成种植体松动甚至脱落。再次,嘱患者定期复诊。一般种植术后3~6个月才继续进行接桩、戴冠,两年内会进行影像学和临床检查,按照种植体成功标准对种植体进行评价。因此应告知患者在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2年定期复诊,并详细记录每次复诊情况。最后,教育患者树立良好的口腔卫生预防保健意识,定期口腔检查。嘱患者6个月进行一次口腔卫生状况检查并洁牙一次,以便于医师尽早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避免发生并发症。
1.2.2 对照组采取传统常规宣教 内容同试验组,但不具备系统性、规范性以及强化教育。
1.3 评价指标
调查两组患者对于术后预防并发症用药、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加强口腔保健三方面的治疗依从性,根据执行情况分为完全、基本、不能三个评价指标。完全:患者掌握并执行健康教育内容九成以上;基本:执行落实六成以上;不能:执行落实较少甚至不能执行。完全和基本执行视为有效,不能执行视为无效。有效率=(完全例数+基本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经Epidata输入计算机,应用SPSS 12.0统计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通过强化宣教,试验组依从性情况显著好于对照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依从性对比 例(%)
组别 完全 基本 不能 有效
试验组(n=50) 32(64.00) 16(32.00) 2(4.00) 48(96.00)
对照组(n=50) 21(42.00) 15(30.00) 14(28.00) 36(72.00)
3 讨论
种植牙治疗的关键在于患者自身平日护理和预防保健,因此,对患者加强健康宣教极为必要。强化宣教不仅在于通过增加患者口腔卫生知识,提高患者知晓率,更在于通过提高患者自我保健意识而促使患者主动参与预防保健。强化宣教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间接提高治疗效果,更促使患者树立疾病预防保健意识,提高患者促进自身健康的主观积极性。
研究显示,通过强化宣教,试验组患者依从性明显好于对照组,有效率较高。笔者在强化宣教时采用多种宣教方式相结合,结合患者认知水平,制定强化宣教计划,并注意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加强心理宣导,以掌握患者认知状况并针对性地进行一对一、面对面的强化教育。教育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语言文字教育。向患者发放健康教育资料和教育计划,并由主管护士亲自向患者讲解口腔卫生保健的目的、意义、方式方法,使患者切实提高预防保健意识。(2)集体学习与考试考核。组织患者集体观看口腔护理知识讲座并组织讨论,使患者更好地掌握知识并加深自我体会,以便于提高保健意识,组织考试或者问卷调查。(3)观察治疗依从性。采取调查登记的形式,加强出院回访。通过这种综合性的宣教,明显提高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综上所述,强化健康教育宣传能显著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间接促进治疗效果,并提高患者对于疾病的预防保健意识。
参考文献
[1]刘洪臣.口腔修复技术新进展[C].2008年全国第十三届口腔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8:3-10.
[2]周国娟,宋玲娣.人工种植牙术围手术期感染因素分析及预防与控制[C].2012全国口腔护理新进展研讨会论文集,2012:584-586.
[3]何飞虹.种植牙手术的有效护理与配合[J].健康大视野,2013,21(6):329-330.
[4]刘玉杰,杨玉娟,于敏霞,等.100例种植牙患者的护理体会[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1,34(3):90.
【关键词】 口腔卫生宣教; 牙周病
牙周炎是以牙周附着丧失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慢性感染性疾病,是成年人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疾病,被列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据第3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成年人中有80%~97%的人群患有不同程度的牙周病,且牙周病占成年人失牙原因的35%~40%[1-2]。牙周炎也是破坏咀嚼器官的重要影响因素,为此导致的生活质量下降不断困扰着作为社会中坚力量的中年牙周病患者,而不良的口腔卫生习惯和口腔卫生保健知识的缺乏是造成中年牙周疾病的重要原因[3]。本研究在患者就诊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不断强化口腔卫生宣教,并临床纠正和指导患者的口腔卫生护理,通过牙周医师对患者的牙周探诊深度(PD)和牙龈出血指数(BI)的检测[4],评价口腔卫生宣教对中年牙周病患者牙周健康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5月-2011年5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口腔科轻、中度牙周病患者120例,其中男、女各60例,年龄35~44周岁。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纳入标准:(1)轻、中度牙周病;(2)无严重的全身性疾病;(3)治疗前3个月未服用抗生素;(4)之前未接受过临床系统性牙周治疗和口腔卫生宣教;(5)良好的依从性。
1.2 方法
1.2.1 试验组 牙周医师常规龈上洁治、龈下刮治及根面平整,配合护士同时进行口腔卫生宣教。宣教内容包括:(1)通过电脑幻灯教育短片让患者知晓牙周病的发展及其危害;(2)指导正确的口腔卫生维护及准确的刷牙方法(Bass法/Rolling法),频率(3次/d)和时间(3 min/次),正确使用牙线及牙间隙刷;(3)合理使用含漱液,0.12%氯己定溶液10 ml含漱1 min(2次/d);(4)采用预约复诊前一天电话提醒方式,使患者遵从医嘱准时复诊。
