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0 16:08:0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当代教师应具备的专业能力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音乐教师专业技能运用音乐教育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它首先是一种基本素质的教育。它通过教授音乐这门课来反映人们的思想、情感以及社会生活,使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具有对音乐美的感受能力、表现能力和初步的鉴赏、创造能力,教会学生如何认识生活、感受生活并在一定意义上创造生活,从而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和健康个性的发展,以达到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因此,教师在音乐审美教育中角色的定位是否准确,直接影响着教育的成败。
一、音乐审美教育背景下音乐教师应具备的基础专业技能
音乐是一种十分特殊的艺术,它不像图画呈现的是造型艺术,也不像电影戏剧那样是视听的综合艺术,而是一种由声音运动作用于人的听觉从而引起联想而获得一个仿佛可以感觉到的形象。音乐教师只有不断地提高音乐教学水平,用自己的歌声、琴声和动作将音乐美传达给学生,才能使学生们热爱音乐,加深对音乐的理解,让学生在艺术的氛围中获得审美的愉悦,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故我们音乐教师应加强对基础专业技能知识的认识和学习,以适应当代音乐审美教育发展的需要。
1.歌唱技能
歌唱技能是音乐教师的重要基本功,自然流畅、富有音乐表现力地演唱是一名优秀音乐教师所应具备的基本条件之一。歌唱是人类原始的、本能的音乐表现形式,由于它表达思想最自然、最直接,并包含着明确的语义内容。俄国美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歌唱实际上是一种悲欢的表现”。悲欢之情人皆有之,发之于声、形之于调便是唱歌。歌唱教学正因顺应人类的天性,所以仍然是现代音乐审美教育理想的途径之一。因此,在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要以充满激情的范唱让学生们体验歌曲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和鼓励学生学生自信、大方、自然、富有表现力地歌唱。
2.乐器演奏技能
乐器演奏技能也是音乐教师所具备的重要基本功之一。乐器演奏一直是表达和交流思想感情最有效的音乐审美教育的形式之一。在音乐教学中钢琴是首选乐器,所以音乐教师应具备基本的弹奏能力,能够根据歌曲的旋律、曲式结构与风格的要求,正确选择和编配伴奏,不断提高即兴伴奏的能力,为音乐教学活动服务。器乐教学能够让学生更好、更深层次地体验音乐。故新时代审美教育背景下的音乐教师应掌握一些乐器的基本演奏方法或了解一些乐器的基本性能,辅导学生学习乐器,把学生带进更广阔的音乐天地,以满足音乐教学和课外活动的需要。
3.识读乐谱的技能
能够较熟练的识读乐谱是对音乐教师的基本要求。识谱教学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必要环节。识读乐谱是学生掌握学习音乐的基本工具,它能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深化对音乐艺术的理解,帮助学生把握音乐艺术。新时代音乐审美教育要求音乐教师不但要提高识读乐谱的水平,而且更要提高识谱教学的水平。
4.创作技能
创作技能也是教师应具备的专业技能之一。“创造”是指在音乐教学中的即兴创造和运用音乐材料来创作音乐的活动,包括了一切创造性音乐活动(即兴音乐表演、自制简易乐器、编配伴奏音型、简单的歌曲创作等)。新时期音乐审美教育不仅对音乐教师提出了音乐创作技能方面的要求,而且要求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将创造力的培养贯穿于各个教学领域中。创新能力是人类迎接未来挑战的能力,是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时代对人才的突出要求。教师在音乐活动中要面向每个学生,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激发学生多方面思维,鼓励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同一个练习,可能会有多种答案;同一首歌曲,可能会有多种处理方法;同一首乐曲,可能会有多种理解。教师应重视音乐实践中的创造性活动,要善于用新观点、新方法引导学生去发现、探索、创造,鼓励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5.指挥技能
指挥技能是音乐教师必备的音乐技能,包括合唱指挥与乐队指挥。合唱是音乐教学中常见的形式,在课堂教学和课外音乐活动中都很常见。随着音乐教育的不断发展,几乎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管乐队、民乐队、鼓号队、合唱队等等,这些团队组织不仅培养了学生们的专业能力,而且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而平时指导、组织和进行排练的任务就由音乐教师来承担了。因此,不断提高指挥技能,以满足音乐教学和学校音乐团体活动的需要。
二、音乐教育中教师专业技能的运用
1.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变“指挥棒”为“引导者”
音乐艺术有着其丰富的内涵与外延,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艺术形式。由于各个方面因素的制约,学生们对音乐的喜好千差万别。在审美教育中,教师不应将音乐教育只局限于对学生音乐知识理论的培养,而应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发展,体现“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洞悉学生的兴趣爱好,并针对他们的兴趣爱好找准教学的切入口,因势利导,将手中的“指挥棒”变成引领学生去探索美妙的音乐世界的“引路石”。
2.将自身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有机的结合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的本质在于对情感的体验与反馈。因此情感性作为音乐审美教育的核心,在音乐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音乐教育的魅力在于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以情育人。它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音乐活动来调动人的积极性,在音乐课堂内外营造出浓浓的音乐情感氛围,使学生在情感体验的过程中愉悦身心,完善人格。而在教学中,我们往往容易忽略学生的情感体验,有些教师会将自身的情感体验强加给学生,结果呢?学生们在那种久而久之的固定思维模式和学习方式的演练下,渐渐丧失了那种源于心灵深处的音乐感受本能。学生与老师一样也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所以,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把学生视为朋友,乐于走下讲台,关注学生的每一份情感,倾听他们的心灵呼声。这样我们的音乐课堂才会成为一个充满情趣的、平等和谐的课堂。
3.将专业技能素质贯穿于整个教学当中,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力
审美是完美人性的闪光,审美活动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爱人类、爱自己、爱生活的过程。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适当地运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多给学生营造一些发现美、创造美的自由空间,以激发他们热爱美、传播美的热情,从而使美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成长、壮大。
