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19 18:27:4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管理会计的方法体系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通常,管理者将企业的开发、设计、生产、营销、配送和售后服务等职能看作一个价值链,产品通过整个过程的流动,体现出其附加价值。价值链被视为一个整体,管理者控制着整个价值流的总成本。在上面例子中,例外订单生产成本责任中心的改变,实际上是管理者对价值流控制与计划的体现。
在ERP系统中,价值流的体现主要通过管理来表现。通过管理会计模块,可以方便地查询公司的成本构成和各种因素,帮助工程师分辨出可降低成本的高价值活动,为管理人员提供管理决策依据。管理会计通过制定标准(Standards)、预算(Budgets)和差异(Variances)的进行经营管理、解释经营结果。由于制定标准需要采集准确数据,需要ERP其它模块的数据支持,因此在ERP实施过程中,一般将CO(Controlling)模块放在第二个阶段或更后一些时候实施。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财务会计主要为企业外部的决策者——投资者、债权人和政府有关部门提供信息,管理会计主要为满足企业内部管理者对会计信息的需要,行使计划、控制与决策职能。区别见图表1.在表1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管理者和会计师更加关注预算和其他管理会计方法。衡量经营业绩的方法对管理者的行为影响很大,如果一个企业的业绩评价标准是以利润为目标,管理者就会关心增加客户满意程度指标,因为出色的服务会带来高销售额与利润;如果这个企业的业绩评价是以降低成本为标准,管理者就不会那么关心服务质量,而尽量节省费用以降低成本。
鉴于标准、预算和分析差异等对员工行为的影响,各级企业主管应该仔细分析,选择切实可行且与企业目标一致的方法来制订相关计划与决策。
首先要明确的是有关成本的几个基本概念:产品制造成本与产品完全成本。产品制造成本是指用来制造产品的所有资源的成本,是价值链的中间一个环节;产品完全成本是指产品整个价值流上使用的全部资源的成本,包括研究与开发、产品设计、制造、市场开拓、销售及售后服务。产品制造成本中含有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其中制造费用是指除直接材料、直接人工之外的其他所有制造成本,包括间接材料、间接人工、车间水电费、修理费、维护费、租金、保险费、财产税和厂房设备折旧等。
基本成本计算方法
企业要系统地进行产品或服务的成本分配,例如制造企业将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分摊到产品成本中去,通常可使用分批法或分步法。
分批法适用于单件、小批生产,且在耗用材料、工时和加工复杂程度方面相差很大的企业,这些企业通常按照客户的特殊要求生产,在各行业中分布很广,包括飞机制造业、家具业、建筑业和机械制造业等。在分批法中批别是主要成本计算对象,因此要把成本精确地分配到各批,以找到所有成本动因(影响成本的因素)。由于各批差别很大,一般不在各批之间平均分配成本。
采用分批法的企业从每一批产品开工时就开始记录该批成本,分批成本单就是生产成本帐户的明细帐。成本发生时记入分批成本单;产品完工时,成本转入产成品帐户;产品销售时,成本又转入产品销售成本帐户。通过领料单和工时卡可以辨认各批产品的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但是制造费用包括各种不能直接归集到具体批次的成本,比如冷气费、设备折旧费与保险、间接人工、间接材料和间接水电费等的归集,而管理者希望了解包括制造费用在内的各批产品成本,要求会计人员按照成本分配标准的一定比率向各批产品分配制造费用。下面是计算与运用制造费用计划分配率的六个步骤:
选择成本分配标准,要求最好地反应费用与产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确定计划期的制造费用总预算,一般一年一次;
预算成本分配标准的数量;
计算制造费用计划分配率=预算成本分配标准的数量/确定计划期的制造费用总预算;
取得各批产品的分配标准实际数据;
用制造费用计划分配率乘每批产品的分配标准数量,计算各批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
分批法是一种传统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利用分批成本单累计各批成本。
分步法适用于连续几个步骤加工,大量生产类似或相同产品的企业,普遍运用分步法的行业有石油业、食品及饮料加和化工及制药业等。
在分步法中,必须按照各工序的次序归集生产成本以计算完工产品的总成本。会计人员要先确定各步骤的总成本,然后在完工转出产品和期末未完工产品之间进行分摊。那么,怎样把总成本在完工产品和期末在产品之间分摊?怎样计算单位成本?会计人员运用了产品约当产量的概念解决这个,产品约当产量是将未完工产品数量表示为产成品数量时所使用的一个计量标准,例如4只加工程度分别为25%的在产品,它们的产品约当产量为1约当产量。
下面是分步法的计算步骤:
汇总完工产品及在产品的数量;
计算产品约当产量(要求分别计算直接材料和加工成本的约当产量,主要有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等);
汇总成本;
计算约当产量单位成本;
在完工产品和期末在产品之间分配成本。
通过对一个车间的期间业务活动的产品成本报告分析,可以比较车间实际发生的直接材料与加工成本和计划成本,如果实际成本过高就必须采取纠正措施,如果实际成本低于计划成本,员工就会得到奖励。
分步法与分批法不同,分批法的生产成本帐户表现在分批成本单上,分步法的每个生产车间都有一个独立的生产成本帐户,在分步法中的产品成本从上一个生产成本帐户转到下一个生产成本帐户,因此在分步法中,越来越多的公司采用将直接材料与加工成本(直接人工加制造费用)计入生产成本的,这种分类法简化了人工成本的归集,降低了记帐费用。
一个采用分批法还是分步法,取决于其生产的产品和生产经营的性质。在传统行业,企业一般都按批组织生产,而大量生产的企业一般把生产过程划分为车间,一道生产工序为一个车间,产品在各车间之间的流转是连续不断的和重复的。
扩展成本及ABC法产品成本计算的主要困难并不在于产品是直接材料或直接人工,因为这些成本容易归集到特定产品中;困难的是制造费用的处理,它们很难精确地分配到各种产品中去,到为止,许多公司还在采用直接人工分摊标准,即按照直接人工时间或机器时间在各种产品中分摊制造费用,这样做导致了不精确的计算,例如加工中心设备,因为在高度自动化加工的加工中心设备中,制造费用的发生额与直接人工工时不相关,此外还有许多因素间接生产成本,更不用说价值流中的所有成本了。同时管理者不仅仅要注重某一车间或某一产品的成本,因为这样会歪曲作业活动成本,还需要将整个作业活动延伸到作业活动跨越的部门。
ABC法(Activity Based Costing)的依据是生产加工产生作业活动,作业活动耗用资源。因此ABC法不是分批成本法与分步成本法之外的另一种独立的方法,而是用以发现分批成本与分步成本法中的成本数字的一种方法,ABC法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以作业(影响成本的因素)为中心并视之为基本的成本对象,人员利用作业成本计算系统汇总生产的所有作业活动成本,进而确定产品成本。相反,传统方法分批成本法与分步成本法中的成本数字时依赖于一般通用会计制度(财务会计制度),而不是根据组织中的作业进行。因此要实行ABC法,一般的会计制度满足不了要求,由于ABC实行的条件要求具备强有力的计算机环境,利用光学扫描、条形码和机械化等系统,故所花费的成本比传统方法要高,但由于它的成本计算更准确,能够提供给管理者更有用的成本信息,能够使工程师利用其提供的资料评价不同的产品设计方案,因此现在也有很多企业青睐这种方法。
在ABC法中,生产成本(人工和制造费用)是利用不同作业工具分配到产品中去的,这种对产品成本的细分可以明确指出成本控制的关键所在。这个过程需要如下步骤:
确定加工活动;
预算每一作业活动的总成本;
为每项作业活动确认主要的成本动因(影响成本的因素),并将其作为分配标准;
预算每项分配标准的总数量;
将第2步中的已预算总成本除以第4步中已预算的分配标准数量,计算得出每项作业活动的成本分配率;
把作业成本分配到产品中去。
利用ABC法改进分批成本计算法,一般由来自设计、生产以及会计部门的代表组成一个职能交叉的小组负责,改进的分批成本按如下步骤计算:
确定某个批次作为选定的成本对象;
确定该批次的直接成本类别;
确定与该批次相关的间接成本集合;
