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群众文化论文

群众文化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11-10 12:08:5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群众文化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群众文化论文

第1篇

1.基于审美角度的群众基础

人们将照片作为回忆过去和寄托情感的一种工具,照片能定格过去的某个时刻和场景,以此表达拍摄者的情感。所有人都有权利摄影,摄影艺术这种贴近群众的特征促使广大群众愿意选择摄影技术记录过去,表达思想情感。由此可见,基于审美角度,摄影艺术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2.基于审美对象的群众基础

摄影艺术的创作对象通常来源于群众的日常生活,所以,广大群众可以生活中的琐碎小事、生活场景以及随时可能出现的情感流露等为摄影对象,把最贴切、最朴素的日常生活呈现在照片上,这无疑消除了摄影艺术和广大群众间的障碍,使欣赏者能从心灵层面欣赏照片。借助照片记录生活,不仅形象生动,表达事实也更加直观和方便,便于欣赏者了解。由此可见,基于审美对象,摄影艺术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3.基于摄影工具的群众基础

科技发展带来的便利为摄影艺术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群众基础,加之手机产品的不断更新,摄影像素从几十万到几百万再到现今的上千万,手机摄影的像素基本上能满足群众对摄影艺术的要求,而且手机携带方便,体型小巧,质量轻,只要人们有需要就可以随时进行拍摄。

二、摄影艺术对群众文化的推动作用

1.进一步展现民族文化

利用摄影艺术能将这些文化以图片和影像的形式记录下来,记录的不仅仅是这些事物的表象,更是这些事物蕴藏的民族文化。仅凭语言文字无法做到这一点,不仅是因为语言文字不够直观,还因为在记录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漏洞。为此,必须借助摄影艺术对其作进一步诠释和完善,给人们以强烈的视觉和心灵冲击,充分激发人们的想象空间。也就是说,摄影艺术能将民族文化更深刻、更全面地呈现在人们面前。

2.强化群众生活艺术感

摄影艺术展现特定的情感,不仅具备非常真实的艺术性,还较为朴素,充分体现了“艺术来源于实际生活”这一理念,强化了群众实际生活的艺术感。也就是说,摄影艺术提升了群众文化的层次,也提升了群众的文化生活水平。

3.拓展群众审美角度

在摄影艺术中,照片属于载体,欣赏者有权利基于自身的理解和认知对照片展开评论。摄影艺术不要求人们用统一的审美标准和规定评价照片,无形之中就拓展了人们的审美角度,同时也让摄影艺术自身更加普及化、群众化和通俗化。一张照片不仅能为群众诉说故事,还能通过照片突显的境界对群众心灵进行有效净化。如果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那么照片就是个体面向世界的大门。也就是说,摄影艺术拓展了群众的审美角度,使摄影与群众的关系更加紧密。

4.还原客观与真实历史

作为拥有5000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我国的文化财富是十分丰富的。鉴于过去没有摄影的条件,所以不能详尽、有效地记载民族历史的有关内容,这对我国文化遗产而言是较大的损失。但随着摄影技术诞生以及科技的不断发展,这种情况就得到了巨大改变。影像和图片能更全面、具体地记录民族历史和文化,作为历史存在的证据逐渐传承下去。相较于传统意义上的语言文字,这些影像与图片更能将真实和客观的历史还原在群众眼前,还能为群众提供丰富的想象空间。同时,借助摄影技术保存和备份历史资料是很便捷的,通常不会造成文化流失或资料丢失。也就是说,摄影艺术使得群众文化更加全面、具体和丰富。

5.传承民族民间文化

新闻摄影借助自身独特的摄影技术,全面、真实地记录了国内城市化发展以及现代化发展过程中涌现出的民间文化,并在其中融入思考元素。这样一来,广大读者通过新闻影像资料就能品味出其中蕴藏的民间文化精神与内涵,并将这种文化传承下去。这就十分有效地传承了民族民间文化。结合当前形势,民族民间文化热是热点问题,这无疑为摄影艺术人员提供了更多的创作素材,尤其是关于我国少数民族或偏远地区的民间文化。这样便将很多普通群众的日常生活提升到了民族民间文化传承的高度。也就是说,摄影技术使得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更加广泛和全面。

