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19 18:27:5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数字经济的问题和挑战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工业时代的到来使得物质生产资料越来越丰富,但是随着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生态环境的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物质资源、自然资源不再用之不尽,而生态环境问题更是给人类接二连三的带来新挑战,全球的经济法发展所依赖的自然物质处于危险之中。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之间的矛盾不断升级,人类社会以及经济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瓶颈时刻,经济和环境的发展问题引起学者们的关注。1971年,比蒙斯在《会计学月刊》上发表了《控制污染的社会成本转换研究》;1973年,马林在《会计学月刊》第2期上发表了《污染的会计问题》;1992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国家首脑会议通过了保护世界环境的四个纲领性文件;1999年,联合国讨论通过了《环境会计和报告的立场公告》;我国于2001年3月成立了“绿色会计委员会”,同年6月中国会计学会成立了环境会计专业委员会,我国绿色会计研究进入新阶段。①
二、绿色会计与经济法基本原则的关系
(一)绿色会计与经济法基本原则的联系
1、二者目标一致。绿色会计(即环境会计),主要形式是以数字计量表现,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规定,对环境的污染成本、治理恢复成本以及对环境的开发使用、保护所带来的效益进行数字化记录,并最终反映在会计报表中,通过会计报告将环境成本――效益进行有形的量化分析。最终达到优化资源利用,减少生态环境的污染,使得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得以缓解,绿色会计作为居间调节工具,追求经济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平衡。而对于经济法来说,其本身就是为了解决飞速发展的经济和环境矛盾而产生的,早期不顾生态环境,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掠夺式发展已经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现行的经济法也在随着不断出现的新经济、生态问题进行自我改革、完善,如将可持续发展归为经济法基本原则之一,保证达到经济持续发展和环境、资源循环使用的一种动态平衡状态。
2、二者服务对象相同。绿色会计很显然是传统会计的发展和完善,其本质上还是通过核算、计量等专门的会计核算方法对生产经营活动的记录、报告,只不过相对于传统会计而言,其弥补了传统会计对资源、环境等未纳入会计核算体系的不足,将对资源、环境的使用、破坏、保护和收益不反应在会计的成本、收益体系中,单纯的忽视自然资源环境的价值、消耗,而进行看似无偿的使用,是传统会计核算的一大缺陷,而绿色会计将环境使用成本、破坏费用等纳入会计核算体系,既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亦更好的服务于经济发展。经济法的主要原则有协调经济原则、效率公平原则、利益兼顾原则和可持续发展原则,从每一个原则都不难看出经济法为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协调经济的长远、稳定、可持续的发展。将经济的发展作为经济法的服务对象是经济法的使命,社会整体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更是经济法孜孜追求的目标。
(二)绿色会计与经济法基本原则的区别
虽然绿色会计和经济法都是为经济发展、生态环境服务,但二者亦有各自的不足之处,既相互联系又彼此有区别。绿色会计很显然其主要是通过专门的会计核算方法对生产经营过程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进行确认、计量、报告、披露,这整个过程是一个化无形为有形,非量化到量化的过程,绿色会计为经济服务更为具体细致,其将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纳入到规范经济行为和考核经济绩效中去,使资源环境和生态环境的使用不再“无偿化”,不再仅仅存在于人们的想象当中,而是切切实实的在会计报表中得以反映,使经济发展的成本效益核算更完整。相较之下,经济法则完全是另一种景象,其为经济发展、生态环境服务就相对更概括化、非量化。经济法更关注于从宏观角度协调经济,追求效率公平、利益兼顾以及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其为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为经济发展指引方向,进行科学指导,但是实行起来就较为空泛,实际实行过程中容易产生流于形式的现象。
三、将绿色会计引入经济法基本原则的意义
(一)创新经济法机制
绿色会计的引入给经济法的制度创新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切入点,为经济法服务经济发展、资源的有效配置、生态环境的改善开辟了新的道路。在经济发展的起始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以及衰退阶段均会不同程度的受到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的影响,同时生态环境的恶化更是人类发展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而我国目前的经济法制主要是以法律为依托,以经济发展为关注点,寻求经济发展和资源利用、生态环境可持续的平衡,着眼于可持续发展战略,实行“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的经济发展、环境保护政策,这一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只顾追求经济效益而忽略环境效益的现象,但治标不治本,毕竟环境污染的过程是不可逆的,一旦污染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物力和人力治理,而且治理的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且这种先污染再治理的思维观念本身就是不可取的。
(二)量化环境成本、收益