选择将间接成本集合分配到各个批次的成本分配基础;
计算单位成本分配基础的间接成本分配比率,并将间接成本分配到各个批次中。
以上五个步骤中改进的是第3步和第4步,在常规分批法中,采用单一的间接成本集合方式,其成本分配基础仅限于此次确定的某一个批次;改进后根据仔细采用多个间接成本集合方式,根据因果关系条件选择相应的成本动因(影响成本的因素)作为成本分配基础分配到各个批次中去。改进后使得结果更加准确,它报告的成本数字更好地计量了不同批次、产品或客户等对组织的资源的不同耗用情况。
关键词:内部控制;管理会计;体系建设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号:1001-828X(2016)033-000-01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越来越复杂,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就必须要建立一套完善的企业管理体系。利用管理会计思维,对企业存在的风险及问题着手分析,不断完善企业涉及的业务及流程,可不断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及获利能力,最终为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内部控制与管理会计
内部控制是企业通过实施一系列自我规范、调整、控制、评价的方法和措施,来实现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确保企业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及企业资产的完整性等。不难看出,内部控制与管理会计关联紧密。首先,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从而为管理会计提供必要的基础数据,通过对这些财务数据的加工和分析,为企业的管理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其次,二者都可以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可靠信息,都是企业实现经营管理目标的保证,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可以确保企业资产的安全,同时对企业的运营活动进行必要的监管,为管理会计建设提供必要的环境;管理会计通过对各种数据的整理分析,深入了解企业的资产使用状况及运营状况,及时发现问题,也为内部控制的实施提供参考。再次,管理会计与企业业务流程是密不可分的,而业务流程是由内部控制制度来控制完成的。最后,二者都是为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服务的,只是在工作方法上有所差异。综上所述,可以说内部控制是管理会计体系的基础,其与管理会计具有相同的目标,企业进行管理会计建设时要充分考虑到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
二、企业管理常见风险分析
1.订单数量不确定
如果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及监督机制,订单数量就具有不确定性,如果销售部还没有获得准确的订单信息,就将模糊的数据反馈给生产部,生产部就可能为了满足销售需求而在销售部提供的数据上增加产量。生产部根据生产计划向采购部门提出采购需求,采购部门为确保生产也会增加采购数量。这必然造成库存增加,生产成本上升,降低资金利用率。
2.营销策略错误
随着企业市场的扩大,其销售数量必然会上升,如果企业管理层缺乏成本管控意识、忽视新产品的研发、不重视销售部员工的营销积极性,就会使企业发展受限,盈利越来越少。
3.开发产品价格高
企业开发新产品的前提是了解客户需求,但如果各部门缺乏沟通,就很难得到有效的市场信息。如果没有对市场可接受的产品价格进行充分调研就盲目投入生产,就可能导致产品开发成本过高,进而影响产品销量,公司将承受较大的市场压力。
4.资金流转风险
在企业发展的开始阶段,主要的资金来源是银行贷款或者政府投资,产品上市之初,资金需求量大、回流快,加上银行对短期贷款政策较为宽松,因此此阶段的企业不会面临很大的资金风险。随着企业的发展,当市场需求量降低时,资金回流较慢,如果银行信贷政策变化,企业就会出现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三、基于内部控制的管理会计体系建设
1.营造管理会计发展环境
首先,企业要结合内部环境建立健全管理结构及制度,以保证财务数据的准确性,推动管理会计的实施。其次,根据企业实际发展状况科学设置企业的机构及岗位,确保权责分明,将管理会计运用到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中去。再次,要不断增强运用管理会计的意识,重视管理会计的作用,确保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顺利进行。
2.健全信息沟通、传递机制
管理会计对数据的要求比财务会计严格得多,因此,企业应建立畅通的信息沟通与传递渠道,该通道与内部控制信息处理通道有重合之处。企业在建设内部控制制度的过程中,为了保证信息流通顺畅,也应建立信息渠道,进行信息的传递,利用该渠道收集整理会计信息,同时可根据管理会计的要求传递反馈信息。随着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企业可以建立会计信息系统,以高效进行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反馈。
3.搭建管理会计方法体系
管理会计的建设与运用需要依托科学的会计方法体系,我国管理会计起步较晚,企业尚未搭建起成熟的会计方法体系和理论体系。企业在构建管理会计方法体系的过程中,要结合企业自身业务流程,充分考虑到实现管理目标后可以获取哪些财务数据,会运用到哪种管理会计模型,要注重体系的实用性。针对管理会计理论体系不完善的问题,企业可通过分析具体案例来构建理论体系,也可以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进行相关课题研究。对那些操作性强的管理会计方法,企业应去粗取精,不断进行完善规范,构建起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流程。
4.强化人力资源培养
管理会计的推行需要有专业的人才做为支撑,基于内部控制的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对人才的专业素质有很高的要求。管理会计体系的建设,需要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不断培养、引进高素质专业人才。首先,企业应结合管理会计的内容及岗位设置确定专业人才应具备的素质,要注重人才背景的多样性;其次,企业可根据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需要,建立管理会计培训体系,可邀请学术专家进行相关培训,鼓励员工自我学习,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再次,企业可实施轮岗制,使员工充分了解企业各业务环节数据的来源,熟悉企业各环节内部控制制度;最后,企业应制定科学的人才激励机制,激发人才的创造性和主动性。
四、结语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施内部控制制度可协助企业实现经营管理目标,是企业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措施。因此,企业必须重视管理会计的作用,抓好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管理会计体系与内部控制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的共通之处,因此,企业应结合内部控制制度来建设、运行和管理管理会计体系,使之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论文摘要】文章主要分析了管理会计的方法体系和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以期对管理会计的发展进行理论上的指导。
一、管理会计的方法体系
1、模型模拟方法在管理会计研究中的广泛应用
