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防雷预防措施

防雷预防措施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9-20 16:08:0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防雷预防措施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第1篇

关键词:雷电,施工机械,危害,预防措施

西班牙PDC系列提前放电避雷针

1雷电的危害

1.1直接雷击的危害 是指雷云对大地某点发生的强烈放电,它可以直接击中设备

1.1.1雷电流的热效应及其危害。雷电流通过导体时,能使放电通道的温度高达数万度,在极短时间内将电能转换成大量的热能。雷击点的发热能量巨大,能够使温度达到6000℃以上的温度,从而造成施工设备烧毁甚至融化。

1.1.2 雷电的电效应及其危害。雷云对大地放电时,雷电流通过具有电阻或电感的物体时,因雷电流的变化率大(几十微秒时间内变化几万或几十万安培),能产生高达数万伏甚至数十万伏的冲击电压,足以使电力系统的设施烧毁、导致可燃易爆物品的爆炸和火灾,引起严重的触电事故雷击还能够造成电效应和冲击波,雷击时雷电流通过通过施工设备产生电动力的破坏作用,雷电冲击波的迫害作用就跟爆炸时附近物体及施工设备、人所受到伤害。

1.1.3 雷电的机械效应及其危害:雷电直接击中施工机械设备,从而造成机械设备毁坏。

1.2雷击电磁脉冲的危及其危害

1.2.1 雷电的静电感应及其危害:雷云的静电感应是指带电的雷云接近地面时,对导体感应出与雷云符号相反的电荷,建筑物或设备顶部大量感应电荷不能迅速流入大地,从而产生很高的对地电压即静电感应电压,它可达到几万伏,能击穿数十厘米的空气间隙发生火花放电。

1.2.2 雷电的电磁感应及其危害:雷电发生时产生很大的雷击电流,又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生,在其周围空间里产生交变电磁场,不仅会使处在这一电磁场中的导体感应出较大的电动势,还会在附近的传输信号线路、埋地电力线、设备间连接线等部位产生感应电流并侵入设备,使连接在线路中间或终端的设备遭到损害。

1.2.3 雷电的电磁脉冲及其危害雷电电磁脉冲:是天空打雷时产生的作为干扰源的强大闪电流及其电磁场。它的感应范围很大,对建筑物、人身、以及车辆和各种电气设备及管线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危害,这种危害就是雷电电磁脉冲所产生的干扰。

1.2.4 雷电反击:遭受直击雷的金属体(包括接闪器、接地引下线和接地体),在引导强大的雷电流流入大地时,在它的引下线、接地体以及与它们相连接的金属导体上会产生非常高的电压,对周围与它们连接的金属物体、设备、线路、人体之间产生巨大的电位差,这个电位差会引起闪络。在接闪瞬间与大地间存在着很高的电压,这电压对与大地连接的其他金属物品发生放电(又叫闪络)的现象叫反击。

2防雷技术

2.1接闪就是让在一定范围内出现的闪电能量按照人们设计的通道泄放到大地中去。避雷针是一种主动式接闪装置,其功能就是把闪电电流引导入大地。避雷线和避雷带是在避雷针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采用避雷针是最首要、最基本的防雷措施。

2.2接地就是让已经纳入防雷系统的闪电能量泄放入大地,良好的接地能够有效地降低引下线上的电压,避免发生反击。过去有些规范要求电子设备单独接地,目的是防止电网中杂散电流或暂态电流干扰设备的正常工作。接地是防雷系统中最基础的环节。

2.3均压连接就是接闪装置在捕获雷电时,引下线立即升至高电位,会对防雷系统周围的尚处于地电位的导体产生旁侧闪络,并使其电位升高,进而对人员和设备构成危害。为了减少这种闪络危险,最简单的办法是采用均压环,将处于地电位的导体等电位连接起来,一直到接地装置。金属设施、电气装置和电子设备,如果其与防雷系统的导体,特别是接闪装置的距离达不到规定的安全要求时,则应该用较粗的导线把它们与防雷系统进行等电位连接。这样在闪电电流通过时,所有设施立即形成一个“等电位岛”,保证导电部件之间不产生有害的电位差,不发生旁侧闪络放电。完善的等电位连接还可以防止闪电电流入地造成的地电位升高所产生的反击。

2.4 分流就是在一切从室外来的导线与接地线之间并联一种适当的避雷器。当直接雷或感应雷在线路上产生的过电压波沿着这些导线进入室内或设备时,避雷器的电阻突然降到低值,近于短路状态,将闪电电流分流入地。分流是现代防雷技术中迅猛发展的重点,是防护各种电气电子设备的关键措施。由于雷电流在分流之后,仍会有少部分沿导线进入设备,这对于不耐高压的微电子设备来说仍是很危险的,所以对于这类设备在导线进入机壳前应进行多级分流。采用分流这一防雷措施时,应特别注意避雷器性能参数的选择。

