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成本会计管理

成本会计管理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9-19 18:27:5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成本会计管理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成本会计管理

第1篇

    为公司决策服务的管理会计

    管理会计关注的是将准备和列示会计信息报告给公司内部的管理层,来帮助其进行计划、控制以及运营方面的决策。下面对管理会计进行详细地介绍:

    计划包括建立目标,评价政策以及为了达到目标所需要的付出的努力。短期计划比如年度预算详细地反映了未来年度的期望结果;长期计划也被称为战略性计划,常常反映了公司长期的目标。

    控制意味着为了实现公司长期和短期目标,检查公司的运营是否在规定的轨道上,并且采取行动纠正任何偏差。长期控制包括战略层面上的绩效评价,目的是衡量公司的运作以及如何实现战略性目标;短期控制关注的是对比预算和实际结果,这被称之为差异分析。

    决策常常涉及到使用提供的信息去制定决策。

    成本会计

    成本被记录并且归集到成本会计系统,三种主要的方法包括:

    吸收成本法(Absorption Costing)

    边际成本法(Marginal Costing)

    作业成本法(Activity Costing)

    在吸收成本法系统下,制造费用应该先被分配(Allocated),然后被分摊(Apportioned),最后被吸收(Absorbed)到产品成本中。

    分配指的是将一个单一的成本中心发生的成本分配到那个成本中心中。

    分摊指的是当多个成本中心共享制造费用时,将制造费用分摊给多个成本中心。通常情况下,服务部门成本是一个成本中心,它为其它部门提供服务,食堂是一个普遍的例子。分摊的方法分3种:包括Direct Method(忽略服务部门之间的分摊),Step Method(先分摊提供服务多的那个部门,然后分摊提供服务少的那个部门的费用)和Reciprocal Method(考虑服务部门之间的分摊)

第2篇

(一)成本预算不精确

首先,在成本预算的制定上,目前我国国内的很多企业都是根据历史数据,甚至仅仅是根据上一年的成本费用情况来制定本年度的成本预算方案,然后再在执行过程中来进行相应的调整。在成本预算的最初制定环节就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未能参考当年的具体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企业规划等来做出较为精确的计量。

其次,在成本预算的下达中,很多企业都是将整年的总费用预算分配给各部门,使得成本预算在成本会计管理中形同虚设。尤其是大型企业中,往往一个部门的规模就很大,具有很多的细小单位和功能,这种成本预算的整体下放,以及预算调整规章的不严谨,使得该部门下各单位难以拥有控制成本的观念,往往最终会导致整个部门费用大大超出预算。

最后,国内很多企业中,成本预算及管理往往都是财务部门一个人的事,独自规划并独自推行,企业的其他部门参与度很低,使得企业在整体团结凝聚力上处于劣势,同时,让成本预算的作用大打折扣。

(二)成本核算方法传统

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很多企业仍是处于摸索阶段,且成本核算方法依旧采用传统的方法,跟不上企业的规模发展。例如,就成本管理中的制造费用来说,很多企业成本会计中制造费用的分摊仅以产品数量为权重,而企业的产品种类随着企业的发展和规模的扩张越来越丰富,在产品价值上存在着很大差异,这样使得很多产品的成本核算不合理,从而使得企业产品的价格定位出现偏差,影响产品的销量甚至出现亏本而不自知。

成本核算方法应该与企业的生产规模和业务水平等紧密相关,很多企业或许认识到了本企业现行成本核算方法不当,但苦于找不到或者没有财力支撑优秀的成本管理人才来发现和使用更合适的成本核算方法。这些种种因素都对企业的发展形成了很大的制约。

(三)成本控制存在难题

这一问题主要出现在我国众多的中小型企业中,中小型企业往往在资金筹集上存在不少困难,而技术设备的更新需要大量资金支持,而中小型企业往往难以支付这些固定资产的重置费用,从而使得企业的生产效率难以提高,生产成本难以降低,于是整个成本控制在执行中存在很多问题。另外,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产品更新速率大大加快,使得中小型企业在整体产品设计和生产上难以跟上时尚的步伐。

二、我国国内成本会计成本管理优化方案

我国国内的成本管理现状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要想真正做好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来降低成本、增长利润,需要各个企业集合所有部门将成本控制观念深深植根于每一位职员心中,分阶段、全方位地建立和健全适合本企业现今发展特点的成本会计管理体系。下面简要讨论了成本管理的各阶段的优化方案。

第一阶段:完善成本管理数据系统

在这一阶段主要是成本管理制度上的完善和严格执行,将成本控制理念传播给每一位员工。这一阶段要求企业在费用登记和报销环节中严格把关,要求负责人将原始单据收集好并妥善保存。