模型的作用就在于利用它可以加深对事物本质的了解。模型化实际上是一种实验方法,由于管理会计研究对象,尤其是社会系统具有的复杂性以及社会价值观的影响,使得管理会计研究注重模型模拟方法,即运用一定的数学方法对被研究的对象进行比较精确的定量描述,对有关资料进行加工、改造,找出变量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以提高预测的科学性,为最优化决策提供依据。常用的模型主要有存货控制模型、利用线性规划进行最优决策的模型、量—本—利分析模型等。这些模型把复杂多变的现实单纯化、抽象化,从而有助于对对象的认识。但是,它存在一定的缺陷。模型的构建离不开一定的假设,而这些假设和实际情况经常是不相符的,其次,为了兼顾各种决策变量,模型日渐复杂化,难以为决策者理解和掌握,从而也就脱离了实际。
2、注重实证研究
管理会计的务实性决定了管理会计研究需要进行大量深入细致的调查、考察、访问与科学的实验设计,需要获得反映管理实务的信息资料并加以科学的分析,实证研究相比规范研究而言,在管理会计领域更有用武之地。但是,这种研究也有其局限性。因为以经济学为基础的实证研究主要是以计量经济学为主要技术手段,且计量经济学方法基本上属于“线性分析”的范畴,而实际中对一些管理会计系统变量关系的“线性假设”缺乏客观依据。再加上这种研究方法忽视了管理会计系统中社会人文因素对研究变量的影响,使得管理会计信息和管理决策之间的相关性降低。为了适应新的经济环境和现实需要,更好地解决现代管理会计理论与实际脱节的问题,许多专家学者提倡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实地研究”和“案例研究”方法。“案例研究”方法是研究人员通过对一些成功企业经营管理的有关资料的搜集、整理,写出详细的研究报告和有关分析结果,并以此指导管理会计实践和管理会计教学的一种研究方法。
3、注重跨学科研究
管理会计的本质是把会计信息运用到管理中,其目的是提高企业内部管理决策水平,因此它必然与管理学,经济学,组织行为学等学科关系密切。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方法结构被引入管理会计,产生了管理会计中诸如“经济人”、“相关成本”、“机会成本”、“边际成本”、“边际收入”、“增量现金流量”等许多十分重要的概念,奠定了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基础。在这些理论概念和方法基础上,管理会计的研究向着精密的数量化技术方法的方向发展。高等数学、运筹学和数理统计学的许多数量方法被引入和应用于管理会计决策与控制模型的构建和使用之中。经济学的人说应用于管理会计研究,就产生了“委托—”模型,通过该模型可以确定最佳激励方式和业绩考核方案。科学管理理论运用于管理会计,创造了盈亏平衡分析、量本利分析等科学方法,西蒙的决策理论提出了“令人满意的”准则取代最优化的决策准则。组织行为理论认为人是有感情、思想、需求、好恶的“社会人”,在管理会计决策、计划与责任会计中都具体反映了组织行为理论的应用。
二、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的讨论
我国管理会计研究应立足于我国企业实践,超越“就会计论会计”的局限,应用多种理论和多种研究方法,研究和解决企业实践需要解决的问题,总结企业管理会计实践经验口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是推广与发展管理会计的根本途径。
1、中国管理会计的定位——以效益为中心的成本动态管理
西方国家管理会计己经发展到一个较高的水平,这与其经济发展水平、企业管理水平是相一致的。我国的管理会计应定位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密切结合中国企业实际情况,便于广大会计人员、管理人员操作运用这一水平上。如前所述,在中国管理会计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成本管理是运用最多,最有群众基础的。因此,以成本及其管理为基础,努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是符合我国目前企业界对管理会计的普遍认识的,管理会计并不完全是泊来的,而是在我国受到广泛重视的,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本管理。企业要想在市场中获得更大的利润,就必须树立成本确定市场的观念,充分发挥成本决策功能,这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成本管理还应与企业的整体效益联系起来,以动态成本效益观念看待成本及其控制问题,从投入与产出的对比分析来看待投入的必要性、合理性,无论是成本的降低还是成本的提高,只要能够使企业的效益提高就是一种好办法,企业要从效益的角度去决定成本的升降,以效益为中心进行成本的动态管理。
2、传统管理会计的相关性依然存在
现代管理会计新的领域在我国还处于介绍探索阶段,新领域在我国很少得到应用。以决策会计为主的基础管理会计,由于相关性在我国并没有消失,我国目前是处于多层次的生产力和多层次的生产关系并存的状态,总体上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以决策会计为主的基础性管理会计内容在我国还没有过时,如应用得好,它必当促进我国企业管理水平。一方面,我们对于传统管理会计技术与方法应大力推广;另一方面,对符合条件的相对发达的企业,鼓励其尝试使用创新的管理会计技术方法并逐步实现自我创新。
3、中国管理会计的设计与应用,应加大政府指导力度
我国管理会计理沦和实践与西方存在很大差距,其重要原因是我国缺乏专门的管理会计机构,可建议把中国会计学会的管理会计委员会和中国成本研究会两个组织合并成一个独立的管理会计团体或组织机构;如果成立有困难,也可以在中国会计学会下建立一个管理会计二级分会,来组织、协调、指导我国管理会计的研究和推广工作,制订和颁布指导性的管理会计原则和规范。管理会计主要服务于企业内部,其信息的输出是基于管理上的不同需要而采取不同的形式,这一特性决定了管理会计受到法律的约束程度不会也没必要像财务会计那样严格,更没有必要制订统一的管理会计制度规范管理会计信息,但是,考虑到我国会计工作乐于应用法律规范的惯例,制订指导性的制度来引导企业管理会计的运行是十分必要的,至少我们应规定管理会计的原则,这对于管理会计的推广及创新是具有重要的意义的。此外,应尽快开展和组织注册管理会计师考试,为培养和造就我国管理会计专门人才、促进管理会计实务向纵深发展起应有的推动作用。
4、中国管理会计研究方法及其创新
中国式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很薄弱,对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仍局限于对国外理论的翻译介绍。如前所述,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也有管理会计的实践,但很少有人去认真加以总结,并把它上升到理论高度。进入80年代以后,我们主要是研究西方的管理会计动向,而忽略了对整个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的研究,只有引进,而未对管理会计理论产生的社会经济环境联系我国的实际进行中国式研究,中国管理会计研究成果要走向国际,必须在管理会计研究方法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中国特色管理会计的研究方法应该是:深入企业实地,将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以实证分析检验规范研究的有效性,以规范研究对实证研究的结果加以解释和升华,即经验—规范—经验模式。它弥补了我国传统的规范研究方法因缺乏经验检验而实践性差的缺陷,也弥补了目前西方受实用主义影响重经验研究而不重规范研究而导致的案例研究难以推广的不足,综合了规范研究与经验研究各自的长处。经验研究充分发挥其科学性、客观性的特点,规范研究充分发挥其抽象逻辑思维、发散思维、创造思维的特征,两种方法有机结合,既有利于企业生产经营的高效运行,也有利于管理会计的进一步发展口管理会计的中国特色不仅是我国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的重大课题,也应当引起管理会计实务工作者的重视。本文从历史、文化、社会等层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初步考察和粗浅的思考,但是,管理会计的中国特色及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其内容及表现将会更加丰富,有待我们不断地研究和总结。
【参考文献】
[1]杨艳:会计管理方法在企业中的应用[J].现代商业,2008(23).