2.5 屏蔽屏蔽就是用金属网、箔、壳、管等导体把需要保护的对象包围起来,阻隔闪电的脉冲电磁场从空间入侵的通道。屏蔽是防止雷电电磁脉冲辐射对电子设备影响的最有效方法。

3雷电对施工机械的危害及预防

3.1公路施工机械。公路施工是在露天环境下进行作业。在雷雨季节是雷电袭击的高发地区,雷电往往会对施工机械进行直接袭击,雷电电磁脉冲入侵并损坏路面摊铺机的微电控制装置。

3.1.1 在沥青混合料揽拌厂场安装避雷针装置由于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及其配套机械集中在一个生产厂场使用,比较容易进行集中防雷,为此,在拌和厂场安装避雷针。避雷针的高度高于搅拌楼的最高点,达到有效的保护半径,防止雷电对任何一台作业机械直击。当雷电袭击时由避雷针及其引线经过接地网迅速将强大的雷电电流引入大地,防止雷电对机电系统的直击。

3.1.2 对路面摊铺机械电气控制装置装设过电压保护器由于路面摊铺机械是随时移动作业的,不可能集中避雷,而处在露天环境下的移动机械电气控制装置最容易受感应雷浪涌电压的入侵,例如沥青沥青摊铺机控制路面平整度和控制机械定位的压力传感器等就深受其害。为了保护这些控制灵敏度极高的机械微电子控制装置免遭感应雷浪涌电压入侵损毁,根据每台机械控制装置的不同构造特点,对其装设过电压保护器。

3.2 建筑物施工工地

建筑物施工现场,特别是高层建筑物的塔吊、龙门架、起重设备在雷雨季节的防雷尤其重要,在底部应做好防雷接地,并且与建筑物防雷接地共用接地系统,金属轨道顶部与建筑物防雷做等电位电气连接,在雷雨天气里,禁止作业,保证人员生命安全。

4结束语

第2篇

一、鱼类越冬死亡的原因

1. 管理不善引起死亡:越冬期间鱼主户认为鱼类不吃或少吃饲料 ,而松于管理,越冬 池塘渗水漏水 ,塘小水潜雪过厚造成池水缺氧 ,导致鱼类窒息死亡。

2. 鱼体受伤感染引起死亡?:越冬鱼体体质差,规格小,体内积存的能量等营养物质少,难以满足越冬期生存的需要,常因身体衰弱而死亡。

3. 水质原因?引起死亡:冰封期过长,水与空气接触很少,水体中溶解氧含量较少,光线不足,导致水体中浮游植物繁殖量减少,光合作用产氧量下降,使鱼体处于低溶解氧状态,极易出现缺氧严重窒息而死亡。

4. 鱼种过密引起死亡:鱼种大小不均与 ,加上投食不当,造成鱼种规格大小体质体质差异较大,由于体内脂肪营养能量少,因身体衰弱导致死亡。

二、鱼类越冬的管理措施

1.及时修复保温棚等灾损渔业设施,努力减少越冬水产养殖对象损失;做好渔业生产设施的防冻工作。

2. 合理投饲提高抗病力。寒冷的冬季,适当补充投喂精饲料,使鱼类生命活动的能量得以补充,提高成活率。鱼类活动增强,应适当增加投饲量。

3. 定期调节好水质。有水源的池塘,每隔10~15天应加注新水一次,每次加注新水20~30厘米,并适当排放老水,以提高水体钙质浓度;20天左右再增施一次磷肥,提高水体含磷浓度,增强鱼体抗寒能力;配备增氧机的池塘,促进表层水和底层水的循环,使溶氧均匀合理,增加鱼类食欲和抗病能力。

4.适当降低鱼类养殖密度,防止因鱼群密度较大而发生缺氧死鱼的现象。

三、低温及其病害的预防

第3篇

一、首先是设备的防雷问题。

常规的防雷措施关键是接地,要求接地电阻要小于4欧姆,而我们的有线电视网络如此庞大,将所有的架空设备都做良好的接地,无论是从建设成本还是从地理环境上考虑都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另辟蹊径,从雷电波的入侵途径着手。

1、接收机和放大器的防雷。

实践表明,对于接收机和放大器来说,大多数雷电波都是从电源系统侵入的,其次是地电位的反击电压击坏设备,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我们经过多方查阅技术资料,多次与设备厂商技术部门探讨,决定采用等电位避雷法避雷,具体做法是在光接收机、放大器等有源设备的输入电源上安装等电位避雷器,这样在雷电波入侵的瞬间,避雷器导通,使整个设备处于等电位状态,从而达到保护设备的目的。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采用的是四川绵阳艾迪电子有限公司的等电位电源避雷器和广州中山奥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等电位避雷器,尤其是四川绵阳艾迪电子有限公司的等电位电源避雷器,价格仅25元/只,性价比高,安装方便,效果十分明显。

