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全科医学高血压病例分析

全科医学高血压病例分析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9-19 18:28:0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全科医学高血压病例分析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全科医学高血压病例分析

第1篇

【关键词】 护理干预;高血压;防治

高血压病作为一种危害人类的身心健康的心脑血管类疾病仅依靠药物治疗,很难从根本上治愈,因此,有必要进行多种护理干预措施[1,2]。在社区内,高血压病作为常见和多发病越来越受到重视。本研究中对社区内126例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取得了理想效果,现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社区内的高血压病患者12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1例,女55例,平均年龄50.3岁。所有患者符合WHO/ISH高血压诊断标准,排除标准:患继发性高血压或严重心、肾、肺、眼并发症。根据病情将患者分为住院患者(n=76)和非住院患者(n=50)两类。护理过程中将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6)和试验组(n=40);将非住院患者分为对照组(n=25)和试验组(n=25)。分组病例在性别、年龄、血压水平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1.2治疗和护理方法:住院患者中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及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增加心理与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患者出院后分别于半年和1年内进行随访,调查患者对高血压病防治知识的掌握及服药依从性等情况。非住院患者中对照组自行服药,试验组每月进行1次面对面护理干预,详细询问全面健康情况,针对患者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解答,随时发现新问题,及时进行解释、指导。

1.2.1一般护理:入院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社区内高血压病患者均由医务人员登记建档,进行病情评估,在全面了解病人健康状况后,制定护理干预措施。

1.2.2心理护理:心理护理主要是帮助患者解释和分析可能造成病人心理紧张的影响因素,社区护理人员应时刻关注患者情况,进行细致心理疏导,对容易激动或性情暴躁的患者需给予特殊护理,时刻关注患者心理状况,使其保持乐观与平和的积极心态。同时要避免患者情绪过于激动、紧张。

1.2.3健康教育:对社区内患者进行有针对性地健康教育,包括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改进患者日常膳食结构及坚持运动等。社区内运动方式可多样化,如散步、跑步、骑自行车等。此外,需要戒烟限酒,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1.3治疗效果评价:疗效按照卫生部心血管系统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评定。主要包括以下:①显效:患者舒张压≥10mmHg,并且治疗后降至正常水平或较原来降低20mmHg以上;②有效:患者舒张压下降<10mmHg,但达到正常范围或者患者舒张压下降10~20mmHg,但尚未达到正常范围,或收缩压下降>30mmHg;③无效:尚未达到以上标准。

2结果

经护理干预后患者对高血压病相关知识掌握显著提高(p

表1行社区护理干预后,高血压病患者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比较 n(%)

Paired t test, t=14.701, p=0.000

表2行社区护理干预后,高血压病患者服药依从性情况比较 n(%)

Paired t test, t=11.665, p=0.000

从疗效来看,行护理干预的试验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

表3两组住院患者的疗效比较 n(%)

Paired t test, t=11.943, p=0.000

3讨论

高血压病是以体循环动脉压的增高为主,而表现出来的临床综合征,在大多数病人中难以查明病因者占95%以上。如果长期患有高血压,会影响患者脏器,如心、脑等的功能,甚至造成部分器官的功能衰竭。病人的情绪,如焦虑、恐惧等都是影响患者高血压的发生、治疗,以及康复的重要因素。因此,行护理干预,从患者的生活方式和心理行为着手,积极干预将有助于弥补现代医学中单一药物治疗难以满足高血压病治疗要求的现状,因此,采取有针对性的临床护理干预对高血压并的治疗会起到积极作用[3]。

本研究中,试验结果表明在社区内对高血压病患者的思想情绪、日常生活和饮食结构,以及相关知识等内容进行积极地护理干预,将有助于全面治疗高血压病效果的显著提高[4]。此外,在常规治疗方法及方案的基础上,社区内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可以在不增加医疗和药物成本的基础上完成,并且能够显著提高高血压病患者对该病的防治效果,以及病人的生活质量,值得在社区内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刘艳容, 何金爱, 余健. 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的影响[J]. 广东医学, 2009, 30(12): 1938-1939

[2]纪萌健. 高血压患者的护理干预[J]. 青岛医药卫生, 2008, 40(3): 235-236

第2篇

[关键词] 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缺血性脑血管病;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 R74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6)10(b)-0103-05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ulse wave velocity and the risk factors of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ICVD). Methods The double brachial-ankles pulse wave velocity (baPWV) were measured in 510 cases with ICVD (male: 182 cases, 35-86 years old; female: 328 cases, 36-86 years old), who were admitted to Depar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f the Sixth People's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from November 2014 to January 2016. According to the average baPWV of double sides,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baPWV normal group (baPWV