关键词:管理会计文化环境约束影响对策
管理会计从西方引进我国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了,我国的管理会计在理论与实务方面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无论在理论体系的建立还是实务的应用上,还不尽人意,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但没有与我国的国情很好地结合起来建立适应我国文化环境的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是其主要原因。因此,探讨我国管理会计运作的文化环境对其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方法体系与道德规范体系,应是我国管理会计发展的一项战略措施。
一、文化环境对管理会计的约束及影响
文化环境是指对会计模式系统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制约和影响作用的各种文化因素的总和,包括思想观念、价值趋向、思维方式、行为准则以及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等。由于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和积累的,体现一个国家或民族精神特征的财富,因而由各种文化因素组成的文化环境,在不同的社会必然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文化环境方面的这种差异,直接或间接影响着管理会计在各国的应用和发展。
社会文化环境影响管理会计的职业道德规范及管理会计中企业内部责任会计的激励方式。企业文化环境影响管理会计在企业的应用效率。管理会计的职业道德规范是从事管理会计工作的人员提供管理会计信息以保证管理会计目标实现的行为准则,也是管理会计职业化的必要保证。美国全国会计师协会于1982年颁布的《管理会计师道德行为规范》中规定了管理会计师不得违背的行为准则,包括能力、保密、正直、客观、道德行为的冲突的解决等。我国目前尚未对管理会计的职业道德作出规范,但随着管理会计方法在企业以及各中介服务机构应用的范围日益广泛,管理会计的职业道德规范也必将建立。我国管理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建立应该奠定在我国文化环境的基础上,我国传统文化强调的守法、诚实、敬业、正直等做人的基本准则与管理会计特点的结合,是建立管理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出发点。
社会文化环境中的有关利益的关系的不同处理方式会导致责任会计对于责任与激励处理方式的不同。一般而言,由于美国实行的是市场主导型的市场经济,较为注重强调个体的利益,管理会计责任中心将工资直接与效益挂钩,强调业绩与金钱的对等,但这种情况不一定完全适合于我国。首先,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偏重于强调社会利益,在这种情况下,一切向钱看是与社会导向相矛盾的。其次,我国传统文化中强调集体主义,强调个体对群体的责任感,这一文化背景注定了我们在责任会计的推行过程中,应该将个体的责任与利益协调起来,采取荣誉与利益相结合的方式激励员工。最后,责任的考核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企业控制的目标也不能完全量比,一切按业绩控制也未必就能行得通。因此,责任的考核必须考虑我国的文化背景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来进行。
社会文化环境也影响管理会计的地位和作用。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利于管理会计发展的观念主要有:轻商重义的观念会导致人们对管理会计的偏见;谨慎保守的观念使得管理者害怕风险造成企业报酬偏低;和为贵的中庸思想会导致责任考核中奖惩不明;过分注重社会责任则会抑制人的创造性;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意识则忽略包括管理会计在内的现代管理方法在企业中的应用;计划经济管理的观念助长了不思进取、不愿积极面向市场开拓的行为。这些不利因素是我们在推广管理会计过程中亟待要解决的问题。
企业文化不同会导致管理会计应用效率的不同。在行政利益诱导的企业,企业运行的目标是完成上级规定的各项指标,管理上长官意志代替一切,管理会计的应用效率就低,同时,这样的企业目标决定了企业只注重眼前利益,必然要采取一些短期行为而忽视企业的长远市场价值,不可能运用管理会计去规划企业未来的发展,在市场机制作用下的企业,企业的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或股东财富最大化,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利用包括管理会计在内的现代管理方法,对企业进行规划,将企业纳入战略发展的轨道上来。在将人看作是权利的工具的专制企业,责任会计就难以推行,也很难将员工的工作目标与企业的目标结合起来;相反,在较为民主及尊重人的个性的企业,则能够将员工的工作目标与企业的长远目标有机的结合起来,使企业的目标被自觉纳入到员工的日常工作中,为责任会计的实施创造一个良好氛围。我国的当务之急是建立市场机制相符合的企业运行机制,进而建立企业先进的文化。
二、应采取的对策
通过对影响管理会计的文化环境的剖析,笔者提出了建立我国管理会计方法体系与道德规范的以下对策。
1.我们应根据我国传统文化研究制订我国的管理会计道德行为规范。尽管我国尚不具备美国等国那样的条件制定《管理会计师道德行为规范》,但我们可借鉴这些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同时考虑我国传统社会文化观,制定一套适应我国国情的可操作的管理会计道德规范体系,使管理会计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我国传统的文化环境及其塑造的会计人在文化价值观上具有集体主义突出、对不确定因素规避度较强、权距较大、对知识和人才尊重程度不高的特征,我国管理会计道德行为规范的建立,应结合上述我国传统文化的背景,这样才能符合我们的社会行为和社会心理,也只有这样,才能产生较好的社会效果,才能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道德规范。研究我国各类组织中人的行为、欲望、动机、并加以合理引导与组织,形成一个和谐的内部管理环境,减少管理中的内耗。应用符合中国人心理特点的管理会计方法,应当成为我国建立有特色的管理会计道德行为规范的突破口。2.我国责任会计的考核应根据我国传统的价值观念及企业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而不能全面接受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做法。
我国的责任会计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责任会计存在一定的类似之处,也存在一定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尽管都是在企业的统一领导下,通过指标分解,逐级落实计划。但我国的责任会计是在企业或上级主管部门的统一领导下,经过评比和讨论制定考核指标;而西方国家的责任会计则是由会计专业人员划分责任中心,并根据相关会计资料指定考核指标,对责任中心的经营业绩进行考核。其次,尽管都使用一套标准进行日常控制,我国的责任会计是通过限额领料、劳动定员、工时定额等方式进行日常控制;西方国家的责任会计则是通过标准成本,预算控制和差异分析等方法进行日常控制。再次;尽管都建立了相应的内部核算和报告系统。我国的责任会计采用的是专业核算和群众核算结合的方式;西方国家的责任会计主要采用专业核算方式。所以,我国责任会计的考核应根据我国传统的价值观念及企业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我们应在建立、完善和深化各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的同时,将厂内经济核算制纳入经济责任制,形成以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为基础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责任会计体系。
3.逐步营造一个不断追求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的企业文化环境。
一个严格有效的管理会计制度,必定会培养企业合理的基本价值观,尽管良好的企业文化是推行管理会计的基础,但管理会计的严格实施必然会促进现代企业文化建设。关键在于,企业经营管理必须建立在管理会计信息基础上,而管理会计必须围绕成本、时间、数量、差错、员工满意度五个方面测定价值业绩,力求反映员工满意与顾客满意的程度,实现双重满意,提高企业竞争能力。最终通过资产收益、市场份额、边际收益、利润、销售额等方面综合反映企业财务价值的现状及变动趋势,以逐步营造一个不断追求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的企业文化环境。这里,企业领导对管理会计的重视显得非常重要,若一个企业领导缺乏追求价值最大化的动力,那么,管理会计就失去了发挥作用的基本前提。当然,若一个企业领导想塑造一种追求价值最大化的企业文化,那么,管理会计就成为其实现目标不可缺少的工具,而得到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作用。