我公司自2010年开始作对比试验,在易遭受雷击的农村地区安装了部分等电位避雷器,2011年夏天,我市泰山区大津口乡遭受大面积雷电袭击,在事后的抢修中发现,安装了避雷器的光接收机和放大器大部分都成功地受到了保护,而没有安装避雷器的光接收机则遭受了严重的雷击。有了好的实验结果,2011年夏天过后,我们把这项技术在农网及城区的架空网上进行了推广。2012年夏天,泰山区省庄镇两次遭受大面积雷电袭击,我们的设备大部分都成功地受到了保护。往年若是遇到这种情况,在加班加点加力量的情况下,维修人员需要奋战一个多星期才能抢修完成,而今年在没有增加任何抢修力量的情况下,仅用三天就完成了抢修任务,既节约了成本,又提高了劳动效率,取得了良好效果。

2、分支分配器的防雷。

由分支分配器的原理可知,其芯线是通过耦合线圈与外壳(地)相连接的,也就是说,对于低频信号而言,芯线和外壳之间相当于通过导线连通,而雷电的频谱能量主要集中在低频,这就为雷电波从分支分配器的外壳侵入到芯线创造了条件。

在架空线路中,分支分配器的外壳通过与之相连接的同轴电缆的外导体与光接收机、放大器的外壳相连,而光接收机、放大器的外壳一般又是压接在架空的钢绞线上,而架空的钢绞线正是引雷的主要环节。当雷电波侵入到分支分配器的外壳后,由于同轴电缆的外导体因为接头处氧化往往造成其电阻比内导体大得多,所以雷电波就会通过分支分配器进入内导体向远处传播,而强大的电流瞬间就会将分支分配器烧毁。所以防雷的关键就是阻断雷电波通过分支分配器外壳向内导体的传播途径。而最简单可行的办法就是在分支分配器的各芯线端口加隔离电容,利用电容器的工作特性将雷电波阻断。

早期的分支分配器大多是没有隔离电容的,所以当雷电来临时,经常出现分支一烧一串的现象,目前的分支分配器虽然加了隔离电容,但除过流型分支分配器外,其隔离电容的耐压值仅几十伏,如此小的耐压值,莫说是雷电,即便是用户家的电视机漏电也会将电容击穿,所以隔离电容的耐压值必须达到1K伏以上,才会有良好的防雷效果。

根据这一情况,自2009年起,我们向生产厂家提出了技术标准,要求在分支分配器上加装耐压值1K伏的隔离电容,为此深圳迈威电子网络有限公司、江苏西贝电子网络有限公司等生产厂家重新设计了线路板,专门为我们开发了新产品。经过这几年的实际运行试验,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

二、其次,是设备的防雨问题。

第4篇

【关键词】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分类;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6-0238-01

预防接种的不良反应(AEFI)指在人体经免疫疫苗接种后,接种者于获取免疫保护同时,将产生一些对机体不利的负面反应,AEFI分类众多,作为医务人员与接种工作人员应提升自身对疫苗性质及其不良反应相关知识的理解,若遇到接种突发事件应认真调查、缜密思考并谨慎进行判断,使事件得以高效、妥善处理。下文就AEFI分类及其防范措施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研究者提供帮助。

一、常见AEFI分类

疫苗反应指于疫苗接种后因疫苗特性造成的事件,常见的轻型疫苗反应有:受种者注射部位出现红肿、疼痛现象,全身发热、不适、烦躁、轻微皮疹或面色不适;对待轻微反应仅需对症处理后2-3d便可好转。而严重疫苗反应指由疫苗毒力的回升或接受疫苗者自身免疫缺陷导致的感染现象,常见临床表现为:过敏性的休克、皮疹,血管性水肿等,对此类过敏应实施抗过敏、休克治疗。

(一)按特异性与非特异性进行分类

特异性:①免疫学:免疫缺陷与多型变态;②生物学:活疫苗起皮疹、内毒素导致热、卡介苗导致化脓。非特异性:硬结、发热、精神反应与无菌化脓。

(二)按患者临床表现进行分类

全身与局部;血液、淋巴、骨骼关节及神经系统。

(三)按患者反应性质进行分类

反应一般、加重与异常,偶合症及事故。

(四)按患者发生原因进行分类

①疫苗反应;②注射反应;③实施差错;④偶合症。

以上四种分类有利有弊,但本研究认为按照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进行分类的方法较为全面,可对发生反应原因进行初步结论,且疫苗反应治疗与行政处理的措施上具有其他分类方式不具备的优点[1]。

