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0 16:08:1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研究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将单元整体教学的理论与小学语文教材紧密结合,不仅能够提高教学的效率,而且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和提升。单元整体教学的实施可以从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组合等方面来进行。
教学内容,教师和学生三个要素共同构成了基本的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承担着实施和引领教学活动的重要任务;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是教师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语文教材是语文学科知识和成果的系统阐述,是学生掌握学科基本知识的重要载体。为有效的实施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充分发挥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三者之间作用,充分发挥三者的合力,笔者对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实施提出了如下要求。
一、全面进行单元分析
进行单元分析,就是全面把握它在整个教材中的位置、作用以及特点,了解它的外部联系和内在结构。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分析单元,以便真正把握整个单元,驾驭整个单元。
首先,从纵向来看,我们要分析单元的序列性。如果说整个教材的知识体系是一个由多根链条相互交织且不断上升的螺旋体,那么单元内容则是其中某根链条上的一节。分析序列性就是分析这些链节在某根链上和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位置和作用,也即确定听、说、读、写等内容的顺序、作用和逻辑关系。单元序列性基本上表明了从浅到深,从易到难,从已知到未知的学习规律。弄清楚单元的序列性就能够更准确地理解单元中听、说、读、写等内容的要求,据此细化目标,既不过度拔高也不降低要求,从而使教学循序渐进,按部就班的进行。
其次,从横向上来看,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分别由游历山水,真诚待人,自然的启示,战争与和平,乡村生活等几个单元组成,体现出并列关系。掌握了单元之间的联结关系,老师们在使用教材时就可以充分的发挥创造性,为整个学期的教学作出统筹安排。这是做好单元整体教学的重要保障。在单元之间的各种外部联系中,各个单元也有相对的独立性。每一册中的各个单元相互独立,每个单元都是一个完整且独立的听说读写系统。教师必须做到对整个单元内容心中一盘棋,弄清它在主题、体裁、知识点、能力点、主要价值观念等方面的不同之处。
表中以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为例,简要列出了单元内容的分析情况。不同的单元有着不同的特点和个性特征,这些特点共同表明了单元的独立性。弄清每个单元的特点有助于教师更加明确的实施单元整体教学。
二、充分考虑学生学情
学生的学情包括照顾学生的年龄特点,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两个方面。进行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首先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因为学生学习策略和认知策略的学习会受其心理发展水平以及思维发展水平的影响和制约。
张大均教授认为,小学阶段的学生已经能够学习一些简单的认知策略,他们具备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的能力,如果能够得到有效的指导,学生们就能够使用这些策略来为自己的学习服务。策略教学时可以从这一年龄段开始的。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就是要帮助学生掌握类比比较,总结归纳,概括反思等学习习惯和方法,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认知发展阶段中的具体运算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出现了逻辑思维,但是需要与具体事物相联系,需要直接经验的支持。因此,教学时需要给学生们提供丰富的知识背景,补充和增加相关的知识经验,加深学生们对知识的理解。
另外,单元整体教学强调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因此教学时也需要注意将新旧知识,前后知识相联系,相贯通,帮助学生促进知识迁移。其次,在考虑学生年龄特征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指向学生语文学科能力的发展。在单元阅读阶段,通过讲读和自读两个环节,引导学生对整个单元的课文进行对比分析,理解几篇课文的共同特点以及个性特征,学会有效迁移,举一反三。在单元表达阶段,沟通单元内容有关读写的内容,联系实际生活,创设真实情景,在实践中积累素材,组织语言,是同学们学会写作,学会与人交流。在单元总结阶段,注重引导学生对单元内容以及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反思,通过检查反馈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有所了解。让学生在学习知识技能的同时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巧,逐步培养学习能力。因此单元整体教学要在合乎学生年龄特征,发展学生学习能力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作用。
三、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实施单元整体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成果,能够有效克服单篇课文教学的弊端。单元整体教学提倡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从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从而实现优质教学,高效课堂。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线教师们作为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承担着重要的任务。虽然在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中,我国基础教育的师资水平有显著的提升,但是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理论水平还是参差不齐、有待提升的。大部分老师囿于自己得心应手的教学策略,不愿意再花时间和精力去做新的尝试和探索。即使他们对单元整体教学持肯定和赞扬态度,但仍然不愿打破他们惯常化的教学策略。其次,改变传统的单篇教学策略,整合、统摄整个单元内容进行教学,这对一线老师们来说还难以胜任。
另外,当单元整体教学与其原有的惯常的教学策略发生冲突时,就急于否认它在改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方面的优越性。因此,我们需要了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单元整体教学不是一激而就的事情,这一方面需要教师们良好的专业知识,专业素养做基础,另一方面也需要借助教研培训的力量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以此促进专业能力的提升。