总之,在审美教育背景下,音乐老师要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并运用到实践中去,才不断为教育服务,从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师能力;教师培训
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新教学的要求,那么在信息社会如何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的便利作用,掌握信息技术是必不可少的。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要求到2020年基本实现全国中小学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便是实现教育信息化建设。目前,虽然大部分学校建立了良好的硬件环境,但是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并没有发生大的变革,尽管制约教育教学变革的因素很多,但是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是关键因素,能否熟练应用信息技术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加强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是推进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
一、信息技术支持下教师应具备的能力
为深入了解当前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情况,我对本市中小学共70名教师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得到如下结果,如表1,表2,表3所示。
通过以上数据分析,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存在很多问题。使用计算机少,操作不熟练是大部分教师的通病,其中教师的自学能力也不高。但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当今的教育教学不同于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内容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师教学由以往完全用粉笔写板书转变为用计算机、多媒体等方式授课,授课的内容也比以往丰富有趣。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应用于教育领域,在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因为教师在具备了良好的知识结构后,也不一定能够胜任教学工作。教师的教学工作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是一项和学生面对面进行交流的工作,应具有合理的能力结构。教师的能力水平是影响教育、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那么教师应具备哪些能力呢?
(一)教师应具备自学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随着当代教学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广泛应用,教师在完善自己知识结构的同时,也需完善能力结构,所以自学能力会起到很大的作用。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新软件、新技术的不断更新,需要教师在掌握以往技术的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另一方面,当代教育教学的理论也在不断更新、发展。所以,每一位教师不应仅仅停留在以前的发展水平上,应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尽快摸索出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法,并确定学习的方向和内容,从而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和业务水平。除此之外,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一名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强,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就能够节省时间,传授更多知识,教学的质量自然也会很高。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一般体现在对硬件的维护和对软件的应用上。例如,教师在上课操作过程中,计算机或者网络发生了故障,能够及时排除故障,保证了教学正常进行。因此,需加强对教师信息技术基本知识的传授。主要包括多媒体的基础知识,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常用软件如WORD、EXCEL的使用等等,使教师能够熟练的操作计算机,提高操作能力,保障教育教学有质有量的进行。
(二)教师应具备组织能力
教师作为建构者,在学习过程中仅是学习的指导者、辅助者、咨询者和导航者,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1]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效地把学生组织起来,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善于通过合适的组织形式丰富教学活动。例如,每年各省、市和学校都会举办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教师应根据学生在这方面的爱好和特长,加强辅导,组织学生进行训练,提高学生参赛的积极性,这既是因材施教的一个方面,也是培养信息技术优秀人才的需要。因为,信息技术的发展把社会生产力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信息社会也需要一大批有计算机特长的人才。同时,竞赛活动的过程,也是对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的过程,使学生的优良品德能在竞赛活动中得到培养和提高。
(三)教师应具备筛选信息的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提供给教师的信息资源也是玲琅满目,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丰富多彩。这就要求教师在浏览整理资料的情况下,学会从大量信息中提取对教育教学有用的信息,也就是应具备筛选信息的能力。因为教师不单单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更应该作为课程的设计者,信息的收集者,应有对信息的获取、理解、分析、加工、应用和评价的能力[2],能够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筛选出对学生有价值的信息,并通过整合应用到教学过程中。
二、当前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存在的问题
通过继续对本市70名教师的调查,我又得出如下结果,如表5,表6所示。
通过以上数据分析,目前的信息技术培训并没有对教育教学产生大的影响,大部分教师认为信息技术培训对教育教学帮助不大,而且参加过培训的很多教师仍不能完全掌握所学的信息技术。可见,信息技术培训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培训技术而轻培训效果
对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最终目的是提高教师参与当代教育改革的基本能力,以适应教育信息化的需要。但是在当前的各级各类信息技术培训中, 只是一味的追求技术培训,如课件制作、动画制作等,并未对培训效果做详细了解,如教师是不是真正掌握了信息技术,是不是能够把培训的内容应用在教育教学当中。有目的的和教师进行知识交流的培训很少。这就使得许多教师只是疲于应付培训,失去了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信心,学到的东西也不能应用于教学中去。