3 讨论

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变的病理生理基础,早期检测动脉功能是评估心脑血管意外风险的重要措施[5-6]。脉搏波传导速度是一种通过检测脉搏波在动脉壁上的传播速度来评估大血管僵硬度的方法,可以发现早期动脉硬化,传导速度越快,动脉弹性越低,僵硬度越明显[7]。流行病学研究显示PWV不仅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且可用于判断干预的疗效[8-9]。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测定操作简便、无创、能良好地反映大动脉血管僵硬程度。夏晖等[10]对1014例体检人群baPWV相关分析表明,体检人群中baPWV异常率为57%,动脉硬化潜在风险普遍存在;baPWV与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高度相关,在健康体检中可对防治动脉硬化疾病起到警示作用。卢玉润等[11]研究发现,baPWV中、重度异常在高血压患病人群中检出率为68.7%,明显高于无高血压对照组(P < 0.05)。baPWV测量可以早期发现高血压人群的动脉血管病变,有助于早期诊断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病变[12]。黄雯等[13]分析认为,高血压病史、SBP、LDL、FBG是老年高血压患者baPWV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长病程、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高血糖可促进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的发生、发展。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与baPWV的关系,包括年龄、性别、血压、血脂、血糖、UA、Hcy、血凝状态、hs-CRP及高血压病、糖尿病病史、颈动脉硬化斑块等。结果表明,510例患者当中,baPWV异常者占总体72.94%,年龄、SBP、DBP、PP、TC、LDL、FBG、2hPBG、HbA1c及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颈动脉硬化斑块对baPWV异常均有影响。对以上因素进行单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SBP、DBP、PP、HbA1c、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颈动脉斑块是引起baPWV增快的危险因素,进一步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年龄、SBP、高血压病史是baPWV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说明年龄、血压、血糖、血脂等对动脉血管僵硬程度均有影响。除上述因素外,吸烟、女性、BMI异常、心率、UA、尿微量白蛋白亦是影响baPWV的危险因素[14-15]。本研究未纳入吸烟饮酒史、心率等因素,未得出类似结论。此外,本研究baPWV异常组TC与LDL比较均低于正常组(P < 0.05),这可能与患者既往长期服用降脂药物控制血脂在较低水平有关。

对于baPWV异常的危害性,近年研究认为,baPWV增快已成为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可预测缺血性脑血管病 发病风险,baPWV异常加之高血压病患者未合理控制血压,会大大增加脑卒中发生风险[16-17]。秦琳等[18]研究认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僵硬度与脑白质变(white matter lesions,WMLs)密切相关,年龄和baPWV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重度WMLs的独立危险因素。此外,baPWV对预测脑梗死患者功能恢复的评估价值并不亚于脑卒中分型[19],且可以评估脑小血管病患者发生中风的功能预后[20]。

综上所述,baPWV可以反映动脉血管僵硬程度,其增快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密切相关,适用于早期血管硬化的筛查,有助于检出危险人群,以便尽早采取干预措施,值得推广应用。合理控制血压、血脂、血糖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发展,对于延缓动脉硬化程度、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仅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baPWV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未纳入经系统治疗各项指标控制良好的baPWV数值,样本量较少,对于评估患者心脑血管意外风险及指导临床治疗的参考价值还需做进一步病例对照研究。

[参考文献]

[1] Koivistoinen T,Virtanen M,Hutri-Kahonen N,et al. Arterial pulse wave velocity in relation to 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brachial flow-mediated dilation and carotid artery distensibility:the cardiovascular risk in young finns study and the health 2000 survey [J]. Atherosclerosis,2012, 220(2):387-393.

[2] Mancia G,De Backer G,Dominiczak A,et al. 2007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rterial hypertension:the task force for the management of arterial hypertension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hypertension(ESH)and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ESC)[J]. J Hypertens,2007,25(6):1105-1187.

[3] 吴长鸿,刘斌.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标准(1995)[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6,29(6):376-381.

[4] Segers P,Kips J,Trachet B,et al. Limitations and pitfalls of non-invasive measurement of arterial pressure wave reflections and pulse wave velocity [J]. Artery Research,2009,3(2):79-88.

[5] 王艳玲,李学华,米玉霞,等.脉搏波传导速度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一级预防中的应用[J].亚太传统医药,2011,7(8):104-105.

[6] 陈大伟,张婧,靳英,等.应用脉搏波速度和血管年龄评估缺血性心血管疾病危险度[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 36(1):71-73.

[7] 胡大一,向小平.动脉粥样硬化早期检测的临床应用――大动脉僵硬度(弹性)和功能检查[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2007,5(2):81-82.

[8] Lim HE,Park CG,Shin SH,et al. Aortic pulse wave velocity as an independent marker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J]. Blood Press,2004,13(6):369.

[9] 王显,赵建功,胡大一.中国脉搏波传导速度评价动脉硬化的参数及流行病学研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8, 14(4):303-306.

[10] 夏晖,李春燕,温淑娴,等.1014例体检人群baPWV结果及相关性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2,10(6):903-904.

[11] 卢玉润,李英,洪大情.臂踝脉搏波速度和踝臂指数在高血压人群中评估动脉硬化和动脉粥样硬化的价值[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4,22(6):722-724.

[12] 林铮,王振华,吴玉塘.踝臂脉搏波传导速度及踝臂指数对高血压患者早期动脉硬化的诊断价值[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5,23(11):1149-1152.

[13] 黄雯,张继惠,王建文.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6(11):1151-1152.

[14] 李时双.体检人群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特征分析及其与心脑血管疾病相关因素的研究[D].大连:大连医科大学,2014:1-39.

[15] 邓笑伟,刘妍,朱峰,等.脉搏波传导速度异常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5,7(6):827-829.