三、结语

第2篇

1.导向作用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群众文化建设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各个地区都出现了各种各样类型的文化活动,在促进群众文化广泛开展的同时,也促进了群众文化的多样化。为了适应新时期群众文化的多元化特点,在文化馆的建设方面,将政治宣传与文化娱乐的功能有机结合,通过各种文化活动的开展,积极引导群众文化建设的方向,促进群众文化的健康发展。

2.监督作用

文化馆的建设,能够在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形成一个文化信息监督系统,文化馆自身在建设过程中,需要积极配合国家相关的政策和方针,并且在方针引导下对群众文化开展过程中的不利因素进行治理,保证群众文化活动内容和形式的积极向上。同时,通过文化馆的监督作用,也能够帮助群众抵御不良思想的侵害,净化社会环境,对社会文化的发展也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

3.示范作用

文化馆的建设也是群众文化的一种综合体现,因此文化馆建设的层次和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着当地群众文化的建设层次。同时,文化馆的建设在当地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也发挥着示范的作用,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需要以文化馆的建设为引导,才能实现积极健康的发展。

4.传承作用

在全球多元文化的冲击下,很多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受到了影响,因此,文化馆在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方面的作用也更加凸显。文化馆的建设,融入了很多优秀的民族文化,并且在文化的交流过程中促进文化馆的健康发展。通过文化馆的建设,能够为优秀的文化提供交流的平台,从而使得民族文化在现代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得以传承。

二、加强文化馆作用发挥的策略

1.明确文化馆的主导地位

虽然党和政府赋予了文化馆的主导地位,但是由于不同地区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过程中,对文化馆的作用认识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对文化馆的作用产生了一定的削弱,文化馆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便对群众文化的开展产生一定的阻滞。因此,必须要肯定文化馆的主导地位,并且通过相关的政策和方针予以明确规定,才能使群众更加深刻的认识文化馆的作用,从而促进其作用的充分发挥。与此同时,要关注群众对于文化馆建设的需求,不同的群体在开展群众文化的实际过程中,对文化馆也有着不同的需求,因此要扩大文化馆的社会影响,促进其健康的发展。

2.深化文化馆体制改革

体制改革是促进文化馆作用充分发挥的基本保障,通过文化馆内部机制的建设与完善,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积极推行人事制度改革,使文化馆的主导作用能够充分发挥。与此同时,在文化馆的各种职务的聘任制方面,要根据文化馆的特点,对人员机构组合进行优化;对收入分配制度进行改革,定期对人员的工作成果进行考核,并且通过多种分配方法的有机结合,促进分配制度的完善。总之,文化馆必须要从内部机制方面进行不断的改革,促进自身管理机构的完善,才能保证其作用的充分发挥。

3.积极创新文化馆的管理

文化馆想要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获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解放思想,在工作方式方法、工作机制上不断创新。应着眼于文化馆的健康发展,创新活动方式和活动载体,进一步通过文化馆活动推动群众养成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满足广大居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为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4.加强人员队伍的素质建设

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业管理人员,是保证群众文化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础,也是促进文化馆作用充分发挥的基本保证。因此,在精神文明需求日益提高的新时期,必须要加强人员队伍的素质建设,通过定期的培训和学习活动,增强人员的理论知识基础,形成科学的知识体系,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活动的开展。同时,也需要培养更多具有文艺专长的人员,只有具备文艺专长和较高文化素质的人,才能更好地指导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并且促进文化馆作用的充分发挥。

三、结语

第3篇

我国传统的戏曲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具有诸多的优势和特点,这些优势及特点方便了戏曲文化和群众文化活动的融合工作。这些优势和特点包括了以下几点。

(一)基础群众性特点。

我国的戏曲文化始于民间,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基础的群众性特点一直伴随着戏曲文化的发展。在新的文化环境中,虽然戏曲文化在文化工作中经常被群众所误解,但是在部分的群众中其基础群众文化的特点依然存在。