总的来说教师们不仅需要转变教学观念,从理论上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厚实文化底蕴,扎实业务能力,而且还要从之前的被动执行的角色中逐渐脱离出来,积极转变为研究性教师,专家型教师,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和胜任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刘济远主编.小学语文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7-0320-063
阅读虽然没有在小学阶段设有专门的课程,但是它对学生学习语文的整体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无论是考题中必考的“阅读理解”,还是作文,都离不开阅读的支撑。例如很多学生一到写作文的时候就愁眉不展,觉得没事可写,或者知道要写什么主题,就是组织不好语言,甚至写成流水账,写着写着就跑题了。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家长都会带领孩子走出家门游玩,学生的见识越来越广,但一到下笔时就大脑一片空白,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语文教师经常说,写好作文必要要有一定的阅读量,的确,要想将表面的语文知识升华为自身的语文能力,阅读必不可少。
一、利用教材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
语文教学承载着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和人文素养的培养,语文教材中所选取的课文都是经典之作,教师可以以课文为基本素材训练学生阅读。《五彩池》这一课,结合教材特色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可以多方面训练学生的阅读技能。比如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通过合作学习、感情朗读、读说结合等方式,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文章从传说引入,层层递进,逻辑严密,是引导四年级学生理清段落之间的关系、展开逻辑段教学的范例。上课时,笔者先引导学生感受五彩池的神奇,让学生尝试通过比喻、对比的方法将事物的特点写具体;再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一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究与分析;在深入学习中,感受运用修辞的不同表达效果,在同一语境中,引导学生开展言语实践,体验语言的魅力。
《五彩池》最大的语言特色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体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与事物形状的多样性。教师在教学中要紧紧抓住这个特点,引导学生在阅读时重点领略文章的语言特色,体会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这样写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在阅读完后,要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作文时能不能用上这些修辞,达到课文的表达效果,要教会学生学以致用。
同样,《秋天》一课展现了小动物们在秋天里欢快生活的情景,色彩感强,充满童趣,很适合低年级学生进行阅读训练。针对这篇文章,教师可以“读”为主,带领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激发低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读准课文、读好课文,在读中思、读中品、读中悟、读后用,引导学生经历读懂课文、读美秋天的内化过程,并在读的过程中聚焦重要的语言现象,学习表达,从而让学生体会课文的语言特点,并进一步进行语用训练。
二、依据教材为学生推荐课外阅读书目
目前,小学语文教材的各单元都安排了相应的主题,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单元主题,补充相应的课外经典阅读,毕竟仅仅依靠课内阅读是远远不够的。但是课外阅读又不能随意推荐,最好是有一定的规划。课内每个单元的主题就是很好的依托,可以说没有“依托教材,立足课堂”的阅读指导,就没有课外阅读的高效。笔者经过多年的阅读教学,认为最好的课外阅读方法就是得法于课内,利用在课堂上习得的阅读方法去阅读课外经典。这样,通过量的积累,学生的阅读能力就会有实现一个质的飞跃,即得益于课外。教师要教会学生自主阅读,这是阅读课外经典的最有效途径,否则在课下没有了教师的指引,学生将敷衍了事或者无从下手。教师在备课时要全面地把握课文,深入理解课文,用心去体味文本,发现其趣味和深刻内涵,做到教学的深入浅出,并教给学生有效的阅读方法,使学生受到经典文学作品的浸润,获得理解和运用文字的能力。教师在推荐课外阅读书籍时,要紧密联系教材,切合单元主题,以读整本书为主,书目以新课标必读书目为参照,如《千字文》《三字经》《百家姓》《论语》《诗经》等,这些都是小学生的必读书目。教师在对教材进行单元整组教学后,应不失时机地将学生的阅读视线引向“同步阅读”,并力争课堂上挤出时间进行阅读;在对教材进行单元整组教学过程中,应契合时机进行课外阅读推荐与引读。日常经典诵读,除了小说之外,还要扩大文体范围,比如选择语言美、语意美、语律美、语像美的散文,成语、歇后语等也是可选范围。尤其是古诗词,也应列为重点。古诗词是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它语言精练优美,含义丰富深刻,蕴含着丰富的人性美、自然美、意境美。《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1~6年级学生要背诵古今诗词160多篇,这些诗歌内容丰富,情感积极健康,起着培养学生人文修养,净化学生心灵的作用。这样长此以往地坚持下去,学生日有所诵,必将受益终生。
三、总结
小学阶段是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进行阅读量积累的好时机,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应成为小学阶段总的教学目标,这对学生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也将大有裨益,因此吗,教师应引导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在整个阅读活动中,教师不仅是学生阅读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而且也是他们的欣赏者,要参与到学生的阅读活动中去,时刻关注他们阅读的情况,必要的时候要给予指导与鼓励,或者组织活动检验学生的阅读效果。教师要在活动中对学生“言传身教”,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总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不断探索有益于学生进步的阅读教法,并加强交流,让学生经历一个有意义的语文学习过程。
参考文献:
[1] 毛爱华,张兴文. 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探究[J]. 教育探索,2004(9).
[2] 李建军.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索的路向及启示[J].教学与管理,2011(1).
[3] 王斌. 新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初探[J]. 教育探索,2003(10).