[16] 汤中敏,胡世红,张林潮,等.臂踝脉搏波速度与缺血性心血管病风险评估程度关系的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2B):4055-4057.

[17] Song Y,Xu B,Xu R,et al. Independent and joint effect of brachial-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 and blood pressure control on incident stroke in hypertensive adults [J]. Hypertension,2016,68(1):46-53.

[18] 秦琳,周其达,邹锡良,等.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管僵硬度与脑白质病变的关系研究[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5,28(2):103-106.

[19] Kim J,Song TJ,Kim EH,et al. Brachial-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 for predicting functional outcome in acute stroke [J]. Stroke,2014,45(8):2305-2310.

第3篇

关键词:PBL教学模式;本科生;全科医学教学;应用

PBL教学模式,即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设置学习情境让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的教学模式,对于提升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积极意义。对于医学院的学生来说,实践能力是体现其专业素质的一个标志,实施PBL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及团队协作的精神。近年来,PBL教学模式在广泛应用,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成果[1]。此次试验在《全科医学概论》课程教学中应用PBL教学模式,旨在探究其应用价值,结果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基本资料

将我校大学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64例纳入研究,采用随机数值法,将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两组在性别、年龄、前期课程成绩等基本资上的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在第四学年学习《全科医学概论》这一门课程时,选择高血压病、妇幼及老年保健这两个全科医学服务章节进行研究教学,每个章节4课时,试验时间为8个课时,两组教材及教师相同。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式,观察组采用PBL教学模式,具体教学方法为:①PBL教学模式培训。在试验前,对观察组学生及教师进行培训,让他们掌握PBL教学模式的含义,明白其教学意义,提高师生参与积极性,严格按照教学要求实施;②编写教学案例,由教学经验及临床知识丰富的老师,根据教学内容编写出合适的具有代表性的临床案例,开展教学活动;③教学过程。将观察组32例学生分为两组,各16例,每组推选出一个同学作为主持人,在每个章节的第一堂课上,有主持人介绍此章节的教学目标及教学任务,对病例情况进行简洁明了的介绍,创造教学情境,由学生提出相关病例的有关临床知识的问题,小组进行讨论,学生不明白的地方老师可加以点播,并引导学生明晰问题解决的思路,渗透该章节全科医学服务的基本理论知识及实践方法。对于无法再课堂上解决的问题,鼓励学生课后在网络上或者图书馆查阅资料,进行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在下一节课上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及心得,最后由主持人总结此次课程教学成果,老师进行点评,课后以报告的形式将自己此次课程的学习过程及成果写下来,确保学生的积极参与。

1.3判定标准

教学期间,记录两组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时间,包括利用网络学习、在图书馆学习以及与他人讨论医学知识的时间。在期末考试中,进行试验教学的两个章节内容,以病例分析的形式出题,记录两组期末考分及病例分析题的分数(满分分别为100分和20分)[2]。Ρ攘阶檠生自主学习时间及考试分数,评价PBL教学模式在本科生全科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1.4统计学分析

选取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加以处理,(X+S)为计量资料,2组对比采取t进行检验,P

2.结果

在课外学习时间上,对照组为(6.52±1.37)h,明显短于观察组的(9.30±2.21)h,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

在期末考试成绩及病例分析题分数上,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

3.讨论

PBL教学模式是基于问题开展教学的一种方法,被广泛用于临床医学专业的教学中,能够有效提升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遇到问题时以辩证批判性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通过团队协作的力量来解决问题。对于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来说,要学习的课时比较多,且实用性比较强,提高自己的知识实践能力才是学习的关键。PBL教学模式的应用,充分利用了学生的求知欲以及现代的信息化技术,遇到不懂的可以通过查阅图书或者网络查询的方式去了解,不断拓宽自己的眼界和知识范围,对于今后的临床工作也具有较大的帮助。

此次试验中以《全科医学概论》课程教学为例,观察组实施PBL教学,其教学质量优于实施传统教学的对照组。综上所述:在本科生全科医学教学中应用PBL教学模式,教学质量明显提升,因此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高血压;疾病细节管理;血脂;血压;临床价值