二、AEFI防范措施

(一)疫苗源头进行防范

当前我国的免疫疫苗接种分为两类:一类为政府免费提供给公民,公民按照政府规定接种的疫苗,当前我国免疫疫苗规划中确定疫苗种类为12种,此部分疫苗由各级政府的卫生行政部门按照国家规定于生物制品生产单位进行统一购买, 政府机构或组织、个人,不得以赢利为目的向其他生产单位甚至个人处购买,需严格遵守我国《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2]。

第二类为公民自费且自愿接种的疫苗,例如水痘、流感、HIB等种类疫苗,接种单位于疫苗接种过程中,应对疫苗品种、数量、剂型、批号、规格、温度记录、生产厂商、有效期等相关内容进行核查,并同时做好相关记录。需安排专人对疫苗进行负责管理,并建立健全其领发与保管制度,对从事疫苗预防与接种的相关医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同时实施持证上岗的入职与管理制度[3]。

(二)疫苗贮存及运输防范

疫苗其贮存与运输应按照生物制品的管理要求进行规范管理,疫苗须于适宜温度环境中贮存及运输,并对温度进行记录,因为科学冷藏是保证疫苗预防效果及减少不良反应的重要条件。另外在运送及储存疫苗过程中,应于冷藏箱内按要求放置冰排,且注意放置疫苗的容器不能与冰排直接接触,防止疫苗冻结。

脊髓灰质疫苗应于≤8℃环境下运输,≤-20℃环境下贮存,而其他种类疫苗可于2-8℃环境下运输及贮存。贮存冰箱内疫苗需齐整摆放,且疫苗距箱壁、疫苗距疫苗间应保持1-2cm空隙,冰箱门内搁架上不应放置疫苗,需对每台冰箱配备温度监测仪,观察并记录每日温度。

(三)疫苗接种过程防范

疫苗接种过程中,应严格按照预防接种操作规范执行:接种前对接种室进行清洁与消毒,采取紫外线灯光照射≥30min,同时将抢救药品(肾上腺素、地塞米松、兴奋剂)与器材(氧气袋、血压计)准备好,核实受种者,对儿童家长或监护人进行接种前告知和健康状况询问,内容包括:告知受种者或者监护人所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询问受种者健康状况以及是否有接种禁忌症,受种者或者监护人要求自费选择接种第一类疫苗同品种疫苗的,应当告知费用承担、异常反应补偿方式以及其它有关内容,对于因有接种禁忌而不能接种的受种者,应当对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提出医学建议。

疫苗接种服务人员需熟练掌握不同疫苗的不同接种途径、部位、剂量及其所针对预防的疾病,于接种过程中查看受种者的预防接种卡、预防接种证,并检查疫苗其外观、批号以及有效期,对接种者姓名、性别、年龄进行核查,对其所接种疫苗的名称、剂量、规格等进行复查,接种前要再次查验核对受种者姓名、预防接种证、接种凭证以及本次接种的疫苗品种,以防错种现象出现,避免因人为疏忽造成的受种者不良反应情况出现。

在接种疫苗过程中,疫苗应放置在接种台上存有冰排的冷藏包或普通冰箱中,并于接种前方能将疫苗从中取出,使用过程中尽量减少冷藏容器其开关次数,以免冷气流失,内部温度升高。于疫苗使用前,应将含吸附剂的疫苗提前充分摇匀后使用,而使用冻干疫苗前应先从注射器中抽取适量稀释液,后沿瓶内壁位置慢速注入,继而轻微摇荡震荡,促使疫苗得到充分溶解,并避免泡沫出现。应注意于疫苗瓶开启后,若活疫苗于半小时内,灭活疫苗于1小时内未使用完,应将其废弃,不可继续使用。

三、结束语

预防接种与人们关系密切,其不良反应将对人体机能造成严重影响,因此保证疫苗的合格安全及疫苗接种过程的技术规范有重要意义。这要求首先需定期对疫苗接种工作人员上岗前进行专业培训,有效提高其服务质量与综合素质,同时对疫苗采购、运输以及贮存环节严格把控,将由于疫苗不合格及技术操作不规范造成的受种者不良反应发生概率降至最低。

参考文献:

[1]潘学林.预防接种不良反应53例流病调查与处置分析[J].疾病监测与控制,2015,09(07):498.