关键词:开放式教学;小学语文教学;教学模式
1 引言
小学语文开放式教学是开放式教学在小学语文领域内的运用。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态度,开放式教学的研究在国外已开展多年,而我国直到近两三年才开始。本人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虽然部分一线教师和教育理论工作者在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重实践研究轻理论研究;部分研究多整体研究少;关注学生发展忽视教师素质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开放式教学研究的发展。本文从基本涵义、实施依据、主要内涵、具体实施四个方面对小学语文开放式教学进行了分析。
2 小学语文开放式教学的基本含义
小学语文开放式教学,就是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全面整合小学语文教学资源,广泛吸收已有各种教学法的长处,创造性地应用于现代课堂教学过程中,并通过运用先进教学手段,改革评价体系,达到使学生适应现代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指导思想。它本着“教为学服务”的观点,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立体的目标体系,调动学生自身的积极性,挖掘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实现教学效益最大化,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健全个性、创新精神和勇于实践的品质。
3 小学语文开放式教学的实施依据
传统的语文教学是种封闭式的教学方法,教学是教师对学生的单向“培养”活动,学习的主体没有自主选择的权利,没有思考的时间保证。它表现为:一是以教为中心。二是以书本为中心。三是以学科为中心,各学科之间有着明确的界限与不可逾越的鸿沟。四是以考试为中心。
要实现上述目标,语文教学就要贴近社会生活,教学内容必须与社会实际需要相联系,并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发展。教学方式上不能死守课堂,死守教科书,应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语言活动相结合,有一个在社会生活中学习语文的广阔背景,有一个语文自然习得的基础。脱离社会生活和社会实际运用,语言和语言能力就没有实际意义。
4 小学语文开放式教学的主要内涵
开放式教学因其是教师在教学中为达到和潴教育、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丽遵循的一种以教学最优化为原则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态度,所以在它的指导下,无论是教学硬件还是教学软件都应是开放的。小学语文开放式教学的主要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4.1 教学时间开放-----不拘泥于课堂40分钟之内
(1)课前铺垫。传统教学是上课了才向学生公布教学目标和学习任务,教学起点从零开始,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开放式教学则在课前公布目标要求,学生可通过预习新课、查找资料、搜集信息等途径,对新课的教学内容有充分的感知与准备。
(2)课后拓展。除了博览群书以外,还要让学生带着许多在社会和生活中需要进一步探究的问题走出教室,积极参与到家庭、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将课堂所学的知识进行验证、完善、升华,做到课内学知识,实践长本领。
4.2 教学空间开放-----不局限于教室、校园之中
语文教学除了课堂、学校以外,还需要一个更广阔的天地。但我国传统教育的一大弊端是把学生限制在教室里、校园中,“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不让学生接触丰富多彩的外部世界,不让青少年飞近大自然、大社会中去寻觅丰富的精神食粮。开放式教学就是要打破这种时空阻碍,有计划地把学生引向课外、引向生活、引向自然。
5 小学语文课堂开放的教学模式
(1)讲读式。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初读课文,针对课文标题、内容、主题等提出各种问题,然后指导学生甄别、筛选,确定几个主要的问题,再让学生围绕这几个问题熟读文本、交流探讨,共同寻找合理的答案,最后指点朗诵技巧,采取多种形式反复诵读课文。通过这一系列的教学.学生不但发挥了学习的主体性,自问自学,而且不断积累朗诵技巧,提高了朗读水平。
(2)表演式。新时代的教材也提供了学生表演的契机,有的课文具有较强的故事性,人物对话丰富;有的课文虽无完整的故事情节,但利于学生展开想象,从侧面进入课文,充当角色。课堂教学中主要运用的表演方式有两种:
第一种,角色表演。课文中描写了几个不同的角色,各角色都有自己的特点,教师可以让学生分角色表演。第二种,模拟表演。有些课文,可以根据内容,模拟某种生活情境,做间接表演。
(3)活动式。小学生生性活泼,爱唱爱画,爱说爱跳。语文课堂上教师可将艺术元素融入教学,编歌、画画、写诗等活动既可单独进行也可综合运作,让学生在丰富多样的活动中发散思维、开阔视野、训练语言。
(4)辩论式。把辩论引入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处于积极、兴奋的状态来掌握知识,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活动。如:学习《苦柚》一文,针对小姑娘卖柚子到底该不该收老伯的钱这个问题,学生各有看法,议论纷纷。在此情况下,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分为赞成、反对两队,各抒己见,展开一场小辩论。
(5)实践式。小学语文开放式教学具有开放的时空观,教师町利用自然、社会资源,构建语文学习的大课堂。如:一年级下册有个“春天”的主题单元,教师可让学生听一曲《春天在那里》,然后将学生带到户外寻找春天,仔细观察春天的特点,看看树木、花草、动物有何变化,天气、人们的衣着有什么改变。寻找时,可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
小学语文开放式教学作为一种教学理念和教学态度,它能将枯燥的学习与生动有趣的生活相联系,将单一的语文知识和相关学科相融合,将封闭狭小的课堂无限拓展延伸,将机械乏味的讲授变得丰富多彩、趣味盎然。在实施开放式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课堂、学校以外的知识更感兴趣,对丰富多彩的外部世界更充满好奇。开放式教学恰能满足学生的这种心理需求,更易调动学习激情,使他们积极思维,好学乐学。
参考文献
[1] 汪叔阳,曹慰年.小学语文考试改革研究与实践[M]
关键词:小学语文;多媒体技术
把多媒体技术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学将面临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构建开放式的课堂教学环境,必将更好地优化教学手段。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引导学生主动进行自学语文的同时,突破课堂教学和规定教材的局限,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终形成从“局限”到“无限”,从“被动”到“主动”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从而切实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实效。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释疑解难;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
(1)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学习提供全面的感性材料,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能通过情境画面,以情激趣,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全方位地调动小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多角度地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兴趣。
(2)运用多媒体技术形象、直观的效果,可以创设新颖的情境,有利于突破重点、难点。多媒体技术在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像等方面具有高超的能力,它可摆脱时空的限制,可使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知识具体化、实物化,变成直观、生动活泼的视觉信息,化枯燥为生动,从而化难为易。
