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减肥者的心理

减肥者的心理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9-19 18:27:4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减肥者的心理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减肥者的心理

第1篇

【关键词】老年慢性肺心病;呼吸道感染;保健护理

【中图分类号】R4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3-0044-02

慢性肺心病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通过对很多例慢性肺心病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分析、总结,有以下几点体会。

1 老年慢性肺心病易导致的严重后果

1.1 易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简称MOF。

1.2 容易引起心,肺脑,肾,肝,消化道器官的衰竭,衰竭器官越多,病死率愈高。其中肺、肺脑、肾衰,DIC是造成肺心病死亡的严重因素。

1.3 造成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病机理:血容量不足;感染毒素作用;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

2 防治及护理要点

2.1及时有效地控制肺部感染,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可行气管镜吸痰或气管切开,以改善通气功能。

2.2 及时补充血容量,维持良好的循环状态给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软食或半流质饮食。

2.3 严密观察病情,对重症肺心病患者行心肺监护,及时抢救。

2.4 对有多器官功能衰竭先兆者及时采取措施,休克前合理应用升压药,及时应用肺脑合剂,组胺H2受体拮抗剂和抗酸剂,预防应激性溃疡。过氧化物拮抗剂抑制细胞毒性介质的破坏作用,切断病理通路。

2.5 衰竭脏器的支持疗法包括综合支持疗法,纠正急性代谢失调,防止肺心病恶液质状态出现,增加调理素和纤维素连接素强化免疫功能。

2.6 病人烦燥不安或有精神症状避免使用镇静剂。

2.7 有呼吸困难可给予低流量、低浓度持续给氧。

2.8 注意保暖,以防加重呼吸道感染。

3 加强老年肺心病患者的护理

肺心病发展后果严重,因此在感染时采取积极的治疗,如给予足量、有效的抗感染治疗,祛痰、解痉平喘、合理用氧(含5%二氧化碳的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外,加强护理是病人家属应注意的。因为,老年人肺心病病情重、变化大,且机体抵抗力弱,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可为抢救、积极治疗并发症赢得宝贵的时间,这一点非常重要,不可忽视。

一般来说,护理者首先应想到的是如何安排病人的饮食。根据经验,给病人较为理想的饮食搭配是荤素油搭配、菜肉搭配,多吃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E的水果、肝,可适量吃些瘦肉、鸡蛋,但不宜过多,以免增加肾脏负担。

护理者还要防止病人劳累,防止病人参加增加心肺功能负荷的活动,防止病人对寒冷及有害气体的吸入,防治尘肺,劝病人戒烟,及时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及急性支气管炎。注意保暖。防止油烟刺激病人的呼吸道,保持空气新鲜,注意室内通风。帮助病人加强体育锻炼,如慢跑、散步、打太极拳、乒乓球等,增强机体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和抵抗力。

由于肺心病在寒冷季节最易加重,人称冬季是肺心病患者的“鬼门关”。因此,预防最重要。增加御寒能力,首先必须进行防寒训练。方法是:自春季开始,每天用双手搓红后,搓头面部及四肢,每次10分钟,每日数次,把全身暴露的部位搓红,坚持全年;从夏季开始,每日用手捧凉水冲鼻腔;从秋天开始加用凉水洗脸,直至冬天。加强保暖,冬季外出要带帽子、围巾、口罩,穿厚鞋袜。保证室内温度,夜间不要受凉等等,措施得当,病人就可以安全过冬了。

4 肺心病的护理与防治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易并发呼吸衰竭、心力衰竭、预后不良。有的放矢地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4.1 加强心理护理:肺心病的病程时间长,需经过长期的治疗,且反复发作,难以根治,患者经济负担大,造成患者丧失治疗信心,情绪低落,不配合治疗。特别是危重患者,因长期患病,往往悲观失望,甚至拒绝治疗。因此,要加强心理护理,护士应经常与患者谈心,解除对疾病的忧虑和恐惧,增强与疾病斗争的信心;同时要解决患者实际困难,使其安心治疗。在护理过程中要避免一切不良因素的刺激,积极主动、耐心地与患者交谈、安慰、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4.2 保持呼吸道通畅:首先,要合理给氧,选用能提供较稳定的氧浓度、患者易于接受、用后无不适感觉,并能坚持长时间应用的鼻导管或鼻塞给氧。以防止脱落或堵塞,并指导患者尽量用鼻呼吸。氧流量1~2L/min,每天吸氧15小时以上。其次,为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要鼓励患者多饮水,雾化吸入,湿化痰液,并采用叩胸、拍背、引流等方法以促进其痰液排出,避免口咽、呼吸道分泌物积聚导致的不良影响。第三,鼓励患者深呼吸,加强呼吸锻炼,学会正确的呼吸方法,如,腹式呼吸、吹哨式呼吸等,每天帮助患者呼吸训练2到4次。

4.3 保证膳食平衡,鼓励患者劳逸结合。应限盐饮食,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肺心病是慢性疾病,应限制钠盐摄入,鼓励患者进高蛋白、高热量、多维生素饮食,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宜多食蔬菜,水果等,保持大便通畅。同时忌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烟、酒,做到合理营养,均衡膳食,提供足够的热卡和氮源。肺心病心衰患者出汗多时应给钾盐类食物,不能进食者可行静脉补液,速度不宜过快,以减轻心脏负担。

肺心病患者因顾虑活动会加重呼吸困难,大多采取静卧少动,护理人员要向患者介绍适宜运动的必要性和正确的方式、方法,并帮助其进行。训练时护士应在旁指导,最初训练时应在吸氧条件下进行,并避免疲劳或致伤。患者心肺功能代偿良好时,可让患者适当参加体能锻炼,但不易过度活动,还应注意休息。当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紫绀、浮肿等症状加重时、心肺功能失代偿时,应绝对卧床休息或半坐卧位,抬高床头减轻呼吸困难,给低流量持续氧气吸入,生活上满足患者需求,做好生活护理,加强巡视病情。

4.4 进一步加强病情的观察,控制感染。缺氧早期出现睡眠形态紊乱,尤其是夜间兴奋,易与普通的睡眠障碍相混淆,故观察患者的神志变化尤为重要。其次要观察咳嗽、咯痰、呼吸情况,注意痰的颜色、性质和量,注意呼吸频率、节律、深度与用力情况,最好能连续监测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的变化。