第5篇

1 引言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及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鱼类食品的需求也日益增加。鱼类养殖业也迅速发展起来。而近十多年来,制约鱼类养殖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便是在养殖鱼类中爆发的各种疾病,且鱼类生活在水中,生病后人们不易察觉,诊断和治疗也非常困难,就会造成鱼类减产甚至鱼类养殖毁灭性的损失。目前,对于鱼发病的治疗,主要有内服药与外用药。内服药是通过鱼类自主吞服的方法来达到治疗的目的。但对于病情较重的鱼来说,基本失去食欲,且由于病情较重,药物所能发挥的作用很低,仍旧会造成鱼类的死亡。体外用药一般采用全塘泼洒或浸洗的方式,对于面积较大的养殖区域,这种方法便不适用了。因而,从人类自身健康及养殖具体实际情况出发,鱼类疾病的预防工作更重于疾病的治疗,是养殖鱼类成败的关键。

2 鱼类养殖过程中疾病的综合防治

2.1 鱼场选址及建造时的注意事项

从饲养鱼生物学特性及习性上来看,良好的水域环境不仅有利于其成长,也对增强鱼体免疫力是有利的,因而鱼塘的面积、水深、底质及周围环境、排灌等都必须进行改造以利于鱼类生长,并使鱼类少生病或不生病,从而增加产量。鱼场应选在水源充足的地点。且水源要清洁、没有病原,并且不会受到自然或人为等因素的污染。若水源不适合,则要另寻水源或利用科技手段将水源中的有毒物质、病原等消除后进行使用。

为了避免水流把病原从一个池塘传递到另一个池塘,鱼池在建造时要设独立的进水口及排水口。同时,还要建造独立的蓄水池,水引入蓄水池后,要进行净化,净化消毒后的水再引到各个鱼池,防止病原随着水流进入到鱼池中,从而使鱼体致病。

2.2 养殖鱼类鱼塘本文由收集整理的消毒处理

2.2.1 彻底清塘

由于鱼类存活在水中势必会对环境造成改变,池底往往滋生出一些病原菌及杂菌。因而成鱼收完后,要将池水排干,并除去池底的淤泥,利用阳光暴晒消毒,直至龟裂,这过程大约经历一周左右。与此同时,要对堤坝进行修整,除去堤坝等处生长的杂草,清除寄生虫、水生昆虫等产卵的场所,减少疾病发生几率。

2.2.2 药物清塘

可以用来清塘的药物有很多。其中价格较为低廉且清塘效果较好的常用药物有生石灰、漂白粉和茶饼。

生石灰清塘有两种方式。一种为干池清塘,一种为带水清塘。干池清塘时,放干池水(或留水6-9cm),以每亩使用生石灰为50-60kg为标准,根据池底污泥量而增减生石灰的使用量。清塘时,将生石灰溶入池底已挖好的小坑内,不待其冷却,迅速洒满全池。清塘7-8日后,即可注水放鱼。注水时要注意进行过滤,防止野杂鱼类及病虫害等随水入池。

带水清塘时,塘内留水1米深左右,每亩生石灰用量为130-150kg。将生石灰溶在木桶中,化浆后洒入全池。次日用铁链或钉耙搅动池底的淤泥,令生石灰的效力能够在纵深方向扩散,增加除害能力。与干塘清塘相比,这种方法不必重新注水,野杂鱼类及病虫害等不会随水入池,但这种方法使用生石灰的用量较大,成本较高。

漂白粉清塘。使用漂白粉清塘时,将漂白粉加水溶解后,操作人员戴上口罩及手套,于上风处用木瓢泼洒全池,并用木杆全池搅动,使漂白粉溶液在水中均匀分布。其用量为每亩水深1米时使用漂白粉13.5kg。4-5天后,药力消失,即可放鱼入池。这种方法使用药剂少,药力消失快,利于池塘周转,但不能增加池塘肥效。

茶饼清塘。将茶饼在木桶中水溶,全池泼洒。其用量为每亩平均水深1米的使用量为40-50kg。6-7天后,药力消失,可放鱼入池。这种清塘方式能够有效杀死野杂鱼类、河蚌、蛙卵等一部分水生昆虫,对寄生虫、细菌的作用不大,但能够增加鱼池的肥效。

2.3 防止池塘及底质的恶化

2.3.1 水质的维护

养鱼先养水。水环境是鱼类赖以生存的场所,水质的好坏对鱼类的生存起着直接的影响作用。鱼类疾病的预防则要对水质进行维护。维护水质的方式为:使用200倍稀释的降氨调水王,以每亩水深1米使用1-1.5kg(稀释前)的使用量全池泼洒,保持水质嫩爽。每10-15天使用利生素、降硝净水王活化后全池泼洒以净化水质,保持水质的稳定,并提高池塘的生产力。定期泼洒淡生石灰水,并适当地添换新水。同时要合理地使用增氧剂,保持水体有足够的溶解氧。

2.3.2 底质的维护

底质与水质是浑然一体的,水质在恶化前往往是底质先恶化,因而底质的维护也是非常重要的。底质的维护要做到:严格控制饵料的投喂量,令鱼类8分饱即可,减少有机物的投入;每10-15天用生物改底王以每亩2kg的使用量干撒。慎用消毒药及杀虫药防止藻类死亡而引起的底质恶化。