【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6019(2016)09-0124-02

心血管疾病是我国老年患者死亡原因中的重要原因之一。高血压是导致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以及死亡的重要的高危因素。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均与高粘滞血症密切相关,因此,高血压伴血脂异常,可导致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增加[1]。高血压的综合干预主要是通过降低导致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继而达到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同时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本次研究主要探究疾病细节管理在社区高血压管理中的应用价值,详细研究分析结果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8月间居住在本社区的60例高血压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研究组:病例30例,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在38岁-75岁不等,平均年龄为(56.32±6.19)岁,病程在1年-21年不等,平均病程为(11.03±2.07)年;对照组:病例30例,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在39岁-74岁不等,平均年龄为(55.46±5.90)岁,病程在1年-19年不等,平均病程为(10.76±1.53)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证明两组患者对于本次研究的问题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制定的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以及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分级;②患者至少存在一个可干预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及影响血压波动的生活陋习,如:肥胖、吸烟、血脂异常、合并糖尿病、其他心脏病、酗酒、熬夜、饮食结构不合理、医从性差、焦虑、失眠等;③患者属于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管理方法: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研究组的患者则采用疾病细节管理方法进行管理。疾病细节管理具体内容:对患者可能出现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及影响血压波动的日常生活陋习进行评估分析,根据危险的分级,对中危组的患者每3个月进行一次随访观察,而对于高危组的患者则每个月进行一次随访观察;设定健康管理知识培训的专员,其应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同时还应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沟通能力,亲和力强,通过面对面或者通过电话的方式(对个别行动不便的患者采取上门服务)进行有效沟通与随访观察。同时对社区的医生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定期组织社区医生到上级医院对慢性病管理进行学习交流,提升医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提高医生的职业素养,更好的应用于临床,有助于提高对社区高血压病患者的管理质量;结合社区自身特点,采用自我管理理念,并且发放管理手册,提高患者自我管理的意识与能力;并加强患者对于疾病的了解,定期在社区内组织患者听取高血压相关知识讲座,并对其进行讲解降压药物种类、服药时间、服用方法(曾有患者将硝苯地平控释片掰开服用)、剂量调整、饮食与运动、情绪调整、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控制体重等专业化、个体化的指导,进一步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使患者从被动变主动,增强患者的治疗依从性[2];并且建立医患双向的信息交流平台[3]。

1.4统计学分析方法:本次研究使用SPSS14.0软件包对所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的血压血脂变化情况: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压以及血脂指标比较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改善情况明显较对照组好,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细的对比分析结果见下表1:

3讨论

高血压属于慢性疾病,绝大多数的患者一旦确诊则需长期乃至终身治疗,临床主要采用降压药物进行治疗,同时配合降糖、降脂治疗,饮食、生活习惯改变等。高血压具有一定的可防控性。疾病的细节管理是一种针对个人或者集体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系统同时又具有显著的个体化差异的管理,力争对每一个研究对象建立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及生活方式的一个过程。疾病细节管理的主要宗旨在于对症下药、调动患者的积极性,利用有限的资源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目的在于促进患者的健康,提高疾病的治愈率,降低患者心脑血管并发症,减少医疗费用的产生等[4]。危险因素的控制是管理高血压患者重要的环节,其对于提高患者自身对疾病的认识,并且增强患者的依从性具有重要的作用。有研究表示,对高血压的患者实施疾病细节管理后,明显降低了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并且对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经过临床实践也证实了这种方法行之有效。本次研究也通过比较细节管理与常规管理的临床疗效,综合评价疾病细节管理对于高血压患者的临床价值。本次研究表明,经过各自的干预后,采用细节管理的患者其血压及血脂等指标的改善情况明显较采用常规管理的患者改善效果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结果与绝大多数的临床研究结果一致,其具有临床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程旻娜,李新建,王玉恒等.上海社区高血压疾病细节管理对高血压患者知识知晓率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4):394-397.

[2]王玉恒,程旻娜,李新建等.上海社区高血压疾病细节管理对高血压患者膳食行为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4):398-401.

[3]陶敏亚,周浩,张一英等.疾病细节管理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和心血管危险分层的影响研究[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2,16(4):339-341.

第5篇

[关键词] 客家农村;高血压病并发症;流行病调查

[中图分类号] R54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12-50-04

高血压病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并发症是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我国,随着社会的转型,人口老龄化的加速,高血压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我国农村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以往总体低于城市,但近些年来,农村高血压患病率的增长比城市更为迅速,总体患病率已接近城市水平[1]。我国农村人口约占总人口的48.7%[2],高血压已经成为我国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广东梅县2010年底总人口62.57万人,农业人口48.31万人[3],占总人口的77.2%,农村高血压人口远远高于城市。本研究调查了世界客都――广东梅县农村籍高血压患者2487例,涉及人口数11038人,对其高血压并发症、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及常见影

响因素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为探索干预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梅县18个镇和1个城区办事处、1个高新园区的农村籍的高血压患者。

1.2 方法

从2012年6月~2013年12月,采用随机抽样法,在梅县各个乡镇随机抽取1~2个自然村作为调查点,设计调查问卷,主要从高血压并发症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及常见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

1.3 诊断标准

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版》[4]。

1.4 质量控制

包括调查员培训、调查过程和分析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1.5 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13.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本次调查了25个自然村,调查对象11038人,占同期全县农业人口的2.28%。其中高血压病患者2487例,男1198例,占48.17%;女1289例,占51.83%;年龄29~100岁,平均69.24岁;农民2296人,农民工125人,村干部66人;文盲1495人,小学657人,初中274人,高中以上61人。

2.1 高血压并发症的患病率

2.2 高血压的认知水平

2.3 高血压的主要危险因素

客家人群饮食较清淡,食盐摄入量平均每人每天约7.15g,但有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且以饮烈性酒为主,部分患者饮自制药酒。见表3。遗传可能是客家人群高血压的重要因素。见表4。样本病例以中老年人为主,平均身高约153cm,平均体重约57kg,体重指数(BMI)为24.3。