4.继续强化在市场机制作用下企业应具备的价值观念,建立适应市场机制的企业文化,为管理会计的良好运行创造一个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
目前,我们还没有形成在市场条件下,在国有企业框架内所要求的独特的企业文化理念,但市场要求我们必须提高效率。与此同时,我们应该不断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尽快实现高效率的上下联动,分层把关,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建立一种适应市场的成熟的企业文化,而当前多数企业离这一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并且有些经营者受传统等级观念的影响,“长官意志”较重,便得管理会计提供的方案、资料无法发挥实际效力,从而影响了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所以我们应继续强化企业的市场观念、风险观念、时间价值观念、竞争观念等在市场经济机制作用下企业应具备的观念,建立适应市场机制的企业文化,为管理会计的良好运行创造一个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
1 政府战略管理会计理论框架的构建思路
政府战略管理会计最主要、最直接的3个理论来源是新公共管理理论、受托责任理论和战略管理理论。因此,政府战略管理会计的理论框架的构建应主要考虑这3个理论的特点,以形成自己特有的理论框架。政府战略管理会计的精髓在于用战略管理的观点来看待政府的一切现实的和潜在的活动。对外将其他组织和社会公众看成其提品和服务的对象,对内通过协调来提供更多的产品和服务。简言之,政府战略管理会计强调的是一种对外和对内的合作和协调关系以及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的服务价值最大化的思想。
传统的管理会计建立在传统的管理思想基础之上,将政府各个业务活动人为地割裂开,而且很少考虑政府外部的影响因素,导致传统的政府管理会计缺乏整体、长期和协调的观念,从而影响了管理会计工作的绩效。而政府战略管理会计建立在新公共管理、受托责任理论和战略管理的基础上,其理论框架的构建应该吸收这3个理论的合理内核,这一吸收过程应该体现在政府战略管理会计理论框架的所有方面。具体而言,在政府战略管理会计理论框架下应体现以下一些观念:
(1)新公共管理的观念。早期的政府管理模式为传统的行政式官僚管理模式,该模式存在关注内部、短视行为、官僚作风等不足,越来越不适应政府管理的需要。20世纪末,新公共管理运动推进了全球的政府管理改革,它强调结果导向和“3e”、重视学习工商管理技术和市场化。
(2)受托责任的观念。由于公共资源支出规模扩大和政府管理职能的膨胀以及政府管理变革运动引发管理理念和方法的革命,促使受托责任理论从受托财务责任过渡到受托管理责任。在受托财务责任阶段,委托方更为关注受托资产的安全性,关注公共资源的使用是否遵守立法程序。政府财务会计就是为了满足此要求,提供真实、完整、准确的政府财务会计报告。而受托管理责任要求管理和应用公共资源的受托方充分履行自己的责任,各级委托方不仅要求公共资源得到妥善保管,符合各项法规,而且要求了解政府组织、项目和服务经济、高效地实现在其批准时所制定的目标。政府管理会计的工作重点,转向评价和改进公共资源使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
(3)战略管理的观念。传统的公共行政模式对战略的要求很低,审视的、前瞻性的计划根本未被落实或以极其有限的方式加以落实。实际上,各种战略都可以被看成是战略性的。公务员是行政性的,是执行那些独立制本文由收集整理定战略并对其负责、提供战略洞察力的政府官员的命令。行政没有战略意义,没有优化资源去达到目的的概念,丧失了对外界热点的关注而盲目地执行命令。传统模式丧失了长期观点,只关注具体的过程,通常忘记了政府更大的目标和整体目标。新公共管理的出现,以及政府比以往更关注长期战略,能一定程度克服传统模式的不足。战略思维通过组织的外部环境对组织加以考察;它旨在描述清晰的目标和目的;它试图脱离常规的管理任务,而以系统的方式审视组织变化前景的长期情况。战略侧重于一种根本性的观点,即给组织以正确的定位,以面对未来日益增长的不确定性。
2政府战略管理会计理论框架的整体构架
理论框架应具备完整性、逻辑性、明晰性和一致性等特点,各个组成部分应该紧密围绕一条主线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一主线进行阐述,以最终达到这一理论的目标并指导实践。战略管理会计理论体系是指人们将从战略管理会计的实践中概括出来的各种理论及其理论基础按一定的逻辑关系有机结合而成的用于指导会计实践的一个完整的多层次的理论系统,是由战略管理会计的概念、原则、方法、程序等构成的有机知识体系。它可以用来解释、预测、指导和改进会计实务。
政府战略管理会计是政府会计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从战略管理的角度,以提高政府管理效率、效益和效果为目标,为政府经济与管理活动全过程的预测、决策、规划、控制、责任考核评价等提供会计信息服务的信息收集和处理系统。这一定义指出了政府战略管理会计的实质,对这一定义的系统诠释,需要搭建一个系统的理论构架并详细阐述各个组成部分的含义。
笔者认为,政府战略管理会计的理论框架包括政府战略管理会计的目标、假设、原则、对象、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与方法体系等几个部分。该理论框架是由政府战略管理会计的目标出发所形成的一个具有逻辑性的框架,该框架始于政府战略管理会计的目标,终于政府战略管理会计的方法体系,介于这两者之间的是基本概念,包括政府战略管理会计的假设、信息质量特征、原则、对象等几部分。
2.1 政府战略管理会计的目标
目标是组织预期要求达到的目的或结果。政府管理会计目标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人们通过会计实践活动而期望达到的境界或结果。政府管理会计目标是整个政府管理会计系统的逻辑起点,决定了管理会计技术的选择,指引着政府管理会计系统的供需输入、运作和输出的方向,也是制定管理会计规范的重要依据和事后对政府管理会计工作进行评价的标准。故政府管理会计目标对政府管理会计系统极为重要。政府管理会计,必须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政府管理会计的定位可从提供和利用管理会计信息两个方面考虑,这是确定管理会计目标的出发点,在此基础上再考虑环境、技术和人员等因素。美国政府会计准则委员会认为,政府管理会计应有助于政府履行公众受托责任以及帮助使用者评价此受托责任;有助于使用者评价政府当年的运营成果;有助于使用者评价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水平和到期履行还债义务的能力。
2.2政府战略管理会计的假设
与传统会计假设相比,政府战略管理会计假设在以下一些方面有所创新。
(1)会计主体假设。会计主体是对会计管理活动中计量、控制和报告的空间范围的界定。由于战略管理会计是从政府所处的宏观经济环境出发,寻求政府如何更好地提供服务,因此,政府战略管理会计必须从政府内部和外部环境入手。政府战略管理会计的主体具有灵活性,既可以是一级政府,也可以是各政府部门。有人认为,政府战略管理会计要提供宏观经济情况和整个市场的信息,会计主体已经不复存在,这种认识是错误的。这些只是会计主体形式的改变,会计主体的内涵并未不复存在。
(2)计量单位假设。作为一种主要服务于政府决策的管理活动,政府战略管理会计将一切有利于决策的信息纳入会计核算和分析体系,其中包括不能用货币单位加以计量的信息,如公众满意度等。这些非财务性因素不能用财务数据来表达,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不重要,尤其在政府这种非营利导向的环境中,很多服务本身就难以衡量,但管理会计人员必须时刻关注这些非财务性因素。政府战略管理会计系统运行的必要条件是建立政府范围内的、具有及时性和共享性的信息系统,这一信息系统包含大型数据库,并具备强大的数据分类与整理功能,从而使货币化信息和非货币化信息可以并存。
(3)会计分期假设。政府战略管理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是实时评价,即要以最快的速度揭示服务提供的过程,并对细分的各项活动做出判断。政府战略管理会计的生命力在于为决策制定提供实时信息,会计信息的呈报模式已从传统的年报、季报和月报转化为实时呈报,从这一角度说,政府战略管理会计模式下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会计分期问题。
2.3 政府战略管理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