企业的报销制度不完善,往往会导致企业成本的大幅上升,其中的水分不容小觑。“公费旅游”现象中,员工往往会借助出差的机会旅游和购物,而差旅费包括交通费、食宿费、业务招待费等等,若是企业制度不健全执行不严格,员工很可能会为了自己的私事而滞留在出差地,延长出差时间,甚至将私人的消费也纳入报销中,从而大大增加了企业的费用支出。为了避免这些现象的出现,企业应健全报销制度等并且严格执行,对于员工的报销标准进行统一规定,超额费用要求员工自行负担。

第二阶段建全成本控制体系

在前一阶段成本管理数据完整的基础上,展开第二阶段,即建立成本控制体系,要求企业结合当前的行业形势和自身特点,在费用上实行定额管理和归口控制,在成本核算方法上适时变革。也就是说,将成本预算工作细致化,总预算确定数额,然后分派给各部门时也确定数额,并且将预算落实到各部门之下的各单位中。进行实际调整时严格将实际成本具体化,再对标准预算进行适当的调整。例如,直接材料的成本归于采购部门和仓管部门,然后原材料中又根据其具体分类和用途划分到具体的使用或采购单位中。通过这种分级管理和控制来拉拢所有的部门及单位参与到成本控制中来。

然后,注重本企业成本管理人员的再教育和再培训,鼓励他们积极吸取新知识,并适当地给予财力支持或者提供教育机会,让成本会计人才拥有足够的只是和能力对本企业的现状深刻认识,从而适时地调整成本核算方法,让企业的成本管理更科学,从而帮助企业实现更大的利润。

第三阶段:实行分级成本费用责任制

第三阶段是第二阶段的延伸,也是第二阶段真正落实的工具。分级成本费用负责制是指将成本控制再进一步细化到最小团队乃至个人,分级成立成本费用责任中心,由多级的责任中心来管理其下层的成本控制工作。第三阶段优化方案的实施,旨在将成本控制工作分配到个人,将企业全体员工纳入其中,通过细化的定额的成本预算和严格的考核标准来规范每一位员工,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来开展工作,最大限度地压缩成本费用以达到成本的有效管理。

第3篇

一、早期的管理思想与早期成本会计核算

早期的管理思想主要是对大规模工业组织所存在的多方面压力提出的解决办法。主要包括: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观点和经济人观点;巴贝奇的作业研究和报酬制度;欧文的人事管理。这一时期的管理思想没有普遍适用的有关如何管理的知识体系,没有共同的管理行为准则。

早期成本核算都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生产率,简单的产品成本核算只是企业生产经营的一个附带功能。下面从实践方面和理论方面分别阐述。

从实践方面来看,16世纪佛兰茫的印刷家和出版商普拉廷为他出版的每一本书设置了不同的账户。反映“库存纸”和“完工书”增减变化情况;1750年英国人詹姆斯・多德森为他的制鞋厂设计的一套会计记录,首创了分批成本法;1777年英国人沃德杭・汤普森在计算长袜成本时,就形成了分步成本计算法。

从理论方面来看,诺顿编写的《纺织工业簿记》一书,主张将成本分为主要成本和间接费用,主要成本按产品进行分配,间接费用直接转到损益账户;1885年美国军械师亨利・梅特卡夫的《制造成本》;1887年英国电气工程师埃米尔・加克与会计师M・费尔斯合著的《工厂账目》,1911年E・韦伯纳的《工厂成本》这些书都讲了产品成本计算问题。

二、科学管理思想与成本节约思想

泰勒提出科学管理思想的目的是要改变传统的一切凭经验办事的落后状态,使经验的管理转变成为一种“科学”的管理。指出科学管理思想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效率,要达到最高的工作效率就要用科学化、标准化的管理方法。并提出标准化、工作定额、能力与工作适应、差别计件工资制度、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的观点。

由于这一时期的管理思想注重内部管理,因此成本的管理也以短期成本控制为主,只注重企业内部产品的设计和生产过程,以成本本身控制即节约成本为主。

主要出现了以下成本节约思想:工程师哈里森所著的《标准成本》一书,是对标准成本会计的一个科学总结;E・A・坎曼发表了题为《基本标准成本:制造业的控制会计》的论著,进一步明确了标准成本会计对管理会计产生的实质性影响。

1923年J・M・克拉克围绕产品制造费用的研究,提出了可变成本、不变成本、边际成本,以及机会成本等一系列的概念;哥伦比亚大学和沃尔特・劳腾施特劳赫创造了“盈亏分界点”一词;麦金西的《预算控制》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实行科学的预算控制方面的问题;1947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工程师麦尔斯首先提出“价值工程”的概念,要求在新产品设计或者产品改造时,从消费者的需要出发,考虑产品成本,尽量采用新结构、新工艺、新材料以及通用件,实现功能与成本匹配。