如学习《美丽的西双版纳》,这篇课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课文的重点不仅要让学生学会优美的语言文字,同时还要感受西双版纳的美丽。但是学生没有亲身去过西双版纳,对西双版纳没有直接感受,存在思维跨度和理解难度,由于课堂条件有限,如此丰富的信息仅凭口头讲解是不易表达完整透彻的。为了平缓教学坡度,突破这个难点,更好地激活学生的学习气氛,我在教学时,有意识地运用多媒体课件这一电教媒体,播放西双版纳的植物和动物的有关资料,通过图、文、声、像,动、静、快、慢构造出直观性、情感性为一体的富有感染力的境界,并辅之以解说,活生生的画面使学生身临其境,进一步感受西双版纳既是植物的王国,又是动物的王国,真切地体味西双版纳的美丽与神奇。这样,既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又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坚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重
新课标强调:“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不论是哪种教学方法或策略,都应坚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重。同时,新课标提出:“自主学习,是指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的学习方式。”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实质是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多媒体有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习材料,培养他们自主获取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例如,在《可爱的西沙群岛》一课中,“让学生了解西沙群岛美丽的海水,富饶的海底世界,从而获得愉悦的审美享受,在积累语言的同时受到语感熏陶”是教学的重点。为了突出这个重点,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我采取了小组合作自学的形式。首先,我让每一小组的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通过读课文你懂得了什么;接着,让每一小组选择自己最关心的海底资源,上网获取这些资源的信息。学生获取知识是在他们亲自动手操作中完成的,这就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图、文、声并茂,可以提高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在语文课教学时结合课文,恰当地采用电教媒体,启发学生由眼前的景象,联系生活想象可能发生的变化,从而加深对眼前事物的认识,丰富观察的感受。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技术,给学生以视觉、听觉上形成冲击力,学生的感官被最大限度的调动起来,从而拨动起兴趣的心弦,兴趣盎然地投入语文学习,在“视”中感受形象美,在“听”中感受音韵美,在“想”中感受意境美。
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让学生多渠道获取信息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多渠道获取信息,拓宽素材积累空间,促使学生建立素材“信息库”,对素材分门别类收集,提高学生对信息的搜集、贮存、加工、处理能力。在阅读教学预习中,采取单元整体预习的方法,利用已有资源如网络、杂志、书籍等,在作者、背景、知识、出处及相关方面查找整个单元的资料。课堂教学中,学生随时提取适合某一阶段学习内容的资料并转化成自己的语言适时补充。如:《无声的竞赛》一文中,我们以“八骏图”引入,首先感观徐悲鸿的大作,然后展示学生查找的其他有关资料。这样,通过多渠道获取的信息,使文章内容得到进一步拓宽,徐悲鸿这一伟大的爱国画家的光辉形象就展现在学生面前,教学顿生异彩。有的学生阅读时,朦朦胧胧觉得有些词语能看懂,但对自己的理解又没有把握,通过《现代汉语词典》进行词语意义查询,便理解该词语了。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将在优化语文教学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多媒体技术,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像磁石一样紧紧吸引学生,它以兴趣激发为先导,以视听为手段,以提高课堂参与率为目的,追求事半功倍的效果,使语文教学焕发出夺目的光辉。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 意义 理论依据 内容选择 编排与呈现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指在实施小学语文课程的过程中,以问题为中心,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综合性学习内容学习方式,通过学生语文活动的设计和展开,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也就是说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自觉地运用听、说、读、写能力和已掌握的各科知识,将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沟通,将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尝试解决社会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体验,获得能力,逐步形成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品质。
一、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意义
中国的传统教学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分科教学,也就是说,在清朝末年“废科举,兴学堂”之前,我国古代缺乏严格意义上的语文教学。古代的《三字经》、《千字文》等识字教材除了教学生识字以外,还涵摄了历史地理、文物服器、人伦道德、科学百物等广泛内容。孔子在他的教育思想中强调智德双修、内外兼通、知行合一,中国传统教育把读书识字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认识的起点和归宿,现在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正是对传统教育合理因素和理论精髓的继承和发展。
建国后受前苏联教育教学思想的影响,强调以学科为中心,学科界线越来越细,过分追求语文学科本身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过分关注语文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学生死读书,读死书,语文学习变成了语言研究。长期以来,语文教学走的是“书本―课堂―标准化习题”这样一条路子。语文作为交际工具与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急需缩小课堂与生活的距离,让源头活水流进课堂。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室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把学生定格在书本世界里,只会割裂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割裂学科知识间的联系,隔断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使语文教学失去实践和应用价值。
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开放的课程组织形式,超越了传统语文单一学科的界限,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语文综合性学习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注重探索和研究过程。通过先让学生提出创造性的问题,再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有机地将知识与经验、理论与实际、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知情意行和谐统一地发展。