(二)独特的地方性特点。

在我国的群众文化工作中,其地方性特点极其显著。在各地方的群众文化活动中,具有地方特点的文艺活动具有很好地市场。在这一点上,我国的戏曲文化具有极大的契合性优势。我国的各个省份地区都存在地方性的戏曲,这些戏曲在出现和发展的过程中与地方文化特点已经密不可分。所以这种戏曲文化的地方特点在群众文化活动具有很好的发展优势,很容易和群众文化活动进行融合。

(三)非遗保护工作的推动。

在我国传统文化保护工作中,非遗保护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利用这一工作积极的推动戏曲文化与群众文化的融合工作是具有实际意义的工作。在我国的非遗保护工作中,将非遗保护与群众文化活动结合的工作经常被采用,而我国的各地方戏曲文化都处在各地区的非遗保护名单中。利用这一优势,将戏曲文化和群众文化活动进行融合,可以收到非遗保护工作的积极推动。

二、做好戏曲文化与群众文化融合工作所采用的方法

在将戏曲文化和群众文化进行融合的过程中,基层群众文化部门在实际的工作中积极开展了研究和实践工作,利用一些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法很好地开展了这一工作。

(一)利用政策手段引导和支持融合工作

在戏曲文化和群众文化融合工作中,政策性的指导作用是很重要的。利用政府的政策性指导和支持,可以使戏曲文化在文化工作中更好的发展。这种引导和支持工作主要包括了以下的几项内容。一是资金投入政策。在进行戏曲文化和群众文化融合工作时,需要一定数量的资金投入,这时单独依靠基层文化组织自身的资金投入是难以满足工作需要的。在这时就需要政府在的相应的政策方面进行投入。这种投入不仅仅是指财政补贴方面的资金,还包括了利用政策吸引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到戏曲和群众文化活动中来等一系列的工作方法,使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到文化工作中,解决文化活动的资金问题。二是做好文化开发抢救工作。在戏曲文化中,大部分的戏曲文化出现了市场困难的情况,还有一部分的戏曲文化已经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了断层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戏曲文化和群众文化的融合工作就会出现困难。三是做好宣传导向工作。在戏曲文化和群众文化融合的工作中,政府经加强积极的宣传导向作用,利用良好媒体宣传渠道,对戏曲文化和群众文化进行大力的宣传工作。

(二)做好传统戏曲文化的创新工作

传统的戏曲文化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及其深厚的历史底蕴,是我国文化的瑰宝。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新的社会和文化环境下,一些传统的文化内容已经不适合现代人的文化需求和欣赏理论。在这个问题上,戏曲文化中的一些内容正是最好的表现。这也是戏曲文化在现代社会出现萎缩状态的原因之一。但是现代的群众文化工作中,大部分的参与者都是对于传统的戏曲文化不了解的中青年人群。所以要做好戏曲文化和群众文化的融合工作,就必须做好传统戏曲文化的创新工作。这些创新工作包括了以下的几点。一是传统剧目的改良工作。在戏曲传统剧目的改良工作中注意在传统中求创新的原则,利用合理的方法对于传统戏剧中的不合理进行改革,但是不能全盘否定传统戏剧,要有原则性的进行改良创新工作。二是新剧目的编写工作。这种新剧目的编写工作应注意在编写过程中合理的加入社会中真实的事件和任务进行描写。