三、现代管理理论与成本控制和管理

这一时期的管理思想出现了很多流派,各种管理思想从不同的方面加强企业的管理,相应的在成本管理方面也加强了过程的控制,重点趋向预测、规划、决策,实施最优化的控制。(表1)

四、当代管理理论与战略化成本管理技术

这一阶段的管理思想朝着过程管理向战略管理、市场管理向价值管理转化的方向发展,不断创新,追求经营绩效的持续管理;在成本管理方面也向战略化方向转变,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来加强成本管理,并出现了一些新的成本管理技术。(表2)

第4篇

关键词: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内容体系融合

所谓的成本会计,就是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对经济主体产品生产的成本耗费实现预测、核算等职能的会计分支。管理会计则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加工和利用财务等信息完成经济过程规划、预测等职能的会计分支,以强化企业管理为目标。而二者之间存着密切的关系,拥有较多交叉重复内容。因此,有必要实现二者的内容体系融合,以便更好地学习这两门学科。

1、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内容交叉问题

就目前来看,在作业成本法、标准成本制度和变动成本法等内容上,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内容是交叉重复的。从本质上来讲,成本会计主要内容为成本核算方法。而管理会计在预测分析中则需要完成成本预测,在经营决策制定上则需要使用各种成本决策模型,在实现全面预算管理时则需要完成各种费用的预算。所以,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中的一些内容是交叉重复的,将导致学生反复花费时间学习同一内容。之所以出现该现象,主要是由于成本会计本身就是管理会计的前身,同时成本会计的研究也随着时代的变化开始适应企业管理要求。所以在管理会计内容中,需要围绕成本主题展开研究,从而更高的满足企业的管理要求。在成本会计中,则需要对适应企业管理需要的成本管理和成本信息提供问题展开研究。而随着二者的不断发展,二者的内容也越发趋于一致。

2、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内容体系融合

2.1内容体系融合的必要性

在高校的财务管理等教学中,将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内容体系融合起来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因为,通过将两门学科融合为一门学科,从而开展成本管理会计教学,将能使严重交叉的内容得到合并,继而消除由管理会计和成本会计内容界限不清给学生带来的认识混乱[1]。从教学的角度来看,实现内容体系融合,也能够避免单独进行管理会计和成本会计课程的开设,不仅能够节省教学资源和时间,还能够避免教师陷入取舍重复教学内容的困境,因此能够使高校教学效果得到提高。

2.2内容体系融合的模式

在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内容体系融合方面,现在主要有三种融合模式,即板块式模式、应用式模式和融合式模式。所谓的板块式模式,就是实现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主要内容中独立内容的汇编融合,应用式模式则是根据实际应用需要进行内容体系的安排,融合式模式就是通过分析研究剔除重复内容,然后形成成本管理会计这一新的内容体系。采取板块式模式,需要分别进行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课程的开设,但是要实现有沟通的教学。所以,采取该模式需要先后完成两门课程教授,对重点高校学生来讲将占用学生大量的资源,但是在普通高校开设则有利于务实学生的基础。采取应用式模式,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和接受程度,在实际操作中具有一定的困难,较难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而采取融合式模式,则能够得到内容完整的成本管理会计内容,可以使教学效率得到提高。在实际开设课程的过程中,考虑到课程内容较多,普通高校还需要分两个学期开展教学,以便帮助学生顺利掌握所有课程内容[2]。而在重点高校开设成本管理会计课程,由于多数学生拥有较好的学习能力和基础,所以可以维持原有课时。因此从总体上来看,采取成本管理会计模式开展教学,不仅能够更好的实现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内容体系融合,还有利于教学的灵活开展。

2.3融合后的成本管理会计内容体系

融合后的成本管理会计内容体系,应该拥有明确思路和清晰逻辑,从而更好地实现内容的组织。同时,该体系应该对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进行全面继承,并且能够承担二者原本具有的全部职能。根据这些要求,可以将体系内容划分为五个部分,即基础部分、成本核算部分、规划与决策会计部分、控制与业绩评价部分以及发展部分。基础部分因包含成本管理会计的概念、基本方法及知识等内容,具体有企业成本、成本习性分析等。成本核算部分以成本计算和费用核算为主要内容,包含产品成本计算、生产费用核算等。规划和决策会计部分需要以企业管理为主题,包含长期投资决策、预测分析等内容,可以为企业制定管理决策和实现前景预测提供服务。控制与业绩评价会计部分同样需要为企业管理服务,应包含责任会计和标准成本法等,可以为分析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经济活动提供支持[3]。最后,发展部分还要对近年来成本会计管理的研究进展进行叙述,包含战略成本管理会计和作业基础成本管理会计,从而在对传统内容进行继承的同时,吸收最新的理论和实践成果。