控制呼吸道感染是治疗肺心病的重要措施。应保持呼吸道通畅,可给氧气吸入,痰多时可行雾化吸入,无力排痰者及时吸痰,协助病人翻身;按医嘱给抗菌素,注意给药方法和用药时间,输液时应现用现配,以免失去疗效;做好24小时出入量记录,对于全身浮肿患者,注射针眼处应压迫片刻,以防感染。用利尿剂时,需观察有无水电解质紊乱及给药效果。

4.5 密切观察病情,提高对病情的观察能力:要认真观察神志、紫绀,注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心率变化,输液速度不宜过快,一般以20~30滴/分为宜,以减轻心脏负担。护士夜间加强巡视,因肺心病的死亡多发生夜间0~4时,询问病情要详细,观察有无上消化道出血及肺性脑病的征象,警惕晚期合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发现情况及时报告医生,所以护士在抢救治疗肺心病患者中起着重要作用。

4.6 做好基础护理:病室保持整洁、光线充足,经常开窗,空气对流,温湿度要适当。对长期卧床患者应预防褥疮发生,保持皮肤清洁,每4小时按摩受压部位或给气垫床,骨突部位给棉垫圈或气圈,每日早晚用温水擦洗臀部,经常为患者翻身,更换衣服。保证营养供给,做好口腔护理,防止口腔溃疡、细菌侵入,必要时用朵贝尔氏液漱口。减少院内感染,提高护理质量。

第2篇

信用信息的充分交流

在市场中,征信服务的范围比较广,在以征信产品生产为主的服务中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征信服务,即提供关于企业信用调查的服务;另一类是消费者征信服务,即提供关于消费者信用状况调查的服务。消费者征信(Consumer Credit Reporting)服务是随着个人信用交易的和普及而发展起来的。当个人需要贷款、赊购商品、分期付款、购买保险等时,信用的提供方就需要了解消费者的信用状况,包括还款能力和守信程度,从而产生了对消费者信用报告的市场需求。与这种市场需求相适应,消费者征信服务行业便应运而生。美国是消费者征信服务行业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征信机构所提供的消费者信用报告不仅是银行体系对个人进行授信决策的主要依据,也广泛使用于就业、赊销、租赁、保险等领域。因此,消费者信用报告的准确性和公正性对信用交易的顺利进行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同时,美国的消费者征信行业也是比较典型的市场导向模式。政府的作用主要是制定有关征信服务的和规则,并监督实施。对消费者信用信息的搜集、整理、加工、保存、评价、销售等,均由商业性征信机构亦即征信企业完成。征信企业之间相互竞争,征信企业与向其提供信息的机构之间以及与使用其信息的客户之间,也完全是建立在平等自愿基础上的合作关系和商业关系。三大全国性消费者征信机构(Consumer Reporting Agencies, CRAs)为:Experian,Equifax 和Transunion。除此之外,还有400余家中小型消费者征信企业。

由于消费者征信服务涉及对个人信用信息的搜集、加工和公开,而消费者一般处于市场交易的弱势地位,因此必然涉及对个人隐私和对个人权益的保护。如果不加以管理和规范,征信活动有可能侵犯个人隐私和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但是,另一方面,对个人隐私和权益的保护也不应当无限夸大,如果把正常的信用信息也划入隐私范围加以保护,则可能会征信机构收集正常的信用信息,同样会妨碍征信服务活动的发展。值得强调的是,良好的征信服务不仅有利于授信者业务发展,也有利于消费者更方便和更快捷地获得信贷服务。因此,法律规范的核心在于,既要充分保证个人隐私和权益不受损害,又能够为征信活动的正常开展创造必要的条件,或者说,必须根据公平、合理的原则在二者之间作出平衡。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法律需要在以下三个方面作出界定:一是什么信息属于个人隐私,应当予以保护,什么信息属于正常的信用信息,应当公开并允许征信机构搜集;二是如何保证信息的使用目的是正当的,即不能被滥用;三是如何保证信用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地更新。

二、对信用报告中所包含的信息范围的管理

信用报告是关于消费者如何支付其帐单的记录,其目的在于评价消费者还款的能力和还款的可能性。如果单从这一目的出发,凡是对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有影响的信息,都属于信用信息,都应当允许被征集和公开,但实际上,许多这样的信息是典型的个人隐私,是受到法律保护的,比如个人收入、个人储蓄存款等。因此,个人隐私和正常信用信息的划分,在很大程度上不是一个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由于对消费者隐私的保护和保证消费者能够获得更方便的信贷服务都是符合消费者利益的,法律只能在这二者之间进行取舍和权衡。从美国的实践看,对信用报告信息范围的管理,主要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允许在信用报告中公开的信息。一个典型的消费者信用报告包括以下四类信息:(1)消费者身份数据,包括姓名、通信地址、电话号码、保障号码等。(2)现有的或以前的贷款或信用卡记录(正面交易信息),包括授信者名称、帐户号码、信用额度、开户日期、授信者向征信机构报告该信息的日期、最后一次支付的日期和数额等。还可能包括过期帐户信息、目前过期未付的款项数目、以及在过去12~60个月中是否按期支付了上述款项的记录。正面信息的公开没有时效限制。(3)公共信息记录(负面信息),包括破产记录、欠税记录、犯罪记录、被追帐记录等等。负面信息的公开对当事人有一定的惩罚作用,但考虑到法律应当给有过失的人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对负面信息的时效性有一定的限制。一般来说,负面信息的时效性为7年,也就是说,超过7年的负面信息是不允许出现在信用报告之中的。但也有一些例外。刑事犯罪的定罪记录没有时效性限制;破产记录的时效性为10年;当信用报告用于年薪超过7.5万美元的工作申请或数额超过15万美元的贷款或人身保险申请时,负面信息没有时效性限制。(4)查询记录,包括过去1年间所有的查询记录。查询记录具有两个重要作用,一是防止信息被滥用,二是作为评价消费者信用状况的信息。

向征信机构提供消费者个人的非公开性信息,也必须符合法律的要求。根据1999年通过的《Gramm-Leach-Bliley Act》,机构在与消费者建立信用交易关系(接收消费者储蓄、向消费者贷款或发放信用卡)时,必须告知消费者其信息公开或分享政策,包括拟向谁公开、所要公开信息的目录、消费者的选择权(可以选择同意或不同意金融机构向征信机构公开其信息)等。消费者的态度采取默示同意、明示反对的方式。即如果消费者不明确提出不同意金融机构将其信息向征信机构公开,将被视为同意公开,但在金融机构将数据公开前,应当给消费者留出必要的反应时间。法律还规定,征信机构必须采取合理的程序征集和公开消费者信用信息,禁止采取威胁、诱骗等手段获得或使用信息。