2.4 种苗的选择及放苗

2.4.1 设计合理的养殖密度

鱼池养殖密度如果设计部合理,就会造成养殖池内恶性的内源污染。各鱼场应根据自身的硬件设备及养殖技术水平来设计养殖密度。

2.4.2 选择品质优良的种苗

好的鱼苗生长快,均匀,发病几率要小,也是养殖成功的关键所在。并且鱼苗要选择同一来源的鱼苗,防止由于不同源鱼苗体态肥度、抗病能力等不同造成饲养管理困难,甚至导致疾病的发生。

2.4.3 鱼体消毒

在放鱼种时,要对鱼体进行消毒。一般常用的方法为利用食盐水(3%-4%)、漂白粉(100ppm)、硫酸铜(8ppm)、高锰酸钾(200ppm)浸泡方式。此外还有挂篓消毒法及挂袋法对鱼体进行消毒。

2.5 加强养殖鱼类鱼场的日常管理

在鱼类的日常管理上,要细心操作,防止将鱼弄伤,从而感染疾病。对于在发病鱼池内使用过的工具,必须经过消毒后才能在健康的鱼池中使用,且在平时存放时应将工具分开放置,防止交叉感染。平时要经常注意池内鱼的状态,做到早发现早处理。

第6篇

关键词 雷电波;线路;防雷措施

中图分类号X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92-0037-02

1概述

中煤大屯公司位于江苏、山东两省交界的微山湖畔,矿区总面积245km2。大屯电网始建于1970年,经过43年风风雨雨的磨砺,大屯电网已形成自己的规模,随着公司煤、电、铝、运一体化生产链的形成,电力在公司的长远发展中地位越来越重要,但长期以来,公司发展以煤炭为主导,电网建设投入严重不足,导致电网建设滞后,因电网事故造成矿井停电、停风事故时有发生,严重影响煤矿安全生产,危机职工生命安全,特别在每年的雷雨季节,电网因雷击造成的停电事故难以避免,具不完全统计仅2003年~2006年的4年中,大屯电网总长度只有110多千米的35kV供电线路上就发生9次雷击事故,造成绝缘子击穿,接地引下线被烧断,造成多座35kV变电站停电,因此对大屯电网防雷措施进行研究,提升大屯电网抗雷击水平,提高矿井供电可靠性是必要的。

3大屯电网雷电灾害的原因

由于大屯电网内变电站和线路建设时间较早,一些防雷设施不健全。通过对雷击事故的分析和查阅相关资料,分析其发生雷击事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多条输电线路靠近变电站的终端杆地网设计有缺陷。110kV中心变电站南侧几条靠的很近的杆塔接地电阻不同,没有形成共地接地,没有做等电位连接。使得线路发生雷击或故障短路时不能充分利用大地泄流,同时也不易形成等电位(均压);

2)接地引下线不满足要求造成雷击事故。大屯电网建设于上世纪70年代,线路的接地网年久失修,锈蚀严重,接地电阻值及导流面积已不能满足要求。对出现雷击事故频繁的线路,公司供电部门组织人员开挖,开挖后发现有的接地网用手轻轻的一提,连接线就开段了,根本无法抵挡雷电流的冲击;

3)根据《DL/T620-1997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中7.1.7的要求,架构应与接地网连接,并应在其附近装设集中接地装置。从设计图纸上发现110KV中心变电站架构的集中埋设的垂直接地体或水平接地体做的不够,当这些架构接闪雷电时,不利于冲击雷电流的泄放;

4)避雷针安装不符合要求,导致雷电波损坏电力设备。有一座避雷针安装太高,按照球珠法计算保护范围,它既不能有效的保护到变电设备,反而增加了接闪频率,导致雷电波冲击电力设备;

5)线路避雷器与母线避雷器之间的距离偏大,雷电感应引起过电压,导致此范围内的电气设备受损;

6)避雷装置安装标准低、不规范,造成雷击事故的发生。根据运行经验,避雷线对边导线的保护角度不宜超过20o,一般设计要求是20o~30o。增加了雷电绕击的概率。在安装方面,要求将接地引下线与杆塔的铁横担、地线支架、导线横担进行有效电气连接,使不同部位之间等电位,实际上接地引下线与杆塔的铁横担、地线支架、导线横担只是表面接触,造成雷击事故的发生。

4提高电网耐雷水平的措施

1)改造旧电网,降低地网的接地电阻。对接地装置进行开挖实验,更换腐蚀严重的接地体(网),对缺少接地极的及时补打接地极;

2)降低杆塔接地电阻,使变电站进线侧距离较近的杆塔实现共地;

3)对处于雷害严重区的线路除架设全线避雷线外,考虑增加耦合地线,增大导线和避雷线间的耦合系数,提高耐雷水平;

4)对处于雷害严重区的线路加装线路型避雷器,保证雷电流超过规定值时,避雷器动作加入分流;

5)对杆塔接地电阻超过30Ω的杆塔,采用增加绝缘子片数提高绝缘水平;

6)对进入变电站的金属管道、电缆外屏蔽层、电力电缆外锴等进行等电位连接后与地网相连,做到等电位连接;

7)可采用增加闪电地位,缩小雷电故障排查范围,为准确判断是雷电事故还是其它电力事故提供依据,为及时恢复供电赢得时间。比较容易的操作是与当地气象部门协商安装闪电监测终端服务器,获取实时闪电监测数据。

参考文献

[1]张宗平.最新避雷防雷装置设计与雷电灾害防范措施及防雷设备安装测试检修规范实务全书.