经济法主要是从宏观上调控经济发展,为环境保护提供法律保障,而对于生态环境开发、使用、破坏、治理等成本和相对的收益却无法具体的用数字量化的表示。本身环境价值的牺牲、环境成本的产生、环境的收益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短期内难以平衡,这就会使得人类为了看得见的经济利益而盲目发展经济,对社会、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不利于人类社会的长远发展。而绿色会计视自然及社会环境为有价值并能计量的经济资源,把环境效益、环境污染的社会成本以及环境治理效应等作定量测定、分析和公布,将整个社会生产、消费和相应的生态循环都纳入会计核算,从而衡量和解释会计主体的活动给社会带来的全面影响。②绿色会计引入经济法基本原则可以促使经济法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施行从无形转为有形,将长远的短期不可见的环境成本、效益分解成各个小段,数字的量化表示更是将环境成本的投入与收益的细微变化通过数字扩大化,更有利于政府、社会发挥监管功能,以弥补开发者、破坏者投机取巧,保护环境流于形式的不足。
四、小结
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是人类世界赖以生存的基础,而由于人类进入工业化之后,盲目的发展经济,忽视社会和生态环境,造成了目前人类“向未来借债而生活”的局面,为了改变这一局面就要发挥经济法守护者的作用,通过对经济法去陈纳新,为之注入新的活力,使之有能力迎接目前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从而促进人类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平衡,达到社会整体效益的最大化。
(作者单位:武汉工程大学)
注解:
与其他经济数据一样,GDP企图将复杂、不断变化的经济系统整合到一个简单数字上,而作为“不是最好但没更好”的经济绩效指标,其价值已渐渐消失。新一代指标不能是旧数据的新版本,而应是政府、企业、个人按需求设计的一组能避免这一缺陷的“定制数据”。利用数字技术搜索经济数据为此提供了可能,大数据不仅可以更好地衡量经济中正在发生的事情,而且也许可以预测未来。
创新快车“甩”下GDP
作为经济学界和媒体经常使用的经济绩效主要指标,GDP曾被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实际上,这一妇孺皆知的名词直到二十世纪中叶才被发明,目的是以单一的一种方法衡量个人、公司、政府的经济产出。
时至今日,经济的性质与以往已大不相同。在其最近出版的新著《GDP:一部简短而深情的历史》中,英国财政部前顾问、经济学家戴安娜・科伊尔说,GDP面临当代经济带来的三大挑战。
首当其冲的是GDP无法衡量创新及其带来的社会福利。比如,1998年,美国提供了185个电视频道、141种非处方止痛药、87个品牌的软饮料、400种电脑以及将近500万个网站。相较之下,1970年,美国仅有5个电视频道、5种止痛药和20种软饮料,在电脑和网站方面是零。通过不断创新所实现的丰富多彩应被看作是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之一,然而,由于未能充分捕捉到经济体中产品日益增多的种类,GDP对这方面的创新基本没有体现。
再如,当前无人驾驶汽车的概念正热。这给GDP带来的增幅将与任何其他种类汽车相近或略高,但GDP永远也无法捕捉到无人驾驶汽车对安全的贡献:无人驾驶汽车的推广将大大减少交通事故数量,这是一大福利。
此外,GDP也很难将未来“创客经济”(即利用开源设计和3D打印等技术按顾客需求定制产品)的经济现实纳入统计。在互联网时代,商业模式从从最早的C2C(顾客对顾客)到B2C(商家对个人)、O2O(线上到线下),最终模式可能是C2B(顾客对商家),即生产状态是从消费者出发,需求发送到商家,再生产出来销售给消费者。这种“创客经济”的创新价值无法体现在GDP的统计中。
GDP作为经济衡量标准的第二个严重挑战是无法衡量当代经济中越来越多的无形的、生产率难以度量的东西。比如计算搜索引擎、应用软件等纯数字产品,因为没市场价格而无法被GDP统计在内。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的桑德斯开玩笑说:“信息时代的影响无处不在,但GDP统计数字不在其中。”
假设这些无形的数据或信息纳入统计范围,GDP的数字可能大为不同。经济学家迈克尔?曼德尔认为,数据或信息应当成为除商品和服务之外的第三类别。按此计算,2012年这个第三类别会给美国实际GDP增长率增加0.6个百分点。
从使用公共图书馆到乡间散步,免费而有价值的活动一直存在,现在与过去的不同点在于规模。网络大规模的“免费”商业模式让人意识到,GDP所衡量的东西与真实经济福利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GDP面临的第三个挑战是没把经济增长是否以未来增长为代价充分计算在内。比如创新所需的研发成本,国际上最新的SNA2008标准将其当作投资而非经营成本。美国是认真践行SNA2008的第一个国家,2007年,由采用了这一新方法,美国GDP激增了2%以上。
“可持续性”更重要的含义是逐年的GDP增长消耗自然资源或以其他方式损害环境的程度,GDP中不仅需要计算机器和道路的折旧,更重要的是要统计“自然界的折旧”。
贸易赤字和通货膨胀率等经济指标也存在与现实不符。以美中贸易为例。按WTO规则,每当一部iPhone手机从中国的富士康车间下线运到美国,就记作一次美国从中国进口,美中贸易赤字增加约200美元。实际上,每部iPhone手机价值中仅有10美元成为中国经济的最终所得。现行的贸易统计方法未能反映出实际的价值链分布,扭曲了对双边贸易关系的描述,使得中美双边贸易失衡被夸大。
经济统计进入大数据时代
针对GDP的不完美,一些人提出改进GDP的衡量方法,比如中国提出的绿色GDP,哈佛大学经济学家马丁・威兹曼提出的净国民产值(NNP),甚至有人提出完全放弃GDP,采用国民幸福指数等新的衡量方法。
科伊尔认为,与其使GDP定义和完善越来越复杂,不如重新思考“经济”一词在21世纪的涵义。现在是利用数字技术的大好时机,人们可以利用大数据来重新考虑应该搜集什么信息,以及如何处理这些信息。当今社会,大量活动在网上进行,使得以大数据技术来了解GDP数字所没有捕捉到的消费者福利成为可能。甚至不仅可展示经济中正在发生的事情,还可利用大数据来预测经济中将要发生的事情。
美国里弗特怀斯研究机构总裁扎卡里?卡拉贝尔指出,所有指标都有同样的缺陷:企图将复杂、不断变化的经济系统整合到一个单一、简单的数字。因此,新的指标体系不能是“改革”,不能是以前经济指标的更新版本,而应该是一场“革命”。在大数据时代,衡量经济表现的指标体系应该向“定制指标”发展,即专门为政府、企业、社区及个人的特定需求而量身定做的指标。
关键字:科学与技术, 环保, 数字化
Abstract: the transformation of dongguan economy,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 the plane design this industry has brought changes. This article from the dongguan to the creation of independent brands and green environmental advocate of the plane design, the influence of the wide application of network, digital media and digital printing also makes the plane design art into a new stage of development.