第二类:禁止公开的信息。以下信息除非经过消费者本人同意或要求,是禁止在消费者信用报告中公开的。(1)消费者活期或储蓄帐户的信息;(2)消费者购买的保单;(3)消费者收入信息;(4)消费者个人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5)消费者的工作表现;(6)消费者医疗信息;(7)消费者驾驶记录;(8)种族、宗教信仰、倾向等。

三、对信用报告使用范围的管理

相对于对信用报告的限制而言,美国对于信用报告的使用范围却有着比较严格的限制。原则上,信用报告只能用于与消费者有关的交易活动。根据《公平信用报告法》,征信机构只能根据以下目的提供信用报告:(1)法院命令或传票;(2)消费者本人的书面要求;(3)金融机构向消费者提供信贷服务;(4)保险公司向消费者提供保险服务;(5)用人单位用于审查个人工作申请;(6)有关政府机构依法用于评价个人的财务状况,以便决定是否同意个人的执照申请;(7)金融机构用于评价个人现有债务或现有帐户的风险;(8)由消费者本人发起的其他合法交易活动(比如房屋租赁申请等)。

法律规定,除以下两种情况外,征信机构根据上述内容和目的向客户提供信用报告,不必事先经过消费者本人的同意。第一,征信机构向消费者雇主或潜在雇主提供信用报告,必须事先征得消费者的书面同意;如果雇主或潜在雇主根据信用报告作出不利于消费者的决定,那么在作出决定之前,雇主必须向消费者提供该报告的复印件,并充分告知消费者根据《公平信用报告法》所享有的权利。第二,向客户提供含有属于个人隐私的信息,比如医疗、收入、存款信息等。

由于美国允许征信机构搜集和公开正面信息,而根据正面信息,征信机构可以为客户提供多种增值服务。比如,征信机构根据所掌握的消费者信用数据,向有关金融机构提供符合某一条件的消费者名单,以便金融机构发展新客户;银行或其它信用卡发行机构可以根据征信机构提供的符合其发放信用卡条件的消费者名单,向消费者发出信函,邀请消费者申请其信用卡服务。对于这类不是由消费者个人发起的交易活动,法律也有特殊的限制,包括:(1)只有在金融机构有意向消费者提供信用服务或保险公司有意向消费者销售保险产品时,征信机构才可以向其提供此类信用报告服务。(2)报告的内容只能包括消费者姓名、通信地址、非独特性身份标识(比如社会保障号码),以及其他的与特定授信人或其他特定实体无关的信息。(3)更为重要的是,如果消费者不愿意收到此类信函,可以通知征信机构,征信机构收到此类通知,应将该消费者姓名从名单中删除。

四、保证信用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更正

保证信用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以及保证错误信息能够及时更正,是对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最大保护。改正错误首先要发现错误。由于信息是否正确对消费者的影响很大,因而消费者本人对于保证信息准确和及时更正积极性最高。因而,保证信息准确性的最有效办法,是赋予消费者对其信用信息充分的知情权和对信息内容的争辩权。

美国法律对消费者知情权的规定包括:

(一)任何机构或个人根据征信机构提供的信用报告作出不利于消费者的决定,比如拒绝消费者的贷款、工作、牌照申请等,必须告知消费者提供该信用报告的征信机构的名称、通信地址和电话号码。如果消费者在接到其申请被拒绝的通知60日内向征信机构提出查看有关其个人信用记录档案的要求,征信机构必须免费向该消费者提供1份完整的信用记录报告,包括有关该消费者的完整的信用数据和最近1年(有关就业的查询为两年)的查询记录。

(二)在以下三种情况下,消费者1年内可以免费获得1份本人的信用报告:(1)失业并准备在60天内开始寻找工作;(2)在享受救济情况下;(3)消费者是欺诈活动的受害者。

(三)在其他情况下,消费者可以按照法定价格随时向征信机构购买其信用报告。另外,随着IT产业的,一些征信机构也开发出一些更加方便消费者随时了解和监督其信用记录的产品。比如,Equifax 公司设计的“信用观察”(Credit Watch)产品,消费者每年只要支付49美元,每当其信用记录出现新的变化时,征信机构会在24小时内用邮件通知消费者。消费者还可无限次了解其信用评分的情况。该产品被美国《商业周刊》评为“2001年度最好产品”。

如果消费者发现其信用记录有误,应以书面形式通知征信机构或该信息提供者。规定征信机构和信息提供者都负有调查和更正不正确或不全面信息的责任。征信机构收到消费者对有关信息的争议以后,必须在5个工作日内将该信息通知提供这一信息的信贷机构,信贷机构必须对该信息进行复核,并将复核结果通知征信机构。复核工作必须在征信机构收到消费者通知要求后30日结束,如果30日内信息提供者仍不能确定信息是否准确,或未能作出回复,该信息必须从消费者信用档案中删除。如果信息提供者发现信息的确有误,它还必须将这一情况同时通知其他全国性征信机构,以便后者也能及时更正错误信息。全部复核工作结束后,如果信用记录根据复核结果进行了调整,那么征信机构必须在5个工作日内将调整结果书面通知消费者,并免费寄送消费者1份新的调整后的信用报告。如果复核不能解决争议,消费者有权要求征信机构对信用记录中保存的和信用报告中使用的有争议的信息进行加注。如果消费者要求并支付一定费用,征信机构也应将加注通知最近使用过旧报告的用户。

五、对我国的启示

,我国征信行业的发展刚刚起步,关于征信服务管理的有关法律和制度也正处于建设当中。如何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并借鉴国际经验,形成一个既能够有效保护消费者权益,又能够有效促进征信产业长期发展的制度环境,是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的任务。根据对美国消费者征信服务管理体制和经验的考察,结合我国征信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我们感到,在立法和制度建设当中,以下几个方面的经验值得我们进一步和借鉴。