传统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存在一个悖论,即不能同时获得可靠性和相关性,它们之间是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产生这一悖论的主要原因是传统会计的计量模式是一维的,对于同一会计事项,在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之间只能取其一,而历史成本强调可靠性,公允价值强调相关性。人们对公允价值的不信任致使会计信息严重不相关,财务报告正在加速丧失其作用。而以信息系统为支撑的政府战略管理会计通过采用多维计量方式,将彻底消除这一悖论,可靠性和相关性将实现统一。这种多维计量方式将产生多维的会计信息,综合地反映政府服务提供的情况。
2.4 政府战略管理会计的原则
从政府战略管理会计的目标和假设可以推出其原则,用以指导政府战略管理会计运行机制的设定和实施。政府战略管理会计的基本原则表达了战略管理会计工作及其产生的信息应达到什么样的质量标准,才符合人们对它的要求,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重要性原则。这是指战略管理会计提供的信息对战略管理决策将构成重要的影响。通常确定重要性的标准,抑或是能定量的数据(视金额大小),抑或是信息本身是否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可理解性原则。这是指信息的使用者对政府战略管理会计提供的信息能够理解,能弄清其所要表达的含义,以便正确使用。
(3)及时性原则。信息是有时效的,为了有效、及时地把握机遇,战略管理会计必须及时地提供和利用这些信息。因为政府的内外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如何抓住机遇更好地提供服务是政府提高服务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
(4)适应性原则。这是指战略管理会计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及所使用的有关确认、计量的方法要适应战略管理对战略管理会计信息的要求。
2.5 政府战略管理会计的对象
政府战略管理会计的对象不局限于资金运动,而是以由实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组成的集合体为载体的价值增值活动,将管理对象由一维变为多维,从而拓展了会计管理的范围,增加了用于决策的会计信息的信息含量。实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能否顺畅流动,将直接影响到政府管理目标能否实现。因此,对它们的流动过程进行实时管理和控制是政府战略管理会计的核心职能之一。
通过对影响管理会计的文化环境的剖析,笔者提出了建立我国管理会计方法体系与道德规范的以下对策。
1.我们应根据我国传统文化研究制订我国的管理会计道德行为规范。尽管我国尚不具备美国等国那样的条件制定《管理会计师道德行为规范》,但我们可借鉴这些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同时考虑我国传统社会文化观,制定一套适应我国国情的可操作的管理会计道德规范体系,使管理会计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我国传统的文化环境及其塑造的会计人在文化价值观上具有集体主义突出、对不确定因素规避度较强、权距较大、对知识和人才尊重程度不高的特征,我国管理会计道德行为规范的建立,应结合上述我国传统文化的背景,这样才能符合我们的社会行为和社会心理,也只有这样,才能产生较好的社会效果,才能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道德规范。研究我国各类组织中人的行为、欲望、动机、并加以合理引导与组织,形成一个和谐的内部管理环境,减少管理中的内耗。应用符合中国人心理特点的管理会计方法,应当成为我国建立有特色的管理会计道德行为规范的突破口。
2.我国责任会计的考核应根据我国传统的价值观念及企业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而不能全面接受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做法。
我国的责任会计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责任会计存在一定的类似之处,也存在一定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尽管都是在企业的统一领导下,通过指标分解,逐级落实计划。但我国的责任会计是在企业或上级主管部门的统一领导下,经过评比和讨论制定考核指标;而西方国家的责任会计则是由会计专业人员划分责任中心,并根据相关会计资料指定考核指标,对责任中心的经营业绩进行考核。其次,尽管都使用一套标准进行日常控制,我国的责任会计是通过限额领料、劳动定员、工时定额等方式进行日常控制;西方国家的责任会计则是通过标准成本,预算控制和差异分析等方法进行日常控制。再次;尽管都建立了相应的内部核算和报告系统。我国的责任会计采用的是专业核算和群众核算结合的方式;西方国家的责任会计主要采用专业核算方式。所以,我国责任会计的考核应根据我国传统的价值观念及企业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我们应在建立、完善和深化各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的同时,将厂内经济核算制纳入经济责任制,形成以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为基础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责任会计体系。
3.逐步营造一个不断追求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的企业文化环境。
一个严格有效的管理会计制度,必定会培养企业合理的基本价值观,尽管良好的企业文化是推行管理会计的基础,但管理会计的严格实施必然会促进现代企业文化建设。关键在于,企业经营管理必须建立在管理会计信息基础上,而管理会计必须围绕成本、时间、数量、差错、员工满意度五个方面测定价值业绩,力求反映员工满意与顾客满意的程度,实现双重满意,提高企业竞争能力。最终通过资产收益、市场份额、边际收益、利润、销售额等方面综合反映企业财务价值的现状及变动趋势,以逐步营造一个不断追求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的企业文化环境。这里,企业领导对管理会计的重视显得非常重要,若一个企业领导缺乏追求价值最大化的动力,那么,管理会计就失去了发挥作用的基本前提。当然,若一个企业领导想塑造一种追求价值最大化的企业文化,那么,管理会计就成为其实现目标不可缺少的工具,而得到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作用。
4.继续强化在市场机制作用下企业应具备的价值观念,建立适应市场机制的企业文化,为管理会计的良好运行创造一个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
目前,我们还没有形成在市场条件下,在国有企业框架内所要求的独特的企业文化理念,但市场要求我们必须提高效率。与此同时,我们应该不断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尽快实现高效率的上下联动,分层把关,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建立一种适应市场的成熟的企业文化,而当前多数企业离这一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并且有些经营者受传统等级观念的影响,“长官意志”较重,便得管理会计提供的方案、资料无法发挥实际效力,从而影响了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所以我们应继续强化企业的市场观念、风险观念、时间价值观念、竞争观念等在市场经济机制作用下企业应具备的观念,建立适应市场机制的企业文化,为管理会计的良好运行创造一个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
二、文化环境对管理会计的约束及影响
文化环境是指对会计模式系统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制约和影响作用的各种文化因素的总和,包括思想观念、价值趋向、思维方式、行为准则以及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等。由于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和积累的,体现一个国家或民族精神特征的财富,因而由各种文化因素组成的文化环境,在不同的社会必然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文化环境方面的这种差异,直接或间接影响着管理会计在各国的应用和发展。
社会文化环境影响管理会计的职业道德规范及管理会计中企业内部责任会计的激励方式。企业文化环境影响管理会计在企业的应用效率。管理会计的职业道德规范是从事管理会计工作的人员提供管理会计信息以保证管理会计目标实现的行为准则,也是管理会计职业化的必要保证。美国全国会计师协会于1982年颁布的《管理会计师道德行为规范》中规定了管理会计师不得违背的行为准则,包括能力、保密、正直、客观、道德行为的冲突的解决等。我国目前尚未对管理会计的职业道德作出规范,但随着管理会计方法在企业以及各中介服务机构应用的范围日益广泛,管理会计的职业道德规范也必将建立。我国管理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建立应该奠定在我国文化环境的基础上,我国传统文化强调的守法、诚实、敬业、正直等做人的基本准则与管理会计特点的结合,是建立管理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出发点。