Key wor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digital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东莞转型对平面设计行业的影响
东莞市人民政府在2011年的第82号文中指出,要深入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经济转型规划纲要》,抓住经济社会转型和科技发展跃升的战略机遇期,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建设创新型城市为主线,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综合竞争力为目标,由“东莞制造”转向“东莞创造”成功转型。东莞作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一个重要城市,尤其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打造东莞的企业的自主品牌,让东莞真正的“走出去”,使东莞成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转型升级的排头兵。这个过程中必然要体现自己的品牌,设计行业依附于品牌战略会有所发展。无论从初级产品到高档品牌的形成、企业形象的形成到新市场的开拓,设计在产品设计和品牌形象、环境设计、都起着影响甚至决定市场的关键作用。
二、东莞企业的品牌需要平面设计
东莞的企业需要品牌,就更突出了设计的竞争,设计是与经济和商业互动。在品牌竞争的白热化市场竞争中,更多的企业已经意识到要强化品牌意识,注重设计质量,注重形象包装。平面设计就成为了任何企业都必不可少的岗位,无论是企业的logo、标语、产品的包装、宣传广告的设计,都离不开平面设计。好的设计会为企业争得市场的招牌、主导新市场的开发。
面对着这个强大的需求市场,平面设计师的设计风格除了考虑人性化、个性化、多元化外,更应该加上东莞地域本土化的设计需求。设计师若能立足于当前东莞经济的转型,创建出具有东莞本土文化的作品,更能突出本土品牌包含着东莞经济转型发展的文脉,也把对东莞的感情融入设计中,感召各地人们,就更能向珠三角,各省各地传达具有东莞特色的品牌企业,设计作品就会成为东莞经济转型的一张无形名片,同时也能感受东莞本土文化的艺术魅力。
三、绿色环保的提倡对平面设计方向的影响
在东莞经济转型的同时,政府会积极推广环境污染整治先进实用技术和清洁生产工业,开发新能源利用,开展绿色制造和再制造,实现资源保护与产业发展相协调,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一切都需靠广告、宣传、网络传播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对于平面设计师而言,在设计中就要强调保护自然,生态,充分利用资源,以人为本,与环境为善。这样,通过这种绿色设计传达了东莞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要对环境的关注,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另一方面,所属平面设计中的包装设计也趋向于绿色包装。绿色包装与环境保护是国际包装工业的热点问题。这也要求在包装设计时要考虑到对环境的保护。一方面在包装设计时,要考虑到当前包装材料和制品的制造工艺的发展,利用最新的环保的材料。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复合型包装设计人才的培养和培训,全面考虑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等问题。
四、网络的发展对平面设计的影响
东莞市科学与技术发展的“十二五规划”中提到要加强创新宣传。为了达到好的宣传效果,必然用到报纸、杂志、电视、网络等各种广告宣传模式。而这一切也为平面设计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如今的网络中的信息资源无限,互联网将是平面设计者新的舞台,网络媒体的良好交互性,智能化的交互特征是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无法做到的,利用网络的视觉艺术设计为网络的发展带来活力,提供了个性和生命力的舞台。平面设计在当前网络的发展下,可以利用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手段,对微观事物进行模拟,对抽象事物进行生动直观的表现,对复杂的过程进行简化和再现。平面设计师将会利用Internet互联网这新的设计舞台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吸引力带给公众不一样的宣传效果。
五、数字化媒体对平面设计的挑战
随着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平面设计也经受了这场改革的冲击和挑战,进入了以计算机、网络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以虚拟空间为主要要素的数字艺术时代。制作技术、印刷方式的进步以及新媒体的出现,设计类软件的提升,这一切都使各类设计在形象传播、视觉冲击、和个性体现等都具有更大的空间和张力。当前信息化社会改变了设计师的工作方式,解放了对设计形式的束缚。数字化设计将成为未来设计师的主要表现手段。 如同设计现代化标志为例,高科技技术可使标志从简单的几何形到复杂随机形的演变,动感十足的三维造型的广泛应用,质感的增强,各种电脑符号、绚丽多彩的色彩的使用,使得标志都具有强烈的时代感。