3结论

总之,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学科之间也得到了融合发展。面对这一发展趋势,还应该尽快完成各学科内容的调整,从而完成融合后的内容体系的构建,继而更好的实现学科教学。因此,相信本文对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内容体系融合问题展开的探讨,可以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导。

作者:李阳艳 张越 单位:西京学院

参考文献:

[1]王林娟.对管理会计、成本会计和财务管理课程内容整合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0,02:184-185.

第5篇

一、三学科形成发展的过程与历史背景

从历史渊源角度看,现代意义上的财务管理、管理会计、成本会计均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处于迅速发展的时代,工业化浪潮纷至沓来,各种形式的企业不断出现,规模迅速膨胀,促使管理理论走向成熟并被广泛应用于企业之中。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泰罗制度,为配合泰罗科学管理的需要,成本会计引进了“先算后干”的标准成本法和预测控制,而这也被公认为管理会计雏形的形成。同时,为满足生产不断发展而对资金的需要,形成了以资金筹集和有关证券发行为核心的理财理论,标志着财务管理的初步形成。二战之后,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生产力迅猛发展,同时众多新学科、新理论的涌现也为三门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广阔天地,尤其是行为科学。数量管理学派等理论被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大量吸收采用。此时,财务管理的重点以资金筹集、运用转向涉及多方面利益关系的分配,如广泛实行预测、加强预算控制,建立责任中心。管理会计增加了预测、决策方面的内容,完成了由执行型向决策型转变。成本会计积极发展成绩预测与决策,提出了目标成本、质量成本、作业成本等概念。显而易见,早期的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实际上是密不可分的,它们具有相同的历史背景和理论基础。

二、三学科内容体系交差重复现状

目前,成本会计的内容一般包括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等。管理会计的内容一般包括成本性态、变动成本法、本量利分析法、预测分析、短期经营决策、长期投资决策、全面预算、标准成本法、责任会计等。财务管理的内容一般包括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收益管理、财务预算、财务控制、财务分析等内容。由此可见:

(一)在内容体系上,管理会计可以说是成本会计在内容上的延伸,它始终体现了“成本”这条主导线,以成本性态研究为出发点,中间包括变动成本法、本量利分析法、成本预算、决策成本、标准成本法等,最后以研究责任成本为终,上述成本内容涵盖管理会计近60%的篇幅,可见管理会计是以研究成本为主体内容的学科,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在内容和研究对象上有着最近的“血缘”关系。

(二)从方法论看,事前规划(预测、决策、预算)和事中控制是管理会计的两大支点,而这两大方法的本质属性是管理方法而不是会计方法,这些管理方法的原理和应用已经体现在财务管理的事前规划和事中控制方法中了。凡是管理会计中超出成本的内容如短期经营决策、长期投资决策、全面预算、责任会计等都属于财务管理的内容,其方法也是财务管理的方法。可见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在方法论和很多内容上有着很近的“血缘”关系。

(三)成本会计中的成本控制和财务管理的财务控制也有重复,如责任成本、目标成本控制、标准成本系统、预算制度等。

三、三学科内容重复交叉的原因

首先,目前从各院校对教材的编写情况来看,缺乏统一的教材编写指导规范,国家教育部或财政部或中国会计学会均未制定出教材编写的统一标准和大纲,导致各院校以自我为中心,各自为政。

其次,由于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相同,即二者都以企业的资金运动或价值运动为研究对象,具体范畴均涵盖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大会计要素,且均以数量化分析方法为主要研究方法,从而导致了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的交叉重复在所难免。

第三,由于企业经营管理的要求多种多样、千变万化、没有边际,因而,为之服务的管理会计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必然显得较为繁杂和难以规范,这就导致了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至今还没有得到准确的界定,这恰好给了研究者们更大的扩展空间,他们不断地扩展其研究领域,把触角伸到成本会计的各个部分,造成了其内容与成本会计的交叉重复同时,现在的成本会计已不再单单是对产品的成本进行核算,它已扩展到利用不同的成本信息进行企业内部管理,包括成本的预测、决策、控制、分析、考核等;随着新制造环境的出现,一些现代化的成本管理观念,如质量成本管理、价值链分析、目标成本管理、作业成本法等也成为会计人员必须研究的领域。另外,财务管理以加强企业资金管理为目的,其工作环节不仅包括财务的预测、决策、预算,同时还包括财务的控制及分析。显然三个学科的部分职能明显一致,由此导致教材内容重复是难以避免的。