第7篇

一、农村住宅雷电灾害的发生原因

1、线路架线不当

农村的电力线路、通讯广播、有线网络线路等几乎都为架空敷设,这些设施毫无防雷装置保护,甚至连最基本的接地(PE)措施都没有。雷电波在空旷的田野闪击后很容易通过这些输电线路、信号线路进入农房室内,给电器设备、人员安全带来严重的隐患。如变压器、家用电表、电话、电脑、有线电视系统被雷击坏现象时有发生,严重的甚至在配电箱内就引起火灾。农村的电视接收天线普遍架设在屋顶上方,高于屋顶5-10m的位置,村民习惯在屋顶上安装金属蓄水箱、太阳能热水器、空调室外机,由于没有采取有效的防雷措施,一旦发生雷电,极易与金属接闪引感应雷进入住宅室内造成其他设施受损和人员伤亡。

2、房屋缺少防雷设施

以前农民的住宅大多是瓦房、平房或混合结构的低层楼房,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村住宅采用水泥预制板做屋顶或楼板。但这些预制板钢筋几乎不做接地处理。由于没有经过正规设计和标准化施工,更没有技术评价和质量检测,农民自行修建住宅时没有安装雷电防护装置;或者在屋顶上安装普通的避雷针,然后随便打桩人地,不测接地电阻的阻值觖乏合理性和有效性。

二、农村住宅防雷措施

1、住宅内部雷电防护

农村住宅的内部防雷措施:主要是对住宅室内的配电系统及网络通信设备终端安装电涌保护器(sPD)进行防护。对各种电力、通讯、广播、网络线路定期检查及时维修,防止这些线路遇雷击时将感应雷引入室内。

2、安装住宅外部防雷设施

第8篇

[关键词]高压 架空输电线路 防雷措施

中图分类号:TM8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5-0384-01

引言

高压架空输电线路周围的环境、地形非常复杂,如,高山、丘陵、旷野、林区等,尤其是线路较长且空旷区域内的架空输电线路,遭受雷击的机率比较大,不仅造成大量的线路破坏,对供电的安全性、稳定性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在进行输电线路的雷电故障分析时,必须重视技术性的研究,解决输电线路防雷保护中出现的问题,优化输电线路防雷保护设计,尤其是要注意线路避雷线架设及接地电阻设计,对于线路殊的地段设置特殊的线路保护,并且根据地线架设的方式及接地电阻进行科学合理的改进,使输电线路的防雷能力得以提高。

一、高压架空输电线路遭雷击的主要原因

(1)地形比较复杂、风口以及山谷等地是雷击的主要发生场所。这些比较特殊的环境大幅度增加了雷击频率,在每个雷电日雷云和地面之间的雷击概率可以达到每平方公里0.015次。

(2)一般在绝缘能力不强的耐张杆上容易发生雷击,虽然目前的技术水平使直线杆塔上的绝缘配置有所提高,却没有把耐张杆的绝缘配置予以提高,进而导致耐张杆要承受比从前更大的负荷,使耐张杆的绝缘薄弱点产生。

(3)雷击经常出现在高山上或者是土壤电阻率比较高的地方。当接地电阻长时间深埋地下会被腐蚀,使导体的绝缘面积有效减少,分散雷电流的能力就会有所下降,严重时会导致地面断裂。质量不合格的接地电阻还容易引发绝缘闪络,接地电阻的变化和雷击跳闸的次数是成正比的。

(4)雷击也经常发生在避雷线保护角的大杆塔上,避雷线的保护范围一般是指以避雷线和外侧导线连线与垂直线之间的夹角就是保护角,它的主要功能是避免输电线不被雷电击中,保护角的大小和保护能力是成反比的。但是在实际运用中,它的保护作用被逐渐弱化,不仅没有很好的保护绝缘子串,还可能导致雷电对输电线的绕击状况发生。

二、高压架空输电线路防雷措施与应用

1、架设地线

架设地线是高压架空输电线路最常用的,能最大限度的防止雷击导线,有效分流雷击塔顶时雷电流使塔顶电位降低,有效降低塔头绝缘子串和空气间隙上的电压。雷击跳闸率与地线的架设根数、架设距离及地线与导线的保护角关系较大。

