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0 16:08:1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艺术活动的含义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一、音乐美学的内在含义与音乐艺术实践的关系
伴随着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产生和不断发展,出现了一门以研究美、美感、创造美和美的规律为主要内容的美学学科。音乐美学作为美学的一部分,是研究音乐的本质和内在规律的基础理论学科。只有通过对音乐艺术表演的实践研究,才能准确掌握其美学规律,才能更精准地把握艺术本质从而进行音乐艺术表演。
音乐美学的目的是理清音乐艺术的本质和内在规律,重点研究音乐的本质、内容和表现形式,音乐对人的感觉、想象力、情感和理智产生的作用,音乐的社会属性和社会功能以及音乐与社会现实的关系。音乐美学涵盖面较广,研究内容复杂,在研究过程中需要运用人类在社会实践中总结的经验和在自然科学中取得的成果,从而进行对音乐艺术的深刻和精准综合研究与高度概括。
因此,我们可以得到,音乐美学的研究对象是音乐艺术实践活动,音乐艺术实践活动又是音乐美学得以建立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通过对音乐艺术实践活动的研究,才能得到音乐艺术的本质,把握音乐美学的精髓。反之,音乐美学史音乐艺术表演的基础,在了解音乐美学理论的基础上,才可以再艺术表演中自如发挥和创作,不断吸收和创新,以到达将音乐艺术表演发挥到极致。
二、音乐美学研究角度以及对音乐艺术的作用
音乐美学要从四个角度来进行研究,分别是哲学、心理学、广义社会学以及音乐作品自身美学特征这几大角度。哲学这一角度主要需解决的问题是音乐的本质、音乐的内容、音乐与现实的关系。这些问题是研究音乐美学的基础,具有本质性,与哲学认识论关系密切。心理学的角度即是研究包括创作者、表演者、欣赏者的心理状态和感受,创作者是出于何种感受创作作品,表演者是如何理解并演奏作品,而欣赏者对音乐艺术作品又产生了何种感情,这些都是这一角度研究的内容。在这一研究中,心理学提供了研究方法,成为理论基础和前提。
广义的社会学角度就是从社会学出发,研究音乐的社会属性、社会功能、社会价值、阶级因素和音乐存在与发展等等社会性一系列问题。音乐作品自身美学即是对音乐作品本身的研究,包括作品要素、作品结构和特性,从这些角度出发来探讨音乐美学。
音乐美学对音乐艺术表演的作用极为重要,因为音乐表演不仅是技术的发挥,更为重要的是对音乐作品内在含义的理解,准确传达艺术精髓是艺术表演的本质。倘若表演者只注重表演技术,而忽略了对作品的感受,没有理解创作者的意图,忽视了作品所要表达感情,那么表演即是空泛的,无法使人产生共鸣。因此音乐美学是音乐艺术表演的核心价值,直接作用于艺术表演,决定艺术表演质量。
三、音乐美学对音乐艺术实践的现实意义
出于音乐美学的重要性,音乐家也将其称之为音乐哲学。它对每一位音乐人士都有极重要影响,无论是在演奏还是在欣赏过程中,音乐美学都有重要的现实和指导意义。在表演过程中,以下三点美学原理需要时刻遵循掌握:第一,表演上与原作品统一,再次创作要不得违背原作品本质含义。在表达自己对作品和对音乐美的理解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原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创作者的作品表达意图。第二,音乐演奏风格在历史背景下符合当代精神。在音乐表演时既要注意作品创作的历史背景,又要结合自己所处的时代特点,用当代的视角来观察历史背景,精准完美的再现音乐作品。第三,艺术表现与表演技巧相结合。单纯炫技却忽略作品本质只会使艺术表演显得空泛,而没有精湛的表演技巧,也就意味着缺少将音乐作品完美演绎的基础条件和表演手段。只有做到以上三点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音乐美感,提高表演技巧,使音乐表演能力愈加精湛。
四、结语
关键词:附加 装饰 界面 意蕴
“附加”一词往往让人本能地对其发生的源起给予意识层面的解读,这是由其词性所界定的。附加的含义是依附的行为,通常是指在已有的事物中(整体中)发生插入活动,所以,它基本上是片段的、局部的,或部分的。在装饰造型的具体活动中,我们更愿意说“附加”是对事物在整体上进行的深入和延展。但是,在装饰的创作活动中,我们也不能武断地说装饰的具体活动都不是以附加为起始的。比如,并不是所有的附加活动都是从既定的成熟事物开始的,同样也有附加活动是事物整体计划的一部分。可见,附加活动在整体事物中也不乏以整体中的顺序性事物而存在。但不管是插入还是顺序,附加的共属性质都是以既有的、先于存在的作为基础和依据,于是,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附加活动的发生是以一种相对确定的、既定的事物为开端。
附加与增加是具有同义性的,这种增加的境况逻辑很容易让人把装饰臆定在是添加的活动性质,或者说是一种“唯主体物”的“它”性――附属(Otherness),由此,用语法的结构来类比,“装饰”“附加”就成为“状语”或“定语”,即成为“主干语词”的副词。著名符号美学家苏珊・朗格在《情感与形式》一书中给装饰做了如下解释,“什么是装饰呢?它明显的同义词是‘添饰’(Ornamentation)、‘美饰’(Embellishment),但一如大多同义词,‘装饰’不单纯像‘美饰’那样涉及美,也不单纯暗示增添一个独立的饰物。‘装饰’(Decoration)与‘得体’(Decorum)为同源词,它意味着适宜、形式化。然而,适宜于什么?是什么形式化了呢?”这在中国艺术界颇具影响的名著,从表象的角度探讨了装饰活动“附加”的美学意义,并顺便从美学的含义中和词源上把装饰(在造型上)给予了性质的界定,然而,这却给了我们对装饰作为造型活动的片面认识的误导。
当下,人们对装饰存在一种误解,似乎只要一谈到装饰的造型活动,就必然产生“添饰”“赘饰”的知觉潜意识,这种意识在自觉或不自觉的过程中,即把装饰臆定为一种附属行为活动中的单一方式,并片面地把装饰造型活动确定在附加活动的层面上,这不仅对装饰艺术创作,更对装饰的造型观做了范畴上的限定,这无疑是对装饰艺术含义的武断、片面的解释。这种解释,限制了我们的思维,阻碍了我们对于装饰艺术在全面理解上的依托,并狭隘地把装饰艺术在开放的造型观上做了限定。
另外,装饰创作活动经常被人理解为是在表层上的附加活动,即装饰造型的指向场所是在物体的表面上。那么,这就涉及一个问题――“物体的表面”问题。任何一个立体物都是由多个界面构成的,也就是在多界面的组织中才构成了立体的产生。这不仅说明了立体所构成的方式,同时也说明了既然立体是多界面的组合体,那么如果拆解了多界面的组合体,其立体性也就被消解了,立体就还原为界面了。而界面的本质就是平面,是二维的,那么,假如附加活动是在表层上的活动,那附加就是平面造型活动了。