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理论依据
课程改革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语文综合性学习正是这种“自主、合作、探究”新型学习方式的具体体现,正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途径之所在。语文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综合性不言而喻。汉语言从字开始产生就体现出其综合性,汉字是音形义的综合体,由此延伸至词、句、篇。汉语运用过程中的听说读写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更是一种综合。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是我们的母语,与社会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语文学习的开放性突出表现为内容的多样性和学习时空的延伸与拓展。语文作为其他各门学科的基础,决定了其知识涵盖面的广泛。仅小学语文教学就涉及诸如:历史、地理、天文、医学、自然、民风民俗等方面的知识。语文学习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学习的内容不囿于语文课堂教学资源,更多的来源于社会、自然、学生自身的各种类型的生活。
语文综合性学习还表现为学习内容的整合、学习能力的糅合、学习方式的复合、学习效益的综合。“留心处处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从某种意义上讲,社会生活是正文,语文课本只是注解。语文综合性学习过程正是实践过程,它强调学生的亲历参与和实践体验。“实践”不但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条件和基础,还是语文教育的归宿和目的。
三、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选择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各种版本的教材都设计了“综合性学习”这一内容。人教版高段五、六年级每册教材都集中编排了两次综合性学习。第一次安排在阅读教学课文后的练习中,结合单元专题,在课文学习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些语文实践活动,我们称之为“小综合”。第二次则是单独成组,突破以课文为主体的教材结构,改为围绕专题、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形式,我们称之为“大综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小综合为“感受读书的快乐”,大综合为“遨游汉字王国”。大综合又分为两大板块:第一板块是“有趣的汉字”,着重是让学生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建议开展的活动有:搜集和编写字谜,开展猜谜活动;查找利用汉字谐音特点的古诗、歇后语、对联或笑话;搜集有关汉字来历的资料。第二板块是“我爱你,汉字”,着重是让学生初步认识汉字蕴含的丰富文化。建议开展的活动有:初步了解汉字的演变历史;欣赏和学习汉字书法;通过搜集有关错别字的笑话、社会用字调查等,认识错别字造成的危害,自觉规范地使用汉字。下册小综合为“语言的艺术”,大综合为“走进信息世界”。大综合分为“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两大板块。内容是感受信息传递方式的快速发展,体会给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的影响;学习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六年级上册的小综合为“歌颂祖国”,要求学生围绕“祖国在我心中”开展访问参观、搜集资料等活动,交流收获和展示成果。大综合性学习为“轻叩诗歌的大门”,以“了解诗歌”为主题,分成“诗海拾贝”、“与诗同行”两部分,主要开展搜集诗歌、欣赏诗歌、朗诵诗歌、动手写诗、诗歌知识竞赛等活动。六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紧密结合六年级学生的生活实际,围绕“向母校、师友告别”主题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两大板块分别为“成长足迹”和“依依惜别”,引导学生回忆小学生活,用各种语文形式记录小学生活;为母校做点事,写倡议书、建议书,互留赠言,并策划一台毕业联欢会。
四、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编排与呈现
人教版教材在进入第三学段后,每册除继续安排一次以课外为主的综合性学习外,出现了整组集中的、课内外一体的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的编排方式与其他各组截然不同,不再以课文为主体安排阅读、习作和口语交际,而是分成主题活动板块。每个板块设“活动建议”、“阅读材料”两个栏目。每个板块的主体是“活动建议”,希望学生按照这些建议开展综合性学习;“阅读材料”是供学生开展活动时阅读的,但开展活动的材料不限于此,学生可以自己动手搜集,教师可以补充。由此可见,这既是一个规定了方向、有很大空间的教学单元,又是一个充分体现了综合性、实践性和学科性的语文活动。
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板块一,安排了有关信息传递方式及对人类生活产生影响的五篇阅读材料。这些材料与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不同,就作用而言,在于提供信息,介绍相关资料。板块二,安排了两篇不同类型的简单的研究报告――《奇怪的东南风》和《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其作用在于通过给学生提供研究报告的范文,使学生能够了解研究报告的基本特点,知道怎样写简单的研究报告。最后,还对今后如何提高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可行建议。
人教版教材除设置大、小综合性学习外,高段每册还保留了中、低段“语文园地”中的“展示台”栏目。“展示台”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引领学生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运用具有个性化的形式展示自己的本领和学习收获。
北师大版教材则通过每个单元的“语文天地”和“综合学习”中的“初显身手”栏目,建议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以此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能力。高段活动的主题(内容)包括表演、收集资料或图片、办板报、办联欢会、开玩具交易会、办展板、手抄报、做天气统计图、采访或访问、调查等。
语文综合性学习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贯穿在整个学习活动中。教学中除了学习专题和阅读材料要予以落实外,对于学习的具体内容、方式、方法,学习成果的呈现方式等,学生都有相当大的自。综合性学习从各地教师的自发性尝试,进入国家课程的规范性实施;从以课外开展活动为主,进入课堂教学的领域。其目的主要是引领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学习语文。如人教版五上“遨游汉字王国”,编者在设计这些以文化奠基为线索的开放单元时,必须考虑这样的单元是否具备让学生学习识字、阅读、习作的材料,是否提供含有培养学生思维发展创造能力的可能,是否适合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习得学习方法等。开放性单元没有主体课文,为教师结合本地本校实际开发校本课程提供了空间和展开思路。同时,开放性单元主要是引领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学习语文,集中体现语文课程、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实践运用密切联系的特点,充分体现语文课程的性质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基本理念。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学生思维活动日渐丰富,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日益增强,对语文学习的要求更高。语文综合性学习正是从学生年龄、兴趣、爱好和时代要求出发,制订切实可行的符合小学生学习活动的主题方案,以此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第1版.