三、结束语

第4篇

(1)丰富的群众文化活动,传播精神文明道德新风,是社区群众文化的内涵要求。在社区文体团队中,以公民道德建设为主线,把社区文体活动与市民学校教育有效结合起来,因势利导,有针对性的经常举办“公民道德大讨论”“社区新貌”、歌曲征集、摄影比赛等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活动。增强居民“社区是我家”的主人翁意识和建设社区的责任感。这样居民在精神文化生活得到充实和提高的同时也大大提升了一个地区的文化活动层次。(2)自编节目是现代社区群众文化的主要内容。围绕公民道德建设和创建文明社区工作,扶持、引导和鼓励群众创作自编自导自演的节目,反映社区中的新人新事、道德新风,体现社区群众性文化的自娱自乐,以及“热烈、隆重、欢乐、祥和”的特色,使文体活动更具有群众基础性和生命力。如将老百姓身边发生的事编写成“老歌新唱”、快板、歌曲、表演唱等小节目。(3)多样性是社区群众文化的形式需求。人们三分之二的时间生活在社区,社区居民由于工作背景、学历和个人兴趣爱好的不同,决定了开展社区文化活动的多样性。如合唱队、舞蹈队、时装表演队、戏剧小品、书画队等,这些社区活动贴近居民,贴近生活,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能充分体现社区文化建设的广泛性和实用性,使社区居民在参加文化活动中有所得、有所值。

2乌鲁木齐市群众文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乌鲁木齐市的社区群众文化主要以广场文化和晨练两大形式为主,而广场文化主要是群众性的集体舞、健身操、戏剧演唱、街舞等自娱自乐。为了深入了解社区群众文化的现状,近年来,通过对乌鲁木齐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铁路局中心广场、八钢、石化及阜康、米泉等地的调查发现,目前社区群众性文化活动时间主要集中在晚上和早晨,且呈现三大特点:一是参加社区文化群众活动的人员以离退休老年人员居多,在职人员、青壮年人员参与率比较低。二是文艺团体参与较少。三是群众文艺骨干较少。综合分析普遍存在以下主要问题。(1)对社区文化的重要性认识不够。(2)参与意识不够强。一般来说,一项活动的参与面达到20%就属较高了,而目前我们的活动参与面与其相比相差甚远。老年人是文化活动参与的主力军,在职职工及青壮年参与率低是一个普遍现象。(3)社区文化管理及资金投入不足。目前在社区,文化设施主要指街道社区文化中心、老年活动中心。而这些设施的活动面积就达不到所需标准,且有的设施陈旧老化,无资金更新,至于新的文化设施建设更不可能。这在客观上制约了社区文化活动的发展。(4)社区群众文化人才缺乏。目前许多社区居民委员会就无文化人才,而且参加文化专业培训的机会也不多,这也影响了社区文化建设的发展。

3完善社区群众文化活动的建议

第5篇

(一)群众文化艺术作品质量不高

目前,群众文化艺术创作的质量和水平不高,艺术作品的风格和质量存在着较大差异。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参与群众文化艺术创作的人员大多是普通群众,他们往往不具备专业的艺术创作知识和创作技能,而且在审美能力、受教育程度、创作思维、文化素质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差异。这样一来,艺术创作的观念也就存在较大差异,进而造成群众文化艺术作品风格和质量的不同,阻碍了群众文化活动的进一步推进。

(二)群众文化艺术创作人员比较业余

由于人民群众在创作水平、审美水平和文化素质等方面存在差异,他们所创作的文化艺术作品也存在着较大差异,这就使群众文化艺术作品的专业性大大下降。顾名思义,群众文化艺术创作就是业余群众参与的创作过程,是与专业的文化艺术创作相对应的创作形式。大多数的群众文化艺术的创作者都没有受过专业的创作训练,因此,他们的艺术创作来源主要是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现象和事件。群众文化艺术创作者在进行创作时,主要是把自己日常生活中听说的事实,或者亲身经历的事件进行收集和整理,然后通过艺术加工展现出来,因此,艺术作品通常带有鲜明的生活痕迹。群众文化艺术的创作者在进行文化艺术的创作时,通常是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完成的,创作时间存在不固定性,这就阻碍了文化艺术创作的进一步推进。因此,群众需要付出比专业创作者更大的努力,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创作水平。

(三)群众文化艺术创作的个人倾向性严重

群众文化艺术创作者大多是人民群众,他们的职业不同,所处区域也不同,而各个区域和职业都有自身独特的文化氛围和特点,因此,人民群众的兴趣爱好和审美能力也存在着较大差异。在进行文化艺术创作时,创作者通常会把不同的理念和喜好在作品中进行展现,这就导致文化艺术作品中存在严重的个人倾向,不能体现客观事实。