数字化媒体的出现,网络作为新兴的传播媒介,增添了各类设计的时间性和交互性。多媒体可将文字、声音、图像等相互分离的信息较好地融合在一起,进行各种信息的处理。这样,可使各种设计有着丰富细腻的情感与生命。数字化设计将成为现代设计的主流,丰富了标志视觉表现手段。
六、数据化印刷的发展也改变着平面设计
东莞经济的转型,科技的发展,这一切都要求印刷业跟着当今发展的趋势主动转型、采用新思路和新策略来迎合市场发展的新变化。跟随着人们生活水准及消费水准的提高,各种社会商业活动的逐渐增多。80后、90后都开始崇尚自我,各种个性化设计应运而出,对包装和印刷品消费都要求有个性化印刷。对于常见的产品如宣传单、账单、贺卡、请柬、直邮广告、博客书等印品,消费者需要的是能随时随地按需要的数量,价格便宜,这些需求刺激了数字化印刷的快速发展。为了能更好地实现数字化印刷,运用计算机流程管理及网络技术使企业进一步开源节流。
2011东莞(第六届)国际纺织品印花工业技术/国际纺织品数码印花技术的展览会在东莞厚街广东现代国际展览中心盛大举行。在本届展会上,新技术新产品令人目不暇接,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环保产品应用更加广泛、数码印花渐成主流。这一切都说明着数字化印刷在不断的发展,这就要求作为东莞经济转型中能突颖而出的设计师就是懂编程又懂界面设计的复合性的人才,加紧学习,迅速了解各种媒体运作的基本技能,这就成为当代的平面设计师的自我增值的途径。平面设计由设计的背景如人文、社会和商业在发展与变化,新技术和媒介的产生都影响着设计。
参考文献:
[1]东莞市科学与技术发张“十二五”规划(2011年)
金融经济与数字经济,同是与符号打交道,具有虚拟化特征,但在与真实世界的关系上,方向却相反:前者关系日益迂回,日益疏离;后者关系日益直接,日益趋近。站在数字经济立场反思这场金融危机,也许会得出这样一个不同于传统立场的独特判断:信息市场将成为金融市场的有力竞争者,数字经济将成为金融经济的有力竞争者。
货币是假的,信息是真的
如果高度概括眼前这场金融危机的本质,可以说:货币是假的,信息是真的。或者说,货币是多的,信息是少的。
货币是假的,第一层含义是指,在这场金融危机中,货币市场(含金融市场)没有真实反映实体市场,没有优化配置实体资源,背离了真实世界。第二层含义是,货币市场占用的交易费用,相对于它节省的交易费用,多到不合理的程度。
如果把实体市场视为委托人,货币市场视为人,这次金融危机的实质,是人背离委托人,手段背离目的,自我膨胀,发生异化。这是典型的工业病,是传统工业化局限的大暴露。
按照正常情况,实体市场“委托”货币市场,通过货币形式,进行资源优化配置。原则应该是:市场所耗费的交易费用,不应超过委托市场自己配置资源时所耗费的交易费用,也就是说,有金融市场,应该比没有金融市场,在配置资源方面消耗的交易费用少。
现在的实际情况是:货币市场,在帮助实体市场配置资源时,发展出越来越复杂的手段(如衍生金融工具),这些手段开始父生子,子生孙,无限繁衍,到后来背离了目标的初衷,最后“忘记”了自身作为工具的身份,把手段的利益当作了目的的利益,实体市场这个委托人,反而成了华尔街发财致富的手段。不是华尔街为真实世界服务,而成了真实世界为华尔街服务。华尔街的钱,本质上是一种交易费用,当这种交易费用远远超过华尔街提供的服务所给真实世界节省的交易费用时,危机爆发了。
所谓的假,就是指异化。就是对于目的来说,手段变假了,变得不真实了,也就是说,不再以真实符合目的作为手段的本份了。
信息是真的,第一层含义是指,从两房贷款开始,来自真实世界的供求信息一直是客观存在的,它不以衍生工具的复杂化为转移。第二层含义是指这种真实世界的信息,又是不透明的,因此真实的信息又是少的。
真实信息少,只是现象。本质是没有形成真实信息的产业化,特别是没有形成信息配置资源的统一市场。信息被掌握在了少数利益集团手中。真实信息一旦产业化,将对利益集团不利。格林斯潘相信金融利益集团会以市场自发调节达到均衡为行为目标,但实际是华尔街只不过是一个利益集团。
货币市场的竞争者正在出现
中间人无限膨胀,是王业社会不可克眼的局限。仅在中间人内部调控,不能解决中间人体制自身造成的问题。如果考虑到中间人已形成利益集团,要维护既得利益,情况就更是如此。当前全球金融危机,反映了工业化不能适应全球化信息化条件下资源配置的要求。以华尔街金融利益集团和美国国家利益集团为代表的中间人势力恶性膨胀,代表了全球性的工业病。
根本性的问题是货币市场本身存在合理性受到了挑战。当前,出现了一种新的资源配置方式,也就是用信息直接配置资源的方式,与货币配置资源的方式相竞争。
电子商务交易市场,正在发展成为独立于货币市场特别是金融市场的信息市场。在电子商务形成的信息市场中,人们通过信息交换,匹配供求,撮合交易,实现了不通过一般等价物的、直接基于使用价值和具体价值的全球资源优化配置。
我们在实践中观察到,许多全球化公司和跨国公司配置资源的时候,首先依靠的,不是上市公司在股市上获得的经常是扭曲过时的价格信号,而是直接利用供应链和社会网络,进行复杂系统条件下一对一的实蓟跷锖头务的信息匹配。只有需要进行宏观判断和长期判断时,才会优先考虑货币市场的信号。一个集团企业的老板,如果在下午3点前,就可以把公司当天所有的资源变化情况、市场变化情况搞清楚,他为什么还要绕弯到华尔街去求证该怎么进行响应市场的决策呢?
我们说,货币是假的,信息是真的。如果信息是假的怎么办?可以援引第一条,“信息是真的”来解决。这是什么意思呢?在用信息配置资源时,任何一条具体的信息,都有可能是假的。但信息市场作为一个整体,与货币市场相比,谁更加真实――更符合真实世界――呢?