3 讨论

广东梅县是客家人群聚集地,地处粤东山区,经济欠发达,医疗卫生资源相对落后,广大村民健康知识匮乏。本研究提示,客家农村高血压发病率高达22.5%,高于全国农村平均水平(18.6%)[5],但低于我国北方辽宁阜新农村地区(42.5%)[6],与潮汕地区(21.5%)相仿[7];并发症患病率为40.3%,其中脑卒中(19.3%)、冠心病(16.2%)和高血压性心脏病(10.5%)是最主要的并发症。脑血管并发症是我国高血压病最常见的并发症,脑卒中患者中高血压占50%~60%[8]。王健松等[9]研究显示脑血管并发症为22.2%,冠心病并发症为18.2%。高血压的并发症主要由于血压升高所致,一项包括61个大样本的临床试验结果表明,血压每降低2mm Hg,可使脑卒中和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病风险分别降低10%和7%[8]。因此,控制血压是预防高血压并发症的关键措施。

客家农村高血压的“三低”现象也很明显,知晓率约为27.5%,治疗率约为22.6%,控制率约为7.3%。周琴等[10]调查显示广州15~69岁常住居民的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分别为31.6%、30%和12.6%;陆晓月[11]高血压规范管理显示,高血压病的规律服药率在城市为17%,农村为5%,有效控制率在城市为4%,农村为1%;而美国治疗率达71.6%,控制率达46.5%[12]。这说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血压及其并发症形势较发达地区更严峻。

客家人群饮食较清淡,食盐摄入量平均每人每天约7.15g,但仍高于2013年WHO建议成人每日摄入量

综上所述,客家农村居民高血压并发症的患病率较高,以脑卒中、冠心病和高血压性心脏病最主要。客家人群饮食较清淡,但存在饮酒、吸烟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因此客家人群高血压的形成,可能与生活方式、遗传及经济文化水平有关。客家农村居民对高血压的认知处于较低水平,出现心、脑、肾等靶器官并发症的危险性较高,并发症也较严重。要改变这种不利局面,第一,要解决农村居民对高血压的认识。高血压是一种进展缓慢的疾病,本身症状不明显,常常是在出现心脑血管并发症而就诊时才被发现,并且患者常常不按医嘱服药治疗,当有头疼、头晕等症状时才服药,症状消失后便停药,使血压难于控制。因此要加强农村居民的健康教育,同时制定个体化干预方案,检测患者血压、危险因素和治疗效果,并让患者了解自身病情和存在的危险因素,了解控制血压的重要性和终生治疗的必要性[18-19],从而提高知晓率和医嘱执行力,因而提高控制率。第二,要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吸烟、饮酒、高脂高盐饮食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在高血压危险因素中越来越重要。健康的生活方式可减少55%的高血压发病率;早期和规律的治疗可使高血压的严重并发症减少50%。这说明大多数高血压及其并发症是可以预防控制的[20-21]。第三,要加强对乡村医生的培训。广大乡村医生是村民获得卫生健康知识的仅有来源,是普及村民卫生知识教育的主力军。加强对乡村医生的培训,有助于提高村民的健康意识,从而减少农村高血压的高危人群,降低高血压患病率和并发症的患病率。最后,要对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建立健全的三级预防干预措施。早期、综合、长期进行高血压的分级管理,可以提高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率,降低心血管病的患病率[9]。通过上述措施,可以提高客家农村居民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保障农民健康,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种冠峰,相有章.中国高血压流行病学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中国公共卫生,2010,26(3):301-302.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2中国卫生统计年鉴.

[3] 梅州市人民政府.梅州年鉴2011.

[4] 刘力生.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19(8):701-743.

[5] 李立明,饶克勤,孔灵芝,等.中国居民2002年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7):478-484.

[6] 史瑾,孙兆青,郑黎强,等.北方农村高盐饮食人群高血压病患病率和血压水平调查[J].山西医药杂志,2008,37(3):195-197.

[7] 刘文洲,滕有明,覃思.广东省潮汕地区高血压流行病学初步调查[J].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2009(4):231-234.

[8] 王吉耀.内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257-272.

[9] 王健松,郑润平,张慧英,等,高血压病早期管理对心脑血管事件患病率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1,8(27):5-9.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10] 周琴,潘冰莹,林国桢,等.广州市15~69岁常住居民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调查[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0,18(6):587-590.

[11] 陆晓月.社区干预对高血压患者“三率”的影响评价[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4):650-651.

[12] Fangjian Guo,MD,Di He,BS,Wei Zhang,MD,R. Grace Wal. Trends in prevalence,awareness,management,and control of hypertension among United States adults,1999 to 2010[J].J Am Coll Cardiol,2012,60:599-606.

[13] Guideline:Sodium intake for adults and children Genev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2012.

[14] 预防和治疗高血压饮食调理:美国心脏病学会建议方案[J].中华高血压杂志,2006,14(10):841-843.

[15] Beulens JW,Rimm EB,Ascherio A,et al. Alcohol consumption and risk for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mong men with Hypertension[J]. Ann Intern Med,2007,146:10-19.

[16] 胡大一,马长生.心脏病学实践2010:规范化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497-498.

[17] 郑海生,刘品名.适量饮酒与心血管健康[J].中华心血管杂志,2009,37:84-87.

[18] 赵宁.社区高血压综合管理的效果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3):770.

[19] 高喜莲,田军,曹丽莎,等.社区高血压病例规范化管理的效果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0,18(1):44.

[20] 吴锡桂.我国高血压冠心病的流行现况与展望[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8,6(2):52.