二、提高群众文化艺术创作质量的对策

(一)加强对群众艺术文化馆的建设

政府和文化部门要加强对群众艺术文化场馆建设工作的重视程度,增加对群众艺术文化馆建设的人力和物力投入,并指派专业人员对群众艺术文化馆进行监督和管理。针对群众艺术馆存在的资金缺乏、创作人才稀少等问题,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增加对群众艺术文化馆的资金投入,保证场馆建设具备充足的资金;还要积极引进群众艺术文化创作方面的专业人才,提高群众文化艺术作品的质量,让群众艺术文化馆真正为群众服务。

(二)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

文化部门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激发群众的创作积极性。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考核指标,让群众文化艺术创作者的工作绩效与他们自身的创作水平、创作效率和创作质量挂钩,从而让创作者充分认识到文化艺术创作的重要价值。当创作者创造出优秀的文化艺术作品时,要给予一定的奖励,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另外,还要寻求多样的文化艺术创作模式,保证群众文化艺术创作水平,并且为创作者提供良好的创作条件,培养他们对群众文化艺术创作的兴趣。

(三)树立群众文化艺术创作精品意识

群众文化艺术创作的精品意识对于提高创作质量有着重要作用,能够更好的满足人们对于文化艺术的需求,有利于品牌形象的塑造,因此,创作者在进行群众文化艺术创作时,要树立精品意识,将作品的质量放在首要位置。另外,树立群众文化艺术创作的精品意识不仅体现在创作者的个人身上,还体现在整个区域群众文化艺术创作质量的提升,因此,要在提高创作者个人创作水平的同时,提高职整个区域的创作水平。

(四)加强与其他文化艺术部门的合作

文化艺术部门要加强对其他地区部门的交流和合作,吸取其他地区文艺部门的经验和教训,学习他们的优点和长处,提高合作意识,从而使自身的视野得到开阔,在相互学习和交流中取得共同进步。

三、结语

第6篇

(一)对群众文化认识不足

目前大多数人对群众文化建设仅仅停留在娱乐阶层,因此没有完全认识到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从而导致群众文化建设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少数地方及部门干部对群众文化建设的认识不足,且忽视了群众文化建设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所以造成群众文化建设缺乏主动性。其次由于大多数地方政府对群众文化建设的理解有误,造成群众文化建设缺乏政策保护,使得群众文化建设处于相对落后的发展现状。

(二)群众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不足

群众文化建设在我国属于政府倡导的文化建设,因此群众文化建设主要是依托政府的政策扶持。但是目前大多数地方政府对文化建设的不重视和不作为,导致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存在严重问题。且由于投入渠道和投入方式单一,造成群众文化建设的整体投入资金不足,从而无法满足现有群众文化建设的需要。并且群众文化建设是一项周期长、耗资大的文化建设,且大多数县级地方政府根本没有文化建设资金来源,从而直接造成群众文化建设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全,所以严重制约了群众文化活动的顺利开展[2]。

(三)群众文化活动形式单调

群众文化活动是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表现形式,并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善,促使人们广泛地找追求精神文化建设,所以传统单一的群众文化活动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群众的文化需要。并且由于城市发展速度的加快,人们的工作压力和身后压力越来越大,从而迫切的希望通过丰富业余生活的方式缓解压力。但是大多数地方群众文化建设并没有根据地方文化特征和民族特征的要求创建文化活动方式,从而导致群众不愿意自觉参与到文化建设队伍中,使得群众文化建设失去动力和积极性。

二、加强群众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一)提高认识,加强对群众文化建设的领导

群众文化建设时建立在群众的基础上的,所以群众文化建设的规模庞大,意义重大。因此,必须要正确的认识群众文化建设的意义,才能优化群众文化建设的资源配置,并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因此,各级地方政府和相关管理部门必须要高度重视群众文化建设,并正确认识和处理文化建设与政治建设和经济建设之间的关系,此外,还要着力解决群众文化建设中的重点和难点,并把群众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重点工程,与社会的经济发展进行统一管理,才能实现群众文化建设的全面发展[3]。