第一,尽量保证信息的全面性、完整性

征信服务和产业是建立在这样一种假定基础之上的:即一个人是否守信,可以通过对他以往的信用记录的观察和评估来判断。关于消费者信用的信息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负面信息,一类是正面信息。所谓负面信息,是指消费者拖欠、赖帐、破产及犯罪记录等信息。所谓正面信息,是指消费者正常的贷款、还款、赊销、支付等交易记录。对于征信服务而言,负面信息的作用显而易见。不良记录的“黑名单”可以直接帮助授信者甄别不守信用的人,从而采取防范措施。但仔细考察可以发现,对于征信服务产业的发展而言,正面信息的作用更加重要。原因有二:一是只有负面信息,征信机构无法掌握消费者的全面信用状况。比如,一个消费者可能会在多家金融机构借贷,虽然在每家机构的借贷额都不大,但在多家机构的借贷总额可能会大大超过其还款能力。显然,这一情况对于征信机构和金融机构全面客观评价消费者的信用状况非常重要,但如果只有负面信息,只要消费者没有违约或不良记录,无论是征信机构还是金融机构都无法掌握其全面信用信息。在这方面香港的经验值得吸取。香港一直不允许征集正面信息,使得授信人难以掌握被授信人的全面信用状况,由此已经造成了十分严重的负面。比如,根据香港有关人士的介绍,近年来出现的十分严重的个人破产,就与这一规定有关,因此目前立法界正在考虑允许征集正面信息。二是如果只有负面信息,征信服务的范围会受到很大限制。利用负面信息,征信机构除了提供一个黑名单以外,很难提供进一步的服务。而利用正面信息,征信机构就可以大大拓展其服务空间,包括进行信用打分、筛选优质客户、帮助金融机构等用户进行客户资源管理等增值服务等。事实上,美国大型征信机构快速的业务扩展,正是建立在利用正面信息进行增值服务的基础之上的。如果没有正面信息和增值服务,征信产业就不可能得到如此快速和大规模的发展。由于正面信息极大地增强了征信机构信用信息的全面性、有用性及征信机构服务的空间,促进了征信机构与用户之间的良性互动,从而极大地推动了征信服务产业的发展。这一经验对于处于发展初期的我国征信服务产业,尤其值得重视。

第二,法律关于征信机构依法征集和公开法律允许的正面信息,不必事先征得消费者本人同意的规定,是保证信息全面性和完整性的重要保证

一般来讲,各国法规都允许在信用报告中公开负面信息。这是因为,负面信息是消费者失信行为的一种反映,将之公之于众不仅谈不上个人隐私问题,而且是对失信者的一种必要惩罚;从信息搜集的角度看,受害者一般也有积极性把此类信息向征信机构报告。但正面信息就有所不同,这类信息是消费者正常交易行为的反映,在消费者没有任何失信或违规行为时,法律是否应当允许征信机构在不征得消费者同意的情况下搜集和公开其信息,是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许多欧洲国家都规定搜集和公开此类信息要事先征得消费者本人的书面同意。从美国的经验来看,除个别情况外,原则上法律一直允许征信机构可以在不事先征得消费者本人同意的情况下征集和公开个人的正面交易信息。从实际的效果来看,似乎美国的做法更值得借鉴。相比而言,美国的征信产业不仅发展速度较快,且一些大型的征信也主要集中在美国,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可能与对正面信息的不同管理规定有关。如果法律规定征集和公开正面信息需事先征得消费者本人同意,将不仅会极大增加征信机构的信息搜集成本,而且会严重损害信息的完整性。应当指出的是,全面信息的使用,或者说征信服务行业的健康发展,不仅符合授信人的利益,也符合消费者的利益。根据美国的经验,由于允许正面信息和负面信息,由于使用信用评分作为评价信用风险的一个工具,同时使得消费者和授信人受益。从消费者的角度看,好处主要包括:(1)更多地获得信贷;(2)更大程度的流动性;(3)更公平的待遇;(4)更低的信贷成本;(5)更加便捷的获得信贷的方式。对于授信人而言,好处主要包括:(1)能够在更大的范围内提供消费者信贷服务;(2)能够进行帐户监控以便调整信贷流程;(3)减少贷款损失。当然,允许征信机构征集和公开正面信息不是无原则的,而是必须要有明确的管理规定,最为重要的是要严格界定正面信用信息的范围,严格限定信用报告的使用目的,以及充分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不正确信息的及时更正等。

第3篇

第一, 进入商店的消费者行为及心理

商业心理学将顾客分为三类。①有目的的购物者。他们进店之前已有购买目标,因此目光集中,脚步明确,②有选择的购物者他们对商品有一定注意范围,但也留意其它商品。他们脚步缓慢,但目光较集中。③无目的的参观者他们去商店无一定目标,脚步缓慢,目光不集中,行动无规律。

不同的商店接待的三种顾客的比例不尽相同。指名购买的行业,比如,药店接待的顾客有许多是有目的购物者,室内布局应以功能为先。顾客在一定范围内选择购买的行业比如文具店、食品店等。设计应注重条理和秩序。比较选择购买的行业,比如时装店、珠宝店、玩具店。设计中应使空间环境富于吸引力。通过跟踪调查法绘出不同类型商店内的顾客行动轨迹,可为室内设计提供依据。  消费者购物时的心理活动是本身需要和客观影响的综合反映。我们研究的目标是外界环境刺激对顾客的影响。下面是消费者购买活动的心理过程的八个阶段;

一般说来,消费者进入商店购物时,大多数要经过以上一系列心理过程,尽管有时不那么明显。我们在商店室内设计中应对准消费者这一系列心理活动制定对策,使他顺利实现购物行动。

第二,认识过程与视觉心理

从上面的分析看出,一系列心理过程的开头是“注意”,这就要求商品应具有一定的刺激强度才能被感知,根据视觉心理学原理我们可采取以下对策:

1. 增强商品与背景的对比。商店内各种视觉信息很多,人只能选择少数作为识别对象。根据视觉心理原理,对象与背景差别越大越易被感知,在无色彩的背景上容易看到有色彩的物体,在暗的背景上容易注意亮的物体。比如在室内设计中采用暗淡的色彩,并进行低度照明,而用投光灯把光线投射到商品上,使顾客的目光被吸引到商品上。又如浅色商品以深色墙面为衬托,而深色商品以白色货架为背景,用于突出商品。