表面即是表层的同质语,是表象的具体化。“添饰”就是以“饰”于表层为依附和栖居的结果,被“饰”之物由其表层提供或给予了装饰的场所,装饰才得以存在。但是,装饰与表层是同质义吗?其实,“添饰”的栖居场所虽然由其词义而指向了“增加”,并居住在被饰之物的表层,但装饰的造型活动一定不是仅在平面的二维世界中。
表层之于表象是两个不同范畴的事物。虽然表层是表象的具体化,但表层与表象的属性是不同的。表层是物的外表,它是介质的属性表征;表象却是表面的现实状态,表象可以载荷丰富的内容和具体(形象)的呈现,如果“附加”是寓于表层,给予表层的形象化,那么,由界面所规定或限定的表层空间(二维空间)就指向了装饰在附加中的空间限度。
表象之于艺术也是两个不同范畴的事物,虽然苏珊・朗格在给予装饰界定之前先提出表象之于艺术的重要性,认为“思想家席勒首先看到,为什么表象之于艺术是举足轻重的。这是因为它从所有的实用目的中释放出了感知(并由此释放出了概念的力量),而且它让思考萦绕于事物的纯外观之上”。但是,不是所有的(艺术)作品都是由表象的力量释放出概念的力量。所以,由表象之于艺术与表象之于装饰相对应的线性逻辑是牵强的。
我们承认附加的“添饰”是寓于界面之中的,这对于承载装饰造型活动的发生场所是必须的。既然是附加,就必然需要附加的栖息之地,由此相应产生了艺术的要求――美学意蕴的诞生。但附加性活动产生的前提是,必须以被附加物的先存为前提,附加活动才可能发生,这样,附加活动在发生中就拥有了既定物体的先在前提。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不是所有的装饰活动都是在既定之后产生的,并且,所谓的“装饰”也不都仅仅是“添饰”的。在装饰造型的活动中,从现象上我们也能看出,许多装饰活动(造型)――不管是界面上的、构件上的,还是装饰器物等,它们由于寓于界面的不同、栖居的部位不同,甚至存在的场所不同,都将对装饰造型意涵产生很大的影响。
关键词:艺术;审美;修养
一、 浅谈美的不同形式
“美”作为一种表现形态,客观的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各个领域。中国人认为“美”与原始的巫术礼仪活动相关,具有某种社会含义。在古希腊,美也是善的意思。在今天的日常用语中,美至少可以分为三种;具有三种相联而又有区别的含义,第一种,它是表示感官愉快的强形式,即用强烈形式表示出来的感官愉悦。第二种,它是伦理判断的弱形式,即把严重的伦理判断采取欣赏玩味的形式表现出来。第三种,专指审美对象,日常生活中“美”字更多用来指使你产生审美愉快的事物,不是伦理道德的判断,也不是感官愉快的判断,而是审美判断。回归本文,怎样才能拥有良好的审美能力和修养,怎样才能在艺术领域中有更高更快的进步和发展,培养良好的审美是尤为重要的。
“美” “审美”这两个词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它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接触到的,不可缺少的东西,我们在穿衣,打扮,日常的言行及欣赏艺术作品都需要有它们的配合。那么究竟什么是审美?如何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意识、而学生对于美与审美的鉴赏能力又如何,下面就让我们来一起讨论一下。
美的基本形态是艺术美和现实美,而现实美中包括了自然美、社会美和教育美,不论是自然美,艺术美还是社会美,都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提高心灵意境,启发人的智慧,培养气质,陶冶性情,形成品德,美化人生。在美学的范围内,“美”字用法复杂,包含了好几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审美对象,第二层含义是审美性质,第三层含义则是美的本质,美的根源,现在大多数大学生对美的含义存在误区,他们认为,能吸引目光就是美,能博得眼球就是美,与众不同就是美,而往往忽略了大众的审美标准,也忽略了最重要的审美主体。
美的定义是什么?答案是丰富多彩的。美是一种感觉,一种态度,一种气质,从不同角度,在不同的环境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因此,对于美,也产生了不同的定义。有人说“完美就是美,毫无瑕疵纯洁无暇的”,这个答案当然令人毋庸置疑,完美本身就是美的最高境界。但是,一味的追求完美,追求虚无缥缈的境界,只会让人显得不真实,正因为如此,也让美失去了它原本的味道。当下时代,大家慢慢开始崇尚另一种美,残缺美。有人认为,“破碎亦是一种美丽,而且是另一种美”断树残桩是一种美,枯枝萎叶也是一种美。林黛玉的美,在于她悲惨的命运,在于她虚弱的身体,在于她与贾宝玉刻骨铭心的爱情。人们喜欢三毛,正是因为她在作品中宣泄真挚的情感,对生命的洒脱,流露的真性情。建筑物亦如此,人们喜欢圆明园,一是它本身的历史底蕴,更多的是它的断壁残瓦,它的破碎让人浮想当年的盛况,伴随那痛的历史,残缺的圆明园更像是一副有故事的画,这比雍容华贵的颐和园更能感触人心,引人遐想。美是完美,美是残缺,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定义,这世界有很多的美。淡泊是一种美,灿烂是一种美,独处是一种美,热闹是一种美,而要找到属于自己的美,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获得经验。
人的生活离不开美,但什么才是大众认知的美,什么是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审美修养,如果一个人缺乏对美的感知,再炫目的日落景象,再叹为观止的传世画作,他们也只会无动于衷,感受不到那种发自心灵深处的震撼,这样的人生无疑是残缺不全的,我们只有提高审美修养,才能辨别美丑,才能塑造美的心灵,净化美的心灵,尤其是艺术类的大学生,审美能力是对专业素质的考验,是通向成才之路的桥梁,更是大学生自我发展的需求。那么,如何培养大学生欣赏美,鉴别美以及创造美的能力。
二、 培育审美的基本方式
(一)增设美育课程
美育是研究人与现实审美关系及其规律的科学,其中对美的本质、形态、审美意识、审美过程等对美进行基本研究,通过开设相关课程对学生进行美的感知,教育与熏陶。进行心灵、行为教育,是大学生认识理解什么是美,怎样欣赏美,追求美和享受美。用正确的审美观念以及审美视角去发现和创造美,向学生介绍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等各种不同美的欣赏特点,让他们明白完美的形象是由诸多因素构成的。完美的形象体现在人的气质,性格,修养和言谈举止等方面,在认知艺术之美中,还需要追求心灵的美,“心灵美”才是决定人美与不美的最主要因素。但现今社会中,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求结果不求过程,往往忽略了心灵美的重要性,只看重得失与结果,所以一定要让学生认识到心灵美的重要性。它主要表现在人的思想,品德,情操,学识与修养等方面,表现在人的言论,行为之中,所以在于学生交流中,要着力注重大学生的审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智力发展以及建立完善的人格体系。