第6篇

关键词:社区;高血压;规范管理

高血压与心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如常见的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等疾病都是由高血压所引起的[1]。高血压患者会出现经常性的头痛、头晕,如果头痛程度较为剧烈甚至可能会给患者带来视力障碍,并引发恶心、呕吐昏迷等。我社区对35例高血压患者实施了规范化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社区2012年3月~2013年3月所收入的7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分为对照组35例与观察组35例。对照组中,男17例,女18例,年龄为43~76岁,平均年龄为(57.6±3.6)岁;观察组中,男15例,女20例,年龄为46~78岁,平均年龄为(56.4±4.2)岁。上述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进行管理,观察组患者采用规范化管理,具体如下:①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通过健康教育让这些患者能够对高血压进行科学的认识,让他们能够了解自己的病情。在健康教育开展的过程中可以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从而达到舒缓患者心理压力的效果。对患者进行相关的饮食指导,并劝导他们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等。通过健康教育能够让社区居民的自我保健意识得到提升并提高他们预防高血压的能力;②治疗干预管理。社区医疗工作人员可以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并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特定的治疗方案并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在患者治疗的过程中由于用药不按规律,遵医行为差,这样就给实际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基于以上情况,社区医疗工作人员应该对患者进行相应的随访,以此来掌握患者的用药情况并对患者进行适当的监督与督促。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 SPSS12.5分析软件包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Pearson χ2检验,P

2 结果

见表1、表2。

通过上表可以明显看出观察组的血压控制情况要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服药情况也要要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高血压是较为普遍的疾病之一,它与心脑血管疾病存在着密切的关联,并且它的治疗周期十分漫长,会对患者正常的工作、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并给患者带来极大的身体压力与心理压力[2]。从客观角度来看根治高血压确实比较困难,因此高血压的治疗主要以保健与预防为主,在高血压的治疗过程中一般是采用药物治疗的方式进行[3]。

很多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由于未根据医嘱服药,用药不规律,这样就大大地降低了实际的治疗效果[4]。另外由于很多患者的饮食习惯、生活习惯出现了一定的问题,这样就很容易加深其本身的病情[5]。

在我社区的研究中发现对高血压患者实施规范化管理能够让患者的血压情况得到稳定的控制,同时能够对其进行有效地督促让他们根据医嘱服药。

综上所述,对高血压患者实行规范化管理可以更好地控制患者的高血压情况并提高服药依从率,这对于患者的治疗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张东,卢立新,于国龙,鲍晨辉.综合管理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管理效果的影响[J].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0(01):111-112.

[2]谢瑾.社区高血压患者及高危人群综合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公共卫生,2010(03):127-128.

[3]潘恩春,胡伟,向全永,等.淮安市社区高血压规范化管理效果评价[J].中国公共卫生,2010(03).

第7篇

【关键词】高血压;鼻出血;治疗

【中途分类号】R5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073-01

高血压性鼻出血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急症,中老年是高发人群。高血压病患者因动脉硬化,不能正常收缩,硬化的血管受到高血压的冲击而破裂出血,出血时量多,破裂的血管不易自行愈合,往往来势凶猛,加上出血部位多在鼻腔后部,出血点不易看清、止血困难,抢救不及时可引起失血性休克,故视为耳鼻咽喉科的急重症之一[1]。以往的常规治疗一般以鼻腔填塞为主,有时需反复多次填塞,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使其恐惧,焦虑不安,加重高血压,不利于止血,如此恶性循环,致疗程长,副作用大。笔者选取我院2001年8月~2013年8月的79例高血压性鼻出血患者病例,改进常规治疗方法,部分予以中西医结合治疗,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收到良好效果,并与常规治疗方法作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79例患者中,男50例,女29例,56~80岁,平均年龄59.3岁。单侧49例,双侧30 例,

其中81 例患者均已进行过不同程度的鼻腔填塞,单纯性高血压54例;妊娠高血压合并血小板减少2 例;高血压合并心脏病5例;高血压合并病糖尿病18例。

高血压病史1~18年,就诊时出血时间30min~20d不等。出血部位,鼻腔前中部可见出血点5例,鼻腔后部出血64例,多部位出血7例,部位不明3例。出血量80~500mL不等,呈休克状态3例。有反复鼻出血或近期频繁出血者49例。平时间歇服用降压药37例,其余未服药治疗高血压。

1.2治疗方法

1.2.1前鼻孔填塞49例,前后鼻孔填塞15例,鼻内镜下电凝止血13例,未填塞2例。根据血压情况酌单用雅施达或伲福达降压或者小剂量联用雅施达和双氢克尿噻。

1.2.2填塞后用粉丹皮、生白芍、黄芩、仙鹤草、旱莲草,加夏枯草、天麻、钩藤等中药调理,对肝阳上亢者,加山栀、泽泻等23例;阴虚阳亢者,加枸杞、生地、生龙骨、山萸等16例;对阴阳两虚者,加杜仲、女贞子等18例;痰湿壅盛者,加白术、陈皮等10例;年高体弱,病后气血未充者,加太子参、茯苓、白术、黄精等12例。1天1剂,并酌情口服抗生素和降压药。