2. 掌握适当的刺激强度。除了突出商品以外。广告、霓红灯、电视等也用来吸引顾客。但是剌激超过了一定限度就起不到什么作用。招牌的数量越多,每块相对被注意的可能性越小。国外有人做过实验表明,注意的可能性的减少要比人们仅从数量着眼所预料的快得多。增加第二块招牌并不会把第一块招牌被注意的可能性减少一半,而第三块招牌的影响就大了,而到了十五块时,某块特定的招牌被注意的可能性大大低于十五分之―。实验表明一般人的视觉注意范围不超过七,比如短时间呈现字母,一般人只能看到大约六个,这对于我们在室内设计中合理地确定商业标志和广告的数量、柜台的分组数量和空间的划分范围等是十分有用的。

第三,情绪心理与购买行动

在使消费者对商品引起注意之后,还要采取一系列对策来促进他顺利实现购买行动。我们在室内设计中可以采取以下手法。

1. 唤起兴趣。新颖美观的陈列方式及环境设计能使商品看起来更诱人。国外商业建筑十分注意陈列装置的多样化,往往是根据商品来设计陈列装置,让商品的特点得到充分的展示。

2. 诱发联想。利用直观的商品使用形象诱发顾客对使用的联想是非常有效的,如儿童用品商店将儿童使用的卧具、玩具等布置成一个儿童室的形式则比分类排队的陈列方式生动得多,它使顾客身临其境。著名的后现代建筑代表作之一,维也纳歌剧院环路旅行社营业厅,也是以隐喻与象征的手法起到诱发消费者(旅行团成员)联想的作用。

3. 唤起欲望。注意陈列装置的多样化,因为美观的陈列方式和环境与商品一样诱人,甚至比商品更诱人,它们使商品获得最充分的展示。

4. 促进信赖。这要求室内设计的风格与商品的特性相吻合。比如传统风格的中药店要比现代形式的中药店更会使消费者信赖,相反造型新颖的时装店则更有竞争力。

二、建筑装修元素与商店室内设计

同样的商品,人们往往认为摆在装饰很好的商店里的比摆在夜市地摊上的价值高。面临着市场的竞争,必须以建筑装修的突出特色去赢得消费者。为此,可使用以下手法。

第一,创造主题意境。在室内设计中依据商品的特点树立一个主题,围绕它形成室内装饰的一套手法,创造一种意境,易给消费者以深刻的感受和记忆。比如在儿童动物玩具店中,设计师创造的主题是林中乐园,绒布动物在树上爬着、躺着、靠着,显得十分活泼可爱。这样的室内空间虽然装修朴素,但对小顾客的吸引力丝毫不弱。

第二,重复母题。一些专门经营某种名牌产品的商店,常利用该产品标志作装饰,在门头、墙面装饰、陈列装置、包装袋上反复出现,强化顾客的印象。经营品种较多的店铺也可以某种图案为母题在装修中反复应用,加深顾客的记忆。

第4篇

【摘要】目的:探讨社区门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状态。方法: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13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评定,并与129例正常人对照。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躯体健康维度、社会功能维度均差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均

【关键词】肺疾病;阻塞性;问卷调查;生活质量;心理健康状态

Investigation of quality of life and mental health of patients with ch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 in community outpatient clinic.Tang Xiuguang,Wu Xiangwei,Lai Wen.(The outpatient departmet,Jiangbin Hospital,Nanning Guangxi 53002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quality of life(QOL) and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patiemts with chronic od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 in community outpatient clinic.Methods:A total of 136 patients with COPD and 129 normal control subjects were tested with general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GQOLI-74) and symptom checklist-90(SCL-90),self rating anxiety scale(SAS),self 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Results:Health dimensional degree,psychological health dimensional degree,social functional degree of patients with COPD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normal control subjects,which indicat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all P

【Key Words】 Pulmonary;Disease;Questionnaire;Quality of life;Mental health status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re pulmonary diseases,COPD)是一种不完全可逆的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疾病。随着病情进一步发展,肺通气功能受限致使患者的活动耐力下降,日常活动逐渐减少,最终脱离社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1]。为此,笔者对江滨医院管辖区内门诊中COPD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状态进行调查分析、比较,为提高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其整体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COPD组选择2006年3月~2008年6月在江滨医院社区门诊就诊的COPD缓解期患者136例,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2002年发表的《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排除支气管哮喘与慢性支气管炎和(或)肺气肿重叠或难以鉴别的患者、支气管扩张症、合并其他脏器严重疾病患者。其中男128例,女8例;年龄56~78岁,平均(62±12)岁;病程5年以上,其中10~20年86例;文化程度:大学38例,中学82例,小学22例。

对照组为2007年3月~2008年6月来医院门诊进行健康体检者,体检结果均正常,自愿参加测试共129例,其中男117例,女12例;年龄50~76岁,平均(60±15)岁:文化程度:大学41例,中学63例,小学25例。

两组受试者均享有医疗保险,已婚,无独居,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上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在调查者给予统一指导语的前提下,两组自愿填写下列量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3]、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最后由调查者收集数据由专业人员进行评分。

1.3 主要观察指标:两组调查对象GQOLI-74、SCL-90、SAS、SDS评分比较。

1.4 统计学分析:所有调查数据由专业人员核准记录无误后输入微机,并采用SPSS 7.0程序对数据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调查对象GQOLI-70评分比较:COPD组在躯体健康维度、心理健康维度、社会功能维度均差于健康对照组,且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物质生活维度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12.2 两组调查对象SCL-90评分比较:COPD组在总分、躯体化、焦虑因子、恐怖因子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见表2。

2.3 两组调查对象SAS与SDS评定结果比较:COPD组SAS均分为(43.63±7.26)分,对照组为(38.25±5.44)分,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SDS总粗分的界线为41分。136例患者其中35例有抑郁,占25.7%,大多数为轻中度抑郁。129例对照组有18例有轻度抑郁,占14.0%,两组抑郁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4.124,P

3 讨论

生活质量包含多方面的因素[4],一般指身体健康、心情愉快、工作顺利、人际关系和谐使心理状态、社会功能等方面保持完好,通常作为评估日常生活能力的敏感指标。因而,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注意自身的生活方式,注意它与疾病的关系,寻找促进健康的方法。

COPD患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相对较差[5],其中心理社会因素、生活方式、行为特征等与COPD患者的病情发展及转归有着密切联系。笔者在调查中发现COPD患者组的总体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状况不如对照组。在GQOLI-74数据比较表明,COPD组在躯体健康维度、心理健康维度及社会功能维度均差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SCL-90、SAS、SDS调查中发现COPD患者普遍存在焦虑、紧张等情绪,同时伴有躯体不适现象,部分患者有轻中度抑郁情绪。这可能由于COPD患者是一个长期的慢性病程,并呈进行性发展,常对病情的预感产生顾虑和恐惧而出现抑郁和烦躁,从而使COPD患者整体生活质量下降。

生活质量是评估COPD患者康复疗效的一项早期和敏感的指标,也可作为评价患者躯体功能、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的综合性指标[6]。因此提高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需要从身体、心理、社会全面进行,而不要仅限于提高医疗技术改善患者的预后,更重要的是进一步推广心理健康知识,对心理问题的充分识别,调控情绪,调整生活方法,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技能,包括自我保健措施,增强呼吸功能的锻炼[7],以提高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

4 结论

社区COPD患者的总体生活质量显然低于健康体检者,表现为焦虑、恐惧、抑郁等情绪改变,因此对COPD患者的治疗应注重综合性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 王红,万双艳.呼吸肌锻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4,8(18):3436~3437.