(二)增强人文素质教育
要培养审美能力,还需要具备一定的人文素质,我们必须增强人文素质的教育,开设科普知识课程,举办文化素质教育讲座,通过对学生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等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同时,人文素质教育要渗透在专业课的教学中,贯穿于专业教育的始终,建立浓郁的文化氛围,从而提高大学的文化品位格调。同时要注重教师的示范作用,艺术类的大学生,往往有很多同学受老师的影响很大,他们把老师当做自己的榜样,偶像甚至是目标,而教师要学会利用自身的地位和优势,向学生传授素质教育的理念。现在有很多教育者,在专业领域特别突出,可是育人就有待商榷,这就需要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修养。
(三)增强校园文化建设引导学生审美意识
活泼、健康、文明的校园生活是人格健全的要素之一,校园文化建设要始终围绕有利于促进人格的形成设计和展开,文化艺术自身的精神价值,自由、民主、创造、开放的文化精神,才是大学生课外文化艺术活动的灵魂,才是真正的大学文化所致力追寻的。校园文化活动应有所创新,课堂应该新颖,活跃,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性,近年来,韩流,追星族在大学校园里渐渐兴起,相对于大街小巷遍地传唱的流行歌曲,那些流传千古的古典音乐才是文化,艺术的精髓。要让学生们在这些优美的作品中得到升华,精神在欢乐和享受中得到陶冶,最终起到教育作用。而不是留一首口水歌,追一个不切实际的明星,做一个白日梦。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社团也起到了重要的带动作用,通过成立各类社团,来培养学生艺术方面的兴趣,增强艺术修养,使大学生在各种轻松,愉快,健康,高雅的文化活动中,接受真善美的启迪和陶冶,培养潜在的素质和能力,提高审美情趣。同时也要掌握社团的发展,不能任由自生自灭,所以在社团的管理上,要有明确的章程和制度,使社团文化向多元化,健康化的方向发展。
三、把高雅艺术引入校园
专业的艺术院校,课业的繁重,学生对于流行事物的热爱,往往很少把时间和精力放在欣赏高雅艺术演出上来,也因为近年演出市场的低迷,学生很难从欣赏的角度去感受艺术的魅力,这就要靠我们来为学生制造学习的机会,组织学生自己主办或观看交响乐、民族舞等,在欣赏高雅艺术的同时,产生愉快的心理体验和强烈的感情共鸣,让学生在观看的同时,认识到自己所学专业的成就,认识到只有具有真才实学,才能博得社会的认可和人们的尊重,只有不断的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才能日臻完美,才能赢得掌声和名誉,这样他们才会在今后的生活中反省自己,在今后的专业学习中,社会实践中乐于奉献,倾注自己的热情和能力,发挥自己的潜能。我们只有不断弘扬高雅文化艺术,让高雅文化艺术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深入持久的发展下去,才能使大学生体会到艺术的魅力,领略、欣赏、感受高雅艺术的真谛,做到真正陶冶情操,提高修养的作用。
上文提到,教师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教师的美主要是指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体现出来的人格美和才能美,教师要从知识和技能教育学生,又要从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教师渊博的学识,无私奉献的精神,高雅的情趣情操,优美的语言、教态、风度、气质都会给学生美的陶冶。在注重教师内涵的同时,也要注重外在美。俗话说为人师表,教师也应该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无论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都要注重细节,因为你的一言一行都会尽收学生眼底,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给他们审美观念打下深刻的烙印。我们常说,什么老师带什么样的学生,虽然有些片面,但确实很多时候,你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动态,作为教师,要把积极向上的一面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也被你的人格魅力所吸引,得到熏陶和升华。
【关键词】室内设计;要素;装饰;装修
1 室内设计的内涵
室内设计是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所处环境和相应标准,运用物质技术手段和建筑美学原理,创造功能合理、舒适优美、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内环境。这一空间环境既具有使用价值,满足相应的功能要求,同时也反映了历史文脉、建筑风格、环境气氛等精神因素。
上述含义中,明确地把“创造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内环境”作为室内设计的目的,即以人为本,一切围绕为人的生活生产活动创造美好的室内环境。
同时,室内设计中,从整体上把握设计对象的依据因素则是:使用性质:为什么样功能设计建筑物和室内空间;所在场所:这一建筑物和室内空间的周围环境状况;经济投入:相应工程项目的总投资和单方造价标准的控制。
设计构思时,需要运用物质技术手段,即各类装饰材料和设施设备等,这是容易理解的;还需要遵循建筑美学原理,这是因为室内设计的艺术性,除了有与绘画、雕塑等艺术之间共同的美学法则之外,作为“建筑美学”,更需要综合考虑使用功能、结构施工、材料设备、造价标准等多种因素。建筑美学总是和实用、技术、经济等因素联结在一起,这是它有别于绘画、雕塑等纯艺术的差异所在。
现代室内设计既有很高的艺术性的要求,其涉及的设计内容又有很高的技术含量,并且与一些新兴学科,如:人体工程学、环境心理学、环境物理学等关系极为密切。现代室内设计已经在环境设计中发展成为独立的新兴学科。