(二)信息技术培训在创新方面不足
目前的信息技术培训主要是采取集中面授培训的方式,教师运用黑板、多媒体在讲台上讲课,学员拿着笔和本在下面记,而缺少培训过程中的实际操作,这就使得操作技能较强的信息技术只能留于形式,得不到及时练习,这样既不能促成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也不能培养教师的操作能力。一般情况下,参加技术培训的都是各单位的精英,如果这些人的培训没有保证,那必将会直接影响到单位上其他人员的学习。
(三)培训内容不适应教师教育教学
进行教师培训就是为了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把信息技术整合到教育中去,参加信息技术培训的教师也希望通过培训能够解决教学中的问题。综观培训现状,目前的大多数培训,在培训内容的设计上,并没有考虑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信息技术教师能力的差异,实行的是“一刀切”,强行把培训知识灌输给参加培训的每位教师,严重挫伤了教师学习的积极性。甚至还把一切陈旧的培训内容拿到培训当中,这些内容已经跟不上当代教学的发展,对于教学没有任何意义,导致一些培训流于形式,不能适合教育教学的需要。
三、信息技术支持下如何培养教师能力
(一)转变教师培训的观念
教育部师范司司长马立曾经讲到:“把信息技术应用于各学科教学过程的设计,不仅停留在CAI课件的制作上,更要注重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此外,还需体现培训观念和培训模式的更新。”[3]随着社会发展,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制约着信息化推进的瓶颈往往来自教师专业知识的不足,所以为了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转变教师培训的观念就十分重要。一方面应把教师培训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一部分,应提前做好规划,确立目标,并建立相应的培训制度。另一方面,应注重培训效果,应认识到教师培训并不是单纯的把技术传授给教师,而是能不能把信息技术和教学进行整合,应用到教学中去,以提高教学水平。
(二)选择合适的培训模式
教育机构应根据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差异或人数的不同,选择合适的培训模式。一是分级培训的模式。由于目前需要参加教师培训的人数众多,每位教师的能力也不同,可以选择业务好、责任心强的教师作为骨干教师参加技术培训,然后由骨干教师再对其他教师进行培训,以点带面带动所有教师学会使用信息技术。二是长期学习的培训模式,鉴于许多教师在参加培训后,仍然不能掌握部分信息技术,教育机构可以把整理好的培训资料放到网络上,供教师长期学习使用,同时建立QQ交流群,供教师交流。
(三)选择合适的培训内容
教育机构在选择培训内容时,应考虑当前教育的发展。一是对于教师都懂的培训内容应简单陈述,不懂的内容应做详细讲解,加强练习。二是选择的培训内容应考虑到不同教师能力的差异,能力复核教师教育教学的需求,是能对学生学习起到帮助的内容。
(四)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培训环境
教师培训不仅仅是口头的传授,课件的演示,更多的是能为教师提供较好的软环境和能够动手实践的硬件环境,这就要求教育机构能为教师聘请在信息技术方面有一定基础的教师或相关方面的专家,介绍信息技术教学应用中的理论、方法与技能,提高他们解决教学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除此之外,还要提供适合教师学习的硬件环境,使教师在培训面授时能边听边进行实际上机操作,学一点会一点,及时掌握信息技术,减少课下学习时间,减轻负担,增强教学信心。
四、结束语
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是一项长期的工程,既需要教育部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也需要教师本人的学习和探究。因此,我们应该认真规划,确定目标,把信息技术培训作为一项长期工程来抓,只有这样,信息技术才能与教育真正整合,才能对教育变革起到深远作用。
参考文献:
[1] 郭金辉.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教学方式改革[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5):(68).
1 中职体育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1.1 爱岗敬业,为人师表。
体育教师应具有的最基本的“敬业爱岗,教书育人”职业道德。要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增强职业责任感,道德感;要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以从事教育工作为荣,以献身教育事业为乐,全心全意做好教育事业,作风正派,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襟怀坦荡,行为是最好的老师,既要言传,更需身教,切切实实,为人师表;体育教师应该具有勤劳勇敢、诚实正直、关心集体、助人为乐、实事求是等优良的道德品质。教师必须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热爱本职工作,热爱学生,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教师们应当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一代新人的远大理想与抱负。
1.2 普通基础知识。
其特点是“博”,体育教师作为社会主义教育的专门人才,必须树立“忠诚人民事业”的思想,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有高尚情操和优良品质,要具备语言文学、美学、计算机等方面的知识,形成良好的教学、训练、科研等能力的基础。
1.3 “多媒体”知识 。
多媒体教材可以做到双向教学,可以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调节教学进度,可以针对不同学生因材施教,特别是多媒体教材可以采取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如图片、动画等,通过视觉形象展现规范动作,使学生耳闻目睹,既了解原理,又能将动作要领铭记于心,再有老师指导动作,使较易掌握动作技术。所以,在现代体育教学中“多媒体”教学能力是每位必备能力之一。
1.4 学科专业知识。
这是教学过程中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包含三方面的知识:
1.4.1 人体科学理论知识:包括人体解剖学、生理学、体育保健、运动力学等方面,对这方面的知识要求面要“宽”。
1.4.2 专项运动理论与技术:包含教师不仅要熟悉教材大纲,还要在多能基础上,对某部分做到精细研究,做到“树业有专攻”,形成自己对某些问题的系统观点,这样讲起课来才能得心应手,对科研也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对这方面知识要求“深”。
1.4.3 应用理论包括数理统计、科研方法、计算机应用等,对这方面知识要求要“新”。
1.5 多媒体知识。
体育教师必须具有获得信息的能力,随着教学设备的不断改进,当今的教学已经广泛的采用投影机、录像机、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工具,所以体育教师必须具备操作这些仪器的能力,尤其是计算机。信息时代的来临使得教育信息化的潮流势不可挡,落后的教育信息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因此体育教师必须加强信息化进程,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为全面提高信息素质奠定坚实的基础。未来,信息的传播、更替将更为迅速,而信息的载体也由电子传媒取代了传统的印刷物。在大量信息面前,现代化的处理手段十分必要。因此,跨世纪的体育教师必须强化科学知识的学习,学会使用计算机,掌握新的教学技术手段以及一些教具的使用方法,并利用先进的技术不断改进教学手段、方法、为教学和科研服务。另外外语、计算机、母语的写作都是体育教学与科研的工具,是获取信息的有效手段。