[2]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25(8):353~460.

[3]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增刊):88~100.

[4] BarbtteE,Guilleminf,Chau E.Prevalence of impairments,disabilities,handicaps and quality of life in the qeneral population:a review of recent literature.Bull world health organis,2001,79:1047~1055.

[5] Celli BR,Cote CC,Marin JM,et al.The body-mass index,airtlow obstructio,dyspnea,and exercise capacity index in chrom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N Exgi J Med,2004,350(10):1005~1012.

[6] 孙健新,尹梅祥,邵红等.呼吸肌训练改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J].中国临床康复,2003,7(27):3698~3699.

[7] 王荣合,曹晋,闻会英.不同时期住院精神病人健康教育需求的探讨[J].医学创新研究,2006,3(11):88.

第5篇

【关键词】女大学生 减肥 心理基础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0-0190-02

肥胖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问题。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不断追求着美,而对于美的判断标准也发生着变化,每个人心目中美的形象也是各不相同。大学生处于青少年发展的晚期,个人良好的形象有利于其良好自信心的建立,完善其自我同一性的发展。女性在追求健康和“以瘦为美”的内在心理驱动和外在环境的影响下,有减肥行为的女大学生群体不断增多,本文将对中国女大学生肥胖概念产生的心理基础以及其减肥行为的非理性心理做出分析,最后为女大学生如何正确对待肥胖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

一 肥胖产生的心理基础

1.心理定势

肥胖症的倾向常始于幼童时期。由于孩子常在患病时体重减轻,父母经常鼓励孩子长胖,认为胖是孩子健康的象征。在孩子幼童时期,中国的父母对孩子良好行为的奖励或不良行为的惩罚多以提供或剥夺食品为主,这在孩子的心理上形成了一种定势:可以靠进食行为赢得父母的赞赏表扬或避免处罚,从而导致这类家庭的孩子进食量大,进食速度快,因而摄入的热量高于身体需要量,大量的热能在体内转化为脂肪储存,导致肥胖。

2.文化遗传

人体对能量的需要主要来自于食物的供给,食物对于身体机能的维持是不可或缺的,但在进食过多热量又未完全消耗时,就会导致肥胖。节食之所以困难,是由于中国人本身就存在“以胖为美”的文化遗传。节食是一种勉强的、理性的、违反本意的自我限制,此种限制,只能维持在意识层面。在潜意识层面下的食欲,时时不忘冲破限制,获得饱餐的满足。古代人谋食不易,一旦获得食物,就尽量填饱肚子,以供储备熬过饥饿阶段。在长期饥饿之后,一旦获得食物,这种以进食来储备能量的行为便传承下来,即使今日生活衣食无忧,而潜意识里的心理倾向却仍然存在。

3.情绪因素

食欲与情绪息息相关,有研究指出,人在焦虑时食欲降低,食量减少;而对于肥胖者来说,情绪的任何波动都可能导致他们食欲的增加。此种现象可能是父母在育婴期间的不良行为导致。婴儿啼哭的原因是众多的,饥饿仅为其中之一。有些父母缺乏育婴知识,错误地认为只要婴儿啼哭就与饥饿有关,只要婴儿啼哭,父母就立即喂奶,结果使得婴儿无法区分饥饿与其他不适感觉。这种食欲与情绪的链接就一直延续,随即产生肥胖。

二 女大学生减肥非理性心理分析

1.从众心理

现在社会普遍推崇“以瘦为美”的观念。对于女大学生来说,她们对自身形象十分关注,尤其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易受减肥信息诱导、没有从科学的角度考虑自己是否真的肥胖。世界卫生组织将BMI指数认定为体质指数的标准,BMI在18.5~24.9时属于正常范围,BMI大于25为超重,BMI大于30为肥胖。以此标准衡量,有不少要求减肥者实际体重在正常范围内,并不需要减肥。

2.自卑心理

体像是人们对自己身体的心理感受,是个体对自己身体所给予美丑、强弱等的主观评价。女大学生在自我审美出现偏差,对自我体像认识不准确时,过分夸大自身的缺点和轻微的缺陷,造成自卑心理,出现体像困扰。女大学生在社会交往中总是会通过想象了解他人对自己形象的看法,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中提取自己的形象。体重在当今社会中受到很大重视,并为大多数女性所在意,生活在这种社会环境中的女大学生感到自己肥胖,就会产生肥胖的主观意象,若不能接受,即产生不同程度的自我否定,导致自卑情绪的滋生。

3.补偿心理

莫斯科医学研究院的专家发现,只有近10%的肥胖症患者能够在成功减肥两年内保持原有的减肥效果。减肥结果付诸东流很大原因是补偿心理。当肥胖症患者接受节食治疗时,常会出现抑郁、苦闷等心理体验。当治疗初有成效时,他们又容易用进食行为奖励自己的进步。经过专家深入研究表明,经常减肥――发胖――再减肥的人易患心血管疾病。真正的减肥应该包括运动、饮食和心理三方面,既坚持体育锻炼又要适量节食。

三 女大学生如何在心理上正确看待减肥问题

近年来,科学减肥的方法不仅是运动加节食,还要加上心理的成分,而“心理减肥”这个名词也应运而生。心理减肥的思考方式就是肥胖者应该努力寻找进食以外的,来摆脱对进食的依赖。也就是说运用心理知识分析肥胖者的行为特征,采取心理措施来纠正导致肥胖的行为,培养有利于减肥的良好饮食习惯。