对室内设计含义的理解,以及它与建筑设计的关系,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侧重点来分析,许多学者都有不少具有深刻见解、值得我们仔细思考和借鉴的观点,例如:
认为室内设计“是建筑设计的继续和深化,是室内空间和环境的再创造”。
认为室内是“建筑的灵魂,是人与环境的联系,是人类艺术与物质文明的结合”。
我国前辈建筑师戴念慈先生认为“建筑设计的出发点和着眼点是内涵的建筑空间,把空间效果作为建筑艺术追求的目标,而界面、门窗是构成空间必要的从属部分。从属部分是构成空间的物质基础,并对内涵空间使用的观感起决定性作用,然而毕竟是从属部分。至于外形只是构成内涵空间的必然结果”。
建筑师普拉特纳则认为室内设计“比设计包容这些内部空间的建筑物要困难得多”,这是因为在室内“你必须更多地同人打交通,研究人们的心理因素,以及如何能使他们感到舒适、兴奋。经验证明,这比同结构、建筑体系打交道要费心得多,也要求有更加专门的训练”。
美国前室内设计师协会主席亚当指出“室内设计涉及的工作要比单纯的装饰广泛得多,他们关心的范围已扩展到生活的每一方面,例如:住宅、办公、旅馆、餐厅的设计,提高劳动生产率,无障碍设计,编制防火规范和节能指标,提高医院、图书馆、学校和其他公共设施的使用效率。总之一句话,给予各种处在室内环境中的人以舒适和安全”。
白俄罗斯建筑师E·巴诺玛列娃认为,室内设计是设计“具有视觉限定的人工环境,以满足生理和精神上的要求,保障生活、生产活动的需求”,室内设计也是“功能、空间形体、工程技术和艺术的相互依存和紧密结合”。
2 室内装饰、装修和设计的区别与联系
室内装饰或装潢、室内装修、室内设计,是几个通常为人们所认同的,但内在含义实际上是有所区别的词义。
室内装饰或装潢:装饰和装潢原义是指“器物或商品外表”的“修饰”,是着重从外表的、视觉艺术的角度来探讨和研究问题。例如对室内地面、墙面、顶棚等各界面的处理,装饰材料的选用,也可能包括对家具、灯具、陈设和小品的选用、配置和设计。
室内装修:Finishing一词有最终完成的含义,室内装修着重于工程技术、施工工艺和构造做法等方面,顾名思义主要是指土建施工完成之后,对室内各个界面、门窗、隔断等最终的装修工程。
室内设计:如本节上述含义,现代室内设计是综合的室内环境设计,它既包括视觉环境和工程技术方面的问题,也包括声、光、热等物理环境以及氛围、意境等心理环境和文化内涵等内容。
3 室内设计的基本原则现代室内设计,从创造出满足现代功能、符合时代精神的要求出发,强调需要确立下述的一些基本原则:
室内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创造室内空间环境为人服务,设计者始终需要把人对室内环境的要求,包括物质使用和精神两方面,放在设计的首位。由于设计的过程中矛盾错综复杂,问题千头万绪,设计者需要清醒地认识到以人为本,为人服务,为确保人们的安全和身心健康,为满足人和人际活动的需要作为设计的核心。为人服务这一平凡的真理,在设计时往往会有意无意地因从多项局部因素考虑而被忽视。
现代室内设计需要满足人们的生理、心理等要求,需要综合地处理人与环境、人际交往等多项关系,需要在为人服务的前提下,综合解决使用功能、经济效益、舒适美观、环境氛围等种种要求。设计及实施的过程中还会涉及材料、设备、定额法规以及与施工管理的协调等诸多问题。可以认为现代室内设计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系统工程,但是现代室内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只能是为人和人际活动服务。
从功能基石出发,需要设计者细致入微、设身处地地为人们创造美好的室内环境。因此,现代室内设计特别重视人体工程、环境心理学、审美心理学等方面的研究,用以科学地、深入地了解人们的生理特点、行为心理和视觉感受等方面对室内环境的设计要求。
针对不同的人,不同的使用对象,相应地应该考虑有不同的要求。例如,幼儿园室内的窗台,考虑到适应幼儿的尺度,窗台高度常由通常的900~1000cm降至450~550cm,楼梯踏步的高度也在12cm左右,并设置适应儿童和成人尺度的二档扶手;一些公共建筑顾及残疾人的通行和活动,在室内外高差、垂直交通、顾所盥洗等许多方面应作无障碍设计;近年来地下空间的疏散设计,如上海的地铁车站,考虑到老年人和活动反应较迟缓的人们的安全疏散时间的计算公式中,引入了为这些人安全疏散多留1min的疏散时间余地。上面的三个例子,着重是从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人们的行为生理的特点来考虑。
【关键词】中华文化;工艺美术;装饰艺术
滚滚长江东逝水,流走的是岁月的痕迹,留下的却是历史的见证。许许多多的元素“嵌在”了灿烂的中华文化之中,工艺美术就是其中一个。工艺美术的发展,凝聚了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汇聚着时代的气息。可以说,历史悠久的工艺美术孕育着中国的现代艺术设计,因此,在我们现在大力发展现代艺术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对工艺美术的传承和保护。
每每张口,我们都很自豪地说:“中国拥有历史悠久,浩瀚如星空般灿烂的文化!”五千多年的沉淀,在传统工艺美术的表现上更是淋漓尽致,大到房屋建筑,小到人们的吃、穿、用、行,这其中的每一样都有其各自脉络清晰的发展史。可以说工艺美术汲取的是生活的精华,凝缩的是艺术的品质。
追溯历史,品评当下,其实中国人的现代艺术设计意识的形成时经历了一个相当漫长、相当曲折的过程。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是不可磨灭的。工艺美术伴随着人类制造工具的产生而出现,距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工艺美术的产生来源于生活。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人们对于审美的认知,工艺品的造型和装饰纹样的选择和制作是不同的。工艺美术不仅能反映出当下人民的生活状态、生活水平、更能反映出不同形态的社会认知水平。无论在陶器时代、青铜器时代,还是丝绸帝国、瓷器帝国,这些耳熟能详的名称,都是离不开工艺美术的,工艺美术也因此走向一座又一座高峰。
工艺美术的门类可谓是包罗万象,其中不得不说的就是不可或缺的装饰艺术。诚然工艺美术的发展最初形成于人类对生活的原始追求,这时工艺的门类很少,工艺美术的装饰功能没有较多的体现,重点在于实用性。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人类在注重适用性的同时更加考虑审美性,装饰艺术也就油然而生了。也可以这样说,装饰艺术的发展见证了生产力的发展,在历史发展中,伴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推进可以很清晰的从装饰上看到当时的人文生活和社会状态。因此,我们要分析工艺美术就不得不从装饰艺术谈起。