当我们说信息是真的时,意思并不是指每一条信息必定是真实的,而是指信息市场作为一个整体,比货币市场更加接近真实世界;是指信息的机制。这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是说,信息市场比货币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更高。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货币市场要经过一般等价物的迂回,不仅流通速度慢,而且会造成系统性的信号失真;而信息市场在互联网和数字化条件下,可以进行高速复杂的信息匹配。另一方面是说,信息市场比货币市场配置资源的成本更低。因此信息市场在总体上来说,可以比货币市场更有效地配置实体资源。
货币市场与信息市场在配置资源上的实质区别在于,前者是一般等价的迂回调节,后者是个性化的直接调节,这也反映了两种虚拟经济的本质不同。
两化融合下虚拟经济的新选择
一、时代图书馆面临的机遇
1、知识经济时代提高了图书馆在社会中的地位。以智力、知识资源作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时代,同知识和智慧生来与共的图书馆将肩负起更加重要的社会责任,社会亦将更加重视图书馆的特殊作用。这是因为,图书馆是人类文化发展的产物,同时又服务于文化,图书馆在系统地收藏各种文化的传播载体和人类创造的一切知识形态,保存人类文化典籍,为科学文化的发展提供文献保障的同时,还承担着开发智力资源、进行社会教育、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的责任。因此,一定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2、知识经济时代进一步改善了图书馆的馆藏资源结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以CD-ROM为代表的电子出版物,以INTERNET为代表的电子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和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使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发生了巨大变化。就文献收藏而言,图书馆将不再以印刷型出版物为主要收藏对象,主宰信息传递的印刷型文献将逐步让位于电子出版物,包括声音、图像、影像的复合文体资料。图书馆的馆藏已由单元向多元转变,它不再以馆藏量大、书刊资料多取胜,而更多地取决于其通过各种电子媒体存取信息地速度与方便程度。
3、知识经济的到来为图书馆信息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资本成为重要的资本形态,经济的增长以知识资本的增值和技术进步为动力,以高新技术和知识密集的服务性产业为支柱,知识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不仅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关,还渗透到社会的各行业,当然包括信息咨询业。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决定和影响着社会对信息的需求,而社会信息的需求量是制约信息服务发展的重要因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使社会的信息需求量日益增长,一个企业在激烈的的市场竞争中要生存、要发展,会面临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有信息咨询业的帮助和支持。作为知识信息的搜集、整理、存贮和传播重要基地的图书馆,是信息咨询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经济为图书馆信息服务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二、新时代图书馆面临的挑战
1、新使命的挑战。在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在注重自我支持、馆际互借的同时,它作为信息中心,通过复杂的通信网络与地区、国家及世界各地连结,与无数信息中心共同产生、提供和分享信息资源,图书馆的许多功能和搜集、组织和传播信息资源已被在线信息资源提供者(如商业结构、非赢利公益性机构甚至个人)接管。用户不再把图书馆作为获取各种收费或免费信息资源的惟一场所。这就要求图书馆从战略的角度审时度势,凭借技术的推动,接受知识经济的召唤,顺应变化的时代要求,成为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服务中心。
2、知识经济的兴起对图书馆现代化建设的挑战。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知识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的不断增强,给图书馆的现代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提供快捷及时的文献信息服务,对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发挥积极作用,在文献信息资源数量、种类日益剧增的情况下,现代化设备、设施广泛应用于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处理,构筑庞大、便捷的图书馆没有足够的计算机设备或与计算机无缘,数据库建设未上规模,社会化网络尚未形成,资源共享有限。现有的系统功能也较为简单,数据的标准化、规范化还有很大差距,软件的通用性、成熟性有待进一步检验。
三、图书馆面对新世纪的发展对策