1.2.2 对照组 仅进行常规龈上洁治、龈下刮治及根面平整,常规医嘱。
1.3 观察指标 由牙周医生对患者初诊及分次治疗完成之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的牙周状况进行检查和描述。PD和BI检测标准参照文献[1]。配合护士进行记录、卫生宣教。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3.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
2 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初诊时的P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年,两组P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之后的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牙周病是多种致病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常见原因为牙菌斑生物膜及其代谢产物共同作用引起,目前发现大约30种具有明显毒力因子能够突破牙周组织防御系统进行牙周破坏的细菌,如牙龈卟咻单胞菌、伴放线杆菌、福赛斯坦菌、具核梭杆菌等,这些细菌存在于菌斑生物膜及牙石中,时时刻刻破坏着牙周组织[5]。牙周炎的治疗包括基础治疗、手术治疗以及终生的牙周维护。牙周探诊深度(PD)和牙龈出血指数(BI)是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牙周治疗效果客观评价的两个指标。基础治疗和手术治疗可控制牙周炎症,大大减低牙周探诊深度(PD)和牙龈出血指数(BI),而长期的牙槽骨稳定,患牙保存,则依赖终生的牙周维护,控制疾病的发展,预防炎症的复发[6]。牙周基础治疗主要是指龈上洁治、龈下刮治及根面平整,调牙合只是在咬合创伤引起的牙周疾病中能起到作用,对于轻、中度牙周炎症状的患者而言,不用手术治疗,牙周基础治疗就可以去除局部刺激因素,但菌斑生物膜又会很快聚集于牙面,因此,患者自己保持口腔卫生去除局部刺激因素至关重要[7-8]。控制感染因素、清除牙龈炎症,从而阻止疾病进展、恢复牙龈解剖形态、促进组织再生,恢复牙周生态环境并防止疾病复发是牙周炎治疗的理想目标。
据全国相关流行病学调查,35~44岁的中年人群,是牙周疾病的高发人群,牙龈出血的检出率高达77%,而牙结石检出率更是高达97%[2],这就说明超过3/4的中年人牙周状况堪忧,而超过九成的中年人需要定期进行牙周治疗。由于牙周病的症状相比龋齿导致的牙髓炎症状要缓和,有的人甚至从发病到牙齿松动脱落都没感觉,因此被人们称作“隐匿的感染”。而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无论是精神压力还是经济压力都明显高于其他时期,这样可使得心力憔悴,也无暇顾及无关痛痒的牙周病,特别是在职场竞争激烈、快节奏生活的深圳,生活无规律,过度劳累和睡眠不足是大部分中年人目前的生活状况,加上有吸烟、喝酒的嗜好,更易因口腔卫生状况差,局部抵抗力降低而使病情加重。而口腔卫生保健知识的缺乏以及不良的口腔卫生习惯,如偏侧咀嚼、偏食、夜磨牙、张口呼吸等都是牙周病的相关影响因素[9-11]。
本研究在患者就诊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不断强化口腔卫生宣教,宣教内容包含上述4个方面,并临床纠正和指导患者的口腔卫生护理。如指导刷牙时,除了教会两种刷牙方法,更通过电脑幻灯显示刷牙不可能去除所有的菌斑,一般刷牙后牙面上仍有40%~60%的菌斑,即使是专业人士,也只能再降低30%;而且85%的邻面仍有菌斑,使用牙线和牙间隙刷后,可使邻面菌斑再减少30%~40%[12],这样患者就能从主观上接受牙线和牙间隙刷的使用,从而获得较好的依从性。再通过牙周医师对患者的牙周探诊深度(PD)和牙龈出血指数(BI)的检测,评价口腔卫生宣教对中年牙周病患者牙周健康的作用,结果显示试验组与对照组初诊时的P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年,两组P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BI在初诊时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治疗后的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年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治疗之后1个月至1年的PD指数和BI指数较恒定,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治疗之后1个月和3个月的PD指数和BI指数虽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在治疗之后6个月至1年指数逐渐增长至治疗前水平,这说明经口腔卫生宣教和指导,可持续降低患者的PD和BI指数。
总之,口腔卫生宣教可使患者掌握一定的牙周病知识,促进其口腔健康行为转变[13-15],启发其主观能动性,使其自觉采取有效口腔卫生措施,对牙周治疗长期疗效有重要意义。而牙周病的防治应重视中年人群,做到把口腔健康教育贯穿于中年牙周病患者治疗的全过程,使患者和医护人员相配合、个人口腔保健和定期口腔复诊检查相结合,是维护牙周组织健康的可靠保证。
参考文献
[1] 曹采方.临床牙周病学[M].北京: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
[2] 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技术指导小组.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R].2008.
[3] Petersen P E, Peng B, Tai B J. Oral health status and oral health behaviour of middle-aged and elderly people in P R China[J]. Int Dent,1997,47(6):305.