[2]陈志强.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新探[J].现代语文(理论研究版),2005(09).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教学有效性 教学方法
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广大教师如何有效立足课程改革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以创新教学理念、模式等,这成为提高教学成效的关键所在。对于低年级段语文教学工作而言,学生年龄小、认知能力弱,教师更需要注重教学研究,制订针对性的教学计划,优化语文教学过程,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作用,综合推进教学深入开展。
一、潜心研究教学设计,保证教学活动的高效性
教学设计是整个语文教学的基础与纲要,教学设计的科学性是保证活动高效开展的基础。广大语文教师要潜心研究教材教法与教学对象,不断优化教学设计,为提升教学成效奠定扎实基础。首先,教师要潜心研究教学对象的身心特点,小学低年级段学生好奇心强,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感知基础薄弱,这些是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必须面临和兼顾的问题。只有立足于学生的这些特点,在教学各个环节的设计中巧妙构思,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尽可能地长久保持学生的注意力,抓住学生注意力比较集中的时段进行教学引导。只有优化了教学设计,才能保证教学对象在教学活动中全身心投入,取得较好的成效。其次,教师要深刻研究教材内容,立足于整册教材、一单元教材的设计进行分析,从整体上感悟教材编排特点、教学内容要求,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另外,教师要创新设计教学方法,既要有效运用各种先进的教学经验,又要在教学活动中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内化吸收,将先进经验与学生实际教学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二、优化语文教学手段,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生动性
小学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语文课堂上的一丝改变都能对学生产生影响。部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没有注重发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作用,完全依靠口头讲解进行教学活动,这样的教学模式比较枯燥乏味,难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一些教学内容在学生脑海中缺乏感知,不利于教学的有效开展。针对这样的状况,笔者运用多媒体手段为枯燥的课堂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在教学《欢乐的泼水节》一课时,笔者专门播放了一段泼水节的视频,欢快的情景一下子感染了学生,学生在观看视频播放的过程中仿佛身临其境,置身于欢乐的氛围中,脑海中对欢乐的泼水节有了更加直观的印象。有了这样的基础,笔者接下来进行的语文教学活动较为轻松,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理解效果增强了,教学效率相应地得到了提高。近年来,随着教学投入的增加,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小学得到了较大面积的普及,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利用这一新颖的教学手段,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广大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充分发掘这一手段的作用,并加以有效运用。
三、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参与性
在有些低年级语文教师的眼中,学生年龄小,在课堂教学中只有进行灌输才能够达到教学目标。在这种理念的误导下,部分教师将学生当做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成了被动听讲的容器,这样的教学模式看似连贯,实际上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制约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参与性,让本应生动活泼的课堂变成了一潭死水。针对这样的状况,笔者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改革,首先,在进行必要的讲解后,更多环节设计课堂提问,以提问这种互动形式调动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在每一节课上,笔者都设计了多个提问,尤其课堂前二十五分钟是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时段,在这一段时间频频向学生提问,通过提问这一手段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积极开动脑筋思考问题,或者相互交流讨论,探究答案。这样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的参与性得到了提高,师生互动效果明显增强。其次,笔者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当堂检测,将每一节课的学习要点设计成作业,在教学的最后一小段时间让学生现场完成,这种当堂学习、当堂检测、当堂反馈的及时体系,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的效果有更直观的了解,了解哪些方面已经掌握,哪些方面还要在课后进行巩固。同时,教师能够清楚了解学生的学习掌握实际情况,有助于优化教学活动。
四、给予学生正面评价,增强语文学习激励性
对于小学生而言,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他们对教师的评价更在意,教师的评价甚至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对这一门学科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笔者在语文教学中坚持以正面评价为主,对于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取得的每一点进步都加以表扬,考试成绩进步了,课堂提问回答正确了,拼音读准了,字词默写对了,课文背上了,等等,这些都是教师对学生表扬的契机。笔者在教学中充分发掘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闪光之处和进步之处,及时加以表扬鼓励,从而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感悟到学习中成功的快乐。采用这样的评价模式,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被充分调动,对语文学习兴趣浓厚,有助于提高教学成效。在坚持以正面评价的基础上,对于学生需要批评之处,笔者也注意场合和方式,尽可能让学生容易接受。
综上所述,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广大教师要立足学生身心工作特点,潜心研究教材教法并充分调动情感促进因素,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费忠芳.语文教学自学能力的培养[J].文学教育(中),2011(10).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有效课堂;策略