2 中职体育教师应具备的能力
所谓能力结构,则是把各种能力的集合作为一个系统整体考虑时,所呈现出来的系统结构属性。体育教师的能力结构主要由以下4个方面组成:
2.1 教学能力。
中职体育教师应具有高超的教学技巧与技能;能够巧妙地运用各种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充分开发与利用各种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科学、合理地确定教学目标,制订各种教学方案和计划,选择适切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科学、合理地组织实施教学;教授体育与健康基本知识与运动技能,熟练地进行讲解与示范,娴熟地驾驭课堂、应变各种课堂突发事件;体育教师应在在教学整体设计中能渗透现代体育教学思想、观念和理论。体育教学上应具有新颖、独特和创新,体育课堂具有艺术性、实效性和推广价值,引起学习兴趣和动机,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行为标准。体育课教学是一项十分复杂而细致的工作,体育教师严谨合理的组织,才能使教学目标得以贯彻实施。主要表现在:制定教学文件的能力,善于掌握和运用教材、教法的能力,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力,正确示范、精练生动的语言表达,严密的教学组织能力,组织竞赛、裁判和指导课外活动的能力。
2.2 指导学生锻炼身体的能力。促进学生课外活动的开展,推动校园文化的形成,给造成自觉地、地进行锻炼的气氛,为终身体育锻炼奠定基础。
2.3 训练能力。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基础上,提高的运动水平,包括:选材能力,制定和实施训练能力,管理训练和组织比赛能力,协调运动员学习与训练关系的能力。
2.4 思想教育能力。包括组织培养健全集体的能力,对学生思想发展分析及预测能力,对后进生疏导与转化的能力,培养优良品德的能力等。
3 提高中职体育教师知识与能力的措施
【关键词】新课标 信息技术 教师素养 能力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31-0077-01
一 教育观念
要树立正确的教师角色观:教师不是“教书匠”,而是学生的引领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不只是教育教学的工作者,还应是教育教学规律的研究者。要树立正确的教师行为观:在师生关系上,强调民主和平等,尊重和赞赏;在教与学的关系上,强调对学生的帮助和引导;在对待自我上,强调常反思;在对待同行上,强调相互学习与合作。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承认学生是发展的、独特的、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是学习的主体和责权的主体。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教学是师生交往、情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要重结论,更要重过程。
二 职业道德
信息技术教师在职业道德上要严格要求自己,在道德行为上要遵守信息时代的伦理道德规范,尊重、热爱学生,能增加学生对教师的信赖,提高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信息技术教师要热爱自己的工作,把工作当成自己一生的事业来经营,立志从事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师,要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这项事业中,甘于铺垫、乐于奉献,献身信息技术教育事业。
三 专业知识
信息技术是多种技术的组合,包含信息获取的技术、信息传输的技术、信息处理的技术等,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要不断地学习,全面掌握学科基础知识,才能更好地贯彻新课程的要求。
信息技术教师应该了解与本专业有关的各种新兴学科、边缘学科、中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基本内容,及时吸取当代科学发展的新成果,以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只有这样,信息技术教师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教学的要求。
四 教育教学能力
教育教学能力是教师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素质。教师根据教育教学的内容和学生实际,遵循教育教学和学生发展规律,运用恰当的方式方法组织好教育教学活动,达到理想的效果。新课程注重人文精神的确立和学生学习态度的培养,不同于以往只注重知识传授的教材,把各种现代信息理论和基本技术都作了介绍,需要信息技术教师对相关内容进行归纳挑选,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了解作归纳总结。新课程给予学生较大的自主学习空间,需要信息技术教师提高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和引导学生融入教材的能力。
信息技术教师要有科学研究的意识,学会发现问题,并能运用恰当的科学研究方法解决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的问题,把学科教育与科研结合起来,使信息技术课堂既是造就高素质人才的地方,又是教育科研的实验中心。只有坚持教育科学研究,才能有创新,才能促进教学,才能形成富有个性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独具特色的教育思想和教学风格。
五 健康的心理
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近年来,大量调查资料表明部分教师自私心理严重,合作精神较差。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会使其在智力、情感、意志等方面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从而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在教学过程中应时刻调整自己的心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从而保持自身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去影响学生。
六 现代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现代信息素养,永远保持开放的学习心态。一方面要具有高效获取、批判性吸收存储、创造性地使用信息的能力,更新旧知识,以适应知识成倍增长对当代教育的要求。另一方面要具有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的能力,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改变,提高课堂效率。
总之,要想做一个优秀的信息技术教师,需要具备的素养是多方面的、全方位的,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参考文献
[1]娄彦顶.新课改环境下信息技术教师的个人素质培养[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1(2)
[2]张龙革、罗秀梅、臧毅飞.试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信息素养及自我培养途径[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12):55~57
关键词:审美教育;音乐教学;音乐素养
一、中国音乐教育的发展与现状
音乐是一门古老的艺术,音乐教育则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广义的音乐教育在人类音乐诞生之日就已产生。从《吕氏春秋·古乐篇》关于“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的历史传说中,我们可以想象到昔日葛天氏之民载歌载舞的情景。儿童与成人在参加或观看这类音乐歌舞表演时,自然地就接受了音乐教育。