四、改革建议

在分清财务管理、管理会计、成本会计三者的层次关系前提下,可以根据重复内容的本质、对象、作用等将其对号入座。但在此,我们并不认为这种严格划分学科界限使之泾渭分明的做法就会促进各学科自我完善的纵向研究。相反,我们建议:承认现状,面向未来,三学科都可以坚持“为我所用,有所创新”的原则努力向现代性的大学科发展。

第6篇

任何一个企业的成功,小到社区的便利商店,大到跨国公司,都离不开成本会计。成本会计不仅能够提品、服务和客户等方面的成本信息,而且能够为管理者计划、控制和决策提供信息。

一、成本会计运用的原则

成本核算原则是会计人员在成本核算过程中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对企业成本会计工作具有指导和规范作用的成本会计准则。由于在成本核算中,存在着种种不确定的因素,给正确计算企业成本带来了困难。因此,依据成本本文由收集整理会计原则进行成本会计工作,对于协调各种成本计算目的,促进成本计算制度化,提高成本信息的可靠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成本会计一般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历史成本原则。历史成本原则,也称实际成本原则。从会计核算的角度来看,由于整个财务会计都是以历史成本作为计量属性的,而成本会计主要是为了正确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所以必须以实际发生的经济资源耗费为依据。

2.分期核算原则。企业作为一个持续经营的会计主体,其生产经营活动是连续不断进行的。为了取得一定期间所生产产品的成本资料,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经营管理及相关经营决策的需要,并发挥成本会计的控制作用,企业必须将其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若干个相等的成本会计期间,分期地进行成本核算,以便确定各个会计期整理间的有关存货成本与销货成本。

3.合法性原则。计入成本的费用,都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令和制度等规定,不符合规定的费用就不能计入成本。如根据目前制度规定,企业购置和建造固定资产、购买无形资产以及对外投资,这些经济活动都不是企业日常的经营活动,其支出都属于资本性支出,不应计入成本;又如,企业被没收的财物、各项罚款以及由于自然灾害等原因而发生的非常损失,都不是由于企业日常经营活动而发生的,也不应计入成本。乱挤和少计生产费用,都会使成本计算结果不实,从而不利于企业成本管理。因此,每一个企业都应遵守国家关于成本费用开支范围的规定,正确计算成本。

二、成本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1.优化结构,降低成本。成本就是付出的代价,意指为了借由购买或以物易物的方式获得某样物品,或是为了得到他人提供的服务,所花费或付出的金额,其中亦包括预定要花费或是付出的金额,往往和一个商业事件或者经济交易相联系。并且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成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处于不断地变化发展之中。它有以下几方面的含义:

(1)成本属于商品经济的价值范畴。即成本是构成商品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商品生产中生产要素耗费的货币表现;

(2)成本具有补偿的性质。它是为了保证企业再生产而应从销售收入中得到补偿的价值;

(3)成本本质上是一种价值牺牲。它作为实现一定的目的而付出资源的价值牺牲,可以是多种资源的价值牺牲,也可以是某些方面的资源价值牺牲;甚至

从更广的含义看,成本是为达到一种目的而放弃另一种目的所牺牲的经济价值,在经营决策中所用的机会成本就有这种含义。

成本会计有利于降低成本,如产品成本、库存成本、生产成本等。在日常工作中,通过技术、提高效率、减少人员投入、降低人员工资或提高设备性能或批量生产等方法,将成本降低。

2.提高运营效率,从而提高企业效益的作用。能否提高经济效益已成为企业能否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一般而言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有:(1)准确分析、把握市场信息、正确决策,正确投资,使产品适销对路;(2)提高产品质量,加大宣传力度,从而增加销售,促进货币回收;(3)购置新设备革新工艺,优化生产结构,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4)从企业内部着手,加强企业管理。成本会计从成本管理控制方面,提高运营效率,提高企业效益。

三、 成本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1.在企业高层决策管理中的应用。成本会计为有效地服务于企业的实践管理,及时的提供以外向型为主体的多样化的信息和相应的资料研究分析,更好的为企业高层领导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战略思考起到“ 催化剂”的作用,从而使他们能够据此高瞻远瞩地对企业内外的环境和条件进行综合透视,从中了解竞争对手的长短处及今后的战备趋向;并了解现有和潜在顾客目前的需求及其今后的发展前景,进而洞察在今后较长时期内可能捕捉的机遇和面临的挑战。