社会文化环境中的有关利益的关系的不同处理方式会导致责任会计对于责任与激励处理方式的不同。一般而言,由于美国实行的是市场主导型的市场经济,较为注重强调个体的利益,管理会计责任中心将工资直接与效益挂钩,强调业绩与金钱的对等,但这种情况不一定完全适合于我国。首先,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偏重于强调社会利益,在这种情况下,一切向钱看是与社会导向相矛盾的。其次,我国传统文化中强调集体主义,强调个体对群体的责任感,这一文化背景注定了我们在责任会计的推行过程中,应该将个体的责任与利益协调起来,采取荣誉与利益相结合的方式激励员工。最后,责任的考核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企业控制的目标也不能完全量比,一切按业绩控制也未必就能行得通。因此,责任的考核必须考虑我国的文化背景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来进行。
社会文化环境也影响管理会计的地位和作用。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利于管理会计发展的观念主要有:轻商重义的观念会导致人们对管理会计的偏见;谨慎保守的观念使得管理者害怕风险造成企业报酬偏低;和为贵的中庸思想会导致责任考核中奖惩不明;过分注重社会责任则会抑制人的创造性;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意识则忽略包括管理会计在内的现代管理方法在企业中的应用;计划经济管理的观念助长了不思进取、不愿积极面向市场开拓的行为。这些不利因素是我们在推广管理会计过程中亟待要解决的问题。
企业文化不同会导致管理会计应用效率的不同。在行政利益诱导的企业,企业运行的目标是完成上级规定的各项指标,管理上长官意志代替一切,管理会计的应用效率就低,同时,这样的企业目标决定了企业只注重眼前利益,必然要采取一些短期行为而忽视企业的长远市场价值,不可能运用管理会计去规划企业未来的发展,在市场机制作用下的企业,企业的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或股东财富最大化,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利用包括管理会计在内的现代管理方法,对企业进行规划,将企业纳入战略发展的轨道上来。在将人看作是权利的工具的专制企业,责任会计就难以推行,也很难将员工的工作目标与企业的目标结合起来;相反,在较为民主及尊重人的个性的企业,则能够将员工的工作目标与企业的长远目标有机的结合起来,使企业的目标被自觉纳入到员工的日常工作中,为责任会计的实施创造一个良好氛围。我国的当务之急是建立市场机制相符合的企业运行机制,进而建立企业先进的文化。
三、结论
综上所述,对于管理会计的应用和发展,已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单纯应用技术分析的方法,必须同时考虑到社会文化背景、具体现实环境等各方面因素,只有这样,才能使管理会计起到应有的作用,并使之向更深的层次、更高的水平健康发展。总之,管理会计的应用和推广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广大的理论工作者和实务界的广泛参与,我们应从我国文化环境背景的实际出发,研究管理会计的方法体系和道德规范,超越“就会计论会计”的局限,使管理会计的理论和实践不断完善,在我国的经济建设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文化环境对管理会计的约束及影响
文化环境是指对会计模式系统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制约和影响作用的各种文化因素的总和,包括思想观念、价值趋向、思维方式、行为准则以及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等。由于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和积累的,体现一个国家或民族精神特征的财富,因而由各种文化因素组成的文化环境,在不同的社会必然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文化环境方面的这种差异,直接或间接影响着管理会计在各国的应用和发展。
社会文化环境影响管理会计的职业道德规范及管理会计中企业内部责任会计的激励方式。企业文化环境影响管理会计在企业的应用效率。管理会计的职业道德规范是从事管理会计工作的人员提供管理会计信息以保证管理会计目标实现的行为准则,也是管理会计职业化的必要保证。美国全国会计师协会于1982年颁布的《管理会计师道德行为规范》中规定了管理会计师不得违背的行为准则,包括能力、保密、正直、客观、道德行为的冲突的解决等。我国目前尚未对管理会计的职业道德作出规范,但随着管理会计方法在企业以及各中介服务机构应用的范围日益广泛,管理会计的职业道德规范也必将建立。我国管理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建立应该奠定在我国文化环境的基础上,我国传统文化强调的守法、诚实、敬业、正直等做人的基本准则与管理会计特点的结合,是建立管理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出发点。
社会文化环境中的有关利益的关系的不同处理方式会导致责任会计对于责任与激励处理方式的不同。一般而言,由于美国实行的是市场主导型的市场经济,较为注重强调个体的利益,管理会计责任中心将工资直接与效益挂钩,强调业绩与金钱的对等,但这种情况不一定完全适合于我国。首先,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偏重于强调社会利益,在这种情况下,一切向钱看是与社会导向相矛盾的。其次,我国传统文化中强调集体主义,强调个体对群体的责任感,这一文化背景注定了我们在责任会计的推行过程中,应该将个体的责任与利益协调起来,采取荣誉与利益相结合的方式激励员工。最后,责任的考核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企业控制的目标也不能完全量比,一切按业绩控制也未必就能行得通。因此,责任的考核必须考虑我国的文化背景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来进行。
社会文化环境也影响管理会计的地位和作用。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利于管理会计发展的观念主要有:轻商重义的观念会导致人们对管理会计的偏见;谨慎保守的观念使得管理者害怕风险造成企业报酬偏低;和为贵的中庸思想会导致责任考核中奖惩不明;过分注重社会责任则会抑制人的创造性;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意识则忽略包括管理会计在内的现代管理方法在企业中的应用;计划经济管理的观念助长了不思进取、不愿积极面向市场开拓的行为。这些不利因素是我们在推广管理会计过程中亟待要解决的问题。
企业文化不同会导致管理会计应用效率的不同。在行政利益诱导的企业,企业运行的目标是完成上级规定的各项指标,管理上长官意志代替一切,管理会计的应用效率就低,同时,这样的企业目标决定了企业只注重眼前利益,必然要采取一些短期行为而忽视企业的长远市场价值,不可能运用管理会计去规划企业未来的发展,在市场机制作用下的企业,企业的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或股东财富最大化,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利用包括管理会计在内的现代管理方法,对企业进行规划,将企业纳入战略发展的轨道上来。在将人看作是权利的工具的专制企业,责任会计就难以推行,也很难将员工的工作目标与企业的目标结合起来;相反,在较为民主及尊重人的个性的企业,则能够将员工的工作目标与企业的长远目标有机的结合起来,使企业的目标被自觉纳入到员工的日常工作中,为责任会计的实施创造一个良好氛围。我国的当务之急是建立市场机制相符合的企业运行机制,进而建立企业先进的文化。
二、应采取的对策
通过对影响管理会计的文化环境的剖析,笔者提出了建立我国管理会计方法体系与道德规范的以下对策。
1.我们应根据我国传统文化研究制订我国的管理会计道德行为规范。
尽管我国尚不具备美国等国那样的条件制定《管理会计师道德行为规范》,但我们可借鉴这些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同时考虑我国传统社会文化观,制定一套适应我国国情的可操作的管理会计道德规范体系,使管理会计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我国传统的文化环境及其塑造的会计人在文化价值观上具有集体主义突出、对不确定因素规避度较强、权距较大、对知识和人才尊重程度不高的特征,我国管理会计道德行为规范的建立,应结合上述我国传统文化的背景,这样才能符合我们的社会行为和社会心理,也只有这样,才能产生较好的社会效果,才能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道德规范。研究我国各类组织中人的行为、欲望、动机、并加以合理引导与组织,形成一个和谐的内部管理环境,减少管理中的内耗。应用符合中国人心理特点的管理会计方法,应当成为我国建立有特色的管理会计道德行为规范的突破口。