在迈入新世纪之后,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化实施,再次界定了小学语文新课程当中具有的科学特征与培育目标。相应的其教学方式也渐进为有效合作,自主学习注重研究性。可在现今的背景下,许多教师在理解现今新课程理论仍具有着部分的偏离,具体表现在尚不熟悉新课程教学方法。推行的实际成效不佳。小学语文虽说略显“死板”,但其实质却是融入生活无处不在的一门科目,所以要真正实现有效课堂教学,作为师者,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更要让学生自己体会到语文所带来的乐趣,体会到语文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作为一种进阶的阶梯,小学语文教师应按照教材大纲认真设计教学相关内容,以灵活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使学生较为深入的了解生活是语文的源头。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在进行教学时,语文教师应导入实际生活的事例,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生活中寻找并得到学习的乐趣。比如,在超市购物,可以学习汉字;在街头漫步,可以了解商家的广告用语……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是语文,处处都可以学语文、用语文。小学的学生心理年龄、身理年龄都还处在精力旺盛、好奇心强烈的孩童时代,只要执教者能够重视学生的心理活动,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愿望的激发,使学生的活动多样化,那实现小学语文有效课堂、让课堂教学最优化是指日可待的。
2确定适合的教学目标
如同前行在旅途的旅人,精确的定位方向是能够最终到达预定目的地的前提。在教学当中学习的目标即是一个指南针,能够引领我们走向正确的目标。首要的是需要教师深入理解教材内容,具有实际效性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整体深入的对教材进行解构理解。其一,整体把握。教者要善于将某一知识点放置于这一单元、这一学段甚至整个知识体系中来审视,这样,才能进一步明确该知识点在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即这一知识点是在怎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又怎样为后面知识的学习作准备。其二,深研细节。教者应深入教材,在把握其精髓实质的基础上,发掘其潜在的教学因素,包括教材上的每一幅插图、每一句提示。这样,才能做到“深入”而“浅出”,真正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从而实现对教材的必要超越,使有效教学不至于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3做好充分的学习准备并合理布置作业
在教学课堂当中,应由学生组织研讨,对问题进行发现、分析、研究、解读、并且持续性的发现新问题出现。所以,学生在课堂教学之前,有针对性的对部分知识作为认知的预备,携带未知的空白纸张到课堂,经过较短时间将“空白纸张”描绘成美丽的图画。因此而言,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之前对部分有关知识作为引导。使学生先进行知识预习,此种预习在课堂内外皆可进行,唯有让授课过程中全部都有着提出问题,方能提升教学氛围及效果。一位教育学者曾经说过,家庭作业应该是教师精心准备送给孩子的一个礼物。作业布置是课堂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布置合理的作业,有利于巩固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首先,作业应该是难易适度的,难度过大势必影响学生的参与度和成功率,达不到预期效果。其次,作业的呈现方式应该是多样化的,可以是言语的、图片的、模型的,也可以是实物的、观察的、操作的和体验的,这样学生才能兴致勃勃地从事作业,提高作业的成效。最后,作业的内容应该是富有趣味性的。大量的机械、枯燥、重复的作业,只会让学生草草从事、敷衍搪塞;新颖有趣,活动多变富有刺激性的作业更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使他们乐于完成也完成得更好。
4更新传统观念并积极结合多种教学手段
中国传统社会固有理念中以师生属于从属的关系,学生必须无条件的听从教师的教育安排。所以课堂上欲使学生能够愉悦学习,必须要主动给予学生带去精神上的愉悦,教师应具备前沿教育理念,让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性,教师也需要具有服务于学生的教育服务意识。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具有生动有趣、积极学习的态度,教师还应突破固有的课堂教学方式,允准学生自动发言,发扬课堂内教学民主精神,少有一些约束,让学生主动参与研讨,让学生充分享有学习当中的尊重感、平等感、愉悦感。在教学活动中,要通过导之以情,让学生肯学;激之以趣,让学生爱学;晓之以理,让学生主动学;授之以法,让学生乐学。执教者引导学生学习小学语文,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多媒体教学、课堂游戏等方法都能有效地提高课堂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只有提起学生的兴趣,学生才能够更好地学习小学语文。与此同时,教师需要足够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这样教师才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选择最为适当的教学方法,也能够更好地备课和讲课。实现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不仅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还要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去引导学生。执教者要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及思维模式选取最为合适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引导学生积极地学习小学语文、运用语文,从而提高课堂效率,追求永无止境,奋斗用无穷期。
5创设科学评价标准
为使得学生的学习表现及教师的教学表现向着数学预定目标推行,需按照意见反馈来进行调适,教师客观地对教学效果及学生意见反馈来作为评价。能够对教学效果进行较大改进,行之有效的达成教学目标,学生具有的思维及能量的差异性。不仅具有先天因素,也有后天因素发挥作用,教师应该认识到此种差异性。因而,教师在备课、讲课、讨论、提问及平时练习中就应有意识地设计不同层级要求。即使是后进生,只要达到相应的要求,教师就应给予肯定和鼓励,使每个层级的学生均有“成就感”。如背诵课文基本篇目,优等生和中等生要求背诵并加理解运用,而后进生则需熟读即可。总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理念。它不仅关注知识的教育,更崇尚智慧的教育。让我们真正走进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对话、沟通、合作共享的活动,带领学生主动探索、积极参与,从而提高课堂质效,让小学语文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1]金翎.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
【关键词】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练习问题建议