[4] Buduneli E, Aksoy 0, Kse T, et al. Accuracy and reproducibility of two manua1 periodontal probes. An in vitro study[J]. J Clin Periodontol,2004,31(10):815-819.
[5] Nishihara T, Koseki T. Microbial etiology of periodontitis[J]. Periodontol,2004,36(1):14-26.
[6] 卞金有.预防口腔医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7] 张周良.牙周病患者的自我菌斑控制[J].新疆医学,2010,(3):81-83.
[8] 章彦彦,郑容,陈晓涛,等.牙线与间隙刷在牙周维护期对菌斑控制的有效性比较[J].中外医疗,2010,29(18):62-63.
[9] 束蓉.牙周病病因及治疗研究进展[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7,27(6):625-628.
[10] Abanneh K T, Abu Hwaij Z M, Khader Y S. Prevalence and risk indicators of gingivitis and periodontitis in amulti-centre study in North Jordan: a cross sectional study[J]. BMC Oral Health,2012,Jan 3;12:1.
[11] Watt R G, Petersen P E. Peiodontal health through public health-the case for oral health promotion[J]. Periodontol,2012,60(1):147-55.
[12] 蒋李懿.牙周治疗中的常见问题[J].广东牙病防治,2007,15(5):239.
[13] 王丽芳,雷建华,刘敏.健康教育对牙周病患者健康行为的影响[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07,17(3):59-60.
[14] Slots J. Low-cost periodontal therapy[J]. Periodontol,2012,60(1):110-137.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 象
随机抽取我校2006~2009级在校本科生600人进行调查,收回问卷580份,有效问卷554份。其中,男生233人,占42.06%,女生321人,占57.94%;城市163人,占29.42%,农村391人,占70.58%;年龄18~24岁。
1.2 方 法
1.2.1 问卷调查
参考《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方案》[2],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①学生的一般情况;②刷牙次数、时间、方法,牙刷、牙膏类型,是否喜吃甜食等;③龋齿防治知识知晓情况;④口腔卫生保健态度。在调查员的指导下自行填写调查问卷,当场发卷并收回。
1.2.2 口腔科检查及诊断标准
对调查的每位学生进行口腔检查,按照1997年WHO《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进行[3]。诊断标准采用《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方案》中龋齿的诊断标准。
1.2.3 指导大学生口腔健康行为的宣教①
利用大学生健康教育课加强口腔健康知识宣教,每年大学新生健康教育课增加了口腔保健的内容;②在校园网上加强口腔健康行为的指导,在校医院网站上开辟口腔病防治专栏,宣传口腔保健知识,并与学生互动,对他们提出的问题随时解答,并予以健康指导;③对每位就诊的同学加强口腔健康知识的宣教,并要求其向同寝室的同学传授并监督;④通过板报宣传,张贴宣传海报,造出宣传态势,提高宣教效果。
1.2.4 统计分析
所有数据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不同地区及性别大学生龋齿检出及治疗情况
表1显示,本次调查大学生龋齿检出率为46.39%;城市学生龋齿检出率为53.99%,高于农村学生的43.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361,p <0.05);女 大 学 生 龋 齿 检 出 率 为52.34%,高于男大学生的38.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852,p<0.01)。大学生龋齿充填率为35.19%;城市学生龋齿充填率高于农村学生(χ2=9.493,p<0.05)。
2.2 各年级学生龋齿检出及治疗情况
表2显示,4个年级间龋齿检出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420,p<0.05);一年级学生龋齿充填率最低,其次是二年级,三、四年级学生龋齿充填率最高,各年级学生龋齿充填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55,p<0.05)。
2.3 对龋病的认识
有54.87%的学生不能较全面的回答龋齿的发生原因,其中86.84%为低年级学生。有8.12%的学生认为龋齿是由缺钙所致;4.87%的学生认为是由口腔炎症所致;47.11%的学生认为是口腔卫生差引起细菌产酸所致;13.00%的学生认为由遗传因素决定。对于龋齿是否引起心脏、肾、关节等主要器官疾病,88.27%的学生持否定态度,其中低年级学生占88.96%。
2.4 对刷牙的认识