新世纪以来,我国出台了新的《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和《音乐课程标准》,这些改革举措都是我国音乐教育领域兴起的新浪潮。回顾我国建国以来基础音乐教育的发展,特别是素质教育的提出,为我国当今的基础音乐教育改革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我国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是我国音乐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它对我国音乐课程的性质与价值以及音乐教育的基本理念等内容进行了系统地阐述。《标准》力求体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欣赏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如何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一)音乐教学应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在音乐教学中,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通过各种体裁、题材的音乐作品,以歌唱、器乐、欣赏等方式,增进学生对音乐美的感受、理解、鉴赏以及表现和创造能力。
(二)注意教学内容的选择
音乐教育的内容应该是一种具有平衡性、节奏性和有机统一性的完美音响运动形式。在这样的状态中,受教育者参与的感知、联想、想象、理解等心理过程可以在一种自由、和谐的状态中发展。
(三)选择恰当的、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所使用的工作方法,它包括教师的教授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决定教学方法的基本要素是教学目的、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教材)。这三者中教学对象处于中心的位置,学生的实际状况是三者中最重要的因素。音乐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音乐教学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音乐教学的内容包括歌唱、器乐、律动、欣赏、创作和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音乐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决定了音乐教学方法的特殊性,而学生的不同状况也决定了音乐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三、提高音乐教师的素质
提高音乐教师的素质,发挥音乐教师的重要作用。注重对音乐教师素质的不断提高,对音乐教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有力地推动和实施创新教育,只有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教师,才能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一)音乐教师应具备的一般修养
音乐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一样,应具备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必要的教学能力;以及一定的文化修养。
(二)音乐老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
第一个方面是音乐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技巧方面的素质。第二个方面是教育的基础理论与技术(教育实践)方面的素质。第三个方面是音乐学科教育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素质。音乐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分支,具有许多特殊性,这些特殊性既有别于音乐工作的其它领域,又未被普通教育理论所涉及,它是跨于音乐与教育之间,体现音乐教育作为一门专业的独立地位的知识体系。
(三)音乐教师应具备的业务能力
音乐教师应该要具备从事音乐课堂教学的能力。普通学校的音乐课具有多项内容的综合性,因此,音乐教师必须具备从事歌唱教学、器乐教学、律动教学、欣赏教学、创作教学和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教学的能力。音乐教师要具备组织辅导课外音乐活动的能力。音乐教师还应该具备从事音乐教育研究的能力。由于教育理论和音乐教育实践的迅速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习现代教学理论,借鉴新的教学体系,是音乐教师必须具备的一种“自我完善”的能力,尤其是在学习和运用现代教学理论、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和音乐教育的理论与技术,进行音乐教育实践的研究方面,应是当代音乐教师所具备的一项重要的能力。
【关键词】 教师素质;体育课程改革;高职院校
体育课程是高职教育的基础课程,对于培养高职学生思想道德,促进身心健康,全面提升学生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高职院校的迅速发展,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也有了巨大的变化。2002年,教育部颁布了新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并于2003年开始在全国所有高等院校施行。高校体育的教学模式已经逐步由传统的教学模式,向健康性、保健性、娱乐性、休闲性体育转化,终身体育的思想和理论,将贯彻于教学的始终。新的体育教学模式的转变也使体育教学的目标、内容、手段和方法、评价体系等都发生了转变。体育课程改革以后,高职院校逐步有了适合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这也对体育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关于“教师素质”一词《教育大辞典》给出的定义是:教师素质是教师为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所应具备的心理和行为品质的基本条件。对于体育教师的素质主要应包括:道德品质、思想观念、知识品质、心理和身体素质。
一、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和发展趋势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是高职院校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培养对体育运动的兴趣,陶冶品格和人格,获取体育知识、技能、体育锻炼方法,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重要手段。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本着“以人为本”的现代体育教育理念, 遵循体育运动基本规律,开发以“职业健康”为目标的素质拓展课程,增加学生与各种职业相适应的体育健康教育内容,为未来职业人提供“身体”、“心理”的适应能力和从事未来职业所需要的特殊体育素质,建成独具职业教育特色的“职业健康教学”,完成对学生职业性体育素质的培训,培养大学生“认识自身价值、找到自我定位、提高沟通能力、塑造团队精神、实现自我超越”的综合能力,使这些“准职业者”完成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的目标。制定相应的教学大纲,编写适合高职院校自身特点的教材,来指导教学实践。要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以“终身体育”、“全面发展”为指导,精选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模式、改革考核评价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质和健康水平,以适应高职学生未来职业的需要。