关于地线的架设根数,根据相关规范和国内外的运行经验,各级电压的输电线路应采用的保护方式:其中500KV输电线路宜沿全线架设地线,在年平均雷暴日数不超过15或运行经验证明雷电活动轻微的地区,可不架设地线。无地线的输电线路,宜在变电所或发电厂的进线段架设1-2km地线。220-500kV输电线路应沿全线架设地线,年平均雷暴日数不超过15的地区或运行经验证明雷电活动轻微的地区,可架设单地线,山区宜架设双地线。500-750kV输电线路应沿全线架设双地线。关于架设距离:规定杆塔上两根地线之间的距离,不应超过地线与导线间垂直距离的5倍。根据运行经验对于多雷区和山区的送电线路,减少地线与导线的保护角,可以非常有效的降低雷击跳闸率。而运行经验表明,高杆塔输电线路雷击跳闸主要是绕击雷引起的,而小的保护角对绕击雷有很好的防范作用。

2、使用不平衡绝缘手段

在目前所建的高压架空或超高压架空输电线路中,使用双回路线路的情况越来越多,对于这类同杆输电线路来说,普通的防雷技术措施已经无法满足其防雷需求,这种情况下完没可以使用不平衡绝缘手段,这种方法能够让双回路线路在遭受雷击后引起的跳闸现象明显减少,实现输电线路的稳定持续供电。该方法的使用原则是让双回路线路中的绝缘子串片数各不相同,这样一来在遭受雷击后,串片数较少的回路优先闪络,闪络之后导线可以看作地线,从侧面提高了另一回路导线的耦合作用,让另一回路的抗雷率得到明显提高,可以保证始终有一个回路在进行供电。

3、降低杆塔的接地电阻

对于一般高度的杆塔,降低杆塔接地电阻是提高线路耐雷水平降低雷击跳闸率的既经济又有效的措施之一。因为雷电的电流强度具有以下特点:电流幅值小的雷电流出现的几率大,而大幅值的雷电出现的几率比较小,所以输电线路杆塔的接地电阻的作用会更加明显。

4、高杆塔加强绝缘

有些输电线路的路段特殊,需要使很高的杆塔,这也代表着杆塔的着雷机会有所增加。对于很高的杆塔可以选择增加绝缘子串的片数或者是增加塔头之间的距离等方式来提升防雷能力。由于高杆塔会导致输电线绕击率的增加,所以规定全长大于40米且装有避雷线的杆塔,塔高每增加10米,绝缘子串的片数就加一,全长超过100米的杆塔,应该根据运行经验再经过准确的计算确定片数。

5、加装避雷器

线路上装避雷器后,当输电线路遭受雷击时,雷电流的分流将发生变化,一部分雷电流从避雷线传入相临杆塔,一部分经塔体入地,当雷电流超过一定值后,避雷器动作加入分流。雷电流在流经避雷线和导线时,由于导线间的电磁感应作用,将分别在导线和避雷线上产生耦合分量。因避雷器的分流远远大于从避雷线中分流的雷电流,这种分流的耦合作用将使导线电位提高,使导线和塔顶之间的电位差小于绝缘子串的闪络电压,绝缘子不会发生闪络。因此,线路避雷器具有很好的钳电位作用,这也是线路避雷器进行防雷的明显特点。

以往输电线路防雷主要采用降低塔体接地电阻的方法,在平原地带相对较容易,对于山区杆塔,则往往在4个塔角部位采用较长的辐射地线或打深井加降阻剂,以增加地线与土壤的接触面积,降低电阻率,在工频状态下接地电阻会有所下降.但遭受雷击时,因接地线过长会有较大的附加电感值,雷电过电压的暂态分量L・dl/dt会加在塔体电位上,使塔顶电位大大提高,更容易造成塔体与绝缘子串的闪络,反而使线路的耐雷水平下降。因线路避雷器具有钳电位作用,对接地电阻要求不严,对山区线路防雷比较容易实现。加装线路避雷器对防雷效果是十分明显的,根据山区杆塔逐年增多的实际情况采用加装避雷器对山区防雷的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结语

作为一种大自然现象,雷电虽然可预测,但是目前为止还不能够为人类所控制,也不可能存在能够绝对防雷的设施,要科学有效的解决高压架空输电线路的防雷击问题,只有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制定有针对性的防雷措施,认真仔细调查之后科学的进行防雷设计,才能够有效的减少雷击后的跳闸现象。当前我国高压架空输电线路的防雷击技术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对于如何有效的减少雷电事故的发生还需要进行深入的探索研究,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不断的对高压架空防雷设计进行改进,让输电线路的防雷技术日益完善。

参考文献

【1】陈波.论述架空输电线路防雷击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03).

【2】梁荣振.高压输电线路的防雷保护及其绝缘配合探讨[J].机电信息,2011(09).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发表咨询 加急见刊 文秘服务 杂志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