被调查者中,99.28%的学生认为刷牙有预防龋齿作用;70.22%的学生认为刷牙有预防口臭作用;79.24%的学生认为刷牙具有保持牙齿洁白作用;51.44%的学生认为刷牙具有治疗口腔炎症作用;15.16%的学生认为使用牙线与刷牙同等重要,仅有12.09%的学生使用过牙线,71.84%的学生不知什么是牙线。其中高年级学生回答正确率(85.2%)高于低年级的学生(65.4%)。
2.5 刷牙的次数和方法
每天 刷 牙2次 以 上 的 学 生 有347人,占62.64%(高年级占41.23%,低年级占21.41%);1.26%的学生偶尔刷牙;36.10%的学生每天刷牙1次,其中有89.00%为早晨刷牙,11.00%为睡前刷牙。48.38%采用竖式刷牙法,48.92%采用横刷法。刷牙每次持续3min以上者仅占11.19%,有24.01%的学生少于1 min,用餐 后即刷牙仅 占7.40%。35.74%的学生非常喜欢吃甜食,其中女生占70.70%。仅有10.46%的学生能够在吃甜食后立即漱口或刷牙。
2.6 牙膏、牙刷的选择及牙刷使用时间
本次调查中,有31.23%的学生选择含氟牙膏,48.01%的学生选择保健牙刷。在牙刷使用时间上,40.61%的学生使用3个月左右,26.53%的学生使用半年或半年以上。各年级中,含氟牙膏、保健牙刷的选择率、3个月左右更换牙刷率3项指标均随年级的升高而上升;半年以上更换牙刷率,随着年级的升高而下降。
3 讨 论
龋齿是一种由口腔中多种因素复合作用所导致的牙齿硬组织进行性病损,表现为无机质脱矿和有机质分解,随病程发展而从色泽改变到形成实质性病损的演变过程。龋齿是细菌性疾病,因此它可以继发牙髓炎和根尖周炎,甚至能引起牙槽骨和颌骨炎症。龋齿的继发感染可以形成病灶,导致关节炎、心内膜炎、慢性肾炎等其他全身疾病。龋齿应以保健预防为主。目前大学生对其危害认识尚不足,缺乏早期预防和早期治疗的观念[4]。
关键词:手足口病;个性化护理;健康教育
手足口病是一种儿童传染病,又名发疹性水疱性口腔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以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较常见;多发生于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09年12月~2012年12月感染性疾病科住院手足口病患儿168例,其中男性102例,占60.7%;女性64例,占39.3%。其中0~2岁38例,3~4岁76例,5岁54例。所有患儿均符合2010年版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诊断标准。
1.2临床表现 急性起病,所有患儿均以发热,手、足和臀部出现红色小斑疹或疱疹,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部分患儿表现不典型,以单一部位或仅表现为斑丘疹。病情较重者病情进展迅速,多在0~3岁儿童,在发病1~5 d左右出现脑膜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本组病例38℃~40℃的患儿有11例,高热的患儿大多为0~3岁儿童或未经合理治疗的;其中转诊2例病例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精神差、嗜睡、哭闹、呕吐、谵妄甚至昏迷;肌阵挛、惊厥,查体可见脑膜刺激征和巴氏征阳性。呼吸系统表现为呼吸困难或浅促,或呼吸节律改变,口唇紫绀,肺部可闻及湿罗音或痰鸣音。循环系统表现面色灰白,四肢发凉,末梢循环障碍等。
1.3治疗方法与预后 临床以抗病毒治疗为主,如阿昔洛韦、泛昔洛韦,利巴韦林(三氮唑核苷),清热解毒为主的中药,它们作为高效广谱的抗病毒药物,具有明显缩短发热及皮损愈合时间,减轻口腔疱疹疼痛作用;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常用的药物有转移因子、胸腺肽等药物;局部可用漱口药物含漱、涂抹;加强营养、补液及对症治疗;结果本组168例患儿,在我院治疗痊愈166例,另2例因高热不退,病情危重,转入上一级医院治疗。
2门诊及院外宣教
2.1我科制作了小儿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宣传单,在发热门诊、感染性疾病科门诊、儿科门诊、皮肤病门诊对易感人群进行重点宣教;要求做到"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的原则。
2.2家长宣教 ①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婴幼儿洗手,不要让婴幼儿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婴幼儿;②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③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④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婴幼儿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⑤婴幼儿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
2.3幼儿园及小学等机构的预防措施 ①流行季节,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②每日对玩具、个人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③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时,工作人员应戴手套。清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④消毒的必备品:84消毒液、碘酊、消毒棉球等。
3护理措施