二、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和发展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1.道德素养。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应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教师道德素养包括:个人道德修养、教师职业道德。首先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有着示范的作用,除了专门的对于德育教育以外,教师本身的言行是学生学习社会道德规范的重要途径。教师直接影响着学生道德标准的形成,很难想象一个道德素质差的教师会培养出品德高尚的学生。其次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会影响他们学习的兴趣。教师尊重学生同时也会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只有这样才能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畅通的沟通渠道。这样才有利于了解学生的需求,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也使学生从中学会尊重别人。最后热爱体育教育事业是搞好体育教育工作的前提,也是各体育教师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职业道德素质。
2.思想观念。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应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终身体育”的体育教育思想,体育教育应该实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必须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及他们的需要,教师也有义务使学生明白究竟什么是他们所需要的。体育教育的目的是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是身体、精神、品德与人格的全面提升。除了身体健康的提高和知识、技能的习得以外,更加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勇敢、乐观、坚韧、自信、自制、进取、热心等的个人品德和人格,以及仁爱、无私、宽容、友善、诚实、信任、协作的团体品格。体育教育应该使学生终生受益。全面发展并不是仅仅只是人的某一阶段的需要,而是人终生的需要。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学生自身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最终实现素质的终生全面发展。
3.知识品质。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应具备的知识包括:体育专业知识及技能、教育学知识、心理学知识,及其他与教育、教学相关的知识。除此之外,还应有终生学习的观念和能力。首先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应该熟练掌握多项体育技能。精通自己的专项,对于其历史沿革、运动技术、理论基础、规则及裁判法、该运动的前沿动态等要了如指掌,并且还要具备较高的运动水平和技术传授能力。还要尽可能多的掌握专项以外运动项目。体育教师还应该在第一时间掌握新兴的体育项目,特别是那些学生感兴趣或者对学生将来工作和生活有帮助,易于长期坚持的运动项目,并能将其运用于教学当中,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其次高职院校体育教师不但要知道“教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要教”、“怎么教”,这就要求体育教师掌握教育学、心理学、体育专业基础知识,以及和学生自身专业有关的知识。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学生的心理特征、教学的规律、学生的兴趣和学生的现实和潜在需要有针对性的、科学的实施教学。最后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应具备社会学、统计学、管理学、计算机应用等知识。这样在完善教师知识结构的同时,提高教学能力,开拓教师视野,提供更广阔的个人发展空间。提高科研能力,推动体育教育事业向前发展,充分发挥教师潜能。
4.教师的心理和身体素质。教师应有高尚的思想道德和渊博的知识及高超的教育能力,教师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素质是指人的心理过程及个性心理结构中所具有的状态,品质与能力之总和,其中包括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在智力方面是指获得知识的多少,心理潜能的自我开发与有效的利用,在非智力方面,主要指心理健康状况的好坏,个性心理品质的优劣,心理能力的大小以及所体现出的行为习惯与社会适应状况。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应该具备的良好心理素质包括:明确、深刻、细致的社会认知,强烈的工作意识、成就动机、竞争意识,高水平的情绪、情感体验,和睦、友好的人际交往关系,良好的个性和自我调节能力及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等。国内外的大量研究结果说明,教师的心理素质尤其是个性品质,如情感、意志、性格、自我意识等是直接影响教育工作成败的重要因素。
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要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的身体。身体素质是人的基本活动能力,是人的各项生理机能状态的反映,应包括:力量、速度、耐力、敏捷性、柔韧性、协调能力、平衡能力等。体育教师工作的特殊性要求体育教师需要有对外界环境的良好的适应能力,优秀的运动能力,充沛的精力,旺盛的生命力,能坚持长时间工作,疲劳消除快。一方面由于体育课需要教师进行示范,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也需要教师亲身参与运动,这都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运动水平,良好的身体素质是运动水平的保障;另一方面体育教师良好的身体素质,直观上是体育生物效益的客观再现,是对体育健身功能的一种宣传,这对激发学生体育的兴趣具有积极的诱导作用。由于身体素质和教师身体健康和年龄等有很大的关系,体育教师保持良好身体素质的同时要注意身体健康。避免疲劳过度或运动过量,对于年龄较大或身体有伤病的教师,可以多利用技术录像等多媒体技术补充示范上的不足。
综上所述,随着高职院校迅速发展,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在培养高职院校学生思想道德,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提升高职学生素质的实践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为了使体育教师的素质发展与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的发展相适应,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必须在道德品质、思想观念、知识品质、心理和身体素质等方面也都需要相应的改变和提高,以符合高职院校体育教育对体育教师的要求,并推动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什么是幼儿教师的科学素养?在回答这一问题时,我们要先明白什么是科学。科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科学往往指的是知识体系,更多的是自然科学知识。广义上讲:科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体系;是探索世界、获取知识的过程;是一种看待世界的方法和态度。科学素养主要是在广义科学的范畴内进行演绎,目前我国学者认为科学素养的基本要素有: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方法与能力、科学行为与习惯、科学态度、精神和价值观等。因此,幼儿教师的科学素养是指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儿童科学教育的要求,幼儿教师所应具备的科学精神、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能力等。