一、装饰的含义
谈起装饰艺术,我们就不得不先去了解下什么是装饰。如果只从字面上去理解,我们很容易想到装扮和修饰。之所以有人这样说,是只从字面上来理解装饰的缘故。所以我们有必要从美学的层面来重新解释、审视装饰。装饰不仅是人的精神生产,更是人的意识形态的产物,是人的一种强烈的美感,是一种表达自己的美的感受和审美情趣的活动,并使这种审美活动外的能力和技巧等等。装饰,尊重自然的法则和生活的逻辑,更尊重美的心理学的尺度。它是一种富于想象力和意境风格化的美,如果,我们把装饰的这些概念融入到我们的艺术实践、欣赏活动以及对于装饰美德体验之中,还可以做些形象化的表述,它是一个充满想象和神奇的世界,在装饰艺术的世界里有许多形形的事物。
二、装饰艺术的历史文化性
装饰艺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因为它往往依附于他类事物而存在,缺乏独立的存在空间,而且它所承载的信息也往往更多的作用于人们的视觉系统,或者充当着装饰补充它类事物的角色。因而它的深层的文化价值常常被它类事物所遮掩。但当我们把装饰艺术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风格,或者作为它类事物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来分析和欣赏时,无论从宏观的层面还是从微观的角度来看,装饰艺术都带有强烈的文化色彩。
三、装饰艺术的复合文化性
装饰艺术是人类文化发展的产物。装饰艺术是一种复合性艺术。装饰是装扮与装扮它者的一门艺术,这本身就使其具有了浅层次的复合性,但更重要的是,人们的审美判断、审美习惯与审美趣味,深深受着哲学、美学、文学、艺术等多重文化的支持与影响,从而使装饰艺术也带有强烈的复合型文化含义。
四、装饰艺术的文化差异性
装饰艺术具有相对的空间局域性,与地域文化相对应。“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本质内涵是指区域文化的独特性和差异性。现代交通工具与信息手段似乎消除了地域的局限和差别,现代文化区域性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呈弱化趋势。然而在遥远的古代,人们都被地域、民族等客观因素限制在一定的空间范围之内。特定的地理环境滋生并孕育着特定的文化,这不仅包括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习俗、也包括人们的审美经验和审美情趣。探究其深层次的原因,我们不难发现是由于各自的文化背景的差异。由于装饰艺术的表达性和直接性,使得装饰艺术成为文化差异的一个最为突出和耀眼的表现特征。科技可以没有国界,没有民族的差别,因为它是人们对世界的再创造,但是文化艺术却很难做到,装饰艺术也如此。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应该是对装饰艺术最好的形容。
五、装饰艺术的主观选择性
既然是一种创造就应该表现出其特有的认知与评判,选择与建构,这是一种文化也是文化存在与发展的需要与动力。构成装饰文化的某些符号因素被赋予了文化含义,而这些因素全是来自于人们的主观选择,所以装饰艺术具有主观选择性。人类不仅在创造灿烂的文化,与此同时也选择各种因素为其更好服务。例如颜色,颜色本身并不具备文化意义。从物理学意义来说,它只是对不同波段的光线的反映不同而已。但是颜色通过人性思维的表达起到了阐述自我观点,表现自我意识并抒发人类情感,这些都可以在装饰艺术中很好的体现出来。不同阶层、不同背景、不同场所出现的装饰艺术都是离不开人们的主观选择的。
装饰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装饰,人类所可以做的努力就是为了更好的装饰艺术,仔细观察生活的点点滴滴、细心呵护文化的传统根基!铭记历史,不忘创新!
【参考文献】
[1]王伯敏.中国绘画史[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
【关键词】 吉祥艺术 符号 平面设计 应用 发展
中华民族独有的吉祥文化,贯穿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之中。从古至今,吉祥纳福是每个老百姓追求祈盼的美好夙愿。从民间百姓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礼仪节日、生活用具等处处可见吉祥文化的痕迹。正是这广为流传、深入人心的吉祥文化,印证了我们民族深刻的吉祥观念,并在其中包含了许多优秀的艺术表现形式,以及诞生了许多充满美好寓意的吉祥艺术符号,在历史的发展中不断地延伸、进步。同时它也是现代平面设计中广为使用的素材之一,设计师们利用现代设计思维与手法,将吉祥艺术符号融入现代平面设计之中,为老百姓们喜闻乐见的吉祥文化赋予了新的生命力,将其发扬光大。
吉祥观与吉祥艺术的生成
中国传统的民间文化中吉祥艺术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现象。从原始人们图腾崇拜与信奉神灵的观念中,已经奠定了吉祥观念产生的主题与原型文化,对生命生存的祝福是原始时期已经形成的意识选择。在这其中诞生了许多吉祥艺术表现手法,人们需要借物言志,利用物件来表达对生活、生命的赞美与祈祷,将代表着美好寓意的图案、图符、颜色等元素装饰在生活起居的周围,民间许多古老吉祥艺术逐渐产生与发展。
吉祥艺术符号的概念界定
我们所处的世界,本身就是由符号组成,是一个符号的世界。对于符号概念的界定:“可以拿来有意义地代替另一事物的东西。”它可以通过人们的听觉、视觉、感受事物对象,人们把这种感受与具体事物结合起来,并达到约定俗成的认知,这个对象就是代表某个事物的符号。符号所涉及的范围很广泛,包括音乐、诗歌、数字、字母、图像等。吉祥艺术在发展过程中,由劳动人民创造了许多象征吉祥幸福含义的象征符号,并且成为吉祥文化的主要诠释与表达,它是中华文明中独有的艺术符号,源于老百姓之中,又被世世代代百姓们所信奉、热爱。
吉祥艺术符号的特征
吉祥艺术符号从产生到发展,都受到民族吉祥观念、吉祥心理的影响,在这些艺术符号背后,凝聚了世代劳动人民全部情感与对生命的赞美。从符号学角度分析,吉祥艺术符号所体现的特征更具有人文精神,具体特征分析表现在:
1.吉祥艺术符号是民间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是民间文化的传播者与载体。美国学者苏珊·朗格在有关艺术符号的论述中曾说过:“艺术中使用的符号是一种暗喻,一种包括公开的或隐藏的真实意义形象,而艺术符号却是一种诉诸于直接知觉的意象,一种充满情感、生命和富有个性的意象。”吉祥艺术符号从诞生时,就已深深烙印上先民们面对恶劣环境时的坚强与勇敢。先民把对生存、繁衍的渴望,通过图腾崇拜、祭祀活动表达出来,并利用身边的事物、植物、动物等物件,来象征这些美好的渴望,逐渐形成独特的具有吉祥含义的艺术符号。例如:在民间常用于婚嫁场合的吉祥符号尤为生动,如莲花的造型,常制作成婚嫁类剪纸。