3.1住院患儿的常规护理 嘱患儿尽量卧床休息,多饮水,饮食给予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禁食辛辣、油腻、冰冷等刺激性食物;针对不同并发症的患儿制定不同的护理原则;如对口腔疱疹、溃疡的患儿因嘴疼、饮食要点:以牛奶、豆浆、米汤、蛋花汤等流质食物为主,少食多餐,维持基本的营养需要。为了进食时减少嘴疼,食物要不烫、不凉,味道要不咸、不酸。用吸管吸食,减少食物与口腔粘膜的接触。当烧退,嘴疼减轻,饮食以泥糊状食物为主。如牛奶香蕉糊。牛奶提供优质蛋白质;香蕉易制成糊状,富含碳水化合物、胡萝卜素和果胶,能提供热能、维生素,且润肠通便。在恢复期,饮食要多餐,量不需太多,营养要高。
3.2口腔及皮肤的护理 要注意口腔卫生,进食后用淡盐水或温水清洁口腔,口腔有疱疹或溃疡者尤为注意,清理口腔2~3次/d,并用消炎止疼药外敷,如:口腔溃疡散、西瓜霜喷剂等以促进溃疡的愈合。保持皮肤清洁,给患儿剪短指甲,避免因皮肤有痒感而搔抓,或使水泡破裂而感染;衣着要宽松,床铺干燥清洁,手足有疱疹或破溃的,用炉甘石洗剂或外涂1%龙胆紫,保持皮肤干燥,避免交叉感染。
[关键词] 健康教育模式;手足口病;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7)02(b)-0149-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treatment nursing effect of the development of health education model for inpatients with hand-foot-and-mouth disease. Methods Convenient selection 80 cases of children with hand-foot-and-mouth disease admitt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5 to May 2016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40 cases in each, and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rash regression time, dental ulcer healing time, length of stay , hospitalization cost, related knowledge awareness, compliance, occurr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nursing satisfactory degree of the routine nursing group and the health education group were counted and analyzed.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nursing in the health education group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routine nursing group[95.0%(38/40) vs 85.0%(34/40)], and the rash regression time, dental ulcer healing time and length of stay were obviously shorter than those in the routine nursing group(P
[Key words] Health education model; Hand-foot-and-mouth disease; Nursing
小菏肿憧诓∈粲谝恢侄喑Φ啦《敬染病,传播载体为携带者污染过的食物等生活器物、患儿分泌物,手、足、口腔黏膜有疱疹出现是其主要临床表现,通常情况下有约5 d的潜伏期,2~10岁小儿是高发人群[1]。该病极易传播,在医院中也极易促进交叉感染的再次发生,大部分患儿为轻症,但是如果没有及时有效地控制其病情,那么就会引发一系列严重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等并发症[2],严重威胁婴幼儿的身体健康,引起患儿家属产生紧张、恐慌情绪,近几年来该院住院治疗的手足口病患儿大多数来自农村,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因此,有效防控和护理手足口病患儿具有极为重要的临床意义。该研究对该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8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观察了开展健康教育模式对手足口病治疗护理效果,发现其具有积极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80例,所有患儿均有发烧、食欲不振、咳嗽等临床症状,手足口出现疱疹,伴有炎性红晕出现在疱疹周围,均给予利巴韦林抗病毒、哌拉西林舒巴坦抗感染、炎琥宁清热解毒、米力农促进疱疹恢复和对症支持治疗等措施。患儿及家长均知情同意。随机将这些患儿分为常规护理组(n=40)和常规护理联合健康教育组(健康教育组,n=40)两组。健康教育组患儿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2~10岁,平均(4.3±0.7)岁;体温38.5~40℃,平均(39.1±1.2)℃。常规护理组患儿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3~10岁,平均(4.9±0.5)岁;体温38.8~40℃,平均(39.4±1.6)℃。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常规护理组 常规护理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包括:①病情观察;②监测生命体征;③高热的护理 高热患儿降温以物理降温结合药物降温,同时要观察高热患儿四肢末梢循环(皮肤有无花纹、四肢发凉)情况;④神经系统并发症的护理;⑤皮肤护理 患儿要保持皮肤清洁,穿宽松、柔软的衣服,少走动,修剪指甲,嘱患儿不要抓挠皮肤和水疱,防止抓破疱疹。已结痂的疱疹要让其自然脱落,不可强行脱撕;⑥口腔护理 保持患儿口腔清洁,加强口腔护理,预防细菌继发感染;⑦饮食护理 。