从科学素养的具体要求来看,幼儿教师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必须具备基本的公众科学素养,同时,由于幼儿教师所面对的是充满好奇,渴望探索,却又缺乏经验的幼儿,这就决定了幼儿教师还必须具有高于一般公民的科学素养。同时,从社会发展的趋势来看,现代幼儿科学教育不再是传统的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和基本的常识教育,《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已经明确指出幼儿科学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因此,现代幼儿教师在具备公众基本的科学素养的基础上,还应该具备能体现鲜明的时代特征和职业特征的科学素养。
一、正确的科学价值观
科学价值观是幼儿教师从事科学教育的根本和灵魂。幼儿教师从事幼儿的科学启蒙教育,首先自身要有正确的科学价值观,即要对世界有正确的认识和正确的态度,对科学技术予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的正确理解和认识。态度决定一切,人在做某件事情之前,态度是很重要的,你用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它.它就会以相同的态度给予回应。如果幼儿教师的科学价值观不正确,带有迷信色彩,那么其所教的幼儿又怎么能正确地认识这个世界呢?此时的幼儿对世界的认知完全是通过周围的人和事物了解的,这个阶段为幼儿灌输什么样的思想,其就会把世界想成如你所说的那样。
如,随着人们对科学教育目标和对幼儿学习方式和特点的深入理解与认识,人们也越来越强调幼儿的探究。强调科学教育的过程主要就是让孩子亲历并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探究”已经成为科学教育活动的一个核心词汇。教师对科学活动中的“探究”还存在一些误解,他们认为只要让孩子体验了、动手了,就是让他们探究了,“探究”就是所谓的“做科学”。而“做科学”又主要是动手的事情,因此将“探究”等同于动手的学习活动。事实上,科学教育过程中的“探究”要求孩子学习的过程必须是一个能动的过程,而动手活动则不一定是能动的。能动与否关键在于孩子是否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
可见,幼儿教师从事科学教育就是要对科学有深刻正确的认识,有了正确的科学价值观并且能够与时俱进,随时展不断更新观念.才能在指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索发现时不会局限于狭隘、陈旧的观念,才能正确地引领幼儿进行科学探索。
二、一定的科学知识及对科学知识的认识
科学知识在科学素养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是培养和形成其他科学素养要素的载体。从广度上来说,幼儿教师应具备一定范围的科学知识。如:人体的结构及其功能,心理活动,个体生长衰老,保护身体,身体健康的了解;对动植物的观察与了解:对生态与环境的了解:对自然科学现象的了解:对生活中的科学技术的了解,等等。从深度上来说,幼儿教师不仅应了解幼儿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的基本知识,而且应具备对常见事物、现象的深层次的知识,如,以自然科学现象来说,不仅要了解有哪些自然现象、物理现象和化学现象,还应理解这些现象怎么形成、相互之间的关系,学习一些专业术语,等等。更应该对自我的知识(包括对自身的文化素养、兴趣爱好、态度能力、经验积累等方面有明确的认识);幼儿的知识(幼儿生理、心理的发展特点和认知特点);教材内容、学科、课程结构等知识有专业化的学习和了解。
幼儿教师除了要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外.还要对科学知识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科学知识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人类社会的文明与人们认识和实践水平的提高不断变化与发展的,要从不合时宜的传统观念中摆脱出来,随时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获取最新的科学信息,引导幼儿接受最新的科学发展,掌握关于科学的初步概念。逐渐形成对科学的正确认识.纠正传统习惯认为的一些错误观点,让幼儿从小树立正确的科学知识观。
三、科学信息获取、利用的能力与设计组织科学教育活动的能力
1.获取和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
现代社会日益凸显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特征,大量的知识,尤其是有关科技的知识,更需要通过现代化的手段来获取.同时由于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更需要幼儿教师提供更多的直观、具体、形象的学习和探索材料。因此,无论从教师自身发展,还是从幼儿发展的角度来看,现代幼儿教师都需要具备获取和有效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幼儿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学会运用多种手段查阅相关资料.如利用电子图书馆、全文数据库教学视频资源等,并能有效甄别信息,挑选价值性高的资料作为教学的有效补充。如,有的幼儿园在组织幼儿观察、了解植物生长发育的过程时,除了让幼儿亲自植植物进行观察外.还可以利用中央电视台七套节目中有关农业的节目录像,让幼儿更直观、形象地观察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诸如此类的活动容易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2.设计和组织科学教育活动的能力
有效的设计和组织科学教育活动是科学教育质量提高的关键步骤。教师应具备设计和组织科学教育活动的能力.这是幼儿教师科学素养的核心要素。在设计科学教育活动时,教师应能正确把握幼儿年龄发展特点和班级特点,甚至是个别幼儿的特点,具备合理选用科学教育内容的能力。合理安排教学环节的能力,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和层次性。这种连续性主要表现为要给孩子提供连续的对科学的理解和体验,而不是随意的、盲目的活动层次性就是要注意活动的难易和重点,例如,并不是所有的活动都要让孩子观察,有的活动就可能侧重于孩子对于科学方法的认识。
组织科学教育活动的能力主要包括教师的科学启蒙意识和能力、反思能力等。幼儿期是个体科学素养萌芽期,这就决定了幼儿园的科学教育具有启蒙性。由此,幼儿教师还必须具有科学启蒙的教育能力和素养,具体地说.具有科学启蒙意识和能力的教师,应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并善于利用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其对科学的兴趣和强烈的探究欲望;善于选取幼儿最感兴趣的科学问题.采用适宜的方式帮助和引导幼儿了解和掌握最基本的科学知识和方法:善于创设情景和利用各种条件使幼儿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探索和发现的快乐。幼儿教师引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索,目的不只是让幼儿获得一定的科学知识、科学经验,更重要的是使幼儿在科学探索过程中发展其思考问题的能力。幼儿教师不仅自己要有一定的思考反思能力,而且要引导幼儿思考问题的能力,支持、鼓励幼儿提出问题,只有不断地对科学实践进行思考、反思,才能从中不断创新,从而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正确地把握科学教育的方向,不断提高幼儿科学教育的质量。