(二)加大投入,多渠道解决资金来源

资金是保障群众文化建设的前提,因此,首先要加强政府的资金控制,并将群众文化建设资金纳入财政预算,才能确保群众文化建设的资金得到保障。还要加强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业务经费的拨款,只有多渠道的加大资金投入,才能又好又快的解决资金来源问题[4]。此外,群众文化建设是一项集体性建设活动,所以,还可以利用地方企业和事业单位的优势加强对群众文化建设的投入,从而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一体化筹资模式,便于进一步扩大经济来源。

(三)重视人才培养

在群众文化建设中,人是占据主导地位的,因此,必须要加强人才培养,并组建一批高素质、高标准、高要求的文化建设队伍,才能实现壮大群众文化建设队伍的目的。首先要提高人才引进门槛,并组织建设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专业培训和文化教育,从而有效地提高文化队伍的素质。此外还要创新文化管理制度,例如:工资福利、岗位职责等方面的待遇,提高文化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并端正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

三、结语

第7篇

舞蹈艺术在群众文化中的价值,首先体现在舞蹈艺术自身具有的深厚艺术文化,通过舞蹈外在的表现载体,对人们进行道德层面的渗透和教育。舞蹈艺术通过外在的肢体表现形式,为人们提高强身健体的方式,透过表面的艺术功能,可以发现舞蹈艺术在道德层面的培养教育价值。通过舞蹈艺术,能够将人们内在想表达的思想情感体现出来,对个人人格的塑造有着一定的体现,同时也能够体现出一个人的基本道德观念。优秀的舞蹈作品和具有社会价值的舞蹈艺术,能够帮助人们更好的领悟舞蹈艺术文化,促进思想道德的提升。例如,舞蹈《俏夕阳》,由一组自由的退休老人自发组织的舞蹈,所表现出的则是一种老有所乐,健康向上的乐观精神。通过舞蹈所表现出的艺术价值是巨大的,鼓励老年人应该学会自己创造幸福,积极向上,发挥社会“正能量”,促进社会更加和谐。关于舞蹈艺术深层次的价值体现中,具有一定的教育价值。在古希腊时期,著名哲学家柏拉图提出要将审美和道德教育进行相互结合。舞蹈的艺术审美价值中,体现出的教育功能在于通过肢体表现为媒介,提高舞蹈的感染力,通过抽象艺术进行形象教育,对舞蹈艺术中的道德意义和教育意义充分体现,促进人们对舞蹈艺术蕴含的价值的接收和理解,充分体现舞蹈艺术表现的功能。因此,舞蹈艺术在群众文化传播中具有重要的道德教育功能,通过舞蹈艺术能有效提高审美水平和道德水平。

二、体现德育功能,培养健全品格

群众文化中舞蹈艺术对人们有着重要的德育功能。从古至今对舞蹈艺术的解读中,往往会触及到舞蹈艺术的德育作用,“礼乐诗书”中的“乐”,可以理解为音乐舞蹈艺术,乐者在其理解的过程中,要注重“洁静精微”,即德育。舞蹈艺术的影响教化作用具有潜移默化性,在无形中培养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感知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态度,使心灵得到净化作用。通过舞蹈艺术的感知德育作用下,有助于人们形成真、善、美的健全性格,形成关爱、友善的美好品质,充实自身的精神世界。在舞蹈艺术的德育中,还包括舞蹈自身所具有的品格精神。在舞蹈练习和排练的过程中,需要付出大量的努力,不断磨练人们的意志,具有持之以恒的信念十分重要。舞蹈训练的过程中提倡发扬能吃苦、不退缩的精神,培养人的逐渐坚强、勇敢的强大内心,坚韧、无畏的精神是舞蹈训练中的重要精神。同时舞蹈艺术的最后呈现,是通过众多人共同的努力成果,因此在舞蹈排练的过程中能够培养人们的团结互助的精神,强调团结的重要性,并在舞蹈排练的过程中,不断加强自身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充分体现团队合作精神。