第7篇

关键词:医院成本核算;成本会计;成本管理;医院管理

一、优化医院成本会计工作的重要性

第一,是顺应医疗机构内部管理改革的需要。虽然我国医疗卫生机构分为营利性和非营利性两大类,但经营目标是一致的,即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优胜劣汰是市场的必然规律,无论是公立还是私立医院都逃脱不了。如何通过合理分配人力、物力和财力,以较低成本费用实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增强医院在医疗市场中的竞争力是最根本、最有效的举措。所以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始根据自身的管理需要和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完善的、行之有效的会计成本核算制度和方法。

第二,是医院实现低耗、高效的经济管理的保障。在任何设定条件下,只要影响利润变化的其他因素不因成本的变动而发生变化,降低成本始终是管理的第一要务。医院也不例外。尤其是在新医改政策取消医院的药品加成收入后,抵消该部分缺失以维持医院的正常、稳定经营就需要从降低成本入手。无论是明确各成本项目发生的源流,降低成本的潜质,进行大刀阔斧的内部改革;还是在既定的限定条件下,通过改变成本发生的基础条件,购进新医疗设备、学习先进医疗技术等,改善影响成本的结构性因素,都是出于已最低的成本耗费、实现最优的经营管理的目的。

第三,是医院制定战略决策的重要依据。任何一个发展阶段的战略措施的制定,都需要客观、充足的成本信息的配合。只有在财务会计提供了决策所需要的信息之后,医院发展战略的制定才够科学与合理,医院承担的风险损失也会降低,才能在医院可利用的资源范围内实现预期发展目标。同时,实施发展战略的过程又引导医院走向成本最低化,通过使用成本信息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二、当前医院成本会计管理存在的问题

1.医院经营意识和成本意识较淡薄

在我国医疗体系中,公立医院占绝大多数,由财政拨款来投资医疗设备以及进行建设改造等活动,其经营管理体制与竞争意识与私立医院有很大的区别。政府背景使得很多医院没有正确定位医院在市场经济中的身份,管理意识淡薄,尚未建立明确的职能机构负责成本管理工作,管理理念落后,造成成本管理范畴片面化,在产出过程中不计效益,盲目创收,加剧了医疗成本随收入增长而迅速膨胀的情形。

2.医院成本控制手段落后,缺乏科学的方法体系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医疗服务涉及面越来越广且复杂多样,专业分工更加精细,成本核算数据庞大繁杂,对财务数据的及时性和有效性提出更高的要求。遗憾的是,正是由于医院成本核算对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无法像工业企业成本或商业成本那样形成统一、科学、规范的方法体系。

3.成本会计内容不全面,无法提供管理决策信息

意识决定行动,对成本会计工作重要性认识的偏差直接影响了成本控制各项工作的开展。当前医院成本会计存在的普遍问题是过多地关注医院或收益部门损益的计算,搁置医疗服务项目的成本,收益与成本的匹配管理名不符实,既造成了国家资源的浪费,又影响了医院的服务效率和质量。

4.成本会计制度不完善,缺乏监督约束机制

从法律制度层面讲,我国对医院财务会计工作的管理还处在探索阶段,即使是新颁布的《医院会计制度》,仍属于征求意见稿,所应用的原理和方法大多是借鉴工业企业的成本会计工作,对性质完全不同的医院会计核算工作的指导性欠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医院经营决策的制定和管理制度的完善。转贴于

三、医院成本会计精细化管理对策

1.医院领导更新观念,奠定医院开展全面成本管理的基础

医院领导是整个医院管理制度是否健全、管理是否有效的重要决定因素。要求负责人首先端正态度,提高自己的管理责任意识,树立正确的成本管理理念,坚持成本与效益匹配原则,发挥成本决策的效用,并通过管理制度的完善,创造一种适当的约束与激励相结合的环境,充分调动每个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全院共同致力于整体目标的实现,既保证各项工作能以最低的资源耗费有序进行,又不影响医院技术革新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2.完善成本会计职能机构,提高全院成本意识

顺利开展成本会计工作的前提是有科学的成本会计组织框架和健全的职能机构,并建立成本会计规章制度,推行责任负责制,明晰成本会计管理的权责利,实行全方位、全过程、全员成本管理。其次,为职能部门配备能够胜成本会计工作的管理和操作人员,严格成本会计人员选聘制度,实行公开竞争、择优聘用上岗。并完善工资分配激励机制,将绩效工资与医疗质量、医德医风、工作效率、经济效益挂钩,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另外,对成本会计人员来说,不仅要懂会计和财务管理,还要熟悉并掌握现代成本会计的理论与方法,顺应时展需要,更新知识体系,学习新的业务操作技巧,发挥出成本会计应有的预测、决策和控制功能,推动全院成本会计管理工作。