2 讨论

高血压患者由于身体各个器官功能减退,血管硬化,血管壁长期受高切阻力的影响,微循环破坏严重,有效循环时间缩短,致鼻腔后部静脉丛血管怒张,容易出血[2]。

我们白城一带自然环境和条件较差,风沙多,空气干燥、少雨地区,因此鼻出血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急诊,特别是反复鼻出血患者,因多次用传统的填塞方法止血,不堪痛苦。

高血压患者由于管壁脆性增大,弹性减退,往往出血较猛,不能自行停止,出血部位以鼻腔后部及部位不明显者占多数,给治疗带来一定困难。控制血压是治疗高血压鼻出血的有效方法。血浆中血管舒缩因子NO,ET和AngII平衡对维持血压很重要。高血压患者血浆中NO水平降低,ET和AngII含量增高[3]。一但出血,机体处于应激状态,患者紧张焦虑的情绪,加上鼻腔填塞的痛苦,可加重血管活性物质不平衡,使外周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如此恶性循环,致出血反复发生,不易停止[4]。在选择治疗方法时尽量减少治疗过程中的不适,减少患者的恐惧和焦虑很有 必要,使血管活性物质尽快平衡,有利于缩短病程[5]。明确出血部位采取相应的止血方法是治疗鼻出血的关键。应用内窥镜寻找鼻腔后部的出血灶,在明视下止血,减少传统填塞方法的盲目性。无论采用射频、激光或微波治疗,其作用原理都是使局部组织凝固、炭化,达到止血目的[6],以减少鼻腔填塞的痛苦。

方中丹皮和白芍相配,并调气血;黄芩善清肺热而止血;仙鹤草、旱莲草收敛止血;夏枯草平肝泻火;天麻,钩藤可凉肝熄风,全方有平肝止血,降压作用。在采用急救措施止血后,服用中药调整机体的阴阳偏盛,扶正祛邪,消除致病因素,消除机体的不适,促进机体内环境的平衡[7]。患者服药后全身不适感明显减轻,精神很快恢复,口干舌燥消除,进食正常,二便正常,有助于降低血压。

治疗方面,高血压性鼻出血由于出血量往往较大不易自止,经鼻腔收敛仍不能止血外常常需要鼻腔填塞止血[8]。在预防高血压性鼻出血方面,要定期测量和控制血压,尤其在疲劳过度、受凉感冒、气温变化较大时更应注意。少吃油煎烹炸食品,多吃蔬菜瓜果之类的食品,尽量少饮白酒,晨练时多饮些温开水,避免忽冷忽热以防血压过度波动和升高。尽量少做屏气动作,如吹喇叭等,有便秘者及早治疗以防过度屏气,尽量减少头低位动作以防头部血管过度扩张破裂。

参考文献:

[1] 党海燕,云南白药治疗高血压性鼻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学术版,2009,21:66-67

[2] 杨放如,李家邦,心身放松疗法对高血压患者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05,8(9):731-733

[3] 郭宏,黄琳,崔景朝,降压止血颗粒对老年高血压性鼻出血患者的干预效果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04,12(3):136

[4] 杜勤,成静,马绍骏,抗焦虑治疗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4,13(4):391

[5] 王丽,王丽华,周玉英,等,难治性自发性鼻出血临床分析[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6,20(2):64-66.[6]崔晓波,李玲香,顽固性鼻出血的诊断与治疗[J]实用医学杂志,2006,22(7):821-822

第8篇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降压;疗效不佳;预防保健

本文以南通市通州区平潮镇平南卫生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降压效果不佳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效果不佳的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预防保健策略,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降压效果不佳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病例纳入标准[1]:(1)均符合我国老年高血压诊治专家共识标准;(2)全部老年患者均使用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联合β-受体阻滞剂或利尿剂,联合用药≥2种,经连续治疗3个月以上血压难以降低至正常值或血压下降不明显。其中,男53例,女47例,年龄60~82岁,平均年龄(71.1±10.4)岁;高血压病程病程2年~22年,平均病程(12.1±7.1)年。

1.2方法

1.2.1降压效果不佳的因素分析 收集110例降压效果不佳患者的疾病史、临床症状、用药情况(依从性、联合用药、治疗方案等)、生活方式(吸烟饮酒)、经济条件及心理情绪等与降压效果不佳的各种因素,综合分析降压疗效不佳的原因。

1.2.2预防保健对策

(1)加强高血压健康教育。医疗服务机构作应定期组织老年患者进行高血压基本知识宣教,提高老年患者对高血压健康常识的了解程度。健康教育应结合老年患者的实际情况,如受教育程度、年龄较大、接受能力较差等,开展浅显易懂的知识教育;健康宣教的形式应多样化,以易于老年患者接受和掌握为目标,如开展多媒体学习、名老中医讲座等;健康宣教的同时还可以邀请治疗效果较好的病友现身说法,为大家讲解其治疗的经验,为大家提供良好的沟通交流平台,促进老年患者增进沟通和治疗的信心。

(2)加强用药指导。用药依从性较差是导致老年患者降压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加强对老年患者的用药指导具有十分必要的意义。用药指导的主要内容应针对患者的实际病情,为患者制定用药方案和计划,督促患者家属协助老年患者严格按照医嘱服药,尤其应注意服种类、剂量、服药时间等基本要点;用药指导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以个体指导为主,还可以定期深入老年患者家庭了解患者的实际用药情况,纠正患者错误的用药习惯。