1、拓展信息功能,走向电子化图书馆和虚拟图书馆。图书馆要加强自身信息服务中心职能,取得利用自身馆藏和通过Internet远程检索为用户提供数字化信息资源的技术,有条件的图书馆还要生产自己馆藏目录或其他独特的文摘、索引或全文数据形式的在线信息资源,同时必须越来越注重检索,这样才能实现图书馆资源分配的真正转变,图书馆的服务由最初索引、文摘服务发展到为用户提供远程全文多媒体信息服务。图书馆尤其是高校图书馆开始履行信息人的职责,为他们的用户提供范围拓宽到外部的在线数字信息资源,最终成为不太依靠馆藏及实体场所,而是依靠它为具体用户的特定服务来维持和提供支持的机构。随时期刊和参考工具书的电子版日益普及,数字化信息产品在图书馆利用中的比例不断提高,图书馆应加大电子出版物的投入,加强电子图书馆建设,建立起电子阅览室和光盘检索系统,以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2、实现图书馆计算机自动化管理,加强网络化建设。技术手段是制约信息服务效果的重要因素。在目前全球科技文献信息增长迅速的情况下,没有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是无法满足用户需求的。因此,图书馆必须加大自动化建设方面的投入。
3、抓好人才建设。图书馆能否实现跨世纪的发展,最终取决于人才建设。面对新世纪的挑战,图书馆应转变观念,搞好人才的引进和现有馆员的培养。知识经济时代需要有既懂信息技术,又懂专业知识的新型图书馆工作人员。要不断提高现有馆员的业务素质,尤其是运用计算机的能力和外语水平,不断进行再教育与业务培训,形成终身学习与受教育的氛围。
物联网将引发下一轮企业数字化转型,是运营技术(OT)和信息技术(IT)的融合,助力劳动力移动化和数字化的发展。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整个经营范围内扩大并深化数字化转型,物联网,特别是工业物联网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更经济实惠的“互联”传感器、嵌入式智能与操控、更快速更加无处不在的通信网络、云加速和边缘计算以及先进的数据分析能力都将促进这一波数字化转型的浪潮。调查结果显示,三分之二的企业计划在2016年通过移动应用程序来实施物联网技术发展。
物联网将把之前未开发的数据转化为市场洞察力,助力企业将客户体验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在思考物联网的价值定位时,大多数企业都认为其主要优势在于提高效率及节约成本。然而实现数据访问――包括以前尚未开发的数据将其转化为具备可操作性的市场洞察力(这正是物联网的特点所在),将可帮助企业实现更高程度的客户服务转型,为企业提高品牌/服务的忠诚度和满意度提供新的机遇。63%的受访企业计划在2016年使用物联网来更好地分析顾客行为,进而提高服务水平。
物联网将推动一个开放的、具有互操作的混合计算方法,促进行业和政府在全球架构标准方面进行合作,从而有助解决网络安全问题:虽然基于云计算的物联网解决方案将越来越受欢迎,但是没有任何单一的计算架构能够垄断其信息传递。相反作为私有云或公共云产品的一部分,物联网会实现跨系统蓬勃发展,无论是在边缘还是在户内。
关键词:教师角色;Google;质疑;创新;学会学习
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841(2011)05-0220-02
在全球化、信息化、数字化的21世纪,更多的学生成为“网络的一代”,通晓各种最新网络和通信技术,随时通过Google以及各种搜索引擎搜索所需信息,通过电子邮件、QQ群、博客、手机、ipad等即时网络通信工具进行学习、交际和娱乐,在此情景下,“既然有Google我为什么还需要老师?”就成了“数字化的一代”所面临的严峻问题。英国教育家伊恩・吉尔伯特(Ian Gilberr)于2011年在Routledge出版社出版的《既然有Google我为什么还需要老师?》一书,深刻而智慧地回答了,这一问题。全书31章,各自独立却又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以社会学、经济学、脑神经科学、心理学、教育学等跨学科的多维立体视阈,解析了在21世纪日新月异的现代技术和新经济背景下教师面临的挑战,正如该书序言所说:“该书不是教你如何教得更好,而是帮助你成为更好的老师。”该书在回答Google与教师的区别的基础之上,对教师角色的深入解读,对我们具有独到和深刻的启示。
一、放眼全球与跨学科的多维立体视阈
该书放眼全球,紧扣时代脉搏,以跨学科的多维立体视阈解析教师角色,强调教育与社会、经济、未来世界的密切联系。该书开篇即指出,未来世界可能面临全球性移民、自然生态环境恶化、贫富两极分化、核(生化)武器威胁等14大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塑造下一代,这就对教师的历史责任感和教育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在教育与经济的密切关系中,“教育是经济,经济是教育”。大量数据表明,金砖四国以及一些发展中国家经济的高速增长,对发达国家的经济、教育形成了巨大的挑战。书中引用大量网络、报纸、杂志等有关经济的报道、数据以及商界名人的论断,说明经济不仅关系到教师的腰包,更关系到教师培养的人才在国际经济活动中的成败,关系到国家之间的经济竞争力。这虽有一定的功利倾向,但从本质上说,21世纪各国的竞争就是经济的竞争,而经济竞争靠的是人才,人才培养靠的是教育。
作者密切结合全球化视野下的新经济背景,从跨学科的多维视角审视教师角色,审视教师行为对学生的影响。教师要拓展视野,改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开发创新思维,发挥激情与智慧,利用脑神经科学的最新成果和多元智能理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兴趣,训练元认知策略与记忆策略,教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性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学化,使之成为21世纪最需要的优秀人才。同时,还要加强教师的职前培养与在职专业发展培训,变革学校制度与考试制度,这些也是帮助教师完成21世纪神圣使命的重要保证。
二、问题意识、批判思维、创新思维