3.变革传统记账手段,推进成本会计电算化

实现成本会计电算化是提高成本管理效率的当务之急,也是实行新的成本会计方法的技术前提。医院要购置适合的、先进的信息处理系统,逐渐替代手工核算,形成服务、人事、财会等众多子系统高度集成的管理信息系统,并加快会计电算化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为成本会计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保证财务信息的及时性和有用性。

4.借鉴和引用行之有效的成本会计方法

医院成本会计可以借鉴企业长期实践中积累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成本会计经验,如价值链分析、作业成本法和全面质量管理等。前两者的管理思路是通过减少非增值作业来降低成本,医院可以通过分析和考查各项工作的标准产出效率与实际值的差异,寻找解决对策,进一步完善服务程序,提高服务质量。全面质量管理就是从质量角度来探讨的成本降低,该思路的出发点是高质量产品所获得的收益远大于产品出现质量问题获得的收益,所以医院应根据不同患者的需求设计服务产品,通过保证服务令患者满意,从而减少不必要的医患纠纷,将资源用在更有效率的地方,创造更多的经营价值。

参考文献

[1]陈彩刚.简论基于ERP的公立医院成本核算体系的建立[J].中国总会计师,2010(07).

第8篇

【关键词】价值链管理 概念 成本会计 措施

一、价值链管理成本会计概念及实质分析

(一)价值链的概念

价值链的概念,是在1985年,企业竞争专家迈克尔·波特提出来的,他写有名著《竞争优势》。他提出了在企业管理当中应该运用价值链,可以帮助企业提高竞争实力,使企业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波特教授认为,任何企业都是一个从事各种生产经营活动的集合体,如产品设计、生产、销售、送货等,企业的这些能够用一个价值链联系在一起。波特讲的价值链,只是指的企业内部的价值链,人们习惯叫它“内部价值链”。现代价值链理论远远超过了这个范畴,不再只局限于企业内部,它指的是在企业内部的基础上,向上方和下方扩展,形成了更大范围的价值链,包括企业原料供应商和广大顾客在内。

(二)价值链管理的概念

价值链管理存在这样的观念:企业在考虑经营效果时,要从投入总成本方面进行思考,不再只局限于追求企业局部功能的优化,如原料购进、生产和销售等。价值链提倡全部优化处于价值链各个环节的作业形式,充分协调各个作业,实现最大经济利益。使整个公司的业务表现更加突出。价值链设计的合理性、位于价值链上的各个作业之间信息共享、库存可调节性和生产的科学性,能够减少大量库存,达到降低“缓冲成本”的目的,提高物流作业的效率,实现更多订单,帮助企业获得更大经济效益。

(三)价值链成本会计的对象和目的

价值链会计的对象主要有两个部分:一是价值信息管理,二是增值活动管理。价值信息管理主要包括:制定价值信息标注、有效跟踪实际工作进程中的价值信息、评价价值信息;增值活动管理主要包括:使业务流程更加合理、成本管理、财务管理三个方面。价值链成本会计主要涉及成本管理,企业成本管理是企业实现增值活动中最基础的工作。企业各种价值活动成本有:对外投入成本:如进行生产经营所使用的原料、日常消耗品等;人力资源成本有:如招聘企业员工、人员安置经费、进行培训费用以及各种福利保险等;资本化费用有:购进无形资产的费用、新置固定资产等。在企业的实际成本管理中,民营企业把上面这些成本平均分布于价值链的各个环节之中,从而使成本分布更加明显,对企业各个生产环节的成本分布进行比较,更利于找到改进成本的部位。再有,企业成本管理人员要掌握和产品有关的全部价值链成本,和位于价值链中的厂家共同合作,对成本进行共同控制,以求获得最大经济收益。价值链成本会计主要有下面这些目的:使成本信息传递渠道更加畅通、通过调整企业成本价值链使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合作更加合理,使企业的效益增长最大化,运用会计的多项功能与方法,为企业获得最高收益而服务。

(四)价值链成本会计的本质

在价值链管理的基础上,现代成本会计管理的本质是,研究企业的价值信息和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种关系,详细讲述有:收集、处理、保存及展示各种价值信息,控制和管理企业内部价值链,确保企业价值链合理、高效、正常运作,从而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并使各个经营环节合理分配。由此可见,现代成本会计管理是在价值链管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获得最佳竞争优势为目标,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基础上,使其生产经营成本更低,从而获得最优核心竞争力。价值链成本管理主要管理企业的运营成本。企业成本管理是企业实现增值活动中最基础的工作。企业各种价值活动成本有:对外投入成本:如进行生产经营所使用的原料、日常消耗品等;人力资源成本:如招聘企业员工、人员安置经费、进行培训费用、各种福利保险等;资本化费用有:购进无形资产的费用、新置固定资产等。在企业的实际成本管理中,民营企业把上面这些成本平均分布于价值链的各个环节之中,从而使成本分布更加明显,对企业各个生产环节的成本分布进行比较,更利于找到改进成本的部位。再有,企业成本管理人员要掌握和产品有关的全部价值链成本,和位于价值链中的厂家共同合作,对成本进行共同控制,以求获得最大经济收益。