一、教材的变化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在编排上更具文化内涵,大量选择名家名篇,体裁、题材、风格多样,综合了人文、地理、风俗以及道德内容,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提高素质教育质量。与之前的教材相比,新教材增加了文学作品的数量,让学生能接触到更多的优秀作 品,可读性和趣味性增强,同时也加入了一定的外国文学内容,体现了现代教育大众化与国家化的特点。 新教材的阅读内容总是结合实际,与生活相关, 这样不仅让学生读得更有兴趣,也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文言文选材体裁多样、文质兼美,便于学生学习。课后的综合性实践活动为学生增加了课外知识,提倡实践操作。新教材中的课后练习也做了小小改动,不管是小作文,还是探索研究,都能契合课文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充满时代气息。新教材普遍受到学生的喜爱,我们在新教材的引导下,也养成了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习惯。
二、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练习存在的问题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第六册阅读课文分为四个单元,每单元4课,其中教读课文12课,自读课文12课,笔者依据布卢姆的认知目标分类理论对每课课后练习设计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练习数目过量。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课后习题显然是过量的,以下是每课之后的练习题数量表格:(此练习题的数量经过了细化,包含了每一道练习中的各个具体的小题以及诸如阅读一段文字之后要求回答的各个小题)(表格一)
从表格一中我们得出一些数据:所有题目总数达164道,百分之八十的篇目后习题数量超过五道,其中古诗文两个单元共八篇古诗文,要求背诵的有五处,其中四处是要求全篇的背诵。
我国《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第三部分的实施建议中,关于教材的编写建议中明确阐述:“教材应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语文知识、课文注释和练习应少而精,具有启发性,有利于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学习。”根据新课程的理念,每课的课后练习应该“少而精”,一般3-4道题,最多不到5道题,显然,人教版练习是过量的,这样会加重学生的负担,势必会造成学生厌恶学习语文。
2.低层次认知水平的练习过多。教育目标是指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1956年,布卢姆立足于教育目标的完整性,制定了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他提出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目标领域,并按照由低到高、由简到繁的顺序把每个目标领域再细分为多个层次和水平。认知目标按照由低级到高级的水平共分为六级: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从利用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对人教版初中教材第六册的分析中得出以下数据:(表格二)
从数据可以看出,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练习设计中低层次的知识和理解各占34.78%和47.10%,而较高层次的分析,综合及评价则占得少之又少,总数仅仅不到百分之二十。
九年义务教育的《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实施建议的阅读部分阐述如下:“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该把它割裂开来。”显然,在现有的练习设计中较高要求的“欣赏和评价能力”和较低要求的“感受和理解能力”比重不尽合理,还缺乏进一步的结合。
好的练习设计应该是分层次的,这既符合思维的规律,也符合学生的实际。布卢姆把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为六个层次,他所划分的这六个层次体现着学生从掌握知识到形成能力的过程,这六个层次是连续的,相互蕴含的。而我们从数据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人教版的课后练习设计并没有遵从这些规律,较低层次过多,较高层次过少。
3.开放性、实践性不够。从表格一中可以看出,课后练习设计大多数为知识和理解层面的题目,而应用、分析、综合及评价层面的题目仅占百分之二十左右。而从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人教版的练习设计中多揣摩语句、背诵、相关文章对比分析、练笔的类型。尤其是综合层面的题目多数为改写篇目或是新一段文字的阅读理解。其练习设计的形式过于单一,缺乏变化。
三、对练习设计的几点反思和建议
1.为教材练习系统的编排寻找理论依据。目前没有一种理论与语文教材的练习设计直接有关,研究者们常常用课程标准或教学目标来进行衡量,视角还不够宽广,缺乏普遍认同的练习设计的整体建构。因此,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应从语文学科的理论层面入手,吸收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并结合语文学科方面的知识、技能、策略,为语文教材的练习设计构建起理论的支持。
其实目前有很多关于教材练习设计的研究,如本文采用的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还有其他的理论依据如: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他将人类学习结果分为五类,分别是:言语信息、智慧信息、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巴雷特将阅读中的学习结果分为五类:文字理解、重组、推断性理解、评价和鉴赏。我们的教材编写者应该运用这些理论为我们的课后练习寻找一种理论框架,使我们的课后练习更能适合学生的情况,巩固我们的语文学习,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2.使教材的练习设计有助于学生的语文学习。练习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注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内容安排应由简到丰,由浅入深,由单一到综合,形式要生动活泼,富有趣味,只有这样的练习设计才真正有助于学生的语文学习和语文能力的提高。
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基本出发点和根本归宿。我们教材中的练习设计归根结底还是为了学生的语文学习,所以,练习的编排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思维,追求多样性和层次性,突出整体性,只有这样练习系统才可以真正起到练习的作用。
好的练习设计不仅能指导教师的教,还可以指导学生的学;不仅能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还可以引导学生在课文这一具体的言语作品中学习动态的言语范例,思索学习语言的规律。所以,一套教材的好的练习是不可缺失的。而目前,国内对于教材课后练习设计研究还不是很多。文中笔者只是暂时对人教版2002年出版的初中语文教材作 了分析,希冀对下一步的编写出版的初中语文教材有所启示。
参考文献
[1]高耀明.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认知领域试评.教育理论与实践,1990(5):58
[2]马爱莲.国外母语教材练习系统的特色.语文教学研究,2005(12):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