(3)生活习惯干预。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高钠饮食等均是导致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对高血压的药物治疗效果具有较大的影响。应指导患者及早戒烟戒酒,保持低盐清淡饮食,但要注意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量,避免营养不良造成老年患者体质下降。还应指导老年患者开展必要的、适度的体育运动。体育运动量不宜过大,动作应轻柔,主要包括散步、太极拳等简单易行的体育运动。

(4)优选治疗方案。应坚持个体化的给药方案,应针对老年患者的不同临床症状,选择个体化的治疗药物,如合并冠心病则推荐使用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通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等有益于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药物;对于伴发心肌梗死者,使用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及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可有效较少心肌重构等。

(5)定期组织复查。高血压的药物治疗为长期的过程,多数患者均需要终生服药,且需根据不同时期降压的效果调整药物治疗方案。必须组织老年患者定期复查血压,或对老年患者定期随访,评价药物治疗效果,及时调整给药方案,避免过度降压或现有药物降压效果较差而未能及时调整药物的现象发生。

1.3疗效判断 观察预防保健干预后11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效果。

1.4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输入Excel表格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降压效果不佳的影响因素分析 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效果不佳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用药依从性差、血压监测不规范、吸烟饮酒等,构成比分别为80.00%、69.09%和59.09%。见表1。

表1 11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效果不佳的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因素

例数/n

构成比/%

用药依从性差

88

80.00

血压监测不规范

76

69.09

吸烟、饮酒

65

59.09

高血压健康教育不够

54

49.09

并发症和合并症

43

39.09

服用短效降压药物

31

28.18

经济条件较差

23

20.91

缺乏适度运动

22

20.00

情绪不稳定

12

10.91

联合用药不合理

9

8.18

治疗方案不合理

7

6.36

2.2预防保健效果分析 预防保健干预后,11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基本能达到平稳降压,药物治疗依从性较好,不良反应较少。

3讨论

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心血管综合征,也是临床最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有研究[2]表明,老年高血压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我国60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可达到60%,且由于老年患者身体机能的特殊性,导致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特点较为复杂,临床治疗难度较大,并发症的发生率、致残率和死亡率均较高。

本组资料中,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效果不佳的前三个影响因素为用药依从性差、血压监测不规范、吸烟饮酒等,分别占到各类影响因素总构成比的80.00%、69.09%和59.09%,其他因素对降压效果不佳的影响作用各有不同。其中,用药依从性差主要表现为:(1)不能按时服药,老年患者记忆力较差,经常不能记住按时服药;(2)不能按医嘱服药,主要表现为随意调整药物服用剂量和次数,或根据自身主观感觉随意较少服药次数等。血压监测不规范是导致降压效果不佳的第二大影响因素。主要表现为血压测量失误,易发生假阳性高血压[3]。另有部分患者不能定期监测血压,对自身血压的实际情况掌握不准确而耽误治疗,均与血压监测不规范因素有关。此外,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不但可导致高血压的发生,加剧高血压的病情,还对高血压的临床治疗效果产生较大影响。本文中,59.09%的患者服用降压药物的治疗过程中仍不能戒烟、戒酒,一方面影响了部分降压药物的疗效,另一方面也加重了高血压的病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预后。

影响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效果不佳的因素还包括健康教育知识缺乏、合并症及并发症、联合用药不当或治疗方案不当、经济条件较差及缺乏运动等。其中,高血压健康知识教育不足在我国各地均较为普遍,因医务人员数量有限,工作强度较多,或因患者年龄、文化程度等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导致患者接受疾病相关知识教育的程度远远不够。合并症及并发症对高血压降压效果的影响较为明显(39.09%),临床治疗中应由其关注该类患者的治疗状况。联合用药不当(8.18%)在我社区影响降压效果的构成比较小,表明我区联合用药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一定而定不足,主要体现在联合使用两种钙离子拮抗剂如硝苯地平及非洛地平[4]。此外,不良心理情绪变化对高血降压效果也存在一定影响,此类病例本组资料也有体现(10.91%)。有学者[5]研究表明,心理因素对高血压降压药物的疗效存在一定的影响。心理因素主要包括患者的心理活动、情绪变化等,而经常处于激动情绪的患者其药物降压效果将大大折扣,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将有助于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药物降压的效果。

适度运动可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液循环,如散步、太极拳等有氧运动不仅有助于老年患者强身健体,还有助于提高药物降压的效果,但本组调查显示20.00 %的老年患者缺乏基本的、适度的运动。因经济能力较差、缺乏适度运动而导致降压效果不佳的病例也较多。因经济能力较差而无力长期服药或仅仅服用基本药物而又无经济能力更换其它降压机制的药物为基层常见现象,相关部门需给予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邓雪峰,彭妙官,王建华,等.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观察[J].广东医学,2012,33(5):687-689.

[2] 张青丽,郝茹.老年高血压用药治疗的临床要点[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2):2378-2380.

[3] 顾竞春,刘瑜婕.社区用药依从性不佳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干预效果分析[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11,10(9):660-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