1.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科学减肥的关键问题在于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利用想象的方法假设自己因为多食而使体型臃肿,患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时的情境,可能会使体内消化液分泌减少,从而不过量饮食,达到节制饮食、减轻肥胖的目的。另外,为了摆脱强烈的食欲诱惑,可以把注意力转移到另一个具有吸引力的事物或某一项活动上去,这也是避免进食过量的有效方法。

2.调适自己的心理情绪

减肥者心理情绪的稳定程度是减肥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减肥者需要调理好自己的心情和情绪,不轻言放弃。首先需要了解减肥是一件正常的事情,它可以让人变美,可以让心情更加健康愉快,并且坚持减肥是对人强大意志力的一种考验,是令人敬佩的行为。其次减肥并不完全都是痛苦的情绪,它也可以使人在完成阶段目标时体验到成就感,以及在减肥成功时可能会感受到自我实现层次的体验。

3.精神分析疗法

精神分析治疗不仅在于控制和减轻肥胖者的体重,关键在于改变对自己主观的砍伐。通过改善情绪与体像感知的治疗,提高自信。有研究表明,重度肥胖者随着体重的减轻,心理状态有持续好转。同时,对体像不满、感觉肥胖等负面感知得到改善。可见,减肥的效果对减肥者的社会心理学因素有积极的影响。但对于非理性的减肥者来说,由于体重减少幅度有限,要达到心理改善的目的,可能要注意体像的治疗甚至心理干预。

四 总结

对于中国女大学生而言,减肥可以使其自我评价提高,自我价值感增强,获得良好的体像,同时,减肥也利于其自尊的发展。但女大学生在减肥过程中,应该理性地正视减肥问题,不能盲目追求“以瘦为美”。在节食和运动为减肥方式的基础上,培养健康的心理状态,从而达到身心全面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郁、杨洋.年轻女性:疯狂减肥的深层心理因素探析[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2]丁世勇.论女大学生追求形体美而瘦身的误区[J].抚州师专学报,2000(4)

第6篇

新鲜理念

我身高1.56米,虽然个子不高,但50公斤的体重也不会给人很臃肿的感觉。我是个对什么事都要求完美的人,因此对自己的身材要求也十分苛刻,我不能容忍盛夏时别的女孩子穿起裙子来很飘逸而自己却显得鼓鼓囊囊。不仅如此,我也十分惧怕肥胖,在这个以瘦为美的时代里,肥胖给我很大的心理压力。

为了减肥我几乎尝遍了各种方法,经历了痛苦的节食,但还是无奈地看着体重徘徊在原来的数字附近。

直到和我有相同境况的好友芳芳突然变了个人似的出现在我面前。她喜滋滋地告诉我一个关于减肥的新观念:瘦身的成功程度和人心理的积极程度成正比。以乐观的态度看待自己的人,更容易减肥成功,并在瘦身之后能长期保持良好的形体。所以瘦身不仅是一个生理过程,而且还是一个心理过程。心理瘦身是减肥不可或缺的必修课。

心理瘦身?难道窈窕是可以想象出来的吗?我立刻上网,对这个新的减肥方法来了个恶补,一搜之下,发现它的拥护者还不少。

心理瘦身,不需要节食,不需要吃药,只要时刻记得我在减肥,那就会不知不觉瘦下来。

实战方案

1.厌恶训练

将自己肥胖臃肿的身材夸张地画出来,让自己都觉得难受,甚至有些厌恶,然后贴在凡是能吃着食物的地方,这样每当你忍不住想吃东西的时候,它就会提醒自己并及时阻止这一危险行为发生。

2.进食速度训练

这不是单纯地让你控制进食的数量,而是每次在吃任何东西时,你都想象一下这是一餐美味,虽然有可能并不可口,然后吃的时候慢慢品味,告诫自己要吃出中间的滋味,这样进食的速度自然就放慢了,而且你还不用忍受因饥饿带来的痛苦。

3.运用自我奖励法

是为减肥者进行鼓励加油。当然为自己设置的奖品可以多种多样,当你快得到第一个奖品时,就赶紧设置下一个自己很想要且又不需太艰难的努力就能办到的东西,但千万不要是食品,也不要是一个很难获得的东西。

4.借力使力

所谓“借力使力”,即借助别人瘦身有成效的影响来激励自己坚持不懈,或者在进食时多与家人或朋友一起,让他们能及时提醒你的进食量和在你绝望时及时鼓励你,让减肥行动进行到底。

5.想象法

幻想当自己肥胖后,身体出现了很多疾病,每天都得拖着臃肿沉重的身体去医院;想象肥得油腻腻的一堆白花花的油脂是那么恶心;想象每次看到喜欢的服装都不得不蒙面而去……长期这样训练,你会发现减肥竟然如此轻松。

6.转移法

树立“荷尔蒙”的苗条意识,因为通常“吃”是导致肥胖的主犯。因为“吃”可以满足口腹之欲,可以让心情轻松快乐,那么如果改变一种快乐方式,比如在产生食欲时出门娱乐,去打球、看电影或咀嚼一些低热量的食物如橄榄、胡萝卜或者口香糖等,食欲转移得越快,节制饮食的效果就会越好,当然减肥的结果也会更好。

这样的方法真的有用吗?看着眼前的芳芳,我打消了顾虑之心。把“我在减肥”这四个字贴到了所有我能看见的地方。

一个月下来……我,45公斤了!

PS:心理减肥法的关键

情绪要稳定,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第7篇

“如何减肥”、“如何快速减肥”、“什么减肥产品最有效”、“哪种减肥产品无副作用”――夏日到了,爱美的女子为了脱掉厚厚的衣服后不露出层层赘肉,难免都会急切地问出这样的问题。

的确,在夏季来临之际,许多女人面对自己“丰腴的小腹”,身上的“违章建筑”,都想赶紧来个”脂肪大搬家”。可是,在如今风起云涌的减肥热潮中,各式各样的减肥项目层出不穷,只要在网上搜一搜就能出现成百上千的减肥方法来。顾客会问,到底哪种减肥方法最有效,哪种减肥方法操作起来安全还方便,哪种方法让自己瘦下去后不再容易反弹?