二、价值链管理成本会计与传统会计的比较

传统成本会计管理系统是在传统机器化大生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成本会计管理暴露出很多缺点,而在价值链管理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价值链管理成本会计却可以克服这些缺点。

(一)价值链管理成本会计范围不局限于企业内部

传统成本核算系统只关注企业内部的成本,没有全面考虑顾客和原料供应商,使得成本核算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管理和企业决策。而价值链管理成本会计关注的范围更加广泛,全面考虑企业未来的发展和全局,从而使企业获得最高经济收益。

(二)价值链管理成本会计重视企业整体价值目标的实现

传统成本会计一般利用给企业内部的各个生产部门制定工作目标,把工作目标下发到各个责任人员,达到控制和考核企业生产的目的。传统成本会计的目标是扩大企业的利润回报,使控制目标具有局限性。价值链管理成本会计,在使位于价值链上的各个生产环节实现价值目标的基础上,实现企业最大经济收益,全面考虑降低成本,有益于实现企业的整体价值。

(三)价值链管理成本会计所控制的领域更加广阔

研究成本控制的空间,传统成本会计一般只关注企业内部工作目标的制定和实行,并进行考核,这样的成本控制系统只关注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传统控制认识把成本控制只理解为,控制生产经营中的人力和物力资源的消耗、各种费用支出等。价值链管理成本会计进一步把控制范围增大,把原料供应商和顾客也综合考虑在内。再有,研究成本控制的时间,价值链成本会计不只关注企业生产的成本控制,也包括生产前期的产品开发和设计的成本控制。

三、基于价值链管理的现代成本会计完善措施分析

由于传统成本会计存在一定的缺点,和现代的价值链管理不相适应,为了发展现代价值链管理思想,我们一定要改进和完善传统成本会计方法。

(一)贯彻价值链管理的成本概念

在价值链管理思想的基础上,成本不再局限于传统会计规定的范围,只包括简单的费用支出和消耗问题,成本是为了创造价值而存在,是为了取得最高价值而进行的资源消费。企业为了获得核心竞争力,要重视建造包括顾客价值在内的价值链,帮助企业实现经营目标,赢得最大数量的顾客。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研究:第一,企业投入资源是为了创造更高的价值,用以创造顾客价值;第二,创造顾客价值也需消费一定的资源,来提供顾客价值产品和服务。

(二)扩大成本会计的管理范围

传统成本会计只关注企业的内部,重点是企业内部的生产车间。在价值链管理关注范围增大的基础上,现代成本会计管理进一步扩大了范围,不但控制生产过程中的车间,并且控制生产之前的开发设计。也就是,成本会计不只是关注单项产品的成本控制,而是着眼于企业整体来控制企业的成本。

(三)重视企业价值活动成本

在价值链管理基础上形成的成本会计核算,关注企业价值链上各个环节的生产成本,成本会计通过研究各个环节的价值活动以及价值链各个环节之间的成本,对价值链成本优化方案进行评价,制定企业价值活动成本预案,并分析企业价值活动的成本,最后考核企业价值活动的成本业绩。

(四)加强供应商和顾客成本的有效管理

价值链成本管理的主要内容就是使位于价值链上各个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得到提高,利用信息共享、减少信息传递周期、价值分享等机制,从而降低信息的不确定性。产品供应商利用调整自身活动的办法,使企业的采购成本降低。企业也可以把自己的生产经营经验分享给供应商,帮助供应商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共赢。采购商通过调整自身的活动,使企业的客户服务成本降低。假如企业用于销售的订单费用过高,就会提高企业的客户服务成本。企业可以把自己获得的服务经验分享给采购商,提出把小订单集中到一起交给企业的办法,使销售订单提前,尽量减少订单的改动,从而使企业订单的处理成本有效降低。

四、结语

总之,我国在长期时间内使用传统会计办法,在价值链会计的应用上只局限于理论层次,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价值链管理会计一定会得到使用并广泛推广,企业要积极研究价值链管理成本会计原理,并在企业管理中进行试用,达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史原,刘志业.企业社会责任与价值链管理双赢模式的探究[J].商业会计,2010(17).

[2]张辉.战略成本管理中价值链分析方法应用[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