三、唤起创新思维,提高智力开发

群众文化中,舞蹈艺术在思维和智力开发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通过舞蹈艺术的实践作用,能够提高人们在实践生活中的运动频率和运动节奏,促进大脑发育,有效开发思维的创新。在智力开发中,全面提高人们对外界的感知能力,增强记忆力,发挥创造力。舞蹈艺术的开展有利于各方面能力的均衡发展,促进身体协调能力,促进左右脑发展平衡,提高想象力。据调查表现,经常开展舞蹈艺术活动,对开发人类思维和智力有重要作用,通过舞蹈艺术中的节奏美、人格美以及艺术美开发舞蹈者心智,促进舞蹈者各种能力的全面进步。另外,通过舞蹈能够有效提高智商和情商,增强各方面的协调性,提高人们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

四、强健体魄,健美塑形

第8篇

(一)对群众进行文化艺术教育,能够满足群众对精神生活的各种需求,并提高群众各方面的综合素质,从而为社会的和谐提供良好的群众基础。

(二)群众文化教育是社会进步的要求。群众文化教育活动的开展,能够为社会进步提供良好的氛围。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攻坚阶段,积极开展群众文化教育工作,可以调节群众的心理变化,对其错误思想进行及时调整。艺术教育在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同时,也促进群众的全方位发展,使人们更能适应社会发展的潮流。

二、新时期群众文化艺术教育的重要途径

(一)政府部门的重视。

政府部门要将群众文化艺术教育放在工作的重要位置,纳入计划的日程,对其做好各项部署。比如财政部门要为群众文化活动预留经费,设有专门的款项;规划部门要为群众文化教育提供固定的场所,使教育工作稳定开展;文化机构要多向社会大众开放,承担向大众普及文化知识的重要职责,应当深入群众内部,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群众文化的建设离不开各界的大力支持,国家应当在政策上给予鼓励和保障,推动文化教育事业的进一步繁荣。

(二)文化人才的培养。

人才队伍的建设主要分为以下几步:首先要建立人才库,挖掘优秀的文化人才;其次,要定期对这些专业人才开展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再次,要鼓励这些人才多参与到群众文化教育当中,通过人员编制、激励措施留住更多的优秀人才;最后,应当多发现民间存在的优秀人才,开展基层的群众文化教育工作,使教育能够渗透到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

(三)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

在城市当中,增加文化广场、文化中心的数量,为群众的文化教育提供更多的空间,让群众有更多机会接触到专业的文化艺术人才,获取当下最新的文化艺术知识。同时,基础设施的建设不能忽略农村地区。在农村地区要多开设一些公益性的文化单位,开展更多的文化教育活动,深入到基层群众中,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

(四)资源的优化整合。

群众文化艺术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需要兼顾到不同层次的群众对文化的需求,需要对各方资源进行优化整合。资源整合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群众文化教育的主体是群众,要通过政府的鼓励和引导,将教育工作普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第二,城市与乡村之间要加强文化交流,双方取长补短,共同完善、共同进步;第三,开展重点地区的文化教育工作。每个城市都会存在文化艺术教育较为薄弱的地区,要通过对这些地区重点开展文化教育,吸引当地热爱文化艺术的人群,发挥群众之间的宣传作用,带动整个地区文化艺术教育活动的繁荣。

(五)政府部门加强引导,维护教育秩序。

群众文化教育仍然需要政府加以适当的引导。在尊重群众个人意愿的基础之上,适当地制定一些政策加以指导,维护教育活动的正常秩序。文化艺术的教育活动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应当给予必要的重视和鼓励,并且要对其进行政策和资金上的扶持,确保每一位群众都能够参加到这一项教育活动中来。政府要鼓励优秀文化活动,打击迷信封建活动,净化文化艺术教育环境。