1.2.2 健康教育组 健康教育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常规护理方法同上,同时应用护理健康教育模式对患儿及家属进行有计划、针对性的健康教育,首先健康教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贯穿于患儿住院的始终。根据患儿住院的不同时期、不同病情进行全方位的健康教育,做到循序u进, 适时宣教,按需宣教, 反复宣教;其次可通过不同形式进行健康教育。①语言教育 语言教育是最直接、最简捷、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可利用晨晚间护理巡视病房的时间与患儿及其家属沟通,讲解疾病的预防治疗知识 ,了解患儿存在的健康问题。根据患儿及家属的具体情况进行宣教,尤其适用于不识字的患儿和文化层次较低的家属。注意语言的通俗性和趣味性,力求做到重点突出 ,形象生动。通过交谈, 不仅可以传授健康教育知识 ,还可以传递爱心, 增进护患关系;②文字教育 把手足口病的注意事项和消毒隔离预防等知识打印成册, 以健康教育处方的形式发给患儿及家属, 广泛宣传学习。同时可在病区走廊和病房内设置宣传栏、黑板报、健康教育挂图等来宣传手足口病有关知识, 图文并茂, 通俗易懂 ,重点突出,便于记忆,并定期更换最新的健康信息;③示范教育 粪 -口途径是手足口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因此,患儿分泌物、排泄物的处理及手的清洁消毒尤为重要,护理人员应亲自示范六步洗手法 ,并示范各种分泌物、排泄物的消毒处理方法 ,使患儿及家属能较快掌握要领;最后是出院健康宣教 ,嘱咐患儿及家属出院后要注意个人卫生,饮食要以清淡为主,家庭隔离一个星期左右,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活动,为患儿家属提供科室、客服咨询电话及Q群平台,如有不适及时到医院就诊。
1.3 疗效评定标准
如果治疗后患儿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连续3 d以上具有正常的体温,则评定为显效;如果治疗后患儿的临床症状有所改善,连续3 d具有基本正常的体温,则评定为有效;如果治疗后患儿的临床症状没有改善,连续3 d体温仍然较高,则评定为无效[3]。
1.4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儿的皮疹消退时间、口腔溃疡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进行观察和记录。同时,采用问卷形式对两组患儿的相关知识知晓情况、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并统计其遵医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两组患儿的皮疹消退时间、口腔溃疡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来表示,用t检验,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相关知识知晓情况、遵医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等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用χ2检验,检验标准α=0.05,P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比较
健康教育组患儿治疗护理的总有效率95.0%(38/40)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85.0%(34/40)(P
2.2 两组患儿的皮疹消退时间、口腔溃疡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比较
健康教育组患儿的皮疹消退时间、口腔溃疡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常规护理组(P
2.3 两组患儿的相关知识知晓情况、遵医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比较
健康教育组患儿的相关知识知晓率、遵医率、护理满意度97.5%(39/40)、87.5%(35/40)、95.0%(38/40)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72.5%(29/40)、65.0%(26/40)、72.5%(29/40)(P
3 讨论
【关键词】四手操作;口腔护士;压力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030-02
四手操作技术是指在口腔治疗过程中,医生护士取舒适的座位,病人取放松的仰卧位,医护双手同时在口腔完成各种操作,平稳而迅速的传递所用器械及材料[1]。四手操作技术于20世纪60年代诞生,此后被许多西方国家迅速采用。国外的口腔医疗体制与国内有很大差别,国外的口腔医疗机构中除了医生,还有口腔助手和口腔卫生士,绝大部分工作由口腔助手和口腔卫生士完成。口腔助手和口腔卫生士都是进行了口腔专业学习。近年来,我国大部分口腔医院和私营诊所也采用了此项技术,然而,我国现有的口腔医疗机构中,从事口腔临床工作的只有医生和护士。护士也就承担了国外口腔助手和口腔卫生士类似的职责。护士不久需要临床护理的一般知识,还需要掌握口腔专科护理方面的知识。对于口腔专科操作的特殊性,使处于配合角色的口腔科护士各方面的压力都很大。