四、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和求实严谨的科学态度
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都是属于科学的精神本性。幼儿期是一个人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一时期,对其进行情感态度的培养尤为重要。所以,教师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培养是幼儿科学素养形成的关键所在。
幼儿教师要具有创新精神,提高创新素质。教师的创造型人格对幼儿的创新素质的形成发展有重要影响。因此教师应注重不断学习培养自己创造的能力和品格.在工作中不断解放思想,勇于突破现状,在内容上、形式上和手段上创新,做创新型教师。
关键词 教师专业化 教师素养 职前教育 职后教育 终生教育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1陶行知的专业化思想
(1)陶行知极其重视师范教育的作用,把师范教育同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一整套的师范教育理论,从办学方向到培养目标,从教育内容到教学方法,从教材教法到培养途径,从普通师范到幼儿师范、职业师范都作了全面论述,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师范教育思想体系。陶行知提出, 师范教育的任务是为教育界培养人才。
(2)陶行知从多方面论述了教师的修养和素质。他一生奉行“爱满天下”的教育情怀。他认为教师必须热爱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尊重学生,这是在教师素质中起决定作用的品质;他强调“以天下为己任”改造社会的意识和决心。他指明了教育的真正目的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3)陶行知用他的远见卓识,提出了终身学习的观念,给我们指出了教师职业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的职业。通过持续不断的学习来改变自己的知识结构和从教能力是每一个教师工作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指出:“读书多,则积理富,积理富,则随时应用,卓有余裕矣。”教师只有博闻强记,多见多识,上课时才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2 陶行知教师专业化思想对我国的启示
2.1借鉴陶行知的“师范教育”思想,重视教师的职前培训
2.1.1重新全面审视师范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发挥其在教师教育中的主力军作用
早在1921年,陶行知就指出“教育是立国的根本”,提出要建设富强的国家,首先要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和养成健全之国民性,它们“都有赖于教育”。而教育质量自身的好坏,取决于教员。而要教员就要有师范,有赖于师范学校之培养。在21世纪的今天,随着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使全社会都认识到,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的培养和教育,关键在师范教育。当前我们一方面仍还需要坚持一个相应规模、多层次、多类型、有保障、有较高水平,以独立设置的师范院校为主体的教师教育体系。同时还要建立开放的教师培养体系,通过独立设置的师范院校与综合大学在专业方面的并轨,并通过进行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训练,促进师资培养的专业化、多元化、开放化和综合化。另一方面,我们要使教师教育达到职前职后一体化,还要建立完善的教师教育评价体系。
2.1.2实现教师综合化发展,提高教师的专业性
陶行知认为一个合格的教师必须具备多种素质,包括对教育工作应有的态度,对文化、专业、技能方面的要求,教师的道德修养,身体素质,包括审美方面的要求。陶行知以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从社会需要出发,对师范教育目标做了深刻阐述,体现了师范教育的专业特性,体现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他的理论为我们今天深化师范院校教育教学改革,为21世纪高素质的师资的培养起到了很大的借鉴意义。首先,加强课程改革的综合性;其次,课程比例要协调,要适应当代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注重课程改革的实践性;再次,要整合师范教育目标,实现教师培养和培训目标综合化,注重培养教师的 与人文综合素养信息能力、外语能力、社会交往与活动能力、创新的能力和科研能力。
2.2提高教师修养,促进我国教师专业化发展
2.2.1教师应具备崇高的道德修养和敬业精神
在师德方面,陶行知指出教师首先要有崇高的道德修养。其次要有敬业精神,他要求师范生要以“信仰国家教育事业为主要生活”。用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奉献精神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义无反顾地把自己的一切献给人民的教育事业。另外要关爱学生。他认为,教师应热爱学生,只有对学生满怀热爱之心,教师才会更有激情的工作,如果不爱学生,纵然有丰富的知识和技能,教师的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必然影响到专业化进程。教师热爱学生,要发自内心,以诚相待。还应该理智地爱,不偏爱,对学生要一视同仁。他认为,教师应该在学生取得点滴进步的时候,及时地给予表扬、给予肯定。
2.2.2教师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现代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对当代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整个世界日益成为一个大的系统,教育、科学和社会日益密切地结合在一起,使得整个教育从封闭性向开放型转变。为此现代教师应具备以下四种能力:第一,要有超前的学习能力。一方面要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还要掌握相关学科的一般知识并在知识上实现互相沟通与渗透以致能从更深层次上达到对本专业学科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要学习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教育科学知识。这样教师才能培养出“一专多能”的综合型人才。第二,要具有较高的教学能力。教师必须锐意进取, 精于业务, 努力创新,不能满足于已有的经验和单纯地模仿外国的样式,要不断研究学生和教法,找到最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法;要转换自己的角色,使自己成为学生的指导者、合作者和欣赏者,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教师必须具备掌握和处理各科信息的能力,用适合学生认知水平的语言和形式教给学生,以充实教学内容,以实现教育手段的现代化。第三,教师要具有创造和交往能力。一方面教师要注重提高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下转第10页)(上接第7页)力和反思能力,敢于大胆提出并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在师生交往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教师应端正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态度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还要通过训练和实践掌握一些人际交往的技能,协调好同事和学生家长的关系。最后,每个教师都必须掌握更新知识的方法和能力,不断进修学习改革那些与时展不相适应的教育思想内容和方法。
2.2.3终生教育思想―教师专业化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