2.吉祥艺术符号还具有图形隐喻性。符号学家雅格布森提出符号“隐喻”与“转喻”的概念,这一理论推动了符号学发展。吉祥艺术符号大多是图形形式表现,其图形符号隐喻性表现更为突出。在众多吉祥艺术符号中,其具体形象引申出其他内容或形象,是图形隐喻性的反映。而这些图形以外的内容和意义,都是由受众者凭借自己的认知与生活经验实现共鸣。这也就是吉祥艺术符号源于百姓之中,并且约定俗成,不受时间、空间的影响,被世代中华人民所喜爱的原因。例如,吉祥艺术符号中,常见的桃子形象,民间认为桃子有长寿安康之意,多用在给老人祝寿、雕刻装饰之中。从古至今,中国人喜爱寿字,而具有图形隐喻性的吉祥符号桃子形象,就引申出了健康长寿之意。
吉祥艺术符号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民族文化成为现代设计汲取的重要营养,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开始重视民族艺术,展示中国风,并在其中注入新时代的新鲜血液。
平面设计指的就是把平面上的各种基本元素进行组合,达到视觉传达的目的,这是平面设计的本质内容。吉祥艺术符号是平面设计中的重要元素,在当前时代背景下,文化的多源性日益增多,中国传统文化也在应对这样的挑战。吉祥文化是我们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许多设计师致力于发扬传统文化,吉祥文化元素被越来越多地重视。
【关键词】教育;特长;艺术天赋;兴趣;开展美术活动
一、增加活动的趣味性,激发少儿的学习兴趣
少儿阶段是一个对于外界事物特别敏感的阶段,也喜欢了解一些有趣的事物。所以,在培养少儿的兴趣方面一定得抓住他们的心理,循序渐进地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并且得做到家庭与学校的共同配合来培养学生,而对于美术方面的培养,要让学生们能够真切地感受到美术带来的这种艺术感,更加直白地去激发学生们对于美术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们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多方位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不要对任何一个环节松懈。比如,可以在开展少儿美术活动的时候开展一些小游戏,增加适当的趣味性,以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比如在举办活动的时候,让学生们和老师一起在横幅上或者空白的东西上绘画,老师可以带领着学生去主动地画。又或者可以讲解一些美术方面的知识,这样不仅能够带动学生们学习美术的积极性,更能够很好地锻炼孩子们的反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并且在开展美术活动时老师可以多准备一些类似的小游戏,在活动中与学生能够产生共鸣,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从内心深处爱上美术,爱上作画,并且能够在课余、活动之余去掌握一些关于美术方面的知识。这也正是我们开展少儿美术活动的意义所在,从孩子的内心深处让他们爱上美术,喜欢去学习美术,从小培养他们对美术的兴趣。
二、正确的引领学生去感受美术的魅力
任何一门艺术都有其魅力所在,梵高等人更是为了艺术献身,一生都在致力于美术事业。对于梵高,大家都是有所耳闻的,他是一位抽象派的画师,他的一生全都在为艺术事业做贡献。他将自己的心情以及对于社会的不满都淋漓尽致地表现在画作之中。而这只是其中之一,还有大部分的人都像他一样,为了艺术事业奉献了一生。所以说,美术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可以吸引有天赋的人一辈子都将自己的生命奉献给它。在画中将自己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通过情感的表现来传递内心的感情。在活动中要让小朋友们感受到美术的魅力,一旦发现了其魅力所在,就会全身心地投入,毕竟小朋友们对于新鲜事物的尝试是特别敏感的,也特别乐意去学习新的知识。比如,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个点的扩散去培养学生们的发散性思维,让小朋友们在纸上画出自己理想中的家园,小朋友们都是特别具有创造性的,所以得培养他们这方面的能力。教师在开展少儿美术活动过程中要学会发掘小朋友们的这种能力与天赋,每个人的作品肯定是不一样的,他们都有自己独立的想法,所以,希望在活动之余可以将部分小朋友们的作品进行展示,让他们讲解一些自己画作的含义,以及要通过这个画作所要传达的信息。通过此种少儿美术活动的开展,正好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让他们能够独立思考,将自己的情感全都通过画作表现出来。能够通过独立的作画传达他们内心的情感,通过独立的作画表现出他们对于美术独有的天分。
三、通过独特的活动方式,增添活动的魅力
开展少儿美术活动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所在,不能够像给成年人举办活动一样特别严肃。活动的形式一定要具有多变性,能够完全吸引住小朋友们的目光。充分调动他们对于美术学习的兴趣,多方面刺激他们对于艺术方面能力的培养。本身美术就具有自己独特的魅力,所以作为教师,一定要将美术这种独特的魅力展现出来,让学生通过多方位的了解去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兴趣的培养是进步的关键,所以,如何去培养这种学习的兴趣更是重中之重。在开展活动的时候,通过多样化的方式来刺激小朋友的天赋。活动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每次为活动埋下一个伏笔,每次的活动重点强调一下美术的独特魅力,充分地将美术最美的一面展现出来。借助各种工具,通过对小朋友们听觉、视觉的刺激来强化他们对于美术的喜爱。比如,可以多给小朋友们看看一些适合他们心理的画作,并且教师能够带动他们去理解画作的含义,也可以积极主动地去引导,让他们去思考画作的含义,并让他们给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小朋友们的想象力是无穷的,对于任何新鲜的事物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所以,教师得引导学生将心中的想法能够表达出来,不要将他们的想法扼杀在摇篮中。好多学生对于老师都有惧怕的心理,如果存在这种情况,一定要让他有所改变,毕竟学生和教师做好良好的沟通是特别有必要的。梵高的一些作品其实是不适合小朋友来欣赏的,因为梵高的画作所传达的意思太过深沉,一定要选取适合小朋友们的画作。