1 口腔专科知识不足
我国目前并没有有足够的口腔护理专业的护理院校,大多医院和私营诊所的护士毕业于普通护理专业,他们所接受的护理学习围绕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并没有接受口腔护理方面的专业学习与实习,只是在进入医疗领域后为适应口腔科工作的需要而进行了短期的岗前培训而上岗[3],使得口腔操作配合不能及时、准确、熟练。国内口腔科护士工作繁多,从接待安排病人到配合医生诊治,从为病人洁治到对病人进行口腔健康宣教,从病人资料整理到拍摄X线片,从器械清洗消毒到设备保养维护,从技工加工件的发送接收到器材采购保管等[4],繁重的工作,使得他们无暇顾及理论知识的再学习。理论知识不足,不能更好的指导口腔实践操作,不仅不能发挥四手操作技术的优越性,反而出现种种问题。具体到操作本身大致存在下列问题:(1)对治疗程序缺乏了解,与医师的配合仍然处于被动状态;(2)口腔基本理论知识缺乏,对口腔常见病、多发病不熟悉,导致诊疗配合不准确;(3)对常用器械设备不熟悉,给诊疗配合造成障碍;(4)口腔宣教知识缺乏,在传授健康知识反面,内容简单,不能满足病人需求,缺乏健康指导能力[3]。这样就没能在治疗的过程中与医生充分配合,增加医生的工作量,并且没有为患者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就医服务。现代医学发展日新月异,护士必须要与时俱进,学习国外先进的医疗护理技术,口腔科护士本身知识不足,再加上工作繁重,学习国外先进的医疗护理技术对他们来说是提出了高要求,使得他们压力更加大。
2 职业暴露
口腔科的诊疗环境和诊疗过程中有其特殊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大多在口内,护士在椅旁操作配合,容易接触到患者的体液,血液等,者也成为职业危害之一。近年来,各种新器材,新方法,新工具运用到口腔治疗中,口腔科护士遭受职业暴露的机会也越来越多,这无疑对护士生理及心理造成了巨大的危害及压力。
2.1生物性因素:目前,在牙科治疗前对病人进行血液检查尚且做不到,病人是否有传染性疾病医护人员不得而知。对于需要与患者近距离接触的口腔科护士而言,诊室的各种管道,高速旋转的牙科手机,洁牙机等,工作时产生大量飞沫四处飞溅并气雾化溅到医护人员的脸和身上造成污染。
2.2环境因素:高、低速手机或超声波洁牙机等在高速旋转或震荡时所产生的飞沫和气溶胶飘落在诊室的物体表面或飘散在空气中造成污染[8]。
2.3化学因素:消毒用品是口腔科护士每天的工作,口腔科常用的器械等用物消毒是戊二醛、甲醛、含氯消毒剂等,这些消毒剂具有刺激性、挥发性强的特点,直接接触或吸入会对皮肤黏膜产生一定的损伤[9]。在四手操作技术当中,还需要现调配一些材料,而有些材料当中常有银汞,在调制和使用银汞合金时,汞蒸气在室温下挥发,通过呼吸道和皮肤进入人体,长期接触后引起体内汞积累,可导致慢性汞中毒[10]。口腔操作中,为了减轻患者疼痛,常使用局部麻醉剂,麻醉剂是由护士准备。有研究表明,接触麻醉剂的医护人员中,不良妊娠结局、肝脏病、肾脏病及维生素B12代谢紊乱的发生率较高[6]。
2.4物理因素:口腔科护士在进行口腔操作中必然会与口腔器械和基础护理器械接触,这些器械中大多数是比较尖锐的。护士在临床操作、器械回收、器械分检、器械清洗、器械消毒时可被患者的血液或唾液污染的器械不慎刺破皮肤,而导致感染机会增多[8]。病人使用过的医疗用物包括棉签、棉球、敷料、缝针等都可能对对护士造成感染。其他危害还包括辐射,拍牙片等放射性检查产生的电离辐射以及对视网膜有损伤的光固化仪产生的非电离辐射等。
2.5心理因素:我国口腔科护士相对较少,口腔科护士工作量大,每天服务于不同的病患,还要和医生和其他护士充分沟通,繁重的工作导致护士精神紧张,疲劳,有压力感。多数护士未接受过心理健康的专门教育和训练,心理卫生知识缺乏,不会运用心理学知识,科学的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平衡和完善。
3 直面患者疼痛
牙科医师每天的日常工作就是处理疼痛,因为口腔组织比身体其他部位有更丰富的神经支配。四手操作技术中,护士和医生配合为患者诊治,治疗的过程中,护士会面对患者的疼痛。在操作的过程中,所进行的操作会为患者带来疼痛,疼痛让患者产生恐惧心理,也就是牙科恐惧,是患者对牙科所持有的紧张害怕心理,反应在行为上就是疼痛的敏感性增高,耐受力降低[12]。护士一方面面对患者的疼痛,心理压力巨大,另一方面对于患者疼痛产生的恐惧心理而造成的避医行为做更加多的口腔宣教来减轻患者的恐惧感,这些需要各方面的综合知识,对于口腔护士是个巨大挑战,压力增加。同时在操作的过程中,又更加害怕自己的操作引起患者的疼痛,心理上是个巨大的挑战。
4 职业压力
目前,我国的公立口腔医院比较少,大部分是私营的医院以及诊所。四手操作技术的运用,增加了护士的就业机会,但是, 护士的工作相对不太稳定,私营医院不能为护士提供相对稳定的工作环境。许多私营医院在护士到达一定年龄的时候就将其辞退,护士就得重新找工作,在就业环境不太乐观的当下,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压力。私营医院没有完善的晋级机制,牙科护士得不到像在其他医院的护士那样晋级的机会,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中容易失误,不仅患者不满意护士提供的服务,医生同样也不满意护士的配合。
5 社会价值不高
四手操作技术运用于国内临床时间较短。口腔护士每天做大量工作,从接待到病人离开,但仍然无法得到应该有的尊重。医生是治病救人,而护士就是医生的助手,而不是拥有专业知识和技术的专业人员,这不公平的社会评价会使护士怀疑自己的价值及能力[11]。
参考文献
[1] 赵佛容.口腔护理学[M].第2版.上海: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21.
中图分类号: R173;R780.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2409(2009)05-0941-02