2.我国责任会计的考核应根据我国传统的价值观念及企业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而不能全面接受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做法。
我国的责任会计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责任会计存在一定的类似之处,也存在一定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尽管都是在企业的统一领导下,通过指标分解,逐级落实计划。但我国的责任会计是在企业或上级主管部门的统一领导下,经过评比和讨论制定考核指标;而西方国家的责任会计则是由会计专业人员划分责任中心,并根据相关会计资料指定考核指标,对责任中心的经营业绩进行考核。其次,尽管都使用一套标准进行日常控制,我国的责任会计是通过限额领料、劳动定员、工时定额等方式进行日常控制;西方国家的责任会计则是通过标准成本,预算控制和差异分析等方法进行日常控制。再次;尽管都建立了相应的内部核算和报告系统。我国的责任会计采用的是专业核算和群众核算结合的方式;西方国家的责任会计主要采用专业核算方式。所以,我国责任会计的考核应根据我国传统的价值观念及企业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我们应在建立、完善和深化各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的同时,将厂内经济核算制纳入经济责任制,形成以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为基础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责任会计体系。
3.逐步营造一个不断追求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的企业文化环境。
一个严格有效的管理会计制度,必定会培养企业合理的基本价值观,尽管良好的企业文化是推行管理会计的基础,但管理会计的严格实施必然会促进现代企业文化建设。关键在于,企业经营管理必须建立在管理会计信息基础上,而管理会计必须围绕成本、时间、数量、差错、员工满意度五个方面测定价值业绩,力求反映员工满意与顾客满意的程度,实现双重满意,提高企业竞争能力。最终通过资产收益、市场份额、边际收益、利润、销售额等方面综合反映企业财务价值的现状及变动趋势,以逐步营造一个不断追求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的企业文化环境。这里,企业领导对管理会计的重视显得非常重要,若一个企业领导缺乏追求价值最大化的动力,那么,管理会计就失去了发挥作用的基本前提。当然,若一个企业领导想塑造一种追求价值最大化的企业文化,那么,管理会计就成为其实现目标不可缺少的工具,而得到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作用。
4.继续强化在市场机制作用下企业应具备的价值观念,建立适应市场机制的企业文化,为管理会计的良好运行创造一个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
目前,我们还没有形成在市场条件下,在国有企业框架内所要求的独特的企业文化理念,但市场要求我们必须提高效率。与此同时,我们应该不断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尽快实现高效率的上下联动,分层把关,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建立一种适应市场的成熟的企业文化,而当前多数企业离这一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并且有些经营者受传统等级观念的影响,“长官意志”较重,便得管理会计提供的方案、资料无法发挥实际效力,从而影响了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所以我们应继续强化企业的市场观念、风险观念、时间价值观念、竞争观念等在市场经济机制作用下企业应具备的观念,建立适应市场机制的企业文化,为管理会计的良好运行创造一个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
1.管理会计意识淡薄
在现在的经济环境下,各个利益相关者对财务会计的十分重视,对企业的评价和了解也大多从财务报表开始,这必然会导致企业的管理人员对财务会计较为重视,毕竟,这是经营成果的一个体现,于是乎,从上至下,从企业外部经营相关人员到企业内部管理人员,都将注意力放在了财务会计上,而对管理会计了解甚少。再加上我国管理会计体系不成熟,对管理会计有了解的人也甚少,很多财务从业人员也对管理会计不甚了解或者漠不关心,企业管理层也对管理会计认识局限,也分不清管理与管理会计的区别。另一方面,长期以来企业的经营思维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严重,这与管理会计依靠财务信息科学地进行预测决策的本质背道而驰,很多管理者的日常决策依然建立在经验和直觉的基础上,不会通过对历史财务数据的分析来决策,所以,全民管理会计意识淡薄以及未转变的思想观念成为企业建立管理会计体系的首要问题,对待任何新兴事物,倘若观念跟不上,后续的发展建设就根本是妄想而已。
2.企业机构设置与人员素质不符合
管理会计要求目前,我国很多企业的机构设置尚不完善,或是从节约成本的角度出发,或是从经营的角度出发,在机构设置上并未进行过多的考虑,加上对管理会计的认识不足、观念淡薄,更不会设置相应的管理会计机构或者职位,没有相应的人员来搜集管理会计需要的信息,也不会对信息进行处理,分工不够明确就会导致管理会计在企业内部的财务分析和科学决策上难以发挥相应作用。此外,由于现有培训体系不完善,没有针对管理会计知识的专门教学和培训,所以财务人员大多也不具备管理会计相关的专业知识,难以为企业建立管理会计体系提供人才支撑。
3.管理会计自身的特殊性
与财务会计相比,管理会计是很难建立统一标准的,由于覆盖企业经营的方方面面,又结合了经济学、管理学与财务会计,所以管理会计是一门更为复杂的学科,理论和方法体系的复杂性造就了管理会计体系建立的难度,同时,由于管理会计有一定的针对性,所以一些管理会计的理论基础尚有争议,这也为管理会计体系的建立造成了阻碍。其次,管理会计与多门学科的结合使得管理会计的方法灵活多变,相关人员必须有足够庞大的知识体系才能运用管理会计,对知识体系的高要求造成难以建立完善管理会计体系,而管理会计方法的灵活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管理会计停留在定性的层面,只能成为一个参考,而无法完美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再者,管理会计侧重于对“量”的分析,因而计划、分析、决策都会运用到一些数学概念和方法,同时还会涉及到数理模型、规划统筹模型等,这些模型的大量运用降低了管理会计的可理解性和通用性,事实上,这些模型尚缺乏应用于实践的基础,过于理论化的模型也是建立管理会计体系的一大障碍。
二、企业建设管理会计系统的建议
1.增强管理会计意识
拥有管理会计的意识是建立管理会计体系的前提,作为企业来说,首先要认识到管理会计的重要性,认识到管理会计对于企业发展的意义,虽然现在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经营的评价仍来自于财务报表,但是管理层不能短视地将所有注意力都放在财务会计上,管理会计不断发展是未来的大趋势,它为企业管理、决策带来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其次,进行经营决策时,企业管理层要建立起决策依赖数据分析的观念,而不是一味地依赖于自身的经验和直觉,作为企业的管理者,任何一个决策都对企业的发展十分重要,科学地依赖财务信息进行决策才是明智之举,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唯有严格、规范化的决策流程才能为企业的发展“护航”,增强管理会计在企业决策中的作用,才能为企业的良性发展提供保证。此外,除了管理层,企业也应加强员工的管理会计意识,在信息化的环境下,每个人都是信息的接受和产生者,拥有管理会计的意识将有助于企业获取与目标最为相关的财务信息,进而得到最为切实相关的分析,为决策提供支持。
2.加强公司治理、重视人员素质的提高
为了建立起切实有效的管理会计体系,企业需要加强公司的治理,设置相应的管理会计机构或者职位,以明确分工,使得有专门的人员对财务信息进行处理,唯有以制度的形式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才有助于企业建立管理会计体系;最后,企业也要重视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财务信息是管理信息分析的基础,所以也要注重财务会计信息处理人员专业素质的提高,对财务人员进行培训,使其能根据管理会计的数据使用要求提供相关的财务信息,保证管理会计分析数据的可靠性、相关性、真实性。
3.完善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