四、在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
俗话说,兴趣是学习当中最好的老师,并且也是推动学习的第一原动力,所以,在开展少儿美术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从心里去爱上美术活动,而非去被迫地接受。在平时开展少儿美术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合理地引导学生去培养美术这方面的天赋,让小朋友们从心底里爱上美术,用心去感受美术的魅力,本来开展少儿美术活动意义就是在于培养学生独立创作的能力,并开发他们的天赋,让他们对美术产生一定的兴趣。所以,在活动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活动中可以通过借助一些多媒体设备来展现美术这种独特的美,给小朋友放映一些适合他们的画作。并且教师能够运用语言的魅力,声情并茂地将语言的这种魅力表现出来,通过语言的魅力来刺激小朋友们的听觉,通过对画作的欣赏来刺激他们的感官,做到声影结合。多样式的活动方式可以吸引小朋友们的眼球,让他们对于美术产生兴趣。但在这些活动的创办过程中一定要找寻适合小朋友们的作品,让他们能够充分理解画作的含义。小朋友的心智都不是特别成熟,在挑选适合小朋友画作的时候一定要注重画作所带来的含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找一些积极向上的画作,让学生们能够积极向上地发展。不要给他们了解过于深奥的东西,因为他们理解不了,反而给他们增加负担,选择简单的有趣的则更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关键词:图形符号 象征性 多义性 原创性 个性化 平面广告设计
中图分类号: 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 (2010) 05-091-02
1图形符号与它的象征性
从来图形和文字就是全人类传达信息的重要载体,由于图形具有传达信息直观、明了、美感、悦目、大众化等特点而独具魅力。特别是图形具有与其它事物多项关联的特性,这就使得图形符号具备了象征含义,从而也使其在平面广告设计中大放异彩。
1.1图形符号
在平面广告设计中,图形符号是不可替代的内容之一。图形符号是现代设计中普遍使用的概念,它包括各种纹样和标志标识等更注重象征意义的图形。图形作为一种符号,是用以传达某种信息的载体,它代表或者指向某一事物。图形符号不同于记号。记号只是指明某一事实,它不能使人的心里转换到别的对象,而只能被解释为被其所规定了的某种事物或某种状态,它属于一对一的单纯识别关系。但是,符号却能引起观者的连锁反应,能够引起观者举一反三的思维,从一事物联想到多事物。符号包括有:主体、符号、概念、客体,具有概念的功能,能够反映某种意义而且易于识别。
苏珊・朗格曾经提出:“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他认为符号分为“艺术符号”和“艺术中的符号”两种类型。“艺术符号”指艺术品整体传递出的符号,而“艺术中的符号“指作品中具体的符号。图形符号用于平面设计中,其艺术性在相当程度上是依靠图形符号从“艺术中的符号”转换到“艺术符号”所产生的作用,而这一转换又是依赖于人脑的联想和想象完成的,这也体现出了图形符号的象征含义。
1.2图形符号具有象征性
图形符号具有象征性。大多数图形符号被设计时都同时具有审美和寓意的双重目的,即使是完全从视觉美感出发的随意设计的图形,也将会对人们的大脑造成相关的联想而具有一定的象征性。“将符号定义为任何这样一种东西,他根据既定的社会习惯,可被看做是代表其它东西的某种东西,”意大利符号学家艾克对它这样定义。 用看似毫不相干的符号来表述某一主题或概念,这时它就有了象征的内含。用视觉图形表述抽象概念的事例比比皆是,比如,用“鸽子”的可视图形表达“和平”的主题,用“几何图形”表述“现代”一类的概念,用古老的“纹样”来表述传统的寓意等等。这正向英国艺术理论家贡布里希所说的那样:“所有的纹样原先设想出来都是作为象征符号的”。
1.3传统图形符号的象征性
传统图形符号历史悠久,题材广泛,深入民心,丰富广博,多姿多彩。它包括建筑样与建筑装饰,历朝历代的服装样式于服饰,各个历史时期的器皿样式和图案装饰,园林艺术,民间服饰,民间艺术、书法绘画,雕刻雕塑、图腾美术等等。传统图形符号是人类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产生和演化而形成的,具有某种定式。由于历史发展的规定性,传统图形大都具有祈福避邪、祈求吉祥平安等象征意义。比如:牡丹图案象征富贵祥和,狮虎图案象征威严尊贵,梅兰竹菊象征君子雅士,龙形图案象征帝王至尊,就是花生莲子也象征着多子多孙等等。其中有借音寓意的:蝙蝠图案寓意幸福翩翩飞来,双鱼图案寓意连年有余,红枣、莲子、花生图案寓意早生、多生、且有男有女;有借形寓意的:福字倒贴寓意福到家中,五谷图案寓意人寿年丰,二龙戏珠图案寓意欢乐祥和;有借义寓意和多项寓意的:幼芽、大树、荷花、竹子、雄鸡、山形、水纹、祥云、风鸟、喜鹊、梅花、鸳鸯、连理……这些传统的图案纹样承载了人民群众的普遍情感,体现了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也反映出艺术的魅力和人的某些精神需求。传统图案枝繁叶茂树大根深,是设计中最宝贵的资源,是启发图形设计的极佳的永不枯竭的源泉。
1.4现代图形符号的象征性
现代图形设计与时俱进,变化无穷,视角独特,形式新颖,包罗万象。现代图形的题材更为广泛,出现了大量的抽象图形,包括计算机随机设计的图形,显微图形生成的图形,太空宇宙宏观图形等等。这类图形具有强烈的时代特色,具有新的寓意和象征。比如:“几何图形”通过给人造成的视觉心理感受,体现它的象征含义:圆形具有团圆、祥和、柔美、完整、包容等寓意,方形具有稳固、肯定、明确、坚实等的寓意,三角形具有趋势、动态、进取 、求变,锐利、不安、危险、等寓意,不规则几何图案有无序、动荡、激越、变态、扭曲、活力等寓意。再如:X光拍摄的人体血管图对于网络时代的象征具有很强烈的现代感和独特的视觉美感。
1.5图形符号象征性的多义性