孕妇肩负着养育下一代的重任,其口腔健康状况及对口腔卫生知识的了解程度直接关系着下 一代的口腔健康[1]。为了解我市孕期妇女对口腔保健知识的了解、态度、行为 和诊治情 况,提高孕妇口腔保健意识,减少孕期口腔疾病的患病率。笔者于2009年1~5月对在我院妇 幼中心建卡的459名孕妇进行问卷调查,具体结果分析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09年1月至2009年5月在我院妇幼中心进行围产期检查妊娠妇女459人 。年龄26~40岁,其中文化程度大专以上共225人,占49%,高中以下234人,占 51%。
1.2 方法
设计结构型问卷, 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口腔保健的知识及来源、 口腔 卫 生习惯、观念、诊查情况及对婴幼儿口腔知识的了解。采用第3次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方 案统一问卷,当场发卷,自行填写,当场收卷,监督整个答卷过程,并尽可能减少诱导性误 差。共发放问卷500张,收回459张,回收率91.8%。
2 结果
2.1 孕妇的口腔疾病就医行为及观念
希望孕前接受口腔保健的孕妇为100%,孕前接受过专业指导者占11.76%,有牙龈出血者占74 .51%,有64.71%的孕妇不知道牙龈出血的原因,孕前进行过口腔健康检查者仅为3.92%,有 49.02%的孕妇认为怀孕期间不能看牙,能忍则忍。
2.2 孕妇的口腔卫生习惯情况
每日刷牙2次以上的占82.67%,使用磨毛保健牙刷者占45.10%,有70.59%的孕妇刷牙方法不 正确,而刷牙时间达到3min以上者为31.37%,有74.51%的孕妇知道定期更换牙刷。
2.3 孕妇的孕期及儿童口腔保健知晓率
86.27%的孕妇不知道牙齿开始发育的时间,47.06%的孕妇认为乳牙2岁以后才需要清洁与 卫 生,有78.43%的孕妇不知道氟能防龋,对于奶瓶龋发病的主要原因有45.10%不清楚,54.90% 的孕妇不知道如何才能预防龋齿,有49.02%的孕妇认为乳牙不需要治疗。
3 讨论
大量的研究已证实,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可以有效地预防龋齿[2]。母亲的口腔保 健习惯对 幼儿的口腔护理十分重要,对儿童牙齿的干预性治疗来说,母亲有成功治疗经验的儿童较其 他儿童更易获得成功[3]。从妊娠期间开始并由母亲延续下来的口腔保健习惯,对 孩子龋齿的预防会起到非常好的长期效果。
妊娠期是一个复杂而特殊的生理过程,孕妇全身起着一系列的变化,在此期,如不注意口腔 保健,会使正常的生理过程发生病理变化,不仅会影响孕妇本身的健康,甚至可能影响到胎 儿的发育及健康。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无论受教育程度的高低,孕妇对孕期的口腔卫生预防 保健知识了解甚少,虽然所有的孕妇均有接受专业口腔健康指导的需要,但孕前接受过专业 指导的人数为仅为11.76%;有74.51%的孕妇有牙龈出血史,可有64.71%的孕妇不知道牙龈出 血的原因;孕前进行过口腔检查的只有3.92%,75.55%的孕妇有了牙病是能忍则忍,不能做 到防患于未然,无法早发现、早治疗。54.9% 的孕妇担心口腔治疗对胎儿产生副作用,拒 绝接受治疗。因此必须通过健康教育,使孕妇了解孕期口腔疾病对胎儿产生的不利 影响和孕期口腔疾病治疗特点、时机及局部治疗的安全性,消除孕妇口腔治疗的误区及恐惧 感,提高孕期口腔疾病就诊率、治愈率,降低孕期口腔疾病的风险,为确保母子平安提供保 证。
对不同学历的孕妇分类统计结果来看,每日早晚2次刷牙率基本无差别,但只有29.41%的孕 妇刷牙方法正确,70.59%采取混刷法; 68.63%的孕妇刷牙时间小于3min,只有31.37%的孕妇刷牙时间大于3min;及时更换牙刷的孕妇达74.51%。由此看出近年我国 “爱牙日” 活动的开展使较多的人知道刷牙的重要性,但是对如何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具有持之以恒 的刷牙态度还有待加强。
家长的口腔保健意识直接影响儿童的口腔健康和口腔卫生习惯。牙齿发育是一个漫长而复杂 的过程,婴幼儿的乳牙胚从母亲孕6周开始发育,在5~6月时钙化,婴儿出生时,20颗乳牙 冠已全部形成。牙齿在发育过程中易受各种因素影响,如:孕妇的健康、营养、情绪、生活 环境、疾病等,所以孕妇在孕期应尽量避免疾病和感染的发生,保持愉悦的心情,饮食要营 养丰富合理。乳牙相对于恒牙有机成分较多,无机质少,抗酸能力弱,一旦发生龋病,病变 进展快,所以乳牙萌出后,家长必须及时清洁牙面,清除牙垢和牙菌斑。调查表明,有86.2 7%的孕妇不知道人的牙齿从母亲怀孕第六周即开始发育,有47.06%的孕妇认为2岁以后才需 要注意乳牙的清洁和卫生,乳牙萌出后家长没有及时清洁牙面,含、奶瓶睡觉,这些都 是引起儿童龋病早发、高发的因素。78.43%的孕妇不知道氟化物对牙齿的影响,有49.02% 的孕妇认为乳牙龋齿不需要治疗。因此,广泛、细致的口腔卫生宣教工作是预防口腔疾病发 生的关键,宣教内容应直观化、具体化、多样化、基层化,使广大的准妈妈了解口腔疾病的 种类及危害。
目前口腔疾病在我国是多发病, 想减少口腔疾病的发生,笔者认为保护牙齿应从零岁做起 ,将工作重点放在孕妇,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应加大口腔预防保健宣传力度,开设 孕前口腔卫生课堂,通过举办讲座、发放宣传小册子或播放录像带,提高孕期妇女口腔卫生 保健意识,提高孕妇对口腔卫生知识的掌握,减少孕期口腔疾病的发生, 促进母婴健康。
参考文献:
[1] 郝淑青,张军桥,刘学聪. 孕妇口腔卫生知识认知程度调查分析[J]. 河 北医药,2007,29(7):748-749.
[2] 鲁丽珍,郭晓琳,徐涛.健康教育对孕期口腔疾病的影响及意义[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08,19(4):389-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