问题意识、批判思维、创新思维贯穿全书,除了书名和许多章节标题采取了以问题呈现的表述形式之外,几乎每章的开篇和结尾都立足于提出问题,对人们已经习以为常、见惯不惊的教育现象提出质疑,提出创造性的问题,刺激读者的好奇心,培养教师的问题意识,引领教师反思。书中常有闪耀着智慧光芒的格言警句,比如:“学习好说明你遵守规则,但事业成功的诀窍却是打破规则”;“知识就是力量,但摧毁知识证明你更有力量”;“寻找答案易,发现问题难”;等等。作者的这些独到之见,为培养师生的问题意识提供了智慧的引擎。
通过对比两个AQA(即the Assessment and Qualifications Alliance,评价与资格证书联盟;Any Questions Answered,用短信回答任何问题公司),书中的“考试――这是谁的高招?”等章节批判现行考试制度不能充分顾及学生的不同学习风格与智能水平,不利于培养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学生仅仅接受教育是不够的,学校是为了学而不是为了教,要以学生为中心,要教育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发现问题,能够思考固然很好,但能提出问题更棒。
作者在每个章节都创造性地提出问题,强调问题意识的重要性,并运用创新思维解决问题。如在讲述教学生学会学习内容这个部分,就提出了选择、责任、信任、实践性任务、发展能力、趣味性、多元智能任务、独立、合作等环节,同时针对训练学生的元认知策略、记忆策略、情商、多元智能等进行方法拓展和范式创新,采用趣味问题法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等等,从理念与实践两个层面创新并拓展了教师角色。
三、多元化的例证与可操作的教学实例
该书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例证的数字化、多元化,书中引用了来自教育研究、教育政策以及多个学科的杂志、网络、报纸等丰富的数据与例证。作者引用大量来自网络的最新信息和数据,体现了该书的现代性、数字化,也与书的主题密切相关,即通过Google,人人都能随时查阅所需知识,便捷地获取各种最新信息,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中心和知识的唯一源泉。学生甚至可以绕开教师,自己获取所需信息。同时,日新月异的现代技术诸如同声传译机,甚至可与思维同步的项链等,正在改变着人们的学习、生活、思维方式。教师不但不能禁止学生使用网络以及各种现代技术成果与通信工具,而且还必须教给学生评判、筛选以及有效利用网络信息的技能。
该书没有用抽象的术语给教师角色贴上诸如“助学者、参与者、反思者、研究者……”等等标签,避免了自上而下的理论灌输。该书通过翔实的易操作的实例,其中有些是作者的亲身经历,有些是其他教师的课堂实例,在行动中展示教师应该如何发挥激情、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训练学生的元认知策略、记忆策略,展示如何开发学生的情商和多元智能等。如培训学生思考的STAR法(Stop,Think,Act,Re-flect)、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趣味问题法、训练学生记忆策略的4R法等,又如提高学生情商的合作、分享、团队精神训练等,在更新教师观念的同时,为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情境、创新教学行动指出了路径,提供了借鉴。
四、通俗易懂的语言与诙谐幽默的笔调
作者没有用晦涩难懂的语言表征抽象高深的理论,而是深入浅出地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密切结合课堂实践,为教师架起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比如,用通俗的语言表述脑神经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证明教师的言行对学生大脑结构的发育与发展的影响,这就打破了人们普遍感到神秘的关于大脑的神话,帮助教师更有效地利用大脑。又如书中指出,奖励以及对奖励的预期能够有效刺激多巴胺的释放,使之成为教师的小帮手,这就使并非脑科学行家的教师能够客观、全面地了解大脑的结构与发育过程,了解大脑处理信息的巨大能力,有效地利用这些成果帮助学生。
从政府政策的推进力度来看,数字电视产业政策显然是一个强制性的传媒产业制度变迁。政府力图通过数字电视产业的发展,改变长久以来广电行业产业化进程波澜不惊的现状,释放市场活力。而推广数字电视隐含了一个竞争意图,那就是广电业欲同电信产业争夺数字市场。毕业论文lwkoo.cn毕业
一、数宇电视推行遭遇瓶颈
但是,政府强力推进的产业制度其实施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数字电视的推广不仅遭到来自行业内的强大阻力,受众也普遍表示难以接受。
数字电视产业推广的艰难表现为:技术标准未出台,直接影响国内数字电视终端生产商未来的规划;内容匮乏,内容提供商的缺席被视为数字电视最大的软肋;用户数量远没有达到规划目标,数字付费电视既有的盈利模式与中国电视受众的接受程度矛盾。此外,运营商的收入也难以保证。
新的盈利模式还只是个概念,这成为市场难以启动的主要原因。原本开发数字付费电视市场的重要动力就是因为电视依赖广告的赢利模式基本走到极限,而如果数字电视节目中又充斥大量广告的话无疑会使新的市场重新陷入困境。
数字电视推行困难表面上看是技术障碍、资金障碍和受众接受度障碍,实际上最大的挑战来自于打破了旧有的利益格局,在新制度与旧有利益格局“共存”的过渡时期,既得利益集团将成为制度变迁的严重阻力。按照制度经济学的观点,制度变迁得以发生的原因在于,制度安排的预期收益高于制度安排的成本。对于既有制度内的利益集团而言,只有在看到制度外的潜在利润并且在交易成本小于收益的情况下,才可能具有对制度安排的创新能力。
当数字电视以强制性制度安排的方式予以实施的时候,制度内各集团的原有利益均衡就被打破。这是就会出两种情况:一种是由于惯性而宁可保持旧有的制度均衡,即便旧有制度低效于新制度。在难以估计新制度推行成本的情况下,对旧有制度的维持利益风险较小:另一种情况则是,在既有制度均衡的情况下,已经形成了一些特殊利益集团并享有旧制度给予的外部性,那么新制度的推行必然遭致这部分利益集团的反对。虽然数字电视制度面进行了引导,同安排及其实施由政府来担当制度创新主体,政府的强制性干预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改变新制度的推行受阻挠的格局。但是也要充分考虑到固有的“路径依赖”对于制度变迁的掣肘作用。