图形符号象征性具有多义性特征,这是由图形与其它事物的关联性决定的。它有形态方面的关联,性质的关联,意义的关联,有直接关联,有延伸意义的关联等等。这些方方面面的关联都会引起观者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图形象征的多义性由此而产生;另一方面,由于社会环境,传统习惯,,文化结构,民族性格,地域特色,职业等因素的作用,人们对同一图形的理解有着不同的角度和看法,存在着很多差异,这也体现出图形符号象征性的多义性;再有,由于历史发展,时空变换,观念更新等因素,也使得图形符号的象征性产生了多义的特征。
图形符号具有象征性,它有约定俗成的;有通过社会发展,文化交流,新事物诞生等原因不断形成新的象征含义的;也有正待被发现或生成中的。这些特点与平面广告设计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图形符号必须准确传达广告设计的主题概念,必须巧妙的象征主题含义。
2图形符号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应用
图形符号具有象征性和多义性。一方面,这种基本的象征含义容易形成某种定式,这使得它具有便于认知和解读的特点,但也易于出现雷同和缺乏个性的问题;另一方面,图形的象征含义是通过人的联想和想象完成的,由于人所处的地域文化,社会习俗,职业特点以及关注角度等原因而形成理解上的差异,更形成了图形象征性的多义特征。为此,设计师应当把图形已经具有的基本寓意作为基点,运用联想和创想思维对图形的寓意做进一步的拓展,以赋予图形更多的象征含义,使图形符号能更好地述求于广告创意的主题。
2.1图形符号象征性的功能分析
图形符号象征性具有能指功能和所指功能。能指功能指的是具体符号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内存在着不同的指向性。它是一种用甲说乙、甲说丙、甲说丁……的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要求设计师通过已知的象征去象征未知的主题,或者说用一个符号去象征指涉更多的主题。比如:龙形图案曾经象征皇权、国家、民族、祖先、天、地、水、火、等,随着时代的发展,“龙“又被赋予了精神、文化、传统、创造、传承等等寓意。又如:@是网络中的一个符号,它既有有象征电脑、互联网的含义,另外,还象征着现代、交流、信息、跨越、联络、沟通、等等,同时它也可以象征虚拟、空虚、陷阱、黑暗、距离、期盼、愿景等。所指功能指的是,不同的符号在不同的时间空间内可以指向同一事物。它是指用乙说甲、丙说甲、丁说甲……的思维模式。如:我国传统图案中,长寿的主题可以用松柏来象征,用寿龟仙鹤来象征,用日月山川来象征等。
2.2图形符号象征性的动态性
图形符号会随着时空的变化必然的不断的产生出新的象征含义。任何事物都处于发展变化中,图形符号象征性也是如此。它既有约定俗成的一面,又有不断被赋予新意的一面。时空的变化赋予了事物新的含义,而代表或象征事物的符号也在发展变化中适应着事物新的含义。这种旧事物的不断变化和新事物的相继诞生,就要求设计师去关注图形符号象征性的动态特征,挖掘其新的寓意和新的指向。比如:2001APC会议使得“唐装“走向世界,08奥运使得“中国结”、“方块字”、“太极拳”风靡世界,近年来国际上兴起的“孔子学院”,当下的上海世博会正在将“中国建筑”等一批批中国元素不断地推向世界。象征中国,象征崛起,象征腾飞的寓意在这些符号中尽显无疑。同时这些图形也成为了国际语言的一部分。
2.3图形符号的设计与创新
创新创意是一切设计的灵魂,是一切艺术活动中最鲜活最具感染力的因素,图形符号的设计更是如此。创新创意是思想的火花,是智慧的结晶,它每一次新的独具美感的、传达着强烈象征含义的有特别指向的设计,都散发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和审美理想。平面广告的图形设计是有明确主题指向的,利用图形语言准确巧妙地寓意主题概念,可谓设计中的设计,这种创作中的创新是依托创意实现的,它的定位是准确、新颖、巧妙。既指向明确清晰,表达婉约含蓄,机巧幽默。有如常听到的赞誉词 :妙笔生花、妙趣横生、妙不可言、奇妙无比,都是对艺术的肯定和欣赏,又如对另一类作品的“恭维”:索然无味、平淡无奇、牵强附会,好的设计会使观众得到赏心悦目、引人入胜,浮想联翩之效,在美妙的联想与想象中享受艺术体会意义,而面对那些平庸之作时,则会有隔阂隔离之感,不屑一顾或近进而远之。
图形符号设计的过程是一个创想和创新的过程,首先是观念创新,题材创新,图式创新,图形符号象征含义的创新。图形符号设计中的很大的一部分,是在旧的图形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这就要求在设计中必须融入新的概念,新得的结构,图形符号的象征要有新的指向和内含。要达到这样的效果,设计师需要具有先进的理念,宽广的视野,新鲜的角度,有对新事物的敏感,对原有符号的充分了解,以及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深刻挖掘图形设计中从视觉形象到象征内含的原创性和独特性。比如对“沟通”这一主题的诉求,可以用几何形、音乐、Email、@、短信表达,可以用江河、空气、道路、桥梁、植物、建筑、绳索、栅栏、梯子、交通、管线、水进行表达,可以用太极图形、文字符号、古装甩袖、中式盘扣、茶具、民族符号、会址、标志物、旗帜来表达,还可以用肢体动态、拥抱、手、嘴、血、等等进行表达。在图形符号的设计中,对旧的题材审视时要有新视角,新创意;对新事物新题材要勇于开拓,勇于涉猎。
2.4图形符号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应用
图形、文字、色彩是平面设计中的基本语言,由于图形符号具有的独特的象征含义,使得图形语言在平面广告设计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它应用的好坏很大程度决定着广告设计的成败得失。平面广告设计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对于图形符号的设计与创新。在全球化的今天,在中国经济日益发展的当下,图形符号象征性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地位和作用愈加凸显,这也就对设计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它要求设计师必须具备全球眼光世界意识,必须紧随时代与时俱进,必须贴近生活关注时尚,必须善于收集信息发现趋势,必须拓宽思维努力创新,必须设计出富有新意的图形符号,使其能够更合理、更准确、更巧妙的指向或述求于广告的主题,从而获得具有原创性和个性化的创意设计,使图形符号在平面设计中充分发挥其独有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更好地适应时展的要求。
注释:
[美]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