那么,面对林林种种的减肥项目,美容院经营者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针对不同顾客,美容师又将如何为她们选择最适合减肥疗程呢?以下是本刊记者经过市场走访、调查了解到的最新、最热门的减肥项目。

催眠减肥法

原理解析:美国心理学会催眠心理学分会主席盖伊・蒙哥马利介绍说,催眠减肥就是让人在催眠状态下,感觉自己吃了东西,满足了潜意识中对食物的欲望,或是能逐步减轻对食物的渴望。催眠减肥以。三才合一,身心和谐”为理念,将催眠技术与中医经络穴位有机结合,并整合心理健康学、神经美容学,营养美容学等知识,从人的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人手,注重内外兼修、标本兼治的减肥功效,强化个性化、人性化与灵性化统一的减肥过程。

适合人群:有大量休闲时间且要有一定耐心的肥胖者。

特别提示:虽然催眠减肥法是一种绿色健康,轻松快乐的减肥治疗技术,但催眠疗法并不像很多催眠师和减肥者所想像的那样简单,要想帮助减肥者实现控制过度饮食的目标,往往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时间。

针灸减肥

原理解析:现代医学认为单纯性肥胖多伴有内分泌紊乱,是因各种激素异常所导致。针灸减肥就是通过刺激经络腧穴来调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和交感――肾上腺髓质两大系统功能,促进机体脂肪代谢,消耗囤积在人体内部的脂肪,起到使胃蠕动减弱和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以调节消化道功能,及时消除体内垃圾、延长胃排空时间,达到调整机体内分泌的作用。针灸减肥不仅可以取得整体减肥的效果,而且能消除局部脂肪达到局部减肥的目的。

适合人群:软脂肪块的20―50岁的中青年肥胖者。

特别提示:作为一种医疗手段,针灸减肥需要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的医生方可进行,在穴位选择、运针消毒等过程中都十分讲究,顾客要懂得选择。另外,此项目晕针者、心脏病患者忌用。另外,由于针灸减肥的机理在于调整代谢功能,50岁以上的人由于体内各方面机能已由稳定趋向衰弱,代谢能力也日益低下,加之减肥治疗时需配合以各种活动锻炼,并不适用此法减肥。

仪器减肥

原理解析:利用低频率电流以不同的方法在肥胖部位施以高速旋转震荡,快速地分解脂肪,帮助体内排解毒素。

适合人群:各类需要减肥的人。

特别提示:仪器减肥不是种直接侵入式的减肥方法,因此对人体没有明显的危害和副作用,但同样的,它也没有特别明显的疗效。

精油按摩减肥

原理解析:将塑身按摩油倒在手中揉搓,再在皮肤上按摩,达到与人的体温相近的温度后,会渗透作用于身体的经络,穴位,局部组织,再经皮肤细胞的吸收、经络的运行,毛细血管的循环。精油中自然的植物香气与能量被输送到全身,从而排泄体内污秽,化解体内毒素及多余脂肪。

适合人群:对节食运动等无法消除的结实型肥胖有良好的效果。

特别提示:此方法对局部减肥效果最好,但价格比较贵。同时,如果手法不专业,容易对^体造成伤害,易反弹。

中药减肥

原理解析: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学的核心,治疗肥胖症同样要强调辨证论治,从益气,健脾、化痰,补肾等着手,利用中药的优势,通过补益消泻的方法,调整人体各器官恢复原有功能,将人体多余的脂肪消耗,恢复人体能量代谢,从而达到健康减肥的目的。

适合人群:不会疼痛,但体重超重不明显者不建议用。

特别提示:此方法对肝肾功能有所损伤,减肥时多用泻下通利的中药,长期服此类药会损伤阳气,导致脾肾阳虚,出现不孕症,月经紊乱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等疾病。

点穴减肥

原理解析:点穴减肥属于中医减肥的一种,通过按摩特定的穴位,调整特定区域的经络,通过调节五脏及内分泌,减轻人的饥饿感,实际上还是控制食物的摄入,从而达到的减肥目的。按摩和点穴主要集中在腹部,其他部位包括头部,腿部,手臂和足底的几个穴位。

第8篇

很多人想通过单纯节食的方法来减肥,这是不可取的。即使是肥胖或者超重的人,也不应该用节食的方法减肥。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人体的正常的代谢也是需要热量的,即使是在静卧状态,每天也需要大约是5000千焦(1200千卡)的能量。这些能量是供给心跳、呼吸以及基础代谢的需要,没有这些能量,最基本的生命活动都无法保证。在临床上,经常会见到因为节食减肥而造成转氨酶升高的病例。转氨酶升高说明出现了肝细胞的损伤。

从饮食角度来看,肥胖者分为两种。一种是吃的不多,但是运动很少。也就说,按照身高、体重,摄入的热量并不超标,但是因为消耗极少,造成了肥胖。这部分人想要减肥,非常简单,只要动起来就行了。另一种是吃得特别多,运动也比较多,但是总的来说,摄入大于消耗。对于这部分人,就应该合理调整膳食结构来达到减肥的目的。

瘦身饮食五原则

原则一:饥饿法不可取。

一些年轻女性,减肥时严格限制饮食,但常常坚持不下去,然后就暴饮暴食,饿几顿之后,再疯狂吃一顿。这样下去,就难免“越减越肥”了。所以,瘦身族减肥时,饮食量不要一下子减的太少,要慢慢把量减下去。例如一个成年人,正餐要吃lOO克的主食,开始减肥时,可以只减5克,这样就不会产生饥饿的感觉。间隔半个月或者20天,再减少一点,给身体一个适应的过程。这样虽然减肥的时间长,但是不容易反弹。

原则二:兼顾心理满足感。

对于瘦身族来说,控制饮食是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除了不要经常处于饥饿状态外,还要预防“心理饥饿”。有过减肥经验的人都知道,有时候“心理饥饿”比生理饥饿更难忍受。时间久了,也难免出现暴饮暴食的现象。所以,虽然饮食减量了,但可以通过视觉原理等方法,让瘦身族觉得实际吃得并不少,达到心理上的满足。

原则三:吃饭速度慢一点。

如果吃饭速度比较慢,食物中的糖分有充分的时间被消化分解为葡萄糖吸收入血,此时血糖升高,饥饿感就消失了,身体就会给大脑发信号说:我吃饱了。但如果吃饭速度过快,身体还来不及反应,信号延迟,等到血糖升高,此时摄入的食物往往就过量了。

原则四:饭前先喝汤。 饭前先喝点汤,可以占据一部分胃内空间,容易产生饱腹感,还可以稀释胃液,减缓消化速度。另外,饭前先喝点汤,对消化道可以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原则五:主食不可缺,蔬菜拌着吃。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发表咨询 加急见刊 文秘服务 杂志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