从中国传媒产业制度变迁的以往经验看,新制度的推行往往都以渐进的方式,并采取试点的手段在“试错”中校正新制度的偏差,通过与旧制度的反复博弈,最后在博弈均衡的状态下新制度实现效率。
在数字电视产业政策的实施过程中,同时采用了试点的方式,但是,这一制度在遭到旧有制度的阻挡时,由于未能采取相应的制度互补,以至于在博弈中反复出现不均衡。
二、对数字电视产业强制性制度变迁的审视
强制性制度变迁并不总是有效。以诺斯的观点来看,强制性制度变迁的有效性常常受许多因素的制约,“统治者的偏好和有限理性、意识形态刚性、官僚政治、集团利益冲突和社会科学知识的局限性、政府的生存危机”。曙经过努力,政府可能降低一些不利因素对制度变迁的影响,但是并不能克服其他不利因素对制度变迁的约束。强制性制度变迁的局限性还表现在:强制性制度变迁尽管可以降低组织成本和实施成本,但它可能违背了一致性同意原则,因此存在制度低效或无效的可能。在数字电视产业政策的推广中,强制性制度安排之所以受到各方行为主体的反对,就是因为其对“一致性同意原则”的违背,以及旧有制度框架产生的“锁定”效应。对于如何使强制性制度变迁的有效性得以发挥,新制度经济学中的制度比较研究给出了解决方案。
新制度经济学派中,青木昌彦在制度比较研究中作出重大的理论贡献。他认为,“不同制度之间存在互补性。在各种社会经济领域里具有实效的游戏规则,即人们所共享的观念,反映了各个领域里产生的平衡状态。正因为如此,如果自己的行为偏离了这个规则,对每个经济主体来说都没有好处。而且在一个社会领域里产生的平衡与在其他领域里产生的平衡处于一种相互补充的关系”。@这被青木称为“制度的互补性”。
青木昌彦把一个社会看成是一个“游戏体系”,制度就相当于游戏规则。制度除具有法律基本含义之外,还源于人们的“共同观念”。正是因为这种“共同观念”,从而使制度成为具有自我约束作用的政治经济规则。因此,如果经济主体的行为偏离了这个规则,对每个经济主体来说都没有好处。人们所共享的观念,反映了各个领域里产生的平衡状态。因此,在各种领域里具有实效的游戏规则,即制度,也应该是平衡的。
以“制度的互补性”来看,可以通过诱致性制度安排,来实现对诱致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安排的补充。诱致性制度安排与强制性制度安排均存在各自的局限性。诱致性制度变迁作为一种自发性制度变迁过程,其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外部效果和“搭便车”问题。而强制性制度变迁却面临着政府的有限理性、意识形态刚性、官僚政治、集团利益冲突和社会科学知识局限等的困扰。那么,通过诱致性制度安排与强制性制度安排的相互补充,产生平衡,就
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实现“制度的互补”。
只有强制性变迁与诱致性变迁协调配套实施,才能解决诱致性变迁易导致供给不足、强制性变迁易忽视初级行为主体利益的难题,才能一方面化解强制性变迁带来的产权低效和“制度失败”,另一方面化解诱致性变迁存在的“搭便车”等问题。才能渐次形成制度变迁的最佳格局。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制度安排是由政府担当行为主体,强力干预推行的强制性制度变迁,作为“核心制度”,它需要诱致性制度的配合。
三、两种制度变迁互补的“中国经验”
事实上,如果检视20年来的中国传媒产业制度变迁,就可以发现,这一制度变迁是一个对多种互补性制度不断选择的渐进变迁过程。各种制度间不但存在互补竞争关系,而且其间的替代也注意寻找交易成本低的变迁路径。
所以,对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制度出现的制度困境,可行的办法就是继续推进在诱致性制度变迁配合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两者的互补,才能使新制度最终发生变迁并产生效率。
其次,外部力量对数字电视产业政策的影响,也是一个重要的考察因素。在探究中国传媒产业发展进程时,我们发现了一个重要的力量——技术。
事实已经告诉我们,因为技术,传播领域正在发生着一场巨变。这种根本性的变化或许不是技术本身,但技术所带来的意义却并不仅止于技术层面。当我们试图找到技术对于传媒经济发展的推动逻辑时,集中讨论的焦点就是,“技术进步与制度变迁”的关系:技术在多大程度上、又是如何推动了产业制度变迁?
“外生技术决定论”认为,经济与社会系统无法决定技术进步的方向、速率、结构,相反。后者可以决定前者的方向、速率、结构。
而“内生技术决定论”则认为。技术进步的方向、速率、结构都是内生于社会的,是由社会特定的经济激励机制、政治权力结构、文化演变方向决定的。
诺斯的观点是,制度变迁相对于技术进步而言具有更为基础的地位,正是制度决定了技术进步的实际速率和一个经济的实际绩效,另一方面,他也承认技术进步对制度变
迁的重要影响作用。到底是技术决定制度还是制度决定技术的争论,从来就没有停止过,现在也未有定论。而技术到底在多大程度上对制度变迁发生作用,则更无法在当下得到清晰的解答。
但是,正因为我们处于一个制度变革的关键时期,处于对技术带来的巨大变化感同身受的时期,我们必然关注技术对我们的实际意义。至少,它的确能够解决中国传媒产业制度变中的一些问题。
如前所述,数字电视产业制度安排的一个现实动因就是广电产业受到来自电信产业的挑战。事实上,这种挑战是针对双方的。两个长期垄断的产业都在经历前所未有的技术冲击并将发生巨大变革。就目前来说,至少,技术变迁对原有两个不合理的市场结构直接带来挑战,打破行业垄断,并促成新的市场竞争环境的产生。而打破垄断,正是中国传媒产业制度变迁的一个节点问题。
在这个基础上,是否可以引发继续的思考:技术的发展,对于传媒产业制度变迁而言,会不会产生比市场或者产权更有效的制度?这个问题是属于未来时态的。就目前对中国传媒产业
发展而言,市场或者产权各自也都还没有展现出自己全部的优点和缺点,改革依然是“摸着石头过河”的“试错”和“纠偏”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